來源:學術之家整理 2025-03-18 15:37:35
中科院分區在SCI期刊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投稿參考:中科院分區為科研人員選擇投稿期刊提供了重要依據。高分區期刊通常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科研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成果水平,選擇合適分區的期刊投稿,提高論文被接受和發表的機會。
學術評價:國內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對科研人員進行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科研獎勵等方面,常常將中科院分區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
學術影響力提升:進入中科院分區表是對期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一種認可,尤其是對于一些新興期刊或發展中的期刊來說,獲得較好的分區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稿件和讀者,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雜志簡介
《Biomedical Microdevices》是一本在醫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由出版社Springer US出版,出版地區為:NETHERLANDS。
一、基本信息
創刊時間:1998年
出版周期:Quarterly
ISSN:1387-2176,E-ISSN:1572-8781
定位:
《生物醫學微設備:生物微機電系統和生物醫學納米技術》是一本跨學科期刊,致力于微機電系統 (BioMEMS) 和納米技術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醫學診斷和治療應用的各個方面研究。
一般感興趣的主題包括微加工系統的設計、特性、測試、建模和臨床驗證,以及它們在芯片上和更大功能單元中的集成。該期刊的具體興趣包括神經刺激和記錄系統、生物分離技術(如納米過濾器和電泳設備)、微型分析和 DNA 識別系統、生物傳感器以及用于細胞和組織研究、組織工程、細胞移植和藥物和生物分子控制釋放的微/納米技術。
鼓勵投稿報告生物醫學微設備和納米技術的材料科學、生物化學和物理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感興趣的領域的非詳盡列表包括:納米粒子的合成、特性和在動物模型中治療或成像效果的驗證;生物相容性;微加工設備的生化改性,參考非特異性蛋白質吸附,以及蛋白質在微/納米加工表面上的主動固定和圖案化;微納米加工通道中的流體動力學;微/納米加工系統的機電和結構響應;微型設備與細胞和組織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研究;系統特性隨微/納米加工參數的變化。
二、內容特色
內容特色:文章風格兼顧專業性與可讀性,適合不同背景的讀者。
三、學科領域與覆蓋范圍
主要學科:醫學-工程:生物醫學。
覆蓋范圍:該刊發文范圍涵蓋ENGINEERING, BIOMEDICAL等領域。
四、學術影響力與評價
影響因子與分區:《Biomedical Microdevices》雜志的影響因子為3 ,JCR分區:Q3區,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工程技術,分區:3區,小類學科:ENGINEERING, BIOMEDICAL工程:生物醫學,分區:4區。
發文量與Gold OA占比:年發文量:42,Gold OA文章占比:16.30%。
Biomedical Microdevices中科院分區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醫學 | 4區 | ENGINEERING, BIOMEDICAL 工程:生物醫學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納米科技 | 4區 4區 | 否 | 否 |
中科院分區:中科院分區是SCI期刊分區的一種,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出來的分區。主要有兩個版本,即基礎版和升級版。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推出了升級版,實現了基礎版和升級版的并存過渡;升級版是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將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互聯網公開知識整合。如有錯漏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