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20: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好習慣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晴
昨天下午班會上,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養成好習慣”幾個大字。同學們討論的可熱鬧了,我們小組決定每天早晨早起跑步。這對我來說可是個大難題。我可不習慣早起。回到家我定了鈴。
今天早上,當我還在睡夢中就被鈴聲吵醒了,真不愿醒啊,我在夢中正和“藍貓”玩打仗游戲,我們兩正打的難分難解的時候,鈴聲響了。唉。起來吧,我可不愿做個不守信用的男子漢,再說了,鍛煉身體也是我們學生最基本的。我要養成這個好習慣......于是,我一骨碌爬了起來.下樓時,我碰上同學張元良,他正用小手揉眼睛呢,看來養成個好習慣正不容易啊,可今天成功了,明天還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
著名作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一個人要想自己長大后能被別人刮目相看,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件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簡單的事情。不過如果做成了這件事,對你將是益處多多。
有一個人家里很窮,但是他人窮志不窮,從小成績就好,習慣也好,終于,在長大后有所成就。還有一個人,從小目中無人,習慣差,不好好學習,長大后不但一事無成,還被送進了警察局。瞧,這就是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差別,好習慣與壞習慣不是一念之間就形成的,而是慢慢養成的,一個人如果從小養成了好習慣,相信他的明天,他的未來將會無比精彩,無比輝煌。而如果一個人從小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大部分人長大后會一事無成,甚至會犯罪去坐牢,我并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事實的確如此。
可能你現在覺得不養成好習慣沒什么大不了的,但等到你長大后后悔也來不及了,你會發現小時候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膚淺,多么的天真。
朋友們,趁著你們還年輕,要多學些好習慣,不要“老大徒傷悲”啊!
海陵中學初一:若若。。語
作文 zuowenku.net
古人說過: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沒錯,這就可以證明,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應該好好地控制好習慣。
我們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講文明是每個小學生必須養成的習慣。
在公交車上,看到行動不方便者,應該主動讓座,而不應忽視其,與人發生沖突,不應“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而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人爭論,不應“出口成臟”,而是“出口成章”。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所以一個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自己的衣服要整齊,要干凈,不要盲目地追求時尚。衣服臟了,要立即去換。
自己的語言要說得文明,不要“出口成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優雅。
我們應當記住,只有具備良好習慣的人,才是能在社會上立足的人。
湖南省邵東縣兩市鎮二完小五年級:謝凱露
可是有一天,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啊欠!”聰聰打起了噴嚏。
“怎么又生病了!”媽媽急忙跑來。
“不知道”他又打了個噴嚏。
“可憐的孩子!”媽媽拿起衣服,準備幫聰聰穿衣服。
聰聰一看,馬上奪走衣服:“媽媽!我自己來吧!我的一生不能全靠你呀!”說完便馬上穿起衣服!媽媽大吃一驚—被子疊的整整齊齊;早餐不用父母操心!獨自上學去了。
上課都20分鐘了,聰聰一個哈欠都沒打,像平常。過2分鐘了,他便打了個哈欠,全身趴在桌子上。看看窗外的白云,有時甚至呼呼大睡!今天,他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他覺得,老師的講述像一扇大門,大門后面全是有趣的知識世界……。。
下課了!同學們都奇怪極了:平時,聰聰不是睡懶覺就是吃零食。現在,怎么看起書來了。
“我怎么變得那么勤快了?”聰聰對自己也有些疑問?難道是生病造成的嗎?不過這也挺好。
有了好習慣,聰聰的成績突飛猛進。原來,聰聰的成績總是倒數第一,現在,他的成績突然進第一名“不可能!”他的同學簡直不相信。聰聰才不理呢!他像飛機一樣飛奔回去,把這喜訊告訴他爸爸。爸爸一聽,高興地說:“乖兒子!真棒,今晚咱家下飯館!”
一天,聰聰一進班,噴嚏聲就響成一片。聰聰正打疑問,就有一位同學告訴他:“流行感冒大爆發!只要患上這種病,就可擁有好習慣!”原來如此!但是這是為什么呢?這時,科學院打來電話:“這種病毒會讓人把壞習慣輕而易舉改為好習慣!”哦!這下聰聰知道了。
不過,如果失去這種病毒。那不就失去好習慣了嗎?
其實,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的。只要你有恒心、毅力,就完全可以把壞習慣改為好習慣!
讀書+讀人+好習慣=讀書高手
人讀書,讀知識;書讀人,讀死人。這句話是說:讀一本書,要用心去讀,否則不會獲得知識,只有用心體驗書中的人文彩事,才會從中吸取好的果子。
有人說,讀一本書等于讀一個人的品質,措取作者的好處。愛讀書的人,不一定會是一個讀書高手;而有好習慣讀書的人,反而成為讀書高手。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愛讀書的人,往往會看完一本書籍就以為自己了解了書中一切,而迫不及待地撲向另一本書。而有好習慣的人,往往會對書中的一詞一句進行徹底了解,甚至于一字或一個標點,最后他們還會復述整本書的故事情節,有的人還會反復的看有這里的書,想獲得自己對書本知識更多的了解。這才叫真正的讀書高手嘛!
大家一起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吧。這樣可以提高讀書品德、作文水平,等等。既然去讀一本書,為何不好好悟出其中之道呢?
有人說:一個人擁有了好的習慣,人生便成功了一半。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不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多年來,好習慣確實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好習慣。
第一大好習慣,不貪睡懶覺。做為一名少年,應當早睡早起,不能貪睡懶覺。我每天6:30起床,首先運動十分鐘,再洗臉刷牙吃早飯,往往7:20就從家出發上學了。有些人呢,7:30才起床,往往蓬頭垢面就往學校跑。
第二大好習慣,講禮貌。我遇到老師或同學、長輩都要問聲好,或行個禮,回到家,出去玩,都向父母通報一聲。想到日軍來到莊家村時,莊公以禮待敵,最后整莊人全部獲救(日軍被打動了,放他們一條生路)。這就是禮。在社會上禮節最重要,如果不懂禮貌,在社會上必將引起磨擦不受歡迎。
第三大好習慣,珍惜時間。時間即是生命。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我不是爭時奪分,而是爭分奪秒。我一遇空閑,無論多么短暫,都用來做一些有益身心之事。每次到外玩時,我都要帶一本課外書,在車上、在休息時,我會把書打開,吸收一點知識,“集腋成裘”。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學浪費光陰。
第四大好習慣,勤儉節約。我的節約是獨一無二的。我撒的尿用來澆花,吃剩下的西瓜皮用來洗臉,洗澡水用來洗衣服或洗拖把或沖廁所,燒完的燒灰和樹的落葉用來做肥料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從不亂花錢,不和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每年節省下來的壓歲錢、零花錢,我都要捐給急需救助的人們特別是災區的人民,愿他們能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上只不過是舉幾個例子,好的習慣還有很多。總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習慣養成之后,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自然”的生活。
湖南省隆回縣東方紅小學182班五年級:劉涵
習慣葉圣陶先生特殊強調習慣的重要性,新思網,他說:“什么是教導?簡略一句話,就是要養成。”對中學生來說,擅長獨立思考,可能迷信應用時光,準確處置學習與娛樂的關聯等等,都是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
一、獨立思考的習慣。古代有句名言叫“學源于思”,就是說求學識要開動頭腦,思考問題。從思維角度說,獨立思考重要指思維的獨立性,包含獨立的發明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習中善于獨立思考,不科學威望(包括課本),不企望現成的謎底,遇事總能問個為什么,總能運用自己的腦筋去察看思考,發明性地去意識事物,摸索解決問題的門路。養成這種習慣不僅有利于搞好當初的學習,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也能為未來的學習乃至畢生的事業奠定基本。
二、當真傾聽的習慣。聽講是課堂上接收信息的第一道大門。這道大門通暢,信息輸入就順利;此門梗塞,信息輸入就碰壁。因此聽講才能強弱與否,是決議接受信息多寡的重要因素。專家們以為聽課要做到下列多少點:1.上課鈴一響就要做好聽課的籌備;2.親密注意先生,眼睛隨著老師轉;3.注意聽教師的提醒;4.細心聽其他學生的發言或答復;5.記好筆記;6.適應各個教師的教養方法;7.比教師先想出問題;8.避免注意力分散;9.聽課時要進行剖析懂得。
三、訓練反思的習慣。學習進程中總要做訓練,但做完標題并非功敗垂成,重要的在于將常識引申、擴大、深入。因而,反思是解題之后的主要環節。個別說來,習題做完后要從五個檔次反思:1.怎么做出來的?(解題采取的方法)2.為什么這樣做?(解題根據的原理)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余辦法?哪種方式最好?(多種道路,培育求異思維)5.是否變通一下成為另一類習題?(一題多變增進思維發展)。
同樣,假如產生過錯,更應進行反思:錯解的本源是什么?解答同類題目應留神哪些事項?如何戰勝常犯的毛病?從而“吃一塹,長一智”,一直完美本人。
四、總結演繹的習慣。每章每節的知識是絕對獨破的,要想構成知識系統,課后必需有小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捉住應控制的重點跟要害。每學習一個單元,要把疏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體系化、法則化、構造化,這樣應用起來才干聯想暢通,思維活潑。
葉圣陶先生曾苦口婆心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輕易了。”愿同窗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花官初級中學初一:可愛的萱
好習慣有許多,例如早起、愛看書、常練筆等等。責任心強也是一種好習慣。
人要是做事沒有責任心的話,就會把事做得亂七八糟。同學們要是不相信那就用事實說明吧。
我地一次當語文組長責任心不是很強,比不上那些有經驗的老將組長,收作業時收的特慢,好像一只老烏龜慢吞吞的。科代表把作業都交給了老師,我還在以“拉屎”的速度收作業。
“叮呤呤”上課鈴響了,這節是語文課,我還漫不經心的,不知快要大難臨頭了。老師說:“哪一組沒交作業呀,快站起來!”我慢慢地站起來,老師問:“你怎么沒交作業?”我立刻從抽屜里拿出我的“救命丹”全組同學的作業本。老師嚴厲地說:“下次可別再這樣了!”我非常慚愧,臉紅得像猴子的屁股。
經過了這次教訓,我以后收作業都沒范這種錯誤了。每次收作業,我以“跑馬拉松”的速度收作業,很快收完了作業交給科代表。
在評選好組長的活動中,組員們都一致認為我是一個好組長,最終我進入了好組長的名單中,獲得了豐厚的獎品。
我以后無論做什么事責任心都很強,同學們都認為我是一個細心的小女孩,老師也是這么認為。
所以責任心強的話,你做每件事一定會做得很好!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時候,往往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掀起軒然大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顧名便可思意。可以想見,環境對一個人習慣的養成,有多大的影響。
“孟母三遷”的故事廣為流傳。起初,孟母居住的地方是片墳地,常常有埋墳、哭喪等事。而那時的孟子,就學著人們的樣子,堆起個土堆當墳頭,對著墳頭哭喪。孟母一看,這樣的環境對孩子生長不利,就換了個地方。孟母遷到了一個集市居住,集市上賣什么的都有。孟子就學著賣豬肉的商販,在家里掛起一塊布條,用竹批當刀,學著商販割豬肉的樣子劃布條。孟母看到這樣的環境對孟子的生長也沒有好處,于是又把家搬到了新的地方。新居所在地是個學宮,經常有讀書聲傳出,孟子被讀書聲吸引,經常在窗外偷偷的聽老師講課,老師見孟子十分熱愛學習,就把孟子收為自己的學生。從此,孟子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終于,他成了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
不僅僅是在讀書方面擁有好的習慣,在生活上、思想上等方面也需要有良好的習慣。我們是中學生,玩耍是我們的天性,任何人也不能克制玩耍的心理。可畢竟不再是幾歲的小孩子了,玩也要適度別玩過了頭,釀成了無法彌補的大禍。同學之間,和睦相處,班級才能團結起來。有些事,是需要求大同存小異的,任何事也不能皆盡人心。因此,我們要大度一些,別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弄得大家都不開心,這可并不是我們所期盼的結果。
作為一名中學生,就應該有中學生的樣子,我們個人的形象就代表了班級的形象,有好的習慣,那么人人都會喜歡你;反之,人人都會討厭你、嫌棄你。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舉止文明、談吐大方、尊師重道、禮貌待人。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注重個人衛生······等等行為,都是需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的。
不要說,養成良好習慣有多么難,凡是決心取得勝利的人,是從來不會說“不可能的”。有位名人曾說過過:“事情值得你做,就值得把它左好。”也許曾經的我們,因為某些壞習慣而做錯了事。客戶四,那些都是過去式了,又怎么能和現在相提并論呢?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做好每一件事都是我們的責任,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堅持做,堅持把它做好,不也是一種很好的習慣么?
一切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一切的將來都以現在為起點。所以希望同學們能規范自己的行為、語言和思想。做一個讓自己得意、然后他人滿意,讓班級和學校引以為傲的學生!
“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別,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每每讀到奧格曼狄諾的這句名言,總覺得十分地有道理。縱觀古今中外,取得不朽成就的人,哪個又沒有好習慣呢?
我國的大文豪魯迅從小就養成了“時時早,事事早”的好習慣,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當年魯迅在三味書屋中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他十三歲時,祖父被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魯迅每天要去當鋪當完東西買完藥才去上課。一日,魯迅遲到了,老師生氣的將他狠狠批評了一頓。魯迅聽了,沒有為自己做任何辯解,而是點點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第二天,他早早的來到學校,并在書桌的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從此,魯迅惜時如金,養成了“時時早,事事早”的好習慣。而正是這個好習慣,一直激勵著魯迅戰斗一生。
說完魯迅,再來說說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吧。朱自清從小就酷愛讀書,視書如珍寶。在中學時,他常把家里給他的零花錢送進書店,拼命買書讀。在大學最后一年時,朱自清去逛書店,看到一本定價14元的《韋伯斯特大字典》。他想買下來,卻沒有那么多錢。無奈之下,他只好當了自己的皮衣,買回了那本字典。朱自清正是憑著酷愛讀書的好習慣,如饑似渴的叢書中汲取知識,才有了后來他在文學上的建樹。
由此可見,好習慣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而葬送了彌足珍貴的生命。相反,那些一生與好習慣為伴的名人,最終推動了時展的車輪。
英國的王爾德說過:“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的確,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讓一個個好習慣伴隨你開啟成功的大名吧!
小學六年級:成家豪
有這樣幾個故事:
一
一位沒有繼承人的富豪死后將自己的一大筆遺產贈送給遠房的一位親戚,這位親戚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這名接受遺產的乞丐立即身價一變,成了百萬富翁。新聞記者便來采訪這名幸運的乞丐:“你繼承了遺產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只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后出去討飯時方便一些。
二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后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后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后,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可見,習慣對我們有著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效率,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習慣對人們都是很重要的。孔老夫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說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說就變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很多方面都是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所支撐的。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所以,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熱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還應該加上習慣這一成功的油,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認識到吃零食的壞處,想克制自己不去吃,但是,每天經過校門口,零食都在向我招手,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那香香脆脆的東西多么好吃,我又情不自禁地掏出錢想買,突然,想起媽媽對我說過的話,想到打針、吃藥,想起老師的教育,我的手又縮回口袋,悻悻地回到了教室。
一天, 爸爸買了一個儲蓄罐,儲蓄罐的外形是一只小豬,別提有多可愛了,爸爸教育我“雖然我們生活條件好,有錢了,但更應該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些老板為了賺錢,不顧食品的衛生,賣給小孩,使孩子健康受損害,這多么不值得!”聽了爸爸的話,我決心不再吃零食。
這樣過了半月。有一天,我的好同學馨馨過生日,她帶我們幾個好朋友到店里每人買了一包巧克力給我們,我真心地囑咐她,但是,想到許下諾言“不吃零食”四個字,我的心一下子變得堅定,馬上把巧克力還給她,說:“吃零食對身體有害無益,我們不能吃零食!”他們感到很驚訝,想到過去我是個吃零食大王,卻養成了現在這種不吃零食的好習慣,就高興地把巧克力退了。
又一年過去了,儲蓄罐里滿了,我捧著一點一滴攢起來的錢幣去書店買書,過去是零食陪伴我,現在是書陪伴我,我養成了一種好習慣,再也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