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課程學習

課程學習

時間:2023-05-29 17:20: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課程學習,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課程學習

第1篇

關鍵詞:教學資源;在線學習;現代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4-0000-02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s Online Learning System

Liu Tao,Pi Guoqiang,Ma Shigui

(Computer Network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563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campus network,the cour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college teaching reform.Online learning system can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and improve their utilization.Online learning,makes the student's study wa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can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Words:Teaching resources;Online Learning;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推進,為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豐富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各高校依托自己的校園網平臺,紛紛開發或定制適合自身教學特點和要求的網絡教學平臺。為整合學校的現有教學資源,挖掘學校的教學潛力,為遠程教育奠定基礎,通過結合學校辦學要求和定位,模擬傳統課堂教與學的方式和過程,本課題小組開發了一套教學課程在線學習系統,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課堂在校園網中再現。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同時,結合課件、隨堂筆記、在線問答和教學測試進行學習。在線學習系統把傳統教學方式和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協作性及趣味性結合在一起,增強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交流。

二、系統設計

(一)系統功能

根據學校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系統設計功能如下:

(1)資源共享。對教學視頻、課件、課外閱讀材料、測試數據、學習筆記等教學相關材料進行上傳和分享。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有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而且也為學生對課程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提供了便利。

(2)個性化學習。各專業學生除了對自己專業的必修課程進行規定學習以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要求、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限選、自選和跨專業課程的學習。

(3)學習筆記的編寫。在線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即時編寫“隨堂”筆記,記錄下所學內容的知識點、關鍵點、興趣點、疑難點等,為深入學習和復習保留第一手材料。

(4)測試評價。根據不同的課程要求和學習階段,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在線 學習情況進行測試評價,如章節測試、綜合測試、摸底測試、期中測試等等。教師可以課程的測試情況進行教學評價,即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對個別學生做出特殊的教學安排。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測試結果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5)互動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分享個人的學習筆記或是對他人公開的學習筆記進行評論,也可以通過系統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和學習討論,從而擺脫單一的在線閱讀模式。

(二)系統框架

如圖1所示,在線學習系統在設計上分為教學資源管理、在線學習、用戶管理三大模塊。其中,教學資源管理模塊主要適用于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采集、上傳、管理,及課程在線學習情況的分析。在線學習模塊適用于學生在線學習課程,完成在線測試,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在線交流。用戶管理適用于管理人員對用戶賬戶進行管理,以及系統的日常維護。

三、系統實現

在系統實現過程中,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開發。B/S模式具有“即傳即用”的特點,可以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統,方便教師和學生瀏覽在線教學資源,并進行一些簡單的管理操作。C/S模式具有較強的事務處理能力,能實現復雜的業務流程,主要用于實現教師和管理員用戶的一些特定功能需求,如教師課件和教學視頻采集、大容量或特定類型文件的FTP上傳。

為保障系統安全,根據用戶的不同身份,將用戶分為教師、學生和管理員三個類型,如圖2所示。其中,教師賬戶又根據其承擔的工作職責不同,分為任課教師用戶和教學秘書用戶。管理員賬戶根據其承擔管理職責不同,又分為教務管理員用戶和系統管理員用戶。任課教師和學生的賬戶信息從學校的教務網絡管理系統中導入,任課教師或學生只需通過輸入自己的工號或是學號、姓名等信息進行賬戶激活,就可登錄系統。教學秘書和管理員賬戶需要分配給特定工作人員,每個教研室至少需要一名人員擔任教學秘書,教務管理員由教務部門指定相關的教務工作人員擔任。不同類型的用戶其實現的功能和分配的權限也有所不同。各類型用戶實現的功能和分配權限如下:

(1)任課教師:閱覽系統中的教學資源,對自己添加的教學資源進行編輯管理,查看自己課程所授班級的信息,編輯在線測試內容并指定可接受測試的對象(如自己所授班級學生或是所有選修自己課程的學生)和測試日期,查看測試結果,管理自己和學生的交流信息,修改個人賬戶密碼,查看個人賬戶信息,向教務管理員申請修改自己的個人賬戶信息等。

(2)教學秘書:閱覽系統中的教學資源,對所屬教研室的課程信息進行編輯管理,采集教研室課程視頻,上傳教研室課程教學資源并進行編輯管理,查看教研室課程所授班級的信息,編輯教研室課程在線測試內容并指定受測試的對象和測試日期,查看教研室課程測試結果,管理學生對教研室課程的留言,修改個人賬戶密碼,查看教研室及其所屬教師賬戶信息,向教務管理員申請修改教研室及其所屬教師信息等。

(3)學生:在線學習必修課程,對選修課程和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選擇后按要求進行學習,管理自己的在線學習進程,刪除對所選課程(除必修課程外),在線編輯“隨堂”筆記并可向指定用戶公開,向授課教師發送信息請求答疑,和其他同學進行在線交流,上傳學習資源并進行管理,在所學課程版塊留言,接受課程測試,查看自己的歷次測試結果,對課程進行評價,管理自己與同學和教師的交流信息,修改個人賬戶密碼,查看個人賬戶信息,向教務管理員申請修改自己的個人賬戶信息等。

(4)教務管理員:采集教研室和課程信息,對教研室所設課程信息進行審核管理,采集學生和教師信息,對教師和學生賬戶進行管理,審核教師和學生修改信息的申請,修改教研室、教師和學生的信息,重置教師和學生賬戶密碼,閱覽系統中的教學資源,查看各門課程的測試及其結果,修改個人賬戶密碼等。

(5)系統管理員:管理系統風格模板,設置系統的各項功能,對用戶類型和權限進行管理,重置其他用戶密碼,查看系統日志及訪問記錄,備份和恢復數據庫,閱覽系統中的教學資源,修改個人賬戶密碼等。

四、結束語

以校園網建設為依托,打造課程建設的信息化平臺,是校園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課程在線學習系統的實現改善了教學的方式方法,改變了在多媒體教室播放教學課件和視頻的單一形式,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有力補充,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在線學習系統可以極大的提升學?,F有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緩解某些學校教學資源不足和教學資源配置不公平的壓力。

參考文獻:

[1]皮國強,馬詩貴.大學生在線學習系統的構建與實現[J].軟件導刊,,2011,9

[2]劉若華,劉芳芳.基于ASP的《數據庫原理》在線學習系統的網站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

[3]張海燕.學習型校園網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電腦開發與應用,2006,5

第2篇

vb課程學習心得 篇【1】

我在業余時間喜歡編一些小程序,打發一下寂寞空虛無聊的時間。生活太單調了,也許正是因為此我才喜歡上了VB,雖說學習VB的時間不長,可我從中受益非淺??偨Y一下它給我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充實生活。業余時間到處游手好閑的身影不見了,沒事我肯定一動不動的坐在電腦面前擺弄VB。是啊,想想以前,真是一無是處,一會找A砍大山,一會找B吹牛皮,一會就傻傻的坐在小板登上兩眼無光,似是厭倦了紅塵?,F在生活有了寄托,是VB給了我無窮的快樂,讓我樂此不疲。

2、武裝頭腦。VB是一門計算機編程語言,也算是一項知識含量較高的東東吧(自認為)。我呢,以前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呵呵,大專畢業,英語算是過了三級了。VB語言容易上手,采用的是可視化程序設計。自學了三年多,到現在會單獨開發數據庫管理系統了。根據單位實際,我設計了基層管理系統、理論考核系統?;鶎庸芾硐到y雖然還沒有在部門推廣,可是在我們單位已經用上了,就這我已經知足了。至于理論考核系統,由于單位電腦不夠集中,從而夭折。不過,我用集線器連接了3臺電腦測試了N次,都沒有問題,隨機抽題,在線打分公布等功能都能完美實現。啊,這些個人作品我會保存好的,畢竟是學習成果嘛。通過日積月累,感覺腦袋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編程經驗及技巧也多了許多??傊?,學了就是好,相信以后回到社會這個大熔爐里后也會派上用場的。

3、鍛煉意志。編程可不是一項輕松的活,尤其是一個人開發制作軟件時,那工作量就多了。沒有一定的坐功、細心程度及耐性那是絕對做不到的。有時,把程序做完了需要調試運行,但是就是不能達到自已設計的效果和目的,那你得戴上放大鏡找啊找啊,也許就是因為一個符號或一個字母,你就得花上個幾個小時,半天,甚至更長。越是這樣越不要灰心,應該放松心態,一點一滴的去查。只要有一顆永不退縮的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問題所在,最后一定能見到你開心的笑容,也一定能找到成功者的感覺。

4、贏得虛榮。是人都有一顆虛榮心,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肯定、贊美。像我吧,在單位,懂電腦,會編程,會做軟件。就這點,單位的領導還蠻喜歡我的。一提到我,“你看人家小楊,電腦精通,還會設計軟件,不錯的小伙啊!”如果在夸你,你聽到了會是什么感受啊,怎一個“美”字了得。

5、增加收入。這個不需我多說了吧,會做軟件,賣了就有錢啊。

vb課程學習心得 篇【2】

這學期選修了VB這門學科,想從學習中對計算機有更深刻的認知,也對我大學中的2級考試奠定基礎。那么談談這學期的學習中對vb的認知和心得體會。

VB全稱為Visual Basic,是微軟公司推出的可視化編程工具MSDN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程序開發工具。VB提供的是可視化的開發環境,我們可以象搭積木一樣構建出程序的界面,而且VB提供了豐富的控件組,省去了我們自己寫代碼實現這些效果的麻煩,這樣我們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功能的實現上,所以VB學起來簡單,用起來方便。因此,我學了vb,并有了如下收獲:

1.富業余生活。業余時間到處游手好閑的身影不見了,沒事我肯定一動不動的坐在電腦面前擺弄VB。是啊,想想以前,真是一無是處,一會找人砍大山,一會找人打游戲,一會就傻傻的坐在小板登上兩眼無光,似是厭倦了紅塵。現在生活有了寄托,是VB給了我無窮的快樂,讓我樂此不疲。

2、多了一門技術。VB是一門計算機編程語言,也算是一項知識含量較高的東西。采用的是可視化程序設計。學習的這段時間,我明白了萬事開頭難,剛剛開始,遇到些困難沒關系,慢慢來。編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編程的樂趣也正是存在于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學一點,就趕快把它用到實際的程序中去,自己多學多用多實踐,水平才能不斷提高,這就是“學以致用”。多看多練是我獨門絕技,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多看------別人的代碼,即使看不懂也沒關系,可以把這些代碼輸入到機子里運行,然后根據運行結果去體會程序的思路和用途。

3、鍛煉意志。編程可不是一項輕松的活,尤其是一個人開發制作軟件時,那工作量就多了。沒有一定的坐功、細心程度及耐性那是絕對做不到的。有時,把程序做完了需要調試運行,但是就是不能達到自已設計的效果和目的,那你得戴上放大鏡找啊找啊,也許就是因為一個符號或一個字母,你就得花上個幾個小時,半天,甚至更長。越是這樣越不要灰心,應該放松心態,一點一滴的去查。只要有一顆永不退縮的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問題所在,最后一定能見到你開心的笑容,也一定能找到成功者的感覺。

通過這個學期的學習,對了VB這種高級語言有了初步的認知,對一些小的程序有了初步的設計方案,能根據要求設計出想要的程序,鍛煉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邏輯思維的好方法,同時我經??赐瑢W設計好的程序代碼,包括教材上的例題程序,然后想想別人為什么這么計就能達到效果,我的設計能不能完成更多的功能,這樣優秀了自己,幫助了自己,提高了自身水平,同樣,也欣賞了別人,對別人是贊美,對自己是幫助,總而言之,這學期的VB課程讓我收獲了很多,我對下學期的計算機2級考試很有信心!

vb課程學習心得 篇【3】

一、 學習VB程序設計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

1、要有自信,自強,積極主動學習。

2、克服畏難情緒,樹立學好程序設計的信心

(2)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認真聽課并適當做些筆記,課后要認真復習消化所學內容,完成作業。

2、VB程序設計的入門學習并不難,但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因為程序設計思想就在這時形成的,良好的程序設計習慣也在這個階段養成。

(3)學習程序設計要注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VB程序設計本身并不復雜,翻開一本程序設計學習的書籍,看到的無非就是變量,函數,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進行程序設計,需要深入理解這些概念。因此,在 程序入門階段還是應該重視概念的學習。

(4)自己動手編寫程序

程序設計入門階段要經常自己動手抄寫或編寫一些小程序,親自動手進行程序設計是創造性思維應用的體現,是培養邏輯思維的好方法。因此一定要多動手編寫程序,而且要從小程序開發開始,逐漸提高寫程序的能力。

(5)閱讀,借簽別人設計的好程序

多看別人設計好的程序代碼,包括教材上的例題程序。在讀懂別人程序后,要想他為什么這么設計能不能將程序修改完成更多的功能 則可以學到別人優秀的東西,幫助自己 提高自身水平。

(6) VB程序設計學習的重點

1、程序設計課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不是聽會的,也不是看會的,而是練會的。

2、只有自己動手,編寫一些程序,才會有成就感,進而對課程產生興趣,學起來才比較從容。等你在編寫大量程序之后,我想過二級肯定沒問題,不過能不能做到真知灼見,運用自如我就不敢說了。

3、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這門課和以往課程最大的不同之處。重點放在思路,算法,編程構思和程序實現上。語句只是表達工具,要求堂上積極思考,盡量當堂學懂,并做到靈活應用。

)上機調試程序應注意的幾點:

1、上機前應認真把實驗題在用紙上做一做(包括窗體界面設計,事件代碼的編寫等)

2、每次上機后應總結,把沒有搞清楚的問題記錄下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3、平時應多抽課余時間多上機調試程序。注意系統的提示信息,遇到問題多問幾次為什么。

(6)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1、程序構思要有說明;

2、學會如何調試程序;

3、對運行結果要做正確與否的分析。

第3篇

[關鍵詞] 混合式學習;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趙玉(1976―),女,山東濟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應用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E-mail:。

一、引 言

混合學習倡導將面對面學習與在線學習相融合[1]?;旌鲜浇虒W整合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的整體優勢,成為穩步推進教學信息化進程中一個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的選擇與過程[2]。在有的教學情境中,以集體學習為主要特征的課堂面授教學形式更適合;在有的教學情境中,以個別化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在線學習形式可能更適合;而在更多情況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3]。何克抗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信息化不能總是敲邊鼓、打戰,而必須面向這個主陣地打攻堅戰[4]。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是班級授課制的必然要求,混合式學習設計是促進學生課外學習、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需要[5]。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學都在積極地營造混合學習的教學環境,并鼓勵教師將混合學習應用于課程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中[6]。本文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師范專業必修課程“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學習的設計和實施為例,探討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課程混合學習的效果及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二、“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是職業技術高等師范院校面向師范生開設的教師教育模塊課程。該課程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理念,由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職業教育課程特點,掌握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方法。

(一)“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設計前端分析

1. 課程學習目標

該課程的學習目標主要有:(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說出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能陳述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步驟。(2)能力目標。通過調研學習,學生能準確分析中職學校課程特點,在調研與分析過程中提高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學生能撰寫一門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方案;通過展示與交流學習,學生能學會恰當表達自己,學會正確評價他人。(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協作與探究,學生能加深對中職學校及學生的認識;通過小組協作,學生能逐步提升培養協作意識及團隊精神;通過小組交流與分享,學生能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習者是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過“教學系統設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與開發”等課程,對于學習本課程有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該課程直接面向中職學校,與本專業的就業方向直接相關,因此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大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協作與探究能力,他們愿意接受在真實情景中協作學習,探討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另外,他們對網絡學習環境也非常適應,騰訊 QQ 是最為流行的網上聊天軟件,微博也是他們常用的記錄交流分享工具。

3. 混合式學習的環境分析

開展“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混合式學習的外部環境條件包括: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與技能實踐環境;基于QQ群、微博、E-mail的學習交流、主題討論、資源共享以及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環境;行業企業專業人員現場指導的學習環境等。協同利用教師、行業專家、學生資源,基于QQ群、微博、E-mail網絡環境開展交流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協作學習的能力。

(二)“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活動與資源設計

1. 教學過程總體設計

實現一門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主要完成四大任務:行業情況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以及學習情境設計。因此,在“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四大任務,將理論講解、小組學習以及演示交流穿行。(1)理論講解,4課時。由教師講解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理念、熱點及趨勢,引導學生分析職業教育面臨的教育變革,幫助學生及時更新學習觀念。教師講解中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及操作思路,講解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以及學習情境設計等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2)小組學習,6課時。小組通過網絡查閱、實地走訪、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等方法獲取中職課程的信息,了解與本專業直接相關的專業中職學生的畢業去向,從他們的工作崗位中了解工作崗位及其特點,并通過分析歸納典型工作任務,制定學習領域,確定學習情境。(3)演示交流,6課時。每個小組定期交流工作進展、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困難。通過交流,教師和全班同學了解小組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及時為小組工作提供必要幫助。

2.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主要圍繞行業情況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分析和學習情境設計四項任務展開。課堂面對面學習活動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小組匯報、交流評價。在線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學生按照教師提示要求及任務要求,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完成在線的個體學習和小組學習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 學習資源設計

現有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師的講義、PPT、收集的部分中職學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案例資料,以及趙志群的《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一書和嚴中華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教課程開發與實施》一書。其他相關資源由師生共建共享。

(三)“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混合式學習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習過程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參與面對面以及在線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效果,采用組內自評以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主要考查出勤、小組階段性成果匯報、個人發帖及組織討論等情況,記入平時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40%。

2. 學習結果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包括期末小組總結性成果匯報和課程知識點的筆試,記入期末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60%。課程學習內容的學習水平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等五個層次,從這五個層次上進行考試題目的設計。小組總結性成果匯報成績折合成個人成績,與筆試成績各占期末成績的50%。

3. 學習興趣與滿意度調查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使用問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等進行調查分析。

三、“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混合式學習實施

根據前述設計方案,筆者于2012―2013第一學期給2010級教育技術學專業師范一班44名學生開設了“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開展了混合式學習教學試驗。課程混合式學習實施過程主要包括課程導入、學習活動和評價測試等三個階段。

(一)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主要是面對面學習,由教師介紹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生需要學習的學習材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課程的成績評定方式以及課程學習的信息通道等。學生要設計并開發相應的中職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從工作過程到課堂教學,需要逐步推進:考慮職業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行業情況分析工作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方法)。開發一門中職課程的思路是:專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學習情境。

(二)學習活動

1. 行業情況分析

要完成某職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需要學生去對 職業進行探底,做好行業情況分析和工作分析。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相關職業(職位);選取該職業有代表性的企業(單位);分析該職業重要崗位和工作任務,可初步確定其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并對其進行結構劃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調查對象之間可以利用面對面、課程實驗QQ群、微博等線上線下作多種交流,做好PPT匯報,并提交紙質及電子文檔分析報告。

小組第一次匯報,主要針對行業情況分析,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提供基礎,全班進行交流評價。教師通過聽取匯報提出修改意見及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教師指出各小組的共性問題:(1)自身角色定位。要把自己當作中職教師,為自己的學生(中職學生)去了解他的就業環境、就業職位,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2)查找資料途徑。尋找資料,可以通過網絡,更多地還需要跟相關行業的專家去交流,比如實際中的軟件程序員、幼兒園教師。(3)分析思路。本課程的終極目標是每個小組要提交一份一門課程的設計方案。思路是從宏觀到微觀,從實際工作到課堂,例如廚師、茶藝師。課程的設計方案包括行業分析、學習領域、具體知識點,由泛到細?;卮鸪觥暗湫凸ぷ魅蝿铡薄ⅰ皩W習領域”、“學習情境”三個問題,方案才是完整的。

2.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在小組做第一次行業情況分析匯報的基礎上,教師提出第二個學習任務: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并向學習領域轉換,要求給出明確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領域。重點在于如何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到學習領域,如何確定學習領域,如何確定學習情境等,教師重點講解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相關知識點內容。

小組第二次匯報,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領域的轉換。教師點評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不夠清楚,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領域的轉換不夠恰當。教師再次強調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三個專業術語。

3. 學習領域分析

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課程,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通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習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說明、學業評價方式等內容確定的教學單元[7]。學習領域分析主要是把典型工作任務轉到學習領域,并按照以上思路對學習領域進行詳細描述。

小組第三次匯報,學習領域分析,重點分析一項學習領域的設計內容。教師注意到學生很快進入了課堂教學的設計,但實際上應該先搞清楚學習領域。教師重申本課程的目的是開發一門課程,具體思路是:第一步,從市場、企業看一個具體崗位,知曉它的名稱與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第二步,從典型工作任務轉換到學習領域,二者內涵一致,但詞語表述可以不一致,后者更精煉、更科學;第三步,從學習領域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學習單元做學習情境分析,學習情境(學習單元)積累起來是一門課程(學習領域),學習領域積累起來是一個專業。

4. 學習情境分析

學習情境也是一個學習單元,是能反映結構相對完整的工作過程的學習內容,所以既包括工作情景的描述,更包括工作情境中的所用到的方法,如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設計與體現[8]。典型的工作任務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的,學習任務相應地是在類似工作情境的學習情境中完成。

小組第四次匯報,期末匯報,以“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為匯報主題,按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逐一匯報,其中重點是分析一項學習情境的內容。

(三)評價測試

1. 課程考核

按前述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中的教學評價設計的方案,學生的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學習過程的評價成績和期末學習結果的評價成績兩大部分組成。

平時學習過程的評價成績主要包括學生平時出勤記錄、參與面對面學習階段性匯報方面的評價成績和在線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成績。由組內自評及教師評價綜合給出,主要記錄評價學生線上線下參與混合式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效果。

期末學習結果的評價成績主要包括期末匯報方面的評價成績和課程知識的考試成績。其中,在期末匯報時,每個小組上臺陳述小組方案,教師及全班同學為其打分,所得平均分為每個小組的分數,每位成員在小組分數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成員對組內的貢獻程度而相應調整得到個人分數。課程知識的考試成績由卷面考試得來。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采用任課教師編制的“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試題,對學生進行知識點掌握程度測試。具體試卷中各試題測驗目的與內容的雙向細目見表1。

2. 學習興趣與滿意度調查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采用筆者編制的“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等進行調查分析。此問卷主要是參考Keller課程興趣調查(Course Interest Survey, CIS)問卷[9]而制定的,CIS在過去的許多研究中被用以測量學生在特定課程中的學習動機和效能[10]。問卷包含了Keller的ACRS模型的四個維度:專注(第1、6、10、12題)、相關(第2、3、9、11題)、信心(第4、13、15題)、滿意(第5、7、8、14題)。第16題是開放性的題目,由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進行總體評價。

四、“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學業成績分析

卷面考試反映了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學習掌握水平,本研究以考試成績為主來分析學生的學業成績,結果如下。

(一)測驗成績的統計描述分析

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44名學生的測驗原始成績進行統計,得到表2的統計數據。

表2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描述統計量

利用Excel統計分析軟件對44名學生的試題測驗原始成績進行統計,得到圖1所示的頻次分布圖。

由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和頻次分布圖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成績分布比較合理。

圖1 “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成績統計

(二)綜合達標程度分析

由表3可知,達標度[11]滿足0.75≤T

表3 學生各水平層次的得分率情況及綜合達標度

(三)總體特征的統計分析

由圖2所示X-S平面分析模型[12]可以知道,學生測驗成績(80.85,7.01)處于第四象限,屬于平均水平較高,且相對集中的狀態。

圖2 X-S平面分析模型――“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測驗成績

五、“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學習興趣與滿意度分析

課程學習結束后,向全部44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問卷42份,有效問卷42份,其中男生9名,女生33名。

(一)師范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滿意度總體情況

在SPSS17.0中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并將15個問題按照四個維度歸類,得到表4的分析數據。

根據公式 Fi=∑ajnij/2N [13]得到F值,由表4可知,試驗對象對專注、相關、信心、滿意四個維度的15個問題項的應答得分率F值均大于0.5,說明他們對本次“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試驗的評價非常高,他們對課程的專注度較高,認為課程學習與自身發展相關性較高,對于課程的學習充滿信心,并對課程的實施與效果感到滿意。

(二)交叉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試驗對象對“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學習的興趣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性別作為自變量與專注、相關、信心與滿意四個維度15個因變量一一進行交叉分析。交叉分析的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對課程學習的關注、相關、信心與滿意等無顯著性差異。即不管男生女生,學生均對本次“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試驗的評價非常高,他們對課程的專注度很高,認為課程學習與自身發展相關性很強,對于課程的學習充滿信心,并對課程的實施與效果感到滿意。

(三)學生反饋

問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總體評價,學生普遍反映較好,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混合式學習提出了建議。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學生甲:通過混合學習模式對“中職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個模塊的知識。包括職業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等。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期間有挺多作業,但還是會自發地用心去學習。這個學習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乙:我覺得混合學習模式也算是教育進步的一種體現,學生上網的時間比較多,在線討論對師生都比較方便,相比于課堂提問,我想大部分學生更愿意在群上提問,同時其他同學也能了解。不足的地方可能是相比于面對面,在線交流可能出現提問不夠精準、回答不夠詳細的情況??偟膩碚f還是值得推廣的,本人也是支持這種混合學習模式的。

學生丙:QQ群上的號召力不是很夠,最好是老師能定時提問小組的成員,有些同學雖然進了群,但并沒有放心思,可能也不去理會。比如老師提問,“P&T”小組成員在嗎?請幫助“開心8”小組解決剛才所提的問題,好嗎?這樣同學們就會更專注了?;卮鹬罄蠋熢僮鲅a充或修改。這只是我個人意見,僅供老師參考。

第4篇

【關鍵詞】工作過程 學習領域 典型零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5-0015-03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job-based field of study curriculum, “a typical machining center CNC machining parts and prod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elab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arrange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iculum innovation.

【Key words】Work process Field of study Typical Parts

臺州市是全國摩托車生產四大板塊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泵閥、電機生產基地。臺州企業的特點是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在產值和數量上都占絕大多數。同時我校畢業生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為更好的對接地方行業,服務于地方經濟,我校的數控專業依托地方制造業的中小企業群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實踐。本次開發的課程是《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及生產實施》。

一、設計理念

《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及生產實施》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情景化的學習領域課程。[1]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獲得的是關于職業內容和工作環境的感性認識,進而獲得與工作崗位、與工作過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獲得職業素養的訓練。強調學生通過幾個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來獲取工作崗位的直接經驗。

本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2]按照工作過程對課程內容進行序化,即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整合、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培養整合、工作過程和學生認知規律整合,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將學習領域細化成具體的學習情景。[3]

本課程針對“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及生產實施”這一典型工作及生產項目,以4個源于企業的加工中心復雜零件為載體,重構了體現“加工中心復雜零件的測繪與造型”、“專用工裝夾具的設計與制作”、“加工中心刀具的選用購置制作”、“加工中心復雜零件加工工藝制訂”、“加工中心復雜零件的編程調試加工”、“檢驗方案及規程制訂執行”、“車間現場管理”等工作過程性知識和技能體系的學習領域課程。

二、設計思路

《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及生產實施》是直接針對“設計處或工藝處技術人員”、“數控車間技術負責人”、“數控車間班組長或車間主任(技術+管理)”三個職業崗位的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上述職業崗位是與多位實踐專家的探討,在對數控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行整體化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學生通過前期對制圖、材料、刀具、編程、加工工藝、維修等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及數車、數銑實訓,測繪、維修、材料實驗等單項技能的訓練,為本課程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但“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及生產實施”這一典型工作項目僅靠學生已有的分科知識和單一技能是無法完成的。我們按照企業承接加工業務后的生產實施過程來安排教學過程,學生對幾個典型零件的完成過程就是職業能力三要素即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綜合能力的鍛煉及形成過程,進而形成前三個職業崗位所需的綜合工作能力結構。學習領域課程描述如表1。

三、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

由于前述所選擇的典型零件教學內容,還應進行符合工作過程與學生認知心理過程的組織和安排,即將一個學習領域課程具化為多個學習情境的教學內容,如表2所示。

下面以學習情境一為例,說明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具體內容見表3。

四、本課程的特色與創新點

1.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整合,基于生產車間開展實施。

本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按照工作過程對課程內容進行序化,即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整合、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培養整合、工作過程和學生認知規律整合,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將學習領域細化成具體的學習情景。學生在本校的加工中心生產車間,在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

2.開放式、自主式、協作式學習

在案例項目的驅動下,學生為完成該項任務需主動的尋找各類資料,并把以往學習的專業知識綜合起來。在個人無法完成任務時,需尋求他人的幫助或與他人協作。整個學習工作環境是開放的,自由的,在小組學習中,誰提出的方案更合理并獲取其他成員的支持,誰的方案就會被采用,并與其它各組展開競爭,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3.接軌企業標準的成績評定

企業的項目成果評價兼顧生產成本、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過程質量控制。我們對學生的成績評定與此接軌,零件的加工精度僅是其中的一項指標,某一工藝方案的設備、原材料、刀具、夾具、人工及水電的投入成本也是一項指標、生產過程的產品質量控制也是一項指標,加工效率也是一項指標。

4.真實體現工學結合與產學合作

作為本課程教學載體的加工中心,復雜零件不僅來自生產企業,而且為本中心承接的加工業務,這為本課程的開發積累了第一手的生產制造經驗。我們大量使用工廠里的實際生產圖紙及各類工藝卡和產品檢驗規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廣泛接觸到工廠里使用的各類技術資料,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縮短適應期打好基礎。

5.數控加工技術的訓練與車間現場管理能力培養同步進行

通過一個典型項目幾個典型工作任務的具體實施,學生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同時在現場管理(6S、設備、安全、質量檢驗、班組管理、現代生產管理技術)能力上得到全方位的鍛煉。我們以5人為一小組(班組),每小組選1名班組長,模擬車間現場進行班組管理。本課程為“技術+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做了很好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F.勞耐爾.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5篇

【關鍵詞】課程預習;小學數學學習;因素;重要性

課前預習不單單是對于數學課程的基礎了解,最主要的是培養一種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如果小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培養這種能力,不但會以最快的效率學習數學知識,在課堂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數學學習成績,使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時,在脫離開老師指導,家長的呵護時,能夠自主的獨立的積極的學習,順應時代知識不斷更新的步伐。

1.發揮好課前預習的作用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1.1利用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果

例如:教師在安排課后作業時,可以適當安排預習作業,讓學生對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大致的了解和認識,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哪些知識點容易理解,自己可以消化。哪些看不懂,需要教師講解。通過預習學生已經對數學相關章節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數。因此,在聽課時,他們就可以在課堂中輕松的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改變以往盲目聽課的狀態。

1.2利用課前預習帶動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可以增強聽課效果。學生在預習中已經看懂了的知識再經過老師進一步講解,印象會更加深刻,沒看懂的不理解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學生聽課的重點,在老師的詳細講解之下以及課后幫助下,聽課質量的提高又會讓學生節省學習時間,給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做好基礎鋪墊,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節數學課的預習,從而形成良性學習的科學循環。

1.3利用課前預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一個班級里,學生除去一部分優秀生以外,大多數的是中差生。他們在普遍反映在數學課時經常感到很吃力,這樣長期下去,他們與優生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有的學生甚至會反應,自己對于數學學習已經發展到聽課像聽“天書”一樣的境界,別人都在提高的時候,這些學生連基本的學習興趣都沒有。但是,經過教師開展課前預習教學模式以來,這種情況就大不一樣,學生通過預習改變了以往學習數學被動的局面,有的地方學生自己,從而產生可以理解,這一建立起一種自豪感.有的地方盡管還沒弄懂,但是帶著問題聽課能夠讓這些問題當堂解決。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會有的放矢,積極主動的思考,聽課自然不再枯燥無味,而是津津有味,學習的興趣也會慢慢萌生。

1.4利用課前預習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質

在課前預習中,經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親自探索和思考,學生能切實體會到學習中的苦與樂,體驗學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從而進一步磨煉每一個學生磨煉堅忍不拔的學習毅力,培養小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細致的學習作風。

2.課前預習相關策略

例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首先要全面的瀏覽教材,初步了解數學教材相關章節的大概內容和知識框架。并且對于基礎的公式進行識記。其次,學生要找出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數學知識的聯系點,由點及面,找出學習新的數學知識的技巧,明白自己忽略的所需的舊知識,并及時補習這些知識.然后要在預習時找出該數學章節的的難點和重點,并把這些疑難點作為學習重點以及作為聽課的重點。對與一些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疑難問題用不同的筆劃出或記入預習筆記中,方便以后復習強化。

3.課前預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符合教學實際

例如:某些學生為了應付學習任務,在預習過程中不是過粗就是過細.過粗,走馬觀花,流于形式,不求實效,往往是花費了時間卻沒有得到學習成果;還有一些同學,在預習時面面俱到花話費時間太多,搞得自己筋疲力盡,而且會影響自己的聽課效果。還有一些學習太過于嚴謹的同學,多于學習精益求精,預習時一定要把全部知識點都搞懂,都掌握理解.這樣就失去了課前預習的初衷。而一些有學習技巧的同學,就能很好的掌握預習的秘訣,能看懂的都看懂,然后做記錄??戳藥妆槿圆欢牡胤剑谟貌煌伾谋茸錾蠘擞?,然后作為課堂聽課的重點去著重理解,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3.2單一學科科學預習

小學生課業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很多學生會出現各科一哄而上,一起預習的現象,例如:很多老師認為初次預習,應該破旗揚學生的預習習慣,因此布置較多科目,他們認為科目太多并不是問題。但是,課前預習應該先選一到兩科進行學習試點,等學生有了一定的有了經驗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再逐漸擴大到其他學科。

3.3預習不可代替上課

預習不能代替上課的地位。例如:.很多學生認為自己通過預習對數學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自以為了不起,認為已經聽課沒有必要,進而導致自己聽課是精力不集中,走神。這就喧賓奪主的不良現象。因為預習是起到輔助上課的作用,是為學生更好的課堂聽課服務,二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明確不能混淆。

總結

學生只要認識到預習的作用,并且最大限度發揮它的作用,掌握預習的方法,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就會嘗到預習的甜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第6篇

引言

實踐教學是機械類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都有積極作用,隨著國家和學校政策的引導和教學改革的深化,綜合性實踐課程開始漸漸取代傳統實驗課,占據實踐教學的主導地位。傳統的實驗課和實踐課大都依附于某一門理論課程,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兼顧設計性實驗和實踐。而綜合性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分離,獨立開課,強調對多門理論課程的綜合應用,學生在課程中需要利用設計、分析和綜合等手段,通過親自動手進行制作,測試和改進,得出具有一定創新性和原創性的結果,所以綜合性實驗課程不僅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可以在分組合作中提升團隊意識。近年來,國內高校日益重視對實踐課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導學生在實踐課程中進行自主學習[1,2]。1981年,HenriHolec[3]提出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該能力包括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學習內容、制定學習方法并最終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4]。這些特征與綜合性實踐課程的要求契合度極高,所以改變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開展綜合性實踐課程建設的有效方法。然而,綜合性實踐課同時也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論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本專業在推行綜合性實踐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進行討論。

1遇到的問題

1.1綜合性實驗課的命題問題傳統的機械類實驗課由于依附于一門理論課,所以一般每個實驗只與課程中的一到兩個章節掛鉤,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學生基本上按照程序進行實驗,整個過程較少涉及創新,很多實驗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容易造成學生做實驗時敷衍了事,走走過場的情況。綜合性實驗或實踐課程綜合多門理論課的知識,獨立開課,有利于體現實踐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然而,目前本專業的綜合性實踐課大都是2012年培養計劃調整之后新開設的課程,從傳統實驗到綜合性實驗需要一個過渡期,雖然所有課程都設計了課程大綱,但基本都處在首次開設的狀態,因此,綜合性實踐課的題目設置尚處在摸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1.2實驗室的管理問題目前本專業開設的綜合性實驗課通常要求在1周到3周內完成,并沒有特定的上課時間,同時參與課程的學生一般為4個班,所以實驗室也不可能同時供所有學生同時使用,為了有效完成課程的任務,學生使用實驗室必須是分散的,因此,實驗室需要做到開放式或者半開放式的管理,但目前本專業專職實驗員數量少,因此依靠老師實現實驗室的開放式管理難度很大。1.3師生的角色問題傳統的教學老師是主體,通常實驗課開始,老師會進行演示,并布置任務,學生再遵照老師的指導進行實驗,學生在課程中很難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但對于綜合性實驗,筆者認為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輔助作用,如何進行師生關系的轉變,讓學生在綜合性實踐課程中真正做到自己設計并解決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探索。1.4課程評價方法問題傳統的實驗課評分大多通過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情況來給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老師很難監管到所有同學,所以難免存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渾水摸魚或者濫竽充數,又由于實驗內容和布置的任務完全相同,體現不出差異性,所以在評分上也很難顯出差異,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綜合性實驗課程時間分散,老師更難進行監管,所以,如何能在評價方法上體現出學生在工作量和創造性方面的差異,以及如何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管是另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

2解決方案

近年來,國內高校日益重要對實踐課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導學生在實踐課程中進行自主學習。1981年,HenriHole提出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該能力包括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學習內容、制定學習方法并最終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些特征與綜合性實踐課程的要求契合度極高,所以改變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開展綜合性實踐課程建設的有效方法。本專業在綜合性實驗課的改革過程中,以部分課程為試點,努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采取了多項措施,具體如下:2.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管理機構本專業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專業委員會,老師則擔任委員會的指導職務,委員會成員包括大一到大三三個年級的本專業學生,以形成委員會的傳承。委員會負責試點課程的前期組織,幫助老師下達課程任務,參與課程進行過程的監控,并在課程結束后組織老師和學生完成對課程的考核和評價。2.2改革實驗室的管理模式為了解決實驗室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對委員會成員進行培訓,在課程進行期間,讓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參與實驗室的管理,輪流在實驗室值班,記錄學生對實驗室的使用情況,并敦促學生在使用實驗室期間遵守實驗室規范。2.3改變老師在課程中的教學地位為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程進行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輔助作用,重在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具體來說,老師不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啟發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找到解決方法。

3課程試點及課后調研

筆者利用該思路對本專業的一門實踐課程進行了兩個學期的試點并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匿名問卷調查。該課程要求每組學生利用分配的經費設計并手工制作一臺無碳小車,課程課程組織開展詳情參見圖,在此過程中,老師負責課程的命題、課程進行過程中的指導和答疑、課程考核時的打分,學生成立的管理機構則負責組織課程宣講會、對實驗室的輔助管理、對課程開展的監管,并最終組織答辯會。課程的最終成績由老師打分(占40%)、比賽結果(占50%)、同學互評(占10%)三部分組成。課后的調查問卷大部分為選擇題,小部分需要學生給出回答。兩學期共收到有效問卷168份,調查問卷匯總后的結果如表1所示。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結論:①相比于傳統實驗課,超過半數的學生對以無碳小車為主體的綜合性實驗課表現出更高的興趣,這說明該課程的設置及組織形式能激發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同時也有約45%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沒有得到提高,這說明我們目前的課程設計依然不夠完善,需要在后期繼續改進。②絕大部分同學認為課程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這說明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同學們需要主動去復習或者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同時,整部小車需要手工制作和裝配,為了達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小車各部分的尺寸、制作裝配的精度都要保證精確,這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理論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的能力都提出一定的要求。③在整個課程開展期間,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給予學生一些點撥,不參與具體的方案設計,因此設計、制作、裝配的過程都有各小組自己完成,從調研結果也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對此表示認同。同時也可以看出,雖然老師參與度較少,但大部分學生仍然認為老師指導足夠或基本足夠,可見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有信心,通過適當的引導就可以改變學生的以往被動接收的學習習慣。④實驗室目前提供給學生的以手持工具為主,包括工具套件、手動鉆等,有73.1%的同學認為提供的工具能滿足或者基本滿足自己的要求,不過實際來看,學生會在校外加工廠加工少量復雜零件,因此,調研結果中,很多同學提出需要數控機床、3D打印機、立式鉆床等工具。目前,本專業正在籌備學生DIY實驗室,計劃為學生配備桌面3D打印機、小型數控機床等設備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⑤課程的最后考核由學生組成的管理機構組織完成,在考核前布置好無碳小車的比賽場地。考核成績由現場比賽成績、答辯成績(老師打分)、學生互評成績組成,以這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梢钥闯?,學生對最終的考核方式滿意度極高,到達了96.2%。學生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到達91.1%,這一結果表明了學生對該課程的肯定,但根據前面的其它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我們仍需繼續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優化,具體措施如下:①設計更多有創意的課程題目,優化分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度和參與度。②優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例如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和建立網上交流論壇等方式讓學生和老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同時讓同學們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并自己解決問題。③規劃DIY實驗室,配備3D打印機、小型數控機床、小型鉆床、鉗工臺等設備和工具,盡量滿足學生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的加工需求。④優化學生為主體的管理機構,通過宣傳、招新、培訓等手段提供該組織在本專業學生中的地位和聲望和鍛煉機構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在DIY實驗室建成后,讓機構參會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

4結束語

第7篇

論文摘要:網絡自主學習已成為當今教育界關注的課題,將網絡自主學習運用到翻譯課程教學中,使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新的學習理論探索新的學習方式,符合當前翻譯教學發展趨勢,但應注意傳統翻譯教學與自主學習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課程資源。

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與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展開,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界關注、重視的一個研究課題,它的普及推動了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全面建設。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可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的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真正落到實處。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作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計算機的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條件。

一、網絡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來,自主學習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點。自主學習源于人本主義,并隨著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的興起而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新教學理念,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也是目前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西方學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對此進行了研究,我國對此也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終身學習能力,不僅使他們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步入信息時代,網絡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網絡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不是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而是對學生知識的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樣,為學習活動創建了一個超級信息平臺。使學生具有更多的自與決策權,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構建者,這對學生運用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積極的影響。提倡網絡自主學習,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主動接受和探究學習;強調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在網絡自主學習與合作過程當中的互動:關注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注重對知識的全面把握,注重個人的整體發展,構建個體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網絡自主學習與翻譯教學

以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知識傳播和應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帶來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應用對實踐創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源泉:用網絡教育促進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是國家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當今世界各國進行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目標。

將網絡自主學習運用到翻譯課程教學中來,使教師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新的學習理論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完全符合當前翻譯教學發展趨勢:網絡自主學習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將帶來課程資源的變化:擴大課程資源范圍與資源共享,同時帶來學生方式的革命:網絡自主學習有利于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習者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習者運用各種資源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理念;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自測工具,有利于學生自我反饋,發展學生的思維:也可以作為教師電子測評的手段優化評價過程,革新傳統的課程評價觀和方法。

早在本世紀初,學者們就呼吁翻譯教學要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手段,實現翻譯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譯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人們對多媒體教室網絡、計算機輔助技術、語料庫等在翻譯教學的應用做了有益探索;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翻譯課程中廣泛采用成為翻譯課程的發展趨勢之一。翻譯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資源,電腦與網絡已成為現代譯者必不可少的工具與手段。網絡信息資源為翻譯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借助這種資源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各種翻譯困難,從而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和準確性,網絡已成為譯者不可或缺的幫手。

然而我國對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通過學與教方式變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還不夠,尤其是翻譯教學領域在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見。要改變目前翻譯教學的落后現狀,就應在這一方面進行大力研究,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優化教學資源、優化發展學生綜合翻譯能力、有效指導翻譯自主學習,即通過網絡及網絡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提高學生充分利用與有效應用網絡資源的能力。三、傳統翻譯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的利弊

(一)傳統翻譯課堂教學利弊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仍有很強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許多學生愿意花錢去上新東方學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學習,之所以還有學生去參加英語培訓班學習,就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面對情感因素的影響,Kmshen認為各種情感因素,如缺乏動機,自尊心不強、焦慮等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心理障礙,從而阻礙學習,教師可以鼓勵缺乏自信的學生并使其進步,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并將授課與育人相結合等等,這些面對面的師生互動以及課堂教學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機器所不具備的。

傳統的翻譯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授翻譯理論與技巧知識,給學生構建翻譯體系的宏觀構架,讓學生了解翻譯體系的脈絡與相關實踐知識,師生之間可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在教學中能及時發現問題與解決一定問題,但課堂課程的教授難以因材施教,學生實踐、運用機會少,純理論的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利弊

翻譯課堂教學由于課時少,實踐機會少等諸多不利翻譯實踐能力培養的因素,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將成為提高翻譯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網絡自主學習課程的研究成為翻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翻譯課程網絡自主學習,主要是為了順應翻譯學科發展的實際,順應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順應學生對提高翻譯能力和翻譯素養的現實需求,在翻譯教學上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營造一種能支撐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

網絡輔助翻譯課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譯教學資源和設計了較豐富的翻譯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能力,自主開展翻譯學習,實現因材施教。網絡為學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記憶功能,避免重復的翻譯工作,并通過網絡的平行文本進行比照,彌補了中國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漢譯英的難度,消除了學生慣有的為難情緒,增加譯文的地道性;還可利用網絡信息,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在傳統的翻譯練習模式下,很多學生是為老師作翻譯,不認真閱讀原文、譯文粗制濫造,馬虎了事:在網絡學習下的翻譯練習,練習譯文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網絡上,擴大了讀者群,學生潛意識中有把練習做得更好的沖動,因此,質量意識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網絡自主學習中,處在虛擬的世界中,學生易出現焦躁、迷茫與失落等情緒,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不能持之以恒地參加網上學習交流活動,在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幫助和指導,缺乏人際交流,學習者難以進行錯誤分析,也不利于教書育人。

網絡自主學習的培養在中國傳統說教式教學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的主流環境中,是一個挑戰。對學生而言,網絡學習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途徑,但同時又沒了依靠。少了競爭,這對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個考驗,同時也對翻譯教師提出了考驗。

第8篇

關鍵詞:高中數學 探究式學習 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還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當然,這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和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探究式學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探究式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開發和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已經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且更是鍛煉個人能力。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學生從數學概念、結論的形成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學生在體驗這個過程的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隨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對于學生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談一談對探究式學習的認識。

一、探究式學習應該具備的數學能力

(一)發現問題的能力

數學能力的提高都是從提高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的。許多學習在學生數學的過程中,總覺得教師講解的都會,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就是因為沒有發現問題,在教師講解或者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深入地去探究知識、發掘問題。在探究式學習更是需要這種發現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這種能力。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發展問題的方法,形成發展問題的習慣。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設疑、質疑、釋疑、解疑的過程。只有這樣,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學最大的改變就是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服務和引導工作。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再等待教師安排任務要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探究式學習開展的初期,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這種主人翁意識,使學生能夠不再依賴教師,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學生自由開展學習,還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指導。教師應該為學生做好輔助工作,為學生提供一些相應的背景材料或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但是不能主動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要注意教師應始終是一個輔助的作用。在提供材料的同時,我們還要告訴學生怎樣尋找輔助學習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自己查找輔助學習材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漸培養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式學習才能得到有效開展。

(三)創新能力

探究式學習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和歸納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的數學知識和規律,從而對知識的運用可以更加靈活。這樣學生就可以更靈活地應對多變的數學試題。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通過對習題、例題地分析能夠有針對性地完成對這一類題型的掌握,并且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拓寬自己學生的寬度和廣度,這也是對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提高。

(四)應用能力

在數學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貯備和各種信息,發現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研究能力。近年來,高考對現實問題的考查,使得數學探究在應用領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數學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把數學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給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思考、提出問題,縮小純粹形式化的數學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學生通過學習數學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即“數學源于現實,又應用于現實?!?/p>

二、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作為數學探究活動的指導者,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1.教師要對數學,特別是中學數學的來龍去脈有徹底的理解。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學識成為“源頭活水”,不斷地給學生以啟迪、激勵、震撼,這樣才能使教學洋溢激情,彰顯生命力。2.對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有深刻體會,并在探究中滲透。諸如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與整合的思想,劃歸與轉化的思想,特殊與一般的思想,有限與無限的思想,偶然與必然的思想等等,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用理性思維去只指導實踐,獲得成功。3.要用數學去解決實踐問題。新課程強調“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痹谔骄窟^程中,有意識地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形成經驗。4.經常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問題。特別關心與鄰近學科(如物理、化學等)的融合和綜合運用。第五,了解一些數學史知識。

(二)作為數學探究活動中的合作者,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無論是探究式學習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都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是師生關系是有效開展教學的基礎。教師之間互相理解、尊重可以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教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波動。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地選擇恰當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以及輔助資料,從而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第9篇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研究物質世界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合成等。學習化學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靈活自如的學習。

【關鍵詞】化學;學習方法;探討

學好化學課程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將個人的一些心得和多年摸索出的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作一簡單介紹,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1. 關于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 掌握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關鍵,對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一般應注意:

(1)弄清概念的內涵。所謂概念的內涵是指一個化學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關鍵點,弄清了這些關鍵點,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概念。

(2)注意概念的深化。化學課本的編寫,因考慮到同學們年齡階段與可接受性的特點,化學知識內容往往是由淺入深地編排。隨著知識的積累,課本中一些概念也就不斷深化與發展。因此,我們學習化學概念時,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例如,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氧的物質是氧化劑,得到氧的特質是還原劑。到了高中,就從元素化合價的價態變化來定義。

(3)分析概念的異同。在化學中有些概念之間既有本質不同的一面,又有內在聯系的一面。我們學習化學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本身,忽略它同其他概念的聯系,那就會產生概念模糊或不會具體應用。因此,采取比較法學習概念,可以相異中找出相同點,又從相同中找出相異之處。例如,在溶液濃度中,提出了百分比、摩爾、當量三種溶液濃度,我們必須分析其相同相異及相互聯系。

2. 記憶積累,奠定化學基礎 不少同學有一種感覺:數學的規律性很強,而化學總感到有些雜亂,要記的東西比較多。其實這并不奇怪,人們從接受啟蒙教育開始,就開始學習數學了,從背九九口訣表,到記加減乘除公式,哪一樣不需要記憶,到達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識的原始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邏輯思維,去尋找其中的規律;而化學由于初中學得比較晚,而且知識量比較少,內容比較簡單,故初中化學大家學得還是比較輕松的,但初中那點化學知識遠不能滿足高中化學的學習需要,在高中階段既要進行知識的積累又要探尋其中的規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識量和知識難度均突然增大了,導致一些剛進入高中的同學,總感到化學要記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難,這是正常現象,特別是一些學習習慣不太好,和一些自視聰明又不肯用功去記憶總想走捷徑的同學,成績出現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現,只有人們還不了解他的時候,才會感到他是那么的神秘莫測,但如果你努力去接近他,去了解他,去記住他的特征,慢慢地你就會掌握他規律性的東西。同學們要明白:規律的掌握來自知識的積累,而知識的積累又依賴合理的記憶。

當然,記憶并不意味著死記硬背,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畢竟是高中生了,應該注意記憶方法,學會理解地去記憶,有重點地記憶。

3. 關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學習 化學課本中,元素、化合物知識多而雜,它們在理化性質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我們學習這類化學知識時,只要掌握了性質,其它如存在、制法、用途、應用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們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重點是要掌握性質。

(1)以理論為主線,明理知性。化學基本理論知識與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因果關系。因此我們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一定要以化學基本理論作指導,從理論上尋求答案。加深理解,才易牢記。例如,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重要的化學基礎理論,只要我們抓住了結構這條主線;掌握了兩個關系,即宏觀(物質)一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周期表結構與性質的遞變關系;弄清了“位”、“構”、“性”三者的結合,那么,任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均可進行推斷,均可理解其奧秘。

(2)以轉化關系為線索、沿索導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瑣碎、頭緒繁多。因此在學習呆善于將零散知識點串線結網,把千絲萬縷的聯系,梳理得井然有序,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拓寬了思路,也增強了自己的歸納分析能力。

(3)以表格形式作歸納,列表辨性。許多物質的組成非常相似,但性質卻很不相同,如不注意區別,很容易混淆。例如CO和CO2是碳這一章的重點知識,我們通過列表,既能對知識加深印象,又能找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同類物質盡管有很多相同的性質,但相似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如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我們也可列表進行比較,這樣既掌握了共性,也能熟知個別。

4. 關于化學實驗的學習 化學實驗按實驗形式分為演示實驗、邊學邊做實驗和分組實驗。無論何種形式的實驗,我們都必須高度重視。

(1)做到“心中有數”。要預習有關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了解所用儀器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2)不能做“旁觀者”。要注意老師的實驗操作,要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要積極思考實驗中的問題,要爭取自己多動手,自己動手做時,要嚴守操作規范。

(3)學會觀察方法。觀察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按合理的程序進行觀察。一般的程序是:變化前的觀察-變化過程中的觀察-變化后的觀察。二是比較觀察。通過比較,對物質的相似和相異點清晰地加以區別。如比較硫磺在空氣和在氧氣中燃燒才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4)要獨立填寫實驗報告,使有關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將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5. 關于化學計算的學習 有關化學計算題,一般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準確審題。要詳細分析、理解題意,抓住已知項和未知項,運用所學知識,找出各相關項的內在聯系,并進行解題方案的構思。

(2)正確解題。在透徹理解題的基礎上,選擇簡捷方法。解題層次要清楚,量綱關系要一致,計算結果要準確,書寫格式要規范,主要應包括:從分析題意得出已知項的關系;列已知;設未知;按關系列出有關算式;計算求解,寫答案;演算復核。

第10篇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的自主性并不是很高。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探討促進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課程因素。

關鍵詞:

大學;英語;現狀;自主學習;課程因素

1前言

自主學習理論作為當前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受到了各國教育主管機構的重視。我國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針對自主學習理論提出了相應的政策要求??梢哉f,近些年來大學英語教學對自主學習的實踐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有些問題卻也同樣難以避免,尤其是在師資力量與學生本身素養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中心本位思想形成了嚴重的沖突。這使得需要研究的課程因素趨于復雜,由此可見,對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課程因素的全面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2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大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二,性別影響;三,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夠,態度不端正。

2.1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蘇格拉底指出,自主學習指的是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對于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得到答案的過程。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卻并沒有達成這樣的意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節省課堂的教學時間大多呈現“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根本沒有問題的拋出,進而導致學生沒有自我思考以及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的機會,還有一些教師注重了問題的拋出,但是學生卻并不進行思考,很多學生對教師已經養成了依賴,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呈現“不愛動腦以及不愛動口”的現象,進而導致自主學習能力的喪失。

2.2性別影響我們都知道,在各個學校的英語專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女多男少”,個別學校的男女比例甚至呈現女孩兒比男孩兒多20倍甚至是30倍的現象,進而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心理,即“女孩兒學習語言的能力比男孩兒高”。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女孩兒學習語言比男孩兒好是因為女孩兒的自律性比較強且女孩兒大都比較勤于張口,而并非與個人的能力有關。

2.3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夠,態度不端正我們常說“興趣的最好的老師”,對于一件事情,只有你對它感興趣,你才會關注他,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只有喜歡英語,對英語感興趣,才能激發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個學英語的學生都是英語的“粉絲”。他們有的是因為家里希望自己學,有的是因為就業面積廣,還有的是因為估的分數正好適合報學校的這個專業,因此,其本身對于英語沒有什么興趣,這就導致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得過且過”的現象,進而導致學習態度的不端正,更別提學習的主動性。

3促進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及策略

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的現象,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改善:一,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二,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3.1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是整個自主學習教學過程的策劃者和管理者。因此,若想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先從教師開始下手——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大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進而抹殺了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機會。為了改善現有的教學現狀,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正式開始講解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三個與之相關的問題,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討論這三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最后教師從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個代表進行提問。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活動、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2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何謂教學,指的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效結合,只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不可以的,還得改善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而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結合。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闡述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換位體驗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做一次老師,由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師負責補充以及糾正。這樣一來,學生便需要獨立完成教學課件制作、教學問題設置以及教學問題解答的過程,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3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正如上文所闡述的,興趣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尋找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情景設置教學法進行導入學習,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外拉伸到課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蔡永紅多媒體教學法代替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以及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目的,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結語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教學與小學教學不同,教師沒有時間去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也沒有精力去督促每一個學生,因此,學生一定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相信在所有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的現象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環節,進而提升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美英.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2]李永樂.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3]林莉蘭.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自主模式探索[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第11篇

關鍵詞: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情感.

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與繼承,其中伴隨著情感的撞擊與交流。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受到認知因素的影響,更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總是伴隨著學習的全過程。

情感是心理素質的一個方面,是對客觀事件所持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情感是人們行動的動因。心理學認為,人是有感情的,感情表露就成為情緒,情緒可以影響和調節人的認識過程,它能促進或阻礙工作記憶、推動操作和問題的解決。我們經常感到;在情緒良好的狀態下工作時,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反之,情緒低落時思路阻塞、操作遲緩、效率極低。

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節控制學生的情緒變化,達到師生知識與情感的相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踐這一措施,應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合理運用教學語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感染性情境等手段,有機、有意、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同時堅持經常在課外輔導并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疏導情緒,促進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情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談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前提

人們已進入一個計算機網絡,信息時代。我們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知識不斷更新,現代中學生也非常“挑剔”老師,他們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挑戰,要培養新世紀人才,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素質。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如果學生羨慕教師,產生積極的情感,自然激發學生對數學無限熱愛和追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能“總吃老本”。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應有廣泛的愛好,這樣才能和學生廣泛接觸,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情感。此外有些問題不是數學學科自身就能圓滿解決的,也不是教育理論能直接回答的,必須以教育理論為指導,依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善于總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師自身努力學習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切忌因重視情感教育而丟了課本。教學實質上是一門思維的藝術,其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授課時聯系我國古代在數學方面的成就,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數學史教育,通過了解數學先輩們刻苦鉆研的作風,富有啟發性的治學經驗和崇高的思想品格,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習積極性,弘揚民族精神,激活學科魅力,使學生對數學由衷地生情。在備課時,應結合教材把情感因素作為一個方面,寫進教案中,并持之以恒地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找準情感教育與教材的最佳結合點,用恰當簡明的語言,點拔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教育。

規范的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業務員素質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融入情感因素的工具。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調動情感的工具。對教學語言來講,不是單純的口頭語言表達,而是多種形式的綜合表達。數學教師必須博學多識,才思敏捷,語言表達準確,邏輯性強傳授知識有條不紊。由于數學教學中符號比較多,教師條理清晰的板書,工整規范的字跡,精心設計的步驟,儀態端莊的舉止,都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對學習充滿信心,在學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美的藝術享受。

二、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基礎

正如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所言“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綠葉,才將世界裝扮得如此的美麗?!痹趯W生中,有的個性沉著冷靜且善于思考,有的解題嚴謹細致,有的擅長發散思維,有的擅長形象思維,有的擅長邏輯思維,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繪畫能力強,有的想象力豐富,有的好標新立異,等等。教育所應該強調的是,了解和關心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培植和發揮,培養其自信心,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展示、培養和發展,這才是素質教育的真諦。

教師應從思想、學習、生活上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在生活上是父母,在學習上是嚴師,在思想上是朋友,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嚴師加慈愛,學生對老師產生了良好的情感,就能形成一股積極的教育力量。對于落后生更應關懷備至,他們往往自卑、矛盾,對老師的言行也非常敏感。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有進步就及時表揚,使他們生活在希望之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決不能諷刺、挖苦、歧視。

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師生與學生的關系如何。教學經驗表明:如果師生關系好,教師的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教師的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教師表揚,學生也可能認為是諷刺;批評學生,有可能認為是報復,在這里批評和表揚就成了教學中的障礙。所以師生關系是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大部分差生,他們表面上好像失去了做學生的自尊和上進心,其實內心同樣渴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和理解,渴望也能像其他學生一樣的學習和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差生創造條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微小的進步給予鼓勵,使他們豎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心理學認為,表揚是引導孩子們行為習慣發展最有效的手段。表揚應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切環節中,你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贊揚的話,學生會記憶猶新,有的甚至影響他的一生。比如在學生作業本上加一些鼓勵性的評語,每次考試后對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表揚進步的學生,對落后生提出希望,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勇氣和信心。表揚像春風、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像一束陽光暖在學生的心田,成為他們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動力。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重要條件

現代情感教育論認為,情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導著認知學習,大量實踐也證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動人趨向學習目標、激發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壓抑人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研究學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認知、理解、應用等,還要重視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信念、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的興趣、內在動機來引導學生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直接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因為,一方面,數學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論,而且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如果缺少了學生的積極參與、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人類世界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智慧就很難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創新更是一句空話;另一方面,雖然學校數學教育不可能教給學生一生都管用的數學知識,但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以及那種銘刻在學生心頭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式將永存,它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要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戰場。心理學認為,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師生雙方情感產生共鳴、思維產生共振時,心靈的碰撞才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盡量將數學中抽象的問題熟悉化、生活化、具體化、直觀化,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心理學指出“學生聽課時情緒亢奮或壓抑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庇绕渥鳛閿祵W教師,更應該認真鉆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數學理論和生動具體的事例來烘托氣氛,啟發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學生就處于積極狀態,有使不完的勁頭和非要把數學學好的決心和信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學生于快樂之中掌握知識,要創造一個和諧、熱烈、緊張的課堂氣氛,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欲望。使學生從中感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重大應用前景,激發學生對數學熱愛的情感。學生學習是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動,數學是一門美的學科,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數學美給人一種精神力量,數學美是數學的最佳刺激,學生發現體驗運用數學會感到震憾人心的力量,形成強烈的認知趨向和身心滿足,我們要引導學生感受數學中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統一美、奇異美……。又如公式之美,圖象之美、解題之美,黃金分割之美等等,現在利用計算機技術展現的分形幾何所包含的絢麗繽紛,千姿百態的奇妙圖形,真是美不勝收,嘆為觀止,能不激發學生美好的情感嗎?

四、課外輔導,溝通情感,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疏導情緒,是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環

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差異,就要因材施教,通過課下輔導,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糾正,增加師生情感,學生把老師當成真正的良師,課前先到班級和學生談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上,課后主動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自習課經常深入班級,使他們有話愿意和老師講,經常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情緒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考試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智力活動中,如果出現消極的情緒,就會阻礙智力水平的正常發揮。相反,情緒愉快的學生在智力活動中往往表現出信心十足,并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中學生大多擁有豐富的情緒,需要很好的調節、控制或疏導,從而達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的目標,把消極情緒的阻力作用降低在最低限度。因此,課下幫助中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自我疏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見,教師除了要在課本上下足功夫以外,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它將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是數學中的劑和催化劑,讓我們師生共同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探索知識的奧秘。有播種,就會有收獲。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教師付出真愛,在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為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學習情況,我設計了這份調查表,希望通過調查,以便得到真實的數據,謝謝配合!

1、數學學習的自我評估

(1)你認為你的數學成績在班級里是()A、優B、良C、中D、差

(2)你喜歡做數學作業嗎?()

A、很喜歡B、喜歡C、一般D、隨大流E、厭煩

(3)你認為自己數學學習努力嗎?()

A、很努力B、努力C、一般D、不努力

(4)你認為數學學習重要嗎?()

A、很重要B、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2、數學學習的信念

(5)你認為學習數學時()A、模仿與記憶最重要

B、要理解也要記憶,但記憶更重要

C、理解比死記更重要

D、要靠理解不必死記

(6)你學習數學時主要采用(可以多選)()

A、模仿老師講的例題

B、通過反復練來記憶——“記憶+方法”

C、最好的方法是背公式和法則

D、尋找知識間的聯系,求得理解,從一個個例題中概括共同點,歸納思考方法

(7)學習數學要有天生才能和數學頭腦()

A、同意B、反對

C、不知道D、有時有,有時無

3、數學學習的動機

(8)你認為自己學習數學是由于(可以多選)()

A、數學很有趣

B、數學對學習其他學科有幫助

C、能讓我在生活中思路清晰

D、我要比其他人學得好

E、讓老師知道我很聰明

F、學校課程安排不學不行

G、學不好被人瞧不起,顯得很笨

(9)你認為你現在對數學()

A、越來越有趣B、越來越煩C、無所謂D、沒有變化

4、成功和失敗原因分析

(10)學習數學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是數學能力強,數學素質好()

A、對B、有點對C、不對

(11)學習數學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認真努力()

A、很對B、有點對C、不對

(12)細心是取得好成績的一個原因()

A、贊成B、基本贊成

C、基本反對D、反對

(13)你認為你能自己分析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嗎?()

A、能B、大體能

C、基本上弄不清楚D、不知道

(14)學習數學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多選)()

A、主觀上不夠努力

B、題目太難,運氣差

C、老師不關心我

D、老師教得不好

E、自身的數學能力差

F、說不清楚

G、考試時太粗心,不該錯的常出錯

5、對教學過程和方法的反思

(15)你的數學老師提問時,如果同學回答不上來,老師通常()

A、立即自己回答

B、通常不自己回答,很可能立即讓別人回答

C、會容學生想一想后再答,不會馬上找別人回答

(16)你的數學老師上課時,對你來說()

A、課的內容、講的速度、題目及提問的難度,都正好

B、容量大了,講的速度快了,難度大了,可降一點

C、還可以講快一點,講多一點

(17)你估計一下你上數學課的效率,老師上課的內容()

A、一般,你都能掌握好

B、大部分能掌握

C、大概一半多能掌握

D、感覺有點跟不上趟

參考文獻

[1]孫玉艷;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A];探索創新發展[C];2000年

[2]杜玉祥,馬曉燕;數學教育實驗法示例:“初中數學差生轉化”教育實驗簡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年03期

[3]陶海斌;數學學習動機的有效激勵[J];中學數學月刊;2000年02期

第12篇

關鍵詞:微課程 混合學習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4(a)-0116-0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o promote new ways of learning,Such as MOOCs,flipped classroom,they break up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for micro-video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foundation.“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traditional teaching have much Elective Students,few hours,the lack of teaching equipment and other issues.In personalized learning theoretical guidance,through curriculum design,micro-video production,teaching practice,feedback evaluation series,teaching activities after class,to explore hybrid learning model is based on micro cours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University.

Key Words:Micro Course;Blended learning;Course Design

微課程是指將原課程內容經過教師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微視頻形式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這些微視頻短則30 s,長則不超過20 min,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隨著信息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課程資源形式備受關注。

“醫學教育技術”是一門注重實踐培養的課程,在現行教學條件的限制下,課程采用的傳統授課+試卷考核的教學模式已嚴重制約了學生對實踐操作的需求。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混合教學模式,對于操作性較強的內容,學生通過教師制作微視頻的學習,在個人電腦上操作練習,能夠解決實踐操作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1 “醫學教育技術”課程特點及存在問題

醫學教育技術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技術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除了學習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外,還特別注重軟件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并且能處理和制作醫學圖片、醫學動畫和視頻等。從近幾年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狀況來看,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醫學教育技術教材內容滯后,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迅速,新技術的更新換代時間不短縮減,知識不能適時更新,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程是全校公共選修課,選修學生來自不同專業,同班級學生具有不同的起點,單純的傳統教學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3)醫學教育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軟件操作的章節雖然有多媒體設備的支持,教師通過PPT或者課堂軟件演示,但是信息量大、速度快,學生在不動手操作的情況下,很難完全掌握,以至于缺乏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在線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2 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學習模式

2.1 教學微視頻的概念和特點

微視頻,泛指播放時間很短的視頻短片,時長一般控制在幾秒鐘到20 min,并且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平臺。教學中的微視頻也稱作微課,它可以將一門課程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基于對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制作而來。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某個技能或一門學科的基本內容。主要具有如下優點。

(1)以一個特定的知識點為基本單位,學習內容集中,針對性較強。且每個視頻的時間較短(20 min以內),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

(2)便于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形式,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3)視頻可以反復播放,滿足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需求。

2.2 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學習模式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它的理念和思想很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慕課、微課的出現,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恰當結合傳統學習手段和在線學習手段的學習方式的優勢,使學習更容易、更便利,從而實現最好的學習效果。

結合微視頻的特點和應用優勢,采用在線微視頻和課堂講授能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能夠解決醫學教育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诖耍撐奶岢龌谖⒁曨l的混合教學模式。(如圖1)

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學習模式分為三個階段:前期設計制作、混合教學實施和評價反饋。前期設計制作階段主要是在分析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征、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課堂講授和在線學習的內容。在線學習內容設計制作微視頻,并上傳至校園網絡學習平臺;課堂講授部分則以文字、圖片形式在網絡教學平臺展示,以便學生課下鞏固學習。

混合實施階段分為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課堂教學主要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理論,介紹軟件的基本功能操作,以及學生在線學習要求。在線學習過程學生登錄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在該學期課程中,學習該門教師錄制好的微課程視頻,并在個人電腦上進行軟件操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課程交流群和同學老師進行交互。學習完成后需要提交作業,并進行學生互評,最后在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和作業情況進行點評。

反饋評價階段,教師根據網絡教學平臺數據統計信息,以及該學期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對混合學習模式和微視頻進行修改完善,以達到更優的學習效果。

3 基于微視頻的混合學習在醫學教育技術的實踐探索

醫學教育技術課程在現行授課中存一些問題和阻礙,為解決這些問題,使授課不拘泥于形式,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采用了基于微課程的混合教學實踐。

3.1 圍繞教學目標,調整和優化課程內容

“醫學教育技術”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根據這一目標,適當調整課程教學內容,把現代教育技術的概述和教學學習理論歸結為一個學習單元,需要學生學習的技術(圖像處理、動畫制作,……)分為相應的學習單元。根據章節教學內容,理論性章節通過課堂講授,操作性強的采用在線學習+課上討論模式,并通過測試和作品提交方式作為考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不斷地更新發展,教師在技術學習單元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在了解技術發展的同時掌握最新技術手段。

3.2 微視頻課程的設計與制作

根據“醫學教育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特點,運用知識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將課程內容分為7個主題單元。每個主題單元又由許多個知識點組成,以“PS圖像處理技術”模塊為例,介紹微視頻課程主題單元的設計。(如圖2)

由于課程主要是軟件操作講解演練,微視頻的制作主要采用錄屏的形式,根據微課程的設計構思,用Camtasia Studio軟件實現操作屏幕的錄制以及視頻的編輯。

3.3 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

網絡學習環境是該研究中支持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環境支撐,是實現基于微視頻混合學習的基礎。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能夠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及時地交流和指導,從而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朝著預期的方向進行。

利用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組建課程并關聯選修課程學生,以校園在線課程的模式對選修學生進行開放學習。課程平臺包括:課程介紹、章節內容、教學資源、參考書籍等信息。學生知識獲取主要依靠校園網絡教學平臺上課程“章節內容”教師制作的微課程視頻。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統計信息,來獲取學生學習情況的數據,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在課堂環節做出教學調整。

3.4 教學效果總結與評價

通過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學生增加了課程參與度;另一方面,以作品提交形式替代傳統試卷考試形式來考核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生學習技術操作的積極性。

4 結語

混合學習可以將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它延伸了學習者的學習機會,并且支持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是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論應用于大學教育的一種新形式。同時,基于微課程混合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課程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微課程的制作,以及微視頻形式選擇也需要掌握相關理論和技術。

參考文獻

[1]彭艷妮,劉清堂,李世強,等.混合式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7):57-60.

[2]白文倩,李文昊,等.基于資源的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4):42-47.

[3]羅曉崗.影響高校混合式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2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叙永县| 木兰县| 牟定县| 金湖县| 罗定市| 平昌县| 遵义市| 丘北县| 永寿县| 津南区| 海伦市| 洮南市| 密山市| 曲沃县| 西盟| 新乐市| 通许县| 十堰市| 烟台市| 临泉县| 平乡县| 高雄县| 拉萨市| 和平县| 平南县| 安阳县| 隆昌县| 焦作市| 黔南| 遵义市| 白城市| 越西县| 东平县| 略阳县| 海伦市| 天等县| 武强县| 金阳县| 衢州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