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品牌工業設計論文

品牌工業設計論文

時間:2023-03-27 16:40: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品牌工業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品牌工業設計論文

第1篇

論文內容摘要:文章依據工業設計的相關理論,以細節設計與工業設計的關系為視角,分別詮釋了工業設計中細節設計的內涵、工業設計細節的重要性及細節設計與產品成敗的關系。 

工業設計是一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消費者更加強調自我和個性的需求,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已逐步從“商品消費”時代進入“品牌消費”時代。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技術服務和價格等諸多要素的競爭,并且最終要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細節設計是品牌、產品、服務、創新、環保等重要因素之一,其實質是設計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精細化管理,是創新設計與節約理念的有效執行。 

本文從工業設計的含義、產品的含義以及產品的構成元素等方面,將工業設計與打造產品緊密結合,具體闡述了廣義工業設計的含義、狹義工業設計的含義;從產品的文化角度,緊密結合工業設計中的細節設計,闡述細節設計中的人文理念、經濟價值對于產品發展成敗和企業銷售能力的重要性;從產品核心競爭力與細節設計的整合出發,結合細節設計對產品的重要性,提升擁有“內功”和“外功”的企業競爭力。 

理性分析細節設計的成功之處,并將其吸收、改進;針對失敗的細節設計所涉及之處,從產品的造型、功能、文化等各方面著手,總結教訓,吸取經驗,最終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一、工業設計與品牌 

工業設計是一門研究人與物、產品與環境、需求與文化的綜合型的交叉邊緣學科,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其本質特性;是以工業設計產品為對象的造型設計,有別于手工業產品或工藝美術品的設計;也可以說是將工業化賦予可能的、綜合而有建設性的活動。 

工業設計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醞釀和探索階段,自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第二個階段是現代工業設計形成與發展的時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第三個階段是工業設計的成熟、繁盛及發展的新時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至今。 

如今,工業設計是一門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而產生的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進入21世紀,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物質上的需求,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滿足,細節設計則可以針對這些個性思維加以創新。 

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圖案或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幫助消費者辨認某個銷售者或銷售者群體的產品或勞務,并使該產品或勞務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勞務區別開來。品牌也是一個系統的總概念,其構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稱、品牌標志、商標等組成部分,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 

品牌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現,而工業設計正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面對wto的沖擊和品牌國際化競爭,缺少品牌競爭力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由于品牌是無形資產,是企業產品高質量的代名詞,品牌既是企業整體素質的體現,又是企業最佳經濟效益的載體。研究工業設計中細節關注與品牌打造之間的關系,不僅能樹立品牌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能獲得持續、快速發展的市場、資金和人才,保證企業能長期發展下去。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技術服務和價格等諸多要素的競爭,并且最終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細節設計的實質是設計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精細化管理,是創新設計與節約理念的有效執行。 

 

二、工業設計細節與產品文化 

設計在產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當技術取得進步,為生產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的時候,設計總會擔當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由于設計中對于產品人文因素的重視,設計活動更加自覺地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符號學、行為學等人文學科直接滲透到產品的細節設計中,更強調產品形態的認知作用、象征作用、聯想作用和隱喻意義,提升著設計的人文精神與人文價值。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滿足,細節設計則可以針對這些個性思維來加以創新,因此,細節設計必將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和實用性,尤其是在工業設計中更為突出。 

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和城市工業化步伐的加快,產品同質化現象將是一種難以避免的社會經濟現象。美國國際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一針見血地指出:“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個公司必須努力尋找能使它的產品產生差異化的特定方法,以贏得競爭優勢。”品牌產品文化作為實施品牌差異化的一種策略,對突顯品牌個性、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增進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聯想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細節設計從設計的角度來理解,就是設計資源的精細化整合和細節創新與能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換句話說,就是以精勝多、少用多產,即在設計的每個環節做足、做細、做精,從而達到有效利用和節約設計資源。細節設計的內容包括造型、功能及文化。同時細節設計又蘊含著人文理念與經濟價值這兩個元素。 經過大量研究調查發現:1.好的細節設計可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產品設計的成熟階段進行細節設計和自主創新是增強產品競爭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獲得巨大經濟利益的有效手段。2.細節設計可以改變一代產品,提升產品層次。這是因為品牌的檔次差距,往往是從細節設計上體現出來的。3.細節設計可以讓產品更人性化,進而更貼近人的情感要求。人的情感是細膩的,設計師應該用同樣細膩的心靈去關注人性,才能以飽含人道主義精神的細節設計去觸動人性。4.細節設計在高科技手段的影響下,給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多的設計創意??萍嫉娘w速發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也使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取得了較大的提高,以往處于概念和想象中的設計思維,在科技手段下得以實現。5.細節設計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舒適感和精神享受。當人們的物質文明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會追求相應的精神文明,而細節設計則可以考慮到并盡量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給使用者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三、工業設計中細節設計與品牌成敗 

格式塔心理學是20世紀初德國的一個心理學派,這一理論與設計息息相關。格式塔是德語的譯音,即整體。認為整體是由局部構成,某一整體式樣中各個不同要素的局部表象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樣子,主要是取決于這一要素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和起的作用。 

細節作為局部存在于工業產品的設計中,有著自己的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產品的設計,是細節(即局部)構成整體。若干的細節有著不同的元素,包括功能的、審美的、文化的、概念的、心理的等。多種元素有各自在設計中的任務和語義,又相互發生關系,生成產品的整體語義和品牌文化。 

細節設計對產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任何產品都是由若干個零部件組合起來的,而很多時候一個零部件的設計不同,或許就會影響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如果說技術與營銷是建立我國自主品牌缺少的兩門“內功”,那么,工業設計與細節設計就是“中國制造”缺少的兩門“外功”。 由此可以看出,細節設計的好壞是決定著品牌成敗的關鍵之一。 

1.成功的細節設計能給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好的品牌產品離不開諸多細節的重點整合與創新:在外形細節上可以吸引消費者,在功能細節上又能滿足人機工程學的需求。 

2.失敗的細節設計不僅浪費資源和時間,還可能會影響企業未來的市場競爭 

若想打動人心、贏得市場顧客,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當前,在我們強調企業技術創新和提升營銷能力的同時,要給予工業設計與細節充分的關注。 

3.細節設計提高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的價格、質量和功能都類似的情況下,設計成了唯一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當細節設計在產品的競爭中占了優勢,那么消費者就將選擇優秀的產品。因此各大企業之間在產品、技術、成本、設備、工藝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小,在某種層面上,企業正越來越注重細節上的競爭——結構巧妙、用材講究、工藝精湛、環保理念、功能創新、時尚色彩、外型美觀。只有注重了這些細節上的設計,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產品競爭力及產品附加值,并能使一代產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同時,注重細節上的設計可以讓產品更具人性化,更貼近人的情感需求,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舒適感和精神享受;進而在高科技手段的影響下,給產品設計帶來更多的設計創意。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品牌效應的角逐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的自主品牌才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立于不敗之地,將“made in china”推向世界各地! 

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對于品牌經營的企業,將產品作為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產品的造型設計必須符合品牌戰略。品牌產品造型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決定因素,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有沒有自己的品牌以及品牌產品造型到底如何已變得十分重要。 

構建和諧、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是當代新的戰略目標。對品牌、產品、服務等諸多因素進行細節再設計,是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提高民族品牌的國際形象、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利器。 

注釋: 

①許喜華.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②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③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第2篇

論文摘要:指出了工業設計專業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特點,在人才培養上有別于其它單純的理工科和純藝術類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分析了當前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優劣因素和形勢,綜合考慮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探討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設計人才思路。

1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工業設計以及設計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但教育水平和人才質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如何在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工業設計人才,以及如何培養出社會急需的設計人才,成為當前工業設計教育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基于以上問題,對影響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多種因素進行系統分析,重點對當今大學生的自身現狀因素進行詳細剖析,以尋求人才培養的有效對策,建立更加長久的發展模式。

2高校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因素分析

2.1大學生自身因素

2.1.1浮躁的心態

在商品社會、市場經濟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當今的大學生普遍具有急功近利和浮躁模仿的心態。對于一名將來從事工業設計行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專業的發展。過度的模仿與抄襲,圖省事,走捷徑,使工業設計的學生喪失了作為工業設計師所具備的重要能力——產品創新設計能力。所以浮躁的心態嚴重阻礙了設計師前進的腳步,沒有了個性的思想,將永遠不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和天地。

2.1.2缺乏憂患意識及信念

憂患意識是一種激勵人生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校的工業設計學生所顯示出來的問題則是,面對學習任務時敷衍了事,馬馬乎乎,參與設計的耐心、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強。很多工業設計的畢業生畢業后改行,面對中國落后的工業設計狀況,更多的相信國外的總是最好的,而不去考慮無論哪個國家的工業設計道路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艱苦的奮斗和執著的信念中走向成功。因此,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世界和我國工業設計的發展之路,增強對專業發展的責任感和堅定的信念,從而克服浮躁的心理,扎實學習。

2.1.3缺少民族文化底蘊

由于大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民族文化,以及崇洋媚外的心理等原因,造成了對民族文化的缺失。對于工業設計的學生來說這種缺失是致命的,因為民族文化就是我們的根,只有立足于本國文化特色和審美特點,同時又放眼世界的需求,才能找到適合本國的獨特的設計之路。民族文化是沒有優劣高下之分的,都是世界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對每一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探索中國的工業設計發展方式時,民族文化知識盡量要寬,有意識地在生活、學習、工作當中涉獵更多更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意識的活知識,對本民族文化不斷挖掘和深化,并把這些知識組織到設計當中去,從而找到一個傳統文化與時代的碰觸點,進而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

2.1.4動手能力不足

大學生在校期間都熱衷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驗教學所具有的屬性,正好契合了藝術教育創意思維與技藝表現的兩大特性,占據了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許多工業設計學生在實驗教學環節中沒有主動操作、親身體驗探索、加工、改造和創造等實踐活動的意識,表現的自我動手能力較差,思維僵化,沒有創新。

2.2院校的專業建設因素

2.2.1中國的基礎教育忽視藝術教育

中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美術教育受到嚴重削弱,美術課幾乎成為擺設。因此工業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缺乏創新意識,源于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教育。其實人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創新的萌芽很小就會有所表現,這需要特殊的關注和培養。有研究表明,創新能力是與人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寬闊的知識面分不開的,而這些能力都應從小就注意培養。因此,中國的設計教育要向基礎教育滲透。 轉貼于

2.2.2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各個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工業設計教師隊伍也不斷擴大并日趨年輕化,富有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缺乏學術與學科的中堅分子和領軍人物。有些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是教授書本的知識和技能,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出外學習的機會較少,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手段落后??蒲心芰Ρ∪酢O胍I設計的畢業生生存發展的空間更廣闊,作為工業設計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時判斷其價值,同時創造性地將它們轉化為新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好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2.3院校自身發展的落后

中國1956年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6年才開始設立工業設計專業,而工業設計教育1976年才真正開始。本身從機械類專業分出,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設置的藝術類和工程類課程之間缺乏融會貫通。學生被滿滿的課程和考試圈住,很難有機會自主攝取自己感興趣的國際前沿學問。學生的設計基本是假設的課題,不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設計的作品無法加工,僅僅流于空泛的概念。在課程設置上,各院校課程都集中在基礎、技法知識上,缺失實踐經驗。教學及實驗環節經驗的缺失,嚴重導致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的盲目和無序。

2.3社會發展宏觀因素

2.3.1全社會關注工業設計的發展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也逐漸認識到工業設計創新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2010年,廣東工業設計企業專利申請量超450件,自主研發的設計產品2 000多項,兩項指標較之上年都同比增長100%。2011年的省長杯,也為中國工業設計大賽設立新的標桿。政府和企業重視工業設計,重視工業設計教育,才會重視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才更加有利于設計師成長和設計產業蓬勃的發展。全社會對工業設計的關注,為工業設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和社會環境。因此院校的設計教育要抓住機遇,緊密結合社會的發展,為人才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

2.3.2企業與高校的合作

工業設計的實踐教學內容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時代脈搏,時刻與社會需求保持一致,才能產生實踐效果。工業設計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核心因素,所有的好品牌都是經過設計的。教師以建立工作室的形式,與企業在教育研究活動中進行合作,帶領學生一起為企業做一些新產品的研發。與企業的合作不僅豐富了教師的設計經驗和教學活動,也為學生能夠把產品設計的科技規律、藝術范圍和經濟原則結合在一起提供了最生動的環境,能夠理論與實踐并重,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同時企業則可以充分享用學生(包括指導教師)所帶來的豐富而充滿活力的創意。利用學生資源的同時,學生有機會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為步入社會邁出更加成熟的步伐。

3結語

我國工業設計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度過了探索階段,正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快速發展,需要探索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前面各種多重因素的分析,能夠為將來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更好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黃喜來.論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結構[J].中國建設教育,2008,6(6):10~12.

[2]張雪.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3):94~96.

第3篇

關鍵詞:工業設計;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2

工業設計是新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的核心環節,同樣也是企業創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當今社會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先導行業,工業設計的誕生源自于工業化社會發展需求,工業設計在產品工業化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佛山市作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工業發展大市,工業是佛山市眾多產業部類之一,而工業設計則是這個產業的核心內容,近年來,佛山市緊緊圍繞推進產業、城市發展轉型和環境再造,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工作力度,積極推進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市政府十分重視發展工業設計產業,出臺了《關于加快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佛山市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年)》、《佛山市“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激勵措,有力地促進了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在工業設計過程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總是有大量的決策和評價。本文通過調研針對佛山市工業設計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從中發現制約佛山市制造業工業設計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并結合佛山市現代工業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佛山市工業設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指標體系的研究,對佛山市制造業的工業設計發展作出一定的策略建議。

一、佛山市工業設計現狀

(一)產業初具規模。目前,全市從事工業設計產業企業2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行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設計產業體系,涵蓋工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多媒體設計、服裝設計、電腦動畫設計等各個行業領域,從業人員近萬余人,其中設計師約1000人。

(二)產業聚集程度高。以特色園區為載體,集聚和整合了一批工業設計企業、服務機構和要素資源。位于順德區北鎮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占地2.8平方公里,是全國兩個國家級工業設計園區之一,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工業設計產業基地,該城的啟動項目――廣東工業設計城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德國紅點、日本喜多俊之、香港理工大學學院、清華大學A-ONE學研中心、嘉蘭圖等50多家國內外知名機構和500多名設計師進駐。座落在禪城區中心位置的“佛山創意產業園”已建成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集聚了近40家工業設計企業。位于順德區大良鎮的順德創意設計產業園一期1.6萬建筑面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簽約入駐企業已達30多家。

(三)園區建設和經營管理模式多樣化。現有工業設計園區除高明創新產業園屬于新建外,其余的廣東工業設計城、順德創意產業園、佛山創意產業園、1506創意城以及在建的容桂德勝創業園均是在舊廠房、舊村落、舊街道等“三舊”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改建設計的,這有利于順利推進中心城區戰略和集約利用土地。在投資和管理模式方面,廣東工業設計城的投資主體為順德北鎮政府,同時引入具有豐富工業設計園區運營經驗的深圳設計之都的靈獅公司作為運營機構;佛山創意產業園、1506創意城則由民營資本投資和運營管理。

(四)公共平臺和中介機構不斷壯大。華南家電研究院啟動了工業設計孵化與人才培訓平臺建設,建成了廣東快速制造技術中心,正在推動廣東省數字化工業設計中心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打造家電工業設計創新鏈。順德區組織區內部分制造企業、工業設計公司和一批工業設計專業人士于2009年1月成立了國內首個縣域的工業設計協會,加強了對行業的指導和服務。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中心正在籌建當中,有望對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實施強力保護。

(五)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氛圍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進行培育。2008年8月,順德區出臺了國內首個專門扶持工業設計發展的地方性政策《順德區促進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在區科技費用中設置專項資金扶持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發展,順德北鎮政府也相應出臺了鼓勵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通過成功舉辦工業設計創意博覽會、工業設計大賽、工業設計高峰論壇、工業設計孵化營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順德區政府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加強了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知識產權管理、專利創造、品牌建設等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二、存在的問題

(一)在區域競爭中尚處于工業設計鏈的低端環節。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佛山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規模相對比較小,難以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大多數企業僅在從事簡單設計服務,甚至只能做簡單的外觀設計,缺乏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業設計龍頭企業。

(二)設計人才不足。工業設計高級人才嚴重不足,大多是剛剛從學校畢業的本、專科學歷的設計師,在設計中缺少項目執行經驗,設計成果產業化程度不高。受企業規模限制、佛山整個設計人才、城市品位等因素制約,對資深設計師的招聘難度較大。另外,佛山工業設計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滯后。

(三)公共服務建設滯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無法滿足中小工業設計企業對公共技術、人才培訓、信息咨詢和成果推廣等方面的服務需求。缺乏能夠有效促進創新成果產生和實現產業化的體制、機制,特別是在投融資方面存在較大瓶頸。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欠完善,保護力度有待加強。

(四)區域發展不平衡。禪城、順德、南海的制造業基礎好,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發展起步早,目前已經初具發展規模。三水區和高明區的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尚處于萌芽階段。

(五)設計評價標準缺乏。我市工業設計環節仍主要局限在大型企業內部,作為獨立業態存在。工業設計企業分布零散,行業內缺少工業設計評價標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設計對象的復雜化,人們對工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產品設計過程中單憑經驗、直覺的評價已經無法滿足產品設計的要求。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評價指標建立要遵循科學性和先進性、綜合性、系統性、動態指標和靜態指標相結合、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層次性、可操作性、相容性、方案可比性的原則。根據系統論中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本文將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分析設計評價標準的評價指標。

(一)設計評價標準之宏觀評價指標

(1)可持續發展指標:所設計的產品對于人類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支持性。可持續發展是人們應遵循的一種全新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人性的回歸及世界意義上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體現著設計師的道德與責任,已成為21世紀設計發展的總趨勢。所以,可持續支持性已成為當前設計評價標準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因素。

(2)人文關懷指標:所設計的產品對于具體的某個使用者是否足夠的安全、實用、方便。根據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是否滿足了使用者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也是我們評價一個設計優良程度的綜合標準。

①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是要求產品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存在前提;②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樣,在安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前,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這種需求;③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社交需求就會凸顯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④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⑤自我實現需求,其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

(二)設計評價標準之微觀評價指標

(1)技術含量指標:指在產品設計中技術方面的可行性、技術性能指標,包括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等。

(2)經濟成本指標:產品設計中涉及到的經濟層面,其中包括成本、投資情況、市場前景、產品的附加價值、利潤、競爭潛力等。

(3)社會影響指標:產品設計中涉及到的社會層面,主要有社會文化、社會效益、環境因素、資源利用、生活方式的改善等。

(4)人-機-環境契合指標:從使用者的角度協調人、機、環境三者契合度,提高產品使用的效率。

(5)審美指標:根據人類的審美觀抽樣調查,包括產品設計的造型風格、形態、色彩、時尚性、創造性、功能操作的示意性等。

四、策略建議

(一)編制佛山市工業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標準,以評價標準來指導企業進行工業設計,為產品擁有更大市場活力提供前期評價保障。

(二)設立和主辦市級“優秀工業設計獎”。參考評價指標體系對設計獎進行評分,加強評選的宣傳和表彰。根據實際情況定期舉辦工業設計專題研討研討會和專項產品開發評價會議。以此營造工業設計優秀評選氛圍,推進優秀的工業設計誕生。

(三)整合并建設佛山市工業設計產品信息庫,及時準確地跟蹤監測產品設計,分析并研究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狀況,及時宣傳國家和省市有關產業政策,提供國內外工業設計相關信息。

(四)加強工業設計人才庫建設,加快承接廣州、深圳、港澳臺及國內外其他地區的優秀設計人才,引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善經營、懂管理的領軍人物,拓寬人才利用方式,加速設計人才集聚。集中市內外優秀設計人才,重點突破和解決市內重大工業設計研究項目,解決中小企業研發設計創新力量不足問題。

參考文獻:

[1]鄧家,等.產品概念設計:理論、方法與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3:45-47.

[2]袁嘉祖.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科學出版社,1991,12:16-34.

[3]陳曉紅.決策支持系統理論和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4]Karl T.Ulrich and Steven D.Eppinger.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3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3.163-186.

[5]簡召全.工業設計方法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3.

第4篇

【關鍵詞】創意;義烏產業升級;復雜性;規劃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lin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creativity and Yiwu industrial upgrading, chance and inevitability of creative,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creative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the creativity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international, that the scope of,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ve creative planning and ideas how to achieve Yiwu industrial upgrading.

【Key words】Creative;Yiwu industrial upgrading;Complexity;Planning

創意是人類的本質特點。隨著人類文化的積淀,創意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創意是個無邊界的話題。就創意和地域產業關系來說,創意就處在特定的關系之中,具有了特殊的語境。

設計創意,包括產品外觀和內部結構的設計創意以及企業及其產品品牌戰略相關的視覺形象創意。我們要研究創意怎樣才能形成和拓展,創意怎樣才能帶動企業升級。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復雜。義烏市場處在新的歷史關頭,義烏產業急需要轉型升級才能適應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的態勢,創意產業是義烏市場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這是本文話題的語境所在。

1 創意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創意具有偶然性。也就是說創意是不確定性的,沒有規律可循的,這是創意最大的難處。因為創意具有靈感性,是邏輯的中斷,是新思想的產生。到底誰能產生創意,在什么時間和條件下,就什么樣的問題產生創意,都是不確定的。甚至創意人自己對創意的產生同樣感到新奇。在當今社會,能夠從事創意的人是極少數,創意人才是社會的精英,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是必須贏得社會尊重的。

創意具有偶然性,但是同時具有必然性。為什么英國成為工業設計的歷史開拓者,德國包豪斯成為工業設計教育的奠基者,美國成為當代工業設計的領導者,意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工業設計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為什么義烏能夠成立創意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現代產業和商業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推動設計創意的發展。此外還有國家的體制、文化方面的優勢也影響創意的發展。我們國家在工業設計方面落后發達國家很多,無論在視覺形象設計方面,中國在品牌和廣告策劃和創意方面沒有自己的長項,還是中國在產品設計和創意方面皆然。歷史起步晚是原因之一,其他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復雜原因。

創意和產業具有互動關系。產業發展不僅僅依靠創意,還依靠產業發展的外部社會條件和內部機制。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德國在制造業方面的發展,美國在現代商業和工業方面的領先是具有許多社會因素的。當代工業和商業發展依賴于從金融到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機制。正是這種工商業大發展給創意帶來了必然性。美國的可口可樂品牌創意,其產品的廣告、商標、包裝創意的價值和無形價值之大,令人驚嘆,其實它的創意并不乏雜。那種擋不住的感覺的紅色調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是創意者的貢獻,還是企業的國際化運作的貢獻?與美國相比。國內飲料品牌沒有一個能夠與可口可樂相比。美國工商業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之高,是我們興嘆的。這是一種文化,這樣一種文化在當代具有絕對優勢。與此相比,中國企業的社會化程度是很低的。就拿義烏來說,雖然起名國際小商品城,但是在現代化的商廈中,經營者是一家一戶,資金規模很小。如此小的規模經營,很難提高經營和管理水平,缺乏創新理和舉措,也很難承受創新所帶來的風險。因此企業自身就缺乏創意的內部機制。

從政府到社會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義烏產業升級的必要性,認識到創意是產業升級的條件。但是我們還必須要認識到,創意不是產業升級的充分條件。產業升級的條件還有很多。如果產業升級的其他條件不具備,僅僅依靠具有偶然性的脆弱的創意是根本不可能帶動義烏產業升級的。創意本身還有賴于產業的帶動,從西方創意產業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足以說明這一點。西方的平面設計和產品設計為什么這么紅火,其實是工業和商業本身的規模助推了設計創意的成果。創意和產業具有復雜的因果關系,推動產業升級是個復雜的社會工程。產業和創意具有聯動機制,產業不發展,創意缺乏社會土壤。產業提供了土壤,創意自然會滋生。是誰創意,創意什么,何時何地創意,是偶然的,但是只要產業發展,必定有創意,因為創意的分布具有概率必然性。我們不要把創意看得太簡單,以為建了一個創意園,創意產業就興起了。創意產業的興起需要一系列的社會條件,需要復雜社會機制,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聯動和系統運作,也需要一批創意和管理人才。

2 創意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創意是主觀心理活動,這種主觀心理活動首先依賴于創意者,受到創意者的身份、地位、所處的社會條件的影響,還受到創意者的性格特征、行為模式和心境的制約。我們必須看到,當前社會對創意人才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

當前社會普遍的價值觀是更加看重權利和金錢,對文化價值都很淡漠,對淺薄的娛樂倒是有短暫的沉迷。此外由于體制和管理問題,在科研院所和高校這些設計人才比較集中的地方,關系到人們切身利益的職稱評定有相當的學術腐敗。以課題和論文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其中存在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更不要說社會資源向行政傾斜,這些并沒有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此外人才培養和提拔機制還受到資歷、年限、職務等因素的影響。而創意才能與上述這些因素沒有內在關聯,有些創意人才很年輕就嶄露頭角,但是卻很難得到單位應有的重視,和社會普遍的尊重。更加不要說,在經濟投機大于投資,利益分配不公的情況下,更加會使得創意人才沒有動力和熱情去投入創意。創意人才本來就罕見,工業設計創意人才更加罕見,但是在現實的社會條件下,沒有毅力,沒有特殊才能是很難堅持下去的。當然在利益驅動機制下面,也不排除有些創意能夠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會吸引創意人才。但是就義烏目前的情形來看,如上分析這樣的利益驅動機制尚沒有完全形成。

創意要發揮社會功能,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因為要推動地方產業升級,僅僅靠少數幾個設計師,靠少數幾個項目是遠遠不夠的。產業和創意本身有聯動性,產業的發展必須有戰略規劃和社會化管理。但是目前義烏的社會機制仍然具有傳統農業社會的特征,家族和宗族的關系紐帶根深蒂固,小富即安,對土地和家產的熱情遠遠高于創意和創新的熱情,管理上的家族化,經營上的小規?;S處可見。即使文化人也存在對權利和財富的依附人格,缺乏創新意識和社會意識,崇尚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拉幫結派,陽奉陰違,口是心非,投機取巧一套行為做派。稍微有點成績,就要另立山頭。所有這些,注定很難形成創意產業所需要的社會化合作,也很難達成創意的戰略規劃和有效管理。而我們看到發達國家,在品牌和廣告戰略上的國際化運作水品很高,很多品牌產品在我國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地。

我們要想改變現狀,要從根子上做起,首先要形成產業升級的戰略規劃,并根據這樣的規劃,制定吸引創意人才的特殊政策,形成有利于創意人才管理和合作的機制,創造適合創意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創意教育。我們要認識到目前過度發展的房地產業已經成為一種腐朽、寄生的文化,投機經濟也是敗壞民族的。只有創新才能把民族帶向振興。要創造公平的社會機制,要對全社會進行人格重塑,培育創意文化的社會土壤。

3 創意的民族性與國際性

創意是國家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在當代創意首先具有民族性,同時也具有國際性。不要說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美國的可口可樂、快餐業就占據世界很大的市場,日本的工業電子產品也具有強勢,即使韓國這樣的小國,其三星電器也是國際大品牌。他們都有自己的品牌戰略,品牌戰略關系到工業設計的視覺設計和產品設計。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創意文化相對落后,需要我們迎頭趕上。

義烏小商品市場基本上達到國際化水準,但是其產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上面已經有所分析,其運作模式也存在內部矛盾。義烏產業升級要面向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我們要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并形成規模,要創立一系列國際知名品牌,擴大我們的利潤空間,這個只能在創意上做文章。我們還要進軍國內市場,為改善民生創造更多價廉物美的產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僅僅抓住創意就可以的,創意是抓不住的,要靠社會機制的運作來帶動創意。要根據十的精神深化社會改革,要從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入手,提高政府的管理職能效益;要建立經濟良性運作機制,把經濟投機引向投資;要建立金融風險機制,要探索市場更好地運作機制和管理機制,如何把義烏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導向真正的社會化、國際化的經營模式,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對創意的動力機制和條件。

設計創意人才的文化構成是最復雜的,要具有多學科系統化的知識,和多方位的能力,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專業所不能比擬的。因此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提高對創意人才特殊尊重。對真正的創意人才要破格提拔,給予重用。要為他們提供特殊的條件。要推動義烏產業升級,僅僅靠本地少數人才是不夠的,要大力引進,加強培養。此外可以通過社會協作的方式,比如建立創意聯盟,其職能更重要的在于進行創意規劃,根據規劃也可以通過創意招標,吸引國內外創意人才的加盟。

義烏產業升級時不我待,要有非常舉措,有效舉措。這就是本文的落腳點。

【參考文獻】

[1]席躍良,主編.設計構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5篇

關鍵詞:價值工程 工業設計 指向型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12-0017-03

1 工業設計與價值工程

1.1 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是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為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外形、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這是美國工業設計協會IDSA(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為工業設計所下的定義。產品外形和功能都是真實存在的,至于使用價值,它是以功能的形式存在,而產品的價值本身如何衡量和設計則需要價值工程學和價值工程的方法去研究,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優選實現產品使用價值的各種因素。這說明工業設計就是一個產品創新和價值優選的過程。

1.2 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的概念最早由勞倫斯?德洛斯?麥爾斯提出:系統地應用公認的技術,通過對功能進行鑒別和評價來提高一種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并以最低的總費用來提供必要的功能,以達到必須的性能。價值工程經常同成本降低混淆起來,但成本降低和價值工程顯然是不同的。成本降低活動是面向局部的,常常意味著改變建設技術、采用廉價系統、降低公差等級,以及稀釋或者變換材料。通常,這將產生節約而不用改變設計思想。價值工程方法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與實際的功能成本和性能相關,達到成本與性能的統一。

1.3 工業設計與價值工程的關系

價值工程是以謀事為主要對象,指導一項復雜的創造或者改進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必然涉及到具體物的設計和制造,這就是工業設計的范疇了。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社會、經濟、文化、美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集成創新活動。作為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工業設計產業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要內容。作為制造業價值鏈中最具增值潛力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對于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工業設計中每一個環節的創新和優選就成為價值工程最重要的體現。在這樣一種創新和優選中如何尋找一個突破口、切入點或者說是一個主攻方向,在這里我提出一個新的概念一一“指向型設計”。

2 指向型設計

2.1 指向型設計的由來

指向型設計是我研究價值工程和具體完成工業設計項目時總結的一套設計方法,我把它視作價值工程與設計的紐帶,價值工程是指向型設計的基礎,而指向型設計是價值工程在工業設計領域的補充。設計階段是決定設計項目使用功能的階段,也是決定其使用價值的主要階段,同時是對設計項目投資有重要影響的階段。實踐證明,設計項目大約80%的全壽命周期費用在項目設計準備和設計階段就已經被確定,而其他階段只能影響項目總費用的20%左右。一旦當設計方案通過論證之后準備實施,工業設計就必然按照既定的設計內容及其投資額來執行。所以,在工業設計中,實施價值工程意義重大。首先,工業設計過程中涉及到多部門、多專業,在工業設計過程中,每個專業都各自獨立進行設計,這必然會產生各專業設計間相互協調問題。通過實施價值工程,使各專業的設計符合各種規范和用戶的要求,各專業設計的協調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得到整體合理的方案。其次,因為設計項目中一次性設計的特點,設計過程中可借鑒的經驗教訓不一而足,而利用價值工程可以集思廣益,得到最佳設計方案。功能更合理。工業設計實質上就是功能設計,實施價值工程,可以使設計人員更好地分配各項功能之間的比重??梢杂行У乜刂飘a品造價。價值工程就是對研究對象的產品和成本之間關系進行系統分析,設計人員參與價值工程,就可以在明確功能的前提下,提出各種實現功能的方案,從中擇優選取。避免了在設計中只重視功能忽略成本的傾向。可以節約資源。價值工程著重于全周期成本,即研究對象在其壽命周期內發生的全部費用。對于工業設計而言,壽命周期成本包括產品造價和使用成本。價值工程的目的就是以研究對象的最低壽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實現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使產品造價、使用成本、產品功能合理配置,實現資源節流。由于價值工程常常被冠以最大限度節約成本,不重視設計的名號,所以指向型設計更是價值工程在設計領域的一項補充,這項補充讓以價值工程方法為基礎的工業設計不再是用最小的價值去完成設計,而是讓設計的價值最大化。

2.2 指向型設計的分類及應用

指向型設計就是指在設計中以某一種價值因素為指向,引導其他因素的發展,從而達到設計的平衡和優選。這是我對于指向型設計下的一個定義?!爸赶蛐汀边@個名詞最早在地理學科中出現,在區位地理課本中有一段對于工業區為的解讀:按照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將工業分為:原料指向型工業、市場指向型工業、動力指向型工業、廉價勞工動力指向型工業和技術指向型工業。原料指向型工業――原料不宜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的成本較高――區位選擇的主要原則是接近原料產地――如制糖工業、水產品加工工業。市場指向型工業――產品不宜長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的成本較高――區位選擇的主要原則是接近消費市場――如印刷工業、家具制造工業。動力指向型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區位選擇的主要原則是接近火電廠或水電站。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一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工業選擇的主要原則是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如電子裝配廠、普通服裝制造廠。技術指向型工業――技術要求高――工業選擇的主要原則是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發達的地區――如電子工業、航天工業。從地里中對于工業區位的指向型解讀可以看出工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更加說明想要做好工業設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的指向去選擇區位和具體的設計方法、材料、加工工藝等。

工業可以從區位因素進行指向型分類,工業設計同樣如此,從地理中按照影響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將工業分類的方法不難看出,原料指向型工業主導因素是材料,市場指向型工業主導因素是營銷,動力指向型工業主導因素是制造,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主導因素是人工、技術指向型工業主導因素是設計。工業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營銷、制造、人工和設計,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來看,營銷和人工并不在設計的階段所考慮,故主導因素有材料、制造和設計。材料包括:原料、添加劑、消耗能量等。制造包括:機器、加工工具、表面處理等。設計包括:使用方式、外觀審美、零件結構等。

價值工程是指向型設計的基礎,指向型設計是價值工程與設計的紐帶。兩者結合使設計有明確的指向,實現更好的價值,避免價值的浪費。價值工程方法是功能驅動的,一般會產生新的或者改進的理念,以更簡單的方式來實現必須的功能,既有更高的品質,同時采用了更為經濟的生產工藝或建設技術。在研究過程中,好的想法經??梢砸l新思想的產生,在降低費用的同時提升功能的性能。我們這里所說的指向型設計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價值工程方法達到設計因素的優選方案,按照影響工業設計區位的主導因素將產品設計進行指向型分類,主要分為:設計指向型、材料指向型、制造指向型。

1)設計指向型設計主要是以工業設計為導向,綜合考慮其他產品因素,最大限度發揮設計的作用,適用于概念設計。在設計指向型設計中,設計是重點,從外觀、結構和使用方式都突出極強的設計感,為了達到設計的效果所采用的材料和制造手段可以是超前的、昂貴的、甚至是概念的,利用價值工程的方式再去選擇,讓這樣的設計早日實現。下國為設計指向型設計的圖示:

近日,Terrafugia公布了他們的TF-X飛行概念車設計細節,從設計的角度出發,讓使用方式、零件結構和外觀方面都體現了前瞻性,從而決定了材料和制造的各種因素。這款正在研發中的“飛車”起飛和降落跟直升機類似,外觀采用了獨特的藝術設計技術,而且他們也盡可能地使這部飛行概念車制造的跟普通汽車的結構一致,以保證易用性,據稱,想徹底學會駕駛這部TF-X只需要五個小時的時間,只是這部車目前還在研發階段,估計到上市還得需要8到12年。概念飛車設計的例子說明:為了實現其多功能使用價值,采用設計指向型方法讓設計變得有主要決定因素,將設計中的各個環節變成統一的整體,達到了海陸空都可以輕松駕馭的目的。為了體現設計的概念性和前瞻性,采用的設計結構、材料、制造手段也變得具有前瞻性和預見眭,不會出現設計的斷層。(圖1)

2)材料指向型設計主要是以工業材料為導向,綜合考慮其他產品因素,最大限度發揮材料的作用,適用于工藝品設計。在材料指向型設計中,選擇最合適的材料是前提,即使材料已經被確定,設計一樣可以發揮得游刃有余,制造同樣可以干變萬化,這就是工藝品設計的特點,不斷用相同的材料創造出干奇百怪的工藝佳作?,F在材料還在不斷地挖掘,現有的材料已然很豐富了,我們利用自然物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工藝傳奇。材料指向型讓工藝品設計再一次煥發青春,就地取材的設計,古樸的制造方式已然是工業時代必不可少的情節。下圖為材料指向型設計的圖示:

價值工程最推崇的就是就地取材,海南的椰子樹家具就是最好的例證。一到海南三亞的土地上,映入眼簾的是那一排排宏偉壯觀的椰子樹。高達挺拔的椰子木仿佛專門為我們這些旅客的到來而恭迎。一排排的椰子木如那翡翠般的玉石亮麗耀眼。據說,在海南三亞一帶,當地農民家里的床榻,桌椅都是用當地處處可見的椰子樹下的椰子木制成的椰子木家具。就連他們用的茶具也是用椰子殼做的,一件件產品就是椰子樹做的工藝品。這是依賴當地的材料,發揮材料的作用去設計,是我們在內地沒有的。就地取材讓價值變得最大化,有了明確的材料指向型,設計和制造都圍繞材料本身展開,從設計上來說,由于椰子樹木材自身的特點,木材都是直線型,不適宜采用曲線,所以椰子樹家具用直線體現產品的美感。制造椰子樹家具采用原始切、刨、磨的方式加工,用傳統榫結構相連,成為美妙的工藝品,圍繞材料,用價值工程的方式去選擇設計手法和制造方式,材料指向型設計使得材料美淋漓盡致發揮了出來。(圖2)

3)制造指向型設計主要是以工業制造為導向,綜合考慮其他產品因素,最大限度發揮制造的作用,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制造指向型設計是對于工業設計具有最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工業設計中最廣泛、最系統的設計方式,因為制造是設計中靠后的環節,以制造為導向,就是要將工業產品以最優的生產結構生產制造出來,用于實際生活中,滿足用戶的需求。在以制造為指向的設計中,會采用新舊結合的設計方式,確保品牌基因和創新性并存。同時會有很多的國家標準,確保產品的可靠性。材料的選擇更為謹慎,通過價值工程方法去優選材料,滿足優質、環保、低價等材料屬性的要求。下圖為制造指向型設計的圖示:

以制造為指向的設計,就是用價值工程理論指導改進產品結構設計,盡量簡化產品結構,以便于大批量生產。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和加工能量消耗,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縮小體積,減輕重雖,降低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不影響產品功能和使用性能等部位,應當考慮緊縮設計(減小體積和重量),減少加工和運輸費用。如現在的袖珍計算器,非常方便可裝在衣服口袋里,為了提高制造的速度,要求外形表面結構的統一,也由于內部軟件的進步,外觀的制造愈發簡約,這是制造指向型與價值工程相輔相成的設計效果,也是指向型設計價值的體現。(圖3)

第6篇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一)

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

視覺營銷的根本目的在于爭取目標顧客、擴大市場影響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絕不能只滿足于熱熱鬧鬧的促銷宣傳和心血來潮的煽情手段。同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一樣,視覺營銷也必須堅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貫的策略,并且在設計上予以充分體現。

意義:

視覺營銷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門被我們遺忘了的武器。作為一種直觀的營銷手段,它其實一直默默呆在每個終端的幕后臺角,人們對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個被雪藏的歌手。近幾年當我們重新審視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視覺營銷就開始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而其更大的意義是:商家們已經開始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掘它的潛在威力,同時在終端中進行系統的運用。

課題的主要任務;研究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務:

論述服裝視覺營銷的含義和范疇。

針對一個服裝店而言,在色彩、造型、聲音這些相關的影響視覺注意力方面進行分析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現在服裝賣場中的視覺營銷的應用與服裝本身認識不足。

視覺營銷的應用于賣場銷售是否成功

WiseMedia

解決方法及措施:

積極到閱覽室,圖書館等有價值的位置查閱;學習研究,向指導老師請教;從自己實習單位的情況為起點,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裝賣場中更好的了解服裝視覺營銷對服裝服裝賣場的影響狀態,從實際出發,慢慢學習服裝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作用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完善課題。

論文大綱摘要

眾所周知,人們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過視覺傳達到人們心智的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工作報告。也就是說,視覺使人們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F代營銷知識告訴我們,視覺營銷是作好營銷必不可少的營銷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從服裝賣場角度來闡述服裝視覺營銷的作用和影響。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引言服裝視覺營銷概論

服裝視覺營銷的概念

服裝視覺營銷的范疇

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具體應用

服裝店鋪的整體色彩應用技巧

服裝賣場的陳列設計

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視覺營銷的一些實例分析

zara店鋪的空間設計與陳列形態

森馬

jackjones

視覺營銷迎來了春天

視覺陳列專家韓陽與《賣場陳列設計》

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1]馬賽.工業設計與展示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毛春義.服裝展示.湖北美術出版社,XX

[3]杜異,傅祎.漢諾威世界博覽會設計,嶺南美術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覽新設計.湖北美術出版社,XX

[5]賴濤.服裝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韓陽.賣場陳列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XX

[7]許亮.展示設計.湖南美術出版社,XX

[8]陸華祥等.最新展館展臺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XX

畢業設計主要工作的進度安排

周畢業作品服裝效果圖的設計、畢業作品結構圖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二)

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

視覺營銷的根本目的在于爭取目標顧客、擴大市場影響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絕不能只滿足于熱熱鬧鬧的促銷宣傳和心血來潮的煽情手段。同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一樣,視覺營銷也必須堅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貫的策略,并且在設計上予以充分體現。

意義:

視覺營銷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門被我們遺忘了的武器。作為一種直觀的營銷手段,它其實一直默默呆在每個終端的幕后臺角,人們對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個被雪藏的歌手。近幾年當我們重新審視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視覺營銷就開始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而其更大的意義是:商家們已經開始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掘它的潛在威力,同時在終端中進行#from

課題的主要任務;研究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務:

論述服裝視覺營銷的含義和范疇。

針對一個服裝店而言,在色彩、造型、聲音這些相關的影響視覺注意力方面進行分析

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現在服裝賣場中的視覺營銷的應用與服裝本身認識不足。

視覺營銷的應用于賣場銷售是否成功

WiseMedia

解決方法及措施:

積極到閱覽室,圖書館等有價值的位置查閱;學習研究,向指導老師請教;從自己實習單位的情況為起點,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裝賣場中更好的了解服裝視覺營銷對服裝服裝賣場的影響狀態,從實際出發,慢慢學習服裝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作用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完善課題。

論文大綱摘要

眾所周知,人們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過視覺傳達到人們心智的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工作報告。也就是說,視覺使人們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F代營銷知識告訴我們,視覺營銷是作好營銷必不可少的營銷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從服裝賣場角度來闡述服裝視覺營銷的作用和影響。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引言服裝視覺營銷概論

服裝視覺營銷的概念

服裝視覺營銷的范疇

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具體應用

服裝店鋪的整體色彩應用技巧

服裝賣場的陳列設計

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視覺營銷的一些實例分析

zara店鋪的空間設計與陳列形態

森馬

jackjones

視覺營銷迎來了春天

視覺陳列專家韓陽與《賣場陳列設計》

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1]馬賽.工業設計與展示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毛春義.服裝展示.湖北美術出版社,XX

[3]杜異,傅祎.漢諾威世界博覽會設計,嶺南美術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覽新設計.湖北美術出版社,XX

[5]賴濤.服裝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韓陽.賣場陳列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XX

[7]許亮.展示設計.湖南美術出版社,XX

[8]陸華祥等.最新展館展臺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XX

畢業設計主要工作的進度安排

周畢業作品服裝效果圖的設計、畢業作品結構圖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三)

開題報告的內容:

第7篇

(昆明理工大學,昆明 650000)

摘要: 目前企業禮品成為企業競爭中企業形象建立的有效途徑之一,企業禮品越來越成為企業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應用CIS企業形象識別理論作為理論支持,以西門子企業禮品設計為實踐研究,探討了代表企業形象性的企業禮品造型設計方法。

關鍵詞 : CIS理論;企業禮品;企業形象;企業競爭;西門子產品基因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4-0091-02

作者簡介:鄭雁棟(1990-),男,蒙古族,河北張家口人,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工程。

0 引言

CIS理論可分為理念識別(MI)、行為識別(BI)、視覺識別(VI)三大體系。CIS企業形象識別理論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理論指導之一,指導著國內外企業塑造自身的企業識別特征,提升企業品牌認可度,從而達到企業長期發展。本文以CIS規范在禮品中的運用為例,簡要明晰企業禮品設計過程并總結設計方法。

1 西門子CIS規范在禮品中應用

西門子公司已擁有一套比較成熟、完善的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西門子CIS規范從logo、版式、字體、顏色、聲音幾個方面充分強調了其公司核心理念、行為、視覺因素,有效的傳播了自身企業文化。CIS功能對于企業,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功能部分,在企業內部良好的CIS規范使得企業員工行為統一化并反應出企業行為遵旨,同時企業產品無論是怎樣的多元化表象,也有其獨特的企業特性;對于企業外部,統一整體的識別功能在有效的完成了企業在競爭中的傳播作用,并在消費者觀念中樹立可靠、安全的優勢地位。

西門子CIS規范中,logo采用西門子綠色時,底部背景只能采用白色。產品上的logo多以黑色為常用色;圖片風格要求自然、社會無后期修正;依照不同的版式大小,使用規定的字號、字體;將西門子綠色為代表色,黑色、西門子石色為基礎色,西門子色值的紅色、綠色、藍色、黃色為輔助色,在產品中同時只能出現兩種輔助色和一種輔助色。例如:西門子禮品卡片式U盤設計,正面采用西門子通用版式,logo擺放在產品左上方距產品邊緣1厘米,下方條幅文字采用西門子大寫字體,同時與logo白色變框對其,條幅要求長出logo白色邊框的0.4厘米,是白色邊框距邊緣的2/5,上半部分采用西門子石色占總面積的2/3,條幅是石色透明度的60%并正片疊底。背部采用西門子自然社會風格圖片(圖1) 。

2 基于西門子產品基因CIS禮品設計

CIS企業形象識別理論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理論指導之一,指導著國內外企業塑造自身的企業識別特征,提升企業品牌認可度,從而達到企業長期發展。作為企業禮品,企業形象的承載體同樣也需具備企業產品基因元素,從而推動企業產品宣傳,提高企業產品在消費者信譽度。

本文就西門子開關產品分析,以常規方形為外邊輪廓,邊角做圓潤倒角處理,開關按鍵上方留黑色長條做按鍵識別,下方印黑色西門子logo。提取西門子開關產品基因元素,通過產品語義表達,傳遞西門子開關產品形象;同時U盤數碼產品的USB插頭彈出方式采用與西門子開關開燈方式按壓相同的結構,讓客戶在使用感受上,同西門子開關產品產生聯想,進一步加深企業印象。西門子開關U盤設計有效提取基因元素,確保企業形象識別性,遵循企業CIS規范。

3 西門子數碼禮品設計方法

面對目前消費市場,西門子企業禮品在投放到市場上時,禮品的形象也將成為西門子公司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同時成為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一種特殊手段。然而目前西門子企業禮品設計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例如:目前西門子公司禮品只局限于原有的產品基礎上進行VI視覺改變,并沒有對產品性能上進行企業規范,一旦禮品的定制不能符合企業所傳遞的信息或者禮品的贈送給予消費者非企業想傳遞的理念,企業衍生禮品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必須針對企業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禮品設計研發;西門子公司原有禮品與市場上產品出現雷同并且落伍的情況,缺乏創新,使得消費者在感觀上和使用感上有所影響。所以禮品研發設計需要結合時代科技、社會趨勢尋找禮品研發點;禮品研發沒有依托企業產品基因元素,只是單純地設計相似的產品,沒有把禮品作為企業產品的廣告,讓其推動企業產品的銷售數量,因此禮品只能完成企業簡單的答謝目的。

西門子數碼禮品設計方方法:

①基于西門子CIS企業形象識別規范,爭強禮品辨識度,通過產品造型、材料使用、色彩搭配強調企業核心理念,建立企業形象感;

②全面分析企業產品基因元素,將其轉化到禮品設計中,將企業形象通過禮品造型的語義符號表達,傳遞給消費者;

③依據時代禮品消費觀念作為禮品功能的主要研發方向,提升企業先進感。

西門子禮品小夜燈設計:整體外形以半球體為主,上部弧線半圓造型,印制西門子logo,邊框采用西門子獨有石色,下方按鈕可調節聲控和光控,主要功能方便在夜間起床時照明使用,同時也是西門子企業理念:環保、節能的縮影。

4 結論

在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下的企業競爭中,企業品牌形象建立的方式之一:企業禮品設計代表著企業綜合實力的濃縮,搭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信賴的橋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制度的完善,企業禮品將會輔助成為企業形象深入到消費者觀念的一部分。不再讓禮品作為單純的附贈品,要讓其成為企業發展所依賴的廣告產品,這也是本片論文重要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劉瑛,徐陽.CIS企業形象設計[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4.

[2]趙紅.工業設計的思維與產品設計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7.

第8篇

論文內容摘要:現代設計的大環境中,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減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從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設計的過渡,是對同一物象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從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它的擴散性思維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也起著一定的影響。

在制造業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國內的設計教育呈飛速發展趨勢,社會經濟需要設計教育的大步跟上,創造本土品牌需要設計教育合理結合傳統設計教育與現代觀感的設計教育。我們在贊嘆速度帶來的各種豐富便利時,也應該感受到面臨的某些問題與困難,中國的設計教育至今還是處在發展探索階段,尚未真正定型與成熟。在現在各種文化互相交融、影響的全球環境中,作為發展中的中國,怎樣在吸收國外先進設計藝術教育的同時,發揚本土設計藝術,在日漸成熟的現代設計領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培養未來優秀設計師所應思考的問題。中國歷史悠久,人文內涵豐富,東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有其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情趣,拋棄原有的藝術文化,那顯然是不明智的,我們應在學習西方設計知識的同時,融會貫通,發展國內設計藝術,在現代感中體現中國的文化韻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來,傳統的裝飾藝術文化有被忽視的趨勢,從以往的“工藝美術”教育到現在的包豪斯教育體系,傳統的裝飾基礎教學課時大幅度壓縮,學院和學生為了盡快進行專業實踐,專業設計課有提早進入低年級階段班級的現象,這個調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從傳統裝飾基礎課程來說,相應地裁剪這些課程的教學時間,一方面會使設計思維的形成少了引導性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設計的創作源泉。另一方面,學生接觸到工業設計所帶來的抽象思維設計,也可以通過傳統裝飾藝術課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創作,結合本土文化進行適合現代視覺觀念的優秀設計。

一、傳統裝飾基礎課是創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設計的過渡

傳統裝飾基礎是對具體的物象中體悟,是對原有物象進行再創造,是連接具象與抽象設計的紐帶,它既具有現實自然形態豐富的一面,又具有創作中形成的或繁瑣或簡潔的風格,把作者的觀念暗寓其中,有其豐富的藝術魅力。在裝飾基礎的訓練中,通過對植物、動物、人物、風景等抽象的變形,相應地拓寬設計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思維鏈接,運用現代的設計形式,進行圖像化的形式設計,使設計更加貼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裝飾基礎課需要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如果缺少了從自然形態到創作這一環,相應地就減弱了對事物的深入觀察。畢加索對“?!钡囊幌盗行蜗筇剿?,也是在對具象事物的觀察和形式構造的探索中創作,“?!钡南盗行蜗笳故玖藦木呦?、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種變體??档略谒闹鳌杜袛嗔ε小分械囊欢卧捯仓档梦覀冋J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藝術的時候才顯得美,藝術也只有使人知其為藝術而又貌似自然才顯得美?!笨梢?,對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來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認為傳統無法跟上現代設計的思維,其實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在傳統裝飾藝術中也一樣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边@其實就是構成藝術美。“一以當十”、“似與不似之間”,這些傳統裝飾基礎中常用的手法一樣用于現在的構成設計中。裝飾基礎課程的訓練內容來源于生活,對設計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快節奏生活的到來,西方簡潔主義的藝術沖擊,工業化產品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設計,設計是為市場和社會服務,和經濟、生活緊密相連,脫離生活只講究形式的設計難免讓人感覺華麗的虛構,一個脫離了本土文化的設計無特色可言,一個沒有自己特色的設計也無優勢可言,裝飾基礎課程的削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裝飾藝術的熏陶,在設計教育中,我們現在不是尋求統一的模式,統一的模式只會使設計的路子走得越來越窄,豪無創新的可能,只有發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礎設計步驟,結合現代設計的理念,在加強交流中取長補短,在熟悉本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中比較外來先進文化,才能拓寬思路,一方面繼續提升本國的傳統設計,一方面在激烈競爭中為本國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他在《2007全國設計倫理教育論壇》上的發言中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裝飾基礎的多元造型手法對創意產業的影響

創意產業是一個經濟名詞,早在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羅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裝飾基礎課作為創作的基礎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各種材質的表現,對各種傳統裝飾藝術的多元化造型手法進行研究,在圖形設計、色彩感覺、構圖設想、材質應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這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而創意需要有這種發散性思維,這能啟發在思考中釋放自己的個性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實的表現方式,更好地在現代設計中把握創新。

從圖形設計上來說,裝飾基礎研究的是從現實物象中提煉、概括,是對物象經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在觀察中尋找切入點,從這些不同的切入點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維結果,再通過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圖形設計變形,這就要求對觀察對象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都進行剖析深入,再進行延展,激發聯想,而創意行為就是在這種過程中產生。創意行為需要突破普通的習慣性思維,必須有深入的觀察,作多方位的思維,才能有合理的異于常人的創意。創意并非是無物可據,無形自來,創意行為的思維訓練中,觀察是創造性技法之一,沒有形象性就沒有審美,也就沒有藝術可言,創意的行為起始于設計的初步,裝飾基礎設計的這種仔細觀察多方位思考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創意的迸發。

從色彩感覺來說,裝飾基礎包括研究各種色彩對人類情感的作用,而各種場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體規劃,都同色彩研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人類對色彩的喜惡,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創意行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覺,那就忽略了人類的感情。裝飾基礎研究的是人類在生活中積累的各種圖形財富,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這對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著很好的探索。

構圖設想是一切造型藝術的重要一環,裝飾基礎設計所涉及的圖形中,無論對單獨的圖形還是繪于各種材質上組合的圖形等,都對構圖作了細致的考慮。在現階段的裝飾基礎課程中,并非是要抱著原有的傳統內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現代設計思維的創作中設想,所思考的內容可以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把傳統的精華融合于現代設計中,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它強調用全新的思維邏輯方式融入現有產業實現價值創新,分析具象造型藝術構圖設想的三個必要環節——觀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現自然。這三個環節都是在發展的模式下進行,根據現有的內容通過構圖設想進行新的思維來實現創新。

藝術的實用性是傳統裝飾藝術固有的內容,各種圖形在材質應用上達到新的視覺感受。裝飾基礎設計來源于現實中的物象,通過一定的裝飾手法對現有的物象進行設計變形,再通過各種材質表現,使圖形在材質上達到觀賞效果。在設計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對圖形作適合于某種材質的考慮。裝飾基礎設計在材質應用的練習上對裝飾藝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實用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在當今創意時代,具有特色化、個性化、藝術化的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材質上的應用教學,無疑使裝飾基礎設計能夠嘗試更好地與現代產業接軌。通過裝飾基礎的模擬教學,把設計與技術、文化、產品和市場融為一體,這樣既有利于傳統藝術產業的延伸,又可以為現有的產業拓展發展空間,使創意產業成為可能。

設計歸根結底是為經濟服務,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迫使設計教育切實了解市場所需,只有跟市場結合,具有特色的個性化產品,才有可能闖出自己的市場,才有可能在國際貿易中找到我們的定位,傳統的裝飾藝術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使裝飾藝術真正成為一種創意產業。

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的訓練,關注美感設計,包括對生活形態的理解、設計管理、戰略和產品計劃方面的研究。裝飾基礎設計是從生活形態中,通過觀察事物內部外部結構,進行多種思維變化創作,它是界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思維訓練方式,是對同一物體進行多種變化可能的探索,是對物象進行重新構想,或簡潔或繁復,它的設計創新的系統方法,也能夠和現代設計中思維的形式訓練結合。

當然傳統裝飾基礎課從現代設計觀中來看,思路上也有陳舊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輕創新、重平面效果輕材質塑造等的現象,我們只有在現代設計教育的大環境中完善裝飾基礎,才能讓傳統裝飾藝術更上一個臺面。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建構新的設計教育體系,發展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2001’清華國際工業設計論壇暨全國工業設計教學討論會論文集》,北京,2001。

[2]蔡軍:“設計·策略·教育——中國工業設計的思考”,《美術觀察》,1998.8。

[3]過偉敏:《走向系統設計》,江西美術出版社,南昌,2005。

第9篇

一、全面學習與把握學科建設“四要素”,以質量求生存

任何事情要辦好,都有它的規律,有它的基本要素。筆者以為,從創建第一個專業起,就應站在學科發展制高點來把握學科方向、學術梯隊、基地平臺、項目成果四要素。筆者所在院校從1987年開設第一個專業——“工業設計”起,看準了它是“一種創造”,要狠抓創新意識教育,不斷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實干精神,這關系到學科與專業的生存和發展。

面對市場對人才培養的挑戰,高校設計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突出表現為人才特質上的“三重”和“三性”,即“重素質、重能力、重實踐”和“適應性、可塑性、創造性”。設計藝術院校需要著重培養出一大批“創新意識強、適應能力強、實干精神強”的“三強”人才,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這是設計藝術教育的趨勢。具體而言,教學應該根據社會對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在主干專業教學內容設置、實驗條件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充分考慮設計行業所需的素質教育,使培養的學生有振興各設計專業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設計藝術學院的發展加強與行業的共建合作、產學研結合,強化實踐教學,堅持把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輸送行業所需要的高級設計專門人才放在辦學的首要位置。

“三強”型人才把創新意識強擺在首位。在競爭中,特別是面對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創新意識與原創意識更具優勢,充滿藝術與個性氣息的產品必將成為消費新追求。具有感性形象創造性的設計師和善于推理與分析進行技術結構創新的設計師,都是所需要的。設計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兩種綜合素質的人才,這需要以搭建扎實的知識結構交叉平臺為基礎,奠定學生將來進行“越界”設計、“越界”溝通的能力。只有具備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善于“越界”設計的能力,才是成為合格設計人才的基礎。

“三強”型人才把適應性擺在關鍵的基礎位置,這與設計工作本身的性質緊密相關,設計工作具有靈活、協調和市場的偶然性,設計開發過程就是一個了解市場——調整適應市場——改進適應市場的過程。此過程可以借用設計原理中的“適應性系統”概念,設計藝術適應性系統是處于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交界面處、具有一定目標與功能的系統。這個適應性系統需要從內外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去考察,系統的復雜行為主要是其所處外部環境的復雜性表現,同時也受內在因素少量限定性質的制約。它的理論根據是人為創造的第二自然與第一自然協調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統,這個系統針對環境規定具體的目的或意圖,具有適應環境的根本特征。適應性系統的行為具有復雜多變性,但這種復雜多變的行為主要是其所處外在環境復雜性的反映。它運用規范性、限定性的描述方法,即:從目的、手段適應環境的角度去討論“應當是何種方式”的問題。產品的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及目標也是適應性系統的三大組成要素。該系統的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它對內外環境之間的關系——特定方式的理解程度。因此,設計專業學生必須從入學就逐步建立“適應性系統”意識,無論是適應社會的強化協作意識,還是具體的設計開發和改良工作的開展本身,都要重視“適應力”。

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設計藝術人才是能吃苦、肯實干的人,設計工作與市場緊密相連,從市場調研開始就有大量繁重且要求細致嚴格的工作要做,而且在專業和社交技能上對設計人員提出了很實際的要求: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能與他人合作、能不斷地發現市場中的空缺點并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運用設計程序與方法;利用理性的設計思維分析和引導產品設計、熟練運用現代表現技能進行產品設計的設計人才,這些能力也都建立在實干精神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為企業認可。二、“三強”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多培養出“三強”人才,設計藝術教育和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以學術梯隊建設為關鍵,造就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堅持“人才強校”的原則,設立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專項,運行“高層次拔尖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骨干培養工程”“中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支持杰出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通過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每年派出教學科研人員出國留學、學術訪問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外國專家、學者短期來校訪問、講學及合作研究,發起和主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推動師資培養國際化。實現教師隊伍“四個轉變”,即以科研項目和教學為紐帶的松散組合轉變為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并具有內生凝聚力的科研和教學團隊為主體;以本科學歷為主體轉變為以博士學歷為主體;以中老年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偏單一血緣教師為主體轉變為血緣結構合理的教師為主體。梯隊的建設要做到:一方面,授課老師要有全面的知識結構、先進的教學程序和方法、實踐的經驗及能力,并能明晰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設計的殿堂;另一方面,教師要懂得因材施教,克服傳統中國教育的學生被動學習模式,激發學生智慧、創造能力,挖掘潛力,運用科學的方法活躍教學思想,啟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熱情,釋放教與學的創造性能量。

2.以條件建設為基礎,實施人才培養的高起點教學質量工程

例如,武漢理工大學加大本科教學條件建設力度,在預算編制上“重點向教學傾斜”,2004至2006年用于教學4項經費總計達1.7億元,2006年4項經費占學費的比例達到31.31%,校園基本建設累計投資達到24億元以上。網絡學堂、網絡教學平臺為重點的數字化校園等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標準。

與此同時,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等教學質量標準和規范教學環節、規范教學管理的文件和規章制度,實施高起點的教學質量工程,使良好的教學條件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益,推行教學名師制度,啟動多級本科品牌專業建設,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實施多級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支持精品教材建設。因此,筆者所在院校設計藝術學科的平臺建設有了明顯進展,擁有該學科本、碩、博和博士后層次,工業設計、動畫等專業成為國家特色專業,“設計概論”等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3.建設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創新

首先是按社會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和培養著重點,建設新的課程體系。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構建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體系,通過制訂發展規劃、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召開“兩代會”,確立學科建設在學校辦學中的核心地位。優化學科結構與專業布局,整體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著力構建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學科專業體系。

其次是培養模式創新,積極探索教改試點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強調因材施教、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了“2+2”“3+1”等多種培養模式;同時營造創新氛圍,積極引導教師參與教育創新,開展教學研究,積極引導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在全國各類設計大賽中居先進水平,并率先在全國設立500萬元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基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積極共建合作,建立校外“三強”人才培養運行模式

在設計藝術教學中,實踐是產品設計的最好教學方法,設計藝術教學應以實踐環節教學來帶動理論教學,只有實踐才能帶動創新,走學院與企業相結合的教學路線,可以較好地解決設計脫離實際的問題。設計院校應開拓社會辦學資源,優化“三強”人才培育環境,重視搭建科研合作、教學交流、學生互換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平臺,引進國外優質資源開展國際合作教育。堅持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廣泛開展科技合作,利用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006年筆者所在院校的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數中,科研課題或來源于生產實際的課題占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總數的90%以上。科研時間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10篇

關鍵詞:民間藝術;傳統文化;文創產品;設計方法;設計原則

文創的概念自引入國內起就頗為火熱,文創產業也一直處于黃金發展時期。文化是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高校這一文化產業理應得到茁壯發展的板塊上,國內高校文創的現實表現卻不盡如人意??v覽文創產品領域內的研究,在文化方面的研究顯示,研究者多著眼于文創產品與高校文化輸出之間的關系上,較多地探討了文創產品如何為高校創造文化價值和如何讓文創產品體現高校文化內涵這兩個方面。一部分研究者也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對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影響這一方面進行了研究,例如,如何將民族的文化融入到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去,亦或是探討了地域文化對于高校文創產品創作的影響。而在產品設計實踐這一研究方向上,大部分的設計者都選擇從高校自身的建筑形式和高校精神這兩方面出發,去進行產品核心理念的提煉,從而形成高校文創產品的多種形式。但這些產品,只是校園建筑和精神口號的復刻,其創意性和含義性都稍顯平淡,缺乏文化內涵。另一方面產品的設計也仍停留在較為表面的對產品的形式與樣式研究上,例如現已推出的一些文創產品,許多都是將?;盏任幕栔苯佑≡谏唐飞?,或者直接將這類符號的外形拿來使用,做成產品的外觀。這樣的“拿來”讓高校的文創產品缺乏設計感,商品缺乏吸引力,更難以做到為高校文化代言?,F如今,國內對于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的方面仍舊有很大的空白,文章針對現今狀態下的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及建設,圍繞傳統藝術同文創產品結合的這一問題展開,力圖通過對于傳統藝術的發掘,探究地域與民族藝術同文創設計相結合的方式方法,為高校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的發展探索道路。

一、傳統民間藝術概述

傳統民間藝術是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個民族或地區的普通民眾自發形成的既定藝術風格或藝術形式,一般包括傳統手工藝和傳統藝術技法等。傳統民間藝術是民間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漫漫歲月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的寶貴文化遺產。近年來,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保護和傳承被反復提及,其受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傳統民間藝術仍在緩慢的發展,但是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這些傳統民間藝術和手工藝者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五花八門的新鮮藝術進入人們的視線,傳統的藝術逐漸無人問津,許多“非遺”都面臨失傳。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如果無法緊跟,就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拋棄,傳統的藝術形式急需推陳出新,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當今社會,從而得到進一步的傳承。

二、高校文化創意產品概述

高校文創產品是依托高校自身的建校歷史、所處地區的地域環境、校園文化和地域文化等背景,提取文化特征與地域基因,創意創新地設計出符合校園文化氣質的產品。高校文創產品能夠將校園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具有實用性的產品中,讓產品具有情感屬性,最終形成校園文化的品牌。[1]通過相關論文的研究、訪問有相關經驗的高校以及市場調研等方法,高校文創產品可以多種視角分為以下類型:1.按照產品功能分類:校園文化產品作為產品本身是具備一定功能性的,可分為:使用功能、觀賞功能和紀念功能類等。2.按照受眾人群分類:產品的研發和設計都是需要有受眾人群定位的,可分為:面向在校師生、校友、來參觀或舉辦講座的嘉賓和學者、國際友人、參觀學校的學生親友及游客和領導等類型。3.按照供需關系分類:產品是受供需關系影響的,確定好產品的需求對于產品本身的定位以及量產都是十分重要的,可分為:饋贈需求、紀念需求、使用需求和美學需求等。4.按照設計語言分類:校園文化產品由于其主要功能在于表達校園文化,對于文化的物化轉換設計通常會因內涵的層次性有不同的設計語言,可分為:直白客觀類和內涵意向類兩種。5.按照價值(檔次)分類:由于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受眾群體不同和產品功能的不同,產品需要區分出一定的價格區間和檔次。學校之間互訪和饋贈領導等具有該類特殊需求的產品需要更高的檔次和價值,而師生們日常的用品等檔次和價格就會相對較低,可分為高中低三擋產品。高校文創產品應當兼具文化性、藝術性、創新性、實用性和紀念性等特征,其作用在于更好地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豐富校園師生的精神生活,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樹立學校的品牌形象,并促進學校特有文化精神的傳播,從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2]

三、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原則

(一)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是產品設計所需要遵循的最核心原則,一件產品是否有意義就在于其設計生產的目的和過程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在任一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產品特性。文化創意產品,其中的“創意”就包含了創新設計的概念。1.形式和內容創新:在設計時,需要從學校的所在地進行文化引申,將地域和民族文化藝術納入到校園文化的系統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結合應用更多的素材,設計出創新性的文創產品。高校更應當立足于校本文化,發掘出自身的物質與精神特質,形成高校文創產品獨特的形式風格,讓產品更具辨識度。2.技術創新: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同時產品生產的技術也在不斷革新。設計具有先行性,設計師需要將目光置于各個領域的前沿,應用各種新材料新技術進行產品創作。3D打印技術、VR技術、熱塑材料等各種新興事物為文創產品的設計和創新注入無限可能。

(二)實用性原則

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一直以來基本都是根據現有的產品類型進行改造,在此基礎之上加上創意性的元素或進行創意性的形式改造,從而形成區別于一般產品的文創產品。設計師加以利用的大多數產品類型是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而高校文創產品所開發的種類也大多都是面向師生的文化用品和紀念品等。文化和創意是作為內涵反映于作品,這些產品的基本屬性仍具有實用性,因此,在設計時,產品的實用性也是設計師需要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

(三)情感性設計原則

高校文創產品寄托的是校園文化、校園精神和對學校矗立的這片土地的情感,用戶看重的是所購產品的精神內涵,因此在設計時,需要對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令購買者對其產生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這種情感共鳴的發生者不僅僅局限于本校的師生,設計者應當力圖讓共鳴呈同心圓的方式向外擴展,從而形成更大更廣的影響范圍。情感性設計包括符號設計和交互設計兩個方面。1.符號設計:通過符號的設計,可以讓人的情感同產品之間迅速構建連結。在符號這一種象征語義的表達下,人們能夠更直觀地接收到產品中蘊含的信息,能夠借此聯想到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含義。設計師通過對校園文化符號的創造,設計出一系列具有品牌效應的文創產品,實現將校園情感在文創產品內的寄托。2.交互設計:用戶再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通常扮演的是接收者的角色,然而,其同樣也能夠作為創造者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去,通過向外傳遞自己對產品產生的共鳴以及與其他用戶互動,完成產品的“再設計”,在交互的過程中賦予產品情感價值。這樣的設計形式要求文創產品更具個性化,讓用戶賦予所購產品獨一無二的情感價值。高校文創產品面對的群體大部分是學生,學生個體在群體可能往往難以突出,在此背景之下,文創產品的意義就在于制造特殊感,通過交互,在產品上烙下用戶的獨屬印記。

(四)文化性設計原則

文創產品根植于文化,產品的價值也在于其傳遞出的文化內涵。高校文創產品不僅是校本文化輸出的載體,更承擔了代表高校文化形象的作用。設計師需要對校園文化特色進行凝練,文化特色元素包含了高校精神、治學準則和學術氛圍等學校自身的文化沉淀,也離不開當地特色文化,例如地域歷史、城市風貌、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和人物形象等,二者密不可分。設計者根據不同的特色元素對高校文創產品進行文化性設計,制造差異性和特殊性,打造高校的文化品牌。

四、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一)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文創產品文化內涵中的應用

傳統民間藝術不僅僅包含外在的藝術形式,還包含背后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種有著精神和物質雙重屬性的區域文化,大多是在本地區多年的發展中所匯聚、誕生的文化內容,具有獨特性、普遍性、差異性、滲透性、繼承性等突出特點。[3]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特征和民族風格的一種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整體表現。它是與當代文化和外國文化相對應的名稱,有時也稱為“文化遺產”。世界各地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過去存在的各種物質的以及非物質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地域和傳統文化往往伴隨著一個地區的歷史故事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在高校中則代表了高校的歷史與精神,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引入精神內核,讓人們對此產品達到價值認同和情感契合,并能夠引發其進行聯想,誘發人們的情愫,使其對產品產生情感共鳴。在設計過程中表達傳輸一種文化,是文創產品承載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地域和傳統文化從根本上影響著高校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情感表達。設計師可以在設計過程中借用經典故事,填充文創產品的內涵,并通過敘事手段來建立情境,將產品的精神屬性和物質屬性結合在一起,從而完成高校文創產品核心文化價值的輸出。

(二)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思路中的應用

1.傳統民間藝術的具象轉化。具象轉化是指將藝術元素提取轉化,直接應用于高校文創產品設計上。我國疆域廣闊,地域差異明顯,造就了各種獨具特色的不同文化藝術,每個地區領域的環境樣貌與建筑風格、服飾特點和器物樣式都各有千秋。各高校依托于地域,發展于自身,從地域傳統藝術和高校文化中都能夠直接提取出可以直接利用的樣式、造型、紋樣等元素。具象轉化的關鍵在于設計師要對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間藝術進行大量的收集考證工作,形成資料庫,并從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內容,應用于高校文創產品之中。設計師需要將特有的民族技藝、手工藝品等民間藝術造型進行歸納總結,轉化生成具有辨識度的紋樣和造型;將已經形成體系的造型和紋樣進行分類整理,力求能夠在設計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進行表達。在進行高校文創產品設計之時,通過對多種元素的提取利用,和對傳統民間技藝的借鑒應用,能夠保證對地域性特色風格進行直接的展現。具象轉化的優點就在于識別性強,通過對元素的直接展現,讓用戶能夠迅速辨別產品的歸屬地。如圖1,采用蠟染布料作為音箱網罩,而蚩尤牛角具有小夜燈的功能,具有趣味性和民族特性。另一個優點則是能夠簡單快速地賦予高校文創產品以內涵,提升其文化價值。但在進行具象轉化應用之時,容易出現“拿來”套用的問題,設計師切記不可對元素進行粗暴的直接應用,轉化步驟萬萬不可忽視。2.傳統民間藝術的抽象轉化。抽象轉化是指對文化藝術的意識形態進行轉化,將抽象的藝術觀念和民族精神文化附著于高校文創產品之中,此種思路著重于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意境觀念的傳達。抽象轉化應用的關鍵在于,設計師要準確把握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藝術特征,將人們腦海之中模糊的印象變成產品清晰的表達。例如城市形象,可以通過色彩定義;而民族形象則可以通過民族生活場景的描繪來進行定位。如圖2所示,設計師將敦煌的綠洲與沙漠文化融入到茶具設計中,完成了對傳統藝術色彩的抽象轉化。在進行設計時,設計師要切身進入到當地,注重產品設計的“在地性”,將當地的特色形象進行抽象處理。只有設計者被民族和地域文化藝術所感染,融入當地的生活,才能夠站在當地人的角度進行設計,才能夠精確地傳遞出民族精神和價值觀。抽象轉化時容易陷入虛無縹緲的極端之中,產品出現“形而上”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缺陷,設計師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要注意不能脫離現實,不能夠忘記產品的基本屬性,要注重產品物質與精神的聯結。

(三)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文創產品設計語言和產品形式中的應用

1.設計語言:傳統的民間藝術蘊含了民族和地域的物質環境及生活實踐等內容,設計師能夠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素材,對其中的大眾識別度較高的物質文化中提取顯著的圖形,從而形成完整的視覺識別形象。設計師能夠凝練出具有識別性的文化符號,運用符號去進行文創產品的外觀設計,能夠迅速地讓人們認知到文創產品來自于哪個地域,所代表的是何種文化,如圖3,產品設計提取了山東齊河的傳統民間藝術布老虎和剪紙元素。利用文化的差異性,高校文創產品能夠實現基于地域文化表達的認知功能。依托于傳統民間藝術的豐厚底蘊,設計師通過隱性的符號美學、文化風格、抽象表征、品牌價值理念、用戶印象等方面進行設計,完成高校文創產品設計語言的表達。[4]2.產品形式:形式是產品意向表達的基礎。產品的形式包括其外部形態和產品性質,一件文創產品以一個什么功能屬性,怎樣的形態呈現出來,這個過程就屬于對產品形式的設計。高校文創產品的產品屬性種類繁雜,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規定,可以是文具,可以是服圖2絲綢之路主題文創設計(圖源來自網絡)圖3布老虎剪紙文具(圖源來自網絡)飾,也可以是餐具,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并不受到產品種類的限制,能夠對產品的使用功能和結構進行創新性的設計。那么在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讓“意”準確地通過“形”表達出來,這個環節被稱為“意形結合”。傳統民間藝術中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類別為高校文創產品的形式設計提供了廣闊的思路,讓“形”與“意”的結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基于傳統民間藝術的高校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一)寓情于形

寓情于形的設計方法是指遵循情感化的設計原則,將情感信息通過文創產品的“形”傳遞出來,借此表達文創產品的文化精神,并引起產品用戶的共鳴。設計師通過尋找傳統民間藝術中最感人、能夠激發設計靈感的“關鍵點”,[5]將其剝離出來,使之成為創意中的重要元素,完成“情”到“形”的轉化。在設計時運用比擬、諧音、虛構等方法將無形的概念和寓意具象化到實際的產品之中,把文化意境承載到物質產品中去,賦予物質產品深深的文化內涵,在此過程之中要注重意象與形象的融合。高校文創產品的受眾比起產品的使用價值,更在乎產品的情感價值,因此在以傳統民間藝術為基礎進行高校文創產品設計時,可以根據產品的使用功能的不同,給予產品不同的主體和意涵。傳統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藏于民風民俗之中,影響人們的行為和活動,而文創產品可以通過恰到好處的設計,創造富有創意的使用方式,引導人們的行為,這樣的設計能夠在恰好地將無形化為有形,將文化融于生活,使得產品成為創意性的精神產品,將其中蘊含的情感意識傳達給用戶,觸動人心。

(二)舊器新用

舊器新用中的“舊器”包括傳統的工藝技術、傳統材料和傳統的器物,也包括傳統建筑形態在內的一切傳統事物。舊器新用的設計手法就是指將這些傳統與現代的產品相結合,創造出符合現代生活需要的文創產品。工藝本身源自生活需要,并且與地域自然資源、民眾生活習俗與文化等聯系密切。在人力物力的經濟層面來講,傳統的民俗工藝相對于現代器物而言處于劣勢地位,然而傳統的工藝不僅代表著技術本身,更保留和過去的傳統的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傳播繁衍的象征,因此它不該就此消亡。但是,復興傳統民俗工藝不意味著照古仿古,而是應該運用現代的手法,將傳統的形式和技藝表現出來,形成現代實用的具有復古味道的產品。除了對材料技藝的新用,還應該對傳統的器物和建筑進行現代化的發掘。一些傳統器物,蘊含了過去人們的巧思妙想,其形式和功用可以為現代產品的設計啟發思路,通過對這些器物的結構、功能以及形態等進行局部的再設計,使舊時的創意構思被賦予新的使用方式,能夠為現代人所用。[6]這樣一種巧妙的創意能夠提高文創產品的獨一性,形成文創產品的特色之一。對于建筑,設計師可以從中獲取靈感,進行線條提取形成新的符號,或進行結構的簡化和重組,使其保持形態特征的同時更具意趣,如圖4,在徽派建筑屋頂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形成托盤的樣式。在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高校應當將傳統的器物和建筑文化納入自身的文化體系之中,創新開發基于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新型產品,創造特有的產品造型,形成獨有的結合式產品形態。高??梢园l揮自身的優勢,對新型材料與傳統材料的結合以及新型制作方法與傳統技藝的結合進行研究,開發高校特色的產品材料,在體現傳統藝術形式的意趣之時,也表現了高校的智慧和文化。

(三)互動體驗

互動體驗是指產品設計要關注人與產品的交互關系,設計者通過創造環境、空間和方式為人提供參與的機會與條件,讓用戶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產品的深意,獲取設計師想要表達的內容,即使用恰當的方式來縮短減少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在此方法下,設計師需將設計的重點放在人與產品發生關系的界面上,通俗來講,就是對用戶使用產品的方式方法進行設計,讓產品的使用過程能夠不止局限于人對物,更要實現物對人的反作用。[7]互動體驗設計方法重點在于人的感受,設計師不能將產品視作死物進行機械的設計,而要轉變思路,力求讓產品能夠“動起來”。這里的“動”并非一定要讓產品活動,而是要讓產品的形式和功能都達到多元化。高校文創產品的受眾的文化層次和欣賞水平往往較平均水平要高,因此,高校文創產品更需要交互設計的介入來提升產品的品質感,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互動體驗方法專注于藝術與文化的解讀,讓用戶通過多感官的參與,包括但不局限于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感覺,與文創產品進行互動,體會文創產品的藝術價值。

(四)創意關聯

關聯是指通過巧妙的手段將不相關的事物、行為、概念等聯系起來的一種設計手法。產品的創意關聯包括功能連結、形式融合和文化植入三個方面,分別從產品的功能用途、形式外觀和文化內涵入手,將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結合起來,形成全新的創意表達。創意關聯一方法重點在于創造性的結合,設計師要利用發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更要在平時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中找到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似性,為其建立設計結合的橋梁。在將傳統民間藝術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更要重視傳統與現代的嫁接,如何通過現代的方式來表達和繼承傳統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在高校文創產品的設計中,設計者需要利用關聯的手法,將傳統民間藝術植入于高校文化之中,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融合于現代產品形式,使產品的功能變得多元。高校文創產品多為文化用品和紀念品等,在設計時,需要著眼于產品的文化用途和紀念性,利用創意關聯的設計方法,發掘傳統民間藝術與高校文化之間的連接點、高校文創產品依托于傳統民藝的記憶點,突出產品能夠為使人印象深刻的特性。

結論

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道路隨著時間的發展漸漸難以推陳出新,傳統民間藝術的介入,為高校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使得高校文創產品擁有了堅實的依托,同樣也實現了傳統民間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活化,傳統民間藝術從被動受保護角色轉化到主動的文化參與者的角色。傳統民間藝術在高校文創產品中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的趨勢,有著較好的前景,文章基于此所提出的設計方法對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玥,徐美,郭迎新.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與情感表達研究[J].工業設計,2019(06):72-73.

[2]王松華,范紫微,杜星兒.地域性材料在校園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19(02):91-92.

[3]解春鳳.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20,41(08):313-316.

[4]高靜靜.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D].大連工業大學,2016.

[5]朱紅紅,張巧,李卉.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18(08):44-45.

[6]王毓婧,李波濤.地域文化類文創產品的創新方向研究[J].大眾文藝,2020(07):102-103.

[7]周璇璇.高校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實踐探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

[8]王松華,王查理,林姿彤.基于黑龍江傳統民間藝術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研究[J].工業設計,2018(01):16-17.

[9]張歆.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策略[J].設計,2018(19):54-56.

[10]楊杰,張華杰.故宮文創包裝設計的東方審美與表達[J].設計,2021,34(07):40-42.

第11篇

上海設計一直被賦予“工具”和“價值”的使命。前者是指其不斷被作為提升產業能級的手段,具體地表現為在整合全球先進技術、造就合理設計的過程中持續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指通過設計,進一步增加了設計成果的附加值,從而產生了明顯提升大眾生活品質、摧生上海品牌的效應。

認識上海設計的特性首先必須關注影響上海設計發展的各種要素,從宏觀層面梳理其邏輯結構,探究其意義,因此我們特別選擇鄒其昌教授的研究成果作為本版塊首篇論文,以期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上海設計的基本框架。

特別可貴的是幾位青年學者,他們并沒有止步于對上海設計的一般研究,而是聚焦若干個熱點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進行了更具“微觀”特征的研究,展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側面對上海設計的思考,由于研究范式的改變,給我們帶來了關于“設計自覺”、“設計振興傳統品牌”、“概念設計”、“設計策略”的再思考,在敘述上海設計實踐的同時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指示點。

“偉大的城市應該有偉大的設計事業”,這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及行業的共識,可以認為研究上海設計的意義是期待一次自我的超越。上海設計在當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在互聯網+時代,在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過程中,上海設計必將成為驅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鄒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美學與藝術學研究,在近十多年,則主要以設計學研究為主,且側重于中國傳統設計思想的挖掘與研究。本次有幸邀請到鄒其昌教授為我們從設計、設計學、設計之都、國家身份以及設計教育與創新人才等方面,談談他本人對近年來設計學科的所思所想以及展望(圖1)。

一、何謂設計?

設計應該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作為人類的生產方式,這是設計的產生(圖2);二是人類智慧的設計,這是設計的文明;三是作為人類的競爭手段,這是設計的消費問題。我們要知道在人口眾多、資源稀缺的今天,如果沒有設計,國家就很難發展。所以鄒教授認為我們國家要以“設計立國”。

設計的三大板塊:1、原創設計。原創設計主要是指具有原創性或版權性質的設計理論、關鍵技術和設計作品,它是設計文化及其產業的生命線和原動力。這種原創設計一般具有版權性質,比如八卦圖和十字架。2、再造設計。再造設計是指對人類經典設計作品和理論傳承與保護的設計。當前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就屬于再造設計,這是設計文化及其產業生存文脈,如當代數字內容設計產業就是以數字信息化的方式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如傳統手工藝等)的重要手段,換言之,這也是所謂的任何傳統文化都屬于當代文化理論的時代詮釋。3、整合設計。整合設計包括原創設計和再造設計。它是當代數字設計文化與產業整體風貌,其中整合性是當今數字內容產業或微設計的基本特征。在整合設計中,設計師、運營者、消費者已經融為一體。

設計的意義:1、設計是人類與生俱來、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活動。廣義上說,所有的人類活動都屬于設計。從石器時代一直到今天,設計無處不在,高新技術更是設計施展的大舞臺。2、設計是當今時代真正的藝術形態。當今的其他藝術門類(尤其是傳統藝術)只有通過設計的參與或重新設計才能真正成為喜聞樂見的藝術,現代的數字影像藝術就是設計藝術的成果,“蘋果”就是當今設計藝術的典范。 3、設計是交叉性、多維度性、多層次性的人類實踐活動。它包括技術設計、工程設計、藝術設計、人生設計以及人類未來設計。技術設計解決設計物的內在結構;工程設計解決設計物的相互關系;藝術設計解決設計物的人性化問題,同時還要思考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生態設計”“綠色設計”等。4、設計是創新的內在驅動力,設計是唯一的競爭武器。人類要想創新,首先得有設計。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設計立國”、“設計立市”。沒有設計,就沒有創新,就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國際競爭力。韓國被稱之為“三星帝國”,三星十三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設計”的永恒魅力。5、設計是當代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只有靠設計,才能強國。設計不只是上海發展的內在需要(設計成就了近百年的老上海――“設計之都”美譽的來源,新上海更需要設計來打造自主品牌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目前上海地位缺失的根源就在于沒有設計),更是中國當代實現偉大復興的唯一推手。6、設計也是人類實現夢想的推手、也是當今世界發展必須遵循的理念。工業革命以來,設計為人類實現了諸多夢想,也在不斷規訓著人類的錯誤行為,設計理論家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綠色設計”、“生態設計、“為人的設計”等觀念。而這些觀念亦成為了當今人類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或策略。

二、設計學與設計學研究

設計和設計學是兩回事,設計學是一個學科,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西蒙創立的。國內的設計學在2011年被定為一級學科,設計學學科帶頭人是中國工程院黨委副書記潘云鶴。

(一)設計學的基本框架

設計學的基本框架,或稱之為五大建構,主要包括設計學基礎理論(設計史論)、設計學門類(設計實踐)、設計管理(設計產業)、設計服務以及設計類型。五大建構又可進一步概括為設計學“三大核心”(設計理論、設計實踐、設計產業)。在三大核心里,設計產業既不僅是設計學科的核心之一,也是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建構的核心之一。例如對于繪畫而言,能否售賣對于作品本身沒有影響。但對于設計作品而言,如果不能進入終端亦即產業部分,它就只能算作工藝品,也就不能完成設計作品的最終使命。我之所以將產業納入整個設計理論體系的建構之中進行討論,就是為了突出設計學科之于其他藝術學科的特殊性。因為我們知道整個設計行業都需要產業部分。

五大構建溝通政府、學界和政府三大部門,并形成政、產、學、研之間的互動關系。然而三大部門如何真正實現協同創新,至今仍是一個亟待攻克的重大課題,也是難題。借鑒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們極力倡導“理論先導、政策跟進、產業繁榮”協同創新發展邏輯。這也是美國等設計理論發達國家所具有的經驗。該理論的基本程序是:理論家提出和論證某一設計理論,作為咨詢報告提交給政府(如《從搖籃到搖籃》的作者是克林頓總統的咨詢顧問,他們提出了可持續化綠色設計,《更新換代》也是提供給克林頓總統的政府咨詢報告),政府再作為政策或法規進行推廣與實施,進而引導和規范設計產業和市場,提升設計產業競爭力,改變人類觀念和推動社會的發展。如“綠色設計”(圖3)、“為人民的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等理論都是以這種方式發展起來的。對于設計產業部分而言,如果沒有理論的指導、政府的監督,設計產業就無法完成良性循環。比如去年上海地區關于本科生就業的問題出現了工業設計專業的黃牌警告。我們要知道關于工業設計的本科生就業率低的現狀是不正常的,在我看來這可能與我們的相關政策、其他相關產業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關系。

比較有名的理論先導的理論家是《為真實世界而設計》的作者帕帕奈克,他的很多理念已經作為很多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生存方式的指南。正確的理論推廣之后,可以引導市場,規范市場,這樣的話也能提高產業競爭力,改變人們的觀念,推動社會發展,如綠色設計、為人民設計、用戶體驗設計都是理論家提出來的,且影響人類發展趨勢。

(二)設計學研究框架

設計學研究就是對設計學三大板塊的研究,即設計理論研究、設計實踐研究或設計門類研究、設計管理研究。

1、設計理論研究:設計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設計史研究(中外)、專題設計理論問題研究(如設計人類學、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設計文化學、設計經濟學、設計倫理學、設計生態學、設計技術學、設計社會學、設計批評學、設計詮釋學、設計符號學、設計哲學,等等)。

2、設計實踐(門類)研究:環境設計(圖4)研究、工業設計(圖5)研究、視覺傳達設計(圖6)研究、數碼設計研究、信息與交互設計研究、傳統手工藝設計研究、動漫設計研究、會展設計研究、陶瓷設計研究、漆藝設計研究、首飾設計研究、服飾設計研究等,還包括大量門類設計史研究。

3、設計管理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方法研究、設計工程學研究、設計批評研究、設計管理工程研究、設計評估體系研究、設計社會價值系統研究等等。

三大板塊的邏輯關系是“設計理論”側重“理論研究”、學術性;“設計實踐”或“設計門類”重在“設計技術操作”學習與研究;“設計管理”則在于對“設計理論”和“設計實踐”兩者的整合、應用與創新。

此外,設計學研究還包括人類知識學系統、技術學系統、材料系統、傳播系統、生態學系統等。

三、“設計立國”有助于國家身份的確立

目前,中國設計缺少國家身份,這種身份的確立就在于設計創新。我們要知道在人口眾多、資源稀缺的今天,談發展,設計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要以“設計立國”。設計立國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設計立國可以構建大眾創新、創業發展戰略,提升全民設計創新意識。所以國家應大力倡導設計驅動創新,尊重設計、尊重設計知識產權。上海2015年1號文件與設計創新密切相關,突出文創產業與設計產業的“融合發展”。我們應知道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設計”,堅持“設計立國”才是發展的出路,也是確立國家身份的出路。

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設計立國”、“設計立市”,沒有設計,就沒有創新,就沒有自主品牌,也就沒有國際競爭力。三星的發展最初是由兩個美國設計師的努力,經歷了十三年的發展,才有了世界著名的三星品牌,也才有了韓國這個國家的“三星”帝國之稱。可見設計的魅力以及對于國家形象建設的重要性。而美國更是“設計立國”的典范。我們應該反思,上海乃至中國為什么沒有“三星”呢?在我看來,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缺少設計。

目前這一類項目在國內做的較好的要數木馬創始人丁偉先生所做的“設計立縣”。丁偉認為“設計立縣”應該是一個商業模式,它將上海的優秀設計與縣城特色制造產業結合,打通設計、制造和銷售的諸多環節,將創新的力量向下滲透,創意產品的轉換同時也會得到支撐。在這里設計的概念將會轉向,對象不僅是產品,更是產業。這即是“設計立縣”的優秀案例。

四、“設計之都”有利于國家高品質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立于2004年10月,是推動各城市間經濟、文化和社會合作交流的全球平臺,致力于發揮全球創意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促進世界各城市之間在創意產業發展、專業知識培訓、知識共享和建立創意產品國際銷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皠撘獬鞘芯W絡”分為設計、文學、音樂、民間藝術、電影、媒體藝術、烹飪美食七個主題。經批準加入該網絡的城市被稱為“創意城市”,目前已有69個城市加入了該網絡。上海于2010年2月成功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的稱號(圖7)。

上海作為中國的設計之都,也是人類設計發展的代表性的地方(月份牌是上海設計的早期代表)。“設計之都”,意味著創意、設計、智慧、引領。設計是一切創新驅動的源泉,是“設計之都”的內核。中國尤其是上海真正缺少的就是設計。設計之都,應該是設計之源、創新之都;設計之都,設計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設計成為第一需要,真正實現“設計無處不在”;設計之都,應該有設計為主導的高情感、充滿活力和諧氣象的社會環境;設計之都,追求的是一種高品質社會生活。上海作為中國的設計之都,應該充分重視設計的力量,所謂“設計立市,設計立國”,應該將上海設計做成一個品牌,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設計之都。

五、設計教育與創新人才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在清華大學講過一段話:“高校應該做高校應做的事,高校該做的不是職業培訓。”我們現在的大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只是一種職業培訓,現在的設計教育,從某種層度上來說是一種職業培訓的教育。我們不能將設計籠統地看作是做一個項目,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應該將每個學科的相關理念傳授給學生,不能只是簡單的教育。

對于研究機構來說,教師就是對設計進行學理上的探討,并將其傳教給學生。做出符合國家身份的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做出來,中國的設計就有力量了。創立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對創立國家身份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建構當代中國設計理論體系呢?在我看來要重視兩大核心領域:關鍵設計技術和重大設計理論。設計教育應該得到相當的重視,為設計高端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

中國當代設計教育現狀不容樂觀,上海設計教育與上海設計之都建設要求差距很大。上海急需設計高端人才培養的基地,因此有必要組建中國設計大學、上海設計大學,培養高端復合型設計人才。復合型人才才是一切創新之本。我們目前缺乏高端復合型人才,還應該從理論教育開始進行培養。設計學研究基地是造就高端型設計的創意理論研發、關鍵技術創造、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我們要全面推進和迎接中國設計大國地位的確立,為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服務。

六、結語

設計在人類的進化發展史中有著特殊的貢獻,在今天這個“設計立國”、“設計立市”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設計的關鍵價值和作用,充分重視創新設計的力量,把握好中國設計發展的大好機遇,用設計提升生活品質、改變人類觀念、創造美好未來。設計理論理應走在前列,并指導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而我國設計理論滯后于實踐、滯后于其他西方國家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構建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鄒教授潛心研究,深入挖掘以《營造法式》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技術理論系統,并為中國當代設計(包括整個文化體系)理論體系的建構服務(這也是主席的觀點,做出真正有中國氣派的當論體系,深度挖掘中華傳統資源)。鄒教授認為應在立足本國經典設計文獻研究的前提下,放眼西方國家,以一種兼收并蓄,虛心學習的心態,融合中西,融貫古今,鄒教授也身體力行,幾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的構建和設計理論的研究,為上海設計、中國設計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鄒其昌

設計學博士后,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設計上?!?015:全球優秀設計品牌展

由英國Media 10公司主辦的“設計上海”2015于今年3月27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該展覽是上海作為“設計之都”發起的2015年上海設計周春季板塊的首個設計活動。這次展覽由300個國際品牌、1000多件設計新品、40位國際大事、24場設計論壇組成。

“設計上?!?015包括限量設計館、當代設計館和古典設計館以及以轉型與變革”為主題的設計論壇,其中Swarovski的新版裝置藝術雕塑作品“Prologue”、巴利(Bally)亞洲首展由Jean Prouvé設計的6*9流動組合屋完整修復作品以及Anomaly推出的沉浸式多媒體出版物是該次展覽的一大亮點。

限量設計館主要展現全球設計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和限量單品,如設計師、發明家John C. Taylor博士代表性作品“時間吞噬者”,Paul Kelley用亞克力、黃銅和鋼制成的家具,Louise Alexander Gallery展出藝術家和設計師Arik Levy的經典的巖石系列作品、燈光雕塑、裝置以及其他作品。

當代設計館匯聚國際高端設計品牌及優秀獨立設計師作品。一些全球頂級國際設計師和制造商如Fritz Hansen,Bo Concept,HAY和Vitra等與新晉工作室和設計師聯袂展覽。另外,意大利設計品牌Moroso也首次展示了Nendo、Patricia Urquiola、Ron Arad、Tord Boontje和Front等設計師的設計作品。

古典設計館將西方設計品牌與傳統工藝帶到中國。倫敦頂級設計師Richard Brendon首次推出為有眼力的消費者提供專屬的定制服務。Elizabeth Ashard Ltd展示了使用羊毛配有絲綢特色的手工定制地毯。另外,包括WallVision、Angus Ross和Miele等許多頂尖設計品牌也在古典設計館內聯袂展覽。

第12篇

關鍵詞:經濟危機;手機;營銷戰略;天宇朗通

1現代營銷策略現狀

從策略上講現代營銷的核心可稱之為STP營銷,即細分市場(Segmenting)、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和產品定位(Positioning)三步曲。

1.1現代營銷的核心

1.1.1選擇目標市場

為了把最佳的細分市場選定為目標,企業首先必須正確地評估每個細分市場的贏利潛力,不僅要看細分市場的規模和發展,還要看細分市場結構的吸引力(包括同行業競爭狀況、新加入者的可能性、替代品的威脅、供應方和買方討價還價能力),再要看進入這一市場是否與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致以及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否贏得競爭優勢,然后決定占領多少個細分市場。市場覆蓋決策將受到諸如企業資源、產品和市場同質性、產品生命周期以及競爭對手營銷戰略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時,應注意細分市場的相互關系和潛在細分市場的擴展計劃。

1.1.2產品定位策略

當企業選定了目標市場后,還需要在每個細分市場內制定產品定位策略。定位就是樹立企業形象,向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行為,以便使細分市場的顧客了解和理解企業與競爭者的差異。為此,企業必須研究競爭對手的定位,確定自身可能開發的競爭優勢,選擇適當的競爭戰略并通過廣告宣傳展示其優勢。定位問題解決好了,企業便可以借此解決市場營銷組合問題,即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組合。

由于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有限,無論是消費者市場、工業市場、中間商市場還是政府市場開展業務,都會意識到它通常無法為該市場的所有顧家服務。因為顧客不僅人數太多,分布太廣,而購買要求差異也很大。同時,總會有些競爭者在為該市場某些特定顧客細分市場服務方面處于優勢地位。因此,企業要正確地分析市場的機會和本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而確立最有吸引力的、本企業可以提供有效服務的細分市場

1.1.3細分市場的劃分

細分市場就是把市場劃發為不同的顧客群體,這些顧客可能對某個產品或市場營銷組合感興趣。因此,企業需要選擇不同細分變量對市場進行細分,以發現最好的市場機會。對消費者市場營銷,主要的細分變量是是地理、人口(年齡、生命周期階段、性別和收入)、心理(社會階層、生活方式和個性)和行為(時機、利益、使用頻率、忠誠度、顧客準備階段、態度)。工業市場可按最終使用、用戶規模、地理位置和產品應用來細分。細分市場分析的有效性取決于所劃發的細分市場是否是具備可衡量性、可達到性、可取得性以及行動的可能性。

1.2研究背景

1987年中國第一批手機首先在廣州出現,之后國產手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起來。從開始的“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到現在的“品牌戰”、“價格戰”,硝煙四起的手機產業的營銷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隨形勢而不斷變化。

九十年代初期國內手機市場是國外品牌一統天下,在所有這些國外品牌中,占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1993年,南京熊貓推出中國第一臺國產手機[2],賣出過2萬多臺自主研發的手機。因為此時的手機市場還是賣方市場,有限的產量面對的是大量的需求,因此這個時期的手機企業幾乎不需要“吆喝”,就已經供不應求,利潤可觀。此時的手機廠商普遍采用通過幾家大的商來銷售,商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分得了很大比例的利潤,但是因為總利潤的可觀性,這種營銷模式一直延用到2000年以后。

到二十一世紀初,隨著國產手機企業數量的上升,市場份額的增加,手機價格開始進入平民化階段,這也意味首利潤的下降。以摩托羅拉為代表首先避開商,用“省級直控分銷商”來代替省級商,通過這種模式,將產品直接銷售到每一個店鋪;同時與較大的連鎖賣場合作,如國美、蘇寧,也是產品直接進店,減少銷售費用,從而既減少了成本,又控制了銷售渠道。而國產手機企業,通過低價位搶占農村市場,農村包圍城市;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擴大市場影響;進行勢力強大的終端促銷,給經銷商零風險進貨,建立地、市、縣級辦事處,派駐駐店促銷員。[3]國產手機從2001年到占市場份額的15.3%到2003年達到頂峰的52.9%,但是到2006年,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階段的到來,國產手機企業紛紛進入瓶頸進期,甚至進入轉產、停產的狀態,只剩32.92%的市場份額。

從2004年以來,外資品牌開始適應了我國的銷售渠道,在以技術和制造工藝鞏固高端市場的同時,逐步向中低檔市場滲透,減少了原有分級制的過多中間環節,促使營銷渠道趨于扁平化,向著直供模式發展,這有效地彌補了其原先的不足。[3]在價格上,一直盤據在中高端市場悄然放下身段,向低端手機市場進攻。但是截止2008年10月,國產手機品牌銷量份額連續9個季度下降。在不斷萎縮的消費市場面前,只能以低價為應對方法和繼續原有的促銷員手段,加大銷售量,但是成效難見。

1.3天宇朗通的營銷戰略

1.3.1新觀念、新理論

在市場經濟高度活躍的今天,營銷的概念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銷售”,它涵蓋了銷售前、銷售中、銷售后的各個環節。天語的營銷戰略是“整合營銷”:銷售前,產品的策劃、研發、所有的生產都采用外包,借用外源技術和企業開發、生產自己的產品;銷售實行整合渠道的模式,產品買斷給渠道,縮短資金回流時間,讓利于經銷商,加強渠道的推力;銷售后端,與商共同建立售后服務網點,分攤售后費用,加快售后維修速度。

1.3.2實踐方法

1)在研發上:天語手機的營銷戰略之一即是按照其銷售市場需求隨時指導供應商進行研發、準備及審核。天語采用的是外部合作模式,通過和臺灣芯片巨頭聯發科的合作[6],加快產品的推出速度,提高研發效率,極大的降低研發成本。主動的推動與要求,使天宇朗通在新產品研發等領域得到合作者較快的響應,快人一步的推新速度讓“天語”手機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2)在生產上:將生產外包,專注營銷與運營。采用外部引進與合作模式,強化專業分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天語率先在國內采取了全外包模式,放棄了成本巨大的手機生產制造產業,按照標準外包給了富士康、比亞迪、東信等手機制造商;同時制定嚴格的手機質量評估體系來控制外包產品的質量。

3)在銷售上:天語重新確立了一套新的價值分配體系:廠商只拿固定的10%毛利,渠道分銷商分配剩下的15%-20%,條件是必須買斷貨品,所有的促銷員由終端店面雇傭并管理。由于大部分利益讓給了經銷商,所以銷售終端的積極性極大地得到提高。而天宇朗通的銷售團隊才僅僅數百人,全國渠道商卻超過1500家。在給予渠道利潤空間同時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資金流成本以及風險。2007年天宇1700萬臺的銷量,來自于“0”個促銷員,全部的銷售力量來源于渠道驅動,再將利潤回饋于渠道。

4)在售后上:天宇手機與商共同建立售后服務網點,分攤售后服務中涉及的人員招聘、培訓、辦公的費用;全力推行“本地化快速維修”策略,最大限度地縮短售后服務時間。

2制約天宇手機市場營銷的問題

手機營銷的核心因素是要解決:產品、渠道和品牌三個方面。天宇朗通在新經濟開勢下很好地解決了營銷戰略中產品的渠道的問題,在經濟危機形勢下,企業追求的是資金的安全、高效的流通,保證最快速度地資金運轉,相應地,天宇朗通抓住了當前的主要矛盾,適應了新經濟形勢的要求,成為了當前的贏家,但是經濟形勢永遠是動態發展的,天宇朗通要進一步發展壯大,它的營銷戰略也需不斷調整。在世界經濟轉入穩態上升發展階段,天宇朗通目前的營銷戰略無疑又將成為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2.1沒有技術核心

這不僅是天宇也是所有國產手機企業的通病,所有天語手機采用全外包式的生產模式,是通過產業鏈整合基礎上的規?;圃旌秃A夸N售來獲得利益,但是其中扣除掉成本以外,單機的利潤少之又少,生產成本中手機平臺、芯片、嵌入式內存、PCB板、相機模組等基本依賴進口,海量銷售的最終結果是“為他人做嫁衣”。另外,也因為完全依賴外源,所以成本也受這些配件的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甚至在一定情況下可能影響生產的計劃。[8]

2.2沒有專業的外觀和軟件設計團隊和與之相應的理念

幾大國外品牌手機企業均有專門的外觀設計團隊,如三星產品體現出來的科技、時尚、前衛的特點,領先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全球的認可[9]。而在軟件設計上,美國的蘋果公司更是因為其超現代的智能化的軟件設計,讓購買者對“iPhone”趨之若騖,排隊等候也在所不惜。而天語手機從外觀上講,沒有特別突出的特點,延襲了國內大多數手機企業模仿的手段設計生產,沒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出現。

2.3沒有專門的產品定位

如摩托羅拉將“HelloMoto”定位于時尚、可愛、酷、新、年輕、上,走“設計先行,技術跟進”的路線[10],獲得了較穩定的年輕客戶群體的喜愛。而天語手機除了能分出老少、男女使用的區別以外,對各個年齡、各種社會群體、各種功能需求的分化并沒有專門的定位。

2.4品牌塑造乏力

天語在品牌宣傳方面的投入相當之小,不要說廣告宣傳,甚至連柜臺的宣傳物料也投放很少。這種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那就是“去品牌化”。天宇朗通主動放棄了品牌附加值。另外它在技術、外觀和定位上的缺陷則更是影響品牌的力量。薄利多銷的營銷戰略只能將客戶定位于低端,反過來過多的低端機型的銷售必然影響后期高端產品的推出,因為品牌影響力低則手機價格高就會影響銷量。如2008年天語推出的高端“in像”系列品牌手機,終端售價超過2000元人民幣,部分機型價格甚至超過2500元,而事實上這批手機全年銷量僅10萬部,對于天語2000萬部的總銷量,其所占比率少之又少。無疑當消費者決定花2000多元購買一款手機時,總是優先選擇諾基亞等品質更有保障的高端手機[12]。

2.5利潤增長有限

天宇朗通采取的一次性買斷的銷售模式,給了渠道經銷商較低的買斷價格,通過給渠道終端高達40%利潤率,極大促進了終端對天語手機的促銷熱情,使其手機的終端銷售量極大得到擴張。但是即便在巨大的銷量情況下,天宇生產企業的利潤僅有10%左右,其2007年銷量突破1700萬部,2008年銷售量在2000萬部左右,[13]雖然是在經濟危機情況下的逆市增加,在當前經濟危機情況下,能有增長即可認為是贏家,但是因為天語手機目前的低價位的處境,在銷售形勢如此之好的情況下,其總利潤未見到大的增長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經濟進入平穩發展時期,銷售量并不可能無限增長,而以天語手機目前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出眾的外觀設計、缺少先進的操作系統等種種可以增加附加值的亮點存大,提高單機價格的可能性小的情況下,其總利潤的增長可以預見不會見到明顯增長。如果天語繼續如大部分國產手機制造廠商一樣,在技術、軟件和外觀上,不再進行遠期設定,不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在經濟危機下,天語手機用它獨有平民式的營銷模式生存了下來,而在新危機后時代下要發展壯大則會是個很大的問題。

3解決天宇手機市場營銷的策略

3.1通過“營銷整合”戰略

用有限的資本,不建立自有的但是昂貴的研發團隊,而能利用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案,不斷推出新產品,同時因為設計研發合作單位的專業性,天語可以將更多精力關注于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隨時反饋信息給研發合作單位,調整產品外觀和功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產品;產品外包,達到了快速集成,避免重復勞動,降低生產帶來的人力、元器件、物料采購及庫存成本的目的。企業的負擔大大的減輕,企業幾乎把的大部分精力投放到營銷上,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價格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了產品的高性價比。

3.2深化品牌內涵

在國際手機生產業巨頭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處于低迷的狀態下,中國手機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洋品牌在占領高端市場后又將目標鎖定在中低端用戶。天語手機要提高競爭力,光靠低價已不能占有很大優勢,品牌的營銷力亟待加強??沙掷m性發展過程中,廣告的力量必不可少,以傳達統一的品牌信息;同時深化品牌內涵就離不開提高手機的工藝質量、軟件應用性能、外觀時尚性以及符合消費者使用需求的實用性,但是這幾點又都不是簡單能達到的,需要專業的人員做專業的事情,無論是企業培養專業人才還是請專業公司完成上述工作都能達到相應效果,關鍵是重視,重點是要付諸行動,并且甘心付出代價,最終的目的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利潤。

3.3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沒有核心技術,所有生產依賴外包,因此與上游合作供應商的關系對于生產的正常進行關系重大,如何加強聯合,緊密聯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尋找進一步的合作方式,從利益上使兩者實現雙贏的局面。在08年召開的3GSM大會,中國移動攜手沃達豐、Verizon加入LTE測試,全球移動業博弈4G,聯想ThinkPad內置愛立信HSPA技術,谷歌正式推出Android手機原型,以及索尼愛立信亦對外宣稱將推出WindowsMobile手機等一系列的事實,說明手機企業步入了一個競爭更為激烈,融合也日漸加劇的生態環境。即便是強者在當今的市場情況下也需聯合才能有發展,那么天宇做為一個后起之秀,技術是其最為薄弱的環節,未嘗不可聯合強者,取長補短。國外品牌手機企業有高端的技術和優秀的工業設計人才及擁有自已研發的核心技術。對于當前分工精細化產業時代的企業來說,研制費用代價巨大對手機市場顯得不大重要,但是如何將別人的技術能用于自己的產品卻是至關重要,無論是合作也好,購買也好,都不失為一種快速產生效益的途徑。

3.4拓寬和深化投資融資渠道

雖然天語買斷式的銷售可以快速回籠資金,但是對于完全依賴外源供應和生產的企業,同時所需的流動資金也是巨大的,同時對于進一步發展所需的廣告投入、人才培養、品牌創立和新技術的獲得,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提升品牌的基礎,進一步拓寬和深化投資融資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獲得資金的渠道。任何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離不開資本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有效獲得可利用投資來提升企業的營銷運作的模式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4結論

目前,我國擁有的手機量占全世界總擁有量的1/5,成為全球手機消費大國。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及本世紀初手機企業的營銷戰略比較,有巨大差異。雖然手機市場出現只有短短十幾年時間,但是由于銷售對象的變化、銷售價格的變化、生產企業的變化、生產環境的變化等等內外環境的變化,只有不斷更新營銷戰略,才能生存。在經濟危機下,天宇朗通作為手機產業的一支新生力量,要想生存下來,而且更要想發展壯大,就得更新其他手機企業獨特的營銷模式,運用自己的新技術,新理念,以產品營銷與服務營銷兩并重的營銷策略為核心,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生存需要。

5致謝

本論文設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業已完成,從課題選擇到具體的寫作過程,無不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期間,老師為我提供了種種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和一些富于創造性的建議,沒有這樣的幫助和關懷,我不會這么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在此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臨近畢業之際,我還要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中給予了我幫助和指導的所有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課老師認真負責,在他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下,我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有關的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謝意。

我還要感謝同組的各位同學,在畢業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謝。

參考文獻

[1]吳忠華著《國產手機的營銷創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S2

[2]佚名.淡出品牌之熊貓手機.比特網.2008-11-06

[3]路曼曼.國產手機發展的新思考.市場論壇,2007年第3期

[4]尹磊.中國手機產業SCP分析.特區經濟,2008,第3期.

[5]營銷頻道.國產手機面臨嚴峻生存考驗.2008-10-09

[6]袁茂峰.做中國的“諾基亞”.消費電子商訊.2008年11期

[7]趙旭著《手機營銷渠道的模式及零售終端管理》,現代管理科學2003/01

[8]董云庭.我國手機產業發展瓶頸與對策.基礎電子,2008,1(2)

[9]李明達.專家談國產手機發展三大因素決定成敗.通信世界.2008年20期

[10]吳怡靜.設計先行,技術跟進.天下雜志,2006年350期

[11]程久龍.天語手機:上寨“上岸”任重道遠.2009-03-17

[12]天語超越MOTO—中國市場前三甲歷史首現.中國品牌新聞中心

/news/202.aspx

[13]CBSi中國?ZOL低價競爭.山寨手機廠商黃金期已過.2009-05-04

/131/1318850.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金沙县| 余庆县| 开原市| 西乌珠穆沁旗| 四会市| 洛浦县| 益阳市| 黔西| 莎车县| 鄂托克前旗| 黔南| 武川县| 昌乐县| 闽清县| 南宁市| 疏附县| 白沙| 鹿泉市| 左权县| 吉首市| 永清县| 湾仔区| 车险| 安泽县| 东城区| 深州市| 沁源县| 长武县| 都江堰市| 兴义市| 抚松县| 盐源县| 长岭县| 耒阳市| 淮阳县| 陇南市| 长岭县| 泸州市| 探索|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