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51: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模型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優化設計系統的功能
在優化系統初始參數輸入的界面中,根據具體優化問題,確定優化對象相關的設計參數值與優化參數設計范圍,然后在輸入欄里輸入相關參數值和初始值。設計界面中某些參數的輸入需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如果輸入非法時,會有相應的提示,需要重新輸入正確的參數[4-5]。當用戶輸完相關設計參數之后,單擊“開始優化”按鈕,系統首先將輸入的具體參數值類型轉化為MATLAB數據類型,然后將數值傳入到MATLAB優化組件中進行優化。優化成功后的結果顯示在界面中,否則返回重新進行優化。整個分析過程在服務器上完成,不影響用戶進行本地的其他操作。
2關鍵技術
筆者通過刮板輸送機的優化實例用以說明在系統建立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技術。優化數學模型的M文件編寫針對刮板輸送機設計參數的不確定性,以達到其電機功率最小和運輸性能最佳為目標,取輸送機刮板鏈運行速度v、槽深H及寬度B作為優化設計變量。具體優化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請見文獻[6]。根據以上的數學模型,編寫M文件,由于在具體工程實例中設計值的不同,筆者將文獻[6]中的某些具體的設計值作為可變的參數傳遞值。這里取鏈條最小張力、鏈條單位長度質量、輸送機的鋪設長度和物料堆積角作為可變的傳遞參數,令其分別為x(4)、x(5)、x(6)、x(7),以方便MATLAB與之間傳遞參數,代碼如下:編譯生成.net組件生成.net組件的步驟如下。(1)在CommandWindow里面直接輸入deploytool,在彈出的DeploymentProject窗口里,輸入相應的保存位置和名稱,Type類型選擇:.NETAssembly。如圖3所示。(2)添加已經編寫好的M文件guabanji.m,如圖4所示。(3)創建工程,選擇Build編譯成.net組件。文件保存后打開剛才保存工程的文件夾可以看到有兩個新建的文件夾distrib和src。這里包含了在調用中需要用到的文件、庫、資源和接口等,如圖5所示。調用.net組件與網頁設計打開vs2010,新建一個C#項目,添加引用,在彈出的菜單中找到已經生成的.net組件文件夾src,選擇添加其中的guabanji.dll文件,另在.net中添加MWArray組件,這樣引用添加成功,如此便可以調用.net組件進行優化[7-8]。
3運行實例
用戶通過瀏覽器進入基于Web煤機裝備優化設計系統,該系統包括采煤機、刮板輸送機、提升機及掘進機優化設計系統。筆者以刮板輸送機的優化設計系統為例,介紹了整個系統需要優化的機型,選擇所需優化的零件進入優化設計頁面,并根據提示輸入合理參數,然后點擊“開始優化”按鈕,系統就會根據用戶輸入的參數,調用.net組件實現優化分析設計,并將優化的結果顯示在瀏覽器上[9-10]。以刮板輸送機為例進行說明,首先打開網站首頁,選擇刮板輸送機優化;進入刮板輸送機零部件優化列表頁面,選擇所需零件進入其優化設計頁面,在文本框中輸入具體問題的設計參數,然后點擊頁面中的“開始優化”按鈕進行優化,如圖6所示。得到優化結果后,將常規的設計方案與優化設計方案的結果對比,如表1所列。
4結語
綜合運用MATLAB優化軟件和網絡技術,建立“基于Web的煤機裝備關鍵零部件優化設計系統”為煤礦裝備設計與制造企業提供優化設計服務,通過實例優化結果可以看出,該優化設計系統可顯著提高煤礦裝備的設計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減低成本和使用效率,為提升企業競爭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者:唐學民 任芳 楊兆建 任雄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煤礦綜采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和實踐鍛煉的主要場所。完善實驗室管理主要從實驗室場地的安排、設備的更新、人員素質的提高和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著手進行。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大多是在實驗室進行的,為了便于老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實驗室場地的寬松、通風、明亮尤為重要。我們建有木質制模實驗室、精細制模實驗室、產品造型實驗室、油泥模型實驗室、金屬制模實驗室等。學校在設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激光雕刻機、3D成型機、機械雕刻機以及其他電動工具等加工設備,為教學與實踐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證。實驗技術人員是實驗室的主體,實驗室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實驗室能否正常運行、教學計劃能否順利完成,實驗室人員的職業素質對發揮實驗效能、提高實驗課程質量有關鍵性的作用。工業設計專業材料品種多,產品結構形式變化繁多,要求實驗室技術人員知識面廣,專業性強,所以實驗室專職人員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2模型設計流程
“產品模型制作”課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涉及素描基礎、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程制圖、產品結構、材料力學等課程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產品設計與制作”課是一門承前啟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我們采用的教學模式是“自主、研討、合作”的學習方式。
2.1產品設計初期
同學自由組合,4人為一小組。學生是設計的主體,小組內部初次討論時要求大家勇于思考,大膽想象,暢所欲言,相互尊重彼此之間的觀點,友好和諧地對設計方案進行討論。老師在這個階段,要參與同學的討論,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討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拿出方案,畫出草圖。
2.2產品設計方案的確定
小組成員對方案確認后,再次討論,對產品設計從人機關系、視覺效果、產品結構以及連接方式進行研究、分析。這個過程,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以及將各個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要求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作為探索學習的認知工具,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主要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最后用三維軟件繪出效果圖。
2.3產品制作前的準備
決定模型制作比例,選用合適的材料,確定產品的裝配方案。畫出零件工程圖,結合實驗室的設備情況,因地制宜,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制定產品的加工工藝,最后加工出成品。
3模型的制作
學習制作模型,首先要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先從簡單的做起,模仿是提高模型制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老師的講解、示范是最關鍵的,講解的重點就是工具、刀具的規范使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模型制作的工藝路線。其次,制作產品模型,模型根據在不同階段的作用,可分為研討性模型、功能性模型、展示性模型等,模型不同的用途,選用的材料、制作工藝也會有所區別。研討性模型與功能性模型是設計初期階段對產品形態進行的初步分析,以論證設計可行性。這一類模型,選用材料價格低廉,有一定的強度,成形容易,不易變形,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涂色處理。模型增強了人們的視覺感染力,設計者通過對模型的觀摩、分析,發現產品的不足,完善設計方案,進而求得更佳設計效果。展示性模型是體現產品最終真實形態、色彩、表面材質、材質機理為主要特征,具有良好的可觸性、合理的人機關系、和諧的外形等,是展示性模型追求的最終目的。展示性模型的制作,是教會學生綜合應用各種材料進行模型效果表現,其目的是制作出精美的模型。
4模型制作與計算機三維設計軟件的銜接
5總結分享
1)分組:通常將一個班級分成7~8小組,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方案,大家分工合作,一起研討;
2)針對設計,確定模型材質和制造方案:每個小組所設計的產品不同,設計思路也不一樣,模型的制作方法、選用的材料、工藝路線也各不相同。
3)充分利用現代加工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模型制造能力:在模型制作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和使用激光雕刻機、3D成型機、機械雕刻機、木工加工設備及其他電動工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顯著提高。
[關鍵詞]畢業設計;質量評審;AHP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0158-03
層次分析法是將一個復雜得多目標決策問題(評審畢業設計(論文))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次(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優化決策標準的系統方法。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本科生教育階段的最后環節,是所學知識升華的重要過程。但由于大學專業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間交叉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越來越多,所以指導教師要準確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已非易事。目前指導教師在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審過程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套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建立一個專家認可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相對科學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畢業設計(論文)評價方法。
1 層次分析法的實現
(1)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體系的建立。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通過對具有豐富經驗的評審教師問卷調查獲得,所建立的體系如表1所示。
實驗(調查)方法能正確設計實驗(調查)方案,實驗(調查)方法先進合理,實驗(調查)結果達到預期目標能正確設計實驗(調查)方案,實驗(調查)方法合理,實驗(調查)結果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上述體系模型實質是一個多層次且逐層向下細分體系如下圖所示。
(2)比較矩陣的構建。將影響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因素就其影響程度相互進行兩兩比較,從層次結構模型的第2層開始,對于從屬于(或影響)上一層每個因素的同一層諸因素,用成對比較法和1~9比較尺度構造成對比較陣,直到最下層。矩陣中的元素表示兩個影響因素對于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目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比較矩陣的賦值(Wi/Wj)構成,如表2所示。
(3)計算比較矩陣各層次指標權重。對比較矩陣進行層次排序,進而確定評價因素各評價因子權重。層次單排序是依據比較矩陣計算對于上一層次某元素來講,本層次與它有關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權值。求各因素權重的計算方法有規范列平均法、方根法、冪乘法等,這里選擇的是規范列平均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先求出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元素每一列的總和。
第二步:把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對應列的總和,所得商稱為標準兩兩比較矩陣。
第三步:計算標準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行的平均值,這些平均值就是各方案在對應上層指標的權重,即特征向量。
權重總排序是按照一定方法自底向上進行權重更新計算。具體方法為子標準相對于其父節點構成的兩兩比較矩陣所得的特征向量乘以其下層所對應的各標準權重構成的矩陣得到新的權重,以此類推自下而上計算。
(4)一致性檢驗。由于事物的復雜性和人們認識上的主觀性、片面性,就需要對得到的比較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若滿足一致性條件,則由特征方程:|λE-A|=0 得到最大特征值所對應的特征向量,經過歸一化處理后,得出作為目標的各影響因素的權重,如果不滿足一致性檢驗,則需要讓專家對比較矩陣進行調整。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由被檢驗的兩兩比較矩陣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稱之為賦權和向量。
第二步:每個賦權和向量的分量分別除以對應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第i個賦權和向量的分量除以第i個特征向量的分量。
第三步:計算出第二步結果中的平均值,記為λmax。
第四步:計算一致性指標Ci:Ci=λmax-nn-1。
第五步:計算一致性率CR:CR=CiRi。
當CR < 0.1時,比較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有效。
2 實例應用
根據上述的指標體系,從層次結構模型的第2層開始,對于從屬于上一層每個因素的同一層諸因素,用成對比較法構造成對比較陣如表4~表7所示,直到最下層。
3 總 結
利用層次分析法把評審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看做一個系統工程,通過建立一個科學、完整的評價體系,對影響系統的多因素進行定量和定性綜合分析,建立相應數學模型評價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有效地避免主觀判斷,達到科學的理性量化評判方法。針對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由于能對整篇作品構成的各因素權重量化,所以可以為學生改進畢業設計提供方向和參考,對于學生不斷提高作品質量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施錫銓,范正綺.決策與模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24-130.
有些具有專業技術性的畢業論文寫作,的確具有困難性,對于一些工程學科的學生而言,該畢業論文應當是結合設計進行的。
例如,計算機應用或者軟件工程學科,就需要進行相關的系統設計,并且完成、能夠成功運行才能夠符合他們的畢業論文的標準。這樣的畢業論文由于要基于真正的系統實現,意味著從一開始的系統框架的搭建以及數據的鏈接都要非常明了如何實現,才能夠不斷推動整體設計的進行。所以有很多工科學生因為無法獨立完成這樣的論文以及畢業設計內容,而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轉移。便會去尋找一些愿意有償代做系統設計,且愿意提供畢業(設計)論文的人,這樣做既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學業拿到相應的學分得以畢業,還能夠學習更多的其他知識豐富人生。
但是在進行該類設計很多知識的工科畢業設計工作中,例如涉及數學小論文的知識內容、通信類相關技術論文等等,就需寫作人員在開始構思整個系統的實現之前,進行必要的技術掌握,才能避免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出現問題及錯誤。例如,在進行數據挖掘技術相關的系統設計或者模型分析的論文中,在材料準備階段,就應當結合數據挖掘原理及技術應用的相關理論內容,探討該類已經在期刊中所提到的相應的預警規則,針對網絡安全方面的安全預警模型進行多維度的介紹。【提供】
關鍵詞:學位論文;網絡評審系統;研究生教育
作者簡介:黃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莊鐵道大學研究生學院,講師;王書海(1969-),男,滿族,河北承德人,石家莊鐵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河北 石家莊 050043)
基金項目:本文系石家莊鐵道大學“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編號:11020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4-0149-01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反映研究生學術水平和指導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各研究生培養部門都建立了相應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上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特別是對全部或部分論文實行匿名評審,把匿名評審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的主要措施之一。[1]匿名評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論文評審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但與此同時,匿名評審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2-6]
一、當前研究生匿名評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審周期長
匿名評審的一般流程是:論文送審院校研究生學位管理人員聯系對口院校并將論文寄送至這些院校(以下簡稱“受托院校”),由受托院校研究生管理秘書將送審論文下發給各學院教學秘書,各學院教學秘書再將送審論文送給評審專家,評審專家評審論文后將學位論文評閱意見返回給教學秘書,教學秘書再將論文評閱意見郵寄給委托評審院校。如此繁雜的評審流程,即便是在各環節都非常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約1個月的時間。如果出現意外,送審時間要2個月,如此長的評審時間也擠占了不少學生完成論文的時間。
2.管理成本高
論文在評審過程中均是人工傳遞,自動化程度低,且每份評閱論文均以打印稿形式郵寄,既浪費紙張,又不便郵寄。據調查,各高校學位論文送審費多為130~150元/生,其中管理成本占30~50元/生。這些管理成本是完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降下來的。
3.很難找到合適的評審專家
由于評審工作環節多,有些院校嫌評審費少,不愿接收外審論文。另外,由于評審專家一般只在受托評審院校內找,且多是由研究生教學秘書安排,對有些論文而言,很難找到合適的評審專家。
4.評審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對評審專家沒有任何約束機制,不少專家在論文評審工作中投入精力不足,加之很難找到特別合適的評審專家,故論文評審質量難以保證。
5.保密工作困難
保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評審結果的客觀、公正。由于評審過程均是人為操作,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支持,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保密責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也給這些工作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
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提供了解決途徑[7,8]
首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位論文的網上評價提供了技術保障。由于網絡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可以使更多、更權威的專家投入到學位論文評審當中,學位論文信息可以在網上快速流轉,保證了評審工作的時間要求;現代信息技術為學位論文信息提供了多方位的展示平臺和快速的處理能力。
其次,學位論文評審需要網絡信息技術作支撐。評審程序是否科學嚴謹,評審過程是否透明,評審專家是否有權威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網絡信息技術作支撐。在技術方面,基于Web的程序設計開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比較經典的開發模式如采用B/S(Browser / 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架構,以基于.NET Framework4.0版的Visual Studio2010作為軟件開發平臺,以作為服務器端開發工具,開發語言選用C#,以SQL Server2008作為后臺數據庫,利用數據庫訪問技術對數據庫進行管理操作等。這些技術為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的開發提供了支撐。[9]
最后,通過建立學位絡評審系統可以進一步規范評審程序,及時通報評審信息,從技術上保證評審的公平、公正、公開,從時間上盡量減少送審工作各環節占用的無謂的時間,給學生留夠充足的完成論文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實現論文完成即可送審的目標。
三、構建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
各高校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各省間的學位論文管理細則的差異也比較大,因此,建立一個通用的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的可能性較小。[10]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建立省級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共享平臺。因為同一省份內的各高校聯系較多,在省學位辦的統一領導下,各高校針對研究生學位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也比較一致,這是建立省級研究生學位絡評審系統共享平臺的基礎。從分析河北省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業務流程出發,開發了一套能滿足河北省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需要的、本土化的、人性化的、可定制且安全性高的學位論文評審工作平臺,研究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需求分析
在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基本模式和要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學位絡評審工作的業務流程、數據模型以及系統總體功能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描述,為系統的總體設計打下了基礎。
2.總體框架的設計和系統功能的實現
根據需求分析,評審系統劃分為學位論文管理、評審專家管理、論文評審和綜合管理四個功能模塊。綜合管理是整個系統的支撐模塊,學位論文管理和評審專家管理兩個模塊為論文評審模塊,分別提供論文和專家。
3.數據庫數據模型的建立
通過建立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及論文-專家關系數據模型,設計出合理的數據結構和存儲機制,為數據庫建立和系統實現提供了數據支撐。
4.專家信譽評價模型的研究與實現
評審專家的信譽直接影響到學位論文評審結果的質量。通過構建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信譽評價模型,以及對評審專家的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確定權重值來實現評審系統中專家的信譽度評價,為學位論文評審遴選專家提供了參考,促進了學位論文評審工作的健康發展。
5.系統網絡安全的研究與實現
學位論文評審綜合業務處理平臺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安全可靠的支撐網絡環境,根據學位論文評審業務的應用環境和實際需求,從網絡信息安全角度構建可靠的學位論文評審網絡支撐平臺,為學位論文評審系統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建立一套先進的、跨院校的、涵蓋各學科的學位絡評審系統不僅為各高校提供了通用的、便捷的學位論文評審管理平臺,而且對規范論文評審、縮短評審周期、減少評審費用、提高論文質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蘇日娜.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制度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2009,18(1):25-27.
[2]王則溫,趙張耀.關于博士學位論文評審有關問題的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3):38-41.
[3]高立蘭.我國學位論文抽檢制度研究[D].長沙:湘潭大學,2011.
[4]郭垂根,李春英,崔麗春,等.研究生學位論文匿名評審過程中相關主體分析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14(1):43-45.
[5]何剛.博士學位論文評價系統的解釋結構模型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55-57.
[6]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7]李紅梅.高校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08.
[8]張德勤,龔道華,楊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網上評閱的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關鍵詞:評價系統;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9-0079-04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學生為完成學業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就所學專業某一現象或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后對成果加以系統表述形成的具備一定理論和實踐價值的學術文本。它是我國高等院校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大學生基本科研和實踐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畢業論文評價工作越來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學者重視。筆者對國內研究的檢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論文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1]然而,與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有關的論文僅有兩篇,簡要談及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及評價原則。加強畢業論文評價工作的科學化是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國際高教質量保障體系的發展趨勢。鑒于此,筆者擬從該項工作的現狀出發,基于其特征設計一套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希望推動該項工作的科學性、標準化和公正性。
一、我國高等院校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工作的現狀與不足
1.調查發現
筆者對國內30所各層次外語專業院系[2]的畢業論文評價工作進行調查后發現:
(1)大多數院系都采用了科學的工作流程:指導教師評閱―交叉審閱―答辯評審―綜合評分。
(2)大多數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評價方式。
(3)總體上,學校層次越高,工作過程也越科學越嚴謹。
此外,現代信息技術在該項工作中得到了良好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順應了當代社會對低碳環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視評價工作的模糊性
標準的籠統性和評價的主觀模糊性導致作為主觀決策過程的畢業論文評價本質上不能做到精確量化,但絕大多數高校均要求參評教師給出精確分數,這與評價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評價維度不全面、指標不完善、權重分配過于主觀
雖然多數院系采用了多元評價,涉及語言表達、論證過程、格式規范、答辯表現等,但諸如選題價值、外文資料翻譯、開題答辯、工作態度等與論文質量密切相關的指標都未涵蓋。評價成績主要由指導教師、交叉審閱教師和答辯小組評分等三或兩部分成績按主觀比例如4:3:3構成,甚至僅由指導教師或答辯小組判定論文成績。
(3)缺乏過度主觀評價防控設計
評價工作固有的主觀性加上師生之間因種種原因產生的人情關系容易導致教師對評價對象作出過度評價,導致評價結果失去公正性。遺憾的是沒有院系在評價步驟中加入針對此缺陷的防控設計。
二、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工作的基本特點、原則與方法選擇
1.基本特點
(1)主觀模糊性
畢業論文評價工作本質上屬于主觀決策過程,它要求評價主體對評價對象作出盡量客觀公正的評價,但評價標準及過程固有的模糊性導致評價主體無法作出精確的量化評價。此外,作為群組決策,不同評價主體的心理標準難免存在差異,加重了評價的主觀模糊性。
(2)系統綜合性、指標及權重差異性
評價工作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必須盡可能涵蓋各相關評價維度。就某一維度來講,指標設計也必須具備科學性、差異性和明確性,方可讓評價主體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標貢獻率并不相同,必須盡可能賦予合理權重。
(3)評價結果量化要求
盡管評價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為了確定畢業論文的優秀率和合格率,絕大多數院系均要求為評價對象打出百分制分數。因此,在進行系統設計時必須將模糊定性操作轉化為精確的定量操作。
(4)嚴肅性和公正性
畢業論文評價是對學生四年學業能力的終極評定,不僅關乎學生能否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等切身利益,而且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監控與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必須確保嚴肅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則
(1)專業性原則
外語專業畢業論文不同于理工科論文,如表達符號為外語、更注重邏輯推理與系統建構等。其評價體系構建必須考慮專業特殊性來設計評價指標并為其分配合理權重。
(2)靜態與動態評價相結合
畢業論文寫作是一個階段性動態過程,評價體系既要涉及對論文的靜態評價還應包括對工作過程的動態監控性評價,即做到靜態與動態評價相結合。
(3)公平公正原則
鑒于評價工作的主觀模糊性及評價主體可能作出的過度主觀性評價。評價步驟設計必須想方設法減少種種主觀隨意性,盡最大努力保證評價結果嚴肅公正。
(4)可操作性原則
指標設計必須具備可測性、精細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時,具備經濟可操作性和信息化優勢,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效率優勢和綠色環保等特性。
3.方法選擇
據此,筆者整合了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來設計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體系,并加入了過度主觀評價防控設計。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塞蒂于上世紀70年代創立的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決策方法。該方法充分利用專家級決策人員的豐富經驗和精準判斷力根據問題性質和決策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結構要素,并按照要素間隸屬關系和相互作用將因素按不同層次聚合為一個遞階模型,從而將決策問題歸結為指標層對目標層的相對權重值定量化。模糊綜合評價法(FCE)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整合主觀邏輯分析與客觀精確運算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從而對受多種因素制約的現象做出評價。前者能有效避免畢業論文評價體系設計不夠全面、指標權重分配過于主觀的缺陷;后者可以將主觀模糊評價轉化為量化評價。整合兩種方法系統性強和結果明晰等特點可有效解決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系統的步驟設計
1.建立評價遞階模型
該模型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組成。目標層是對評價對象題的概述,準則層是隸屬于目標層的具體描述,指標層則是各準則層下屬的細化評價內容。
2.建立專家判斷矩陣并檢驗其隨機一致性
(1)根據遞階模型相鄰層次間的隸屬關系,請K位行業專家依據兩兩比較法對各層指標的重要性比較標度進行打分,構造出判斷矩陣。設矩陣有i個元素,則判斷矩陣為Pk(1)。
(2)檢驗各矩陣的隨機一致性。由于判斷矩陣易受個體認知模糊性及評價系統復雜性的影響,必須對各矩陣的隨機一致性進行檢驗。計算過程如下:首先計算各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鑒于該計算過程比較繁瑣,此處建議直接在Matlab7.1中輸入各矩陣Pk后,調用最大特征值計算函數max(eig(Pk))即可獲得各矩陣的最大特征值;計算各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查詢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對應的RI值,計算各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指標CR=CI/RI。當n=1或2時,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當n>2時,若CR
(3)計算各指標權重。計算指標權重的方法有和積法、最小對數二乘法等方法。合積法計算過程如下:歸一化各矩陣[1],將歸化矩陣按行相加[2]后再次進行歸一化處理[3],計算各個專家的權重[4],組成專家權重矩陣后將之歸一化[5],然后計算各指標的最終權重[6]。
3.設定模糊評語集及對應評語分值向量集
設評語等級集E={e1, e2, …, eh}, h為評語等級子集的個數。與E相對應,令評語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構造模糊評價矩陣并檢驗其離散程度
請R位評價主體按遞階模型為評價對象打分構造出各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Ri(2),由于評價結果可能受評價主體特定情感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檢驗Ri的離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計算R位評價主體對各指標評價結果的離散系數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經過計算,在評價主體少于10人時,若AVG(CVi)>0.15,則說明各評價主體對該指標層的評價存在不公正極值。計算各分值與均值之間的標準差,標準差最大者即為極值,更換該評價主體重新評價,直至評價結果滿足要求。
5.計算各準則層的評價結果向量
若模糊評價矩陣Ri通過離散程度檢驗則將之歸一化后計算評價對象在各準則層的評價結果向量Ai[8]。
6.計算評價對象的最終模糊評價結果
綜合各準則層的評價結果向量Ai,建立針對目標層的模糊評價矩陣A(3),然后利用準則層的權重矩陣計算評價對象的最終模糊評價結果G[9]。結合不同評語分值向量集F計算評價對象的最終精確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陣和計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應用實例
1.構建評價遞階模型
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筆者整合了國內已有畢業論文評價體系研究成果和校內外專家和專任教師的意見,構建出如下外語專業畢業論文綜合評價遞階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專家判斷矩陣并檢驗其隨機一致性
請校內外8位專家和教師對各層指標打分構造出判斷矩陣,因篇幅所限,筆者僅對準則層U5對應的矩陣Pk=8為例演示計算過程,如表3所示。
運用Matlab7.1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依次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計算P1的一致性指標CI=(3.009200-3)/2=0.0046,各專家矩陣的λmax依次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據公式CR=CI/RI,各專家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指標值依次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過檢驗。
3.計算各指標的最終權重
本節以第一位專家的判斷矩陣為例演示計算過程。首先歸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歸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專家的打分歸化矩陣依次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計算第一位專家最終權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專家的最終權重依次為{1, 1, 0.9265, 0.9265, 1, 0.9691};歸一化各專家權重組成矩陣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計算U5各指標的權重值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標的計算結果請見表2。
4.模糊評價過程示例
下面說明運用該遞階模型對某位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進行模糊評價的過程。因篇幅所限,此處以準則層U1為例演示計算過程。
(1)設定模糊評語集和對應評語向量集為:V={e1, e2, e3, e4, e5}={優,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師對U1各指標按V打分,構造出隸屬度矩陣R1;計算該矩陣離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歸一化矩陣R1,計算該論文在準則層U1下的評價結果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讀為:所有評價主體認為準則層U1為優的概率為28.58%、良為45.63%、中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為0%。其他各層評價結果依次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構造總目標下模糊關系矩陣A,利用準則層權重計算最終模糊評價結果G。
[12]
結合不同評語分值向量集F計算評價對象的等級分或百分制分數: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須指出,運用本法求得的論文最低分為1或40,即本法對質量更差的論文不具備區分度,但這并不影響其適用性,不達標的論文必須退回修改,對學位證發放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
五、結束語
本文從我國高等院校外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工作的現狀出發,討論了該項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則,在整合AHP和FCE優勢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具備良好操作性的評價體系。該體系能有效地解決該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該項工作的科學性、標準化和公正性。此外,鑒于本系統計算過程的數學規律性極強,可以設計基于大型數據庫的網絡系統,實現全部計算過程的自動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nt.J.Services Sciences 2008(1): 83-98.
2: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
3: 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
4: 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
二、論文撰寫與設計研究的目的:
跟隨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尤其是20世紀后10年,以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為契機,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逐漸以信息為中心,信息時代更離不開網絡, 任何一個規模企業尤其開始依賴網絡,沒有網絡企業就面臨著落后.
吉林省的林業分布十分廣泛,以長白山系為主要脈絡的山地廣泛分布各種森林資源,而作為林業及林業環境的發展,林業生態信息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快捷,準確,合理,系統的采集,處理,分析,存儲這些信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現實的問題.在信息交流的這個世界中,信息好比貨物,我們需要將這些貨物(信息)進行合理的處理,其中以硬件為主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這些貨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處理廠",我做這個題目,就是要為它畫出一條"公路"和若干"處理方法"的藍圖.
由于森工集團這樣的特定企業,其一,它是一個統一管理的企業,具有集團化的特點,網絡的構建具有統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個分散的企業,網絡點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還具有集中的特點,它的網絡系統的設計就應該是板塊化的.從信息的角度來講,信息的種類多,各種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角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慮軟件平臺的配合.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觀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經過我的努力,我將為它們創造出一條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
1,論文(設計)研究的對象:
擬訂以吉林省林業系統為地理模型,以林業網絡綜合服務為基本需求,以網絡拓撲結構為設計方向,以軟件整合為應用方法,開發設計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團企業的企業網絡系統.
2,論文(設計)研究預期達到目標:
通過設計,論文的撰寫,預期達到網絡設計全面化,軟件整合合理化,網絡性能最優化,資金應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標.
3,論文(設計)研究的內容:
一),主要問題:
設計解決網絡地域規范與現有網絡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設計解決集中單位的網絡統一部署.
設計解決多類型網絡的接口部署.
設計解決分散網絡用戶的接入問題.
設計解決遠程瘦用戶網絡分散點的性能價格合理化問題.
設計解決具有針對性的輸入設備的自動化信息采集問題.
合理部署網絡服務中心的網絡平衡.
優化網絡服務系統,營造合理的網絡平臺.
網絡安全問題.
10,基本應用軟件整合問題.
二),論文(設計)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與網絡模型的整合.
2,企業內部集中部門網絡設計.
3,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總體分散.
4,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遠程結點.
5,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移動結點.
6,企業網絡窗口(企業外信息交流)設計.
7,企業網絡中心,服務平臺的設計.
8,企業網絡基本應用軟件結構設計.
9,企業網絡特定終端接點設計.
10,企業網絡整合設計.
5,論文(設計)的實驗方法及理由:
由于設計的過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過程,在設計過程中詳盡的去現場建設肯定有很大的難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們在設計的階段就應該進行仿真試驗和科學計算.第一步,通過小型網絡測試軟件平臺,第二步,構建多個小型網絡搭建全局網絡模擬環境,第三步,構建干擾源利用小型網絡集總仿真測試.
6,論文(設計)實施安排表:
1.論文(設計)階段第一周次:相關理論的學習研究,閱讀參考文獻資料,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準備試驗用網絡硬件和軟件形成試驗程序表及試驗細則.
2.論文(設計)階段第二周次:開始第一輪實驗,進行小型網絡構建試驗,模擬網絡服務中心,模擬區域板塊,模擬遠程及移動網絡.
3.論文(設計)階段第三周次:進行接口模擬試驗,測試軟件應用平臺,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論文(設計)階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輪實驗,提交中期成果(實驗報告1).
5.論文(設計)階段第五周次:進行第二輪實驗,模擬環境(干擾仿真)實驗,提交實驗報告2.
6.論文(設計)階段第六周次:完成結題報告,形成論文.
三,論文(設計)實施工具及參考資料:
小型網絡環境,模擬干擾環境,軟件平臺.
吳企淵《計算機網絡》.
鄭紀蛟《計算機網絡》.
陳濟彪 丹青 等 《計算機局域網與企業網》.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網路由技術》.
[美]othmar kyas 《網絡安全技術——風險分析,策略與防火墻》.
其他相關設備,軟件的說明書.
1、論文(設計)的創新點:
努力實現網絡資源的全面應用,擺脫將單純的網絡硬件設計為企業網絡設計的模式,大膽實踐將軟件部署與硬件設計階段相整合的網絡設計方法.
題目可行性說明及預期成果:
2、可行性說明:
由于題目結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使得題目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于是進行《企業網絡設計——基于集散企業的綜合網絡設計》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Struts;Hibernate;論文匹配系統;MVC模式;web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3-9246-02
Research of Paper Matching System Based on Struts and Hibernate Framework
CHAI Dong1, ZHONG Liang-wei1,2, FAN Wen-gui1
(1.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2.CAD Center,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Struts framework and Hibernate framework are the mainly techniques for web development, the 5 tier architecture use these two techniques have high maintainability and high scalability. Through a example of paper matching system,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realizing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these two techniques and provides a example for other small system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ruts; hibernate; paper matching system; MVC model; web application
隨著web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的信息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要,而在學校各個方面的管理也都要求利用web技術來提高管理效率,論文匹配系統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來的。論文匹配系統屬于學校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高校中學生與教師課題之間不能有效匹配,最后導致學生的研究方向與教師的課題不一致,有些課題得不到有效的研究而拖延了項目進度。系統可以讓所有的學生與老師之間達到一種雙向選擇來完成課題研究,達到了論文題目與學生研究方向的最佳匹配。
1 系統設計
1.1 系統的結構
系統采用B/S結構,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B/S結構的產品只需要管理服務器就可以,所有的客戶端都是瀏覽器,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這符合該系統為學校服務的特點。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在開學之前通過Internet在任何地點完成論文題目的上傳與匹配工作。所以該系統采用B/S結構是符合實際需求的。
1.2 系統的功能模塊
根據學校提出的實際需求,該系統包括4個功能模塊。
1) 用戶信息管理模塊。實現對所有使用該系統的用戶信息基本信息進行管理,包括登錄密碼,角色,等的管理。
2) 論文題目管理模塊。實現教師對論文詳細要求的上傳,學生查詢論文題目,以及下載感興趣的論文詳細資料。
3) 論文匹配模塊。該功能是本系統的核心管理模塊,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模塊選擇多個志愿,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模塊來選擇完成他的課題的學生,最后如果有未匹配成功的課題與學生,則由管理員進行隨機匹配。
4) 系統管理模塊。該模塊對系統整體的使用流程進行管理,包括功能開發時間,數據維護等的管理。
1.3 論文的匹配原理
系統的匹配原理是該系統的核心功能部分,我們根據幾個原則來完成該系統的最佳匹配,對于每一個匹配要考慮到各項因素,這些元素在論文匹配的不同時段所占的權重不同。
該系統分別分為三個時段,第一,二時段是自由匹配時段,教師將所以得課題到網上,所以得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第二時段與第一時段相同但是匹配成功的課題與學生在第二時段不參與匹配,第三時段是強制匹配階段,所有沒有匹配成功的學生與論文由系統根據最優模型進行自動匹配。以下幾個因素為我們要考慮的匹配因素。
1) 志愿選擇情況:每個學生可以選擇三個志愿,分別為一、二、三志愿。志愿的選擇在第一與第二時段占有最高的權重,在志愿相同的情況下,考慮學生的成績基點,在基點相同的情況下考慮研究方向。
2) 學生的成績基點:學生的成績基點代表學生在校期間的成績綜合評定,在志愿相同的情況下基點高的同學優先選擇。
3) 學生的研究方向:代表學生的研究興趣,在前兩個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學生的研究方向為考慮的第三個因素。
4) 課題的難易程度:在第三時段強制匹配階段課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成績基點成為考慮匹配的主要因素。最難的課題與基點最高的學生進行匹配,圖1分別為各個時段的論文最佳匹配模型。
其中志愿的選擇具有最高的權重,成績基點。
2 基于MVC的Struts框架與Hibernate
2.1 MVC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簡稱,它是一種設計模式,MVC能夠實現Web系統的職能分工。模型(Model)的職責是處理業務流程制定業務規則,他接受視圖的數據然后返回結果,視圖層不用考慮模型的具體實現過程。視圖(View)的職責是與用戶進行交互。控制器(Controller)的職責就是選擇合適的視圖與模型完成不同的業務請求。這種強制性的分工降低了系統各個部分的耦合程度,提高了系統的擴展性與維護性,由于MVC模式的各種優點,在業界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但是MVC的設計實現并不十分容易,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對開發人員的要求比較高。MVC只是一種基本的設計思想,還需要詳細的設計規劃。所以出現了很多開源的MVC框架。
2.2 Struts框架
Struts是在JSP Model2的基礎上實現的一個開源的MVC框架,圖2顯示了Struts是怎么現MVC模式的。
1) 模型(Model)一般是由JavaBean或者EJB組成。模型是應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業務實體和業務規則,負責訪問和更新持久化數據。應該把所有的模型組件放在系統中的同一個位置,這樣利于維護數據和完整性,提高可重用性。模型和視圖以及控制器之間保持獨立,在分層框架結構中。位于上層的視圖和控制器依賴于下層的模型的實現,而下層的模型不應該依賴于上層的視圖在控制器的實現。
2) 視圖(View)視圖只要由JSP組成還包括HTML文檔,JSP客戶化標簽,JavaScript,多媒體文件,消息文件,ActionForm Bean等。它主要為用戶提供交互接口。
3) 控制器(Controller)包括:ActionServlet組件充當Struts框架的中央控制器,RequestProcessor組件充當每個子應用模塊的請求處理器,Action組件:負責處理一項具體的業務。
2.3 Hibernate技術
Hibernate是連接Java應用程序和關系數據庫的中間件,它對JDBC進行了非常輕量級的對象封裝,使得Java程序員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對象編程思維來操縱數據庫。Hibernate可以應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場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戶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應用中使用,因此將Hibernate與Struts搭配使用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3 系統實現
3.1 系統開發環境
該系統采用Eclipse為開發工具,sql server2000作為數據庫服務器,tomcat 5.0做為服務器。
3.2 系統各部分實現
1) 視圖組件實現:視圖組件是與用戶交互的主要接口,主要包括登陸,信息修改,選題,上傳,現實論題等功能給不同的用戶。視圖不處理任何的業務邏輯,全部由標簽組成以下為上傳部分的代碼。
選擇要上傳的文件:
2) 控制組件的實現:實現控制組件的控制功能,除了要實現對控制器本身功能的要求之外,要使控制器能與其它組件搭配使用還要配置兩重要的文件分別是web.xml文件與struts-config.xml文件。
3) Hibernate實現:首先配置Hibernate的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然后創建持久化類,然后創建對象關系映射文件,建立數據庫表與對象之間的映射關系。
4 總結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快速的開發出符合實際需求與高質量的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是管理學校各種事物的一種迫切的要求,來達到降低學校管理成本的目的。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在開發各種系統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使用各種比較成熟的技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但降低了學校的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開發成本與以后的維護成本,這兩個框架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了兩者的優點適用于面向對象的設計與開發。
參考文獻:
[1] 孫衛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Web設計與開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 飛思科技產品研發中心.JSP 應用開發詳解[M].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 王國輝,馬文強.Hibernate應用開發完全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1建立科學的畢業設計成績評定標準
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可分為三部分:指導老師綜合評定其平時設計態度、設計內容以及考勤等,這部分作為平時成績,占總分值的35%;請非指導老師或者外聘專家來批閱,并進行打分,該部分為評閱成績,占30%;答辯委員會通過學生現場答辯來給分,視為答辯成績,占比35%。此外,為保證學生學以致用,符合社會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快就能進入狀態,應適當地邀請企業專家對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指導,并參加畢業答辯,同時也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
2畢業設計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在畢業設計選題、內容、結構以及答辯方法上,要鼓勵優秀學生進行創新,對創新部分還要加上適當的分數。對具有創新能力和突出成就的畢業設計予以加分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揮最大能力去提高設計水平。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成果如果有創新點、新發現或者獲得專利;學生的設計報告或相應的論文在正規刊物上正式發表或采用等情況,在總成績中都可單獨進行加分。此外,對指導老師在指導方法、成績考評等方面的創新也要多加鼓勵,還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措施。把畢業設計(論文)與老師相關的科研結合起來,使學生追求新知識,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要求得打滿足。
3建立畢業設計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應結合科學性和可行性、定性與定量,以及基本指標與提高性、創新性指標來建立畢業設計指標體系。指導教師評價、評閱教師評價和答辯教師是整個指標體系中的3個一級評價指標,同時在一級評價指標下設了12個二級評價指標,其中就包括創新性指標,詳見表1。也就是說,整個指標體系將評價指標分成了二級,其優點在于總的評價結果不僅可以從最終評價結論中獲得,還能對各一級指標的具體評價結果有很清晰的了解,在不失完備性的同時確保了各指標之間的相互獨立性。與此同時,這也是二級評估模型建立的前提。
4基于創新能力的畢業設計成績模糊綜合評價平臺
模糊綜合評價,亦即一級綜合評價,將每個單因素Ui(i=1,2,3,4)視為一個因素,則可以把U={U1,U2,U3}視為單因素集,構成評判矩陣M。將評價因素集A與評判矩陣M進行合成運算即可以獲得模糊綜合評判集B。對學生的畢業設計總體評價使,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對模糊綜合評價集按5個級別進行賦值,分別是優秀(90≤x<100);良好(80≤x<90);中等(70≤x<80);及格(60≤x<70)、不及格(x<60),就可算出該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績。簡單易行的模糊評價法,通過計算機能很方便的建立起模糊評價模型,把相關的參數和初始數據輸入,評價結果就可以獲得了,這也使主觀因素占主導作用的缺陷很好地避免了,對傳統畢業設計評價的不足起到了彌補作用,同時學生畢業設計的真實水平也能客觀的反映出來,體現了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價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更能激發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創新積極性。綜上所述,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論文)效果對本專業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本科生人才質量如何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畢業設計的質量反映出來的。而本科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以及設計水平需經歷長期的實踐積累,對其實踐過程的探索和改革也是長久性的。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畢業設計評估體系能顯著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孟 張倩 桑穩姣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一、研究設計
1.模型的選擇
目前,價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是研究財務數據與企業價值相關性最常用的模型。在已有對我國新舊會計準則的定價能力的差異及新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的價值相關性問題研究的實證文獻中,大都只采用價格模型。國外研究表明,價格模型存在更多計量上的問題,為避免模型選擇上帶來的誤差,我們將同時采用價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對新舊會計準則的定價能力差異進行研究。
(1)檢驗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數據(凈資產和凈收益)在資本市場上的定價能力較舊準則是否顯著提高。本部分選取2004至2009年上市公司為樣本。本文采用的價格模型
(模型1)
式中MVit:總市值;BVit:凈資產;Eit:凈收益;postit如果遵守新準則則post取1,否則取0。
本文采用的收益模型
(模型2)
Rit:股票回報率,PEIt:凈收益(每股數),Pi-1:股票收盤價。
(2)檢驗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部分是否具有增量的價值相關性。本部分選取出1907至1909年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本文采用的價格模型
(模型3)
FairVit: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兩個科目的余額之和,OthVit:凈資產與FairVit的差值。模型中,BVit=FairVit+OthVit。
本文采用的收益模型
(模型4)
PEFairit: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數額(每股數),PEOtherit:凈收益與PEFairit的差值。模型中PEit=PEFairit+PEOtherit。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我們選取中國2007至2009年上市公司為樣本,同時選取2004至2006年上市公司為對照樣本,考慮到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類公司。
二、實驗結果
從模型3和模型4的描述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凈資產和凈收益的部分所占比率都比較小,說明我國目前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否增強了會計數據的解釋能力
模型1的回歸結果顯示BV和E的系數非常顯著地異于0,表明這兩個變量對股價有很強的解釋能力。PostBV和PostE的系數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地異于0,表明從價格模型的角度,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明顯地增強凈資產和凈收益對股價的解釋能力。
從收益模型得出的結果則顯示Postit Eit /Pit-1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異于0,表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能夠為凈收益帶來增量的價格解釋能力。可以看出,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顯著地提高了會計數據的解釋能力。 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部分是否具有增量的價值相關性
【關鍵詞】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4-0005-03
一、引 言
畢業論文的寫作與答辯是本科教學與實踐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總結、消化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也是培養大學生創造性綜合思維能力及文字綜合表達能力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但現實情況是,在管理學科研究與實踐中定量分析、數學模型運用越來越多,管理類本科生的數學分析能力逐漸增強的同時,其創新思維和文字綜合表達能力卻越來越差,開題盲目,寫作抄襲,答辯走場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即以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為例,提出建立以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等3個維度為核心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3I”模型,從而加強對畢業論文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二、“3I”模型
畢業論文教學中過程的每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對最終的論文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此課題組多年來對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析,在指導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課題組對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從開題、撰寫到答辯的諸多環節中所涉及的各類主體進行了分析,對若干典型質量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發現有效提高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除去學生自身的主客觀因素外,還有賴于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與此密切相關的各主體的共同努力。若將質量良好的管理類畢業論文看作是一只穩固的板凳的話,那么支撐其站立的三個腿柱則分別為學校提供的健全的制度(Institution)、導師提供的智力支持(Intellect)和企業所提供的理論切入實踐的接口(Interface),這就構成了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見圖1)。由此可見,要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就必須從各環節中最典型的問題入手,建立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密切配合的多維立體化質量保障體系。
圖1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
三、畢業論文教學過程管理中典型的質量問題
本科畢業論文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它由多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構成。為摸清和了解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于2010年6月份對安徽財經大學管理學院四個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情況進行了調研。問卷通過郵件方式向學院6個班級畢業生發放,共回收問卷137份,其中有效問卷134份。調研報告對選題來源、選題與企業接軌、學生和指導教師作用和態度以及論文答辯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出現的典型問題作了具體分析。
1.論文開題階段的質量問題
開題是畢業論文工作的龍頭,一般包括畢業論文寫作輔導、論文選題、論文開題報告、論文寫作提綱,其中選題質量是畢業論文質量的起點。
(1)畢業論文選題原因。論文選題應能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大學本科生所學知識程度的承受能力,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沒有一個思路清晰、可查相關資料充實的畢業論文選題是很難最終獲得成功的。然而,根據圖2,受調查者中,近1/3的學生認為選擇自己畢業論文題目主要基于是否好寫的角度出發的,同時,還有16%的學生選題居然是隨便挑選的,選題隨意性由此可見一斑(見圖2)。
圖2畢業論文選題原因
(2)選題與企業接軌情況。通常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時間和畢業實習是結合在一起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發現專業領域內有實際研究意義的論文選題,同時管理專業尤其要求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所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生產經營和技術推廣第一線,所以通過增加學生論文撰寫中的企業實際實習環節是十分必要的。而根據調研結果(見圖3),多數論文僅將所實習企業用作簡單的例子來佐證論點(42%),而選擇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無關”的也達到25%。由此得知,當前學生論文撰寫中,實習企業所提
* 本文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09sk147)、安徽財經大學2009年度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ACJ YZD200902)的共同資助
供的研究素材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使得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實踐之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
圖3實習企業在論文撰寫中的作用
2.論文寫作階段的質量問題
從學生層面看,畢業論文寫作是一個獨立學習、自覺學習和積極學習的自主化學習過程。從教師層面看畢業論文指導就是一個依據教學設計方案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的過程。因此,論文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學生和老師對論文完成的態度。
(1)學生論文完成態度。據課題組成員了解,相當部分的學生不太重視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他們認為學校教學部門和指導教師并不會根據他們撰寫論文的質量而給出差異較大的評判結果。這一點可以從調研結果中證實:69%的受訪者對他們完成論文的評價是“閉門造車,網上搜集資料,東拼西湊完成”,甚至有11%的學生采用“交給他人完成”的方式來寫畢業論文(見圖4)。另外,從論文完成所用時間來看,在四周以內完成論文的比例達到82%,其中兩周以內完成的比例也達到48%,可以看出,學生用在畢業論文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短促的。
圖4論文完成過程情況
(2)指導教師作用和態度。論文指導過程中,教師既不能放羊式指導,也不能手把手進行。在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選項的認知上,23%的學生認為其導師在指導論文上起到了嚴格監督,主動指導的作用;而31%的學生認為指導老師比較認真,能正確引導;只有13%的學生認為老師不負責任,得過且過(見圖5)。
圖5學生對于教師主導作用評價情況
3.論文答辯階段的質量問題
圖6學生對教師答辯提問的評價情況
在答辯過程中,老師的答辯問題是考察論文的真實性、學生對選題的把握程度以及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師答辯問題作用這一選項的認知上,48%的學生認為指導老師的答辯問題非常合適,能正確引導學生對論文的把握;23%的學生認為老師的答辯問題比較合適,對論文內容有一定了解;2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答辯問題過難,自己無法回答;9%的學生認為老師不負責任,沒有答辯問題(見圖6)。
四、以“3I”體系為基礎,加強論文教學全過程質量管理。
針對上述各環節典型的質量問題,最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基于全過程管理的“3I”質量保障體系,從學校、導師以及企業等3個維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管理與監控,形成最大合力,切實保障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1.強化過程管理,健全學校制度保障。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高校教學管理部門不能只在布置上嚴格要求,而疏于過程管理,應對論文每一個環節制定相關的制度和具體要求,使論文管理更加規范。
在做畢業論文前應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相關的規章制度讓教師和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職責,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做好學生的誠信教育,杜絕抄襲現象;在選題階段,教學管理部門要精心安排師生見面會,組織好開題之前的畢業論文教學輔導,督促教師的認真指導、鼓勵師生間的定期交流;在寫作階段,通過訂立教學進度表和教師指導手冊等規章讓師生明晰相應時間節點,對畢業論文教學進行期中檢查,對教師指導過程的進度和質量進行監控,發現問題馬上令其改正,并檢查整改效果;在答辯階段,要規范答辯程序,必須成立畢業論文答辯指導委員會并實行論文指導教師回避制度、嚴格答辯程序、撰寫答辯評語等。
2.加強引導作用,完善導師智力支持。
畢業論文指導是一個依據教學設計方案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既不能放羊式指導,也不能手把手進行。教師應明確各階段的要求,檢查進行情況,并及時將總結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在選題階段,教師要嚴把命題關,完善選題管理辦法,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社會發展在本專業、本領域的情況,啟發學生結合專業特點確定論文題目;在寫作階段,教師應著力啟發、循循善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論文的觀點,確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形成研究思路,擬定論文提綱,制定寫作計劃,完成寫作學習的任務;在答辯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正式答辯前,預先進行1~2次小范圍的試講,幫助學生熟悉答辯程序,克服緊張心理,教師要提前對答辯學生的論文仔細閱讀,準備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選題,更準確的考核論文的真實性。
3.強調論文案例化,拓寬企業實踐的接口。
由于管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生產經營和技術推廣第一線,因此,對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要求很高。而如果采用案例化的論文形式,將學生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很好的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管理類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論文研究的現實價值而不致選題空洞乏味,還有益于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在選題階段,對于處在實習階段的畢業生,要求其結合所在實習工作崗位特點和情況,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和具體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確定選題,整理并形成畢業設計;在寫作階段,鼓勵學生在能力和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可能的收集、整理案例資料,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案例研究相關的數據測算;在答辯階段,引導學生對其所寫案例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
綜上所述,提高管理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是一項復雜的多維立體化的任務,必須敢于創新和改革,針對可能出現的典型的質量問題,從論文教學全過程出發,建立以學校制度安排、導師智力支持以及企業的實踐接口等3個維度為核心的畢業論文質量保障“3I”模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文忠.對創新視角下的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工作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1):134~136
2 劉冬華、劉福成.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3I策略研究[J].管理觀察,2009(6):176~178
我叫**,是**級**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露天礦坑端幫陡傾巨厚鐵礦體開采誘發邊坡變形破壞規律預測》。論文是在徐能雄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我的導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三年來我有機會聆聽教誨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一般而言,對于礦體延伸較深、覆蓋層不厚、具有中厚或厚大的急傾斜礦床的礦山,初期采用露天開采,具有投產快、初期建設投資少等優點;但隨著露天幵采的不斷加深后,因受到經濟效益和開采技術的制約,將由露天開采向地下幵采過渡,并最終轉入地下開采。隨著淺居礦產資源日益缺乏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露天轉地下開采己成釆礦業發展趨勢之一。
在露天轉地下的過渡期內,為了最大限度的回收資源和提高經濟效益,掛幫礦將被開釆。掛幫礦是露天開釆境界外、暴露在露天邊坡中的殘留礦體,一般可占其總儲量的5%~16%.露天幵采時期的大規模開釆,會對露天礦坑周圍巖體造成較大的應力擾動,局部產生應力集中,形成的高陸邊坡一般處于極限平衡狀態。
在露天開采結束后,掛幫開釆將破壞巖體內部原有的力學平衡狀態,形成更為復雜的次生應力場,引起邊坡圍巖的進一步變形和破壞,甚至造成崩塌滑坡和采空區圍巖變形破壞等地質災害。陸傾鐵礦崩落法開采的地表沉陷規律是困擾礦山設計、施工與開采、安全生產的重要問題。
掛幫開采以及露天轉地下開采過程中,邊坡和地下巖層共同變形、相互影響,引發的地壓活動規律與單一開釆模式有很大不同,造成的邊坡和地下釆場失穩破壞情況更為復雜和嚴重。因此,金屬礦山陡傾礦體掛幫開采誘發礦坑邊坡變形破壞規律的預測研宄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利用 3DEC (3 Dimensional Distinct Element Code),以眼前山鐵礦露天礦坑東端幫邊坡為研宄對象,對眼前山鐵礦掛幫開采引起露天礦高陸邊坡變形破壞進行預測分析,揭示露天轉地下過渡期開釆產生的邊坡變形破壞的規律,為金屬礦山露天轉地下安全生產提供一個科學的參考。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考慮復雜地質界面與節理分布特征的礦區三維地質模型和離散元計算模型。
(2)確定數值計算所需的巖體與節理的力學參數,并驗證其有效性。
(3)對露天礦坑端幫開釆誘發的邊坡變形破壞規律迸行預測,揭示不同開釆階段邊坡變形破壞的特征及影響范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