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通信職稱論文

通信職稱論文

時間:2023-03-24 15:49: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通信職稱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微課;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論文 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 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 T]

長期以來,面向高考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英語教師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情感體驗,閱讀教學缺乏具體的情境,枯燥乏味。教師與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沒有得到重視,相對薄弱。而微課則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豐富的語言情境,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視覺與聽覺上的刺激。微課中可以展示多樣的外國文化背景,更易于呈現教學重難點及疑點,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聯想發散思維,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一、微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實踐

1.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原則與策略

(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合理分析利用教材,或延伸補充課外知識,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明確《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具體要求,例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側重學生語感增強基礎上的閱讀策略的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形成。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中,幾乎每一單元都是篇幅較長的閱讀文章,僅僅靠文章中的一些插圖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的背景及主旨要義。因此,微課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具體形象地了解外國的風俗人情、政治文化背景等,明白文章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文本內涵的欲望。①

(2)教師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處理好重難點與疑點,因材施教,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微課在課堂中的運用。教師要通覽教材,深入分析文章結構,通過課前與學生的充分討論來研究分析讓學生費解的知識障礙,最終確定采取合適的微課類型,或啟發,或講授,或問答,或討論等。對于農村高中的學生而言,英語生詞與句式語法的不解仍是造成英語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微課中最好能夠以生動具體方式的呈現知識點,幫助學生梳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和句式結構,為學生掃清語言障礙,進而提高閱讀效率。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制作或收集不同難度的微課資料,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②

(3)教師要善于及時進行微課教學評價,注重學生的反饋交流,以期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調整修改微課教學的計劃和內容。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或者測驗、提問、問卷等不同方式來評價微課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效果。教師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積極與組內其他英語教師共同探討微課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最大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 提升。

2.微課課例設計及說明

(1)文本介紹與分析

本案例選自人教課標版必修5第二單元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本課的話題是“英國”,主要從地理、歷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講述了聯合王國的形成、發展,以及它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景觀。如果通過幾個微視頻展開教學,直觀地向學生介紹有關英國概況的知識,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英國形成一個比較詳實的認識,拓寬其知識面,深入理解和領悟英國文化習俗。

(2)微課設計及說明

①情境導入微視頻

Step1:Presentation

Play a piece of famous music about Scottish bagpipe and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UK (Big Ben,London Bridge,St Paul’s Cathedral,Westminster Abbey,Buckingham Palace, Royal Observatory in Greenwich,Scottish soldier,Karl Marx) .

Step2 :Talking

Teacher asks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give some explanations and show some related pictures):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UK consist of ? Who rules the country: the Prime Minister or the queen? What are the provinces called in England? Which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England?

Then teacher says : The UK is famous for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and many other things. So there are a lot more things for us to learn .

【設計說明】播放圖文并茂的視頻可以激發學生了解英國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拓展視野和英語課外知識的積累,也可了解學生課前掌握的程度。微視頻為學生傳遞了更多的信息,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能較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②整體閱讀理解微視頻

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Para. 1-3) What England includes; about Great Britain; the UK

Part2: (Para. 4-5)The geographic division of England into zon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art 3:(Para. 6 )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London

【設計說明】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通過教師提綱挈領的思路點撥,讓學生學會整體閱讀的方法,抓住全文的重點,加深對全文結構的理解。

③關于英國歷史發展及英國文化的微視頻:

The UK:consists of four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he four groups of invaders: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

The Romans left their________and________.

The Anglo-Saxons left their________and their________.

The Vikings influenced the________and________.

The Normans left________and________.

【設計說明】以列表的方式呈現文章的具體內容,更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

二、總結與建議

微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資源的適當運用也為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帶來了別樣的生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微課畢竟只是一個講 解碎片化知識點的短暫的活動過程,并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單純依靠課堂上微課的應用,很難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③因此,教師還需不斷探討學生在課外使用微課的有效性,以及注重教師自身對于微課實踐經驗的積累等。

1.力求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教師應明確微課的使用對學生而言,僅僅是一種激勵機制,而非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展示易于操作、畫面精美、動靜結合、有獨特亮點的微課教學課件,但不提倡為搞形式花樣而將微課作為課堂主體的本末倒置的課堂教學,因為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創新思維能力,更違背了英語閱讀教學的規律。

2.探索微課在學生英語課堂外的運用,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大多數高中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往往難以面面俱到。很多學生課堂上難以消化的問題也經常擱置一旁,羞于請教老師。因此,學校應積極創設技術條件,讓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困惑將課堂上的教學難點,如語法語音、句式結構等微課資源,上傳至網絡資源平臺,供學生不斷復習揣摩。同時,教師還應發揮引導監督的作用,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養成通過微課解決英語學習中疑點難點的好習慣。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論文 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 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 T]

3.教師要提高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交流經驗,開發校本微課專題。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日益廣泛、頻繁,英語教師應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微課制作方案,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同時,還可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開發適合學生學情的微課專題,例如閱讀技巧微課專題(語法分析、詞匯聯想、篇章結構、尋找主題句、揣測主旨),文本閱讀微課專題(故事類、小說類、新聞類)等等。微課專題系列的開發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要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學習。

參考文獻:

第2篇

高級經濟師職稱論文范文一:新時期的中國經濟師

一、要把產業升級作為新世紀初的主要任務

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之一,是全面買方市場開始出現。從生產資料到消費資料,從城鎮市場到農村市場,99%以上的產品都處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狀態。工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加工工業開工率一般只有6%左右。技術和資金密集性產品大量依賴進口,而出口產品結構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農村市場適銷對路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品種和數量上都不能滿足。特別是近一兩年來,市場需求不振,物價連續數月出現負增長,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實質上是產業升級滯后于消費和生產發展要求的集中體現。這一新階段的特征之二是,我國初級產品產量雖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產業技術落后,造成生產過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低。如一次能源、水泥、鋼鐵、糧食、棉花、油料、肉類產品等產量已居于世界前列,發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國內生產總值只有近1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7位。我們用同樣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產出來的價值量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我國噸鋼耗是164公斤標準煤,而世界先進水平只需要80公斤;我國每噸氧化鋁綜合能耗為1700公斤標準煤,而國外先進水平只需要650公;我國每生產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相當于187公斤石油,而日本只需要13公斤,德國18公斤;我國12種主要原料的物耗比發達國家高出510倍。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只有12.7%,遠低于發達國家的30%以上的水平。產業低度化對資源、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嚴重制約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認真貫徹十五大提出的加速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為主向集約型為主的轉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是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經濟師肩頭的重任。

二、要有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新經濟理念

據經濟學家和未來學家估計,在2010年左右信息科學中的軟件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將全面超過傳統產業。知識經濟正在叩擊我們的大門,它將對經濟建設方式和理念產生重大影響。有關研究預見,將主要體現以下十五個方面:

1、知識生產要素的相對作用最大。知識經濟正在使生產力結構由物質要素主導型向智力要素主導型轉變,知識已經是比原材料、資本、勞動力等更重要的生產要素。

2、第四產業將成為社會支柱產業。知識經濟社會的產業結構類型四、三、二、一型,第四產業主要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有益于環保的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軟科學)技術所形成的產業群是支柱產業。

3、第四產業部門的利潤率高。工業經濟時代使第一產業的利潤大大降低,而知識經濟的來臨,又使利潤正在向體現知識經濟時代主導技術的第四產業部門轉移。

4、基礎設施的構成變化。現在我們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三個部分。而在知識經濟時代,要把知識的生產、傳播、運用各個環節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

5、知識創新和運用將是經濟優勢。工業經濟時代,資源、交通、資本、勞動力價格是競爭力的關鍵。而在知識時代,知識創新與運用能力的強弱、知識總量的多少和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則成為經濟實體綜合經營力強弱以及是否有經濟優勢的關鍵。

6、知識經濟時代的壟斷概念不同。知識經濟中的壟斷一般不會帶來生產和技術的停滯,也不會阻礙產品的升級換代和影響消費者的利益。

7、經濟增長點將發生新變化。知識經濟的發展,是導致全球經濟由總量問題變成結構問題的重要原因;未來經濟增長點將主要出現在反映人類消費熱點轉化的高新技術產業部門。

8、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主要依靠的是智力資源,具有豐富性、可再生性,存在收益遞增趨勢,這會大大緩解經濟運行的周期波動,能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所以能夠實

現可持續發展。

9、知識經營成為制勝之道。知識經濟是企業由資本經營轉向知識經營的一大飛躍。知識經營是創造、使用、保存、提升并轉讓知識和智力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

10、中小企業受青睞。隨著知識經濟出現,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靠的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力資本。在這個技術背景下,一改企業規模越大越好的概念,企業規模小同樣也有優勢,一是靈活,易發揮積極性;二是企業綜合效益與每個員工利益關系更密切,有利經營。

11、電子商務成為發展方向。繼PC之后,因特網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場嶄新的信息技術革命,隨之而來的電子商務代表未來商務的發展方向,跟不上這一潮流,就會失去參與競爭的機會。

12、科教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工業社會相比,已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潛在生產力變成現實生產力,科技、教育由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變為經濟發展的內在有機組成部分。

13、社會財富分配要素變化。知識經濟社會分配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識要素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中占最大比例,而不再是資本、資源等要素,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人是這個社會最富裕的人。1997年美國前六位富豪中的五位信息業人士,就是預示。

14、將面對結構性的失業問題。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將面臨結構性失業問題,即一方面新的第四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智力型勞動力,供需缺口日益拉大;但另一方面傳統經濟部門不可能吸納更多的體力型勞動力。

15、將創立新的管理模式。知識經濟生產的主要是知識產品,其生產存在分散化、非標準化的趨勢,主要是小批量、多品種、多樣化的生產,這樣,我們的管理就應該著眼于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以激勵為主的柔性管理模式。知識經營把體現人的素質和智力等人力資源的主要環節即信息、技術、市場、預測、經營策略和戰略等,敏捷、快速地統一起來,使企業得以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常言道,天氣變了要增減衣服,對象變了要改變方式。面對知識經濟將對經濟建設方式和觀念產業的重大影響,我們中國經濟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經濟理念。

三、要適應新世紀企業管理目標的新特點

本世紀以來西方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經歷了三個主要發展階段并形成了現代管理的六大學派。這些管理科學的理論是需要認真去學習并且在實踐中運用的,而現在有人認為,誰當了廠長(經理)或車間主任,他就自然懂管理了。其實,管理者的知識結構要求很高,不但要有專業的深度,還要有知識的廣度。單懂你那一行專業,搞化工的就只懂化工,那就不一定能搞好管理。要了解有關各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對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能夠站在社會、經濟等等各個方面看問題,不能只埋頭看你這一個企業。另外,還要有遠見。成思危教授說,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是四維結構三維空間,再加一維,就是時間維。所以,面向21世紀的管理者,學習任務很重。在我們國家來說,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面臨著一個必須重新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認真樹立一種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管理思想,還需要認真地學習管理科學。新世紀的到來,從個人電腦到因特網的廣泛使用,怎么樣才能夠對知識進行更好更有效地搜集、過濾、提煉和傳播。這是21世紀企業管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們面臨的,往往是大量的沒有過濾的信息,這樣,我們的管理者就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了。訂了很多報紙、雜志,實際上一天看不了多少。如果再上網的話,在網上隨便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非常需要能夠有一套對知識信息的精煉和過濾的辦法,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把最需要的知識拿到手。另外,還需要知道你可以到什么地方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這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非常重要。從國內屢屢爆發的價格大戰看,不少企業管理者以為價格就是競爭力。其實這個理解是遠遠不夠的。競爭力應該包含價格競爭力和非價格競爭力。而非價格競爭力,又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競爭力,是指質量、交貨期和售后服務。廣義的競爭力,還應該包括根據用戶的需要靈活調整產品的能力和研究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概稱為企業創新能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培訓,管理的創新靠實踐,這幾個環節缺一不可。成思危教授指出:一個高中畢業生如果直接學管理,他是學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為他學的那套管理理論能用之四海而皆準。一旦真正到了企業里工作,他就會碰許多釘子。

美國有許多MBA就是這樣。我本人也是MBA。拿到MBA,只能說明他對于管理學理論知識懂得了,但是真正的到了企業里行不行,還很難說。所以學管理的學生不僅一定要高素質。最好事前還要有兩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效果才有可能比較好一些。由于管理面對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設定完全相同條件的實驗環境。而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著的組織的內外環境。因而沒有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復驗證的一成不變的規律可循。所以它又含有特定的藝術成份。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管理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可循,不是因為自身的缺陷,而是不存在一次又一次完全相同的實驗環境條件可以證明存在,因而似乎是決策因人而異,顯出藝術性;第二,管理對同一決策對象而言,決策本身既包含有實驗意義,又具有實施價值,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可以重新再來的機會,因而顯現出決策者對機遇的把握;第三,管理者的三項重要資源:決策能力、用人和運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均是因決策者個人而異的,更多的體現為一種藝術;第四,管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非優秀的管理專業畢業生就一定能管好一個企業,因而,不僅要求科學嚴謹而且要求藝術。在21世紀科學技術、社會和各種思想都有了很大進步的情況下,企業管理的目標,除了強調企業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外,還要強調用戶和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這是21世紀管理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社會效益三者有機聯系、緊密結合為一個系統工程。而我國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從體制、結構、管理等各個方面推進經濟效益的提高,這是整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21世紀的管理,在管理目標、管理對象和內容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精神上,都會有新的變化。因此,面對新世紀的中國經濟師,有必要很好地研究探討和盡快適應這些新變化。

高級經濟師職稱論文范文二:經濟師論文語言連貫性分析

一、加強語氣的前后呼應,使上下文銜接

句子之間,除了內容的連貫以外,還要注意語氣的呼應。語句之間缺乏條理性,主要是思維邏輯方面的問題,語氣的前后呼應,則主要在于語言技巧。在經濟論文寫作中,加強語氣的呼應,使上下文銜接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恰當運用銜接性的語言。銜接性的語言,以連詞為主,還包括某些代詞(這里、這樣、那樣等)、副詞(顯然、誠然、其實、同時等)和某些固定詞組(實踐證明、顯而易見、由此看來、總而言之等),此外,還有一些承接性的習慣用語,如在這里、所謂是指、這就是說之類。這些詞語許多就是復句中所用的關聯詞語,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間的。銜接性語言具有兩種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其二是使語句前后銜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銜接性語言,語氣就不連貫。例如下面這段話:作為經營和運用貨幣信用杠桿的職能機構,①要適應市場經濟對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適應市場機制要求靈活運用信用,人民銀行應在這兩方面發揮其調節作用和紐帶作用。③不論社會制度如何,貨幣信用的高度統一集中,已成為當代一切國家經濟活動的必然趨勢,信用活動都已為該國中央銀行加以有效的駕馭。我國社會主義銀行當然更應如此。這段話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順序也沒有什么問題,但讀起來卻不大通暢,總覺得疙里疙瘩。如果我們在①、②和③處分別添上既、又和事實上,讀起來就通暢多了。句子與句子的邏輯關系并不一定都要用關聯詞語來體現,不用關聯詞語而讓讀者去體會這種關系的叫做意合。在口頭表達中,意合的現象比較多,書面表達就比較少,這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同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卻過多地使用了關聯詞,也會影響語氣的通暢。第二,利用代詞稱呼。為了在語氣上呼應,除了運用銜接性詞語外,還可以利用代詞作呼應。因為代詞和它先前所代的詞語有一種自然呼應的關系,所以當我們讀到代詞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稱代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使文氣銜接,上下貫通。請看下面這段話:在銀根放松時,由于貸款利率偏低,加之軟約束又沒有得到硬化,企業進入資金市場的熱情往往并不高,它們通過種種手段最終常常能得到貸款。這顯然不利于資金市場的發展。這段話里用了它們、這等代詞。通過這些代詞的前后呼應,使我們讀起來覺得既流暢又簡捷,連貫感也非常強。如果把這些代詞統統換成它們所指代的詞語,行文會顯得口羅嗦,自然語氣的連貫就更談不上了。代詞除了稱代的作用外,還起著關聯詞語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詞中,那么、這樣的銜接作用更為明顯,寫作的時候,它們往往是我們行文的助手。

二、應避免語言穿插過多,回復過大的現象

要想經濟論文的語言通暢,就要使論述的各要點之間保持連續性。有的人喜歡說繞圈子話,從一點扯開,說了半天才回到本題上來,這樣的語言當然是不會連貫的。例如下面一段話:所謂另一種匯價出現的問題,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從非貿易收匯來看,一些人主要認為,非貿易收入外匯后,一部分換成人民幣,另一部分換成外匯券,而這些外匯券在黑市上兌換人民幣,黑市交易在目前情況下還不能夠完全取締,但是國家曾明文規定,外匯券兌換外幣必須憑外幣兌換外匯券的兌換證明,與國家規定的匯價不一致。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且不談黑市交易的法律性質問題,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外匯券的購買力高于同等額度的人民幣的購買力,使用外匯券能夠買到較為便宜的商品和勞務。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卻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子,這樣當然令讀者感到吃力。在論證中,先退一步說的情況也是有的,但是穿插過多,回復太大,闡述同一論題的語句之間的間隔過遠,就會造成上下文的脫節。上段話中前一部分畫橫線的語句應該移到下文適當的地方,后邊畫橫線的可以刪去,也可以用括號括起來。只有這樣,文章的脈絡才清楚,語言才連貫。經濟論文的上下文之間應該有明確的邏輯聯系,這種聯系如若受到破壞,語言的連貫性也隨之受到破壞。上面那段話多少反映了口頭表達時即興思維的特點。口頭表達時對語言銜接的要求比較低,而且帶有即興的性質,說話人往往愛從一點生發開去,繞了一大圈才回到本題。如果我們完全按照自己說話的習慣來寫作,就很容易出現這類毛病。

第3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背景音樂;多媒體

前言

多媒體課件以豐富的視聽信息,生動的圖形、圖像,高科技表現手段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宏觀為微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論文使理論學習、問題輔助學習、激發興趣和協作學習等在教學中得以體現,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個體獨立學習變為群體合作學習,由復制性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軟件,通過Fireworks8.0創作動畫輔助,將多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完成《電子測量技術》課程的課件設計。

1課件的設計

《電子測量技術》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應用電子、自動化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新知識點較多的一門課程。針對職業教育特點,我們主編了《電子測量技術》規劃教材,2003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數已達3萬冊。因此,從教學角度出發,考慮該教材已獲得廣泛承認,課件內容以該書為基礎,涵蓋《電子測量技術》全書12章節內容,并且借鑒原來基于PowerPoint課件的經驗,各章節自成體系,按教學大綱劃分出知識點;其次是課件應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和視覺、聽覺效果,課件所使用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開發環境相對兼容,便于升級擴展。

1)腳本的編寫

編寫詳細的腳本,是整個多媒體課件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把課件設計與制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成為課件制作的重要依據。畢業論文編寫腳本包括界面設計、交互設計和風格設計3個方面[2]。

界面是教學信息在屏幕上的顯示區域及用戶操作區域,設計時我們主要突出“教為學”的思想,圍繞教學內容這一中心,既防止課件界面色彩、聲像效果等過分濃烈、喧賓奪主,影響學習內容;又考慮課程部分內容如儀器內部電路抽象、枯燥,而學生需要感官刺激,激發興趣的特點。

同時,我們體會多媒體課件的強大生命力主要體現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過單擊屏幕上某個特殊的鏈接設置,方便實現不同對象之間的跳轉。本設計中創建了兩個導航結構,一種是利用“導航”圖標指向框架圖標中的某一頁,來實現程序內部的跳轉和調用。另一種是通過“框架”圖標內嵌的導航控件來實現不同頁面間的瀏覽、翻頁。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超文本鏈接來實現交互性能。

在風格設計上主要體現界面、字幕和顯示對象上整體的和諧統一。

2)框架結構的設計

編輯之前考慮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輸入,實現各個章節之間的翻轉如果只使用“交互”圖標,也是可以實現翻頁功能,但碩士論文制作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在查找頁和指定固定頁方面力不從心。因此運用“框架”圖標及“導航”圖標制作文本瀏覽,就方便多了[2]。

“框架”圖標和“導航”圖標密切相關,經常放在一起使用。導航結構提供了選擇路徑的方法,可以根據設置自動跳轉到指定的目標頁上;“框架”圖標可以方便地設計含有圖形、聲音、動畫等組件的頁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圖標的內部內嵌了一整套導航控件,通過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實現頁面之間的來回翻轉。

基本框架結構設計后,對有的地方進行了編輯,如更改控制按鈕的位置和圖標、設置按鈕防止頁面回繞、編輯進入和退出畫面等,使其更適合課件的使用。

2多種媒體素材的使用

要實現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豐富多彩,使用多種媒體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圖形、圖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還有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信息。考慮到職業教育“淡化理論、夠用為度、培養技能、重在應用”的特點,我們認為對測量原理部分的講解應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總結便于自學,因此課件這部分主要以文本、圖片形式,比較詳細;而測量方法則應突出操作應用,在設計時則主要以視頻演示為主;對測量儀器儀表則重點講清工作原理和組成框圖,在設計時主要以動畫、網頁內容為主,整個課件設計力求對多媒體資源的合理布局,使它們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體特征。

1)文本的輸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將外部的文本輸入到其內部,但是它有一特點就是在文本的輸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輸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對于不是這種格式的文檔如果采用常規直接進行輸入勢必會占用很多時間,不利于課件的開發。因此借助系統剪貼板使用復制、粘貼的方法來添加文本。當文本過長時,或者輸入的文本篇幅較大,采用滾動文本的輸入方式,這樣在預覽時會顯得更方便。

2)圖片的應用

使用系統本身的繪圖工具箱可以繪制出比較簡單的畫面,但對于《電子測量技術》這門課程僅僅依靠繪圖工具箱不能達到實際的要求,如大量的儀器原理圖、接線圖、儀器面板圖等,我們采取的第一個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對象的功能,將原來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轉換為圖片形式,醫學論文使設計的原料變得更加豐富。

3)添加背景音樂

在Authorware7.0系統中可以支持多種類型的聲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課件時,通過“聲音”圖標來插入音頻和設置聲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數、設置播放時間、速率等,可以輕松引用這些聲音素材添加到課件中。在課件中導入背景音樂有它的優點,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有音樂,因此通過對“計算”圖標和按鈕響應的設置,編寫按鈕激活代碼使課件在播放時可以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單擊相應的按鈕,實現有聲和靜音之間的轉換[4]。

4)動畫的調用

動畫是多媒體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設計中的一個亮點,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維的動畫,即動畫的對象只能在一個平面內運動,這樣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這并不說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維動畫,它可以通過文件插入的方式來演示其他軟件制作的三維動畫,同時系統本身也提供多種效果的頁面切換功能,對各種外部和內部資源加以利用同樣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動畫的軟件有很多,使用起來也各有特色。選擇合適的創作工具是設計成功的關鍵,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Authorware系統提供了對GIF動畫圖像的支持,可以將其應用到課件中。GIF動畫是一種特殊的圖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幀圖像,這些圖像按照一定的時間頻率交替顯示,從而達到動畫顯示的效果,具體是通過MacromediaFireworks8.0來設計。在Fireworks中制作動畫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創建元件并不停地改變它們的屬性來產生運動的錯覺。當按順序播放所有的幀時就成了動畫[5]。

5)智能對象與數字電影

智能對象就像一個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邏輯包,它是一個強有力的開發工具,它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與向導的聯接,向導可以給Authorware作品提供設置界面,職稱論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對象的位置添加各種變化、新的內容和邏輯關系。它能使看似繁瑣的工作變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沒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實際上智能對象在多媒體編輯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對象與數字電影的結合應用[3]。在課件中引入數字電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線上添加相應的圖標進行導入,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當執行到該圖標,系統會直接彈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過MovieController智能對象可以容易實現播放進度的調節。

6)網頁鏈接

在課件設計時,考慮到有些儀器由于價格昂貴或者其他原因,學校無法購置,如數字通信測試用誤碼儀、邏輯分析儀等,課件設計中考慮實現網頁的鏈接,鏈接到知名企業的網頁上,已加強學生感性認識。這一功能是通過Fireworks中使用URL來實現,編輯選中的熱點并對其指定URL路徑,最后導出此URL即可實現指定網頁的鏈接。

課件的主界面如圖1所示,課件第1章界面如圖2所示。

3課件的調試與打包

課件主要是為《電子測量技術》教材而制作的,因此為方便發行和使用,課件的后期工作就是進行調試和打包處理。

由于課件發行打包后將不允許用戶再修改,打包之前應盡可能排除其中的錯誤,確認課件可以正常運行。英語論文調試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實現。一種是利用區段標志(開始/停止標志),另外一種是通過控制面板的使用。通過使用調試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執行的區段,逐個執行程序流程中的設計圖標。將制作好的課件與課件中的庫文件一起打包能夠提高文件的性能,減少文件的數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裝、運行更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運行的可靠性,避免運行時因為找不到外來函數或庫文件而發生錯誤。

打包好的課件進行設置,可以運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這樣的32位操作系統中。其中要求的CPU應該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機種、內存是64M以上、硬盤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顯卡、光驅是8倍速以上的光驅,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設置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顯示器。制作好課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課件時必須隨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體文件或外部函數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該功能可以將運行作品所需的各種文件及外部函數輸出到指定的目錄中,從而形成用于發行的最終作品[3]。

4結論

隨著各種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和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留學生論文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要想運用好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其關鍵是要設計和制作出符合教學要求的多媒體課件[6]。我們的作品雖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過程中,一定還會發現很多不盡人意之處,我們將與時俱進,將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欣杰.時尚教師多媒體課件DIY[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孫印杰,李春暉,封新亞.新世紀多媒體CAI課件制作培訓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NaheedaRavjani.UsingAuthorware7[M/CD].Macromedia,Inc.600TownsendSt.SanFrancisco,CA94103,2003

[4]China-.Authorware5多媒體制作實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軟件有限公司2000

第4篇

〔關鍵詞〕 罪責刑相適應;輕重倒置; 輕重不分;司法公正

我國《刑法》第5 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這條規定即是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該原則是從傳統的罪刑相適應原則發展而來的。罪刑相適應的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同態復仇和奴隸社會的等量報復。“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是罪刑相適應思想最原始、最粗俗的表現形式。但在實行嚴刑苛罰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罪刑相適應只是善良人們的美好愿望,不可能成為刑法的基本原則。到了公元17 、18 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和法學家基于平等觀念,猛烈抨擊封建社會的重刑主義,極力倡導罪刑相適應原則,并在資產階級刑事立法中將其確立起來。意大利著名刑法學家、刑事古典學派創始人貝卡里亞在其傳世之作《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指出:“犯罪對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們犯罪的力量越強,制止人們犯罪的手段就應該越強有力。這就需要刑罰與犯罪相對稱。”[1 ]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罪刑相適應原則被寫進了法律。1793 年法國憲法所附的《人權宣言》第15 條規定:“刑罰應與犯罪行為相適應,并應有益于社會。”[2 ] 1810 年《法國刑法典》也貫徹了罪刑相適應原則,并成為各國刑事立法的楷模。

從19 世紀末開始,隨著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的崛起,傳統的罪刑相適應原則受到了有力的挑戰,但并未動搖其作為刑法基本原則的地位。如今,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內容已經得到修正:既注重刑罰與犯罪行為相適應,又注重刑罰與犯罪人個人情況(主觀惡性與人身危險性) 相適應。罪刑相適應已發展為罪責刑相適應,其含義是: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罰當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輕和刑事責任大小時,不僅要看犯罪的客觀社會危害性,而且要結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從而確定其刑事責任大小,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以求公正。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作為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無論對刑事司法還是刑事立法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它不僅是刑事司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刑事立法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要求立法時各個法律條文之間對犯罪配置的法定刑要統一平衡,不能把重罪配置的法定刑比輕罪的法定刑輕,也不能把輕罪配置的法定刑比重罪的法定刑重。法定刑是《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犯罪所規定的適用刑罰的規格和標準,是人民法院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的法律依據。對具體犯罪人判處公正的刑罰離不開合理的法定刑。如果刑事立法上對犯罪配置的法定刑不合

理,則很難要求刑事司法做到罪責刑相適應。我國《刑法》分則所確立的法定刑,基本上達到了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幾種不甚合理的法定刑。

一、法定刑輕重倒置

所謂法定刑輕重倒置,是指重罪的法定刑比輕罪的法定刑輕,輕罪的法定刑比重罪的法定刑重。如《刑法》第333 條第1 款規定的“非法組織賣血罪”和“強迫賣血罪”,其最高法定刑分別是5 年有期徒刑和10 年有期徒刑,而該條第2 款規定:“有前款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依照本法第234 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按照第234 條第1 款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最高法定刑是3 年有期徒刑,該條第2 款規定“,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最高法定刑是10 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除外) 。把兩條比較一下便可發現:非法組織他人賣血未致人輕傷的,定非法組織賣血罪,最高可處5 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輕傷的,按《刑法》第234 條定罪處罰,定故意傷害罪,最高只能處3 年有期徒刑,且不能并處罰金。強迫他人賣血未致人輕傷的,定強迫賣血罪,最高可處10 年有期徒刑,最低也要處5 年有期徒刑;致人輕傷的,適用《刑法》第234 條第1 款規定,定故意傷害罪,最高只能處3 年有期徒刑,而且未致人輕傷的,要并處罰金,致人輕傷的,反倒不能并處罰金了。雖然強迫賣血罪和故意傷害罪(重傷) 的最高法定刑都是10 年有期徒刑,但強迫賣血罪的最低法定刑是5 年有期徒刑,且要并處罰金,而故意傷害罪(重傷) 的最低法定刑是3 年有期徒刑,且不能并處罰金。顯然,在實施“非法組織賣血罪”和“強迫賣血罪”的過程中,致人傷害的要比未致人傷害的危害性大,但根據法律的規定,致人傷害的法定刑比未致人傷害的法定刑輕。這樣一來,就會使那些組織他人賣血或者強迫他人賣血的犯罪分子,如果沒有致賣血人傷害,也要想方設法致賣血人傷害,因為這樣做所受的懲罰反而會輕。再如:我國《刑法》第128 條第1 款規定的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和第130 條規定的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同樣存在法定刑輕重倒置的問題。前者情節嚴重的,處3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后者情節嚴重的,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攜帶是非法持有的表現形式之一,單純的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的行為與非法攜帶槍支、彈藥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的行為相比較,其社會危害性和危險性顯然要小。然而《, 刑法》對前者所配置的法定刑卻重于后者。此外,《刑法》第310 條規定的窩藏、包庇罪與第379 條規定的戰時窩藏逃離部隊軍人罪,也存在著法定刑輕重倒置的現象。兩罪都是窩藏犯罪的人(軍人在戰時逃離部隊的行為,根據《刑法》第424 條的規定,構成戰時臨陣脫逃罪) ,且前者犯罪的時間多在平時,后者犯罪的時間限定在戰時,相對而言,前者罪輕而后者罪重,而《刑法》配置的法定刑卻是前者重(情節嚴重的,處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后者輕(情節嚴重的,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轉貼于 二、法定刑輕重失衡

所謂法定刑輕重失衡,是指刑法配置的法定刑與犯罪的性質、社會危害性嚴重程度不相稱。如我國《刑法》第244 條規定的強迫職工勞動罪,最高法定刑只有3 年有期徒刑,與實踐中有些嚴重的犯罪不相適應。例如《, 開放日報》1996 年7 月22 日報道的“黑心老板史夢才”,承包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麻絲廠后,從1991 年起就不用本地人,只招外地工。打工者一進廠,史夢才即令手下的打手們搜去每個人的身份證和剩余的路費。打工者被絕對禁止與外界通信,不得出廠門半步(廠門從來就不打開) ,白天由專人監督干活,晚上則鎖在院內由專人看守。打工者每天工作都在12 小時以上,工作時間內只準上兩次廁所,飯也不給吃飽,不少工友餓得吃青草。襄樊去的打工仔胡志剛餓得抓活青蛙吃。史夢才逼迫打工者每天早晨5 時起床,5 分鐘內洗漱疊被完畢,然后集合跑步。打工妹們怕誤了時間挨打,晚上睡覺全是和衣而眠。一次史夢才說她們被子疊得不方正,讓12 名打工妹分成六組面對面站著互相打耳光,誰打得不狠他就狠狠地打誰。在史夢才殘酷的暴行下,僅一年多的時間,這個只有40 余人的工廠便有2 人死亡,1 人跳樓自殺未遂致殘,好幾個人在生病和遭毒打失去勞動能力后被趕走,絕大部分打工仔、打工妹進廠以來沒領過一次工資。《開放日報》在該文的編者按中指出:史夢才是一個“比解放前四川大財主劉文彩更甚的黑心老板”。象史夢才這樣強迫職工勞動的惡劣行徑簡直令人發指,但強迫職工勞動最高只能處3 年有期徒刑,顯然有悖罪責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另外,通過對《刑法》第295 條規定的傳授犯罪方法罪的法定刑與《刑法》第301 條第2 款規定的引誘未成年人聚眾罪的法定刑的比較,也不難看出兩罪的法定刑顯然失衡。兩罪的犯罪性質相似,社會危害性程度也相當,但《刑法》為兩罪配置的法定刑懸殊卻非常大。傳授犯罪方法罪的法定刑最高為死刑,引誘未成年人聚眾罪的法定刑最高僅為5 年有期徒刑。

三、法定刑輕重不分

所謂法定刑輕重不分,是指對犯罪性質有別、表現形態各異、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的犯罪,配置相同的法定刑。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的法定刑輕重不分。如《刑法》第398 條將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規定相同的法定刑。一般地說,犯罪故意的主觀惡性比犯罪過失的主觀惡性要大,其社會危害性程度也大,因此,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法定刑應高于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法定刑。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第432條之中。二是實害犯與危險犯的法定刑輕重不分。如《刑法》第330 條規定的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該罪有實害犯與危險犯兩種情況,實害犯造成了實際危害后果,危害性大,危險犯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危害性相對較小。在處刑上,前者應重于后者,而該條配置的法定刑卻是相同的。三是多行為犯與一行為犯的法定刑輕重不分。如《刑法》第125 條第1 款規定的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該罪包括了5 種行為,而《刑法》規定無論行為人實施了其中的一個行為還是數個行為,其法定刑都是相同的,立法上沒有體現出多行為犯與一行為犯法定刑的差異。四是同一犯罪數額大小差異很大而法定刑沒有區別。如《刑法》第395 條第2 款規定的隱瞞境外存款罪,本款規定的數額標準只有一個,即數額較大,對數額巨大或數額特別巨大沒有規定,這就形成了不論隱瞞境外存款的數額差別有多大,法定刑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隱瞞境外存款幾萬、幾十萬與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都只能處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種規定顯然有悖罪責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

法定刑在《刑法》分則規范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職稱論文 公平合理的法定刑是刑罰公正的表征,是司法實踐中貫徹落實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正確裁量刑罰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刑法》分則條文配置的法定刑公平合理,罪罰相當,才能樹立法律的威信,維護法律的公正,從而有效地維護社會秩序,以求實現司法公正。然而,上述幾種類型的法定刑,均有悖重罪重刑、輕罪輕刑、罪刑相當的法定刑配置原則,是非理性的,也給司法實踐帶來了極大的困惑。建議盡快修改,以使《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法定刑達到罰當其罪的要求,使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真正體現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實踐中。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智能主體;信念;自省;他省;認知時態子結構邏輯

Substructural logic of epistemic and temporality in belief of agent

LIU Dong-ning?1,TANG Yong?2

(1.School of Compu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2.School of Computer,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approach to get belief as an agent. One is extrospectiveness, which gets information from other body through outside interaction. The other is introspectiveness, which gets information from own history database. The two ways are indispensable to describe belief of agent. However, nowadays BDI logics mostly use extrospectiveness, not combination of extrospectiveness and introspectiveness. Also, most BDI logics are usually based two-value logic, classical modal logic or its transmutation, which makes many logic systems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gic omniscience and coarse depiction.For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made some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a substructural logic of epistemic and temporality(BSoET)focusing as belief of agent.

Key words:agent; belief; introspectiveness; extrospectiveness; substructural logic of epistemic and temporality

0 引言

為適應環境變化和協作求解,智能主體(agent)必須利用知識修改內部狀態,即心智狀態(mental state)。主體的心智狀態為主體如何行動提供了一種解釋,也就是說主體的行動是由主體的心智狀態驅動的,如認知、情感、意向等。邏輯是描述主體心智狀態的重要工具[1]。1990年,Moore[2]使用形式邏輯對主體進行了建模,并主要研究了主體擁有的知識與實現的動作之間的關系;隨后Cohen等人[3]系統地研究了信念、目標、持續目標、意圖和理性的邏輯表達和演算問題,他們的工作基于線性時態邏輯,在語義上則以Kripke可能世界語義學為基礎,并給出了BDI形式模型;其后,Rao等人[4]提出了理想agent的BDI模型,使用了三個基本的模態算符:信念(belief)、愿望(desire)和意圖(intention)建立了主體的BDI模型;Jiao等人[5]針對主體是在進程級運行的程序,運用π演算描述了主體的理性和行為意圖,利用π演算這種刻畫通信系統的進程演算表示出主體間的交互;胡山立等人[6,7]在真假子集語義基礎上通過對模型的代數結構施加一定的約束,開發了雙子集語義改進模型,避免了基于正規模態邏輯表示的邏輯全知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副作用等問題。此外,Konolige等人[8~13]也做了相關值得肯定的工作,遍及BDI理論研究與應用的多個領域職稱論文。

盡管BDI或類BDI模型已成為研究智能主體理論模型的主要工具,但這些模型仍普遍存在下述的一些問題:

a)主體理論模型中普遍存在邏輯全知(logic omniscience)[1]。

b)重視主體間知識交互,而輕視主體內部知識或狀態。

c)由經典模態邏輯或二值邏輯引起的理論模型對真實世界的刻畫粗精度。

基于此,本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將研究工作聚焦于智能主體的信念,針對其作出了相關邏輯模型。考慮到對于愿望和意圖,不同的應用和應用觀對其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因此本文并未進行深入研究,只著重刻畫了認知和決策的關鍵,即信念。

1 智能主體信念的形成與表示

1.1 智能主體信念的形成及其問題

無論是BDI模型還是其他的智能主體的理論模型,對于信念的形成與表示都是建模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許多理論模型中,對信念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作為經典的模型,在Rao等人[4]的模型中,在建模時雖使用到時態邏輯模型及其技巧,但僅考慮到系統的未來狀態,而不關注過去的認知。實際上,造成類似的問題主要在于其對信念(知識)的獲取僅考慮與外部主體進行交互,而輕視了主體在過去的知識。

事實上,作為一個智能主體,其獲取信念(知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a)他省(extrospectiveness),即通過外界交互,從其他主體中獲取信息;b)自省(introspectiveness),即通過自己的歷史數據庫獲取相關知識的信息。因此,對于主體信念的描述與刻畫,兩種途徑缺一不可。在當前研究中,體現他省的BDI模型較多,卻較少帶自省功能的模型。但從時態數據庫、時態知識庫的角度看,智能主體的知識也是一個隨著時間軸向前推進的歷史數據庫序列H=(H?0,…,H?n,Hn+1,…),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知識集,這些知識集對當前信念的建立影響巨大,自省不可忽視。因此,在邏輯建模中,必須體現他省和自省,并處理其間的各類知識沖突。

考慮到主體理論模型中普遍存在邏輯全知的問題,這也主要是因為相關模型使用了經典模態邏輯(或相關變形系統)、二值邏輯導致的結果。邏輯全知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a)一個主體如果知道一個命題,那么它知道它所知道的命題的全部邏輯后承。

b)一個主體知道所有的真理(重言式)。

造成問題a)是因為理論模型采用了形如經典模態邏輯中的K公理式的內定理。造成問題b)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因為理論模型采用了形如經典模態邏輯中的RN規則式的規則造成;第二點是在計算科學,尤其是在機群協同工作下的智能主體的認知過程不應存在所謂的“重言式”模式的內定理,所有公式的成立與否都應采用構造性證明進行論證,而非傳統的二值邏輯形式及其粗精度刻畫。

1.2 “雙省”智能主體的信念表示

基于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首先,主體的信念必須與他省和自省相結合。具體體現在不僅重視交互,而且重視歷史數據。由此在表意上,可以使用Bel(k)=KHφ表示主體k在當前時刻具有信念φ。其中:K表示“知道”算子,體現了他省;H仍使用時態邏輯中的標記意義,表示“在此之前一直……(不包括當前時間)”,體現了自省,只有當他省和自省都為“必然”時,知識才能成為信念。其次,要解決邏輯全知與非構造性語義的粗精度刻畫問題,一種可行的方式是使用子結構邏輯(substructural logics)。根據子結構邏輯的構造性證明,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并可通過結構規則的增刪,修改傳統Hilbert風格的邏輯演算所固留的諸如單調性、收縮性等弊病,以增加系統的可計算性。

據此,可建立相應的認知時態子結構邏輯系統。鑒于其表示了智能主體的信念,同時采用的是認知邏輯、時態邏輯和子結構演算的綜合解決方法,本文將新的系統稱為BSoET系統,意為substructural logic of epistemic and temporality in belief。在下一部分,將對系統作詳細介紹。

2 BSoET及其Gentzen系統

2.1 可能世界與可達關系

首先考慮到系統需要做到他省和自省,必須對認知的可能世界與可達關系作出定義,這種定義是針對框架的(frame)。

定義1 他省框架。一個他省框架是一個二元組?F=〈T,R?e〉。其中:T為時間結構的集合,對于每一個T?i∈T,T?i表示一個時間結構;R?e為時間結構間的一個自反和傳遞的可達?關系。

直觀上,對于每一個T?i∈T,T?i表示一個智能主體。這是考慮到每個智能主體都有一個歷史數據庫,可以用T?i表示歷史數據庫(H?0,…,H?n,Hn+1,…)的集合。在拓撲形式上,可將T?i理解為一個時間軸,軸上的點表示了主體在該時刻上的歷史數據。由此,能進一步定義自省框架。

定義2 自省框架。一個自省框架是一個二元組T=〈T,R?t〉。其中:T為時間點的集合,R?t為一個時間點間的一個傳遞可達關系。

假定不同軸的同一時刻的時間點之間的可達關系與時間軸之間的可達關系是一致的,據定義1和2,可以將兩個框架合并。

定義3 他省且自省框架。一個他省且自省框架為一個三元組F=〈T,R?e,R?t〉。其中:T為時間點的集合;R?e為一個自反和傳遞的可達關系;R?t為一個傳遞可達關系。

其示意如圖1所示。

直觀上T上的點通過R?t關系,構成各條時間軸,每條時間軸代表一個主體(及其歷史數據庫),表示了自省關系;不同軸的同一時刻的時間點通過R?e,構成了他省關系。

另一方面,作為他省關系,R?e為一個自反和傳遞的可達關系對于傳統BDI模型的認知可達關系是一般的;而作為自省關系,R?t不能具有自反性。在直觀上,人的自省總是反省過去,對于現在是無法反省的,而作為他省關系的R?e的自反性,則主要體現了主體對自我知識集的認知,因此需要保留。

在沒有具體解釋框架語義之前,針對R?e和R?t關系,分別用模態算子?和對應它們類似于經典模態邏輯的必然關系,并由此用?φ來表示一個主體有信念φ,假設這個主體是k,可以將其簡記為Bel(k)=?φ。

2.2 Gentzen系統

據上,本文將對他省和自省框架構造子結構演算系統,為體現子結構演算特點,在此用Gentzen風格的演算系統(由德國人Gentzen 1934年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提出的一種邏輯演算,國內也翻譯為相繼式演算,但更多直譯為Gentzen演算,在該演算中分為結構規則和運算規則,運算規則又分為左規則和右規則,是有別于Hilbert風格的自然演繹方法的構造性邏輯演算方法,主要用于證明論)來構造BSoET,系統如下:

公理:A?A

結構規則:

X├AY,A,Z├BY,X,Z├B(Cut)

*X├AX├A(T for ?) *X├A**X├A(4 for ?) X├AX├A(4 for )

運算規則:

X,A,Y├CX,A∧B,Y├C(∧L)

X,B,Y├CX,A∧B,Y├C(∧L)

X├A X├BX├A∧B(∧R)

X,A,Y├C X,B,Y├CX,A∨B,Y├C(∨L)

X├AX├A∨B(∨R)

X├BX├A∨B(∨R)

X,A,Y,B,Z├CY,X,AB,Z├C(L) X,A├BX├B(R)

X,A,Y├BX,*?A,Y├B(?L) *X├AX├?A(?R)?X,A,Y├BX,A,Y├B(L) X├AX├A(R)

在此,“,”“*”“”分別是三個不同的punc mark(句法標記,非算符)。其中“,”是一個無序的句法結構標記,它分割了多個參與演算的公式序列;而“*”和“”分別是和的punc mark[14]。其中結構規則“T for ”表明了如果公式序列X能在“*”的演繹下得到A,則在一般演繹下也能得到A,這恰好對應了R?e關系的自反性。類似地,結構規則“4 for ”對應了R?e關系的傳遞性,結構規則“4 for ”對應了R?t關系的傳遞性。

注意到,這是一個典型的“直覺主義”邏輯系統,是基于構造性證明的。同時由于類似K公理和RN規則的內定理不存在于BSoET的結構規則中,也有效避免了邏輯全知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L”規則的存在,系統實際保留了Weakening規則,即該系統的推理仍然是單調的。同時由于punc mark“,”的無序性,交換律也依然保持其有效性,但系統不具有收縮規則,避免了運算資源的可重用性[15]。

另一方面,在BSoET系統中,本文也沒有考慮算子“”,其主要原因是BSoET系統是一個直覺主義邏輯系統,其證明為構造性證明。由此,構造一個φ的信念與構造一個φ的信念的工作是相似的。

3 BSoET系統的語義模型

定義4 點集與命題[14]。一個點集P=〈P,〉為集合P及其上的偏序關系。P上的命題集Prop(T)為P上的所有向上封閉的子集X,即若x∈X且xx’,則x’∈X。

定義5 可達關系。

1)二元關系R為點集P上的二元關系當且僅當對?x,y∈P,如果xSy且?x’(x’x),則?y’(y’y),使得x’Ry’。類似地,如果xRy且?y’(y’y),則?x’(x’x),使得x’Ry’。

2)二元關系R為點集P上的豐滿的(plump)二元關系,當且僅當對于?x, y, x’, y’∈P,如果xRy且x’x,y’y,則x’Ry’。

定義6 框架及框架關系。一個框架F為一點集P及其上的二元可達關系,寫做F=〈P,R?e,R?t〉。其中R?e和R?t分別為他省和自省的二元關系。

定義7 框架賦值。

1){x∈F:x?p}∈Prop{F};

2)x?A∧B iff ?x∈F, x?A且x?B;

3)x?A∨B iff ?x∈F, x?A或x?B;

4)x?A iff ?y∈F,如果x R?e y,則y?A;

5)x?A iff ?y∈F,如果x R?t y,則y?A。

定義8 衍推。

1)稱X相對于模型M衍推A,記做“X├?MA”,當且僅當對?x∈M,如果x?X,則x?A;

2)稱X相對于框架F衍推A,記做“X├?FA”,當且僅當對?M∈F,X├?MA;

3)稱X相對于框架類F衍推A,記做“X├?F A”,當且僅當對?F∈F,X├?FA。

由此易證得以下定理,限于篇幅證明從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文獻[16]。

定理1 可靠性定理。BSoET系統相對于框架條件為xR?e x、xR?e y∧yR?e zxR?e z和xR?t y∧yR?t zxR?t z的框架是可靠的。

定理2 完全性定理。BSoET系統相對于框架條件為xR?e x、xR?e y∧yRe zxR?e z和xR?t y∧yR?t zxR?t z的框架是完全的。

4 群體信念與公共信念

在BSoET系統中,主體k形成的信念可由Bel(k)=?φ表達,其不僅考慮了主體之間的他省,還考慮了參與認知主體的自省,體現了只有當他省和自省都為“必然”時,知識才能成為信念的觀點——主體k擁有信念φ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當前狀態下與外界主體的通過交互獲得知識,更要考慮其歷史?數據。

基于BSoET系統,易得在群體認知中的群體信念“Eφ” (everyone has the belief φ)與公共信念“Cφ” (it is common belief that φ),對于n個智能體,其定義如下:

Eφ=Bel(1)∧…∧Bel(n)=?1?1φ∧…∧?n?nφ;

Cφ=φ∧Eφ∧EEφ∧…= ∧i≥0E?iφ

5 結束語

本文針對智能主體的“雙省”信念及其形成與表示進行了相關研究,采用了認知時態子結構邏輯建模的方法,表達了智能主體獲得“雙省”信念的方式,針對其建立了相應的邏輯系統BSoET。由于BSoET系統采用的是子結構演算,有效避免了邏輯全知問題,其模型語義與構造性證明方法較經典二值邏輯更細精度地刻畫了信念的形成。

在BSoET系統中討論R?e和R?t關系時,本文主要討論了它們的必然算子,即和。對于和的對偶算子和在本文中并沒有討論,不討論其的主要原因在于和算子不是信念形成的關鍵,同時也對愿望和意圖不起關鍵作用。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將R?e擴充為動作和動態關系,如將算子擴充為[α]或[α]?n,又如何進一步在子結構演算中豐富R?t關系,使其進一步具有線性、序列性、非分支性和有窮間隔性等性質。同時,還可以通過添加相應的表示將來狀態的算子“■”,由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形成相應的愿望、意圖和BDI模型,并最后付諸領域應用。

參考文獻

[1]史忠植.智能主體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2-22.

[2]MOORE R C.A formal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M]//Formal Theories of the Commonsense World.[S.l.]:Ablex Publishing Corperation,1985:319-358.

[3]COHEN P R,LEVESQUE H J.Intention is choice with commitment[J].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0,42(2-3):213-261.

[4]RAO A S,GEORGEFF M P.Deliberation and intentions,Technical Notes 10[R].[S.l.]:Austral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1991.

[5]JIAO Wen-ping,SHI Zhong-zhi.Formalizing agent’s attitudes with polyadic π-calculus[C]//Proc of the 4th Workshop on Practical Reasoning and Rationality.Stockholm:[s.n.],1999:21-27.

[6]胡山立,石純一.Agent意圖的雙子集語義改進模型[J].軟件學報,2006,17(3):396-402.

[7]HU Shan-li,SHI Chun-yi.An improved twin-subset semantic model for intention of agent[J].Journal of Software,2006,17(3):?396-402.

[8]KONOLIGE K,POLLACK M E.A representationalist theory of intention[C]//Proc of IJCAI’93.1993:390-395.

[9]SINGH M P.Multiagent systems: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intentions,know-how,and communications[C]//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l.]:Springer,1994.

[10] NAIR V C P.On extending BDI logics[D].Queensland:Griffith University,2003.

[11]RAFAEL H B,MEHDI D,J?RGEN D,et al.Multi-agent programming:languages,platforms and applications[M].Berlin:[s.n.],2005.

[12]RAFAEL H B,MICHAEL F,WILLEM V,et al.Verifying multi-agent programs by model checking[J].Journal of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2006,12(2):239-256.

[13]RAFAEL H B,JOMI F H,MICHAEL W.Programming multi-agent systems in AgentSpeak using Jason[M]//[S.l.]:Wiley,2007.

[14]RESTALL G.An introduction to substructural logics[M].Routledge,Tokyo:Mathematical Society of Japan,2000.

[15]ONO H.Proof-theoretic methods in nonclassical logics[R].1998:207-254.

[16]劉冬寧.時態信息處理中若干問題的邏輯公理化研究[R].廣州:中山大學,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拜城县| 巴彦淖尔市| 西吉县| 章丘市| 彩票| 马关县| 渝中区| 正镶白旗| 松原市| 乌兰县| 石台县| 蕲春县| 阿城市| 盐城市| 班玛县| 板桥市| 明溪县| 睢宁县| 东宁县| 工布江达县| 洛隆县| 壤塘县| 澎湖县| 错那县| 德清县| 建阳市| 迁安市| 康定县| 兰西县| 亚东县| 钟祥市| 襄垣县| 织金县| 于都县| 酉阳| 中方县| 铜陵市| 巴楚县| 东阳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