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金融實證論文

金融實證論文

時間:2023-03-24 15:27: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實證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金融實證論文

第1篇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一) 題目

銀行聯系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理論機理與實證研究

(二)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研究背景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而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金融市場陷入停滯,金融市場的危機不斷傳播最終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經濟的混亂,嚴重擾亂了國際經濟。在 2003 - 2007年期間強勁增長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在隨后兩年中出現了明顯的大幅下滑。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就強調了金融與投資之間關系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積極尋求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因為他們認為跨國企業將通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增加資本積累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促進經濟增長。事實上,大量的實證證據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往往會為本國和東道國帶來凈收益增長效果。這就促使研究人員徹底的調查其決定因素。有力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場規模,文化和地理接近度,相對勞動力市場稟賦和公司稅率(Eicher等,2012;Blonigen和Piger,2014年)。金融發展,特別是兩國之間的銀行聯系當然也應該加入這個名單。

2.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測試銀行聯系是否促進外商直接投資,為這類不斷增長的文獻做出貢獻。我們論文的主要貢獻有兩方面:首先,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渠道,在這種渠道之中,金融通過向銀行提供銀團貸款形成的銀行聯系的積極影響展現了對投資的重要性。其次,我們證明這種影響可能對于當地金融發展程度越低的國家越大。

因此,該論文為越來越多的關于金融與外商直接投資關系的文獻做出了貢獻。最近,Claessens等人(2015)表明國際銀行的海外業務在促進投資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樣,通過對美國進行研究,Michalski和Ors(2012)利用實驗來表明48個毗鄰州的銀行整合導致國家間投資和貿易出現了增長。他們的分析更接近于·克拉森等(2015),因為他們將銀行業整合定義為銀行資產的跨國所有權。本篇論文對這些結果進行了擴展,以表明在國際投資環境中,不僅所有權聯系,而且通過銀行間銀團貸款建立的銀行之間的關系也有助于投資的增長。

此外,通過將銀行聯系與外商直接投資聯系起來,本篇論文在關于金融流動在國際商業周期中的作用的文獻中有所貢獻,有助于更準確地理解金融流動影響國家間經濟關系的機制。最后,本篇論文還涉及關于銀行聯系的更一般性影響的文獻,雖然這類文獻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不足為奇,主要集中在銀行聯系的風險和傳染方面。我們的論文通過證明銀行聯系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積極作用,為這一類型的文獻做出了貢獻。

第2篇

論文關鍵詞:金融產業成長,經濟增長,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

 

一、引言

隨著西方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理論的引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已成為我國當代經濟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我國學者利用國內數據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的大量實證研究,由于方法和指標體系的不同,研究結論各有差異。全國層面談儒勇(1999)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發現我國金融中介發展與經濟增長顯著正相關;王志強和孫剛(2003)采用帶有控制變量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發現1990年以來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雙向因果關系。區域層面周立、王子明的研究表明:中國各地區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都密切相關, 促進金融發展有利于經濟的長期增長;冉光和、李敬等分別對我國東部和西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和短期關系進行了比較研究后認為:西部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金融發展引導經濟增長的單向長期因果關系, 而無明顯的短期因果關系,東部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明顯的雙向長期因果關系和雙向短期因果關系。此外張兵、胡俊偉( 2003)、孫涌( 2003)、胡金焱、朱明星( 2005) 分別對江蘇、貴州和山東三省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目前,國內理論界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對我國的整體情況做分析,對于省際情況的研究較少。我國是一個具有區域性特點的大國,經濟在地域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金融發展的差異也很大, 因此研究一個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谶@一認識,本文對重慶市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

二、變量選擇、分析方法與數據說明

根據數據的可收集性和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論文選取了兩組指標: 一是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二是反映金融發展狀況的指標。(一)經濟增長指標。通常一國或一地區綜合經濟發展水平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考慮到人均GDP 數據比總GDP 數據更能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并為剔除物價因素和人口因素的影響,本文采用了實際人均GDP的環比增長率( G) 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實際人均GDP 是通過重慶市GDP縮減指數( 以1978 年為基期) 加以調整得到的。(二)金融發展狀況指標。本文選取兩個指標來反映金融發展狀況: 一是衡量金融規模的金融相關比率指標( FIR)。FIR指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之比。通常,人們將其簡化為金融資產總額與GDP之比。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 本文的金融資產總額包括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國家債券發行額和企業債券發行額。二是反映金融結構的指標( BANK) , 即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在金融總資產中的比重, 可以衡量金融中介( 銀行系統) 在金融體系中的相對規模和作用。

在分析方法上,為了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現象,本文首先利用ADF 單位根檢驗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并對非平穩性變量進行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為進一步檢驗二者的因果關系,分析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本文采用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對數據進行檢驗和分析。如果各變量均是單整的,我們將對其進行協整檢驗以確定金融產業成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本文樣本區間為1997—2009年, 所有數據均來源于《重慶統計年鑒》, 除以上說明外 數據未作其他處理。本文應用Eviews5.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檢驗。

三、實證分析

(一) 單位根檢驗

采用ADF法對對變量G、FIR、BANK進行單位根檢驗,根據檢驗結果(表1)可見各序列一階差分的ADF 檢驗值均小于5%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即G、FIR、BANK都是一階差分平穩的, 即三者都是I(1),即一階單整。所以這三個變量具備了協整關系的必要條件,由此可以進行協整分析和因果檢驗。

表1 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量

檢驗類型( C, T, K)

ADF 檢驗值

臨界值

顯著水平

G

(c,t,2)

-3.76

-3.93

5%

G

(c,0,2)

-3.83

-3.21

5%

BANK

(c,t,2)

-1.01

-3.88

5%

BANK

(0,0,2)

-2.33

-1.98

5%

FIR

(c,t,2)

-2.43

-3.88

5%

FIR

(0,0,2)

-1.60

第3篇

關鍵詞:波動指數期貨;股票市場波動性;GARCH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一、緒論

2013年12月3日,在“2013 第一屆中國金融衍生品機構論壇”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戎志平表示,中金所未來或考慮編制中國的波動指數并推出波動率指數產品。波動率指數產品將是未來中國衍生品市場的一個熱點。

國內的大部分文章集中在討論股指期貨的推出對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的影響,對于波動指數產品的研究非常少。郭寧(2011)研究了VIX指數與有色金屬期貨價格的關系,許祥云、朱鈞鈞、郭朋(2013)研究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和人民幣NDF匯率的動態關系。

國外對于波動指數的研究與國內相比更加成熟和完善,但是大都集中在VIX指數與宏觀政策之間的關系、VIX指數產品的定價以及怎樣運用VIX指數產品進行套利等。Paul Dawson and Sotitis K. Staikouras(2009)研究了美國CBOE 的VIX指數期貨的推出對于S&P500指數波動性的影響,并得出VIX指數期貨的推出減小了股票市場的波動性。

二、實證研究

(一)研究方法

我們對GARCH(1,1)模型進行改進,加入虛擬變量 ,模型為:

Dt=0;VIX指數期貨推出之前,Dt=1;VIX指數期貨推出之后。若實證結果顯示Dt的系數γ1是顯著的,那么VIX指數期貨的推出對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二)實證結果分析總結

1.研究對象及數據說明

我們選取了美國、德國以及香港的股票市場進行分析和比較,選取的數據時間段避開了金融危機這段時間。我們選取了各個股票市場的對股票分紅調整后的日收盤價作為原始數據,用公式rt=ln( pt /pt-1) 來計算對數收益率,數據來源是雅虎財經。

2.實證結果以及分析

變量 系數 標準差 Z值 P值

D(美國) -1.62E-06 8.44E-07 -1.917298 0.0552

D(德國) -1.48E-07 4.99E-07 -0.295753 0.7674

D(香港) -2.03E-06 1.15E-06 -1.767216 0.0772

美國數據的p值是0.0522,所以說虛擬變量在統計意義上還是顯著的。由于系數是負的,說明VIX指數期貨的推出減小了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對于德國而言,p值是0.7674,說明波動指數期貨的推出對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并沒有產生顯著意義的影響。對于香港,虛擬變量D前面的系數是負的,p值是0.0772,說明VIX指數期貨的推出顯著減小了股票市場的波動性。

此外,我們將樣本由VIX指數期貨推出的時間為分界點將樣本分為兩個子樣本,期貨推出之前的樣本記為樣本A,之后的記為樣本B,得到如下結果:

變量 A(美) B(美) A(德) B(德) A(港) B(港)

常數項 1.91E-06 3.08E-06 1.28E-06 6.83E-06 4.58E-06 9.40E-06

ARCH系數 0.077415 0.032547 0.057746 0.121432 0.074323 0.024067

GARCH系數 0.910917 0.894278 0.930504 0.802846 0.909077 0.882332

美國:在波動指數期貨推出之后α1+λ1變小了由原來的0.988332變成了0.926825,而GARCH系數也由原來的0.910917變成了0.894278。也就是說當VIX指數期貨推出之后,舊的信息對于股票市場的沖擊有所減少。而ARCH系數有所減少,所以波動指數期貨的推出并沒有增強市場對于新的信息的吸收能力。

德國:波動指數期貨推出之后α1+λ1變小了由原來的0.98825變成了0.924278,而GARCH系數也由原來的0.930504變成了0.802846,ARCH系數由原來的0.057746增加到0.802846。說明市場對新的信息的吸收能力增強,而舊的信息對于市場的波動性影響的持久性降低,這表明該VIX指數期貨推出之后信息的傳遞效率有所增加。

香港:波動指數期貨推出之后α1+λ1變小了由原來的0.9834變成了0.906339,而GARCH系數也由原來的0.909077變成了0.882332,說明舊的信息對于市場的波動性影響的持久性降低,而ARCH系數有所減少,所以波動指數期貨的推出并沒有增強市場對于新的信息的吸收能力。

參考文獻:

[1]Paul Dawson and Sotiris K. Staikouras The impact of volatility derivatives on S&P 500 volatility.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9,vol,29,No.12.

[2]Antonios Antoniou, Phll Holmes,Richard Priestley The effects of stock index futures trading on stock index volatility:An analysis of the asymmetric response of volatility to new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8,Vol. 18, No.2.

[3]朱杰.股指期貨交易對現貨市場的波動性的影響[D].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3.

[4]肖瀟.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論文.

第4篇

根據《審計署辦公廳關于2010年至2011年審計機關優秀審計論文評選結果的通報》(審辦科發[2012]134號),陜西省審計廳(以下簡稱省廳)向審計署報送的5篇參評論文(含研究報告)中,有4篇分別榮獲全國審計機關優秀論文評選二、三等獎(其中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獲獎論文包括《國家審計管理創新實踐與思考》、《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與實現機制》、《經濟案件線索審計研究及其案例分析》和《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研究》。

《國家審計管理創新實踐與思考》一文,在對國家審計管理創新的理論基礎進行闡釋的基礎上,分析了現有國家審計管理模式現狀與弊端,結合陜西審計管理工作實踐,從計劃管理創新、現場管理創新和審理稽核創新等三個方面開展了實證研究和探討,在法律政策、機制制度、組織管理和技術操作層面,對國家審計管理創新進行了梳理提煉和經驗歸納,針對國家審計管理創新的構成要素,提出了進一步強化審計管理創新的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技術、制度和人力保障機制,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與實現機制》一文,基于國際金融危機的視角,從金融危機理論及其生成機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目標;對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免疫功能進行了定位;分析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發揮免疫功能的自身優勢;在描述當前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政府審計維護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徑;構建了政府審計應對金融危機、維護金融安全的機制框架;并從審計理念、方式方法與技術手段等層面提出相應策略和建議。

《經濟案件線索審計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經濟案件的本質屬性、特征、表現形式為切入點,從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點上,探尋挖掘經濟案件線索的有效路徑,并通過大量的審計案例,對審計在發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總體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多層次分析和論證,運用多種學科及相關理論,歸納、梳理和提煉發現經濟案件線索的科學有效的審計方法,為審計查找經濟案件線索、加大審計執法力度、提高審計監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研究》,主要從聘用審計的委托關系、聘用審計的動因、聘用審計的作用、聘用審計的過程管理和基本指標評價等方面構建出了一套國家審計機關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充實和豐富了現有國家審計理論,同時為構建合理科學的聘用審計風險防范體系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這次由審計署組織的2010年至2011年全國審計機關優秀審計論文評選活動中的參評論文共193篇,其數量與規模較以往明顯增多,經專家評委匿名打分評審,通過審計署領導批準,共評選出優秀審計論文70篇(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40篇)。從這次論文評選結果的分布情況看,主要包括審計署機關7篇;地方審計機關40篇;特派辦和派出局19篇;審計署4篇。

近年來,陜西省堅持正確的審計理論研究方向,始終圍繞審計工作重點和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大力開展審計理論研究工作,創新研究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審計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研究水平,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針對這次全國審計機關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省廳高度重視,按照審計署優秀審計論文評選活動的基本條件和規范要求,從2010年至2011年公開發表的論文中進行了嚴格評審篩選,向審計署申報了參評論文,獲得獎項4個,獲獎項目占全國審計機關論文獲獎總數的5.8%,占地方審計機關論文獲獎數額的10%,顯示出了陜西在審計學術理論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

(本刊記者)

第5篇

關鍵詞:區域金融創新;金融理論;金融體系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蓬勃發展。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匯率、利率變動頻繁,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融資的要求,從而推動著金融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將金融領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之為“金融創新”。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起源于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進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國外理論研究現狀

為了從理論上闡述區域金融創新,西方經濟學家陸續提出不少不同的見解,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流派。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歐美國家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區域金融問題,根據SheilaC.DOW、Carlos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關于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貨幣經濟學展開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貨幣主義模型和凱恩斯主義模型)、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域影響、區域貨幣乘數、區域金融市場(區域利率差異、區域信貸市場),此外,一體化金融市場內部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LuigiGuiso、Paola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區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爾柏(W.L.Silber)從供給角度來探索金融創新。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創新最積極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尋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制而采取的“自衛”行為。西爾柏從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和工具創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創新理論對于從供給角度研究金融創新時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

凱恩(E.J.Kane)提出了“規避”的金融創新理論。所謂“規避”,就是指對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實行回避?!耙幈軇撔隆保瑒t是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管理行為。它意味著,當外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與機構內在要求相結合,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就產生了金融創新行為。

??怂梗↗.R.Hicks)和尼漢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創新理論的基本命題為“金融創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這個命題報考兩層含義:(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實際意義。(2)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

威廉·L·斯爾帕(William.L.Silber),美國著名的經濟和金融學家,他在1983年5月發表了《金融創新的發展》一文,在文中他詳細闡述了金融創新的原因,并用直線程序模型加以說明。斯爾帕認為:創新活動是經濟推動力的產物,在金融部門中,不定期的觀察結果表明大多數金融成果都源于經濟刺激。金融創新是微觀經濟的框架,它是約束誘導、技術的進步和立法的結果。

二、國內理論研究現狀

對中國區域金融創新的研究,中國的金融學者們做了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

張軍洲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分析》(1995)中提出了區域金融的概念內涵:區域金融理論是以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發展空間結構變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區域金融是指一個國家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況,在外延上表現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層次、和金融活動相對集中的若干金融區域。他對區域金融概念的內涵要素進行了如下界定:一是空間差異要素。二是金融結構與發展水平要素。三是吸收與輻射功能差異要素。四是環境差異要素。這些要素的差異形成了區域金融概念的豐富內涵。

唐旭博士在《貨幣資金流動與區域經濟發展》(1999)中主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類型出發,討論了區域經濟發展引起的資金流動的原因、途徑、趨勢、效果,以及資金流動引起的經濟效果的實證分析;指出隨著經濟計劃體制的轉型,資金流動管制有了很大的放松,直接導致了區域資金流動的加大;提出了在了解國內資金分布和流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差別政策,顯得日益重要。

殷得生和肖順喜在《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中對體制轉軌中的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他們運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我國東西部區域金融的差距,運用交換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一些措施。他們在方法論上有所突破,他們認為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金融結構構成了區域金融研究的主題,也是區域經濟學發展的核心。他們強調了中央、地方與企業三方的利益沖突,蘊涵了博弈論的思想。他們的研究較為全面。

劉仁武博士在《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2002)中通過區域金融結構和進入發展理論框架,運用實證的方法討論了區域金融的均衡、區域金融調控、區域金融風險控制的問題。劉仁武對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概念進行了創新,提出了金融結構健全和金融發展可持續的理論框架。

支大林博士在《中國區域金融研究》(2002)中對區域金融的重要概念和范疇進行了理論界定,認為區域金融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結構與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提出區域金融成長的概念;指出時空性、層次性、吸引與輻射性和環境差異性共同表現為區域金融的屬性;從質和量兩方面對區域金融成長的規定性進行了分析和概括。

三、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的展望

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全球一體化的金融中心創造出連續24小時連續運轉的金融市場。作為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血液循環作用的金融市場,其蓬勃發展的基礎是金融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金融創新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區域金融創新理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區域金融理論還將面臨更多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Shaw,E.,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Oxford:OxfordUniv.Press,1973

[2]Austin,TheProvince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BeiJing:ChinaRenminUniv.Press,2001 

[3]楊星.金融創新.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4]徐進前.金融創新.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5]張軍洲.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6]唐旭.金融理論前沿課題.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7]殷得生,肖順喜.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

第6篇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畢業論文;高職院校;論文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9-0245-02

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在選題上存在的問題

本文對某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2008屆和2009屆的專科畢業生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論文選題的范圍分布得比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選題過大。例如,“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創新探析”、“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選題,其內涵和外延都較廣,類似的選題甚至連碩士生和博士生都無法獨立完成。論文選題過大將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地研究選題,加上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通過簡單的拼湊去完成論文,使論文質量下降。

2.選題重復。例如“集團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動因及利弊分析”、“淺析企業盈余管理及其識別”、“淺析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關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初探”、“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動因及治理研究”等,這些都是有關盈余管理方面的論文選題;與“職業道德、會計信息失真”和“應收賬款管理”有關的兩類題目選中的頻率特別高,人數在兩屆學生中變化不大,這些學生的文章內容也大同小異。而具體財務操作方面的選題較少,且集中在會計電算化方面。這是因為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較窄,對會計專業知識在實踐環節中產生的問題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都是在校學習,很少有機會進行社會調研,寫作論文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圖書館里的相關文獻,相似選題過多將導致學生論文內容雷同的幾率增大。

3.選題的時代性不強。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人員、總務行政人員等影響。外部會計環境角色主要包括購貨方與銷售方、銀行工作人員、工商稅務工作人員等。世界性金融危機在近十多年來應該算得上是比較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其對會計的影響不言而喻。但是,在2009屆會計電算化專業專科畢業生論文的眾多選題中僅有一個選題與金融危機相關。此外,目前關于這次危機的可參考的文獻資料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不愿意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這樣的論文,以致很少有學生選擇這類選題。

二、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畢業論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1.研究思路老套。從調查結果來看,有80%~90%的畢業論文都是遵循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論述的,這種思路的優點是簡單明了、結構完整。其缺點是中規中矩,對所論述的問題只是泛泛而談,很難寫出深度,也無創意可言,難以提高論文質量。

2.實證研究不夠。調查結果顯示,在2008屆和2009屆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中,采用實證研究的僅占15%,大多數論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極個別學生能提出研究假設,綜合運用財務管理、會計學、統計學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從實踐中收集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屬于規范研究,基本理論敘述的內容偏多。隨著網絡的發展,基本理論的相關資料無須實際調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難以評價理論性文章的優劣,使得這類論文容易通過審核,這些因素都使大多數畢業論文成為口號式作品,沒有任何創新。

三、影響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

1.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經過嚴格的訓練,在對所學課程進行融會貫通、具有較強寫作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專業課考核以試題考試為主,部分學生存在“考一門,忘一門”的現象,這種考核方式使許多學生無法真正學到專業知識,無法具備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的能力。許多高職院校沒有開設或很少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雖然有些高職院校在論文寫作前會安排幾次專題講座,指導老師也會就“如何寫論文”作簡單的指導,但不少學生在寫作時仍感覺到很多困難,但又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么大段抄襲,要么需要指導老師單獨指導。

2.就業壓力大,分散了學生精力是造成論文質量下降的重要客觀原因。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通常較大,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由于畢業論文成績對學生就業并沒有直接影響,因此,很多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職上,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完成畢業論文。造成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學生缺乏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為文章是“抄”出來的,致使畢業論文成為東拼西湊的“雜文”。

3.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論文質量。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固然取決于學生的寫作態度和能力,但在這一過程中,指導老師專業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將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有些指導老師對理論課程的教學十分精通,但對相關的實踐課程教學卻不熟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論文規范條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導老師平時很少寫論文,實踐經驗也較少,缺乏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素質和能力,無法指導學生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有些指導老師不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覺得沒有必要將精力投入到論文寫作的指導上,平時疏于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從選題到指導學生寫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學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無法得到細致的指導。

四、提高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

1.確定論文選題時要考慮周全。在確定畢業論文選題時,指導老師應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所擬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本專業培養目標。二是所擬論文選題是否具有可行性,論文選題的大小、難易程度應與學生所掌握的理論基礎相適應。三是在擬定選題時應避免畢業論文選題過于集中,限制了學生選擇的范圍。四是所擬論文選題應做到與時俱進,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應該多涉及國家會計政策的變革和經濟領域改革對會計的影響等問題。

2.論文的寫作應注重規范研究和實證究的相互結合,鼓勵學生聯系實際會計問題。目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大多數是理論研究,結合實際的情況主要還是對在文獻、網絡或其他資料中查找的案例進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數學生會結合自己實習或工作的單位的實際問題來撰寫論文,指導教師對于此類同學應當大力鼓勵。學生在實習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或工作單位正在進行的項目和論題相關,有助于學生搜集第一手的數據,直接進行調查研究,且因和學生正在從事的工作直接相關,更能調動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的興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實踐意義。

筆者所帶2009屆畢業論文中,有一同學所選擇的論題是《作業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實習的單位正好在其實習的部門進行作業成本法的試運行工作。該同學就結合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比較了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異同,論述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條件、實施步驟及需注意的問題。由于該同學親身參與,有切身體會,所以論文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其他選擇類似論題的同學東拼西湊的論文相比,該同學的論文明顯質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會計專業的論題幾乎都和企業實際有關,如企業盈余管理的研究、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學生如在實習或工作時,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和思考,并搜集相應的數據資料,將使論文的撰寫進行的更為順利。

可見,如果學生的論文選題可以和其工作或實習的某一部分聯系起來,能夠明顯提高論文質量。學生能言之有物,對研究更有興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寫出的論文也具有實際價值。因此,學校和老師都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實習階段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使得論文的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3.提高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高職院校應積極組建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較強、業務素質較高的論文指導老師團隊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組建這樣的論文指導老師團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內資源,制訂師資培養計劃,加強青年老師實踐性環節的鍛煉;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從會計師事務所所和企業聘請同專業領域的高級專業人員擔任論文指導老師。

4.加強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工作。第一,要制定規范畢業論文質量的標準,保證畢業論文工作有序進行。尤其是畢業論文格式規范的管理,學校論文管理者應對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與學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聯系,將格式調整和裝訂等工作,交由專門機構和人員去統一完成。使得指導教師和學生都能從格式調整等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論文結構、內容本身。將時間都用在對論文的撰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去關注字體、字號等論文形式的問題。第二,要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對論文指導老師的考核。在學生收集資料和初稿撰寫的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寫作情況。第三,在論文答辯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論文答辯的質量。老師需成立答辯小組,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通過答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作一個合理的評價。答辯是畢業論文考核環節的一種常用手段,也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客觀評價,嚴格把關。對于參與答辯的評審老師,應當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導教師與自己所帶學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辯組,保證論文的評分更加客觀和公正。每組答辯的學生不宜過多,答辯時間的安排也不宜太緊張,對論文答辯質量作嚴格要求。

參考文獻:

[1]林葉.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應采用課題研究模式[J].財會月刊:理論,2007,(9).

第7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社會科學方法論;實證主義;人文主義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其中充斥著許多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遵循某種方法論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本文通過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范式分別來闡述,指出研究宏觀經濟學問題必須注重與方法論的結合。

一、宏觀經濟學的特殊性

宏觀經濟學有其特殊性,正是由于這種特性使宏觀經濟研究變得復雜多變。一是,整體性。宏觀經濟的整體性是指宏觀經濟雖然針對不同的主體可能有不同的經濟行為,而且經濟行為的范疇會存在差異,但是從宏觀層面的經濟來講,其整體性不可忽略。也就是說,社會也好,各級政府也罷,它們在宏觀經濟方面都必須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在制定政策措施時,必須相互配合以達到共同的目標。二是,社會性。宏觀經濟的社會性是指宏觀經濟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要從宏觀的層面上把控整個國家乃至社會的經濟局面,正如本文的前一部分所述,社會及各級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主體,使得它們的經濟行為具有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三是,協調性。宏觀經濟的協調性是指通過宏觀經濟活動,要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而協調的發展。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任何一個階段的發展與進步在不同利益群體方面都不可能以同樣的速度進行,也就是存在著不同步性,在這種情況下,協調顯得尤為重要。

二、宏觀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宏觀經濟的特殊性的存在,要想準確研究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難度。宏觀經濟研究成果普遍缺乏科學性和創造性。科學性是要求學術成果所表述的內容具有可靠性,體現在論據要準確翔實,文字表述精煉不可含糊其辭,許多經濟學研究達不上要求。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要展現研究的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大多數研究成果不是材料堆砌,就是過多借鑒別人的理論缺乏自己的創見。像多數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都是材料堆砌而成,以時間為序最多,卻沒有時間地點提出理論的緣由等,這樣的綜述意義不大。研究成果中的模型的“借鑒”,幾乎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東西,再直接用中國的數據進行檢驗,而數據的質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結論就可以,不管其正確與否。

三、方法論的必要性

方法論的定義為多種多樣,《韋伯斯特大學詞典》將方法論定義為“做某件事,或為做某件事的方式、技術或過程”。但在《應用經濟學方法論》這邊書中,方法論一詞實證指:給定領域中進行探索的一般方法的研究。因而,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就是對經濟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書中方法一詞指的是:用于完成一個既定目標的具體技術或工具,這種用法和國家科學院科學指導委員會的用法一致。在社會科學方面,社會研究方法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關于社會現象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做出科學認識的活動,是設計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的研究,并沒有一個成熟的科學的理論研究方法,如果認為宏觀經濟學科的理論不需要經過科學的檢驗和檢測就能成功,這顯然是不對的?,F代宏觀經濟理論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形成科學的行為準則,同時這種“行為準則”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中形成科學的“方法論”。在宏觀經濟學科研究領域,“方法論”十分重要,它是現代科學和經濟理論研究領域的核心問題。因此,對我們科學地學習和研究宏觀經濟學科研究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角度研究宏觀經濟理論

(一)實證主義

從研究特征來看,實證主義社會學對“科學建構”的強調依賴于把自然科學作為社會理論構造的模式,強調科學就在于說明現象的成因,對現象的未來進行分析和預測。并對自然科學這種普遍性和精密性的精密性,主張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因此實證主義主張以事實說話,從宏觀經驗事實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具體化,它側重于對宏觀經濟數據的數量分析和統計計算。實際上,實證主義研究早已滲透到不管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實證主義研究有著其他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如自行檢驗。實證主義在研究宏觀經濟中有很多的內在的檢驗,這些檢驗可以驗證和控制經濟學家在自己能力范圍外的研究結論。

但是實證主義分析是基于特定引導假定下,而特定引導假定本身就存在主觀性,而這兩者又是無法隔離的,因此實證主義不是撇開價值觀純粹的科學研究,不同的經濟經濟學家對于同一現象的實證研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二)人文主義

經濟學是關于人的學問,不僅要研究資源配置問題還要研究理想人行為的問題,經濟學研究一方面要注重效率,另一方面還要關注人的倫理道德。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礎上價值論,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促進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強調收集信息,從整體上進行理解和詮釋。它注重定性研究,并偏重本分析或敘事表達,它們認為人力的行為是多樣化的,個人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人文主義的社會價值是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因此人文主義從定性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并讓宏觀經濟理論向對人們有價值的方向發展。注重強調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自由公平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而宏觀經濟發展又必須以自由公平為基礎和前提。

參考文獻:

[1]沈軍,白欽先.論金融研究方法論的范式轉換[J].經濟論壇,2006(5):123-128.

[2]孔祥毅.山西金融史及其研究.2013.

第8篇

關鍵詞:貨幣供應量;貨幣流通速度;股票市場

1、前言

伴隨著全球資本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本市場對國內經濟、國際經濟的影響力迅速上升,特別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融危機爆發之后,資本市場受到不小的沖擊,各國紛紛采取貨幣政策以減少此次危機帶來的損害。在這個背景下,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成為當前貨幣理論研究中的熱點。

美國應用經濟學家Goodhart將資產價格用作制定貨幣政策的思想,研究發現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之間沒有影響。Prinkel和Keran應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結果表明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與股票價格變化之間存在正向關系。Berkman和Lynge研究發現貨幣供應量變化與股票價格變化之間存在逆向變化的關系。Pearce和Roley在研究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關系時,發現沒預期到的貨幣供應量變化與股票價格變化之間成反比。Hardouvelis研究發現貨幣供應變化與資產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逆向變化關系。Lastrapes研究發現在貨幣中性的條件下,貨幣供給量的突然變化與股票價格短期變化之間存在正向關系。

我國學者對中國貨幣數量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也已作了大量的研究。錢小安發現滬指、深指與M0同向變化、與M1無關、M2反向變化。孫華妤和馬躍的研究結果表明所有的貨幣供應量對股市都沒有影響。易綱和王召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長期,沒有預料到的貨幣供給增加,使股票價格上升;而在長期,沒有預料到的貨幣供給增加,不影響股票價格,貨幣中性。周英章和孫崎嶇認為股票價格對M1影響最大,對M0影響次之,對M2影響最小。王召和易綱在《貨幣政策與金融資產價格》一文中指出:若投資于高科技或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提高,那么擴張貨幣政策的結果是股市價格的上升和商品物價水平的下降。這些研究主要側重于對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

我們發現上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1)或許是受期限較短的約束,這些研究大多忽視了1998年中國貨幣政策體制性變革因素可能對研究結論的影響。(2)有些研究僅從金融變量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入手來進行實證檢驗,由相關性高低來確認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之間關系,這是不夠的。(3)有些研究不大關注計量檢驗的前提條件,選取數據較為粗略。

本文應用1993年到2009年的經濟金融月度數據,主要應用動態式的計量檢驗方法對M1和M2及其變化與股票價格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和理論分析,以確定二者之間的關系。

2、樣本和變量的選擇及模型設定

2.1樣本數據選擇

本文選取1993年-2009年的上證指數的月度數據、流通中的現金(M0)月末余額、狹義貨幣(M1)月末余額和廣義貨幣余額(M2)月末余額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月報、中經網統計數據庫、部分年份統計年鑒和相關處理數據。

2.2變量的選擇

本文在選取宏觀經濟變量時,考慮了2個條件:(1)數據的可得性;(2)數據的代表性。本研究選取了上證指數月度值、流通中的現金(M0)月末余額、狹義貨幣(M1)月末余額、廣義貨幣余額(M2)月末余額和貨幣數量余額的增減變化率共5個指標為模型分析變量。

2.3模型設定

(1)本論文在研究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協整關系的分析時,主要運用的是股票指數回歸殘差序列的ADF檢驗,來判斷協整關系。

(2)本論文在研究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Granger因果檢驗,本文按照上述數據資料,對股票價格與M0、M1、M2分別進行Granger檢驗。目的是關注M0、M1、M2的變化與股票價格變化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

(3)本論文在研究新增貨幣量增減方向與股票價格關系和貨幣增速與股票價格關系時,主要運用統計分析中的相關系數和計量模型回歸進行研究的。本文的主要結論也是出于此部分的分析。

2.4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論文就是基于這種想法,大體思路如下:

(1)分析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協整關系,目的是探索它們之間在長期是否存在一定的均衡關系,從而證實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2)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分析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因果關系,目的是檢驗他們之間的短期動態關系,為下文的研究提供依據;

(3)研究分析新增貨幣量增減方向與股票價格關系,目的是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制訂及實施和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的完善提供一個前瞻性的預測分析參考。

本論文將采取數學模型分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股票價格與中國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

3、實證分析

3.1, 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協整關系的分析

我們應用Eviews軟件對股票價格與M0、M1、M2之間協整關系進行檢驗結果,結果發現SP與M0、M1、M2之間存在協整關系(見表1),

而且按照下文的Granger因果分析,我們認為是SP的變化對貨幣供應量存在長期的影響。

3.2 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Granger因果檢驗

在確認了貨幣供給量和股票價格的平穩性和協整關系后,我們對M0、M1、M2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發現,M0、M1、M2不是SP的Granger原因,而SP卻是M0、M1、M2的Granger原因(見表2)。這意味著M0、M1和M2并不能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但是股票價格對M0、M1、M2有一定影響。這說明在中國應用貨幣供應量的信息是不能提高對股市的預測能力的。

3.3新增貨幣量增減方向和股票價格關系

按照前文的分析結果,M0、M1和M2并不能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那股票價格和貨幣供給量還有沒有深層次的關系呢?本文研究結果見圖1、圖2、圖3。從圖1、圖2、圖3可以看出,在中國新增M1的增減方向與股指的漲跌方向基本同步而M0和M2卻沒有這種結果。若某年新增M1是增加的,那么該年上證指數是上漲的;

若某年新增M1是下降的,那么該年上證指數是下跌的,這也與它們之間的相關系數為正而且達到0.4相互印證。這為我們預測股市的走向提供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方法,提高了投資者對股市大勢走向的判斷能力,但是這只是我們的統計分析描述。

3.4 M2-M1增速和股票價格關系

從圖4可以看出,在中國貨幣供應量M2- M1的增速時間趨勢圖與上證指數走勢大體一致。結果分析表明:由漲轉跌時,M2-M1的增速領先,指數變化可能滯后;由跌轉漲時,指數領先,M2-M1的增速滯后,與前文類似,這同樣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股市大勢走向的判斷。

本文應用計量模型,對上述統計分析結果進行實證分析,以檢驗它們之間的相關程度,增加可信性。模型回歸結果如下:

SP1=-6 041.738 951+0.693 124 946 4*M11

(3.785 821)R2=0.627 026

由于上述統計分析表明SP的變化量與新增貨幣供應量M1走勢一致,所以本文只做它們之間的回歸?;貧w結果顯示,模型擬合較好,這正好能印證前文的分析。

4、新增M1增減和M2-M1增速影響股指走勢的機制

綜合上述對中國貨幣供應量與股票價格關系的檢驗發現:新增貨幣供應量M1增減的時間趨勢圖與股票價格變化的走勢非常一致;貨幣供應量M2- M1的增速時間趨勢圖與上證指數走勢也大體一致。所以,中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通過新增M1和M2- M1增速變化來實現的。這種傳導模式與一般的經驗和理論都不相符。而且從我們的實證分析來看,在中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卻沒有帶來股票價格的變化,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地通過資本市場傳遞。我們認為在這個傳遞過程中可能存在以下主要障礙。

(1)中國股票市場規模較小。中國股市起步較晚,規模過于狹小。至2008年,滬深股市總值扣除不流通的部分僅占GDP比重的僅為7.2%,這一比率遠低于美國的139%、英國的163%、中國香港的200%。

(2) 中國居民家庭參與股票市場的程度較低。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變化,只有當居民持有股票占其全部金融資產的較大比重時才有明顯的作用。據統計全國參與股票市場的家庭還不到0.46%,而且都集中在城鎮和大中城市。所以貨幣供應量增加時,股市財富效應和流動性效應影響作用大大降低,股票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很低。

(3) 中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少,直接融資少,股票融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較低。同時上市公司結構不合理、股權結構不合理和市場投資結構不合理也是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地通過資本市場傳遞的重要原因。

從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變動可直接影響居民貨幣余額,從而通過利率變動影響進而影響流入股市資金。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貨幣供應量變動對股市的直接影響不大,這可能是中國特殊的體制和文化背景所致,而股市卻對貨幣供應量變動有著較大的影響,中國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進入股市的銀行可貸資金的變動進而影響股市的。在國家建立了銀行信貸資金合規進入股市的途徑后,貨幣政策變動(比如新增M1變動)通過貨幣市場利率渠道影響股指。實踐證明,在中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貨幣供應量難以對股票市場產生有效影響,同時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相對也較差,央行難以通過貨幣供應量來有效影響股票市場。這與本文分析結果一致。

在有些研究文獻中,不同的貨幣政策指標對股市影響是不同的,存款利率和M1對股市的影響要比M2對股市的影響更為迅速,而且從長期來看,M1對股市回報方程的解釋力要大于存款利率的解釋力1。在中國M1層次反映的是現金與企業活期存款,流動性強,而M2主體部分為定期存款和居民儲蓄,所以M2增減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應該不如M1的增減變動,這與我們的結論相符,即新增貨幣供應量M1的時間趨勢圖與股票價格變化的走勢非常一致。股市對M1增減反應一致不難解釋,在中國M1對存款利率變動比較敏感,存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息息相關。M1的增減變動會影響銀行可貸資金的調節,進而對利率產生影響,從所以影響證券經營機構的融資成本和融入量,最終影響到股市回報2。按照貨幣市場利率和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可知,當M1相對上年是增加的,則會引起利率的下降,導致股市可貸資金的增多,大量流動資金從貨幣市場流入股票市場,股票價格上升;當M1相對上年是減少的,則會引起利率的上升,導致貨幣投機需求減弱,進入股市資金成本上升,股市資金趨緊引起股票價格回落。本文認為在股指達到最低開始反彈時,指數有上升趨勢,但實體經濟會滯后一段時間,所以會出現由跌轉漲時,指數領先,M2-M1的增速滯后;實體經濟從繁榮轉向不活躍時,M2可能進入其他市場,M2-M1變化要先于股指變化。

以上認識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實踐是有意義的,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制訂及實施和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的完善提供一個前瞻性的預測分析框架。但是,這種結論只適合目前中國股市,是暫時的、相對的,并且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貨幣供應量與股市之間的關系將越來越密切。

5、結語

本文通過對貨幣供應量M0、M1、M2與股票價格關系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得出如下結論:

(1)應用VAR模型、ADF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得出在中國M0、M1和M2并不能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

(2) 通過實證檢驗表明:SP與M0、M1、M2的水平序列不平穩但一階差分平穩;SP與M0、M1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SP與M2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3)對新增貨幣量增減方向與股票價格變化關系分析表明在中國M1的時間趨勢圖與股票價格變化的走勢非常一致,若某年新增M1與上年相比是增加的,那么該年上證指數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本文發現當中國中央銀行意圖影響股票市場時,只能選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而不能是貨幣數量。同時,本文認為投資者在預測股市走向時要盡可能關注新增貨幣數量M1變化,它們與股票走向很一致。但以上結論僅基于月度數據分析所得,而且時間跨度相對大,其可信度尚需時間和實踐的進一步檢驗,而它們之間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傳遞機制還有待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機制:證據、理論和政策[M].經濟研究,2008(10):13~25,51.

[2]盛松成,吳培新.中國貨幣政策的二元傳導機制-“兩中介目標,兩調控對象”模式研究[M].經濟研究,2008(10):37~51.

第9篇

參考文獻的撰寫是體現學術研究發展的過程,論文的學術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寫作的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來看看學術參考網的小編采編收集的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趙悅.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伏艷輝.ERP環境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

[4]郭振東.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業績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5]石磊.企業公允價值內部控制基本框架構建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環境下內部控制系統建立與實施要點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4)

[7]閻達五,張瑞君.會計控制新論--會計實時控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3(04)

[8]李廣豐.免征農業稅后哈爾濱市鄉鎮財政運行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9]理查德·L.萊特里夫(R.L.Ratliff)等編著,《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翻譯組[譯].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0]雍鳳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8

[11]吳嵐.會計信息及時性與內部控制成效關系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12]鄭衛國.國有轉改制企業的內部控制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

[13]梁志堅.華北鑄成工程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D].河北工業大學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車輛內飾(長春)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5]代亞濤.嵌入衍生工具的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16]鮑國明等編著.審計環境[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7]廖洪著.新編會計制度設計[M].中國審計出版社,1996

[18]劉志遠,劉潔.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01(12)

[19]連彬.大慶TT公司基于EVA-BSC的業績評價體系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0]董玉娟.黑龍江省低溫研究所中試基地外加劑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姜偉毅.華電能源第二發電廠內部控制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2]李汀.A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4

[3]李潔.GN公司基于風險管控的內控體系建設與實施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張繼偉.上市公司基于股權再融資的盈余管理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5]孫奇淼.分稅制下哈爾濱市財政轉移支付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6]郭峻.管理層股權設置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7]鄭洲.糧食物流系統成本優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8]樊娟.作業成本法在A燈具制造公司的應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

[9]譚明輝.建筑安裝企業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

[10]周光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1]張幻彬.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農戶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2]吳紀忠.基于供應鏈視角ZQ集團營運資金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13]王亞鳴.社會人假設下企業利益相關者訴求與財務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4]王書濤.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投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5]卞曉雯.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價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6]嚴德俊.我國裝備價格形成機制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7]鐘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糧食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9]李威.聲譽對控股股東侵占行為的約束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0]范欽亮.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審計學論文參考文獻:

[1]孫光國,楊金鳳,鄭文婧.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理論框架、關鍵概念、運行機制[J].會計研究.2013(03)

[2]孫光國,楊金鳳.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研究:文獻回顧、述評與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03)

[3]王穎.高等學校內部審計運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4]張寧.關于中國電信戰略轉型的內部審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5]謝滌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企業內部審計的演進[D].湘潭大學2007

[6]王玉蘭,簡燕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履行職責情況研究[J].審計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孫利軍,耿袆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02)

[8]程娟.內部審計機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的定位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9]莊江波.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與發展[D].廈門大學2001

[10]張欣.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內部審計[J].當代財經.2006(05)

[12]王光遠,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受托責任視角的內部治理機制觀[J].審計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續芹,李躍然.內審部門設立的動機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滬布的研究證據[J].審計研究.2006(01)

[14]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板塊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8(02)

[15]戴耀華,楊淑娥,張強.內部審計對外部審計的影響:研究綜述與啟示[J].審計研究.2007(03)

第10篇

沈藝峰教授,出生于1963年,廈門鼓浪嶼人,198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加拿大圣瑪麗大學(Saint Mary’s University),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1998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會計系,獲管理學(會計學)博士學位,他曾先后在美國俄勒岡大學、加拿大康克迪亞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和訪問,2004-2005年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富布萊特學者?,F任廈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內著名財務學家之一。

沈藝峰教授是中國財務學界最早從事資本市場財務學實證研究的學者之一,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公司財務和資本市場理論,包括:資本市場效率、公司資本結構、IPO、資本成本、投資者保護與公司財務、行為財務、法律外公司治理機制等。沈藝峰教授發表的有關市場效率檢驗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視為國內真正意義上實證研究的開端。近幾年來,沈藝峰教授結合我國法律制度建設的實踐,開創性地采用歷史研究的視野,考察了我國不同歷史階段中小投資者保護對公司財務的影響,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不僅豐富了法與金融學研究領域的文獻,而且引領了對國內法律制度與金融發展方面的研究探索,對于完善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建設、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另外,沈藝峰教授在股權分置改革、行為財務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也為科學解釋股權分置改革中的難點問題、上市公司股利偏低、公司管理者的非理等提供了可靠的經驗證據。

沈藝峰教授最新主持完成的“公司財務管理若干基礎問題研究”項目得到專家評議組的高度評價,評審結果為“優秀”。該項目以公司財務管理若干基礎問題為研究對象,分析、檢驗與評價法、非理、社會制度差異與市場微結構等難點對公司財務管理基礎問題的影響,結合國外現代公司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構建結合我國國情的公司財務管理理論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設,得出具有基礎性、前沿性、原創性以及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比如將公司治理中的財務管理問題從所有權高度分散下股東、董事會和管理者的契約安排擴展到所有權高度集中下投資者法律保護與所有權結構的新思路上;創建我國投資者法律保護指數;從公司股利政策、投資決策、兼并收購和公司治理中管理者的理性假設轉向非理性假設,從外部影響因素分析擴展到對管理者內在心理因素分析,利用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等學科的思想,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的“錨定效應”、“群聚現象”和“羊群行為”、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迎合行為”、兼并收購及公司治理中的 “過度自信”等管理者非理展開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這些成果豐富和發展公司財務管理的基礎理論,為解決我國公司財務政策選擇和資產定價面臨的難題提供基礎理論依據。

沈藝峰教授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8部,主要學術研究成果發表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會計研究》、《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投資研究》和《中國經濟問題》等國家級重要學術刊物上,曾獲福建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獎及國際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等近十項獎項。

沈藝峰教授以淵博的知識、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將財務學理論演繹成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不但受到同學們的喜愛,而且也激發了同學們對財務理論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和生活上,他時常勉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要有社會責任感,以開放進取的精神不斷學習、崇尚學問、注重學品修養、追求學術創新。正是懷著對學術理想的無限向往和對教育事業的熱忱,沈藝峰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教師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第11篇

【關鍵詞】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實證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四川是西部大省,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的經濟增長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國民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84.61億元的增長到2010年的16898.6億元,增長了約91倍。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金融也在快速發展,金融體系逐漸完善,金融工具日漸豐富。在中央啟動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設立成渝經濟區的戰略規劃后,四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發揮金融的作用,推動四川經濟進一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國學術界從上世紀90年代起,逐漸開始了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但研究視角多集中于全國范圍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鑒于我國處于區域二元經濟結構的發展格局,針對單一省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將針對四川省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展開研究,以期能為促進四川經濟增長及金融發展提出適當的政策措施建議。

二、現有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20世紀50年代以來,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逐漸得到重視,出現了許多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格利和簫、戈德史密斯等的金融發展理論,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論,赫爾曼和斯蒂格利茨等的金融約束理論等;到20世紀90年代,西方學術界掀起了一股實證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熱潮,代表人物是King和Lvine(1993)、Singh(1997)以及Rousseau和Wachtel(1998)等;這些理論和實證分析的出現,既豐富了經濟學的內容,又為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鑒。

1969年,現代比較金融學之父戈德史密斯運用統計數據,對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作了橫向的國際比較和縱向的歷史比較,其主要結論為:從長期看,各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大多存在著平行關系;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金融發展中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在某些情況下,金融機構的存在和發展也許會給經濟帶來消極影響,所以,從理論上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難以確定的。麥金農和肖(1973)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情況,提出了金融壓抑與金融深化理論,把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納入研究體系之中,他們認為金融深化既可促進經濟增長,也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盧卡斯(1988)認為金融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被夸大了。King和Lvine(1993)在戈德斯密斯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更多的數據和指標進行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結論表明,金融發展決定經濟增長,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術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開始了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談儒勇(1999)選取了1993—1998年有關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季度資料,分別對金融中介發展與經濟增長、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金融中介發展與股票市場發展進行實證分析,其結論為: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金融中介(特別是存款貨幣銀行在配置國內信貸過程中相對于中央銀行的重要性)和經濟增長之間有顯著的、很強的正相關關系;我國股票市場和金融中介市場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補關系。

王志強、孫剛(2003)從金融規模、金融結構和金融效率三個角度分別選取了指標來衡量中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并加入了三個控制變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和物價水平,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示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其檢驗結果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相關比率、金融結構比率和儲蓄與貸款之比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即以金融相關比率、金融結構比率和儲蓄與貸款之比衡量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同時,經濟增長又推動了金融的全面發展。

王志虎(2010)年利用1991—2009年間數據,對我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論表明:金融發展單向引起經濟增長,且金融發展顯著地正向影響經濟增長率,但對經濟增長質量影響顯著為負,總體上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顯著;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效率過低,不利于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和溫濤(2006)選擇各省國有銀行貸款占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來衡量金融發展水平,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對數值衡量經濟增長,引入各省資本形成總額占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各省通貨膨脹率指標作為控制標量,實證研究西部和東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得出如下結論:西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金融發展水平引導經濟增長的單向長期因果關系,而無明顯的短期因果關系;東部地區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水平既有雙向長期因果關系,也有雙向短期因果關系。

趙新偉(2010)用選擇金融相關比率FIR作為衡量金融發展規模的指標、FAE(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之比)作為衡量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標、FMD(鄉鎮企業、私營部門和個體經營戶所得信貸之和與總信貸之比)作為衡量金融市場化程度的指標,選取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對陜西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金融相關比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金融中介效率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但二者并不是互為因果的關系,金融市場化程度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其中金融相關比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要大于后兩者。

第12篇

論文關鍵詞:羊群行為,大豆期貨市場,豆粕期貨市場,玉米期貨市場

 

1.引言

隨著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對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研究也就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羊群行為(Herding Behavior)一詞源于生物學對動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動物(牛、羊等牲畜)成群的移動、覓食的現象,后來這個概念被引申來描述人類社會現象,指與大多數人一樣思考、感覺、行動,與大多數人在一起,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的投資決策和投資組合,或者過多依賴于輿論而不考慮私人信息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在某個時期,大量投資者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或者對于特定金融的特定資產產生相同的偏好。

國內外學者對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國外已有研究表明證券市場存在羊群效應(Krous和Stoll(197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2),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Cheng和Khorana(2000)等)。國內學者的研究亦得到相似的結論(宋軍和吳沖鋒(2001)大豆期貨市場,施東暉(2001),常志平和蔣馥(2002),杜莉和王鋒(2005)等)。由于期貨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與心理與證券投資者類似,有學者即提出期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效應呢?但與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相比,對期貨市場的相關研究甚少,且結論多有爭議。其中Gleason,Lee和Mathur(2003)對歐洲期貨市場上的5類共13個期貨合約(歐洲三月期國債、歐元、金融時報期貨指數等)進行了研究,發現并不存在羊群行為。Robert J.Weiner和 Green(2004)對倫敦石油交易所的原油及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燃料油的羊群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這兩個期貨品種存在羊群行為,其羊群行為不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為而是基于薪酬條款的羊群行為。

國內對期貨市場羊群行為的研究只限于依照證券市場的理論對期貨市場的羊群行為在報紙網站上進行簡單的介紹,而利用期貨交易數據,對我國商品期貨的羊群行為進行規范的實證研究還沒有人涉足過。我國期貨投資者結構與西方投資者的結構不同,我們國家現在基本上是個體投資者,這樣其羊群行為的特征與西方羊群行為的特征一定有很大的不同論文的格式。本文的研究可以幫助監管機構找到我國期貨市場上這些非理性行為是否存在的依據,同時通過研究可以找到非理性投資行為存在的制度根源,從而為監管機構對癥下藥,為防范期貨市場非理性投資行為規則和制度的安排打下基礎,如采用有效的監督方法與消息披露制度;再次,可以幫助交易所進行有效地風險控制與投資者理性行為的培訓。此外,股指期貨的推出更突顯了本研究的意義,股指期貨是建立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個市場的基礎上的,把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然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國股票市場上存在著明顯的羊群行為,那股指期貨上市以后,這一問題很有可能同樣存在于期貨市場。所以,對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羊群行為的研究對股指期貨羊群行為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本文接下來將運用大豆、豆粕和玉米三個交易品種進行實證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我國期貨市場羊群行為的特點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2.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羊群行為存在性的實證研究

期貨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個體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和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對于個體投資者來說,羊群行為表現為模仿機構投資者和模仿其他個體投資者,而機構投資者由于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大豆期貨市場,對期貨分析師的建議等相同外部信息可能做出相似的反應,在交易活動中表現為羊群行為。當機構投資者存在羊群行為時,許多機構投資者將在同一時間買賣相同期貨合約,買賣壓力將超過市場所能提供的流動性,從而導致期貨合約價格的不連續性和大幅波動,破壞了市場的穩定運行。在我國期貨市場上,羊群行為表現為存在大量的跟主力持倉做的投資行為,或者在同一個期貨經紀公司開戶的投資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貨合約

本文旨在解決三個問題:1.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的期貨價格是否是真實、合理的,即驗證期貨價格的有效性;2.如果期貨價格是有效的,那么期貨價格與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的總持倉量(以下都簡稱為總持倉量)之間是否具有引導關系,準確地說總持倉量是否引導期貨價格。3.如果期貨價格與總持倉量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那么市場持倉主力的變化與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的凈持倉(以下都簡稱為凈持倉)變化是否一致。

2.1實證思路

本文以分析同一個期貨經紀公司開戶投資者的買賣方向來判斷期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另一方面投資者是否受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總持倉量的影響,主要通過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的總持倉量是否引導期貨來判斷,因為期貨價格的變動代表市場個體散戶投資者的持倉方向變動,如果存在總持倉量對期貨價格的引導關系,接下來則判斷市場持倉主力的變化(即個體投資者的變化)和前二位期貨經紀公司的凈持倉變化作比較,看他們看多和看空的方向是否具有趨同性。如果具有趨同性,則說明個人投資者會受期貨經紀人影響或參考期經紀持倉量來決定買賣方向,則說明市場存在羊群行為。

圍繞本文的研究目標,本章的實證分兩個步驟展開:1.從大連商品交易所選取大豆一號、豆粕、玉米三個品種,運用E-G協整檢驗檢驗其期貨價格的有效性,若品種通過了E-G協整檢驗,則進一步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2.根據期貨市場期貨價格,成交量和持倉量三者的變化,總結市場持倉主力的變化,然后與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的凈持倉變化進行比較,檢驗兩者變化是否一致。

2.2數據來源

我國目前較為活躍的期貨品種為大豆、豆粕、玉米和小麥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夠較好地反映期貨價格的行為特征??紤]到數據的完整性,本文選取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和玉米這三個品種。在當前的研究中大豆期貨市場,研究人員采用同時對多個合約作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這顯然無法說明一個期貨品種乃至整個期貨市場的狀況。因此,必須產生連續時序的合約數據,以更好地反映總體。從目前的文獻看,生成連續數據的一般辦法是,選擇市場上交易量最為活躍的主力合約,將其作為該期貨品種的代表,把不同時段的主力合約的交易數據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連續的時間序列數據。本文將分別收集黃大豆一號、豆粕以及玉米每天主力合約的收盤價、成交量、持倉量和前二十名期貨經紀公司每天的主力合約的持買倉量和持賣倉量的數據。其中黃大豆一號、豆粕和玉米期貨合約的時間跨度從2007年6月1號至2010年6月1號,共 737個樣本。數據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論文的格式。

2.3 實證研究

期貨市場的羊群行為表現為同一個期貨公司開戶的投資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貨合約。所以我們只要檢驗出市場的價格走勢是否受到前二十名期貨經紀公司總持倉量的影響,就可以證明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我們首先對豆一的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進行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然后根據期貨市場期貨價格,成交量和持倉量三者的變化,總結出市場持倉主力的變化,然后與前二十位期貨經紀公司的凈持倉變化進行比較,檢驗兩者的變化是否一致。

2.3.1 ADF檢驗

在檢驗各個品種期貨價格與總持倉量之間的協整關系之前,首先要對相應品種的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的ADF檢驗結果在Eviews5.0中得以實現。求得各品種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2-1,表2-2)。

由表2-1和表2-2可知,黃大豆一號(A)、豆粕(M)和玉米(C)的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序列都是不平穩的,而它們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也就是說,本文所選的三個期貨品種的期貨價格序列以及總持倉量序列均為I(1)過程。經過試驗,當黃大豆一號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序列的滯后期為3,豆粕期貨價格和總持倉量序列的滯后期為1,玉米期貨價格序列滯后期為3,總持倉量序列滯后期為1時,檢驗方程的赤池信息準則AIC(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準則SC (Schwarz criterion)值最小。

表2-1 各品種期貨價格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量(P)

ADF檢驗結果

1%臨界值

結論

A

-1.888896

-3.438972

不平穩

-28.87283

-3.438984

平穩

M

-2.194207

-3.440275

不平穩

-13.62202

-3.440305

平穩

C

0.474587

-3.438996

不平穩

-26.4351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康保县| 青浦区| 民丰县| 漳平市| 临沧市| 威宁| 武强县| 崇明县| 桦南县| 桦川县| 英超| 彰化市| 泰州市| 张北县| 德昌县| 博兴县| 桂阳县| 吉安市| 绥棱县| 岗巴县| 武城县| 鸡东县| 若羌县| 三亚市| 东港市| 卓尼县| 监利县| 敖汉旗| 噶尔县| 乡宁县| 云南省| 莲花县| 霍城县| 桐柏县| 平谷区| 马山县| 邹平县| 红原县| 定襄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