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5 12:43: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書香家庭事跡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鑒于此,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通過多種形式,以經典誦讀為載體,讓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讓傳統文化扎根在素質教育這塊土壤中,讓孩子們在中華經典文化中學習語言文字、學習國學、體會真、善、美,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雕琢心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認識和做法,與各位商榷。
一、做好引領,轉變認識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多數家長和學生處在閱讀的盲區之中,對閱讀認識不夠,認為閱讀是浪費時間,只有考出好成績,升入重點學校才是重要的,忽視了閱讀對學生的影響。還有一部分家長和學生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但是沒有堅持下去,讀了幾本書,認為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就放松了對閱讀習慣的培養。這種認識很顯然是不正確的。2001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蔣昕捷,受到當年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的高度贊揚,“相當難得!前途無量!以他現在的文化修養完全可以被破格錄取!” 她的成功,是和她大量的閱讀分不開的,她5歲就迷上袁闊成講的《三國演義》,小學就讀過很多遍《三國演義》。而對于那些一提起寫作就咬筆尖、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說教素材,俗話說“肚中無本,難下清水”,正如朱熹詩句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子曰:“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同化矣。”可見環境對學生的成長直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塊黑板,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利用的空間,通過板報開設“我的作品”、“成長的足跡”、“我讀書我快樂”“每日一詩(文)欣賞”、“書林漫步”等欄目;并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小組起名字,如“起航組”、“奮進組”、“圓夢組”等,還在教室墻壁張貼《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等,讓學生時時刻刻與古代先賢對話,讓教室的角角落落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充滿著耐人尋味的詩情畫意,讓經典文化的誦讀成為一種隨時可行的事情。同時,充分利用媒體,讓強烈的視覺效果沖擊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誦讀興趣與欲望。
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享受讀書的快樂
為了引領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讓閱讀成為習慣,我在班里開展了“營造書香班級,享受書香人生”活動。
一是在教室布置“讀書角”,讓學生隨手拿到好書,開墾學生讀書的樂土,引領學生每天走進書籍天地,享受書香人生。
二是開展師生共讀、同桌共讀、室友共讀、親子共讀活動,給學生布置一些經典作品,讓閱讀走進教室、走進家庭、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形成“小手牽大手,同讀一本書”的良好氛圍。并及時開展“讀書交流會”和“寫書評”等活動。
三是倡導學生收看《百家講壇》等欄目,讓學生聆聽眾多專家學者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史記》、《論語》等經典著作的精彩解讀,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其深邃的內涵。學期末開展班級“百家講壇”,讓學生成為班內的大講家,收獲閱讀經典的快樂。
四是充分利用各種節日,開展誦讀經典古詩文活動,閱讀經典,讓書香遍校園,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熏陶下得以凈化。
五是開展評選讀書之星、讀書筆記之星、日記之星、親子共讀之星活動,將評出的星級學生的照片和事跡材料展示在教室宣傳欄內,彰顯學生個性,激發閱讀興趣。
還記得初三新生入學時,我對一切得環境都很陌生,未能適應學校的規定,上學經常遲到,隔一兩天遲到的黑名單上又有我的大名了。在同學們眼里也不是什么好學生,而班主任也多次教育我,想盡辦法幫助、督促我。雖然如此,但我還未有多大的改善,這導致了我成績一落千丈,上課提不起精神來,作業質量差。在各種類優秀學生評選當中也就沒有我的份,這使我感到十分后悔。為什么當初不做好自己呢?于是,我暗自下定決心,我不能再遲到了,為了不拖累班級體的評選,為了不讓一直耐心教育我的老師失望,更大的使為了重新樹立我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我決定要盡我的最大努力做好。
一切的改變,就從我的大腦思想開始。同時,我還深深的體會到兩種不同的學習狀態:一種是被動,疲憊的狀態,另一種是主動,有更多的時間準備上課,心境很平和,上課聽講也就更有心機,更有效率,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正所謂:"紀律是時間的保證。"我的成績也隨著提高了很多。這一切的努力,同學們是有目共睹的。老師也因此多次表揚我,我展示給同學們的是可愛的笑容。 這一點點的進步,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每天更有心情聽課,有更好的心情對待每一天的功課,學習更有沖勁,更上進。"堅持就是勝利",這也使我深深地身有體會。
在上學期由于一系列地良好表現,從年級沒有名,到300多名,到200多名。"上天不負有心人",自己付出的努力堅持終于有回報了!我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這是我最大的收獲! 假如我當上了"進步之星",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時刻鞭策自己,不能偷懶,要堅持下去。更不因一點點成績就驕傲,因為我相信一時的成功不代表什么,真正的成績需要漫長時間來考驗。"相信自己,等于成功了一半。" 希望我有更大的進步迎接未來!
家長意見
孩子自從參加班級之星活動期間,學習自覺,讓我們省心,覺得孩子有很大進步!
簽字:張世和
班主任意見
張秉東同學本學期以來,學習態度端正,善于反思,學習刻苦,品德優秀,在各方面不斷取得進步,符合"校園進步之星"評選條件
簽字:李華
進步之星事跡材料(二):成長著,進步著,快樂著
黃佳航,是一個七歲小男孩,在靈寶市第三小學一六班上學。他樂觀、開朗、勤奮、刻苦、愛讀書寫博,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在三小學習的一年中,他成長著,進步著,快樂著。
去年的9 月1 日,小佳航高興地背上書包,整理好衣服,樂顛顛地走進了靈寶市第三小學的大門。一腳踏進這所小學,他非常高興。因為他覺得,比起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他已經是個"大孩子"了。
起初上學的幾天時間,家長一直很擔心,孩子在新的學校:會不會不適應?是否和小伙計們和睦相處?課堂上能不能聽懂老師的講課……后來,經過觀察,家長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他很快地融入了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很快適應老師和同學,并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績:每次考試都是滿分;成為少先隊員;成為五好學生;評為優秀班干部等。他的點滴進步,令家長和老師高興。
他是一個遵守紀律,積極進步的好孩子。 課堂中,他坐姿端正,思維敏捷,積極發言,聲音響亮,回答完整,獨到的見解常給老師意外的驚喜,這可不是每個一年級孩子都能夠做到的,尤其是男孩子。說明,他在進步著。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積極主動向老師和同學求助,直到明白為止。在師生眼中,他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大家都很信任他。他總是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并且把幫助別人當做體現自我價值的快樂的事情;對于老師交給的任務,收發作業,打掃衛生,他總是做得認認真真,有條不紊。一張張滿分的試卷、一次次滿意的作業是最有力的說明。
他愛讀書,喜寫博。 進入一年級后,班主任雷老師十分注重對每位同學的特點進行了解和梳理,因人而授,因材施教。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在我們小佳航身邊表現出了神奇的效果,更是愛學習,愛讀書,愛寫博了。自從在校訊通網站安"家" 建立自己的博客(佳航寶貝 )之后,小佳航對閱讀、寫作有了高漲的熱情,天天閱讀優秀博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嘗試寫博,每次寫完,還把家長叫到身邊,一邊念一邊聽取家長的意見,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他的博文字數由起初的幾十個字,到現在的幾百個字;由起初的一句話,到現在的幾段話。說明,他在不斷進步著,成長著。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在老師辛勤培育下,他已在博客里寫了60 余篇博文。這個數量,對于一年級小孩子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的他,對閱讀寫作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敢想、敢學、敢問、敢寫,閱讀面不斷拓展,寫作能力逐漸提高,表達能力不斷增強,被評為"閱讀之星".在學校組織的讀寫競賽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尤其是參加了第八屆"書香班級"活動評選中,他喜歡上了讀科普書籍,做科學實驗。看到這些可喜的進步,大家打心眼兒里替他高興。
他習慣好,進步大。 他見到鄰里間的同事或是親朋好友,老師和同學,總會主動問好;每一次放學之后,總會高興地和老師同學說"再見";取得成績得到我們的肯定和表揚時,還不忘說聲"謝謝";當其他小朋友受到表揚時,他總會豎起大拇指鼓勵同學;當他在操場集會時,總是站姿端正,聽得認真;當班級召開讀書交流會的時候,他總是遵守紀律,積極參加……在學校和家庭的一同努力下,他由先前的聽話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上小學的近一年時間,他從不遲到或早退,時間觀念非常強,回家吃飯、按時上學、晚上睡覺,都有嚴格的規律,這些習慣的養成,前期是家長的努力,到了后來,逐漸成為他自然而然的一種習慣。因此,被評為"好習慣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