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三八婦女節的詩歌

三八婦女節的詩歌

時間:2022-02-06 11:32: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八婦女節的詩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三八婦女節的詩歌

第1篇

38婦女節歌頌女性的詩歌 篇【1】三八節的眼睛作者:芹泥蓮香居士

在眾多的笑聲里我沉默地看你

在眾多的沉默里我的心跳等待回音

我終于成長為360個羞澀里最后一個勇氣

我終于是36朵玫瑰里最好一個圓丁

親愛的

我的酒杯愛上了你的醉

你的醉是我另一只酒杯

我已經袒開了胸懷XX你靈魂下的另一只眼睛

而你的眼神正好是我靈魂的拷貝

有你的鼓動我的醉不是醉

有你的笑渦“飛流的瀑布”正是燭燈下的美景

走吧,跟我走吧,

趁你的心跳還有少女的憧憬

趁我的青春還有星辰的夢寐

今夜我以蓮蓬作船

以桃葉作漿

必將從迷路的鵲橋回到有路的桃花渡上

38婦女節歌頌女性的詩歌 篇【2】三八那一種作者:靈雨仙

風吹過匆匆

雨下過朦朧

酒一盅又一盅

云聚散易空

月圓缺難重

情新淡舊濃

多少春秋迎送

多少記憶雷同

你的身影在我的日夜里穿梭無窮

歡樂是一些笑終于相逢

寂靜的眼淚,也彼此相擁

有一種眷戀,從那糾纏的眼眸里才能看懂

一次怒放的放縱

一回徹底的吟詠

生命曾離開中控,自由活動

瓷器那高貴的脆弱

玻璃那透明的心胸

我是個塑料時鐘,不準時卻經用

不敢問蒼穹,生死該如何洶涌

不敢問你,是否我愛你是把你仙緣斷送

要多空曠的宇才能荒蕪我的繁華我的痛

就散去吧,趁著這街頭的霓虹

就歸去吧,各自都需要承受一棵落葉的梧桐

也許,就有別樣的飽滿或青蔥

只有繃緊的弦,才彈得出韻,才挽得出強弓

只有放松的簧,才能在彈壓里負重

活著,只為了你給的光榮,你給的——夢

38婦女節歌頌女性的詩歌 篇【3】感受三八作者:歲月的酒杯

一直不喜歡三八節

年少時認為那是媽媽的節日

做了媽媽后也沒搞懂它的意義

有人說它像護士節教師節

是對弱勢的精神鼓勵

這樣想時它就越發的沒有意義

如果性別有強弱是男強女弱不是么

強就強吧弱就弱吧

誰也沒必要和誰對立

男人強就強在擁有健壯體格力大無比

可是沒有力氣又有什么關系

她們照樣可以洗衣做飯和拖地

男人強就強在為了事業可以拋家別舍全心全意

可是有沒有事業那又有什么關系

她們工作照樣是盡心又盡力

男人強就強在為前程敢打敢拼銳意進取

有沒有魄力那又有什么關系

她們只想在你打拼的安樂窩里如何侍奉好父母和兒女

男人強就強在遇事冷靜沉著放得下拿得起

有沒有胸襟那又有什么關系

她們在苦時難時疼時大不了哭一通鼻涕

可是她們可以穿裙子穿過一年四季

她們可以留長發長的垂到腰際

她們還喜歡清淡的飲食偶爾關注路邊的小吃

她們濃妝或淡妝全由自己心意

她們練瑜伽跳健美操樂此不疲

她們逛商場了解時尚采顧全家所需

她們會從一朵花一棵草中感受生命的神奇

她們會通過書籍影視劇了解社會閱讀自己

她們喜歡幻想制造浪漫給生活加蜜

太陽和月亮天空和大地

誰又會不滿誰的位置

誰又會無視誰的努力

世界本就是和諧的整體

其實過不過三八節又有什么關系

38婦女節歌頌女性的詩歌 篇【4】又到三八婦女節作者:柳如蕙

聽說西湖邊太子灣的郁金香開了

路旁的白玉蘭花綻放了

小寶寶們坐著童車踏青了

我們的節日,三八婦女節光臨了

你看那年輕的姑娘們身著新潮的夏裝

叫人不由地把青春歲月懷想

卅多年改革開放帶來了萬千氣象

互聯網幫助我們實現了資源共享

過去每逢三八節盼望聚餐

姐妹們嘰嘰喳喳無話不談

男同胞干瞪眼無計可施

心里邊怨政府只抬舉婦女

38婦女節歌頌女性的詩歌 篇【5】走在三八節里作者:一點塵埃

條短信,像飛舞的蝴蝶

貼付在qq群對話框上

粉色的、紅色的

藍色的、紫色的

字跡,裝裱著的三八的日子

多好的三八啊!沒有你

女人們不會如蜜蜂對花的甜蜜

沒有你,那漫天飛來的祝福

就不會抵達

多好的三八啊!沒有你

女人們的舞蹈不會如此瘋狂

沒有你

也不會三八節日的花香

如油菜花般的盛開的女裙

如陽光一般的笑臉

第2篇

結合我園“親自然,活教育”的辦園理念,通過主題生活實踐活動讓孩子親近自然,以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教材。特制定以下園本課程計劃:

九月份主題:《團團圓圓過中秋》

本月結合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開展傳承民俗的實踐活動。

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習俗。

2.學做月餅,從中體驗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幼兒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2.成品月餅、制作月餅的原料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聽關于中秋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學唱關于中秋節的兒歌。

3.做一做:制作中秋賀卡。

4.讀一讀:讀關于中秋節的詩詞

5. 生活實踐:到生活體驗館制作月餅。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不同的半成品原材料,以便于操作。(生活體驗館活動)

十月份主題:《快樂秋游》

秋天天氣逐漸涼爽,本月我們將帶領孩子親近自然,到郊外去感知秋天的季節變化。

目標:

1.了解秋季的季節特點。

2.到郊外自然中感知秋天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提前找好秋游的地點。

2.準備好班旗、野餐墊等。

3.幼兒帶上水壺、遮陽帽等

4.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聽關于秋天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學唱關于秋天的歌。

3.畫一畫:畫秋天。

4.生活實踐:到郊外秋游。

十一月份主題:《豐收樂》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本月我們將帶來孩子到生活實踐基地去挖紅薯,體驗豐收的快樂。

目標:

1.感知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2.通過勞動體驗豐收的樂趣。

3.感知農民勞動的不易,從而養成不浪費食物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與實踐基地提前做好銜接。

2.準備好挖紅薯的農具。

3.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學一學:關于豐收的兒歌。

2.做一做:利用種子、果實等進行美工活動。

3.生活實踐:到實踐基地開展挖紅薯活動。(十里荷鄉)

十二月份主題《熱熱鬧鬧迎新年》

一年就要結束,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本月末將組織幼兒回顧這一年自己的變化,并大膽表達新年的愿望,在親子活動中熱熱鬧鬧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目標:

1.感知自己成長的變化。

2.了解不同國家地區慶祝新年的方式。

3.樂意向別人表達新年的祝福。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自己小時候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2.卡紙、彩色筆、剪刀等美工材料

3.籌備全園親子活動。(詳情見《元旦親子活動方案》)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關于不同國家地區慶祝新年的不同方式、關于新年的歌曲。

2.比一比: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有什么不一樣了。

3.唱一唱:關于新年的歌曲。

4.做一做:新年賀卡

5.說一說:說說自己新年的愿望;給周圍的人說說祝福的話。

6.親子活動:慶祝元旦親子活動

三月主題《感恩父母》

本月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感恩父母的主題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孩子感知父母的艱辛,從而孝敬父母等長輩。

目標:

1.了解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2.感知長輩工作生活的艱辛,從而學會感恩長輩。

3.通過親子實踐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活動準備:

1.請父母給孩子講講懷孕、生產中的一些事情。

2.制心糕點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幼兒自備少量干果等。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關于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媽媽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關于愛媽媽的歌。

3.畫一畫:畫自己的媽媽,將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

4.做一做:做手工作品作為媽媽的節日禮物。

5.親子實踐:制心糕點

四月主題《春暖花開》

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季節,本月結合傳統節氣清明節開展主題活動,將帶領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知春天的變化。

目標:

1.感知春天變化,了解春天的天氣特征。

2.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

活動準備:

1.學習單:和家長一起了解、記錄清明的習俗有哪些。

2.提前規劃好踏青的路線。

3.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詩歌等。

2.唱一唱:關于春天的歌。

3.畫一畫:春天的圖畫

4.生活實踐:去郊外踏青

五月主題《勞動最光榮》

本月結合五一勞動節開展系列愛勞動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樂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目標:

1.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學會穿衣服、疊被子、疊衣服等事情。

2.熱愛勞動,養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小班幼兒練習穿衣褲;中班幼兒練習疊被子;大班幼兒練習疊衣褲。

2.籌備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賽。(詳見《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方案》)

3.學習單:填寫家長一天的工作和家務勞動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五一勞動節的由來,了解父母或者長輩一天要做的工作活動家務

2.唱一唱:關于愛勞動的歌。

3.做一做: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4.親子活動: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六月主題《歡樂過六一》

本月結合六一兒童節開展系列活動,讓孩子快樂展示才藝,感受童年和成長的快樂。

目標:

1.展示幼兒的才藝,激發自豪感。

2.讓家長感知幼兒的學習成果,了解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各班收集幼兒的美工作品,制作成為展板。

2.排練六一文藝節目。

系列活動安排:

1.唱一唱:展示童年快樂的歌曲。

2.跳一跳:快樂的舞蹈。

第3篇

一、在寫話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1.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對閱讀的深化,閱讀和寫話是密不可分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往往會激發出學生寫作的愿望。

2.熱愛課外生活,牽動學生的寫作幻想

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學生會從中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尤其當大自然發生變化的時候,要帶孩子去觀察。因為這是最能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辯證規律的時候。

3.體會說話成功的快樂,培養寫作激情

相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培養寫話興趣不可或缺的一環。體驗成功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

(1)教師的肯定與認可。“人性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學生有了得意之作,最愿意聽到的就是老師的肯定和認可。我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看見學生寫的好的,便抽出時間讀給大家聽,及時予以表揚。這時你會看到他們臉上那自豪的神情、喜悅的微笑。

(2)展覽。這是進行綜合練筆的一種形式,在我們班的壁報中,總有一個版塊是屬于孩子們自己的。

(3)投稿。這是鍛煉寫作能力的好機會,也是學以致用的具體表現。通過投稿,可以實際檢驗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此我抓住每一個機會,把學生的作品投到校紅領巾廣播站,投到中國兒童畫報(娃娃的園地)。他們聽說自己的作品被投到××處了,心里激動不已。學生在壁報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校宣傳欄上看到很多人投去欽佩的目光,在紅領巾廣播中聽到熟悉的詩句,他們在交流中互相欣賞、互相啟發、互相鼓勵。

二、在學習和生活中為學生創設說話寫話的良機

1.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

寫話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熱愛生活,表達出真情實感。教材針對目前的獨生子女,容易造成人格缺失,選編了《媽媽的愛》,致力于引導學生關注母親,體會母愛,理解母親,感受親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正是三八婦女節前夕,我抓住此次機會向學生進行母愛的教育。有的學生回家后便給媽媽做了一張賀卡,寫道:“媽媽,您好!今天是您的節日,我忠心地祝福您時時順心,日日快樂,月月幸福,年年平安。身體健康,永遠美麗漂亮。”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論是教師節、國慶節,還是元旦、春節,我都會收到學生精心制作的賀卡,看到他們發自肺腑的言詞語句,感受到我們之間的情誼,感覺到孩子們的成長、快樂。

2.激勵學生寫幻想中的東西

語文教學要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兒童是富于想象的,有時會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有時會奇思妙想。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應發揮兒童這一心理優勢。

三、養成良好的寫話習慣

光有寫話興趣、形式和機會,不練筆,不實踐,還是難以形成能力的,時間長了,興趣也會減退。因此,在培養寫作興趣、形式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勤練筆的好習慣,多寫勤寫、寫日記、寫詩歌、寫想法。

第4篇

為了提高作業的效能,激發學生自主寫作業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筆者在作業方面大膽嘗試,力求創新。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心理、興趣、特長,以尊重學生個性為前提,激發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為目標,設計了具有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和教育性的作業。經過三年的嘗試與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求知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方法,它激發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保持學習的持久熱情。教育心理學也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貫徹愉快教育的原則,增強趣味性。要能吊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躍躍欲試。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后,筆者讓學生在課前看錄像,讓學生對地球有深刻的了解,并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

二、注意實踐性,動中求知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實踐性最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好了就要行,行才能檢驗知識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也會成為死書庫。”的確,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實用性、價值性,智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轉化為能力。所以作業設計要注意實踐性,不僅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要引導學生實現認識的再次飛躍,即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用于實踐,指導實踐。

1.實踐體驗的作業

《春風吹》一課,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鬧春、戲春,感受春天的魅力,并對春天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編一個有關春天的故事說給老師、家長、同學聽。這樣的作業目的是把學生從封閉的語文教學中解放出來,讓學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在自身的實踐體驗中活用知識,發展能力。

2.社會生活的作業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隨時可以學語文,用語文。每逢節假日,筆者都為學生布置一些有意義的作業。如端午節前夕,筆者讓學生去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查閱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詩詞進行賞析,了解端午節各地的風俗,親自動手包粽子,以表達對屈原的崇敬之情和懷念之情。

3.動手操作的作業

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實質是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設計這樣的作業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而且能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學習《撈鐵牛》一課,筆者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習《小山羊》一課,筆者讓學生自己做頭飾。

三、注重開放性,活中求知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作業也是如此,應注重開放性,為學生創造發揮想象的空間,使其體驗成功的成就感,提高能力。如學完《桂林山水》一課,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長,投其所好,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喜歡繪畫的,可以用五彩的筆繪出桂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的奇麗景色;喜歡朗讀的,可以為《桂林山水》選配樂曲,配樂朗誦,表達出對祖國青山秀水的真摯熱愛之情;喜歡寫作的,可以將優美、生動的詞句收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喜歡作詩的,可以作兩首小詩,贊美桂林山水的特點,朗讀給大家聽。這個作業設計融音樂、詩歌、繪畫、創作、朗讀為一體,實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作業的開放,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他們創造了自由探索、嘗試創新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創新的能力。

四、追求教育性,思中求知

第5篇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著名教育家王財貴說過:“經典,就是最有價值的書,百讀不厭的書。這些書有無窮的含義,要及早灌注在下一代的心靈中,好讓它在人生成長歷程中漸漸醞釀、發酵、成熟。”總書記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也曾說:“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可見在學生中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是有百益而無一害。

一、在誦讀經典中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的習慣

現在的語文教學鼓勵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積累,在積累中感悟,在感悟中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學生曾經這樣對我說:“老師,你們大人怎么都是一個樣?”我問他這話從何說起,他說:“在學校里,老師叫我們要好好讀書,回到家里,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還是嘮嘮叨叨著叫我們要用心讀書。語文要背誦課文,數學要背誦公式,英語要背誦單詞……讀,讀,讀,背,背,背,我真的有點兒招架不住了。”是呀,面對學生的疑惑,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們,也感到十分的困惑,有什么方法或通過什么途徑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呢?自從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我校申報了以《誦讀經典詩文提高“雙文”素養》為子課題進行研究,還編寫了校本課程《快樂童年經典閱讀》。每當到誦讀經典時間,那朗朗的讀書聲此起彼伏,傳遍了整個校園。“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看著一個個搖頭晃腦的神態,聽著一陣陣抑揚頓挫的聲音,不難想象,學生們遨游在經典里的那份快樂,徜徉在經典中的那種陶醉,不再把學習看作一種負擔,而是當成一種享受。他們從《三字經》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知道了為何要學習;又從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得了應該怎樣學習;還從漢樂府《長歌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顏真卿的“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之中學會了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更是從趣味故事《鐵棒磨針》中悟出了李白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大師的道理,從此班風學風大大改變,勤奮好學蔚然成風。

二、在誦讀經典中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習慣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百善“孝”為先,尊敬老師,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學生在學習并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準則的基礎上,更應該潛心誦讀國學經典,在一遍遍的誦讀中,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品質,如“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程門立雪”――是尊敬師長的典范;“岳飛問路”――深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

在一次家長會上,覃琦琦同學的爸爸很高興地說:“以前我的孩子在家里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時還有些霸道,從來都不知道體諒父母的含辛茹苦。但是這個學期他的表現可不一般了,他放學回到家主動向父母問好;星期天幫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爺爺捶捶背揉揉肩;給病床上的奶奶端水倒茶……我們夸他做得好,他說《三字經》里告訴我們要學會‘首孝悌,次見聞’,《弟子規》中也提倡‘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鄰居表揚他小小年紀就懂事,他隨口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我跟他們比,還差得遠呢’”。另一個家長也自豪地說:“我的小孩以前很愛撒嬌,誦讀經典后像變了個人似的,三八婦女節到來時,她親手為我做了一張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寫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覺得學校的教育真好”……從家長們的反饋中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與經典文本的對話,同圣賢文人的交流,讓“孝”字溶入學生的思想與行動中,從小受到熏陶,心靈得到震撼,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孝敬父母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水到渠成。

三、在誦讀經典中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習慣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對他人的幫助,我們既能讓他人感受到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也能讓自己獲得自身價值的提升,并以此品味快樂的源泉,即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學生通過誦讀經典,心靈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積淀文化底蘊,傳承美好德行。在校內,助人為樂的事跡層出不窮: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彎腰撿起地上的紙屑、幫助老師打掃辦公室、拾金不昧、捐款捐物;在校外,攙扶盲人過馬路,幫助鄰家孤寡老人做家務……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助人為樂”的真正含義,因為他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四、在誦讀經典中培養學生熱愛詩詞的習慣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的故鄉,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的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而詞又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一首詞,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是一首婉轉的歌曲,是一個動聽的故事。孫洙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學生從小接受唐詩宋詞,通過認真地閱讀,激情地朗讀,最終能夠流利地背誦,暢游在詩海中,陶醉于詞庫里,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越來越喜歡古詩詞。學生一有空就捧起經典讀本,先跟李白去《望廬山瀑布》;隨王之渙《登鸛雀樓》;再看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和他一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聽陸游《示兒》,賀知章《詠柳》,駱賓王《詠鵝》;然后邀約王冕和元稹欣賞《墨梅》及《》;最后在楊萬里的《小池》邊歇歇腳,傾聽陸游《訴衷情》、《憶秦娥》之后,大家齊聲誦讀孟浩然的《春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杜牧的《秋夕》,李白的《冬日歸舊山》……一路歡歌一路笑,聲聲句句醉人心!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引領學生與經典為伍,與經典同行,在誦讀經典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坦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阿克苏市| 阳西县| 贵港市| 修武县| 彭阳县| 社旗县| 福建省| 建湖县| 奎屯市| 克拉玛依市| 秦皇岛市| 香港| 肥乡县| 开封市| 平和县| 梧州市| 富顺县| 泸定县| 平邑县| 阳曲县| 榆中县| 海晏县| 临汾市| 邢台县| 田林县| 象山县| 隆尧县| 吉首市| 江都市| 北碚区| 东阿县| 阿瓦提县| 随州市| 肇东市| 温泉县| 衡阳市| 石河子市| 都昌县| 广平县|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