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五保申請書

五保申請書

時間:2022-09-23 00:18: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五保申請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

你們好!我是格爾木市第一中學的將畢業的學生,因父親多年前突患病重,美好的家庭不再美好。在給父親治病的過程中,家庭已經負債累累。因難以負擔醫藥費用,多年前哥哥不得已輟學,常年在外打工為父親治病及供我讀書。家中的一切農活均由母親一人承擔,每每念及這些,我總是心存深深的愧疚,惟有以加倍的努力學習來報答他們,我多么渴望能夠重新得到那美好的家庭!若能得到困難補助,也可以減輕些家里的負擔。鑒于我家的實際情況特此提出申請,衷心的感謝各位領導,望領導予以批準。

此致

敬禮

申請人:黃鵬貴

特困家庭畢業生申請書二:

尊敬的校領導 老師:

你們好!

我是XX級xxx學校計算機信息管理2班即將畢業的的xxx,因家庭經濟困難,特申請特困生。

我來自棗莊一個偏遠的小農村,家中有五口人,父親,母親,我和弟弟,妹妹。父母都是農民,他們既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本錢,又無一技之長,因此只能以種地來維持生計,可以說是靠天吃飯。所有的家庭收入幾乎都來自田地。而弟弟也因此早已輟學多年,妹妹正在上高中,為了供我上大學家中已經有了不少的借債,而且我也申請了助學貸款。

在校期間,我在學習上認真刻苦努力,使自己的學業取得好的成績。平時生活習慣良好,無不良嗜好,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并且生活節儉,銳意進取,虛心向別人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進入大學以后,家中的生活負擔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閑暇及假期時間,我積極的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兼職和假期工工作。既減輕了家中的經濟壓力,又充實了自己的社會經驗,同時也鍛煉了自我。貧困能夠磨練我們的意志,作為一名貧困生,對于自己的經歷,我有這樣的認識:貧困不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阻礙,我們最大的阻礙在我們心中, 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貧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

我貧窮但是我并不懼怕貧窮,也信自己不會被貧困所擊倒,我會更加努力,來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現狀。貧困不是我們的絆腳石,相反而是我們的動力。 我會更加的努力!

故備此文向領導,老師證明本人家庭貧困,希望可以得到學校的補助,特此申請,望批準。謝謝!

此致

敬禮

申請人:xxx

XX。11。03

特困家庭畢業生申請書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

我叫于思佳,今年12歲,是五年級的學生。家里有5口人,有奶奶、爸爸、媽媽、妹妹和我。家中的勞力只有媽媽,并且腿有殘疾,只能參加輕體力勞動,我奶奶身體一直都不好,每天都吃藥。家庭收入不多,僅夠維持日常生活。

我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一直名列班級前三名。我擔任學習委員,平時團結同學,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功課。關心集體,帶頭參加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

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在社會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下完成學業,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謝謝你們!

此致

敬禮

申請人:于思佳

XX年9月

特困家庭畢業生申請書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

我是xx縣孟壩中學即將畢業的高三級學生?,F在因家庭出現困難特向政府申請貧困助學金。

我家在x縣x渠鄉x大隊。我家3口人,爺爺、爸爸和我。我的爸爸視力不好,無勞動能力,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因此現在這個家靠年邁的爺爺支撐,爺爺現在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根本無勞動能力,全家就靠爺爺那點五保經費在維持基本生活。高中的生活讓我的那個原本就困難的家更加困難,無力支付我的學費,我的入學學費都是父親跑遍了親戚之后湊齊的。

我自知家中的困難,因此決定要靠讀書來擺脫現在的生活狀況,我知道單憑我的力量是不夠的,我要靠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也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

在校期間,我會以奉獻學院,服務同學為宗旨,真正做到為同學服務,代表同學們行使合法權益,為校園建設盡心盡力,工作中大膽創新,銳意進取,虛心向別人學習,做到有錯就改,有好的意見就接受,同時堅持自己的原則;在學生利益的面前,我堅持以學校、大多數同學的利益為重,決不以公謀私。在班級,積極參與院里的各項活動。

我是一名貧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經歷,我的經歷使我認識到,貧困不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阻礙,我們最大的阻礙在我們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貧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窮志不窮, 窮且益堅,這么一句古語已經告訴我們了,我想我自己不會被貧困擊倒。而且會更加努力。來改變我們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貧困,否則我們會一直貧困下去。貧困不是我們的絆腳石,相反塌實我們的動力。 我會更努力!!

第2篇

第一條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法。

第二條本方法所稱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有鄉村常住戶口的居民實施基本生活救助。

第三條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屬地管理,公開、公平、公正,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和動態管理原則。堅持國家保障與政策優惠、社會救助、勞動自救相結合的方針。

第四條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制。

縣(區)民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體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及轄有農業戶口居民的街道辦事處,市民政局是本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組織實施工作;村民委員會和社區配合管理審批機關做好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

各級財政部門負責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籌集、審核撥付和監督管理工作;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統計、審計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關工作。

第二章保障對象的確定

第五條凡我市行政區域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低于戶籍所在地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均可申請享受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無當地常駐戶口的人員不享受當地鄉村低保待遇(不含已遷往學校的大中專在校學生)

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或撫養義務關系的直系親屬。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或撫養關系的人員。

第六條鄉村定居的農業戶口與城鎮戶口混合家庭,符合條件的可分別申請享受鄉村低保、城市低保待遇。

第七條具有下列情況的家庭和人員,不享受鄉村低保待遇:

(一)屬于鄉村五保對象的;

(二)有正常勞動能力、法定勞動年齡內(男18周歲至60周歲;

(三)家庭成員擁有并使用手機、摩托車、空調等高檔消費品的;

(四)有高值收藏或投資有價證券行為的;

(五)有高于當地鄉村低保月平均標準的饋贈、禮金支出的;

(六)有賭博、吸毒、行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難且尚未改正的經常出入餐飲、娛樂場所消費的;

(七)申請人已在外地居住一年以上的赴外地讀書在校生除外);

(八)經縣(區)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不能享受鄉村低保待遇的。

第八條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分別按下列規定享受:

(一)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和扶(撫)養人。但其無贍養、扶(撫)養能力的按當地鄉村低保標準全額享受;

(二)有一定收入的按家庭人均純收入與當地鄉村低保標準的差額享受;

(三)保障對象中的優撫對象、重病殘疾人、特困獨生子女、80歲以上老人、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

第九條鄉村低保標準。適當考慮用電、取暖、未成年人義務教育等所需費用確定。市現階段鄉村低保指導標準暫定為年人均800元,各縣(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制定本地保障標準。保障標準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波動等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第三章家庭收入的核實與計算

第十條家庭成員的收入按上年純收入計算。主要包括農林牧漁、建筑、運輸、加工、服務業等經營收入;勞務收入;退休金、各種保險金、補償金、受災戶領取的救濟款(物)特許權使用收入、租賃收入、饋贈和繼承收入;贍養費和扶(撫)養費等。

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家庭年純收入總額/家庭所有成員數

第十一條以下內容不計入家庭收入:

(一)優撫對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優待金等;

(二)對國家、社會和人民做出特殊貢獻。由政府給予的獎金及市級以上勞動模范享受的榮譽津貼;

(三)為解決在校學生就學困難。由政府和社會給予的補助金;

(四)因意外傷亡獲得的護理費、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等;

(五)獨生子女費;

(六)參加新型鄉村合作醫療享受的醫療費;

(七)鄉村貧困家庭大病救助費;

(八)其他按規定不應計入的收入。

第十二條家庭成員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且有勞動能力(校學生除外)外務工。

第十三條贍養費和扶(撫)養費的計算方法:

(一)有協議、裁決或判決的按照協議、裁決或判決的數額計算;

(二)無協議、裁決或判決的贍養、扶(撫)養義務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為無贍養、扶(撫)養能力;高于當地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未超出當地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30%的可以不計算贍養、扶(撫)養費;家庭人均月收入超出當地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30%視為有贍養、扶(撫)養能力。按照超出部分的總和除以家庭總人口數,計付贍養、扶(撫)養費;

(三)實際支付贍養費、扶(撫)養費高于上述規定的按實際給付額計算。

第十四條因土地被征用而獲得一次性補償金的鄉村居民。因不可抗力因素將領取的補償金提前用完,生活確有困難的可申請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章保障待遇的申請和審批

第十五條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申請:凡申請享受鄉村低保待遇的應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申請人向戶籍所在地的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下列證明材料:

1.申請書。由申請人填寫的《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

2.戶籍證明。包括戶主身份證及戶口本的復印件。

3.收入證明。本方法第十條有關收入。

4.與審批事項有關的其他證明材料。

貧困戶所在村的村民委員會每年向鄉(鎮)政府出具申請低保待遇貧困戶的收入及其他證明。

(二)受理:村民委員會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經評議符合低保條件的申請對象,村務公開欄公示7日以上,符合條件的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上簽署意見,同時將所有相關證明材料報鄉(鎮)政府。不符合低保條件的要在其《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上簽署意見后備案,并將所有證明材料退還申請者本人,同時要做好解釋工作。

(三)審核:鄉(鎮)鄉村低保評審小組要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人基本情況和相關證明的審核和報批工作。并填寫《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人員家庭情況調查表》同時將相關證明材料報縣(區)民政部門審批。經評審不符合低保條件的要在其《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上簽署意見,登記后將《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及其所有證明材料退回村委會,做好解釋和答復工作。

(四)審批:縣(區)民政局要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鄉(鎮)政府報批的鄉村低保對象材料的審核。并委托村委會再次公示3日。經公示無異議的填寫《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發放《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不符合低保條件的要在其《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上簽署意見,登記后將《市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書》及其所有證明材料退回鄉(鎮)政府。

第十六條保障對象在執行同一鄉村低保標準的本縣(區)行政區域內遷移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辦理保障待遇遷移手續。遷入地重新履行申請手續,管理審批機關應簡化審批程序。

第五章保障資金的籌集、發放及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資金由以下渠道解決:

(一)財政預算資金:由市、縣(區)財政按55比例承擔(不含擴權縣資金安排)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區。由縣區自行解決。

(二)鄉村低保資金財政專戶所形成的利息收入;

(三)社會捐贈資金;

(四)按規定可用于鄉村低保的其他資金。

第十八條鄉村低保資金必須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顚S?,單獨核算,不得擠占和挪用。

第十九條各級民政部門負責編制年度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需求計劃。

第二十條各級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強化鄉村低保工作。并納入財政年度預算。

第二十一條各級民政部門要公開鄉村低保政策、辦事程序、保障對象和保障金發放情況。受理鄉村居民的舉報、投訴,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第二十二條鄉村低保補助金按季度實現社會化發放。對行動不便的低保對象。

第二十三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鄉村居民有下列之一的由民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或警告,追回其冒領的保障金和終止享受低保待遇:

(一)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家庭收入情況發生變化或家庭人口減少。繼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二十四條從事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一)對符合享受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對象?;蛘邿o故拖延審批的

(二)對不符合享受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對象。

(三)貪污、挪用、扣壓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四)有其它、行為的

第二十五條對為申請享受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對象出具假證明的有關單位和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3篇

第二條敬老院是農村集體福利事業單位,實行政府主導、財政補助、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敬老院以鄉鎮辦為主,提倡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興辦和資助敬老院,提倡個人認助五保老人。

第三條敬老院應當堅持依靠集體,依靠社會,依靠群眾,民主管理,文明辦院,敬老養老的辦院方針。

第四條敬老院所需的修繕費用、管理人員工資、社會勞動保險、五保人員醫療費用由縣財政實行定補,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敬老院正常運轉經費(包括水、電、燃料),村組負責收繳五保人員土地轉包費用,其余不足部分通過發展院辦經濟和組織社會捐贈進行籌集。

第五條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敬老院工作的領導,把敬老院事業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縣民政局負責業務指導和工作監督。其他縣級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應各盡其責,支持敬老院建設和發展。

第二章供養對象

第六條敬老院以供養五保對象為主,兼顧供養社會托老對象。

敬老院應優先接收孤老優撫對象入院供養。有條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會開放,吸收社會休養人員自費代養。

對精神病患者、傳染病人等不宜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由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敬老院、五保老人、被委托人五方共同簽訂供養協議,實行居家養老,供養經費由鄉鎮人民政府按協議發放,并不定期檢查寄養人員的供養情況。

第七條五保對象入敬老院須由本人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批準,由本人和敬老院雙方簽訂入院協議,實行集中供養。

第八條敬老院實行入院自愿、出院自由。五保對象本人要求出院,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敬老院同意后,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經批準出院的五保對象,由村民委員會負責辦理出院手續,領回原居住地并妥善安排其生活。

第九條敬老院收養自費人員,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按照物價部門和民政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十條敬老院供養的各類人員(以下統稱供養人員)應遵守院內的規章制度,愛護公共財物,文明禮貌,團結互助。

第三章設施建設

第十一條敬老院的選址應符合城鎮規劃要求,環境較好,交通便利。鄉鎮人民政府應根據敬老院規模大小和供養人員多少提供適量的可耕種土地,供敬老院開展以改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生活條件為目的的農副業生產。

(一)新建敬老院的規劃、設計、建設必須嚴格執行《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改建敬老院的各種設施要基本符合《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確保房屋質量安全。敬老院規劃、設計、建設、竣工必須進行預防性衛生審查,符合衛生要求。

(二)敬老院的建筑設計和外墻裝飾應與老年人心理及周圍環境相協調;門、走道、出入口的設計必須做到方便老年人;裝修中不得使用有害、有毒和易碎、易燃的裝飾材料,地面用材適合老人活動,配備消防器材,制訂消防措施,消除火災隱患。

(三)內部設施除必要床位和生活用品外,還應根據敬老院規模大小提供醫療、學習、娛樂、健身等配套設施。

第四章院務管理

第十二條實行院長負責制,院長負責全面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二)組織制定院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敬老院發展規劃;

(三)組織發展院辦經濟,增強敬老院自身發展的活力,不斷提高供養人員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建立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維護供養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第十三條設立院務管理委員會。其職責是:貫徹落實辦院方針、原則,審議院內重要事宜,檢查、監督院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

院務管理委員會成員由敬老院全體人員民主選舉產生,成員中供養人員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四條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做到管人管事制度化;建立供養人員參與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組織機制。

第十五條建立入院供養人員檔案,包括入院協議書、申請書、健康檢查資料、身份證和戶口簿復印件及后事處理聯系人等有關資料并長期保存。

第十六條搞好環境綠化和清潔衛生,保持美觀清潔的院容院貌。

第十七條伙食團必須達到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C級以上標準,取得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應具有健康合格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供養人員的飲食應講究營養、衛生,注意調劑飯菜花樣,尊重供養人員的飲食習慣。

第十八條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安全管理,適時組織供養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遵守安全規定,防止事故發生。

第十九條供養對象在30人以上的敬老院要設立醫務室,條件不具備的要與鄉鎮衛生院、診所等醫療機構實行定點聯掛,定期對供養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供養人員生病后,敬老院應及時將其送到定點醫院(衛生院)治療(鄉鎮政府所在地的醫院或衛生院為五保人員的定點醫院);五保對象去世后,敬老院負責從簡料理后事。

第二十條適當組織供養人員進行學習,因地制宜開展適合供養人員特點的文體和康復活動。

第五章生產經營和財產管理

第二十一條敬老院的土地、房產、設備和其他財產歸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未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敬老院的房屋、土地、設備和其他財產不得用作任何抵押,不得改變用途。

第二十二條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敬老院經費、物資、伙食、生產經營賬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養人員和社會有關方面的監督。院長變動時,應進行審計;財會人員離職時,必須清查賬目,按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第二十三條五保供養協議書中已登記的五保對象的個人財產,本人可以繼續使用。五保對象死亡后,其遺產按照五保供養協議處理。

第二十四條應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大力發展院辦經濟。原則上一級敬老院每年院辦經濟收入不低于3萬元,二級敬老院不低于2萬元,三級敬老院不低于1萬元,規模較小的敬老院不低于0.5萬元。生產經營收入依法歸敬老院集體所有,用于院內擴大再生產和改善供養人員的生活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五條鼓勵供養人員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經營活動,并根據生產和經營效益給予適當獎勵。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活動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有關部門對敬老院的生產經營活動應按有關規定予以優先和優惠。

第六章人員管理

第二十七條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原則上根據敬老院供養對象人數按20∶1的比例進行配備,并經健康體檢合格,辦理《健康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第二十八條敬老院院長及工作人員由鄉鎮人民政府聘用,聘期3年,工資和福利待遇按聘用協議落實??h民政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給各敬老院下達院辦經濟任務,每年負責對敬老院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由鄉鎮人民政府予以辭退。

第二十九條縣民政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制訂完善工作人員選聘、培訓、考核、任免、獎懲等相關管理制度。敬老院應加強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第三十條鄉鎮人民政府對工作認真負責、熱心為供養人員服務的工作人員應給予獎勵;對工作不稱職的予以辭退;對工作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七章扶助政策

第三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縣級有關部門要按規定落實對敬老院的有關減免和優惠政策,在水、電、氣、廣播電視、通訊等方面盡可能為敬老院提供方便。

第三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縣級有關部門應將敬老院五保對象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特困醫療救助體系,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

第4篇

一、孤兒的救助范圍及申請、審批程序

(一)具有本地戶籍并在我市轄區內居住的十八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符合以下情況之一的,都應列入我市孤兒救助保障范圍。

1、喪失父母的未成年人;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3、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

4、因客觀原因,監護無力或無法對其履行監護責任的未成年人;

5、對年滿或超過18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或升入中高等學校就讀的孤兒,不受年齡限制,繼續享受政府對孤兒的基本救助,直到完成學業為止。

(二)符合孤兒認定條件的居民,經村(居)民委員會審查符合條件后,報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在接到申請1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和孤兒情況進行核實并提出初步意見;報送區、縣(市)民政局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區、縣(市)市民政局將有關材料退回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并說明理由。

(三)在孤兒認定過程中,孤兒或其法定監護人可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民政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1、由孤兒或其監護人填寫的申請書;

2、本人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原件、復印件;

3、父母死亡、失蹤、服刑、監護人無力撫養等證明材料原件;

4、其他應當提交的材料。

二、孤兒的安置和養育方式

根據我市的具體情況,對孤兒將采取以下幾種安置和養育方式:

(一)親屬撫養。孤兒的監護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確定,孤兒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要依法承擔撫養義務,履行監護職責,鼓勵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孤兒監護人。

(二)機構養育。對沒有親屬和其他監護人撫養的孤兒,經依法公告并由縣、區(市)民政部門履行相關手續報經市民政局審批后,由市兒童福利院收留撫養。

(三)家庭寄養。總結近年來家庭寄養的工作經驗,完善家庭寄養政策,選擇撫育條件較好的家庭開展家庭寄養,并給予養育費用補貼,推動孤兒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在家庭寄養集中的地方建立家庭寄養指導中心,加強對孤兒寄養家庭的巡查走訪,提供服務支持、技術培訓和監督指導。(四)依法收養。鼓勵有收養能力的家庭收養孤兒,收養孤兒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規定嚴格辦理。積極穩妥開展涉外收養,進一步完善涉外收養辦法。

三、孤兒的養育標準

按照孤兒生活水平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則,參照民政部制定的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逐步建立城鄉孤兒生活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一)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為城市低保標準的一倍;

(二)城市散居孤兒供養標準按當地城市低保標準上浮60%;

(三)農村戶口孤兒最低養育標準為年人均6960元;

(四)家庭寄養的孤兒養育標準參照福利機構執行。

四、孤兒的管理要求

(一)核定保障對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核實核準孤兒身份,厘清“孤保”與“低?!焙汀拔灞!钡恼邊^別,既要考慮保護孤兒隱私權,做到應保盡保,又要防止產生弄虛作假、瞞報騙保問題。

(二)明確監護責任。1、對親屬撫養的孤兒,由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與孤兒所在村(社區)、監護人和孤兒三方簽訂協議,明確監護人要依法履行監護責任和撫養義務。對監護人領取、使用孤兒的供養資金以及孤兒養育狀況提出相應要求。2、經市民政局批準入住市兒童福利院和朝陽孤兒學校就讀的孤兒應由養育機構與所在村(社區)簽訂供養協議,由所在鄉鎮(街道)監證,約定相關事宜。3、家庭寄養基地寄養的孤兒應由市兒童福利院與寄養家庭簽訂寄養協議,明確寄養期限、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將具體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被寄養兒童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4、對于暫時查找不到家庭的流浪未成年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延長其在救助保護機構的救助和教育時間,對于確實無法查明身份的流浪未成人,可由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安置。

(三)規范發放程序。充分利用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精確掌握孤兒各種信息,全面實行孤兒生活費社會化發放,確保孤兒及時、足額領取生活費,實現定期審核、科學管理,把發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四)實行屬地管理。孤兒救助采取屬地、動態管理,各區、縣(市)民政局負責孤兒救助日常管理工作,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孤兒檔案記錄,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權責明確,區、縣(市)民政局每年年底要對孤兒的《兒童福利證》進行一次年檢。

第5篇

一、基本情況及審計評價

截止20*年底,全省低保資金收入56181.52萬元,支出52616.04萬元,當年結余3565.48萬元,累計余額6911.74萬元。所審的12個省轄市及3個擴權縣(市)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數為159.6萬人,占農業人口的3.28%。

審計結果表明:省委、省政府對農村低保工作非常重視,20*年將加強農村低保列入黨委、政府執政為民的“十件實事”之一。全省各級政府及財政、民政等部門積極貫徹《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豫政〔20*〕21號)精神,認真做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了低保工作制度,加強了對低保資金的管理,基本上做到低保資金??顚S谩⒆泐~發放,保障了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省轄市未做到應保盡保。根據《河南省民政廳、河南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規定,低保對象的確定按照“低標準,廣覆蓋”的原則,應達到全省2005年農村人口的3.3%。此次審計有4個省轄市和1個擴權縣存在應保未保的情況。

(二)個別地區確定低保對象未堅持公開公平的原則。少數民政部門、村委會未對低保申請人的材料、家庭成員、家庭收入等有關情況進行認真調查,未嚴格執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張榜公布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初審的程序,造成部分地區的村干部和村干部家屬及具備勞動能力的人員等享受了低保待遇。濮陽、周口、永城等地區有此類情況。

(三)低保對象沒完全實行動態管理,存在冒領低保資金的現象。鄭州、開封、濮陽、許昌、安陽、濟源、永城等市的部分縣區存在因對低保對象動態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時、準確掌握低保對象家庭情況的變化,使已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仍在領取低保金。如永城市4個鄉鎮,至審計時,已不符合享受低保條件而繼續享受低保待遇的還有351人;濮陽一個鄉6個低保對象已死亡但仍繼續發放低保金2340元。

(四)改變低保資金用途60.19萬元。個別地方民政部門將低保資金用于了其他民政事業的支出。如平輿縣民政局列支退伍軍人補助支出1.44萬元;新野縣民政局20*年度在低保資金中列支貧困殘疾人白內障醫療補助3萬元、司法救助0.35萬元,計3.35萬元;鎮平縣民政局在征得低保對象同意后,于20*年上半年由縣農村社會養老辦公室代扣全縣18465位低保對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4萬元,為其辦理社會養老保險,代扣標準為每人每月5元。

(五)普遍存在低保資金撥付不及時的現象。此次審計發現,財政、民政部門都有滯留低保資金的現象。如南召縣財政局20*年12月27日收到市財政預撥20*年低保資金227.8萬元,縣財政部門于20*年10月才陸續撥入縣民政部門;洛陽新安縣有9個鄉鎮20*年的低保金23415元,至20*年7月7日仍滯留在賬上。另外個別地區農村信用社兌付工作遲緩,也影響了低保金的及時發放。

(六)部分地區財政配套資金不足。一是未全額納入預算。如駐馬店市由于省政府加大對黃淮四市低保資金的投入,市級應安排而沒有安排配套資金566萬元。二是配套資金不能足額到位。如安陽市20*年度全市農村低保預算安排1764.7萬元,實際支出1477.36萬元,差額287.34萬元。

(七)審核手續不健全,檔案資料不完整。主要表現在低保申請書、調查表過于簡單,不能說明家庭的具體情況,評議表、評議人的簽名不規范,缺少殘疾證、離婚證復印件及家庭收入證明、喪失勞動能力證明、申請人照片等資料,無法根據檔案全面了解低保對象的情況。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一)我省部分省轄市、縣(市、區)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大,需要保障的人數多,縣(市、區)、鄉(鎮)兩級財政困難,資金配套的壓力很大,客觀上影響了應保盡保政策的落實。

(二)部分地方的職能部門、當地基層政府、村委會執行政策不嚴肅。有個別村干部尋私情,把本不應納入低保范圍的家庭納入低保對象,導致在低保對象的確定、在資金的發放上出現了問題。另外機構改革后,鄉(鎮)民政所撤消,民政業務并入了社會事務辦公室,人少事情瑣碎,工作經費不足,造成對低保人員動態管理跟不上,檔案資料管理出現漏洞。

四、審計建議

(一)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重視農村低保工作,將此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充分了解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同時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促使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低保資金的投入,提高低保人員的比例。

(二)財政部門應嚴格預算管理,保證資金的足額配套,并將上級撥入的資金及時下發,加強對資金的監督檢查,促使資金專戶管理、??顚S?。

(三)民政部門嚴把低保申請、審核、評議、公示及動態管理等環節,保證低保待遇的公開、公平與公正,并做到資金的??顚S煤图皶r發放,使有限的資金真正發揮效益,保障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的需要,促進農村穩定和經濟發展。

(四)鄉(鎮)經辦機構和村委會應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做好低保對象的初審、資料管理的基礎工作,保證低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6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主動避災。堅持群眾自愿、政府主導、陽光操作原則,以“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為目標,通過避災搬遷,提高災區人民的抗災水平和能力,確保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改善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基本原則

(一)自愿搬遷原則。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需要搬遷的移民,必須在自愿的基礎上,由本人提出申請。各有關鎮(街道)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確保在自愿的基礎上,實現搬遷。

(二)政府主導原則。避災搬遷移民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

(三)整體搬遷原則。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工程治理難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備避災搬遷條件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整體搬遷移民,主動避讓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質災害易發區內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三、目標任務

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對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隱患點的群眾,在自愿的基礎上,實施移民搬遷,使他們搬遷后的抗災能力顯著增強、居住安全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據我區需要避災移民搬遷的任務和工作的實際情況,今年在沙石鎮東風村、水西鎮石珠村、沙河鎮華林村等鎮村的50戶214人實施避災移民搬遷。

四、補助標準

避災移民搬遷工作的補助標準以人為單位進行補助,省補助3500元,市配套400元,區配套100元,到戶資金人均3500元,其余資金統籌用于集中安置點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

五、實施步驟

(一)搬遷對象核查。各有關鎮(街道)要在7月底前對本地急需并自愿避災的群眾,進行核查,確定準確的避災搬遷點和人數。

(二)制定避災移民搬遷規劃。各有關鎮(街道)要在7月底前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和避災移民搬遷規劃,包括移民搬遷的組織、搬遷對象的核實確定、安置點的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等。新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要進行地質災害評估。

(三)強化宣傳動員。各有關鎮(街道)要在8月中旬前組織干部深入到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農戶家中去,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做到“工作人員上門到戶、宣傳資料發放到戶、政策規定宣讀到戶、群眾疑慮解釋到戶”,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宣傳災害隱患對生命財產的威脅,讓群眾充分認識到地質災害隱患的嚴重性,讓群眾自愿搬遷,隱患點整體搬遷。

(四)確定搬遷對象和安置點。各有關鎮(街道)要在8月20日前指導有移民搬遷任務的村確定擬搬遷移民對象,并在本村公示;8月30日前完成鎮(街道)擬搬遷移民對象的審查工作,并報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批。集中安置的要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點的選點和規劃設計工作,同時辦理好有關報批手續;分散安置的鎮(街道)要督促搬遷戶在8月底前完成安置點選定工作,地礦部門要組織專人對所有安置點進行地質災害評估,防止二次避災搬遷現象發生。

(五)組織搬遷對象自主建房。各有關鎮(街道)要督促搬遷戶在今年12月31前完成搬遷移民新建房屋建設,并于明年春節前搬入新居。

(六)總結驗收。2012年2月由區地質災害避災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對各安置點進行驗收,同時做好相關資料、檔案的收集整理,對避災移民搬遷工作進行總結上報。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避災移民搬遷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系統工程,為確保搬遷工作順利進行,區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發改委、財政局、建設局、交通局、水利局、扶貧和移民辦、新村辦、市國土局分局、市地礦局直屬分局、州城郊供電公司、有避災移民搬遷任務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扶貧和移民辦),具體負責避災移民搬遷的日常組織和實施工作。

(二)密切部門配合。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明確職責、加強協調、密切配合。

區扶貧和移民辦:負責移民搬遷的日常組織工作,計劃和資金的協調、移民搬遷工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等工作;

區發改委、區建設局:負責將符合條件的地質災害移民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優先安排;同時做好避災移民集中安置點的規劃設計及新戶型圖紙設計等工作;

區財政局:負責移民搬遷資金的籌措、使用和監管;

區交通局:負責安置點的公路建設;

區水利局:負責安置點的飲用水工程建設;

區新村辦:爭取將避災移民搬遷安置點納入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市地礦局直屬分局:負責對各有關鎮(街道)摸底調查情況進行確認,地質災害隱患核查、搬遷安置新址評估、避災業務指導等工作;

市國土局分局:負責搬遷移民安置用地的協調審批工作,確保避災移民的安置用地;

州城郊供電公司:負責安置點的用電建設;

各有關鎮(街道)負責搬遷移民對象的摸底調查、審查核實、宣傳發動、安置點選址,因避災移民搬遷而導致的矛盾糾紛處理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也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工作。

(三)嚴格規范操作。避災移民搬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有關鎮(街道)要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陽光操作”,以“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為目標,嚴格規范操作,切實將此民生工程建設成為民心工程,確保移民安居樂業,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1、移民對象的認定。對象的認定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全過程“陽光操作”。避災移民搬遷的對象是居住在地礦部門認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在操作過程中,要堅持“戶申請,村推薦,鎮(街道)審查,區批準”的程序。(1)由自愿搬遷的農戶提出申請,填寫《移民扶貧搬遷申請書》,由村委會核實有關情況,確定擬搬遷移民對象,并在本村進行張榜公示;(2)經第一次公示無異議后,由村委會報鎮(街道)審查并確定擬搬遷對象,并統一報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批。(3)區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審查確定移民農戶名單后,在移民遷出地行政村再次進行張榜公示。無異議的,組織移民填寫《移民搬遷審批表》,農戶、村委會、鎮(街道)、區扶貧和移民辦分別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具體表樣見附表)。

2、安置方式的選擇。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選擇決定。根據我區實際,采取下列安置方式:(1)集中安置。對同一隱患點十戶以上移民的,在征得多數移民意見的基礎上,采取集中安置方式進行安置,選擇條件較好的地點建設移民集中安置點。(2)分散安置。對同一隱患點不足十戶農戶的采取分散安置方式進行安置,安置地點在本村范圍內由移民自行選擇,在本村組范圍內無法安置的,由鎮(街道)協助解決。無條件建新房的,可以通過購買舊房予以安置。(3)敬老院安置。將符合“五?!睏l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避災移民安置的選址要與小城鎮建設規劃、農民集中建房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科學規劃,慎重選擇。盡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電、近田、近校、近醫院。必須做到“一高兩避”,即高于洪水線,避開地質災害威脅,避開泥石流威脅。安置點選擇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選擇。

3、集中安置點建設。移民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和分戶自主建房。每個集中安置點的移民必須達到10戶以上。

4、補助資金的管理。移民個人建房補助款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用“一卡通”直接發放到移民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根據資金來源,實行項目管理和報賬制管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中卫市| 江安县| 邓州市| 黑山县| 马鞍山市| 博野县| 尚志市| 靖安县| 长宁县| 罗平县| 安多县| 扎囊县| 庆阳市| 棋牌| 彭水| 巴楚县| 哈密市| 弥勒县| 沙坪坝区| 苍梧县| 汕尾市| 鹤壁市| 郓城县| 兰溪市| 凌源市| 白沙| 怀化市| 吉安市| 奈曼旗| 深泽县| 北海市| 土默特右旗| 江孜县| 高淳县| 略阳县| 太康县| 阳城县| 德保县| 阿荣旗|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