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成人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26 11:26: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教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成人教育論文

第1篇

一、以研代講,用研討式教學法引導學員學習

學歷教育中,寫作課屬于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了寫作基礎理論、方法,以及公務文書寫作、新聞寫作、學術論文撰寫等內容。寫作課主要是使學員了解基本寫作知識,培養基本的文章寫作能力,學會常用文章種類的寫作方法,為日后工作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礎。教員可以系統安排教學時間,從寫作基礎知識教學開始,教員教一個,學員學一個,穩扎穩打,邊講邊練,教員多采取知識灌輸的方法,力求把理論講透,把文種講全。在任職教育中,參加培訓人員已經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和實踐經驗,不需要也不想泛泛進行寫作學習,他們希望教員能貼部隊實際,解決問題,使培訓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這時,可以摒棄傳統的以教員為主體的理論講授教學方式,讓學員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員自己思考。一般的文種,可以通過范文閱讀,啟發學員根據自己平時寫作的實際,引導他們歸納寫作方法,總結寫作技巧,進行模擬寫作練習,檢驗學習效果。也可以讓學員當教員,自己上一課,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亮出來,談談自己的寫作心得。通過讓學員自己講課,能促使其把平時模糊的思考上升至理性分析,總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經驗,也能讓大家互相交流寫作經驗和工作體會,了解不同崗位的同類文書的寫法,豐富寫作經驗。

二、以辨促思,用比較式教學法啟發學員思考

學歷教育中,公文寫作課著重于寫作基礎知識與方法的學習訓練,教學內容安排比較繁雜。任職教育中,公文寫作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員勝任崗位任職需要的寫作能力,教學要求相對提高,但教學時間卻相對有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改變原有教學思路,優化教學內容,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在文體知識和應用寫作中,側重應用寫作;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側重學員在工作崗位中最基礎最常見的幾類文種(如通知、請示、計劃、總結),使教學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增強教學效果。講授時,也可以改變原有各文種“基礎知識———寫作方法———例文分析———作業練習”的授課模式,而是以專題辨析的形式來分類指導,以辨促思,讓學員自己聯系實際進行思考,使之準確把握相關公文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好文種的寫法。公文包含的文種很多,有些文種的意義和性質很相似,如計劃與總結、請示與報告、請示與函等。在文書寫作課教學中,可將類似的文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辨其異同,研究、探討它們的寫作規律和方法,以便觸類旁通,從而達到深入認識的目的。如“請示”與“報告”的“八不同”、“請示”與“函”的“五不同”等。通過文種分類比較,引導學員自己思考辨析的方式對文種進行探討,有利于其正確地使用公文文種,把握知識的整體性與連貫性,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切實學會寫好公文。

三、運用“案例”分析,用案例式教學法來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能充分發揮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優點,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能加深學員對公文寫作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其他相關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并能增強他們嚴密的思維能力,形成嚴謹的寫作作風。通過“案例”分析,能讓學生明白直觀地了解公文質量的優劣,明確公文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問題。對于重點文種和寫法復雜、學員寫作普遍感到有問題的文種,應該從部隊行文實踐中,選擇一些針對性強、有代表性、甚至可以是一些病文,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寫作經驗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課堂討論、集體會診的方式,糾正錯誤,總結出文種寫作的基本方法。公文是傳達貫徹上級領導機關方針、政策,行政法規和規章及指導工作、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寫作公文時,要重點考慮應達到什么目的、解決什么事、需要基層做什么。通過具體例文分析,讓學員自己認識到少說空話、套話,要把公文寫短、寫精、寫實;同時還要注意公文的效用,應在實事求是上下工夫,做到實事詳寫、虛事略寫、新措施詳寫、舊方法略寫,特色要說足,一般的情況可一帶而過。在教學中可通過引入大量的“案例”,使書本中的寫作理論與工作實際生活密切結合起來,以增強學員對各種公文文體的感性認識,同時使學員對照自身在工作中的寫作實踐,啟發和幫助其更好地把握文種寫作中的關鍵,切實提高學員寫作能力。

四、設置情景模擬,用模擬式教學法指導具體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須躬行”。所謂模擬教學法,是通過情景模擬,要求學員扮演指定行為角色,并對其行為表現進行評定和反饋的一種培訓方法,通過這種體驗某種行為的具體實踐,可以幫助發展和提高其寫作技能。在公文寫作教學中,我們通常進行的想定作業,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情景模擬。在想定作業時,通常會設置一些盡量接近真實的條件,如某單位舉辦某活動,請學員以某干事身份下發一則通知。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在教學中若創設的教學情境科學、適度、恰當,能在課堂上激發學員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員學習的興趣,使學員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境況中,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挖掘學員的內在潛力,開發學員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員的創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模擬式教學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事先應充分準備,要有周密的計劃和部署。在公文寫作教學中,除了簡單的想定作業外,運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和參謀業務技能其他課程(如軍事地形學、參謀業務基礎)結合起來。如模擬一次演習,讓學員扮演戰時參謀角色,利用參謀作業系統,培養學員作戰要圖標繪、文書擬制等能力。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公文寫作教學中,可運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在使用這些方法時,一定要明確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任職教育目標是培養學員崗位任職能力,課堂教學的方式直接影響著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想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在公文寫作課堂教學中就要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豐富寫作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放手讓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思、多聽、多寫、多練,促使他們都能成為探索者和創造者,從而也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劉曉曦 單位:武警沈陽指揮學院

第2篇

1.加強成人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成人教育的教學質量以及辦學水平的高低,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隊伍的質量如何。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超強能力的師資隊伍,是實現成人教育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素質和能力方面,成人教育的師資團隊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學術水平,而且需要具有超強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能夠通過與成人良好溝通,將自身的專業理論與成人教育的專業實踐結合起來,實現針對學員的個人特點和狀況的教學設計。在教育事業以及教育科學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世界各個國家對成人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化訓練十分重視。例如,在美國一些大學里設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專門為培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而努力。在德國,州政府和教育學院以及研究發展中心共同合作,開設教育行政管理的相關課程,為教育行政管理的在職人員隨時進修或學習提供保障。

2.實現科學管理和教學管理活動的專業化

首先,加強教材建設與選擇,提高教學平臺的利用率。由于成人教育的主要授課方式以自學為主、函授為輔,其中通過集中面授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自主學習是成人教育中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材是成人教育學員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對教材的選擇分外重要。成人教育主管部門要結合學員的實際特點和需求狀況,通過組織具有較強專業素質以及理論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員,對成人教材的大綱進行編寫,從而保證教材大綱的科學實用性。其次,成人教育活動中要更新教學理念,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宗旨。成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技能,從而實現生命潛力的充分發揮,因此具有問題性和目的性。成人參加學多是為了完成新的任務,來解決一個問題或者獲得另一種生活方式。因此,成人教育要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與學生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學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最后,成人教育過程中要加強考試管理,提高辦學的效益。考試可以反映出學員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和反映。通過考試反映出的教學信息,可以激勵學員進一步努力學習,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活動環節。實踐證明,違規降低考試的標準或者降低考試的難度,不僅不能得到學員的好評,還降低了學校辦學的信譽。因此,只有不折不扣的執行考試標準,實現考試的科學化和強效考核機制,才能促進學員的積極,提高辦學的長遠效益。

二、成人教育理論研究的專業化

偉大學者諾爾斯認為,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哲學和科學兩種理論為基礎。哲學基礎包括進步主義哲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科學基礎包括臨床心理基礎、發展心理學以及成人教育實證等基礎。因此,成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專業化就是對成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力求成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研究更加深厚和扎實。現階段,我國成人教育研究工作者比較分散,且各個領域都有在開拓和研究成人教育。這種現象表明了成人教育眾多研究領域的欠缺,同時也反映了成人教育研究力量分散,不夠深入和系統等問題。因此,要加強成人教育學理論研究的規范化,一方面通過要求各個有關雜志、報紙以及科研機構的相互合作,共同抵制一些學術水準較低的研究成果及文章的發表和公布,實現規范研究的學術性。另一方面通過集中原本分散的成人教育的研究力量,增強團體的合作,實現系統發展規劃的統一制定。定期進行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會議的召開,與國內外科研力量共同努力,實現成人教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三、加強國家政府的宏觀規范和管理

國家和政府要不斷加強對成人教育的宏觀管理和指導、規范等工作,通過為高校成人教育專業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提升高等成人教育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的作用力。首先,通過應用法律的形式來規范成人教育的辦學以及管理行為,開展對成人教育的相關立法工作,實現成人教育的法律化專業特性。其次,對高等成人教育的辦學機構和從業人員實行制度管理,實現專業化程度的管理型制度要求。通過對成人教育的教師以及管理人員進行專門系統的訓練,在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之后方可上崗的制度化管理,為辦學機構以及從業人員設定一個基本“門檻”,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成人教育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最后,有效整合社會高等成人教育資源,加強對成人教育的科學化管理通過對成人教育的科學管理,避免成人教育在不規范競爭下造成過于功利的趨勢。通過規范高校成人教育的的辦學條件,整個社會成人教育資源,實現高等成人教育的系統化和專業化發展。

四、結語

第3篇

(一)以扎實的專業理論研究為基礎

發達國家在推動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并做了大量的研究,為推動其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世界成人教育之鄉”的英國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彼得•賈維斯在其著作《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社會學》(1953)一書中對“成人教育工作專業化”進行專門論述,認為“對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從事成人教育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訓練可能有助于增加大量的成為職業基礎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則是任何一項職業獲得專業地位的先決條件”,他還論證了在專業化過程中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重要性。威倫斯基提出一套對成人教育管理者進行培訓的模式,比如創辦一所訓練學校。C.J.泰特謬斯在其主編的《培格曼國際終身教育百科全書》(1989)一書中,詳細系統地介紹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其中包括培訓的目的、機構、內容、方法等,提出實施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具體方案。美國學者霍爾在其專著《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1980)中具體明確地界定了成人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特色。諾爾斯作為最早對成人教育培訓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一,詳細探討了成人學習特點并提出成人教育學的六項理論假設,以此為基礎構建了成人教育學模型。這一模型在20世紀80年代后被廣泛地運用在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中。莎潤•梅里安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原則、方法以及模式做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并運用于實踐。發達國家正是以這些專業理論為指引,不斷探索,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探討分析,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找出理論上的誤區,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其更加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嚴謹性。

(二)以完善的法律制度為保障

法律作為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是保證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控制和管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途徑。在涉及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法案中,最為著名的有英國1964年頒布的《工業培訓法》和1974年頒布的《就業培訓法》,正是這兩部法案的頒布使得英國開始重視培訓,尤其是對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做出了規范和要求,使培訓工作有法可依。美國于1966年頒布了《成人教育法案》,就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機構、內容、經費等作了全面的規定,為原本雜亂無章的培訓描繪了藍圖,不僅規范了培訓秩序,也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國于1971年頒布了《職業教育法》,以立法形式保證了成人培訓機構的設立,對培訓人數、內容、時間也作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尤其是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日本在《社會教育法》中對成人教育管理者也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要求社會教育知事不僅要具有大學的資歷或持有教育職員的普通許可證,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在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所舉辦的培訓班修滿規定數量的學分,旨在用法律保證培訓工作的可靠性。發達國家的成人教育事業均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并且教育制度比較完善,同時各級執行機構的組織運作十分平穩,責任清晰明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工作的切實有效進行。

(三)以靈活多樣的專業組織為依托

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與專業組織是分不開的,成人教育專業組織是由成人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具有專業性、服務性、互利性的群體。英國成人繼續教育協會和工人教育協會每年都會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各類培訓,開展各種研討會,制定專業發展計劃,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吸收更新鮮的信息,跟上時代的步伐。美國也有許多成人教育專業團體,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成人與繼續教育協會,該組織在成人教育學術研究、成人教育活動以及成人教育立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法國成人職業訓練協會在全國設有211處訓練中心,可以提供300種以上行業的職業訓練,僅專職訓練師資就達到11000人,其中不乏對成人教育管理者進行的培訓。日本也有各類教育團體,比如野村終身教育中心每年舉辦終身教育會議,還有內容豐富的講座與培訓,尤其是為成人教育管理者舉辦各種短期或長期的培訓活動。總而言之,成人教育專業組織作為培訓工作的主要提供者,在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傳授專業知識、保障專業水平、維護成員利益、塑造意識形態等方面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發達國家的專業組織形式多樣,無論是國際性的,還是全國性的,或者是地方性的,往往都會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地利用資源、整合資源,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切實可行。

(四)以專業發展的高移化為目標

隨著時代的推移以及成人教育事業的進步,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已遠遠不能滿足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因此發達國家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高移化進行了大力推動。美國早在1930年就嘗試開設成人教育課程,1935年哥倫比亞大學誕生了第一位成人教育學博士,同年開設成人教育管理課程。1963年,美國通過《職業教育法案》,并在1968年和1972年又通過《職業教育法修正案》,增加了對職業教育的撥款,在對生源進行擴大的同時加強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以適應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構需求。而后的幾年中,有75所大學先后開辦了68種博士、碩士的成人教育學位課程,使得美國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在高移化的進程中遙遙領先。英國成人教育也將高移化作為一大重點,有13所大學和7所專門的成人教育學院開設碩士課程,這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高專業素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成人教育管理者進修學習。德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成人教育高移化的改革,不僅培養了大批富有真才實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而且明確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職責和技術要求。為了確立成人教育管理者的權威性,促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素養的提高,發達國家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高移化中做出了十分周密詳細的規劃與管理,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

二、對我國的啟示

(一)推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化理論研究

英美等發達國家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出版了一系列相關的著作,如《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行動中的成人教育學》等,指導其發展走向專業化道路。相對而言,我國有關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研究也沒有形成專業的研究團隊,仍處在研究領域的邊緣地帶。因此,要加強理論建設,盡快構建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理論體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理論研究應當從學科建設、經驗上升和人才吸引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成人教育學科建設。要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必須采取恰當策略,例如不斷更新學科建設理念,高度重視科研隊伍建設,重點組建學科研究基地,認真組織學科合作研究,不斷優化學科研究方法,強調理論實踐溝通,大力支持理論園地拓展。。其次,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過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經驗,積極進行反思,去粗取精,修正原先管理思維上的誤區,只有把培訓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反過來指導實踐,才能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取得更好的效果。再次,吸引更多優秀學者加盟。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涉及到成人教育心理學、成人教育哲學、成人教育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各個分支,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有其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可以多渠道、多方式地舉辦學者沙龍,增加交流機會,擴展研究視野,總結完善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理論體系。

(二)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度

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立法工作,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法制化已成為一種常態。相對而言,在我國由于成人教育基本法的缺失,致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失去一定的法律依據,從而影響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健康有序發展。首先,加強成人教育基本法立法工作。對成人教育進行基礎法立法是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度的前提,不僅能為成人教育管理者走向專業化提供法律保障,也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在實踐上得到政策上扶持,因此需要加強。其次,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法律法規及政策。提升培訓效率,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而不同省市地區教育資源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各省市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法規,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內容、形式、時間、地點予以規定,使之納入法律的范圍內。再次,制定獎懲政策。為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制定獎懲政策,這樣既能提拔優秀的成人教育管理人才,也能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推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專業化發展。

(三)發揮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組織的作用

第4篇

(一)目標的一致性

治理理論認為,治理的前提和基礎是確定一致的目標。“治理是由共同目標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參與主體都有自身的目標追求,這些目標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參與主體間通過協商、互動,構建起各參與主體都認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標。因為,“目標的一致性,可以減少成員之間沖突的數量和強度,進而改善組織的總體協同”[2]。作為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參與主體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生、成人教育任課教師、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等。這些參與主體有各自的目標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強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質量這一目標上是一致的。這種目標的一致性,構成了成人教育各參與主體共同建設班主任隊伍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二)過程的互動性

過程的互動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種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續的互動”。治理過程,不是權力的單向運動,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主要通過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協商、合作、認同和達成共同目標等方式來實施組織既定的目標。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必然要求各參與主體保持持續的互動。這種互動體現在:班主任隊伍內部成員之間的互動,進行管理經驗分享、工作體驗分享等;成人教育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互動,學生把學習體驗反饋給學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傳遞給學生;成人教育學院與班主任之間的互動,學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規、規章制度傳遞給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學院;成人教育任課教師和班主任之間的互動,任課教師把課堂情況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傳遞給任課教師;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和成人教育學院之間的互動等。這種成人教育管理過程不斷的互動,是推動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基本條件。

(三)方式的協調性

方式的協調性是治理的必要條件。治理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參與治理的各主體樹立協調的觀念,保持有效的溝通,根據治理進程,進行不斷的協調,從而為治理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促使治理目標的實現。協調能促使治理各參與主體在治理進程中步調一致、思想統一、目標明確。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同樣需要采用協調的方式進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構成非常復雜,以退休返聘為主,學歷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成人教育學院要多和班主任溝通協調,以讓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標。同時,在成人教育進程中,各方參與主體要加強溝通協調,通過協調,統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達到成人教育的目標。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需要治理理論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多參與主體性需要治理理論

班主任隊伍成員、成人教育學院、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任課教師、成人教育學生等參與主體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們要彼此幫助、互相依賴、互為依托,呈現出明顯的多主體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隊伍建設的主體和對象,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動適應成人教育現代化的趨勢,認真學習現代成人教育理論,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質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學院是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指導者和管理者,承擔了明確隊伍建設方向、規范隊伍建設內容等工作。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任課教師、成人教育學生是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外部參與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設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多領域性需要治理理論

1.隊伍內部建設需要治理理論

隊伍內部建設包括班主任素質建設、班主任設置建設等。在隊伍內部建設過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隊伍上級部門的指導,也需要班主任成員之間通過持續不斷的交流、分析、互動,達成隊伍建設的一致目標。

2.隊伍外部建設需要治理理論

隊伍外部建設包括密切聯系成人教育學生、任課教師、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等。在隊伍外部建設中,需要班主任和相關主體保持密切聯系,通過溝通協調,為培養優秀的成人教育學生貢獻力量。

3.隊伍文化建設需要治理理論

在隊伍文化建設中,需要隊伍內外密切合作,把為學生服務、實現國家成人教育目標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價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構成的復雜性需要治理理論

從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現狀看,隊伍老齡化嚴重、管理觀念陳舊,隊伍整體學歷不高,專業知識欠缺,服務意識不強;考核與激勵措施不足,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構成復雜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維和視角考慮問題,通過持續的溝通協調,不斷吸納班主任的想法,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激發班主任的工作熱情,讓班主任在隊伍建設活動中獲得自我成長。

三、治理理論視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思路

(一)培育各參與主體的治理觀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增強隊伍凝聚力,培育出優秀班主任。這一目標既是班主任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根本價值所在。如果各參與主體沒有對這一目標達成共識,治理理論視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就無法實施,可以說,目標一致觀念是治理觀念的首要因素。要達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目標,互動協調是關鍵。具體包括:一是建立互動機制,在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具體問題上,各參與主體保持持續互動,為達成一致目標奠定基礎;二是建立協調機制,對班主任隊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各參與主體要積極協商,通過不斷溝通、協商,修正錯誤觀念,達成一致目標。這種互動協調觀念是建立在目標一致觀念基礎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導下的互動協調,這與以往獨立推進的互動協調有根本的區別。

(二)構建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治理機制

治理理論視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關鍵是治理機制建設。“機制是指社會有機體各部分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機制的作用機理是通過一定的運作方式,使組織發揮更大的整體性作用。

1.要構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活力機制

一個優質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活力機制,應該是隊伍富有活力和極強的工作能力;上級管理部門的指導富有前瞻性;其他參與主體的意見富有啟發性。

2.要構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的育人機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隊伍育人模式發揮作用不能單獨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中,要發揮成人教育學院、學校成人教育關聯部門、任課教師、成人教育學生等參與主體的作用,構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為主、借助其他參與主體共同發揮作用的育人機制。

(三)搭建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網絡治理平臺

第5篇

1.個體功能

成人教育的個體功能是指成人教育在社會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和功效,成人教育的個體功能主要表現在促進個體的個性化發展,從而提高個體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以人為本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礎和核心,它提倡的是個體的自由發展和自我實現。成人教育能夠促進個體個性化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有利于個體差異性的發展。成人教育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個體的差異性和特殊性開展因人而異的教育,同時,由于成人教育具有豐富性,所以能夠根據個體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式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

(2)成人教育能夠促進成人主體能力的發展。主體能力是指主體認識世界和改造外部對象的能力,成人能夠通過參加多樣的課程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由此可見成人教育是實現個性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成人教育能夠提高個體的謀生能力和生命品質。首先,在成人參加技能培訓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個體的謀生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更快地與學習化社會相融合。如農民工可以通過參加成人教育的課程獲得非農技術,提高謀生能力和謀生手段,從而促進社會流動。其次,構建學習化社會能夠滿足成人更多的精神需求,提高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學習能夠使人們獲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極大滿足,能夠提高精神境界,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所以,成人教育是提高人們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和支撐。

2.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主要是指教育所具有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功效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促進政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快學習型政府的形成,從而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行政能力。通過改善政府人員自身的知識結構,使其成為愛學習、終生學習的知識性工作人員,同時可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通過對其思維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2)成人教育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成人教育靈活的教育方法擴大了受教育的規模,提高了勞動者的知識文化素質和工作技能,同時,學習化社會背景下的成人教育主張終生教育,這種理念使勞動者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和進步,從而保證了人力資本自身的可持續性,其人才結構的穩定性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成人教育有利于促進文化的傳遞和更新。由于成人教育不僅涉及科技知識,還涉及文學、藝術等,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文化交流。

二、結束語

第6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成人教育;農業知識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提到:“將城鄉的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起來,加快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目前是我國在發展現代化進程中的首要任務。因此,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以及對農民群眾實施與科技農業相關的知識教育,都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之一,不過目前成人教育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若要更好地實施成人教育,就必須解決存在的問題。

一、在農村成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農村地區思想落后,觀念傳統。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盡管許多農村地區已經脫離了貧困,但還存在一些偏遠、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在這些地區的農民群眾受到的文化教育并不多,因此也沒有重視文化教育的作用,對接受文化教育的主動性低。一些人認為讀書學習沒有用、浪費錢,很早就讓孩子輟學,孩子也因此成為文盲,盡管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制定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也沒能改變那些人的觀念。一些農民對成人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年紀已經太大了不適合再接受文化教育,成人教育因此在新農村的建設中難以開展。(二)地方政府對農村成人教育認識不足。許多人對農民的定義就是種田,如果農民不種田就是游手好閑,而在許多偏遠地區的地方政府也忽視了成人教育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農民只需要接受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就夠了,只有知識分子才會接受教育,農民只要會種田就行,從而輕視了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在農村中的作用,使得成人教育在農村難以實施。(三)成人教育機構不健全。許多地區沒有形成統一的教育機構,而且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不夠健全,還需要進一步改善,比如在農村的成人教育部門中,一些工作人員沒有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能,濫用權力,或者越級,造成部門出現職權錯亂的情況,對成人教育的開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成人教育在農村中的實施。

二、在新農村建設中促進成人教育的對策

(一)改變農民傳統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村經濟是否能夠提高主要取決于農民的思想和觀念夠不夠先進,所以在實施成人教育的過程中,改變農民的傳統思想觀念是首要的。由于許多農民缺少與農業相關的科學知識,所以對農業生產活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有不少的農民沒有“富而進思”的想法,只滿足于現狀。只有科學理念和科學知識才能夠進一步促進農業市場的經濟發展,如果僅僅依靠農民普通的勞作是無法提高市場經濟的,因此,加強成人教育在農村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對農民進行培訓,使農民了解并掌握一些現代科技農業知識、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養殖技術等知識,要激起農民對農業市場發展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并增強主動意識;要改變農民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傳統觀念,幫助他們養成科學的、自律自覺的、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在培訓中,要使農民意識到,在農業生產活動中除了勞動力之外,非常重要的還包括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若要不落伍于時展的腳步,就只有接受文化教育,豐富自身知識。(二)完善農村成人教育管理機制。若要更好地在農村實施成人教育,就必須以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來取代傳統集約型管理模式,傳統模式限制了成人教育機構在農村的自主辦學權力,在新模式中,改變了傳統模式的限制,不再干擾成人教育機構的辦學權力,并收集各種資源加以利用;在對農村的經濟發展進行籌劃時,要把農村成人教育規劃進去,并對成人教育加以重視;要規劃好小、初、高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農村中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管理監督成人教育機構,需要建立一個成人教育機構監管機制,監督管理好成人教育機構中資金的使用、教學質量以及升學率,將成人教育機構的自主辦學行為規范起來,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監管機制的作用。

總之,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實施成人教育不但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還可以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針對目前成人教育在農村還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成人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實施的重視,成人教育是一項可以為農村建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事業,同時也是一項實施時間非常長久的工程,這就需要努力改變農民對接受文化教育的傳統觀念,加大對成人教育的資金投入,形成一個統一的教育機構,通過這些措施促進成人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作者:趙厚祥 單位: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社區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目前的教學體制

1.傳統的成人教育以理論教學為主目前中國的成人教育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成人教育方式,成人教學課程也沒有根據社會需要而有所調整和完善,加之傳統的學科型教學模式,使得成人教育在教學模式上仍然以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為主,輔助以成人實驗課教學,導致教學缺乏獨立性設置。由于成人教學內容參考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而沒有根據學生的自身職業特點和社會人才需要展開教學,因此成人教學模式上與高校課程教學存在著過多的雷同之處。在成人教育的具體教學實踐當中,成人教育延續了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延續著高等教育的傳統教學內容,因此成人教育的理論教學成為了成人教育的重點。

2.傳統的成人教育采用了集中授課的形式傳統的成人教育在教學方法上,仍然采用“說教法”的教學方式,針對理論課程內容的實踐課程內容相對較少。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國的成人教育在教育性質上相當于普通高校教育的補充,并沒有真正體現出成人的職業需要,卻在教學形式上,面授的時間越來越短,多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以緩解學生工作和學習時間上的沖突。但是由于成人教學模式沒有創新之處,教學過程沒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而在課程上有所調整,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缺乏科學性,導致成人教學質量下降。主要是基于采取了集中授課的形式,而教學內容并沒有因此而調整,依然延續著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長時間接受“填鴨式”教學,學習的興趣受到了影響,而很難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更不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3.傳統的成人教育的實踐教學課時比例較少在我國成人教育的課程的設置比例上,理論課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實踐課所占有總課時的比例相對較少,導致成人教育并沒有根據成人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更沒有突出成人知識體系實用價值,使學生雖然學習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并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是并無法與自己的工作實際相結合。這種成人教學內容與成人職業相脫節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成人教學質量,對于我國成人教育的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約作用。

(二)成人教育的教學資源沒有實現共享

1.沒有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成人教育體系傳統的成人教育是建立在普通高校教育基礎之上的,因此并沒有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成人教育體系。在教學資源上,往往會享用普通高校的部分資源,而沒有形成具有獨立教育意義的教學模式。基于這種植入性的成人教學模式,使成人教育無論是在教育投入上,還是在師資力量上,都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使得教學質量以及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都難以有所保證。

2.成人教育在教學管理上難度相對較高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而言,成人教育教學要比普通高校更難于管理。主要是由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學生生源復雜,來自于不同的職業,知識基礎也不盡相同,因此組織教學時,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難點。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為了便于學生參與面授,并領取教學資料,高校的成人教學點往往設立在生源較為集中城市,而普通高校則進行協助式教學管理,并組織成人學生參加成人教育考試。成人教育的各個函授點在教學模式上和教學內容上都存在著一致性,但是由于無法做到資源共享,導致教學資源嚴重浪費。特別所在位置比較偏遠的教學點,教師要實施現場教學,還需要承擔教師的交通費和食宿費用。從學生的角度而言,由于成人學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加之流動性比較強,對于參與課堂教學缺乏積極主動性,因此學生的到課率較低,甚至于會出現學生流失的現象。針對于這種情況,根據成人教育的實際授課情況實施動態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成人教育無法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主要是由于共享服務系統沒有建立起來,導致成人教育管理效率低,并且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二、現代遠程教育

我國的遠程教育是建立在函授教育和廣播電視教育的基礎之上,適應信息技術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作為多媒體手段,現代遠程教育跨越了時間的局限和空間的界限,將學生、教師與多媒體之間建立起新型的通信聯系,以其為載體開展系統化教學。這種新型的教育形式主要依賴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信息的傳遞則采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分離式教育。遠程教育模式被賦予了時代意義之后,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情況下,將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作為一項教育重點,將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為社會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服務。成人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賴于現代遠程教育平臺,運用交互性強的特點傳遞大量信息,教育資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以使信息覆蓋面逐漸延伸,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新的方向。

三、遠程教育對傳統成人教育的影響

(一)遠程教育的影響下,成人教育可以實施開放式教學成人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接受教育提高學生在本專業領域中的基本工作能力,那么,成人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實際應用性。遠程教育是利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實現了開放性教學。由于遠程教育具有資源共享平臺,教學可以在虛擬的網絡平臺上開展,不僅使教學內容的設置更為靈活,而且還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需要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不僅促進了成人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還使學生對于專業技術綜合性應用,以提高技術操作能力。實施遠程教育充分突出了教學圍繞著學生展開重點。在課程的設置上,遠程教育制定了多個教學計劃以及課程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對于知識的需要進行資助選擇模塊。遠程教學可以不同程度地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主要是由于課程內容可以多樣化組合,原有的學科知識系統之間所存在的明顯界限被打破,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教學內容,采用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提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遠程教育的影響下,成人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主要體現為各個行業領域的信息化管理。成人教育對于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運用,則是信息技術在應用領域中的重要體現。現代的遠程教育,就是將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納入到教學體系中,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學生則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合理地安排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選擇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顯然,遠程教育已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以開放式的信息傳遞方式展開,學生可以在遠程教育平臺上獲取有效信息。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評價標準,不僅要以學習成績和工作成績作為參考,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處于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需要經歷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比如信息的瀏覽、使用和下載;對于網絡信息進行篩選并文字處理;在掌握網上學習的同時,還要會參加網上考試。熟悉網上教學的操作程序,教師所制作的課件要能夠真實地反映教學情景。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參與網上討論,進行虛擬實驗,并網上自我測試,以刺激學生研究性、創造性地學習。

四、結語

第8篇

1、管理方面的人員十分緊缺

近年來成人高等教育的規模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壯大,但是在管理方面的人員始終不足。緊跟時代的步伐,各高校中建立起了獨立的成教部,到了現在成立了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但是學院中管理人員的增長速度卻非常緩慢。這種局面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繼續教育學院中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甚至出現了一名管理人員要管理500到700名學生的情況,管理人員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沒有精力去學習管理知識和參加培訓了。

2、管理人員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不合理

現階段從事成教管理的相關人員大多是從其他部門調配的,很少有人是教育管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出身的,也很少有人從事過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他們往往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上崗,對于管理科學、心理學、教育學、成人高教科學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時較年輕的、具有高職稱的人更少,成教管理的事務是非常繁雜的,管理人員很少會有機會去進修學習和參觀,很多管理人員的工作只停留在經驗性、事務性的管理上,在教學管理方面缺乏新觀念、新思想,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他們來說是很難進行的。

3、內部缺乏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

在管理人員內部,管理機制不靈活,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干實事的人得不到獎勵,很多人只做表面功夫卻得到了獎勵,在職務晉升方面多是靠拉關系得到的,這些現象的存在對于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與工作積極性是一種嚴重的打擊,抑制了良好作風的形成。

二、提高成交管理人員管理水平的途徑

1、重視高素質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成教規模得到不斷的擴大,學校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成教事業的發展中,及時為成教管理隊伍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現在成教隊伍中的故那里人員工作做得不細致,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學校管理人員認為,成教學生是不住校的,所以管理起來應該相對容易,所以成教管理隊伍中就是有限的那幾個人,但是經過多年的管理實踐我們發現,也正是應為成教學生不住校,所以管理起來麻煩事更多。獨立設置的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從招生到入學注冊、學籍管理、教學管理、質量監控一直到證書發放的一系列過程都是成人教育學院或者繼續教育學院來完成的。工作的范圍涵蓋了教務處等各部門的工作,與此同時,這些工作在操作的過程中都是非常麻煩的。在為成教管理人員隊伍配備人員的時候應該對人員所學專業以及年齡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

2、加強培訓力度

加強成教管理人員的培訓就要加強管理學、教育學、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學科的培訓,使成教管理人員隊伍的整體管理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重視人,因為一切的管理活動都需要人去完成。想要建立起一支素質過硬、經驗豐富等管理隊伍,首先要建立起相應的培訓制度,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將管理人員納入到學校的師資培訓隊伍中,通過崗前培訓、脫產培訓以及在崗培訓等培訓方式更新成教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使他們的現代化技術應用技能得到提高,進而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

3、建立起健全的約束機制、競爭機制以及激勵機制

在成教管理隊伍中要落實定崗定員,對于重要的職位應該通過個人推薦以及公開招聘的方式競爭上崗,通過按勞取酬和有效的獎懲制度將管理人員的責任與權利掛鉤,使他們的工作熱情與工作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

4、管理人員的思想要不斷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形勢一直在發生著變化,成教管理人員應該對新形勢的發展進行充分的發展,使自己的管理思想與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管理模式相適應。[3]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管理經驗,積極的與行業和企業進行聯系,大力開展培訓工作,不斷適應成人教育發展的需要。

三、結論

第9篇

1起步階段(1980—1994) 

自從1980年,梁忠義在《日本教育情況》上發表《關于日本的終身教育問題》以來,終身教育研究便成為了我國教育學者研究的一個方面。一直到1994年,在此期間內,我國終身教育研究,從研究的數量上比較少,見表1。從研究內容上來看,終身教育研究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第一,對國外終身教育的研究和介紹,對日本等國家終身教育的情況的介紹,如方正淑、李協京(1989)介紹了日本國在1988年12月6日發表1988年度教育白皮書——《我國的文教政策——終身學習的新發展》。這是日本國文部省接受臨時教育審議會的改革構想,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論文改革的一個步驟。第二,對終身教育的價值進行討論和思考,如張渭城(1984)認為終身教育是當代重要的學習思潮,它的理論已成為國外各教育學派的重要研究課題。第三,對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之間的比較,如王旭(1985)對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之間進行了區別和聯系等方面的研究。第四,對陶行知、野村以及比利時的亨利·雅納(Henri Janne)與法國的貝特朗·施瓦茨(Bertrand Schwarz)等教育家和學者的終身教育思想進行了研究和思考,如王琨(1993)對陶行知先生的終身教育思想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總之,這個階段終身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研究的數量較少和研究內容都比較簡單。 

2發展階段(1995—2000) 

自從1995年以后,對于終身教育研究逐漸增加,從1995年到2000年期間, 研究成果共達到569表11980—1994年終身教育研究數量表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數量1311259597111311611 

篇,其中核心期刊級別的就達到100多篇,包括在《教育研究》雜志上發表的7篇論文,可見這個時期的有關終身教育研究的成果出現了研究數量較多,研究成果發表的層次較高,研究的內容也涉及較廣。在此期間主要集中于終身教育的學科研究,如何云玉(1999)所進行的體育終身教育研究;還進行了終身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的研究,如厲以賢(1999)指出“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是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的共同要求”;[1]也進行了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關系問題的研究,如宗秋榮(1998)探討終身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總之,這個時期的終身教育研究呈現出發展的態勢。 

3多樣化階段(2001—2011) 

隨著終身教育研究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黨和國家對終身教育體系的逐漸構建,我國終身教育研究出現了多彩紛呈的局面。首先,終身教育研究的數量不斷增加,2000—2011年的11年期間,有關終身教育的論文基本上每年都在200篇以上,甚至在2003年和2011年都達到300多篇,共計2 915篇。其次,關注的雜志也逐漸增加,在《教育研究》《江蘇高教》《中國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研究》等雜志關注的基礎之上,《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教育與職業》《繼續教育》等雜志也加大了對終身教育的關注。其三,終身教育研究的理論程度也越來越強,如華東師范大學高志敏(2001)對關于終身教育與學習化社會理念之間關系問題的探討。其四,以終身教育為背景的研究越來越多。在以往時期終身教育的研究過程中,往往就“終身教育”進行研究,而在此階段則將“終身教育”作為背景和研究視角來進行,如斯彩英,樓世洲(2007)指出,終身教育時代的到來和學生閑暇時間的增多,使得閑暇教育成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這個階段,終身教育研究出現了多樣化的研究形態。 

4理論深入階段(2012至今) 

2012年開始,我國終身教育研究逐漸進入了深度研究階段。我國終身教育研究從研究成果來說逐漸增加,從研究內容來說涉及越來越廣的研究和深入研究。第一,開始進行終身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如胡弼成(2012)對王洪才教授專著的評述中提到了終身教育哲學的價值與重要性。第二,也開始了終身教育的比較研究,如金哲華(2010)對中國和韓國終身教育的比較研究。第三,深入探討終身教育的法律研究,如黃欣、吳遵民(2014)對國家終身教育法的立法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第四,深入的探討終身教育理論的歷史研究,如高虹瑤、張健(2015)對終身教育理論的歷史演變進行了探討和反思。總之,在這個階段,我國終身教育的研究開始進入了深入的研究。

二、終身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 

1終身教育的價值研究 

終身教育研究過程中,一部分學者對其價值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認為終身教育對社會發展、教育發展以及人類的學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如陳乃林、經貴寶(1997)認為終身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哲學,同時,終身教育具有較強的社會學意義,在于促進教育社會化和學習社會化。[3]也有學者從終身教育對社會、社區發展所存在的價值進行思考和研究,如陳乃林、孫孔懿(2001)認為,終身教育是社區發展的重要內涵,同時也是社區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終身教育在整合社區文化以及推動社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居民全面發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還有學者如高志敏(1997)從終身教育對成人教育的價值上進行分析和研究,并認為終身教育將突破人們對成人教育在人與社會發展中的意義方面的局限的、膚淺的認識。當然,學者對終身教育的價值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認識。 

2終身教育的比較研究 

終身教育比較研究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個是學者對國外終身教育研究的介紹,另一方面是中國終身教育與外國終身教育之間的比較。在終身教育研究過程中,有些學者對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外的終身教育進行了推介,如李之文、李秀珍、孫鈺(2014)對韓國高校終身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與參考。同時,學者還對中國終身教育與外國終身教育之間進行了比較,如楊民(2002)通過對教師終身教育體系與日本教師研修制度之間的比較,認為構建中國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并主張健全教師繼續教育法規,發展教育科學理論,促進教師繼續教育事業。還有學者對國外的終身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論進行了研究,如路育紅(1991)對日本野村終身教育中心董事長野村佳予的終身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了介紹和研究。 

3終身教育的法律研究 

這部分學者集中于終身教育法律與法規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該類學者認為法律法規的確立對于終身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是有利的,因此,需要對終身教育的法律法規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建議國家建立終身教育方面的法律,如黃欣、吳遵民、池晨穎(2011)指出,雖然《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的出臺顯然已經展現出了政府對于終身教育事業的重視,并且通過《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的諸多規定還存在一些有待商榷之處,但它畢竟為我國終身教育事業的發展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同時其也為不久將來的終身教育在國家層面的立法提供了諸多可供參考的經驗。[4]當然,還有學者對當前終身教育立法存在問題與對策進行思考和研究,如沈光輝(2014)針對終身教育立法不足,主張終身教育立法要達到“突出公民受教育權利保障”、“突出教育資源的整合”、“突出立法規范重點”等,從而構建我國終身教育的立法體系。 

4終身教育與家庭教育、繼續教育、成人教育之間的關系研究 

第一,探討了終身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如宗秋榮(1998)對終身學習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問題進行了探討。第二,對終身教育與老年教育進行了研究,如連明偉(2008)對終身教育與老年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思考。第三,對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思考,如王麗,王曉華(2011)對成人教育、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等進行了分析和界定,認為成人教育是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層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總和。廣義的繼續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礎之上的教育,狹義的繼續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終身教育這個概念則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個教育體系,而是建立一個體系的全面組織所根據的原則。[5] 

5終身教育的體系構建研究 

這些學者集中于探討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價值,并思考如何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這些學者主要從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上進行研究和探討,如劉漢輝(2007)對終身教育的縱向與橫向教育體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認為必須打破傳統教育體系下各級各類教育組織相互隔離的狀態,積極促進彼此之間的相互銜接、相互溝通和縱橫整合,加強終身教育的分工與合作,進而形成終身教育的組織網絡。此外,其他維度也表現出同樣的要求。[6]還有學者王中華(2010)提出:“通過推進全納教育,可以進一步促進終身教育的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7] 

6終身教育的體育學研究 

在終身教育研究過程中,終身教育與體育之間的關系研究還是比較多的。很多學者認為終身教育與體育關系密切,特別是高校體育對終身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還提出終身體育等理念,并認為“終身體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終身體育鍛煉是現代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標志,終身體育思想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8] 

三、終身教育研究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1研究人員多樣性的欠缺 

在研究人員的多樣性方面還是比較缺失的。在現有的終身教育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集中在高校,其中華東師范大學為單位的就有112篇論文,而非大學的單位主要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司和江蘇省教育委員會等單位,其他的都是高校。可見,在研究人員方面還缺少一線教師和一線工作人員。 

2研究方法的單一 

在現有的關于終身教育的研究過程中,更多的學者是采取一種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缺少更多的實證性研究。在這樣的研究方法指導下,研究成果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值得懷疑的。因此,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有待提高和改進。 

3研究理論深入的不夠 

在終身教育研究過程中,很多學者是就理論談理論,就實際問題來探討實際問題,沒有多少理論的深度,更少學者對終身教育問題進行反思和元研究,也沒有多少學者從哲學等層面來思考和探討。 

第10篇

日本的社會教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1603年)。當時的“石門心學”和“報德教”的結社活動實際上就是社會教育[1]。但作為與學校教育相對應的社會教育,則產生于明治維新(1868年)以后。根據二戰前后日本社會教育性質的不同,把明治維新后日本的社會教育研究劃分為二戰前的奠基階段和二戰后的重振階段。 

(一)奠基階段:二戰前的日本社會教育研究(1868年—1945年) 

在1937年二戰全面爆發之前,即1868年到1936年,日本的社會教育研究活動不斷活躍,處于研究的形成、發展階段,為二戰后日本的社會教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社會教育著作成果的出現。據表1,二戰前社會教育著作數366部,占總著作數的15.94%;論文較少,且多以著作形式出現。日本最早的兩部社會教育著作——山名次郎的《社會教育論》(1892年)和佐藤善治郎的《最近社會教育法》(1899年)就出現在這一時期。其中,山名次郎的《社會教育論》是日本教育史上第1本有關社會教育的單行本[2]。此外,還有相原熊太郎的《社會教育的研究》(1912年)、丸山良二的《日本社會教育的研究》(1921年)、乘杉嘉壽的《社會教育的研究》(1923年)、川本宇之介的《社會教育的體系及設施經營》(1931年)、春山作樹的《社會教育學概論》(1932年)、吉田熊次的《社會教育》(1934年)、小尾范治的《社會教育概論》(1936年)等。社會教育方面的論文有:下村壽一的《關于教化總動員》(1929年)和西谷謙堂的《裴斯泰洛奇的社會哲學思想和社會教育思想》(1930年)等。 

(2)社會教育雜志的發行。二戰前發行的社會教育雜志約46種,占總雜志數的42.2﹪(如表1所示)。而且,二戰前日本的社會教育雜志主要由各都道府縣市教育機構、各類大學、各種團體等發行。如明六社機關雜志《明六雜志》(1874年)、東京修身學社機關刊物《修身學社叢話》(1876年)、日本國教大道社創辦《日本國教大道叢志》(1888年)、政教社發行機關雜志《日本及日本人》(1888年)、神道學會發行《隨在天神》(1890年)、躬行會創刊《躬行叢志》(1902年)、中央報德會發行《斯民》(1908年)、社會教育研究會發行《社會與教化》(1921年)等。足見,二戰前社會教育雜志豐富,成為這一時期社會教育研究的突出方面。 

資料來源:利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書檢索·申請系統(NDL-OPAC)及國土信息學研究所NII的信息檢索系統CiNii,以“社會教育”為主題詞,分別對日本社會教育著作和論文進行了統計。 

(3)社會教育相關法規的頒布。1899年,日本頒布了最初的社會教育法,即《圖書館令》,這是日本首次以獨立法令形式確立社會教育設施[3]。1911年,文部省設立通俗教育調查委員會,頒布《通俗教育調查委員會》官制,開展有關社會教育的調查,這標志著日本社會教育行政的真正開始。1921年,文部省把通俗教育改為社會教育,新設第4科,成為獨立的科,這是社會教育在制度上的一大進步。1924年,文部省正式把以往掌管通俗教育的第4科改稱為社會教育科,負責圖書館與博物館、青少年團體與婦女會、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民眾娛樂的改善、通俗圖書的認定及其他有關社會教育的事務[4]。 

(4)社會教育研究內容的多樣。這一時期,日本社會教育研究者不僅對社會教育的概念、目的、主題、對象、方法、內容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研究,而且對實業補習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壯丁教育、青少年團體、青年訓練所等社會教育實踐層面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如櫻井吉松的《公民教育論》(1893年)、上村安太郎等的《實業補習教育論》(1894年)、寶文館編的《入營準備自學書:壯丁教育》(1907年)、文部省普通學務局編的《少年團體的概況》(1922年)、鹿兒島登左的《新公民教育的研究》(1923年)、杉村勇次郎的《青年訓練所教練指導要領》(1931年)等。 

(5)社會教育專職人員的設置。這一時期,日本政府設置專門負責社會教育事務的專職人員,為社會教育及其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人員保障。1920年,文部省特設社會教育專職官,并要求各地方官廳的學務科內專設負責社會教育的主任官,稱為社會教育主事。1921年,各府縣為響應文部省通牒,紛紛設置社會教育主事。 

第11篇

關鍵詞:開放教育;學科課程;教學方法;網絡教學;主導地位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099-02

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遠程開放教育蓬勃發展,遠程教學模式的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電大開放教育包含網絡教學與面授輔導兩種教學形式,二者如何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必然需要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發展。本人在基層電大擔任開放教育課程多年,面對成人教育教學的特殊性,我一直在努力探究教學方式方法,力求找到一條適合開放教育形式和成人教學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與途徑。在多年的教學實驗中,我逐步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現將我的思考與體會簡述如下,希望能為從事開放教育的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借鑒。

一、注重學科課程研究

首先,學科教師應該注重學科課程研究,因為深厚的知識底蘊是搞好教學的前提。雖然現代教育資源廣闊而豐富,但教材還是我們用以學科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和主要內容,教師首先必須要充分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還要廣泛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的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才能在教學中駕輕就熟,運用自如,游刃有余。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一方面在教學輔導中能很好地把握知識,把握重點;另一方面在教學互動中能很好地把握時機,抓住關鍵,引出線索,適時點撥和引導,面對學生的諸多問題能從容應對。

二、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

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也是教學的宗旨。電大業余班的學生大都是成年人,相對于普通教育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意識記憶增強,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而死記硬背的能力開始減弱。針對成年人的特點,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他們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自己會學習了,對學習也才會有興趣,不論是在課堂上互動還是利用網絡交流互動,他們才會積極地參與進來。沒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基礎,互動研討難免會遭到冷遇或陷入尷尬。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也才會通過自主學習順利完成學業。

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是成人教育教學的得力工具。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教學輔導,提供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對基礎薄弱或知識缺失的學生來說,網絡教學平臺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知識和資源上的幫助:比如漢語言文學本科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專科所學并非漢語言文學專業,這些人在專業基礎知識方面有欠缺,有些學員學習本科的文學專題研究具有一定困難,利用網絡平臺額外提供一些學習資源,適當補充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知識和文學作品鑒賞的內容,便于對學生知識的查漏補缺,對本科專題研究教學起到一定的補充和奠定基礎的作用;對于某些因故不能堅持上站學習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學習彌補缺漏。

網絡教學,除了網上學習的便利之外,定期的網絡研討、網上交流互動,可以部分代替課堂教學,減輕上課教學輔導的壓力,使某些因故不能堅持上站學習的學生也能參與到互動研討的學習行列中,適合成人教育教學的特點。網上研討,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互動性、互補性,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研討中得到實際的鍛煉。所以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輔導相輔相成,網絡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有效舉措。除了通過網絡平臺提供靜止的教學資源之外,借助聊天工具進行網絡互動教學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成人教育教學中顯示出它的獨特地位。

四、充分發揮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上傳資料,下達學習指令,規定學習目標,提出學習要求,劃分學習段落,提出研討問題等等,但是教師并不是把這些甩給學生以后就無事可做了,接下來還有許多后續工作要做。教師下達指令、提出要求之后要及時抓好信息反饋工作,根據學生學習和研討的進程或出現的新的問題對原進度或計劃及時進行調整,或督促,或修改,或增減,根據需要適當輔之以練習或測試。提出研討計劃之后,教師必須參加到研討中來,并適時引導,適時點撥,適時答疑,適時鼓勵,適時肯定,適時總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網絡研討切實有效,不流于形式而空泛,確實發揮網絡教學替代課堂教學、延伸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用。網絡研討之后,教師要根據大家研討的結果適當進行總結歸納,對于共性的問題,予以公開解答,上傳到網絡平臺“教學輔導”欄目或群組公告網上答疑。網上資源、網絡作業與課堂面授輔導、形成性考核要有機結合,知識輔導的同時也要抓練習,及時批閱練習,要結合網絡質疑、答疑、總結與輔導,抓網絡教學信息反饋也必須同時做好答疑與輔導。

五、引導學生專業素養的生成

不論是課堂面授輔導還是利用網絡資源與技術進行的教學,都不僅要做好教學工作,也要做好實踐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專業素養的生成。比如文學課,根據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鑒賞能力的教學目標,適當布置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專業實踐能力訓練,通過面授輔導或提供網絡資源、開展網絡研討來指導他們分析論述文學作品,賞析文學作品,嘗試寫文藝評論和文學論文。同樣,其他專業也可以在平時嘗試做一些類似的專業訓練,為學生完成畢業作業做好專業素質素養方面的準備,為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奠定基礎。

總之,電大開放教育教學中網絡教學與面授輔導有機結合,課程輔導教師的主導地位的充分發揮和網絡教學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相輔相成,必將給電大開放教育帶來無限生機。

參考文獻:

[1]德斯蒙得·基更.遠程教育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6.

[2]程.略論自主學習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0,(7).

[3]張新明.遠程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J].中國遠程教育,2001,(1).

[4]陳荊珊.認清形勢迎接挑戰?搖推進開放教育工作健康發展[A].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C].2002.

[5]唐建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2).

第12篇

關鍵詞:技校 英語課堂 教學

一、技校學生現狀分析

1.我國技校生情況

目前,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然而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卻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嚴重等現象,雖然多年學習英語,但是聽、說能力仍僅限于入門水平。

2.海南省技校生情況

2009年開始,海南省的中等職業學校就逐步減免了學費,大部分生源主要來自農村上不起高中,或者是城市中考分數較低的學生。海南省技工類學校學生個體知識水平差距大,素質參差不齊,70%英語底子薄,有些學生還有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與上高中的學生存在很大的距離。技工類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無論學校還是學生都認為技校英語課可有可無,只要把專業學好了英語學不學都不重要,導致教師授課難,學生學起來也難。部分學生還深受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崇尚潮流,哈日哈韓,缺乏毅力和責任感,自覺得社會地位低,自暴自棄,價值觀模糊,人生目標不明確。其實,崇尚非主流就是他們不自信,故意偽裝成自己很強大的一個側面。

二、中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對比

1.中外課堂教學模式對比

美國的布盧姆掌握學習教學模式要求,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幫助以及額外的學習時間,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英國的弗雷爾教學法提出,教師把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興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國外教師授課很多時候會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討論,教師加以指點,從而得出課堂結論,相對比較自由、開放。

然而,傳統的中國式授課模式很多是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基本上都是教師一言堂、滿堂灌,不注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面對平淡、呆板的課堂,教師們往往是應付式地上課:有的教師習慣于“講”,不注重或不善于組織學生“練”。有的教師認為,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怕學生聽不懂、不受學生歡迎,不如用漢語方便省事,這樣的英語課就基本變成了漢語課。同時,教師授課常常會處于兩難的境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課文句型做大量的練習,由于詞匯量不夠他們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如果遷就學生,教師一個人就在那里唱獨角戲,課堂沉悶,學生昏昏欲睡,對所學內容難以產生興趣,教學成效較低。

2.中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比

國外的學生不死啃書,課內他們認真聽課,多與同學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心得;課后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勞逸結合,或者半工半讀,自立自強。不難發現,外國學生學習外語進步很快,幾個月的時間就基本能與人對話。而在中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在學習過程中畏難情緒很重。學生們在開口講英語時,無論是句子表達還是單詞選擇,都存在一定的障礙,久而久之就逐漸對英語學習喪失了信心。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傳統的英語課堂模式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國外教師的授課模式新穎,形式多樣,深受學生喜歡,國外學生的學習方法靈活值得我們借鑒。

三、優化技工學校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傳授知識,而且能夠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英語的能力。經過多次與同行探討、課后反思、學生反饋、發放調查問卷以及深入調查研究等方式,筆者總結出了一些優化技工學校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1.教材的征訂與校本教材的研發

(1)征訂教材。好的教材就像航標。根據技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教材應降低理論難度,加強能力培養深度。征訂的英語教材應貼近學生專業、貼切生活,盡量簡單易懂,最好是有譯文,讓學生能夠自習。

(2)研發校本教材。研發校本教材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技工學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技校學生的知識層次不一致,征訂的教材很難適合全部學生,因此,需要有經驗的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發,有助于教師授課,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校本教材的研發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提高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校本教材的開發要突出和體現學校特色。不同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文化氛圍、學科教育都各有其特點,比如,筆者現在所任教的海南省技師學院(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們就根據旅游部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水平,編寫了一本《實用海南旅游英語》校本教材。該教材簡單、易懂、實用,學生好學,教師好教,備受歡迎。另外,英語組教師在編寫該教材的過程中,認真總結,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劣得失,最后大家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突破傳統,創建新型課堂

(1)何謂新型課堂。課堂是一種師生情感交流,教學行為互動的場所。新型課堂是突破傳統課堂教學,采用創新的形式和方法,進行新穎的課堂組織。

(2)創辦新型課堂。只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提高他們掌握與使用英語的能力。新型課堂應該是教師擺脫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模式,把“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把學生從不會說、不敢說變成大膽說、主動說。可以采取分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互助共同探索;也可以嘗試在教室外面或到學校的實訓車間上課,所見所聞,親身感受比老師在課堂上教的單詞、句子印象會深刻得多;還可邀請已經畢業的學生回來給學弟、學妹們講一講英語的重要性,哪些句子在工作中的使用頻率比較高等。生活化的教學,讓英語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3.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多樣

教師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較多地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發散學生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教書,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事,最主要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如何將呆板的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并訓練其掌握技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創新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

①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組織教學,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長期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的語感自然會增強。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來完成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包括問候、課堂指令、講解等等,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②營造英語氛圍。課前的氛圍創造很重要,對語言學習者來說,良好的語言環境就像是催化劑,可以事半功倍。開始上課時,師生可以用英語作一些自由對話,像打招呼、問候、談論天氣、討論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活動,在某個值日生做完Duty Report之后教師可以提一些概括性的問題或提示報告的重點,讓其他沒聽明白的學生也有所了解。每日的話題可由教師來定,可以采用對話或討論的方式來進行。

(2)備好一堂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備教材內容,教師拿到教材后應該先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其次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把教學重點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再次備教學過程,從學生實際出發,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設計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學。最后備板書,板書是課文內容精華的體現。板書應力求簡潔凝練、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3)巧設導入。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對整堂課的影響不容小視。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教學主題的重要環節,成功的課堂導入能夠從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設計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其英語水平,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導入環節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3~5分鐘,力求簡約而不簡單。如果時間過長,內容復雜,一是不能保證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二是容易引起學生厭煩的情趣。以下是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的一些嘗試。

①質疑設懸導入法。在教Clothing這一課時,筆者一進教室就跟學生說“I am going to a birthday party tonight,but I don’t know what to wear.Who can tell me?”。這時學生們就爭先恐后地回答:“dress,Qipao,skirt,blouse,jeans”等等。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說的單詞列到黑板上,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生詞所用。

②簡筆畫導入法。簡筆畫具有直觀、方便、節省時間、幽默等特點,寥寥數筆便能勾畫出形形的人物、動物、花草樹木等形象,創設了情景,表達豐富的信息。如在教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新模式英語Ⅰ》第一課Housing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先畫一個正方形,邊畫邊問:“What’s this?”學生會回答:“It’s a square.”然后再在正方形上面加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小煙囪,形成一個房子時再問:“What is it?Is it a square now?”學生們就會回答:“It is a house.”教師便可說:“Yes,it is a house.I live in a house. Where do you live?”由此引出新課。

③實物導入法。實物展示能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覺,能讓學生最快進入感知世界,感知實物的存在。通過實物,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所學單詞。比如,在上《計算機專業英語》Recognizing Computers這篇課文時,筆者選擇在計算機機房上課,進入新課學習時便指著鼠標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們都搖著頭說,“Sorry,I don’t know.”接下來教師就讓學生們詢問身邊的伙伴,學生們紛紛指著鍵盤、顯示器、主機等討論用英語怎么說,在這種熱烈、輕松的環境中,老師就可以順勢導入今天課題的內容:“Well,it’s a mouse.Today we’ll going to learn parts of a computer.”

④音樂導入法。音樂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動聽的歌聲極易使學生產生愉快的心情,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在教Holiday時,筆者先教學生唱Jingle Bell 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營造的歡快氣氛,再加以傳授圣誕節的相關知識,這樣比單純的授課效果好很多。

(4)加強訓練,擴大詞匯量。要想操縱一門語言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在英語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反映最大的困難就是記不住單詞。認知英語單詞的過程是:記憶—遺忘—再記憶—再遺忘—再記憶。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如下訓練:

①詞類歸納法。在教單詞時,可以引出相關的單詞,一方面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幫助梳理舊知識。比如:

商店類:books store, food store, shoes store, clothing store

餐具類:knife,fork,plate,chopsticks

茶水類:coffee,tea,milk,water

水果類:coconut,pineapple,litchi,mango

牛排類:T-bone steak,sirloin steak,filet steak,club steak

②詞類對比法。英語中有許多詞形、詞義相近的單詞,教學過程中對詞形相近的詞進行對比對學生正確使用單詞很有好處。如form,from;advice, advise;hard, hardly;invent,invite;decide,divide;choose, choice 等許多單詞常被學生混淆,及時加以對比就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避免用錯、寫錯單詞。對常用的同義詞或詞組,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ell,talk;join,take part in;run out,run out of 等應該及時幫助學生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以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能正確使用。

詞類拓展教學,使學生不但掌握了教材內容,還擴大了詞匯量。

(5)注重實踐,多提供口語鍛煉機會。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控制語速,必要時可利用手勢、表情、動作及板書等來幫助學生領會,不能滿堂灌,要讓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后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踐。

①交際性操練。提出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問題,將學生置于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之中,如:Suppose that you are a newcomer,you have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lass.How will you express yourself?

②句型操練。利用教材中常用句型要求學生對某些句子做口頭轉換,學生在掌握課文中句子的同時,也學會多種表達方式,如:Can I help you? 還可以說成May I help you?或 What can I do for you?

③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課文內容向學生提供一些故事性較強的圖畫,要求學生圍繞圖中大意展開話題,各抒己見用英語說出自己的見識。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表達能力、看問題的角度、理解程度不盡相同,所以表達結果會異彩紛呈,但值得相互借鑒。這一層討論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真正做到用自己的語言交流思想,達到口頭運用語言的目的。

④情景模擬。情景模擬,雖然不是真的場景,但是也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上公開課,主題是:《飯店英語》Are you ready to order now?筆者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實訓室里上課,讓學生穿著他們的工作服,試著用英語給“客人們”模擬點餐服務,實戰演練,備受學生們歡迎,效果也是非同凡響。

⑤話題討論。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人生經驗,制定恰當的討論話題,才能使所有學生都敢于發言、樂于發言,提高討論活動的參與面。比如:What will you do to relax yourself?學生們會對于這個討論話題充分思考和發揮, 以后也會記憶猶新。話題討論不僅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而且能讓學生面對寫作文不再犯難。經常討論話題, 他們會很輕松地洋洋灑灑地完成作文部分。

(6)趣味教學調節氣氛。用游戲競賽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手段。有時候在上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專注力不夠集中時,就會采取游戲競賽的方式來調節課堂氣氛,比如字母接龍游戲:以分組比賽的方法來進行,讓每組學生分別說一個以L開頭的單詞,且不允許重復。最后看哪組學生說得最多最快,贏的組員們會受到獎勵。學生們會認真思考,積極參加,教室里頓時活躍了起來。通過比賽,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一個單詞重復記憶的方法。通過競賽,真正體現了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

(7)適當傳授文化背景知識。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熟悉有關文化知識有助于語言學習。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國外的人文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英語,擴大視野,還有助于理解其民族文化。”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神話故事、名人與歷史、時事要聞等等。例如,在講授《飯店服務英語》Taking Order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們介紹了國外的飲食禁忌:當給客人點餐時,如果客人問“What do you recommend?”我們就要注意對方的宗教,如果是穆斯林,就不能給客人推薦有豬肉的菜;如果是基督教徒,就不能介紹帶有動物血的菜。這樣做的目的是提供一些課本教學所需的背景知識,服務于課本教學,增加學生對西方國家的了解,開闊視野,把英語學習變得趣味化、實用化。

(8)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等其他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現在,靠粉筆和黑板,講臺和教室上課是我們的老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體。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等特點,其信息量大、容量性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情感升華對課堂小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的威廉斯創造性教學模式(知情互動教學模式)指出教育不僅要側重認知能力的培養,還要兼顧情意的發展。教育者基本都認為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情感升華會使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完My Family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們分角色表演,以教室為舞臺,讓同學盡情發揮,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員,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總結時,教師問學生知不知道family還有什么其他含義?他們紛紛搖頭。然后筆者將family這個單詞拆分成一句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反應快的學生就會說:“oh,句子里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合起來就是family這個單詞。”筆者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然后叫學生們要經常和父母說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通過家庭關系教育學生愛自己小家的同時升華成要熱愛我們的國家,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后,請全班學生一起大聲讀幾遍: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直到下課鈴響。本節課的作業:要求學生今天內給父母寫一封信,并打電話跟他們講: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筆者認為這種情感的共鳴會久久留在學生的心里。

(10)自由對話(Free Talk)。課文小結后如果有時間就做個Free Talk,可以談家庭或故鄉,唱英文歌,朗誦詩歌,講故事,談談周末的打算或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等等。要完成好這些任務,學生們會主動去閱讀課外讀物。這種活動能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連貫地表達思想,還能在讓學生相互溝通的同時,增長見識。

四、課后反思

1.改革傳統考試方法

傳統的英語考試一直是以筆試為主,這也是造成很多中國學生學成“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元兇。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實踐發現:筆試和口試各占50%的方式更受學生們歡迎。一方面,筆試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口語測試則重在考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技能;另一方面,這也便于教師考察學生們的整體學習習得和應用能力。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囿于課內所學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社團、英語角等活動,鼓勵學生多聽廣播、看電影、英文雜志、原著讀物、報紙刊物,擴大知識量,這些也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延伸。

3.教師自我提升

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多探討優秀教學方法,才能自如地應對課堂,才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

4.灌注愛的教育

愛的河流是雙向流動的,注入愛的教育可以使師生思想交流,協調師生關系,它還具有其他作用,即可以產生“教師期待效果”。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就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教師應該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喜歡每一位學生,同時也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喜歡你,這樣他們的上課關注力才會更加集中。人們常把師愛比作春風、雨露、陽光,這些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師愛的巨大潛在力。另外,教師得體大方的教態、和藹的表情、和善的目光以及如和煦的春風般的話語會令“親其師”的效果倍增。

總之,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Student-centered class)”這一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用他們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的模式進行教學。老師要對課堂內容、課件、板書和作業布置做精心設計,抓住重點難點,深入淺出。采用啟發式教學,注意師生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切忌在一堂課內做過多的分析講解,而忽略多給學生提供操練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鼓勵,并指明進一步的努力方向,讓學生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突破傳統,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有效地開發新型課堂。改進方法,優化質量,才能使海南技校英語課堂擺脫尷尬的現狀,才能更好地為國際旅游島輸送優質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鴻.情感與教書育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

[2]曾琴.加強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海南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論文集,1999.

[3]吳萍.英語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海南省中等職業與成人教育論文集,1999.

[4]張艷芳.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重要性[OL].華南師范大學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2012.

[5]明輝.直觀導入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湘西| 濮阳县| 大城县| 大足县| 桂阳县| 德格县| 维西| 赫章县| 本溪| 阿克| 密山市| 临颍县| 莱州市| 宜都市| 商水县| 乃东县| 石渠县| 长宁区| 平山县| 岳普湖县| 那曲县| 潮州市| 太和县| 巴林左旗| 晋城| 竹北市| 绥阳县| 乐平市| 沁源县| 肃北| 临沂市| 成安县| 雷州市| 微博| 富民县| 卢氏县| 蓝田县| 凉城县| 龙陵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