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生輸血前準備

醫生輸血前準備

時間:2022-05-10 19:58: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生輸血前準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生輸血前準備

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安全核查表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三方共同對患者的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以及麻醉方式、麻醉設備、手術物品、儀器的情況,術前、術中的用藥情況、輸血情況、標本留置情況等進行核查。比較手術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核查患者的執行率。結果 手術安全核查表應用后,核查執行率為100%,應用前僅為44.0%-100%。應用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手術安全核查表;安全管理;核查

手術錯誤是手術室最大的風險之一,包括接錯手術患者、開錯手術部位、錯誤的手術等,是手術室特有的嚴重差錯事故。此外還有術中輸血、輸液、用藥的錯誤,手術物品、儀器準備不足而影響手術的安全實施,麻醉設備性能的安全也直接關系手術病人的安全和影響手術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雖然反復強調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操作規程,但部分手術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中過分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忽視查對制度,雖然未發生手術錯誤的醫療糾紛,但卻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2010年,新的《病歷書寫規范》頒布,要求在手術過程中增加手術安全核查表的填寫。2010年5月,我院正式執行了手術安全核查表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對手術患者的安全核查率,有效地保障了手術患者的安全。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擇執行手術安全核查表前后為患者實施手術的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為觀察對象(各選擇50臺手術,局部浸潤麻醉除外),年齡(32.1±16.2)歲。

1.2 方法

1.2.1 手術安全核查表 手術安全核查表對于手術病人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個時間段,對手術病人進行核查,內容包括手術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麻醉準備與實施、手術物品、儀器的準備、用藥、輸血、手術標本、各種管路、術后去向等項目的核查,三個時間段各有側重點,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共同對項目進行確認,并簽名。見樣表。

1.2.2 使用方法 結合該表使用三步核查。第一步核查:病人入手術室后麻醉實施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巡回護士(洗手護士)共同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術野皮膚準備情況、藥物過敏、藥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帶入手術室的物品(如影像學資料),以及麻醉設備安全檢查情況和麻醉方式的確認,手術、麻醉知情同意與否進行核查,無誤后方可實施麻醉。第二步核查:手術開始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巡回護士再次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進行核查,并由手術、麻醉醫師陳述手術、麻醉風險預警,手術護士陳述物品、儀器情況,所有成員均“確定”后,方可實施手術。第三步核查:患者離開手術室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再一次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后用藥、輸血、手術標本、皮膚情況、各種管路、患者去向等進行核對,并簽名、記錄。

1.2.3 評價及統計學方法 比較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使用前后,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對手術患者的安全核查執行情況。在觀察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核查表內容隨臺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手術安全核查表應用前后,我科均未出現手術錯誤。

2.2 手術安全核查應用前后,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對手術患者的安全核查執行情況有所不同。見表1

表1 核查表應用前后對患者安全核查執行情況比較

人%

項 目手術病人數 應用前應用后 X2p

麻醉實施前

手術醫生核查 5022( 44.0) 50(100.0)33.889

麻醉醫生核查 5043( 86.0) 50(100.0) 5.530

手術護士核查 5045( 90.0) 50(100.0) 3.368 >0.05

手術開始前

手術醫生核查 5042( 84.0) 50(100.0) 6.658

麻醉醫生核查 5038( 76.0) 50(100.0)13.636

手術護士核查 5043( 86.0) 50(100.0) 5.530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

手術醫生核查 5024( 48.0) 50(100.0) 35.135

麻醉醫生核查 5027( 54.0) 50(100.0) 29.870

手術護士核查 5050( 100.0) 50(100.0) ->0.05

3 討論

保障患者安全是醫療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醫護人員在身心疲勞的情況下,稍稍疏忽,手術錯誤就有可能發生,一旦發生將導致嚴重的后果。過去,在手術室的安全核查工作中,由于沒有書面依據,部分工作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受定勢思維的影響,過分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出現確認患者資料缺乏準確、全面、客觀等情況,若缺乏醫生、護士、患者之間的溝通,極易發生手術錯誤[1] 。另一方面,對于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沒有明確的核查要求,因此常出現醫生核查患者、手術部位、手術方式等依從性較低的現象,由于術中人員間相互提醒,故未發生手術錯誤。手術安全核查表的應用,明確了手術醫生、麻醉醫生的查對責任,加強了手術安全核查的準確性,提高了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

麻醉實施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三方對患者的共同核查,保證了患者的身份無誤、手術方式、手術部位的無誤;手術、麻醉的知情同意,可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麻醉設備的安全檢查,可有效保證術中麻醉安全;術野皮膚的準備情況核查,可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此時的靜脈通道的建立完成、患者過敏史及抗菌藥物皮試結果的查對,可為術中的輸液、輸血、用藥等提供保證;帶入的病歷、影像學資料、植入物等查對,可保證為術中提供使用。

手術開始前,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共同對患者再次進行共同核查,可進一步加強對手術患者、手術方式、手術部位的確認(尤其對稱性器官的手術部位的核查)。預計手術時間、預計失血量、手術關注點的陳述、麻醉關注點的陳述、可使參于手術人員對手術中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能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手術護士對于物品滅菌合格、儀器設備性能安全、 特殊用藥情況的陳述,可為手術提供必需的物質保障。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三方的共同核查,又一次地證實了手術患者身份、手術方式、手術部位的正確性。此時的用藥輸血的核查,又一次保障了護理安全,手術器械物品的清點正確,進一步為避免物品遺落體腔,保證病人安全,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提供保證;手術標本的確認、可防止手術標本遺失或弄錯,保證標本及時送檢,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各種管道的確認,做好標識,可保證引流通物,防止脫落、受壓、扭曲。核查完畢后,患者離開手術室返回病房,巡回護士要進行護送,并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

手術安全核查表的應用,可使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明確各自的責任,結合三步核查法,一環緊扣一環,從而保證了正確的手術患者、正確的手術部位、正確的手術、正確安全的麻醉、正確的輸血、輸液、用藥,正確的手術標本留置。降低了發生手術錯誤的風險,并且有可觀可循的記錄文書,切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士在全麻下行急性顱內血腫清除術圍手術期的麻醉與護理配合。 方法 回顧對24例急性顱內血腫患者實施清除術時,麻醉醫生運用熟練的技術和合理的用藥,手術室護士精湛的護理配合。 結果 24例急性顱內血腫清除手術順利完成。結論 針對急診手術全身麻醉的特點,做好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并且與麻醉醫生密切配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 急性顱內血腫清除術; 全身麻醉; 圍手術期; 麻醉; 護理; 配合 作者單位:474500 河南省西峽縣人民醫院 急性顱內血腫多發病突然,病情危重,且有易變、突變、多變的特點。爭分奪秒,盡快手術清除血腫,解除神經壓迫,是拯救生命的關鍵之一[1]。此手術又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麻醉又是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和手術順利實施與進展的前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行急性顱內血腫清除術24例,經麻醉與護理的密切配合,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24例,男16例,年齡32~65歲,平均54歲,女8例,年齡26~52歲,平均46歲。均經CT和磁共振檢查下明確診斷。其中外傷性顱內血腫20例,高血壓腦出血4例。術前合并高血壓8例,冠心病3例。12 麻醉與護理配合121術前1211 調節室內溫濕度 接到手術通知單首先調整手術間溫度在22℃~25℃,相對濕度50%~60%。因為患者在全身麻醉狀態時,全身會失去對外界溫度變化而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1212 做好術前器械準備工作 因為顱內血腫患者多發病急、突然、病情危重,需盡快手術清除血腫解除壓迫,因此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后,應立即準備手術所需器械:敷料、雙極電刀、冷光源、顱骨電鉆、頭架等所需物品器械,檢查手術無影燈等器械,使其處于應急備用狀態,為手術做好準備工作。1213 做到嚴格的查對制度 護士、麻醉師、手術醫師三方認真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檢查麻醉前用藥情況,過敏史,詢問飲食情況,查看有無義齒,術前導尿管是否通暢,并三方簽字確認。1214 建立靜脈通路 核對無誤后,巡回護士應首先迅速建立二路以上靜脈通道,以保障麻醉及手術輸血、補液及給藥的需要,一般使用靜脈套管留置針和三通閥,以保障麻醉和搶救用藥快捷方便。122 術中1221 協助麻醉誘導 協助麻醉師連接好麻醉機電源,吸痰管與中心吸引等連接好處于備用狀態,麻醉要抽好整齊擺放,約束帶固定好患者協助麻醉醫師靜脈給藥[2]。1222 配合氣管插管 麻醉誘導后巡回護士應在患者頭端一側協助麻醉醫生氣管插管,將備好的喉鏡遞給麻醉醫生。充分暴露聲門后遞氣管導管,并根據需要協助暴露聲門,插管成功后拔出導絲遞牙墊,協助擠壓呼吸囊,調整導管深度并用膠布固定[3]。1223 參與擺放 插管結束后,協助麻醉師、手術醫師擺放,保證呼吸通暢,維持循環系統穩定。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張力喪失,所以在擺放時一定與手術醫生和麻醉醫師一起保護好患者的頭頸部,頭架要固定好,而且要觀察好氣管插管,防止扭曲脫落,保護好導管、尿管、靜脈針。顱內血腫清除術基本都是平臥位,頭部墊好頭架在頭圈,眼部用眼貼保護,雙上肢雙下肢適度固定保護。1224 保證靜脈暢通器械配合 保持靜脈通暢是麻醉及手術中給藥、補液、輸血及患者出現危癥時極為重要的一項搶救措施。全身麻醉的患者應用誘導劑后應暫時加快補液速度,使藥物盡快進入循環,又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約肌松弛,術中出血有效循環血量下降,應遵遺囑及時補充液體,必要時輸血。器械護士應提前10~15 min準備器械,連接術中所需管路如電刀、吸引器、雙機鑷、冷光源線束、顱骨鉆等器械,密切配合手術進行。1225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手術室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協助麻醉醫師觀察術中失血情況,如根據吸引量、紗布塊血量的失血情況來決定輸血量,輸血前與麻醉醫生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有無輸血反應。還應掌握各種搶救技術,熟悉各種常用監護儀及除顫儀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與麻醉醫生默契配合,做到忙而不亂,很好地完成搶救工作。123 術后1231 蘇醒過程中 顱內血腫患者意識均不清醒,術畢,護士應協助麻醉師共同看護好患者,適當約束患者四肢,防止因患者煩躁而引起的自行拔出氣管導管、墜床、留置針脫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況的發生。1232 拔管時 若患者術后呼吸平穩,意識有所恢復,應準備連接好中心吸引的連接管,協助麻醉醫生拔出氣管導管。并迅速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喚醒患者。若患者意識恢復差,觀察生命體征平穩后,固定好氣管導管、各種引流管,準備送患者[4]。1233 病房交接 手術室護士與麻醉醫師共同護送患者回病房或ICU,與值班護士詳細交代手術后的傷口引流管、尿管和留置針,以及皮膚情況。若未拔除氣管插管,應認真交接氣管插管插入深度及雙肺呼吸音,麻醉術中情況,術后麻醉注意事項等,待值班護士測量血壓、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正常后返回。2 結果

麻醉滿意率100%,由于護士與麻醉師細致合理的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本組24例顱內血腫手術患者的麻醉、手術成功,無1例出現異常情況,有4例手術室直接拔氣管插管,20例帶氣管插管返回病區TCU。3 討論

急性顱內血腫患者大多為外傷造成,個別為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及病情變化快,術后病程長恢復緩慢,有繼發并發癥、后遺癥的可能。所以在麻醉與手術過程重要快捷迅速,爭分奪秒,密切配合,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首先要做好手術所需物品器械準備工作,其次做好相關的麻醉配合和術中的合理擺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護理失誤,最后還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整個術程的生命體征變化,出血量及尿量,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麻醉醫師,對癥處理[5]。而麻醉對整個手術的順利進行非常關鍵,麻醉過程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協作的過程,不單純是術中鎮靜、鎮痛、肌松,還包括圍手術期的監測,術中的合理補液、輸血,維持電解質平衡等范圍,所以麻醉師及護士一定要有嫻熟的技術及過硬的水平。綜上所述,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除了不斷學習專科知識、操作技能、搶救技能,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還要做到嚴密觀察病情,做到心中有數,準確判斷,及時處理,減少低血壓及其他意外的發生,高質量的護理工作對患者手術、麻醉、術后康復具有重要作用。麻醉醫師的過硬水平及技術與手術室護士高質量的密切配合是確保手術麻醉工作順利完成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護理配合能提高麻醉及手術的安全性和質量,對保障手術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1] 武嘩急性顱腦損傷急診護理體會,中國社區醫師,2005,7(10):8586.[2] 肖艷全身麻醉的護理配合全科護理,2007,5(36):50.[3] 樂文珍,馬改梅淺談手術室護士與麻醉工作的配合.長治醫學院學報,2003,2:152154.[4] 顧雪萍全身麻醉拔管后15 min內病人的應急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112113.[5] 惠秀麗87例顱腦外傷患者急診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3940.

第3篇

【關鍵詞】護理程序;手術室;輸血

手術室輸血是根據術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點是根據術中失血情況進行輸注,預防低血容性休克的發生。

近年來在國內時有輸血事故發生,而手術室是輸血差錯事故的高發區。差錯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在執行各種操作時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輸血,常用紅細胞懸液、血漿、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來,我科開展了護理程序在手術室輸血的研究與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安全輸血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對1550例病人進行了術中輸血,男840例,女710例;60歲以上550例,18~60歲780例,3~18歲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聯合麻醉475例,臂叢麻醉255例。輸紅細胞懸液及血漿1550例,其中加輸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護理程序步驟

2.1評估評估是護理程序的第一步[1],護理人員首先要了解手術室輸血的特點;手術病人的基本情況,如年齡、病情、既往有無輸血史、手術時間的長短、術中估計出血量;了解成分輸血的基本知識,包括:成分血的種類、保存方法、注意事項、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的處理措施等。

2.2診斷在評估的基礎上,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列出護理診斷,這是護理程序中關鍵的一步[2]。如對反復多次輸血、術中可能大量輸血或有過敏體質的病人可下“潛在輸血反應”的護理診斷;對高齡病人或心功能較差的病人可下“潛在心衰”的護理診斷等。

2.3計劃制定手術室輸血制度。根據病人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液成分類別等制定護理計劃。如病人年齡較大、病情較重、心功能不好時,要嚴格控制輸血速度,滴速應控制在30滴/min以內;如術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時,必要時需行加壓輸血;如術中失血較多,需及時補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預防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以免加重術中出血;如病人需輸血小板或冷沉淀時,臨床領取后應立即輸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輸注為宜,以便迅速達到一個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對制度。盡可能不將手術室輸血帶離手術室。

2.4實施護士實施護理計劃時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針對不同病人及手術創傷大小的不同特點給予。

2.4.1輸血前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常規進行術前護理查房,特別對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術前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消除病人對輸血的恐懼心理,以免影響其在術中生命體征的改變。

2.4.2輸血前的準備咨詢手術醫生及麻醉醫生術中可能需要輸血量及成分,及時觀察引流量及紗布數量,統計術中出血量,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手術時間長時,要求對術中領取尚未輸注的血液進行科學的保存,紅細胞懸液儲存溫度為4℃~6℃,稍復溫后即可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一經融化不可再冰凍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時輸注,可在4℃冰箱暫時保存,但不能超過24h。血小板保存條件為24℃~26℃;未能及時輸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溫放置過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凍保存。

2.4.3認真查對將血液錯誤地輸給患者(輸血錯誤)是最主要、最嚴重的輸血危險[2]。在這一點上,手術室輸血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術中輸血常因核對制度未能很好執行,而容易引起嚴重的醫療差錯事故發生。常因手術在緊張進行中,臺上手術醫生未能給予監督,此時的護士更應注意查對所輸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對不可以走形式,必須養成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入手術室常規進行對病人的確認,輸血前應仔細查對病人姓名、住院號、血型及輸血申請單等3遍,取血人在血庫查對1遍,入手術室時取血人與巡回護士查對1遍,麻醉醫師與巡回護士查對1遍,輸血或加血者查對1遍。注意觀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無異物或凝聚,如有異常時及時聯系血庫,并給予更換。

2.4.4必須使用一次性帶有標準過濾網的輸血器同一輸血器在連續使用5h以上時,部分血液成分在過濾器上粘著沉淀,不僅影響輸注速度,還可能導致細菌繁殖、細胞破壞,故須更換。輸注紅細胞時,輸血器莫菲管液面應取2/3為宜,因滴管內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紅細胞受到的沖擊及摩擦力越小,紅細胞損失量越小。輸注濃縮血小板前要輕搖血袋,輸注過程中應經常輕搖,但忌拍打搖蕩[3]。

2.4.5手術室輸血反應手術室輸血反應均為急性輸血反應,一般在輸血前15min發生,所以開始輸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鐘約2ml,輸血總量不超過30ml,如果輸血15min無反應,可按醫囑輸入。手術室輸血反應常見有過敏性反應、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應等。一旦發生,需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進行相應治療。避免術中應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以免不能及時判斷有無輸血反應的發生。輸較大量庫存血后,需及時應用葡萄糖酸鈣,預防低鈣血癥發生,避免加重術中出血。

2.4.6注意觀察按手術進行情況調整好輸血速度,密切觀察輸血反應。有特殊反應者,應保留余血備檢。凡輸兩個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時,應在兩者之間輸以少量生理鹽水,兩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輸血過程中,要經常巡視,如檢查滴速,觀察輸注是否順暢,如果病人為清醒狀態,需問病人有無不適感,密切觀察尿量及尿色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觀察皮膚有無輸血所致皮疹,觀察血壓、脈搏有無異常改變等。

2.4.7臨床上常有輸血器穿破血袋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將血袋還輸口提起呈垂直狀或水平狀,扭開還輸口帽,把輸血器針頭緩慢旋轉刺入血袋還輸口。如發現穿破現象,可用血管鉗在穿破點上方鉗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選擇另一管,嚴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輸血起始、完畢時間及輸血量督促麻醉醫師及時記錄于麻醉記錄單上。輸血畢,保留血袋,以備查對。盡可能在手術室里將所領取血液輸畢,避免轉運病房途中發生輸血器內血液凝聚、輸血反應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對,減少差錯事故發生。

2.5評價護理程序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連續的過程,是科學的工作方法,在護理程序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預防手術室輸血中醫療差錯的發生,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達到預期護理目標。評價是護理程序的最后步驟,其目的是評價效果。通過評價,護士可以總結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使護理工作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手術室輸血是一個環節復雜、參與人員多的一項工作。從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從血庫的發出到臨床輸血之間的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以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護士的行為更是保證血液從血庫發出到輸給患者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護士必須重視各環節的護理,不斷加強對成分輸血知識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學習,才能適應現代化輸血醫學發展的需要。

3結果

我科把護理程序應用于術中輸血,本組1550例病人中無一例發生不良反應,確保了手術室病人的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包家明,霍杰.整體護理臨床問答.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45.

第4篇

關鍵詞:剖宮產;大出血;搶救;護理

剖宮產手術手術中大出血時產科最嚴重的并發癥,一般在手術中或手術結束進行宮腔清理時發現,出血較多、來勢兇猛,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巡回護士術中密切過程產婦的生命體征,觀察吸引儲液瓶的量及顯影紗條的使用量,與手術醫生共同估計術中的失血量,做好剖宮產大出血的搶救準備,并通知護士長及二線班的人員到位組織搶救。

1臨床資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搶救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術中大出血8例,術中出現量均在1700~2600ml左右,搶救開始至結束時間在1.5~2.5h。胎盤的因素有2例,是因為胎盤滯留、胎盤植入、胎盤粘連、以及人工剝離胎盤等因素。子宮收縮乏力有4例是因為兒過大、雙胎、子宮肌瘤等因素。有2例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的發生。

2搶救方法及措施

熱鹽水大方紗做子宮熱敷按摩、帶尾紗條宮腔填塞,2-0可吸收線縫扎子宮動脈止血,子宮次全切除手術。藥物使用縮宮素20單位靜脈滴注、米索前列醇一片舌下含化、臺上垂體后葉素6單位宮體注射,立止血、等藥物,同時快速補充血容量,輸入晶體乳酸鈉林格注射液和膠體琥珀酰明膠、同時抽交叉,備紅細胞、冰凍血漿、新鮮全血等搶救休克,預防并發癥。宮腔填寒帶尾紗條是我院最常采用的一種方法。他的優點是能夠快速有效的達到宮腔內止血的目的,減少出血量,而且對于保留嚴重產后出血患者的生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帶尾的紗條由手術室準備備用,手術室護士長根據醫生的要求準備兩種規格的帶尾紗條。宮腔填塞紗條是手術者根據出血的情況來決定。并充分把握填塞的時機,如果患者出血量多或產婦出現休克,手術醫生就會禁用此方法。術后注意觀察陰道有無出血;巡回護士督查手術醫生認真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填塞帶尾紗條使用過的鉗子視為有菌污染的鉗子放入彎盤內不在使用。手術醫生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手或更換手套在進行下一步的操作。紗條填寨的時機要靈活掌握,避免取出后再出血的發生,同時應避免放置時間過長發生感染;24h取出紗條時無子宮出血的現象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其次是采取上述方法均無效者立即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其治療效果滿意。優點是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后子宮體血供迅速減少,開放血竇出血就可以止住。并且可以保留了子宮及患者的生育功能,方法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小。

3手術護理配合

3.1建立搶救小組 手術中或手術結束時出現剖宮產或剖宮產術后大出血,在班的巡回護士,不分時間立即通知護士長組織人員搶救,并通知二線班的到位,二線班的人員在接到手術室的通知后10min必須趕到。成立搶救小組。指定手術巡回護士2~3名,一名負責供給臺上物品;一名負責給藥輸液;另一名負責記錄。負責給藥輸液的護士指定是本臺手術配合的巡回護士(包括采集血標本、輸血等工作),由負責記錄的另一名巡回護士負責對外聯系和病房護士進行輸血等物品的交接、有供給臺上物品的巡回護士負責急救車和搶救物資的準備和補充。

3.2重視預防 剖宮產手術患者多數屬于急診手術患者,手術室護士接到手術通知書后,詳細詢問產婦的情況,對一些潛在性的因數如胎兒過大、雙胎、妊娠合并高血壓、二次剖宮產手術等。術前準備好熱鹽水、在產婦入手術室之前把2~3瓶滅菌生理鹽水放入恒溫水溫箱內,打開電源,調節恒溫水溫箱溫度在37°C。檢查備用填塞宮腔的帶尾紗條是否在有效期內(我科備用的帶尾紗條是根據醫生的需要準備不同的規格,20X70X4雙帶尾或20X40X4單帶尾,不同的規格分別包裝滅菌)。巡回護士與病房責任護士在手術室門口進行交接,認真核查手術部位、手術方式。評估患者的情況,仔細詢問病史,查看病歷,充分估計病情。接產婦到手術室后,合理安置,在每周開始前建立靜脈通道,選擇上肢靜脈并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選擇合適的留置針,我們通常采用18G留置針開放靜脈通道。

3.3管理好靜脈輸液通道 巡回護士用約束帶妥善固定好患者輸液的手,使手外展不能超過90°,避免損傷血管神經。術中加強巡視避免因患者術中躁動留置針滑脫,影響靜脈輸液。術中巡回護士無特殊情況不準離開手術間,配合麻醉醫生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認真執行口頭醫囑,把各種液體與藥物的及時輸入。如發現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應立即開通第二條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通暢以備輸血使用,(剖宮產術術中大出血來勢兇猛,短時間內出血量大)在輸液過程中對醫生下達的開通醫囑巡回護士必須復述兩邊,正確無誤方可執行,嚴格執行三查八對。輸血時認真進行血液制品的核查并認真執行雙人簽名。嚴防差錯事故。杜絕不良事

件的發生。

3.4準確評估失血量 胎兒取出后巡回護士查看儲液瓶液平面羊水量并做好記錄,觀察術中娩出和胎盤剝離情況,嚴密觀察病情和吸引瓶血量,查看術中顯影紗條止血情況和使用的數量。根據顯影紗條侵濕情況準確評估失血量,我們使用十塊20X40X4D的顯影紗條用水浸濕稱重量的方法加吸引瓶血量估計術中失血量,為手術中補充液體和輸血提供依據。

3.5術中病情觀察 巡回護士手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詢問醫生子宮收縮情況,查看患者小便顏色并記錄患者尿量。準備好急救車及搶救物品。隨時巡視并評估患者生體情況。如果發生休克現象時。立即準備配合行子宮次全切除術。

3.6產婦心理支持 手術中遇到產婦大出血,巡回護士應保持冷靜,忙而不亂,按照手術室工作流程,準備好搶救物品,推急救車到手術間。給患者保暖,關心安慰患者,為了防止患者術中低體溫,輸液進行加溫后在輸注,密切過程患者,注意輸液速度,防止肺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

4體會

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大出血情況危急,來勢兇猛,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生大量出血,會使產婦血壓很快下降進入休克狀態。搶救中的組織管理,明確的分工時搶救成功的保障。加強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訓使其有扎實的專業理論,過硬的及技術操作時搶救患者成功的必備基礎。加強術中靜脈輸液的管理,保障靜脈輸液通暢,保障醫囑的正執行是是搶救功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黃歐平,劉淮,王筱霞,等.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 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8(6):355.

第5篇

1臨床資料

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本組患者70例,男59例,女11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8歲。肝硬化34例,原發性肝癌17例,重癥肝炎6例,肝衰竭13例,肝功能均處于失代償期。手術時間5.7~13.8h,平均為7.8h,術中輸液量4970~10860ml,平均輸液量約6500ml。

2術前準備的精細化管理

2.1成立肝移植輸液小組,設立組長一名,制定肝移植手術輸液的標準化流程。每次手術結束后為下一次肝移植手術所需的藥品和液體準備到位,組長負責檢查。

2.2接到肝移植手術通知單后,輸液護士到病房訪視手術患者,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包括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血型配血,患者的全身皮膚情況,重點是靜脈穿刺處血管的條件和皮膚情況。

2.3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為患者介紹有關肝移植手術參加的相關人員及分工情況,是一支非常優秀的移植手術團隊,手術中必須使用的藥物及作用,手術前為患者準備的相關儀器設備等;消除患者手術前的緊張情緒。

2.4輸液護士回到手術室后,按照肝移植輸液的標準化流程查看所有的藥品、液體和相關用物,并準備到手術間。

3術中配合的精細化管理

3.1建立靜脈通道

3.1.1選擇適當的靜脈血管 肝移植是難度較大的手術,包括輸液在內的每一環節都必須準確到位,鑒于肝移植患者下肢不宜作為輸液通道,應采取上肢輸液法。為避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應選彈性好、外橫徑較粗、便于穿刺和觀察的部位,盡量避開關節部位,便于固定。

3.1.2實施穩妥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使用專用的手術貼膜穩妥固定,并在穿刺針頭和輸液管之間連接三通,便于術中用藥。根據病情,調整滴速。

3.1.3協助麻醉醫生建立右側鎖骨下或頸內深靜脈穿刺,完成三腔中心靜脈導管和四腔漂浮導管的建立。監測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壓、肺動脈嵌壓和監測中心血溫、鼻溫。

3.1.4輸液護士在患者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控,對所有輸液穿刺點隨時進行觀察,防止輸液外滲等情況發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麻醉醫生。

3.2術殊藥物使用管理

3.2.1肝移植手術使用的藥物很多,輸液護士要掌握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操作過程中要盡量做到現配先用,要注意觀察使用藥物后不良反應。

3.2.2術中輸液根據無肝前期、無肝期、新肝期進行藥物的使用。無肝前期給予凱斯抗感染,洛賽克保護胃黏膜,給予凝血酶原復合物減少出血。無肝期在門靜脈開放之前輸入甲強龍500mg和乙肝免疫球蛋白4000IU。新肝期在止血徹底的情況下,輸入舒萊4mg,起到抗排斥的作用,必要時聯合激素使用,手術時間超過8h的還要補充一組抗生素。

3.2.3根據血流動力學監測指標和尿量指導補液量[2]。無肝前期僅補充蛋白液(白蛋白20g加入到500ml晶體)及大分子膠體液500ml,切肝時的出血以等量全血補充,血紅蛋白

3.3保證輸液安全

3.3.l預防液體進氣,防止空氣栓塞 肝移植手術患者輸液輸血量大,用藥種類多,輸液管腔粗,其滴速較快,輸液護士必須及時更換液體,嚴防空氣進入引起空氣栓塞。輸液輸血加溫儀適宜溫度37℃,溫度越高氣泡越多,由于血液含氧和二氧化碳,加溫后易產生氣泡,所以加溫不宜超過38℃。

3.3.2液體溫度的控制 肝移植患者在短時間內大量輸入液體時,體溫會隨之下降,使小靜脈特e是微靜脈毛細血管發生強烈收縮,可加劇微循環障礙;術中大量冰水的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手術切口較大,臟器長時間暴露都能使機體體溫下降,加之術中大量使用庫存血進一步使體溫下降,術中體溫降低可導致物代謝減慢、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抑制、心肌缺學、術后滲血量增多,術后切口感染等,故應提前備好加溫毯及輸液輸血加溫儀一套,然后排盡氣體將輸液連接管接好延長管并連接三通備用。

3.3.3防止輸液意外脫管 在輸液安全管理中,意外脫管成為臨床輸液中常見的輸液安全問題,意外脫管可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如脫出的銳器可傷及人體[3]。肝移植手術需多條靜脈與動脈通道,輸液護士將不同管道分別用不同顏色標簽貼上,進行有序管理。

4體會

4.1注意查對制度和執行口頭醫囑的及時準確 肝移植手術輸血輸液量大、種類多,在經靜脈給藥時,必須嚴格遵守用藥原則,執行三查五對制度,確保用藥安全。在輸血時,執行輸血前的三查八對制度,防止輸血差錯。輸液護士在執行麻醉醫生的口頭醫囑前,需復述一遍,經麻醉醫師確認后,再執行。

4.2注意輸液器材的使用 正確掌握輸液三通的用法,確保給藥劑量的準確。在輸液過程中,護士的操作方法是影響輸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肝移植的輸液護士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4.3注意輸液、輸血反應 在輸液、輸血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如變態反應、溶血反應等,發現異常,迅速報告,及時處理。

4.4液體量的記錄 肝移植手術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精確記錄液體量,輸血量及回輸血量。輸液護士對輸液總量、輸液速度、開始用藥時間、停止用藥時間等相關內容,要做好詳細記錄。

4.5經過精細化管理,輸液護士能提前熟悉手術輸液方案,術前做好充分準備,對突發事件做到忙而不亂,準確及時地配合,保證患者安全度過手術,協助麻醉醫師實施科學的輸液管理。

4.6肝移植手術大多為急診手術,護理人員需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果斷的判斷力,嫻熟的配合技巧和良好的醫護溝通技能,才能促進手術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劉秀珍,柯山,高君,等.大創傷手術圍術期液體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原則[J].中國臨床醫生,2012,3(40):163-167.

第6篇

關鍵詞:前列腺癌;腹腔鏡復雜;手術室護理;護理體會

1臨床資料

患者,男,69歲, 因尿路梗阻就診,為明確診斷收入院作進一步檢查。入院查體:T:37.2℃,P:100次/min,R:22次/min,BP:156/95 mmHg,W:75 Kg,H:175 cm。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無手術史。專科檢查:雙側腎區無紅腫,無壓痛,雙側輸尿管走行區域有輕壓痛,膀胱區無壓痛。輔助檢查:前列腺穿刺活檢為前列腺癌。完成術前檢查。2016年1月5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術中采取平臥位。手術時間6 h 50 min。術中生命體征平穩。出血1100 ml,尿量500 ml,輸入晶體2700 ml,膠體1500 ml,RBC 400 ml,血漿400 ml。

2護理

2.1 手術前的護理

2.1.1患者準備 術前訪視,患者年g較大,術前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對手術缺乏了解和信心,產生恐懼心理。巡回護士術前訪視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優點,手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麻醉方式和手術的先進儀器,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1],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增強信心,取得信任,使患者安心接受手術,并能密切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

2.1.2物品準備 備全套腹腔鏡電視影像系統及全套常規手術器械,超聲刀、腹腔鏡常規器械。手術前檢查腹腔鏡裝置,測試各種儀器運轉是否正常,腹腔鏡特殊器械準備是否齊全,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臺上備3/0倒刺線2包,18 F雙腔尿管及20F三腔尿管各一根,50 ml注射器,腹腔引流管及標本袋。

2.2術中配合

2.2.1巡回護士配合 ①壓瘡、管理:患者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長,長時間處于被迫,壓瘡風險高。術前評估,手術床單元保持平整、干燥,術前貼保護貼后患者先取平臥位,用一軟枕墊高臀部。常規消毒鋪巾,建立氣腹,經腹置入5個Trocar后,轉為30°頭低腳高位,雙上肢置于軀干兩側固定,以方便手術醫生站位和手術操作。②術中低體溫的管理:術中由于麻醉、低溫環境、機體散熱、冷稀釋、醫務人員的保暖意識等因數會導致術中低體溫的產生。低體溫會延長患者蘇醒、傷口愈合,影響影響機體凝血功能以及各系統功能,因此術中低體溫管理非常重要。術前的評估、心理護理,使患者對冷刺激的閾值降低;適當提高室溫,對患者體溫的保護具有積極的意義,有研究報道[1],手術室溫度維持在 22℃左右,既能有效地防止老年人圍手術期核心體溫過度下降,又能防止或減少微生物繁殖的同時滿足工作人員舒適的要求;術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暴露;進行體腔、切口的沖洗選擇溫熱的液體,蘇秀英[2]將60例胃腸道穿孔探查手術并行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使用38℃~40℃無菌生理鹽水沖洗組,其平均體溫(36.1±0.5)℃,用室溫下(23.0±0.5)℃無菌生理鹽水沖洗組平均體溫(35.1±0.6)℃要高;輸注加溫液體,預防冷稀釋;采用電熱毯、變溫毯等加溫工具;術中加強體溫檢測。③物品和儀器管理:腹腔鏡手術所需的貴重儀器品種多,巡回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規程及使用注意事項。為方便手術者操作,通常將腹腔鏡顯示器、光源、視頻轉換器、電刀、氣腹機組成的臺架放置于患者腳端,將超聲刀、電刀置于患者右側,即主刀醫生的身后,方便操作。④輸液、輸血用藥的管理:麻醉行外周靜脈行18 G靜脈留置針,并于手術開始30 min前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麻醉后留置頸內或鎖骨下深靜脈雙腔導管,1條用于輸液輸血,1條用于用藥和測量中心靜脈壓。配合麻醉醫生行橈動脈穿刺,并連接各測壓裝置[3]。前列腺癌根治術在切斷恥骨后背深血管復合體時,出血量較多,術中需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嚴密監測出血量、血氧飽和度,根據血氣分析,及時輸液輸血以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術中輸液、輸血、用藥必須遵醫囑并嚴格執行三查八對。⑤氣腹壓力管理 患者年齡較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手術時間長,氣腹壓力一定嚴格管理,并根據術中血氣分析隨時調整壓力及流量。一般氣腹壓力控制在12 kPa以下,低流量逐漸調至高流量,防止氣腹壓力過高引起高碳酸血癥和心律失常等并發癥。術中加強手術醫生與麻醉醫生之間的溝通。⑥跌倒、墜床管理 患者年齡大、術前用藥、手術床窄,患者對手術室環境陌生以及麻醉后失去自我保護能力,醫務人員不恰當的轉運方式,這些因數很容易導致跌倒、墜床。術前認真評估,術中適當約束,陪伴患者,采用恰當的轉運方式并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及流程。

2.2.2器械護士配合 ①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訪視患者,與手術醫生溝通、討論手術方式及配合要點,熟悉手術醫生的習慣,熟悉手術部位的解剖結構、所需的特殊器械物品及術中的注意事項,為手術順利做好充分的準備。②準確傳遞器械術中仔細觀察手術進程,準確傳遞術者所需的各種器械,是減小出血量和縮短手術時間的關鍵[3]。在盆部腹膜切開、輸精管游離切斷及精囊游離、荻氏筋膜切開、盆筋膜切開及前列腺兩側游離及切斷膀胱頸時,及時準確傳遞超聲刀進行切開、吸引器吸引及牽拉、游離鉗進行牽引,術中根據需要隨時傳遞各種型號Hemolok鉗夾。處理恥骨后血管復合體及前列腺尖時用剪刀。游離前列腺后,將前列腺放入標本袋并置于髂窩。傳遞2根3/0倒刺線縫合后尿道與膀胱頸吻合口。尿道及膀胱后壁吻合完畢,預先插入20 F三腔尿管。待后尿道與膀胱頸吻合完畢后經尿管向膀胱內注入120 ml生理鹽水,檢查吻合口是否滲漏,明顯滲漏者縫合修補。拔除Trocar,適當擴大麥氏點切口將前列腺連同精囊一起取出,檢查手術創面有無滲血,沖洗創面并吸盡積液,腹腔置入引流管,排盡腹腔內二氧化碳氣體,清點手術器械,縫合切口。

3結果

該患者手術在腹腔鏡下順利完成,未中轉開腹。術后病理證實前列腺癌診斷,未發現切緣陽性病例,同期行盆腔淋巴結清除術,病理結果3例為陰性,4例有淋巴結轉移。術中生命體征平穩,未出現壓瘡、低體溫、輸血用藥、跌倒墜床等相關護理并發癥。術后恢復良好患者、醫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

4討論

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顯增長,經腹腔鏡行前列腺癌根治是微創手術,其借助先進的器械和技術,利用小切口來完,較以往創傷傳統的前列腺癌根治開放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縮短手術時間、手術視野清晰,切除病灶和清掃淋巴結更徹底,身體恢復快。減少術后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經腹腔鏡行前列腺癌根治術有一定的難度,術中使用的各種腹腔鏡手術器械精密、貴重,手術護士應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各種儀器器械的操作培訓,熟練掌握各種儀器、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器械護士應熟悉腹腔鏡手術步驟,充分了解器械的性能及使用,熟悉相關手術部位的解剖,以便準確、有效的配合手術,縮短手術時間。巡回護士應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和性能,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術前充分了解病情、認真評估,術中做好壓瘡、、低體溫、輸液、輸血用藥、氣腹壓力、跌倒墜床等的管理,保障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安全,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傅順嬌.術中主動保溫措施對患者術后體溫的影響[J].現代醫院,2009,9(3):109-110.

[2]蘇秀英.加溫沖洗腹腔預防患者術中低體溫的探討[J]. 現代護理,2006,12(16):1517-1518.

[3]郭應祿.泌尿外科內鏡診斷治療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91-203.

第7篇

1 手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不安全隱患

1.1 接手術病人進手術室

接手術病人時,首要的就是嚴格執行手術病人的查對制度,雙人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如:科別、床號、姓名、實施手術等。此外,核準病人后,還需查對病人的病歷資料,包括病人的手術、麻醉同意書是否簽字,各類術前準備的化驗單是否齊全。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核對好安排病人進行手術的手術間,如果把病人送錯手術間,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1.2 協助病人安全過床

此環節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手術病人常規空腹接受術前藥物注射后送入手術室,因此病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穩定,在過手術床時,很容易發生墜件。幫病人安全過床后,在未開始麻醉或手術前,也一定要有手術室工作人員陪伴在病人身邊,不能讓病人在手術間獨處,保證病人的安全。

1.3 病人手術的擺放

病人手術擺放都是在接受麻醉后才施行的,因此病人的意識多數情況下都不清醒,不能訴說自己的不適。護理人員為病人擺手術時,對受壓、易發生壓瘡的部位要放軟墊保護好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適,并將病人的整個手術固定穩妥,充分暴露手術部位。在手術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人受壓部位的情況,病人肢端的血運和皮膚顏色,預防病人出現壓傷等并發癥。

1.4 手術用物的檢查

要嚴格檢查病人手術用物、手術器械的滅菌是否符合要求,如:滅菌包有無破損,包外的滅菌化學指示膠帶是否變色等。為病人執行護理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交叉感染。

1.5 手術中為病人給藥

在手術室,病人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藥物時,都是醫生或麻醉師直接下達口頭醫囑。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醫囑查對制度,聽清、問清、經兩人核對、并向醫生或麻醉師復誦一遍,無誤后方可為病人給藥。給藥后保留使用過的藥物安瓿,再經兩人再次核對無誤后方可丟棄,并及時做好相關護理記錄。

1.6 手術中為病人進行輸血

病人手術過程中進行輸血非常常見,現在醫院對病人的輸血管理也越來越嚴格,因此護理人員要掌握輸血管理制度的內容,并嚴格執行。領血時應與輸血科人員共同核對病人和血液,輸血時應與麻醉師在病人床邊共同核對病人病歷及輸血相關信息,確認無誤后,在輸血單上雙簽名,方可輸血。輸血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人的輸血情況,出現輸血反應時要及時處理。輸血后要及時做好輸血登記,如發生輸血反應,還要填寫《患者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連同血袋送回輸血科,按規定程序上報。

1.7 手術器械的清點

手術器械的清點是手術過程中原則性最強的一個環節,此環節一旦發生失誤,就已經能直接引發事故了。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在手術開始前認真清點手術臺上的所有用物,尤其是縫針、紗布、血墊等用物。在手術中,如需添加手術用物,添加用物后一定要及時做好手術用物的補充登記,作為器械護士必須管理好自己手術臺上的手術用物,做到心中有數。再有一點要說的,就是手術將結束縫合體腔的時候了,是器械護士最忙、最需謹慎、最需堅持原則的一個環節。在縫合體腔的時候器械護士一邊要供應手術醫生縫針的需要,另外一邊還要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用物。這時,手術室護士要堅持一個原則:手術臺上用物沒有完全清點完畢或清點數目與登記不相符時,一律要求手術醫生暫停手術縫合,待手術用物清點完畢,并且手術用物數目與登記相符時方可繼續進行手術縫合操作。作為一名合格的手術室護士,首先就要明確堅持原則的重要性,這才是對病人負責的表現。

1.8 手術標本的保管

嚴格執行醫院手術標本管理制度,病人手術切除的組織、器官,在體內取出異物、體液等均視為手術標本,護士應加強保管和妥善處理。手術后要將手術標本浸泡在標本固定液內,并貼好標簽,放入標本柜加鎖存放。

2 小結

手術室護士是一個工作量大、專業性強、高風險的護理崗位,對護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求都很高。手術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潛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安全隱患,要保證手術中的護理安全,防止發生護理差錯事故,醫院完善和健全手術室各項護理工作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使手術室護士有法可依。作為手術室護士也要增強責任心,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綜合業務水平,在工作中不斷吸收經驗,才能更好防范手術中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第8篇

【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后回收自體引流血回輸的護理。方法:回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6例關節置換術后自體引流血回輸的護理方法及臨床效果。結果 46例自體血回輸患者無一例發生輸血反應及其他相關并發癥。結論 :自體引流血回輸方便、經濟、安全,并有效避免了異體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關節置換;回輸;自體血

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手術中和術后出血較多,尤其是雙側關節同期置換圍手術期出血更多,多數患者需要行輸血治療。由于異體輸血具有傳播疾病、輸血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風險,并且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血源緊張的情況,自體血回輸逐漸受到重視。如何提高護理水平減少自體血回輸的不良反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共同課題。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關節置換術后自體引流血回輸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1歲。髖關節置換31例,其中6例為同期雙側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15例,均為單側膝關節表面置換。

1.2方法:均采用Stryker公司生產的Consta Vac CBC-II封閉式血液回收裝置。關節置換手術結束前,使用脈沖式高壓沖洗槍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內積血、碎骨渣、骨水泥顆粒,吸凈沖洗鹽水后放置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接回輸器。

2護理

2.1一般護理

2.1.1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對自身輸血技術了解甚少,容易對該技術持懷疑態度并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手術前護士要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講解關節置換手術輸血的必要性;術后引流血液棄用是對血液資源的浪費,異體輸血和自體輸血各自優缺點;自體輸血較異體輸血能顯著減少不良反應和并發癥。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消除恐懼心理。

2.1.2常規護理:入院后完善術前各項常規檢查,如血常規、血糖、肝功能、腎功能、凝血指標等,以了解患者有無自身輸血的禁忌證。

2.2血液回輸專項護理

2.2.1檢查固定裝置:患者術畢回病房后將回收器掛在足側或床邊,用固定夾妥善加固。檢查并確保所有連接管包括“Y”型連接管的連接處完好密閉。移動或搬運病人時,必須小心操作,防止連接管漏氣。如有血凝塊堵塞管道,必須及時用手擠壓管道,使之保持通暢。

2.2.2負壓設定:最初啟動負壓引流時,將真空旋鈕置于低檔,持續10分鐘后,請示醫生依據引流量調節真空檔位。

2.2.3血液回輸:依據患者病情回輸自體血液可以采用一次性回輸或少量多次回輸。一次性回輸為回收6小時血液后,一次性回輸給患者。少量多次回輸是指血液回收和回輸同時進行,及血液每收集>200mL即可開始回輸。血液回輸前常規注射抗過敏藥物。回收血液時,關閉儲血罐與輸血袋連接,開放傷口與儲血罐連接。回輸血液時,關閉傷口與儲血罐連接,負壓關閉,開放儲血罐與輸血袋連接。血液回輸完畢,儲血罐可繼續作為負壓引流器使用。

2.2.4病情觀察:血液回輸過程中詳細記錄回輸時間、回輸血量。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觀察有無發熱、皮疹、血尿等不良反應。術后第1日復查血常規,凝血機制。評估患者失血量。對于血紅蛋白

3結果

本組46例患者均在術畢6小時內完成自體血液回輸。自體血回輸量400-850mL,平均每例回輸550mL。其中3例同期雙側髖關節置換患者因血容量不足,除自體輸血外同時輸注庫存血200-400mL。本組患者無一例出現輸血不良反應。4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

4討論

膝、髖關節置換手術在我國已較為普及。髖、膝關節置換術是骨科手術中失血量較多的手術之一,多數病人需要輸血治療[1]。盡管異體輸血已成為非常成熟的技術,但異體輸血因其自身特點決定了不可避免的存在溶血、過敏、發熱、移植物抗宿主病、輸血肺損傷等危險。另外,盡管檢測手段的不斷提高,人們仍然擔心因輸血而傳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傳染性疾病。而自體血回輸清潔、安全、無致熱源;不必擔心輸血感染疾病;不存在免疫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部分解決Rh陰性血源缺乏的問題[2]。骨科膝、髖關節置換是自體血回輸的絕對適應癥。禁忌癥包括:(1)腫瘤假體關節置換;(2)患者自身已存在經血液傳播的疾病;(3)超過6小時的回收血液[3]。

自體血回輸固然存在諸多優點,但并非沒有風險。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細致認真的工作尤其重要。總結我科46例患者成功進行自體血回輸的經驗主要包括:(1)放置引流管之前,術野的良好沖洗是保證引流血液潔凈的前提。關節腔內的殘留骨渣、骨水泥、組織碎屑可能阻塞引流管,影響引流量。(2)負壓吸引不宜過大。引流負壓過大可能破壞紅細胞和脂肪細胞,產生游離血紅蛋白、脂滴。進而造成肝腎損害、肺脂肪栓塞、一過性血紅蛋白尿等并發癥[3]。(3)嚴格無菌操作,防止血液污染。(4)細致的病情觀察。強化引流管的管理,防止脫管、管口污染,血液回輸過程中的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處理。

關節置換術后自體引流血回輸方便、經濟、安全,并有效避免了異體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志峰,翁習生,邱貴興等.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自體引流血回輸的效用[J].實用骨科雜志,2007,13(7)385-387

第9篇

【摘要】 我院手術室從2010年5月至2011年手術室10月,實施手術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來,醫護人員均嚴格執行了三方核查,在確認患者身份正確、手術部位正確、手術正確后實施手術,降低了手術風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 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手術風險

醫療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患者的安全[1]。為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國家衛生部中心質量管理委員會頒布了《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實施細則和《手術安全核查表》,將手術安全核查作為一項核心內容納入手術系統科室。手術安全核查是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2]。 我院自2010年5月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及“手術病人安全核查表”,在近一年多的使用中,有效地確保了患者的手術安全,增強了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實施核查流程與內容

1.1 術前訪視核查:對擇期手術患者,術前一天下午由巡回護士訪視,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姓名、床號、病案號、性別、年齡、術前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必要檢查結果、交叉配血、過敏史及手術史等。

1.2 麻醉實施前核查:由麻醉醫師負責按手術安全核查表內容核查患者情況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情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準備、靜脈通道建立情況、患者過敏史、抗菌藥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情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內容。由手術醫生、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三方共同核查確認并記錄簽字。

1.3 擺放前:由巡回護士負責共同核查手術部位。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共同負責術中所用針、線、紗布、器械、敷料等物品清點核查,及時記錄在手術護理清點記錄單,并簽名。

1.4 手術開始前:由手術醫生負責核查患者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確認手術、麻醉風險預警,確保患者手術部位、手術名稱正確;巡回護士核查手術物品滅菌準備情況并報告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三方共同確認,簽字。

1.5 手術結束前:手術醫師宣布實施手術名稱及做關閉手術部位的準備;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在關閉手部位前后共同清點(四遍)術中所用針、線、紗布、器械、敷料等物品,將結果報告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及時完成手術護理清點記錄單。手術結束后和病歷一起送回病房。

1.6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三方確認后分別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名。

1.7 術中用藥輸血前:手術中用藥多數是口頭醫囑,護士執行前必須復述一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確實后執行,巡回護士準確記錄所給藥物名稱、劑量、給藥途徑及時間;輸血前巡回護士和麻醉醫師共同核查采血日期、血液有無凝集或溶血、血袋有無破裂漏血;輸血申請單與血袋標簽上的儲血號、血型、血液種類、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報告是否正確,再將輸血申請單和患者血型檢驗報告單逐項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在輸血申請單上簽字。

2 效果評價 我院手術室自2010年5月起實施手術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來,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和《手術安全核查表》,在確認患者正確,手術部位正確,實施正確的手術方式,降低了手術風險,提高了手術患者安全。

3 討論

3.1 實施安全核查制度,患者手術安全得到了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核對是一項多部門、多人員、多環節的復雜過程,涉及到手術患者、手術室護士、麻醉與手術醫師,每一部門相互協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不同時期的核對[3]。以往核查是由手術室巡回護士一方來完成,手術醫師一般在麻醉實施后,手術開始前到手術室;通過實施安全核查,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手術團隊逐漸認識到保障患者安全需要每個人充分重視,不折不扣地按流程實施核查措施,以減少質量缺陷,有效避免由于個人原因導致的系統錯誤,從環節上控制或消滅不安全因素,預防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安全。 3.2 提高執行力度,降低手術風險:手術科室、麻醉科與手術室的負責人是本科室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責任人,將手術安全核查執行情況作為手術風險管理的重點,納入質量控制范疇將成為常規化,進一步提高麻醉醫師,手術醫師、對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的執行力,是確保正確的手術患者、正確的手術部位、實施正確手術的關鍵[4],降低了手術風險。

參考文獻

[1] 劉正良,彭望香主編的《手術室護理管理》.2004.6湖南科技出版社

[2] 衛生部辦公廳.手術安全核查制度[S].(2010-03-17)

第10篇

1 輸血前

1.1護士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輸血的利與弊,告知輸血操作過程,以便出現輸血不良反應時能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1.2依據輸血申請單核對患者身份,保證所采集血標本的正確性。

1.3由兩名醫護人員對輸血申請單、交叉配血報告單和血袋標簽內容仔細核對,并檢查血袋有無破損及滲漏,血液有無溶血及凝塊等。

1.4要求2名具有執業資格的護士到患者床邊核對受血者床號、住院號、呼喚患者姓名以確認受血者。如患者處于昏迷則要以患者手腕的標簽來確認。夜間1名護士值班時請值班醫師協助核對。

1.5認真核對輸血醫囑,復核患者的輸血申請單和血液品種,將正確的血液在正確的時間內輸注給正確的患者,保證輸血安全。

2 輸血中

2.1輸血必須由具有執業資格的護士,經過相關輸血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者操作,熟知各種血液成分輸注要點。

2.2輸血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記錄, 如發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報告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

2.3輸血時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前15min要慢。一般情況下為5~10ml/min。在處理大出血時要求快速輸血,5~10min可輸注1個單位。年老體弱、嬰幼兒及有心、肺功能障礙者速度宜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輸血時可加壓輸血 可采用血壓計加壓法、手卷擠壓法或采用專門的加壓輸血器。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一袋血需在4h之內輸完,防止時間過長,增加血液發生細菌污染的危險。

2.4 一般輸血不需加溫 如輸血量較大可加溫輸血肢體。輸血超過5袋,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有強冷凝集素可遵醫囑給予加溫,但要有專人操作并嚴密觀察。

2.5輸注時應選用"Y"型標準輸血器,一端連接血袋,一端連接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袋,以備隨時沖洗輸血器和稀釋紅細胞。輸血器必須至少12h更換,用于輸注紅細胞的輸血器不應用于輸注血小板。

2.6稀釋和排氣只能使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不可向血液內加入任何藥物防止血液成分變性或溶血,防止掩蓋輸血不良反應的早期表現,特別是嚴重的溶血反應,防止血液被污染。

3 輸血后

3.1輸血結束后,檢查穿刺部位有無血腫或滲血現象并做相應的處理,做好輸血量的記錄。

3.2輸血后血袋送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1d,以便需要時能進行檢測。

3.3應將與輸血有關化驗單存入病歷,尤其是交叉配血報告單、輸血同意書、醫囑單和輸血記錄單應放入患者病歷做永久保存。

總之,護士作為采集標本和臨床輸血的具體執行者,負責床邊的最后核對,是預防錯誤輸血的最后一道把關者,因此,護士要掌握輸血相關知識,認真進行采集血標本和輸血前的核對,同時在輸血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有無輸血不良應,對輸血過程的每一個步驟護士有責任確保將正確的血液輸給正確的患者,保證患者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曉聯,靳曉玉,劉燕玲,等.經鼻氣管插管患者插管后相關指標的探討[A].第六屆中日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中文版)[C].1999.

[2] LindseyT,WattsN,SouthwoodE,et al.Chronic blood trans fusion therapy practices to treat strokes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5,17(7):277-282.

[3] 楊光承,向文玉,趙歷,李玉芳;藥師深入臨床做好合理安全用藥[J];北京醫學,1980.06.

第11篇

[關鍵詞]產婦;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7-0313-01

1 術前護理

(1)認真做好術前防視,掌握產婦的一般情況。介紹有關麻醉方式和手術方法,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消除產婦恐懼心理,并告知其手術是在充分麻醉、無痛情況下進行的,使其增強對醫護人員及麻醉師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手術。(2)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消除顧慮。產婦家屬的態度對產婦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護士應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使家屬理解并配合。對經濟條件允許術后怕痛的產婦,護士可告知術后可用鎮痛泵,使其順利渡過術后二十四小時。

2 心理護理

2.1 由于產婦對手術缺乏正確的認識,懼怕疼痛,擔心胎兒在手術中出現意外,麻藥對胎兒智力的影響,胎兒是否會發育不良;部分患者對分娩過程中出現胎兒宮內窘迫,滯產等原因需急癥手術,缺乏思想準備;有的產婦擔心腹部刀口瘢痕影響美觀等因素,易使產婦造成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加之進入手術室后,與親人分離,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術器械的碰撞聲,儀器的使用聲等也會使產婦產生恐懼感和孤獨感[1],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不良,導致術后大出血,甚至危急生命。

2.2 護理干預措施 對于擇期手術的患者,手術室護士提前一天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利用15-20分鐘的時間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講解剖宮產手術的簡單過程,介紹新式剖宮產的安全性和優越性,說明術中和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使其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對于要求美觀的患者告知傷口可以被內褲遮蓋而不影響腹部整體美觀;介紹手術醫師和麻醉師的特點,使其增加信任感,更好地配合麻醉。對于急癥患者,巡回護士應守在病人身邊,不斷地鼓勵患者,并使用肢體語言如:握住產婦的手,宮縮時輕輕按摩腹部,使產婦在心理和精神上處于放松狀態。術中牽拉臟器和胎兒取出時,及時告知產婦,并囑其深呼吸,減輕不適。術中要注意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胎兒娩出后及時抱給產婦察看,并告知胎兒的性別,發育情況及出生的準確時間。術后,擦凈身上血跡,墊好護墊,整理衣服,注意保暖,將產婦送回病房

3 手術中護理

3.1 保暖: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和術中失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寒戰現象,此時,產婦機體自行調節功能差,必須注意保暖,除必要的被褥、手術敷料外,室內溫度控制在23~25℃〖4〗。巡回護士術中要注意觀察產婦的四肢末梢循環情況。術中可用溫鹽水浸泡紗布、紗墊;沖洗液、靜脈液等適當加熱至37℃左右,減輕寒冷刺激。

3.2 輸血期間的護理:如遇需輸血的產婦,輸血前嚴格遵循“三查七對”原則,應兩人嚴格核對受血者與供血者的血型、交叉試驗結果、血量及編號。輸血前應先輸入少量平衡鹽水,給予抗過敏藥物。輸血應先慢后快。輸血時血液管道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和液體,以防凝血或溶血。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免出現輸血反應,并應備好搶救藥品,所用藥品以兩人核對后方可使用,保留藥瓶安瓿,以備查對。在輸液輸血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面色、脈搏、血壓、尿量、尿色,關注手術進展及術中出血量,及時準確報告麻醉醫生及手術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

3.3 新生兒窒息的預防與護理:對疑有胎兒宮內窘迫的產婦人室后,常規立即吸氧;新生兒娩出前應準備好氧氣、搶救臺、復蘇用品等,新生兒出頭后擦凈口鼻黏液,再娩出胎兒身體,以免誤吸。胎兒娩出后立即取平臥位頭后仰,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凈口鼻咽部黏液,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盡快擦凈皮膚。必要時行氣管內吸引、插管輔助呼吸等新生兒復蘇措施。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行母嬰皮膚接觸,平復產婦情緒。并告知胎兒的性別、出生的準確時間,若為雙胞胎則標記好大小。

4 術后護理

4.1 術后觀察 產婦術后回到病房后,高度關注其一般生命體征;護理人員需按時測量產婦血壓、體溫、脈搏等指標,并記錄清楚。

4.2 飲食護理 在產婦胃腸蠕動恢復之前禁止飲食,待腸道通氣后,可以進食易消化的如稀粥、米湯等清淡的流質食物,禁食豆制品和牛奶;讓產婦盡早下床走動,促進腸蠕動。

4.3 疼痛護理 因為術后子宮收縮,腹脹和傷口會導致產婦疼痛。對于腹脹導致疼痛者,讓產婦適度活動來緩解;對于傷口導致疼痛者,可于術后遵醫囑24 h內肌注杜冷丁。觀察切口有無滲出和紅腫,及時更換敷料。

4.4 管道護理 將輸液管和導尿管固定妥當,保證管道流暢。按時記錄尿的顏色和量,出現導尿管正常尿量過少情況及時向醫生報告。每日常規尿道口護理2次,一般在術后12~24 h,患者情況正常情況下,可將導尿管拔出。

4.5 并發癥的預防護理 感染是剖宮產手術主要的并發癥,為產婦產后死亡的重要原因[4]。感染包括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切口感染等。預防措施包括護理人員注意觀察產婦病情和體溫,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囑產婦取半臥位,讓炎癥在盆腔局限,同時以便惡露排出;讓產婦加強呼吸活動,有痰就用力咳出;按時尿道口消毒,使外陰保持清潔;切口處及時換藥。

4.6 產后母乳喂養 因受限制以及術后疼痛的影響,部分產婦會出現乳汁分泌不足的情況,加上沒有喂乳的心理準備,使產后母乳喂養受到影響[5]。護理人員應向產婦和家屬宣教母乳喂養對孩子和產婦自己的好處,協助產婦掌握正確喂乳姿勢,使更多嬰兒獲得母乳喂養。

結果

剖宮產是一種不經軟產道的特殊分娩方式,已成為解決產科難題、挽救產婦和嬰兒生命非常有效的手術]。但是,剖宮產也有其不足之處,剖腹手術畢竟是一次大型手術,對產婦會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創傷。剖宮產的嬰兒因為沒有經過產道擠壓,沒有接觸產道細菌,直接與外界接觸,自身免疫力會低于順產嬰兒,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因此,細心做好圍術期產婦的護理工作,解答產婦對手術的疑問,舒緩其心理壓力,認真做好術前準備,使手術順利進行,對于產婦和嬰兒的安全以及產婦術后的恢復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麗芳.157例婦產科手術產婦圍術期整體護理心得[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0):344-345.

第12篇

關鍵詞: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全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5-090-02

臨床輸血作為醫療救治中的關鍵因素,對無數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醫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臨床救治對輸血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血源比較緊缺的情況,如何有效的保證患者在急需時的血源供應,成為當前醫療機構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臨床輸血的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成為當前醫療部門的重中之重[2]。

1 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的數據流程分析

在臨床輸血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醫生為患者開寫輸血申請的醫囑,輸血科的工作人員在接收到電子輸血的申請之后,根據護士送來的患者血樣標本進行交叉配血,在樣本配血完成之后,進行血液計費并出庫,醫生在為患者輸血的過程中,實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需要在系統中填寫患者的輸血不良反應,在對不良反應情況匯總之后,需要分析整個過程和不良反應處理的情況,輸血過程的所有記錄都會記錄在輸血信息管理系統中顯示。在設計的系統中,需要降低差錯率,提高輸血的工作效率,要求每一個環節的執行都是以前一個環節的準確無誤為前提條件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保證整個數據處理的流程準確,進而能夠有效地保證用戶的用血安全管理,具體的數據流程如圖1所示:

在該數據流程中,主要以患者的輸血信息與血庫的信息為主線,通過輸血申請單,確定輸血申請的審核與管理,并對患者的信息與血庫信息的比對,并核對護士的取血單,發放血液[3]。該數據流程包括醫生的輸血申請單、配血管理、血液復合、費用管理、血液發放等一系列事務管理。

2 系統的功能分析

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輸血過程的質量,保證患者的用血安全,根據系統數據的流程,在血液管理系統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功能:

1)利用電子信息系統,對患者的輸血過程進行全程跟蹤管理。輸血信息管理系統與住院醫生站緊密結合,并根據醫生的處方與輸血系統做程序接口進行連接,并將患者的輸血不良反應進行詳細的處理,保證記錄的有效性與準確性。

2)完善HIS系統與輸血管理系統的收費接口,保證血液配血與收費的實時性與準確性,便于對血液的使用進行統一調配,做到實時計費,并將計費信息在HIS系統中進行同步顯示,保證整個過程的安全。

3)對輸血的各種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登記,并及時準確地反映給輸血科人員和相關的管理人員,為醫療管理部門提供決策與管理服務。它要求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需要管理人員監督,及時解決每一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準確無誤[4]。

4)增加查詢功能與報表,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及時查閱。對于血庫的存液,需要能夠及時的按照系統的編號、日期、用血的順序等進行統計和存放,幫助管理人員有效的安排用血順序,并在系統的開發中增加各種數據報表統計功能,方便對各個病區的用血情況進行統計,并綜合的分析輸血的相關情況,系統還需要增加血液的查詢功能,便于管理人員對庫存血量的查詢,有效的控制庫存,便于對血液進行控制與管理。

3 系統的模塊設計

根據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和規范性進行分析,因為不同的部門存在職責與分工不同,需要對系統的權限進行分析和管理,以避免系統出現誤操作和偽造篡改數據的情況發生。同時還要保證醫院的用血時間、血量、血液的回收等情況的數據修改,對系統的數據實時分權限的管理,保證系統資料的規范性、安全性和統一性[5]。因此,系統的開發包括配血、發血、配血作廢、在庫血查詢、電子申請、輸血站的工作等相關模塊,具體的分析如下圖2所示。

本系統的開發采用B/S與C/S的混合架構,運用C#和.net語言進行開發,并運用Struts的結構模式對系統進行設計與開發。在系統的開發中,本著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充分考慮醫院臨床輸血信息管理工作的實際,同時考慮系統模塊開發中的系統優化等問題,具體模塊設計如下:

1)系統管理。主要是對于系統后臺參數的設置,可以設定醫院信息,進行權限管理、用戶管理,修改系統密碼等。

2)訂血管理。可以制定訂血計劃,并且查看訂血回執。

3)庫存管理。該功能主要對血源信息的管理、庫存血液的維護、有效期的處理、庫存血液量的預警、發血、誤發血的回收等相關功能的采集與管理,這樣能夠有效的保證血液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4)輸血申請。主要完成申請單錄入、審核、血標本接收、血型復核等。在主治醫師開病人的輸血申請單時,系統會自動的提取患者的信息,醫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用血量、時間、成分、目的、是否需要抽取血液樣本等相關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提交保存,完成輸血的申請。輸血工作站在接收到輸血申請之后,就需要對患者的信息、血樣進行檢驗,根據醫生的申請單完成血液的準備工作。

5)配發血管理。主要功能是輸血的相關業務進行管理,對輸血申請的配血信息進行管理,同時對已經配發的血液信息進行管理,設有配血計劃、交叉配血、發血管理三個子菜單。

6)自體血管理。可以進行自體血申請錄入、自體血庫存查詢和自體血發血三項功能。

7)質控管理。主要功能是查看質控條碼,查詢血型、配血記錄,進行血型鑒定,同時,查看相應的記錄表等。

8)用血統計。該功能主要是系統的用血申請信息、血液信息、日常用量等業務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同時也能夠對科室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業務信息(例如用血與取血的情況)進行深度的統計與分析。

9)財務報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對于輸血、血液出入庫與報廢、工作量進行統計報表,可以查看血液報廢、血液出入庫、血液收支結存,從成本上核算科室用血成本,詳細查看輸血科收費明細與匯總等情況。

10)輔助管理。主要對耗材、器材維護、手術排班、手術狀態等角度,查詢相應的配合功能。

11)行政管理。主要是日常行政信息的管理,如消息通知、日常工作動態監控、查詢系統日志、查詢工作日志記錄、交接班管理等。

12)血液溯源。主要功能是對于患者輸血前后信息進行記錄,可以查詢輸血反應、患者用血信息、血液信息,記錄患者輸血前評估和輸血后評價等信息。

13)檢驗報告管理。主要功能是輸血者的申請單與標本接收與簽收的管理。在醫生發出用血的電子申請之后,相關的醫護人員就需要完成相應的樣本,這樣輸血科就可以通過樣本的條碼進行掃描,核對相關的信息,然后接受樣本,以便于檢驗,系統就會自動的記錄樣本的接收時間與接受者,根據申請的用血情況來簽收和審核申請。

14)細胞分離。可以進行細胞分離預約、申請,記錄細胞分離觀察信息,對于細胞分離的結果進行回報等。

4 小結

構建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是提升血液資源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的有效舉措。實踐中,通過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臨床輸血信息的全程化管理,有效規避血液資源的濫用和亂用,確保血液資源的科學管理與調度。同時,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的設置,可以提升醫院各業務單元的管理水平,促進其從常規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伍偉健,田兆篙.臨床輸血應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226-231.

[2] 王全立,王曉偉. 血液管理信息化的歷史、現狀與未來[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6):453-456.

[3] 劉建萍,張麗娜,王金霞. 輸血科血液信息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270-2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蓬莱市| 萨嘎县| 监利县| 葫芦岛市| 镇江市| 建湖县| 云霄县| 陈巴尔虎旗| 赞皇县| 高阳县| 兰溪市| 富锦市| 太仆寺旗| 凉城县| 平凉市| 德昌县| 平江县| 岳西县| 昌平区| 叶城县| 盐边县| 桓台县| 忻州市| 云浮市| 蓝田县| 前郭尔| 三河市| 阿克苏市| 大渡口区| 岳阳市| 东阳市| 仁怀市| 蓝田县| 隆化县| 密云县| 龙口市| 和林格尔县| 万年县|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