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6:15: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群眾文化活動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一核心的認識產生偏差,一味地注重“發展經濟”,并將其作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務,甚至認為群眾文化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與當地經濟的發展毫無關聯。這就造成了認知的偏差,認為每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次電影,或者組織一個比賽就可以了,這種認知嚴重阻礙了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
(二)單一、陳舊的形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沿用一些舊形式,不思進取、不求創新,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見,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活動也急需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與豐富。
(三)民間文化隊伍的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在一些地區,自主組成的民間表演隊伍越來越多,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些民間團體始終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為了吸引群眾觀看,甚至會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節目,這就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偏離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初衷,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極大的反面影響。
二、如何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一)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計地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搞豐富、搞熱鬧”。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依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積極開發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適時開展一些諸如瞻仰革命圣地,參觀主題展覽,開展讀書演講、知識競賽,以及燈會、歌會、戲劇節、主題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革命歷史,以此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強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文化工作人才隊伍的艱辛付出和大力推動。要想使人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們必須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群眾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首先,在隊伍建設上,應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各地的相關部門應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拓寬思路、創新方式,不僅要適當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還要改變對文藝人才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職稱、學歷,還應結合其業務技能和業績進行綜合評價,這是推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尤其是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的一個重要保證。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機制。各級文化部門要把培訓文化業務骨干作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計劃之中,大力扶持群眾自發組建文化社團和演出團隊,并加強業務指導,建立群眾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擴充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繁榮的良性循環。
(三)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建設
陣地建設是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更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窗口,對群眾文化活動起到較強的示范輻射作用。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陣地建設。只有具備開展活動的陣地,才能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高質量的集中活動,為分散活動提供綜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機會和平臺。這就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必須積極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地服務設施,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尤其要以農村和社區為重點,加強“三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圖書室”的建設,同時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為基層群眾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設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資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各種公共文化設施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綜合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