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文化產業考察報告

文化產業考察報告

時間:2022-09-13 01:13: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產業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在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其領先地位不言而喻。據統計,僅2012年上半年京滬津穗四地就接待地市級以上黨政考察團29個(重慶未列入監測)。其中,廣州市共接待省級黨政考察團3個,地市級黨政考察團7個,接待數量排在四個城市的首位。從城市功能比較,四城市的重點被考察項目各有亮點,北京市的最大亮點是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城市綜合管理;天津市的最大亮點是城市規劃建設、產業轉型升級、金融商貿、城鄉發展統籌、文化產業發展;上海市的最大亮點是城市規劃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行政體制改革、園區開發建設、科技自主創新、社會服務管理;而廣州市則在于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與城區改造、生態建設和城市環境整治、文化建設等領域。

自主創新、社會管理服務看——北京

中關村科技園區——以科技創新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概況:高校云集、院所匯聚、名企扎堆,中關村集中代表了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目前國內最領先的智力資源密集、創新氛圍濃厚的自主創新平臺和載體。

評價:中關村的變化日新月異,發展速度超乎想象,不愧為自主創新的示范區、先行區。

——江蘇省長李學勇

北京市東城區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國實施網格化管理

概況:該區搭建區、街、社區“三級平臺”,區、街、社區、網格“四級管理體系”,在17個街道成立“街道社會服務管理分中心”,205個社區設立“社會管理綜合工作站”,每個網格內實名配置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警員、網格督導員、網格司法員、網格消防員和網格黨支部書記等“七種力量”,并將區域化黨建、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統戰、工會、婦聯、殘聯等工作整合到網格中,同時構建7大類、2043項指標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將人、地、物、事、情、組織同一納入網格管理。

評價:這種網格管理的方法,有利于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實現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廣州各區負責人要進一步加強與東城區的學習對接,把“真經”帶回去,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借鑒,切實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

——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

城鄉發展統籌、金融商貿發展看——天津

華明示范鎮——安居樂業有保障的生態宜居新市鎮

概況:華明示范鎮2009年入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榮膺“全國十大和諧宜居鄉鎮”。華明示范鎮建設在國家現行政策框架內,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可耕種土地不減、尊重農民自愿的原則,高水平規劃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市鎮。

評價:華明鎮開展的“三改一化”改革,是在我市成功探索以宅基地換房建設示范小城鎮,實施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發展之后,邁出的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關鍵一步,是大城市郊區農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天津市長黃興國介紹

濱海新區——集五種產業功能、主導產業于一身的城市新區

概況:濱海新區內聚集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區、臨港工業區、空港經濟區等多種產業功能區,已形成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現代冶金、生物制造等主導產業,摩托羅拉、空中客車、豐田、三星等1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投資建廠。

評價:濱海新區開發建設體現了“高大新、快實強”的特點:“高”是濱海新區開發建設高瞻遠矚,高起點謀劃、規劃,高起點建設;“大”是新區建設體現了大思路、大手筆、大氣魄;“新”是新區建設采取了新舉措、運用新技術、搶占新高地;“快”是新區開發建設速度快、效率高;“實”是新區領導干部作風務實、真抓實干;“強”是新區實力強。

——昆明市委書記張田欣

城市規劃建設、園區開發建設看——上海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輻射長三角、服務全中國的樞紐節點

概況: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依托虹橋機場和京滬高鐵建設的綜合性換乘樞紐,內部分為五個部分:虹橋機場西航站樓、東交通廣場、磁懸浮站、高鐵站和西交通廣場,集中航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磁懸浮列車、高速公路、城市地鐵、公交、長途客運、出租車等9大類交通設施,旅客日吞吐量達110萬人次。

評價:上海市科學規劃設計、成功建設管理虹橋交通樞紐和虹橋商務區這一城市綜合體,既科學組織交通方便乘客高效換乘,也極大地提升城市功能,有力促進了高端服務業發展。

——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

上?;瘜W工業區——享有“上海工業騰飛的新翅膀”美譽

概況:上海化學工業區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以石油和精細化工為主的工業開發區,該工業區的開發建設引進世界級大型化工區的先進理念,創造性地提出了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的開發理念,為國內外投資企業提供最佳的投資環境,形成了較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

評價:園區的規劃科學合理和安全環保管理得當,特別是“綠化進園”既構建了生態園區的框架,也為全國化工園區樹立了示范。

——岳陽市委書記黃蘭香

產業轉型升級、城區建設與改造看——廣州

廣州TIT國際服裝創意園——廢舊廠房中走出來的創意園區

概況:廣州TIT國際服裝創意園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依據廣州市政府“退二進三”政策,廣州紡織工貿集團投巨資進行改造升級。如今創意園以服飾、時尚、創意、文化、藝術為主題;以新產品、時尚設計、信息咨詢、專業培訓等多功能服務為紐帶,集創意、藝術、文化、商業、旅游體驗于一體,現已成為集聚服飾創意的高端要素和引領文化時尚的全國知名產業園和國際服裝品牌的設計研發基地。

評價:產業升級怎么“升”,騰籠換鳥怎么“換”?在廣州TIT國際服裝創意園,我們真正是找到了答案。

——浙江省衢州市考察團

獵德村——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概況:位于廣州市中央商務區珠江新城的獵德村作為“舊村莊”改造的樣板,體現了“村民得到實惠、村集體經濟得到壯大、城區面貌得到提升、傳統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續”的宗旨,不僅使昔日雜亂無章的村落變成充滿活力的發展新區,群眾收入也成倍增長。

第2篇

[關鍵詞] 韓國出版業 數字出版 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 G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13) 01-0094-04

近年來,以產品形態和傳播渠道數字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數字出版產業成為新的發展方向。韓國百濟藝術大學教授金貞淑說:“韓國數字出版市場2007年后就處于原地踏步狀態,但隨著亞馬遜Kindle的成功,局面開始發生變化。2010年,數字出版規模增至1975億韓元?!盵1]韓國數字出版產業規模不斷擴張,離不開先進法律制度的規制。韓國在出版方面的法律非常完備,并隨著數字出版技術的實現及時對舊法進行了修訂。了解同是亞洲國家的韓國的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特點,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對我國進行數字出版法律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韓國數字出版管理制度概述

韓國是世界上信息技術發展最快也是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互聯網規制中,韓國以立法為基礎,以技術過濾為依托,以分級審查為輔助,呈現出具有國情特色的管理格局。

1.1 三級版權行政管理體系

目前,韓國初步建立了相對行之有效的互聯網三級版權行政管理體系,在維護數字版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韓國著作權委員會、韓國版權團體聯合會(版權保護中心)共同管理互聯網版權事務(見表1)。

1.2 “小政府、大協會”的市場管理模式

韓國的出版管理體系屬于“小政府、大協會”的市場管理模式,協會分擔了政府大部分管理職能。政府官辦協會中,韓國復寫傳送權管理中心負責協商處理有關各種出版鄰接權問題,韓國刊行物倫理協會內設審核室和個別審核委員會,審核室負責審核圖書、定期出版物、漫畫、電子出版物和廣告等不同審查領域[2]。此外,與數字出版有關的協會主要有電子出版內容管理中心、電子圖書協會、Electronic-BookKorea、Booktopia、韓國出版物倫理委員會、韓國電子出版協會、泛在出版振興中心等。另外,韓國民間自發組織成立了不少于140個社團,如“游戲制作者協同社團”“出版協同社團”等,增強了文化產業各個行業的自律[3]。

1.3 數字出版法律體系

為適應數字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韓國政府陸續對《出版及印刷振興法》《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廣播法》《唱片錄像帶暨游戲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訂,廢止或修改的內容在70%左右(見表2)[4]。

韓國通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關法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數字出版法律體系,將網絡出版物、電子書、電子游戲、網絡多媒體等各種形式的數字出版物納入了法律規制范圍。

2 韓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特點

韓國先進的出版行政管理與法律規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數字出版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特點。

2.1 把扶持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作為振興經濟的國策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現有法律已很難解決互聯網上的著作權問題。為此,韓國陸續對舊的出版法律法規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訂,并推出新的法律如《網絡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法》《電子出版產業育成法》等。同時,韓國是較早把發展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國家。韓國政府視數字內容產業為韓國未來高成長性的重點產業,把扶持數字內容產業特別是游戲產業作為振興經濟的國策之一。1999年4月8日韓國政府作出對所有電子出版物零稅收的特殊規定,從政策上大力支持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6]。另外,韓國政府給了電子游戲合法的地位,并且注重培育工作,快速發展數字娛樂業。2010 年至2011 年,韓國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成立相關機構,培養緊缺人才,加快電子出版產業的發展[7]。韓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建設,既是適應數字出版產業近年來高速發展趨勢的結果,也是政府把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振興經濟的國策的結果。

2.2 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雙管齊下

韓國數字出版管理制度建設既有相對完備的法律體系,也有成熟的行政管理體系,以此共同規范數字出版的發展。

韓國有關數字出版的法律制度針對各種形式的數字產品做出詳細的規定,能夠更好地解決數字時代產生的新問題。韓國三級版權行政管理體系及“小政府、大協會”的出版物市場管理模式有效地對數字時代互聯網版權侵權行為進行管理。把數字出版物納入市場管理范疇,能夠起到合理配置資源,推動數字出版產業良性發展的作用。

2.3 政府官辦協會發揮重要職能

韓國官辦協會由政府全額資助并由政府授權。它們代替政府行使一定的職能,有效地打擊盜版及審查出版物內容,杜絕盜版及有害出版物的流通。

在韓國由復寫傳送權中心集中管理出版物的著作權,由出版物倫理委員會負責對出版物內容進行審查。韓國復寫傳送權中心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接受版權所有者的委托,對著作權和傳送權進行集中管理;二是杜絕盜版出版物的流通。在打擊盜版方面,該協會采取與政府執法人員聯合協作的方式[8]。韓國出版物倫理委員會的任務包括審查圖書、雜志、漫畫、專業報紙、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是否存在有害性,審查廣告內容及其他不當表示等,開展包括電子出版物在內的外國出版物的引進推薦、審查其是否存在有害性、下達配發停止命令等[9]。

2.4 數字出版法律內容方面的特點

(1)法律規制范圍廣,涵蓋多種形式。目前韓國數字出版法律體系包括有關出版與印刷、網絡多媒體、電子游戲、影像、音樂、電子出版產業等方面的法律,幾乎各種形式的數字出版物都有專門的法律加以規范,法律規制范圍更廣、更具體、更具針對性,能夠更好地滿足多種形態數字出版物的發展要求。

(2)明確在線服務提供者的權利義務。韓國著作權法明確規定了在線服務提供者的權利義務,既規定其享有臨時復制等合理使用的權利,也賦予版權人求償權,要求在線服務提供者必須采用技術措施保護擁有數字版權的作品的在線傳播并對權利管理信息進行保護。韓國著作權法第103條規定在線服務提供商要履行通告義務,第142條規定當權利人提出要求時在線服務提供者有義務采取阻斷相關盜版物等非法傳送的技術性措施[10]。

(3)權利管理信息和技術保護措施的保護

依據韓國《著作權法》第124條的規定,在電子形式的作品中故意刪除、修改、偽造版權管理信息;明知電子形式的權利管理信息已經被刪除、修改或偽造,卻從事發行、公開表演、公開傳輸或是進口原始作品或復制件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侵權行為。另外韓國《著作權法》還規定了任何未經授權的能使技術保護措施無效的技術、服務、產品、裝置等都是違法的,任何提供、制造、進口、轉讓、租借及互動傳播上述技術和服務等的行為也視為對著作權的侵害。

3 韓國數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發展趨勢

3.1 加強對著作權人的保護

在韓國,著作權案件分為親告罪和非親告罪兩種。近年來韓國著作權訴訟把著作權侵權行為列為非親告罪,即任何人都可以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這就擴大了著作權訴訟中的公訴范圍,加強了對著作權人的保護。

韓國《著作權法》第31條規定基于公眾使用目的,圖書館復制或互動傳播的作品,允許同一時間使用者的數量不能超過圖書館(或是授權給擁有著作權或其他權利保護的作者)擁有的作品復制件的數量。圖書館可以復制或互動傳播作品等以供其他圖書館的使用者通過計算機獲取,但是在作品的一部分被出版銷售的情況下,從出版之日起五年內不允許被復制和互動傳播。上述情形,如果作品正在以數字化形式出售,圖書館不得以數字化形式復制作品。同時規定圖書館將圖書復制或數字化應向權利人支付補償金。這樣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保護版權人的權利。

3.2 兼顧公眾利益,適當維護在線服務商的利益

在限制版權人財產權方面,韓國《著作權法》第25條規定,為了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可避免地對已經公開發表的作品的部分內容進行互動傳播是被允許的,也沒有繳納補償金的義務,但是必須實行政府法令規定的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著作權及相關權受到侵害。

韓國《著作權法》第133條第3項規定,對網絡侵權行為采用糾正勸告制度,由韓國著作權委員會采取糾正勸告等措施。這種制度給了在線服務提供者主動改正的機會。

3.3 強化政府部門的權力

韓國《著作權法》第103條規定,韓國版權團體聯合會接受著作權人委托,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終止及刪除要求;取締盜版物的離線供應及流通,如沒收或廢棄或刪除。第133條第2款規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部長在經過韓國著作權委員會審議之后,針對3種情形向在線服務提供者發出糾正命令:網絡上傳送非法復制文件的復制者、傳送者;復制非法復制文件的復制者、傳送者;3次以上接受刪除或停止傳送命令的公告板。第133條第3項規定,由韓國著作權委員會對網絡侵權行為采取糾正勸告等措施。

按照韓國有關促進信息通信網的利用及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可向廣播通信委員會提出關閉侵權網站的要求,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向網絡服務提供商提出處理、停止、限制等要求[11]。

3.4 明確電子書定價制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書的制作環境日益改善,電子書閱讀裝置逐漸普及。但是由于流通商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讀者要求降價的聲音越來越多,電子書的價格由流通商還是出版社來定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呈現出混亂的狀態。韓國出版人會議堅持主張圖書定價制也應適用于電子書,目前《出版文化產業振興法》中有關圖書定價制條款的修訂案已提交國會。從2013年上半年起電子書和紙質書一樣能夠由出版社來決定價格[12]。

法律制度要適應不斷進步的技術發展,才能為數字出版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在韓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先進的法律制度為新形態出版物的發展提供了行政及法律依據。韓國數字出版必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注 釋

[1]廖小珊.數字出版遭遇成長煩惱:中韓業者共議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前景[OL].[ 2011-09-20].http:///newmedia/2011-09/20/c_122062387.htm

[2]余敏.國外出版行業協會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212

[3]李沂霖.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探究[D].長春: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2011:19

[4]陶丹. 數字化時代韓國出版產業特色[J].中國編輯,2005(6):95

[5]韓國投入635億韓元做大電子書市場[OL].[ 2010-10-02].http:///gundong/detail_2010_10/02/

2694627_0.shtml

[6][韓]金才允著;金菊賢譯.韓國的出版政策及其沿革[J].出版發行研究,2000(12):137

[7]甄西.韓國電子圖書出版的回顧與展望[J]. 出版參考,2012(2):40

[8]日本韓國出版業考察報告(下)[J].出版發行研究,2004 (4)

[9]甄西.韓國的出版團體:出版物倫理委員會[J]. 出版參考,2008(12): 38

[10] [11]魏紅.韓國修訂著作權法加強網絡監管[OL].[2010-12-02]. http://.cn/internet/content/2010-12/02/content_815923.htm

第3篇

【關鍵詞】數字出版;信息組織方式;標記語言;全媒體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0【文獻標識碼】A

新媒介技術產生以來,對于如何界定新的出版形態,把握新媒介環境下出版形態的一些特點,學界、業界、管理機構都在通過“概念”的生產來試圖達到對本質的理解。從電子出版、網絡出版、多媒體出版、數字出版,一直到全媒體出版,“概念”層出不群、奪人耳目。問題在于:產生這些概念的必要性何在?這些概念是否觸及到了當下出版形態的本質?概念的界定是否對業界把握產業發展方向有利?在本文中,我想探討有關數字出版的概念界定,來分析對數字出版概念界定的模糊化,以及由此而來的對傳統出版業轉型的誤導。之所以在眾多的概念中選擇數字出版進行論述,一是如有些研究者所說,數字出版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能概括我們現在出版業發展的現狀;二是因為在全世界范圍內,數字出版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比較認同的一個概念,對數字出版的討論有必要跟世界接軌;三是我國出臺了為數眾多的數字出版產業政策,但數字出版的內涵和外延一直是困擾學界和業界大問題,對已有數字出版概念的明晰,有助于我們把握數字出版產業的內在本質。

一、是技術隔膜還是有意誤讀:數字出版成了“巨無霸”

我們已經習慣于用“種+屬別”的方式給事物命名,也習慣于用“種+屬別”的思維定勢去理解一個新概念,因此,在目前有關數字出版的概念中,都是循著此種思路的。數字出版被理解為“數字化”+“出版”或者“數字技術”+“出版流程”。具體的表述如下:

(1)當前對于數字出版的兩種定義

一種是以目前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現狀為基礎,可以代表我國傳統出版社對數字出版的一些最初認識,即數字出版=“出版”+“數字化”,如下:

1、數字出版是內容提供商將著作權人的作品數字化,經過對內容的選擇和編輯加工,再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復制或傳送到某種或多種載體上以滿足受眾需要的行為。這里的載體可以是光盤、互聯網、電視,甚至紙質載體。(數字出版實際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另一方面是新興數字傳媒的崛起。)[1]

一種是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作為理解數字出版的基礎,認為數字化貫穿于數字出版的整個流程當中,而不是其中某個環節,在具體的表述中,學界和業界的表述具有些許的差異,如下:

2、(業界的表述)我們今天談的數字出版,是在出版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信息都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存儲于光、磁等介質中,信息的處理與傳遞則借助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進行?!彼鼜娬{內容的數字化、生產規模和運作流程的數字化,傳播載體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學習形態的數字化,當然光盤出版和網絡出版均為數字出版。(1978年4月,J?A?Urqart在盧森堡“科技社會的出版未來”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電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的概念,一言概之:利用電子手段創建、管理、傳播出版物的過程。)[2]

3、(學界的表述)數字出版或者“數字化出版”,是指在出版的整個過程中,從編輯、制作到發行,所有信息都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存儲于光、磁等介質中,信息的處理與傳遞必須借助計算機或類似設備來進行的一種出版形式。這一出版概念有利于我們理解“數字化”的要點。[3]

在我看來,以傳統出版的“數字化”或者0和1二進制代碼為基礎來理解數字出版,就如同從竹簡向紙張的轉變過程中,我們簡單地以紙張為基礎來理解出版一樣,顯然過于寬泛了?!凹堎|出版”與竹簡的最大不同在于信息的組織(編輯)方式、傳播方式、生產流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知識的紙質化并非出版的本質,只有經過特過特殊的信息組織、傳播和流程加工的紙質產品,才可能稱得上是出版。同樣,對于數字出版的理解不能僅僅理解為傳統出版的數字化,或者0和1二進制代碼的全流程化。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本質性的不同在于信息組織的方式、傳播方式、生產流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在這當中,對數字出版傳播方式的變革,學界和業界有十分清楚的認識,但對數字出版信息組織方式和生產流程方面的認識還有待深入。對數字出版信息組織方式和生產流程起到革命性影響的是計算機標記語言,其中,影響最大的是SG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和XML(可擴展標記語言),目前標記語言發展的最前端和最豐富的技術是XML,并且所有XML文檔,都可以很容易地轉換成其它格式的文檔,包括HTML、PDF以及適用于其他閱讀器的各種格式,因此本文主要論述XML對出版業的信息組織和生產流程所帶來的革命性變革。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專業教材《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一書中,標記語言尤其是XML及相關技術被認為數字出版的技術基礎。

在我看來,以0和1二進制代碼為基礎理解數字出版,是目前對數字出版產業的最大誤讀,同時這種誤讀也誤導了傳統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選擇,誤讀和誤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0和1二進制代碼為基礎理解數字出版,使得數字出版的內涵十分模糊。這種理解,一方面是數字出版理解的“窄化”。讓許多傳統出版社認為原有內容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就是數字出版,而忽略了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在媒介的傳播介質之外的其他本質區別,而這些本質區別對于從事數字出版的企業來說是更重要的。如果只是以“原有內容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來理解數字出版,則數字出版并不像媒介所呼喊的那樣具有無限光明的前景。另一方面是數字出版理解的“泛化”。在許多人的理解中,也包括政府的年度報告中,網絡視頻、手機動漫等均屬于數字出版領域,而忽略了對這些不同數字出版領域特性的分析和區別,因此傳統出版企業在行政政策的鼓勵之下進入數字出版領域時,往往進入一個自己十分陌生的領域,如許多出版企業對動漫產業的投資,事實證明是一種砸錢而不能見效的方式。

(2)以0和1二進制代碼作為數字出版的本質特征,無法界定數字出版區別于傳統出版的特點:個性化定制、一次創建多次使用、強大而準確的搜索和鏈接功能、交互功能。把0和1二進制代碼存儲在某種介質上,或者生產的整個流程都是數字化(0和1二進制代碼為基礎)的,如果最終的產品形式仍然是不能提供上述功能特點的,則不能被稱為是數字出版,Word文檔是以0和1二進制代碼為基礎的,在網絡上,不可能個性化定制,也沒有強大而準確的搜索和鏈接功能。超星數字圖書館完成了傳統圖書的數字化,但是它所提供的搜索、鏈接、個性化定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可以看作是從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的中間形式??梢钥隙ǖ卣f,相比傳統出版,在傳播介質的多元化之外,數字出版提供了更多的服務功能,滿足了受眾更多的需求。如果我們不能用新技術提供更多的服務,滿足新的需要,甚至于也沒有降低生產的成本,這種使用事實是一種浪費。

二、中國式悖論:數字出版的概念的生成及語境

第一層的悖論是:數字出版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光明的前景、一種現實的壓力、一種先進的代名詞,與模糊而又籠統的理解之間成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一個悖論:無數的人在談論“數字出版”,甚至數字出版年度報告已經出了兩期,但截至目前,“數字出版”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清晰的輪廓。

第二層的悖論是:傳統出版社還沒有找到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學界和業界都在探究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而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表明數字出版產業規模和盈利額卻在飛速地發展。據《中國數字出版年度報告》的統計,2007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超過360億元,比2006年的200億元增長了70.15%。其中,互聯網期刊和多媒體網絡互動期刊收入7.6億元,電子圖書收入2億元,數字報紙(含網絡報和手機報)收入10億元,博客收入9.75億元,在線音樂收入1.52億元,手機出版(含手機彩鈴、手機鈴聲、手機游戲、手機動漫)收入150億元,網絡游戲收入105.7億元,互聯網廣告收入75.6億元。 據估計,到2008年底,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整體收入規??赡軙_到530億元,比2006年增長149.13%,比2007年增長46.42%。[4]也許討論數字出版盈利模式的人會辯稱,自己所探求的是傳統出版社的數字出版盈利模式問題,但這一限定事實上把該問題變成了一個偽命題,因為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已經建立,而不必再到傳統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中去尋找。

第三層的悖論是:陳昕的《美國數字出版考察報告》,在學界和業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其在對美國數字出版企業進行詳細的考察之后得出中國和美國的數字出版處于相同的階段,是“一樣的斜坡,一樣的爬”;而其在調查報告中也提到僅培生教育集團數字出版2007年的盈利為88億美元,任何一個從事中國出版的人都應該明白88億美元的意義。是中國和美國的數字出版仍然處于“一樣的斜坡,一樣的爬”,還是我們一廂情愿地漠視了二者的不同之處。

我們需要仔細去探索的是為什么一個模糊的概念可以如此之流行?是因為這個概念在朦朧之中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質,還是這個模糊的概念是模糊利益的一種體現?我認為是后者。在我看來,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化,事實上是相關管理部門利益最大化和學界研究風氣膚泛化的一種體現。

(1)管理部門:模糊概念下的管理權限最大化。出版管理部門在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把手機出版、游戲出版全部作為數字出版產業的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范圍的無限延伸,也就是說,延伸到了整個文化產業,權利尋租的利益驅動在概念的含混性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媒介融合帶來的應該是管理體制的創新,而不是對管理領域和利益進行重新的劃分,在數字環境下,是很難區分渠道和內容的,也很難以媒介的性質進行管理的劃分。在國外,新媒體產業領域是由專門的部門來管理的,而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多部門協調管理??茖W的數字出版管理不應該是眾多部門進行職能的一種協調,而應該由一個統一的部門來管理。數字出版多部門的管理就如同一本圖書的文字歸某一部門管理,圖片歸另一部門管理一樣滑稽可笑!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庫茲涅茲(Simon Smith Kuznets)論述到制度調整對技術進步、從而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時說到:“先進技術是經濟增長的一個來源,但是它只是一個潛在的必要條件,本身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技術要得到高效和廣泛的利用,而且說實在,如果它自己的進步要受這種利用的刺激,必須作出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調整,以實現正確利用人類知識中先進部分產生的創新?!盵5]制度的慣性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受經驗的支配。同時,經驗和慣性又受制于社會價值、常規、信仰和習慣等所謂的信仰體系。但是,如果不能打破制度慣性對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則資源(包括技術)就不能充分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對于中國數字出版產業來說,它是由于新技術而產生的新的產業形態,制度的慣性及由此而來的一些管理規定,顯然不能適應和促進該產業強有力的發展。事實上,不止在中國,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積極地調整相關的文化產業政策,來適應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因此,技術的創新,更需要制度創新的保障,技術的融合,需要制度融合為先導。中國要想在數字出版領域處于世界的前列,就必須進行制度的創新。

(2)學界:“逐新癖”下的“概念生產工廠”。從電子出版、桌面出版、網絡出版、數字出版、多媒體出版、全媒體出版,每一個概念成了炒作的話題,很少有人弄清概念的真正內涵和外延。目前,我們對這些概念之間的內在差異是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證的,這些概念更多地表現為學界“創新的需求”和業界制造“關注點”之間的契合。無數的“新概念”在學界這個“概念生產工廠”被制造,但學界很少關注這些“新概念”所產生的正面或者負面的社會效益,只關注這些“新概念”是否進入了“銷售渠道”,是否為自己賺取了名利。我們常常見到某某新概念的發明者沾沾自喜地談論自己的發明(“新概念”),卻很少聽到這個概念對于對象本質的把握。這是一個只關注生產和自身利益,而很少關注社會效益的“工廠”。從這個意義上說,許多學者正在墮落為一種商人和政客。

(3)業界:領域模糊化下的政策和財稅優惠。業界對于新興產業領域十分的關注,有新興產業領域更富有發展潛力的因素,也有為了爭取政策和財稅優惠的魚目混珠者,更有為了跟上政策導向而進行盲目的投入者。因此,不管所從事的領域是否是數字出版產業領域,許多企業也盡力會把自己的經營范圍注冊為數字出版,但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近年來,全國建成了許許多多的 “文化產業園區”和“數字出版基地”,但真正創造出效益的企業卻顯得鳳毛麟角。即使盈利很少(如手機報),甚至有些是血本無歸(如有些傳統出版企業投身動漫產業領域),許多企業也積極地投身其中,這跟當下中國出版業紛紛成立集團、積極上市的現狀一樣讓人難以捉摸。在一個政府部門的管理起著重要導向作用的產業領域,企業的抉擇受到政策極大的牽引作用。

可以肯定地說,造成概念的誤讀和悖論的原因,不在于我們的智力無法理清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在于我們不愿意去理清,或者更準確地說,概念的歧義和模糊是利益交織的一種必然結果,各利益方在模糊和籠統概念中各得其所。

三、從0和1到XML:對數字出版本質的一種技術探尋

如要要擺脫對數字出版模糊和籠統的認識,就必須對數字出版的技術有一種更為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主要包括:數字技術為新的出版形態到底提供了哪些新的功能;在滿足人的基本閱讀需求之外,還滿足了哪些需求;這些功能的技術特點何在。哥倫比亞大學在數字出版課程中,把XML(可擴展標記語言)、SG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作為重點,認為標記語言是現代(數字)出版業的基礎。標記語言為數字出版提供的主要功能是強大的檢索和連接功能、交互功能、多媒體(全媒體)呈現功能。在滿足基本的閱讀需求之外,還滿足了受眾檢索信息、全感官接受信息、對話式接受信息的需求。它讓紙質(傳統)出版成為了數字出版的一個部分。其技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標記的豐富性和聯想性

在傳統出版業,標記模式是專屬性的、易變的,這種標記模式只能滿足封閉團體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協作。在數字時代,標記打破了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壁壘,不僅處于產業鏈上的各相關企業(技術提供商、內容提供商、運營商等)必須使用統一的、可以共同利用的標記,處于競爭關系的內容提供商也必須協調標記模式的統一問題(如開放電子書論壇),競爭者必須合作制定共同的、智能的、可操作性較強的標記模式。這種標記模式不僅是為了滿足目前企業的戰略需求,同時,標記良好的文本也可以使未來的閱讀者受益?!皹擞浾Z言家族起源于通用標記語言(SGML)及其前身,如今發展為XML。其特點是將結構、含義和外觀形式相分離。他們創造了一種標記方法,能夠使得給定內容的各種元素被命名和識別,而這一切與他們在任何特定場合的外觀無關?!盵6]作為數字出版技術基礎的標記語言,主要有兩種標記功能:

(1)結構標記。在出版實踐中,書名、作者簡介、內容摘要、引言、章節、參考書目都要出現在某一特定的結構位置,如作者簡介可能出現在作者的后面,參考書目可能出現在最后面等,“由于沒有描述元素顯示形式的負擔,像XML一樣的標記語言就能夠描述復雜結構,比如元素中又包含其他元素,而每一個小元素都可能有不同的顯示形式?!盵7]

(2)含義標記。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強大的檢索和鏈接功能,而這種功能的實現主要是依靠含意標記來實現的。含義標記可以在看起來一樣的元素中作出有意義的區分,比如,同樣是“華盛頓”,可以標記為美國第一總統、可以標記為地名、也可以標記書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準確地鏈接,也可以幫助讀者進行聯想性的搜索和鏈接,比如將外來語鏈接到術語表,將書籍標題鏈接到參考書目等?!斑@種基于含義的標記不僅是電子出版環境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和信息管理的核心?!盵8]

2、內容和形式的分離

標記語言從SGML、HTML發展到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其技術上一個最大的進步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分離。也就是說內容制造商完成文本的標記,出版印刷環節中的出版商和閱讀中的作者(在顯示器上)可以控制字形、字體大小、字體顏色、行距和長度、頁邊距和縮進、背景圖像、顏色以及其他元素。這一切的實現主要是通過XML技術中的層疊樣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來實現的?!皩盈B樣式表是將樣式加到多個HTML文檔中的一種機制。它不是將有關顯示的標記直接嵌套在內容中,而是將通用的顯示元素都聚集在樣式表中,也就是說‘不管你什么時候看到以這種名稱標記的元素,都以這種方式安排格式’。”[9] CSS使得定義文檔的外觀顯示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以前,擁有眾多文檔的出版商必須反復設置同一內容在書籍、雜志、萬維網、手持閱讀器上的不同呈現方式,也必須重復設置相近內容(比如說一套叢書)中每一文檔在同一種媒體上的顯示形式,而使用CSS對標記過的文檔進行顯示格式處理就顯得方便了很多。其最大的功能體現在:一份樣式表可應用于許多文件,而許多樣式表也能應用于一份特定的文件。CSS的使用充分地體現了內容和形式得來的出版變革,這種變革帶來的好處被《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的編著者概括為五個方面:(1)即使結構和格式隨著表達媒介而發生了變化,文本本身不會發生變化。(2)顯示媒介可以隨時間而改變以適應技術的發展。(3)當重新運用該文件時,可以重組內容以適應不同的用途(引用或結集文章,為不同的模式或應用要求重新組織技術文獻并進行升級)。(4)如果編輯關注結構和格式,作者可以關注文本內容。(5)機構可以擁有所有材料,而作者可以控制單個文件。這五個方面,都對信息的組織和出版形態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以第三點為例,出版商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命令完成所有文檔和部分文檔內容摘要的整合,從而形成宣傳小冊子,也可以方便地根據用戶的需要,對不同文檔的不同結構部分進行拆分重組,從這一意義上說,數字出版也就是個性化、定制化的出版。

3、基于文檔分析基礎上的DTD(文檔類型定義)

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在生產流程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傳統出版社是面對大量而充分個性化的材料時,根據材料再進行結構化的編輯和設計,而數字出版商面臨的第一個任務是確定該出版社的出版范圍,并根據出版范圍中文檔的特點統一開發一套有標準組件的文檔結構模式,每一類別的出版商都可以根據其出版范圍內文檔的特點制定其獨特的文檔結構模式,這些結構模式要能滿足內容編輯、運營人員、印刷人員的不同需求。在數字出版產業中,文檔分析的范圍對于每一個出版商表現為一種個體化的決定,但這一決定對于產業的成功,對于出版企業的運作是至關重要的。

文檔類型定義(DTD)說到底就是內容組織方案。如果組織方案過于復雜,則不利于編輯和運營人員的使用,如果過于簡單,則不能提供足夠強大的服務功能。在中國傳統出版界,因為出版企業都從事各種類型(范圍比較大)圖書出版及期刊出版業務,因而很難用一個專有而又通用的“內部DTD”來處理這些事情。雜志的結構與教科書的結構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不同類型的圖書,如教科書與少兒類圖書也是不同的,所出現的相似元素甚至不能用同一個名稱,因而結構模式不可能得到統一。數字出版的這些特征召喚著中國傳統出版業的專業化轉型,只有這樣,結構模式才能成為一種以一致的方式幫助管理和發展企業主體內容的手段。

確定出版企業的范圍,是數字出版企業的一個核心話題,數字出版業不可能是“小而全”的,只能是“大而?!钡摹S捎谶@個原因,國外出版商通常在一開始就試圖非常嚴格地編寫他們的DTD,以加強系統的嚴格型和出版范圍的競爭力?!耙话阏f來,過分寬的范圍導致的定義結果要么是復雜抽象的,要么是中性且簡單的。解決辦法是開發一套定義或有標準組件的定義。”[10]也就是說首先為特定出版物設計基本DTD,通過基本DTD的相互協作,在此基礎上形成包含很廣范圍出版物的DTD或模式,即存檔DTD。

結構模式的建立,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協調讀者、編輯、設計人員、技術提供商、運營商(發行商)之間的不同要求。在印刷出版時代,因為編輯、印刷和發行人員的工作各有其獨特性,所以對系統的統一性要求并不嚴格。在數字世界中,處于產業鏈上的人員是在交換電子文檔的相關權利而生產和發行具體的產品,所以,包括市場運營在內的所有部門現在也開始對電子文件的結構編碼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數字出版商所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保證結構模式會滿足所有員工和讀者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標準DTD在一些組織的推動下開始產生。美國出版商協會對ISO12083(標準DTD之一種)這一DTD曾有這樣的評價:

這個國際標準代表的是一種有助各種出版物創作、交換和存儲的參考文檔類型定義。這種文檔類型定義是通用的。這是為以印刷和電子形式出版書籍、文章、期刊和類似出版物提供一套構建模塊的參考文檔類型定義。這個國際標準的宗旨是要提供一種文檔體系結構,來幫助創建各類具有專門用途的文檔類型定義。[11]

結構模式作為“創作、交換和存儲的文檔類型定義”,與簡單的標記方法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結構模式不僅定義了文檔的元素及其屬性,還提供了管理文檔的原則。

四、以標記語言為基礎:對數字出版概念的重新界定

以0和1為基礎帶來數字出版理解的混亂與悖論,促使我們從影響當代出版業最深刻的標記語言來理解數字出版,無獨有偶,美國的業界和出版界正是以標記語言為基礎來理解出版的。作為一本大學教材,《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用在講述XML及相關技術的內容,達到了全書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并認為“XML本身,以及相關的用于定義、設計、鏈接、轉換和標注等的標準,這些都為今天的數字出版奠定了基礎?!盵12]以標記語言為基礎,對數字出版的理解應該包括對以下本質內涵的理解:

(1)數字出版,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成本最低的出版形態。在數字出版產業流程中,出版商首先根據自身出版的范圍,在文檔分析的基礎上設置了結構模式,同時這一結構模式是考慮到運營商、技術提供商、讀者對信息的有效利用的。對于出版社內部的編輯和設計人員來說,結構模式相當于給自己的工作提供了一個可供操作的模版,簡化了工作程序,減少了銜接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這種生產方式本身是符合文化工業化生產的需要的。其次,通過使用標記語言,形成標記文檔,充分利用XML內容與形式相分離的特點,可以容易地實現一次創建,多次使用;一次創建,全媒體使用;一次創建,個性化定制;一次創建,永久使用的服務功能。如需要將XML文件轉換成另一種類型的文件(一份排版文件,一份HTML文件,一份電子書文件),并用一張樣式表詳細規定所需要的外觀,都是十分方便的。在數字出版的前期階段,對結構模式的確立考驗著出版商的膽識和智商,但在形成產品的過程中,其成本卻是截至目前人類出版史上最低廉的。

(2)數字出版是全媒體出版。印刷出版,有些人理解中的傳統出版,將作為數字出版的一部分而存在。學界,作為“概念生產工廠”,生產出了概括目前出版形態的一系列概念:電子出版、網絡出版、多媒體出版、數字出版、全媒體出版等。從目前來看,“電子出版”和“網絡出版”、“多媒體出版”三個概念只是對當下出版形態的部分把握,全媒體出版對當前出版介質的把握是準確的,但僅僅從介質本身去理解出版,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數字出版從技術的角度界定目前的出版形態,盡管容易誤導人們對數字出版技術基礎的認識(“全媒體出版”也會帶來相應的誤解),但因為其已經在學界、管理界、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我們可以以“數字出版”來命名我們當前、甚至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出版形態,并且對這一概念的界定,應該明晰其技術基礎。“數字出版”就是“全媒體出版”,我們沒有必要再造新概念,而忽略了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把握。

“數字出版”的是相對“傳統出版”的概念而提出來的。如果我們把傳統出版看作是一種出版流程,則這種流程將很快被“顛覆”,甚至消亡;如果我們把“傳統出版”看作是“紙質出版”,一種傳統介質形態,則這種形態會作為數字出版全媒體形態中的一種而永遠存在。對于該問題的討論,我們可以圖示如右[13]:

(3)數字出版是基于文章的出版(article-basedpublishing)。數字出版區別于傳統出版的最根本點在于:因為技術的發展,對信息的組織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以前是基于書本的出版(book-based publishing),書本(雜志的一期)是出版的最小單元;數字出版是基于文章的出版(article-based publishing),文章(書本中的章節)甚至更小的層次是出版的單元。信息組織方式的這種變化,使得個性化、定制化的出版成為了現實,一個命令就可以實現信息的任意“組裝”。在這里。我不認同把“交互性”作為數字出版的本質特征,因為“出版”說到底跟“傳播”有一定的區別,任何信息都可以“傳播”,但只有組織良好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出版”,而“交互性”更多地指向的是傳播的一種特質,而非信息組織方式的一種特質,是否屬于“數字出版”,與交互性沒有任何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字出版仍然是內容產業,但這是一種信息組織更現代化、智能化的內容產業,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技術,我們同樣無法做好數字出版產業。

(4)數字出版是現代管理流程。首先,數字出版是對數字權利的一種管理流程。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另外一個重大區別在于:傳統出版出售的是具體的文化產品,如一本書或者雜志;數字出版出售的是版權,這種版權可以在時間上、信息量、使用范圍、顯示形式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區分。在使用范圍上,既可以是有終身復制的權利,也可以是復制多少份的權利,也可以只賣一次閱讀的權利;在使用時間上,既可以是一小時的權利,也可以是一年的權利;在信息量上,既可以賣其中的一章,也可以只賣內容摘要;在顯示形式上,既可以買手持閱讀器版,也可以買紙質版。數字出版說到底是對數字權利的一種管理流程。

其次,數字出版是對信息組織方式的一種管理流程。在傳統出版社,內容制作、設計、印刷、發行各環節的獨立性很高,而在數字出版領域,信息的最初組織方式必須考慮到產業鏈各環節對于信息的利用,一體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信息組織方式的變革。反過來,這種信息組織方式也為管理的便利化提供了基礎,比如說,在數字出版領域,如果總編輯想了解各個編輯工作進展的情況,只需要輸入一個命令就可以建立一個工作情況列表,而不用到各個編輯室去仔細詢問。

結語

出版的本質在于信息(知識)的組織,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的本質區別在于信息組織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而這種革命性變革的技術基礎,如果界定為0和1的二進制數碼,過于寬泛了,這也導致了我們對數字出版理解的歧義。這種歧義讓相關各方在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完成了自己的利益訴求。真正對出版信息組織方式產生根本影響的是標記語言,因此,以標記語言作為數字出版的技術基礎,具有現實性,也容易讓我們透析數字出版的本質。數字出版以標記語言為基礎,標記語言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標記的豐富和聯想性、內容和形式的分離、文檔分析基礎上的結構模式對數字出版的生產流程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成本最低廉、全媒體覆蓋、個性化定制、管理一體化。因此,數字出版可以界定為:以標記語言為基礎,以全媒體為顯示形式,以強大的鏈接、搜索功能和個性化定制功能為主要特點的知識組織和生產方式。

注釋:

[1]祁庭林:《傳統出版該如何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編輯之友》,2007年4期。

[2]王異:《何為數字出版?》,《科技與出版》,2006年5期。

[3]周榮庭:《網絡出版》,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頁。

[4]郝振省主編:《2007―200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頁。

[5]王宏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講演集(1969-1981)[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97.

[6]威廉•E•卡斯多夫主編:《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徐麗芳、劉萍[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頁。

[7]威廉•E•卡斯多夫主編:《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徐麗芳、劉萍[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頁。

[8]威廉•E•卡斯多夫主編:《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徐麗芳、劉萍[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頁。

[9]威廉•E•卡斯多夫主編:《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徐麗芳、劉萍[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頁。

[10]威廉•E•卡斯多夫主編:《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徐麗芳、劉萍[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頁。

[11]省略/scope.ht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沙田区| 石渠县| 湟源县| 浦江县| 灌阳县| 府谷县| 桃园市| 佛教| 宜丰县| 略阳县| 高雄县| 手机| 布尔津县| 巍山| 互助| 和田县| 达尔| 松桃| 花莲县| 当雄县| 丹棱县| 浦北县| 新乡市| 如东县| 杭锦后旗| 青铜峡市| 嘉峪关市| 巴中市| 通化市| 岳普湖县| 江安县| 吉林市| 合作市| 宜章县| 黑龙江省| 沾化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绥滨县| 玉门市|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