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21:40: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病句練習題及答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分類例析】
一、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是指一個句子的各個成分之間搭配不符合語言習慣。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賓搭配不當、關聯詞搭配不當、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和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等。
對于這種語病,可采用“提取主干法”來檢驗。即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分別查看句子的“主干”(主、謂、賓)和“枝葉”(定、狀、補)之間是否搭配。
主賓搭配不當。如:自古以來,成都人才輩出.漢代大儒楊雄的故鄉就是成都郫縣人。(2011年四川成都卷)修改建議:該句中的主語“故鄉”與賓語“成都郫縣人”搭配不當,應去掉“人”或者“的故鄉”。
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微笑是一首動人的歌聲,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溫馨。(2013年黑龍江哈爾濱卷)修改建議:該句中修飾語“一首動人的”與賓語中心語“歌聲”搭配不當,應將“歌聲”改為“歌”或“歌曲”。
例1.(2014年甘肅蘭州卷)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A.能不能切實提高廣大市民的綜合素質,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關鍵。
B.月球車“玉兔”其實是一個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
C.蘭州地鐵的建成和投運,將極大地緩解當地交通擁堵狀況。
D.近日,中國讀者以各種方式表達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的追念。
【解析】A項,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應刪去“能不能”。
參考答案:A
例2.(2014年遼寧丹東卷)選出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
A.從今年起,全國正式執行高考加分項目調整方案。
B.新合約將有望使球星梅西成為薪酬最高。
C.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家庭私事,而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大事。
D.2014丹東港鴨綠江國際馬拉松比賽于5月25日上午在濱江大道召開。
【解析】B項,缺賓語中心語,應在“薪酬最高”后加“的運動員”;C項,關聯詞搭配不當,應將“而”改為“而且”;D項,主謂搭配不當,應將“召開”改為“舉行”。
參考答案:A
二、語序顛倒
語序顛倒是指句子語序混亂,造成病句。包括定語或狀語的位置不當、詞序不當、主客體顛倒、虛詞位置不當、分句位置不當等形式。
對于這類語病,可采用“語感審讀法”來檢驗。即借助默讀、品析,來發現詞不達意、語序不當等問題。
虛詞位置不當、主客體顛倒。如:《中華好詩詞》這個節目對我很熟悉,因為我每期必看。(2014年山東濱州卷)修改建議:前一分句的主體應是“我”,客體應是“這個節目”,這一分句可改為“我對《中華好詩詞》這個節目很熟悉”。
狀語位置不當。如:王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嗓子??!”(2013年四川德陽卷)修改建議:前一分句“走過來”不能用“親切”來形容,應改為“王老師走過來親切地對我說”。
分句位置不當。如: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增強安全意識,[A]嚴格遵守交通規則,[B]認真學習交通法規,[C]切記做到文明出行。(2013年安徽卷)修改建議:最后三個分句語序不合理,應該把[A]與[B]調換。
例3.(2014年湖南長沙卷)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隨著長沙地鐵2號線的投入使用,使長沙人的未來與地鐵密不可分。
B.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火了,孩子們的表現給觀眾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圖書館開通24小時自助服務,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200余人次。
D.長沙市文明辦開展與策劃“我愛星城”的活動,得到市民很多的響應。
【解析】A項。缺主語,去掉“使”;C項,重復多余,去掉“約”或“余”;D項,詞序不當,應先“策劃”再“開展”,須將“開展”與“策劃”互換位置。
參考答案:B
例4.(2014年四川涼山卷)依據語段內容,對畫線病句的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西昌邛海濕地公園的建設是西昌市人民政府為了保護邛海水質、造福百姓的有力舉措,它的建成讓西昌市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濕地公園的設計,處處突出了與涼山彝族相關的文化。通過游人的體驗,可以了解涼山文化的許多神秘特點。
A.修改:通過游人的體驗,可以感觸涼山許多文化的神秘特點。
B.修改:通過體驗,游人可以了解涼山許多文化的神秘特點。
C.修改:通過游人的體驗,可以感觸涼山文化的許多神秘特點。
D.修改:游人通過體驗,可以了解涼山文化的許多神秘特點。
【解析】畫線句詞序顛倒,應將“通過”和“游人”的詞序調換,并去掉“的”。
參考答案:D
三、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是指一個句子缺少了應有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主要有缺主語或缺主語中心語,缺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缺賓語或賓語中心語等幾種情況。
對于這類語病,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來檢查。將長句緊縮后抓住主干,先查主于是否有語?。蝗糁鞲蔁o語病,再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語病。
句子缺謂語。如:在國家的支持與指導下,中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正為解決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缺糧問題。(2013年四川遂寧卷)修改建議:在“缺糧問題”后加上謂語“發揮作用”。
例5.(2014年湖北武漢卷)下列各項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武漢鐵路局宣布將加開19對臨時客車,用以疏通端午小長假的客流。
B.上海實行醫療區域協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會醫療效率。
C.武漢市漢陽中心書城項目暨“書香江城,體驗閱讀”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D.經過三年的使用,隧道內相繼出現了頂部滲漏、路面坑陷和橫溝蓋板松動。
【解析】D項,缺賓語中心語,應存“橫溝蓋板松動”后加上“的現象”。
參考答案:D
四、句式雜糅
句式雜糅是指兩種句式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結構混亂,思路不清晰.句意不通順。主要包括兩句混雜、前牽后連、中途易轍、反客為主等幾個方面。
對于這類語病,也可采用“語感審讀法”來檢查。即將所列選項逐一審讀,從語感上查找語病,看是否別扭,若別扭往往有語病,再從語法或邏輯上仔細分析。
中途易轍、偷換主語。如:瀘州自從濱汀路最大露天停車場建成并向社會開放后,許多市民都到此泊車。(2014年四川瀘州卷)修改建議:“瀘州自從……后”話未說完,暗換主語,可改為:“自從瀘州濱江路最大露天停車場建成并向社會開放后,許多市民都到這個停車場泊車。”
例6.(2014年湖南株洲卷)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這種網絡社交工具的廣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質量。
B.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發達國家和最大發展中國家,兩國關系需要穩定。
C.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中,使我市文化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
D.面對改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業的勇氣和創新的銳氣。
【解析】A項動賓搭配不當,去掉“和質量”:B項句式雜糅,應分開來說,可改為“當今世界.美國是最大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同家,兩國關系需要穩定”;C項缺主語,去掉”使”。
參考答案:D
五、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是指句子在語法結構上看沒有語病,但表述違背常理,造成分類錯誤、前后矛盾、關系顛倒或前后分句不對應的毛病。對于這類語病.可采用“邏輯分析法”來檢查。即從概念的使用、判斷、推理等方面去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是否合適。
例7.(2014年山東德州卷)下列語段有兩處語病.請在原句中改正。
今年.最為熱門的科技領域當屬智能可穿戴設備。眾多此類產品紛紛亮相: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普通配飾變身為科技神器,引來眾多媒體、報紙和雜志的關注。
【解析】“最為熱門的科技領域當屬智能可穿戴設備”一句“表述不當”(也可看作“主賓搭配不當”):“引來眾多媒體、報紙和雜志的關注”一句“分類不當”,“媒體”與“報紙和雜志”是互為包含的關系,不能并列。
參考答案:①在“科技領域”后添加“產品”。②把“媒體”后的頓號改為“包括”。
六、重復多余
重復多余指在同一個句子里連續使用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造成語意表達上的重復或多余。修改時,只需刪去多余的詞語即可。對于這類語病,可采用“梳理枝葉法”來檢驗。即檢查定、狀、補是否恰當地修飾或說明中心語,看看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是否得當,看看多重定語或多重狀語的排列次序是否得當,看看修飾語是否重復(贅余)或自相矛盾。
例8.(2014年江蘇鹽城卷)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在本次亞信峰會上,我國認為,在復雜的安全挑戰面前,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唯有通過合作,才能迎來共同安全。
B.我國政府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嚴厲打擊各種暴力恐怖活動,切實維護新疆團結穩定的大局。
C.今年“端午”恰逢“六一”,幸福的假日屬于孩子,加上天氣晴好陽光明媚,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游”成為旅客出游的主流。
D.美食片做成了社會紀錄片.這是《舌尖2》引發的最大爭議所在的地方。對網友“口水與淚水比例失調”的吐槽,引起導演組的思考。
【解析】D項,“重復多余”并“誤用介詞”,應去掉“所在”或“的地方”,去掉介詞“對”。
參考答案:D
【解題技巧】
1.語感審讀法:審讀語句,可以從語感上察覺語病,調動語感審讀句子是否別扭,若別扭往往有語病,再從語法邏輯上作仔細分析。
2.提取主干法:長句緊縮抓主干,先找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看看成分是否殘缺,主謂、動賓、主賓搭配是否得當。
3.梳理枝葉法:在句子中,定語、狀語、補語與主語相比較,猶如枝葉一樣,如果檢查過主干沒有差錯,就應檢查定、狀、補是否恰當地修飾或說明中心語??纯葱揎椪Z與中心語搭配是否得當,看看多重定語或多重狀語的排列次序是否得當,看看修飾語是否重復(贅余)或自相矛盾。
關鍵詞:高考 質疑 文化常識 病句
一.“闕”是個高臺嗎?
語文老師可能都見過這樣一道題:
根據下面一段材料,給“闕”下一個定義。
據專家介紹,在漢代,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建筑物。在顯宦富豪的宅第、宮室、衙署,在城門的兩旁,都要立闕,它顯示著王權的威嚴、門第的高貴。由于漢代人“視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門闕。闕就是門樓,立在大門的兩邊,像兩座小樓閣,中間是人進出的通道。因為它的中間是空缺的,古人便稱之為“闕”。古代的闕有木闕和石闕兩種。研究表明,木闕今天已蕩然無存,而建造在宗廟祠堂、墓室神道兩旁的石闕,歷盡千年滄桑,卻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高考結束后有同學拿著上面這道題來問我:“老師,我們以前做這道題的時候,答案說‘闕’是中國古代修建在宅第、宮室、衙署、城門、祠廟、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間通人的樓式建筑。可為什么今年高考語文第5小題D項將‘闕’表述為宮門兩側的高臺而被視作表述無誤的選項了呢?”“‘闕’在古代到底是高臺還是建筑?”
對于這一問題,筆者以為僅僅通過一道練習題來判斷高考題的設置是否嚴密顯然不妥,高考題的設置到底有沒有紕漏,需要更權威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交代,筆者查閱了幾種辭書,結果顯示:無論如何,闕在古代都不能被視作一個高臺。該選項不能被當作表述無誤的選項。
以下援引幾例,以為證據:
1.闕,T^也。從T,。去月切。(《說文解字》)
2.^^之I。郭璞注:“孫炎曰:‘宮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保ā稜栄?釋宮》)
3. ㈠古代宮廟及墓門立雙柱者謂之闕,其上連有飛檐罘Q者謂之連闕。也稱象魏。㈡城樓。見“城闕”。㈢指皇帝所居?!稘h書?朱買臣傳》:“詣闕上書,書久不報?!保ā掇o源》)
4.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的建筑。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闕或雙闕。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二十三:“蓋為二臺門外,人君作樓觀于上,上員下方,以其闕然為道,謂之闕;以其上可遠觀,謂之觀;以其縣(懸)法,謂之象魏?!币蛞詾閷m門的代稱。(《辭?!罚?/p>
5.①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t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宮~ ②神廟、陵墓前樹立的石雕。(《現代漢語詞典》)
依據《說文解字》和《爾雅?釋宮》,“闕”在古代為建在宮門兩側的建筑,因上面經常懸掛法令使民觀看,亦稱為“觀”。
依據《辭源》、《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闕”在古代不光可建在宮門兩側,還可建在祠廟和陵墓前;因中間“空缺”,所以稱“闕”,因其上可遠觀,又稱為“觀”,因其上常用來懸示法令,又稱為“象魏”;建于宮門外的“闕”和建于神廟、陵墓外的“闕”在外形上有所區別,建于宮門外的通常是樓閣式,建于神廟、陵墓外的通常是立柱式,但不管那一種外形,“闕”的屬性都只能是一種建筑,而不是一個高臺。
二.“父親住院期間,梅蘭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聽他講述一生中經歷的種種苦難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币痪溆袩o語???
今年病句判斷題,很多同學都沒有選對,主要原因是大家普遍認為上述預設為有語病的句子,無論從語法的角度,還是表意的角度,似乎都發現不了什么問題。那么,這個句子究竟有沒有語?。抗P者才疏學淺,不敢妄下結論,但截止目前,尚未見到令人滿意的解說。詳述如下:
1.搭配不當(①“種種”修飾“苦難”和“不幸”可以,不能修飾“幸?!保虎凇翱嚯y”可以“經歷”,“幸?!辈荒堋敖洑v”。)
2.語序不當(①“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應放在“聽他講述”前面;②“她”應放在“就算”后面,或“也”前面;③“經歷”應該放在“苦難和幸?!钡暮竺?。)
3.用詞不當(“也不例外”應為“也無例外”,“也不例外”多用于自己跟別人比,“也無例外”多用于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
4.表意不明(①“也不例外”是描述梅蘭的行為,還是父親的行為?對象不明;②“也不例外”是描述梅蘭陪伴父親的行為,還是聽父親講述的行為,抑或二者都有?對象不明。)
5.代詞使用不當(將“他”改為“父親”。)
6.重復贅余(將“她”刪除。)
以上幾種解說,1①、2①、3、4①、5和6的不當很容易看出來。1①,為什么“苦難”可以有種種,“幸?!辈荒苡蟹N種?(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但沒有說完全相同)2①,將“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放在“聽他講述”前面可以突出“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在句中的狀語身份,但沒人規定狀語成分在句中只能放在謂語動詞前。3,“無”在現代漢語中要么做動詞,表示“沒有”,要么做副詞,同“不”。在“也無例外”中,“例外”是個動詞,“無”只能做副詞,這樣“也無例外”就是“也不例外”,上述的區別不知從何談起?4①,整個句子的主語是確定的,只能是梅蘭,不能是父親,“也不例外”不會被理解成父親的行為,不存在對象不明的問題。5,將句中的“他”可以換成父親,但是也可以不換,句中所述就兩個人,梅蘭是個女的,他只能代指父親,代詞使用沒有錯誤。6,簡潔起見,“她”可以刪除,但不刪除不等于有語病。
問題比較復雜的是1②(2③)、2②和4②。
1②(2③):1②和2③實質是一個問題,把“經歷”放在“苦難和幸?!钡暮竺?,將原句表述為“聽他講述一生中的種種苦難和幸福的經歷”的原因是解析者覺得“苦難”可以經歷,“幸?!辈荒芙洑v?那么“幸?!钡降啄懿荒堋敖洑v”呢?筆者認為完全可以“經歷”,《現代漢語詞典》對“幸?!钡亩x是“美滿如意的生活和境遇”,為什么不可以“經歷”呢?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幸福”和“只有經歷幸福才能定義幸福”的表述有錯嗎?。
2②:關于復句中關聯詞的位置,盡管目前學術界的觀點仍有分歧,但是從沒有人認為“就算”一詞必須放在主語前。(黃伯榮等認為“前后分句的主語相同,前一分句的關聯詞語在主語后;前后分句主語不同,前一分句的關聯詞語一般在主語前。至于后一分句,不論分句的主語是否相同, 一般關聯詞語都在主語前,關聯詞語是副詞則在主語后。①李曉琪等認為現代漢語部分關聯詞的位置不受前后分句主語是否相同條件的限制,有些關聯詞不管分句主語是否相同,都在主語前,如“管、任、任憑”等;有些關聯詞不管分句主語是否相同,都在主語后,如“雖、既”等;有些關聯詞的位置比較靈活,不管分句主語是否相同,既可在主語前, 又可在主語后,如“雖然、盡管、即使、如果、假如、要是、萬一”等?!熬退恪睂儆诘谌N情況②。)據此判斷把“她”必須放在“就算”后面的觀點不成立;至于該句的主語是不是非要放在正句的開頭,筆者尚未找到權威的見解,但是依據李曉琪對“即使”一詞的研究(“即使你得了冠軍, 也不能驕傲?!边€可以表述為“你即使得了冠軍, 也不能驕傲?!被颉凹词沟昧斯谲姡?你也不能驕傲。”③),筆者認為句中的“她”不必非得放在正句開頭,因為現代漢語中的“就算”用作表示讓步關系的連詞時,它的用法與“即使”相同。
4②:從形式上來講,4②所述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是深入思考把“也不例外”所指的對象劃分為描述梅蘭陪伴父親的行為、聽父親講述的行為、抑或二者都有幾種情況其實是沒意義的,因為這兩種行為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一,梅蘭要聽父親講述,首先要來到父親身邊;其二,梅蘭既然能克服困難來到父親身邊陪伴父親,聽父親說話也應該不在話下。
注 釋
①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目標要求: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在跨學科學習和語文應用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加強整合,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學習觀察和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現象和新特點”,“閱讀語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釋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現象,探索有關問題”。
面對豐富多彩的當代的語言生活,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設計指導思想,我們設計了“當代語言生活”(選修)課程,編寫了語言文字應用(選修)系列《當代語言生活》選修教科書。
羅常培說:“一時代的客觀社會生活,決定了那時代的語言內容;也可以說,語言的內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時代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社會的現象,由經濟生活到全部社會意識,都沉淀在語言里面?!弊鳛橐婚T全新的課程,“當代語言生活”以社會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為學科背景設計。因此,《當代語言生活》選修教科書選取了一些含有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的文本,討論當代語言生活方面的諸多問題:語言的功能;語言的發展;民族共同語和方言,漢語與外語,口語與書面語;外來語、流行語、稱謂語;法律語言和廣告語言。學習這門課程,有助于認識社會文化和歷史,有利于豐富語言知識,學會自覺觀察并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學會在社會生活和交際中學習語言,增強對語言問題的探究能力,培養語言文明意識。
《當代語言生活》選修教科書全書包括十個專題,每個專題包括導語、文本、活動?探討、積累與應用、推薦閱讀五個部分?!懂敶Z言生活》選修教科書編寫理念及由此體現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語言文字課程的教學滿足教師的精神探尋、事業發展和實踐創新的需要,使語言文字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個性養成。我們希望教師和學生能關注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闡釋語言現象,通過對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的探究,增強語言意識。如專題四“強國的語言與語言強國”,就是引導教師和學生從新的語言視角去思考語言的強弱與國家強弱的關系,認識我們的語言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們正面臨著的語言問題及其與之相聯的社會問題。又如專題一“語言的功能與陷阱”就是引導教師和學生認識語言的基本功能,深入理解語言所具有的實用功能、生發促進功能和浪漫的功能,再深入探究語言的“陷阱”問題。這樣??梢杂杀砑袄铩⒂纱思氨说厣钊恕⑷娴靥接懻Z言問題。
二、以專題統整學習目標,構建教學框架體系,衍生出豐富的教學內容,創設新的語文學習情境。如專題五,是以“我手能夠寫我口嗎?”作為專題的人文話題,以導語提出口語與書面語、文言與白話、如何對待古代詩文的學習等問題,引出當代語言生活的一些聚焦點問題,實現語言點和人文點的契合,以文本“汪曾祺和現代漢語寫作”“中小學生文言文學習問題對話錄”切人對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的探討,再通過“活動?探討”環節進行深入探究,通過“積累與應用”環節實現整合。以“推薦閱讀”來拓展知識體系,從而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有機的學習情境。
三、以對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的探討為核心,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如專題十“廣告語言的是是非非”,通過對三段研究廣告問題的文本的綜合研討,結合典型的語言問題探討的設計,探討當代無處不在的廣告給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語言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這一問題,啟發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廣告語言問題。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有助于培養學生關注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基于這樣的編寫理念和特點,在實施教學時,我們建議:
一、和一般的語文教科書中的文本不同,《當代語言生活》中的這些文本未必都是范文,更不一定是相關語言文字應用基本理論的系統介紹,但它們所反映的情況,基本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應用中學的,教科書各專題的文本的內容只是提供了專題學習內容的探究的情境,只是為學生參與相關活動提供的資料,教師對閱讀的指導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為進一步的參與掃除文字和背景上的障礙,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應當停留在文本本身的字詞句處理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掌握文本內容的要求不應是面面俱到,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地閱讀這些文本,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活動。
“當代語言生活”選修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當依據新課改的理念,貫徹選修課程的教學思想,按照語言文字應用課程的課程目標來進行,不應當沿用過去那種把語言文字應用教學內容附著于單元課文教學之后的“知識短文加練習題”的機械的課程模式。那樣,容易把語言文字知識當作需要死記硬背的條文,“教師講規則,學生做練習”,就會使語言文字應用課程變得“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為實現有效的教學活動,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建議教師能以專題組織學習材料,創設學習情境。具體地說,建議教學流程按專題組織,教學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導入與整理。導人可以用教材中的材料,也可以選擇和專題相關的典型、有趣的語言材料。整理應幫助學生梳理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課程中學過的與專題相關的語言知識,作為專題學習的知識基礎和課程的切入點與落腳點。如專題二“語言生活的五個里程碑”的教學,可在進入專題學習前先進行導入與整理。因為學生已經接觸過專題學習中涉及的問題,如文字的創造,秦始皇“書同文”,貝爾發明電話,計算機語詞處理,英語的國際地位等等問題,可通過導人與整理環節,讓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啟發他們思考這些內容與語言發展的關系,以此作為專題學習的知識基礎,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二)閱讀與探討。通過對教科書中專題文本的研讀,結合“活動?探討”,探討相關語言應用方面的問題,并通過研讀培養學生閱讀語言文字著作的能力。如對專題一文本《語言的功能和陷阱》中所說的“語言文字反過來主宰我們,反過來扼殺我們的創造性,扼殺我們活潑的生機。使用已經有的經典語言,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真實的思想和感情”等問題的探討,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及結合對傳統詩歌中的意象的理解來進行。
(三)拓展與活動。拓展可以用專題文本中較為系統的專題知識內容為基礎進行?;顒硬粦窒抻趯χR性內容的學習體驗,應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強調應用。如對專題三文本《西北風,東南雨》中涉及的南北方言在保持多樣性和趨于統一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等問題,可進行拓展學習,通過對于方
言的體驗,了解方言的多樣性,思考和探究語言的一體化和多樣性的關系問題。也可以組織活動,對本地區方言進行調查,以體驗有關學習內容。
(四)演練和應用。在專題所學相關知識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演練。演練可以依據“活動?探討”和“積累與應用”中的相關練習,也可以結合《學習與評價》進行。如專題一“語言的功能和陷阱”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的心理功能”理論,解讀在必修課程中所學的魯迅小說《祝福》中祥林嫂反復對人訴說她的孩子的悲慘故事的原因,自會有獨特的視角。
二、蘇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從課程改革重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的理念出發,在呈現方式上設計了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等三種著眼于學習過程的結構方式。其內容是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
所謂文本研習,就是提供經典性的閱讀文本,創沒閱讀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對話,表達交流閱讀的體驗、感受和思考,側重于提高學生解讀文本、鑒賞作品的能力。如專題一文本《語言的功能和陷阱》中,論述語言的心理功能和審美功能這兩部分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如對于“語言的本身就是一種釋放,就是一種宣泄,就是一種追求心理平衡的手段”的觀點的理解,又如語言的審美功能部分所舉的寶玉悼晴雯的例子所涉及的《紅樓夢》的有關背景,學生理解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文本研習來解決。
所謂問題探討,就是著眼于培養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問題驅動下進入專題學習,在探討中發展理性思維和批判意識。如對專題十文本《危險的廣告語言》中“語法的”問題的探討,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語法的”理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廣告語言對于日常生活語言規則的瘋狂扭曲和任意改變的實例,如“別字廣告”來進行探討。有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學生的知識基礎展開探討,如“詩意表達的反詩意本質”問題,可結合有關詩歌的意境知識展開探討,讓學生通過對于廣告語言的詩意表達的分析,去發現其背后的商業動機,進而思考認為其“危險”的原因。
所謂活動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圍繞專題人文內涵和學習要求結合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如專題八文本《稱謂的困惑》的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理解“稱謂困惑”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調查歸納現代漢語中的主要親屬稱謂和社會稱謂,看看稱謂中有哪些困難,人們又是如何解決的。還可以探討親屬稱謂和社會稱謂的關系,看看城里的稱謂和農村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專題不同的學習內容的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同時要注意,這三種學習方式可以在同一專題中側重或綜合運用。
三、因為教科書選取的是一些含有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問題的文本,涉及面相當廣泛,所以。對于這些文本所涉及的語言文字應用問題的探討,可以和必修模塊及其他選修系列中的相關內容打通進行。這就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所要求的:“在跨學科學習和語文應用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加強整合,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能綜合運用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中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p>
如專題九文本《將寫入國史:憲法修正案里一個逗號的刪改》和《語言學家說“逗號”》的教學,在專題中可以作為法律語言的典型范例認識法律語言的特點,如嚴謹性、莊重性、平易性等。但在此基礎上,可以從法律語言的嚴謹性特點出發,進行法規中的語病問題的探討,尤其是法律語言的歧義性探討。比如,通過討論,可以明確,法律語言的歧義性有多種表現:有語法歧義,如文理不通造成的歧義;有語詞歧義,如對詞語的曲解、術語混用、習慣語和法律用語混同等;還有語境歧義,如個人對語句的側重點理解不同造成的歧義等。這些問題,在“語言規范和創新”課程中有關語法病句的內容中亦有涉及,兩者相關的內容完全可以打通進行教學。
四、“當代語言生活”課程的學科背景,如社會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都還是不斷發展中的學科,處于遠超過其他學科的開放狀態。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對于探討類或活動類的練習,學生在文本閱讀與相關活動中會有豐富多彩的、有價值的體驗感悟、結果或答案,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