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03:53: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最新工作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高職院校教師工作站的建立背景
成立校企合作教師工作站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在“校培”層面上建立的保證教師進行企業實踐鍛煉長效機制,旨在培訓一大批“雙師型”教師,進一步推動和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教師工作站的目標就是讓教師到生產一線,通過現場觀摩、技能訓練、專題講解、交流研討等形式實施,重點體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信息,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增進對企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的了解,培養廣大教師的“職業氣質”,并結合企業實踐改進實踐教學。
建立教師工作站同時也是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國家高職骨干院校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校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教師工作站將為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提供更權威的信息和資
料,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師資科研水平、
專業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以及緊密校企合作關系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
二、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建立
教師工作站的意義
我院的軟件技術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具備較強的基于 Java 技術和Android系統的應用軟件開發能力、基本的軟件測試能力,面向IT行業、軟件企業,從事3G應用軟件與動態網站的設計與開發、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初級編碼、數據庫系統的日常管理與維護、軟件銷售與技術支持等領域的工作,具有熟練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1]
其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中指出必須具備“雙師”素質,符合“雙師”結構隊伍要求,在企業一線從事過Java或Android系統開發人員。教師應密切關注行業、企業的發展態勢,注意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提升理論。
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師工作站對教師而言,一方面有利于教師逐步向軟件工程師或系統集成項目
管理工程師等復合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學習新技術,了解最新的軟件開發技術和專業發
展趨勢,增強指導教學實踐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有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教師工作站作為一個載體和基地,有較強的崗位實踐經驗,為軟件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赴企業鍛煉培養提供了尤為重要的平臺。這種教師工作站兼顧了校企雙方的需求,為校企之間開展緊密、繼續的合作提供了條件。
三、專業教師如何開展教師工作站的工作
(一)明確進站工作目標
專業教師由于進站工作的時間不是很長,一般只有半年,不可能將企業所有方方面面的知識都學到手,所以在進站工作之前應當結合自身教學工作情況與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溝通,明確進站工作目標。通常的目標有:掌握一到兩門課的核心技術,能夠勝任項目化課程的教學;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研,以便改進專業的課程體系;學習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為校內實驗或實訓積累經驗,等等。
(二)熟悉企業規章制度以及軟件開發的流程
專業教師到企業后首先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熟悉環境,進行角色轉換的準備。首先要了解公司組織結構、管理制度、業務范圍,掌握企業工作流程。[2]其次要掌握企業軟件開發的流程,如何做好需求分析,進行概要設計與詳細設計,安排好編碼與測試工作以及后期軟件交付與驗收。
(三)跟進企業軟件開發項目
在熟悉了軟件開發流程之后,教師如何有效地把握實際的軟件開發,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實施項目化教學,了解切合社會需要的項目案例,最佳的辦法就是跟進企業軟件開發項目,在其中承擔開發任務。在進站工作的半年時間里,筆者分別跟進了兩個數字化校園項目,在其中擔任配置管理員以及測試工作,著重提高了軟件測試和UML系統分析與設計的能力,掌握了項目案例的第一手資料,在進站結束回到學校后,可以勝任兩門課的項目化教學工作。
(四)積極參加企業技術培訓
軟件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新興的軟件公司,人員流動頻繁,不斷有新的員工加入到企業中。各個部門經常會有目的性的組織一些技術培訓,其中有些是系列性培訓。通過參加這些培訓,可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軟件開發技術,學習使用最好最實用的軟件開發平臺,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它們傳授給學生,使之跟上軟件技術時展的步伐,能夠讓他們在畢業時適合企業用人的需要。
(五)經常進行階段性小結
在進站工作的期間,一方面的學習是企業給你的培訓,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員工自身工作也十分繁重,企業不可能派專人每天手把手對你進行輔導,大部分時間要靠自己利用企業的資源進行研究和探索。所以對于自己的所學應當及時地進行階段性總結,以便鞏固所學成果和開展下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形式的是多樣的,既可以撰寫周記和月報,也可以抽時間與企業相關人員開工作匯報會或經驗總結交流會,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改進工作,提高在教師工作站的成效。
(六)做好實習學生的管理工作
教師工作站的企業往往也是學生校外的實訓基地,教師應當妥善安排好學生學習和生活,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結合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交互結合,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落到實處。
四、教師工作站工作經驗的總結與推廣
在結束教師工作站工作之后,教師應當將所學用于改進今后的教學,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借鑒企業實踐考核,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為此,一要完善課堂教學實訓、階段實訓、綜合模擬實訓、產學合作、頂崗實習、社會調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二要建設融實踐教學、職業素質養成、職業能力培養、師資培訓、技能鑒定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以下將具體的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進行專業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從市場的人才需求調查入手,及時跟蹤市場的人才需求變化,根據需求人才的職業崗位群及所需能力設計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在撰寫人才培養方案時,借助于在教師工作站對軟件技術專業職業崗位的能力、知識要求的準確把握,制訂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使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能夠緊緊地圍繞培養目標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專業以行業發展為定位、課程設置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教學過程以職業活動為主線、質量評價以職業規范為標準。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邀請企業專家走進課堂
通過進站學習交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邀請一部分專家走進課堂,有效參與學院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學生實訓以及一定數量的專業課教學等工作,學生由此可以零距離地獲得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的指導,縮短了他們在學院習得的知識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距離,讓學生清晰地知道企業用人的標準,明確學習的目標,激發自己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今后進入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些企業專家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對學院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促進、提高了學院廣大專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3]
(三)鼓勵學生到企業去實習鍛煉
高職院校注重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多采用“2+1”的教學模式,即2年在學校教育學習,1年去企業頂崗實習。在每年送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的時候,有些學生有疑惑,對此有抵觸情緒。通過自身在企業進站學習的經驗,可以現身說法,打消學生的疑慮,讓他們認識到頂崗實習對于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重要作用,讓他們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地走上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