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7 04:28: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敢兩絕剖析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主載體。近年來,政府教育部門、學校、教師都十分重視科學實驗。學校層面不斷加大實驗投入,多媒體、主題探究實驗在不斷擴建,實驗器材充足。隨著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理念不斷深入,學生越來越喜歡科學課,越來越喜歡做實驗,對實驗室、實驗器材室充滿神秘感,無限向往之,然現實中,學生的喜與教師的痛并存著。
學生的喜:一聽進實驗室上課,歡呼雀躍。對實驗室瓶瓶罐罐充滿神秘感,多看一眼,多動一下心里都覺得過癮。
教師的痛:
1.器材準備難。因為學生的愛,我校科學教師基本上能開足實驗課,但就教師苦與痛在于準備器材時間實在太多了,“上科學課太麻煩,太煩”已成為共識。一個班一般分十二個實驗小組,專職教師執教3個班級,一節新授課科學教師就要準備至少36個小組的實驗器材,收拾36個組實驗器材。繁重的工作量迫使很多科學老師不愿意做實驗。加之科學教材更新換代又很快,科學課內容包羅萬象等等原因,在有些實驗器材的準備上往往還需另辟蹊徑,自行設計,自行制作等。這無形中又增加了科學教師在準備實驗器材時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是上課時的2—3倍。若實驗員為非科學教師兼職,或實驗員敬業精神不夠,科學教師工作量就更大,煩心更重,迫使很多科學教師分組實驗變成演示實驗,長此以往,教學質量影響甚重,學生興趣銳減。
2. 亂擺弄器材,影響教學。一進實驗室總有學生置教師忠告于一邊,全然不顧教師辛辛苦苦準備是為教學的苦衷,自管自擺弄一通,課沒上,有些組的器材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
3.實驗后器材狼藉一片。放眼實驗過后的實驗室,器材狼藉一片,桌椅歪七八倒。實驗員要獨自整理、規整好長一段時間。
病灶剖析:學生好動是天性,無規矩亂動,弄壞器材并非本意,只是動手幾率少,實驗情緒得不到釋放,不可克制而惹的禍。如何搭臺放手讓學生釋放學生的動手情緒,變好動器材為服務教學,思慮摸索后改進:
一、成立器材準備小組
充分利用學生對實驗室、實驗器材的神秘感,教師組織引導,宣布成立實驗器材準備小組,以競爭方式,課堂表現最佳的小組為下節課器材準備小組。器材準備小組于課前30分鐘自由進入器材室,按照教師預約單準備12組器材。實踐證明,能自由進器材室,和老師一起準備器材學生興奮不已,人人躍躍欲試,上課舉手、發言、傾聽無不認真了許多。或優秀小組來準備器材,或當堂表現突出者來之,抑或為了激發興趣不高者來之,一切都在教師的積極調控中。
二、按圖索驥分發器材
自制學生器材準備清單
定向運動,因智力與體力并重,強健體魄中又需個體獨立思考、快速反應、果敢決斷等多項綜合能力的考驗而備受喜愛。于器材準備中引入定向運動。備課中篩選以使用實驗室器材為主的科學課,教師課前先開好實驗器材單,下發給器材準備小組,交代注意事項,放手學生按圖索驥即可。難度大的教師只要示范準備一組,學生就可以效仿了。在定向找器材、分發器材中鍛煉孩子心、腦、體、四肢協同能力,孩子們樂此不疲。如2013年12月16日《誰流動的更快一些》一課,我開的實驗準備單為:
三、DIY組裝實驗器材
像五年級的小車、四年級的電路器材,因班級進度不一,實驗材料要反復組裝分解使用,以前單憑教師或實驗員準備來,耗時勞累不說,速度更是跟不上上課節奏。有了實驗器材準備小組,給他原材料,一件樣品,讓學生自行去拼裝,“學生多力量大”,自主學、互學、群學的生本理念發揮極致,動手動腦中樂此不疲。一張粗放式作品上交跟進表,可杜絕學生順手牽羊,教師驗收把關,以保障教學。組裝器材,知其勞累,自覺自省,惜器材,好器材,逐步根絕亂擺器材影響教學事件。
四、分類規整器材
我們避之不及的器材規整學生感興
當堂課后學生器材準備小組整理之電路材料
趣嗎?實踐證明,即使大冬天,為了實驗而清洗燒杯,對學生而言,冷不算啥?樂呵的屁顛屁顛的,保證百分百到位,將器材分類整理,歸整得整整齊齊。
五、以賽促學
任何事情,有評價才有促進,如何促進學生又快又好地準備器材,結合市縣實驗抽測,套用市縣考核標準,在學期學完新授課后,來個實驗大賽,學生可
學生器材準備之清單
自主分兩組,一組是器材準備組,分發器材準備單,限時準備,看那組用時少,準備得充分。一組是實驗操作組,看那組更規范操作,更科學進行探究,探究更加有深度,整理器材更到位。以賽促復習,以賽促提升。
實驗競賽之評價量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