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4 00:57: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居里夫人的三克鐳,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讀《三克鐳》有感
我讀了《三克鐳》后,體會到了克鐳》后,體會到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熱愛科學,多么大公無私啊!
《三克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居里夫人得帶了三克鐳并用這三克鐳做了許多為人類的福利的事情。但是,這三克鐳是多么難得到的啊。居里夫人其實可以得到更多鐳和財富的,只要她在專利書上簽個字。可居里夫人并沒有這樣做,因為她覺得:“沒有人應該因為鐳致富,它是屬于全人類的。”這三克鐳體現了一個科學家偉大的人格!
古今中外永遠居里夫人這樣高尚人格的須眉巾幗還有很多很多。諾貝爾就是一個典型。諾貝爾為了發明炸藥,付出了血的代價——他的父親、弟弟和他自己都被炸傷甚至炸死。最終,他經過千心萬苦終于發明成功了炸藥。當諾貝爾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時,諾貝爾沒有把他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家人,而是把這筆巨大的財富全部存入銀行,把每年的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五種諾貝爾獎的獎金。諾貝爾獎的出現給世界各國熱愛科學的人士強烈的信心與動力,使大家都來為科學事業而獻身。
看看居里夫人的偉大品質,在看看那些與居里夫人行為相反的人。他們表現出來是怎樣一種品質呢?無疑便是自私自利,一心只想著金錢罷了。那些只想到自己利益的人,整天沒日沒夜,忘我地工作換來的只是個人的金錢與地位,這些都是虛榮。而像居里夫人這樣的人,他們沒日沒夜,舍生忘死地工作與研究換來的卻是大蔥的福利,全人類的發展。這兩類人豈不是迥然不同的嗎?
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的大公無私,勇于獻身于科學事業,造福大眾的偉大品格!
當你奉獻出最寶貴的東西的同時,你便得到了更加寶貴的東西,那便是大公無私的精神。
《三克鐳》一文講了居里夫人雖然是鐳的發現者,但她卻買不起一克鐳,只是因為居里夫人將鐳的提取方法公布于眾,沒有獲得專利。居里夫人是無私的,雖然為了研究鐳,她獻出了青春、自己的心血,而她卻將鐳的提取方法公布于眾,這是多么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呀!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但他們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在大街上,有很多志愿者為了維護交通安全,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嚴寒酷暑,依然早出晚歸,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時甚至能看到六十多歲的老爺爺舉著小旗子指揮。這些志愿者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他們工作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因為他們擁有著像居里夫人一樣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 。
無私是什么?無私是從不想著自己了利益,只為別人著想。無私十分簡單,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無私呢?就那我來說吧,平時吃飯,我只拿自己的筷子,然后坐下就開吃,從不等爸爸媽媽“各就各位”后一起就餐。從生活中這一小小的細節,便不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心中不禁開始自責——父母無私養育我十二年,而我卻連吃飯前幫他們拿筷子的小事都做不到,真是太不應該了。我開始學著體貼父母,有時給媽媽揉揉肩,有時幫爸爸沏杯茶,他們發現了我的變化,直夸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聽了心中美滋滋的。
在人的一生中,不在乎你掙了多少錢,是否腰纏萬貫;但你的一生中,在乎的是你能否無私奉獻,是否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我的牛緣
我很牛,牛的不得了,爸爸媽媽都管我叫"牛皮精",我呢,是一個小女孩,你們覺得這個詞用在我身上怎么樣呢?本人愛吃牛肉,喜歡穿牛仔服,愛發牛脾氣,愛鉆牛角尖,看了我那么多的例子,這回你總該相信我與牛結緣里吧!
愛吃牛肉:“媽,今天炒了牛肉嗎/我想 吃,啊?”“哎呀,你這個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呀,天天嚷嚷地要吃牛肉,我哪有這個閑工夫去買呀”聽了這句話,引起了我極大的不滿,開始發牛脾氣了,更加是一個勁兒嚷的要去買。媽媽見我這樣大吵大鬧,就只好帶著我去超市買牛肉了。
愛穿牛仔服:在所有的服飾當中,我就是對牛仔服情有獨鐘。我覺得穿牛仔很隨意有個性。如果你到我家來,我打開我的衣櫥給YOU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我怎么著也有個TEN多20條,牛仔裙也有三四條。看!我就是那么愛穿牛仔。
愛鉆牛角尖:學習上,我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老師卻說我是愛鉆牛角尖。一次公開課,老師給我們上《三克鐳》這篇課文,老師先講起了居里夫人的故事,老師剛講完我就舉起了手。“老師,居里夫人叫什么名字啊?”“居里夫人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是法國居里的妻子。”“那她自己的名字呢,是什么/”老師一下子就被我的問題給噎住了,她沒料到我會提這個問題。同學們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同桌踢了我一腳。我才醒悟過來,教室后面可有校長和幾位外校老師呢!
瞧哦,這就是我與牛牛結的緣。我牛吧!
關鍵詞:遠程教育;農村;教育活動;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089-01
新課改如春風,給教育行業帶來了許多生機。春風過去,“遠程教育”這顆新芽,正吮吸著雨露和陽光,蓬勃的發展了起來。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讓教育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是新事物的產生與運用,總會受到人群的驅逐與排斥。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密切相關的我,在此,想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法,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法有它自身的好處,能讓學生學得塌實牢固。在我走上講臺后,我逐漸接觸了“課件”“大屏幕”“投影儀”等詞語。現在,在“遠程教育”做得轟轟烈烈的情況下我又認識了遠程教育硬件配置下的操作運用模式。
現階段所謂“遠程教育”,就是在農村學校建設教學光盤播放點和衛星教學接收點,分三種模式。如何讓這些設備在教學得到充分的運用呢?
1.教師角色轉變,課堂輕松自如
遠程教育資源應用的關鍵是教師,21世紀是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在這樣的形勢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角色必須從教材執行者、知識的傳授者、文化的傳播者、轉變成為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協作者、學習進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當我們學校剛配齊遠程教育設備時,很多教師認為那只是“配眼”,不起任何作用。后來,當成套光盤及從衛星教學接收點上下載的資源井然有序的呈現在老師眼前時,老師才意識到遠程教育資源的好處。
那是我聽的一節隨堂電教課。這位老師上的是《三克鐳》,他運用的是遠程資源中的“課堂實錄”。其中對于居里夫人的介紹讓我深受啟發。當這位老師提出:你對居里夫人了解多少?把你的了解告訴大家時,教室里幾乎無人舉手發言。但是,通過播放課堂實錄,遠程教育資源上的學生說得有條不紊。這樣學生就加深了對居里夫人的了解,為分析課好了準備。整堂課中,這位老師只是在適當的時間按“暫停”,做恰當的引導,然后讓同學們聽遠程學習伙伴的交流,從中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拓展了視野。整堂課這位老師顯得很輕松,學生學得很有趣。這不正是教師角色轉變的結果嗎?
2.原汁原味用光盤
原汁原味用光盤這種運用方式對于模式一的教學來說不失為 一種好的方法。我們現在使用的與教科書配套的教學光盤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研制的,凝聚著國內外的課程設計專家、教材編寫專家、學科教學專家、教育技術專家的智慧與心血。在我們教學資源欠缺的農村地區,教師課前觀看教學光盤,利用教學光盤進行備課、教學,無疑是雪中送炭。
一張張光盤為農村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知識的窗口,利用光盤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尤其是《音樂》《品德與社會》《英語》等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學校教師水平不高、師資不足的問題。如《音樂》這門學科,在農村的小學中專職的音樂老師很少。這樣我們就可以運用光盤,讓學生掌握音樂的有關知識及懂得音樂藝術。這樣就可以培養有特長的學生及充分落實素質教育。
3.整合教育資源,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生活中大多數上了年齡的教師望“網”卻步,要在茫茫網海中尋找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無疑是“大海撈針”。然而有了遠程教育資源,讓老師們省事了不少。打開“遠程資源瀏覽器”,按照學科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可是,上面有:教案、課件、教學實錄及課后拓展題。這些我們都通通收入囊中嗎?不。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實際加以整合。模式二中,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就是從眾多資源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最適合班上孩子特點的資源,再經過適當組裝篩選后進入課堂的嗎?我覺得這一點我們學校做得很好。通過校本培訓——遠程資源的運用及整合,很多教師都掌握了其方法。這樣以來,教師對遠程資源的運用就如魚得水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