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線路設計論文

線路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03 04:32: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線路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線路設計論文

第1篇

一、輸電線路設計軟件特點

輸電線路設計軟件有以下特點:(1)需要考慮復雜的氣象條件因素,進行很多電線力學的有關計算,涉及到大量的求解狀態方程等數值計算,手工計算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適合采用計算機進行計算。(2)功能計算多,且相互之間有大量的數據關聯,只有少部分計算完全獨立,適宜采用數據庫和面向對象技術進行處理。(3)輸電線路設計需要查詢大量數據,包括氣象區數據、導線參數、地線參數、計算系數等。人工查詢數據將很費時,計算機的數據庫管理功能將是很好的解決方案。(4)輸電線路設計中還有許多是進行設計或施工校驗,校驗用人工進行費時且不準確。(5)輸電線路設計和施工計算后將輸出大量的設計數據,并繪制成相應的各種曲線以便工程應用。數據的顯示和圖形繪制用人工完成是很困難的,用計算機進行處理則非常方便和直觀。

二、基于.Net的輸電線路設計軟件的特點

Microsoft公司的.NET框架是一種新的計算平臺,它簡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環境中的應用程序開發,考慮輸電線路設計的網絡計算及相關的信息管理,基于.NET框架的輸電線路設計軟件具有以下特點:(1).Net框架的程序設計語言具有語言無關性,可以實現跨語言編程和調用。對于輸電線路設計軟件設計圖形接口、表格顯示、文字處理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方便同其他的程序接口,如可以用VBA進行AutoCAD接口,同Excel和Word等進行交換,以及在Web上進行計算信息的及查詢等。(2)輸電線路設計軟件參數眾多,應當使用數據庫技術管理系統數據。基于的數據庫訪問技術,更方便實現各種數據庫的在線和脫機訪問操作。(3)工程應用中要求對輸電線路設計計算結果進行大量的圖形化處理,傳統的程序一般是基于AutoCAD進行圖形開發,但程序算法需用其他語言如C++等,開發難度大。利用GDI+可方便實現圖形的各種顯示、預覽和打印等。即便VBA用AutoCAD進行圖形的二次開發,.Net下進行VBA的二次開發也很簡單。對于各種計算功能則可以選擇在.Net平臺進行,而復雜的桿塔等圖則通過VBA在AutoCAD實現,通過數據庫關聯。這種模式能兼顧兩者的優點,并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4)輸電線路的設計與施工計算功能多,數據關聯大,圖形顯示較復雜,用C++編寫開發難度較大,VB進行開發功能難于實現,選用C#.Net是一個很好的方案。(5)基于分布式的輸電線路設計軟件具有智能客戶端的優點,方便離線應用和多用戶的角色管理并可應用于網絡應用中的工作流進行管理。

三、軟件架構及算法

為滿足中小設計單位對輸電線路設計計算程序的要求,根據對輸電線路設計與施工計算的算法特點,程序總體上由輸電線路程序類構成,下面又分為輸電線路計算類和輸電線路界面類(接口)。輸電線路計算類完成各個功能模塊和中間計算結果的數據定義及計算,同時還包括數據庫的相關處理。輸電線路界面類則負責程序主界面、數據庫界面、繪圖的實現。基于.Net框架的輸電線路設計計算軟件構成如圖1所示。各個類的作用如下:(1)輸電線路計算類。輸電線路計算類和界面類獨立,包括輸入數據類、輸出數據類、特殊數據類等3個類完成氣象區定義、導線數據定義、特殊計算數據定義、計算結果輸出類(如比載、臨界檔距、控制條件、應力、弧垂等)。采用該方法將輸電線路的數據根據具體工程需要進行組織,便于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編程,同時方便通過數據庫接口。綜合程序計算類SdjsClass。這是整個程序的核心模塊,主要包括比載計算、臨界檔距計算、臨界檔距判斷、控制參數計算和應力計算、方程求根程序;由于這些任務是輸電線路計算的基礎部分,所以將其單獨劃分為一個計算類,方便其他的模塊(組件)調用,這個模塊中以臨界檔距判斷和控制參數計算最為關鍵。特殊程序計算類。這是程序的另一個主要的模塊,完成25個子程序功能的實現,數據定義包含在TSdDataClass中,各個計算模塊具有相對獨立性。數據庫類。包括輸入參數數據庫類,該類完成輸入參數的數據庫定義、數據庫操作,如記錄填充、查詢、添加、刪除等。輸出結果數據庫類,該類完成輸出結果的有關數據庫操作,如輸出結果更新操作。數據庫采用SQLServer數據庫,用進行訪問。曲線繪圖類。由于輸電線路設計計算程序需要繪制大量曲線和圖形,如應力曲線、安裝曲線、弧垂曲線等。該類完成通用的曲線繪制方法,簡化軟件結構。圖2是軟件采用GDI+繪制的耐張絕緣子串倒掛臨界曲線圖及判斷結果。如果考慮用AutoCAD進行繪制相關圖形,這樣更符合現場工程應用,則可以利用VBA或其他二次開發工具進行繪圖或采用繪圖轉換插件技術。(2)輸電線路界面類。該類完成輸電線路界面的顯示和繪圖的實現,界面類相對獨立,調用計算類的相關數據和計算方法。進行曲線繪制和其他圖形繪制時采用.Net框架下的GDI+技術。(3)分布式網絡應用類。該類以接口的形式存在于程序中,以充分利用.Net的網絡應用功能,可實現輸電設計與施工的信息管理。同時其信息管理采用智能客戶端的工作方式。

四、功能及算法特點

.Net平臺上開發輸電線路設計軟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相關的設計計算上。功能上應涵蓋輸電線路設計和相關的設計與施工校核。輸電線路設計與施工計算和校驗功能包括:輸電線路應力及弧垂綜合計算;導線最大弧垂判斷;代表檔距計算子程序;地線最大使用應力計算;有高差檔的應力和弧垂計算子程序;懸掛點不等高連續檔的應力和弧垂計算;線路進出線檔(含施工與竣工)計算;線路中孤立檔計算;防振錘安裝距離計算;直線桿塔風偏角臨界曲線;導(地)線上拔臨界曲線;導線懸掛點應力臨界曲線;耐張絕緣子串倒掛臨界曲線;懸垂絕緣子串機械強度驗算;導線懸垂角校驗;最大允許檔距計算;K值曲線及模板曲線計算;連續傾斜檔施工緊線時應力和弧垂計算;垂直檔距、極限檔距與允許高差計算;檔距中有集中荷載時的應力和弧垂計算;衰減系數結求斷線張力一解析法。數據庫功能。典型氣象參數和導線參數查詢,自定義參數輸入,中間計算結果查詢等數據庫參數管理功能。在輸電線路設計算法上,為了使計算的理論依據更加嚴密,計算步驟更加明確易懂,計算結果更加準確實用且便于計算機編程實現,對傳統的[17]和通常見諸文獻的某些內容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比如:避雷線最大使用應力的確定采用了更嚴密的算法[18-19];對導線懸掛點應力的校核方法進行了更準確合理的計算[20];對連續傾斜檔施工緊線時應力計算方法進行了特殊處理,使之更方便計算機處理;對線路進出線檔計算中臨界檔距的分析計算與判斷采用了新方法;對等高和不等高時的孤立檔和連續檔的臨界檔距分析計算與判斷統一為一種模式進行處理等等。這些算法經過工程實際應用其正確性得到了證實。圖3是弧垂應力與安裝曲線綜合計算的界面及計算文本結果。

五、結論

基于.Net框架的輸電線路設計軟件具有傳統輸電線路設計軟件不具備的許多優點,能使很多相關設計人員協調工作,實現分布計算和網絡計算及工作流程及信息管理。本文提出了基于.Net框架下的輸電線路設計軟件的開發框架和模式,并分析了應用的優點。實踐開發表明基于.Net框架的輸電線路軟件確實具有開發效率高效、易于網絡應用、技術先進等優點。該軟件已通過驗收,并已成功應用到輸電線路設計和施工計算中,尤其在網絡計算和校驗上功能強大,在圖形開發及顯示上非常高效,數據庫接口靈活,軟件考慮了基于網絡的分布式應用,下一步將充分利用.Net的網絡分布計算功能實現更高級的輸電線路設計網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管理[21]等。

作者:任建蓉廖小君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

第2篇

作者:戴金松 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橋上無縫線路的空間有限元模型根據橋梁結構采用的單元類型可分為梁系模型、梁—板模型和梁—實體模型等,綜合比較計算精度、建模難易程度和計算效率等方面的因素,本項目采用梁系計算模型,橋梁結構采用三維梁單元模擬;橋梁的上下翼緣高度采用剛臂進行模擬,并按照各自的截面特性和材料特性賦值進行計算。鋼軌采用梁單元模擬;扣件利用非線性彈簧單元模擬,橋墩縱向水平線剛度采用線性彈簧單元模擬。整個橋上無縫線路模型組成為:100m路基+6×32m簡支梁+7×(48+4×80+48)m連續梁+(40+2×64+40)m連續梁+6×32m簡支梁+100m路基。鋼軌兩端節點位于無縫線路固定區,有限元模型中按固結約束進行處理。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無縫線路設計方案(單位:m)2.2計算參數梁伸縮溫差:混凝土梁伸縮溫差取值為20℃。軌溫:當地歷年最高氣溫42.8℃,最低氣溫-12.5℃。設計采用最高軌溫Tmax=42.8+20.0=62.8℃,最低軌溫Tmin=-12.5℃。扣件縱向阻力:該橋鋪設WJ-8B型扣件,扣件縱向阻力模型采用雙線性阻力模型,對于常阻力扣件,滑移動阻力值為24kN/m/軌,彈塑性臨界點為2.0mm;鋪設小阻力扣件地段,滑移動阻力值為6.5kN/m/軌,彈塑性臨界點為0.5mm。列車荷載:橋梁列車荷載采用ZK標準荷載。檢算鋼軌強度時,采用動車組軸重為17t的荷載圖式。

設計方案

一方面不設置鋼軌伸縮調節器,對橋梁固定支座位置進行優化,盡量減小橋梁溫度跨度,以減小鋼軌伸縮附加力;另一方面同時優化鋼軌伸縮調節器數量和橋梁固定支座布置,釋放鋼軌伸縮附加力峰值,并減少鋼軌伸縮調節器數量。本文選取以下兩種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各方案的結構設計圖。方案一:通過調整固定支座位置,盡量減小橋梁的最大溫度跨度,并使各溫度跨度分布較為均勻。調整后固定支座位于各連續梁中間橋墩處,最大溫度跨度為416m,各溫度跨度分別為312m+6×416m+240m。連續梁邊跨采用小阻力扣件,全橋不設鋼軌伸縮調節器。方案二:該方案同時優化鋼軌伸縮調節器數量和橋梁固定支座位置,優化后連續梁固定支座設置在邊跨,最大溫度跨度為736m,各溫度跨度分別為72m+536m+96m+736m+96m+736m+96m+736m+80m。連續梁邊跨采用小阻力扣件,全橋每線各設置4組單向鋼軌伸縮調節器。調節器設于各長大溫度跨度(1個536m、3個736m)梁端處,以釋放梁端鋼軌溫度力及鋼軌附加力峰值。

計算結果及分析

計算結果兩方案鋼軌伸縮附加力及梁軌相對位移分別方案一鋼軌伸縮附加力的最大拉力為613.833kN,最大壓力為-321.995kN。溫度作用下,梁軌相對位移最大值為41.34mm。方案二鋼軌伸縮附加力的最大拉力為183.530kN。方案比選根據我國既有規范的檢算方法,其中鋼軌附加應力取伸縮應力或撓曲應力的大值進行檢算。無砟軌道橋梁一般采用箱梁,梁體剛度較大,鋼軌撓曲附加力小于伸縮附加力,且該橋溫度跨度非常大,鋼軌伸縮附加力更是起主導作用,因此軌道強度檢算取鋼軌伸縮附加力進行計算。通過以上計算分析得出:方案一,由于方案中各溫度跨度分布較為均勻,(48+4×80+48)m連續梁各固定墩所承受伸縮附加力很小。另外,(40+2×64+40)m連續梁橋墩所承受的伸縮附加力并不大,其值為193.246kN/軌;但緊鄰連續梁簡支梁橋墩受力較大,達到131.351kN/軌。盡管從鋼軌強度檢算及斷縫檢算結果來看,兩者均滿足要求。但是,連續梁梁端鋼軌伸縮附加力達到613.833kN,將會使該處的軌道平順度難以保持;另外梁端處梁軌相對位移非常大,最大達到41.34mm,將使梁端附近的扣件墊板與鋼軌長期處于反復大位移狀態,會縮短扣件的使用壽命。方案二,該方案在連續梁梁端設置了4組鋼軌伸縮調節器,釋放了溫度跨度為736m的鋼軌伸縮附加力峰值。并通過調整固定支座位置,減小相鄰兩側溫度跨度為96m,鋼軌縱向附加力顯著減小。綜上所述,方案一雖然不設鋼軌伸縮調節器,且鋼軌強度在設計中不起控制作用,但梁端處鋼軌伸縮附加力及梁軌相對位移均較大,不利于軌道形位的保持,會大大增加線路的養護維修工作量,因此,該方案不可行。方案二通過調整固定支座和鋼軌伸縮調節器的布置,最終形成4個大的溫度跨度(3個736m、1個536m),僅需4處設置鋼軌伸縮調節器,橋梁及軌道受力較為合理,且減少鋼軌伸縮調節器的數量,優化了橋上無縫線路的運營條件。因此,推薦采用方案二。

結論及建議

本文根據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無縫線路的特點,以某在建工程多聯大跨度連續梁橋為工程案例,結合以往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無縫線路運營經驗,開展了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無縫線路設計方案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1)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無縫線路設計方案應優先通過調整固定支座位置,減小橋梁溫度跨度,且使各溫度跨度盡量均勻分布,以達到不設鋼軌伸縮調節器并使橋梁墩臺受力不至于過大的目的。2)必須設置鋼軌伸縮調節器時,應對其設置數量進行優化,可通過調整橋墩固定支座位置,形成幾個較大溫度跨度,以盡量少設鋼軌伸縮調節器。3)從當前已建多聯大跨連續梁橋上雙向鋼軌伸縮調節器現場運營情況看,小阻力扣件范圍內基本軌基本上觀測不到梁軌發生相對位移,但小阻力扣件與普通扣件連接處光帶不均勻、線路軌向發生1mm變化現象有一定普遍性,這說明鋼軌伸縮調節器基本軌一側采用小阻力扣件對軌道平順性有一定影響。因此,多聯大跨連續梁橋梁端設置鋼軌伸縮調節器時,建議優先采用單向鋼軌伸縮調節器,調節器尖軌一側采用常阻力扣件。

第3篇

1、AutoCAD制圖軟件的優劣勢分析

但隨著傳輸光纜網結構的不斷完善及傳輸資源的不斷增多,AutoCAD在繪制路由總圖、制作規劃方案、數據統計時存在劣勢,很難將詳細道路及建筑地標信息進行展示及標注,郊縣及農村無地理數據信息點,無法對郊縣進行詳細的光纜通達規劃,若通過設計人員人工補充底圖,工作量巨大無法完成;通過相關帶有地理信息的矢量地圖轉化為AutoCAD[3]時,圖層展示混亂且不直觀,尤其是不能完成基站、光纜、管道、等傳輸資源的數據查詢及統計,更無法完成相關數據分析。

2、本文圖層制作探討

2.1MapInfo與GoogleEarth相互支撐

本文采用MapInfo作為基本制圖軟件(MapInfo地圖基礎數據由中國移動建設單位提供),MapInfo矢量圖中含有城區建筑物、道路、郊縣地理信息等大量基礎數據,利用點、線、區域等多種圖形元素,可詳盡、直觀、形象地完成路由總圖及規劃圖層的繪制[4]。帶坐標信息的AutoCAD也可以直接運用于MapInfo當中,MapInfo的精華是其分析查詢功能,即它能夠精確地在屏幕上查詢、分析與其相應的地理數據庫信息,方便快速完成傳送網資源統計[1]。MapInfo提供了良好的經緯度控制顯示技術,運用GeoCode功能使傳輸網相關資源能實時地、準確地顯示在MapInfo中,本文以新疆阿拉爾市郊縣及農村為例進行說明。由于MapInfo中的基礎數據為一次性提供,無法實時更新,隨著城區的發展,部分地區的相關信息已經發生了變化,無法做到準確規劃設計。為此將GoogleEarth地圖網絡在線加載到MapInfo中,以GoogleEarth為底圖進行傳輸資源和地理信息的校正和補充建設[2],完成匯聚機房、光纜路由、光交等傳輸資源的繪制,貼近實際物理位置及傳輸路由,將傳統的Auto-CAD邏輯路由圖轉變為帶經緯度坐標的實際光纜物理路由圖。在構建傳輸光纜網路由總圖的同時可進行總體規劃,具體思路如下:郊縣末端接入層光纜通達所有行政村、兵團連隊、廠礦、較大自然村(≥50戶),接入層主路由一步規劃形成實際光纜物理環路,提高傳輸網絡安全性及承載能力;骨干/接入匯聚層光纜覆蓋全面、安全穩健,覆蓋所有縣城、重點鄉鎮團場、行政區。按照目標傳送網規劃逐步完善郊縣末端接入及主路由光纜覆蓋,補充優化骨干層光纜,按照規劃期分年度逐步實施實現目標傳送光纜網。

2.2MapInfo轉化為PDF開關圖層

采用GoogleEarth底圖作為參照,提高了傳輸網路由圖的準確性和規劃指導性,但隨著傳輸網結構的日益復雜和傳輸資源的不斷增多,MapInfo按照點、線、面進行圖層劃分也隨之增多,開關圖層展示光纜路由時操作較為復雜,本文將MapInfo傳輸光纜網資源轉換為PDF進行展示,如圖5所示。由上圖可以得出,MapInfo中的圖層轉換成PDF開關圖層時,圖層并未減少,只是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本文進一步采用AdobeAcrobatXPro對導出的傳輸資源的點、線、面、文字圖層進行合并、裁剪,使路由總圖展示更加清晰、操作更為方便,規劃成果輸出直觀更具指導性,通過PDF閱讀器就能清晰實現光纜路由圖的分層展示。

3、結語

本次規劃采用MapInfo作為基礎制圖軟件,與GoogleEarth軟件相結合完成實際物理路由圖紙繪制,實現了由Auto-CAD邏輯圖向MapInfo數字地圖轉變,并將最終的成果以PDF的形式展示,進一步提升了路由總圖的可視性、規劃的深度及精度,規劃成果具備快速的分析查詢功能,方便快速完成傳送網資源統計;如何進一步提高路由圖紙的準確性、提升規劃成果的指導性,是本文后期有待提高的方面。

作者:王保柱 潘劍 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第4篇

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獲得突飛猛進發展,新型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得以廣泛應用,電集成化與復雜化顯然已成為新時期電路設計的發展趨勢。為更好滿足當代電路設計需求,利用電子線路CAD技術取代傳統的手工操作很有必要。在電子線路CAD技術的輔助下,電路設計的精密度將獲得可靠保障。電子線路CAD技術的應用,其實是電路設計者在電路設計理論上具有可行性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繪圖、設計軟件等工具,完成實際的設計工具。在電子線路CAD技術的幫助下,電路設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均將得以顯著提升。目前,電子線路CAD技術在電子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1電路圖的設計。作為電子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設計結構完善、功能全面的電路圖很有必要,這是確保電子設計最終產物能夠正常使用的根本保障。在電子設計者進行電路原理圖的設計工作時,完全可以借助Protel工具,實現原理圖的輸入。Protel蘊藏著資源豐富的電子器件庫,在Protel的輔助下,設計者在繪圖期間能夠結合設計需求,靈活使用各類電子器件,大大簡化了設計的工作量,同時提高了電路原理圖的精密度。譬如,使用者繪制完成元器件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將其放在任何一個位置,僅需通過拖動就能實現,無需進行其他調整參數等操作。

1.2模擬數據。電子線路CAD技術還能起到模擬數據的作用,以便設計者根據模擬電路運行產生的數據,檢驗電路設計有無異常。同時,可結合模擬數據,對電路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Protel軟件本身自帶多種模擬功能,設計者可通過模擬功能的運用,對電子設計在通電情況下的溫度、瞬態、靈敏度等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以確保該電路的功能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另外,還可利用數據模擬,了解電路各環節的運行情況,以便設計者及時察覺線路異常,并盡快采取措施進行調整。

1.3設計PCB板。利用Protel軟件,將電路設計圖進行布線,最終形成的電路板即為PCB板。PCB板的設計,離不開電路原理圖的導入,而電路原理圖的導入工作,勢必需要借助Protel軟件的數據模擬功能。同時,為確保PCB板的設計達到理想效果,電路原理圖與PCB板中的各類元器件的電氣特點務必要保持一致。只有這樣,設計者才能借助Prote軟件的布線功能完成布線工作,并在后期,通過人工調整的方式,進一步改善布線工作的效果,使電路布線更加精確、整潔。

2運用電子線路CAD技術提高電子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建議

電子線路CAD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結合性很強,具有一定實踐性的新興課程,是當代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電子線路CAD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鍛煉學生PCB板的設計能力,能夠結合設計需要,完成各種類型的PCB板布局與布線。作為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高職學生,務必要掌握:CAD軟件的應用能力、原理圖繪制能力、原理圖元件制作能力。PCB板設計能力、新元件封裝制作能力、單面PCB板設計與編輯。雙面PCB板設計與編輯,并了解一定的有關多層PCB板設計與編輯以及電子線路仿真知識。結合電子線路CAD技術在電子設計中的應用情況來看,為能有效完成電子線路設計工作,全面落實電子線路CAD技術的教學很有必要。然而,從目前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在高職電子設計課程的教學工作中,電子線路CAD技術的應用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學生在對電子線路CAD技術始終無法真正掌握電子線路CAD技術,也不能通過靈活應用該技術,順利完成電子設計工作。學生對該技術的學習,往往只是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實踐操作方面的內容,多呈現出臨時性記憶的特點,一旦離開教師的輔導或一定時間未接觸,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結合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發現運用以行動為向導的項目教學法效果更佳。告知電子設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先整體后具體。在開展CAD技術的教學工作時,教師應提前對該技術的應用價值與學習意義進行介紹,告知學生這一知識要點的學習難度與學習目的,使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后,再進行各項目的教學與實踐;

(2)循序漸進。學生初步接觸CAD技術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嘗試,帶領學生運用該技術進行難度系數低的電子設計,然后不斷增減難度,由淺入深,加強學生運用該技術的能力。比如說,相較于高頻電子產品,低頻電子產品的電路設計更為簡單,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時,應從低頻電子產品的設計入手,待學生完全掌握操作技能后,再逐漸轉向高頻電子產品的電路設計;

(3)鼓勵創新。在使用CAD技術進行電子設計時,教師應在學生CAD技術掌握到一定程度時,鼓勵學生積極創新,進一步增強學生電子線路CAD技術應用的靈活性;

(4)要求學生將理論落實到實踐。子在學生運用CAD技術完成電子設計任務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將設計轉化為成品,而不是停留在電腦的設計。將設計轉化為成品,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成就感,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CAD技術的魅力,今后愿意更加專注地投入學習。

3結束語

第5篇

關鍵詞:輸電線路;路徑;桿塔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各地電網建設迅猛發展,從過去的“幾年建一條線路”到現在的“一年建幾條線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大大增強,但輸電線路建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空間卻越來越小。各地進行土地開發線路路徑選擇困難,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難以協調,線路改造停電時間短,工程建設資金短缺等是電網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如何應對新形勢,最大限度地滿足電網建設需要已成為技術部門不斷研究的課題。本文從設計角度圍繞方便施工、降低造價、利于運行等方面,對輸電線路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1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1路徑選擇

路徑選擇和勘測是整個線路設計中的關鍵,方案的合理性對線路的經濟、技術指標和施工、運行條件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做到既合理的縮短路徑長度、降低線路投資又保證線路安全可靠、運行方便,一條線路有時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確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線路勘測工作是對設計人員業務水平、耐心和責任心的綜合考驗。

在工程選線階段,設計人員要根據每項工程的實際情況,對線路沿線地上、地下、在建、擬建的工程設施進行充分搜資和調研,進行多路徑方案比選,盡可能選擇長度短、轉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條件較好的方案。綜合考慮清賠費用和民事工作,盡可能避開樹木、房屋和經濟作物種植區。

在勘測工作中做到兼顧桿位的經濟合理性和關鍵桿位設立的可能性(如轉角點、交跨點和必須設立桿塔的特殊地點等),個別特殊地段更要反復測量比較,使桿塔位置盡量避開交通困難地區,為組立桿塔和緊線創造較好的施工條件。

1.2桿塔選型

不同的桿塔型式在造價、占地、施工、運輸和運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桿塔工程的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30%~40%,合理選擇桿塔型式是關鍵。

對于新建工程若投資允許一般只選用1~2種直線水泥桿,跨越、耐張和轉角盡量選用角鋼塔,材料準備簡單明了、施工作業方便且提高了線路的安全水平。對于同塔多回且沿規劃路建設的線路,桿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鋼管塔,但大的轉角塔若采用鋼管塔由于結構上的原因極易造成桿頂撓度變形,基礎施工費用也會比角鋼塔增加一倍,直線塔采用鋼管塔,轉角塔采用角鋼塔的方案比較合理,能夠滿足環境、投資和安全要求。

針對多條老線路運行十幾年后出現對地距離不夠造成隱患的情況,在新建線路設計中適當選用較高的桿塔并縮小水平檔距可提高導線對地距離。在線路加高工程中設計采用占地小、安裝方便的酒杯型(Y型)鋼管塔,施工工期可由傳統桿塔的3~5天縮短為1天,能夠減少施工停電時間。

1.3基礎設計

桿塔基礎作為輸電線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造價、工期和勞動消耗量在整個線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約占整個工期一半時間,運輸量約占整個工程的60%,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20%~35%,基礎選型、設計及施工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線路工程的建設。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土質大部分為粉質粘土,而且地下水位高,一般為±0.0~1.0m,地基承載力又低,一般為70~90kN/m2。通俗講基礎越深受力越好、體積越小,但由于受地下水的影響,基礎深埋后泥水、流砂現象出現的幾率就會加大,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既影響工期又增加投資。

由于地質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當前的基礎型式只有采取淺埋式,通過適當加大基礎地板尺寸,增加基礎自重來滿足上拔穩定才是比較安全經濟的。直線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減少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

根據工程實際地質情況每基塔的受力情況逐地段逐基進行優化設計比較重要,特別對于影響造價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細化為兩拉兩壓或三拉一壓才是經濟合理的。

2結束語

縱觀近年來的輸電建設工程,每項工程都有各自特點,設計中脫離工程實際,一味生搬硬套是無法保證設計質量與滿足電網發展需要的。只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優化方案,科技攻關,不斷探索與創新,才能滿足建設堅強電網的要求,才能開創工程設計“技術先進、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國家經貿委,1999,10.

第6篇

導線和避雷線振動時產生的動態彎曲應力導線振動時,其形狀是做周期性的變化,因此,每一段導線都在反復地彎曲。以導線中性層(軸線水平面)為界,其上下層鋁股承受著交變的拉、壓應力。在一個振動周期中,導線上下層的應力狀態改變二次,這就是動態彎曲應力。線夾附近的一小段導線,相當于以線夾壓板固定為支點的一段懸臂梁。參照美國電工與電子學會(IEEE)的實驗研究結果,認為距線夾出口89mm內的導線,按懸臂梁的假定是切合實際情況的。

導線振動時所產生的伸長應力導線振動時,振動波沿著導線晚返傳播,改變了導線靜止時的形狀,這種幾何形狀的改變,會引起導線伸長而產生伸長應力,由于振動角很小,所以在線路設計中,此種應力一般可以不計。

導線和避雷線重力引起的靜態彎曲應力一檔導線重力由二側線夾固定點加以支持,同時使導線產生了弧垂。因此,在線夾出口處的導線承受了一個向下的靜態彎曲力矩、使上層線股產生拉應力,下層線股產生壓應力。該彎曲應力方向是靜止不變的,與上述動態彎曲應力截然不同的。靜態彎曲應力數值上雖然相當可觀,但與靜態拉應力相比仍然較小,對導線的不利影響已考慮在平均運行應力中。

導線和避雷線重力引起在線夾處的剪應力半個垂直檔距的導線重力,完全由線夾支撐,因此,在導線出口處導線截面上,承受著較大的靜態剪應力。該應力與上述各種應力的方向彼此垂直。為減小此應力,可通過護線條、鋁包帶、預絞絲等來加強線夾出口處的導線強度和有效截面積。

線夾對導線和避雷線握力產生的壓應力一般懸垂線夾是通過壓板螺栓將導線緊緊握著。這個握力使導線受到擠壓應力,而在線夾壓板出口處使導線受到剪應力。所以對線夾的結構設計,必須考慮導線的防振要求。終上所述:雖然在線夾出口處,導線承受了各種應力,根據實踐運行證明,導線的振動損壞主要控制于導線的拉應力和動態彎曲應力的組合,其他力都是非常小的。

導線和避雷線的疲勞極限

設計線路時,雖然考慮了導線的極限抗拉強度,足以應付在各種氣象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最大靜態應力而不致破壞。但是,許多線路上的導線,一經發生振動,就會在遠低于其極限拉應力的情況下,出現破斷,導致這一嚴重后果的原因,在于導線承受交變動態應力時,導線材料發生了疲勞破壞。

導線耐疲勞的能力與許多綜合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導線的材料和結構方式、振動時彎曲應力的大小、震動的累計次數、承受靜態綜合應力的大小,以及固定方式等。如前所述,導線振動的動態彎曲應力是疊加在許多靜態盈利上的。就導線實際受力而言,導線的平均靜態拉應力,是各種靜態應力中最主要的。故在衡量導線疲勞極限能力時,一般只考慮平均運行應力和振動彎曲應力的疊加作用。

導線和避雷線的防振措施

在微風作用下,無論是任何波長或頻率,都是在線夾出口處,導、地線振動的危害性最嚴重。這是由于線夾出口處的導線始終是一個波節點;現價本身的轉動不靈活,在懸掛點處容易形成“死點”,使振動波形不易通過線夾傳至相鄰檔距內,除部分反射外,振動的絕大多數能量將集中在線夾出口處導線上,導線懸掛點處拉應力較大,為船體型的線夾,其曲率又使導線附加了一個彎曲應力,再加上線夾握住導線產生的擠壓應力等不利因數的疊加,使線夾出口處的導線最容易因疲勞而損壞,造成斷股或短線事故,以及造成金具的損壞。目前的防振措施如下:

1采用自然壞境防止導線振動盡量避開或減少容易引起振動的因素:如線路選擇在微風區域,或出現較少均勻風速的區域,但這不易實現。

2采用線路設備本身來阻尼導線振動采用柔索軟橫擔、偏心導線、預交式線夾等。

3采用護線條(略)

4改善線夾的耐振性能一般要求線夾的轉動部分應靈活,出口處的曲率小些,常用的是采用壓縮性耐張線夾,可改善線夾出口處曲率及加固裝置。

5降低導線和避雷線的靜態應力即為提高安全系數,增大導線弧垂,減小平均運行應力的一種有效措施,增加導線的耐振性能,可以充分發揮現有的防振裝置的效果,減少設計難題。

6采用防振錘目前,防振錘是線路中最廣泛的、采用最大的一種措施,運行經驗豐富,效果顯著,可以將導線振動的最大振幅值降低到幾分之一和幾十分之一。

7采用阻尼線主要用于大跨越線路和小截面線路上,個別嚴重振動地段局部采用,其優點如下:(1)重力輕,不宜在固定形成“死點”;(2)結點不用像防振錘那樣用線夾固定,而防振錘線夾出口處若加工不良,就容易形成刀口磨傷導線;(3)對振動能量的消耗比較平緩;(4)對高頻振動波,阻尼線防振效果比防振錘好;(5)便于就地取材,不需專門加工。其缺點:由于阻尼線安裝尺寸較大,安裝人員安裝阻尼線時,出線距離較大,安裝困難。目前,主要用于小截面導線,懸掛點高和大跨越處。

第7篇

一、改革的背景

畢業論文既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本科教學過程中最后階段綜合訓練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項學習任務。同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和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步驟。其目的應該是全面考察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以及運用理論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作為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旅游管理專業,在實際的人才培養環節中卻存在著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旅游行業的需要等問題。究其原因,很多院校的學生在畢業論文環節中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問、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需要對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進行改革。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針對這一現象和問題,參照理工科院校的畢業設計思路,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對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改為旅游線路產品設計進行了大膽有益的嘗試。

二、改革的目的與意義

(一)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特點是應用。與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區別在于,其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應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大,而且強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統一。實行畢業論文改畢業設計本身就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旅游管理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導性,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旅游行政單位等培養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扎實,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以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和外語溝通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應用型和創新型管理人才。傳統的畢業論文寫作,由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較少,與企業行業接觸的機會少。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時出現理論為主,論文選題比較空泛,既沒有自己的觀點而且畢業論文的實際價值也比較小。而畢業設計則是要求學生在進行專業實習之時,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習工作經驗,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統一,完成自己的線路設計與營銷。

(二)滿足社會與企業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紀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在我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中也明確提出:“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旅游企業面對日益紛繁復雜的市場變化,急需能夠直接參與和適應旅游企業經營活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改畢業設計,在學生畢業之前就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旅游企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并且自己動手參與整個線路設計與營銷過程,既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可以開拓思維,增強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更好地鍛煉了社會與企業所需的素質與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傳統的畢業論文寫作,很多學生因為畢業實習監管不嚴,并沒有真正到旅游企業中進行實習,而是找個相關單位在實習鑒定表上蓋章了事。由于沒有在旅游企業中的實習經歷與前期的準備和訓練,再加之現在網絡資源與報刊雜志的便利,畢業論文寫作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形成空泛之說,既無針對性又無實際價值。另外一種是畢業論文的抄襲和拼湊現象較為嚴重。畢業論文答辯環節主要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就題論題式的提問,學生通常背一背論文就可以應付,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并無太大幫助。畢業設計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必須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這就需要學生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學生要完成一條旅游線路產品設計與營銷,涉及旅游管理專業所學的旅游市場營銷、導游業務、旅游社經營管理、景區管理、旅游資源學等核心理論課程,而且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然后進行資料分析團隊分工運作,再到整條線路的市場宣傳與營銷,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自動性與積極性。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營銷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提高。

三、改革的思路與實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

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校企合作單位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的鼎力合作之下,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改畢業設計工作與2012年正式啟動。本次畢業設計改革以推動學校教學改革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等多方面綜合素質與能力,依托校區合作單位,充分發揮學校、企業、教師與學生的優勢與能動性,形成產學研相結合一體化形式的思路。要求學生以團隊方式運作完成以成都出發至周邊2-3日游的旅游線路產品設計與營銷方案。所設計的旅游線路產品可是觀光旅游線路,也可以是專項旅游線路,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而且要求旅游線路產品應具有創新性與實用性,必須是旅行社常規經營線路以外的產品。

(二)實施方案

1.明確目標,統一認識

對我校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畢業論文改畢業設計,最初很多同學與老師不是很能接受。學生覺得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相比,需要實地考察,花費時間與資金。而且是團隊運作方式,協調容易出問題。教師方面,有老師認為畢業論文改設計增加了自己的指導工作任務與難度。因此,在實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專門成立了旅游管理畢業論文改畢業設計工作小組,由學校領導、院系領導、企業代表、指導教師代表與學生代表共同組成。并且與師生進行多次會議與座談,讓大家明確此次改革的目的與意義,統一思想與認識。

2.學生分組,下達任務

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64名同學按照8人一組自愿組合的原則分為8個小組。每個小組設小組長一名,負責該小組線路產品的總體方案。其余小組成員依次負責旅游線路產品的可行性分析、旅游線路產品的構成要素分析、旅游線路產品的費用核算與市場報價分析、旅游線路產品的旅游行程、旅游線路產品的市場營銷方案、旅游線路產品的途中導游詞、以及景點導游詞。指導教師對自己負責的小組下達具體的設計任務。每位小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習工作經歷以及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選擇任務。

3.實地考察,設計線路

每個小組內部的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圍繞以設計成都出發至周邊的2-3日的短途旅游線路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旅行經驗、實習經驗以及相關書籍與網絡資源等等,初步擬定出本小組旅游產品線路。然后由組長率隊分赴成都周邊進行線路的實地考察。在完成實地線路產品踩點、踩線等的實地考察之后,將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然后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分工完成任務,再由小組長提交總體方案。

4.優選線路,統一營銷

在8個小組提交定稿以后,學校邀請旅游行業的專家、旅行社的企業家以及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對8條線路根據線路產品的完整性、創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市場潛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和答辯,最后優選出一條旅游線路產品。再根據這條線路產品的營銷方案,由64名同學通過我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師大校園旅行社以及校企合作單位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這些平臺,共同實施完成該營銷方案。

5.組團游覽,綜合考量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宣傳營銷結束后,通過師大校園旅行社組團進行游覽。而且被選出線路的小組成員具體負責整個旅行團的具體運作與安排,如旅游團的計調工作、導游工作以及市場協調工作等。最后每位同學的畢業設計成績按照項目評選和營銷業績,以及個人在小組中承擔的工作量與任務難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四、改革的啟示

第8篇

關鍵詞:農村,配網,供電可靠性

 

供電可靠性指標直接體現供電系統對用戶的安全、可靠的供電能力,是供電系統規劃、設計、基建、設備改造、生產運行等方面的綜合體現。

一、農村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有關規程需修訂。

配網現行的架空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是原能源部1988年頒發的,而目前配網的接線方式,設備性能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規程所涉及的內容顯然不能滿足運行管理需要.如在真空開關、SF6開關設備絕緣線路的巡視管理等方面都是空白,而運行單位制定現場運行規程時也只能在現有部頒規程的基礎上編制,要在運行管理上有新的突破,應自下而上逐級征求章見,修訂配網現行的架空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

(二)檢修人員和數據管理存在問題。

當前配網設備的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維護檢修人員變化大、業務素質提高慢,出現技術斷層,配網管理中重要的基礎數據和運行經驗難以得到較好的記錄和總結。運行管理工作比較被動,對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形成制約。

(三)設備選型不規范.

在以往的農網建設改造期間,配電網雖進行了大且設備的更新換代,但設備選型卻不規范.如自動化設備、配電設備選自五六個廠家,產品雖然按國標設計,但運行狀態有好有壞。

(四)檢修模式待完善。

目前配網線路設備的缺陷檢修一般都是以班站為主組織開展,受施工等因素影響,缺陷消除比較緩慢,容易造成配網線路多次重復停電,因此要逐步改變原有的檢修模式。

二、加強農村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的建議

縣供電企業應該加強供電可靠性的管理,不斷提升安全、可靠供電水平和企業的服務質量。筆者以為,提高10千伏配網的供電可靠性,要注重解決好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科學改善電網結構

加強配網的環網運行水平,有條件的可考慮改造配電線路為“手拉手”銜接運行方式。經過城農網建設改造和年度配電線路大修改造,現在大多數10千伏配電線路主線截面增大,在滿足當前負荷的情況下留有余度,這樣當一條線路出現故障或計劃檢修時,可通過環網設備,將故障段或工作段以外的線路設備繼續實施帶電運行。目前,國家一流縣供電企業山東省壽光市供電公司10千伏岳寺線與孫三線、城二線與新興線等均實行了這一運行方式,有力地保證了連續供電。

科學選擇開關安裝位置。科技論文,農村。對單電源輻射式的配電線路,按線路負荷分布情況在主線上安裝2至3臺真空開關,開關動作電流按線路末端最小短路電流值選定,真空開關動作電流值前后應配合,并建立開關定值檔案,當線路負荷發生變動時,相應調整真空開關的動作電流值。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分支線首端安裝分段開關設備。山東省壽光市供電公司某條10千伏配電線路帶有客戶50戶,如有一新上客戶接火停電需3個工作時,如若全線停電,本次停電將造成150個停電時戶,但如果該新上戶位于一個有6個客戶的分支線上,而該分支線又安裝了隔離開關,則只需將隔離開關斷開,這樣只會造成18個停電時戶,同樣一個工作任務,后者造成的停電時戶數僅為前者的12%。

(二)努力減少線路故障

加強對配電設備的巡視。主要是檢查導線與絕緣子的綁扎和固定是否牢固,導線與建筑物、樹木的距離,橫擔、絕緣子、拉線螺栓是否松脫,導線的垂弧過松或過緊等。要建立詳細的巡視記錄,特別是對巡視出的線路缺陷或隱患,應限期整改。對配電變壓器特別是農村配電變壓器定期進行試驗,對不合格的進行維修或更換;對配電線路上的絕緣子、開關、斷路器、熔斷器、避雷器等設備進行絕緣測試,不合格的立即進行更換。科技論文,農村。加強對轄區內蔬菜大棚膜、錫箔紙等的管理,防止其對線路的破壞。特別是對于大棚區的配電線路,在春、秋多風季節,極易發生大棚膜、錫箔紙刮到配電線路上造成導線相間短路故障的發生,要預防這類事故,應從宣傳入手,可采用印發宣傳標語或手冊的方式,廣泛深入宣傳,形成全社會保護電力設施的良好氛圍;與大棚種植戶簽訂大棚管理協議書,依靠群眾的力量用堅固的尼龍繩將大棚覆膜壓牢、壓實;依法保護電力設施,禁止在法定的電力線路防護區內新建任何構筑物。

防止外力破壞事故的發生。在居民區、交通道路旁邊的電桿應采用打警示漆、建加固墩等措施,電纜通道應敷設足夠的電纜樁,防止外力破壞電力線路。露天配變臺架等應設置可靠遮欄,防止小動物進入配變引線側引起配電線路故障。做好線路設備防雷措施,應認真對配電線路防雷裝置下引線或接地線進行檢查,接地引線應接觸良好,應無開焊現象,避雷設備螺絲不應有銹蝕松動,定期測試設備接地電阻并使其符合規程要求,給開關變壓器接掛防雷帽。

(三)加快事故處理速度

建立事故應急處理機制。科技論文,農村。要通過反事故演習等措施,不斷提高調度人員和生產一線人員應付突發事故的能力,嚴格執行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縮短事故處理時間。對于修復較困難的事故,應采取切機、切負荷等措施,將故障段暫時隔離,使線路其它部分恢復供電。

對重要電力客戶,或突然停電或間斷供電會嚴重威脅人身及設備安全和具有重大政治影響的電力客戶,應采用二路或以上供電線路作為備用電源,且備用線路的電源不為同一主電源。當一條電力線路發生故障停電時,備用電源應通過自動投切裝置繼續對客戶持續供電。實行帶電作業。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更換線路開關、絕緣子等線路設備類工作,T接新線路以及煩瑣的事故搶修等,往往停電時間較長。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實行帶電作業,減少停電損失,方便電力客戶。

(四)加強配電運行人員的培訓工作。

使工作人員熟練掌握設備運行方面的規程規定,掌握衡番設備運行狀態是否良好的標尺,要注重實戰演練。科技論文,農村。

(五)加大加快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

自動化技術在農網應得到廣泛的應用。科技論文,農村。我國各個地區實施了許多配網自動化項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技論文,農村。農村配電網自動化建設也將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設備的不斷成熟而得到廣泛應用。對于農村電網,輻射性配電線路占絕大多數,如果直接選用遠動控制模式,通信系統建設投資規模會非常大,而選用就地控制方式的飲線自動化則更為實際。因此,縣級農電企業在選擇配電自動化建設方案時一定要考慮農電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盡量滿足可靠性、先進性、免維護性或少維護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煜.加強農村配網運行檢修管理的建議[J].電力設備,2006,(06)

[2]實施科技興電戰略推動企業健康發展[J].電力設備,2006,(06)

第9篇

【關鍵詞】中壓寬帶 電力線 通信接入方式 信道特征 測試 分析

一、中壓電力線路的結構與特征

中壓電網構成相對簡單。與低壓線路相比,它能夠克服距離長短的限制,噪音較低,然而,供電系統僅適合于幾十赫茲低頻信號傳輸,如果進行高頻信號傳輸,附加寬帶PLC的使用,就會產生一系列影響信號傳輸質量的不良因素,如:通信串擾、信號泄漏、信號的干擾等,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發明更加高端、更為先進的PLC接入設備與調制方式。其中寬帶PLC中壓耦合接入設備成為重點探究的對象,經研究其符合我國電網結構與特征。我國電網結構與數據圖如下所示:

從上圖可看出:我國電網結構包括:高、中、低三個層次級別,變壓器將各個等級層次連接起來,這無疑成為了高載頻數據通信的一大障礙,所以,要想解除變壓器的限制,就要通過分級接入的方式來處理PLC寬帶鏈接,也就是要根據各個電壓級別層次來對應設計出適應性的接入設備。如圖展示,只有在中低壓中間設置合適的接入設備,才能確保遠距離通訊的實現。

二、中壓寬帶PLC系統接入方式

這一系統接入涵蓋PLC 以及同其他寬帶通信網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之間的接口, 傳統的互聯網與這一接口鏈接起來得到相關的數據信息,其中包括傳輸信號于中壓線路的設備接口,這些傳輸的信號需要途經MV-PLC主調制設備以及MV耦合裝置這兩項設備。

MV-PLC主調制設備是對中壓與低壓連接處的接口進行調節,主要作用為將中壓線中所附帶的寬帶PLC數據信息進行轉換與調制,直接目標為低壓線路,終極目的為網絡用戶。下面就第一個中壓PLC實驗線路展開測試,把這一測試當作理論探究的依據。

三、中壓線路信道測試與分析

(一)測試的目的與結果分析

目的:研究出更先進的設計依據以及技術儲備為寬帶PLC逐步發展到中壓線路打下基礎,為全程中壓線路長距離接入做好技術與信息資源上的準備。

(二)測試結果分析

1.阻抗特性分析

經過實踐的操作運行得出:中壓10kv配電線路的阻抗性能會受到測量方位、時間以及頻率等的影響,會隨著它們去變化,變化幅度由數十到上百的量,通過高頻信號發生器所出現的正弦電壓信號,設定1MHZ-30MHZ的頻率范圍,在500KHZ的頻率間查看阻抗變化。通過采集V1、V2來對應計算出線路的阻抗值。下圖為測試整理后得出的中壓線路輸入阻抗變化圖:

2.噪聲特征分析

經過實踐測試得出:中壓線路的有色背景噪聲大概在―60dBV/hz―80dBV/hz,同低壓線路的平均噪音對比起來,大約多出10 dBV/hz。而且其窄帶擾亂性噪音則更高。而且測試發現:中壓線路中各個測試點有色背景噪聲的PSD數值間沒有很大差別,其窄帶干擾也發生在小于25MHZ的范圍內。由此可見,展開對線路上噪聲頻域以及進行時等方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衰減性分析

與低壓線路相比,中壓線路更容易發生衰減現象,而且相對嚴重。大概每100米衰減8―11db,但是,在1.7千米線路范圍內也能夠順利進行通信。當將調制解調器的功率放大時,在各個測試長度中都能夠達到信息傳輸與通信通話等目的,實現了通訊水平的提高。各個測試點距離下的測試內容與數據如下圖:

四、總結

為了提高通信質量與水平就要促進寬帶PLC系統向著中壓電力線路前進,經過不斷的實驗與測試來提供大量寶貴的信息數據資源,并且在阻抗性、衰減性等加以發展與更新。

參考文獻:

[1]丁道齊把握世界通信發展趨勢確立電力通信發展戰略[期刊論文]-電力系統自動化 1999(07)

[2]王喬晨;郭靜波;王贊基低壓配電網電力線高頻噪聲的測量與分析[期刊論文]-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2(01)

第10篇

【關鍵詞】風電場 集電線路 設計要點

中圖分類號: U2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我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高度重視,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清潔能源,具有蘊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廣泛;沒有污染等優點。推進國內各地豐富的風資源的逐步開發利用,建設風能發電工程,符合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需要。根據最新風能資源,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風電場工程除關鍵的風機布置外,較為重要的設計內容就是場內的輸變虹程設計。不同于—般的電網送電線路工程,風電場集電線路工程(等同于送電線路)是將各臺風電機組所發的電量由聯絡線路組接后分送至場內升壓變電所低壓側,經集中升壓后通過接入系統線路與電網并網。由于風電場為分散式新能源工程,風機設備投資遠比—般的發電項目昂貴。為節約工程的造價.有必要對風電場內采用的集電線路方式及導線選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以提高風電場工程建設的合理性。

二、風電場集電線路的特點

風電場工程主體為分散于各處、相互之間保持一定間距的風電機組,由于一般風機發電機的出口端電壓為690v,屬低玨電源。為減少場內連接線路的線路損耗,經升壓后,由場內的高壓聯絡線路統一送至升壓站,需建設的高壓聯絡線路按風電場工程的定義稱為場內集電線路。根據風電場的裝機容量, 需確定風電場的主接線形式。根據風機特點,目前已更多地采用一機一變的單元接線,即在每臺風機邊設置一臺滿足風機單機容量輸出的箱式變壓器。同時,為提高整個風電場的安全、可靠運行, 以50MW風電場裝機容量規模為例,3—4回左右的主接線方式較為適宜。在既有風機的控制保護同時,又有箱變的保護配置,能達到風電機組的安全運行要求,而且通過合桿等方式又能節約一定的集電線路工程量。風電場內的集電線路方式既可以采取架空線路方式,也可以采取電纜敷設方式。而根據電力市場的現狀,一般電力電纜線路的投資遠遠高于架空線路,較之能達到倍數級的關系。除個別地區的風電場, 由于土地資源和環境等因素制約下場內只能采用直埋敷設電纜方式外,大部分的風電場由于地處偏遠地區,人煙稀少,同時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前提下,較多的形式是場內集電線路采用架空線路方式。

三、集電線路方式的選擇

風電場集電線路有3種形式,第1種是架空線方式,風電機組所發電能經箱式變電站升壓后,通過電纜接至最近的架空線路桿塔;第2種是電纜連接方式,風電機組所發電能經箱式變電站升壓后,通過電纜連接至相鄰箱式變電站高壓側;第3種是架空與電纜混合方式。從節省投資方面考慮,風電場集電線路一般情況下優先采用架空線路,當風電場處于海濱、林區等環境保護或旅游區域時,可采用電纜線路或架空電纜混合線路。

四、電力電纜路徑及敷設方式

風電場內的集電線路方式既可以采取架空線路方式,也可以采取電纜敷設方式。而根據電力市場的現狀.—般電力電纜線路的投資遠高于架空線路,較之能達到倍數級的關系。除個別地區的風電場,由于土地資源和環境等因素制約下場內只能采用直埋敷設電纜方式外,大部分的風電場由于地處偏遠地區,人煙稀少。同時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前提下,較多的形式是場內集電線路采用架空線路方式,進入變電所艮—搬采用直埋電纜敷話玢試。對于采用架空方式的風電場集電線路,選用2種不同截面導線、10臺左右風機串接的35kV輸電方案,從技術、經濟上分析后,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型方法。在提高風電場經濟性的同時,又能方便風電場集電線路的施工,而且可以減少樾的備品備件的種類與數量。

風電場電纜敷設路徑首先要避免電纜遭受機械外力、過熱和腐蝕等危害,其次應盡量結合場內道路.在滿足安全的條件下。保證電纜路徑最短。風電場電纜敷設主要采用直埋方式。電纜敷設于非凍土地區時,電纜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 m,當位于行車道或耕地時。應加深至1 m以上;直埋電纜敷設于凍土地區時,為防止凍脹對電纜產生危害,宜將電纜敷設于凍土層以下.如無法埋深,可埋設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凍土層或回填土中。風電場電纜敷設路徑如遇到大塊盤石等不宜開挖電纜溝地區,可采用明敷.主要采用電纜橋架方式;如遇到石油管線等交叉跨越困難地區,也可采用拉管方式敷設。該方式利用導向鉆機和導向儀設計出軌道和鉆孔,然后回拉擴孔,并將敷設套管拉入鉆孔中,最后將電纜牽引至套管完成對電纜的敷設。

五、防雷接地

風電場內35 kV架空線路應全線架設避雷線,且逐基接地;10 kV架空線路一般只需電纜上桿桿塔接地。若處于多雷區時全線也需架設避雷線且逐基接地。

六、電纜終端

風電場集電線路的電纜終端主要包含1 kV電纜終端和35 kV電纜終端.其選型主要包括下面兩個方面。

1、選擇熱縮型和冷縮型

冷縮電纜終端從密封性能、絕緣性能、電場處理和外觀等方面都要優于熱縮型.應該作為設計首選。但是風電機組的出口電壓一般為690 V.而我們選用的是1 kV低壓電纜,因此為節省工程造價,1 kV電纜終端采用熱縮型就可到達設計要求,35 kV電纜終端一般則采用冷縮型。

2、選擇戶內型和戶外型

按照正常理解,處于風電機組及箱體內的電纜終端屬于戶內,處于桿塔側的電纜終端屬于戶外。其實這種觀念并不完全正確,戶內和戶外型電纜終端的主要區別在于戶外型比戶內型多增加了傘群,傘群可有效防止污水流的形成.并可增大爬電距離,可有效地避免電纜終端的污閃和爬電的發生。處于風電機組和箱體內的電纜終端,雖然有外保護措施,但是其溫度及濕度條件其實是達不到戶內要求的,有些風電場的箱體內可能會發生凝露現象,因此針對這種情況,設計時應選用戶外型電纜終端。

七、箱變至架空線的斷口方案

此類選擇的初衷是主要考慮箱變發生故障時如何與線路隔離,一般有下列3種方式:

1、裝設跌落式熔斷器,有短路保護和隔離電路的作用。但該方案可能由于風電場風大時,會造成動靜觸頭接觸不緊密而出現火花灼傷觸頭,這種方式用戶褒貶不一,但也有用戶一直使用至今的,關鍵是采購的設備質量如何。

2、裝設隔離開關,主要起隔離電路的作用。該方案安裝的方式較多,有側裝式和正裝式,考慮到原桿塔的空間結構.原則上應按獨立式設計,而且要加圍欄,以保證人身安全。

3、沒有明顯斷口,不加任何附屬設備。其實這是最簡單最可靠的作法,元件少、自然故障率低。如箱式變電站發生故障時.可采取備用箱變的做法,實踐中很方便,特別是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送電,減少大風月期間的電能損失。

八、結束語

風能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清潔能源,風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調整電力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風能既是綠色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目前技術成熟的、可作為產業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是解決我國能源和電力短缺最現實的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1]. 湯道清.趙建維.張鵬遠沿海風電場內集電線路設計淺析[期刊論文]-中國科技博覽2011(6)

[2]. 李萍.盧萬里.LI Ping.LU Wan-li 海邊灘涂風電場集電線路接線方式探討[期刊論文]-廣西電力2009,32(6)

[3]. 禹超 風電場集電線路設計[期刊論文]-硅谷2011(16)

第11篇

關鍵詞:工廠供配電 供配電系統 供配電方案 方案必選 優化

中圖分類號:TM421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電能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一種無形的、不能大量儲存的二次能源。電能的發、變、送、配和用電,幾乎是在同一瞬間完成的,須隨時保持功率平衡。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電力工業必須超前發展,這是世界電力工業發展規律。工廠為確保生產順利進行,首先要做好電力規劃,加強電網建設。在電力規劃中,供配電系統的方案優選則是重中之重。

二.供配電的概念及原則

1. 工廠供配電的概念。

工廠供電,即指工廠所需電能的供應和分配,亦稱工廠配電。在企業工廠里,電能是工業生產的主要能源和動力,電能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產品成本中或投資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業生產實現電氣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產量,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有利于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工廠的電能供應突然中斷,則對工業生產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2.工廠供電設計的一般原則。

(1)國家政策的執行

在進行工業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時,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堅決執行低能減排、節約稀有金屬等國家方針與技術經濟政策。

(2)先進性與安全性

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應把人身安全與設備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確保供配電的電能質量合格,同時還應保證供電設備技術的先進、價格的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等。

(3)設計方案的合理性

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應根據工廠的性質,實際所需的負荷性質、電能容量,以及當地的供電條件等因素進行分析,合理規劃設計方案。供配電系統的設計關系著工廠的生產運作,也將影響到工廠的可持續發展。工廠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必須充分掌握供配電設計的相關知識,以便適應設計需要。

(4)可持續發展原則

設計應根據工廠的性質、規模及未來發展的規劃進行編制,在妥善處理近期的建設問題后,應充分考慮其與長期發展的關系,分析日后規模擴建的可能性,從全局出發,做到統籌兼顧。

三.工廠供配電系統方案比選。

1. 技術比較。

對工廠供配電系統設計而言,技術比較的內容包括:(1)供電的可靠性;(2)供電的數量與質量;(3)在運行調度、操作、管理、維護等方面的優劣;(4)在占地、拖工、工期與進度、擴建與發展等方面的考慮;(5)在節能節電方面之利弊;(6)工程的特點及其他突出的優缺點。

2. 經濟比較

經濟比較的內容有:

(1)初投資Z(萬元),它包括電氣、土建及其他因方案不同而引起的一切費用。計算時,各方案相同部分可不予考慮,只計算不同部分的初投資,因此Z是相對數值。

(2)年運行費F(萬元/年),它包括折舊費,維修費,工人工資,年基本價費,年電能損耗費等,即:其中,折舊費=基建投資×折舊費率;維修費=基建投資×維修費率;工人工資=工人人數×平均月工資+福利、物價、浮動等各項津貼×12×1.1;年基本價費=12×基本電價×受電源變壓器總容量或供電局批準的最大需用量;年電能損耗費=年電能損耗×電度電價。

(3)折回年限N:如果提出的兩個可行方案,其初投資分別為Zl,Z2,且有zI>Z2,其年運行費為FI,F2。若Fl>F2,則方案二更優,應采用第二方案。若FI

(4)計算費用。

對于兩個以上的方案進行經濟比較時,可用比較各方案的計算費用的方法來判斷方案的優劣。計算費用最小的方案就是經濟性最優的方案。

3.原材料消耗的比較

對供配電系統而言,主要是比較有色金屬的消耗量,包括變壓器與線路兩個部分。為r便于比較,在計算有色金屬消耗量時,可將有色金屬統一換成銅重,其變換比為1 t鋁相當于0.5 t銅,l t鉛相當于0.4 t銅。

4. 節能比較。

工廠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對于促進工廠的可持續、綠色、循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工廠進行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有助于緩解社會用電需求量大與電力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可以有效提高工廠的經濟效益。合理的節電設計有助于工廠用電工藝以及用電設備的改進;合理的節電設計有助于工廠能源投資成本的控制;合理的節電控制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均衡發展。此外,在工廠進行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能有效控制電廠的規模,縮減建設費用;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能有效控制煤炭資源的使用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供配電系統的節電設計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增加社會財富。選擇供電方案時要綜合考慮。

5.方案初定及經濟技術指標分析。

根據工所能取得的電源及本廠用電的實際情況,并適當考慮到生產的發展,按照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要求。綜合上述資料進行考慮分析兩方案如下:

方案一:采用35kv電壓供電的特點

(1)、供電電壓較高,線路的功率損耗較小,年運行費用較低;

(2)、電壓損失小,調壓問題容易解決;

(3)、對cosφ的要求較低,可以減少高功率因數補償設備的投資;

(4)、需要建設總降壓變電所,工廠供電設備便于集中控制管理,易于實現自動化,但要多占一定的土地面積;

(5)、根據運行統計數據,35kv架空線路的故障率比10kv架空線路的故障率低一半,因而供電可靠性高;

(6)、有利于工廠進一步擴展。

方案二:采用10kv電壓供電的特點

(1)、不需投資建設工廠總降壓變電所,并少占土地面積;

(2)、工廠內不裝設主高壓器,可簡化接線,便于運行操作;

(3)、減輕維護工作量,減少管理人員;

(4)、供電電壓較35kv低,會增加線路的功率損耗和電能損耗,線路的電壓損失也會增大;

(5)、要求的cosφ值高,要增加補償設備的投資;

(6)、線路的故障率比35kv的高,即供電可靠性不如35kv.

由上述方案比較可知,方案一較方案二的投資費用及年運行費用均少.而且方案二以10kv電壓供電,電壓損失達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無法滿足二級負荷長期正常運行的要求.因此,選用方案一,即采用35 kv電壓供電,建立廠內總降壓變電所,從長遠考慮,不論經濟上還是從技術上來看,都是合理的。

四.結束語

工廠供配電方案優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緩解供求之間的矛盾,提高電能的利用率,還能促進經濟效益的提供,減少環境污染,在選擇工廠供配電系統前,要通過優選提高工程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書奇Li Shu-qi   論工廠供配電系統的方案比選  [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 -2010年2期

[2] 李冬冬   試析工廠供配電系統的方案比選[期刊論文]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3] 黃建龍  某廠金工車間供配電系統設計 [期刊論文] 《科技廣場》 -2012年7期

[4] 童水波 溫燕芳Tong ShuiboWen Yanfang     會展中心供配電系統解決方案   [期刊論文] 《建筑電氣》 -2007年12期

[5] 童水波 溫燕芳   展館供配電系統存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期刊論文] 《中國設備工程》 -2007年12期

第12篇

指導老師:戴勝坤

設計要求:1、安裝資料及要求。包括:平面圖;用電負荷情況;供電電源情況;氣象及水文資料等。

2、選子:位置、型號的選擇

3、土建施工

4、設備安裝

課題二、小電流接地系統的故障選線的研究

指導老師:戴勝坤 地故障時,故障特點不是非常明顯,故障選線就顯得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學生

比較詳細的了解國內外小電流接地系統故障選線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方法,對現有

的選線方法進行總結并加以改進,找到適合的故障選線的方法;3、 利用ATP的仿真軟件對小電流接地系統進行仿真;4、撰寫畢業論文。

課題三、64點溫度監測與控制系統的設計

指導老師:游佳

設計內容:64點溫度監測與控制系統針對室溫環境下的溫度監控,如大型機組的軸溫,大型變壓器油溫,化學反應過程,環境測試等。控制核心采用微處理器或單片機,監測64點溫度,溫度范圍0~100℃,采用半導體溫度傳感器AD590,按矩陣方式切換輸入信號。輸出8路開關控制信號和2路PWM模擬信號(具備PID控制能力)。同時要求利用微處理器或單片機的已有通訊接口或其它工業控制網絡實現數據上傳和控制。

設計要求:1.總體方案設計,需要提出至少兩種切實可行的方案,并加以比較,選擇一種最優方案;

2.根據總體方案設計硬件電路,需要有理論依據,有分析計算過程,選擇的主要元件要有原理和說明,所有元件必須有型號和參數;

3.軟件設計,使用匯編語言或C語言編成。主要軟件必須能在設計制作的硬件電路上正確運行 ,且能夠顯示被測試對象的溫度;

4.制作硬件電路,調試硬件和軟件,完成溫度檢測與測試點切換,實現溫度上傳并在屏幕上顯示或存盤;

5.撰寫畢業論文,嚴格按照畢業論文標準,論文引用其它文章和相關技術資料不得多于40%。

課題四、 用8051單片機設計一交通信號燈模擬控制系統的設計

指導老師:潘紋

一、設計任務與要求:

用單片機8051設計一個十字路口的紅、綠、黃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要求如下:

1)用紅、綠、黃三色發光二極管作信號燈。考慮到學生設計時的難度,只考慮一條道路相對的兩個方向,每個方向有紅、綠、黃三個燈。紅燈亮禁止通行,綠燈亮允許通行,每隔30秒紅綠燈交替變化。在每次由綠燈亮變成紅燈亮或者由紅燈亮變成綠燈亮的交替變化轉換時要求黃燈閃爍5秒,給行駛中的車輛有時間停靠到禁行線之外。

2)能實現正常的計時顯示功能。用倒計時方法顯示紅燈、綠燈、黃燈還需亮的時間。

3)能實現控制器總清零功能。 按下某個鍵后,系統實現總清零,計數器由初始狀態開始計數,對應狀態的指示燈亮。 二、根據設計任務與要求:畫出設計總電路圖,寫出設計程序。

課題五、單片機步進電機控制器的設計

指導教師:游佳

設計要求:1.用MCS-51單片機,通過軟件編程,設計一個步進電機控制器。要求能對步進電機實現正、反轉及速度控制,同時能對步進電機進行位置控制,即能控制步進電機從一個位置精確地運行到另一個位置。

課題六、傳感器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應用及發展的研究

指導老師:周小薇

論文要求:1.了解傳感器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作用及地位

2.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常用傳感器的類型、特點、結構及用途等

3.如何為機電一體化系統選擇傳感器(舉例說明)

4.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常用傳感器的發展

相關知識:本課題要求學生綜合《傳感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控制電機》等相關知識進行編寫。

課題七、水輪機制動系統的設計

指導老師:周小薇

設計要求:

掌握一定的電氣控制技術的基礎知識,可以利用PLC進行編程,并且對氣壓傳動和液壓傳動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求能夠運用基本的繪圖軟件進行繪圖。

設計內容:

本設計共有三個部分:電氣控制部分、流體控制部分、PLC編程部分。

(一)電氣控制部分設計任務: 2.24點制動閘動作后向PLC發出制動成功或復位信號

3.壓力站氣路壓力數顯示向PLC發出4~20mA的模擬信號

4.根據PLC傳送來的4~20mA的模擬信號,顯示相應的轉速。

(二)流體控制部分設計任務:

采用節流閥控制流量,水份分離器凈化空氣,兩個三通換向閥分別控制汽缸的上、下腔;氣液混用三通球閥進行氣、油的轉換控制,多塊壓力表可直接讀數等。

(三)PLC編程部分設計任務:

根據給出的梯形圖進行編程。

課題八、畢業設計題目:恒壓供水系統設計

指導教師:黃衛庭

構成:PLC系統、變頻器、檢測保護電路、轉速測量等環節

要求:1、采用PWM變頻調速

2、有具體結構圖及外形圖

3、選用元器件合適

4、有控制電路圖、主電路原理圖、PLC程序框圖和清單

[注意:選題要結合實際供水工作。要求寫明本設計所涉及的分析方法或技術手段(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有學生獨立的見解,設計內容要詳細寫明具體步驟]。

課題九、兩種液體混合的設計

指導老師:葉俊 一、控制要求

1.初始狀

此時各閥門關閉,容器是空的。 SL1=SL2=SL3=OFF

M=OFF

二、起動操作

按下起動按鈕,開始下列操作: (2)液體B流入,液面達到SL1時,YV2=OFF,M=ON,開始攪拌;

(3)混合液體攪拌均勻后(設時間為l0s),M=OFF,YV3=ON,放出混合液體;

(4)當液體下降到名 SL2時,SL2從ON變為OFF,再過20s后容器放空,關閉YV3,YV3=OFF,完成一個操作周期;

(5)只要沒按停止按鈕,則自動進入下一操作周期。·

三、停止操作

按一下停止按鈕,則在當前混合操作周期結束后,才停止操作,使系統停止于初始狀態。

四、要求:用歐姆龍型PLC技術設計

課題十、機械手控制的設計

指導老師:葉俊

一、機械手工作過程,且每次循環動作均從原位開始。

二、控制要求

1.在傳輸帶A端部,安裝了光電開關PS,用以檢測物品的到來。當光電開關檢測到物品時為ON狀態。

2.機械手在原位時,按下起動按鈕,系統起動,傳送帶A運轉。當光電開關檢測到物品后,傳送帶A停。

3.傳輸帶A停止后,機械手進行一次循環動作,把物品從傳送帶A上搬到傳送帶B(連續運轉)上。

4.機械手返回原位后,自動再起動傳送帶A運轉,進行下一個循環。

5.按下停止按鈕后,應等到整個循環完成后,才能使機械手返回原位,停止工作。

6.機械手的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執行結構均采用雙線圈的二位電磁閥驅動液壓裝置實現,每個線圈完成一個動作。

7.抓緊/放松由單線圈二位電磁閥驅動液壓裝置完成,線圈通電時執行抓緊動作,線圈斷電時執行放松動作。

8.機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動作均由極限開關控制。

9.抓緊動作由壓力繼電器控制,當抓緊時,壓力繼電器動合觸點閉合。放松動作為時間控制(設為2s)。

要求:用歐姆龍型PLC技術設計

課題十一、建立機械全自動洗衣機的工作電路模型

指導老師:方瑋

結構:由電動程控器、水位開關、安全開關(蓋開關)、排水選擇開關、 不排水停機開關、貯水開關、漂洗選擇開關、洗滌選擇開關等組成。工作原理:通過各種開關組成控制電路,來控制電動機、進水閥、排水電磁鐵及蜂鳴器的電壓輸出,使洗衣機實現程序運轉。

主要內容:進水控制電路,電動機控制電路,排水系統電路等。

要求:結合洗衣機的工作過程,給出以上電路模型號并說明原理,論文不少于5000字

課題十二、工廠變配電所的設計

指導老師:居劍文

一、設計的要求

根據設計課題的技術指標和給定條件,能夠獨立而正確地進行方案認證和設計計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確,步驟完整。

要求會查閱有關參考資料和手冊等

要求學會選擇有關元件和參數

要求學會編制有關電氣系統圖和編制元件明細表

要求學會編寫設計說明書

二、設計說明書的內容

負荷計算及無功功率補償計算。

變配電所所址和型式的選擇。

變電所主變壓器臺數、容量及類型的選擇(配電所設計不含此內容)。

變電所主結線方案的設計

短路電流的計算

變配電所一次設備的選擇

變配電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選擇及繼電保護裝置的選擇與整定

變電所防雷保護與接地裝置的設計

編寫設計說明書及主要設備材料清單

10、繪制變電所主結線圖、平面圖和必要的剖線圖、二次回路圖及其它的施工圖樣。

課題十三、電纜-架空混合線路的繼電保護問題的研究

指導老師:方瑋 研究現狀,了解目前電纜-架空混合線路的保護的配置的方法,優缺點,并根據

電纜的特點,架空線路的特點,提出適合于混合線路的保護的方案;

3、 提出適合于電纜-架空混合線路的繼電保護的方案; 4、撰寫畢業論文。

課題十四、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特性分析

指導老師:潘紋

設計任務與要求

1)對鉸鏈四桿機構中的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雙搖桿機構三種基

本類型的運動特性進行分析。

2)每種類型各舉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畫出其基本圖表。對每種

類型要求用falsh或者authorware等做一個能動的形象逼真的例子。如吊起重物的起重機、運動的火車的機輪、橢圓儀、翻箱機、機械手爪等。

課題十五、數控銑床及加工中心產品加工工藝設計

指導老師:倪祥明 課題十六、機械手直線運動液壓系統的制作

指導教師:黃國祥

目的:實現機械手水平、垂直兩個方向的機械運動

任務:1、系統方案的設計與計算;液壓泵、液壓閥等技術參數的選擇;液壓輔助部件的選擇與購買。

2、液壓缸的加工制作。

3、液壓系統的安裝與調試。

4、電路系統的安裝。

5、技術資料整理與電子文檔的制作。

要求: 1、分組布置任務,每組可以是1人以上。

2、電子文檔要求打印,字數不少于5000字。

3、現場展覽制作產品,參加答辯。

課題十七、“中國結”造型設計

指導教師:張蓉

1.畢業設計的基本任務

著重提高在CAD/CAM軟件應用方面的實踐技能,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培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建中國結造型設計、市場推廣、資料整理等環節,初步掌握應用CAD/CAM進行工業造型設計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通過畢業設計各環節的實踐,應達到如下要求:

靈活運用所學Pro/e軟件創建“中國結”,打印出造型設計步驟和造型圖;

對造型出來的“中國結”進行包裝設計。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軟件進行包裝,打印出用于市場推廣的效果圖;

寫出500字左右的論文小結

培養一定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通過畢業設計實踐,樹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并培養自己具有一定的生產觀點、經濟觀點、全面觀點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3.“中國結”造型參考圖:

(造形和尺寸自定義)

課題十八、“福娃”造型設計

指導教師:羅進生

1.畢業設計的基本任務

著重提高在CAD/CAM軟件應用方面的實踐技能,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培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建“福娃”造型設計、市場推廣、資料整理等環節,初步掌握應用CAD/CAM進行工業造型設計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通過畢業設計各環節的實踐,應達到如下要求:

靈活運用所學Pro/e軟件創建“福娃”,打印出造型設計步驟和造型圖;

對造型出來的“福娃”進行包裝設計。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軟件進行包裝,打印出用于市場推廣的效果圖;

寫出500字左右的論文小結;

培養一定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通過畢業設計實踐,樹立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并培養自己具有一定的生產觀點、經濟觀點、全面觀點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3.“福娃”造型參考圖:

課題十九、大功率高頻直流開關電源的設計

指導老師: 倪濤

通過該題目的設計,加強電力電子的學習和理解,系統學習開關電源的設計方法,綜合運所學過的知識,培養獨立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一定的基礎

內容:

按技術參數設計一臺直流開關電源

主要技術參數:

輸入電壓:三相交流380V 輸入頻率:50HZ

輸 出:恒流50安 輸出電流變動范圍:0---50安連續可調

輸出電壓:0—60伏

要求:

1.按要求分階段寫文字材料;

2. 3.論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獨立完成

設計步驟:

1.閱讀國內外有關 2.選定開關電源集成控制器,學習其工作原理、應用方法;

3.主電路方案選擇,要有技術經濟比較;

4.主電路設計;

5.元器件的設計、計算、選擇;

6.控制電路、保護電路的設計;

7.打印論文

課題二十、三層樓電梯PLC控制系統設計與調試

指導老師:倪濤

設計內容: 1、不允許同時有兩層樓要求停電梯;

2、當二層不需要停時,能越過二層直接到達所需樓層。

要求:

分階段寫文字材料;

2、 3、論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獨立完成

步驟:

1、設計I/O配線表。

2、設計出電梯控制的梯形圖。

3、寫出指令表。

4、用編程器輸入指令。

調試運行。

課題二十一、車輛出入庫管理PLC系統設計

指導老師:楊芳

內容:編制一個用PLC控制的車輛出入庫管理梯形圖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

1、入庫車輛前進時,計數器加1,后退則減1.

2、出庫車輛前進時計數器減1,后退則加1.

3、要求有顯示屏指示車庫內車輛的實際數目.

要求:

1.根據題意設計顯示電路,并按圖連接。

2.畫PLCI/O接口連線圖,并按圖連接。

3.編制梯形圖及指令語句表。

4.完成系統調試,實現控制要求。

課題二十二、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統設計

指導老師:楊芳

內容:1、保持水池的水位在S3——S4之間,當水位低于S3,則打開閥門進水,水位到達S4時,則關閉閥門。 水塔水位控制面板

要求:1.根據題意設計顯示電路,并按圖連接。

2.畫PLCI/O接口連線圖,并按圖連接。

3.編制梯形圖及指令語句表。

4.完成系統調試,實現控制要求。

課題二十三、用PRO/E軟件進行玩具造型設計

指導教師:羅進生

要求:利用軟件進行實體造型,寫出具體造型步驟。步驟清晰合理,造型思路明確。可以自己設計玩具形狀,分析所設計玩具市場前景。

參考圖樣:

課題二十四、基于PROE軟件的機械制圖三維模型庫開發及應用

指導老師:李廣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工布江达县| 怀来县| 酉阳| 岳阳市| 赫章县| 栾川县| 易门县| 锡林郭勒盟| 揭东县| 天峻县| 鹿泉市| 阿拉善左旗| 航空| 农安县| 龙江县| 彰化市| 晋州市| 资阳市| 柘荣县| 常州市| 太仆寺旗| 乾安县| 囊谦县| 孝昌县| 南康市| 广昌县| 出国| 融水| 察雅县| 宜宾县| 宁陵县| 南平市| 武乡县| 贡觉县| 蛟河市| 汝城县| 宁安市| 拜城县| 汉寿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