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學金融論文

大學金融論文

時間:2022-06-14 02:35: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金融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金融論文

第1篇

一、樣本與資料

在調查方法上,根據西南大學學生分布的特點,本次調研綜合采用了分層抽樣、分組抽樣、隨機抽樣等抽樣方法。涉及文史類、理工類、商科類專業的同學,共發放2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94份,問卷有效率為97%。調查問卷采用客觀題單選和多選的方式提問,主要包括大學生基本情況、生活費的來源及去向、金融投資現狀、可能的影響因素等多方面的內容,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學生的金融投資行為。

二、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金融投資基本情況(1)樣本總體情況。在參與調查的194人中,只有41人(21.13%)投資了金融產品,而有153人(78.87%)沒有進行相應的投資。(2)未投資金融產品原因。統計數據顯示,對金融產品不了解是西大學生未進行金融產品投資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占比約63.33%。其次是資金不足,34%的人認為資金不足是其未進行投資的原因,有超過59.79%的西大學生目前可支配存款余額低于3000元。金融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對于他們是否進行投資的影響并不大,僅分別有9.33%、12%的學生選擇此項。另外,在未進行投資的學生中,55.33%的學生有投資的意愿,可以發現大學生有很強的金融投資意愿,但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未能采取實際行動。(3)投資原因。在投資金融產品的大學生當中有超過52.08%的人屬于接觸過金融產品的宣傳,想自己進行一些嘗試的,也不乏擁有部分專業知識的大學生(27%),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賺錢,但真正熟練掌握專業知識與技巧的人最少,只有約4.17%,還有6.25%由于其他原因的,例如閑錢隨意投資,看中其高收益,同時,仍有10.41%的大學生并無明確目的來投資金融產品,只是跟風行動。(4)投資品種類。參與基金投資的人數最多,占投資金融產品人數的73.17%,且基金的投資中,投資貨幣基金的人數占比最大為75.61%,反映出貨幣基金在大學生中普及程度較高。投資股票的人數占投資有投資金融產品的比重也較大為24.39%,仍然有一部分大學生熱衷于高風險投資。由于大學生的保險意識低,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相對較高,投資保險、銀行理財產品人數較少。投資外匯的僅一人,無人參與債券投資。

2、大學生金融投資情況影響因素分析(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Logistic模型是經濟學中被廣泛用于研究行為主體的選擇過程的一類計量經濟模型。許多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導致一種行為結果的產生,而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是一種分析個體決策行為并廣泛應用于影響因素分析的理想模型。logistic回歸屬于概率型非線性回歸,假設在自變量的作用下,某社會現象的發生概率為P(0≤P≤1),發生概率與不發生概率之比為P/(1-P),則logistic回歸模型為。(2)被解釋變量:投資(1)/未投資(0)(3)假設:大學生是否進行金融投資取決于年級、地區、專業、性別、戶籍類型、家庭理財情況、收入主要來源。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大學生的金融投資行為。(4)根據以上假設設定自變量①年級。2011級與研一的大學生參與金融投資的比例最高,分別為28.03%和23.08%,2010級的參與率為20.59%,2012級的參與率較之降低為16.36%,而2013級參與度最低,僅為6.67%。隨著年級提高,知識積累,對金融知識了解加深;一部分大學生開始有獨立收入,對理財需求提高,開始嘗試金融投資的人也更多。②專業。文科和工科專業的大學生中參與金融投資的比例相當,分別為16.67%和12.09%,而商科專業的大學生的參與率高達44.12%,遠遠超過文科和工科專業。③地區。來自東部地區的大學生金融投資參與率最高,為28.57%,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大學生的參與率最低,僅14.56%。東中部地區經濟較西部發達,金融投資氛圍更濃,投資意愿更強,參與度更高。④性別。女性樣本中金融投資參與率16.95%,而男性的參與率為26.32%,遠高于女性。⑤可支配存款余額。可支配存款余額3000元以下的樣本大學生金融投資參與率最低,僅為10.34%,隨著可支配存款余額增多金融投資參與率也隨之提高,當可支配存款余額達到8000以上,樣本大學生的投資參與率達到75%。可支配存款余額越多意味著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越多,投資理財的需求更大。⑥家庭理財狀況。家庭成員無金融投資經歷的大學生金融投資參與率10.22%,遠低于家庭成員有金融投資經歷的45.61%。家庭成員進行過金融投資的大學生對投資知識的了解多于相似條件下家庭成員未進行過金融投資的大學生,其投資動機更強。家庭成員的示范效應也會提高大學生的金融投資率。⑦收入主要來源。收入主要來源于親人提供和獎、助學金的樣本金融投資參與率最低,分別為15.63%和18.80%,勤工儉學的參與率為較高的30.77%,而來源于其他渠道的遠遠超過了其他方式,達66.67%,其中可能包括投資收入、課外收入等等。⑧月支出。月支出<600,其金融投資參與率為0最低,隨著月支出提高金融投資參與率也隨之提高,當月支出>2000時,所有樣本都參與了金融投資。⑨月網購支出。金融投資參與率基本上滿足與與網購支出同向變動,月支出小于100時為16.87%,500元到800元為100%,而當超過800時,參與率降到50%。由于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與網上購物支付賬戶的連接,網購提高了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關注,成為大學生進行金融投資的助推器。變量處理:將年級、地區、專業、性別、戶籍類型、家庭理財情況、收入主要來源設為啞變量,其中年級、地區、專業、收入主要來源為多分類無序變量,因此引入需要亞元變量,見表4,變量可支配存款余額、月支出、月網購支出為多分類有序變量,可將其直接引入模型,無需引入亞元變量。(5)自變量相關性分析。通過變量的自相關性矩陣可以看出(圖略),僅家庭成員投資理財情況與戶籍所在地(農村/城市)之間的相關系數絕對值大于0.4,其他均小于0.4,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多重共線。(6)回歸模型模型解釋:P表示進行金融投資概率,p/(1-p)表示大學生進行金融投資與未進行金融投資的概率之比。二元logistic的系數說明的是,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某一自變量以單位的變化對某一類別相對參照類的對數發生比的影響,為誤差項。用stata計算可得到如下計算結果。(7)回歸結果①將所有解釋變量加入回歸模型回歸結果分析:模型進行似然比檢驗的卡方值為75.79,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歸模型顯著。

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變量專業、性別、家庭理財情況、月支出對個人投資金融產品情況有顯著影響,而年級、省份、地區、資金主要來源、月網購支出對投資金融產品情況無顯著影響。②逐步回歸(后退法)逐步去除不顯著變量后的回歸結果:結果分析:模型的卡方值為67.93,Prob>chi2=0.000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回歸模型顯著。在95%的置信水平下,自變量中,年級(研一)、專業、性別、家庭理財情況、可支配存款余額、月支出對個人投資金融產品情況有顯著影響,作用方向與假設吻合。研一的被調查者投資金融產品發生比約為2013級的6倍(=6.04)。由于研一大學生知識儲備較本科大學生更多,有投資經驗的學生相比2013級更多,因此投資金融產品的比例更大。文科類、工科類大學生投資金融產品的發生比分別為商科類大學生的27%和22%,商科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更豐富,投資技能更強,投資意愿和投資觀念也更強,因此金融投資發生比遠高于工科和文科生。女性金融投資發生比為男性的32%(=0.32)。樣本中有19%的男性屬于風險愛好者,而女性中僅4%屬于風險愛好者,男性的風險偏好程度遠高于女性,而金融投資尤其是股票外匯投資風險大,大學生中更愿意冒風險的男性也更愿意參與金融投資。家庭成員未投資過金融產品的大學生投資金融產品的發生比遠小于家庭成員投資過金融產品的大學生的投資發生比,僅為其0.175倍。月支出、可支配存款余額均與金融投資比例正相關。可支配余額的發生比為1.843,可支配存款余額每提高一個等級,投資率將變為原來的1.843倍;月支出發生比為2.515,月支出提高一個等級將使投資率增加1.5倍,說明月支出對大學生是否進行金融投資作用程度遠大于可支配余額。

除研一外的其他年級學生與2013級相比,投資金融產品的比例并沒有顯著提高,本科階段的是基礎知識學習階段,大學生對金融市場的了解并沒有顯著差異,而研究生學習的知識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來說都有明顯提高,因此,金融投資比例在本科階段并沒有明顯差異,而研究生的投資比例遠大于剛進校的大一學生。大學生是來自農村還是城市對是否參與金融投資也沒有顯著影響,另外,來自東部和中部的大學生與來自西部地區大學生相比其投資比例并沒有顯著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大學生主要以學校作為認識金融投資的渠道,接受同樣的教育,投資信息也主要通過學校宣傳、校園模擬投資活動以及同學間的交流投資經驗等方式獲得,與生源地并無太大關系。收入主要來源于勤工儉學、獎助學金和其他的大學生與收入主要來源于親人提供的大學生相比其投資參與率也并沒有顯著提高。由于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所得收入甚微,其他收入不穩定,因此,這些獨立、額外收入并不會顯著提高大學生的金融投資參與率。最后,網購支出也并沒有對大學生金融投資參與率產生假設中的顯著正相關關系。隨著科技進步,通過互聯網進行轉賬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互聯網轉賬的普及使得那些即使是較少進行網上消費的大學生也愿意使用通過快捷安全的互聯網轉賬技術購買金融產品。雖然各種互聯網理財寶興起于網上消費支付業務,但其已經以極快的速度在大學生普及開來。

三、小結與討論

在調查之中我們不難發現,受調查的西大學生當中只有少部分人進行了金融產品投資(21.13%),這些人當中對金融產品知識比較匱乏,其中商科專業以及高年級學生的投資情況相對較好,為避免盲目投資造成的經濟損失,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金融知識,了解金融市場動向和投資風險,選擇適合的投資組合,避免盲目跟風。金融機構應該針對大學生實際情況量體裁衣,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大學生資金和風險偏好情況的金融產品,增強產品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在宣傳方式上,應該從校園出發,通過與校園組織合作舉辦如模擬股市等活動,提高大學生對金融投資的關注度和興趣,或者舉辦校園宣講會,向大學生宣傳金融知識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吸引更多人參與金融投資。由于近年來網絡金融的迅猛發展,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的興起,其低風險、操作簡單、無資金門檻限制、利率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等特點使得貨幣基金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引起了大學生對金融投資的關注。由于互聯網金融投資存在一定的資金安全風險,學校有義務向學生普及互聯網金融安全知識,以避免學生由于不安全的操作方式而造成不必要非投資損失。在未投資金融產品的學生中,其原因主要是對金融產品不了解。而由于對金融產品并不了解,因此他們對于投資金融產品的行為也會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這也是投資傾向無法轉化為實際投資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該通過組織相關的活動如理財知識講座和相關校園活動普及金融知識,包括對產品以及操作方法的普及,提高大學生對金融產品的投資興趣。

作者:秦雨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第2篇

都知道金融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對股票市場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了解金融股票市場對每一位股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同為為大家整理帶來的股票市場行情走勢的分析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5月18號收盤點評】

全天自然漲停13家,跌停21家,跌幅榜主要來自雄安與次新,這也是上周最風光的板塊。有漲就有跌,這是市場的真諦;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今天在美股大跌的情況下,能收出假陽也算不易,尤其是尾盤有不少資金選擇的抄底,個人判斷預計明天將結束調整繼續局部上漲。

今天沒有特別的熱點,雄安漲停個股雖多但是分化卻極大,而可燃料題材帶動的部分油改概念這種只屬于消息刺激,網安尚且只走了二天行情,個人也不覺得這種題材能持續多久,所以也不建議大家再去明天接力了。

關于明天的交易計劃,個人仍繼續看好雄安板塊的復蘇,沒有雄安其他板塊想獨立就目前的情況下是很難的,而重點就放在明天雄安反包個股或者新起來的個股身上,今天下午仔細看了一下盤面裝配建筑的大象股華夏幸福與金遇股份601992全都有資金在抄底,其實這二個也是裝配建筑中真正最受益的個股,如果明天他們有超預期的表現,明天裝配建筑分支就會繼續向上拓展空間。至于綠色能源板塊,只能看北京科銳有沒有開板機會了,其他跟風小弟尾盤就看保變電氣有資金在抄底了,對于這二冀個人保持繼續看好,并盡可能的尋找盤中的龍頭個股進行參與建議,一切都以市場走勢為準,如太空板業明天如果收小陽小陰都是可以值得期待的,當然若能反包將是最強的走勢也必將成為這波反彈的核心,靜觀其變吧。

第3篇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畢業論文;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高等院校依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科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由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課堂理論為主,實踐動手鍛煉相對較少,這給學生造成了畢業論文僅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錯覺;還有,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不得不以學生就業為主,而找工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重疊,考慮到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于是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的現象。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所以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為了端正學生對畢業論文不正確的態度,切實扭轉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態勢,使他們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的需要、真正認識到金融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一、撰寫畢業論文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訓練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這個階段,在金融學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選題、填寫開題報告、搜集資料、撰寫論文,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學生對所研究金融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又要使專業指導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專業學識和認識問題獨特視角,對學生的研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學專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其次,以學生為主展開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除了指導教師定期檢查督導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外,學生應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論文的情況,及時將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給指導老師,盡快得到正確的幫助建議。再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初步的基本評價。最后,該成績也是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的必要成績之一。在指導老師認為研究成果達到畢業論文的水平后,由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專家小組,通過答辯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統科學的評價。符合金融學專業學士學位畢業論文要求的,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

二、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開題報告和論文正文兩大部分。通過填寫開題報告,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確定各自適合的論文題目;了解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找出該論文研究的切入點;設計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明確研究方法等等。在這個階段,學生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判斷和界定所關注的問題,將自己研究的內容劃定在金融學領域,以符合所學專業的要求。通過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掌握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及進程,了解相關學者在研究本問題時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結論等,從而保證自己的研究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也確保使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向前推進一點。通過對論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運用金融學的理論,對所研究的金融問題形成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認識。

在論文正文寫作階段,學生要首次獨立地思考如何圍繞開題報告確立的研究題目和研究內容展開研究工作,比如,根據開題報告要求,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如何搜集相關資料?運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何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處理、提煉?根據金融學相關理論的要求,如何運用掌握的資料說明、支持文章的觀點?

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實際金融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練

第4篇

參考文獻:

[1]M.Rothehild,J.Stigiitz.EquilibriumInCompetitiveInsuranceMarkets:TheEconomicsof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76,90(1):629-650.

[2]Akerlof.JA.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J].QuarterlyJournalofEeonomies,1970,84(l):488-500.

[3]ArrowK.J.TheroleofsecuritiesintheOptimalallocationofrisk-bearing[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63,31(3):91-96.

[4]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330.

[5]李玉泉.保險欺詐及其對策研究[J].法學雜志,2000,(01).

[6]劉喜華、吳育華.信息不對稱與最優保險契約設計[J].中國軟科學,2003,(10).

[7]王海英.保險業中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J].經濟師,2005,(01).

[8]孫樹壘、韓伯棠、孫建全.博弈雙方逆向選擇問題的均衡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12).

[9]盧彥鳳.保險市場逆向選擇風險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8.

[10]鐘明.保險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94-98.

[11]張歡.中國社會保險逆向選擇問題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06,(02).

參考文獻

[1]伍云.保險監管法視野中的被保險人權益保護—兼論我國保險監管法的完善[C].碩士論文第3-6頁.

[2]李喜梅.保險消費的特點及消費者權益的自我保護[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8(02).

[3]張蘭.新《保險法》實施在即消費者權益保護“回歸正途”[J].金融時報,2009.

[4]余龍華.保險消費者保護的深圳模式[J].中國金融,2012(07).

[5]涂東陽,錢敏.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幾點思考[N].中國保險報,2012.2.16.

[6]鄧陽.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碩士論文第43、51頁.

[7]李世玲.保險消費者六大權益需要保護.金融時報.

[8]2012年一季度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通報.中國保監會

參考文獻:

[1]管建云.論保險告知義務制度的適用[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7).

[2]邵胡敏.淺析保險告知義務[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7).

[3]游明.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D].蘭州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11).

第5篇

(一)學生缺乏論文寫作經驗

由于成人教育學生大多從事第一線的實務性工作,缺乏論文寫作的實踐機會,據我院對09級畢業班學生的調查,其中只有45%的學生在大專畢業時獨立完成過字數為5000字左右的論文,還有55%的學生在大專畢業時未獨立完成過畢業論文。在課程論文方面,在15門專業中,僅有3門課程采用課程論文的方式考核。在學生對課程論文的態度方面,87%的學生認為課程論文考核要比卷面考試容易,完成的壓力小。近70%的學生表示自己完成課程論文的態度不夠認真。在完成工作報告方面,僅有5.2%的學生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獨立或參與過字數在10000字以上的工作報告的撰寫,其余學生均未獨立完成或參與。在論文和工作報告寫作程序和要求的了解方面,近53%的學生表示對此方面知識十分缺乏,35%的學生表示略有了解,10%的學生表示有較多了解,2%的學生放棄表態。從上述數據可見,成人教育學生缺乏論文寫作經歷,對論文寫作的要求程序方法都知之甚少,需要指導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為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導。

(二)論文寫作能力未能在課程教學中得以充分培養

論文體現了學生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但目前的教學在對實踐問題進行剖析時,往往側重于解決方案的優缺點闡述以及如何選擇方案,而缺少對問題本源及其演變過程的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得到實用的結論,對于如何得出結論則關注不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對于問題本源的解釋和闡述,需引用大量理論知識,因成人教育學生理論基礎不夠夯實,為減少學生學習難度,很多教師簡化教學過程放棄對問題本源的闡述。二是實用主義急功近利的風氣影響教學過程,將成人教育重應用性的理念演變成實用性,將高等教育演變成只教授學生“怎么做”,不闡述“為什么這么做”的短期職業培訓。三是教師在對實踐問題深入剖析時學生參與度很低。2012屆金融專業學生課堂討論,學習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的作業準時提交率只有35%,遠遠低于普通題目形式作業的提交率。學生的低參與率阻礙了教學過程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

(三)論文選題趨同化、熱點化

為培養學生對實踐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論文寫作興趣,畢業論文選題采用“學生自行選題,指導老師提修改建議”的方式。2012屆畢業班學生中有近62%未從事金融業工作,對金融業的實踐問題缺乏直觀認識和興趣,因此在選題時主要參考網絡上的熱點信息,出現論文選題趨同化、熱點化的特征,而部分的熱點問題帶有很強的時效性和政策性,深入研究的價值不大,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失恰當。

(四)論文寫作“搜索化”

我校圖書館數據庫學科種類齊全資料豐富,為學生的論文寫作提供強大的資料支持。但學生論文寫作出現“搜索化”,資料堆砌成文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生選取某些具有時效性和政策性的熱點問題作為選題。對于這類選題,學生受專業水平限制很難對其本源性進行探討,而對政策方向的把握能力又不夠。出于寫作成績的保險性考慮,學生往往只能資料剪接堆砌成文。二是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已形成對網絡信息和資料的依賴,獨立思考能力下降,論文寫作過程中極度依賴網絡資料,由于資料分析刪選重組的能力有限,難免用資料堆砌成文。三是部分學生因學習動力和精力有限,或者指導老師疏于對論文選題、成文的過程控制,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抄襲網絡資料現象。據我院2011屆金融專業畢業生論文來看,抄襲率達到11%,都被判為不及格,以致影響正常畢業。

二、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循序漸進”式指導

我院金融專業專升本專業學制為三年,畢業論文工作一般被安排最后一學期,論文寫作過程為期五個月。而全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來提高論文質量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五個月,而應貫穿于整個三年教學過程,采用循序漸進指導方式。首先,在新生開學教育時,老師應強調畢業論文的意義,它是綜合檢驗學生三年學習狀況的重要環節,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工作任務的闡述解釋能力。其次,開設學術修養培養課程,采用講座方式,每學期循環開設,學生必須在論文開題前選修完成。講座圍繞選題方法、數據庫使用與資料搜集、數據統計基本方法、論文寫作格式、問題討論交流方法五個主題展開。第三,從第二學年開始每學期至少有兩門專業課需采用課程論文考試方式,課程論文要求從易至難,依據學習筆記———綜述———問題闡述———完整論文,逐步提高要求。第四,配備輔導老師專業回復學生有關課程論文、工作報告寫作方面的問題。通過上述改進方法,使學生在開題之前具備基本論文寫作素養,減小不同背景和基礎學生之間在寫作知識掌握度上的差異,從而為最后一學期的論文寫作做好準備。

(二)主導師與導師委員會相結合

2012屆前,學生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每位導師指導10名學生,全程負責學生論文的指導,此種模式在實踐中出現以下弊端:首先,指導老師受自身學術專業的限制,無法給學生提供最為專業的指導。其次,指導老師精力有限,同時指導10名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控制受限。基于此,從2013屆開始,金融專業開始采用主導師和導師委員會相結合的論文指導模式,該模式有如下特點:選題及開題報告答辯由導師委員會共同負責,導師委員會的三名導師對學生選題的口徑、內容及可駕馭性共同做出評判;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任何寫作問題,除了可向主導師尋求幫助之外,還可與導師委員會中任何一位導師進行學術探討。

三、結論

第6篇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第7篇

會計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Ball,R.,andP.Brown,(1968),“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68),pp.159-178

[2]Beaver,W.H.,(1981),“EconometricPropertiesofAlternativeSecurityReturnMethod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81),pp.163-184

[3]Black,F.,1972,CapitalMarketEquilibriumwithRestrictedBorrowing,JournalofBusiness,July,pp.444-454

[4]Brown,L.,P.Briffin,R.Hagerman,andM.Zmijewski,(1987),‘AnEvaluationofAlternativeProxiesfortheMarket’sAssessmentofUnexpectedEarning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July1987),pp.159-194

[5]陳信元等,2002,凈資產、剩余收益與市場定價: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金融研究(4),pp:59-70

[6]陳信元等,2001,預期股票收益的橫截面多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金融研究(6),pp:22-35

[7]夏立軍,2003,盈余管理計量模型在中國股票市場的應用研究,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pp:94-122

[8]王躍堂等,2001,會計改革與會計信息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7),pp:16-26

會計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何建國,劉婧.實證會計研究的辯證思考及其范式選擇[J].財會通訊,2011,09:9-11.

[2]田高良,李留闖,王鵬.發展中的中國情景化實證會計研究——第九屆中國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會計評論,2011,01:97-110.

[3]王建軍,陳璇,陳萌.陳小悅教授實證會計研究的經歷、自我反思及其啟示[J].中國會計評論,2011,04:485-498.

[4]張偉華,毛新述.實證會計研究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第十一屆中國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會計評論,2013,01:91-100.

[5]李漢興,李忠誠.網絡會計的發展及必須解決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1

[6]李彩蓮.網絡會計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財會研究,2004(9)

會計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1]鮑勃·瑞安等著,閻達五等譯:《財務與會計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2]瓦茨,齊默爾曼:《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杜興強:《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遼寧財專學報》2000年第1期。

[4]蓋地、呂志明:《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評析》,《會計研究》2007年第4期。

[5]曲京山、喬俊興:《論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張自巧:《論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和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辯證統一》,《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年第5期。

[7]齊獻忠:《實證會計與規范會計相互關系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8]汪江洪、劉凡齊:《關于規范會計工作中的實證會計研究》,《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9期。

[9]張天蔚:《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的結合運用》,《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8期。

[10]陳漢文、林志毅:《對規范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思考》,《財經研究》1997年第2期。

[11]Boland,L.A.Fall.CriticizingPositiveAccountingTheory,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1992.

第8篇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道,據英國路透社6月23日報道,全球知名金融資訊提供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近十年來日本出產科研論文數量基本持平,而中國的論文數量增長了三倍。

報告指出,日本、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在全球所占比例下降,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所占比例上升。報告寫道,“現在日本必須利用好家門口的優勢。亞太地區將成為下階段全球科研領域的強有力中心……中國和印度在此領域正飛速上升。”

據湯森路透數據,日本在2009年發表了7.85萬篇論文,比2000年的7.2萬篇僅有小幅增長;而中國在2009年發表了12.5萬篇論文,是 2000年的將近四倍。報告表示,雖然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實驗室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但2009年,日本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在全球所占比例只有6.75%,低于2000年的 9.45%。

第9篇

一、開放本科會計畢業論文寫作基礎性工作存在的問題

(1)選題環節存在的問題。第一,選題沒有意義。選題沒有意義的題目,如《會計的重要性》,《知識經濟下會計的發展趨勢》等。《會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現實意義,大家都知道會計的重要性。《知識經濟下會計的發展趨勢》這題目本身就讓人覺得漫無邊際,學生在導師建議換題后沒有更改,后來從上交的論文來看也是東拼西湊不知所云。第二,選題陳舊。選題陳舊如《試論會計信息失真》、《論會計內部控制》、《應收帳款管理》、《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題目。以上題目在前幾年出現頻率很高,并且有些問題政府已出臺相應的法規政策進行解決,現在再寫很多人只是簡單拼湊,沒有新意。第三,跨專業選題。會計專業的學生中,有部分同學來自金融系統,如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這些同學在選題時往往偏離會計學專業范圍如寫《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拓展》、《中國基金投資的現狀與發展》等。(2)收集資料環節存在的問題。從信息資料的角度看,會計研究文獻是十分豐富的。圍繞選題,資料搜集越具體、細致越好。但是,在這個環節卻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相當多的學員存在寫論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談不上扎扎實實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時間相對較短。目前論文題目上報通常在最后學期期初,初審時間在開學后第一個月的中下旬,論文答辯時間在期末考試開始前半個月,扣除學生真正執筆寫作時間,通常在兩個月左右,這樣絕大部分學生從選題、資料收集、閱讀到題目真正確定的時間很短。據指導教師反映,有的初審題目未過的學生,離交稿只有一個月了甚至時間更短了,還在問題目行不行。(2)題目審核內容單一。盡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學期末就進行選題布置,但是由于論文審核的內容只針對題目,沒有對選擇題目時的相關參考資料進行檢查,很多人就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準備工作。(3)學生不重視。通常在論文寫作指導的時候,指導教師都要對選題進行講解,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重視這一環節重要,上報論文題目較隨意。有的甚至就用“會計方向”“會計電算化”這樣的名稱來作為上報的題目,對于這些題目審核本身意義就不大。

三、提高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策略

(1)調整寫作時間。開放教育會計本科學制2.5年的,基礎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學期進行布置、完成。論文寫作指導講座從第四學期的期末調整到期初進行,要求學生在這一學期完成選題和資料收集、閱讀的過程。論文題目審核時間分兩次,即一次沒過的同學,有再次選題的機會。(2)增加審核內容。在上報題目時除了題目本身還應增加對參考文獻的審核,最好要求學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參考文獻。指導教師則對初選題目和參考文獻進行必要的審核。并且規定如果第二次審核還未過的就不難能參加寫作,經審核確定后的題目原則上不能進行大的修改。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更努力地尋找參考資料,認真的進行選題。(3)重視選題。畢業論文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義,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義。畢業論文的意義包括社會現實意義和學術意義兩個方面。通常我們的畢業生在選題時可偏向前者。社會現實意義指論文所涉及的問題是社會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論文所提出的觀點有助于解決這些存在的現實問題。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強調學生能夠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便于收集資料,便于分析。主要可從選題要熟、要小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寫自己熟悉的內容。在論文選題指導時,提倡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來選題,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自己實際工作中去,這樣的選題比較容易成功。二是寫小題目。便于結合自己學習的實際,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廣征博引,把問題談深談透。(4)重視資料的收集和閱讀。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檢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題和資料的檢索查閱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礎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調查研究、接觸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驗證學過的書本知識,又可以學到許多在課堂和書本里學不到新知識。學校和學生都應該更加重視前期準備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使我們開放教育會計本科的畢業論文的質量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呼漢衛,劉正遠,張茂仁,陳阿梅.保證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索與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7(6):394~396

[2]李寶川.談電大開放教育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第10篇

論文關鍵詞:金融風暴,大學生就業,困境,出路

近幾年來,中央各部委紛紛出臺各種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各省也將大學生就業問題放在工作的首位,相應出臺各類符合省情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貴州省地處西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財力有限,因此貴州省大學生就業問題顯得尤其突出,嚴重影響了貴州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當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席卷下,各地經濟受到重創,大量失業人員涌入市場,隨著就業人數的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2009年貴州省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68961人,其中本科31407人,高職高專34813人,畢業研究生2741人。因此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一貴州省大學生就業狀況

從歷年大學生就業率看,貴州省大學生就業狀況隨著畢業生人數的激增,使得貴州省大學生就業率出現波動震蕩,見表1:

表1:2005-2008年全國及貴州省大學生畢業人數、就業率統計表單位:萬人、%

全國畢業生數

貴州省畢業生數

占比例

全國就業率

貴州省就業率

2005

338

3.93

1.16

72.6

85.28

2006

413

5.32

1.29

72

80.94

2007

495

6.59

1.33

71

88.15

2008

559

6.91

1.24

第11篇

農村物流的論文大家一定都會寫吧,但是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大家都清楚嗎?它的標準格式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寫參考文獻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欣賞。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王新利.中國農村物流模式及其體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

[2]張雨明.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8.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其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

[4]陳雪剛.基于灰色理論的農村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張誠.江西區域物流能力與產業經濟的灰色控制系統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7).

[6]王俊.中國物流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4).

[7]李維國.區域物流經濟影響因素的灰關聯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

[8]譚清美.區域經濟物流彈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5(5).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平海,張浩偉.灰色關聯視角下廣東省農村物流影響因素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8(4):54-57.

[2]謝珊,平先秉.基于金融危機環境的長株潭地區物流產業升級的路徑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1):47-49.

[3]胡愈,許紅蓮.現代農村物流與主要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4(12):86-88.

[4]何滿喜.基于灰色關聯度的糧食生產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2011(2):3-4.

[5]黃立軍,孫樹棟.寧夏枸杞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1(3):135-139.

[6]王紅敏,楊蕾.我國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定量分析層次分析法在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分析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8,529:108-109.

[7]闞中華.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蘇北農村物流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4):21432-21433.

[8]姚月強,龔順清.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生鮮產品冷鏈物流影響因素分析[J].物流科技,2011(1):92-95.

[9]平先秉,魏有煥.長株潭區域物流金融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與業務運作模式選擇[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9(34):88-91.

農村物流論文參考文獻:

[1]胡云超.城市物流可持續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2]王新利.中國農村物流[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50.

[3]謝水清.論農村物流的內涵與特點[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3):51-53,57.

[4]李宏宇.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6(2):235-237.

[5]邱麗玲.我國農村消費品物流運作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3):110-111.

[6]吳震,朱亞偉.論農村物流的中心問題[J].中國合作經濟,2007(9):54-55.

[7]周建勤,鞠頌東.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物流體系構建初探[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25-28,53.

[8]花永劍,姒建英.當前農村物流業發展的四大問題[J].中外物流,2006(6):20-21.

[9]洪濤.“十二五”中國特色流通體系及其戰略初探[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4):1-7.

[10]洪銀興.論我國轉型階段的統一市場建設——兼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路徑[J].學術月刊,2004(6):83-91.

[11]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

[12]劉寶.我國物流發展的城鄉“二元”形態及其破解思路[J].經濟問題探索,2008(4):47-49.

[13]陳勇.現代物流發展與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的重構[J].農業經濟問題,2006(4):74-76.

[14]郭書田,劉純彬.失衡的中國[J].新經濟,2010(11):25.

[15]林剛.關于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和三元結構問題[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3(3):40-65.

[16]郭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4,24(6):66-68.

[17]洪濤.我國城鄉流通業協調發展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24(7):9-13.

[18]朱智,趙德海.我國城鄉商品流通市場一體化研究[J].財貿經濟,2010(3):130-135.

[19]劉根榮.轉型時期城鄉流通一體化問題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1(3):38-44.

第12篇

1.美國金融研究生的商學院培養模式及其啟示

2.強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計算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

3.多維互動式:研究生金融雙語教學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學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

5.關于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層次實行雙語教學的探討 

6.校政企研聯合培養金融碩士模式創新與策略研究——以南京審計學院為例

7.關于發展我國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9.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研究 

11.我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分析

12.“分類協同型”金融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研究生就業問題探索

14.金融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調查與探析——以蘇州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為例 

15.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錄取1982年度碩士研究生

16.美國金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分析

17.金融危機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報考的實證分析與引導機制構建

18.金融危機背景下女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19.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20.知識結構·素質要求·創新能力——以金融學專業研究生為例

21.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金融學研究生培養為例

22.金融危機對醫學研究生就業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23.我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分析 

24.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的思考

25.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金融學研究生培養為例 

26.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建議

27.關于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層次實行雙語教學的探討

28.金融專業研究生基礎理論課教學改革淺議

29.后金融危機時代研究生就業分析與探討 

30. 財經類研究生“三個自信”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以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為例

31.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就業情況探析

32.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特點的分析

33.對金融學研究生教育的探討 

34.在碩士研究生教學中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35.對金融學研究生教育的探討

36.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37.金融危機下研究生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38.校企協同模式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研究

39.金融數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 

40.西部地區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41.談金融學專業研究生論文寫作 

42.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建議 

43.金融危機前后中國通脹慣性特征及貨幣政策研究

44.對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學中大數據思維的應用研究

46.試論金融學研究中大數據思維的運用

47.金融危機條件下碩士生的擇業心理與政策評價——基于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49.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50.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51.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52.金融危機對醫學研究生就業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研究生就業問題探索

54.金融危機下研究生創業的幾點思考

55.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就業情況探析

56.論金融危機背景下研究生就業機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學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

58.對匈牙利銀行改革的考察——劉鴻儒同志在總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報告(摘要)

59.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60.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擇業狀況調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調查為例

61.金融危機條件下碩士生的擇業心理與政策評價——基于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

62.金融與財務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63.金融危機背景下女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64.金融危機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報考的實證分析與引導機制構建

65.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試題

66.金融危機籠罩下美國高校研究生資助的理念、策略與價值借鑒

67.金融全球化新時期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轉型之思考

68.首屆財經院校研究生經濟理論討論會(金融組)綜述

69.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預測

70.我國金融從業人員學歷結構及供求狀況研究

71.金融院校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72.淺析研究生就業壓力成因及調適

73.財經院校金融數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機下碩士畢業生求職狀況調查

75.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艱難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

77.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78.金融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雙語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討

79.關于金融學科界定的探討

80.統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研究——《金融統計學》教材編寫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專業碩士培養“雙師”制探索

82.金融學術碩士與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比較探究

83.東南亞金融風波與港元聯匯制

84.全球金融危機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85.戰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淺談應重視金融電教教材建設

87.加拿大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科技發展的新舉措

88.衍生金融市場的正面經濟效應

89.金融危機時醫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培養探討

90.黑龍江省金融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

91.以科學發展觀構建金融學專業碩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92.構建適應金融人才差異化需求的課程體系

93.轉被動為主動——金融IT人才培養機制當與時俱進

94.金融專業碩士培養對接新興服務業發展研究

95.新疆與全國金融學課程內容及體系差異分析

96.數理金融研究前沿與公司理財問題探討

97.知難而上 創新突破 積極調整產業戰略應對全球金融風暴

98.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途徑之淺見

99.呂家進——結合郵儲實際積極做好農村金融創新

100.英語專業碩士金融翻譯課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專業學位“雙導師”制

102.一個執著金融夢想的人——記80級校友高飛

103.我親歷的中國金融教育歷程

104.在國際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試闖關終結金融職場“七年之癢”

106.總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甘培根談——當前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

107.美經濟學家認為控制資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機的良方

108.基于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金融碩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110.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     

111.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機影響下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的問題與對策      

113.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已婚女研究生壓力源探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白银市| 文水县| 涿鹿县| 南昌县| 乌拉特前旗| 修文县| 长泰县| 广汉市| 蓬溪县| 南郑县| 云林县| 山西省| 五台县| 江源县| 泗阳县| 青海省| 台东市| 揭西县| 双江| 宝坻区| 出国| 图片| 遂宁市| 江山市| 如皋市| 阿巴嘎旗| 睢宁县| 哈巴河县| 东乌| 那曲县| 清新县| 池州市| 彩票| 革吉县| 和平县| 南靖县| 永登县| 湖南省| 灯塔市|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