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7 22:21: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鄉鎮干部扶貧工作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今年元旦,榮縣留佳鎮大屋坡村村委會辦公室的大壩子里,幾百名村民樂滋滋地看著范新民牽頭組織搞的新年聯歡會節目。節目一演完,村主任宣布:“范支書下派一年半的時間到了,很快就要回縣民政局了!”村民們一聽,臉上的笑容沒有了,紛紛涌到范新民面前,你一言、我一語,表達對范新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范新民是榮縣首批下派脫產幫助新農村建設的50名縣級機關干部中的一員。為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加大對年輕干部的培養,促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融互動,2006年5月,榮縣縣委從縣級機關下派了首批干部脫產到50個村幫助建設新農村。同期,鄉鎮對470個村下派了駐村干部。2007年3月,榮縣又迎來了自貢市委從市級機關派來的59名下派干部。
市、縣、鄉鎮的干部離崗離家,來到50個示范村、50個項目村、6個貧困村擔任“村官”。下派期間,這些“村官”們了解了農村,讀懂了農民,描繪出了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群眾由衷地稱贊道:“開始還以為上面派來的人是來鍍鍍土金的,沒想到他們不但留下來了,還真心實意地幫助我們搞生產、搞基礎建設、制定發展規劃。我們巴不得他們不要走了!”
干部下基層 處處有真情
“老實人吃虧,為啥子不派別人去?你一個女人,上有得了腦血栓、行動不便的90多歲的老奶奶,下有不滿1歲的女兒,我又遠在幾十里外的鄉鎮工作,家里誰來照顧?”聽到初為人母的妻子竟然要下派到農村工作一年半,本是鄉鎮干部、深知農村工作艱辛的小陳又氣又急。
“哪個沒有困難?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后備干部,在這種關鍵時刻不站在前面,怎么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再說,我們的祖祖輩輩也是農民,回報一下農村也是應該的。”好不容易考調到縣人事局工作的吳京梅說得句句在理。丈夫知道她的犟脾氣,認定的理十條牛也拉不回來。最終丈夫讓了步,小夫妻倆硬起心腸把孩子和老奶奶送回了農村的母親家。小吳堅定地來到過水鎮柑柏場村當起了黨支部第一支書。
2007年3月,正值“自(自貢)榮(榮縣)快速通道”修建開工之際,從自貢到榮縣,僅僅30公里的路程,客車卻要在破爛不堪的公路上顛簸3個小時才能到達榮縣車站,再轉車趕到鄉鎮、村,到一些偏遠的村還要步行數里山間小道。但從市級機關下派到榮縣的59名干部卻風雨無阻,堅持每周星期一來、星期五回。下派到古佳鄉毛家壩村的鄭玉平,見到村里的路又遠又窄,便自己花了幾千元錢買了輛摩托車。家人和朋友都說他傻,投入了青春,還要投入金錢,太不值了。他卻平靜地說:“市委給我們每年補助了5000元錢,鄉里又想方設法地解決了我們的吃住問題。買輛摩托,方便多了,我還可以經常為老百姓帶點生產生活用品,他們可高興了!”鄭玉平豪爽地說。
為讓下派干部留得住,市、縣、鄉鎮、村盡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鄉鎮落實了食宿和辦公地點;派員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市、縣制定了下派干部補助、領導聯系、項目支持、溝通交流、管理考核、表彰獎勵等制度,促使他們融入基層和群眾,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展現自我。
在元旦迎春座談會上,市直機關工委下派干部李慧麗地感慨道:“每逢重大節日,縣、鎮、村都想到了我們,召集我們談心、聯歡、聚餐。我覺得榮縣處處有真情,我越來越喜歡這里了!”
民生民情大于天下派干部真心干
“你們要時刻牢記到基層的工作職責,要當好政策宣傳員、致富引導員、科技推廣員、惠民代言員、新風倡導員。”榮縣縣委書記對下派干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高山鎮鴉鵲沖村班子不和、村務不清、發展滯后,被鎮上列為“問題村”。從縣委組織部下派去當第一支書的年輕小伙子羅曉鵬,一到村上就吃了“閉門羹”:在第一次與原村班子的見面會上,只有支部書記參加,其他人稱有事不來;在第一次村組干部和黨員大會上,六組組長肖樹義當眾向他遞交了辭職報告,村婦代會主任也口頭提出辭職;在財務交接會上,清理出村債務2.8萬余元……羅曉鵬倒抽了一口涼氣,險些泄氣。但看到村民熱情的眼神,想到組織部領導的殷切期望,他又振作起來,用3天時間走訪了十幾名離職和在任村組干部、56戶村民和13戶貧困群眾,聽他們談希望和建議。他的真誠和耐心打動了村組干部和群眾,肖樹義收回了辭職報告,村組干部深刻反省,班子團結了,發展思路理清了,扶貧新村建設順利推進了。秋天,村民們紛紛把一筐筐李子送到了縣委組織部請大家嘗鮮,說是感謝縣委組織部給他們派去了一名好干部。
“民生民情大于天!雖然跑了8次才爭取到8萬元水庫整治資金,但能解決2000多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跑斷腿都值。”下派到旭陽鎮石踏山村的李慧麗原本是個白凈的女孩,在一個多月的抗旱中,臉上曬出了黑斑,累瘦了幾公斤,但她無怨無悔。在去年嚴重的干旱面前,榮縣的下派干部們出主意、想辦法、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幫助基層協調落實資金500多萬元,整治維修提灌站40多處、水渠3000多米,改造山坪塘90多口。
為確保下派單位、接收鄉鎮和下派干部三方都進一步做好幫助農村基層建設工作,榮縣積極響應省委、市委關于深化下派干部活動的號召,開展了“五比五看五好”活動。100名下派干部在“娘家”、“婆家”的支持下,開展送技術、送文化、送健康、送溫暖活動,共送出《養蠶栽桑150問》、《肥料施用100問》、《家庭科學養豬》等科技致富書籍和宣傳資料4萬余冊,組建村圖書室38個,對農民進行政策宣傳和技術培訓9萬余人次;為村民放壩壩電影53場次、義診達6369人次,結對幫扶貧困群眾130戶,捐贈現金與物資3萬余元;爭取資金33萬元,建通村公路67公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6個。
人走茶不涼 發展藍圖續新篇
“一年半太快了,值得自豪的是,來時承諾要辦的幾件事都完成了,去年縣上考核,我也得了一等獎。但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沒有做,特別遺憾的是,為羅家村制定的‘生態化農業、園林式住宅’新農村建設規劃才剛剛進入實施階段。”雖然馬上就要回到環境舒適的縣教儀站工作了,但車利卻高興不起來。來接他回去的余站長風趣地安慰他:“只要描繪好藍圖,建設還有后來人嘛!”
榮縣縣委決定,從2006年到2010年,5年分三批從縣級機關下派150名干部幫助6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從鄉鎮下派1000名干部幫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要求首批下派干部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帶領鄉鎮、村干部,圍繞“有科學規劃和目標、有合理的產業支撐、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有必要的項目帶動、有堅強的領導班子、有精神文化陣地”等“八有”目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新農村建設5年規劃和分年度進度計劃,努力把下派村建成全縣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
目前,100個村的各項事務正按規劃發展,擬訂的180多個發展項目,有90多個得到初步落實和推進,“金土地工程”、“一村一品工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組公路、農田水利設施等建設成效明顯。如縣計生局的朱天友通過對水土的仔細研究,為雷音鄉桅桿坳村確定了發展生姜、養豬、養兔、稻田養魚等短期增收項目,200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700余元;縣林業局下派留佳鎮的高濤為留佳鎮爭取到封山育林800畝、荒山造林2000畝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4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