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8 15:43: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弟子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弟子規講稿
曾幾何時,我們都佇立路口,遙望千年的歲月,而心靈仿佛無所適從。而今,踏上這條心靈的歸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首孝悌”。百善孝為先,我們中國人是最講孝道的,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對于“孝”的解讀極為深入:我們懂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更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然而這與“孝”同為重要的“悌”,卻如灰姑娘一般,被我們有意無意的遺忘在某個角落里,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及對長者的敬愛、對幼者的疼愛。所以悌是敬愛,是友愛,是疼愛,悌講的是人性的博愛。
大家可知道,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與“悌”同等分量,“悌”的含義亦被古人用行動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古人眼中,為了“悌”為了兄弟姐妹,縱是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儼然成了那個時代一種翩翩君子的風度與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盡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華的仙苑瓊花,經久不息的綻放。
而今天,我們遺憾的看到,這朵瓊花敗落了,在經歷了物欲與貞潔的激烈斗爭后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顏色,消了她的芬芳。
對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應勿緩”,今人更多是“子女命,應勿緩”;對于師長,古人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為師,路遇側目”;對于友人,古人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載,口角時時在”……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是我們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嗎?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人性的變化,而是對于傳統美德的漠視。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悌”的種子就會在我們身邊生根發芽,最終枝繁葉茂。見到師長,我們不妨深鞠一躬,道聲親切的“老師您好”;跟同學相處,我們不妨少一些自我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體諒;與朋友發生矛盾,我們不妨少一些斤斤計較,多一點寬宏大量。再細致一點,當行色匆匆卻看到別人手提重物上樓梯時,我們不妨自覺讓開一條通道;當饑腸轆轆排隊打飯時,我們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擁而上的念頭;當熄燈休息后,住在樓上的同學不妨體諒下住樓下的同學,自覺放輕自己的腳步……
看,這些是不是其實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著平凡?非也!你可知道,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進步的一大步,而每個人的這一小步卻能促成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悌不難,只要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一個小小的細節,去嘗試一種新的舉動!
當你這樣做著的時候,你會發現天變藍了,大地變寬廣了,周圍的人變得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了,煩惱越來越少了,身邊的廢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希望從今天起,我們的心里都埋好一顆“悌”的種子,讓我們用心的溫度來深深呵護,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錦,小樹發芽的時候,我們也就真的成長了!更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這條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弟子規》漫長生命中行路的游覽者,而不只是匆匆過客!
關于弟子規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 做文明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著讀起來。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文明。
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它如茫茫大海上的航標燈,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航向。它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不說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辟。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善德仁愛的本源,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之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我雖不能效仿古時花木蘭替父從軍,不能效仿小鐵梅替爹擔的八百斤。但這3年多來我用心照顧病重的父親和公公,用弱肩擔起了兩個家庭的重擔。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我的父親出車禍了,腦細胞受損。當時感覺天旋地轉了,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弟弟遠在南京服兵役,妹妹又有十個月的身孕,母親悲痛的血壓高到暈倒,生活讓我不知所措。但是,作為長女,我必須堅強起來,我們還要生活,我們還是那幸福的一家。周轉幾家醫院,治療無望,父親被斷定為植物人,從此不再說一句話。悲痛欲絕也無能為力,只好從醫院回家,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一次鬧鈴,起來翻身拍背,多少次在父親耳邊呼喚,看似堅強的背后,滿滿兩本日記已經盛不下我對父親的思念,再多的淚水也改變不了現實,相信有奇跡,但要堅持去做。每天早上5點半便起床,開始了一天忙碌而辛苦的生活。做早飯,收拾房間,幫父親洗手擦臉、抽痰、喂藥、擦屎端尿,然后去上課。怕父親得褥瘡,便每天兩次一早一晚為父親擦拭身體,給父親做按摩,幫助他活動筋骨。 兩年后,病床上的父親永遠走了。還沒等我從悲痛中走出來,八十歲的公公又因腦出血住院了。在昏迷了半個月之后,公公終于醒來了,但是半身癱瘓不能說話。這年的春節,我在醫院為公公端屎端尿,盡心照顧老人。同室的病友都以為我是老人的閨女,羨慕得不得了。這時候我公公啊啊的會對我伸出大拇指,不管怎么樣,這都是應該做的。現在,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轉便轉院到醫專養護中心。每個周末我都要接公公回家給他洗臉擦身、喂湯喂藥、端屎端尿。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 恩格斯為了不讓生病的母親煩心,把本應屬于自己的巨額資產轉讓給弟弟們,他說:“我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只有一個母親。”只有我們盡心盡力了,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父母,這就是孝,就是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是一切美德的基石;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后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漢人季布,誠實守信的化身,被人稱作“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一諾千金呀。即使在心里的承諾他也一定做到,因此他先后得到項羽,劉邦的重用;東匈奴不失信于大唐,兩國交好,澤被百姓;同仁堂歷經三百多年不衰的秘訣是以誠信為宗旨,對顧客,對職員,對股東,對中華民族的藥業的誠信開創了同仁堂的輝煌成就。
也許有同學會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紙屑扔到干凈的校園時,你誠信了嗎?當你不認真訓練,不完成作業,做值日偷懶,在同學面前吹牛時,你誠信了嗎?當你對同學的承諾,對父母老師的保證,對他人的應允沒有做到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 這就是不文明!
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和諧者,為德行高尚者,自然為人們所敬仰。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此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才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一個能和諧人際關系的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在校園愛集體愛所有人,不以大欺小,關心幫助呵護小同學,這就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有余力,便應珍惜時間多訓練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見賢思齊,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一天比一天減少。就會變得更有德行,就會成為一個文明人。 仁、智、禮、義、信,只要人人能做到了,我們就擁有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并牢記“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于《弟子規》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于弟子規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做文明嶺南人
為了弘揚傳統美德,建設傳統文化濃郁的特色校園,學校號召我們學習《弟子規》,老師每周都會帶領我們學習這本書。我感受很深,《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們有許多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連吃飯都非常挑剔。爸爸媽媽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可我們卻挑三揀四,甚至當飯菜不合口味時,還亂發脾氣。聽我爺爺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每天吃的就是窩頭咸菜,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斤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大米和白面。與爺爺奶奶們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嗎?不應該牢記《弟子規》里“對飲食,勿揀擇”那句話嗎?
學了“衣貴潔,不貴華”這句話以后,我非常羞愧。我想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買鞋,我一眼就看中了一雙耐克的名牌鞋,標價三百多元,我吵鬧著要買,可是媽媽要給我買一雙普通的運動鞋,我死活不同意,在商場和媽媽大吵大鬧,最后媽媽沒辦法只好向我屈服了。其實我心里很清楚,兩款鞋的樣式差不多,我只不過是想在同學們面前炫耀,滿足一下我的虛榮心罷了。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呢?現在想想,我們實在是太幼稚、太不懂事了。“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我們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激勵奮發圖強,“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外表穿著、飲食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在家里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學校,有老師諄諄的教誨,可是當我們站在這鮮艷的五星紅旗下,看著她冉冉升起時,我們難道不應該想起革命先輩們爬雪山、過草地時所經歷的苦難嗎?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繼承他們那種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嗎?
同學們,《弟子規》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有教育我們孝敬父母的“父母呼,應勿緩”,有規范我們行為的“斗鬧場,絕勿近”,有告訴我們誠實守信的“凡出言,信為先”,這都是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牢記的道理,同學們,學“弟子規”,做“文明人嶺南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關于弟子規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伴我成長”。《弟子規》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凝聚著儒家千年的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在《弟子規》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八個部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入則孝了。入則孝,顧名思義,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說的好“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萬事孝為先。孝,其實很簡單。孝就是父母回家時遞上的一杯溫水,就是父母生病時關心的問候,就是要做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弟子規》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孝的重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努力做一個孝順的人!
關于弟子規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后,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里,看到媽媽的毛巾臟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干凈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里浸泡幾分鐘,再在水里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興。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酢⒊吭蚴 ⒒柙蚨ā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實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于無、倘?R飾、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傾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人、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余 力 學 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再讀《弟子規》有感
唐東清
有幸再讀《弟子規》,仍舊對它愛不釋手。
關于讀后感,我想讀者會有各自不同的感悟。我不是圣人,當然很難和你感同身受,它只是一本書,幾句古訓。怎么聽,怎么學,怎么看,最后得到多少,都在于你自己。不過我想剛開始接觸《弟子規》的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在企業里還要學習弟子規?
當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時代",信息、數據、人脈、資源急劇膨脹,自我卻不斷被壓縮的大時代,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似乎很難認清自己,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道德的時代,幾句醒世良言更顯得難能可貴。反復誦讀那質樸的古訓,不禁使人心胸豁然開朗,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與圣賢的距離。也許時代在不停地變遷,可是正確的為人處世之原則卻鮮有改變,不妨聽聽先賢的教誨吧,找點對自己有益的內容學學。
為什么在企業里要學習弟子規,我想你一定要明白弟子規和企業管理之間的關系。
公司經常提到企業文化建設。所謂企業文化呢,指的是: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等等。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弟子規》其中包含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三方面的管理文化。是一個現成的并且延續了千百年的為公眾所接受的價值觀的凝結。因為它是儒家經典,弘揚的是人性與道德,講述的是為人、處事、行為之道,直接的作用是規范大家的言行,能夠使同事之間和睦友愛,增進同事之間的關系,培養默契,形成一種文化氛圍。所以我理解的"弟子規"是為公司逐漸塑造企業文化奠定的基礎和對員工企業文化概念的一個初步滲透,弟子規學習的過程是塑造企業文化的過程,是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價值觀的過程。
舉個例子,我們都希望在工作中保持冷靜,不犯錯誤,不做無用功。事實上,每一個勞動者都清楚的知道,在現實中,我們希望的的狀態和實際狀態還是有出入的。我們的前輩們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弟子規》中,就有了"事勿忙,忙多錯"的提醒和教導。因此,愈是任務多,事情忙的時候,愈要花時間進行整理分析,做好完成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去完成,將重要且緊急的事務,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和不緊急不重要的事務羅列清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再比如,你是否會覺察到自己的人際關系一團糟呢?盡管你資質優厚,才華橫溢,但你發現身邊的同事朋友談天說地,暢談自若,而你總是無法融進去,有時候甚至連開口求助的勇氣都沒有了。"泛愛眾,而親仁".你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對方稍有不如己意,就產生抱怨,產生嗔恨之心。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心理病毒。只會讓周圍的人遠離,不愿靠近自己。相反,有平等博愛心的人,甚至是謙下心的人,他們受人一點恩惠,則感恩不已,別人稍有疏忽,沒有體諒到他,他也不會覺察,能夠寬容待人。這樣的人呢,人們就喜歡和他在一起,就更加愿意施加恩惠給他,甚至更愿意去體諒他,去照顧他。所以,我說這是實用法門,是人際關系改善的法寶。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圣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愿與大家共勉,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提升自身價值,為公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同學和老師都積極的參加。通過學習《弟子規》,同學和老師們的行為都有了很大的改進,以前不文明的行為漸漸地在校園里看不見了。學習《弟子規》也使我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在家,我是小公主,因為是獨生女,父母都對我寵愛有加,家務活難得讓我幫忙,爸爸媽媽也只讓我搞學習,他們總是說我還小,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學習,其它的事長大后自然會懂的。就這樣我的動手能力特別差,可又沒辦法。現在我們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教導我們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不要讓父母擔心,讓父母蒙羞。我也明白了:我現在長大了,是一個中學生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父母老了,終有一天會離開我,現在應盡自己的能力去孝順父母。于是我開始改掉以前的壞習慣,主動幫媽媽做家務事。媽媽從心里感到欣慰。
《弟子規》不僅對我,對我的家庭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家里有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也許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爸爸媽媽似乎總是看不慣他們的行為,總是對爺爺奶奶大喊大叫。那天我回到家,還沒進家門就聽見爸爸媽媽的爭吵聲,我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聽到爸爸與奶奶好像是因為莊稼的是正大聲的吵著,爸爸扯著嗓子大吼,奶奶也氣紅了臉,到最后媽媽和爺爺也加入了這場家庭爭戰,我在那越聽越煩,可連我插嘴的機會都沒有。事后,家中格外清靜,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突然想到了《弟子規》,便拿著學校發的《弟子規》讀本,給爸爸媽媽看,開始他們都只是馬馬虎虎的看,后來他們好像越看越投入,我在旁邊不禁的笑了,看完后,爸爸媽媽紅著臉說:“現在怎么辦,知道錯也晚了。”我也笑著說:“沒關系,我們一起去給爺爺奶奶賠禮道歉,我相信,他們會原諒你們的。”說著我們便去給爺爺奶奶道歉,爺爺奶奶便原諒了爸媽。當得知,是因為一本《弟子規》改變事情的結果時,爺爺奶奶便硬要我讀給他們聽,我們一家在一起高興的學習《弟子規》。
衷心的感謝《弟子規》,是你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家。
八(二)班
讀《弟子規》的感受
這一陣子,我們一直都在背《弟子規》。里面有不少的真理,簡直可以說是經典之作,但是再偉大的東西也有不對的地方。
我認為它里面有很大部分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這里,前兩個可以說是正常的,應該的。可是,最不怎么樣的就是:過猶待,百步余。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節奏比較快,時間非常寶貴,但“弟子規”就有這個問題:路上看到老年人必須看著他走遠,而且必須看年長的人消失在地平線上,才可以行動。這么一來不就亂了嗎!我不管古代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絕對知道:這樣的規則在現代世界,就是不適用。可我還要記住一點,這只是它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還可以…….
弟子規告訴我
容城縣容城小學四年級(3)班——朱禹冰
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和《弟子規》交上了朋友。從此這個好朋友忠實地陪伴著我,不時教導我。
(一)孝敬父母
記得那次,媽媽的臉一夜之間胖了許多。我不解地問:“媽媽,你怎么啦?腮幫子變得那么大?”媽媽回答:“我牙疼!”我想媽媽一定疼得很厲害,立刻騎上自行車要去買藥。媽媽叫住了我問:“你干什么去?”“我去買藥!”我說。“沒事,我一會就好了。”媽媽說,“藥房離咱家遠,要過幾條馬路,不安全。”我說:“沒事,我也不小了,過馬路會加小心的,您放心吧!”等我把水和藥送到媽媽手上,媽媽什么也沒說,緊緊抱住我。這時,我仿佛聽見《弟子規》對我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你今天做的可真棒!”
(二)信守承諾
有一次,我配合陰夢龍約好了周日要去新容花園玩。可到了那天媽媽卻要帶我去白溝買我最喜歡的航模飛機。媽媽說:“周一你去學校見到陰夢龍和他道個歉不就行了?”我心想“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能再收回”我猶豫了半天,終于做出了決定,對媽媽說:“您自己給我去挑選吧!”媽媽只好答應了。正在這時那個熟悉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凡出言,信必先;詐與妄,奚可焉。”你真是一個守信的少年。
(三)尊重他人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白溝看病。上了車以后,車上沒有一個空位可坐了。站得時間一長,本來身體就不舒服的我,腿開始發軟了。坐在尾排的一個叔叔招呼我說:“小朋友,來,你坐這里!”我還沒坐穩,車門開了,一位花白頭發的老奶奶走了上來。正在這時那個好朋友又說話了:“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我一下就懂了朋友的意思。說;“奶奶,你來坐我這兒。”那位叔叔看見了對我微微笑了笑。下車時,叔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有朋友真好,有《弟子規》做朋友真好!我永遠不會忘記《弟子規》朋友的教導。有它陪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會越走越遠,在攀登的路上我會越爬越高。
指導教師:朱金英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游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游戲還邊說:“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說:“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時安排我到超市買東西,比如買醬油,我就明顯的有抵觸情緒,會很不耐煩地說:要買你自己買。”大人說:“如果沒電腦,咋辦?”我就頂嘴:“時代不同了,你們out了。”但如果聽說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飛奔的野馬一樣,騎著自己心愛的自行車撒歡兒而去。在路上就盤算著買這買那。到了超市兩眼放綠光,我推著購物車穿梭在人群間,心里還盤算著哪種東西最好吃。父母為我大包小包的買,還問我夠不夠,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從來沒為爸爸媽媽買過東西。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三年級上學期學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為嫌麻煩就沒打針。晚上,爸爸問我打疫苗沒?我說打了。爸爸在我兩個胳膊上找了好久,沒看到針眼就問我:“你到底打針了沒有?”我仍在撒謊,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頓。挨打時我還在想:不就是沒打針嗎,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給我舉實例、講道理。現在,想起這件事來,我還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復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么,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么,又怎么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后,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結冰了,怎么辦?于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后,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著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總要問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學。而現在,我要學會問父母早上好、晚安。
弟子規,圣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余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
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
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
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
后有急,借不難。
凡出言,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
茍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于無。
倘掩飾,增一辜。
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
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
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
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
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同是人,類不齊。
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
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
小人進,百事壞。
不力行,但學文。
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
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墻壁凈。
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
有缺壞,就補之。
非圣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
圣與賢,可馴致。
但這并不是我的最終目的,我的真正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背誦、理解的基礎上在生活和學習中踐行《弟子規》。因此,我和孩子們經常就《弟子規》某一章節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討論交流。那天,我和孩子們的交流討論就從“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小節開始。
“我覺得這一小節所說的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相信你們都做得很不錯。”孩子們相視微笑,“你們的笑而不答,是什么意思?”我又問。好多孩子真誠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生1:老師說得很對,這一小節所說的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我做得并不好。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點白糖,我很不想去,就拒絕了。后來在媽媽的訓斥中我還是答應了。因為我不情愿去買,就沒聽清楚媽媽到底讓我買什么,結果我把白糖買成了白菜,害得我白跑一趟,又被媽媽批了一頓。背了《弟子規》以后我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生2:以前媽媽叫活的時候,我總會找些借口來推辭,有時還假裝睡著了,這樣媽媽就不叫我了。那次,媽媽要包包子,叫我去草棚拿一棵白菜,我躺在沙發上懶得去,就在那兒裝睡,結果媽媽調完面以后只好自己下去拿了。當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仔細想想媽媽很辛苦,每天又要上班又要做許多家務,還要操心我和哥哥的學習,而我,很少主動幫媽媽做點什么,與《弟子規》里說的相差太遠了。不過,以后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見孩子們在一味地反思自己,我便打斷:“沒想到你們不但沒有虛夸自己做得有多么好,反而反思了自己所作所為的欠缺。由此,大家想到了《弟子規》里的哪些句子?”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孩子們爭相回答。“很好!我相信,凡事有反思就會有進步。所以我現在最想問的是:在你背了《弟子規》以后,你感覺自己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方面做得怎么樣呢?”
生1:有一次我感冒了,因為腿打了針很痛,我好幾天臥床休息。星期天,媽媽在家忙里忙外地不閑著,我想幫媽媽可是又幫不上什么忙。終于,機會來了,媽媽問我可不可以去送垃圾,我痛快地答應了,可下地時,腿還是很痛。但我笑著說不痛,然后忍著疼痛幫媽媽送了垃圾。雖然我的腿很痛,但心里卻美滋滋的,畢竟,我為媽媽分擔了一點家務。
生2:那是在我背完《弟子規》之后的一次,媽媽讓我幫她拿拖鞋,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立刻拿給了媽媽,媽媽還夸我變乖了。我知道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我想,背《弟子規》和不背是有很大區別的,沒背之前,我不聽媽媽的話覺得心安理得,背了之后我覺得我懂了里面所講的道理,自己還和以前一樣的話就覺得很慚愧,覺得自己就該像書里說的那樣去做,這樣才能不白背。
生3:背了《弟子規》以后,我還用它教育過我弟弟呢!我姑姑家有個小弟弟,他有一個毛病,就是不管誰叫他多少聲,他也不答應,姑姑叫他做事,他總是拖拖拉拉,為此,我姑姑沒少生氣。有一回他來我家玩,我把《弟子規》拿給他看,我一點一點講給他聽,他聽了以后明白了,也借助《弟子規》改掉了壞習慣。我覺得《弟子規》真是我們的良師。
還沒等我開口,又有一個孩子高高地舉著手不肯放下。“老師,我還用《弟子規》教育了我爸一會呢。”
《弟子規》中的第一部分——入則教提到: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顧名思義,父母有疾病時,做子女的更要細心照顧他們。又如: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它又提醒我做事要事先稟告父母,否則有損于為人子女的本分。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弟子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弟子規心得體會1當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缺乏人文禮教的熏陶與高尚人格的培養,為了改正這一偏見,學校推出的“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的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其宗旨是讓學生接受傳統優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們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們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文化。
在教學中,我做到“四個結合”,即學習與興趣結合、內容與典故結合、學習與實做結合、學校與家庭結合,全方位地讓中華傳統文化《弟子規》灑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一、在《弟子規》誦讀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首先聲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學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會懶散。千萬不要有斷句錯誤,否則會誤導學生,所以要注重自我進修。讀經可以有抑揚頓挫的表現,隨著聲韻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動,不知不覺地,就會陶醉在讀經的樂趣中。語速不宜過快。讀得慢,讓學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過抑揚頓挫的經典誦讀,還可以慢慢地體會個中的道理。因為我們知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二、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要培養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采用了“只表揚,不批評”、“只鼓勵,不強求”的教學原則,用“看誰讀得準,看誰做得好”地口號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另外還采用評選“誦讀小明星”等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獲得誦讀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規》誦讀的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講一些經典故事教育學生。我遵循“讓《弟子規》為我導行”,讓“經典故事伴我成長”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啟發和教育學生。《弟子規》內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斷機》、《劉備教子》、《鐵棒磨成針》、《苦心勸父》等等,這些曲折動人的故事能讓孩子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使他們感悟到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四、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注重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弟子規》不只是背得滾瓜爛熟,更重要的是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學生背完《弟子規》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據學習內容制定了許多關于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日常行為規范。其內容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健體、怎樣相處……
五、在《弟子規》誦讀教學中重視與家長的溝通。為了讓家長能感受到《弟子規》給孩子帶來的變化,我們實行了家校聯系活動。在“家園互動欄”上我每天都給學生留一些有關《弟子規》內容的家庭作業,如: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買菜、做飯、洗衣服、澆花、打掃房間、倒垃圾;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等等。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家長和學生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有個學生家長談道:有一次,他在外應酬,回家后酒醉嘔吐、昏睡。孩子見到爸爸這種丑態,就說:“爸爸,飲酒醉,最為丑!”爸爸聽到后感到吃驚,自己的孩子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對,知道行為的美丑,看來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對孩子的影響。此后,他在應酬時就很審慎,不再會醉酒而歸。而且在餐桌上,經常提起女兒的話,影響周圍的友人。
《弟子規》誦讀教學實施兩年來,學生們心中已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
弟子規心得體會2《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為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著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弟子規心得體會3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嘗,然后再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規心得體會4這一陣子,我們一直都在背《弟子規》。里面有不少的真理,簡直可以說是經典之作,但是再偉大的東西也有不對的地方。
我認為它里面有很大部分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這里,前兩個可以說是正常的,應該的。可是,最不怎么樣的就是:過猶待,百步余。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節奏比較快,時間非常寶貴,但“弟子規”就有這個問題:路上看到老年人必須看著他走遠,而且必須看年長的人消失在地平線上,才可以行動。這么一來不就亂了嗎!我不管古代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絕對知道:這樣的規則在現代世界,就是不適用。可我還要記住一點,這只是它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還可以…….
弟子規心得體會5這學期,我們學校進行了《弟子規》誦讀,通過誦讀《弟子規》,我了解了許多禮儀,懂得了許多做人道理和與人相處的原則和一些技巧,最主要應該做到誠信、友善、博愛相待,尊敬長輩,尊重學生。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些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弟子規》中的第一部分——入則教提到: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顧名思義,父母有疾病時,做子女的更要細心照顧他們。又如: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它又提醒我做事要事先稟告父母,否則有損于為人子女的本分。
社會中的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和別人有矛盾的時候,如果你只想著矛盾發生后怎樣去正確的處理,那么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弟子規》中的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一句具體給我們指出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朋友之間不要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么不必要的沖突怨恨就會消失。
《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次謹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做起,批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它值得我們大家多多誦讀的一本好書。
――“我的孩子在這里上學很幸福!”“學校讓孩子們學習《弟子規》,這一傳統文化的學習對孩子,對班級,對學校,甚至對整個家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孩子們在家里,在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弟子規》中學到的一些禮儀,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家長。我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她站在那不動,我說,‘你怎么不吃飯呀?’她說,‘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說完非讓大人們先坐下,一桌人都豎起了大拇指……這些我們做父母的真是自愧不如,真的,謝謝老師。”――記者來到解放路第三小學,一進門就被張貼在校園公告欄里的來自二年級三班家長們的感謝信所吸引。
“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誦讀《弟子規》,不僅是德孝文化的弘揚,更是促進學生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以低年級帶動高年級,以學生帶動家長,通過小手拉大手,進而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互動。”解放路三小校長李紅斌對記者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堅持每天誦讀《弟子規》,從中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德孝教育精華,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孩子們的品行和氣質之中,打好孩子終身發展的基礎。
――“四步導誦《弟子規》,潛移默化促好習慣養成。”正是學校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才能讓經典誦讀取得實效。首先是利用早讀的部分時間進行晨誦;其次是在放學的站隊時間背誦;第三是回到家后和家長一起學習實踐;第四是將在家中實踐《弟子規》的行動拍成照片發到班級微信群中,隨后由老師打印出來,放置在班級門口的展示墻上。孩子們從一年級入學開始通過兩年的時間完成《弟子規》的學習,在三年級時利用書法課的時間書寫《弟子規》字帖加以鞏固,使學生不論是讀還是寫,不論是在校園還是在家中,都能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并感悟經典文化。
漸漸地,語文教師發現學生們積累多了,下筆有神,佳詞妙語信手拈來,閱讀寫作的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數學老師發現學生們對題型的理解力加強了,能夠細心習解公式;而家長們也反映孩子在參加《弟子規》誦讀之后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變得彬彬有禮,也更加孝敬老人體諒關心父母了。
――“當一個有良心的老師,傳遞正能量!”其實,不僅僅是學生,老師們也在《弟子規》誦讀中受益匪淺。記者在李校長的介紹下,見到了德孝誦讀的“明星”老師肖愛紅。她和數學老師張蕊帶領孩子們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誦讀《弟子規》,讓孩子們在詩一般的意境里成長,之前的家長感謝信就出自她們所帶的二年三班。初識肖老師,落落大方、親切熱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像講故事似的道出了孩子們和她,和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校園的“美好時光”。肖老師說:“我喜歡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解《弟子規》,我自己先學,然后再和孩子們一起學,孩子們喜歡聽故事,他們學得可起勁啦!”“對我自己而言,也有很大的變化,我現在每天都會去我媽媽家轉一圈,抱抱她,她可開心啦!每周末和愛人孩子都去婆婆家看看,我發現只要家長身教,孩子自然就會做得很好。”“在學校,我們李校長也給予我們很大的教學空間,老師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教學所長,我就想當一個有良心的老師,傳遞正能量。”……正如李校長在自己寫的文章《做聰明的“懶”校長》中所說,“要當一名校長確非易事,校長要為師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為她們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還要把不斷學習新知識作為自身的重點任務。一所學校如果看不到校長那揮舞的手指、命令的口氣和懷疑的眼神,而老師們還是積極地有序地工作著,這便是管理的仙境了……”
解放路第三小學一貫堅持以愛育愛,以德育人的教育方針,培育學生的素質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全校正在《弟子規》經典誦讀的浸潤中,流暢而靈動地生長。
社會各界人士、青少年朋友們: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良好生活規則,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道德品行教育的良好教材。為深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縣文明委決定在9月20日——我國第九個“公民道德宣傳日”之際,向廣大公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議教師講解《弟子規》。全縣所有在職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弟子規》,提高自己的品德,并向學生講解《弟子規》的含義。
二、倡議學生學習《弟子規》。每一位學生要認真閱讀《弟子規》,認真聽老師和長輩講解,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三、倡議家長學習《弟子規》。家長要言傳身教,特別要注重“身教”,從“孝”入手,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構建和諧文明家庭 。
四、倡議領導干部讀《弟子規》。當好表率,教育好子女。
五、倡議單位學習《弟子規》。構建和諧文明單位。
六、倡議村(社區)學習《弟子規》。村(組)干部要組織和引導廣大村民學習踐行《弟子規》,用《弟子規》規范群眾的行為,化解鄰里之間的矛盾,增進村民之間的團結互助。
xxxxx會辦公室
20xx年9月15日
倡議書二:
為深入貫徹落實學院以“實施書香校園 構建特色學院”為主題的《弟子規》學習教育踐行活動的相關要求,深入引導學生能夠以經文指導行為,弘揚國學文化,傳承國學精髓,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積極營造文明、誠信、和諧的校園環境,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團委將于近期開展 “踐行弟子規 做文明大學生”主題實踐系列活動,為了引領和帶動全院學生以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踐行《弟子規》活動中去,近日,學院團委在一樓多功能廳內舉行了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踐行《弟子規》做文明大學生”主題實踐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儀式上,學生代表向在場的廣大師生介紹了自己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團委郭老師宣讀了“踐行《弟子規》 做文明大學生”主題實踐系列活動活動方案,院大學生志愿者代表也在啟動儀式上宣讀了“踐行《弟子規》做文明大學生”的倡議書。隨后各系學生代表紛紛宣誓,準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弟子規》的內涵。團委書記萬麗軍代表院團委在儀式上向全院學生對本次活動的開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議大家學習踐行弟子規,首先要從“孝道”開始,二是建議大家在踐行過程中,要自我反省,要互相監督。三是建議各個系部,設立“道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