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02:32: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學院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學位論文封面
2,英文題目與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
3,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
4,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
5,目錄;
6,正文;
7,參考文獻.
二,學位論文規范格式
1,學位論文統一以A4紙頁面排版裝訂.
2,學位論文封面請用學校規定的格式,紙張用120克白色銅版紙.
3,標題用粗黑體字:一級標題三號;二級標題小三號;三級標題四號.
4,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字體,1.5倍行間距.
5,標題序號標號:
一級標號:1 2 3……
二級標號:1.1 1.2 1.3……
三級標號:1.1.1 1.1.2 1.1.3……
6,圖表標號:
圖1.1 圖1.2 圖2.1 圖2.2……(標在圖下方)
表1.1 圖1.2 表2.1 表2.2……(標在表上方)
7,論文頁面上應有頁眉和頁腳.頁眉的左上角為"浙江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右上角為學位論文題目;頁腳為居中以阿拉伯數字標示的頁碼.頁碼自正文第一頁起至參考文獻目錄結束止.
8,引用的參考文獻統一列示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的排序可按作者姓名拼音的第一個字母排列,正文應以小括號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獻發表時間.
參考文獻列示格式:
書籍格式:[編號]作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
期刊格式:[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2、慶典期間舉辦第三屆中美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探討新信息環境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職業未來”,會議2010年10月8日報到,9-11日開會, 會議規模為120人。主辦方誠邀國內外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領域的專家、圖書情報學院院長、系主任,中美各類型圖書館館長、專家和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的學生參加會議。會議論文截止時間:2010年9月1日。會間舉辦“文華圖?!钡认盗袑n}研討會。
3、編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校友錄”。
4、編撰“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編年”。
5、舉辦“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90周年”展覽。
6、出版《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九十周年》(1920-2010)。
7、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出版發行學、電子商務、信息資源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將分別舉辦慶祝研討會。
8、出版《圖書館學研究進展》、《情報學研究進展》、《檔案學研究進展》、《出版發行學研究進展》、《信息資源管理研究進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進展》、《電子商務研究進展》。
9、舉辦校友座談會。誠邀海內外校友、本院所涉學科海內外同仁蒞臨盛會。誠盼海內外校友、友人提供從文華圖專到信息管理學院九十年各階段各種圖片照片、文字資料等有歷史價值的實物資料。捐贈原件者,學院將頒發捐贈證書,并永久珍藏。不能捐贈原件者,展覽后原物奉還。歡迎海內外校友撰寫記錄九十年各發展階段的大事及反映學院各學科專業發展的回憶、紀念文章。誠摯歡迎對學院創新發展提出寶貴建議。敬請踴躍投稿(稿件截止時間:2010年7月30日)。
會議網站:通訊地址: 武昌珞珈山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郵政編碼:430072
聯系人電話:(027)68754541(查荔),18971378988(肖希明),13720116276(黃如花)傳 真:(027)68754541
E-mail: (查荔), (肖希明), .cn(黃如花)
建造師從業資格的實施建立可推動項目管理各項規范制度的修訂以及技術能力的提高,是工程管理中的重點內容。項目經理的職責是全面保障工程管理的目標以及建設方的各項利益,是關鍵工作內容。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項目管理論文致謝,歡迎閱讀!
我首先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洪小娟老師。洪老師對我論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及時對我遇到的困難和疑惑給予悉心指點,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進性意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向老師對我的幫助和關懷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還要感謝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項目管理專業的授課老師們和所有同學們,大家在南京郵電大學的項目管理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難忘的時光。
此外,還要感謝企業朋友以及同事們在論文編寫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給我帶來極大的啟發。也要感謝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們,通過他們的研究文章,使我對研究課題有了很好的出發點。
最后,謝謝論文評閱老師們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謝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學同事們,真是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順利完成此論文。
[關鍵詞]市場營銷;實踐性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8-212-01
文章以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通過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搭建營銷實踐基地、開展校企合作等舉措,加強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期望能為三本院校市場營銷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一、三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實踐教學是三本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三本院校專業是應社會需求而設立的,時效性強。以人文管理學院為例,學院的教育理念是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還要讓他們在畢業時能夠順利就業或創業,做一個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才。近幾年,我國就業市場存在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招人也難。這就使得高校不得不進行探索性改革。三本院校有獨特的優勢:學院成立時間較短,受到長期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少;機構精簡,運行機制靈活,辦學思路更加實際。人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具備基本經濟管理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這一目標指導下,學院在專業課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
(二)用人單位對實踐的重視倒逼學校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大學生就業調研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實踐經歷。實踐經驗被認為是大學生必須著力積累的資本之一。有超過53%的已工作大學生感知到“工作經驗或社會活動經歷”是影響他們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超過85%的用人單位贊同在招聘是注重大學生是否有同行業的實習經歷。
二、三本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專業師資隊伍缺乏實踐經驗
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目標是鞏固和應用所學理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熟悉教學理論,而且熟悉實踐操作,能指導學生參與實踐,這對專業教師是不小的挑戰。以人文管理學院為例,目前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教師70%以上都是從高校研究生畢業之后直接開始承擔教學任務,理論體系扎實全面,但是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其不能很好的了解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因此也很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缺乏系統的實踐教學培養方案
實踐目標是學生通過時間達到專業基本能力、業務能力、創新能力理解;時間內容包括實驗、實訓、專業實習、論文設計等;實踐管理就是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監控和考核,切實保證實踐效果。由于對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缺乏對系統的實踐教學培養方案研討,使得實踐教學過程困難重重,實踐環節很難落實。
三、人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踐
(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目前學校教師結構單一,缺乏管理實踐經驗的狀況,學校加大培養和引進既具有深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又具有精通實踐,有很強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一方面,學校應鼓勵優秀教師到企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這樣有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聘請業內專家學者來校做學術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高廣大師生的科研水平;同時,邀請優秀的企業管理人員來校講學,聘為校外輔導員,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實習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建立校企合作
目前,學校與娃哈哈公司聯合建立了娃哈哈營銷實踐基地,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實踐的平臺和機會。通過與娃哈哈的合作,參與公司舉辦的各種比賽,例如:廣告設計大賽、促銷方案設計大賽、重新定位大賽等,充分鍛煉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節假日,同學們或在老師帶領下,或自己組織參與娃哈哈公司的各種促銷活動,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充分接觸市場,鍛煉了自己的洞察力和市場敏感度。
[摘要] 基于知識圖譜理論,采用Citespace軟件,對CSSCI中1998-2011年間的產業集聚研究相關文獻的關鍵詞、被引文獻、發文和被引作者、發文期刊和被引期刊、機構等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產業集聚研究主要圍繞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及其演化、產業集群競爭力、產業集群升級和產業集群創新研究五個方面展開;聶鳴、胡漢輝、王緝慈、魏江教授等為重要學者;國際和國內一些權威的機構或者課題組以及有關產業集聚概念、理論等開創性研究成果被引較多;《科技進步與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等為高載文期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為高被引期刊;南京大學商學院、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為高發文機構。多角度清晰地展示了產業集聚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視圖,為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產業集聚;中國;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 F0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3)06―0062―06
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后人的研究起到鋪墊作用,對文獻中所包含的若干信息分析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學科研究動向,把握學科研究方向。知識圖譜理論與方法成為近年來科學計量學研究的前沿[1],運用可視化圖譜形象地展示學科的研究狀況[2-5],它將應用數學、圖形學、信息可視化技術等方法與傳統科學計量學中的引文分析方法相結合。近年來,在國內出現運用知識圖譜方法分析學科研究狀況的動向[6-7]。例如,采用知識圖譜對我國旅游管理、低碳研究熱點進行分析[8-9]。但目前未有學者對產業集聚研究的文獻進行知識圖譜分析,可視化展示產業集聚研究狀況。
產業集聚是指產業內的生產活動、銷售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銷售所服務的經濟活動高度集中于一定區域內的現象。作為一種典型的經濟現象,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研究命題,研究論文數量較多,需從整體把握其研究現狀,以便于更好地深入研究。本文借助知識圖譜分析工具和中文數據庫資源處理軟件,分析1998-2011年CSSCI數據庫中收錄的有關產業集聚的文獻,用可視化圖譜的形式展示這個時期我國年產業集聚研究的知識譜系,以期對我國產業集聚研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為學者掌握我國產業集聚研究的狀況提供借鑒。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通過數據挖掘、信息計量和繪制圖形等一系列手段進行可視化研究的方法[10],它是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s)的一種方法[11],其概念出現在文獻計量學[12、13]。本文利用CSSCIREC軟件將CSSCI數據格式轉換成能被Citespace處理的格式,然后采用美國德雷克塞大學陳超美博士研發的Citespace軟件[14],對命中文獻記錄中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構建產業集聚領域的知識圖譜,探尋研究熱點,揭示產業集聚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二)數據來源
按照徐康寧教授在《產業集聚形成的原因和影響研究》一文中對產業集聚及相關概念的定義[15],以及多次試檢索,確定以“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產業聚集”為檢索關鍵詞, 對1998-2011年間CSSCI數據庫中所收錄的文獻進行檢索,經過去重、辨別、整理,得產業集聚研究相關論文3074篇。以此作為分析的對象,利用CSSCIREC軟件和Citespace軟件進行進一步分析與處理。
二統計分析
(一)論文數量年度分布
我國近14年關于產業集聚研究的論文數量年度分布見圖1所示。我國產業集聚研究發文量從1998年的零篇,穩步增加,逐漸增長,到2009年左右基本穩定,現略有下滑。可見產業集聚這一經濟現象從未引起國內研究者的關注,到開始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逐漸發展為經濟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現已成為一個成熟的研究命題。
(二)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對文獻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描述,對研究領域內文獻關鍵詞的共現分析,可以發現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方向[16]。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所有文獻的關鍵詞共被引分析,將1998-2011年為一個時間跨度,選擇每一年內高被引的前50個關鍵詞,生成關鍵詞共被引網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聚類視角,得到關鍵詞的共被引聚類知識圖譜(見圖2),在可視化圖譜中顯示為較大的節點為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共有551個節點,369個連接,網絡密度為0.0066??梢姡爱a業集群”的使用頻次最高(3177),其次是 “產業集聚” (772)、“競爭優勢”(183)等。
對詞頻(取40次以上)進行統計排序,得到高頻關鍵詞分布情況(見表1),并結合關鍵詞知識圖譜,可以將產業集聚研究歸納為5個主要方面:一是產業集聚研究;二是產業集群發展動力及演化研究;三是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四是產業集群升級研究;五是產業集群創新研究。
(三)被引文獻
基于文獻共被引關系,按照一定的共被引頻次,可以在引文網絡中形成不同的文獻聚類。在知識圖譜中處于中心位置的聚類代表了產業集聚研究的核心學術群體,擁有強大的學術團隊和科研實力。將“參考文獻”作為網絡節點,以“標題”、“摘要”、“描述”作為術語來源,繪制文獻共被引聚類知識圖譜(見圖3),其中被引越多的文獻在可視化圖譜中表現為圓點越大。共有345個節點,478個連接,網絡密度為0.0131。
從圖3可識別出5個具有主導地位和影響力的關鍵節點:一是國內王緝慈的《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2001)一書,該書是以地方企業集群為焦點探討如何營造區域創新環境、增強國家競爭優勢以應對全球化挑戰;二是梁琦的《產業集聚論》(2004)一書,該書在國際經濟背景下對產業集聚理論進行研究,針對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的情況下,一國產業是否重新布局,產業集聚中心是否遷徙等問題進行分析;三是仇保興的《小企業集群研究》(1999)一書,該書論述了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尤其是對“小”與“大”的轉換,即在某一區域形成“小企業集群”之后,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作了全面的理論分析;四是邁克爾?波特(李明軒譯)的《國家競爭優勢》(2002) 一書,本書介紹了波特的“鉆石”模型,是認識國家或地區競爭地位的方法;五是Porter M的《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對基于產業集群的國家競爭優勢進行了廣泛研究,認為國家競爭優勢的獲得,關鍵在于產業競爭,而產業的發展取決于能否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另外,Krugman P 的《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該文提出中心-邊界理論,即一個地區如何發展成為差異性的區域,中心是工業化區域而是農業區域)和韋伯?阿爾弗雷德(李剛劍譯)的《工業區位論》(1997)(論述了區位因子決定生產場所,將企業吸引到生產費用最小、節約費用最大的地點)也有較高的被引頻次。它們共同構成了產業集聚研究領域內的經典文獻。
(四)發文作者和被引作者
(1)發文作者
對文獻進行發文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發文作者共被引聚類的知識圖譜(見圖4),較大的節點出現頻次較高的發文作者,共有308個節點,67個連接,網絡密度為0.0023。從圖4可知,聶鳴出現頻次最高,其次是胡漢輝、王緝慈、魏江等。但是在產業集聚研究領域的學者基本處于相對獨自研究的狀態。
圖4產業集聚研究發文作者的知識圖譜(1998~2011)
對發文量(取15篇以上)進行統計排序,得到產業集聚研究領域高發文作者的分布情況,見表2所示。有14位作者的發文量在15篇以上,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聶鳴教授、東南大學的胡漢輝教授、北京大學的王緝慈教授、浙江大學的魏江教授、浙江師范大學的陸立軍教授等為產業集聚研究領域的高發文作者。對高發文作者的研究方向進行分析,發現產業集聚研究領域的學者大多數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技術創新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這些方向的研究人員對產業集聚的關注較高。(2)被引作者
對文獻進行被引作者共被引分析,得到被引作者聚類知識圖譜(見圖5),共有255個節點,404個連接,網絡密度為0.0356。Porter M的被引頻次最高,其次是王緝慈、Krugman、魏江、梁琦等。
按照被引頻次(取60次以上)排序統計,重要被引作者見表3所示。結合圖5,可見高被引的作者主要有三大大類,第一大類是一些國內各大院所著名的經濟管理方面的學者,如王緝慈、魏江、梁琦、魏守華、蔡寧等;第二大類是國際和國內一些權威的機構或者是課題組,如國家統計局、OECD;第三類是國外有關產業集聚概念、理論以及論述或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的作者,如Porter M、Krugman P、Marshall A、Alfred Weber。
(五)發文期刊和被引期刊
(1)發文期刊
按照載文量(取15篇以上)排序統計,重要發文期刊見表4所示。載文量大于15篇的期刊共46個,載文量從高往低排名依次是《科技進步與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生產力研究》、《經濟地理》、《統計與決策》、《中國科技論壇》、《經濟縱橫》、《中國軟科學》等。
(2)被引期刊
被引期刊知識圖譜共有232個節點,468個連接,網絡密度為0.0425。從圖6可見,1998-2011年產業集聚研究領域被引較多的期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外經濟、地理和政治方面的期刊,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Regional Stud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World Development、Economic Geography、Research Policy等;另一類是國內經濟管理方面的頂級期刊,如《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外國經濟與管理》、《科研管理》等。
按照被引次數(取150次以上)排序統計,重要被引期刊見表5所示。被引150次以上的期刊共28個,《中國工業經濟》被引最多,其次是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國軟科學》、《經濟研究》等。
(六)發文機構
1998-2011年間,產業集聚研究高發文機構分布情況見表6所示。從表6可知,產業集聚研究的高發文機構主要是高校,發文量最多的是南京大學商學院,其次是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天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等。這些研究機構是產業集聚研究的重要單位,在產業集聚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顯示出較強的科研實力。高發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天津、北京、廣州等中心經濟城市。
三總結
本文采用知識圖譜對我國產業集聚研究進行分析,通過對其發展趨勢、研究熱點、重要學術文獻、學術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機構和高載文期刊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可視化展示。幫助研究者發現產業集聚領域研究狀況及內部關聯,為深入進行產業集聚研究提供參考。
(1)產業集聚研究從未引起國內研究者的關注,逐漸發展為經濟學研究領域內一個成熟的研究命題。
(2)現有產業集聚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集聚研究、產業集群發展動力及演化研究、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產業集群升級研究和產業集群創新研究五個方面。
(3)王緝慈的《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2001)、梁琦的《產業集聚論》(2004)、仇保興的《小企業集群研究》(1999)、邁克爾?波特(李明軒譯)的《國家競爭優勢》(2002) 以及Porter M的《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是被引最多的文獻。
(4)聶鳴、胡漢輝、王緝慈、魏江、陸立軍教授等為產業集聚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國內各大院所的經濟管理類學者、國際和國內一些權威的機構或課題組以及國外有關產業集聚概念、理論以及論述或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的創新者為被引最多的作者。
(5)《科技進步與對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生產力研究》、《經濟地理》、《統計與決策》、《中國科技論壇》、《經濟縱橫》、《中國軟科學》等為高載文期刊?!督洕芯俊贰merican Economic Review、Harvard Business Review、Regional Stud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外國經濟與管理》、《科研管理》等為高被引期刊。
(6)產業集聚研究的高發文機構主要是高校,南京大學商學院、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天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等為高發文機構。高發文城市主要位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天津、北京、廣州等中心經濟城市。
[參考文獻]
[1]沈建通,姚樂野.多元統計與社會網絡分析法在知識圖譜應用的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09,28( 8) :33-36,20.
[2]FéLIX MOYA -ANEGóN,BENJAMíN VARGAS - QUE-SADA,VICTOR HERRERO-SOLANA,et al.A New Technique for Building Maps of Large Scientific Domains Based on the Cocitation of Classes and Categories[J].Scientometrics,2004,61(1):129-145.
[3]Fidelia Ibekwe-SanJuan.How Thematic Maps can Assist Collection Management: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Journals'Thematic Focus[J].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Technical Services,2005,29(3): 295-306.
[4]Katy B,Chaomei C,Kevin W B.Visualizing Knowledge Domains[J].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1): 179-255.
[5]I Samoylenko,T-C Chao,W-C Liu,et al.Visualizing the Scientific World and Its Evoluti[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 11) :1461-1469.
[6]陳悅,劉則淵.悄然興起的科學知識圖譜[J].科學學研究,2005,23(2):149-154.
[7]Persson O.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 JASIS 1986-1990[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4,45(1)31-38.
[8]廉同輝,余菜花,宗乾進,等. 基于CSSCI的2000一2010年旅游學科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旅游學刊,2013,28(3):114-119.
[9]余菜花,廉同輝,劉軍.中國低碳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資源科學,2012,34(10):1959-1964.
[10]Shiffrin R M,Brner K.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4,101(1): 5183-5185.
[11]陳悅,劉則淵,陳勁,等.科學知識圖譜的發展歷程[J].科學學研究,2008,26(3):449-460.
[12]Price D. Science since Babylon [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
[13]Garfield E,Sher I H,Torpie R J. The Use of Citation Data i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M].Philadelphia: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1964.
[14]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關鍵詞]第二學歷;財務管理;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2-0161-02
第二學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范疇,是近年來開展的對在校本科生根據個人需要同時選修第二專業學歷的教育。這種教育形式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而且能為學生拓寬就業渠道,為社會提供多功能復合型人才,國內各大高等院校對此都非常重視。[1][2][3]由于第二學歷學生分屬于不同的學院、專業和年級,人數多且分散性較強,管理難度較大。據統計,學生在選擇第二學歷專業時以管理類為最多。[4]本文以徐州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對第二學歷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對精細化管理模式進行了探究。
一、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徐州工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于2008年榮獲江蘇省特色專業稱號,是我院第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該專業的第二學歷教育工作在我院的辦學時間最長、學生人數最多,專業優勢非常明顯。
該專業第二學歷教育主要面臨以下問題。1.在校學生人數眾多而專職的管理教師較少。第二學歷教育在大一下學期開始招生,大二開始正式開課,每個年級約有300人。目前我院財務管理專業的第二學歷在讀學生總人數為875人。這些學生由1名專職教師負責管理,負責管理的教師人數明顯較少,管理難度較大。2.學生分布廣,結構較為松散。參加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教育的學生分別來自土木、化工、環境等14個學院的30多個專業,學生分布范圍廣且結構較為松散,信息轉播不便,這也使得管理難度增大。3.徐州工程學院由兩個校區組成,一個是城南校區,另一個是中心校區,兩個校區相距十幾公里,財務管理專業設在城南校區的管理學院,這就給中心校區的學生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二、精細化管理模式探究與實踐
(一)學院領導重視,各項工作親手抓
管理學院領導班子十分重視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教育工作,學院第一負責人親自負責該項工作,招生、教學、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院領導都能做到身體力行。每學期開課前學院都要召開第二學歷任課教師會議,根據省、市及學校文件和規定對第二學歷的教學及管理進行詳細部署;學期末也要進行教學總結,及時了解和解決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困難與需求。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班級多、人數多的情況,學院安排了專人負責管理自學考試工作,并配備了良好的專屬辦公設施。為了鼓勵教師和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2014年底學院又增加了教師的課時費和班干部的勞務費用。
(二)統一思想,積極做好招生宣傳
財務管理專業的招生宣傳工作由管理學院院長親自負責統籌安排,學生科、辦公室等部門具體全面實施,主要采取在各學院班級及宿舍發放宣傳單的方式宣傳,同時結合宣傳板、宣傳條幅以擴大宣傳推廣力度。另外,學院不定期的組織負責教師和第二學歷優秀畢業生去各學院走訪演講,讓學生了解第二學歷的性質、用途及優勢,吸引生源。
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管理人員多年來做到了招生咨詢方面的典范。負責咨詢的教師對待學生和家長能做到“熱情接待、耐心服務、有問必答”,讓他們“帶著疑問來,懷揣滿意歸”。管理人員還將每年招生的熱點問題和答疑匯總編輯成冊,放到校園網及大二、大三學生QQ群、微信圈等網絡平臺,進一步擴大宣傳力度。
(三)以學生為本,建立學生服務管理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在校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具有年級多、人數多、人員分散廣等一系列特點,情況較為復雜。針對此情況,學院建立了三種類型的管理模式,以達到迅速、廣泛地傳播信息和加強師生近距離交流的目的。這三種模式分別是:1.通過校內網站各種通知及公告;2.建立了10個班級QQ群,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各類通知到個人,也便于管理員與學生就招生、學習和畢業等問題直接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3.通過飛信聯絡,層層管理,每個學院設置聯系人,通知具體到人。
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學院貫穿“全員管理”的理念,學院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都具有對第二學歷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形成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人人負責,齊抓共管的局面。
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力量,學院平時注重對他們的培養,鍛煉其組織能力。在第二學歷教育學習和管理上,學院放心大膽使用學生干部承擔班級的各類工作,充分發揮了學生干部的表率、監督和管理作用。
(四)精心挑選任課教師,免費加開基礎課
為保證教學質量,由院領導親自選拔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擔任授課教師。針對學生人數多、學院專業分散的特點,為了方便學生上課學習,學院配備了兩套任課教師班子,自2011年起實行兩個校區同時開班,這也是目前我校第二學歷教育中唯一一個在兩個校區同時開課的專業。因教學計劃內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比較復雜,為了給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打好基礎會計知識,也為了學生能真正學懂高級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管理學院在第一學期免費為學生加開一門會計學基礎課,這既便于學生學習第二學歷課程,也方便學生報考會計證等相應資格證件。
(五)嚴格規范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教育的教學工作在遵守省考試院規定和學校自學考試規定的基礎上,按照正規財務管理專業要求來進行教學和管理。學院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要求任課教師按照第一專業規范準備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指導等工作。每門課程都要按照省市自考辦和學校要求,完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實踐指導書、畢業論文教學大綱等。畢業論文教學配備了第二學歷畢業論文大綱、答辯委員會、答辯手冊、答辯評閱表、答辯評定表等。為了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學院針對各科目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教學規范等又加開了兩次會議,由學院第一負責人親自指導和完善了各科目的實踐教學大綱及畢業論文手冊等。
(六)加強教學督導,及時處理問題
教學督導是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手段。管理學院院領導針對第二學歷教育的自學考試和在校輔助第二學歷的性質,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督導觀念,把第二學歷督導工作腦來的“以檢查、監督為主”轉變為“以鼓勵和提倡為主”。第二學歷教學時間一般都安排在周末的全天和晚自習時間,學院安排了管理學院部分行政人員周末值班督導,每年檢查上課20次,聽課6-12次,定時聽取學生意見,鼓勵學生上課互動,與教師一起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促進學校第二學歷教學的創新和發展。針對第二學歷教學時間往往都安排在周末或晚自習時間,為確保學生出勤率及教學質量,學院安排了管理學院人員周末值班制度。嚴肅考試紀律,省統考時實行班主任送考制度;校內組織考試嚴格按照省統考要求執行,每場考試安排監考教師2人,考試巡視2人。
(七)熟練自考工作流程,確保無差錯
在第二學歷教學管理上,學院嚴格按照省考試院和學校的要求,制定了本專業的教育管理方案和制度。自考工作專職管理員對待工作認真仔細,熟練掌握了江蘇省自學考試系統內的各個業務流程,包括學生信息管理、教學計劃管理、考試管理、畢業管理等。
(八)強基礎,重實效,提高第二學歷畢業生就業率
加強對第二學歷學生就業工作的日常管理,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畢業生信息、聘用合同書的文檔管理,對畢業生的信息內容進行認真審核,為報考公務員、銀行等部門的第二學歷畢業生開具證明,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2.建立用人單位資料庫,將財務管理專業就業形勢、優勢推薦給學生。每年的第二學歷畢業生中都有近30%以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參加應聘。在2014年江蘇省自學考試30周年時,省考試院組織了“優秀自學考試畢業生”評選活動,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2011級學生吳某某同學被推選到省里,并成為了徐州市唯一一名江蘇省優秀自考學生。2014年畢業的145名第二學歷學生中,有20%左右的學生以財務管理專業就業,約有15名同學考取了公務員。2015年6月,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2012級學生韋某某同學以第二學歷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這是我校第一個以第二學歷考取的研究生。
三、結語
我校財務管理專業第二學歷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就業管理不夠規范、少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等。下一步我們會在這幾個方面繼續努力,以進一步提高第二學歷教育管理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徐富林.關于在高校開展第二學歷自考教育的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69-71.
[2] 郭華.開展第二學歷自學考試工作,振興普通高校自學考試教育[J].成人教育,2006(9):64-65.
關鍵詞:學風建設;創新;學生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0-0114-03
教育部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魂?!雹佼斍?,我國高校的學風總體上呈良性發展態勢,但浮躁學習、學術作假、考試舞弊等不良現象并不少見,學風較為疲沓。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風積極轉化,已經刻不容緩。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針對學風急需轉化的迫切要求,結合本院學生的基本特點,一方面從教育教學入手,組建學風督察小組,加強考風考紀管理;另一方面,從學生工作入手,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創新性地提出并實施“654321”學生工作模式,促進學風積極轉化。以下就創新學生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具體做法、難點及改進思路進行論述。
一、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解析
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創新學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涵:一是以培育優良學風為主要目標,二是創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開發新的途徑,為學風建設服務。三是所有圍繞學風建設的工作要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要單打獨斗,而要形成一個綜合化的工作體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下稱管理學院)從本院學生具體情況出發,以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為主題,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大力倡導“博學、好問、慎思、篤行”之風,創造性地提出“654321”學生工作模式。
“6”指鴻鵠夢工場開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幟工程”“雙導工程”“引領工程”“而立工程”“陽光工程”“溫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載體;“5”指依托的五支隊伍,即輔導員、班導師、專業導師、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含學生導學和班導師助理),指教育主體;“4”指“鴻鵠好聲音”“鴻鵠大展臺”“鴻鵠真風采”“鴻鵠新論壇”等四大載體和平臺,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載體體系;“3”指“教師引導、朋輩幫扶、環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實施路徑,指教育路徑;“2”指一個現實場所(“鴻鵠夢工場”即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專用場地)和一個虛擬場所(“鴻鵠夢工場”專門網站),指教育環境;“1”指在學生中開展的“鴻鵠英才培訓計劃”,指教育載體。
二、“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運行機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簡單的數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教育要素的有機整合。橫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各個要素都能形成一個內部有機聯系的子系統。縱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徑、教育環境、教育載體等要素能形成一個以學生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立體系統。這一立體系統有其內在合理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全面有效開展學風建設工作
輔導員不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軍”角色,在學風建設中也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它的“主力軍”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統領整個學風建設工作,負責計劃、組織、實施、監督、保障。二是直接負責相當大的一部分工作,這是由輔導員普遍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強、經常與學生打交道等特征決定的。比如,管理學院的輔導員不僅負責統籌整個學風建設的工作,還具體負責實施“雙導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個“鴻鵠夢工場”中心的運行、“鴻鵠夢工場”專門網站的維護。三是在指導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開展朋輩幫扶工作方面發揮著最顯著的作用。
管理學院不僅充分發揮輔導員的“主力軍”作用,還以“教師導航、學生導學”為工作思路,將專業教師、班導師、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納入學風建設的教育主體體系,形成以“引導教育、朋輩幫扶”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隊伍。具體來講,在整個學風建設的過程中,輔導員扮演總導演的角色,負責統籌日常的學風建設管理;班導師是班級學生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響者,是學風建設的關鍵力量,一個班級學習風氣、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導師的影響;專業導師通過“雙導工程”“鴻鵠英才計劃”發揮強有力的引導教育作用,也是“教師導航”中的重要力量;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通過協助輔導員進行日常學風建設管理(如班級考核、自習抽查、成績管理等)以及導學工作、黨團教育工作發揮朋輩幫扶的作用,它們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這幾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作用,同時又相互聯系,形成內部合理的教育者體系。
(二)以“雙導工程”為核心工程,著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
從學風的內涵來看,學習習慣是學風建設的關鍵所在?;谶@一認識,管理學院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入手,以“學風貴導,育才于微”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師導航,學生導學”為基本工作思路,實施“雙導工程”,著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
管理學院分專業導、課程導、行為導、榜樣導等遴選與聘任學生導學,聘請高年級優秀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專業知識、課程學習、學習方法與技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針對性的“導學”,發揮榜樣示范、引導幫扶、監督管理等功能,實現朋輩式互學共進。特別是建立“導學幫扶制”“導學聯系制”“導學管理制”,每位課程導、專業導擁有固定的幫扶對象,每名行為導負責4~6名同學的學習和日常行為表現,對優化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作風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同時,學院還建立專業導師制、班級導師制、固定導師制(個別專業),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航”作用。
(三)以“一項計劃、四個平臺”為有效載體,努力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學風建設需要豐富有效的載體作為依托。管理學院提出學風建設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學風建設依托的載體和平臺,包括一項計劃、四個平臺、六大工程。一項計劃,即“鴻鵠英才計劃”。在管理學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選部分學習成績好、學習潛力大、科研興趣濃的優秀學生,讓他們盡早地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一方面協助教師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師在科學研究、論文寫作、項目實施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四大平臺,即打造宣傳好“鴻鵠好聲音”“鴻鵠真風采”“鴻鵠大展臺”和“鴻鵠新論壇”?!傍欩]好聲音”是指通過及時有助于學生認知、學習、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熱點評論等,用網絡好聲音弘揚時代主旋律,占領青年學生的思想陣地,傳播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正能量?!傍欩]大展臺”“鴻鵠真風采”是指在虛擬場地(專門網絡)和現實場地(鴻鵠夢工場場地)展示學院、在校學生的榮譽,展示優秀校友和在校學子的先進事跡(比如“十佳學子”沈越飛、“學霸”劉璐、挑戰杯一等獎獲得者賁可蒙等),增強學生的集體感、榮譽感、上進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鴻鵠新論壇指邀請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優秀校友、學院教師、優秀學生開設成長發展、專業拓展、求職就業、學習讀書等方面的講座,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增長見識、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激發理想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難點及改進思路
“鴻鵠夢工場”成立、“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實施近一年,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和難點。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創新性的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學生工作模式,無論是它的工作成效,還是它所面臨的難點、問題,都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
(一)“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654321”學生工作模式實施近一年,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現學生學習成績普遍提升、學習科研興趣日益濃厚、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得到轉化等三個方面。
首先,學習成績普遍提升。據調查顯示,管理學院實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提升。如設置了導學的2013級,與未設置導學的2012級同期比較,核心課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課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個百分點;各專業的綜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專業及格率平均提高3.36個百分點。再如,2012級設置了學生導學后,核心課程的綜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數學及格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其次,學生的學習科研興趣日益濃厚。參加“開拓杯”“挑戰杯”、科研立項的學生數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慶市、重慶理工大學論文創作、科研發明等方面獲獎的學生數量增加19%。
再次,整個學院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得到積極轉化,課堂遲到、早退、曠課、晚歸現象有所減少,自主上自習、自主進圖書館學習、自愿請教導學和導師的現象增多。這是直接的成效,從間接的成效上看,學院的就業質量提高,就業意向多元化,就業觀念有所轉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所提升,目標意識增強。
(二)“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難點分析
“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目前面臨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雙導工程”而言,專業教師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部分學生導學缺乏工作積極性。專業教師是“教師導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長期以來,專業教師都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科研上,在學生工作、學生輔導、學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部分專業教師未能充分發揮“教師導航”的作用。與此同時,盡管管理學院通過召開導學培訓會、賦予導學學生干部身份,部分學生導學仍然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整個“雙導工程”的成效。
其次,“四大平臺、六大工程”的學風建設載體的服務力有待增強。除了“雙導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學風建設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間接為學風建設服務?!皽嘏こ獭薄瓣柟夤こ獭薄耙I工程”等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增強理想信念、提升綜合能力素質等方面確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在培育優良學風方面的服務力還比較弱,未能緊緊圍繞學風建設開展工作。
再次,從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運用新興的教育手段,比如網絡、微信。從方法上看,主要運用“教導”“指導”“幫扶”等顯性教育方法,“環境熏陶、文化滲透”等隱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夠。
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實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傍欩]夢工場”制定了“專業導師制”“固定導師制”“導學幫扶責任制”“導學聯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班導師崗位職責及要求》、修訂完善《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生評優評獎實施細則》、制定完善《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班級考核條例》,在制度建設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與此同時,在某些工作中還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實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個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級建設計劃和制度,但除了公務員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續實施。再比如,專業導師坐班制、預約制也由于各種原因未能有效執行。
(三)進一步改進“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思路
基于上文對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654321”學生工作模式的難點分析,改進該工作模式可從以下五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建立健全有關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五大教育者的功能。具體來講,“雙導工程”中,將專業導師的工作表現與績效考核掛鉤,將學生導學的工作表現與評優評獎掛鉤。在“鴻鵠英才計劃”中,根據導師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如開拓杯、挑戰杯、科研立項的參與度、獲得成績或的情況,對導師指導成績進行考評。對于指導成績突出的導師,給予評優傾斜;對于指導效果差的導師,取消指導資格,并與研究生指導指標掛鉤。第二,完善校友聯系機制,搭建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平臺,將校外導師、家長發展為學風建設的重要教育力量。完善校友聯系機制,借助校友會平臺充分發揮校外導師在大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學習、就業觀、發展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第三,推進“一項計劃”“四大平臺”“六大工程”的常態化運作和專人管理,強化其對學風建設的服務力。第四,進一步完善中心各項工作的規章制度,確保工作實效性。深入推進專業教師幫扶指導工作的開展,促進專業導師“預約”“值班”制度化、常態化、固定化,并將學風建設目標的內容全面、深刻、持久地滲入課程教育、課外指導、互動輔導當中。第五,進一步發揮網絡在學生學習和與教師溝通方式上的創新應用。比如開發微網絡工作載體,設置“鴻鵠夢工場”微網絡訂閱號,開發專業導師網絡預約制,加強教師和學生的聯系、溝通。
參考文獻:
[1]瞿祥華,鄧云濤.以學風建設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09(8).
[2]甘霖.場域視閾下高校優良學風培育路徑探究――基于武漢某高校的實證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Ye, SONG Jie, YANG Quangang
(Shandong Agricu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關鍵詞】獨立學院 英語專業 形成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29-01
1.引言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具有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學習動機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持續性能力較低等特性,這些原因直接影響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效;另外,絕大多數獨立學院英語專業教師照辦母體院校的授課及考核模式,以終結性評估為主,未能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特性因材施教,“教、學”雙方的不匹配,形成了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成效不理想的辦學現狀。本文旨在以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為例說明在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形成性評估的評價方式的緊迫性及必要性。
2.形成性評估的特征
形成性評估是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旨在對學生學習進展進行監控與評價,并充分利用評價結果調整教學,從而滿足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評價方法。形成性評估是監控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方法,該方法在于評價復雜、隱型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技能,更完整、直接的提供全面分析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動手等能力的方式,并作為幫助被評估者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重視學習過程、反饋學習結果、鼓勵其充分利用真實場景學習的一種強化手段。
形成性評估具有持續性、互動性和反思性三個重要特征,他們從不同的維度影響著評估活動的有效實施。
2.1持續性。
形成性評估的持續性要求評估者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外語系學習規律,針對不同時期的學習重點及學習要求確定階段性目標。結合語言學習的要求及專業培養的時間跨度,形成性評估的實施過程需短則一學期,長則1.2年甚至延續到畢業,這就要求評估實施者及參與者持之以恒,否則很難持續進行,取得預期的成效。
2.2互動性。
形成性評估的實施過程是反映師生互動的過程,Cowie和Bell將形成性評估定義為師生之間雙向的增強學習以及學習行為的認可和回應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關注點不僅在于課堂內,更不僅在于最后的考核分數,而在于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參與力度,通過師生的共同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加強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反思性。
Crooks.T.強調形成性評估是一個旨在促進學生學有所成的自我反思的過程。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運用形成性評估,就在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總結、反思,根據反思的情況進行調整、改進,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控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沒有反思,就很難實現教學相長,沒有反思,形成性評估更無從說起。
3.形成性評估在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應用
3.1以創建“學生學習檔案《自主學習成才志》”的形式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目標。
根據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任務要求,設計完成學生檔案《自主學習成才志》,并根據任務內容及完成時間將成才志設計為自主學習篇、養成教育篇、拓展課程篇,自主學習篇明確了學生在大學階段的英語考證計劃、讀書計劃、自我提升計劃、就業及考研指導計劃等內容及實施時間,并附有階段性任務內容及完成,養成教育篇明確了學生在校期間能力、素質要求及完成內容,拓展課程篇明確了行業證書的考取任務及實施過程,學習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學習計劃、記錄學習過程、反思學習成效,從而指導、督促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有效完成自我管理,以確保以成才志為載體的階段性學習任務的持續性實施。
3.2 以搭建“形成性評估教學改革體系”的形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提出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并致力于將口語能力打造為我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鑒于此,英語專業一改過去“以教師為主導講知識”的教學方式為“以學生為主導練能力”的方式,一改過去以“終結性評估”為主的考試方式為以形成性評估為主的階段性考核練習為主的考試方式,在教學過程及考試過程中強調知識積累及能力培養的“形成性”,從而實現教師適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不斷反思、調整教學方法,確保評估過程的互動性及反思性。
3.3 以構建“臨時課堂、虛擬課堂”的方式強調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個性發展。
為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以高水平競賽隊、“六個一工程學習小組”、讀書會、英語角、接待外賓志愿者服務等形式搭建臨時課堂,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參與內容,并由學生自行組織學習形式及學習內容,臨時課堂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另外,積極運用計算機、MOOC等工具及資源搭建虛擬課堂。
3.4 以組建“一對一督促小組”的方式保障學生階段性學習過程的有效落實。
制定了《英語專業教師“一對一”督導制度》,并組建了一只由系主任帶隊、任課教師、行政人員、輔導員共同參與的“一對一”督促小組。
4.形成性評估在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應用成效
形成性評估在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用的2年里,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學生成效進步明顯。不僅有更多學生參與到教學及考試模式改革中,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高水平競賽隊、讀書會、英語角、接待外賓自愿者服務活動中,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極大增強;另外,在實施改革的2012級及2013級中,2013級學生的CET-4一次性過級率較上年級有所提高,2012級學生同比職業資格證書取得率較上年級有所提高。形成性評估在輔助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的提高了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成效。
5.結束語
英語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形成性評估方式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也只有繼續“師生共參與”、踐行以形成性評估為主導思想的改革道路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管理,才能最終實現“學生提高學習成效、專業提升辦學質量”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朱彩娣.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5(55):109-110.
[2]袁夢博.新準則下資產減值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孫寧.控股股東的國有性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05(45):19-20.
[4]王津培.基于內部控制環境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5(30):148-149.
[5]袁克利.盈余質量研究探討(下)——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與經濟后果[J].金融經濟,2011,24(60):63-66.
[6]李曉東,秦洪珍.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06(33):75-81.
[7]張大聯,張曉軍,黃越.公司治理層面下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04(37):28-30.
[8]熊焰韌,黃志忠,王文秀.高學歷多經驗的CFO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嗎?——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視角[J].南大商學評論,2013,04(47):137-156.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胡天存.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4.
[3]周紹妮.管理層股權激勵對股東利益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4]楊興權.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公司過度投資[J].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
[5]呂竺笙.企業并購中的利益博弈與協調[D].復旦大學,2005.
[6]陳強.上市公司管理層持股與現金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
[7]馮曾煒.我國上市公司股東間利益沖突與協調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8]宿淑玲.信息不對稱視角下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
[9]司徒大年.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研究[D].復旦大學,2004.
[10]柏培文.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者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
[11]王維鋼.公司控制權配置及各股東利益均衡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
[12]王秀華.利益相關者企業價值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3]張波.利益相關者企業業績評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4]盧穎.自由現金流量、公司治理與費用粘性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2.
[15]李靜明.大股東控制、薪酬激勵與公司投資[D].重慶大學,2012.
[16]熊強.管理層權力與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在職消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7]陳俊芳.試析自由現金流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湯莉.培養國際化人才殊為關鍵[N].國際商報,2015-7-22:A2.
[2]苗雨君.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2005,(2):13-15.
[3]桑新民.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當代學習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趨勢[J].復旦教育論壇,2005,(4):11-13.
[4]陳國權.團隊學習和學習型團隊概念、能力模型、測量及對團隊績效的影響[J].管理學報,2007,(5):602-609.
[5]高曉倩.團隊學習模式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3):144.
[6]王雪燕.分組學習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4):93.
摘 要:文章從用戶體驗、有形展示、渠道、人員、個性化服務、用戶忠誠度及合作營銷等方面對英國"文化在線"項目進行網絡調查
>> 英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及啟示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模式及啟示 美國公共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延伸服務的啟示 英國公共服務合同外包的歷史背景及政策發展透視 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研究論文計量學分析 英國公共時鐘 美國公共圖書館殘障用戶服務及對我國的啟示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合作機制研究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影響因素分析 淺析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英國公共圖書館老年人服務研究 PPP模式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現狀及策略分析 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對我國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完善的啟示 英國志愿服務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體驗美國公共服務 政府主導時期英國公民教育發展的特點及啟示 美國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內容研究與啟示 淺談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營銷策略 英國集權財政下公共服務供給的分析與啟示 英國高校文化建設的特征及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Artisancam[EB/OL].[2016-08-28].http://.uk/.
[6] Film Street[EB/OL].[2016-08-31].http://filmstreet.co.uk/.
[7] My Art Space[EB/OL].[2016-08-03].http://myartspace.or.uk/.
[8] 魏大威,謝強.我國公益性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6):1-4.
[9] 胡海燕,經淵,樓向英.我國數字文化服務網創新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8):103-108.
[10] 國家數字文化網[EB/OL].[2016-09-20].http:///u/3948657815?is_hot=1.
[11] 戴艷清.公益性數字文化資源整合:現狀、瓶頸與對策――以湖南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5(6):41-47.
作者簡介:戴艷清(1982-),女,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資源建設;陶則宇,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1.1專業基礎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
專業基礎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實習、商務談判模擬、電子商務模擬、網絡營銷操作、營銷沙盤演練。該環節要求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結合具體的模擬演練、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1.2專業操作實踐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
專業操作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包括金工實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該環節要求教師重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社會交往和人際溝通能力,具備營銷管理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能從事工商企業的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管理以及營銷咨詢策劃。
1.3專業科研總結類教學實踐環節
畢業論文是專業科研總結類教學實踐環節最重要的實踐形式。該環節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掌握管理學科、經濟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成為具備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管理以及營銷咨詢策劃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中樞力量。
2.市場營銷專業實踐創新成果
2.1基本素質要求類教學實踐環節創新安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在配合校、院統一培訓基礎上,獨立進行新生教育。市場營銷教研室配合學院輔導員負責新生生活、紀律,分配專業教師以班主任負責制形式專門針對學生學習、生活情況進行輔導,幫助新生提高應對能力,克服目前遇到的問題,形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秩序,通過朋輩互動、軍事訓練、公益活動等形式,多渠道解決問題。
檔案刊物大都是專業刊物。在新的歷史時期不能把眼光僅局限在所謂的“檔案圈內”,要積極轉變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眾,使社會公眾通過檔案刊物這個窗口更多的了解檔案和檔案工作。既要滿足檔案專業人員的需求,也要考慮普通公眾的閱讀需要,鼓勵社會各界踴躍投稿,刊發不同層次的優秀作品,為檔案專業刊物注入新的生命力,把檔案專業報刊辦成集專業化和大眾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刊物,吸引更多的社會讀者,不斷增強檔案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力。
2.2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廣大檔案工作者是檔案宣傳工作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是做好檔案宣傳工作的成功之本,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高,有熟練的業務技能和文化素質,有較強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的檔案管理隊伍,是做好檔案宣傳工作的關鍵。各級檔案管理部門和檔案管理機構要結合檔案宣傳工作的實際,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式調整檔案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建立一支綜合型的檔案宣傳人才隊伍,要設置專門的檔案宣傳機構,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撥付專門的工作經費,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把檔案宣傳工作納入本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實施量化工作管理,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確保檔案宣傳工作穩步推進??傊?加強檔案宣傳工作是檔案事業發展的要求,檔案宣傳工作要立足檔案、面向社會、拓寬思路、注重效果,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檔案事業的認知度,充分開發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為檔案事業的發展發揮正確的輿論作用。
2.3專業基礎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創新安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新設電子商務專業,開設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網上支付與結算、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消費者行為學、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該專業設立電子商務實驗室,配備百臺高端電腦,內網鏈接,電子商務教學實驗軟件,以及專業的軟件開發與維護人員。凡電子商務教師全部接受專業化電子商務實戰培訓,針對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管理以及營銷咨詢策劃能力。市場營銷教研室教師帶領學生模擬電子商務角色并參與其中,在實踐中理解B2C,C2C模式、掌握電子商務專業基本理論。
2.4專業操作實踐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創新在專業操作實踐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中,安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采取工廠與教研室長期合作的方式,進行專業操作實踐技能類教學實踐環節創新。娃哈哈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娃哈哈教育實踐基地公益大行動”,安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成為該集團在安陽市的第二家教育實踐基地,市場營銷教研室成為其主要合作部門。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組成營銷小分隊,與娃哈哈集團通力合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營銷策劃、新品推介等不同形式的實踐鍛煉,加強學生計劃能力、溝通組織能力和現場銷售能力。
2.5專業科研類教學實踐環節創新針對專業科研類教學實踐環節,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安陽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教研室邀請鑫盛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凱瑞數碼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干廣泛參與,以提高學校教學與實際需求之間的聯系度和吻合度。在實習論文、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市場營銷教師普遍采取要求學生自主選題,教師輔助輔導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旨在最大限度尊重學生自主意識和科研興趣。
3.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品質需求
3.1教師的實踐教育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市場營銷專業要求任課教師是多方面的。只有專業教師不斷提高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已有思想,已有知識的傳授和創造性思維相結合,給學生思考、討論、創新的空間,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和潛力。
3.2教師要具備獨立獲取、處理新信息的能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快速更新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既要獲取大量的信息并快捷而科學地處理這些信息,還要將這種獲取、選擇、處理信息的能力教給學生。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不能停留在認識教材、講解教材的地步,更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專業化的市場營銷實踐教育創新要求教師必須能夠分析教材,大膽地挖掘教材的內涵,突破現行教材的框框,引導學生一同揭示教材中不科學不完善的地方,進而得出更科學的結論。
3.3教師實踐教育科研與教育科研結合
將市場營銷專業理論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確立課題進行教研,是教師創新能力自我培養的有效方法。課題的確立、科學的研究、結果的歸納實施這個過程,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索之中,尋求一種全新的改變現狀的途徑,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創新型教師的真正構建是在教師自身的活生生的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脫離了現實的教學活動的鍛煉,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只能是空中樓閣。
3.4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師實踐教育創新激勵機制
關鍵詞:電氣工程;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黃文力(1974-),男,河南孟州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何琳琳(1972-),女,河南鄭州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河南 鄭州 450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0B47001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8-0005-03
近年來,由于隸屬機制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為主,同時學生的就業形勢也由定向培養轉變為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因此為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改變過去單一管理類的專業設置,調整設立了“管工結合、文理并重、管理學科優勢明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方針,大力發展工科專業。于2001年籌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其后根據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一步細分,于2008年新設置了自動化專業,從而引起了對電氣專業原有的專業特色、人才定位、課程設置等一系列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介紹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發展的特點,討論相應課程體系的建設,及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對本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學校專業目錄調整時,把原來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及“電氣技術”四個強電類專業合并而成的專業,是新專業目錄中合并調整原有專業最多的新專業之一。[1]新專業的建設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改變了過去專業設置過多、過細的做法,強調本科階段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具有強電與弱電、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軟件與硬件、元件與系統相結合的特點。由上述的發展可以看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該是一個以強電為主、強弱電相結合的專業,應該體現以“強電為體、弱電為用”的理念,培養的學生既要懂強電又要懂弱電,既搞硬件也搞軟件,既掌握電氣技術的專業知識,亦了解計算機與電子技術的應用。[2]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學素質及電氣工程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的,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的學生由于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等技術的基礎訓練,既具有電氣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自動化與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其在今后的就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面臨的發展機遇
我國電力工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現今無論是發電裝機總量還是年發電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人均裝機量與人均年發電量都遠遠落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電力工業的“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特高壓的發展戰略,并且提出構建智能型堅強電網的概念與目標,為電力工業、電氣設備制造業及相關的機械、材料工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潛力。[3]
河南省在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強電網建設,增強電力輸送能力。加快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城網的自動化水平”與“重點發展高壓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電站輔機以及中高端電工專用設備,風能、低溫余熱發電設備”。現如今,發展循環、低碳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電力工業必將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實表明,高質量的電能供應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電氣工程師,而這正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根本使命與發展前景。因此,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緊密跟蹤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調整專業的辦學方向,力爭辦出專業特色,培養出更多的電氣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現狀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經濟和航空工業生產第一線,培養輸出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01年籌建,根據電力工業發展現狀與區域經濟特點,提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且結合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科發展的水平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師資力量,編制了偏于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的課程體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經過數年的建設,并且與21世紀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相適應,于2008年對原有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了細分,新設置了自動化專業,并且該專業在師資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些都促進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強電本色的回歸,推動了對相應課程體系及專業定位的思考。
雖然近幾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專業基礎與兄弟院校相比還很薄弱,實驗條件與師資力量還很有限,仍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仍需且必須定位于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以后可以到電廠、電力設計單位、電氣制造企業及各工礦企業從事與電氣相關的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
4.應用型人才的特點與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是學科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強,除了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外,還具有良好的工程素養,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以后主要在生產第一線從事運行與管理等工作。應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種創新人才,具有把理論知識和技術轉化為實踐生產力的創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種復合型人才,因為應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而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往往不能僅靠一種專業知識,實踐的創新多出現在學科邊緣或者各學科的交叉處,因此應用型人才也是一種復合型創新人才。[4]
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是簡單地增減幾門課就能做到的,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如何建立以強電課程為主,滲透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透徹理解相關的課程及經受實踐的檢驗。
二、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電氣專業新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著重突出“以強電為主,弱電為輔,強弱電、軟硬件、電氣控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特色,主要依據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突出強電特色,并且結合電力發展前景與現有師資力量,設置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二是緊密結合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領域的應用,保持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相關課程教學四年不斷線;三是強化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保持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四是激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就業需要,注重課程安排的科學性與系統性。
新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是適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細分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發展需要,突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強電特色,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而設置。
1.課程體系的改革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專業結合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與自動化兩個專業的內容,專業的特點為“強弱結合、適當偏弱”;新電氣專業的特點轉變為“強弱結合、強電為主”,專業課程的口徑相對變窄。新電氣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再是電氣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區分,而是電氣專業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方向的設立。由此考慮把原來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改為更符合新電氣專業特點的一級學科基礎課—二級學科選修課—跨二級學科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新的課程體系保證了學生的理論教學在滿足基本學分的前提下,能夠小于2500學時,同時優化了課程內容,擴大了選修課程范圍,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勵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表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新的課程體系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一級學科
基礎課 自動控制原理(雙語)、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路(雙語)、電磁場、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變流技術、信號分析與處理、專業技術講座
二級學科
限選課 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發電廠電氣部分
電機設計及優化、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電器學
跨二級學科
選修課 高電壓技術、發電廠動力部分、供配電技術、電力市場基礎、電力系統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檢測技術及儀表、傳感器應用技術、樓宇自動化系統、微特電機、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仿真;單片機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電氣與PLC控制技術;機械制圖CAD技術、軟件技術基礎(雙語)、可視化程序、EDA技術(雙語)、工業組態技術;科技論文寫作
跨專業
選修課 管理學、市場營銷學;音樂欣賞、美術鑒賞;機械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雙語)
實踐教學
環節 金工實習、專業實習、專業調查、認識實習、軍事訓練、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選)、PLC課程設計(選)、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設計(選)、發電廠電氣部分課程設計(選)、電力拖動課程設計(選);電氣專業制作實踐、電力系統分析課程設計、電機學課程設計、電力電子課程設計
2.課程內容的優化
新的課程體系在強電專業“寬口徑”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礎”的要求,公共基礎課與學科基礎課的學時比例達到總學時的74%。在實現了同一專業的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完全打通,專業主干課程也基本相同,而專業方向的不同只體現在專業課程中的非主干課程及實踐環節的要求的基礎上,[1] 新課程體系既實現了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又強化了對學生對本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同時還突出了不同的專業方向特色。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更加突出強電特色,突出計算機技術與弱電控制技術在本專業領域內的運用。按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設置了兩個特色顯著的課程模塊作為任選的必修環節。另外,按照“拓寬”與“加深”的原則,開設總數達到19門的二級學科選修課,學生可以選修其中的5~7門。按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設置了跨專業選修課與全校公共選修課,要求學生在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等方面修習約6門課程。
3.授課時序的調整
按照先基礎后專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保持計算機教學、英語教學不斷線,科學分配各門課程的授課時間與學時。
(1)保持計算機教學不斷線。計算機課程按照教學次序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機械制圖CAD技術”、“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工業組態技術”、“電力系統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單片機原理”、“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仿真”、“EDA技術”、“可視化程序”、“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
(2)保持英語教學不斷線。建議取消“專業英語”課程,增開雙語課程教學。用英語(或雙語)教學的相關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電路”、“軟件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EDA技術”、“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
(3)科學分配各學期的課時量。如第一、第二學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可以適當增加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課時量;第四學年學生因社會實踐、找工作、考研等,學習效果下降,此時可以突出計算機與實踐教學環節,利用課程的強實用性平抑學生的浮躁心態,最大限度保證學習效果。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必備環節,是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要素。各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實踐教學水平的高低,包括實驗條件的完善、實驗內容的設計及實驗教師的素質。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的實踐環節主要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組成,組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由線到面、由基礎到綜合,分層次、全方位的內容體系。[5]
1.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
課程實驗包括電工電路、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C++語言、單片機原理、電氣PLC原理等。
課程設計是工科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信息檢索、相互合作,初步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主要由核心專業課程與部分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如“電機設計”、“電力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發電廠電氣部分等的課程設計構成。
2.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由校內與校外兩部分組成。校內實習基地主要由校辦工廠組成,完成金工實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基礎性專業訓練;校外實習基地主要包括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制造廠、貴州飛機制造廠等,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接受現代化企業的生產教育,培養工程實踐能力。
3.畢業設計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課題多來自于工程實踐。題目通常由導師自行擬定,或者來自于導師科研項目的某一模塊,或者來自于導師熟悉的專業領域,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針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題目陳舊、知識面過窄、實驗條件較差、學生支差應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現階段可積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中期抽查考核,組織討論,詢問學生等;對學生加強考勤,不定期考查,組織中期檢查與預答辯等。二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科知識范圍內自由選題,激勵他們選擇來自于生活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三是創造條件允許學生到實習或工作單位做設計,聘請企業中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專業實踐環節之外,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電子設計”等全國大賽,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制作,建設專業的開放型實驗室,積極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電力工業巨大的發展空間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辦學方針的轉變,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抓住此發展契機,基于“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電氣專業的教育理念,構建了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為今后培養大量合格的應用型電氣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對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仍需經受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丁堅勇,向鐵元,張承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之管見[J].中國電力教育,2000,(1):34-37.
[2]華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的思考及探索[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02,(2):34-37.
[3]黃文力,張丹.構建和諧電力系統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27(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