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6 14:26: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農業科技創新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啟東市高級農藝師陳雪平培育了蘇珍雪糯2號、蘇珍紫糯3號等雜交糯玉米新品種,已通過上海農作物研究所的審定并定名,為啟東市青玉米產業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省級龍頭企業南通恒昌隆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蘇鮮蠶1號、蘇鮮蠶2號新品種獲省新品種獎。啟東市還積極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省農科院、上海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為啟東市農業科技創新又增添了一個亮點。另外,全市各級農技干部也積極開展農業新技術的研究,如:特經特良作物的密度肥料研究、大棚蔬菜的栽培技術研究、主要作物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研究和家禽家畜的生長規律與飼料研究等,為啟東市農業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五措之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加快新品種推廣。圍繞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廣泛引進鑒定篩選市場需要的、適應啟東市種植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全市先后收集引進各種新品種80多個,其中引進篩選的雙季豌豆“中豌6號”品種近年來在啟東市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該項成果被評為啟東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南通市農業科技推廣三等獎。在引進品種的同時,科學做好棉花、玉米、油菜等區域試驗、品比試驗,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了抗逆性、適應性和豐產性好的中棉所63、灃油737、玉米新品種蘇玉29等新品種,為全市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的更新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大面積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開展新技術集成。圍繞糧棉油主推技術,結合啟東市實際,重點推廣了弱筋小麥品質調優技術、晚播小麥獨稈栽培技術、棉田高效立體種植技術、雜交棉增密高產栽培技術、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移栽油菜高產栽培技術、特糧特經多元多熟高效生產技術、四青作物輕簡化栽培技術等,主推技術推廣率達80%以上。狠抓大宗作物關鍵技術。利用廣播、電視、培訓、資料發放和三農熱線開展技術宣傳,做好秋播技術問答,春提早作物的間套夾種技術要點等技術講座。夏熟作物抓好培育壯苗、防凍保苗促轉化、適時施好小麥穗肥和油菜苔肥等措施,春播作物重點提出因種栽培、提質增效,關鍵技術普及率達90%以上。加快新模式應用。啟東市重點應用了多元多熟立體種植、大棚設施果蔬品種搭配、果蔬立體種植、林間套種(養)等新型生態循環模式和動植物標準化生產模式,充分挖掘農業發展潛力。市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形成了四大類20多種特糧特經高效種植模式,種植面積每年25萬畝以上,平均年畝產值4100元左右,種植業年產值超10億元。
三、五措之三:大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2013年,全市開展農業專項技術培訓401場次,培訓農民43247人;開展職業農民培訓67期,培訓農民98656人;開展農業信息技能培訓10期,培訓農民407人;農民創業培訓開展2期,培訓農民301人。通過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了一大批農村實用人才,創建了一大批高效設施基地,啟東市的四青作物、特經特糧、瓜果蔬菜、雙低油菜、規模養殖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啟東市的特色主導產業。
四、五措之四:完善農技推廣體系
利用“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和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等,進一步完善啟東市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推廣機構設置更科學。按照政事分離、事企分開的原則,市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仍保持原來的設置格局。市農委下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果站和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等;鄉鎮成立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農經、農技、畜牧獸醫等崗位,承擔原機關事業站所的涉農職能。改革后,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職能徹底分開,現有的市鎮兩級農技推廣機構,只保留公益職能,種子、農資等經營職能通過改革全面推向市場。改革后,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實行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機制。農技推廣人員的管理權限全部下放到鄉鎮,人財物全部下放到鄉鎮管理,管理體制上以鄉鎮管理為主,市主管部門與鄉鎮政府共同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鄉鎮農技推廣人員的考評由鄉鎮政府負責,會同市主管部門進行考評。工作職能更明確。啟東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設立在市、鎮兩級,為農民提供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服務的組織,其承擔的公益性職能主要是:宣傳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農業關鍵技術和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動植物病蟲害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與防治;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監測、檢測和強制性檢疫;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和農作物苗情監測;土壤肥力監測、改良、檢測;農村能源和農業公共信息服務;農民公共培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等。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全市各鎮鄉農技干部現核定編制104人,在編在冊104人,與改革前比較,文化結構、年齡結構等有所改善。市農技推廣機構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蠶桑站、農村能源站、獸醫站、林果站、執法大隊、種子管理站、質檢中心等部門組成,核定編制105人,實有98人。
五、五措之五: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
開展科技入戶,改進為農服務方式。近年來,通過實施基層補助項目、省科技入戶工程項目,在全市選配200多名農技骨干為科技入戶技術指導員,每人至少聯系10-20個科技示范戶,同時每個示范戶聯系20個輻射戶,及時傳遞農業新技術、新信息,形成指導員帶示范戶,示范戶帶輻射戶,輻射戶連農戶的農業服務新格局,實現農業服務方式的真正轉變。開展信息服務,破解農技最后一公里。通過實施“四電合一”信息工程項目,開通農技服務免費咨詢電話12316,為農民解答各類涉農問題。通過建立電臺(金色大地)、電視臺(金土地)農技服務固定欄目向農民推介各類農業品種技術和典型。通過啟東農業信息網、中國四青作物網、農訊通平臺收集與各類農業信息,讓農民了解最新農業信息、最新種養品種技術等,讓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業信息的互動。利用社會化服務,適時補充農業科技服務。該市專門成立了啟東市高效設施農業協會。協會具有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高效模式應用、設施蔬果銷售和典型宣傳交流等多種功能。隨著設施農業協會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內涵更為豐富,服務的層次和水平也有了一個新的提高。同時,啟東市農機專業化服務形成了以作業、維修、經營為主要形式的服務網絡,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構建了市、鎮鄉、村和農機專業戶四級社會化組織層次,形成了股份制、合作社、個體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此外,隨著啟東市龍頭企業規模檔次的不斷提高,“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紛紛與基地、與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合作聯合,發展特色農業種養基地,已建立南通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基地8個。
作者:王小軍 薛捷 盧燕 單位:江蘇省啟東市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