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2 19:52: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護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方法
(1)成立中醫護理專業小組。在護理部領導下成立院內中醫護理專業小組,組織結構:組長1名,秘書2名,組員10名。小組人員素質要求:①組長和秘書從現任護士長中選拔,要求中醫知識扎實、中醫護理技能熟練,且具有豐富的中醫辯證施護經驗,較強的教學科研和指導帶教能力。②組員需從事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中醫護理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主管護師以上職稱,且院級中醫護理操作培訓考核位于前50名,中醫護理技術月操作例數超過100次。專業小組職責:①根據國家和醫院發展規劃,制定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培訓計劃,負責院內中醫護理技術的培訓考核和資質認證。②參照《中醫護理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2],結合臨床實際,不斷修訂完善中醫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和評分標準。③結合病人治療康復需求,不斷引進和開發中醫護理技術,實施前做好調研論證,培訓后組織實施,同時做好效果觀察和安全性評價。④指導臨床中醫辯證施護、中醫特色康復和健康指導工作,定期考核評價。⑤根據需求進行院級中醫護理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⑥對中醫護理工作提出持續改進意見和建議等。
(2)穴位點按推壓法資質申請、培訓、考核和認定。穴位點按推壓法緩解急性尿潴留操作的資質認定,每年6月和12月組織2次,凡符合基本要求的臨床護理人員,由科室推薦,填寫資質申請表,培訓前一個月上報至護理部,由中醫護理專業小組對全院申請人員的條件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根據本期申請人數制訂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中醫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其中,中醫經絡理論培訓一周10個學時,技能操作培訓兩周20個學時,循經取穴定位和按摩手法4個學時,該技術系統操作培訓16個學時;技能培訓采用老師示范指導和學員實操互評相結合,便于強化記憶。
考核評價和資質認定工作由中醫護理專業小組,依據操作規程和評分標準組織進行。①該技術操作規程,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2006年的《中醫護理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穴位按摩法操作規程制訂,內容包括:評估、目標、操作禁忌、告知、物品準備、操作程序、護理及注意事項等。臨床實施時需結合骨傷疾病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與醫生有效溝通后,合理選擇適應癥和把握操作時機。②操作評分標準依據管理年和等級醫院的評審標準制訂,評價細則包括操作者素質要求、操作前準備、操作方法、操作后處理、操作熟練程度、理論知識掌握等。③評價內容包括理論提問和限時操作,總分100分。3個評委為一組,評價得分取平均值,分值在90以上人員護理部簽發培訓合格證書;低于90分者,延長半年認證,重新進入下一輪的培訓考核。④新獲證人員前兩次臨床實際操作,需在取得證書半年以上老師指導下進行,并可通過操作視頻不斷強化學習。以分批培訓層級帶教,達到該項操作全院的同質化服務要求。2結果全院36個臨床護理單元,目前開放床位1269張,2009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條件申報該項操作認證的護士人數352人,獲得資質證293人,通過率83.24%。全院接受該項操作病人次逐年遞增,詳見表1。
2討論
2.1以微創傳統護理技術緩解病人痛苦中醫護理技術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和人們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中醫護理技術在疾病治療康復及預防保健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平樂正骨穴位點按推壓法,通過循經取穴,以適宜的穴位刺激,達到調理陰陽、疏通水道緩解急性尿潴留的目的,避免導尿減輕病人痛苦,降低侵入性操作引起潛在院內感染風險,同時節約成本,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2.2符合規范化和專業化培訓要求中醫護理專業小組的建立和專業化培訓工作的開展,提高了我院中醫護理專業化水平,利于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符合國家《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大力培養與培訓護理專業人才,建立專科護理崗位培訓制度要求。并依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不斷提高護士隊伍專業化水平,開展中醫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大力發展中醫護理事業。
2.3資質認定實現同質服務要求同質服務是JCI國際標準對醫院服務的要求,指在同一醫療機構的任何一個部門,具有同種健康問題和健康需求的病人,都有權利得到相同質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為了使不同操作者實施穴位點按推壓操作時達到同一水準,醫院建立保證執行一致性的制度和流程,在培訓舉措上,加大力度,注重實效,求真務實,打破了以往培訓走過場的情形。采用專業小組進行規范化理論和技能培訓,采用臨床層級帶教指導和視頻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實現操作的同質服務。
醫院同質服務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目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今天,對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處于醫療體制改革的中國醫療市場而言,JCI標準要求的醫療護理服務同質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在為病人提供同質服務的道路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如何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在為病人提供同質服務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作者:李海婷周麗媛李小玲單位: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1.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恒動整體人體是由若干臟器、組織及器官所組成。各個臟器、組織和器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人體的有機整體,恰恰是由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之間的協調平衡所形成。如以藏象學說來形容即是以五臟為中心,一臟一腑的經絡相“絡”“屬”,通過經絡系統的“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的聯結作用將人體的內臟、形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種組織器官網絡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并通過氣血、津液等運行于周身,以發揮其生理功能,即人體的有機恒動整體,不僅在組織結構上相互聯結,而且在生理功能活動中,也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及相互為用的協調平衡統一體。陰陽學說中的陰陽制約、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等就很好的闡釋了整體恒動性。故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主化”。人體的生理功能正是按照陰陽學說中的此消彼漲的規律維持動態平衡的。五行之中存在著相生和相克關系,構成了一個五類要素組成的整體模型,且是一個真正的恒動模型。通過五個要素的相生相克循環,各系統之間表現出動態的再協調、再統一整體性。
1.2人與自然界的恒動性相統一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且自然界的變化也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因此,人體要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必須順應自然界的恒動規律。《靈樞•歲露》上提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也曰“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茍疾不起”。人們在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時還應能動的激發自身的調節機制,不斷的協調自身的生理功能與環境的變化相適應,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上曰:“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因人體的生理活動狀態與自然環境的變遷、四時寒暑的更易、晝夜晨昏的變化等密切相關,故人類的疾病必與自然界的恒動性也相關,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中說:“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不僅四時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晝夜的變化,對疾病的病情亦有一定的影響。“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朝則人氣始生,病氣散,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矣”(《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由此可以看出,人體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都與自然界恒動性相統一。
1.3社會環境的恒動性影響人的整體性人類組成社會環境,創造和改造著社會環境的每一部分,同時社會環境又反過來影響著人類,即人的整體性同時受到生理因素、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社會的進步,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少好處。隨著社會的進步,食品與衣著日趨豐盛,可供人們自由選擇;居住環境日益舒適,更有利于健康;加上人們對自身與疾病知識的日益重視,使他們越來越懂得如何養生,如何防病與治病。然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如人口的加速增長、工業的高度發展、環境污染嚴重及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導致了一些新的身心疾病的產生及慢性病的增多,加上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使人們產生精神焦慮、頭痛、頭暈等癥狀,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人的整體性。
2整體恒動觀思想下的中醫護理思考
中醫護理是指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的護理,整體恒動觀是其核心理論體系的一個特征。在現代護理學尚未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醫、藥、護三者已一統于龐大的中醫學理論體系之中,呈現出醫中有護、藥中有護、醫護合一的明顯特征[3]。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疾病譜的變化,人們日益增長的養生保健需求及昂貴醫療費用等問題的出現,已成為21世紀醫學界面臨的焦點和難點[4]。中醫護理將以其濃厚的人文主義特色,古老而又先進的護理理論、簡便實用的操作技術、歷史悠久的養生方法等順應醫療衛生的改革和人們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整體恒動觀思想指導下的中醫護理更加重視“天人合一”的整體思想和人體內外環境恒動統一的觀念,且因疾病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演變過程,同受人類、社會及自然環境的綜合影響。因此,我們在護理病人時,只有遵循整體恒動觀的基本思想,正確應用整體恒動的思維去觀察病情,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疾病信息,方能進行恰當的辨證施護;也只有將整體恒動觀思想融入到中醫護理工作中,以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觀點觀察疾病的變化,探索人們持續變化的健康需求導向,施以合乎規律、科學、有序的護理行為,才能創造出精湛的護理服務。
3整體恒動觀指導下的中醫護理實踐
中醫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在整體恒動觀思想指導下的中醫護理,添加了新時代的血脈。傳統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相結合,將賦予中醫護理新的活力,以更好的思維指導臨床實踐。
3.1開拓辨證施護現代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對象是一個整體的“人”,而不再是單純的“證”,并由原來單一的疾病護理轉變為從疾病到健康的全過程護理。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機體到發病,機體一直在與其進行著爭斗,加上疾病本身也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以整體恒動觀指導下的辨證施護,應從生物、心理、社會等多個角度出發,全面地、動態地研究、認識和解決人體對疾病問題的反應。為了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將現代護理與中醫護理的辨證施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臨床施護的過程中,應結合專科護理特點,制訂出常見病的中醫護理常規,為護理提供更好的實踐指南。同時結合中醫學辨證求因的原則,遵循“急則護標、緩則護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三因制宜”等原則給予飲食、用藥、情志、起居、對癥護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不同的中醫護理指導。在臨床路徑和循證護理迅猛發展的影響下,中醫護理也緊隨步伐,關于各病種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和中醫循證護理如雨后春筍。張海燕[5]將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護理中,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滿意度及生存質量,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蘆金萍等[6]將循證護理與中醫護理相結合應用于小兒腹瀉的臨床實踐中,提高了護理工作的科學性、高效性和患兒的治愈率。
3.2創新中醫護理操作技術中醫護理技術來源于民間,融于醫療之中,簡便易行、直觀安全。靠簡單的儀器設備就可以開展護理工作,既方便又安全。一些技術,如艾灸、拔火罐、中藥貼敷、穴位按摩、耳穴壓豆、中藥熏洗、中藥足浴等,深受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歡迎,這是正是中醫護理技術的優勢所在。但隨著疾病譜的改變與科學的發展,中醫護理技術需要繼承,更需要勇于創新,一些新的中醫治療技術,例如中藥離子導入術、針灸的電針與水針、穴位埋線等,都是融合了中醫學理論與現代科學理論的創新技術,既能提高療效,又能減輕護士工作量。趙保禮等[7]研究發現中藥離子導入配合推拿手法治療青少年頸椎病具有費用少、見效快、無創傷、無痛苦、療程短等優勢,值得應用與廣泛推廣。因此,護理人員要善于利用現代技術為中醫護理服務,創新中醫護理操作技術,以便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3.3提高中醫護理信息化為了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中醫護理也不甘落后,將自身與現代信息工程技術結合起來,開發了一系列中醫護理軟件及光盤,給中醫護理增添了新的活力,也開辟了中醫護理研究得新領域。例如,張廣清等[8]研制了中醫整體護理電子病歷系統,系統包括入院患者評估表、住院患者評估表、護理記錄單、健康教育單、出院患者評估及指導等6個模塊,并根據專科特點按病種分類,編制了標準中醫護理計劃;葉美玲等[9]制作了中醫護理動畫情景多媒體影音光盤及周鳳等[10]研發了中醫標準護理常規及健康教育詞典等。這些中醫護理軟件及光盤,在適應時代變化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護理工作量;同時也規范了中醫護理工作程序及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
3.4健全中醫護理管理體系化中醫護理在指導理論、護理技術操作及護理治療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內容。全面統籌,建立科學高效的中醫護理管理體系是中醫整體恒動觀指導下的內涵,也是施行中醫整體恒動護理的一項統攬全局的關鍵內容。中醫護理應跟蹤國內外護理研究的最新發展方向,取長補短,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使其自身的研究與社會文化的進步相適應,與服務對象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始終保持強大的活力,以“整體恒動”的護理觀,以“辨證施護”的思維方式,形成中國獨有的中醫護理學科,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模式。
4小結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培訓;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477-02
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醫臨床護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醫醫院護理人員為病人提供服務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臟腑學說為基礎,經絡學說為核心,通過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經脈、調氣血、調整陰陽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醫院管理年驗收和等級醫院復審中,發現中醫醫院普遍存在著中醫護理特色體現不足,臨床實際開展中醫操作項目過少的現象[2], 王俊杰等[3]報告顯示,醫院護理人員廣泛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的只占9. 2%。以上問題我院同樣存在,因此護理部于2011年6月開始對全院護理人員實施系統的中醫護理技術培訓,在2012年8月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編制開放床位400張,護士總數233人,總床護比10. 58,病區床護比10. 41。護士年齡18~55(32. 16±7. 06)歲;學歷:本科18人,大專122人,中專93人;職稱: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58人,護師40人,護士134人;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34人(包括基礎學歷和成人教育學歷),護士長17人,畢業于中醫院校6人,接受過“西醫學中醫”培訓的護士132人,系統完成學習中醫知識100學時的培訓率70.3%。
2 中醫護理操作培訓管理
①成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領導及考核小組,由分管副院長為領導組長,護理部副主任為培訓考核組長,成員由大科護士長及部分中醫院校的護士長組成。②護理部組織修訂完畢23項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并印制成冊。③向醫院申請增加中醫護理培訓的設備;④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臨床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指標、獎懲等納入護士長日常管理。⑤建立護理部、科護士長巡查制度,與護士長、臨床護士和病人深入接觸,評估中醫護理技術效果和存在問題,及時完善管理和培訓方法。
3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激勵機制
從2011年起把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醫基礎護理操作8項+中醫護理技術操作8項中各抽簽考核一項(90分合格),具體內容如下:(1)西醫基礎操作(略):(2)中醫護理技術操作:①艾條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開天門 ;④刮痧法;⑤ 濕敷法;⑥ 敷藥法;⑦藥燙法 ;⑧熏洗法。理論或技術操作考試不合格,補考1次,同工同酬推遲1個月,以此類推;5次考試不合格,當年不再推薦同工同酬。職稱晉升考核如下:(1)初級護士晉升護師考核:專科技術操作4項+中醫護理操作4項中各抽簽考核1項(90分合格),項目如下:專科技術操作(略):中醫護理技術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藥燙法。(2)護師職稱晉升主管護師職稱考核:急救技術操作2項+中醫護理技術2項操作中各抽簽考核1項(90分合格),項目如下:急救技術操作:①簡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顫術;中醫技術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論或技術操作考試不合格1次,聘任則推遲1個月,以此類推;超過3次,則推遲一年聘任。
4 具體實施培訓方法。
4.1第一階段全員培訓:①時間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訓2項,共12項,培訓順序先從國家級到區級、院級,具體項目是:耳穴埋豆、艾條灸法、頭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濕敷法、涂藥法、熏洗法、中藥藥熨、中藥保留灌腸、敷藥法、貼藥法。③培訓要求是:每月初護理部組織示范員及考核小組進行2天的集中培訓,訓練熟悉后組織各科的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進行培訓,并反復訓練,然后由她們集中培訓科室的護理人員,月中護理部的考核小組分4組對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進行考核,月底由各科護士長及總示范員驗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員,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階段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法;
從2011年起,護理部組織當年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專門的培訓,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共24項,其中中醫12項,西醫12項,培訓方法是:①時間:2011年開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項,周四及周五分2批進行培訓。②中醫培訓的項目是:耳穴埋豆、艾條灸法、拔火罐法、頭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濕敷法、涂藥法、熏洗法、中藥藥熨法、中藥保留灌腸法、敷藥法、貼藥法。③要求:每次培訓時先觀看操作錄像,再由專門的培訓老師全天指導訓練,對手法不正確或不規范者親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復的訓練,1周后由護理部組織的小組考核,人人每項驗收過關,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她們很快熟練掌握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更利于臨床護理工作。2012年新入職護士的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也正在培訓中.
4.3 第三階段全員驗收考核過關: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輪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人人驗收過關的培訓。護理部組織成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組,共12人,分6個小組、2個時間段考核。第一時間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時間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護理人員自備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時間段準時參加考試,每一輪考試順序是:護士長總示范員主管護師護師護士見習護士。
5 效果
5.1各層次的滿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滿意度提高;②醫生的滿意度提高;③護理管理者的滿意度提高;④護理人員中醫護理臨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醫護理技術開展項目。
與2010年比較, 2012年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由13項增至19項,分別為中藥藥熨、中藥熏洗、中藥坐浴、中藥保留灌腸、中藥外敷、刮痧法、辨證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兒太極按摩、陰道坐藥、全身藥浴、水針法、濕敷法、涂藥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療,其中后7項為 2011年后新開展項目;其中重點推廣項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針法、捏脊法)。
5.3 護理人員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增強
從2011年起分別對在職護士及新入職一年內的護士,進行系統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后,并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考核,各層次護士訓練中醫護理操作的主動性加強,中醫護理操作能力不斷增強,護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成績由原來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科研水平。
與2010年比較, 2011-2012年撰寫中醫護理論文由5篇增至12篇,中醫護理科研課題由0項增至4項。
5.5促進臨床科室及重點專科的建設
通過系統培訓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使臨床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項目增多,利于科室的發展,使醫院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針療法由護士操作應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應用在外科、骨傷科術前及內科失眠等患者;中藥保留灌腸及艾灸療法應用在脾胃病專科、婦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藥浴應用在兒科胎黃及熱毒濕疹患兒;中藥藥熨及敷藥法、貼藥法應用在骨傷科、針灸科患者;頭部穴位按摩應用在床上洗頭及項痹患者;中藥熏洗應用在肛腸科、蛇傷患者等,效果顯著,患者滿意。今年針灸科、脾胃病科、中醫急診科獲得市級重點專科的建設,促進醫院的發展!
6 討論
6.1護理部在開展中醫傳統護理技術系統培訓具有重要作用,熟練掌握獨特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是突出中醫護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醫院有別于西醫院的根本特征[4]。護理部在中醫護理建設中發揮著特定的角色優勢。首先,它作為護理行政和技術的管理部門,有利于開拓和創造中醫護理的內外環境和實施氛圍。結果顯示,護理部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納入對護理人員晉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將中醫護理技術培訓變為全院護理人員行動,使中醫護理技術開展項目顯著增加。
6.2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納入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考核是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培訓的有效方法。與西醫醫院護士相比,中醫醫院護士需完成中西醫雙重護理任務,在臨床護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況下更顯護士人力資源緊缺。因此,護理管理者適宜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職稱晉升的考核方案,使護士壓力和動力并存,利用激勵為主、處罰為輔的手段,極大地鼓舞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臨床實踐,激發了護士的科研意識,在一年內,護士撰寫中醫類護理論文、申報中醫護理新技術和護理科研課題的數量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發揮中醫護理特色之我見[J].甘肅中醫, 2005, 18(8):35-36.
[2] 孫鴻雁。淺淡中醫院在護理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護理,2007, 15(3): 161-162.
關鍵詞:內科護理;手段;護理標識
中醫的整體觀念理論、辨證施護原則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傳統療法是中醫院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1]。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及人們對疾病認識的深入,中醫護理已成為醫療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1中醫護理在醫學中治療效果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是中醫護理的核心,中醫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廣泛。中醫護理是通過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實踐中來實現的,也是檢驗中醫護理理論的途徑[2]。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現有的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尚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加強無痛針刺、無煙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腸器、離子導入機、刮痧器具的改進;還需要對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進行規范化研究,即相關操作指標的量化研究。在科研驗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用具的科學性的基礎上,運用高科技使某些中醫操作用具現代化,如電針就是中醫操作用具現代化的一個成功典范。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相結合,使中醫護理規范化、科學化已成為中醫護理發展的趨勢。
2各種情形下科學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
2.1特需內科的護理 所謂特需內科護理是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進入特需病房時進行的護理[3]。它是內科護理的一種方式,也是特需患者的需要。對于特需患者的護理。在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前提下,筆者認為應該對特需患者進行多元化的護理。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首先,由于區域的差異性,應該使患者適應新環境,盡快進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療和護理管理;②多元化護理中的溝通: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語言溝通和文化溝通。因此,對于內科護理的護士需要掌握護理對象所在地區的語言以及他們的文化習俗;③特需病房的護士應該能夠養成靈活應變的好習慣,特別是還要加強理論和技術的學習,熟練掌握特需護理基本功。
2.2心內科患者安全風險與護理 心內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癥狀。對予以上3類臨床病例資料的收集整理,筆者總結出以下具體的護理手段及方法:①對上述3類患者進行患病程度的評估:具體的從患者的年齡、病史、情緒狀態、有無眩暈、檢查有無明顯的誘因等方面進行評估,這是心內科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具備的技術類的能力;②對于不同類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護理對策:對于跌倒患者:遵守3個"30s"的原則,即坐起30s、平臥30s、下肢垂下坐床邊30s。在此過程中,要加強防止行走時、洗澡時跌倒,而且還要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在患者的病床前插各類標識,如"防跌倒"等標記[4]。
中醫醫療強調辨證論治,辨證施護亦依據中醫基礎理論辨證提出護理的基本法則,再根據這些法則按照"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制定出理、法、護一致的具體措施和方案。護理專家們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醫病證的護理分科已越來越細。
3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3.1辨證施護流于形式 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最具特色的護理模式,但在臨床實施時往往因證候難辨,護理措施單一而流于形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中醫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不能正確辨證而影響施護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問題[5];沒有充分領會中醫護理的內涵,只是將中醫診斷、護理加上中醫技術操作;大部分護士能夠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但患者具體實施與否,效果如何,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
3.2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率相對不高 盡管護理技術操作簡單,設備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醫院的使用率卻不高,究其原因有:①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局限性。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時間長,療效難以立竿見影。因此在中醫院也只是在傳統中醫科或內科應用相對較多[6]。②護理工作性質約束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應用,然而臨床上醫生很少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醫囑。
3.3護理記錄缺陷 臨床護士往往注意操作,忽視記錄,所做的操作沒有及時記錄時間、方法、效果,中醫操作記錄還應記錄選擇的穴位、皮膚情況等[7]。目前有關中醫整體護理質控評估體系的設置、行業內規范化以及中醫護理病歷的內容、格式的具體要求等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再加上護士工作的繁忙導致了記錄的形式。
參考文獻:
[1]劉蓉蓉.論科學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及重要意義[J].HEALTH WORLD2010,04(8).
[2]付慶華,謝晗飛,江雪琴.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2008,(4).
[3]伊文波,佟麗華,韓鳳珍,等.期刊論文.腦出血微創術后內科護理新進展-中國醫學創新,2009,6(17).
[4]劉萍,潘光明.護理程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7).
[5]劉文紅.中醫護理的發展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6):96-97.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李春花.口靈漱口液用于口腔護理的臨床觀察.實用護理雜志,2003,14:32.
[2]江長弟,黃繼洪,周輝等.益口含漱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實用臨床醫學,2006,3:18-20.
[3]金仙妹,趙建江,王海燕.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比較.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6-27.
[4]劉虹.中醫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5
[5]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8-69
[6]廖燕,廖天治,何瑤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J].上海護理雜志,2004:60-61
[7]將春梅,唐春炫.ICU護士必讀[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03-404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李剛、廖燕,住院患者口腔護理的基本方法[J].上海護理,2005.5(4):70-71
[2]王春英,鄭玲.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對口腔并發癥的干預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3.18(6):479-480
[3]許笑華,連麗燕,口腔護理藥物選擇與運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6.4(4):208
[4]王增香,劉巧紅,徐燕梅.頜面外科術后口腔護理方法的改進[J].鎮江醫學院學報,2000.10(3):608-609
[5]李嬌娥,易濱,傅春華強氧化離子水含漱治療口腔潰瘍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62-163
口腔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王左敏,王鴻穎,劉宏偉,等.口腔治療師培養規劃的初步研究.醫學教育,2005,4(4):22-25.
[2]王左敏,王鴻穎,張博學,等.中國口腔治療師崗位任務分析和需求預測.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5):304-305.
[3]趙佛容.口腔護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飯社,2004.
[4]張震康.展望21世紀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的趨勢.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1:4-6.
——小記***區第二人民醫院內一科的護士們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區第二人民醫院內一科是集心血管、神經、內分泌等學科于一身的大內科,具有病種復雜、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多的特點。該科的護理隊伍是一支年輕向上,富有愛心,具有高度執行力的隊伍,平均年齡只有28.94歲,經過多年的磨練,她們的身上散發出一種沉著穩重、吃苦耐勞的氣質,并在優質護理上寫下了自己獨特的篇章。
一、護士均學客家話
***區第二人民醫院座落于***區布吉街道吉華路,醫院原輻射范圍(含南灣、坂田)的居民均以客家話為主,這些居民可謂該院的忠誠顧客。
針對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大多是講客家話的特點,內一科護理單元開展了人人學講客家話的活動,大家從最基本的客家話學起,克服了害羞、怕講不好的心理關,護士長帶頭身體力行,從而解決了護患之間的溝通障礙,現在來自五湖四海的護士們都掌握了常用的客家話,不僅改善了護患關系,同時也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2010年該科還開展了“八聲服務”,即:(1)接診患者有歡迎聲;(2)觀察巡視有問候聲;(3)治療操作有解釋聲;(4)請求合作有答謝聲;(5)操作失當有諒解聲;(6)節假日有問候聲;(7)家屬探視有應答聲;(8)出院相送有叮囑聲。受到了患者的熱烈歡迎。
二、善動腦筋治“壓瘡”
作為老年病病區,壓瘡是內一科常見的也是最令人頭疼的護理問題。該科的護士們勇于創新,另辟蹊徑,不斷探索,利用自制中藥“生肌玉紅膏”為病人護理壓瘡,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該藥膏原是一種外科用藥在一個中醫老專家的指導下,她們對該藥膏的某些成份進行了改良,盡管開始應用“生肌玉紅膏”在護理程序上非常麻煩,但護士們卻毫無怨言地用“心”為患者換藥。她們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報,短短的時間里,該科的壓瘡尤其是深度壓瘡患者的治愈率即有了顯著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治療費用。另外,該科采用氣管導管引流護理腹瀉患者,對改善患者皮膚壓瘡上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效。如2010年該科收治了2例三度壓瘡伴大便失禁的病人,肛周皮膚潮紅、濕潤,經使用氣管導管引流大便后,肛周皮膚很快得到了改善。該科這些有益的嘗試,先后登載在核心期刊《護理實踐與研究》等雜志上。
三、患者的溫馨家園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有不少的增加。
該科高度重視專科護理建設,自2008年起設立了糖尿病之友俱樂部,每月定期開展糖尿病病友座談會,對象包括住院患者、出院的老病號以及家屬。護士或者醫生采用書面材料、幻燈、講解、示教、健康處方相結合的形式,向受教者講解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加強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病人病情的長期治療,病情的長期緩解打下堅實的基礎。糖尿病病友會舉辦至今收效良好,參加的會友也越來越多,大家都喜歡在這里分享降低血糖、有益健康的快樂,不但增加了專科護理社會效益,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四、醫護關系很和諧
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離不開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良好的溝通是醫護和諧關系的保證。內一科護理人員注重醫護溝通 , 醫護雙方在工作中注重建立起彼此尊重信任、 以誠相待、 平等合作的關系, 通過醫護人員職責界定共同管理好患者, 為患者提供全 方位、全程服務,從而使醫護配合更為密切。護士跟隨醫生查房, 利用晨會、醫護座談會、春游、文藝演出、卡拉OK、定期聚餐等方式促進醫護交流, 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伙伴關系,千方百計促進醫護更有效地合作,為促進患者康復尋找著每一條途徑。
五、專科護理有文章
內一科現有護士1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一人,主管護師二人,在護士長的帶動下,大家都十分注重繼續教育,目前該科已有5人完成了護理本科教育,還有11人正在繼續護理本科或大專的學習。
1項目概況
該項目采取“4+0”培養模式,專業培養計劃由雙方大學共同審定,教學計劃所涉及的課程和教學環節均在中方完成,美方課程由美方派遣外籍教師來校任課。學生在修習完教學計劃全部課程,成績合格,在獲得中方本科畢業資格和學位授予資格的基礎上,符合美方大學學位授予條件者可向美方大學申請學士學位。該項目目前已實施3年,首屆學生已完成在校的學習。
2中美護理教育的差異
2.1課程設置
美方護理課程方式多樣,如按照生命周期、健康模式等進行課程綜合,并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1],設有當前社會管理急需的護理課程及護患溝通技能所必需的相關人文素養課程,如《災害護理》《應急護理》《西方藝術》《西方文化》等,且人文課程占美國護理本科全部課程的1/3,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并增強其職業使命感和護理責任意識。而我國護理本科課程體系更多強調的是護理知識的系統性,課程設置中基礎醫學和護理專業課程占主導地位,人文科學課程偏少,課程目標側重于對學科的研究,對社會和學生的研究不足[2]。同時,按照中醫藥院校護理學專業標準,中醫護理課程必須達到11學分~1分以上,且需根據我國國情開設相關通識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等,使我校全部課程門數和全部教學時數增多。
2.2教學方法
在理論課授課方面,美方靈活運用討論匯報、案例分析、啟發式、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中方采用講授法為主,輔以提問、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在實踐課授課方面,美方并不注重具體的護理操作步驟和操作程序,而是鼓勵學生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尋求更為有效地護理操作方法,中方則更加注重按照護理操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
2.3學習評估
美方對學生的學習評估側重過程評估及綜合評估,尤其注重學生自主思維的考察,注重原創性,且評估方法多樣。教師考核態度嚴謹,注重細節,強調學術道德,學生所寫論文或者討論稿一經核實非原創,則嚴格定為不及格;答題缺乏自主思考者,降級打分;缺課率達一定程度的,必須重修。中方教學評估偏重理論考試和終末評估,雖目前也強調實踐考核,但大多數學校未將該項分數列入畢業考核總分之中。因此,其通過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畢業。
2.4重修規定
美方要求學生必須重修不合格科目,且在未通過該門課程考試前,學生不得繼續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某一科目未通過考核,則必須進入下一年級重修該科目,直至重修通過后方能進入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方則會給學生補考的機會,重修科目通過與否并不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
3思考與建議
3.1轉變護理教育理念,充實人文課程設置
在當今護患關系緊張的情形下,應借鑒美方的護理教育思想,轉變護理教育理念,調整課程體系,加大人文課程內容,培養護生的愛心與溝通能力。為此,我校成立中美教學計劃開發小組,在保留國家規定課程、我校特色中醫課程的基礎上,對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適當減少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和醫學專業課,增加《護理溝通》《西方文學》《西方歷史與文化》等人文科學課程,培養護理學生的人文修養及主動關愛病人的自覺意識。
3.2開展護理教學改革,加強師資管理,引進教學方法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3]的要求聘請外籍教師來校任教。通過開展中美教師座談會,加強雙方交流,借鑒美方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護理教育教學改革。在護理理論課中適當引入美方教師所采用的課堂討論、論文交流、調查匯報等教學方式;在實踐操作課教學中,不拘泥既定的護理程序、護理步驟,開展自主設計及開放性實驗,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
3.3改進評價考核方式,建立過程評估制度
美方注重過程評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并根據考核結果調整教學方式。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過程評估,建立并制訂過程評估制度及形成性評價方案,除理論性考試外,還應采取調查、匯報、辯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思維、理論、實踐、應變等多方面能力進行實時考核,不斷以考促學。
3.4結合國情開展教學管理,教學制度商榷修訂
按照美方的教學管理規定,學生如一門美方課程未通過考核,則須在下一年級學生開設該科目時進行重修,且在未完成重修科目前,學生不得繼續學習其他美方課程,這實質上導致了該生不能正常跟進教學計劃,學習進度較其他同學晚了至少1年,甚至有可能影響到該生的實習和畢業。為了避免給學生帶來困擾,我方對相關的教學管理規定進行了商榷和修改,盡量避免中方課程和西方課程在學習進度、考試時間等方面的沖突,為學生留出充裕的復習時間,并靈活運用學生的寒暑假以及課余時間加強中方課程的學習,以保證學生在順利通過美方課程考試的同時,也能符合中方課程的考試要求。護理合作辦學項目,重點要融入美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手段,充實前沿的護理理論知識,導入護理專業的世界發展動態,從而在護理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中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美方的護理教育理念及許多做法值得肯定,但在辦學實踐中也應結合我國國情予以消化吸收,整合中外雙方特色優勢創新突破[4],將引入美方的教學優質資源不斷加以本土化,對雙方的教學管理制度及方法進行充分商榷,以制訂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化護理高級人才培養方案,從根本上避免引進的資源“水土不服”的情況,為合作辦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焦紅霞,袁力.中美兩國高等護理本科教育比較及啟示[J].齊魯護理學雜志,2011,17(3):44.
[2]焦紅霞,袁力.中美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J].全科護理,2010,8(9A):2338-233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EB/OL].[2015-03-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01/200507/10295.html.
護士長競聘演講稿——我一定能夠勝任病區護士長這一職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晚上好!
首先,感謝領導給我提供一個鍛煉的平臺。我叫,黨員,89年畢業于市衛生學校,96年開始參加自學考試,于取得了中山醫科大學的護理大專;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現攻讀于護理本科專業。曾參加多項衛生局立項課題,《認知行為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干預及追蹤調查研究》已申報為市科技局立項課題。我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撰寫論文。曾先后在省級專業雜志刊登8篇。
在院領導大力支持和鼓勵下,98年我組織實施了我院mect治療的護理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組織實施動態腦電圖的操作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被評為市衛生系統優秀護士;被評為醫院服務之星;至今,被江門中醫藥學校外聘為教師,擔任精神科護理學的授課,把自己所學知識傳授給年青的護理學員,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今年4月,我代表醫院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靜脈輸液比賽,榮獲理論第一名,總分第三名,并以市前三名的資格參加省衛生系統舉辦的靜脈輸液決賽,榮獲優勝獎和理論三等獎,是全省精神病專科醫院唯一入圍省決賽的代表。
5月被聘為精二科的副護士長,負責精二科的護理工作,去年12月開始在心身綜合科任副護士長,負責心身綜合科的護理工作,在護理部領導和科室主任指導下,我帶領科室的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斷完善和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加強醫患溝通和護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抓好病區的護理質量控制和病房管理等,曾得到市衛生局綜合目標考核團的護理院感檢查組充分地肯定。
以下是我的工作設想:
一、在護理部主任的領導和科主任的業務指導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護士長的職責和義務。
二、不斷加強醫護,護患聯系,定期反饋評價臨床工作中的不足,使治療與護理工作能有計劃,按質按量完成。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病人滿意,家屬放心。把好入院宣教與出院指導關,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宣傳的力度,盡力讓住院患者對我們的治療與護理工作滿意,出院后定期隨訪。
三、以人為本,調動科室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在護理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培養經營意識,善于成本效益核算,降低醫療成本,節約不必要的開支,保證資源配置合理有效。
總之,依靠集體,依靠上級領導,與科室主任緊密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學習進取,以創新、靈活的思路去拼搏,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勝任病區護士長這一職位,請大家支持我,謝謝大家!
關鍵詞:冠心病;抑郁癥;合并癥;中醫藥研究;綜述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冠脈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疾病,該病臨床常見且危險性很高。由于冠心病的反復發作性,很多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表現為失眠、便秘、乏力、自卑等。研究表明,抑郁癥是冠心病發生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抑郁不僅增加患者死亡風險,而且還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率[2]。根據該病臨床表現,本病屬中醫學“胸痹”合并“郁證”的范疇。近幾年來中醫藥對本病的研究逐步拓展,積累了不少經驗,有較廣的發展前景。本論文檢索近年來中醫藥辨證論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文獻基礎上,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經方驗方、口服中成藥、中醫外治、中醫護理等方面進行綜評,為提高中醫中藥診治該病的臨床使用提供有效依據。
1病因病機
本病主體病機為淤血阻絡、痰濁閉絡、絡氣郁滯、絡虛不榮[4]。(1)淤血阻絡:“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絡氣阻滯導致血行不暢,心脈氣血生化失職,絡脈不能調運血量。心血虧耗,血不濡心,神失封藏,而失眠且思維減慢。(2)痰濁閉絡:多種原因造成的絡氣阻滯導致痰濁郁絡。痰濁停留郁而生熱,熱驚心神,致心中煩擾,情急易怒。(3)絡氣郁滯:《證治匯補•郁癥》曰“郁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當順氣為先。”胸痹者因絡氣虧虛,使絡脈的自調功能失職,造成多種因素對絡脈的逐步損害,致心情不舒、郁悶不樂。(4)絡虛不榮:氣血為機體功能的物質根基,絡中氣血的榮養充實是心絡功能正常的必須條件。心絡阻滯,淤血痰濁郁久化熱,消耗陰血,心脾雙虛,心神失濡,致低落、失眠、善驚易恐等。
2證候治則
根據絡損神傷理論,通絡養心安神為冠心病合并抑郁癥的治則之一[4]。臨證分為:外邪入中、氣滯血淤、氣滯痰阻、氣血虧虛[4]。(1)外邪入中:可見心胸憋悶,痛無定所,情緒低落,善太息,舌苔薄白,脈象弦細。治用順氣通經、濡心安神為主,主以解郁舒心湯。(2)氣滯血淤:可見胸骨刺痛,痛有定所,胸悶氣憋,情緒波動,健忘失眠,善哭悲憂,舌紫暗或帶淤斑,脈象結代。治用化淤通經、益心安神。主以血府逐瘀湯。(3)氣滯痰阻:可見胸悶氣短,肢體困重,痰多黏膩,煩亂易怒,舌苔黃而膩,脈象弦滑。治用化痰通經、清心安神,主以黃連溫膽湯合枳實薤白桂枝湯。(4)氣血虧虛:可見胸悶心悸,失眠心煩,思維遲緩,舌淡苔薄,脈象細弱。治用補益氣血、榮絡安神,主以復脈湯。
3經驗方劑
趙紅[5]以42例該病患者為試驗對象,加服益腎活血疏肝湯[仙靈脾15g、生地10g、生黃芪30g、黨參20g、丹參15g、當歸10g、川芎10g、三七粉(沖)2g、香附10g、柴胡12g、白芍10g]。結果表明治療組心絞痛、心電圖、抑郁的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倪代梅等[6]遴選45例該病患者,給予服用舒心解郁湯,包含藥物:柴胡12g、赤白芍各15g、川芎15g、郁金10g、炒棗仁20g、炙甘草5g。臨證加減:多夢者加首烏藤15g、遠志12g;頭暈者加白15g、珍珠母25g(先煎);心神不安者加合歡皮30g、夜交藤20g;軀體痛樣不適者加延胡索12g、當歸12g。給藥4周后,治療組臨床療效、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改善情況均較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彭金祥等[7]取30例受試者,內服雙心湯(柴胡、香附、川芎、降香、郁金、合歡皮、甘松等)。治療28d后,與對比組相較,湯藥組患者胸悶痛緩解總有效率更高,Zung抑郁評分下降更大,抑郁、焦慮緩解程度顯著,中醫證候評分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劉三運等[8]讓49例病患口服自制通痹舒心顆粒(黨參、葛根、黃精、白芥子、菟絲子、枸杞子、柴胡、枳實、水蛭等),10g/包,1包/次,2次/d沖服。最終治療組心絞痛改善療效更優(P<0.05),另外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明顯緩解,HAMD及HAMA量表評分均下滑,抗抑郁總有效率更高,差別很大(P<0.01)。張雪梅等[9]給34例病人血府逐瘀湯合十味溫膽湯加減(柴胡、遠志、法夏、紅花、炒枳殼、桃仁、西洋參、茯神、川牛膝、酸棗仁、丹參等)采用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劑,每天1劑,分2次水沖服。4周后治療組心絞痛和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以及HAMD、HAMA、SF-36評分比較,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HAMD、HAMA、SF-36評分均優于治療前(P<0.05)。2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譚文澤[10]用186例患者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口服中藥湯劑(組成為丹參15g、柴胡10g、川芎10g、炒棗仁20g、郁金10g、生牡蠣15g等)。結果在8周后兩組患者的病況均優于治療前,而治療組的臨床癥狀、心電圖癥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李俊[11]擇40例患友為目標,予益腎活血疏肝湯口服(熟地9g、生地10g、黨參20g,黃芪30g、丹參15g、川芎10g、葛根15g、當歸10g、柴胡12g、白芍10g、茯苓10g等)。療程為12周。結果研究組心絞痛療效及抑郁療效均比對照組顯著良好(P<0.05)。賀建文等[12]選擇78例老年患者,給予口服帕羅西汀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中藥組方為:合歡皮20g、川芎20g、柴胡15g、赤芍12g、枳殼10g、桃仁10g、牛膝10g、桔梗10g、紅花10g、生地10g、甘草6g。結果8周后聯合組臨床總有效率、抑郁癥臨床總有效率顯著提高(P<0.05),HAMD評分顯著降低(P<0.05)。高雅等[13]入組40例患者,服以養心安神湯(酸棗仁、合歡皮、柴胡、丹參、蟬蛻、夜交藤、郁金、煅紫石英、煅磁石、百合等),8周后治療組HAMD量表評分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方面,治療組于心絞痛穩定程度、治療滿意程度、心絞痛發作情況三方面比對照組緩解更顯著(P<0.05)。于磊等[14]擇30例患者,加用中藥解郁止痛方,組成:黨參15g、赤芍15g、丹參15g、紅花10g、川楝子6g、當歸10g。煩躁者加梔子;神疲乏力者加黃芪;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潮熱盜汗者加知母、地骨皮;疼痛者加鬼箭羽、姜黃;頭暈者加鉤藤、峽谷草;悲傷欲哭者加浮小麥、大棗。治療4周。結果觀察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心絞痛改善程度以及漢密爾頓抑郁(HAMA)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緩解率均好于對照組(P<0.05)。乙伶等[15]入選20患者,服用舒郁散(當歸、赤芍、桃仁、地龍、丹參、柴胡、郁金、陳皮等)。8周后試驗組中醫證候總積分、HAMD評分、hs-CRP、高頻指標(HF)較對照組大幅下降(P<0.01)。
4口服中成藥
(1)復方丹參滴丸:劉敏[16]擇取患者40例,在基礎治療之上給予心理護理,并口服復方丹參滴丸,10丸/次,3次/d。結果:觀察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心電圖ST段壓低持續時間和24h壓低次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2)疏肝解郁膠囊:謝芳[17]選取42例患者口服本藥,0.72g/次,2次/d,試驗結束后治療組HAMD分值明顯減低,心絞痛癥狀緩解總有效率達90.5%,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為85.7%,均優于對照組(P<0.05)。(3)百樂眠膠囊:陳博等[18]入選肝郁陰虛型患者55例,口服百樂眠膠囊,4片/次,2次/d。結果: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HAMD評分變化與對照組相均達到統計意義(P<0.05)。(4)李新軍等[19]入組34例女性患者,服用護心膠囊(0.34g/粒)聯合丹梔逍遙膠囊(0.45g/粒),4周后治療組HAMD評分、hsCRP水平、心絞痛療效、心電圖療效均好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P<0.05)。(5)心可舒片[20~22]:研究人員給予患者本藥口服,4片/次,3次/d。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2.1%,心悸顯效率84%,乏力有效率76%,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顯效率85%,SAS和SDS評分下降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中醫外治
王瑾[23]采用穴位貼敷療法治療40例患者,貼敷中藥組成:丹參、川芎、紅花、柏子仁、酸棗仁、遠志、冰片等均研末調膏涂于紗布上,將該紗布貼于穴位后用膠帶固定,選擇主穴為:內關、厥陰俞、神門、膻中。氣滯血淤加太沖、期門;痰濁壅塞加陰陵泉、豐隆;心脾兩虛加心俞、足三里、脾俞;肝腎陰虛加太溪、肝腎俞、三陰交;心陽不足加關元、腰陽關、腎俞。結果顯示治療組中醫癥狀積分明顯下調,漢密爾頓量表評分減分,抑郁狀態得到緩解,冠心病總有效率95.3%,較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彭琳英[24]用耳穴按摩法診治病患30例,選耳穴交感、神門、心、皮質下為主穴,根據不同辨證選則配穴,將帶王不留行籽的膠布粘貼于耳穴處,按壓1min,每穴每次按壓5min以上,以局部發生麻、酸、痛、脹、灼熱感為佳,每2d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結局是治療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組6個月后SD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
6中醫護理
李素芝[25]選取患者42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中醫情志護理,即開導安慰患者,注重清心靜養,不受外界的喜怒哀樂情緒影響而動心氣,心情愉快,恬淡虛無,心神得養,從而減少病情的復發。護理后對兩組HAMD的療效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HAMD評分和抑郁癥療效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古必香等[26]給予45例患者中醫情志護理,關心、體貼、安慰、同情患者,調和喜怒憂思,加強精氣神調養。2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HAMD評分緩解方面、抑郁癥效果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醫的情志護理對本病療效很好。
7研究展望
__市中醫院肝病科擁有高級職稱技術專家11人,其中國家級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2人,國家級醫學雜志副主編1人,編委2人,并有一批博士、碩士等高素質人才。有二個專科門診,一個40張病位的病區,并有獨立的超聲診斷室,pcr檢測診斷室,細胞培養室,分子生物實驗室等設施齊備,裝備精良的中醫肝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基地。自20__年4月被廣東省衛生廳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以來,全科醫務工作人員熱情更加高漲,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病人至上”、“優質服務”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在科主任、護士長的領導下,把創建活動與醫療護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地抓好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虛心接受病人意見,采納病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糾正。在過去一年的開展青年文明號活動中,我們著重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開展創新創效活動,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積極引導青年成才,大力開展科研和教學工作,以科研帶動臨床,以教學培養力量,發展自己上下功夫,經過大家一年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醫院及科室創造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人才培養上,我們制定了科內青年人才培訓計劃和措施,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每周安排一次以上的專業講課和兩次護理專病查房,安排業務骨干參加急救技術學習班、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學習班,安排年輕醫生到心電圖室、b超室進修學習,并聘請有名的專家教授進行臨床指導和專題講座,我科每年經過不同類型培訓的人員達80%以上。有計劃地安排青年外出進修學習,每年派2~3名初中級醫師到全國肝病基地中心培訓,自20__年始已每年派1名高級職稱人員到國外進修,及時學習、掌握國內及國外的先進經驗并運用于臨床,目前已派出2名中青年專家到美國參與合作研究。我科注重培養青年人才,鼓勵他們撰寫和,積極參與科研課題,建立獎勵機制,充分調動青年的積極性。建立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合格率達100%。
科室大力地開展肝病臨床科研工作,以科研促進臨床和教學,先后有17項科研課題在國家和廣東省以及__市科技局立項資助,現已完成13項課題,其中獲省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僅去年就有三項科研課題獲得立項資助,其中國家級一項,市級二項;有二項科研課題結題,并通過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發表國家級和省級學術論文近20篇;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接受廣州中醫藥大學及湖南中醫學院本科生帶教30余人,接收縣區級醫院進修醫師帶教10人,并帶教港澳等地一批高級學員;以科研帶動臨床,以教學培養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__年我科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青年文明號還積極開展創新創效活動,為醫院及科室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組織科室開展一些特色先進療法,療效顯著。如運用中醫軟肝療法分別組成軟肝沖劑、肝硬化湯治療肝纖維化、肝硬化;多法聯用乙肝三號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陰轉;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和皮膚滲透原理采用肝炎ⅰ、ⅱ、ⅲ號方辨證取穴外敷,分別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在改善臨床癥狀、保肝降酶、降低afp((來源:文秘站 )甲胎蛋白)等方面取得很好療效;在基礎治療(利尿、支持療法)上,運用傳統的臍療與現代中藥結腸透析治療頑固性腹水、肝硬化伴腎功能不全者在腹水消退、腎功能改善等方面療效顯著。專科門診量日益上升,達到近70余人次/日,病床使用率近年來達140%以上,中醫治療率超過70%;急危疑難病人收治率超過65%;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大于85%;疾病好轉治愈率達98%以上,年收入增長率達20%以上,均為同行業領先水平。
院領導十分重視,專門成立了由院黨政領導掛帥的活動領導小組,并制定了明確的創建目標和考核標準,在時間、經費、設施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還為我科提出了爭取在五年內創建國家級“青年文明號”的目標。在院團委及科室領導的直接指導下,又進一步完善了青年文明號優質服務“十條”承諾和病區醫生護士服務規范、增加了多項便民措施、重新制定了更加明確的獎懲措施,并組織科內青年人員逐條學習、培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青年文明號還積極開展創新創效活動,組織具體、實在的服務活動,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得到了領導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如多次組織青年團員參加公益活動,利用業余時間到社會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多次上街義診,開展多項便民措施,更好的為病人服務。如便民電話、便民傘、家庭病床、網上咨詢熱線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為指導思想,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地狠抓科室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教育。科室醫護人員使用文明用語,關心病人疾苦,視病人為親人,一切為病人著想,給患者以春天般的溫暖,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堅持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已任,熱愛本職,恪守崗位,盡職盡責,從無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工作一絲不茍,不怕苦、不怕累,常常加班加點為患者診治疾病,毫無怨言,從不計較報酬;從不接受病人的吃請和饋贈,并且遇到病人有困難總是解囊相助。兩年來拒收紅包、購物卡48余次,獲錦旗8面, 表揚信32封,調查病人滿意度始終是100%。
總之,通過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我科青年團員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水平、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科室成員更加團結協作,成為一個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集體,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1婦產科醫療糾紛原因分析
1.1醫患缺乏溝通
第一、由于醫生與患者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溝通,病人時常對盆腔內手術造成的骼血管、剖宮手術、病人的正常分娩、下肢血栓造成的血栓塞等病癥難以接受。第二、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沒有將與病人的交流記錄下來,重要事項需患者或家屬簽字的,患者及家屬方面并沒有實行簽字確認。第三、為熟人進行檢查治療時,沒有按正規步驟做出書面報告,一旦發生醫患糾紛時,患者缺乏有效證據。
1.2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
患者入院治療時,醫生沒能針對患者病情做深入了解,在治療過程中,對化驗結果與常規檢查沒有進行認真分析,造成產婦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病癥產生,引發醫療糾紛;有些患者沒有經過全面檢查,導致對胎兒重量估算不準,對于那些體重超大的胎兒來說,易發生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或肱骨骨折等醫療事故,造成醫患糾紛;有些患者在使用催產素過程中,由于醫生及護士的疏忽,引起急產、直性子宮收縮,造成軟產道撕裂,易發生子宮破裂或新生兒顱內出血,致使胎兒和產婦同時死亡的醫療糾紛;有些是醫生沒有對軟產道進行認真檢查,產婦發生產后大量出血等病癥;對產后出血量沒有認真檢查,致使產婦術后大量出血產生急性腎衰竭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導致死亡的醫療糾紛;有些是將手術使用工具因醫生過失留在患者體內的醫患糾紛;有些是在產婦檢查過程中,沒有檢查到位,對胎兒胎位診斷不明確,導致鎖骨骨折造成畸形的醫療糾紛;有護士工作不到位,查房、巡診不及時,或為患者提供了不正確的藥物,為患者造成巨大傷害的。[2]
1.3社會因素
隨著國家的日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與此同時,人們的各種法律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也隨之增強,但某些專業醫學知識例如如何優生優育等知識水平還相對欠缺;很多患者和家屬,對女性分娩前后的知識十分匱乏,即使是正常的分娩過程中產生的陣痛、女性正常的生理反應及新生兒的日常護理,有時都會被認為是醫療事故,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2防范護患糾紛的對策
2.1營造良好的氛圍,有效改善服務質量
醫生及護理人員應注意日常的個人衛生,以友善、熱心微笑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注意文明用語的使用,當患者提出問題或產生困惑時,做到耐心解答。要提高醫院的辦事效率,針對不同病癥的患者選取適合的醫師。當患者就診時,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解答,做到耐心講解。[3]每一個醫務人員都要以實際行動,讓患者體會到他們的用心,感受到家的溫馨,并時刻為患者著想,用無微不至的關懷、熱情周到的服務、消除醫患雙方的抵觸情緒。
2.2強化法制觀念,提高護理安全意識
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護理工作管理制度》等知識,使他們能夠清楚的意識到很多治療以外的工作,比如說醫療文件的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要認真保存患者的相關醫療資料,在日常工作中,重視患者病癥的收集,做好日常的數據記錄,提高法律常識,增強自我保護觀念。從其他醫療違規事件中,認真總結,吸取教訓,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的產生。每時每刻都要從患者的利益出發,為患者著想。在每項工作進行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從日常工作出發,從基礎工作做起,讓每位患者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2.3呼吁社會支持,加強醫學宣教
醫學行為的風險是人類的風險,而不是醫生這個單一職業的風險。當前的醫學技術水平對許多婦產科疾病的發展和轉歸還難以有效控制。就病人而言,在就診前已處于高風險狀態,這種風險并非醫生施加于病人身上。[5]全社會必須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諧醫患、護患關系,加強醫學知識的科普宣傳,讓全民了解婦產科的風險性,幫助民眾端正就醫觀,矯正過高的醫療期望值,增加醫務人員和病人相互間的認知、認同和理解。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廣西都安530700
[摘要] 目的 通過探討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對于提高臨床急救有效率的療效。方法 選擇在我院接受急診治療的186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搶救方式,研究組對醫護人員進行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結果 研究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為87.10%、搶救成功率為65.59%、搶救成活率為23.66%、護理滿意度為94.62%,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醫護人員進行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對于提高綜合急救能力和搶救成功率有著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
關鍵詞 ] 心肺復蘇;護理技能;臨床急救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c)-0104-03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urs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TANG XueL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Guangxi Hechi D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Guangxi 53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for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Methods Received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on the medical staff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nursing skills.Results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basic life support 5 min completion rate was 87.10%,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65.59%, survival rate was 23.66%,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4.62%,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0.05.Conclusion The medical staff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e skill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apacity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Nursing skill; Clinical first aid
[作者簡介] 唐雪林(1973-),女,壯族,廣西河池都安縣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縣級醫院從事急診急救護理工作。
心跳和呼吸驟停是臨床常見的危重急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研究表明對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在4 min內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搶救能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1],因此快速科學的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對于提高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率降低醫療糾紛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通過探討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在臨床急救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診救治的患者186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93例患者,研究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7例,平均年齡為(56.22±1.01)歲,平均心跳呼吸停止時間為(2.33±0.93) min;對照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齡為(54.93±1.03)歲,平均心跳呼吸停止時間為(2.09±0.85) min,心臟驟停原因以心腦血管疾病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58例、腦血管疾病55例、呼吸系統疾病39例、嚴重外傷11例、嚴重電解質及酸堿紊亂9例、中毒8例、異物窒息3例、腫瘤晚期3例。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病情程度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主要包括密切監測患者身體各項生命體征,針對病情變化給予常規護理,當發現患者生命體征和呼吸出現異常時,要及時尋求臨床醫生的幫助,及時救治患者,防止患者出現危急情況。研究組給予患者應用優質急救護理技能進行急診搶救,并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的培訓,包括氣道開放技能:患者一旦出現呼吸驟停時要立即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立即給予患者進行人工呼吸措施,可首先進行人工氣囊輔助呼吸,在較短時間內力爭將氧飽和度提高到90%[2],為有效復蘇贏得寶貴時間。心電監護技能:熟練掌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規范及操作。藥物使用技能:患者出現心臟驟停時可給予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如已經應用氣管插管可進行適當稀釋后進行注射,心室停搏時可靜脈注射阿托品,但心搏恢復心率較快,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患者不宜使用,溴芐胺能提高室顫閾值,靜脈注射后可立即進行電擊除顫,不可用于室性早搏[3]。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急救護理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搶救成功率、搶救成活率及護理滿意度。
1.4心肺復蘇標準
心肺復蘇的標準:病人恢復心跳,可觸及大動脈搏動;病人收縮壓≥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口唇及皮膚色澤轉紅潤;病人恢復自主呼吸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1.5數據統計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為87.10%、搶救成功率為65.59%、搶救成活率為23.66%、護理滿意度為94.62%,對照組分別為69.89%、44.09%、13.98%、84.95%,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對于呼吸心跳驟停患者而言心肺復蘇是最為有效的急救方式,患者一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意識喪失,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威脅生命[4],因此,心臟復蘇急救要求護理人員要具備機敏準確的判斷能力和熟練快速的操作技巧,實施基礎生命支持的順序為胸外壓、打開氣道、人工呼吸,當患者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時首先進行胸外按壓,同時在不斷進行胸外按壓的情況下并給予氣道開放、氣管插管、心電除顫急救,因此組織專業人員定期開展相應相關急救技能的培訓[5],加強醫護人員對急救護理理論的掌握,并規范急救操作的準確性和快速性,提高醫護人員對待搶救過程中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6]。本研究通過針對醫護人員進行開放氣道技能、電除顫護理技能、心電監護技能、藥物使用技能等急救護理培訓,結果表明在搶救過程中可以提高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搶救成功率、搶救成活率和護理滿意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可幫助患者及時開放呼吸道,心臟恢復跳動,對患者癥狀及時恢復患者的心肺功能,Daryl等人通過成立醫療急救小組對可能長期發生心臟驟停患者進行救治[7],統計結果發現通過建立急救方式,能夠將每位患者心臟驟停的發生率降低14%左右。
在進行本次研究過程中,研究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為87.10%、搶救成功率為65.59%、搶救成活率為23.66%、護理滿意度為94.62%,對照組分別為69.89%、44.09%、13.98%、84.95%。對比上述系列數據發現,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極為顯著(P<0.05)。從而能夠證明在對患者進行急救搶救的過程中,如果護理人員能夠掌握專業的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最終能夠獲得較高的臨床搶救成功率,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外,在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方面,也能夠發揮顯著的價值。
本次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8],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與傳統常規護理相比較,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縮短搶救時間,為患者提高治愈率提供技術支持。綜上所述,提高心肺復蘇急救護理技能對于提高臨床急救搶救的成功率和成活率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也是提高急救護理滿意率降低醫療糾紛的重要手段。
[
參考文獻]
[1]姜金霞, 彭幼清,馬素芳,等.護士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方法及復訓時間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3C):862-864.
[2]林艷.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9): 2469-2470.
[3]黎玉嬋,張曉春.規范化心肺復蘇的急救護理體會[J].甘肅中醫, 2011, 24(5):64-65.
[4]鄒月蘭.急救護理程序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 25(1):78-79.
[5]孫玉玲,陸晧.Microsim醫學模擬系統在急救護理技能操作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7(24):274-275.
[6]王海霞.淺談群體配合護理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5(1):167-168.
[7]宮雪梅,謝小華,陽世偉.心肺復蘇術操作培訓考核模式探討與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08(11B):2982.
[8]郭劍虹,吳妙桓,陳雪華. 對中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方法與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3):268-270.
(收稿日期:2014-08-28)
·編讀往來·
論文寫作技巧——題名
1.題名應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一般不設副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
2.題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