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07:32: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珍珠鳥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針對獨特體驗嘗試“陌生化”解讀
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都知道,對于文本解讀來說,一開始不是去查閱教參,或者通過百度翻閱各種課例,而是老老實實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誦讀文本,一遍不行,就讀兩遍,直至讀熟。只有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再結合相關教材、教案才能得心應手,融會貫通。如果一開始就瞄準教案,或者直接“拿來”,照抄照搬,其效果自然不太理想。教師只有對文本有了自己獨特的體驗,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引領他們駛向新的語文世界。
何^陌生化解讀,最根本的就是先要“格式化”大腦,去除“舊”的知識結構、框架,然后帶著全新的眼光去審視,去解讀,從而對文本形成新的體驗,乃至新的理解。比如針對《散步》這一課,其主題教參上早有結論,主要是弘揚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但是筆者在教授該文時,并沒有直接引導學生分析該文主題,而是讓他們自己深入品析,自主解讀文本,然后對該文主題進行討論,結果精彩紛呈。有學生認為家庭對于中年人來說,就是責任;也有學生認為親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有學生認為這是對親情的呼喚,對生命的一種尊重……這種不按常規、讓學生直接進行陌生化解讀的方式,既能促使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產生,同時也能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針對文本內涵嘗試“拓展化”解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倡導構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學習模式是與之一脈相承的。為了拓展學生思維,針對文本內涵,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撥或者引導,這樣不僅可以啟發學生進行探究,而且還能使他們主動發現,繼而綜合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比如針對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其中最感人的就是肥胖的父親主動為兒子買橘子的一剎那間。父親蹣跚的步態、費力的動作以及關懷的話語,讓“我”兩次流淚。對這段文本解讀,過去很多老師大多是直接讓學生讀,或者播放視頻,雖然學生能夠體驗,但其感覺大多停留在形象認識上,對于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父愛卻無法深刻感悟。其解讀效果自然不太理想。對此筆者這樣引導學生逐步剖析: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相關動詞,感受這些詞語對刻畫父親形象有何作用;好好品味一下,這里的外貌、動作描寫對父親形象刻畫有什么作用;小組交流一下,文中的特殊語句有什么作用。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在思維有效拓展的同時,對父親形象也有更為豐滿的認識。
當然,課堂拓展必須依托文本進行,不能隨意發揮,如果無限發揮,勢必影響最終目標的達成。比如針對摘自名著的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相應名著談談人物,說說其中故事,能夠有效激發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而在教學詩歌時,則可以讓學生將相關詩歌內容串聯,進行比較閱讀。
三、針對學生主體嘗試“個性化”解讀
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其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乃至基礎、性別的差異,他們對同一文本解讀有不同的感受。而教師需要尊重這種感受,畢竟學生自己的體驗才是真實的。
比如針對《珍珠鳥》這一課,在整體感知課文中,筆者引導學生說說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珍珠鳥,并且嘗試用原文進行概括。有學生說:“這是一只活潑的珍珠鳥。”有學生說:“這只珍珠鳥比較淘氣。”……其中有個學生說:“這是一只‘小肥’。”聽后,大家頓時哈哈大笑。然而筆者卻沒有嘲笑,而是先肯定,對這個學生進行表揚,認為這個學生抓住了珍珠鳥的特征進行概括;然后筆者話鋒一轉:“但是這種‘肥’卻與我們認識中的營養過剩不同,而是‘肥’得……”學生集體回答:“可愛。”這樣把課堂氣氛推向。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直接把教參中的觀點原封不動地拋給學生。
關鍵詞:語文教師 如何 寫反思
近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寫好教后記首先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很多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前的準備和設計,而往往忽視了課后的反思和總結,也就是忽視寫“教后記”。殊不知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回顧教學得失并記錄于冊的“教后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不容輕視的作用。
通過教學反思,我不斷探究有關教學對象、教學目的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問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寫學生的新見解新思路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師生心靈的共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例如:一位我在導讀《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有一位學生突然問:“老師,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兒童極富好奇心的可貴天性,決無絲毫惡意。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借機讓學生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我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確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決于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淺,三是池水是否干凈,四是池底有沒有障礙物。讓我們來仔細讀課文,查資料,看看課文以及資料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信息?”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這樣,不僅鼓勵了學生敢于大膽提好奇的問題,而且也借“疑”釋疑,深讀了課文,又提高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效果很好。課后,我進行了反思并把學生的新想法、新見解做了記錄,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為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不能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我們可以反思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一、學情分析:
本班絕大部分學生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具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平時課堂教學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寫出內容具體、中心明確的文章;課后熱愛閱讀,樂于交流,能積極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去。但也有個別孩子學習態度有待加強,沒有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思維能力發展比較緩慢,常詞不達意,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需要教師、家長同學多關注、多鼓勵、多提醒,加強閱讀思維培養,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其語文素養提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習慣,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2)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傾聽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萬字。
(4)培養認真寫鋼筆字、毛筆字的習慣,培養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5)繼續培養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2.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00個生字及詞語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00個,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的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發言時要控制時間,討論小姐要總結異同之處。
(3)講清楚故事細節,講故事時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4)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言給予積極回應。
(5)分條講述,把推薦一本書的理由講清楚,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
5.閱讀
(1)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閱讀有一定的速度,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
(3)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初步了解課文,學習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5)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6)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7)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8)初步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好處。
(9)積累優美詞句,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6.習作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4)能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5)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突出重點。
(6)搜集資料,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三、教學措施:
1 .努力鉆研教材,分清教讀課和自讀課,依據課文內容、文體和單元要求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課的特點和重點。
2. 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重視閱讀方法與閱讀速度的培養。
3.采用“1+X”方法,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提升語文素養。
4.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5.加強家校聯系。家校攜手,加強溝通與交流,鼓勵家長督促孩子積極參加活動,用心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6.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主動向身邊老教師和名師大家學習,邊實踐邊反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進度:
單
元
內容
課時
重點目標
時間
安排
閱讀推薦
第
一
單
元萬物有靈
1.白鷺
2
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寫出自己對一種事物的感受。
發言時要控制時間,討論小姐要總結異同之處。
9.1
-
9.12
米切爾 .恩德《毛毛》
2.落花生
2
3.桂花雨
2
4.珍珠鳥
1
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
1
習作:我的心愛之物
3
語文園地一
3
第
二
單
元策略單元
5.搭石
2
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能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9.16
-
9.27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
6.將相和
2
7.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2
8.冀中的地道戰
1
習作:“漫畫”老師
3
語文園地二
3
課外閱讀交流
1
第
三
單
元民間故事
9.獵人海力布
2
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編寫故事。
講清楚故事細節,講故事時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9.30
-
10.16
《中國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間故事》
10.牛郎織女(一)
2
11.牛郎織女(二)
1
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
1
習作:縮寫故事
3
語文園地三
2
第
四
單
元深愛祖國
12.古詩三首
3
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
10.17
-
10.31
《中國勵志故事集》
13.少年中國說
2
14.圓明園的毀滅
2
15.無名島
1
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
3
語文園地四
2
《十萬個為什么》
課外閱讀交流課
1
第五
單
元習作單元
16.太陽
2
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搜集資料,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11.1
-
11.15
17.松鼠
2
習作例文
2
習作:介紹一種事物
3
第
六
單
元
舐犢之情
18.慈母情深
2
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言給予積極回應。
11.18
-
11.29
佐野洋子《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19.父愛之舟
2
20.“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1
口語交際:父母之愛
1
習作:我想對您說
3
語文園地六
2
第
七
單
元
四季之美
21.古詩詞三首
2
初步體會課文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好處。
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12.2
-
12.17
巴勒斯《飛禽記》
22.四季之美
2
23.鳥的天堂
2
24.月跡
1
習作: 即景
3
語文園地七
2
課外閱讀交流課
1
第
八
單
讀書明智
25.古人談讀書
2
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
根據表達的需要,分段表達,突出重點。
分條講述,把推薦一本書的理由講清楚,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
12.18
-
1.4
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26.憶讀書
2
27.我的“長生果”
1
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1
習作:推薦一本書
3
語文園地八
2
復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