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02:13: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碩士實習工作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職教碩士,內涵,現狀,培養策略,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00年和2002年,國務院分別頒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旨在進一步提升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學歷水平,并促進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十多年來,全國已建設國家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93個、地方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300多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8個、教師企業實踐單位10個,超過30所院校的113個專業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碩士畢業生,職業教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職教人才的培養走進了更高的層次。但是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碩士培養作為一個還處于起步階段的新生事物,在培養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
二、職教碩士的內涵
(一)中職碩士與職教碩士
目前,國家并未對中職碩士與職教碩士有明確的定義,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中所提及的碩士類型,約定俗成叫做中職碩士;本文所討論的碩士類型在中職碩士的基礎上,擴充了其內涵,以下稱做職教碩士。
(二)職教碩士的培養對象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各類職教師資培養單位的建立,職教碩士的培養對象范圍在逐漸發生著改變。從早期面向中職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人員,今后可能會逐步包含應屆畢業生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往屆畢業生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人員。由此可見,職教碩士培養對象今后很可能有兩類,一類是在中職學?;蚱髽I單位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另一類是直接攻讀職教碩士的應屆生畢業生。在支持中職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也應該鼓勵其他類型的對象參加培養,特別是在企業單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在中職學校兼職教學的往屆畢業生。
(三)職教碩士的定位
職教碩士到底屬于何種性質的學位,國家相關制度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個培養單位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根據現有的相關授予制度,大體上有三類。一是采用統考方式入學,經過培養以在職申請學位的形式獲得學術學位;二是考慮其服務職教領域的特點,將其與教育碩士、工程碩士一樣劃為專業學位;三是將其看作一種在一定學術領域內的專業學位,即“專業學位+學術學位”的類型。湖北工業大學李夢卿、同濟大學陳祝林等學者認為,職教碩士不能夠簡單地授予獨立的學位,而是要根據職教碩士學術型和應用型兩者兼有的特點,將職教碩士定位為在職教專業學位下不同應用方向的專業學位;前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周明星等學者更是提出了“職業技術教育碩士”制度的構想;通過北京師范大學和震博士的調查,分別有70%和80%的學員認為用教育學碩士標準要求中職教師并不合適且需要針對職教碩士設計一種新的學位制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參照教育學碩士學術標準設計一種專門針對職業學校的學位制度。
三、 職教碩士培養的現狀
盡管各個培養單位圍繞職教碩士的培養要求做出了諸多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暫無標準可依,在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問題與矛盾。
(一)沒有創新的課程設置
由于人們對傳統學術型碩士學位的青睞,現在各個培養單位主要沿用傳統碩士學位的培養體系,在教學計劃上基本采用學術型或專業型碩士所設課程加上幾門教育學課程,于是就出現了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的問題,無法凸顯職教碩士的培養目標和特色;特別是畢業論文設置情況,很多培養單位要求學員按照學術型碩士論文的標準完成。在這種傳統思維的導向下,職教碩士培養就很容易走回學科培養的老路。
(二)缺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隨著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職教碩士學員的內涵將會發生很大改變,這就使得職教碩士學員在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年齡、來源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目前,許多培養單位依然在沿用面向普通碩士的教學方法,且很少根據培養對象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同于普通的學員,職教碩士學員一般是來自中職學校的專兼職教師,具備一定的職稱、專業背景和教學經驗,但是其科研能力、專業基礎等方面的水平都參差不齊。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員主觀能動性,兼顧不同學員之間的層次差異,讓水平相對較高的學員盡早參與課題的研究進行自主學習,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員通過教師講授、指導閱讀、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等學習方式,盡快提高專業素養與科研水平。
(三)難以體現培養特色
為中職學校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是職教碩士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職教辦學的需求所在。這就要求職教碩士除了提升專業領域的技術水平以外,還需要對職業教育學相關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并且具備較強的課程開發、實操、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雙師型”的特色很難體現在職教碩士教育中。首先,由于受到教學方式的限制,職教碩士的培養模式缺乏針對性;其次,許多培養單位并不注重學員取得更高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最后,一些培養單位特別是非師范類高校,無法提供足夠的職業教育學方面的師資。
(四)突出的工學矛盾
從培養單位課程設置的角度來看,要求職教碩士學員能夠進行脫產學習,較為系統地進行課程的學習;但是從學員的原工作單位角度來看,為了減小脫產學習對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影響,就會希望學員能夠盡可能縮短學習的時間;從學員本身立場來看,即使自己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由于原工作單位的需求,也不得不顧此失彼;那么上述情況就會引發非常突出的工學矛盾??紤]到職教碩士培養的特殊性,所有培養階段的安排必須靈活且能夠相互協調,既可以根據培養需要進行集中上課,又可以邊工作邊學習,在保證學員具備充足的課程學習時間的同時還能滿足原單位的工作安排。
四、職教碩士培養策略探析
職教碩士教育的發展現狀暴露出諸多問題和矛盾,因此培養單位在制定培養方案前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策略,減輕甚至規避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一) 重視專業化的技能水平
1、凸顯課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更好地提高學員的職業技能是職教碩士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中職學校教師未能掌握嫻熟的技能,其學生也就無法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學員必須意識到,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自己要先熟練甚至精通,并積極向“產學研”一體化的“雙師型”教師轉變以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求。那么在職教碩士培養課程的設計上,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產業化的特點以及各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情況,適當開設由相關行業專家授課、對教育實踐具有指導意義且專業性較強的實踐課程,以此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2、重視實際教學技能的提升
有相當一部分中職學校教師并非師范類專業畢業,造成教學理論、經驗、技巧缺乏的現狀。那么在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應當側重提高學員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技巧。通過各類觀摩實踐的機會,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反復揣摩教育教學技巧,使學員能夠正確了解自身教學工作的缺陷,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巧,以充實自己的教學思想,培養注重教學研究的習慣。
3、設置實踐性強的培養模式
教師、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職業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關系,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技能應與企業實際需求相一致,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這就需要在高層次的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設置與經濟社會實際緊密相關并具備一定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課程內容,并針對各個不同產業區域和不同中職學校的特點,完善符合實際情況的培養方案。
(二)傳授系統化的理論知識
1、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的標準要依照研究生教育
職教碩士理論知識水平和質量相對較低的現狀,不利于其職業生涯以及職業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對職教碩士的培養要與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同樣地從嚴要求,以研究生教育的標準去提升職教碩士的理論知識水平。其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來要求學員完成培養過程中的所有課程,督促學員認真學習相關課程;其二,高標準要求學位論文,使得學員能夠根據實際的教學工作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并進行理論實踐,從而提高學員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在整個職教碩士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嚴格進行教學管理,保障學員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
2、理論知識的完整性要靠加強學科知識的學習
與傳統學術型碩士的要求不同,職教碩士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習得較為全面并且實用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因此,必須圍繞中職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打破傳統學科教育體系的禁錮,做到全面完整地進行課程的設置。職教碩士的專業必修課要盡量包含本專業所需的重要課程;而選修課則根據學員的學習能力和時間等具體情況靈活開設,盡可能滿足學員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出專業知識面廣的中職教師。
3、深度的研究保障理論知識的系統性
具備良好的教學創新和研究能力,是職教碩士培養的深層次目的,這要求學員在培養期間開展對本專業領域深度的研究,借此提升自身的理論層次和水平,形成用研究者的眼光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實施實踐化的學術要求
1、側重應用型的學術培養目標
與傳統碩士培養目標不同,作為職教碩士培養的重要任務,學術研究能力須向應用型方向發展。學員在培養過程中,不僅僅要學習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更需要學會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于實踐工作當中,深入企業調研,緊密圍繞企業的需求展開教學活動,并善于利用理論知識研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使所學的學科理論知識能夠有效地包含在專業實踐中,增強學員的學術研究能力。
2、堅持充分的學術實踐
能否為專業領域的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創新、實用的設計和解決方法,是職教碩士學術能力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其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保證。學員在學習期間,需利用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實際操作與學科理論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在實踐中學習,在問題中思考,在矛盾中發展,進一步提高自身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學術實踐能力。
3、保證實踐型的學術內容
職教碩士的培養在強調理論實踐和技能實踐的同時,還需注重以本專業應用性的知識為基礎。培養單位根據相當一部分職教碩士學員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這一特點,制定突出應用性知識的教材和教學計劃,提升其應用性知識水平,以實踐性知識為核心基礎,創新培養方式,并要求學員重視應用性知識的習得,促使其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并解決應用性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員的學術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
五、職教碩士培養模式探析
(一)國際職教碩士基本培養模式
美國Kentucky大學為中職學校管理人員設置職教碩士學位,通過學習“職業教育組織與哲學”、“從教人員管理與監督”等相關課程,修滿24學分并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或者修滿30學分僅撰寫學習報告就可獲得該學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針對職教師資的碩士學位應定位為“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碩士”,并提出課程設置應包含“教育學”、“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TVET)”、“職業學科學習”、“職業學科及其教學法”、“畢業論文”和“實習實踐”等環節。悉尼理工學院Simpson教授提出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回到相關高等院校進行1-2年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學習的“返回模式”,德國則采用達到“二次國家統考”要求后再獲得職教教師資格的“雙元制”模式。不難看出,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集群,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職教碩士培養模式。
(二)我國職教碩士培養模式探析
基于前面對職教碩士內涵和現狀的梳理以及培養策略的思考,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職教碩士的定位和培養課程框架的要求,嘗試構建職教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1、培養目標
“雙師型”人才是職教碩士培養的基本目標,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重要體現。職教碩士主要面向中職學校的優秀中青年專兼職教師,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高水平教育訓練,囊括專業領域知識和技能、教育教學原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關領域職業觀、職業道德觀等要素,使之培養成為符合地域社會經濟特色的“雙師型”人才。
2、培養對象
國務院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制定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中職碩士的主要培養對象為中職學校在崗專任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在此基礎之上,職教碩士培養對象的范圍可進一步擴大,鼓勵具備一定企業實踐經驗并在中職學校兼職的專業技術人員,甚至是畢業后有志投身職教事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采用推薦入學和培養單位自主招考相結合的方式篩選培養對象。
3、學制與學時
為了有效避免突出的“工學矛盾”導致在職學員難以對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進行有效協調的問題,首先,設置彈性學制,培養時間可以在3-4年之間,保證有半年或一年時間脫產或者半脫產到培養單位集中上課;其次,撰寫學位論文階段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工作邊工邊讀;最后,實踐環節可利用寒暑假進行安排;以此保證學員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并且與原單位具體工作不相沖突。
4、課程設置與學位授予
課程設置要兼顧培養對象的職業背景和專業要求,設計“5+4+1”的課程模塊分布結構,即“職教理論和專業理論課程模塊(占50%)+教學實踐和技能實踐課程模塊(占40%)+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模塊(占10%)”。 “職教理論和專業理論課程”模塊包含公共課程子模塊(外語學習、科學技術與方法論等課程)、職業教育基礎子模塊(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心理學等課程)、職業教育過程設計子模塊(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職業教育管理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子模塊(職業教育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以及含相關專業理論課的專業技能領域課程子模塊;“教學實習和技能實踐課程”則包括教學實踐子模塊和專業技能實踐子模塊;特別要指出的,在“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模塊里面,要求學員要對入學前職業資格水平進行提升或者獲取培養單位認可的其他職業資格證書。學位的取得與課程密切相關,有兩種方式獲取:一是完成上述課程并撰寫選題與實際工作崗位緊密結合的學位論文,并能夠順利通過論文答辯;二是在完成上述課程基礎上,再加修若干選修課,撰寫一份學習報告并通過包含職業教育教學實踐和專業技能實踐等要素的面試考試。
5、教學方式及質量監控機制
由于職教碩士培養對象具備十分鮮明的職業背景以及較為復雜的特點差異,因此在確定教學方式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實際情況。在教學時段方面,采用較為靈活的“集中上課+分散掛職”的方式;在課堂授課方面,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學習指導方面,采用校內理論導師加校外實踐導師的“雙導師制”。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同樣也是職教碩士教育的生命線,只有依靠嚴格的過程管理、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保證職教碩士培養的質量。這就需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秀、穩定充足的導師隊伍,并結合培養單位相關制度做好招生、教學和學位論文工作的監控與管理,規范和嚴格學位授予質量標準。
六、結束語
為了職業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必須進一步定位職教碩士這種特殊學位的性質與名稱并明確其培養目標,結合現存的學校、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三種培養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職教碩士培養模式,在招生制度、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加強職教碩士培養的質量監控力度,加速完善評價體系,為中職學校培養更多優秀的“雙師型”人才。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Liao Jing-jing, Li Hong-bo, Li-ke, Lian Zhi-p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541004)
Abstract: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in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Running.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grows better,but related wor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s a new thing,some urgent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during culture arises.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faced at this sta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combed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attempted to put forwar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strategy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formulated the cultivation mod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ster which l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Keywords:Themas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ultivation mode.
參考文獻:
[1]郁道銀.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總結報告[R]. 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2009年工作會議,2009-6-11.
[2] 李夢卿,張碧竹.中職碩士培養:技能專業化、理論系統化、學術實踐化[J].職教論壇,2010.34:4-8.
[3]劉曉.論目前我國中職碩士培養的十大矛盾[J].職業技術教育,2007.25(28):57-59.
[4]董桂玲,黃旭升,周明星.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制度設計與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5.34(26):29-31.
[5]喬章鳳,周志剛.中職碩士培養制度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3:23-25.
[6]祝士明,李寧,周明星.對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方案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26:19-20.
基金項目:2011年全國教育學科教育部重點課題(GJA114012)、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度職教專項重點課題(師政科技[2011]7號)、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青年專項項目(QNYB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