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3 03:21: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外交部發言人級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就宗教和信仰自由、實施酷刑、新聞自由與少數民族權益等問題與一些國家進行激烈辯論。2009年2月11日,人權委員會最終通過了由加拿大、印度和尼日利亞三國代表組成的報告員小組提交的對問題審議報告。
該報告包括中國所提交的國內人權現狀,詳細列出在審議期間60多個發言國家對中國提出的建議,以及中國對這些建議作出的回應。
審議工作組的最終審議稿,列出了72個國家對中國提出的數百條建議。中國方面則按照“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則,采納了古巴、蘇丹、埃及、約旦等國家提出的42條建議:有3條建議內容中國表示已采取相關措施;4條建議將在下次審議時予以答復;剩余所有建議則予以拒絕。
這些被中國拒絕接納的建議內容包括,盡快落實《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廢除死刑;廢除勞教制度;成立符合《巴黎原則》的人權機構;將新聞自由的新法規擴大至內地記者;允許獨立專家對侵犯人權事件進行調查;容許維權人士透過和平示威表達意見和與少數民族和宗教自由相關的一些建議等。
其中,瑞士、英國、法國、墨西哥、捷克、意大利、匈牙利的建議全部被中國拒絕。
“中國沒有新聞審查制度”
這是聯合國首次對中國的人權記錄狀況進行審議,中國此前按照章程提交了國家報告。這份報告由中國外交部牽頭成立的近30個由立法、司法、行政部門組成的專門工作組撰寫,并用口頭和書面形式征詢了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研究會、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等近20家“非政府組織”和學術機構意見,外交部還曾就此份報告在互聯網上征求公眾意見。
同時,聯合國審議工作組還將來自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的匯編報告和NGO提供的材料納入此次審議內容。
在2月9日進行的3小時“互動式對話”中,有60個國家就問題發表評論和質詢,另外還有55個國家因時間原因未能獲得發言機會。
中方的報告強調稱,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人權狀況進步政府在百姓福利改善、推進法制建設、落實依法行政、確定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但中國代表團團長李保東在9日審查會議的開場發言時也承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人權領域還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中國有18億人口,8億多農民,每年要解決2400萬人的就業問題,人均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后,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當數量,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制度仍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
人權審議會議中,一些國家批評稱中國限制言論自由,多個國際人權組織也向聯合國提交報告稱,北京曾經了那些公開發表政治異見的人士。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所提交的報告中指出,2005年經社文權利委員會注意到中國對學術研究,外國和中國出版物及互聯網的信息檢索的種種限制,其特別報告員向中國政府轉達了外界關于侵犯言論自由的指控,例如,騷擾、逮捕、拘留和監禁寫文章和在互聯網博客上批評政府的人,另外還監禁寫親“”文章的人。
中國官員在審議會議上否認中國存在新聞審查,并告訴審議工作組,中國允許公民在媒體上自由表達觀點而不用擔心受到報復。
“中國的法律捍衛公民的言論和表達自由。”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高級代表團成員李武峰在審議中說:“中國公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資訊,就政治和社會問題發表見解,政府鼓勵新聞媒體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_中國沒有新聞審查制度。”
李武峰還以去年的毒奶粉事件為例說明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三鹿奶粉等重大突發事件最初都是媒體曝光的。人們可以自由地接受記者采訪,政府也從不會恐嚇記者。中國國內記者的采訪權利依法受到了充分保障,在報道敏感事情時,一些新聞記者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壓力,但這是新聞記者的特點決定的,這些困難并不來自政府,而是來自一些利益攸關方。中國政府和司法部門發現打擊和迫害記者的情況會依法予以處理。”
“中國對互聯網的控制”問題也在此次審議中遭到一些國家的詬病。這些國家稱,中國在奧運會之后屏蔽了諸如《紐約時報》、《明報》、BBC等新聞機構的網站,而近期又借“網絡掃黃”收緊互聯網管制。
李武峰就此表示,中國法律禁止利用互聯網或其他媒體造謠、誹謗及煽動和顛覆國家政權,或分裂國家領土,煽動民族仇恨,宗教歧視等言行。這些規定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相一致。
積極考慮縮減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
在談到生命權、人身自由和安全權的問題時,審議報告稱,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曾對中國建議,死刑囚犯不應受額外的懲罰,應公布死刑的全國統計數字;2月9日進行的審議會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對中國提出“減少適用死刑的罪行數量”,英國提出“減少死刑適用范圍”,奧地利提出“進一步減少特別是對非暴力犯罪實施的死刑”。
這些建議大都為中國所拒絕,來自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團成員胡云騰在2月9日的審議中表示,各國在死刑問題上存在較大爭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并未禁止死刑,中國目前不具備廢除死刑的條件,但中國一直遵循嚴格控制和適當使用死刑的原則。
“死刑只適用于極其嚴重的犯罪。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死刑的罪行絕大多數在實踐中沒有適用。被判處緩期二年的罪犯,只要在緩刑期間,不犯新罪,兩年后均能改判,不執行死刑全國法院判處的死緩犯數量已經超過死刑犯的數量。包括死刑在內的判決均是公開的。一些國家提出能否減少死刑罪名,特別是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們正在積極考慮。”胡云騰說。
對中國酷刑問題的非議并沒有因中國在去年底剛接受過“禁止酷刑委員會”的審議而減輕。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在報告中建議,中國應改進免受任意拘留的保護制度,包括法律中一些含混,不準確或內容籠統的定義,如“危害國家安全”等,這類罪名不應用來懲罰和平表達《世界人權宣言》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行為。
“反酷刑特別問題報告員”還向中國政府建議《刑事訴訟法》的改革應符合公平審判的規定,包括保持沉默的權利、切實排除刑訊逼供得來的證據、無罪推定和確保司法機構的獨立和公正。而德國外交官則在審議中建議北京停止用于強迫勞動的約320個“勞動教養”點及釋放所謂的17萬被拘留者。
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代表團成員宋寒松說:“中國堅決反對酷刑及其他不人道待遇。更不允許針對任何民族、宗教和其他群體的酷刑。酷刑數量呈下降趨勢,法律明令禁止私設拘押場所,不存在所謂的黑監獄。”
宋寒松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刑法規定了刑事逼供罪、非法拘禁罪、體罰虐待被監管人罪。拘留所管理辦法等法規明確規定:嚴禁打罵、體罰和侮辱被拘留和被監管人員。如經查實,有關責任人會受到紀律處分,或被追究刑事責任。被害人可根據國家賠償法要求賠償。
中國獲勝
中國對此次審議相當重視,派出了一個由相當高級別官員組成的代表團赴日內瓦與會。然而在歷時3小時的辯論中,中國并沒有遭遇想象中的四面楚歌,反而因高速的經濟增長和人權進步而廣受贊揚。
118個國家在2月9日一大早就去排隊爭取發言機會這其中包括許多希望獲得率先發言機會的發展中國家。但發展中國家積極的態度卻引起了一些批評。在周一的會議后,有一些國際媒體和人權機構提出批評,稱會議中一些親北京國家的與會代表各種贊美的發言占用了超過2/3的審議時間。
但更多來自國際媒體的批評則認為,目前聯合國的審查機制已被大多數國家濫用,審議會議越來越淪為尋求共同利益的國家之間相互吹捧的場合,這并不僅僅是在某些國家之間。
“聯合國觀察”分析了55個國家在過去12場審議中的共300次發言,所挑選出這12場的當事國都是被人權團體評為“不自由”或“部分自由”的國家。各國發言對當事國人權持較批判態度者獲正分,贊揚者獲負分。調研發現,許多受尊重的國家都會選擇在審議中問些軟問題,不會直指違反人權問題,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在審議會議上的表現都被予以正面偏弱的評價,而美國則在審議后期陷入沉默。朝鮮、蘇丹等16國則被列為表現最差的“破壞性”等級。
盡管審議中贊揚遠遠多于指責,但還是出現一些國家指責中國的情況。澳大利亞大使卡羅琳認為,中國侵犯少數民族人權的行為可能在少數民族地區加深歧視而威脅到地區穩定。而來自中國民族事務委員會的代表團成員則回應說:“漢族和其他55個少數民族之間沒有任何分歧,所有民族都和諧共處,沒有沖突。”
李保東更是在審議中指出,這些國家是“別有用心,企圖使辯論政治化,目的是否定中國的成就”,李的這一說法在伊朗、巴基斯坦、古巴蘇丹斯里蘭卡、越南和緬甸的發言中得到了支持。
據路透社報道稱,在此次審議發言中,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贊揚“中國是進步的燈塔,是它們學習的楷模”。
阿爾及利亞譴責一些國家將記錄政治化。埃及贊成中國執行死刑,并表示應該進一步推廣。蘇丹則高度贊揚了中國的勞改制度。一些國家的發言人表示支持中國執行死刑以及對互聯網進行的審查。
斯里蘭卡大使賈亞提勒卡在會議中說,“中國確保其人民的政治權利,從獨立自主、以及社會和經濟的權利,到免遭封建剝削的權利,到滿足物質需求的權利。我們拒絕圍繞問題的批評,斯里蘭卡認為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一部分。”他還反對有關中國在欠發達國家推行殖民主義的指責。
這與國家副主席近日在墨西哥訪問時的發言恰好契合。11日在墨西哥會見華僑時指出,有少數外國人對中國事務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