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30 12:48: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民間文學中的寓言故事雖短小精悍、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幼兒往往能理解寓言故事的情節,但對其中的深刻寓意卻往往難以理解。因此探索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挖掘蘊含在寓言故事中的教育價值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寓言故事寓意現實化的教學策略
之所以稱之為寓言故事,是因為其寓意。但是中國古代的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很難被幼兒理解,對幼兒不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使其寓意現實化是寓言故事教學的重點。比如,《拔苗助長》原本的寓意是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然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中班幼兒來說卻難以理解。因此我把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重點放在做事“不要著急”上,這對中班幼兒來說就相對簡單多了。
二、寓言故事情節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有了現實化的寓意之后,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內化吸收是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所在。比如,在寓言故事《拔苗助長》中,當幼兒了解了做事不能太著急后,我就將《拔苗助長》的故事情節進行情境遷移。在幼兒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事情是因為著急了而做不好的。比如,穿褲子太著急了就容易把褲子前后穿反。又如,說話太著急了,說得太快了別人就聽不懂。這些經常會發生在幼兒身上的著急事件會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當幼兒著急的時候。教師不妨用“拔苗助長”暗示一下,幼兒往往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更好地發揮寓言故事的教育意義。
三、寓言故事語言原汁化的教學策略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原因在于其語言的簡單精煉,一件事情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現代漢語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幼兒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礎上,我們要尊重原創,讓幼兒感受原汁原味的寓言故事的語言文化的優美,從而為后續自主閱讀寓言故事奠定基礎。比如,《掩耳盜鈴》《鄭人買履》等寓言故事用語對仗工整、平仄有韻。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解釋這些字、詞的具體含義使幼兒理解。但不要刻意修改寓言故事的名字和其中的內容。使幼兒失去接受古代優秀文化的機會。
四、寓言故事內容畫面化的教學策略
寓言故事雖然精煉短小,但是畫面感卻往往非常豐富。很多寓言故事只要一說名字,一幅靈動的畫面就會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比如寓言故事《畫蛇添足》,一條有足的蛇就立刻會飛舞起來;又如寓言故事《買櫝還珠》,一個精美的裝著珍珠的盒子就會馬上閃現在腦海里。因此。把寓言故事畫面化是讓幼兒理解寓言故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當然。畫面呈現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可以用水墨畫、蠟筆畫以及其他畫面呈現方式。畫面的數量可以是單幅,也可以是多幅,以能夠有效幫助幼兒理解寓言故事為宜。
幼兒寓言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體裁。有其獨特的體裁特征。但是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它也是兒童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有著兒童文學的共性。在指導幼兒閱讀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既要考慮到其獨特的特點,挖掘寓言故事對幼兒的教育意義,又要考慮其兒童文學的共性特點,采用兒童文學的一些閱讀方法去引導幼兒閱讀。這樣才能使寓言故事更加受到幼兒的喜愛,使寓言故事對幼兒更具價值性。
關鍵詞:中西;古代小說;比較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11-0026-04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小說都是敘事文學中最重要的體裁、影響最大的敘事文學樣式,也是較遲產生的敘事文體。
中國,“小說”一詞早在先秦《莊子?雜篇?外物》中就已出現。但他所言“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中的小說,并非我們今天文體意義上的小說概念。他的“小說”指瑣碎的言詞,意謂修飾瑣碎的言詞,求得好的名聲,這種做法與大道相距很遠。莊子對“飾小說”的做法表示不屑一顧的輕蔑。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指出:“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尾,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諸子十家,其可現者,九家而已。”雖大體未脫莊子的看法,但于輕視中,也客觀地指出它不可能消滅,故將其列為一家,因為誠如孔子所說,它“有可觀者焉,”即有一定的可讀性。中國古人對小說的看法較為接近文體意義的認識是東漢的桓譚,他在《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是一種文體:短書,這種文體的特點在于“近取譬論”,即以譬喻的方法,將身邊的叢殘小語,隱喻治身理家的道理,故它有一定的社會作用,對一般人治身理家有啟迪教化作用。由此印證了《漢書?藝文志》中說“小說”弗滅的理由。顯然,小說至此雖為文體一種,但也并非我們今天所言的有完整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小說文體。但古代圣賢對小說輕視、貶斥的態度卻不能不影響到后人對同為“小說”之名的這類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地位的看法。
西方的“小說”概念絲毫沒有貶意色彩。它受古希臘神話、傳說的影響而脫胎于史詩。中世紀歐洲普遍流行一種叫“傳奇”的文學樣式,可以說是歐洲小說的雛形。傳奇帶有史詩的印記,內容以史為主,而穿插許多虛構編造的神怪、奇異之事。形式初為韻文,逐漸融入散文成份,最終以散文為主,定格為較早的故事小說。它包括騎士小說、圣經故事等。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現代意義上的小說正式誕生。它以薄迦丘的《十日談》為標志,專寫社會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被稱作“Novel”。故事小說的內容開始關注現實生活,結束了荒誕不經的胡編亂造。法國拉伯雷寫于1532年至1564年間的《巨人傳》是歐州最早的一部長篇小說。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問世,則是西方長篇小說創作的新起點。書中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形象成為小說的經典形象而載入史冊。由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史詩等敘事文體歷來受西方文人推重且有著永久的藝術魅力,因而,其孕育出的小說也頗受重視,成為西方敘事文類中被看好的重要文學體裁。
中西小說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史傳、寓言的影響與神話、史詩的滋養
中西方小說產生都較遲,西方小說定型于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中國的小說完成于唐(8世紀)傳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有意為小說”始于唐傳奇。唐傳奇改變了志怪、志人小說或與歷史相混淆,或僅粗陳梗概,沒有擺脫“叢殘小語”的蕃籬等弊病。有意識地虛構完整的故事情節,塑造具有一定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如《柳毅傳》、《霍小玉傳》、《李娃傳》、《鶯鶯傳》等都是有一定藝術價值的名篇。小說產生較遲,故它們都吸收了前期產生的多種文學樣式的養分。然而,由于中西方經濟形態的不同,導致文學體系的差異,故而二者較早發達的文學樣式也有所區別。西方商業性的經濟形態,促進海上貿易的繁榮。經商者歷盡艱辛、長途跋涉,目睹異國民俗風情,感慨九死一生換來的財富不易,往往有許多獵奇見聞向人傾訴,奮勇拚搏的經歷向人夸耀,造成西方史詩、戲劇等敘事文體成熟較早,這對其后產生的文學樣式特別是小說影響較大。而中國的抒情文學由于更適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國寡民”農業性的經濟形態,故而頗受文人雅愛及統治階級的提倡,有著廣泛的市場。《詩經》、《離騷》、諸子散文等都給中國后世文學以更多的營養。加上中國古代哲人根深蒂固的“圓形思維”觀念,強調事物發展的循環性,認為“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重視“溫故知新”,故而歷史學特別興盛,造成中國史傳文學的高度繁榮。隔代修史,盛世修史,人們由初始關注前車之鑒而積淀為中國人的嗜僻。從孔子刪定《春秋》,到左丘明作《國語》,再到司馬遷寫《史記》等等,一部二十四史寫盡世間興衰事。歷代歷朝都置有寫史的編修館,設有專門的史官。治史成了中國的顯學。不僅官府修史,民間還有不少野史傳世,以補官史的不足與偏見。中國史傳文學的發達必然影響到小說創作。史傳文學對小說的影響突出為兩點:一是強調宏大敘事。史傳記載的都是重大政治、經濟事件,敘述的都是關于國祚民生的帝王將相的興廢活動。這就使得中國古典小說十分強調現實主義的真實描寫,“子不語怪力亂神”更是加重了小說的歷史感與時代感,由此造成中國古典小說多偏于歷史演義類與公案英雄類題材。二是史傳文學從總體看,敘事場面宏大,情節扣人心弦、緊張激烈,人物注重個性描寫,語言鋪陳恣意。由此,中國古典小說也就善于在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獨特個性,小說情節波峰迭起,懸念環環相扣,十分耐讀。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經典作品 寓言教學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寓言故事,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宣揚傳統的儒家思想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這樣的舉措我們當然表示支持。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見大、諷喻性較強的特點,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散思維,提高其語文素養更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思路與體悟在授課過程中強行灌注給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注意給予學生自主發言的機會,提高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人才作出貢獻。
一、品味語言,感知形象
寓言的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有明顯的區別,寓言的語言具有獨特的魅力,通常具有簡潔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現手法也具有多樣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擬人,形象地告訴人們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總是借助比喻,運用諷刺、夸張的手法,塑造生動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貍、井底的青蛙、掩耳盜鈴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發人深省的角色,作家對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繪,主要是通過角色出人意料的語言、行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結局構成一個完整的、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學中,要使學生能概括寓意,理解題意,教師必須充分地感受寓體形象,在充分感受寓體形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利用寓言運用的諷刺夸張的表現手法,再現寓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師可以運用圖畫表現的手段,可以是簡筆畫或是剪貼畫,與繪聲繪色的語言描繪相結合創設寓言情境。寓言教學應以文本為依托,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鮮明、適合朗讀的特點讓學生感知形象。
二、以聯系實際故事揭示寓意為核心
簡短有趣的寓言故事里有著豐厚的容量,蘊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通過具體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動植物、無生物的藝術形態引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和領悟言外之意,以此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道德觀,激起思維火花。因此,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核心。在小學高年級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僅僅是生動的情節、形象的描寫,更應該培養學生根據實際寓言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抽象概括的能力,從中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寓言的內容情節分析得較多,而對高年級學生學習寓言缺少理性的思維剖析。雖然這樣的學習學生也能明白其中的寓意,但其中的教育意義是不夠深刻的。寓言本身就具有故事簡短的特點,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根本不需要這樣面面俱到的分析。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形象當做真實的形象來認識。這樣學生對寓言中的藝術形象印象深刻,而且對寓言的理解會加深。
三、不拘一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般教師教學寓言的程式是,分析故事情節,提示教參書上所揭示的寓意。其實,這是一種單向的、模式化的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創造性思維是人的智力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教學忽略了學生智力的培養,更沒有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納入整個教學過程。小學生好奇心強,愛發問,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所要求于學生的,主要不是讓他們發現前人尚未知曉的知識,造世界上還沒有的新事物,而是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他們真正引進教學過程,提供更多的求異思維機會,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增強觀察、存疑、判斷、假設、推理、驗證等方面的能力,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四、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1.推薦寓言故事書。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和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并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到推動、促進的作用。
2.組織寓言故事會。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后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對寓言故事的學習興趣。
3.編寫寓言故事。想象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象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練簡潔。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并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征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改背景下,寓言教學已經成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寓言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寓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寓言課程學習中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些人生啟迪。
參考文獻:
[1]馬玉璽.淺談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學周刊,2011.3.
1、在家長的幫助下認真完成《寒假作業》。務必做到書寫認真。
2、每天課外閱讀至少半小時左右,多看一些國內外童話、《論語》或《三字經》(少兒版)。每天摘抄2---5個好句子并加以背誦。(自備摘錄本)
3、摘錄春聯三副以上,背誦。(寫在摘錄本上)
4、字跡較差的同學盡量購買有三年級生字的字帖,每天堅持用鋼筆練字20分鐘。
5、長長的寒假,肯定會發生許多有趣、難忘的事,你也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心情,開心、難過、驚訝、懊惱、感動……如果能把它們記錄下來,那就是你童年生活最真實、生動的寫照了。(5篇)
6、影視欣賞:CCTV少兒、《動物世界》、《人與自然》、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及其它音樂類曲藝類節目等。(麻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收看電視節目。)
科技計劃:
1. 畫一幅畫。紙張尺寸﹑繪畫形式﹑題材內容均不限。要求圖畫能體現出科學創新的理念,并能對我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2. 完成一份小制作。力求有創意。
附寒假計劃表格:
時間
內容
要求
備注
上午
7:30
起床
洗漱
7:30-8:00
讀書
預習語文課本或背誦古詩詞
假期背誦古詩詞10首以上
8:00-8:30
早餐
不挑食(想吃什么提前說)
飯后收拾餐桌、掃地
8:30-11:30
寒假作業
數學:寒假作業,預習、1頁口算題
語文:寒假作業
英語:用點讀機預習
另外,假期期間寫4篇以上日記,發到博客上;做好《繽紛寒假美德》記錄。
11:30-12:00
自由活動
不能看電視,不能吃零食
可以外出
12:00-12:30
午餐
不挑食
做好飯前準備、飯后收拾工作
下午
13:00-14:00
閱讀
閱讀課外讀物,背誦古詩詞
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看漫畫
14:00-17:30
自由活動
包含看電視、電腦,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可以在家和小朋友玩,也可騎車或穿輪滑鞋出去玩
17:30-18:00
休息
做飯前準備
18:00-18:30
晚餐
不挑食
做好飯前準備、飯后收拾工作
晚上
18:30-20:30
自由活動
收聽收看《新聞聯播》
表現好可以去大廣場或別處玩
20:30-21:00
做睡覺前準備工作
自理
21:00
睡覺
【小學生三年級寒假學習計劃表二】一、讀書目的
書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學生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與博覽同行,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讓書香飄滿假期,特制定此方案。
二、讀書目標
通過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寒假讀書目錄推薦
格林童話
外國童話選
中國古代神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中外神話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
三國演義(明 羅貫中)
水滸傳(清 施耐庵)
紅樓夢(清 曹雪芹)
岳飛傳
楊家將
狄公案
雷鋒的故事
中國節日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智慧故事
中外探險故事
世界偉人故事
釋車而走原文
齊景公游少海,傳騎從中來謁曰:“嬰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傳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之乘,使騶子韓樞御之.”行數百步,以騶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不進,盡釋車而走.以煩且之良而騶子韓樞之巧,而以為不如下走也.
譯文:
齊景公到東海去游玩,傳遞公文的騎士從國都之中趕來拜見說:“晏嬰病得很厲害,即將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趕不上見他.”齊景公立刻起身,傳遞公文的騎士又趕到了.齊景公說:“趕快坐上駿馬拉著的馬車,讓馬夫韓樞來駕車.”行走了幾百步,齊景公認為馬夫趕得不快,就奪過韁繩代替他駕車;大約駕車走了幾百步,又認為是馬不向前跑,就把車馬丟下而徒步奔跑.憑著煩且這樣的好馬和馬夫韓樞的技巧,齊景公還認為不如自己下車徒步奔跑.
字詞解釋
1.煩且:良馬名.
2 傳騎:騎馬傳遞公文的人.
3 謁:進見.
4 嬰:齊國大夫晏嬰.
5 疾甚:病重.
6 遽:急忙.
7 趨:疾走,這里是快走.
8 乘:馬拉的車.
9 騶子:古代管車馬的官.
10 轡:韁繩.
11 御:駕車.
12 盡:終于.
13 釋:放棄.
14 遽:急忙
15 使:讓
教育意義
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一些臨時的棘手的事情時,要冷靜,即使在著急,也要鎮靜地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著急.
作者資料: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1],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被譽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2]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并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后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后李斯入獄毒之。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后世影響深遠,是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地點:老師辦公室
采訪者:花朵(王旭)
被采訪者:園丁(林老師)
春姑娘帶著新的生命和希望,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人間,在這充滿春天氣息、洋溢生命活力的校園中,孩子們如同一朵朵美麗的小花,在園丁的辛勤培育下,快樂、健康地成長著。
花朵:林老師好!今天我想和您交流幾個有關讀書的話題,好嗎?
園丁:好哇,愛讀書是件好事。我很樂意跟你交流這方面的問題。
花朵:老師,能說說您對讀書的看法嗎?
園丁(思考了一下):在我看來,書籍是人類永恒的精神食糧,讀書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在讀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能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花朵(點點頭):嗯,讀書的好處可真多,以后我可得在讀書上加把勁才行。那么,老師,您說我們到底該讀哪些書好呢?
園丁: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談到: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句話讓我們明白光讀課內的書籍是不行的,還應該博覽群書,從課外書中汲取營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花朵:這倒是真的!記得秦牧曾經說過:“不廣泛地吸收,是談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條大河,總得容納無數小溪、小澗的流水,一座幾千米的高山總得以一個高度作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只能形成一個湖泊,蕩蕩平川,也不會有什么戴著冰雪帽子的高峰。”這可謂是經驗之談。老師,您小時候都讀些什么書呢?能給我們講講印象深刻的讀書故事嗎?
園丁:小時候我讀過不少書,如《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話傳說》、《十萬個為什么》、《安徒生童話選集》、《格林童話全集》、《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記》、《伊索寓言》、《天方夜譚》、《中國民間故事》……在這其中,我對中國的四大名著情有獨鐘。小時候,我們沒有你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哪兒有那么多書看,很多書只能借著讀。有一次,我找同學借了一本《西游記》,連續十多天,我都像得到稀世珍寶一樣,捧著它看個沒完沒了,忘了吃,忘了睡,那可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花朵(偷笑一下):您真是個書迷!最后,我想請您跟大家說說讀好書的關鍵是什么?
園丁(微笑著):學生時代是一個人學習精力最旺盛的時期,我認為想讀好書,最關鍵的是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管是誰,一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定會終身受益。
花朵(站起來):謝謝老師的教誨!
園丁(摸著花朵的頭):不謝!不謝!
1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邶笪鐘編寫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2 《中外神話傳說》 田新利選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3 《圣經神話故事》 陳靜選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版
4 《三毛流浪記》 張樂平 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5 《嚴文井童話選》 嚴文井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3年版
6 《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葉圣陶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79年版
7 《寶葫蘆的秘密》 張天翼 農村讀物出版社2002年版
8 《小兵張嘎》 徐光耀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9 《三寄小讀者》 冰心 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版
10 《皮皮魯傳》 鄭淵潔 學苑出版社1995年版 12 《今年你七歲》 劉健屏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年版
13 《荒漠奇蹤》 嚴陣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6年版
14 《烏丟丟的奇遇》 金波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年版
15 《我要做個好孩子》 黃蓓佳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6 《草房子》 曹文軒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17 《第三軍團》 張之路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
18 《巫師的沉船》 班馬 21世紀出版社1998年版
19 《糊涂大頭鬼》 管家琪 浙江少兒出版社2001年版
20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 楊紅櫻 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版22 《伊索寓言》 (希臘)伊索 中國婦女出版社1997年版
23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俄)克雷洛夫著,裴家勤譯 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24 《拉封丹寓言》 (法)拉封丹著, 倪海曙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
25 《格林童話全集》(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楊武能,楊悅譯 譯林出版社1994年
26 《安徒生童話選集》 (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 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27 《普希金童話》 (俄)普希金著,亢甫,正成譯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28 《王爾德童話》 (英)王爾德著,唐訕輝譯 中國連環畫出版社2003年版
29 《宮澤賢治童話》 (日)宮澤賢治著 周龍梅 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年版
30 《列那狐的故事》 (法)瑪•阿希•季諾著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2 《魯濱遜飄流記》 (英)笛福著,王泉根譯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33 《魔法師的帽子》 (芬)楊松著,任溶溶譯 紡織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
34 《金銀島》 (英)史蒂文生著,單蓓蕾 譯 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5 《叢林傳奇》 (英)吉卜林著,徐樸譯 少年兒童出版社1996年版
36 《吹牛大王奇游記》 (德)埃 拉斯伯 劉浩譯 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年版
37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 (英)劉易斯 卡洛爾著,陳伯吹譯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38 《騎鵝旅行記》 (瑞典)塞 拉格洛夫著,王泉根譯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39 《木偶奇遇記》 (意)卡洛 科洛迪著,楊建民譯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40 《湯姆索亞歷險記》 (美)馬克吐溫著,鐘雷主編 哈爾濱出版社2000年版
42 《淘氣包艾米爾》 (瑞典)阿林格倫著,高鋒、時紅譯 中國少兒出版社1984年版
43 《搗蛋鬼的日記》 (意)萬巴著,思閔譯 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版
44 《小王子》 (法)圣埃克蘇佩里著,馬振聘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
45 《童年》 (俄)高爾基 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46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英)柯南道爾,丁錦華譯,遠流公司1988年
47 《哈里o波特與魔法石》 (英)羅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版
48
《頑皮搗蛋鬼》 (德)威廉布什 湖北少兒出版2003年自版
49 《中國當代兒童詩歌選》 張繼樓,彭斯遠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版
50 《外國兒童詩選》 文成英,李融編選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7年版
科普科幻52 《中外探險故事精選》 伊明選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版
53 《中外動物故事選》 伊明 選編 中國少兒出版社1999年版
54 《中外經典科普故事》 伍钚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55 《中外網絡故事》 伍钚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版
56 《十萬個為什么》 盧嘉錫主編,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版
57 《科學王國里的故事》 王會等主編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
58 《生命的密碼》 談家楨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
59 《七彩的分光》 王大珩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
60 《靈性的王國》 張香桐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62 《神奇的符號》 蘇步清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
63 《與鳥兒一起飛翔》 鄭作新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
64 《無盡的追問》 王淦昌著 湖南少兒出版社2000年版66 《科學的發現》 郭正誼等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年版
67 《130個科學游戲》 (德)漢斯•普雷斯著,吳衡康編譯 中國少兒出版社1981年版
68 《昆蟲記》 (法)法布爾著,言小山譯 人教社大百科全書2003年版
69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黃天源譯 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0 《高士其科普童話》 高士其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71 《元素的故事》 (蘇)依尼查葉夫,滕砥平譯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2 《詩詞中的科學》 唐魯峰等 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3 《水陸兩棲人》(蘇)阿歷山大別利亞耶夫,孟慶樞善誠譯 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年版
74 《海底兩萬里》 (法)儒勒凡爾納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5 《中國古代科幻故事集》 楊鵬、劉道遠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
文化教育
76 《東周列國志故事》 郭 平、陳詠超 改編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
77 《中國民間故事》 宣仁選編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版 79 《中外戰爭的故事》 張鴻海等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80 《中外藝術家的故事》 江鑰含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81 《漢字的故事》 梅子涵著 上海科普出版社
82 《阿凡提的故事》 趙世杰編譯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版
83 《上下五千年》 林漢達 曹余章著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年版
84 《世界五千年》 段萬翰、顧漢松、陳必祥編著 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年版
85 《做人與做事》 盧勤 接力出版社2000年版
86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 董宏猷 21世紀出版社1997年版
87 《我們的母親叫中國》 蘇叔陽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年版
88 《馬燕日記:一個感動世界的現代童話》 (法)韓石 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89 《中華經典誦讀本》 徐含之選編 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90 《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 來新夏主編 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91 《30天環游中國》 鄭平等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9年版
92 《國際知識問答》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編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9年版
93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與兒童對話》 三聯書店2003年6月版
9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o凱勒著 李漢昭譯 華文出版社2002年版
95 《
愛的教育》 (意)亞米契斯著,馬默譯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年版
96 《寫給小讀者》 曉玲玎當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8年版
97 《做一個快樂的少年人》 鄧碧霞 譯 三聯書店2002年版
98 《父與子》 (德)埃o奧o卜勞恩,洪佩奇編 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幼學瓊林讀后感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原著是明代的程登吉,清人鄒圣脈做了增補,后改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這本書囊括了當時的自然知識、歷史傳說、生活常識,可以稱得上一部微型的百科全書。
五年級新學期開始,我發下了一本新書名字叫《幼學瓊林》,我迫不及得地翻開這本書看,發現它既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童話故事,充滿了陌生感,好多字不知道其讀音,好多句不知道其意思,挫敗感油然而生,我就把書放在了一邊,便失去了讀它的興趣。
直到有一天,我參加學校的一個班會活動,要在全校師生面前朗讀幼學瓊林,老師對我提出了高要求,為了完成任務我做了充足準備,先把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后注上拼音,再把原文、注釋、譯文相互對照著仔細地閱讀著、理解著,我慢慢地發現我如同置身于中華古國悠悠的文明長廊中,舉凡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制作技藝、神仙傳說,在幼學瓊林中無不涉及,的確不愧有“瓊林”之美譽。
通過閱讀《幼學瓊林》使我掌握了書中許多成語故事,而且還知道其出處,以后運用這些成語時一定是輕車熟路。班門弄斧,不知分量;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將進好處,曰漸入佳境;無端倨傲,曰旁若無人,書中上千個成語典故,令人眼界大開,極具吸引力。
書中勾勒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有的代表著偉大的母愛、有的代表著忠孝、有的代表著英雄氣節、有的代表著勇敢,這些精神鼓舞著我、激勵著我、指引著我的學習與成長,一股向上的正能量終生與我相伴,讓我受益終生。慈母望子,倚門倚閭,我仿佛看見一位慈祥的母親倚在門前,盼望著兒子平安歸來;韓信受跨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我仿佛看到了兩位忍辱負重終成大將的兩位志士;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我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折服,至若緹縈上書而救父,盧氏冒刃而衛姑,我被她們的勇敢孝順而感動。
通過閱讀學習《幼學瓊林》,我們收獲了知識,陶冶了情操,樹立了信念,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關鍵詞:英語 漢語 翻譯 文化差異
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這種字義最不易應付。”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并表述為:“文化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社會上的習慣。”可見文化的覆蓋面很廣,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我們經過歸納總結認為,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環境的差異
文化離不開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人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習俗道德等都是為了利用和適應自然地理環境而形成的。環境的因素對于人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的人會形成不同的文化。由于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特征,無論是歷史傳統還是現實生活中,英語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語中有大量有關航海的詞語;而在以大陸為主的漢語中很難找到相對應的形式,因而對中國人來講,理解這些表達方式就較為困難。例如:“able seaman”(一級水平),“be left high and dry”(陷于困境),“give sb. or sth. a wide berth”(遠遠地躲開)等。可見這些諺語多和航海有關,代表島嶼文化;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則以陸地為主,“樹”、“螻蟻之穴”、“路”、“前車之覆”等都體現著陸地文化。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暑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風俗習慣的差異
英漢語民族不同的社會習俗給兩種民族在價值取向、審美取向上帶來相當大的差異,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對動物的不同態度。比如,漢民族視虎為百獸之王,這在諸如“虎父無犬子”、“虎視眈眈”、“龍潭虎穴”、“虎踞龍盤”、“狐假虎威”等習語中得以體現。然而在英語中獅子取代了漢語中老虎的地位,這體現在諸如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虎口拔牙),a lion in the way (可怕的障礙),to 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危險的境地)等習語中。“龍”(dragon) ,中國人以“龍的傳人”引以為自豪,因而在我國“龍”被視為吉祥物和封建帝王的象征。“望子成龍”表達了人們期望子女如龍一般勇敢、前途無量的美好心愿。而在西方人眼中, “龍”僅僅是一種想象中帶翅膀的陸生動物,常為災難、兇惡的象征,在英語中若出現“She was thought a dragon”則表示“她真是個兇神”,含有貶義。
中國人一般都鄙視狗,于是在語言上便常用“狗”來比喻可惡的人和事,貶義色彩十分明顯。如“喪家犬”、“落水狗”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等等。
例如,“四方”中國人習慣說,“東西南北”或“東南西北”。英國人卻習慣說,Four cardinal points :North、South、East and W est. 中國人以“南”為主, 大概是源于“南面為王”,“北面為朝”的緣故。所以羅盤針明明是指北,卻稱“指南針”。西方則以北極為定位方向,所以漢語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英語則是southeast, northeast, southwest and northwest。中國人習慣說“衣食住行”, 英語則為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英語中的elemental forces ( the forces of nature) 是earth,w ater, air and fire 四樣而中國古代所說的“五行”則是金、木、水、火、土。復合詞的排列順序不同, 數目也是不同的。
3.方面的差異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多有“玉帝”、“菩薩”、“佛祖”等宗教詞匯,與此有關的習語也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宗教詞匯有“Bible” 、“church”、“Pray”、“Baptism”相關的習語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
4.歷史典故的差異
漢語中的習語主要來源于浩如煙海的中國經傳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例如“破釜沉舟”源自《史記,項羽本紀》,“守株待兔”、“葉公好龍”等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話傳說。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很難在英語中找到對等的習語。。
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cross the Rubicon”(孤注一擲)源于羅馬歷史故事;“castle in the air”(空中樓閣)源于神話傳說;“hang by a thread”(千鈞一發)則源于希臘故事。這些習語結構凝練、意義深遠、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含蓄幽默,并都具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往往不能單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cat’s paw 直譯為貓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來比喻“被人當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再例如: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 You will no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這句話中的doubting Thomas 源于《圣經》故事。Thomas 是耶酥的12 門徒之一,此人生性多疑,后來英語中用doubting Thomas 表示多疑之人,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內涵,我們便可以將其譯為:你這個人真多疑,我說什么你都不相信。
5.結束語
文化差異常常導致文化理解中的誤解,進而會給語言交流帶來極大障礙。而且,在文化上難于接受的語言和行為或由文化的原因造成的障礙與錯誤,比語言本身用詞不當、造句不當造成的障礙與錯誤更為嚴重。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該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對英漢語言的研究和分析,應從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它們的發展與演化,使我們對語言及文化的異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以實現跨文化語言溝通的順利進行。第二,要通過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多接觸西方文化,多了解西方文化,從而創造條件,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王鴿平.關于《中國文化概況》中名詞的翻譯問題[A].語言文學與文化[C].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
[2]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4]潘紹中.談談漢英對譯中的文化因素[J].中國翻譯,2004,(3).
[5]王振亞.語言與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柯平.英漢與漢英翻譯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邢福義.文化語言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楊自檢主編,英漢比較與翻譯[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8]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小學五年級寒假計劃
一、每天要做到的事情:
1、數學:做口算題卡二張或應用題二張;預習下學期部分內容;
2、語文:練字二張,提高書寫水平;預習下學期部分內容;
3、課外書:白天讀半小時,晚上讀半小時;
4、英語:聽英語半小時;
5、每天練習古箏1小時;
6、每天跳繩跑步;
7、空閑時間按照自己的愛好進行畫畫、手工制作等
具體時間安排靈活掌握,每天完成計劃的事項即可。
二、假期中還計劃要做的事情:
1、去趵突泉大明湖賞花燈,觀看民俗表演。
2、通過自己每天的表現,讓媽媽獎勵去看兩場電影。
3、利用年前大人忙年的時間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先從整理自己的東西、清洗自己的小件物品學起。
4、年后跟爸爸媽媽外出旅游,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放松心情。
小學五年級寒假計劃
1. 用"愛"獻一份親情;
( 1 )給家人(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頓飯;
( 2 )給家人洗一次衣服;
( 3 )親手給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 4 )大年初一早上向父母、長輩問好;
( 5 )(當面或者通過電話和網絡)給長輩、師長、親友、同學拜年;
2. 用"心"做一本文摘
所選文章以短小精悍為限,以勵志、說理、親情、人情,做人之道為文摘標準。長篇的如果心有不舍,可以自己縮寫。講究排版、文章的布局和合理的插圖,巧用豆腐塊。也可選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最后,給自己編輯的文摘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設計一個漂亮的、簡潔的或意味深長的封面、封底。
收集十條燈謎。
摘錄春聯三副以上,背誦。
3. 用"勤"充實每一天
( 1 ) 有計劃地做好寒假作業。
( 2 ) 閱讀金波爺爺的書(在書上寫批注,積累好詞好句),并選擇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進行閱讀。
( 3 ) 了解一個古今名人的成長、成才、成功之道。(開學回來與大家分享)
( 4 ) 了解家鄉春節習俗、家鄉的變化。
小學五年級寒假計劃
1、寒假里我準備每天用(時間)認真完成書面作業。
2、寒假里我要閱讀的課外書是:
3、我每天要堅持的體育活動是:
4、我要去游玩的地方是:
5、我要幫媽媽爸爸干的家務活是:
6、我要在寒假中養成的一個好習慣是:
7、我要在假期中改掉的一個壞毛病是:
8、我要在假期中學會的一樣小本領是:
一旦制定了計劃,就要按計劃執行。等到假期結束的時候,請爸爸媽媽檢查一下,自己制定的計劃都完成了沒有。從小養成辦事有計劃、有條理的好習慣。
一、快樂練字:(寫在“超級棒”田字格本中)
從學過的生字表(二)中,每天練習4個,每個生字寫4遍,開學評選“小小書法家”。
二、快樂積累:(請家長幫忙抄寫在“超級棒”田字格本中,或打印出來貼在本子上)
背誦古詩4首以上。(要求:以描寫春天或是新年為主題)
三、快樂閱讀:
閱讀有益的課外書或文章。放假回來后向大家推薦一本你最喜歡的課外書。
推薦圖書:
(1)一類讀物:短小易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西游記》等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 教學質量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課內閱讀教學的現狀。
課內閱讀教學是以文本為交流載體,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但審視我們今天的閱讀教學,教師仍享有“話語霸權”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看,發言的學生說著“老師想聽的話”,真正觸動心靈的、富有生命力的聲音微乎其微。可以說,學生的閱讀理解仍受著老師的牽引,課堂上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傾聽與對話。
(二)課外閱讀教學的現狀。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到底如何呢?筆者就這個問題對本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96.2%的學生或多或少地讀課外書,3.8%的學生從不讀課外書。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真正對閱讀感興趣,能選擇合適的讀物,在課外閱讀中汲取知識、享受閱讀快樂的學生僅占一小部分,有相當多的學生還沒有對課外閱讀真正感興趣,讀物以漫畫為主,缺乏選擇讀物、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改善小學閱讀教學的對策(一)課內閱讀教學的對策。
1.創設意境,讀出感情。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因此,上每篇課文前,可以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上音樂誦讀,記敘文配上相應的課件,這樣一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圍繞主題,比較閱讀。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主題分單元的,讀的時候可以通過比較來了解內容,揣摩技巧。如《小英雄雨來》和《夜鶯的歌聲》,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現,二者的體裁都是小說,中國小英雄雨來和蘇聯小衛士夜鶯都熱愛祖國,勇敢機智,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用的手法卻有所不同。
3.預設問題,閱讀求解。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帶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讀求解。教《自然之道》,可以出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自讀:為什么向導開始不同意救小海龜?他為什么又同意了?他知道會帶來這樣災難性的后果嗎?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啟發?學生根據思考題,認真閱讀課文,懂得了做事不能盲目,要順應自然之道,不然會好心辦壞事。
4.善于質疑,讀中創造。教師在教學中要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拔和引導,既能培養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學習《小草與大樹》,學生都會贊美夏洛蒂,譴責騷塞。教師可提問:騷塞在夏洛蒂的成長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正是他的嘲諷激怒了夏洛蒂,堅定了夏洛蒂的斗志;要感謝騷塞,是他給予了夏洛蒂前進的動力……此時,自強不息、寬容豁達等美德一定悄然在學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閱讀實現了再創造。
(二)課外閱讀教學的對策。
1.培養興趣,激感。教師本身應該以身作則,做一個熱愛閱讀的人,為學生樹立閱讀榜樣,使他們對閱讀發生興趣。可以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給學生講講自己的讀書心得,在你繪聲繪色的講解中,學生定會愛上閱讀。
2.統一布置,選好讀物。由于學生年齡小,缺少選擇課外讀物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可以推薦一些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等;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推薦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歷史故事、科普讀物等。當然,教師還可以結合講讀課文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學了課文《草船借箭》,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了《驚弓之鳥》,可以推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通過廣泛的閱讀,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3.指導閱讀,教給方法。每天要安排15分鐘以上的讀書時間,用于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這時,教師的指導,主要是引導興趣,提示方法。故事性強的作品,可以介紹一個有趣的開頭;語言優美的作品,可以朗誦一段;知識豐富的作品,可以擇要講一些學生前所未聞的知識。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如略讀、精讀、寫讀書筆記、做批注等,這樣,學生在課外自由閱讀時自然就能得心應手了。
4.落實檢查,培養習慣。對課外閱讀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渴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與贊揚,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可以組織評比活動。在閱讀課上定期評比班級的“閱讀大王”,組織舉行“知識競賽”、“讀后感展覽會”等活動。還可以把課外閱讀與學校的各種活動相結合,如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有目標、有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教學;《揠苗助長》
前言
所謂寓言,指的是通過簡單明了故事指出道理和教訓的一種文學題材,不同于詩歌、散文等文學題材較高的門檻,寓言憑借著自身篇幅短小、生動有趣等特點較為受到小學生歡迎,但想要保證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能夠較好實現學生理性精神與道德規范能力的提高,相關教師就必須具備較為可續的寓言教學策略,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正是本文以《揠苗助長》為例,對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端正觀念
想要保證小學語言教學的較好展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端正自身的教學觀念,這種觀念的端正要求教師摒棄傳統填鴨式教學法,采用“研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完成具體的寓言教學。所謂“研學后教”指的是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則從以往教學過程的主宰者轉變為組織者,在這一理念下學生就能夠真正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寓言教學自然也將實現更好的展開[1]。
在《揠苗助長》的寓言教學中,結合“研學后教”理念,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的學習小組,并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小組配合進行生字自學、課文理解、收獲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為遭遇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但這一幫助需要避免損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提高學生參與寓言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需要應用手頭一切資源創設貼合《揠苗助長》寓言的語言環境,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學習中通過自主思考、分析、討論,加深自身對于《揠苗助長》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些班級小學生存在著基礎較差問題導致“研學后教”不能實現較好應用,相關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這樣小學生能夠在課前較好完成《揠苗助長》相關知識的自學,“研學后教”理念就能夠實現順利應用[2]。
二、建構有效的小學寓言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想要保證這一教學的更好展開,語文教師還必須明確這一寓言教學的三方面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里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指的是生字的認識與書寫掌握、課文的朗讀與通讀;而過程與方法目標則是指理解具體寓言內涵,掌握學習寓言方法;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則包括悟出寓言道理,并聯系自身實際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在《揠苗助長》的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結合剛剛提到的三方面目標看展具體教學。在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揠苗助長》這一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這一引導需要在學生掌握了生字以后進行;而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與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寓言內涵的探討,這樣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將實現較好的提升;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指引下,采用擴展閱讀的方式能夠較好達成這一教學模式的目標,這里筆者建議相關小學語文教師采用《魯侯養鳥》與《釣魚的訣竅》作為《揠苗助長》這一寓言教學的擴展閱讀內容,這兩篇文章分別呈現了正反兩面類似于《揠苗助長》語言寓意的內容,這就使得學生能夠結合這一擴展內容加深對于寓言的理解與認知,而在著完成擴展閱讀后,教師還應通過適當的生活切入點,將《揠苗助長》這一寓言反映的道理引入學生生活,這樣學生關于寓言的認知就將實現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自然就將擁有較高的有效性[3]。
三、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本身無法完全挖掘寓言的內涵,而為了保證小學生能夠在寓言中獲取最大的收獲,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寓言關鍵點,這里筆者建議相關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比較法、朗讀法完成具體的寓言教學。在《揠苗助長》這一語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準備好的相關圖片,并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揠苗助長》寓言的表演,教師本身不需要為學生提供表演的劇本,這樣學生就能夠結合課文更好揣摩寓言的內涵,其自身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表演的刺激下實現較好提升;而在比較法應用的《揠苗助長》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比較,通過這一比較學生能夠更好了解種田人的心理,這也能夠更好加深學生對于寓言的認知;而在朗讀法應用的《揠苗助長》教學中,相關語文教師需要秉持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揠苗助長》的朗讀中感受寓言的魅力與文字的奧妙,為學生推薦《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等書籍拓展其閱讀量,也將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較為有力的支持。在《揠苗助長》這一寓言的教學中,想要保證這一寓言教學得以較好展開,相關教師就必須結合自身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寓言教學中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4]。
結論
在本文就我國小學語文語言教學展開的研究中,筆者以《揠苗助長》這一經典寓言故事為例,提出了端正觀念、建構有效的小學寓言教學模式、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三方面的教學策略,這三種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經過筆者的實際應用已經驗證了其具備的較高有效性,但想要保證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較好結合這一策略展開寓言教學,相關教師還必須結合我國當下教學改革理念,真正告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這樣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才能夠實現更好展開,小學生也才才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侯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童話寓言選篇課后習題設計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03:124-128.
[2]于強.課程意識在寓言教學中的回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07: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