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財務論文論文

財務論文論文

時間:2022-06-12 03:00: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財務論文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財務論文論文

第1篇

摘要:網上報銷系統通過在線單據填寫、業務審批、財務審核實現財務信息化、一體化,是e時代新財務手段。網上報銷系統給財務管理帶來變革的同時,其自身的數據安全和系統風險控制也面臨考驗。在新形勢下對企業網上報銷系統進行風險防范十分必要。 

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網上報銷系統的概念,網上報銷系統即通過程序協助企業完成報銷業務這項工作的軟件系統。 

其次從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進步,軟硬件成熟的條件;企業管理對信息的需要與渴求;以及現在手工報銷方式遠遠無法滿足現代財務管理的現狀等幾個方面說明,網上報銷系統應用對于大中型企業迫在眉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然后通過網上報銷系統簡易流程圖直觀分析了網上報銷系統相比傳統手工報銷方式在企業內控、財務管理、支付工續、后期查詢統計等方面的優勢。 

最后重點闡述在選擇網上報銷系統、建設網上報銷系統以及后期使用、維護系統時,各環節需要考慮的風險及如何規避這些風險。文章旨在使網上報銷系統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安全規范地運行,使財務管理能夠更好發揮推動企業高效運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網上報銷系統;風險防范;預算控制;企業內控 

網報系統是基于網絡的在線報銷系統。員工通過網報系統可以隨時登錄網址填寫報銷信息提交報銷申請,系統通過設定好的審批流按管轄權按金額等逐級報送,領導通過網報系統進行審批,最后到達財務部。財務部對原始憑證審核無誤后,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支付,最終自動生成會計憑證的管理軟件。簡單講就是企業利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對財務報銷工作進行集成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一、大環境下的財務報銷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普及,各種系統管理軟件日趨完善,同時兼具靈活性與可擴展性,完全可以適應任何企業的報銷流程與內控設計,實現不同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現在的技術環境已經給企業使用網報系統提供了成熟完善的軟硬件條件。 

現代企業向著智能型管理方式轉變,費用合理化、管理規范化、預算制定的精準、執行程度的把控、內部控制的科學嚴謹、管理會計的數據支持等等都需要以信息為支撐。這就對信息的真實準確、及時有效和保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現在大多數企業都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與流程,但在管理制度執行與貫徹過程中,經常無法實現預期的管理目標。原有的經驗式、手工式的管理方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求。 

財務工作也向著支持型和管理型轉變,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切實有效地執行公司財務預算,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實現了會計核算的電算化,但功能往往局限于制作會計憑證,自動生成報表這條主線。在現實財務工作中仍有許多像報銷這項工作一樣,雖不算高精尖工作,但業務量大,后續支付、填制憑證中存在重復勞動的工作內容,而且直接與現金存款掛勾對準確性及時性要求相對較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財務工作者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這種重復的業務工作中,無法實現向“戰略財務”的轉型。因此急需充分利用各種管理軟件將財務人員從原始的工作方式中解脫出來,實現財務工作走上信息化、高效率的現代化運行方式。 

二、網報系統的功能優勢 

網上報銷系統起著信息收集平臺的作用,將報銷工作內容模塊化,用計算機程序來實現“一條龍”式的處理方式,所有的費用支出都可以通過網上報銷系統,實現數據收集、數據規范、完成數據共享、數據集成,其核心是輔助實現企業內部控制。 

(一)業務規范,信息傳遞流暢 

報銷單定義規范。填寫的信息有容錯控制,單據格式統一,防止報銷單據“一人一樣”。費用標準規范,系統定義各費用標準,超標準金額系統自動提示,防止超標費用報銷。差旅補貼標準規范,系統定義補貼標準,防止標準不一。 

網報業務信息內容完整減少或杜絕了人為出錯,信息收發及時便捷,減少實物傳遞,并且保密性強。 

(二)管控嚴格,層次清晰 

預算實時監控、強化財務管理。網報系統可以實現預算全過程控制,預算執行、費用明細都可以實時查閱,分部門、時間、費用項目、人員,追查到具體憑證。隨時掌握預算執行情況并做出及時調整,隨時掌握現金流滿足財務的精細化管理需求。 

審批流程清晰,內控規范。系統定義內控流程,內控固化,多級領導審核、多級金額審核、重點項目管理層層審核,防止越級越權審批。 

(三)簡化工序,高效透明 

第一,員工操作時間靈活,財務工作集中。該系統實現報銷全過程上網,員工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使用該系統填報單據,隨時掌握報銷單的進度,做到流程透明化。領導隨時審批,方便靈活。財務按統一時間集中審核集中支付,縮短時間減少錯誤。第二,員工填制報銷單時,其基礎信息都是自動獲取,無需重復錄入。報銷單金額自動累加,減少出錯率。根據不同的業務固化會計科目,自動制證降低工作強度,也使費用項目應用規范一致。第三,網報系統減少人為干預,網上批量支付多級復核,快捷高效,支付更便捷。 

三、實施網報系統的風險管控 

網報系統的優點很多,但軟件永遠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還需要嚴謹的管理制度來彌補軟件系統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將風險降到可承受范圍內。 

(一)風險管控思路 

1. 以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整體布局為前提考慮網報系統的功能定位 

第2篇

【摘要】新網絡環境為數字化舞弊提供了豐富便捷的技術工具,同時淡化了學生的作弊意識。教師、教育機構應從技術和學生心理等層

>> 淺析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對策 論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對策 會計假賬的防范手段 淺析IPO財務造假動因、手段及防范對策 淺析探究數學的手段 淺析學好數學的前提、保障和手段 淺析提高裝飾工程質量的措施和手段 淺析初中化學中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淺析《成本核算與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潤操縱的手段、成因及對策 征信是防范和控制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 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對策 論培訓創新手段E―learning的實施 探析砌體工程墻體開裂的成因及防范手段 探討砌體工程墻體開裂的成因及防范手段 淺談權力腐敗的防范手段 財務造假手段的剖析及防范 淺析合理安排中長跑訓練內容和手段對體能恢復的促進作用 淺析法律手段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析房屋建筑基礎回填土的質量隱患及有效防范控制手段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Qinghai Gao. Online teaching: Do you know who is taking the final exam? [EB/OL]. http:///documents/sections/middle-atlantic/fall-2010/01-Online-teaching-Do-you-know-who-is-taking-the-final-exam.pdf

[3]柯蒂斯?J?邦克. 焦建利等譯.世界是開放的:網絡技術如何變革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4]唐?泰普斯科特. 云帆譯. 數字化成長3.0[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5]李超. 高校研究生學術失范研究[D].西南大學, 2010.

[6]程克敏. 基于文本結構和內容的中文論文復制檢測系統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 2007.

[7]朱燕. 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 2008.

作者簡介:

張燕南(1980-),女,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外語教研室講師。

第3篇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ynam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by balancing the input of resources and policies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pilot class in Master of Accounting a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s been developing under this framework.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ilot class and explains the related approaches, program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關鍵詞: 會計學;碩士學術實驗班;科教融合;協同創新

Key words: accounting;pilot class in Master of Accounting;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6-0256-03

0 引言

科教融合,強調的是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通過對二者在資源與政策上的協調與平衡,以和諧共進的方式提升人才培養的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學術型碩士學術研究生教育階段,科教融合的可行性與實效性更為明顯,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生對于科研訓練的需求比較急迫,另一方面,教師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契合度。正是基于這樣的框架與思路,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碩士學術實驗班(以下簡稱“學術實驗班”)在不斷摸索中實踐著科教融合導向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學術實驗班建設的概況

1.1 學術實驗班建設的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和畢業人數逐年增加,這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輸送了大量的高級財經人才,極大地提升了我國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會計學科的研究水平。但是,在會計學專業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和建設大步邁進的同時,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卻未落到實處。這種情況突出表現為針對學術型研究生的教學內容理論深度不夠,學術研究方法課程不完整,學術訓練不充分,學術興趣不濃厚,學術活動配套支持力度不足,學術發展空間狹窄,學術就業路徑不暢通。

上述在培養會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導致那些具有學術理想和志向的學術型研究生自身學術水平提高緩慢,學術成果產出的質量和數量較低,學術能力不全面,進而影響了學術人才梯隊的培養和建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以及配套的就業支持,那些原本具有科研潛力的學術型研究生,往往做出現實的選擇,即與其在學術培養薄弱的環境中緩慢成才,不如轉而做應用型會計人,這種選擇最終導致了在學術培養方面本就有限的資源投入沒有帶來預期收益和產出,以及學術研究的潛在人才大量流失。為此,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碩士學術實驗班,在科教融合的框架下,設計出一套課程設置合理、培養模式科學、配套資源充分和就業保障扎實的系統性培養機制,以便實現其定位的向博士研究生過渡性的教育目標。

1.2 學術實驗班建設的現狀 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碩士學術實驗班于2009年起組建,現已開設2009級、2010級和2011級三屆碩士學術實驗班,共91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一種改革與創新,在過去的三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班的學生在畢業時達到:①能夠恪守學術道德;②能夠獨立撰寫中英文學術論文;③能夠熟練操作學術研究過程中需要的統計和計量軟件;④能撰寫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難度的學位論文;⑤能夠自行安排參加國內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進行大會發言。三年來,共向各大高等院校輸送博士6名,其中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學生3名,學術型研究生班學生獨立或者合作發表一級論文12篇。目前,已針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制定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碩士研究生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實施辦法》、《學生外出參加學術會議資助辦法》、《學生外出參加社會實踐和調研管理辦法》、《與國內部分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的協議》以及《推薦學生攻讀海外博士學位的合作協議》等制度規范,開展了學術沙龍等學術研究支持活動。

實踐經驗證明,進入博士階段之后,無論在研究可延展性上還是學術成果上,經過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均優于其他人。總而言之會計學碩士實驗班經過三年的摸索,已經初步達到“博士預科班”的期望效果。

2 學術實驗班建設中科教融合的方式

學術實驗班建設中科教融合的思路就是充分體現“教學”與“科研”相長,一方面鼓勵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體現出科研的規劃與內容,使得“教”成為自身科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體會“科研”的樂趣與精神,對科研從感性的認識過渡到理性的追求。

2.1 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增加學術方法訓練和經典文獻閱讀的比重,通過啟發式教學和研討式構思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中的學術分享、交流和共進,加速學生從學習研究到學術研究的思維轉換。

2.2 深化碩博連讀的培養機制 碩博連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盡早開始相關的學術準備工作,同時還可以保證教師在授課中按照博士預科的培養方式來實施安排具有學術導向的理論研究課程。這就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充分的科教融合的機會,客觀上為學生構建了更為豐富和廣闊的科研平臺。

2.3 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項目 國際間學術交流作為學術實踐的重要環節,實際上是高端層次的科教融合。這是因為,在國際型的學術交流活動中,學生更易于發現相關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創新機會,更能夠找到自身學術研究中的瓶頸問題。帶著這些創新機會與瓶頸問題再來學習與研究,既對教師授課內容提出了具體科研需求,又創造了更多的師生科研合作機會。

2.4 鼓勵團體合作 科教融合不是單純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來創新授課的模式與內容,更需要師生間的互動。鼓勵團體合作,意味著更多的引導學生以研究興趣和研究專長為基礎,自愿組合形成研究小組,并為這些研究小組尋找適合的指導教師。通過團體合作中的科教融合,教師能夠更為有效地在“教”中開展研究和指導研究;學生能夠更為直接的就“學”中的科研究思路與方法,針對實際問題來求教和爭鳴。

2.5 協同創新的學術平臺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①。從本質上說,協同創新為科教融合所提倡的“教”“研”相長提供了持續發展的機制與平臺。因此,我們依托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中日韓研究所和中德管理控制研究中心,為實驗班的師生在國內外提供調研機會。以師生的共同學習和實踐來推動科教融合,并最終提升學術研究水平,從而實現學術研究服務社會的目標。

2.6 豐富學術沙龍的內容和形式 科教融合需要具體的契機與內容,學術沙龍就是一種。學術沙龍作為一種直接有效的學術交流方式,在課堂以外,讓教師和學生就科研相關問題展開有益的學術溝通。學術沙龍的形式,包括學術報告、論文評點、項目申報論證和頭腦風暴等多種形式。沙龍的內容也有所延伸,除了傳統的研究議題探討,還包括學術研究感受的分析,學術研究困難的解決方法,以及學術研究的心理輔導。通過這種非正式的交流,教師對學生在科研過程中的需求更為清晰,學生也能夠從教師的個體實踐中學習到學術經驗。

3 學術實驗班建設中科教融合的方案

根據前述科教融合的基本思路,我們按照時間順序,設定了具體的方案。

3.1 第一學年 選拔方式:通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國統一入學考試初試(初試成績數學不低于135分,英語不低于70分)和我校復試后獲得錄取的學生,都可以自愿報名參加實驗班選拔考試。實驗班選拔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是否有志從事科研工作,以及在數學、英語、申論等相關學科的綜合能力。

培養模式:目前,實驗班在安排教學計劃時,側重科研基礎理論的學習,同時安排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科研實踐活動。在基礎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強調中英文文獻查找、閱讀、整理和宣講的訓練。

教學計劃:與普通碩士研究生相比,實驗班課時總量相對少,這樣可以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文獻閱讀和科研實踐。在課程設置上,經濟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都屬于高級部分,適用于理論分析和科研實踐。在英語方面,開設“專業外語與文獻閱讀”課程,以取代普通碩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語”課程,有效引導和輔助學生對外文資料的閱讀和英文論文的撰寫。“資本市場會計研究”、“資本市場財務研究”和“財務與會計研究方法”等單獨為實驗班學生開始的專業課程,深入到當代財務與會計研究的核心領域,解析精髓。

師資力量:會計學碩士學術實驗班任課教師主要構成: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博士生導師;科研成果突出,在國家特級刊物發表文章、主持國家級重大課題、具有學術特長的教授;具有海外留學背景、主講精品課程、多次參加國際會議、英文表達流暢的一線優秀教師。

3.2 第二學年 學術沙龍:邀請國內著名會計專家與學院科研骨干教師給實驗班學生講授論文寫作技巧,組織實驗班學生與優秀博士生座談,分享論文寫作心得。通過學術沙龍活動,實驗班學生獲得了更多啟迪,并與身邊的科研精英建立起學術聯系。

經典文獻閱讀:定期舉辦經典文獻閱讀活動,組成閱讀小組,將經典文獻按照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進行分類閱讀,并總結歸納并于班級內進行成果展示。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經典文獻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參與項目:財政部年報分析數據采集、中國會計學會內刊會計最新動態編輯工作、內部控制指數采集、學院老師定期公布手中課題,供實驗班學生選擇自愿參加。

科研激勵措施:在實驗班學生選擇導師時學院向博士生導師優先推薦實驗班的學生,為實驗班的學生創造更多科研實踐的機會。為保證實驗班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的學習和實踐中,學院為實驗班學生外出參會提供資助,按級別給予獎勵,參與論文評獎承擔參評費,參與課題申報提供全面扶持。

實習基地:在強調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也注重對其進行實務操作的鍛煉與培養。目前會計學院已經與“沈陽機床廠”“華潤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基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于實踐中升華理論,于理論中感知實踐。

3.3 第三學年 就業支持:聯合培養與優先推薦:為了將就業壓力轉變為動力,實驗班的學生可以在第四學期申請直讀本校博士,或者參加我校與國內著名高校的博士生聯合培養計劃,或者優先推薦到國內外的科研院所工作。目前實驗班已有部分學生通過了我校的直博考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另一部分學生正在備戰校內和校外以及國外的博士入學考試。學院還通過與國內部分科研院所的聯系,為實驗班學生推薦工作。現有的就業支持措施,與其他配套安排一并,圍繞著“學習―科研―就業”建立起一種集中、高效、連續的學術型人才培養管理體制。

4 科教融合導向下學術實驗班建設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按照科教融合的思想來建設學術實驗班,目前已初見成效。不過,在踐行科教融合思想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4.1 科教融合遭遇師資瓶頸 在學術實驗班建設中實施科教融合,對授課師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種模式需要教授具有較高的科研功底和學術造詣,尤其在研究方法類課程的講授中,要求授課教師掌握國際上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目前,在學術實驗班的課程體系中雖設有學術方法課程,但并未占據課程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主要是因為這類課程的教學難度較大,需要授課教師對于前沿學術發展具有比較精準的把握。擬解決的途徑有二:一是實施海外人才引進計劃,通過招聘具有國際研究水平的海外博士和教授,充實學術型研究生教學隊伍;二是對現有師資進行深度培訓,促進其科研能力的迅速提升。

4.2 科教融合未能與職業規劃完全結合 學術實驗班建設中的科教融合還有一個更為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引導學生步入科研軌道。學術型研究生沒有繼續深造讀博,既有自身能力的限制,又有培養機制的問題,總體而言,這種現狀反映出科教融合未能與學術型研究生職業規劃相結合。擬解決的途徑有四:一是對學術型研究生選拔嚴格把關,確保入選學生具有學術情趣、學術志向和學術潛質;二是強化學術方法和能力的訓練,促進其學術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學術獎勵力度,引導學生將學術發展與職業規劃理性融和;四是設計多種攻讀博士學位的途徑,加強推薦攻讀博士學位的外部合作。

4.3 科教融合未能與協同創新完全結合 學術實驗班的科教融合模式,需要切實的實踐平臺,這就對配套的協同創新機制提出了很高要求。雖然會計學院對于資助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調研和學術會議已經制定了具體的辦法,也建立了實踐教育基地。但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想更為充分的利用這些協同創新的平臺,還需要更多給予更多的資助和扶持。擬解決的途徑有三:一是設立專項基金,以學生取得的科研成果為標準,給予參會和調研補助;二是鼓勵導師在學術調研和會議中選派學生參加,由導師承擔差旅支出;三是對于重點學術培養對象,經過學院考核后,由學院承擔參會和調研支出。

注釋:①摘自百度百科.

參考文獻:

[1]馬龍海,藍寶江.科教融合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國高校科技,2012,(03).

第4篇

主考學校

星期六(1月10日)

星期天(1月11日)

代碼

名 稱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50105  漢語言文學

(本科段)  福建師范大學  00813 外國作家作品專題研究(選考)  00812 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選考)  00815 西方文論選讀(選考)

0082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選考)  00422 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選考)

050201  英語

(本科段)  福建師范大學

00840 第二外語(日語)  050426  環境藝術設計(本科段)  福州大學  00975 工程概預算

00701 人體工程學應用

*100804#

中藥學

(本科段)  福建中醫藥大學  03052 中藥制藥工程原理與設備  03034 藥事管理學

03053 中藥制劑分析  03050 藥理學(三)

03049 數理統計

03047 分析化學(二)  020104#

財稅

(獨立本科段)  廈門大學  00069 國際稅收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20106  金融

(獨立本科段)  廈門大學

00079 保險學原理

*020110

國際貿易

(獨立本科段)  廈門大學

00045 企業經濟統計學

*020210

旅游管理

(獨立本科段)  福建師范大學  06011 旅游學概論

00199 中外民俗  05034 旅游地理學

06944 中國旅游文化  06120 旅游專業英語

00197 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06123 導游學概論

00200 客源國概況  020213  企業財務管理

(獨立本科段)  集美大學

00207 高級財務管理

020256  項目管理

(獨立本科段)  福州大學  05065 項目管理法規

05066 項目論證與評估  05058 管理數量方法

05063 項目時間管理  05059 項目管理學

05060 項目范圍管理

05062 項目質量管理  05061 項目成本管理

05064 項目風險管理  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獨立本科段)  廈門大學  00281 社區社會工作

06947 犯罪社會學  00282 個案社會工作

00283 社會行政

06948 婚姻家庭  00279 團體社會工作

00284 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285 中國福利思想  00278 社會統計學

00280 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6 福利經濟學  040102  學前教育

(獨立本科段)  福建師范大學  00399 學前游戲論

00886 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00403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1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882 學前教育心理學

040107  教育管理

(獨立本科段)  福建師范大學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040112  小學教育

(獨立本科段)  福建教育學院  00542 文學概論(二)

06230 小學藝術教育  06231 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學  03330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03329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050302  廣告學

(獨立本科段)  廈門大學  00641 中外廣告史  00640 平面廣告設計  00639 廣播電視廣告

071502  應用心理學(獨立本科段)  福州大學  06053 變態心理學

07048 心理診斷  07051 學習心理學  06059 心理學研究方法

07049 心理咨詢原理與技術  02106 普通心理學

*100805  藥學

(獨立本科段)  福建醫科大學  02087 分子生物學

05524 藥用植物與生藥學  01757 藥物分析(三)

01759 藥物化學(二)

05522 有機化學(五)  01763 藥事管理學(二)

06831 藥理學(四)  01761 藥劑學(二)

02051 物理化學(二)  050425  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科段)  福州大學

05412 專業制圖

00688 設計概論  *020209  旅游管理

(專科)  福建師范大學  01793 旅行社管理實務

04929 旅游市場營銷  00193 飯店管理概論

01521 導游基礎知識  01792 旅游企業公共關系

06124 旅游文化學  03959 旅游政策與法規  030202  社會工作與管理

(專科)  福州大學  00266 社會心理學(一)

00273 社會工作實務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06097 社會問題(二)  00274 社會政策與法規

06095 社區服務  00272 社會工作概論

06096 社會傳播學

050303  公共關系

(專科)  泉州師范學院

00638 企業形象與策劃  050405  室內設計(專科)  福州大學  00712 建筑工程定額預算  00706 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  00708 裝飾材料與構造  00688 設計概論  082201#  管理工程

(專科)  福州大學  02625 現代企業管理(一)  06135 數據庫在企業管理中應用  02151 工程制圖  02626 現代企業管理(二)  *100801#  藥學

(專科)  福建醫科大學  02068 人體解剖生理學

02535 有機化學(三)

03027 植物化學

03023 藥物化學

03033 生物藥劑及藥物動力學

03034 藥事管理學  02911 無機化學(三)

03024 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技術

03026 藥理學(二)  02175 分析化學(一)

第5篇

論文提要:財務風險是指財務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商業銀行的任何經營決策都包括三大基本要素:金額、時間和風險。本文論述財務風險的定義、種類,通過中國銀行的財務狀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對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特征的分析,提出規避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對策思路。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一)財務風險的定義。財務風險的范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計、控制的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經營條件等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導致公司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效益發生偏離,從而造成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

(二)財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1、風險的客觀性。即風險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的運動、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性。風險的客觀性還表現在它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

2、風險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從單個風險的發生來看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風險事件的發生則有其必然性,并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3、風險的可變性。風險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們的認識變化而變化。

4、損失與收益的對立統一性。風險損失的另一面就是風險收益,損失和收益是一體、共生的。

二、中國銀行2007年財務狀況

2007年度中國銀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562.2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31.92%;每股凈收益為0.22元人民幣,總資產凈回報率為1.09%,股本凈回報率(含少數股東權益)為14.22%;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下降94.18億元人民幣,至888.02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由上年末的4.04%下降至3.12%。集團年末總市值達到1,978億美元,列全球上市銀行第4位。本行董事會建議派發2007年股息每股0.10元人民幣,并將提交2008年6月19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2007年中國銀行經營績效持續進步。截至2007年末,全行資產總額為59,955.53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為55,405.60億元人民幣,本行股東應享權益合計為4,247.66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末增長了12.44%、12.73%和9.68%。全年實現稅后利潤620.1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29.05%;實現中國銀行股東應享稅后利潤562.2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31.92%;每股凈收益為0.22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22.22%。總資產凈回報率1.09%,比上年上升0.14個百分點;股本凈回報率(不含少數股東權益)13.85%,與上年基本持平。2007年稅后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營業收入穩健增長,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信貸成本繼續處于較低水平。

三、中國銀行存在的主要財務風險

1、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隨時應付客戶提款,在一定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資金來償還債務或者投資資產組合的風險。2007年中行的流動性波動較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受股票市場和基金市場持續繁榮因素影響,從2007年二季度開始人民幣一般性存款增長明顯放緩,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所減少,而貸款增勢較好,造成了較大的流動性壓力;二是受新股頻繁發行影響,資金大進大出,波動性很大;三是為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央行多次進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調控。

2、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因利率波動形成的風險。利率風險屬于價格風險。銀行利率風險主要是由兩大方面決定:一是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和數量;二是外部宏觀經濟形勢與經濟政策。利率風險管理要求銀行根據利率變化趨勢,合理安排經營業務,將風險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中行主要通過利率敏感缺口分析來評估銀行賬戶所承受的利率風險,即定期計算一定時期內到期或需要重新定價的生息資產與付息負債兩者的差額。假設各貨幣收益率曲線在2008年初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動100個基點,中行主要貨幣的財務收益敏感缺口為人民幣6525、美元1128、港幣524。

3、保險風險。中行主要在中國內地及香港經營保險業務,并且主要以人民幣及港幣為計量單位。中行主要面對的保險風險為實際賠付成本超出保險負債的賬面金額。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是賠款及給付的頻率與金額可能高于原有估計。因保險事故隨機發生,實際發生的賠付次數及金額與根據數理統計方法估計的結果每年均有所不同。

4、資產質量風險。資產質量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因從事資產業務而形成的風險。資產風險管理要求銀行開展資產業務時保持謹慎的態度,努力降低銀行風險。中行的不良貸款率和信貸成本穩步下降,撥備覆蓋率上升,總的來說,情況還是樂觀的。

5、資本充足風險。2006年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34%、13.59%降為2007年的10.67%、11.44%,這是值得注意的。

四、財務風險的控制

(一)構建內部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商業銀行內部財務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按照全行統一的經營思想和經營原則,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和防范風險,對業務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只有健全會計內部控制機制,才能夠保證信貸資產質量,防范信貸資產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益。中國銀行在2007年在這方面進行了建設,成立集團執行委員會,下設公司金融、個人金融、金融市場及運營服務等經營管理決策委員會,以及采購評審、資產處置等專業評審委員會。調整優化機構布局,加大機構調整力度,提前完成機構三年發展規劃總量控制目標。以“三道防線”建設、基層建設、案件治理為重點,全面加強內部控制。以中行為例,還可以從一些細微處入手,如進行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成立盡職調查小組,確立問責審批制,重視貸款文檔的管理以及抵押品的控制等等。

(二)提高銀行人員素質。商業銀行財務風險規避的關鍵是對行為人的控制。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相對于其他崗位人員來講是比較高的,但隨著會計制度的改革和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特別是電算化的發展,原來局限于記賬、算賬、編制報表和事后考核的這些基礎知識已大大落后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更新知識,那么就很難實現銀行會計工作重點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重大轉變。中國銀行以市場化為目標,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確定“追求卓越”作為中國銀行核心價值觀,從“誠信、績效、責任、創新、和諧”五個方面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對于高層人員而言,以發揮協同效應為導向,積極推進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富登金融控股、瑞士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戰略投資者人力資源等基礎管理領域的合作。對于基層人員而言,中行應幫助員工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起責任明確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嚴把用人關,注重相互溝通。

第6篇

摘 要:近些年,隨著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政府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戰略,一時間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探究熱點。論文在綜述了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低碳經濟下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發現其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諸如綠色會計理念并未確立、綠色會計體系不成熟、綠色會計發展的監管不足、專業綠色會計人才匱乏等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和原因提出有意義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會計;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低碳經濟主題躍然成為學術界探究熱點,中國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中明確提出將低碳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長期戰略,并嚴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約束性指標,將低碳經濟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可見,低碳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中國經濟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在中國,綠色會計的發展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它涉及了情況十分復雜的各個方面。綠色會計并不僅僅是會計行業的問題,也是針對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環境問題應運而生的主要內容,它是以政府和企業合作為前提,需要政府對其進行大量推廣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做好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文獻回顧

發達國家對于綠色會計(早期稱為環境會計)的定義研究起步很早。英國學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會計學月刊》上就發表了論文論述了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的研究。而在1973年,馬林討論了污染的會計問題,這是兩篇開啟綠色會計研究的文獻。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會計”這一全新的定義,他定義了碳排放會計,認為碳排放會計是將碳排放及其排放權交易和相關鑒證等的會計問題的統稱。Alan Mann(2012)認為將碳成本與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量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成功應對全球氣溫升高造成的威脅。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會計從業者開始對綠色會計展開了研究與討論,但遺憾的是由于環保意識欠缺,導致整個社會對其關注度很低。中國的綠色會計理論是從介紹發達國家綠色會計的研究情況為起步點。在綠色會計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強調綠色會計是一門具有傳統會計特征,更兼有可持續發展觀的哲學特點的綜合科學。

三、低碳經濟與綠色會計

低碳經濟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低碳”和“經濟”歸集于一體,它是現代社會在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低碳經濟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兩大技術分別是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

綠色會計又可以稱為環境會計,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國家。傳統會計將能源和原材料等歸入了成本,但并沒有將環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不同,它運用了綠色理念對傳統會計理論體系進行進一步整合,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獨立的核算與控制的綜合管理。

綠色會計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來看綠色會計的提出,是因為機器化大生產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全球氣溫升高、社會經濟發展遭到環境的威脅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綠色會計的提出是為了跳出傳統會計的局限性,為經濟模式的轉變服務,堅持走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為了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綠色會計體系的健全。

四、低碳經濟下的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綠色會計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綠色會計對于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以及環境污染的現狀的改善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綠色會計牽涉到一系列的復雜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境。

綠色會計的體系還沒有完全成型。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水平,所以還有許多環保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綠色會計體系需要較長時間的理論構建和反復實踐證明才能夠完整地建立起來,在這段體系構建的時期內必然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綠色會計事務的混亂。

綠色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存在諸多漏洞。環境污染長期得不到解決,與政府的監管力度密切相關,綠色會計制度的發展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導致了發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國的綠色會計發展水平,需要政府、社會以及企業自身的廣泛參與,對綠色會計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

企業對于綠色會計的了解不夠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環境下也不夠重視綠色會計相關人才的儲備,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但是,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我國的綠色會計理念提出的時間不是很長,在企業內還沒有完全確立,綠色會計的體系還不夠完善,其概念也還沒有被人民群眾廣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議

(一)強化利益相關者綠色會計意識

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其經營活動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業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排放到環境中會產生污染,產生負的外部性。綠色會計制度的實施通過影響企業的成本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影響,管理者在做出決策時就必須要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從而在源頭上達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目的。對于公眾來說,要提高他們的綠色會計意識,可以通過媒體的宣傳來達到效果,例如在電視上投放公益廣告,在網絡上積極宣揚環保小措施,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會計準則,完善綠色會計體系

要保證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綠色會計體系就是實現這種發展的基礎。積極引導企業實施綠色會計制度,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的會計制度改革,根據研究出來的綠色會計理論框架,補充具體的綠色會計實施制度,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積極實施綠色會計核算制度對促進企業建立科學完善的綠色會計體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強利益相關者監督力度

加強對于綠色會計實施過程的監管,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不能夠一刀切,以免對企業造成不良的影響。企業每年獨立編制環境報告書,對綠色費用和收益、資源資產和折耗等表內信息,以及廢棄物利用水平、環境規定落實情況、質量狀況等表外信息進行披露,而且要結合多個專業領域的專門機構對此加以評估和審計,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

參考文獻: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J].會計學月刊,1971,(3):24-28.

[2] 馬林(J.T.Marlin).污染的會計問題[J].會計學月刊,1973,(2):18-22.

第7篇

論文關鍵詞:設備維修,資源配置,特點

 

0 設備維修管理發展歷史

設備的維修管理在國際上經歷了事后維修階段,預防性維修階段,生產維修階段,綜合維修管理階段等幾個明顯的階段后,形成了現在一般認為的四個維修理論體系[1, 2]:

⑴ 后勤工程學,是由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把設備的整個壽命周期作為研究的內容。核心思想是認為設備的費用不應把購置費用和維修費用分開。

⑵ 設備綜合工程學,最先是由英國人丹尼斯·巴克提出,英國工商部1974年給設備綜合工程學定義為:為了求得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而把適用于有形資產的有關工程技術、管理、財務以及其業務工作加以綜合的科學就是設備綜合工程學[3]。

⑶ 全員生產維護(TPM),是日本在學習英美維修理論并結合自身特色提出來的,它是追求設備和物品管理合理性的實踐方法;是以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以設備時間、空間全系統為載體,全體成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維修體制。

⑷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RCM),是1978年由美國民航提出的,是按照以最少的資源消耗保持裝備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則,應用邏輯決斷的方法確定裝備預防性維修要求的過程或方法。

我國設備管理工作開始于建國初期,主要是引進前蘇聯的計劃預修體制, 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前蘇聯計劃預修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自己的國情,初步創造出適合一套適合我國自己的設備管理方法。2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革,我國在學習、吸收綜合工程學、生產維修、后勤工程和日本的全員生產維修等國外的先進的維修管理思想的基礎上,對傳統的設備維修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產生了由廣州大學李葆文教授提出的全面規范化生產維修(Total NormalizedProductive Maintenance, TnPM)等設備管理新方式。隨著當代先進的狀態檢測、診斷計劃以及計算機智能技術的運用,我國的設備維修管理工作得到了全新、長足的發展,現階段的維修模式正向著預知維修(PM:PredictiveMaintenance)和前瞻性(事前的)維護方向發展,即主動性維修。

縱觀上述的維修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維修理論的發展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①與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關;②與人們對于設備的期望有關,即人們對設備產生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有關。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了維修管理的發展。

1 維修資源配置的研究現狀

⑴維修資源配置的內容

對維修資源配置內容的研究和分類是維修資源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特點,近期的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資源配置的內容進行了許多研究。李建銘[4]從降低維修成本的角度出發將維修資源優化分為維修時間、備件以及人力資源三個方面。周學林[1]將資源配置的內容分為:維修的人力資源、維修的物資資源、維修的信息資源,并指出維修資源配置要與維修對象的維修需求相匹配,但是在人力資源配置模型構建方面缺少考慮其他幾個因素對它的影響論文提綱怎么寫。

⑵維修資源配置的優化方法

現代維修技術發展的趨勢是不斷地與其它相關技術和理論進行融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設備管理技術等為維修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維修技術不斷地得到充實。而對設備維修的優化技術可以分為以下情況:

① 針對設備本身的維修技術

這類技術主要有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FMEA)等。毛一軒[5]運用RCA對南京地鐵車門子系統的故障發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運用FMEA對車門子系統的故障后果進行了分析;周學林[1](2005)運用FMEA和FMECA等可靠性分析方法來確定某型發控車的重要功能。

② 針對維修的作業流程的優化技術

這一類的優化技術主要有數學規劃法、模糊理論、蒙特卡羅等。C.RichardCassady等[6]就軍用維修資源配置運用多階段規劃法來完成階段性配置;孫占全[7]、康進軍等[8]基于模糊理論構建了資源配置的模型用于解決實際的裝備維修問題;Su Sheng等[9]中運用蒙特卡羅模擬電力系統的維修資源配置優化。

③針對維修人力資源的優化方法

這類技術主要有網絡計劃法、排隊論等。王風山等[10]中運用網絡計劃法描述了了戰場工程保障作業項目及其特征要求,確定了兵力流在網絡中的平衡與約束準則,構建了基于“時間—兵力—閑置”優化兵力的分配模型;何奕軍[11]就航線維修人力資源問題進行分析,利用概率論和M/M/C多服務臺和無限排隊論等為基礎建立航線維修人力資源配置的基本模型。

④ 針對設備備品備件的優化方法

這類技術主要有物資訂貨計劃、庫存理論等。李晉[12]就汽車服務的備件庫存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協調中心的多級庫存策略,考慮安全庫存量,建立了服務備件庫存控制模型;李淑敏等[13]考慮備件的年齡更換策略,建立了維修備件庫存策略模型,使得維修備件的庫存成本最低。

⑤ 設備維修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為了方便設備維修管理,許多學者對維修管理工作進行了模塊化分析,設計了管理系統的總體框架或者模塊結構。裴國薇[14]將維修資源智能配置系統系統軟件的原型分為制造設備系統管理功能模塊、維修資源管理模塊以及維修資源配置功能模塊;彭琳[2](2005)著重描述了采用并行設計的方法可發和設計設備維修資源計劃系統數據庫的建立方法和步驟。

2 維修資源配置的研究特點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設備維修資源配置主要有以下特點:

⑴ 國內外的設備維修資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軍用裝備、航空設備、大型制造企業設備,而涉及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的維修資源配置較少;

⑵針對設備維修資源的模型研究很多,但是相關模型之間的承接關系比較弱,模型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模型的通用性比較差;

⑶ 為了提高維修的效率以及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針對就維修面臨的實際問題建立維修資源配置系統;

⑷ 在維修資源配置內容上也進行了分類,但是分類較為廣泛,不夠具體。構建資源配置的體系結構的比較少,且沒有針對資源配置的關鍵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⑸ 資源配置缺乏系統動態考慮,大多數從單個方面來優化和考慮;

⑹對人力資源配置的研究比較多,但是在人力資源的配置時把維修制度作為約束條件,考慮實際檢維修制度作業內容的較少;

⑺對于物資資源的配置,從優化庫存角度研究的比較多,但是基本上沒有考慮設備壽命周期內產生的時間價值。

參考文獻:

[1]周學林.分散式武器裝備維修管理中的資源優化配置研究[D].長沙科技大學,2005.

[2]彭琳.設備維修資源計劃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南昌大學,2005.

[3]陳學楚.現代維修理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4]李建銘.基于可靠性的維修資源優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

[5]毛一軒.南京地鐵設施設備RCM系統規劃與實施[D].南京理工大學,2008.

[6]C. Richard Cassady, E.A.P.S., Multi-state selectivemaintenance decisions. 2005, University of Arkansas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Engineering: Arkansas.

[7]孫占全.模糊可靠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

[8]康進軍.基于模糊理論的裝備維修資源優化配置模型[J].四川兵工學報,2007(5): 31-33.

[9]Su Sheng and L.K. K, Monte Carlo based maintenance resourceallocation considering vulnerability, i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Asia and Pacific. 2005, Piscataway: Dalian. p.5.

[10]王風山,張宏軍,盧厚清.基于網絡計劃法的戰場工程保障兵力分配模型[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4): 386-391.

[11]何奕軍.航線維修人力資源的配置優化及應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2008.

[12]李晉.汽車服務備件的庫存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13]李淑敏.基于年齡更換策略的多—單維修備件庫存控制優化[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10,39(3): 18-21.

[14]裴國薇.面向敏捷維修的維修資源智能優化配置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第8篇

關鍵詞: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創建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5-0019-01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產生和發展壯大,雖然國家政策在大力扶持,但由于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財務制度不健全,又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使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針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本文論文應該從以下方面加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建。

1 實施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形象和服務水平

很多中小企業一個不足之處就是品牌建設不足。品牌是塑造企業形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品牌也是企業在市場上參與競爭的最有力武器。缺乏自己的品牌是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企業只能在低價格、低檔次低端市場勉強經營。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是由于企業缺乏品牌建設的資源和能力,因此,企業主必須樹立起品牌意識,要在企業的品牌建設方面投入必要的資源,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要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在產品質量、性能、服務等方面不斷改善,創造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逐步、全面地形成并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和信譽。另外,利用品牌優勢打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還能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客戶,能提高市場占有率,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 優化治理結構,完善治理機制

企業還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治理機制。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各種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也日漸復雜,于是便需要建立相關的內部制度,規范其內部的監督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使四大機制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能真正起到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監督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企業發展初期,規模小,不必專注于形式設立無實際作用的董事會和監事會,這樣反而會增加經營成本,所以可采用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這不僅減少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還有利于員工團結一致努力工作。

中小企業要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機制,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治理模式。尤其是對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貴州省的企業來說,由于普遍存在領導層人數不多、親屬關系牽制、個人主義較強等特點,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法律規范的角度保證公司治理結構有效存在,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較強的企業競爭力。

3 推進創新戰略不斷滿足市場要求

中小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的競爭性市場環境中長足發展,并取得成功,就必須根據當下市場的要求,不斷進行自主創新。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客觀情況,實施創新戰略,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進行產品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的技術實力。企業在產品技術方面的創新,也就是經過長期的科技投入、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創新為目的進行的企業創新活動。企業可以通過引進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建立一種新的經營方法達到技術創新,也可以通過提高企業員工科技人員的比例來達到技術創新。

其次,企業進行管理制度及方式的創新,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就必須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發展要求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最后,企業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創新以外,在組織、觀念和服務等其它方面也要不斷進行創新活動。企業應該真正做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從企業的思想到行為都進行創新,使企業整體都處于創新發展的狀態,打破禁錮企業發展的瓶頸,不斷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提高企業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競爭性市場中擁有持續的競爭力。

4 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構建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它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企業生存的基礎是企業的一般競爭力,而使企業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源泉是核心競爭力。企業管理者在一系列價值理念中進行的價值抉擇和該企業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企業文化決定著該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生成的基石和土壤,就是企業文化,先進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驅動力。

對企業文化的重視是伴隨信息時代和世界瞬息萬變形勢要求而誕生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融合了企業文化、現代管理、組織形態和當代一些先進思想和理念的綜合性。企業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能夠促使企業員工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高,進而進行企業技術、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創新,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適應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小企業應該不斷改善自身各方面的缺點和不足,努力完善自身內部各種要素和能力的整合,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優勢,逐漸培育出企業自有的競爭力,使自己符合當下復雜多變的競爭性,滿足市場競爭的要求,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成功者。

參考文獻

[1]朱長豐.突出重圍: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第9篇

關鍵詞:高校 資金使用績效 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校已經作為獨立的社會組織,融入到了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等方面,應該建立一套與高校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當前高校教育發展的一大瓶頸就是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金的使用績效低下,所以,建立符合高校發展趨勢、符合國家宏觀要求的資金評價體系就顯得很有必要,高校通過系統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及時發現自身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差距,提高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率,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一、對高校資金使用實施績效評價的意義

與無需付費就能享受的義務教育相比,高校教育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享受的準公共產品,對公共產品的投資及其使用效益進行分析是公共產品在運行中的必要環節。從高校的利益相關者角度來看,高校教育這樣的公共產品,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這些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的教育撥款以及學生繳納的學費,還有一些是社會資金,例如:社會各界和企業的捐助等,還有一些學校必須依靠貸款來運營。政府、學生、捐助者、企業和銀行等高校的投資主體客觀上都會要求高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運行體制,將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但是,在高校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社會對高校的投資熱情在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過度追求規模,忽視了教育發展的效益。因此,在高校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建立科學有效的資金使用效益評價提下,是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這既是對教育投資主體的負責,也是促進教育資金發揮作用的必要手段。

二、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原則

在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的指標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原則。指標的設計以定量為主,定性為輔。一方面,高校資金使用效果績效評價應該建立在遵守財經紀律和實現財務目標的基礎上,綜合評價高校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應該能夠較為全面的概括高校資金運行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包括對籌資能力的評價,包括高校吸引資金投入的能力、資金滿足支出的程度等。其次,要包括對高校運行績效的評價,包括對高校師生的數量比、科研投入的產出比等。再次,要包括對高校發展潛力的評價,包括高校資產負債率、資產增值率等。另外,還要考慮對高校社會效益的評價,主要包括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高校畢業生的數量等。另一方面,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在考慮定量指標的基礎上,還應該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增加適當的定性指標。

2.科學性原則。一方面,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設計的要科學,才能促使高校有進行評價的內在動力,評價指標體系應該促使高校關注其財務目標、遵守財經紀律以及重視財務的實際績效;體系指標的數據客觀易于搜集,必須與現階段的會計制度和統計制度相結合,便于在會計核算資料中取得數據;設定指標要科學合理,各個指標之間,在涵蓋的內容上應該做到不重復,在體系中要能夠相互配合;要使指標的計算和分析簡便易行,計算力求簡單,指標的含義要準確,數量不能太多。另一方面,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標準要準確。在對高校進行實際管理的過程中,高教管理部門和國家財政部門應該通力合作,對各類財務評價指標設定標準值,這樣高校在進行比較時,就能夠明確自身的位置,找出差距,為高校的財務工作提供壓力和動力,用評價結論指導高校管理的日后工作,幫助高校財務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3.反映與預測相結合原則。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不但能夠評價高校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資金的使用情況和一般趨勢,還應該能夠預測某一指標的未來發展趨勢和資金整體使用水平的發展方向。通過反映目前和預測未來,從靜動兩個方面來綜合反映高校資金的使用績效。

三、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高校和企業都是通過耗費一定的社會資源生產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都講求投入產出比,鑒于現代高校和企業之間的這一共性,本文借鑒了評價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的指標體系,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建立能夠反映高校資金使用效果的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由四個方面的指標組成:高校的內部財務指標、高校教師的學習與成長指標、高校的社會效益指標和高校客戶滿意度指標。指標體系的這四個方面綜合考慮了高校的各個利益相關者:政府、社會公眾、銀行、學生、教師、企業等。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通過對高校教師素質的提高和良好的內部育嬰,取得用人企業和學生的滿意,最終使高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財務成果。

這四個方面的具體指標設計如下:

1.高校的內部財務指標。對高校資金的使用績效進行評價,如果不注重財務指標,可能會導致高校出現財務危機,影響高校的正常運營。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的財務指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償債能力。高校如果無力償還債務導致出現訴訟等情況,不僅僅會影響高校的正常運轉,也會使高校的聲譽遭受損害。險結算,高校為了擴張大都會從銀行借款,使得其財務風險增大,應該在這方面加以足夠的重視。高校的償債能力可以用資產負債率來衡量。(2)運營能力。高校良好的管理應該是使投入的資源收到最佳的效果,注重高校的長遠發展,合理科學的配置各個崗位和人員。為了高校的長遠發展,高校會不斷的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以此提升高校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在穩健發展的基礎上謀求較快發展。對高校運營的評價可以用高校生均總資產、高校生均總資產、高校生均管理成本、高校固定資產投資占高校總支出的比值、高校收入增長率以及高校師生比等指標進行評價。(3)高校的資產增值能力。與企業類似,高校在運營過程中會有資產增值,例如土地等,怎樣在高校的運營過程中使總資產保值增值,是高校保證財務良性循環的重要方面,例如:高校應該購買前沿性文獻資源、及時更新落后的教學設施等,使高校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增值能力可以用資產保值率(年末凈資產/年初凈資產)來評價。

2.高校教師的學習與成長指標。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源對與高校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學質量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教師的學習和成長指標可以從教職工培訓、教職工滿意度以及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衡量。其中,教職工的培訓可以用人均培訓費、總教研人員中參加培訓的人員比例等指標進行評價;師資結構可以用高校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等指標進行評價。

3.高校的社會效益指標。高校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社會的水平,二是培養學生的質量。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可以用校企合作辦學和校企合作科研量等指標結合高校課題的完成情況和教師論文的發表情況等進行評價;高校培養學生的質量主要是指學生未來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基本素質,主要評價指標有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計算機級別的通過率、國家承認的專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以及技能競賽的獲獎率等。

4.高校客戶滿意度指標。以學生為直接消費者的群體是高校的客戶,除了學生之外,家長、社會、國家和合作辦學者等需要服務的組織也是高校的客戶,高校客戶的消費情況體現著社會對高校的認可度,可以從招生和就業連個方面設定指標對高校的客戶滿意度進行評價。招生情況可以用超過基本錄取線的分數比率(最低錄取分數線-基本錄取分數線/錄取分數線)和學生報到率(報到的學生人數/錄取的學生人數)來評價;對就業情況的評價,高校可以建立就業網站,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使用就業率(本期已就業人數/本期的畢業人數)指標來評價。

在對這四個方面指標的權重設計上,根據《省屬高等院校效益評價辦法》的相關規定,高校內部財務指標可以賦予0.3的權重,教師學習與成長指標賦予0.2的權重,社會效益指標和客戶滿意度指標都給予0.25的權重。每一方面的各個指標可以根據高校的自身情況,制定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對高校資金的使用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四、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優點

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優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根據事后結果,實現了高校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結合,從事后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價,是因為有些指標運用事后的結果評價更加具有合理性。指標評價體系中既包括財務指標,又包括非財務指標,實現了兩者的有機結合,填補了現行的高校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只是利用財務指標的不足。另一方面,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強,指標相對簡單。四類指標大部分都能從學校的統計數據和財務資料中取得,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相互之間也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能夠將高校的短期行動和長期目標聯系起來,可以綜合科學的評價高校資金的使用績效。

總之,對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益績效進行評價是一項很困難的任務,各個指標的標準值以及指標權重的確定都應該在充分分析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如何完整合理的選取評價指標也值得進一步探討。此外,教育部門還應該就如何化解當前高校負債率較高的問題進行研究,建立健全高校的舉債機制,進一步提高高校資金的使用績效。

參考文獻:

[1] 陳紅林、高力彬.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辦學效益問題[J].高教論壇,2006,(1)

[2] 李強,霍曉霞.高校實施教育資金使用效益評價的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4)

第10篇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待攤費用 預提費用

“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以下簡稱“兩費”)歷來都是體現權責發生制最主要的賬戶。在原制度中,它們分屬資產類和負債類賬戶,它們的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均有專門項目加以列示。但是新會計準則下的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已經從財務報表和會計科目中徹底消失,其根本原因是新準則引入了當前全球流行的資產負債觀,是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的重要體現。論文百事通實務中我們應通過取消“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并將其余額按發生時的事項分別轉入有關成本或損益類科目,實現新舊制度的銜接。

一、新準則下的權責發生制與“待攤、預提費用”

權責發生制是指企業按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歸屬于本期來確認收入、費用的標準,而不是按款項的實際收支是否在本期發生。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的設置和應用是權責發生制的產物,它把預先支付的各相關費用,在以后按照收益的期間均衡地加以攤銷,或把需要以后支付的費用按照收益期間預先加以提取,使各個月份的成本費用均衡發生,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因而備受各企業的歡迎。

但是,我國于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雖明確并提高了權責發生制的地位,卻在經過準則應用指南的征求意見稿、草案、正式稿幾次變化后逐步取消了“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科目。在個別具體準則中,對待攤和預提費用的處理有所說明。《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準則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信息,至少應單獨披露對凈利潤進行調節的項目,其中包括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項目。《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一中期財務報告》第十三條規定,企業在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應當在發生時予以確認和計量,不應在中期財務報表中預提或者待攤,但會計年度末允許預提或待攤的除外。從以上的規定可以看出,準則制定者的意圖是強調年報,認為小的費用在年度內沒有必要均衡地分攤到每個月,可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所以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但留有余地,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其他科目進行費用的攤銷和預提。

二、新準則下關于“兩費”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

1.費用攤銷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

原準則、制度中常見的待攤費用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預付保險費、預付租金、預付報刊費以及一次交納數額較大的印花稅等,其特點是先支付,后攤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可根據待攤費用的不同性質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1)低值易耗品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

根據新準則應用指南,低值易耗品、包裝物應通過“周轉材料”科目核算,也可以單獨設置“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科目。本科目可按材料的種類,分別以“在庫”、“在用”、“攤銷”進行明細核算。

采用一次轉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采用其他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周轉材料”科目(在用),貸記“周轉材料”科目(在庫);攤銷時應按其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攤銷)。可見,對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不論采用的是什么攤銷方法,都不會再記入“待攤費用”科目,可以直接通過“周轉材料”科目(攤銷)核算。

(2)預付保險費、預付租金、預付報刊費

對于先預付,后期才逐漸形成費用的項目,在理論上講,可以通過“預付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在新準則并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本人認為可以先通過普通會計實務工作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的”預付賬款“科目核算。

企業應當在預付相關款項時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借記“預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對于預付款項逐月攤銷。每月攤銷時按其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科目,貸記“預付賬款”科目,直至攤銷完畢。

(3)一次交納數額較大的印花稅

根據新準則應用指南,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由此可知,企業在計算應交納的印花稅時,可直接計人當期損益;在實際支付印花稅時,則直接沖減“應交稅費”科目。不再進行分攤。

2.費用預提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

原準則、制度中常見的預提費用有預提借款利息、保險費、租金、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等,根據重要性原則,當上述費用數額較小時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數額較大且有確鑿證據證明需要預提的只能記入應付款項目。

(1)預提短期借款利息

在實際工作中,銀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收取短期借款利息,為此,企業的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采用月末預提的方式進行核算。筆者認為可以參照分期付息長期借款的利息處理辦法。通過“應付利息”科目核算。

企業應當在月末按照計算確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應付利息”科目;實際支付利息時。根據已預提的利息,借記“應付利息”科目,根據當月應計利息,借記“財務費用”科目,根據應付利息總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預提保險費、租金

對于此類業務。新準則及應用指南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暫無非常合適的科目進行核算。筆者建議,本著重要性原則,對于數額較小的保險費、租金可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數額較大時可通過“其他應付款”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應當在月末按照計算確定的應付租金或保險費,借記相關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科目;實際交納租金或保險費時,根據已預提的金額,借記“其他應付款”科目,根據當月應付租金或保險費,借記相關費用科目,根據應付租金或保險費總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3)固定資產大修理費

新準則應用指南規定,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超過了原來的估計(如延長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或提高產品質量),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除此之外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無論發生支出的金額大小。應當在發生時直接計人當期損益,不再通過費用攤提賬戶核算。

三、取消“待攤、預提費用”的有利影響

1.對資本市場影響小

新準則規定以年度作為會計期間,而企業“兩費”年內攤提的占大多數,它們過渡前后不會引起年度會計報表的任何變化。只有跨年度攤提的小部分“兩費”,才會因報告期末停止攤提、轉入各成本費用項目而對報表造成些許影響。從最后一次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示“兩費”的上市公司2006年年報看,期末計入報表的“兩費”不足總資產,總負債的0.2%,不足三項期間費用總和的0.5%。因此將這兩項費用在報表中并入期間費用,對總資產、總負債以及期間費用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

2.有效提高信息質量

第11篇

談及多維角度,可從幾個方面進行闡釋:在宏觀角度的透視方面,社會學尤其是社會生產方式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產生極大影響,同時,由于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外語教學兼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國語言教育哲學的影響;在微觀層次透視方面,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說明,首先在課堂教學研究方法與策略方面,應當以哲學思維的滲入再加上文化導入課堂教學,其次英語作為語言學,該理論在英語課堂教學上的介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言的能力,此外,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理應受到沖擊,而應是“教學相長”;教學輔導用書、信息技術,包含電腦多媒體的使用,等等,這些都構成當下社會的一個“多維立體層次”。在目前這種“多維”角度下,其實我國目前的教育行業已經潛移默化地轉變為市場行業。學生即為消費者,因此,為了有競爭力,為了立于不敗之地,為了大學培育的學生能走向市場,教師就必須樹立起品牌意識,精心打造自身,使自己成為能經受市場考驗的、受到學生歡迎的品牌精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對能力的認知,明確能力培養目標,構建合理能力結構,協調人際方面的能力,成為對專業英語教師的新要求。由此,多維視角下必須積極探索新型會計英語教學模式。

二、“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模式分析

“多維”角度下會計英語教學的模式至少可以理解為充分尊重并發揚學生主體性,為實現教學目標,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一個教學目標,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接收和應用能力為宗旨的,通過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順利閱讀會計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英文論文,并與國內外同行、專家交流,以獲取最新的領域知識。我們可以選擇“X”種教學方法,多法齊下,在具體選擇時,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所處環境、培養層次等實際情況,以使其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為宗旨,進行有的放矢的選擇,加以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多維角度視角下的英語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特點,遵循教學發展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

三、積極探索“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方法

作為高于或是有別于大學公共外語教學的專業英語教師,其應該具備“雙師型”教師的特質。首先,其是英語領域的權威者,也即優秀的課程設計者與主講者,同時是具備企業相關工作經驗的領頭軍,掌握相當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筆者通過一些走訪詢問、查閱實踐,從教師的角度,擬從下面幾個方面嘗試歸納總結:

(一)精心組織專題教學。任課教師在備課時要多動腦筋、積極思維,針對會計學等管理學專業中的某一知識專題,如公司理財策略、會計準則變遷等較前沿的知識點,精心設計出視頻PPT課件等好的媒介,利用多媒體設施組織學生學習、觀看、分組討論,對有認識分歧的知識點進行探討并總結。要善于發現接受知識點快而好的學生,可以做課堂主題發言,最后由任課教師做總結性發言。這種模式能改變單一的教師為主體的模式,突出體現學生融入課堂成為主體,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但是,這種模式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學生必須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能做到舉一反三;其次必須具備相當的英語水平及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生必須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敢于發表自己有見地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其實施難度較大,但是效果比較好。

(二)穿插游戲情景教學。“情景教學法”的含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和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主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技能,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學生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專業術語和表達句法后,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放松環節(諸如小游戲的方式)等,也可利用Powerpoint制成學生喜歡的課件,如以形象生動、色彩豐富的單詞圖片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以精美的企業財務運作Flas效果呈現訓練學生的視聽能力。教師為課堂創造了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通過“快樂傳真”,寓學于樂,參與其中,有利于自身思維的拓展與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大膽突破語體教學。任課教師可選擇如審計報告等作為教學案例,布置學生先在課前預習時進行查閱,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的《財經應用文寫作》的語體結構,而后總結出特殊文體的常用句型和句式。有兩點要值得注意,首先是一定要知曉英漢思維的差異性,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語體學理論,特別是要正確分析語篇各項結構層次的功能。這種高層次的思維是語言教學中的語體學。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訓練學生熟悉會計專業英語文體的一般特征,以及應用專業知識進行思維分析,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能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積極探求實驗教學。該教學方式是從微觀角度操作的,應該是在專業英語理論課程結束之際,由任課老師組織好學生再次進入會計雙模實驗室。教師要做到有效利用校內模擬實驗室進行專題實訓和簡單的綜合實訓練習,以及大量的企業之案例教學,當然,師生應該盡可能地使用英語這一載體。譬如可以以國內外知名企業案例情節為線索,使學生自覺進入會計與理財工作的“現場”,充當其中一名英語會計“角色”,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教學內容的完善,不能僅限于簡單的會計核算,還要置身于一種純粹的英語環境和氛圍,從而進一步向特殊的復雜的業務領域延伸,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的能力,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因此,學校層面要做的是積極加以調整課程開設計劃,從而能夠預留出學生課后實習的足夠時間。

四、“多維”角度視角下會計英語教學的“硬件支持”

“多維”角度視角下的會計英語教學模式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工程,必然少不了配套的硬件“支持”。其中,如何有效地對任教教材進行遴選,積極探索完善教學評估體系等,這些都是能為會計英語教學模式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撐。

(一)充分考慮教材要素的編撰及遴選。為有效實施“多維”視角下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設置,教材的編撰和遴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分析編制教學資料,必須把握以下六個因素: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期待”、“語言水平”、“專業知識”、“百科知識”、“興趣動機”,在教材編撰時應考慮上述諸多需求因素。其次,在選擇上,專業英語的教材必須體現“行業”職業和崗位特色,以會計英語為例,應設置各個環節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課堂活動形式。但就目前而看,我國相當數量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比如湖南省的二批本科院校,都是由各個院系負責直接訂購并采用全英文版本的專業書籍作為專業英語的教學用書。這類教材雖然原汁原味,初看覺得是本不可多得的讀物,但實際上難度系數大,知識更新不夠,并不見得就符合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多維”視角下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對師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以地方二本邵陽學院為例,即使根據專業培養計劃把會計專業英語課程開設在大三甚或高年級,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的英語未過四級。在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條件下,貿然使用全英文版本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英語水平,反而容易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其厭學,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其喪失學習興趣。因此,要完善會計專業英語教材的建設,必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從切實可行的參考教材中選取合適的章節,并輔助編寫相對應的專業詞匯、術語,尤為重要的還應有配套的習題和實驗材料等,這樣既體現英文的原汁原味,又強調專業文獻的體例結構,突出行業語言特色。

第12篇

傳統成本管理法使企業對成本管理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耗費,通過對生產經營具體環節的規范、指導、約束,最大限度地避免企業中所發生的成本,從而獲得企業利潤最大化。然而,在企業內部環境中,隨著現代企業管理技術的不斷提升,狹隘的傳統成本管理法不能有效地進行產品成本核算,致使成本信息失真,而失真的產品信息使戰略決策的機能失調。在外部市場競爭中,顧客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得企業必須轉而向成本要效益。

因此本文論述了精細化管理是生產型企業管理的基本思路,對于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加速資金周轉,降低成本,完整、準確提供決策需要的信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生產成本的主要組成

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就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總和,正是反映企業生產組織的合理程度、勞動生產率的高低、設備利用程度、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從控制企業的生產成本入手,增加對企業生產成本的理論研究,必然能使我國的企業資源得到更合理的規劃和開采;同時生產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是一個企業能否盈利的標志,節約的生產成本可以被企業利用在技術開發、環境的改善、職工待遇等各個方面,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我國的企業能成功地迎接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巨大挑戰。

根據財務通則和財務制度規定,結合企業的特點,生產成本包括如下內容:

材料費:指生產運行、維修和事故等所耗用的材料、備品、低值易耗品,以及不應計入燃料項目的其他各種生產用燃料費。

職工薪酬:是指支付給生產、管理部門職工的工資和津貼費用,包括工資,福利費及其他附加和勞動保險及其他。

動力費:包括風、水、電等所花費的費用。

制造費用:制造費用是指企業內部各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生成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應該計入產品成本,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生產費用。制造費用一般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置,一般常見的制造費用科目有: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水電費、修理費、折舊費、遞延資產攤銷、勞動保護費、運輸費,其他等。

二、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企業生產成本管理觀念滯后

觀念上,重視產量生產,忽視建立車間成本責任控制。在一些生產企業管理者思想上,還沒有完全轉化為市場經濟意識。認為只有提高產品數量,才是企業增加則富的基本條件。特別在市場銷路暢通,產品供不應求時,更是強化了這種觀點。毫無疑問,增加產量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增值機會,可以減少產品單位成本,固定費用,如折舊、保險費等,從而使產品成本有降低的可能,但是,要把這種可能變成現實,還需要生產人員的努力。相應體現在車間成本管理上,車間沒有明確成本責任控制制度,僅執行一級核算。車間未建立成本責任中心,沒有與成本相關的考核指標,完全依賴年計劃指標控制,缺乏自下而上的日常成本控制手段,為成本管理上作理下隱患。在實際生產時,為了保證生產正常,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對于中間的投入沒有科學控制,領料審核寬松,更換備件次數頻繁,材料物資消耗增加。反而出現產量增加成本升高的情況。偶爾有盈利,卻掩蓋了浪費嚴重的現象。如果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則形成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嚴重后果。

2.材料、燃料和動力成本方面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各種消耗在產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情況下,構成產成品的材料成本比例約占50%-70%,其比重決定了材料成本金額與數量都相當龐大。如構成機械產品的零部件,少則幾個、多則成百上千個,每月光領料單都是數千上萬張,按現行企業財務核算流程,領料、發料、匯總單據、財務出憑證、財務核算、財務報表及月未結賬的時間要求,是無法隨時提供每種產品的單個零件料耗成本;各車間產品直接領料,由物料部門每月按工令號匯總向財務部門報表,財務部門只停留于核算出每個工令號產品總計料耗成本(及按該工令號投產臺數折算單臺產品料耗匯總的成本);且生產現場有時存在著不同批次的各工令號間挪用材料、在制品情況,往往產品已完工,領料單尚未統計完全。由這些管理流程實踐來看,成本細化工作在基礎上就難以完全實現。

3.人工成本方面

人工成本是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是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全部費用的總和,對于生產型企業而言,對應的員工成本,可以對象化的,直接進入成本對象。不能對象化的,先進入制造費用,再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分攤。狹義的人工成本僅包括直接構成產品成本部分。在目前的核算方面,包括職工工資、補貼、津貼、公積金等。當前生產型企業人工成本核算的問題主要在于,一是員工工資計算或者未完全對象化。如只考慮將能夠對象化到產品的工資計入了產品成本,部分不能直接對象化的未計入制造費用卻計入了期間費用;二是員工工資計算不精確。如未嚴格按照工時記錄、考勤記錄、工料登記表進行工資的計算,從而導致人工成本基礎數據不準確。

4.制造費用方面

制造費用是產品制造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然后按一定的分配規則歸入生產成本。但目前在生產型企業中,往往存在著如下問題,例如混淆制造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常見的情況就是將一些車間費用或者幾種產品的共同費用如水電費、車間物管費混入管理費用;另一方面,企業往往隨意變更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企業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決定具體采用哪種分配方法,但是分配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5.成本核算其他方面

生產型企業工藝流程較長,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各工序生產時間又相對較短,物流復雜,客觀上需要及時和精細的成本數據。但目前我國企業一般采用分步法核算產品的成本,核算對象為各生產步驟的成本,不能提供各個工序和各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以及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及原因。我國生產型企業往往缺乏對于物流、包裝、運輸方面的成本控制,但對于該方面的成本也未進行精確核算。此外,生產型企業往往是污染型行業,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生產型企業都未將環保成本納入核算體系。此外,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往往還存在著成本核算基礎不完善、計量手段不準確等現象,如對于廢品銷售成本沖減、盤盈盤虧存貨處理、副產品的加工與銷售對應的成本問題,都未能達到相應的準確程度。

(二)原因分析

目前生產成本管理的實踐在一些企業仍處初級及探索階段,當前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生產成本管理意識不高

目前,在管理領域上,一些企業只限于對產品生產過程或者項目生產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沒有拓展到技術領域和流通領域;在管理體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而且在一些企業的傳統生產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質量和效益的下降。

2.原材料采購中間環節多

在供應鏈環境下,提升采購的效率及降低采購成本對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由于很多企業采購點過于分散,采購信息不透明,使得物資采購成本較大。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的采購經歷中間環節較多,每經過一道環節都將給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帶來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若不經過過多中間環節,直接從供應商采購則減少相當比例的中間費用。同時,中間環節多也導致原材料采購過程中周期過長。

3.企業庫存管理不完善

庫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給、維持各項活動順暢進行的功能。但是庫存也是有成本的。庫存管理的重點之一是管理庫存成本,消滅庫存成本。目前企業庫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庫存準確率低。按照庫存準確率的定義,庫存準確率越高越好,這意味著生產物料被有效的管理。

(2)庫存周轉次數低。提高企業庫存周轉次數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重要舉措。如果庫存周轉次數低,將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

(3)企業信息化建設滯后。加強信息化建設,可以促進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但是目前,一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還很滯后。企業缺乏供應商信息,即使有,往往也是手工信息,利用效率很低。論文格式生產成本記錄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很多時候操作人員沒有生產成本信息,這也導致該生產成本不能被檢查到。這也必然導致生產管理成本升高。

三、完善企業生產成本管理的路徑

2007年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線,引發了又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目前,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仍然沒有見底。目前很多企業明確提出了“勤儉節約、挖潛增效”發展策略。通過該策略實施,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有助于企業成本領先戰略實現。結合目前一些企業實際生產運行情況,強化企業的生產成本管理的對策主要是:

(一)建立企業生產成本控制組織

1.建立適應企業需要的成本核算組織體系。對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進行必要的整合,建立強有力的成本管理工作體系。其中包括組織領導體系、生產成本預算管理體系、物資消耗與成本費用控制體系、成本信息的采集傳遞及信息反饋體系、成本指標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和具體工作規范。重點解決好生產消耗及費用控制關鍵環節的管理缺位問題。防止人人都負責,人人都又不負責的官僚主義情況出現。

2.建立適應企業成本特點的核算方法。企業應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需要改進生產組織和勞動組織形式與核算方法。比如目前生產性企業大量采用的作業成本法就是其途徑之一。作業成本法是基于作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它有別于一般企業以產品,或以時間段為成本對象的計算方法。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是借鑒臺灣中鋼的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實行的標準成本制度,該制度實施以來,圍繞技術作業能力和計劃值等成本的相關指標將成本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核算功能、績效評價及決策功能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并且實現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分離。公司引入作業成本法發展和完善目前的標準成本制度,精細化成本管理加強過程以加強成本控制,進而為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基礎數據支持。此外,企業應利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輔助進行精細成本核算。如現在大的生產型企業都推進了ERP系統進行核算,如Oracle、JDE、SAP等。

(二)對成本構成項目實行細化核算

1.生產型企業的主要成本要素是生產成本,一般由原材料、人工等直接對象化而來。建立相對準確的材料明細標準成本并以此進行匯總核算。首先,技術部門提供技術定額明細表(包括每種類型產品零件材質、規格、凈重、下料尺寸及其下料重量等要素)作為計算依據,根據生產經驗對邊角料進行攤耗,匯總后,由財務部門計算出材料消耗量,并由物料部門建立材料采購價格體系并按月更新。其次,對技術部提品零件明細劃價,計算出材料標準性明細成本。具體做法是,材料的下料重量由技術部門確定,材料采購價格根據市場行情況進行搜集,這樣就能夠掌握下料重量對應的市場價格,并折合為成本單價。再次,邊角料攤耗問題,是影響機材料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的不確定因素。因此,要密切結合產品技術設計要求與采購材料的實際規格、型號和長短等、以及各種產品零件對材料的利用率考慮產品材料的邊角料攤耗問題,同時與技術、庫房、下料工藝的管理現場溝通,合理確定和隨時調整邊角料攤耗問題。通過上述步驟,將產品材料成本調整為實際的耗費成本。

2.對產品材料成本的細化核算,也可據各車間實際領料單進行歸集,但如庫管尚未使用電算化核算管理軟件,以手工錄入料單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要考慮利用電算化系統予以輔助核算,有規模的企業應考慮上ERP系統。

3.對于人工成本的細化核算,首先要分清不同產品對應的崗位分工,對于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的員工,其工資可以先計入制造費用,然后按一定標準分攤。其次,要嚴格考核員工出勤率,根據出勤工時計算工資并計入成本。再次,合理配置人員,防止不必要的人工成本發生。

(三)對制造費用的細化核算

針對制造費用管理存在的單純事后算賬,缺乏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不到位的現象,應根據制造費用各個項目的具體用途和發生形式,將制造費用劃分成相對固定和相對變動兩部分,按業務屬性歸口由各部門實行分類管理、分項控制。相對固定部分實行限領控制,相對變動部分大多發生在生產工藝環節,消耗量基本上隨生產量變動而變動,和其他直接消耗一樣按定額控制。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規定進行制造費用的分配與核算,不允許人為調整分配對象、分配比例與核算區間,杜絕少攤多攤、漏攤不攤制造成本的現象發生。制造費用各項目的分管責任部門按規定的時間和內容及時向財會部門提交相關數據,為制造費用的正確分配與核算創造必要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公主岭市| 阳东县| 正蓝旗| 常宁市| 淮南市| 宁乡县| 宁南县| 海伦市| 宁晋县| 平陆县| 襄汾县| 巴里| 遵化市| 辽宁省| 休宁县| 卢湾区| 北票市| 定远县| 山丹县| 柯坪县| 聂荣县| 榕江县| 柳江县| 信丰县| 阜宁县| 双辽市| 宁河县| 普洱| 敦煌市| 尤溪县| 左云县| 云林县| 叙永县| 余江县| 通州区| 梓潼县| 奉贤区| 贵南县| 禹城市|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