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4 02:12: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網絡英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計算機英語 應用能力培養 教學方法
計算機英語是計算機類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延伸和提高。筆者在教授該門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將其作為計算機知識與英語知識的簡單綜合,而是注重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本文結合筆者教授計算機英語課程的實踐,探討了在計算機英語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讀、寫、譯能力的培養
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計算機英語應用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在于應用英語進行計算機實際操作、閱讀英文的文獻資料和技術文檔或進行相關的翻譯。對于有志于在專業方面深造的同學,將來還有可能需要撰寫專業方面的英語論文。這些應用更側重于考驗學生的讀、寫、譯方面的能力,那么應如何提高學生讀、寫、譯方面的能力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這里提出來與廣大同行交流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夯實基礎
文章是由句子構成的,而句子又是由詞匯和相應的語法構成的,因此,不管是讀、寫、譯,要準確理解英語原文的意思,寫出正確無誤的句子,都需要加強學生在詞匯、語法方面的基礎。因此,詞匯和語法是筆者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1)詞匯
學習計算機英語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熟悉常用的專業詞匯,如何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重要的專業詞匯呢?
①將課程內容分為若干主題(如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與編程、軟件工程、數據庫、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等),全面覆蓋計算機技術各個方面的核心詞匯
②通過不斷重復加深學生對所學詞匯的印象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對于新的專業詞匯,即使上課時已經講過,但有的同學印象還是不深,可見,對于僅看過或學過一遍的新詞匯,是很難讓學生有效記住的。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手段對所學新詞匯進行重復,具體做法是:上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熟悉生詞,課堂上講解課文前也先將課文中的生詞羅列出來,掃除詞匯障礙,下次課上課前又再花幾分鐘時間對上次課的生詞進行復習,這樣,講過的重點詞匯至少經過了三遍重復,再通過課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詞匯,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使用所學詞匯表達專業概念的能力。
③向學生介紹一些構詞法知識
英語的構詞法主要有三種:派生、合成和轉化。派生是通過在詞根上加前綴或后綴而構成另一個詞,計算機英語中常用的前綴有:micro-、hyper-、multi-等,只要掌握了這些前綴的含義,便可推測所構成的新詞匯的含義。比如micro-這個前綴有“微小的”的含義,因此ndcropmcessor表示微處理器,microcomputer表示微型計算機,microchip表示微芯片。除派生詞以外,計算機英語中還有很多合成詞,例如:flowchart(流程圖)是由flow(流程)和chart(圖表)兩個詞合成的,object-oriented(面向對象的)是由ob-ject(對象)和oriented(導向)構成的,這些合成詞基本可以望文生義。向學生介紹一些構詞法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其掌握構詞規律,降低詞匯學習的難度。
④引導學生在日常的計算機操作過程中擴大詞匯量
在日常的計算機操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各種英文命令、提示和幫助等。筆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列舉這方面的例子:如BIOS設置界面中的英文詞匯、計算機零部件上的英文標注、DOS的英文命令、常用軟件及開發工具中的英文菜單、幫助及錯誤提示等,這樣,既提高了同學們學習計算機英語的興趣,又引導它們在日常的計算機操作中多留意這方面詞匯,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英語進行計算機日常操作的能力。
Abstrac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are used for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SP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SP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is far from satisfaction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關鍵詞: 醫學院校;專業英語;調查與思考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ESP;survey a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211-02
0引言
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強,醫學生的專業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醫學英語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能成功閱讀和翻譯各種醫學專業文獻,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并能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臨床病歷、撰寫學術論文等已逐漸成為醫科學生新的需求和目標。 “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完成從學習到實際應用的有效途徑[1]。”秦秀白(2003)指出“從長遠角度看,我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主流應該是ESP教學。[2]”教育部、衛生部最新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應該結合臨床實際,……能用一門外語閱讀醫學文獻[3]。在我國各級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也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在EMP教學研究領域,無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教學內容選用和教材編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為了確切地了解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筆者對河南省5所高等醫學院校專業(醫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調研。
1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河南省5所高等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和大三、四、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其中教師120人,學生280人。
1.2 研究工具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問卷調查兩份(教師用和學生用)和一份訪談題目,在新鄉醫學院進行兩次試測后修改形成。主要內容是關于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中的課程設置和開設、教材使用、師資配備、教學模式等。
1.3 數據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共發出教師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收回率92.3%);學生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0份(收回率93.3%)。在對收回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之后,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訪談。在統計分析過程中,筆者對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結果與訪談結果進行了核對。
2研究結果
2.1 課程設置在我省的5所醫學高等院校中,有4所已經開設了專業英語教學,均為醫學英語閱讀必修課,開設在大三的兩個學期,主要以講授醫學英語詞匯為主,每周2-4個學時。同時,對教師和學生認為專業英語應開設課程的調查結果見下表1。
2.2 師資配備調查顯示目前我省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4所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英語課均由英語教師講授,而對醫學生醫學英語應由誰來授課的調查顯示(見表2),81%的教師和67.5%的學生認為應由外語教師和醫學專業課教師共同承擔,我們的訪談也證實了這一點。目前承擔醫學英語教學任務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的,醫學專業知識欠缺,學校又沒有相關的培訓和師資的補充,醫學英語教師力不從心,56%的教師認為師資匱乏是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最大困難。
2.3 教材選用關于醫學英語教材選用問題調查顯示,62.7%的學生對目前所用教材比較滿意,但在訪談中筆者得知學生認為教材內容陳舊單一。傳統的醫學英語教材由于從選材、編輯到出版發行耗時較長,時效性差,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學到本專業的最新研究和發展狀況,和專業實際脫節,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 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從調查和訪談中我們得知,目前河南省4所已經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院校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基本一致,均以大班授課(180人左右),教學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教師把文章中的新單詞一一羅列講解,然后再對文章進行逐段翻譯,由于教師的醫學知識的缺乏,并不能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英語的交流,對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能力培養促進不大。雖然目前我省各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效很顯著,各種硬件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到位,每個院校基本都有省級或校級大學英語精品課程,但醫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為零。專業英語教學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手段黑板+粉筆,只有部分院校輔以多媒體教學,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3思考
3.1 專業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應合理化、多樣化課程的需求是課程設計的基礎,Taba把“課程的需求”列為課程設計中的第一程序[4]。專業英語教學課程設置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見表1),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醫學英語課程。可根據學生的選擇開設選修課或者講座,采取小班(60人左右)授課形式,實行學分制。根據我省醫學生英語水平的基本情況,可在大三年級開設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多種課型,如醫學文獻閱讀、醫學英語聽說、醫學英語論文寫作,醫學文獻資料翻譯等供學生選擇。
3.2 加強專業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教學的實際執行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畢業于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數量極少,醫學專業教師一般難以勝任英語語言教學;而英語教師又普遍存在不懂醫學知識的問題,二者授課均感力不從心。這就使得醫學英語教師選擇面臨兩難的境地。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各醫學院校應該為基礎英語教學教師創造良好條件,激勵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按照醫學英語的聽說、閱讀、翻譯、寫作等各門課程的教學需求,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分工,對青年英語教師輪班進行醫學專業知識培訓,解決不懂得醫學、只懂英語的教學問題,這些大學英語教師就會成為懂醫學知識的醫學英語教師,絕大多數英語教師(71.7%)認為“英語教師接受專業知識培訓之后轉型為醫學英語教師”是切實可行的[5]。另一方面,對醫學專業教師,尤其是英語能力強、能勝任醫學英語教學的,由英語教師給予英語語言教學方面的指導,實行英語教師同醫學專業教師的聯盟與合作, 外語教師可以和醫學專業教師一起承擔醫學英語的教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來提高醫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3.3 科學選擇專業英語教學的教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所以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6]。 醫學英語課程既是語言技能課,又是語言應用課[7]。專業英語教學的教材選用應注意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切實滿足醫學生的不同需要。一方面,為滿足未來醫務人員臨床、科研、對外學術交流和醫療服務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 增強信息性,建立資料庫,努力涵蓋各類實用型醫學英語文體,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穎性和時效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及時增補國內外醫學科學發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把傳統教材中所涵蓋的醫學英語基本知識和醫學領域的最新發展狀況結合起來。
3.4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專業英語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助英語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當中[8]。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9]。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應該充分借鑒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確立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12-14.
[3]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S].教高[2008]9號.
[4]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2.
[5]劉利梅,趙貴旺等.英語教師轉型為醫學英語教師的可行性分析與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100-102.
[6]唐崇文,武一娜,遲洪華.醫學院校本科生醫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2):42-44.
[7]劉志輝,徐育年.中國醫學英語教學發展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7):2078-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