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盈利能力分析論文

盈利能力分析論文

時間:2023-01-13 00:05: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盈利能力分析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盈利能力分析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營運資本,績效,現金周期

一、引言

對我國眾多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困難往往是因為自身資本實力較弱,受資金不足的困擾,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通常主要由流動資產組成,因難于在資本市場籌集長期資金,流動負債成為主要外源性融資渠道。因此,實施有效的營運資本[①]管理對中小企業尤其重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理論界對財務管理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認識的趨同,營運資本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財務管理體系中與融資管理、投資管理和股利政策同樣重要的決策領域。營運資本管理的有效性,涉及流動性及其盈利性的權衡。流動性是蘊含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動態意義上的償付能力企業管理論文,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對規避經營風險和適應環境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流動性越強的資本其盈利性越弱,過度強調流動性必然會犧牲盈利性,而盈利性的提高又有賴于營運資本的加速周轉。營運資本管理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實施有效管理,在保證營運資本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結構上的合理搭配,并盡可能加速營運資本周轉,提高企業營運資本的盈利能力

傳統營運資本管理理念認為,由于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期限結構和屬性結構很難做到完全匹配,而且存貨變現需要很長時間,很難做到精確的資本預測,因而企業必須持有一定量的營運資本,才能保證充分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然而,西方企業中“零營運資本”和“負營運資本”的理論與實踐對傳統的營運資本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戰。“零營運資本”理論對營運資本的界定為“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認為保持流動性并不意味著必然要維持很高的營運資本,只要企業能夠合理安排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數量和期限,保證它們之間的銜接與匹配,并且加速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就可以通過對供應商應付賬款的延期支付提供存貨資金,動態地保證償債能力,將營運資本降至為零甚至為負的水平,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1]。

中小企業受管理者知識、理念和經驗的制約企業管理論文,在營運資金管理方面無論是觀念、方法、還是手段上都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中國學術期刊網。長期以來,財務管理研究的核心內容傾向于投資管理、融資管理和股利政策的研究,營運資本管理在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并未受到應有的關注,這是由于營運資本作為一個財務概念是1993年我國實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會計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國的。全面實證考察中小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豐富我國營運資本管理的實證研究成果,為中小企業制定營運資本管理政策、提高營運資本管理效率提供理論依據。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假設

營運資本是企業資本中最具有活力的組成部分,其投入和收回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實現營運資本的有效管理和運轉,才能保證銷各環節的銜接,中小企業才能得以生存與發展。反映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綜合指標是現金周期,Richard V.D.and E.J.Laughlin提出采用現金周期指標反映營運資金管理狀況的全貌,將現金周期定義為從供應商處購買原材料支付現金到向客戶銷售產品收回貨款之間的時間,等于應收賬款周轉期與存貨周轉期之和減去應付賬款周轉期[2],現金周轉期模型如圖1所示。現金周期越長,營運資本投資越大,較長的現金周期通常源于應收賬款周轉期或存貨周轉期較長,或者應付賬款周轉期較短。應收賬款周轉期和存貨周轉期較長,可能帶來銷售收入的提高,但如果持有較高應收賬款和存貨投資的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益,則會帶來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應付賬款周轉期較短,通常表明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存貨中有些部分需要靠成本較高的長期資金維持,從而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國外學者對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科學、系統的體系,其主要摘要素的最佳余額企業管理論文,有效管理應收賬款、存貨和應付賬款[5]。然而,大量投資于應收賬款和存貨會同時帶來機會成本、壞賬損失和管理費用的增加,降低資產使用效率,從而導致盈利能力下降。應付賬款是經營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資本來源,一般成本較低而且比較靈活,延遲應付賬款的支付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然而,如果供應商提供早期付款折扣優惠,放棄現金折扣將具有很高的隱含融資成本。在使用現金周期作為綜合指標考察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方面,Shin and Soenen對美國企業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現金周期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將現金周期降低至合理的較低水平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為股東創造價值[6]。Deloof研究證明,存貨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期與盈利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企業可以通過縮短應收賬款周轉期和存貨周轉期提高盈利能力。研究還發現,盈利能力差的企業一般都會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7]。Lazaridis and Tryofonidis認為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有助于提高企業盈利能力[8]。Garcia-teruel and Martinez-solano認為應付賬款周轉期對盈利能力沒有顯著影響[9]。

由于營運資本管理在我國起步較晚,探討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實證研究較少。毛付根最早采用規范方法對營運資本的結構管理進行分析,從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的相互關系上著手,將流動資金的存量配置與其相應資金來源聯系起來,從總體上觀察和研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兩者變動引起的盈利與風險之間的消長關系,據此制定合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10]。楊雄勝等結合中國現實分析了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指標在理論與方法上存在的不足,指出周轉額應是某一形態的墊支資金不斷回到其原有狀態的數額,建議將應收賬款周轉期改為應收賬款平均賬齡指標企業管理論文,并采用應收賬款逾期率作輔助指標,將存貨周轉期改為存貨平均占用期,并按其內容進行材料平均儲存期、在產品平均生產期以及產成品平均庫存期等指標細化,以揭示存貨在不同環節的營運效率[11]中國學術期刊網。王竹泉等提出將跨地區經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渠道控制上的理念,倡導將營運資金管理研究與供應鏈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營運資本管理理論新框架[12]。汪平和閆甜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研究營運資本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為“零營運資本”概念與技術的運用提供經驗支持,并對營運資本政策決定因素進行了回歸分析和檢驗[13]。孔寧寧等考察了制造企業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認為公司盈利能力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顯著負相關[14]。本文借鑒國外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企業盈利能力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實證研究我國中小企業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績效之間的關系,考察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和現金周期與盈利能力的相關性,提出以下基本假設:

H1:應收賬款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H2:存貨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H3:應付賬款周轉期與中小企業業績正相關

H4:現金周期與中小企業業績負相關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基于2007年我國開始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報表中各項指標的計算口徑和范圍按照一貫性原則的要求進行編制,數據具有可比性,可以消除異常樣本對研究結論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截止2006年上市的222家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樣本企業的具體篩選過程如下:①剔除每年被ST的上市中小企業5家;②剔除金融類上市的中小企業1家;③剔除研究所需樣本財務數據不完備的中小企業6家;④剔除各變量的1%異常值的上市中小企業11家。經過篩選,共獲得199家樣本中小企業597個有效觀測值。

文中數據來源于深市中小企業版網上信息披露平臺cninfo.com.cn/sme/gsgg/nb.html和巨潮資訊網提供的相關上市中小企業年報數據,具體財務指標由作者根據199家上市中小企業2007-2009年年報基礎財務數據整理和計算得出。

2.模型設計和變量安排

(1)模型設計

本文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我國中小企業實際情況,構建以下模型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績效的影響:

ROEit =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ARDit+μ­it(1)

ROEit =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INVDit+μ­(2)

ROEit=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APDit+μ­it(3)

ROEit=α­­0+α­­1Sizeit+α­­2Levit+α­­3Sgrowit+α­­4CCDit+μ­it(4)

其中,下標i代表各家公司(橫截面維度)企業管理論文,變動范圍為從1到199;t代表年數(時間序列維度),變動范圍為從l到3。

(2)變量安排

①因變量:中小企業績效指標

本文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因變量來衡量中小企業的績效能力。從財務管理角度看,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標,作為企業銷售規模、成本控制、資產營運、籌資結構的綜合體現,是企業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直接表明所有者擁有凈資產的獲利能力和收益水平,即企業盈利的真正績效。采用凈資產收益率績效指標,試圖更加準確地描述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中小企業業績的相關性。

②自變量: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評價指標

本文使用現金周期作為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標。現金周期(CCD)是衡量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綜合指標,可以分解為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三個組成部分。本文使用主營業務收入作為計算應收賬款周轉期的周轉額,使用主營業務成本作為計算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的周轉額。為深入分析現金周期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本文進一步研究應收賬款周轉期(ARD)、存貨周轉期(INVD)和應付賬款周轉期(APD)對績效的影響,也將它們作為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標。應收賬款周轉期=[(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365]/[2×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周轉期=[(期初存貨+期末存貨)×365]/[2×主營業務成本],應付賬款周轉期=[(期初應付賬款+期末應付賬款)×365]/[2×主營業務成本]。

③控制變量

第一,中小企業規模(Size)。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企業規模可以影響組織結構和決策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績效[15],因此本文把中小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納入模型。由于本文研究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中小企業績效的相關性,因此使用主營業務收入來控制企業規模和市場需求對績效影響,但考慮到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規模較大,對其取自然對數以減小不同年度之間主營業務收入差距,使數據更接近正態分布中國學術期刊網。

第二企業管理論文,財務杠桿(Lev)。財務杠桿水平的高低反映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程度。由于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主要采用借款等債務融資方式,財務杠桿反映了債權人和所有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對企業績效具有較大影響。因此,本文在控制變量中引入財務杠桿,以控制不同財務狀況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使用平均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作為財務杠桿。

第三,銷售增長率(Sgrow)。銷售增長率反映企業的成長能力和發展速度,從動態角度體現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較高的銷售增長率表明企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勢頭和盈利能力。

表1 變量描述與研究假設[②]

變量

描述

相關性假設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應收賬款周轉期(ARD)

平均應收賬款×365/主營業務收入

(-)

存貨周轉期(INVD)

平均存貨×365/主營業務成本

(-)

應付賬款周轉期(APD)

平均應付賬款×365/主營業務成本

(+)

現金周期(CCD)

ARD+ INVD- APD

(-)

企業規模(Size)

Ln(主營業務收入)

(+)

財務杠桿(Lev)

平均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

銷售增長率(Sgrow)

(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

(+)

四、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對2007-2009年中小企業樣本觀測值利用SPSS13.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樣本觀測值描述性統計

變量

變量名

觀測值

均值

中位數

極小值

極大值

標準差

ROE

凈資產收益率

597

13.47%

11.44%

-26.28%

300.36%

18.25%

ARD

應收賬款周轉期

597

69.18

62.76

1.62

356.03

47.93

INVD

存貨周轉期

597

119.80

96.93

5.37

722.83

97.27

APD

應付賬款周轉期

597

66.28

61.94

2.14

680.45

54.09

CCD

現金周期

597

122.70

105.39

-156.74

787.98

106.55

Size

企業規模

597

20.42

20.40

17.42

24.79

0.98

Lev

財務杠桿

597

41.34%

41.69%

4.26%

80.82%

15.72%

Sgrow

銷售增長率

597

22.85%

16.23%

-49.50%

977.99%

57.03%

統計結果表明,凈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3.47%,反映出樣本總體的平均績效水平較低。現金周期均值為122.7天,中位數為105.39天;應收賬款周轉期均值為69.18天,中位數為62.76天;存貨周轉期均值為119.80天,中位數為96.93天;應付賬款周轉期均值為66.28天,中位數為61.94天。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從供應商處獲得的平均信用期66.28天小于給予客戶的平均信用期69.18天,存貨的平均周轉期119.8天,周轉速度較慢。財務杠桿均值為41.34%,中位數為41.69%,說明中小企業總體債務水平適中,經營安全企業管理論文,風險水平不高;銷售增長率均值為22.85%,中位數為16.23%,說明中小企業的銷售額整體上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

2.變量相關性分析

表3列示了模型所有變量利用SPSS13.0運行的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

  ROE

ARD

INVD

APD

CCD

Size

Lev

Sgrow

ROE

1

 

 

 

 

 

 

  ARD

-0.117**

(0.000)

1

 

 

 

 

 

  INVD

0.021*

(0.603)

0.229**

(0.000)

1

 

 

 

 

  APD

0.173**

(0.000)

0.346**

(0.000)

0.349**

(0.000)

1

 

 

 

  CCD

-0.76

(0.063)

0.483**

(0.000)

0.839**

(0.000)

-0.033

(0.419)

1

 

 

  Size

0.194**

(0.000)

-0.380**

(0.000)

-0.339**

(0.000)

-0.158**

(0.000)

-0.400**

(0.000)

1

 

  Lev

0.013*

(0.757)

-0.167**

(0.000)

-0.158**

(0.000)

0.177**(0.000)

-0.198**

(0.000)

0.484**

(0.000)

1

  Sgrow

0.148**

(0.000)

-0.069

(0.092)

-0.045

(0.277)

-0.034

(0.408)

-0.055

(0.184)

0.090*

(0.027)

0.075

(0.066)

1

注:**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

結果表明,績效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與營運資本管理效率指標應收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本文的預期相符,表明加速收款會提高中小企業績效。凈資產收益率與存貨周轉期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不相符,表明加速存貨周轉意味著存貨占用水平過低和頻繁發生存貨缺貨。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相符,表明延期支付貨款有助于績效水平的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高度負相關,也與預期相符,表明縮短現金周期可以提高盈利能力,從而證實了有效的營運資本管理對績效的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與控制變量中小企業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凈資產收益率與財務杠桿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負債率越高,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中小企業績效水平越好;凈資產收益率與銷售增長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銷售增長越快中小企業的績效越好中國學術期刊網。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總體較弱,只有現金周期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凈資產收益率的相關系數較高,分別為0.483、0.839和-0.76企業管理論文,為避免潛在共線性問題,需要在隨后的多元回歸分析中對此加以關注。

3.回歸分析

本文利用回歸分析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使用時間權重的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表4列示了采用Eviews6.0運行后模型1-4的回歸結果。

表4 回歸分析結果

Model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Prob.

(1)

C

Lev

Sgrow

Size

ARD

-0.7041

0.1681

0.0476

0.0432

-0.1632

0.1207

0.0335

0.0100

0.001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

C

Lev

Sgrow

Size

INVD

-0.6788

0.1671

0.0462

0.0421

0.0001

0.1185

0.0337

0.0100

0.006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628*

(3)

C

Lev

Sgrow

Size

APD

-0.6521

0.1662

0.0446

0.0405

0.1023

0.1153

0.0351

0.0100

0.0059

0.000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

C

Lev

Sgrow

Size

CCD

-0.6549

0.1658

0.0472

0.0412

-0.1605

0.1218

0.0336

0.0101

0.0061

0.001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注:**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

從運行結果上看,績效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與應收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本文的預期相符,表明應收賬款回收的速度越快,資金被其他單位占用的時間越短,管理應收賬款的效率越高。但是奉行過于嚴格的信用政策,采取過于苛刻的信用標準和付款條件會限制銷售收入的擴大,造成存貨的積壓和流動資金周轉的緩慢。延長客戶付款期限可能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進而增加利潤水平,但同時會帶來資金成本和壞賬損失等費用的增加,對績效水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通過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嚴格控制應收賬款的規模有助于提高績效水平。凈資產收益率與存貨周轉期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不符,表明延長存貨周轉期有助于提高中小企業盈利能力,也反映出存貨周轉率過快,存貨儲備水平不足企業管理論文,造成存貨缺乏、生產中斷或銷售緊張,影響供貨和銷售水平。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本文預期相符,表明延期支付貨款可以提升績效水平。然而,應付賬款規模和期限的大小不僅與自身的信用有關,而且與銷貨方提供的信用條件有關。如果中小企業意欲展延付款期拖欠貨款不還,就會導致因信譽惡化而喪失供應商乃至其他客戶的信用,或招致日后更加苛刻的信用條件。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也與預期相符,表明治理機構可以通過縮短現金周期提高盈利能力。現金周期是對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的綜合分析。應收賬款周轉期與績效能力負相關對現金周期與績效能力的負相關關系具有正面影響,存貨周轉期與績效能力正相關、應付賬款周轉期與績效能力負相關對現金周期與績效能力的負相關關系具有負面影響。現金周期與績效能力關系回歸結果的顯著負相關,表明應收賬款周轉期對現金周期的變動趨勢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

在時間權重的固定效應模型中,各控制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性均為顯著。中小企業績效與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有可能創造較高利潤。績效水平與財務杠桿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具有較高財務杠桿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好。績效水平與銷售增長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市場機會是企業得以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銷售增長率的中小企業績效能力更強。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選取截止2006年在我國深市上市的199家中小企業2007—2009報表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實證考察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與績效能力之間的關系中國學術期刊網。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上市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應收賬款周轉期、現金周期顯著負相關;延長存貨周轉期、應付賬款周轉期有助于提升中小企業的績效;采取高負債利用財務杠桿融資策略會提升績效;擴大中小企業規模、提高銷售增長率有助于增強中小企業實力,進而增加盈利水平。

盡管本文研究結論的得出是基于上市中小企業的數據,但對其它非上市中小企業同樣具有借鑒意義。(1)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將營運資本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據以了解經營情況和管理水平。中小企業資本周轉狀況與供、產、銷各環節密切相關企業管理論文,采取恰當的信用政策、加強存貨的科學管理、選擇最優債務支付時機和支付方式等措施,將現金周期、應收賬款周轉期、存貨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控制在合理的最優水平,在保證充分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營運資本的高效運轉。(2) 凈資產收益率與應收賬款周轉期負相關表明,對管理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縮短收款時間可以有效降低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壞賬成本,其變現能力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3)凈資產收益率與應付賬款周轉期的正相關關系表明,中小企業因難于在資本市場籌集長期資金,正規金融和商業信用成為其主要外源融資渠道,會導致中小企業過于依賴甚至長期拖欠上游客戶賬款,進而影響自身的信譽狀況。因此,中小企業不宜片面追求延期付款帶來的成本收益,而應權衡在供應鏈中所處位置,制定適合自身的付款政策。(4) 凈資產收益率與現金周期的顯著負相關表明,應收賬款周轉期對現金周期的變動趨勢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應該通過加速應收賬款周轉和合理控制存貨水平實現對現金周期的最佳控制。

本文研究的主要缺陷:一是在營運資本管理效率評價指標中,選擇現金周期及其組成部分作為衡量指標,可能會使研究結果存在一定測量偏差。二是研究資料僅涉及2007-2009三年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Eugene F.Brigham,Joel F.Houston.Fundamentals ofFinancial Management[M]. Cincinnati:South-Western CollegePub,2003:655-657.

[2]RichardV.D.and E.J.Laughlin.A Cash Conversion Cycle Approach to Liquidity Analysis[J].FinancialManagement,1980,Spring:66-69.

[3]Blinder A.S., Maccini. The Resurgence of Inventory Research:What have We Learned[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1991,5:291-328.

[4]Ng C.K., J.K.Smith and R.L.Smith.Evidence on theDeterminants of Credit Terms Used in Interfirm Trade[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1109-1129.

[5]Gerg Filbeck,Thomas M.Krueger.An Analysis of WorkingCapital Management Results across Industries[J].Mid-American Journal ofBusiness,2005,20(2):11-18.

[6]Shin,H.H.,L.Soenen.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and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8(2):37-45.

[7]Deloof M..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2003,April/May:573-587.

[8]Ioannis Lazaridis,Dimitrios Tryofonidis.Relationship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Athens Stock Exchang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Analysis,2006,19(1):26-35.

[9]Pedro Juan Garcia-teruel,Pedro Martinez-solano.Effects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SME Profi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agement Finance,2007,3:164-177.

[10]毛付根.論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會計研究,1995,(1):38-40.

[11]楊雄勝.改進周轉率指標的現實思考[J].會計研究,2000,(4):47-51.

[12]王竹泉,逄詠梅,孫建強.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7,(2):85-90.

[13]汪平,閆甜.營運資本、營運資本政策與企業價值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3):27-36.

[14]孔寧寧,張新民,呂娟.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9,(12):121-126

第2篇

關鍵詞:新松機器人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5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運用杜邦模型分析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收錄日期:2015年9月13日

一、公司簡介

新松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一家以機器人獨有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數字化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業。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在高端智能裝備方面已形成智能物流、自動化成套裝備、潔凈裝備、激光技術裝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能源裝備、特種裝備產業群組化發展。公司以近150億元的市值成為沈陽最大的企業,是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廠商之一,也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領導企業。

二、運用杜邦分析法分析新松公司盈利能力

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杜邦財務分析系統是從評價企業績效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出發,層層分解至企業基本生產要素的使用,成本與費用的構成和企業風險,從而滿足經營者、投資者、財務分析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通過財務分析進行績效評價,了解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發生變動原因的需要,更能準確地反映和理解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本質。(圖1)

在杜邦分析體系中,權益凈利率是杜邦系統的核心,反映了公司所有者對投入資金的獲利能力。資產凈利率反映公司全部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指標受公司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兩個因素的影響。權益乘數反映公司資產與權益之間的關系。該指標表明公司對負債經營的利用程度。權益乘數大,公司的負債程度高,公司可能獲得更多的杠桿收益。(表1)

2、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分析。新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在2011~2013年保持了穩定的增長。2012年的增幅為10.9%,2013年的增幅為3.8%,增長幅度有所減少,但是依然保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

3、對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的分析。(表2)通過分析可以發現,2012年總資產收益率比2011年上升是因為資產周轉率增長速度大于銷售凈利率減少速度。2013年總資產收益率比2012年有所下降是因為總資產周轉率上升幅度小于銷售凈利率下降幅度。總資產收益率的上升促進凈資產收益率的增加。

權益乘數=1/(1-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實際反映的是資產負債率對其的影響。(表3)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新松的資產負債率呈逐年遞增的態勢。通過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權益乘數的增加促進了凈資產收益率的增加。

4、對銷售凈利率的分析。銷售凈利率反映的是企業凈利潤與銷售凈額之間的關系,等于凈利潤除以銷售凈額。

新松公司2011~2013年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凈利潤的增長幅度小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新松公司銷售凈利率2011~2012年的下降并未影響總資產凈利率的上升趨勢,2012~2013年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引起總資產收益率的下降。

5、對總資產周轉率的分析。總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是用以衡量企業總資產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比率。(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新松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在2011~2013年的上升說明企業總資產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雖然總資產周轉率在2012~2013年依然保持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小于銷售凈利率的下降幅度,因而導致總資產凈利率的下降。

6、對凈利潤與銷售收入的分析。(表5)通過上面圖表可以得出企業2011~2012年凈利潤的增長率為27.2%,2012~2013年凈利潤增長率為16.374%。銷售收入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33.291%,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6.298%。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凈利潤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的增長率均低于銷售收入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的增長率,因此使銷售凈利率在2011~2013年呈逐年下降態勢。

7、對資產總額及銷售收入的分析。(表6)。從上面資料可得出企業銷售收入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33.292%,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6.298%。企業資產總額2011~2012年的增長率為19.475%,2012~2013年的增長率為25.182%。因為銷售收入的增長率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均大于資產總額的增長率,因而使得總資產周轉率在2011~2013年呈現上升的狀態。

三、新松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結論

通過杜邦分析法對新松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可以較清楚地看出新松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并且得出如下結論:

1、公司資本實力逐漸增強。公司2011~2013年資產總額逐年上升說明企業資本實力逐漸增強。

2、公司盈利能力較好。公司2011~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逐年增加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好。

3、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公司2011~2013年銷售凈利率逐年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是應該引起公司的注意,因為銷售凈利率直接影響資產凈利率,最終影響凈資產收益率。

四、新松公司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1、新松公司應該繼續加大品牌規模效應的宣傳和銷售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注重創新,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2、雖然資產負債率的增加使權益乘數增加最終使凈資產收益率增加,但是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大。因此,新松公司應保持適當的負債水平,使企業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

3、新松公司可以通過運用新技術提高生產率及開發新產品等途徑增加銷售收入,從而提高銷售凈利率。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晌輝.論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經濟分析的影響[J].中國外資,2013.

[2]曹岡主編.財務報表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3]中國注開會計師協會編.財務成本管理.經濟科學出版,2012.

[4]倪燕.企業盈利能力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0.

[5]張志先.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6]何燭竹.企業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分析.商業時代,2012.33.

[7]程培先.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商場現代化,2012.21.

[8]田天,徐志堅.因子分析法對企業經營盈利能力分析的評價的應用.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6.

[9]施曉俊.我國上市公司成長、盈利能力與公司價值之間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2.8.

[10]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11]潘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盈利能力的比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

[12]張先治.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13]劉錦風,袁強.杜邦分析系統在萬科上市公司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1.

[14]熊楚熊.財務報表分析[M].深圳出版社,2010.

[15]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財務成本管理[M].財政經濟出版,2010.

[16]鄭育淳.房地產類上市公司1999年報述評[J].全景網證券時報,2010.6.

第3篇

盈余質量主要包含真實性、盈利性、持續性和成長性四個方面,因此分析影響盈余質量的因素也應從這四個方面著手。影響真實性的原因主要是會計政策選擇和關聯交易等利潤操縱行為,而影響盈利性、持續性和成長性的主要原因則可歸納為企業的治理機制、股權結構和自身的經營管理等內在因素。除此之外,宏觀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一、會計政策

在我國,會計政策由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在準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會計政策,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由于同一類型的經濟業務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可以有一定的選擇空間,會計人員利用一系列的會計政策算出來的盈余就會產生差異。管理者會出于個人利益或企業利益對會計信息產生重大影響,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的看法。

二、關聯交易

關聯方交易對盈余質量的影響有正反兩方面,對盈余質量不利的影響主要是利用關聯交易操縱利潤,可以通過資產重組、股權轉讓等一次性或偶發性的非經營易,調整利潤,

這種情況廣泛存在于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的關聯方交易中;通過不合理的關聯定價政策,關聯方交易價格越是接近市場價格,其盈余質量越高;反之,則盈余質量越低。這種行為受利的只有關聯方的大股東,而受損害的則是中小投資者。

三、企業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同主體的利益都與盈余信息密切相關,公司治理結構影響著整個公司的經營決策和經營行為,對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和盈余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可能使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虛構經營業務或者濫用會計政策,對盈余進行操縱;而好的治理結構能夠有效地約束經營者,使其與股東的目標一致,從而抑制經營者降低盈余質量的行為。公司治理結構是保證公司盈余質量的重要制度安排,自然也是影響盈余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助于企業會計盈余質量的提高。

四、股權結構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或由國家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建立而來的,因此,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以國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為主,尤其以國家股比重最大,并且國有股權過度集中,這種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嚴重影響到我國證券市場上資源配置效率和上市公司高效治理結構的建立。由于股權的高度集中,廣大股東承擔著由公司的經營業績好壞引起的股價波動的市場風險,卻很難作為股東行使到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而持有國家股、法人股的股東則獨攬了公司的經營大權進而對公司的盈余質量施加影響,卻不必承擔股票市場的風險。

從對股權結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股權結構對盈余會產生不同的效應。Shleifert和Vishnu(1986)研究指出,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使控股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一致,因而控股股東有足夠的激勵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監督管理層,使公司的盈余質量提高。但是,RafaelLaPorta(l999)等認為,控股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往往不一致。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往往會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損害其他股東和上市公司的利益。從這一角度看,其公司盈余的質量也就不是很高的了。

五、企業自身的因素

1.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水平對公司盈余質量高低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高質量的預算制度,合理安排制造費用,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在發展主營業務能力的同時盡量縮減期間費用等等,這些對提高盈余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2.經濟收益能力。經濟收益是指公司在期末和期初擁有同樣多的資本前提下,公司成本核算期內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額。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盈利能力有強有弱,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因此盈余質量有優劣之分、變動趨勢有好壞之別。當期盈余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可以進行同行業的橫向比較,也可以同一企業進行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盈利能力是盈余質量的一個核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盈余質量才有保障。

盈余的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持續性,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主營業務收益占主導的企業才能保持未來現金流量的持續與穩定,相應盈余質量較高,而一次性收入只能增加當期的收益,從而降低了盈余質量。產業內良好的競爭優勢決定了公司未來長期的盈利能力,持續增長的研發費用和維持適當的廣告投入提高了公司的后勁,相應保證了公司的未來盈余。

六、宏觀因素

1.物價變動。物價變動狀況對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也有重要影響。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高的會計盈利要剔除很大一部分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水分;而通貨緊縮的時期,由于同樣的貨幣代表相對較高的購買力,對企業往后的持續經營有保障,因此代表較高的盈余質量。

2.環境因素。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環境,也會影響到公司的盈余質量。這些因素是管理者所無法控制的。如果一家公司設立在經濟和政治因素不穩定的國家內,它有低的盈余質量。

3.外部審計。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法規尚不健全,外部審計缺乏獨立性,一些上市公司審計的實際委托人是公司管理層,他們在審計契約中掌控著審計機構的聘用及審計費用等內容,使得審計機構明顯處于被動地位,即使審計人員發現上市公司有操縱盈余的行為,但可能迫于同業競爭壓力而遷就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進行獨立審計,是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重要制度。

參考文獻:

[1]劉鳳丹: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研究.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9

[2]卜華 王春梅: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6.10

[3]佟巖 王化成:關聯交易、控制權收益與盈會計研究[J],2007.2

第4篇

中糧屯河財務報表分析與投資建議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財務報表分析,又稱財務分析,是通過整理,收集企業財務報告中的有關數據,并結和其他有關信息資料,采用專門的技術與方法,對企業現在和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揭示企業面臨的風險,分析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為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依據的一項管理工作。

財務報表分系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的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是是為銀行服務的信用分析。當時借貸資本在企業資本中的比重不斷增加,貸款銀行需要對客戶進行信用調查和分析,借以判斷客戶的償債能力。資本市場形成以后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發展為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由主要為貸款銀行服務擴展為向投資人提供服務。隨著社會籌資范圍的擴大,非銀行的貸款人和投資人的增加,公眾進入資本市場和債務市場,對財務報表要求的信息更加廣泛。財務報表分析的范圍相應地擴大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分析,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外部財務報表分析體系。

財務報表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但是單純從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還不能直接或全面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不能說明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營成果的高低,只有將企業的財務指標與有關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所處的地位,因此要進行財務報表分析。

二、文獻綜述

張先治、陳友邦(XX.2)在《財務分析》中指出,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告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了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及分配活動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狀況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者、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科學。

張新民、錢愛民在(XX.2)《財務報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財務狀況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報表分析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既用于本公司歷史數據的比較,找出變動趨勢;也可以用于與本行業其他上市公司進行比較,看公司在本行業中的競爭力;還可用于與行業總體指標比較,看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比率分析法是通過兩個數據相比進行相對數的分析。通過對這些比率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情況。趨勢分析法則是通過觀察連續期的財務報表,比較有關項目的金額,分析其發展變化趨勢。

荊新、王化成(XX)《財務管理學》中寫道:財務報表的分析經歷了由資產負債表到利潤表再到現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經歷了一個由外部分析擴大到內部分析的過程。

陳曉紅(XX)在《完善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思考》一文中認為,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對于企業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來說者顯得十分重要,它可以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發揮積極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及時掌握大量的財務信息資料,而這些財務信息資料的提供離不開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主要內容:

1.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概況;

2.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3.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綜合能力分析;

4.投資建議。

主要方法:

運用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進行分析和評價。將報表分為三個方面:單個年度的財務比率分析、不同時期的比較分析、與同業其它公司之間的比較。這里我們將財務比率分析分為償債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分析(或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經營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資收益分析、現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潤構成分析。

四、參考文獻

[1] 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XX.2.

[2] 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XX.

[3] 劉永澤,傅榮.高級財務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XX.7.

[4] 張新民,錢愛民.企業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XX.8.

[5] 楊有紅,《西方財務分析淺論》,《財會研究》,1994年第八期,1994.8.

[6] 陳曉紅. 完善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思考[j].經濟師,XX,07期

[7] 張新民、錢愛民.《財務報表分析精要》.北京:科學出版社 XX.2

[8] 姜國華.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投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XX.9.

[9] 單喆敏,夏大慰.《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XX.5

[10] yuegong, the array of financial analysis ".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XX.10

五、研究進度

1.XX年10月21號論文指導老師與學生見面,下達任務書;

2.XX年01月06日前,搜集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3.XX年01月15日前,提交開題報告,由老師提出指導意見并進入論文寫作;

4.XX年04月06日前,提交論文初稿,并由老師提出指導意見;

第5篇

關鍵詞:資產剝離 企業業績 事件研究法 超額收益率

引言

隨著經濟與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在多元化擴張熱潮之后出現了缺乏核心競爭力等一系列問題,于是通過資產剝離的方式再次回歸到核心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資產剝離作為一個可以回歸核心的資本運作方式而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國外學者對資產剝離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他們主要運用事件研究法對資產剝離后企業股東財富的變化情況分析,得出資產剝離對公司財富創造具有積極的效應。Boudreaux(1975)使用月收益率對剝離活動的市場反應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此后,Alexander(1984)、Jain(1985)分別使用每日收益率和標準事件研究方法對資產剝離的市場績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Haynes、Thompson與Wright(2003)對英國公司資產剝離后的企業業績變化作了實證研究,以實際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企業業績的指標發現,資產剝離能給企業帶來雖然很小但是在統計上卻顯著增加的收益。

我國學者也對資產剝離進行了不少研究。干春暉(1997)比較全面的鑒定了資產剝離。張衛國等(2009)從交易成本的視角探索企業管理者如何選擇不同的資產剝離方式,發現交易成本與資產剝離方式之間存在相關性。賴斌慧等(2009)匯總了國內外對企業資產剝離績效實證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并介紹了這些方法的主要特點。嚴復海等(2010)運用事件研究法對2006年我國資產剝離的上市公司短期價值效應進行分析,進一步揭示資產剝離能否為企業帶來短期價值效應。顧麗娟(2011)對資產剝離、分立、分拆上市和追蹤股票四種資產收縮型重組方式在創造價值動因方面的理論依據進行了歸納。通過文獻整理發現,學者們對關于企業資產剝離動因與績效的關系等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文通過事件研究法分析資產剝離動因對績效的影響。

研究假設

Duhaime與Grant,Coyne與Wright以及Scherer所進行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被出售業務的主要特征,其中之一是這些被剝離資產的業績都十分糟糕。Mary與Thomas研究了1976-1979年間發生65起自愿資產出售事件的財富500強公司,重點分析了它們的財務健康狀況,發現這些公司在剝離之前,其業績水平要明顯低于沒有進行資產剝離的公司。Ravenscraft與Scherer發現企業進行資產剝離的首要原因,就是該業務部門的盈利性。綜合以上結果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1:出售盈利能力狀況差的資產的剝離動因會使企業產生正向超額收益。

增加企業現金流,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的剝離動因可以使企業增加現金來滿足企業其他業務對現金的需求,為企業的盈利增加砝碼。針對這個動因提出以下假設:

H2:增加企業現金流,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的剝離動因能使企業產生正向超額收益。

Alexander、Benson與Kampmeyer系統研究了資產剝離原因,他們綜合了以前的相關文獻,認為企業資產剝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使企業能減少多元化程度,集中于核心業務。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3:戰略調整,回歸主業的剝離動因可以使企業產生正向超額收益。

企業為了改變資產的流動性和獲利能力,會采用資產剝離方式調整資產的類型和比重。這種調整改變了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使得資源能更好地配置和利用,一般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因而提出以下假設:

H4: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的動因會給企業產生正向超額收益。

研究設計

(一)指標選取

1.事件窗口期的選擇。通過以前學者用事件研究法的方式發現,較短的窗口期則能較好地反映事件的顯著影響。由此本文選取資產剝離公告前后各15個交易日為事件窗口期,即W=[-15,15]。

2.正常收益率的估計。本文通過市場模型方法估計正常收益率。該模型要求在使用時需要一個“估計期”,估計期為事件窗口期前的一段時間,本文選取了前100天為估計期。這段時間是為了得出個別股票收益率與市場收益率間的線性關系,故這個時間選的長點可以更好地反映這個關系。關系式表達如下:

Rjt=a+

bRmt

其中,Rjt表示股票在第t日的正常收益率,Rjt=(Pjt-Pj,t-1)/Pj,t-1(Pjt表示在第t日的股票收盤價),Rmt表示市場在第t日內的正常收益率,Rmt=(It-It-1)/It-1(It表示第t日的市場指數收盤價),a、b表示回歸系數,分別對應模型的截距和斜率。

通過對各個樣本公司在估計期的市場收益率和該企業的正常收益率進行回歸分析估算出a、b的值。根據Rmt=(It-It-1)/It-1(It表示第t日的市場指數收盤價)計算出事件窗口期內各天的市場收益率,代入得出的個別股票收益率與市場收益率的模型中,即可得出事件窗口期內各天樣本公司的正常收益率ERj。

3.超額收益率的確定。 超額收益率就是企業實際的收益率Rjt減去企業的正常收益率ERj。即:

ARjt=Rjt-ERj

4.計算AARt并進行顯著性T檢驗。對事件期內樣本公司每天的超額收益率求平均數,即得到事件期內每天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t:

AARt=(1/N)∑Nj=1 ARjt(t=T1,T2……)

5.計算CARt并進行顯著性T檢驗。從事件窗口期內-T日到第t日內各天的AAR進行加總,得出CARt:

CARt= ∑tT1 AARt(t=T1,T2……)

CARt代表了剝離事件對所有樣本公司的總體平均影響。

6.分析CAR的檢驗結果。對CAR的T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如果CAR通過T檢驗,則說明市場對資產剝離行為產生了顯著影響。

(二)數據來源

剝離事件的統計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新浪財經;采用Excel2003和SPSS18.0分析處理數據。本文收集在2008-2011年間發生過資產剝離行為的企業,剔除數據不完整、關聯交易等事項,最終選擇了63家有效樣本公司,按本文研究將這些企業分類。分別是:以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資產為動因的有11家,以調整資本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為動因的有18家,以戰略調整、回歸主業為動因的有21家,以增加現金流為動因的有13家。

實證分析

針對四種不同的資產剝離動因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分析如下:

(一)以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資產為動因

以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資產為動因發生資產剝離行為的11家樣本公司在事件窗口期的AAR與CAR,結果如圖1所示。

圖1中,在剝離日前,AAR值在0的上下小范圍的波動,正值多于負值,而公告后波動的幅度則比較大,最高達到了2%多,而最低也降到了將近-2%。CAR在事件日前也是在0的上下波動,但在事件日后的幾天內卻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第23日最高達到了5.43%,之后又降了下來,維持在了2%-3%之間的水平。AAR、CAR進行與0的顯著性T檢驗(單邊檢驗,a=0.05),如表1、表2所示,從對出售盈利狀況差的資產剝離動因的CAR的T檢驗結果可看出,0.008

(二)以增加企業現金流、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為動因

計算以增加企業現金流為動因發生剝離行為的18家樣本公司在事件窗口期的AAR與CAR,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反映的結果看,AAR的值一直在0的上下浮動,正值要多于負值。CAR的值在剝離日前負值要明顯多于正值,在第11天降到最低-4.30%,但在剝離日之后的第5天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直到第25日達到了最高的2.03%,之后一直維持正值。

AAR、CAR進行與0的顯著性T檢驗(單邊檢驗,a=0.05)結果如表1、表2所示, 從對增加企業現金流,為企業提供資金的CAR的顯著性T檢驗可以看出,0.003

(三)以戰略調整、回歸主業為動因

計算以戰略調整為動因發生資產剝離行為的21家樣本公司在事件窗口期的AAR與CAR,結果如圖3所示。

圖3所反映的關于戰略調整,回歸主業剝離動因的AAR與CAR值,對于AAR值來說,無論在剝離日前還是后,所有的值基本都在0的上下波動。CAR值在公告日前全是負值,在第14日達到了最低的-3.26%,而在公告日后CAR值開始上升,到第28日達到最高的1.03%。

AAR、CAR進行與0的顯著性T檢驗(單邊檢驗,a=0.05)結果如表1、表2所示, 通過對戰略調整,回歸主業剝離動因的AAR的T檢驗,由于0.05遠小于0.98,可以看出該動因對AAR的影響很不顯著,而對該動因的CAR的T檢驗則可看出,0.000

(四)以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為動因

計算以調整資產結構為動因發生剝離行為的13家樣本公司在事件窗口期的AAR與CAR,結果如圖4所示。

圖4中所反映出的AAR值一直在0的上下波動,在第7天達到最低的-2.93%,在剝離公告日達到最高的3.92%,在公告日之后一直在0的附近微小波動。CAR在剝離前波動的比較大,在剝離公告日的前兩日開始上升,到剝離日基本達到最高的7.87%,說明信息在公告前有可能被泄露。之后開始在3%左右波動,較剝離前有所提高。

AAR、CAR進行與0的顯著性T檢驗(單邊檢驗,a=0.05)結果如表1、表2所示, 在對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剝離動因的AAR值T檢驗中,由于0.808>0.05, 可看出這個動因對AAR的影響并不顯著。而在對CAR的T檢驗中,0.000明顯小于0.05,所以該動因對CAR的影響非常顯著,因而該動因對企業可產生正向的超額收益,H4成立。

(五)不同剝離動因的對比分析

通過將不同的四種剝離動因的CAR值放到一個圖里進行對比分析(見圖5),可以發現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資產的剝離動因對企業的績效影響是最顯著的,市場對該種動因的認同度最高。接下來依次是:調整資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增加現金流;戰略調整,回歸主業。

結論

本文通過事件研究法對上市公司資產剝離的四種主要動因進行了分析,總結得出了市場對不同企業資產剝離的動因的反應:

一是通過計算在剝離這個事件期內的平均超額收益率AAR與累計平均超額收益率CAR,再通過分析得出四種主要的資產剝離動因對企業都可產生正向超額收益。

二是在這四種剝離動因中,市場對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資產和調整資產結構兩種剝離動因的反應要強于另外的兩種,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市場認為這兩個原因是主要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對這兩個進行剝離將解除這個瓶頸,因而CAR在剝離發生之后發生很大的提升。而戰略調整,回歸主業和增加現金流這兩個動因同樣會使企業產生正向超額收益,但反應不及前兩個大。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GJ,Benson PG,Kampmeyer JM.Investigating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announcements of voluntary corporate sell-off[J].Journal of Finance,1984,39

2.Haynes,Thompson&Wright.The impact to divestment on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UK firms.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es,2003

3.干春暉.資本經營的若干基本問題—資本經營研討會綜述[J].財經研究,1997(3)

4.張衛國.基于交易成本視角的資產剝離方式選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4)

5.賴斌慧.企業資產剝離績效實證研究綜述:方法與成果[J].生產力研究,2009(5)

6.嚴復海.上市公司資產剝離短期價值效應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0(9)

7.顧麗娟.資產收縮型重組創造價值的動因研究[J].財會月刊,2011(2)

8. Duhaime TM,Grant JH.Factors influencing divestment decision-making:Evidence from a field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

9.Ravenscraft DJ,Scherer FM.Divisional sell-off:A hazard function analysis[J].Managrial andDecision Economics,1991,12

10.雷輝,陳收.基于長期超額收益率的不同資產重組方式績效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06(5)

11.吳曉靜.基于資產剝離的收縮性資本運營價值效應的實證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2.王天.資產重組對ST 公司改善盈利能力的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1(2)

13.竇國鵬.上市公司資產剝離經營績效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4.孫春曉.公司治理、剝離決策與剝離績效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第6篇

關鍵詞:上市公司 盈利能力 股價

一、引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與發展,我國企業管理體制正在由傳統管理體制向著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在這種轉軌經濟的特點下,企業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形式。隨著股份制企業的增多和資本市場的完善,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通過在市場上出售股票,籌集資本擴大生產經營。

作為特殊的金融商品——股票,通常會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也就可以通過股票的交易價格來得以體現。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是形成股票價格的基礎。而交易價格總是圍繞著股票內在投資價值波動,但總是不能夠擺脫內在投資價值對其的束縛。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評價企業財務績效的指標之一,即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獲取利潤的能力,或是企業運用其擁有的資產與資本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綜合體現了企業的營銷能力、獲取現金的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規避風險的能力和企業在各環節經營的成果。

股票內在投資價值決定于發行股票的股份公司經營業績的預期,而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衡量公司經營業績的重要標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來越高越能夠吸引投資者的投資,拉動股價的上升;股價上升能夠加大上市公司的籌資,擴大上市公司的規模,增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經營業績。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股價間的這些現象是否表明兩者之間有著因果關系?如果存在,孰是因、孰是果?這些影響是否存在滯后效應?這些問題都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研究這些問題有利于加深上市公司盈利對股價影響的認識,也有利于更好的指導投資者進行股市投資與上市公司籌資,為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初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數概念,其中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值報酬率、應收賬款周轉比率和存貨周轉率這五個指標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評分值占到了35分。

1971年霍爾·麥爾尼斯發表了《跨國公司財務控制系統-實證調查》,通過對美國30家跨國公司的分析,發現投資報酬率是評價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標。在進入80年代以后,美國管理會計委員會從財務效益的角度出發了“計量企業績效說明書”,提出了凈收益、每股盈余、現金流量、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市場價值、經濟收益、調整通貨膨脹后的業績等8項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其中凈收益、每股盈余、投資報酬率、市場價值、經濟收益等都是用來計量企業盈利能力的。

我國學者對于企業盈利能力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李寶仁與王振蓉用主成分法對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4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潤率、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潤率)進行了綜合得分評價,且與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主要指標資產負債率進行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得出了企業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張繼袖 “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出代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綜合指標一一綜合因子得分,然后用該指標作為因變量、以行業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行業門類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解釋能力,而制造業所屬行業對盈利能力的解釋能力并不顯著,且對此進行了經濟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議。

趙春光則進一步發現會計盈余和現金流量都對股票價格產生相關影響,會計盈余主要通過盈利能力的變化來影響股價,當期的現金流量直接會對股價產生影響,同時也證明了現金流量對股價的影響低于會計盈余的對股價的影響。

三、實證分析

本文選用2002——2012年浦發銀行每年的季度數據,并對數據做了相應的處理,為了具體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對股價變動的傳導效果,將建立回歸模型,并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一)變量的選擇

1、自變量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如凈資產報酬率、銷售利潤率、凈利潤率、凈收益、每股盈余、現金流量等,我們對這些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把計算的綜合盈利能力指標作為建立回歸模型的自變量。

從而新生成的盈利能力指標為X=0.362x1+0.771x2+0.477x3

2、因變量

把股票的每月平均的收盤價作為衡量股價的指標,作為回歸模型的因變量。

(二)實證分析

1、主成分分析

對凈資產報酬率X1、銷售利潤率X2、營業利潤率X3三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得

2、單位根檢驗

在進行因果檢驗之前,為保證序列的平穩,先對序列作單位根檢驗,采用ADF檢驗,滯后階數由AIC準則來確定。

(1)對X進行單位根檢驗

X存在單位根,繼而對X做一階差分檢驗。

得到X一階單整。

(2)對Y進行單位根檢驗

Y存在單位根,繼而對Y做一階差分檢驗。

由結果得出,Y為一階單整序列。

3、協整分析

協整分析的意義在于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穩定關系。協整傳遞了一種長期均衡關系,在看來具有單獨隨機性趨勢的變量之間找到一種可靠聯系,為檢驗Y和X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將對其做協整檢驗。

由表看出序列e無單位根,序列Y和X存在協整關系。

4、格蘭杰檢驗

檢驗X、Y之間的因果關系得:

由上圖,Y是引起X的原因,X也是引起Y的原因。

5、回歸分析

得到回歸模型Y=0.47764-0.000913X

四、結論

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企業價值的定價,該價格在給定的企業信息基礎上,既反映了企業目前的經營成果,也反映了人們對該企業未來經營成果的預期。在市場有效的情形下,企業業績的提升在證券市場上的反映必然是股票價格的上升。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變化確實會引起股價的變動,兩者是正相關的關系。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影響股票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的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上市公司的利潤,因此,利潤的增減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本質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公司的盈利水平上升,其所發行的股票的市場價格必將上升。反之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其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將下跌。

2、擬合優度R2=0.000893,表明模型的解釋能力較差。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股價的相關性不夠明顯,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披露的盈利能力指標沒有反映到股價中去,即主板板市場未達到弱勢有效。

參考文獻:

[1]王建剛,許曉芳.會計盈余信息披露與股票的短期相關關系研究[J].會計與審計生產力研究,2010

[2]李壽喜.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與股票定價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復旦大學,2004

[3]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基礎[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4]何榮華,杜心遠.中小企業板市場盈余質量與股票收益的相關性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 (6)

[5]沈洪濤,楊熠.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價值相關性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3)

第7篇

近年來,以迅速的發展速度,中國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項目頻率不斷加大,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證券市場上,受到資本市場的不斷關注。從上世紀中起,國外學者對資產重組的研究不斷增加,并已初步形成較為成熟的實證或定性研究方法,以及較為普遍認可的結論,因為中國證券市場目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與西方國家相比較,中國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項目在股權結構、運作機制、法律環境等層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故國外學者的研究結論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初級階段的實踐情況。考慮這些原因,我們有必要根據中國的國情、經濟環境和制度背景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進行研究,得出能解釋這幾年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項目發展如此迅速的現象。因為國內許多學者對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問題已經有了研究,但他們得出的結論卻不一致,所以本文在總結資產重組的研究現狀,參考一些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利用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力爭在這方面得出有價值的初步研究成果和實踐的指導啟示,以期能恰當地解釋這一現象。這就是本論文的研究意義之所在。

二、文獻綜述

馮根福與吳林江(2011)采用綜合評價方法檢驗1994-1998年上市公司重組績效,采用財務指標衡量重組前后的業績變化,其認為為: 上市公司的重組整合并未取得成功,但從整體上公司的重組績效有一個先升后降的變化過程。張俊瑞等(2012)采用統計方法對在1998年發生兼并收購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得出異同的并購行為產生了異同的并購績效結果。李善民(2013)將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分為控制權轉移類、擴張類、收縮類以及戰略轉移類,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2010年發生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將發生資產重組的前后4年的績效按照獲得的評估體系進行評分,利用Wilcoxon秩和檢驗對它們的變化進行考察,結果發現,除了發生收縮類重組的公司績效在重組兩年后發生了顯著改善之外,其他三類資產重組并沒有使得上市公司的績效發生顯著變化。廖理、朱正芹(2014)采用基于財務數據的會計研究方法對2011年發生重大資產重組的71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其重組前后的業績變化,其結論為:重大資產重組后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獲得了顯著改善,現金流管理、財務穩健性和經營能力指標的提高不顯著,公司重組后第二年的業績改善要高于重組后的兩年平均業績改善,表明中國上市公司的重組是實質性重組而非報表性重組。李善民等(2014)選取1997-2011年期間重組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3年內樣本選取公司重組前后各5年的績效分別進行評估,并對年度間績效變化進行Wilcoxon檢驗,其研究結論為:收縮類上市公司績效在重組兩年后能獲得顯著改善;異同年度樣本控制權轉移類上市公司績效的研究結果不一樣,但總體來看出現了下滑特征;擴張類上市公司績效獲得改善。

本文根據國內外對企業資產重組績效研究得出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會計研究方法對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行為進行研究,檢驗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的績效有何影響。具體的研究方法為,以中國深滬兩市2012年發生重大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資產質量以及整體績效的財務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并選用統計分析中的非參數檢驗對樣本選取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樣本數據處理結果進行各年之間的比較,分析2012年發生的資產重組對樣本選取公司績效的影響。同時,為更清楚地說明這一問題,具體將資產重組分成對外并購擴張、資產剝離、股權轉讓和資產置換四大類,采用同樣的方法分別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它們在發生資產重組后的績效變化是否有所異同。

三、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的實證模型構建

1.實證方法的選取

利用事件研究法來檢驗中國企業的績效存在較多的局限,但其適用性仍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盡管超常收益法在企業重組業績檢驗中獲得了一定的應用。即使中國股票市場顯示一定的有效性,目前中國非流通股股東并不能直接從股價漲跌中受損或獲利,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存在著相當大的一部分非流通股,而上市公司股價的波動就難以測量非流通股股東的收益變動,即難以準確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變化。鑒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采用事件前后企業的財務數據指標,進行實證比較分析資產重組對樣本選取公司績效的影響。

2.財務指標的選取

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資或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大調整即進行資產重組,它的績效反映公司經營的變化狀況,重組前后的業績變動即為資產重組對公司績效產生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濃縮反映公司全部的重要基本信息,通常作為評價公司業績的重要參考工具。鑒于中國目前股市的特點和重組行為特征異同,本文認為從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前后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主營業務和資產管理能力明顯狀況四個方面來測評考察。

3.模型的構建

對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績效研究來說,應用主成分分析構建模型就是將上市公司的重組前后若干年的財務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一個綜合的F值數據,再對異同年份數據F值進行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比較分析,反映資產重組前后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變化情況。這個數據不但包含了重組的時間變化因素,也包含了所有樣本企業的信息。第一步,收集原始數據:依據指標體系中的具體指標體系,將待分析連續4年數據的樣本企業作為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第二步,因為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量綱異同,將原始數據標準化,異同量綱的數量級會獲得異同的相關矩陣或協方差矩陣。為保障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要進行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第三步,求出相關系數矩陣,且是標準化后的數據處理得到。第四步,測算矩陣的特征值,由相關系數構成。第五步,分別測算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第六步,根據方程的需要,確定因子的個數。,(i=1,2,…,k;t=1,2,…,m)第七步,測量綜合分值:,(i=1,2,…,k;t=1,2,…,m);Ft為某上市公司某年的財務運行狀況測算的綜合分值,Fij是第i個上市公司第j個主成分的得分,aij是第i個上市公司第j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

四、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的實證分析

1.樣本的選取及數據來源

為了對資產重組上市公司績效進行有效的考察,本文選取2012年發生資產重組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這樣就可以比較資產重組當年和前1年以及后2年的績效變化。選擇樣本公司是根據《中國證券報》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各年《上市公司重組事項總覽》整理獲得的,同時也利用巨潮資訊網上的上市公司年報,對上市公司年報資料的運用主要是確認重組是否在當年完成。最后選取的滿足以上條件的樣本數為110個。本文收集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于wind資訊數據庫,部分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同時,通過對一些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對照,檢驗得出沒有差異,因此可以認為樣本數據是真實可靠的。樣本數據的處理主要使用了統計軟件SPSS12.0 for Windows,另外在實證的過程中也輔助使用了Excel等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整體績效的實證分析

首先,本文通過對所選取的全部樣本不加以分類地進行主成分分析。先對樣本選取公司在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十個指標按重組前一年、重組當年、重組后一年和重組后兩年分別進行因子分析,根據統計軟件的數據處理提取相應的因子,然后再根據因子得分和方差貢獻率,得出各年的綜合得分函數:

重組前一年:

重組當年:

重組后一年:

重組后兩年:

再根據這四個綜合得分函數測算出各樣本選取公司在資產重組前后相應年份的績效綜合得分。最后對全部樣本選取公司在這四年的績效綜合得分值進行Wilcoxon檢驗。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重組當年樣本選取公司的績效比起重組前一年有所改善,但變化不明顯,從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研究的樣本選取公司有報表性重組的嫌疑。而其他年份之間樣本選取公司的績效變化都成下滑趨勢,特別是重組后一年和重組后兩年與重組當年的比較來看,樣本選取公司的績效有明顯的下滑。而且重組后樣本選取公司的績效呈逐年下滑的趨勢。接著,本文分別從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這兩方面對全部樣本選取公司進行實證分析。

(1)全部樣本選取公司盈利能力的實證分析

先對反映樣本選取公司盈利能力的三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此時為了研究的方便,在數據處理時,只提取了一個因子。然后同樣按前面的方法對全部樣本選取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四年的因子得分進行Wilcoxon檢驗。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重組當年,樣本選取公司的盈利能力與重組前一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顯,其他年份之間的盈利能力變化則呈下降的趨勢,其別是重組后一年和重組后兩年與重組當年相比,樣本選取公司的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而且,在公司發生資產重組后其盈利能力呈下降的趨勢。

(2)全部樣本選取公司資產質量的實證分析

先對樣本選取公司在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和主營業務鮮明度等反映資產質量的七個指標按重組前一年、重組當年、重組后一年和重組后兩年分別進行因子分析,根據統計軟件的數據處理提取相應的因子,然后再根據因子得分和方差貢獻率,得出各年的綜合得分函數:

重組前一年:

重組當年:

重組后一年:

重組后兩年:

再根據這四個綜合得分函數測算出各樣本選取公司在資產重組前后相應年份的績效綜合得分。最后對全部樣本選取公司反映資產質量的財務指標在這四年中的綜合得分值進行Wilcoxon檢驗。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樣本選取公司除了重組當年與重組前一年、重組后兩年與重組后一年相比在資產質量上沒有提高外,在其他年份之間卻有所改善,但變化并不明顯。

第8篇

摘 要 資本的逐利性要求企業實現高速的可持續增長,獲取超額收益以滿足企業主的需求。然而,企業的增長依賴于盈利能力的提升,需要企業銷售出更多的產品,生產出更多的可供銷售的產品。簡單說來,企業的增長就是增加供應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更多利潤,分配更多的股利,為所有者謀利。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快速的增長會使一個公司財務資源緊張,甚至導致破產。那么,如何協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的財務資源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財務視角 可持續增長 財務資源

一、財務視角下的企業可持續增長與可持續增長率

1.財務視角下的企業可持續增長

對于企業增長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企業的壽命周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企業價值增長影響因素等方面,這些都是從非財務視角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組織結構方面對企業的增長進行分析。然而,從財務視角上,對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的探討比較少。然而,實際上,企業的增長失敗往往是因為企業經營者急于追求短期盈利能力,高估自身的增長能力而導致公司財務資源無法跟上企業增長的步伐,甚至導致企業深陷財務危機而破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增長問題就是企業財務資源整合的問題。

2.可持續增長率

美國財務學家羅伯特•希金(Robert•C•Higgins)教授于1981年在他的著作《財務管理分析》中首次提出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率。他認為可持續增長率是指在不需要耗盡財務資源的情況下,企業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在這之后,著名的財務學家詹姆斯.范霍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可持續增長率是在預先指定經營、債務和股利發放目標比率的基礎上,可能達到的最大銷售年增長率。無論是哪種觀點,都說明了企業的可持續增長離不開企業銷售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持續增長,主要從財務的量化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發展。

二、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可持續增長

從財務資源與企業增長速度關系角度來看,企業規模擴張的最大極限是由公司為擴張儲備的現有財務資源與發展所需要的財務資源的比率所決定的。企業擴張所需要的財務資源依賴于擴張本身的特點、市場環境、新業務與現有業務的關系。

企業的財務因素是影響企業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與企業可持續增長相關的財務指標,主要有盈利能力、投資能力、融資能力及股利政策。首先,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能力。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目的是獲取利潤,只有盈利的企業才有可持續增長的能力。其次,企業的投資能力表現為企業把現有財務資源轉換為投資項目,從而取得利潤的能力,只有投資能力強的企業,才能保障其自身的可持續增長。再次,企業的融資能力,它表現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能夠籌集到的財務資源的數量。只有足夠的財務支持,包括外部投資者投入形成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轉增資本,企業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最后,股利政策,企業增長的所需資金可以通過內部留存收益獲得,與留存收益直接相關的是企業的股利政策,因為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留存利潤的多少,因此其對企業的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影響。

三、對企業的啟示

1.公司采取擴張性投資戰略應當量力而行

企業一般會采取縱向并購或橫向并購來實現自身可持續增長,在采取擴張性投資戰略時企業必須量力而行。企業的擴張性投資戰略不能以犧牲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為代價,過度耗用企業的內部資源,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惡性循環的危害。因此,企業在國內或國際上進行擴張的時候,應該預先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根據內部發展狀況,進行財務資源的整合,對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達到最好效果,最終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2.負債比率要適度,籌資策略應穩健

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保持資本充足,資本由所有者權益和負債構成。企業為負債所支付的利息有抵減所得稅的作用,并且通過利用負債的財務杠杠作用提升凈資產收益率。然而,負債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負債需要還本付息,一旦企業的流動性不足,不能及時歸還負債,企業就面臨財務危機,債權人會對企業失去信息,甚至導致企業以破產終結。

負債越大,杠桿效應越大,風險也越大。負債經營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能使企業迅速籌集所需資金,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稅負支出,獲得財務杠桿利益等等;運用得不好,則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企業在追求自身可持續增長的同時,應該注重因過度負債而帶來的財務風險。也就是說,保持一個合理的負債比率,是企業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前提。

3.財務管理能力要與企業發展規模與發展速度相適應

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對資產的購置(投資活動)、資本的籌集(籌資活動)和經營中的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企業擴張生產規模,加快發展速度的時候,不能忽視企業內部財務資源的整合。只有內部財務資源的支撐,才能帶動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郭曉.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可持續增長研究.博士學位論文.2008.03.

[2]常鑫.上市公司財務可持續增長的問題研究.碩士論文.2005.03.

第9篇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透明度問題引起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研究表明我國會計信息透明度較低,這不僅加大了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而且是束縛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瓶頸之一。文章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出發研究其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以2014年深圳A股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表明: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的相關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正相關,償債能力與會計信息透明度無關。

【關鍵詞】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會計信息透明度

一、引言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的存在和發展是對會計信息高度依賴的一種市場體系,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準確、全面、及時流通是資本市場高效運轉的基石。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過去二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建立了各項監管制度,但對比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涉及的違規、違法事件時有發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不高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01年普華永道的關于不透明指數調查報告數據中,中國是會計信息透明度最低的國家,居35個國家之首。201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指出,有些上市公司仍存在未有效執行會計準則、不規范的財務管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問題。2014年證監會對“博元投資”、“成城股份”等上市公司和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他中介機構立案調查43起,對“南紡股份”、“賢成礦業”“、天豐節能”等16家公司、171名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及其他責任人員作出行政處罰。2015年前5個月,證監會統計A股共有72家上市公司違規受罰,而山水文化等7家公司在這100多天里竟收到多張罰單。

資本市場上演的一幕幕虛假信息披露事件,嚴重阻礙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正常發揮,使得學者們更加關注影響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因素,分析如何增強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本文根據信號理論,即財務狀況較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對外披露信息的積極性,其信息透明度通常也會更高,而選擇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角度分析其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我國現有財務分析體系主要包括企業的償債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現金流量五個方面。為了使實證更有效率,參照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本文共選擇了五個指標。

(一)償債能力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依據委托理論,負債較高的上市公司中債權人的部分利益會被股東和經理人侵占,因此債權人會在債務契約中加入保護性條款,要求企業及時充分地披露有關信息。同時股東也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透明的會計信息來及時評價公司財務狀況,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資產負債率與會計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二)成長能力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考察企業成長能力可以通過考評上市公司長遠擴展能力和獲取資金擴大經營的能力以及未來生產經營實力。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中,總資產增長率是一個主要指標,因為一般具有成長性的上市公司多數經營范圍較廣。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2:總資產增長率與會計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盈利能力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因此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債權人,都非常重視公司反映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盈利能力好的公司愿意對外披露較多的信息來對比自己與績差公司之間的區別,通過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進一步提高股價并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3:凈資產收益率與會計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四)營運能力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這一比率越大,表示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上市公司總資產周轉率越快說明營運能力越好,公司更容易受到投資者和分析師的關注,因此需要披露更多相關信息。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提出:假設4: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五)現金流量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上市公司資金活動包括籌資、經營和投資,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尤為重要。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通過實際經營活動和企業資源創造現金的能力。其中,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反映了上市公司運用所有者投入資本創造現金的能力,因而利用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來分析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能力更加客觀準確。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提出:假設5: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公司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實證研究

本文以深交所網站上“誠信檔案”中所列示的2014年上市公司考評結果作為對會計透明度的衡量。起初選擇了469個樣本,在剔除了金融行業、數據不全以及一些數據異常的樣本公司之后,最終選出427個研究樣本,分別就其評價結果不合格(D)、合格(C)、良好(B)、優秀(A)賦值1、2、3、4。

(一)模型構建本文運用Excel和SPSS17.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就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對會計透明度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同時采用多分類Logistic回歸,即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進行模型的估計。

(二)被解釋變量的統計表1中列出了2014年427個上市公司樣本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結果表明,在披露的公司中,不合格的公司占整個樣本的1.64%,合格的比例為11.71%。整體數據集中于良好的考評結果,占樣本公司的67.68%,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符合規定,并且呈良好狀態。優秀的考評結果占樣本公司的18.97%。單單評價2014年的優秀結果,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披露能夠達到優秀的比例不多,說明大部分公司的披露仍有提高的空間,亟待完善。但對比2012年的數據,優秀結果占樣本總數的11.46%,表明了上市公司隨著披露制度的完善和加強,開始積極披露公司信息,使公司會計信息更加透明。

(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表2可知各個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存在很大差異。就資產負債率來講,最小值為0.3595,最大值為98.0329,說明各公司償債能力大不相同,有些公司舉債少,償債能力強。同樣,體現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最小值為-555.3,最大值則為41.04,平均值為3.78。說明各個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低不一,并且差別顯著。總資產增長率最小值、最大值的懸殊同樣不可小覷。總資產的增長能力用來反映企業的成長能力,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表明企業可能處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階段,成長性不強。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各公司營運能力比較強,且差別不大。通過分析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發現各個上市公司支付能力有些差別,負數說明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回報能力弱。

(四)變量的相關性分析本文主要是利用Spearman檢驗變量與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表3可見各財務指標變量與會計信息透明度的相關性:資產負債率和會計信息透明度在1%顯著性水平上存在著負相關關系,說明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低對提高會計透明度有一定的作用。凈資產收益率與會計透明度兩個變量則在5%顯著性水平上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關注比較高,凈資產收益率的增加會導致會計信息透明度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和會計透明度兩者之間具有正向的相關關系,表明企業加強營運能力對會計信息透明度有提高的作用。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與會計信息透明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存在著正向相關性,說明上市給予投資者的回報能力越高,公司的會計信息透明度越高。

(五)回歸檢驗及結果分析對于一個回歸方程,如果自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問題,就說明這些變量之間存在信息重疊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會對回歸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運用回歸分析前,先對變量進行共線檢驗。共線檢驗主要計算變量容差與方差膨脹因子兩組數據,如果變量容差小于0.2時,變量和變量之間存在共線問題。方差膨脹因子是容差的倒數,其數值越小,說明存在共線的可能性越小。從表4可以看出自變量之間的容差均大于0.9,方差膨脹因子大于1,說明模型選取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共線問題。通過了共線檢驗,本文再采用多分類Logistic進行回歸分析,最終選出模型擬合的信息和參數估計,即可得到回歸結果。表5用于檢驗最終方程的有效性,由于顯著水平的值為0.000,低于0.05,所以該方程是有效的。實證檢驗結果出現五組數據,通過對五組數據的分析,首先,資產負債率和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透明度影響不大,不能夠充分說明他們與會計信息透明度有相關性,不能驗證提出的假設1和2。其次,剩余的三組指標均能充分說明與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具有相關性。如表6顯示為截取優秀組的實驗結果,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周轉率與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呈正相關關系,對提出的假設進行了驗證。同時凈資產收益率與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存在正相關關系,并且顯著水平最高,這一點驗證了假設,也充分說明盈利能力的提高確實能夠幫助企業自愿披露會計信息。

四、結論

本文從五個財務指標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與成長能力三個指標與會計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關關系,而資產負債率、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無顯著作用,說明與會計信息透明度的高低無關。

【參考文獻】

[1]毛麗娟.會計透明度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D].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2]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與信息披露質量:來自深交所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8(3):31-38.

[3]仲櫻.我國會計信息透明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財會通訊,2012(9):3-5.

[4]譚勁松,宋順林,吳立揚.公司透明度的決定因素:基于理論和信號理論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0(4):26-33.

第10篇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營運資本結構;實證分析

營運資本(workingcapita1)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企業進行經營周轉使用的日常性流動資金,涉及的范圍很廣,其觸角可以延伸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它的投入和收回是在不斷的循環過程中進行的。營運資本的周轉是固定資產乃至企業整個資金周轉的依托。沒有營運資本的良好運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不可能的,企業的目標也就無從談起。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成立的5年內破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不能滿足營運資本的需要。有關部門對我國部分省份一些中小企業的最新調查顯示約有56%的企業感到流動資金緊張。其中,26.8%的企業感到資金“有所緊張”,資金缺口在10%以內;16.7%的企業感到資金緊張“明顯加劇”,缺口在10%~20%;12.5%的企業感到資金“嚴重緊張”,缺口在20%以上_2j。這說明我國企業對營運資本的管理效率很低,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而理論界普遍缺乏對營運資本的研究,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定性分析。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只能憑經驗進行營運資本管理,缺乏理論指導。為此,筆者選取我國中小企業中的上市公司作為分析樣本,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數理統計方法對營運資本結構的行業特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建議,為公司經營決策和財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樣本選擇中小企業上市版的公司由于信息披露,其財務數據較容易獲得,并且受到證監會、投資者和獨立中介機構多方的監督,其財務數據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可以作為研究的樣本資料。所有樣本公司的財務指標數據均來自金融界(jrj.conr)的中小企業版,考慮到中小企業上市版設立時間不長,樣本量較小,擬盡量采用所有樣本企業自上市年度開始的每個年度數據。樣本選取范圍為所有于2001年以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版上市的,且正處于正常經營中的公司。

基于以上原則,截至213o7年1月底在深圳交易所中小版上市的企業共有119家,其中2001~2oo6年完整的6年財務數據的有39家,2o02~2oo6年5年財務數據的有11家,2003~2oo6年4年財務數據的有69家,共計565個樣本量。所有數據用spss13.0for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1.2變量設置

1.2.1被解釋變量。營運資本結構的表征可以選取流動比例、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或者流動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筆者認為流動比例更接近營運資本結構的含義,在現實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資產負債率表征企業的資本結構,即資產與負債的比例。流動比例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兩者是相似的。用流動比例表征營運資本結構實際上就相當于用資產負債率的倒數表征資本結構。故筆者選取流動比例表征營運資本的結構,用y表示,即

y=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1)

1.2.2解釋變量。對營運資本結構理論分析中的每一個影響因素,盡可能多地設計解釋變量。這是因為理論上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現實中常常可以由不同的指標來反映,且不同指標的信息含量也有所差異。如果只為每一影響因素設計一個解釋變量,那么很可能造成嚴重的信息丟失,而導致分析結果的偏差。有關影響因素及其解釋變量列于表1。

2結果與分析

2.1行業因素對營運資本的影響參照中國證監會在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將119家企業劃分為13個行業。僅選取紡織服裝、石化塑膠、電子、金屬與非金屬、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制品、信息技術7個行業,企業數量分別為9、18、10、14、21、11、7個。其余行業因企業數量太少,故舍去。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考查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的營運資本結構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將每個行業所選樣本的流動比例數據作為一組,這樣就有7組數據。如果統計分析得出的結果小于給定置信水平下的f統計量的臨界值,那么說明樣本來自不同的正態總體,即行業因素對營運資本結構產生影響。研究表明,2004、2005年的指標值分別為0.007、0.002,通過了顯著性為0.01的假設檢驗,而2001~2003年、2006年指標值均略高于0.01,但小于0.05,即通過了顯著性為0.05的假設檢驗,所以2001~2006年的流動比例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否定了假設,即組間均值有顯著性差異,分組有必要。

2.2主成分的命名首先剔除樣本資料中的異常值,然后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反映7類因素的12個原始變量進行降維處理,提取主成分因子。前6個主成分萃取了原始變量90.190%的信息含量。以這6個主成分構建回歸模型,既有效地簡化了模型,又涵蓋了原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求出因子負荷矩陣以便進一步確定每個主成分的意義,并對因子負荷矩陣做最大方差旋轉,結果見表2。

經過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系數明顯的向兩極分化,進而分析出主成分因子的意義(表3)。

 

2.3回歸方程的建立利用spss軟件,在主成分分析過程中同時得到主成分因子值。以主成分因子值為解釋變量,以經標準化處理的流動比例為被解釋變量,采用逐步歸的方法,用f的概率作為決定變量的進入或者移出回歸方程的標準。若變量回歸系數的f統計量的顯著性概率sig.≤0.05,則該變量被引入方程;若f的顯著性概率sig>0.10,則該變量被移出方程。經過篩選,獲得5個回歸方程,選取最優的第5個方程,其回歸方程為:

y=1.978+0.926×xl一0.613×x2+0.428×x6—0.319×x5—0.307×x4  (2)

回歸方程的決定系數r>0.7,能通過擬合優度檢驗,各回歸系數均能通過t檢驗,方程的f檢驗值也符合要求。所以,該回歸方程是可靠的。從回歸結果看,主成分被剔除,說明電子類公司營運資本結構(流動比例)及其相關性很弱;電子類公司的營運資本結構及其盈利因子、成長性因子呈在0.05水平顯著的正相關,而與公司的資本結構、抵押價值和管理效率呈負相關。即,電子類公司盈利能力越強、成長性越好,公司的流動比例越高。這可能是因為公司的盈利能力強,從而可以從內部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減少了流動負債的需求;而總體負債率越高,抵押價值越高,管理效率越高,公司流動比例越低。這是由于抵押價值使公司可以獲得更多的流動負債。管理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資本的運作效率,從而減少流動資產的投入。

其他行業企業的模型構建過程與電子類企業類似。紡織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1.348—0.58×xl+0.173×x2+0.123×x3                         (3)

式中,x1為資本結構與抵押價值因子,為現金流量因子,x3為成長性因子。機械設備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1.811—0.671×x1+0.203×x2—0.166×x3—0.161×x4—0.123×x5(4)

式中,x1為資本結構與抵押價值,x2為總資產成長性因子,x3為存貨管理效率因子,x4以為規模因子,x5為銷售收入成長性。金屬、非金屬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1.275—0.355×xl+0.345×x2—0.143×x3                        (5)

式中x1為資本結構與抵押價值因子,為盈利能力與現金流量因子,x3為管理效率與收入成長性因子。石化塑膠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1.494—0.475×xl+0.324×x2+0.222×x3—0.221×x4              (6)

式中,為資本結構因子,x2為成長性因子,為存貨管理效率因子,為應收賬款管理效率因子。信息技術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2.37—0.902×xl+0.88×x2                                       (7)

式中,x1為資本結構因子,x2為總資產成長性因子。醫藥生物制品類企業的回歸方程為:

y=3.247—2.707×x1—1.198×x2+0.868×x3+0.764×x4—0.448×x5   (8)

式中,為資本結構與抵押價值因子x2為盈利能力因子,為存貨管理效率因子,為銷售收入成長性因子,為規模因子。

2.4各行業因子相關性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①各行業營運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不盡相同。我國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的營運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具有一些共同點,但也不盡相同,具體表現為不同行業的影響因素不同,影響的方向也不一定相同。因此,不同行業的營運資本結構政策應區別對待,確定各自的主要和次要因素。②多數行業的流動比例與企業的成長性呈正相關。企業的成長性越好,說明企業的發展速度較快,因而對流動資產的需求也較大,進而提高流動比例。從另一個角度說,迅速發展的企業可能會在資金方面遇到問題,保持較高的流動性是出于安全的考慮。③多數行業的流動比例與企業的抵押價值呈負相關。企業的抵押價值越高,說明流動資產中存貨的比例越高,而存貨往往被認為是流動性較強的流動資產,即企業的流動資產質量相對較高,而企業可以持有較低的流動資產,流動比例較低。④全部行業的流動比例與企業的資本結構呈負相關。企業的資本結構即資產負債率越低,即企業的資產中負債比例小。在企業資本結構與流動資本結構政策一致的前提下,企業的流動負債占流動資產的比例也小,因而流動比例較高。這體現了企業資本機構與營運資本結構政策的一致性。⑤多數行業的流動比例與企業的盈利能力相關性不大。從公司的利潤來源看,資本性投資無疑是主要的來源,營運資本只不過為利潤最終實現的條件或基礎。營運資本組成部分中除了短期投資、帶息應收票據等具有直接收益外,大多數組成部分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能力。因而,企業的流動比例與盈利能力的相關性不大。當然,營運資本與盈利能力的相關性不大并不能說明它不重要,畢竟它是盈利能力實現的基礎。

第11篇

論文關鍵詞:火電企業;盈利能力;市場營銷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每個國家和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開始重建其電力工業,掀起了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標志的電力市場改革的浪潮。電力市場化是一個世界性的變革,是電力工業在經歷了百余年平穩發展之后面臨的一次歷史性的大沖擊。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火電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果不能充分、深刻地思考和認識未來的競爭,不能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盡快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那么在將來愈演愈烈的發電市場競爭中將會陷入被動境地。尤其是近年來,電煤價格持續攀升,火電企業總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因此,如何提高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打造火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市場營銷

強化市場營銷,加強經營工作,是提升發電企業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1.電量營銷

電量是火電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只有爭取到更多的具有邊際利潤的電量,才能真正增加企業的利潤。

(1)牢固樹立“電量就是效益”的理念,沒有電量,就沒有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市場意識,全方位抓好市場營銷工作,積極開展電力營銷的研究和實施工作,采取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多溝通、勤聯系,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電網公司的溝通與協調,盡最大努力爭取電量計劃,確保計劃內電量不低于區域電網平均水平。

(2)在確保有邊際利潤的情況下,深入開展電量工作,積極尋找外部電量替代機會,合理統籌和優化電量結構,提高機組經濟性。

(3)認真研究大用戶直購電政策,積極推進直購電工作,提高機組發電負荷。

2.熱力市場營銷

開拓熱力市場是發電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手段。要不斷強化市場營銷力度,擴大熱力市場,形成穩定的供汽能力,使供熱盡快產生效益,增加企業收入。在確保機組發電量的同時,應將強化對外供熱作為打好盈利攻堅戰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做好供熱的安全生產、經濟運行、技術改造、市場開拓等管理工作,促進熱力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同時在供熱過程中,應本著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原則,充分發揮發電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設備優勢,在用戶管道架設、管線改造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出面提供幫助,為用戶排憂解難,確保供汽可靠性和供汽質量,堅持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保持并發展與供熱用戶的伙伴關系。

3.做好電價、熱價爭取工作

增強政策敏感性,把握國家政策變化,加強對電價政策的研究,科學籌劃,密切組織,推動煤電聯動政策早日實施,切實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繼續加強與上級部門及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最大程度地穩定熱價水平,保證合理經濟效益。

二、計劃管理

計劃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統領,要強化計劃工作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中的作用。按照“目標倒逼,責任到人,閉環控制,偏差管理”的原則將發電企業全年的生產經營計劃指標進行分解,明確各部門職責,結合電量、收入、利潤、供電煤耗等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強化形勢預測分析,綜合平衡和優化各項計劃指標及計劃方案,科學制定季度、月度綜合計劃。另外,強化計劃管理的剛性,將各項綜合計劃目標和重點工作層層分解,落實綜合計劃目標,同時提高工作落實標準,強化計劃工作的閉環管理,嚴格獎懲考核制度。通過對計劃任務和重點工作的層層分解和具體量化,努力把公司各個環節納入目標管理,實現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有目標和責任,人人肩上有指標和壓力,建立自下而上的保證體系和自上而下的責任追究體系。

三、成本控制

1.燃料成本控制

2010年以來,受電力消費需求強勁增長、煤礦安全事故停產整頓、國際能源價格持續攀升、惡劣復雜氣候以及交通運力受限、煤電油運緊張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國內煤炭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始終在高位震蕩,極大地壓縮了發電企業盈利空間。按照國家目前的政策,煤電聯動在短期內實施的可能性不大,而燃料成本又占到發電企業總成本的70%左右,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燃料成本,是發電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和落實重點合同煤計劃。加強公關協調,積極爭取落實重點合同電煤計劃,努力提高電煤供應保障度。針對當前市場煤價飚升的嚴峻形勢,確保重點合同煤兌現率是降低標煤單價的有效措施。

(2)火電企業應成立燃煤管理領導組,每月對燃煤采購的量、質、價格和考核因素進行充分討論與認定,合理簽訂電煤采購合同,并在次月對上月所定事宜進行綜合性評價,以監督燃料管理決策上的優劣。

(3)火電企業應成立配煤中心,以更好地優化企業的入爐煤結構,降低燃料成本;結合機組狀況,成立煤炭調研小組,尋找可以摻燒的經濟煤種,對多種劣質煤種進行摻配實驗,優化完善摻燒方案和具體措施,找出一條適合企業機組摻燒的可行方案;要加大煤炭摻燒比例,力爭達到35%~40%。

2.物資成本控制

物資采購是火電企業另外一個成本大戶,應減少一般物資的庫存資金占用比例,提高專項物資庫存資金的占用比例(重點提高脫硫、干灰設備品配件比例)。

(1)完善火電企業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招標活動的全過程監督,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物資采購計劃的審批程序,以費用歸口管理和落實責任制為手段,進一步規范成本支出審批程序,特別加強對預算外物資采購的審批管理。

(2)推行“零庫存”管理,與信譽好的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商談對企業常用的備件如軸承、閥門、磨煤機備件等消耗性備件進行聯儲事宜,簽訂代儲協議,做到隨用隨取,用后付款,既能滿足生產需要,又能降低備件采購費用。

(3)強化對消耗性物資材料的全過程監督管理,有效杜絕管理漏洞,減少物資材料浪費,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努力實現物資材料管理的可控和在控。

(4)加強廢舊物資的管理工作,修舊利廢,避免重復采購,最大限度地分降低企業成本。

四、財務管理

高度重視和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的執行剛性,切實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逐級傳遞成本控制壓力。本著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原則,以費用歸口管理和落實責任制為手段,將各項費用指標分解到部門,責任到人,層層分解落實,每月考核,規范成本支出審批程序,嚴格對預算外資金的審批管理。

火電企業要通過支付貨款方面時間的合理籌劃,流動資金貸款時間上的壓縮及電費回收后及時歸還貸款時間差方面的運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同時,采用銀行承兌匯票等多種付款形式,緩解資金緊張,有效降低貸款利息支出,通過上述措施可減少財務費用支出。

五、節能降耗

堅持深入挖潛,規范節能基礎管理,把節能降耗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在生產過程中的保證作用,使各種參數和技術指標達到最佳狀態,持續保持指標的先進性和進步性。充分利用對標平臺、創一流及兩型企業創建體系,按照“五確認、一兌現”的方法,對照設計值,查找問題、制定措施、狠抓落實,確保節能降耗各項指標的圓滿完成。

1.加強供電煤耗基礎管理

(1)充分利用機組檢修機會,做好設備節能改造和運行調整工作,謀劃好搶發電量時機,做好發電量結構調整工作。

(2)制定煤耗管理考核辦法,確定供電煤耗確保值和目標值,按月分解考核。

(3)加強生產統計分析監督工作,發現能耗指標異常,及時與相關領導和部門進行溝通,做好對供電煤耗過程的管理和考核、監督工作。

(4)加強入爐煤機械采樣裝置運行可靠性管理,保證入爐煤采樣的代表性。及時處理設備缺陷,確保入爐煤機械采樣裝置投入率,嚴格考核。化驗數據真實、可靠,煤化驗驗報告按時間要求上網。

2.降低發電廠用電率

(1)應嚴格執行集控運行廠用電的績效考核,提高運行人員降低廠用電的積極性。加強各項單耗指標的檢查考核力度,提高運行人員綜合考慮機組能耗的能力,合理降低各項單耗。

(2)鍋爐以提高鍋爐效率為原則,把煤粉細度控制在合格范圍內,提高制粉系統出力;把鍋爐飛灰控制在2.5%以內,同時控制鍋爐氧量,減少空預器及系統漏風,降低制粉和吸、送風機耗電。

(3)汽機在提高機組真空、降低機組熱耗的前提下,優化選擇循環泵運行方式;繼續優化凝結泵運行方式,減少電泵、循環泵、凝結泵耗電。

(4)提高輸煤系統出力,縮短系統空載運行時間。根據進廠煤和存煤煤質,及時改變堆取煤及系統運行方式,降低系統耗電量。

六、提高機組可靠性

提高火電企業盈利能力,設備健康是基礎。應強化對火電企業設備健康狀況的跟蹤、分析和評估,加大設備可靠性管理和技術監督力度,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徹底解決影響設備安全運行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非計劃停運次數。同時,堅持早動員、早部署、早準備,科學合理地安排檢修工期,提高設備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消缺率和設備健康水平,確保設備隱患治理始終可控、在控。

第12篇

一、現有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缺陷

我國現有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主要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為基礎,忽視了現金流量信息,而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難免會使分析結果失真。我國許多學者也提出了大量的現金流量指標,但這些現金流量指標多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而且在指標設計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權責發生制的缺陷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由此而產生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準。一般來說,權責發生制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但是,權責發生制也有其不足之處:第一,當發生經濟活動和現金流動不一致時,由于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職業道德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職業判斷,對收入費用確認的時間和金額也會有所不同,財務報告所提供信息的質量必然受到這些人為估計準確程度的影響;第二,權責發生制在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時有其合理性,但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時卻有其局限性,導致一個在損益表上看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境。這是由于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為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為債權債務。

(二)會計政策選擇的多樣性

在制定會計制度和會計法規時,考慮到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往往對某一會計事項給出多種會計處理備選方案,以便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能反映實際經濟業務的方案。這是任何國家的會計規范都存在的,只不過程度有區別。比如,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平均年限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遞減法等,因此兩個企業,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或折舊方法,造成了盈余水平的不同,也造成了兩者之間盈余質量的高低之分;甚至一個企業,在不同的年份,出于不同的目的,對相同經濟業務也會采取不同的會計政策。雖然會計準則規定了一貫性原則,但是企業會以各種借口改變會計政策。

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可以采取穩健的態度,也可以采取樂觀的態度。采取穩健的會計政策,比采取樂觀的會計政策收益質量高,穩健主義減少了高估收益的可能性。在選定會計政策之后,如何運用會計政策,必須依據會計人員的判斷。例如,在選定提取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政策之后,提取多少數額,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判斷。這些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性,使得盈余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影響了盈余質量。如固定資產成新率,該指標是固定資產凈值與原值的比率,表明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序。但是,該指標的計算受折舊政策影響較大,同樣的設備,如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資產的賬面凈值及按照該指標計算的成新率也會有較大的差異,據此對發展能力的評價也會不同,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三)缺少現金流量的指標

作為企業對外反映的三張報表之一,現金流量表代替財務狀況變動表已有十余年時間。然而現有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中,對現金流量表數據利用極少,大部分指標都是根據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數據計算。在當今“現金為王”的時代,這已經滿足不了報表使用者的要求。這是因為:第一,對一個誠信度較高的企業經營者來講,權責發生制下的凈利潤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但對一個希翼掩蓋真實情況的企業來說,賬面凈利潤就會含有操縱賬面數的可能。而現金指標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上產生,且需由第三方機構—銀行(信用度較高)提供原始憑證和相關數據,因此真實度較高;第二,即使企業的賬面凈利潤是真實的,利潤的計算還受到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不可能做到精確,嚴格地說,利潤只是企業經營成果的一個“估計”數;第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企業的凈利潤與現金凈流量產生背離,致使企業在盈利情況下不能及時足額償還欠款。

(四)動態指標分析期過短

統計上將反映某種現象的同一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指標數值,按時間先后順序編排所形成的數列稱為動態數列。將動態數列中不同時期的兩個數值進行對比而得出的相對數稱為動態相對指標。通過動態數列分析可以描述社會經濟現象在不同時間的發展狀態和過程、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趨勢和速度以及掌握起發展變化的規律性、進行分析和預測。

財務分析的目的不僅僅在于通過積累的歷史財務數據,了解企業的過去和現狀,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企業發展趨勢的分析,洞察未來、預測企業今后的發展態勢。但是,現有財務分析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對過去和現在的狀況分析較多,對未來的預測和展望很少,從而大大降低了財務分析的“導航器”作用。企業的發展有一定的趨勢和規律,利用動態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揭示這種規律和趨勢,從而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態勢。但是如果動態指標分析期太短,偶然性因素增加,則會降低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尤其在分析企業發展能力時,更應該延長分析的時期,把偶然因素的影響降低,才能真正反應企業的發展能力。但在現有財務指標體系中,企業發展能力分析的銷售增長率、資本積累率等指標的分析時期都僅為一年,當企業出現一些偶發事件時,便會影響分析的準確性。

二、改進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由于現有指標存在諸多缺陷,以現有指標體系為依據的財務分析無法預先判斷企業財務風險及投資價值,在客觀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評價企業償債能力、收益質量、未來價值等方面顯得相當乏力。筆者認為,一個完整的、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經營質量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分析 指標體系,應由以下指標構成:

(一)盈利能力指標

1.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

原有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在計算時,分母為“凈資產平均額”,在利潤分配中,現金股利影響年末凈資產,從而影響凈資產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響年末凈資產,因此也就不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評價企業當年收益的指標,不應由于分配方案不同,其值也不同,因此應將分母的年末凈資產改為利潤分配前的年末凈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自由資金投資收益水平的指標,是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的核心,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有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該指標適用性強,適用范圍廣,不受行業限制,是企業綜合評價中使用率最高的指標,通過對該指標的綜合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盈利能力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以及與同類企業的差異水平。

2.經營凈利潤現金含量。

經營凈利潤現金含量=■

由于分子是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母中也應扣除與經營無關的投資收益,使分子分母有更強的配比性。

在一般情況下,比率越大,公司盈利質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凈利中存在尚未實現現金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存在大量應收款項,即使公司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該指標對防止因企業操縱利潤而給投資者帶來的信息誤導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企業操縱利潤一般沒有相應的現金流量。我國著名造假公司銀廣夏在東窗事發前3年每股收益平均高達0.58元,而平均經營凈利潤現金含量則僅有0.19{1},經營活動現金流與會計收益相比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如果市場能夠及早重視現金流分析,就不難識破銀廣夏的業績神話。

(二)償債能力指標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

原有的資產負債率的分母(資產)并非都可以用來償還債務,如遞延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并無變現能力,無形資產中的商譽、專利權等能否用于償還債務,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應將其從分母中扣除。

適當舉債經營可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這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規模的擴大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在其能力范圍內通過舉債,取得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報酬率高的項目,從長遠看對其實現經濟效益的目標是十分有利的。當然,一些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可能很低,但這并不能說明其償債能力強。因此,以資產負債率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應結合負債項目的投資報酬率,以綜合考察反映企業償債能力。

2.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由于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有可能背離,有利潤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夠的現金(含現金等價物)來償還債務,所以利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計量的現金流動負債比率指標,能充分體現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當期流動負債的償還,直觀地反映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實際能力。

3.現金利息保障倍數。

現金利息保障倍數

=■

該指標剔除了經營利潤中的非現金項目,并將現金利息支出與非現金利息支出,付現所得稅與非付現所得稅區分開來,表明可用于付息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相當于所需支付利息的倍數及保障程度,其值的大小反映了企業支付約定利息的能力,也反映企業償付債務的能力,有利于衡量企業支付利息的實際能力,有助于投資者和債權人在企業無法支付利息費用之前就能判斷企業現金流量下降的程度。

(三)營運能力指標

1.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

該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突然上升,也有可能是企業本期報廢了大量固定資產造成的,而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不是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提高。

現行的總資產周轉率公式中,分子是扣除折扣和折讓后的銷售凈額,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凈額;而分母是企業各項資產的平均總額,包括流動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而對外投資給企業帶來的是投資損益,不能形成銷售收入,應將其從資產中扣除。

2.銷售質量比率。

銷售質量比率=■

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中包含收到的增值稅,應此營業收入中也應加上增值稅。銷售質量比率高,說明企業銷售質量好,資金回收快,銷售能力強。但是,銷售質量比率低的話,應當分析企業具體情況。應收賬款的增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而導致賒銷增加;二是公司規模擴大(資產增加)而帶來的應收賬款增加;三是盈余管理促成虛列收入,應收加大。第一種原因可以借助于指標—銷售商品收到現金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比重,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

=■

若該指標持續上升,應收賬款的增加尚屬正常;第二種原因可以借助于指標—不含應收賬款的總資產發展率,其計算公式為:

不含應含應收賬款的總發展率=■

若該指標上升,說明公司規模壯大,債權資產增加也屬正常; 若非前兩種原因,則有利用應收操縱利潤之嫌。

銀廣夏1998年~2000年的銷售質量比分別為0.68、0.63、0.54,銷售質量比率很低,銷售質量很差,每年都有大量的應收款項;不僅如此,銷售質量逐年惡化,在2000年銷售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應收款項也大量增加,應收款項增長幅度大于銷售收入增長,使得銷售質量比率大大降低。通過這一指標,透視了企業銷售收入的質量,真正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四)發展能力指標

1.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

企業絕大部分的經營活動,其最終目的都是實現銷售取得收入,不斷增加收入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營業收入越高,表明企業積累的基礎越牢,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發展的潛力越大。世界500強就主要以銷售收入的多少進行排序。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體現企業的連續發展狀況和發展能力,避免因少數年份業務波動而對企業發展潛力的錯誤判斷。

2.三年經營現金流量平均增長率。

三年經營現金流量增長率

=■

現金是企業的“血液”,它是資金流轉的起點和終點。許多企業盡管實現了大量的銷售,卻沒有現金收回,存在流動性風險。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或是獲得現金的渠道,它就面臨著財務風險, 甚至有可能會破產。香港百富勤公司就因拿不出6000萬美金的現金應付危局而導致清盤。

在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時,都涉及凈利潤與現金流量指標。而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系,與應收賬款有著密切聯系,為了判斷應收賬款的真實性,為整個指標體系增設兩個輔助指標,即:銷售商品收到現金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比重、不含應收賬款的總資產發展率。綜上所述,以凈利潤和現金流量為基礎的改進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可以表述為:

改進的財務指標體系

注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永登县| 卫辉市| 博白县| 论坛| 辽源市| 青神县| 栾城县| 卫辉市| 肥城市| 梓潼县| 平谷区| 滦南县| 湖口县| 资中县| 尼玛县| 基隆市| 汶川县| 宜良县| 视频| 大同县| 鹿泉市| 工布江达县| 双峰县| 周口市| 永城市| 永福县| 漯河市| 桐庐县| 南昌县| 嘉荫县| 正蓝旗| 镇宁| 资中县| 邳州市| 巴里| 和平县| 沈丘县| 元氏县| 南宁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