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三理科學習計劃

高三理科學習計劃

時間:2022-11-17 10:09: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理科學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三理科學習計劃

第1篇

關鍵詞:新課標;高考復習;思考分析

高三語文復習是一項巨大工程,涉及范圍比較廣,面積大,數量比較多,另外由于重理科輕視文科的思想也會給學生語文的復習帶來影響。導致語文在復習過程中的方法比較欠缺。與此同時,高考語文在復習安排上,不具備良好的指導思想,導致語文實際復習效果不佳。

一、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

高三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總共有六門學科都會面臨復習,在步入高三前,任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制定全面并且長期的學習計劃,例如:語文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要夯實基礎,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制定如何有效夯實基礎的學習計劃。語文基礎知識幾乎都會涉及到字音、字形以及詞語、病句等,應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同時間段復習不同內容和功課,應該復習多少等一系列學習計劃。需要注意的一點要保證計劃的周全性,科學合理,不能出現任何空洞,要實際。

二、對教學計劃認真落實

教學計劃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教學計劃;二是學生學習計劃。所以要認真落實教學計劃,首先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對教學計劃有效落實,對語文基礎知識夯實。在學生高考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應該對教學計劃不斷優(yōu)化,要求學生要緊跟教師節(jié)拍,上課做到認真聽講,積極配合教師落實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學到語文知識,夯實語文基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準備顏色不同的三支筆,一種是藍色的筆,用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是會做的題目;另外一種是黑色的筆,用來標注不會做的,但結合工具書或者參考資料的幫助下能做出的題目;最后一支是紅色,用來做通過教師的引導所能做出的題目。另外學生還應該買本錯題集,把不會做的題型以及靠猜出來的題目要時刻記錄在筆記上,這樣做的目的能保證第二輪和第三輪復習的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對復習難度大大降低。其次要對學習計劃有效落實,對語文基礎定期鞏固。學生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率的學習計劃,例如:每天要拖岸嗌僮忠簟⒆中位蛘哂Ω酶聰凹父霾【洹⒈臣甘資等,都要將其有效落實,即使在學習過程中任務較為繁重,但也要堅持完成,如果所有學生都能按照計劃完成,會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績。

三、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

高三復習屬于一項比較系統(tǒng)的工程,所以要求學生對語文學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語文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就會大大降低語文學習成績。所以高三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不斷加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性,這是目前高三語文教學重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新課改背景下要對傳統(tǒng)“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教學模式。語文是一門學科,同時也屬于一名藝術。語文是多姿多彩的,因此高三語文課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優(yōu)異的教學水平,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保證語言的風趣性,設立的疑問要巧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高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傳授學生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的學習方式以及良好的應試技巧,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同時還能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好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終身受益,好的應試技巧能對題海戰(zhàn)術進行擺脫,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現象,所以高三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將有效的方法貫穿始終。例如:教師在教學生病句的過程中,應該總結一些病句類型,給學生一些診斷方式;詩歌在鑒賞過程中應該告訴學生從意向入手,對詩句妙處分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知道該詩句運用什么修辭方式,主要表達作者什么情感等,充分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五、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便是生活,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貫穿于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語文,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主動學習的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主動學習的情景。對語文解題時需要語感,而語感從哪里來。需要日常多讀書。部分學生來說,詩歌鑒賞以及現代化閱讀比較難,但有語了語感也許就不一樣,在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朗讀一些較為優(yōu)美的詩歌,在課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以及看報紙等,甚至引導學生深入到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股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

六、回歸教材

在高三語文復習中,一方面需要對學生強化,可以采取題海戰(zhàn)術,通過多做練習題,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而總結出教學規(guī)律。另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課本,回歸到教材中,通過事實證明回歸到教材才是提高分值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復習時的主要策略。另外要緊跟時展腳步,雖然資料是千萬種,即使是通過精心挑選的資料,但和材料相比,其廣度和深度都及不上教材,如果學生對教材不熟悉,盲目的復習其他教材,實行題海戰(zhàn)術不是明智的選擇。現代語文閱讀時,要強調學生掌握“從文中來到文中去”的原則,因此在復習中要掌握這個原則。目前高考命題主要根據教材作為依據,因此學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高三復習中不能離開教材內容。

七、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語文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三語文復習是一門藝術,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主要在夯實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語文素質,另外教師還要制定執(zhí)行有效的高考語文復習方案,積極鼓勵學生配合教師制定的計劃,加強學生語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 試論新課標下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對語文課程性質的體現[D].華東師范大學,2015.12(08)134-138.

[2]常瀅,喬宏偉. 優(yōu)化課堂結構 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語文復習三點六步法教學模式初探[J]. 科技資訊,2014,09(21)134-139.

[3]侯紅強.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三語文復習效率[J]. 學周刊,2012,(10):201.

第2篇

關鍵詞: 新課改 放手 自主學習 獨立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幾年的高三教學經驗讓我發(fā)現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考中能脫穎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平常會自主學習的同學。下面我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放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放手的前提是主動,怎樣在傳道授業(yè)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我通過實踐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

要激發(fā)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可以在教學中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教具、實物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自己想學。如教學生橢圓的定義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觀察橢圓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的興趣。

2.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喚醒自主參與的意識。

在教學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教師不能機械地把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和實際活動,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講解“A{x|-2≤x≤5},B={x|m+1≤x≤2m-1},B?哿A,求m的取值范圍”一題時,我先請兩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幫他們修改,給每人自我反省的機會,然后請所有同學思考:這道題還可以怎么變形?此時,大家暢所欲言,一位同學一旦提出新的想法,立刻就有同學就解法上指出與前者的不同之處,課堂變得活躍而和諧。最后,學生通過全體總動員,集結了六種變式和每種解法的不同及注意事項。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接受新知,能主動探索未知,敢想、敢做,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進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形成獨特的思維角度。

3.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提高自主參與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學生更是這樣。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時,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強烈。

例如:在講“討論函數f(x)=x+(x>1)的單調性”一題時學生順利解決,再將例題變式:“討論函數f(x)=x+(x>0)的單調性。”自變量的范圍的改變使學生在操作上遇上障礙,通過短時間的思考,學生心存疑慮,有了操作學習的欲望,這時再順應學生的需求,安排4人一組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在小組學習中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安排,既順應學生心理需求,又激發(fā)了學生個人自主參與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形成了獨立的活動空間.

二、讓學生自主制訂個人學習計劃

教育學研究表明:自發(fā)的學習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假如學生不能發(fā)動學習動機,就不可能真正堅持到底。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學生只有在確定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才能每天有計劃地、有毅力地堅持下去。我曾經帶過一個理科學生,她的智商并不高。她從高二便開始做《三年高考五年模擬》,而且她給自己訂的計劃就是:每天在新課之后整理筆記本、錯題集,《三年高考五年模擬》跟著做,一直到高三她都是這樣堅持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考她沖過了一本線.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成長心理學》中指出:學生生來具有內發(fā)的成長潛力,不需要教師刻意指導。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指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有了一個好的學習計劃還不夠,怎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應該有哪些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1.保持旺盛的精力。

做到生活有規(guī)律,注意飲食營養(yǎng),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適量的運動和休息,能夠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學習。

2.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1)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和時間。

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并堅持當天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都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惰性,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

(2)及時復習。

為了使學習能夠有成效,要求學生做到及時復習,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如何復習呢?我認為學生可以向自己提問,不時地向自己詢問“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等問題,是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發(fā)現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好方法。也可以向他人提問,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無論自己的問題是多么簡單、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多向自己或別人提問,學習就能不斷進步。

(3)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

做筆記既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于以后運用。

四、讓學生參與對自我學習的評價

讓學生參與對自我學習的評價能使學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學習怎樣,有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應該怎樣努力以求上進。它是發(fā)展學習自覺性、獨立性的先決條件。教師可以在課結束時這樣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是我們以后要解決的?”通過建立自主評判機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總之,只有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自愿的、高效的,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而也只有會獨立學習的學生才能在新課改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新課改中的教師們,學會放手吧,讓學生自己在經歷奮斗和努力后展翅飛翔。

參考文獻:

[1]李玉平.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高師理科學刊,2009,(1).

[2]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4,(4).

第3篇

作戰(zhàn)講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1一、計劃實施的目標:

1、提高自己在語文、數學等方面的學習能力。

2、加強運動,提高身體素質。

3、學會做簡單的家常菜。

二、具體措施:

1、針對自己的薄弱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進行反思,調整。

2、在家長的指導下,寫好自己切實可行的寒假生活、學習計劃。

(安排好每天復習進度的明細內容)

3、把練習卷上做正確的題目進行整理,確認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具備了哪些運用能力,樹立自己對本學科的信心。

4、把練習卷上做錯的題目進行整理、抄錄,打開教科書,逐題進行分析,找到錯誤的關鍵之處,進行認真的訂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關類型的題目,進行練習、強化。

(盡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5、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按教科書的學習順序進行梳理羅列。

了解自己學習問題的共性薄弱點,然后可以請老師一起幫助解決。

6、每周二次帶著學科的不懂之處和老師一起分析、解決問題。

回家后運用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自我強化練習,填補自己的學習漏洞。(這一點必須按照教材由淺入深的學習順序,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無序)

7、每次完成習題的訂正,將錯題訂正的全過程,牢牢地記在腦海里(背出),漸漸地形成解題方法的量的積累。

8、一星期打兩次球,游三次泳,增加運動,提高體能。

(也可以聽音樂等,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9、一星期跟著父母學做兩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魚之類,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三、時間安排:

1、一星期學習五天,上午2.5小時,下午2.5小時。

按一小時一節(jié)課安排好課表。

2、每天的3點以后是運動或做家務的時間。

(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適的娛樂活動)

3、雙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覽會,或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家長督促:

1、設計好每天的生活、學習評價表,對自己每天的生活、學習作好評價。

2、家長一周三次檢查學生的暑期生活、學習計劃執(zhí)行的情況和進度,及時幫助解決執(zhí)行中的困難。

3、家長在幫助學生執(zhí)行計劃時,也要尊重學生的要求,切不可急躁。

要重視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調整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2和時間賽跑的人,往往會跑在時間的前面,因為人可以加速,而時間卻永遠是勻速的。我們正處在一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群英輩出的時代,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必須分秒必爭,提高效率。

只有做到“會”學了,才能保證學“會”。高中階段應注重培養(yǎng)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針對書本知識,更多地來源于生活實踐的積累。所以高一新生應該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畢竟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會學”呢?

其一,會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論學習哪門學科,唯有開動動腦筋,提出問題,才能學得深刻,如果只是簡單地模仿,就猶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其二,要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牢固而靈活地掌握所學,就要學會吐故納新,消化吸收。繼承傳統(tǒng),積極創(chuàng)新。

其三,要會積累。在課堂聆聽的基礎上學會主動地積累相關知識,整理學習筆記,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做到連點成線,綱舉目張。

其四,要會總結。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改進學習方法,簡而言之:“善學者,得魚而忘筌;不善學者,猶如刻舟求劍。”

第五,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上一定要注意:先預習后上課,先復習后作業(yè);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定期整理聽課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要科學安排好時間,選擇最佳學習時間和方法,合理分配時間注意勞逸結合,交替用腦,做到科學性、計劃性、合理性和嚴格性。其次,要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學習時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經細胞“全力以赴”,使學習的內容留下明顯的痕跡,就能加深記憶。

還要養(yǎng)成自我整理知識的習慣,這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整理知識可以從橫向角度,也可以從縱向角度,但基本的方法都是簡化。簡化的過程既是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過程,又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提煉的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要在預習、聽課、作業(yè)、復習、記筆記,課外學習中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思維力、觀察力、閱讀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特別是對每學一個知識后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再認知,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對所學知識了解更加深透。

第六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我們不僅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相信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

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3高中暑假學習計劃時間安排:

一:早上6:30必須起床,晚上11:30必須睡覺,中午休息一個小時。

二:起床后讀一個小時英語,睡覺前花半個小時復習英語單詞。

三:8:20左右開始上午的學習12:00結束,下午2:00至2:30半開始,6:30結束,晚上最好看一下新聞聯播,然后開始晚自習。

這是學習時間安排,對自己要狠一點,我已給你留下了足夠的休息時間,和不多的娛樂時間,一定不要占用休息時間,另外在家里生活可以搞好點,身體是本錢,要好好保護!

高中暑假學習計劃學習安排:

學習講究專業(yè)調和,就是不要用一個時期專攻一門課程,要協調發(fā)展。盡量做到以半天為一個學習單位制定學習計劃,要注意以下幾條:

一:英語必須每天抓,這個有了早晚的時間分配,不能變動。再一個星期分二到三個學習單位就可以了,如果你英語基礎相對不是很好也可以多花一點時間。

二:數理化生都是理科,除數學要多花一點時間處,其他可以平均分配。當然你也可以因自己情況而定,"取長補短"。

三:語文,這個難得計劃,分配一些時間閱讀課本,把課本后面的詞匯背一下,你如果還有計劃的.話可以另分時間。

高中暑假學習計劃學習方法:

一:在白天正常的學習單位里,做兩件事:1認真學習課本,把課本上的每一個習題都做完。2完成這些后就做一些課處習題。

二:是晚上的時間不要做其它習題,做一份試卷,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六門課順著做,你最終是要參加高考的,不能放松對考試的訓練。

三:定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一下總結,跟學校進程做一下比較,做出適當的調整。

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41、激發(fā)學習斗志

斗志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同時也是一種有待開發(fā)的潛能,一旦引爆,就會表現為強勁的力量。邱吉爾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講是在一所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在本來預計整個20分鐘的演講過程中,他只講了一句話,而且這句話的內容還是重復的,那就是:“永不放棄……決不……決不……決不!”當時臺下的學生們都被他這句簡單而有力的話深深地震憾住了,在二戰(zhàn)最慘烈的時候,如果不是憑借著這樣一種精神去激勵英國人民奮勇抗敵,大不列顛可能早已變成納粹鐵蹄下的一片焦土。邱吉爾對英國青年學生這番講話,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適時、適量的引爆學生的學習斗志。

2、實施計劃學習

到了高中,學習行為要進行科學的管理,在這種管理換一個名詞就是計劃學習。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研究,善于管理學習的同學常常表現為善于計劃學習,為此筆者提出計劃學習這個概念。

計劃學習就是對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進行管理,從而實現對學習進行自主計劃的學習方式。計劃學習的實質是在學習中計劃,在計劃中學習,從而實現對學習實施有效的管理。從學習過程來看,一個完整無缺的學習過程,首先是從對學習進行計劃開始的。所以,計劃學習由這些環(huán)節(jié)構成: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等待—課堂學習—計劃筆記—鞏固筆記—完成作業(yè)—深入研究—反思學習—學習調整—新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生學會了計劃學習,就學會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安排學習生活,就能夠做到勞逸結合。

計劃學習理論首先要求高中學生要學會制定計劃,從而對自己學習實施管理。從時段上來說,高中學生的計劃學習分為一天的計劃學習、一周的計劃學習、一個月的計劃學習和計劃復習迎考學習。對于一天的計劃學習,休息和休閑的計劃十分重要,高中學習的大部分壓力就要在其中進行消散。所以,計劃學習就要學會計劃休息,計劃休閑活動。實踐表明,那些學輕松,學有效的高中學生,往往益于自己的“會學”和“會玩”,也就是說,在計劃學習時,他們已經將休閑和休息考慮進去了。處于亞學習狀態(tài)的學生,在當初實施時,計劃往往被老師打亂,或者感到時間不夠,導致計劃不能很好的實現。事實上,實施計劃學習并不全都能做到十全十美,學習計劃不能實現或者實現的不滿意,這是高中生經常發(fā)生的事情,但要記住,在一次計劃完成或者破壞之后,要立刻產生新的學習計劃。

3、學會積極等待

學習品質優(yōu)秀的高中生,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常常處在一種積極等待的渴望狀態(tài)。在教學開始之前,優(yōu)秀的同學已經準備好學習用具和書本,鞏固了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預知道要學習內容的難度,心理上處于一種積極盼望、等待的心理狀態(tài)。這時,學生不僅知道重點聽什么、記什么,還知道哪些是比較難的,哪些是比較易的,能夠較早的進行難度預案,預設課后進行的“消難”方案。具備了這種狀態(tài),就是時常所說的“我要學”的狀態(tài);具備這種學習心理狀態(tài),就能主動的和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平臺自然的銜接,當教師進行新內容的講練時,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情境,和教師心理產生共振。這要比教師已經開講,那些心還在課堂之外,遲遲的進不了教學情境,拿來不出書本用具,被動聽課的同學來說,學習心理意識要積極的多。

積極等待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它要比傳統(tǒng)的所謂預習內容要豐富的多。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學習心理啟動快。一位優(yōu)秀學生說:“老師教學開始的前幾分鐘往往十分重要,它揭示的是不僅僅是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還有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相關的學習聯系,如果這時緊緊地跟隨著教師,就能愉快一節(jié)課,輕松一整天。”事實上,課堂上學生不僅僅跟隨教師學習知識,打造能力,更多的是從教師那里獲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把握課堂重點難點的方法,課始幾分鐘的狀態(tài)往往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質量。而課結束前的兩分鐘,教師做的事情是對這一節(jié)課師生活動的濃縮和總結,特別是學習重點難點的強化提示應該充分重視,而接下來的作業(yè)布置就是對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的鞏固

4、學會學習反思

高中生要學會學習的反思。學習反思是高中學習系統(tǒng)中最為重要的策略。學習的好不好,方法對不對,怎么提高效率常常是通過反思來實現的。因此,會不會學習,就表現為會不會反思。現代學習理論中,學習反思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學生費盡心力學了,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不會及時反思,從而不能實現學習調整。可以這樣說,高中學習反思伴隨著整個高中學習過程,它既是學習內容,也是學習策略。會學習的同學大家認為他們學十分輕松,原因就是他們會通過計劃反思來加快學習進程,提高學習質量。

我曾經在一所學校的墻壁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沐浴晨光而來,今天要學什么;踏著夕陽歸去,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這是學習反思的最好注解。可以這樣說,沒有反思,就沒有高中學生學習的突飛猛進。有效的學習,往往是通過反思來進行學習計劃調整和學習策略調整,包括學習動力和學習意志等。處于亞學習狀態(tài)的同學,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就如同倒一杯水,他們也知道提起水壺往杯子里倒,但倒多少不曾想,倒的是不是符合要求不反思,倒的不合要求應該如何補救不思考。而高中學習要求學生有高度的自覺意識,不斷的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在求更好的學習調整,但處于亞學習狀態(tài)的同學,幾乎沒有這種習慣。

現代學習心理學表明:及時反思是一種學習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習策略。高中學習講究高效快捷,及時反思是高中生提高學習力的關鍵。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有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敏捷的進行學習的學習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能快速討論、快速閱讀、快速反思。如果不能快自主反思,持續(xù)一段時間才發(fā)現自己已經十分落后,那么想追趕同學已經有相當多的來不及。事實上,具備了及時快速的計劃反思心理意識,才能實現學習頻率上的“學習、學習、再學習”。面對眾多學科,大量的講義、筆記、上本作業(yè),如果沒有快速高效的解決問題和處理作業(yè)的能力,沒有快速高效的反思意識,怎么可以呢?因此,按計劃進行學習過程、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反思,既能加快學習進程,又能提高學習質量。高中學生學習水平下降往往在這方面表現為不自知。

高中個人生活計劃范文5高中生暑假學習計劃:

這個暑假是高中的最后一個暑假,對即將升高三的學生來講,這五十多天可以說是時間寶貴,必須做好計劃,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為得到較好的高三復習效果,必須在放假之初就為自己精心制訂詳細的學習計劃和作息安排。

不同時段 學法各異

對高二學生而言,這個假期是高中最后一個長假期,高中課程、內容已基本學完,為迎接高三的全面復習。可以自主學習、自己安排,如果把假期學習時間安排得太零散,感覺挺可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時段安排學習內容。

早上精力比較充沛,學習效率最高,適合進行集中訓練。利用整塊的時間,主要進行套題訓練(高考題),要求所有科目都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不斷熟悉高考狀態(tài)。

長時間的學習容易疲勞,必須穿插一些調整和休息的時間。在這段零散的時間里,可以念念單詞、看看基礎知識,不必強迫記憶,熟悉熟悉即可。

晚上的學習,主要針對白天各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照標準答案和筆記逐一解決、分析,適當總結梳理,寫出高考試題特點,類型。

不同學科 各有妙招

語文學科,建議大家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儲備整理,包括字音、字形、成語等,“要想得高分,高考語文試卷的前四道選擇題是不能失分的”;文言文的18個虛詞必須要熟練掌握,每個意思還應記住幾個例句。假期做套題時,每個作文題目都要認真思考,可以簡單列出提綱,從每個角度聯想出相關的事例及名言。

英語學科,每天都要保證做2-3篇閱讀,培養(yǎng)語感。復習前四冊英語書的詞匯,推薦一個好辦法就是,先背一個單元單詞,再聽對應的課文,單詞記得快而且聽力也有提高。如果還有時間,建議大家多閱讀或朗讀課文。

理科學習,要重視平時出錯的題目,往往能暴露出學習中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如果是由于知識的遺忘或模糊,一定要把這一部分相關的知識重新復習一遍。一個不錯的方法是,針對錯題的相關概念進行歸納和小結。強化運算訓練,要求必須有解題過程(并規(guī)范表達)。

假期學習計劃和作息安排

早上 6:30起床,6:40--8:40套題訓練

上午 9:00-12:00學習數學和外語;中間休息半小時;

下午 3:00-17:30 學習語文和物理或化學;中間休息半小時

第4篇

聲音 1

課前先預習 高分來靠齊

劉文宇,來自重慶的高三學生,預習是她每晚完成作業(yè)后的必修課。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最重要的不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有多長,而是效率有多高。拿我的經歷來說,課前進行預習就很重要。頭一天把有疑問或看不明白的地方標記下來,這樣就對第二天的課有所期待。聽上去,課前預習有點像作戰(zhàn)時的戰(zhàn)前偵察,哪兒是明碉,哪兒是暗堡,哪兒是最堅固的地方,哪兒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等,通過預習,就可以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會聽得更加認真。

記得有一次,我提前預習了“總體分布的估計”的內容,看明白了頻率分布表,但是沒搞懂什么叫“樣本容量”。于是,第二天上課我精神百倍,帶著這個問題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有這樣的好習慣,我把每個知識點都琢磨得很透徹,數學考試從來就沒下過130分。

聲音 2

課前預習勤 思維就會停

戴再平,浙江教育學院數學系教授。數學教育專家。

對于數學課,“課前預習”并不是對任何人或任何課程都適合的。舉例來說,假如你明天要上一堂平面幾何課,重點是學習如何添加輔助線。假如你課前都認真預習過了(即事前知道結果)。那么課堂上老師提問:“這輔助線該怎么添呢?”,你們直奔結果:“這樣添!”

請問,老師這堂課還怎么上呢?再作思維過程分析,你會感興趣嗎?沒有了對新知識的渴望。恐怕課堂上的你們會昏昏欲睡吧。

關于計劃和目標

聲音 1

心中有計劃 數學我不怕

高立力,2007年貴州理科狀元,高考數學成績?yōu)?49分,現就讀于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學習計劃能幫助你高效合理地利用時間,因此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認為學習計劃應具有短期適用性,目標是長期的,計劃卻是短期的。因為學習狀況不斷在變化,而計劃一定要和當時的學習狀況相協調。規(guī)定得太死,學習計劃就會缺乏靈活性。學習計劃用不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只需在頭腦中有安排就行,當然簡單地在書面上擬個大概也是可以的,總之不要在形式上浪費大量時間。舉例來說,我喜歡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對第二天的學習進行規(guī)劃,比如數學要掌握哪些知識點、該做教材中的題還是自己找習題做等。長期養(yǎng)成的這個習慣讓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很穩(wěn)定,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

聲音 2

踏實狀態(tài)最重要

王金戰(zhàn),人大附中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有“中國第一班主任”之稱。

我2003屆的那個班,高考前。有13個學生已經提前保送清華、北大了。最后高考,考分高一點低一點,對他們都沒太大意義。但是,他們的學習仍然抓得很緊。圖啥呢?有的孩子為了尋找一個目標。就給自己定下標準:我就要數學拿滿分!但是那一年高考數學非常難,沒有人得到滿分。最高分是黃爽,考了149分,成了當年的數學狀元。進入這種踏實、投入狀態(tài)的同學,恐怕有一種共同的感覺:目標不再重要,目標可有可無。而一旦達到這種境界。實際結果肯定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好得多。

關于參考資料

聲音 1

“題海戰(zhàn)術”我看行

劉劍波,高三模考成績在全年級200名左右。高考沖進了全校前30名,現就讀于上海財經大學。

高考過后大家都叫我“黑馬”。的確,從平時的全年級200名左右到最后沖進全校前30名,這種飛躍令人刮目相看。但一路走來,我覺得這些成績理所當然,因為我沖刺的腳步邁得很踏實。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短時,我感覺對我這樣基礎不很牢固的同學來說,如果一點點補救,恐怕會事倍功半。我與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充分交流后決定,采取“抓住重點和最弱的學科,兼顧其他學科”的策略。在語數外三門學科中,我的數學是最薄弱的,相對也是提升空間最大的學科,于是我決定在數學上狠下功夫。對于數學,沒什么好說的,四個字――以題代練。題型見多了,手熟了,考試準行。在復習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晚上總是安排6點30分到9點這一段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來做題,做完題后馬上看答案,如果有錯,立即糾正,把沒懂的地方搞懂。我想,每天弄懂1個知識點,100天我就能弄懂100個知識點,那高考的時候自己還怕什么呢?也正是這種信念,在高考的時候,我的數學得了117分,比平時多出了近50分。

聲音 2

教科書――萬變不離其宗

熊皓桃,貴州高考文科第10名,高三初期。成績一直在590分左右,高考中取得了661分,現就讀于香港大學。

高三一年,印象中除了吃飯、睡覺和偶爾的放松外,我每天花時間最多的就是看書,從早上醒來后的早讀、上課,中午的讀報、下午的上課和晚上教室里的自習,到凌晨寢室里的自習,一切都按部就班。后來我發(fā)現,時間的充分利用只是學習的基礎,習慣的改變才是我后來成績突飛猛進的根源。就數學而言,我開始做題,但只認真做好老師發(fā)的卷子,并在老師講解的時候詳細記錄。其他時間就用來看教材的公式、定理、定義、例題,而且不厭其煩地看。這種看似最笨的方法,讓我的數學一下子好了起來,并最終在高考時取得好成績。

關于數學冊子DIY

聲音 1

常翻錯題集 明明白白學習

張迪,來自湖北的高二學生。錯題集是班級的展品。

從高一開始,我就給自己準備了錯題集,將每次考試的錯題重做一次,分析出錯原因。每次試卷發(fā)下來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糾錯,把錯誤的題目重新做,并且總結出錯誤的地方和原因,寫在旁邊。最后,還要寫下自己給自己的評語,比如“加油,張迪,下次別再錯了。”“錯第二次了,懲罰自己今天晚上不許看電視。”

每次考試前,我也一定會把我的錯題集拿出來翻一翻。我用這種方法拿下了數學一個又一個高分,而且最近一次的月考,我的數學單科成績全年級排名第一。我的錯題集還時常被掛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上,供其他同學參考。我一定會把這個習慣堅持到底。

聲音 2

編題考自己 我有我創(chuàng)意

劉鵬飛,2008年畢業(yè)于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高考數學成績?yōu)?46分,現就讀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我喜歡根據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自己來編題并對解題過程進行總結,對題目類型進行歸類。因為出題的時候,我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好顯而易見。試想,出題都是老師的活兒,倘若我也能出題了,那水平不是提高得更快嗎?我還給我自己出的題集起了個名字,叫“妙題集”。數學是一門很有誘惑力的學科,它所需要的那種邏輯思維能力是以后做很多事情的奠基石。大概編題也是對我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鍛煉吧。

聽完大家的熱烈討論后,你心中可能會有疑惑,有些習慣,有人熱情推薦,有人卻唱“反調”,到底哪些習慣適合你呢?來做做下面的測試題吧!

本測試共16道題目,每題都有三個備選答案:

A.是 B.有時如此(或不一定) C.否

1.你在固定的時間里學習嗎?

2.你要求學習時周圍必須很安靜嗎?

3.你是否經常查用字典等工具書?

4.學習時你有下意識的動作嗎?

5.你是否在按自己制訂的計劃學習?

6.在學習中你有經常沉迷于空想的時候嗎?

7.學習結束后。你會收拾書桌嗎?

8.你有一邊聽廣播或看電視一邊學習的時候嗎?

9.發(fā)回的試卷,自己能認真總結、分析問題嗎?

10.你是否平時不燒香,考前抱佛腳?

11.你認為自己的預習效果不錯嗎?

12.你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不愿下大力氣去學嗎?

13.你對所學的知識能夠立即復習嗎?

14.即使有不明白的問題,你也不愿去辦公室向老師請教嗎?

15.即使有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你是否也要堅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再去看?

16.你是否經常有對著書本毫無興趣而浪費時間的現象?

評分方法:奇數題選A記2分,B記1分,c記0分;偶數題選A記0分,B記1分,C記2分。將各題分數相加,得出總分。

(1)視覺型:27分以上

你喜歡通過圖表、錄像等各種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達信息。通過自己動手涂寫,要比閱讀文字或聆聽語言更有效。所以諸如自己動手做錯題集的方法對你來說非常適用。

(2)聽覺型:22~26分

你善于通過接受聽覺刺激進行學習。喜歡通過講授、討論等方式接受信息。你上課時一般都能認真聽講。所以,課前預習的方式可能不太適合你,將精力放在課堂上更能出效果。

第5篇

關鍵詞:高三;地理教學;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

地理在文科中是一門最特別的學科,相對于歷史、政治它更偏向理科。對邏輯思維與圖形、計算等方面的較高要求使得很多文科生,尤其是文科女生談地理而色變,地理成為文科生高考提分的瓶頸。每年,因為地理而含恨落榜的考生不在少數。誠然,高考相對于其他考試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驗,然而無論每年的選題如何多變,材料如何新穎,只要牢牢掌握基礎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綜合素質的鍛煉與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1.分清輕重,有的放矢

高三更注重知識的分類與整理,如何在高三的學習中幫助學生正確的掌握復習方向,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教材方面,對于基礎性的初中地理知識,要做好基礎概念的掌握,學會地圖信息的解讀。高中教材是重點,湘教版的地理分為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要加強原理、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如針對必修一的自然地理部分,要重點學習氣候、水文、植被、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內涵,并梳理好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必修二的人文地理部分則要綜合人口、城市、交通、工業(yè)、農業(yè)等人文要素內涵的理解,以及各人文要素與資源、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對于選修部分(環(huán)境保護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可以把它滲透在必修中復習,不必單獨詳細復習。如講到農業(yè)生產、工業(yè)生產和城市化時分析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等。

2. 合理計劃,做好預習與聽講

教師應該對近幾年高考的重點進行分析,尤其對出現概率比較高的知識點、題型以及本年度新增的知識點要特別重視,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提前告訴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計劃與教師的教學計劃相協調,做好預習工作。高三地理不同于高一高二,知識繁多,課堂信息量較大,如果學生課前不做好預習,思維跟不上老師,課堂效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一節(jié)課稀里糊涂中就過去了,達不到預期的復習效果。同時,教師要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盡量做到以點帶面,挖掘還沒有講到或考綱中新增的知識點,重點講解考綱中的難點、易錯點、高頻考點。做好引導學習的工作,在認真細致地講解每一個重難點時,要注意結合廣東高考的特點科學安排復習時間,如地球運動部分,廣東高考對這部分主要考查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地轉偏向力,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而且題目的難度較小,故此,教師不僅自已要科學計劃好這部分復習時間,也要引導學生不要在這部分花費太多時間。當然,在講解的同時也要展開實戰(zhàn)演練,并及時檢查每一位學生的掌握程度,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配合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3. 消除恐懼心理,學會自主學習

很多文科生地理學不好都是因為恐懼心理,雖然地理中與理科相關的邏輯、計算等有很多,但是相對于數學、物理等要簡單很多。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對地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他們消除恐懼樹立自信。地理不同于其它學科,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都是地理的一部分。讓學生從他們的生活中感受地理。另一方面,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杜絕一味的死記硬背,讓學生真正對地理產生興趣。如全球氣候問題的學習,雖然氣候相關的知識繁多且雜亂,但實際考查的知識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只要掌握了全球氣候知識的精華,面對氣候相關的考題就能勝券在握。比如全球氣候的分布,如果讓學生一個個記憶,很容易漏記或出錯,應引導學生結合氣候成因(如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的分布、季風等)進行學習。同時,對幾種容易混淆的氣候類型,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如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等。

二、構建知識體系,重視圖像復習

1.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

高考考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但不管多新穎的題型都離不開基礎知識。只要掌握好基礎知識,能對不同板塊的知識做到靈活應用,便能提升綜合能力,從容應對高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梳理,幫助學生系統(tǒng)化地回顧,尋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得知識系統(tǒng)網絡化、結構化,能夠讓學生加深各個知識的理解,準確地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要熟讀考試大綱與《高考說明》,尋找高考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地毯式的復習與查漏補缺之后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幫助學生熟悉規(guī)律,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總結方法。

2. 重視圖像復習,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靈魂,若想學好高中地理就必須學會讀圖,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地圖是高考的重點考查部分,學會看圖有利于很多地理知識的掌握。圖像復習在于兩個方面,首先,要學會從地圖中讀取有用的信息,如通過讀圖來尋找地方時首先要區(qū)分是側視圖還是俯視圖,如果是側視圖則通過尋找赤道與晨昏線的交點來判定地方時。如果是俯視圖則要判斷最外面那條經線是否是赤道?如果不是則應看晨昏線把每條經線分成的晝夜弧比例進而判斷晝長或夜長,再根據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等求出有關地方時。另一方面,每個學生都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活地圖,說到哪個知識點就能在第一時間調出,并能將各個知識點通過圖形形成聯系。

三、專題突破,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高三的地理學習避免不了的一項便是真題的演練,很多同學在做廣東真題、全國真題的同時還會做很多其它課后資料的習題,題海戰(zhàn)術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不二選擇。其實,真題演練是必須的,然而不在量多而在于精。如今的練習題、練習冊是數不勝數,如果想通過做完這些來提高解題能力是難之又難,但是如果對一個知識體系進行專題性集中突破就能事半功倍,只要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就能解決這一類題型。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無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只要掌握了H=90o-|緯度差|這個公式,就能在知道太陽直射點、當地緯度和正午太陽高度三個未知數中任兩個未知數的情況下計算第三個未知數。但是,整體的復習之后可供進行專題復習的時間很少,因此,專題復習要選擇重點知識體系進行,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他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個別性的專題強化。讓學生在做好知識回顧的同時,通過一類題型、相關知識的集中復習能夠做到觸類旁通。

總之,高中地理只有做到緊扣時代,抓大放小,夯實基礎,構建網絡化的知識體系,加強地圖訓練,注重知識間的聯系與實際應用,同時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在主觀與客觀上都做到張弛有度才能在地理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1]彭長亮.關于高三地理教學的思考[J].教學研究.2009(02)

第6篇

我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已有14年了,渴望自己成長為一名具有教育藝術才能的教育者,并不斷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著。

這幾年,一直擔任高中文科數學教學工作。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基礎普遍不好,數學成績比較差,高二年級分班時報文科的學生很多。經常是四個文科班,兩個理科班。文科班的數學成績往往都是十分的差。經過近幾年的文科數學教學發(fā)現文科學生學習數學存在以下問題:1.不會聽講,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及習慣。老師上課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而他們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聽不全,只是忙于記筆記。2.學習沒有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運轉, 總是老師催著往前走,自己沒有目標。不僅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上課忙于記筆記,沒有理解所學內容。3.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yè),亂套題型,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不聽老師指揮,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從而打擊了積極性。成績出現下滑。4.不重視基礎。有一部分同學,輕視基本知識,只是要求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

一位考上大學的學生是這樣告誡文科師弟、師妹的:

1、你首先應該喜歡上數學,當你做數學題的時候不會感覺到厭煩,反而是一種享受。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感覺。

2、你的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牢固了嗎?如果你數學真的不太好,建議你先把課本上的習題挨著做一遍.俗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呀!

3、最重要的,應該有信心啊。我上高一時數學都沒有及格過,但經過高二下學期的努力,高三時就沒有低于125過,雖然沒有考過150吧,但140多也是經常的事。加油吧,祝你早日拿下數學。

作為教師我的建議是:數學在高考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有人說“高考,得數學者,得天下。”數學成績的好壞,決定著總成績的好壞。對文科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高中的數學是一個相對麻煩的科目,尤其是對數字過敏的文科生,可以說是相當痛苦,但數學偏偏扮演了一個很關鍵的角色,如果數學掌握了優(yōu)勢,整體成績就很容易得到優(yōu)勢,如果數學成了問題,那就頭疼了。許多文科學生的語文、英語成績都很好,而拉開檔次的就在數學上。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學,最重要的是提高數學成績。

文科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必須要做的就是:

第一:合理的利用時間,不驕不躁的再次把你的課本先吃透,認真的做好每一道題,并且做好筆記,總結問題,哪怕是一點小問題解決不了,都要問老師和同學,學會舉一反三。

第二:識記涉及我們的每一個知識點,找出難點,疑點,重點。注重把題目真正弄懂。上一次不會的題目,經過老師或同學的解釋懂了,然后這一次考試中做仍然不會,或者不能做的很好,你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因為什么。這道題,或是這種題型,你還不是真會,還未掌握熟練。大題中,我們很少遇到完全不會,根本不懂的題,通常是在我們做題的過程中碰到了絆腳石,然后前進不了了。有時候讓別人一點就懂了,透了,也許是同學,也許是老師,然后就覺得自己懂了,會了,這道題就放下了,不再理會了。其實有時候覺得自己會了,不一定是真會一道題判斷你是不是真會的依據是你能把這道題給別人講的明白,而不是自己想我會了,建議不會的題以及錯題都要在聽老師的講解過后,在練習本上再認認真真的做一遍。

第三: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學生,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許三多精神。注重基礎現在80%以上的題目都是基礎題,偏題怪題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基礎知識掌握的扎不扎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成績基礎的基礎就是概念,以及一些性質定理,推理,需要記得一字不差,別說數學不需要記憶,這些看起來沒有用處的東西,往往就蘊藏著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基礎第一步。善于總結一般題型和傳統(tǒng)方法。每一章或是每一個部分都會有幾種常見題型,比方說第二章函數中,求函數的定義域的幾種方法,(大概是10種,一般掌握4,5種就能應付大部分此類題目了)這是要掌握的,解決的就是針對求定義域這種基本題型。

再就是基本方法,例如針對比較兩個式子的大小,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就是傳統(tǒng)法-相減之后與0作比較,在你用其他的方法無能為力時,轉過頭來用傳統(tǒng)法發(fā)現也不是那么難,其實,許多看起來非常靈巧的方法用的不是很廣泛,基本方法有時顯得很笨拙,但是只有基本方法的掌握才是最關鍵的。做好這兩點,這是基礎第二步。在考試成績較差的時候,不能一蹶不振。要看到希望和未來。

第四:在扎實基礎的前提下,再做高考三維設計、高考真題透析,來提升你的整體知識點。當然不能盲目的苦學,要給自己一個學習計劃表,并持之以恒,就按每天進步0.5分,算算你能進步多少?

第五:高考數學時一定要舍得放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文科數學成績后進生一定要有明智的選擇。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題上。20以后的題,能做第一問就是勝利。

其次附上學習計劃一份:

1.提前制定一份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書。

2.提前一拍復習,預習,總結,并且做好筆記。

3.熟悉我們涉及的每一個知識點,不懂就問,多做,多練。

4.認真做好每一道題,并且總結,學會舉一反三。

5.每一次都變被動為主動的跟進。

特別強調三點:

1.遇到不懂的哪怕是很簡單的也要搞懂,一定不能因為簡單而不好意思去問老師或者同學,所謂聚沙成塔就是這個道理。

第7篇

關鍵詞 中學生 學習策略 學業(yè)成績

在中小學階段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策略,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因此了解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和使用特點,設計有效的學法指導來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選取合適的學習策略,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這些學習策略變得非常重要。

一、學習策略的概念

自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Bruner(1956)首先提出“認知策略”的概念以來,學習策略的習得與使用就一直是教育心理學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心理學家對學習策略的概念界定仍是眾說紛紜。R.E.Mayer、 Dansereau等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活動和步驟。Dduffy、 Pintrich等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的規(guī)則、能力或技能。S.J.Derry則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計劃[1]。在學習策略的概念方面,國內研究者如史耀芳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有意識地調控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操作過程,是認知策略在學習活動中的體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學習方法或技巧。蒯超英認為學習策略是一種內隱的學習規(guī)則系統(tǒng);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它表現為學習方法和學習調節(jié)與控制的有機統(tǒng)一體[2]。劉電芝則將其看作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識采用的有效學習的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等,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3]。譚頂良將學習策略的涵義界定為:學習者為有效達到學習目標,在認知與元認知的基礎上對學習方法和學習心態(tài)的選擇與調控[4]。

二、學習策略的結構

國外研究者們對學習策略的結構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代表性觀點有三種:多因素結構,如J.Nisbet&Shucksmith(1986)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提出,學習策略包括提問、計劃、調控、審核、矯正、自檢6個因素[5];Weinstein(1985)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信息加工策略、積極學習策略、輔策略和元認知策略4個方面[6];二因素結構,如D.Dansereau (1985)提出學習策略由相互作用的兩種成分組成,一種是基本策略;一種是輔策略[3];三因素結構,如Mckeachie et al(1990)提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3];Pintrich等人(1987,1991,1993)編制的學習動機與策略問卷中策略部分也是主要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7];Pokey &Blumenfeld(1990)在學習策略的測量研究中出將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努力策略[8]。國內研究者和郭占基(1993)將學習策略歸為九種通用性學習策略[9]。秦行音(1994)設計的學習策略量表包含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動機策略和社會策略四個維度[10]。何進軍、劉華山(1996)認為,認知策略包括注意集中、組織、理解加工、闡述、自我、目標想象和意像聯系七個策略[11]。周國韜等(1997)將學習策略劃分為計劃性策略、努力策略和認知策略[12]。張履祥、錢含芬(2000)把學習策略概括為課堂學習策略、鞏固記憶策略、解題思維策略、創(chuàng)造學習策略和總結考試策略五種[13]。張向葵(2006)將學習策略歸結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因素結構[14]。

三、國內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現狀及其結果分析

本文對國內近二十年來研究中學生學習策略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歸納,找出符合本文要求的論文15篇。然后對這些時間、研究對象及測量工具進行了統(tǒng)計(見表1)。

綜合此15篇關于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實證文章得出的結果可知:在學習策略的研究上,研究者們在不同年齡階段、性別差異和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方面,一直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有些竟是完全相反的結論。(一)在年齡階段方面:何進軍得出中小學生認知策略是隨年齡增長而呈逐步發(fā)展的趨勢這樣的結論[11]。王穎和洪邦輝也認為初中生的學習策略在年級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呈上升的趨勢[15-16]。周國韜、余欣欣、潘穎秋、袁立新、張向葵、劉晉紅的研究卻揭示在學習策略運用的年級水平上,初中生與高中生存在年級差異,有隨年級升高而逐漸下降的趨勢[12]-[21]。但是他們的研究結論在具體的年級上結論又不相同。余欣欣的研究表明初三學生學習策略水平顯著低于初一、初二學生,而高一學生學習策略水平又顯著高于初三學生,高中各年級間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袁立新的研究得出初一學生的得分均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的學生,而高一學生的得分則低于其它年級學生。陳培玲發(fā)現以初一學生的學習策略知識水平最高,高二最低,高三時略有回升。而不同年級的學習策略應用水平由高到低排依次為:高二、初二、初一[22]。陳秀英的研究卻揭示:從總體來看,初一和高一學生學習策略的使用率不高,各項學習策略之間相差并不大[23]。(二)在性別差異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同意學習策略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即女生學習策略水平顯著高于男生。如余欣欣、潘穎秋、王穎等。但袁立新和劉晉紅的結果卻顯示了男女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差異并不大。(三)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方面: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學習策略和學業(yè)成績之間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但是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研究結果也是不一致的。袁立新認為學習策略對學習成績的解釋只有6.5%。明顯低于等的34.3%和劉加霞等的18%[9,19,24]

四、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測量工具不權威。目前我國學習策略研究中所使用的問卷一般有兩類:一是從外國翻譯得到的問卷;二是國內研究者多根據自己對學習策略的界定自行設計的問卷。使用從國外引進的問卷會因文化差異而得不到可靠的結論;自行編制的問卷又會因為內部構成要素不同得出不同的,甚至有些是矛盾的結論。(二)過分依賴問卷法。縱觀二十年來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出所有的實證研究都使用了問卷法,但問卷法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譚頂良提出受“系統(tǒng)歪曲現象”的影響,問卷法所測到的結果可能僅僅反映一個人對學習策略的意識,而與其真實的學習行為表現或學習策略實際應用水平則有較大的差距[4]。張林也認為量表關注的還僅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般性策略行為,沒有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還無法全面反映學生深層次的學習觀念和心理體驗,也很難深入揭示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的內部心理機制[14]。

五、研究趨勢

(一)研究意義上,從研究的理論意義向實踐意義轉變。國內研究者最初進行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學習策略的使用對學習成績的影響,而未幫助師生們了解中學生的學習策略使用狀況和特點。近來的研究則更多關注如何給予教師設計學習策略教學課程提供有效的幫助。(二)工具綜合使用:研究方法從單一使用問卷法到綜合地使用行為觀察、個別訪談、他人評價、作品分析等方法,使所得結果相互補充和驗證,以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此外,還配合使用眼動儀、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功能核磁共振、事件相關電位、腦磁圖等技術手段,深入揭示學習策略及其發(fā)展的大腦機制和內部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桑青松.學習心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82.

[2]張履祥等.學校心理素質教育[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169.

[3]劉電芝.學習策略的實質[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2(1).

[4]譚頂良.學習策略研究問卷法的缺陷及改進設想[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5]Nisbet,J.& Shucksmith,J.Learning Strategies.Routledge & Kegan Paul Ple.1986

[6]Weinstein.C.E .LASSI User,s Manual.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e,1987.

[7]Pintrich.P.R.& De Groot E.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8]Pokay,P. & Blumenfeld P.C,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

[9],郭占基.初中生的學業(yè)成就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3,(4).

[10]秦行音.學習策略內隱理論的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1994.

[11]何進軍,劉華山.10-14歲優(yōu)差生的認知策略及發(fā)展研究[J].心理科學,1996,(6).

[12]周國韜,張平等.初中生在方程學習中學習能力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7,(4).

[13]張履芬,錢含芬.小學生學習策略訓練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0,(1).

[14]張林,張向葵.中學生學習策略的結構與使用特點[J].心理科學,2006,29,(1).

[15]王穎,張林. 初中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特點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6).

[16]洪邦輝,姚鑫.中學生學生策略量表的編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24,(6).

[17]余欣欣.中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的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37(1).

[18]潘穎秋等.北京地區(qū)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2,23(6).

[19]袁立新,溫健儀.中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研究[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23(1).

[20]張向葵,張林等.中學生學習策略應用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2).

[21]劉晉紅.初中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3).

[22]陳培玲.中學生學習策略知識與應用水平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3.

第8篇

行動研究誕生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在西方國家興盛起來,它是一種日益受到普遍關注的教育研究方法。其宗旨是“行動者即研究者,研究者即行動者”。它具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作為首要目標;第二,行動研究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注重研究者與行動者的合作;第三,行動研究要求行動者參與研究,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反思。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行動研究”的構建與運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反思教學

反思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出發(f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省式深入思考,發(fā)現、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自我學習及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探求改進自己教學行為的途徑和方法。

(一)發(fā)現問題

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是反思研究的第一步。教師只有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白問題與新的教育思想觀念的差距,才會不安于目前的教學狀況,從而改進自己的實踐。我們對地理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時,發(fā)現有以下問題:

⑴學生活動表面化、思維虛假活潑

由于教師要求不明,隨意性很大,其結果是學生不知如何學習,討論不能深入,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深入的個性思考。

⑵師生思維不同步

教師搶時間趕進度,教學設計時沒有或很少考慮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教師講解時,學生要么忙于作筆記而沒有積極思維,要么參與了思維而沒有作好筆記,思維明顯不同步。

⑶教師包攬、滿堂灌

教師忽視學生思維活動的周密設計與組織,缺乏對學生特別是基礎薄弱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思維的目標與方法不明,導致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極大的削弱,課堂上死氣沉沉;另一方面,教師又擔心學生不懂,不愿放手,最終由教師包攬。

⑷教師講解不透徹

對有些問題,由于備課不充分,參考資料看得少,挖掘不夠到位,講解不全面、不透徹,概念模糊,學生似懂非懂,做題錯誤率較高。

⑸應對文科綜合高考的能力不強

如何從地理、政治、歷史三個角度去審視、綜合分析某些問題的能力弱,因而缺乏指導學生進行綜合的思路和體系,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反思學習

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經常性地進行反思、學習。主要形式有;備課組內集體商討,吸收別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先進成果,查閱參考資料,借鑒科研成果等。

(三)制定改進計劃

在反思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改進教學的工作計劃。仍以地理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反思為例,可以制定以下改進計劃:

針對問題⑴學生活動低效: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問題為中心設計教學,問題設計依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富有層次性、啟發(fā)性;小組活動時分組明確、任務明確、要求明確,提高分組活動的實效性;提倡個別或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減少集體作答。

針對問題⑵師生思維不同步:教學設計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不忙于趕進度,疑點、難點講深講透,盡量多引導學生前后聯系、整理知識,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對學生不能兼顧作筆記和思考的現象,教師多給學生介紹學習地理的方法和作筆記的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從而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針對問題⑶教師包攬: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地理教學實踐。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給學生應有的時間和空間。指導學生分析、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總結、歸納地理事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guī)律,學會判讀各種類型的地圖,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模式上加以改進,由教師提出問題為主逐漸轉為學生質疑、學生設計問題,學生由上課被動聽講轉為自己動腦思考、動手作圖和筆記、動口說自己的認識或想法。把學習的任務交還給學生,教師則加強個別或小組輔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針對問題⑷講解不透徹:教師多參閱相關復習資料,多角度考慮問題,做到備課充分。

針對問題⑸綜合能力弱:認真學習、研究高考的考試說明。根據近兩年的文科小綜合考試情況和趨勢看,首先應抓好地理學科內的綜合復習和訓練,其次再考慮學科間的綜合復習。因此,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重點進行科內知識綜合復習,在與歷史、政治學科有交叉時,可給學生提出復習建議或要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綜合;此外,教師多看看歷史、政治資料,向有經驗的教師或學校學習,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同政治、歷史教師一起就某些材料設計綜合問題,或給材料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進行反思調節(jié)

審視教學改進措施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課堂的氣氛、學生的反應以及學生的作業(yè)等來分析自己教學行為的利弊得失,作再度反思,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改進措施。在平常的地理教學實踐中,寫教學后記就是比較可行的有效方法。可以記教學過程的某一環(huán)節(jié),記改進的方法,或是對某一知識處理的不足或靈感…… 長期堅持按備課要求寫教學后記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師對知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其實,在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有知識層面上的不足,有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問題,有學生能力的內化問題,有學生主體的發(fā)展問題等等。知識層面的問題較容易解決,而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則需制定詳細的計劃,并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目的。

二、訪談調查與聽課觀察

(一)訪談調查

學校往往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座談來了解教師平時教學行為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反饋給教師,但這不是教師的主動行為。其實,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往往是長期形成的習慣性做法,很難自主發(fā)現,因此教師主動調查訪談很有必要。這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的基礎和前提。

2001年11月,我們對高三文科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召集學生代表座談,學生反映了以下意見:

①滿堂灌,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少;

②板書不清晰、板圖不規(guī)范;

③講課的語速、上課的節(jié)奏太快,來不及作筆記;

④對老師有畏懼感,害怕問問題。

⑤教師講課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

⑥教師重視知識講解,但方法指導較少 … …

仔細想想,有些問題自己確實沒有意識到,必須制定逐漸改進的計劃,并經常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有意識地克服(尤其是習慣性問題)。

(二)聽課觀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尤其是觀摩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可以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可以反觀自己,從而尋找教學中的差距,有時得到的是靈感與頓悟。 比如:教學語言組織中的停頓、輕重、緩急的把握技巧;宏觀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解決疑難問題;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處理……

三、案例研究

我們學校根據班級集體授課中學生較多、教師很難細致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與不解這一實際情況實施導師制:在班級授課基礎上,地理教師是地理科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導師。這為我們的行動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有利于從這些同學那里分析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繼而改進教學。

案例:化解張力同學(高2002級1班)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恐懼

(一)發(fā)現問題

高三年級每次學月考試后都要進行成績統(tǒng)計和分析。高三一班學生張力總成績連續(xù)兩次第三名、一次第二名,數學學科優(yōu)勢突出,但地理學科常在中下水平。他的高考目標是重點大學,地理成績低對他十分不利。他上課時非常認真,課間也問問題,這是為什么呢?

(二)分析問題

第三次月考后,他的地理單科成績仍然低于全班平均水平,于是,在認真分析其三次成績和各科表現的基礎上,找他談話。

師:你的其它學科成績都不錯,為何地理成績總不理想?

生:我也不知道,你上課我能能聽懂,就是考試考不好。

師:你是不是不太喜歡地理?

生:有點,我原來的地理就學得不好,本來想讀理科,老師動員說英語和數學好,以后在文科的競爭力更大,地理只要你重視就可以學好。

師:的確,你只有重視才能學好。你這次的月考試卷我們作了分析,你的主觀題得分低,而客觀題部分還可以,是怎么回事?

生:做選擇題時,基本上能排除兩個選項,但剩下的兩個選項就分不清了。做題時找不到感覺。

師:是否對地理有些恐懼呢?

生:過去不覺得,會考前努力幾天就過了,但現在就不同了,每次成績拿出來,大家都為我地理太差覺得可惜。高考越來越近了,我也很擔心。

師:地理科成績已經成了你是否能考得更好的瓶頸,你在課后花了多少時間?

生:除了上課外,花得很少。

師:為什么?

生:第二學月我每天都花一小時的時間去學地理,學得很辛苦,考試成績卻沒有多大進步,加上比較喜歡數學和英語,因此,第三學月就把地理擠掉了。

通過談話了解到,張力地理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他存在恐懼感,認為地理不好學;另一方面,對地理學科不重視、不感興趣,用的時間少,加之沒有過成功的體驗,找不到感覺,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解決問題

1、制定對策與方案

針對張力在地理學習中的問題,制定以下的對策與方案:

第一步 讓他主觀上真正認識到要考上重點大學絕對不能嚴重偏科,要有危機感,改變學習的態(tài)度,努力學習。

第二步 幫助他找感覺,對地理有興趣。

第三步 課堂上有意識地讓他有較好的發(fā)揮,幫他考出一次好成績,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

第四步 作業(yè)當面批改,定時指導或答疑,進行實質性輔導。

2、實施方案

首先,進行輔導性對話。帶著這樣的目的和設想,教師更多地留意張力,設法接近并尋找與他閑聊的時機。

師:想過學好地理嗎?

生:很想學好,但不知道怎么學習。

師:只要你主動積極,很快就會提高的。建立你先制定一個操作性強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力爭每天上課把知識性問題解決,課后用10分鐘左右時間整理筆記和思路,做20分鐘的針對性練習,晚上睡覺前再回憶一遍,做到“天天清”;平常遇到問題就記在小本上,每周一、三、五晚自習第三節(jié)定時到辦公室解答;完成作業(yè)后直接拿來當面批改;每周日用一小時時間對本周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小結,做到“周周清”;每月月考前再進行復習、考試后小結,做到“月月清”。這樣你就能取得明顯的進步。

生:我按老師的建議去做。

其次,幫助他增強學習地理的自信。給他提供一些難易適度的練習,讓他體驗地理練習的成功;上課多提他的問題,答對及時表揚、鼓勵,答不上時多引導。

第三,加強輔導。每次批改作業(yè)時,對他的作業(yè)進行分析:哪些錯誤是過失性的,其原因是審題不清還是粗心大意?哪些是難免的?是知識問題還是解題技巧或方法問題?是知識不落實還是沒理解?在定時輔導時就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3、經常收集反饋信息。

多次輔導后,每次碰面時張力都主動打招呼問好,臉上也有了笑容,逐漸解決了恐懼和缺乏自信的問題。以后的每次考試中他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在2002年參加全國文科綜合考試中取得了240分的成績,他被湖南大學經貿專業(yè)錄取。

(四)反思與總結

其實,許多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現象。他們只是一味地憑興趣在學習,如果教師不及時地敲響警鐘,并采取補救措施,偏科現象是不可能改觀的,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

第9篇

表1人教版新舊教材實驗統(tǒng)計 

自2010年廣東省實行“3+理科綜合”以來,考試說明中關于“化學實驗”部分的說明一直沒做任何改動。廣東高考試題實驗部分涉及面廣、知識點多、能力要求高、考查形式多樣,占高考分值的1/5以上(見表2),重視基礎知識、基礎實驗,考查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數據處理、實驗條件控制、繪圖、文字表達等實驗綜合能力。因此,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不僅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化學原理、記憶化學事實的教學手段,因此要求平時的教學不僅要開設實驗課,更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功能高效地指導化學教學的開展。 

生自省能力的作業(yè)比如像制定學習計劃,整理知識網絡體系。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力是最容易被激發(fā)的。“留心處處皆學問,細心題題有發(fā)現,上心事事長見識,專心路路有收獲”。由于學生的興趣、特長、條件不同,學生在上面的幾類作業(yè)中自己選擇三類作業(yè)完成即可。 

(5)利用考后時機,智做個性化作業(yè) 

每場考試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考得好的意氣風發(fā),考得差的愁眉苦臉。考試過后是讓學生學會反思學會自省的最佳時機,也是調整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的最佳時機,引導不好的話或者驕傲自滿或者灰心喪氣。這時教師在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成績觀的同時,還可以布置這樣的個性化作業(yè):①建立錯題集,及時分析錯誤;②寫反思與總結,考得好保持學習習慣和做法,考得差的調整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③ 寫計劃,自己將如何做才能提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自我評價會發(fā)展成為調節(jié)自我學習活動的關鍵因素,幫助學生發(fā)展元認知能力。 

總之,以上是從教育最佳時機的角度來設置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yè),目的是抓住時機,課前引導;利用時機,趁熱打鐵,夯實基礎;巧設時機,發(fā)展?jié)撃埽鸬绞掳牍Ρ兜男Ч膶W生的水平和特長出發(fā),脫離題海戰(zhàn)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和化學思維能力。 

1.利用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的動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興趣,實驗越有趣味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像滴水著火(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水果電池(原電池原理)、焰色反應(檢驗金屬元素)、噴泉實驗(氨氣的性質)等趣味性實驗體現化學物質的變化絢麗多彩,化學現象光彩奪目,從新奇的現象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利用實驗充分體現化學核心觀念 

化學學科觀念是指化學學科思維、學科方法、學科價值觀念的統(tǒng)稱。其中化學學科思維是指運用化學觀念(元素觀、微粒觀、分類觀、變化觀)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而實驗是從宏觀角度建立三者之間內在聯系的有效手段。以《溴乙烷》教學設計為例,首先對比溴乙烷、乙醇的結構預測溴乙烷可能斷鍵的位置,運用球棍模型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過程中斷鍵與成鍵獲得微觀認識;再通過觀察與分析溴乙烷分別與水、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鈉醇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等活動獲得宏觀反應事實的認識,這些現象非常形象具體,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容易接受。通過現象嘗試書寫溴乙烷分別與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鈉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獲得符號表征,從而獲得學習鹵代烴的“三重”表征。又如通過實驗確定氫氧化鋁所屬類別是堿性、酸性還是兩性氫氧化物;又如對比銅片、可抽動銅絲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倡導綠色化學的思想。化學基本觀念的具體內容并不能通過記憶有效地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親身體驗化學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和應用價值,使思維達到高層次的抽象概括水平,感悟到化學知識中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方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觀念。 

3.利用實驗有效引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化學理論 

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很多概念、理論的形成,一般都是從認識具體物質的性質入手,而物質的性質需要借助一定的實驗手段,通過物質變化被學生感知。在進行強弱電解質概念的學習時,筆者通過設計等體積等濃度(0.1mol/L)鹽酸和醋酸的導電性、測定溶液pH、觀察與等量鎂條反應產生氣泡的快慢等三個實驗讓學生感受鹽酸、醋酸性質的異同點,再通過圖片和動畫觀察分析鹽酸溶液和醋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來理解強弱電解質的本質區(qū)別,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又如設計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筆者以FeCl3溶液為例,首先要求學生根據水溶液中的平衡體系猜想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有哪些?再通過給定的試劑(0.1mol/L鹽酸、0.1mol/L氫氧化鈉、碳酸鈉固體、氯化鐵固體、硫酸鋁固體、蒸餾水)和儀器(酒精燈、pH計、試管、膠頭滴管)通過測定溶液pH的變化來驗證假設,從而輕輕松松地總結歸納出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平衡移動的方向。所以,對于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通過實驗方法讓學生感知物質及其變化的實驗現象,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微觀的內容宏觀化,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獲得實驗事實,確信化學理論的真實性,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 

第10篇

【關鍵詞】思想教育 方法引導 心理輔導

在高速度、快節(jié)奏、強競爭的時代,想讓學生高三競爭穩(wěn)操勝券,除了要有強健的身體、淵博的學識、良好的機遇外,關鍵還要有健康的心理。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心理、生理的發(fā)育,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可能遇到種種問題,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高考成績,決定著學生的命運,也牽動著家長、和社會。那么,該如何打開高中學生心扉呢?本人結合擔任高中教育教學多年,淺談以下:

1.思想教育

高中生面臨的是巨大的升學壓力,為保證學生以昂揚的斗志堅持奮斗到底,思想教育是開啟學生心門有效手段。

1.1 重視勵志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教育最基本的職能是實現和完成個人的社會化,使個人成為完整、合格的社會成員。在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學會做事,二是學會做人。前者主要是生存及勞動經驗、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后者主要是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利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1.2 磨練意志,激發(fā)斗志

信心是階梯,通向理想的梯子;信心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力量能培養(yǎng)希望、創(chuàng)造奇跡。信心是行動的催化劑。我盡力鼓勵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高中學生自我期望值大,許多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績盡快提高,通過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增強信心,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達不到期望目的,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作為老師,我們知道短時間大幅度提高成績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隨著課程的深入,綜合性的加大,難度越來越大,短時間內成績想達到明顯的提高是不現實的。所以就要在平時的觀察中發(fā)現學生類似的情況,及早幫助學生恢復信心。例如在每次質檢考試中,部分學生會對自己的成績感覺不理想,并因此喪失信心,覺得以后參加高考沒有希望了。2010學年我所教班的學生中,有一位高二八班的女生叫丘秋妮,沉默寡言的,開學后三次質檢成績都不理想,她就喪失了信心,針對她的情況,我找她談心,幫她從學習、生活、心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給她講了身邊人苦讀成才,在逆境中奮斗的事例;開家長會時還專門找到她家長談,要求家長配合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后來她信心倍增,成績不斷提升,躍上了班排名前列,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試中發(fā)揮好,取得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她常鼓勵身邊同學,鼓勵他們重樹信心。對個別效果不明顯的學生,我還通過個別談心,一對一幫助學生分析各自的優(yōu)勢和努力的方向,幫助同學排除影響學習因素,樹信心,激發(fā)學生斗志。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放長眼光,還建立了學生成績檔案,把每位學生每一次的成績通過圖表清楚地反映出來。進步了,學生看得見,信心自然增強;退步了,引導他們看曾經的成績與現在的不足,不要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而失去信心。通過成績檔案,學生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改進不足,增強自信心。

1.3 營造班級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

我們知道:一根筷子容易折斷,擰成的麻繩拉不斷。班級管理也如此,一個班,形成合力,集體的力量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班級環(huán)境是學習的一個主要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健康,學習斗志激發(fā),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良好的班風中享受共同學習的快樂。

班級氛圍的營造是班風建設的基礎。開學第一周,我會與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創(chuàng)建班級的文化。如: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訓(比如:天道酬勤等)裝貼在前(后)黑板上方,以此引導學生自覺努力學習。制作一系列標語如:“腳踏實地海讓路,持之以恒山可移”“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等等,鼓勵學生腳踏實地才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此外,良好的班風是班級建設質量的保證。學生面對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容易遭到激化,一部分學生甚至喪失斗志,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紀律不嚴明,遲到早退屢屢發(fā)生,對此,不僅對學生自身的學習激情不利,對班上其余同學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針對此種情況,我會積極嚴把紀律關,做好學生和學生家長思想工作,不能有任何懈怠。只有在嚴明的紀律下,班級學風才能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學生個體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2.學法指導

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學習成功的第一步,所以,學法指導是開啟學生學習心門的關鍵。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中小學生來講,學習成績就是在校表現的最終體現,所以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壓力。作為一名專業(yè)班的老師,更是要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我們知道,學習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影響之大。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不斷引導,教會學生逐步學會總結知識,能夠自己構建知識結構。逐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

2.1 制定計劃

學習計劃的制定是保證做學習主人的第一步。所以在平時教師就要做到適時的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確實可行的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給學生介紹高考成功者的學習方法與經驗。但如果學生可以學習失敗者的經驗教訓,這也不失為一種借鑒。通過學習交流會等形式,學生互相介紹成功學習經驗之外,我們更要把目光放在失敗者的教訓之上。通過學習交流,使學生明白不注重學習方法,忽視基礎知識,不制定計劃等問題的弊端。

2.2 思維訓練

找出高中學生思維的障礙,有利于學生有效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旦思維發(fā)生了故障,不能順利完成學習時,教師要進行啟發(fā)式的誘導,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他們的思維逐漸趨于科學,這樣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得到了思維方法的訓練。

2.3 失誤歸因分析

學習是一個不斷失誤的過程,失誤是在所難免的,學生遭遇失誤往往就垂頭喪氣,認為這是學習的失敗,從而對失敗做出消極的歸因,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并可能會因此出現厭學。教師要設法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失誤,否則失誤不僅一文不值,還將傷害他們自信和自尊。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歸因水平,強調考試失敗并不說明能力缺乏,而是其他種種原因造成的,才不會損傷學習的真正動機。

我們要通過一系列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寓學于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心理輔導

心理問題常常影響學生學習狀態(tài),心理輔導是開啟學生心門的保證。

3.1 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及時排解困惑

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之下,學生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此情況,如果不加以疏導,必定對學習造成很大影響。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通常會出現學習成績和復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只是感覺迷糊的現象,即心理學上稱的“高原現象”。特別是高一學生,剛上高中,很難適應高中課程,但是又希望把成績趕上去,期望與現實不符,學生很容易出現信心不足的問題,我們要讓學生知道,這是一種無法回避的客觀現象,并不意味著學習到了極限。相反,在此階段,學生更易學會反思,分析此現象的原因,如生理心理疲憊、學習方法不再適用等等。應該輔導學生及時調整,克服急躁情緒,有針對性地進行動力訓練。例如我所教的地理科,我采用了圖像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多種巧記的方法幫助學生度過難關;如:要求學生記住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我開始從黃河下游到上游,如:冀魯豫、晉陜甘,再由長江下游到上游; 如:蘇皖浙贛鄂湘川等等以此類推,形成一整套的口訣,既記住了簡稱,又記住了它們在中國所在的位置,一舉兩得,使學生能快速的記住所要了解的問題。同時要告訴學生,地理與其他學科一樣,都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要積極探索。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態(tài)是關鍵,方法是根本,增強學習的底氣,盡快克服此現象,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做好準備。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容易出現的“舌尖現象”。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一部分學生會出現遇到很容易的題目,答案卻被暫時性遺忘的現象,心理學稱之為舌尖現象。遇此問題,學生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并對學習失去信心。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牢牢記住,遇到舌尖問題,越是緊張,越影響狀態(tài)。所以遇到此問題,學生應保持冷靜,放松的狀態(tài),轉移注意力,就有茅塞頓開。

3.2 組織有效活動,給學生進行有效減壓

教師要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拔河、唱歌、演講比賽或郊游等等,用體力活動替代腦力勞動的疲勞,轉移學生整日動腦筋而帶來的煩惱,達到為學生“減壓”的效果,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面臨的艱苦奮斗高中階段。針對各種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現象,我們要在平時多觀察留意,及時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以正確的指導、熱情的幫助,及時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讓他們以一種最平常的心理來度過高中階段,最后以最健康的心態(tài)去迎接高考,從而走入大學,走進社會,走上壯麗的人生之路。

總而言之,學生的心理教師必須關注,心理問題無小事,任何小的心理問題都可能會釀成大錯。教會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中的學習問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是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一件大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的方法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第11篇

終于寒假放假時間出來了,寒假期間,我們要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把一些有意義的人或事寫進文章里。2022年寒假放假時間最新出爐你知道嗎?共同閱讀2022年寒假放假時間最新出爐,請您閱讀!

2022年寒假放假時間最新出爐北京

2022寒假時間:1月22日—2月20日

上海

2022年寒假時間:從2022年1月20日開始,2月16日結束。

天津

2022年寒假時間:全市中小學自1月25日起開始寒假放假,

2022年中小學新學期開學時間:

寒假開學時間為2022年2月22日,

暑假開學時間為2022年9月1日。

重慶

2022寒假放假時間:2020年1月22日-2月15日

河北

唐山:中小學2022寒假放假時間為1月22日—2月17日

從這個寒假放假時間表,我們可以看出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的寒假時間最早的是從1月20號開始,最晚2月21號結束。

山西

暫未公布

江蘇

2022年寒假時間:放假時間擬定為1月22

日春季開學上課時間擬定為2月11日

浙江

2022年寒假時間:2022年1月25日正式放寒假,

2022年2月16日學生報到注冊第二學期

安徽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放寒假時間為:

2022年1月18日(臘月十六)— 2月15日(正月十五);

普通高中學校放寒假時間為:

2022年1月26日(臘月二十四)—2月15日(正月十五)。

福建

2022年寒假時間:小學初中(中職)于2022年1月20日放假,

高中于2022年1月26日(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放假,

春季開學時間為2022年2月16日(農歷正月十六)。

江西

南昌:小學、幼兒園從1月21日開始放寒假,

中學從1月25日開始放寒假,

下學期中小幼統(tǒng)一于2022年2月16日開學

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和福建的放假時間也是從一月中下旬到二月中旬,山西的寒假時間還沒有公布。

山東

濟南:1-9年級寒假時間為2022 年 1 月 20 日—2月 15 日,

高中階段為2022 年 1 月 27 日—2 月 15 日(正月十五)。

青島:中小學和中職1月20開始假期,高中階段是1月26日。

河南

一年級到九年級于1月22日、高中于1月26日進入寒假,

都于2月20日準備開學。

湖北

2022年寒假時間:小學、初中2022年1月22日放假,

高中、中職2022年1月24日放假

湖南

2022年寒假時間:從2022年1月16日開始,2月12日結束。

第二學期,2022年2月14日上課,2022年7月9日結束

廣東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寒假起始時間為2022年1月16日,

暑假起始時間為2022年7月3日;

普通高中學校寒假起始時間為2022年1月23日,

暑假為2022年7月10日。

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和湖南的放假時間也是在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左右結束。

廣西

2022寒假放假時間:2022年1月22日放寒假至2022年2月12日結束,共22天

海南

海南中小學將于2022年1月15日起放寒假,2月16日報到注冊,2月17日正式開學,7月9日起放暑假。

四川

義務教育學校2022年1月15日放寒假離校,

高中階段學校2022年1月21日放寒假離校。

2022年全市中小學2月18日正式行課

貴州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廣西、海南和四川的放假時間也是在1月中旬左右,不過廣西的放假時長只有22天,貴州的時間還沒有公布。

云南

1-8年級寒假時間不遲于2022年1月15日;9年級和高中階段不遲于2022年1月22日;1-8年級2022年2月27日學生報到;9年級和高中階段2022年2月20日學生報到。

遼寧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吉林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黑龍江

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內蒙古

幼兒園、小學2022年1月8 日(星期六)放寒假,

初中2022年1月15日(星 期六)放寒假,

高中2022年1月22日(星期六)放假

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放假時間還沒有公布,云南的放假時間是在1月中旬左右,內蒙古的小學和幼兒園是放假時間最早的了,在1月8號放假。

陜西

小學:2022年1月8日放假;初中、高一、高二于2022年1月15日放假,高三2022年1月22日放假。

甘肅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寧夏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青海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西藏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新疆

2022寒假放假時間:暫未公布

寒假安全教育注意事項一、防盜、防火、防觸電。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要關好門窗,如果有陌生人敲門的話,千萬不能開門,不可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注意室內電器、煤氣等的安全,對于自己不熟悉的家用電器不要隨便碰觸和使用,以防觸電、火災和煤氣中毒等事件的發(fā)生。

二、防凍,防摔。寒假期間氣溫低,路面易結冰,所以同學們必須注意保暖防凍,外出行走時注意路面情況,不要在結冰路面玩耍、嬉戲,防止摔跤受傷及其他安全事故。

三、防交通事故、防拐騙。寒假期間,正逢春運,交通比較擁擠,人流量較大,因此同學們在外出時,要盡量結伴而行,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去乘坐未經交通部門檢驗通過無證、無牌及違章超載的車船,避免人身和財物的意外損失。家中有車的同學,要提醒家長駕車時不超速,不超載,不疲勞駕駛,文明行車。不要輕易和陌生人聊天,更不能吃、喝陌生人給的東西,如果遇到困難直接找警察叔叔幫忙。

四、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聚餐宴會較多,同學們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要醉酒,酗酒,注意身體健康。此外,不要參與各種形式的封建迷信和賭博活動,從小養(yǎng)成“崇尚科學,遠離”的良好習慣。

五、不放煙花爆竹,防止炸傷、燒傷和火災。特殊情況下要放的,也要注意安全,要在長輩的陪同下燃放。燃放時首先應注意的是要選擇在空曠的地方燃放,防止引起火災,避免傷到行人;第二:在購買煙花爆竹時一定要選擇在正規(guī)的經過批準的店內購買,這樣才能保證質量可靠,燃放時才能減小意外的發(fā)生;第三,在燃放時一定要按照說明使用,切不可對人、對物燃放。

寒假假期學習計劃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于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復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于最佳狀態(tài),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后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yǎng)精蓄銳,以利再戰(zhàn)。但午休切莫過長,容易導致昏昏欲睡的感覺。

下午15點—16點:調整后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yè)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復雜計算和費勁作業(yè)。

第12篇

關鍵詞 中學生,學習策略,策略量表。

分類號 B844

1 引言

使學生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各國對教育發(fā)展的共識,學習策略是使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手段,此乃教育心理學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證實,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學習策略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1~4]。關于學習策略的概念,一種觀點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認知過程中所運用的注意、編碼、保持、檢索和運用等信息加工的具體認知方法[5,6];另一種觀點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對認知策略的一系列選擇、協調和運用技能的執(zhí)行過程,主要涉及信息加工過程的調控手段[7]。目前,大多數研究者普遍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而有目的、有意識制定的關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它不僅包括具體的認知方法,還包括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調控行為[8,9]。

國內外研究者對學習策略的應用進行了大量研究。Zimmerman和Martinez-Pons考察了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學習策略運用方面的個體差異。研究結果發(fā)現,學優(yōu)生比普通學生會更頻繁地使用某些學習策略,如組織和轉換、自我獎懲、尋求幫助及復習記錄;女生在運用調節(jié)策略上顯著優(yōu)于男生,而男生在認知策略上優(yōu)于女生;學習策略的運用次數從小學到初中逐年增長,而從初中到高中則逐年降低[10]。周國韜等人的研究揭示小學高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學生使用認知策略的頻率有減弱的趨勢[4]。董奇等人指出,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一年級學生在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行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11]。谷生華、辛濤等人的研究結果則表明,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沒有顯著差異,初中的優(yōu)、差生學習策略有顯著差異,高中階段在學習策略上則沒有發(fā)現優(yōu)差生之間的顯著差異[12]。余欣欣指出,初中男、女學生在應用學習策略的水平上差異不顯著,高中女生運用學習策略的水平顯著高于男生[13]。潘穎秋等人表明,從初三到高三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沒有表現出隨年級增長而提高的趨勢,在時間管理、焦慮和信息加工策略上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14]。總而言之,關于中學生學習策略應用的研究結果表現出較大的不一致,這一方面反映了中學生應用學習策略特點的復雜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使用的量表不一致所造成的。關于學習策略的測量工具,學者們主要采用的量表有:Weinstein編制的學習策略測驗(LASSI),包括態(tài)度、動機、時間管理、焦慮、專心、信息加工、選擇要點、學習輔助、自我測試和考試策略10個分量表[15];Pintrich和De Groot編制的學習策略量表,由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3個分量表組成[16]。目前尚缺乏適合于我國學生實際的學習策略測量工具。本文擬編制一套適合我國中學生學習實際的學習策略量表,并對中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基本特點進行初步分析,以期為當前中學教育中的策略教學和學法指導提供有益的理論借鑒。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選取長春市重點、普通中學各一所學校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個年級的中學生500人,其中有效被試442人(見表1)。

2.2 測試材料

2.2.1 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的理論構建

根據上述學習策略的概念,本研究從信息加工流程的角度將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為提高學習效果,有意識使用的具體認知方法和調控整個學習過程的行為手段”。根據該定義,對長春市幾所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與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優(yōu)秀中學生進行座談,進一步明確了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影響其學業(yè)成績的主要學習方法和行為。

在分析研究文獻和實地訪談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由認知策略和調控策略兩部分組成。即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包括2個分量表:認知策略分量表,主要從信息加工的過程考察中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具體認知方法和技術;調控策略分量表,主要考察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合理地協調、安排和調整自己學習行為的調控手段。認知策略量表包括4個維度:①選擇注意策略,指學生按照重要程度分辨學習內容輕重主次的策略;②表層加工策略,指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一般性復述、加工的策略;③深層加工策略,指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組織、歸納、整理和系統(tǒng)化的策略;④檢索應用策略,指學生正確提取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調控策略量表包括4個維度:①自我計劃策略,指學生自己安排和籌劃學習活動的內容與順序的策略;②監(jiān)督檢查策略,指學生有意識監(jiān)督和檢查自己學習計劃執(zhí)行情況的策略;③反饋調節(jié)策略,指學生根據獲得的反饋信息和結果及時調整和采取補救措施的策略;④自我總結策略,指學習活動告一段落時自己能定期回顧和總結學習中得失的策略。

2.2.2 量表項目的編制與篩選

根據學習策略的理論結構,本研究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收集并整理出中學生學習中有效的學習行為83項,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合并,精簡為53項,作為預測項目。選取高一學生107人對這些項目進行了初測。根據初測結果將其中區(qū)分度不高、因素負荷不大的項目剔除,最終保留35個項目,構成正式的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

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的項目全部采用5點評分,按照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對每種學習行為應用的頻率進行評定,從不使用=1分,偶爾使用=2分,有時使用=3分,經常使用=4分,總是使用=5分。在5種情況中選擇一種。

2.3 施測程序

由兩名心理學研究生擔任主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其中對高一學生于45天后再次施測該量表。以各年級教師提供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總分作為學生學習策略的預測效標。

2.4 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的全部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管理與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從學習策略測量的全部數據中抽取公共因素,并通過斜交旋轉法求出最終的因素負荷矩陣。運用KMO和Bartlett′s Test對研究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適當性進行考察,其中認知策略量表的KMO指數=0.905,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字2=2013.20,p

根據因素分析Cattell的“陡階檢驗”原理和抽取公共因子的標準,從認知策略量表中抽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3個因子,共解釋項目總變異的50.44%。其中因素1合并了“選擇注意策略”和“表層加工策略”2個維度,主要是學習者對新信息進行分辨、選擇、標注、復述和編碼加工的行為策略,可以將其稱為“淺層加工策略”;因素2是對新信息進行組織、歸納、整理和系統(tǒng)化的策略,稱為“深層加工策略”;因素3是在面臨新問題時正確檢索提取和運用新信息解決問題的策略,稱為“檢索應用策略”。從調控策略量表中抽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4個因子,共解釋項目總變異的54.37%。這4個因素的項目與前文的理論構想維度基本一致,分別為自我計劃、監(jiān)督檢查、反饋調節(jié)和自我總結策略。認知策略與調控策略2個量表的因子負荷矩陣,見表2。由2個量表的因子負荷來看,量表的項目基本驗證和揭示了本研究的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的理論維度。

3.2 量表的信度

根據量表的施測結果,本研究計算了各項目與所屬的維度、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各維度、分量表與總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以及各量表項目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琢系數和重測信度,結果見表3。

從表3結果可見,各測題與所屬各量表的相關系數范圍在0.38~0.80之間。認知策略與調控策略分量表和總量表的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分別為0.85、0.85和0.87;Cronbach α系數0.87、0.89、0.93也表明各量表具有很高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0.60、0.63、0.64也基本達到同類量表的信度指數,表明本量表所得結果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3.3 中學生學習策略應用的一般特點

對中學生學習策略各維度的應用水平進行4(年級)×2(性別)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結果見表4、表5。

MANOVA分析結果表明,學習策略各維度的應用上都有隨年級升高而下降的趨勢。除了反饋調節(jié)策略外,學習策略的各維度在應用上都有極其顯著的年級主效應(p

在應用深層加工策略、反饋調節(jié)策略上發(fā)現年級與性別的交互作用顯著,F(1,434)=3.111,p<0.05,F(1,434)=2.526,p<0.05。對于男生,深層加工策略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增高;對于女生,則由逐年下降到高中后逐漸提高。在反饋策略的應用上初中女生多于男生,進入高中后男生逐漸超過女生。

本研究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選取前、后各27%的學生作為學習成績優(yōu)差兩類,比較其在學習策略應用上的差異,結果見表6。

部一致性,穩(wěn)定可靠;量表的結構效度理想,能夠對中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良好的預測作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測量和鑒別學生學習策略使用情況的工具。

在量表的編制與施測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有待于改進的問題。由于本量表是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構建的量表維度,有些維度的項目學生理解和把握起來有一定難度。尤其是認知策略量表的項目,由于認知過程隱蔽性強、加工速度快,很難被人明確意識到。另外,從整個量表來看,學習策略各維度所包含的項目數量不多,還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策略應用的全部情況。這些問題還有待于在以后研究和使用中不斷修訂和改進。

運用該量表對學生進行初步測查,結果揭示出了我國中學生在運用學習策略方面的一般特點。

在學習策略運用的年級水平上,本研究發(fā)現,初中生與高中生存在年級差異,有隨年級升高而逐漸下降的趨勢,僅在反饋調節(jié)策略上不存在年級的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與潘穎秋、Zimmerman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0,14]。為何會出現高中階段學習策略的運用下降這種情況呢?原因可能有3個:①學習策略量表中所測量的學習行為,到了高年級后學生已逐漸掌握并習慣化,其意識程度反而降低了;②中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學習的壓力加大了,教師留給學生自己支配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策略應用下降了;③進入高中階段,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知識的掌握相比)重視程度不夠,可能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進一步對學生的調查發(fā)現,進入中學的高年級學生根本沒有時間,也不需要自己進行自主學習,只要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走就能得高分。所以隨著距離高考越近,學習策略的用武之地則越少了。

在學習策略運用的性別差異上,研究結果表明,女生在調控策略應用方面明顯多于男生,在認知策略應用方面女生則少于男生。這與中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有關,男女生在自我意識的成熟時間上有差異,女生一般早于男生。因此,女生在調控策略的掌握與運用上明顯多于男生。此外,在深加工策略和反饋調節(jié)策略的運用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與年級交互作用,表明男生在深層加工策略的使用上隨年級升高而迅速提高,而對于初中女生則有下降的趨勢,到了高中后女生才迅速趕上;對學習策略使用的調節(jié)能力初中女生優(yōu)于男生,進入高中后男生逐漸超過女生。這一結果表明,由于在調控能力上男女生發(fā)展時間早晚的不同,男生行為調控能力發(fā)展較晚,到高中后期很快就能趕上甚至超越女生。同時,也提醒中學教師對中學高年級女生策略運用和調控行為水平降低的原因給予更多的關注。

不同年級的學習優(yōu)、差生在學習策略應用上的差異表明,除了初一學生在學習策略應用上差異不顯著外,其他3個年級的學習優(yōu)、差生在學習策略各維度上都有明顯差異,尤其是初二的優(yōu)差生在學習策略的所有維度上都有顯著差異。這說明初中二年級是學生學習策略分化的關鍵時期,也正是掌握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最佳時期。從學習策略的各維度來看,各年級的學習優(yōu)差生之間在深層加工策略、檢索應用策略和反饋調節(jié)策略上都有顯著差異,這3方面策略的運用差異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最為明顯,它們也是中學生認知能力和調控能力的集中體現。這啟示廣大教師在對中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策略教學時尤其要注意學生對這些學習策略的使用,不但要使學生掌握策略知識,還要使他們能夠在面臨新問題時有效地進行策略遷移,對學習的整個過程和學習策略的效果進行有意識的監(jiān)控、調節(jié)。中學生也只有學會將認知策略和策略的調控行為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學會自主學習。

5 結論

中學生學習策略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和可靠的穩(wěn)定性,量表的結構效度理想,能夠對中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良好的預測作用。

中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有隨年級增長而下降的趨勢,女生調控策略的運用顯著多于男生,男生認知策略的運用多于女生,深層加工和反饋調節(jié)策略應用有年級與性別的交互作用。

初二和高二年級學習成績優(yōu)、差生在學習策略各維度應用上都有顯著的差異,深層加工、檢索應用和反饋調節(jié)策略應用水平上各年級的優(yōu)、差生差異顯著。

參 考 文 獻

1 Corno L & Mandinach E. The role of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83, 18(1): 88~100

2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86, 23(5): 614~628

3 Weinstein C E & Mayer R E.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Wittrock M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 York: Macmi Uan, 1986. 315~327

4 周國韜,張平等. 初中生在方程學習中學習能力感、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 心理科學,1997, 20(4): 324~328

5 Rigney J W. Learn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in 0′Neil H F eds, Learning Strategies. 1978. 165~188

6 Mayer R E. Learning Strategie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Academic Press, NC. 1988. 11~23

7 Nisbet J & Shucksmith J. Learning Strategies. Routledge & Kegan Paul Plc. 1986: 5~6

8 劉儒德. 論學習策略的實質. 心理科學,1997, 20(2): 179~181

9 Pokay P & Blumenfeld P C. Predicting achievement early and late in the semester,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41~50

10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Students difference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ing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51~59

11 董奇,周勇. 10~16歲兒童自我監(jiān)控學習能力的成分、發(fā)展及作用的研究. 心理科學,1995, 18(2): 78~93

12 谷生華,辛濤等. 年級、學業(yè)成績與學習策略關系的研究.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8, 14(4): 131~135

13 余欣欣. 中學生學習策略發(fā)展的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37(1): 61~65

14 潘穎秋等. 北京地區(qū)中學生學習策略水平的調查研究. 心理科學,2000, 23(6):694~698

15 Weinstein C E. LASSI User′s Manual. H & 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16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1): 33~40

17 等. 初中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 心理科學, 1994, 17(4): 198~204

USING OF LEARNING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Xiangkui,Zhang Lin,Wang Y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Depart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Department of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Anshan Normal College, Anshan 114005)

Abstract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黄大仙区| 咸阳市| 华蓥市| 盐边县| 雅江县| 两当县| 长治县| 柘荣县| 兖州市| 中超| 大理市| 涪陵区| 嘉祥县| 紫阳县| 清丰县| 灵丘县| 洞口县| 定远县| 丘北县| 三门县| 洛隆县| 南华县| 鲁甸县| 馆陶县| 公安县| 平乐县| 南雄市| 垣曲县| 英德市| 汽车| 田林县| 藁城市| 阿图什市| 栾城县| 江达县| 诸城市| 塘沽区| 旬阳县| 崇仁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