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22:01: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西安兵馬俑導游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家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導游何xx。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游覽世界第奇跡――秦兵馬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共同度過快樂的一天!
古代的權貴希望死后能夠追比生前,因此,古埃及有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中國有了秦始皇陵。出古都西安東行幾十公里,便可見平展農田中一座綠色覆蓋的巨大陵墓,像山一樣突兀而立,它的外觀有些似金字塔,但它不是石質而是黃土夯成的。里面的秦始皇已在此沉睡了兩千多年。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一位非比尋常的人物。他十三歲繼承父親的王位,二十二歲親政,在羽翼豐滿之后發動了兼并戰爭,十年內滅六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霸業終成,他傲視天下,睥睨古今,于是自稱"始皇帝",后人稱之"千古一帝"。
各位游客,大家請看,這就是著名的秦兵馬俑。它在秦陵東側一公里半處,規模宏大,共有三個俑坑。三個坑共約2萬多平方米,坑內共計兵馬俑近八千多個,木制戰車一百余乘和青銅兵器4萬余件。在這三個坑中,一號坑規模最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六千個,面積一萬二千平方米。二號坑其次,面積是前者的一半,有兵馬俑千余個。三號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內有武士俑68個。
各位游客,這就是一號坑。最前面的是前鋒,二百一十名不共武士俑,橫列三隊,手持弓箭,背負箭囊。后面緊緊跟隨的是身穿鎧甲的步兵。軍隊左右各有側翼,末尾還有三列后衛。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各位游客,請看,整個軍隊布局嚴密,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呀!
下面我要帶大家去二號坑和三號坑,其中三號坑是總指揮部統帥三軍。它們雖然規模沒有一號坑那么宏大,但是和一號坑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各位游客,秦兵馬俑一日游的活動就要結束了,希望兵馬俑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感謝各位的配合。謝謝!
秦兵馬俑的簡短導游詞一親愛的游客:
你們好,我是導游沈瑞,今天很高興由我帶領大家去參觀秦兵馬俑,希望大家不要亂扔果皮紙屑,謝謝大家。
秦兵馬俑是世界上奇跡之一。兵馬俑位于西安臨潼出土,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凡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你瞧,將軍俑,武士俑,騎士俑,陶馬,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
感謝大家來參觀其兵馬俑,希望大家下次再來,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秦兵馬俑的簡短導游詞二尊敬的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說:“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就見不著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隊。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目前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號坑,也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你看都點了三個俑坑總面積一半還多呢!既然面積那么大,那么數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個。一號坑上面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再細細游賞,游覽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們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曷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是將軍俑。有的神態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有的則是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果作戰,戰勝敵人。滿是大將風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個體格健壯,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上翹起的戰靴,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
接著繼續來看騎兵俑,仔細觀察,它們身上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左手持弓箭,仿佛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打仗時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駒。看前方,那陶馬跟真馬一樣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西安導游詞(一)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回國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模空前的佛經譯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西安導游詞(二)各位游客們大家好: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碑林。顧名思義,它的意思就是“碑石叢立如林”,這座博物館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歷史了。它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所以,人們又將其稱為“石質書庫”。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各位游客,這里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有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還有晚唐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和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稱為“千金貼”。這里還有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代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高峰時代。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自唐太宗以來歷任皇帝的酷愛和提倡,造就了全社會對書法的普遍重視。一大批書法家涌現出來,如同百花齊放。
好了各位,今天我們的碑林博物館之行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請大家自己參觀。感謝各位的參觀,謝謝!
西安導游詞(三)
大家好!很高興做你們的導游,下面就跟著我一起去參觀,希望我們有一個快樂的旅程。
西安兵馬俑,它號稱“世界第奇跡”,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總面積是二萬零七百八十平方米。第一號兵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農民伯伯打井時發現的,后來經過考古學家認真的工作,我們才知道兵馬俑是地下式土木結構,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寬六十二米,內有陶俑陶馬六千多件。堪稱是一顆異彩獨放的明珠。
兵馬俑博物館每年接待一百多萬中外游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這里參觀,整個博物館占地二百萬平方米,館區內樹林、花、草清香,環境幽雅。
旅游管理 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由企業人才實際需求狀況而產生,按照企業需求規格和學校教學培養目標進行的理論教學和企業實際操作培訓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職教育區別于一般學術型高等教育的核心特點。
一、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機制的現狀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指的是在高職教育中為滿足企業人才質量需要而進行的可以效仿的實踐教學的一種樣式,是在為社會教育和培訓合格勞動者的目標下,開展的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服務部門等校外機構之間合作的標準樣式。通過這樣的教育模式,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并增強企業部門與高職畢業生之間雙向選擇的可能性,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為:一是“企業貫名”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分階段“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按照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方案設計中課程設置的“模塊化”體系,第一學期為專業基礎可和“素質教育模塊”在校內進行;第二學期“酒店管理課程體系模塊”體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在企業同時進行理論教學與頂崗實習,由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完成;第三學期“導游課程體系模塊”,與行業考證結合,爭取通過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第四學期“旅行社課程體系模塊”體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第五學期“旅游管理延伸體系模塊”,根據企業需要,去風景區實習或與行業考證結合,爭取取得旅游行業的相關證件;第六學期,去深層次合作的企業或貫名企業進行畢業頂崗實習,并與就業結合。
二、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構建與實施模式
根據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探索了“學校―旅行社”、“學校―酒店”、“學校―風景區”三種校企合作途徑。
1.“學校―旅行社”合作。充分考慮楊凌的地域優勢,以及學生導游證考試一般都會選擇楊凌考區或西安考區,所以對陜西的旅游路線和導游詞都容易掌握,尤其是在校的“工學結合”實習和畢業定頂崗實習都很容易進行。根據這兩點,旅游管理專業在開辟校企合作線路時,形成從寶雞、漢中、延安分散地區向西安過度的省內旅行社實習基地。
2.“學校―酒店”合作。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與酒店企業的合作已經有7年經驗,在7年的“學校―酒店”合作過程中,逐漸發現管理正規、集團式經營、地理位置優越、企業信譽好、待遇優厚的酒店企業進行長期、深入合作。
通過學生實習加強學校與酒店的深度合作。采取平時聘請酒店的專家來學校給學生作報告,實習的時候學生和指導教師去酒店參加現場操作和鍛煉,逐步形成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并且利用企業資源更新教學理念。已經形成以西安、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等地為中心網狀酒店實習基地。
3.“學校―風景區”合作。鑒于楊凌周邊的風景區大都是政府管理模式,所以在合作的過程中,以4A級、5A級甚至是世界文化遺產或世界奇跡為突破口,通過校企合作掛牌首先實現參觀型實習和外聘教師的形式請進來與學生交流,逐步實現進入景區內參與的模式。目前,掛牌的風景區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太白山森陵園等多家風景名勝區。
三、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成效
從學校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及時反饋社會需求,增強專業的適用性,從企業方面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學校的教學力量,提高教育層次。具體地說,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取得以下幾個好處:
1.校企聯合辦學實現了校企雙方雙贏互補。一方面,學校為企業培養所需要的畢業生,為企業提供服務,為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另一方面,對職業技術學院來說,這樣既保障了學生對口就業,還加強了專業教師與行業得接觸,又可以擴大學院的社會影響。同時企業也向學校提出人才培養的要求,為學校的實踐性教學提供保障。
2.校企聯合辦學有利于突出專業設置的實用性。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經過與企業的多年合作,對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認識比較及時。針對我國旅游業目前的不平衡發展,即旅游企業的就業形勢,在原來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上,于2004年分出酒店管理專業,2007年分出涉外旅游專業,2009年分出國際導游專業。
3.校企聯合辦學能有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通過讓學生參與企業實踐,使他們形成先進的制造理念和養成精耕細作的職業習慣,并樂意從事實際的工作,從而促使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為其今后形成正確的就業定位打下基礎。旅游管理專業加強校企合作,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出新的更適合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4.校企聯合辦學能全方位拓寬辦學思路。根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原則,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能夠全方位地拓寬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思路,推進產學結合,增強辦學特色。高職教育必須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在特色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所以在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上推進產學結合,是增強辦學特色,拓寬辦學思路的有效途徑。
5.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講,其最迫切需要的是有某種職業能力的、有專長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高等院校培養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不僅是新興企業的主體,而且也是大型企業的主體。校企合作,能促使學校把對學生的培養過程與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有機結合起來,使培養的人才適應企業、行業、社會的需要,縮短員工和企業的磨合期,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和勞動成本,有力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四、結語
不過,在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還存在缺乏有力的財政和政策支持,院校和企業合作大多為短期行為,沒有形成長遠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校企合作機制,合作僅限于學生實習與就業等不足之處。所以,在以后在高職院校的發展中,還要繼續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有效合作,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職業教育發展空間,為企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技能實用人才。只有堅持在校企合作辦學的前提下,擴大合作辦學規模和形式,努力形成自身的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才能使校企聯合辦學與促進職業學院發展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實用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池云霞,梁艷清.高職教育校企結合的深層探索[J].職教論壇,2006,(8).
[2]丁金昌.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3]賴華清.基于高職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的課程建設[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