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8 18:02: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暢游
雖然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是,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課堂中,還應當將學生獲得知識的觸角延伸到課外,尤其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借助課外的大課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以教材為中心,將語文課堂引向課外,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多讀、博讀,逐步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鑒賞文章的能力。
1、為學生營造讀書的氣氛
小學生貪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因此,要想讓小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外界環境的影響入手,為學生創設濃厚的讀書氣氛,讓書香氣彌漫學生的周圍。首先,利用好早讀課。早晨是記憶的最佳時期,大腦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調整,如果學生能在早讀實踐集中精力,大聲朗讀,不僅能夠完成對字、詞、句、段的積累,還能夠開啟他們的思維,為接下來的正式學習“熱身”。其次,創建班級圖書角。在班級內設立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貢獻兩三本課外書,這樣圖書角就會有近百本圖書供學生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外讀物,也促使他們在課余時間注意搜集好的課外書充實和更新圖書角。為了檢測圖書角的功能,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就自己所讀的內容進行復述,或者談一談讀后感,或者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們踴躍參與、積極發言,在交流中碰撞了新的火花,不僅鍛煉了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也激起了他們的閱讀熱情。再次,創設家庭閱讀氛圍。除了要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外,教師也應該利用家長會、家訪、編印材料等形式,不失時機地將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的信息傳遞給家長,使家長能夠與教師相互合作,在家里督促孩子每天堅持半個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
2、精心選擇課外讀物
首先,教師要為選學生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話》《魯賓遜漂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小鹿斑比》《詩經》《論語》《西游記》……這些啟蒙性的課外讀物具有深刻的思想、較高的藝術水準,能夠幫助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丑,能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做人做事,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精神。
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名人傳記。名人傳記記錄了某個名人、偉人的成長經歷、奮斗歷程,以及光輝業績,通過閱讀名人傳記,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文學和歷史知識,也能夠增強他們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的勇氣。另外名人的經歷和故事對學生來說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啟迪他們思維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斗志,因此,教師要精選名人傳記讓學生閱讀,這對他們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讀一些科普書。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閱讀科普方面的書籍,學生既可以獲得很多學知識,也能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啟迪他們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3、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巧讀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要讓他們學習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這三種是比較常見的閱讀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而逐步掌握這三種閱讀方法。“精讀”就是要明白所有的閱讀內容,逐字逐句的閱讀與分析,遇到不懂的內容就標記下來,向老師或家長請教;“略讀”就是掃描式的閱讀,只要掌握了大致內容即可,不用一字一句地分析;“瀏覽”適用于閱讀網頁和報刊,主要看標題和關鍵字詞等,一般在搜集學習資料時會用到。
其次,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仿寫練習。閱讀不是單純的讀,而是通過閱讀有思考、有收獲、有進步,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進行一些仿寫練習。如閱讀介紹植物的文章,引導他們會用學到的知識描述他們熟悉的植物;寫人物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這樣激發學生會的閱讀興趣,不但提高了學生會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當前,在“大語文”教育觀的引導下,語文學習已經突破了課堂的限制,開始走向課外,所以,課外閱讀已引起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在這個前提下,課外閱讀已不單單是語文學習的點綴,而成為了學生的一個很大的學習空間。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課外閱讀當成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發展,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使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爭取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使學生暢游于書海,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