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社會科學碩士論文

社會科學碩士論文

時間:2022-03-31 09:15: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會科學碩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對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進行調查分析

(一)調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法、綜合分析法、層次結構分析法、文獻計量法、個別訪談法和專家評審等方法。理論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文獻數據庫,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相關資料,深入理解和綜合分析文獻內容,一方面詳盡地了解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特點,另一方面明確國內外人文科學成果評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實證研究部分,主要運用層次結構分析法、個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確立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形成相應的論文類成果和應用對策類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獲取實證研究樣本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以驗證指標體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確該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進方向。另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加強與論文指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和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創新,將理論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彌補認識上的不足。

(二)樣本收集

確定研究對象:具備研究生培養的石油類院校、理工類院校、國內頂級院校、地域差異的院校、省內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數據方法:通過電話訪談,相關大學網站收集相關資料以及通過相關的期刊或研究報告等資料獲取相關數據。除此之外,我們重點選取了二十余位學術評價領域的理論學者和科研管理部門的實踐專家,以面訪、郵件、電話方式進行了訪談和書面反饋。

(三)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統計分析

通過選取,最終有21所高校被列為研究的對象。一方面研究這些高校研究生學位評價體系的細化分類,另一方面探析各類高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內部的權重分配,各個指標之間相互關系,從而發現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分配的規律。

以中國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三所石油院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為藍本,結合其他18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的分類方法,將21所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統計結果:一級評價指標的論文選題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學校統計數量21個;要求選題前沿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3個;要求選題新穎性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一級指標論文水平主要包括七個二級指標:要求研究方法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文獻綜述的客觀性與全面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5個,要求寫作的邏輯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2個,要求論文研究難度與工作量的學校統計數量8個,要求材料的充分性與可靠性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觀點鮮明、立論正確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新觀點與新見解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潛在的社會效益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獲獎或的學校統計數量4個。一級指標寫作能力主要包括五個二級指標:要求文字表達能力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書寫的規范化的學校統計數量10個;要求設計圖形、圖表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學風嚴謹性的學校統計數量5個;要求摘要表述簡潔規范反應核心內容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答辯情況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回答問題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報告重點及闡述情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著裝及態度情況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

(四)制定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的原則

從評價需求、評價過程、評價結果和評價持續等維度看,應關注以下六項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即分類方案在評價過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類不能過于復雜,分類顆粒度切分要恰當,以保證分類框架清晰簡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夠與評價主體的常識判斷保持基本一致,使評價主體較容易把握,從而提高評價操作的效率和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杀刃栽瓌t,即分類方案的評價結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類比較才可以實現同一指標下的度量,評價結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這就要求分類標準明確和界線清晰??蓴U展性原則,即分類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擴展張力。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等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進,專業學科也隨之細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評價分類體系具有較廣的范圍適應性和較強的功能擴展性,有利于評價結果的持續性比較和評價工作的一致性開展??煽啃栽瓌t。評價指標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評估對象的特征,同時也要考慮指標的實際可操作性,指標的內容應明確,數量需適當,同時,同一參評項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項指標間應具有一定的內在一致性,相互之間不會產生矛盾。客觀性原則。保證評價指標的客觀性,使評價指標及其評價結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實際質量和水平,所設計的評價指標才具有現實意義。獨立性原則。當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某一指標被修改或調整時,其他指標應具有適當的獨立性,不會因某一指標的修改和調整而使評價指標或評價結果之間相互矛盾。

二、確立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著重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重新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答辯用)

三、評價體系的應用及結果分析

該評價體系針對科研管理者、專家和2013年畢業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實際應用,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一經使用即得到了學生、相關科研管理人員及指導教師的一致好評,一致認為該評價體系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客觀科學: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基礎上,能夠客觀科學地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實際水平。嚴密可靠:該評價體系所采用的評價項目和權重比例之間的關系是嚴密的,選擇的應用對象具有代表性,評價結論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夠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進行可靠評價。操作簡單:與其他評價體系相比,該操作步驟簡單明確。答辯之前學生可以通過該體系判斷是否符合答辯標準,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該評價體系衡量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并督促學生。答辯時各答辯評委可以準確科學的評定學生學位論文的綜合水平。

第2篇

摘要,無論是期刊摘要還是學位論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簡明概述論文重要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發現研究等重要內容。摘要是論文要點的濃縮,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讀者的興趣。因此,英文摘要作為學術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們的關注。作為文章在網絡上,尤其是各大網絡文獻庫中首先展現給讀者的重要部分,對于讀者是否會進一步閱讀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v觀研究生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不難發現,許多摘要存在語法錯誤、時態混用以及摘要內容不完整等諸多現象。本文通過抽樣數據重點分析碩士研究生論文摘要存在的問題,為碩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寫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現狀 

碩士研究生論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內容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摘要屬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論文作者應該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讓讀者通過閱讀摘要就能對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通過我們對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寫作,而是基于漢語摘要的翻譯,而且大多數翻譯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譯以及有道翻譯等網絡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寫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語言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語言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大量語法形態錯用,文不達意,意思表達不完整甚至錯誤。為了調查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寫作情況,本文隨機抽取CNKI數據庫博碩論文子庫的工程科技、農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經濟與管理科學學科領域各40篇,共200篇碩士畢業論文的摘要進行摘要寫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時態使用、語態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語步的出現情況,以求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生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對策。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碩士畢業論文英文摘要進行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國內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時態和語態問題以及內容結構的問題。 

(一)時態的使用 

研究結果表明,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明顯出現濫用一般現在時態的現象。由于碩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語篇中時態的相應知識,在進行摘要英文寫作時,大多數學生們不考慮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們最為熟悉的一般現在時進行英文摘要寫作。 

摘要寫作通過英語時態體現出其簡潔的語言特點。時態方面常用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少用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進行時態、將來時和其他復合時態。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寫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專門針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撰寫的寫作教科書,此書經多次再版,現已多次再版,書中指出一般現在時通常在背景和討論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低;而一般過去時在方法和結果部分出現頻率較高。學術論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學科領域里的熱點研究。研究背景是現已存在的事實,因此多應使用現在時態,通常包括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現在完成時的使用把過去發生的或過去已完成的事情與現在聯系起來。而一般過去時態多出現在對于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結果部分通常應使用一般現在時進行說明。總之,摘要是以經濟客觀、準確嚴密的語言表明論文作者的主題大意或所研究的問題及方法,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正文輪廓,突出正文的重點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現在時,當然也沒有必要用大量過去時態回顧過去事實或用將來時態預測未來。 

(二)語態使用情況 

由于受到漢語摘要表達方式的影響,樣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動語態頻率遠高于被動語態的使用。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動主語,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稱代詞it作為主語進行摘要寫作,甚至一些論文根據漢語省略主語的習慣,對英文句子進行無主語處理和翻譯。非施動主語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開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稱作為主語”,而且在論文寫作教學中許多教師也過多強調盡量避免第一人稱的使用。但是縱觀國際重要SCI, SSCI, EI期刊論文的摘要不難發現“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動形式的出現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稱主動語態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強調作者的觀點,以及團隊成員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動語態是學術寫作的特點之一。由于被動語態不強調動作的施動者和執行者,可以用于表達作者的客觀態度,受到許多國外學者的青睞。但是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動語態出現頻率并不高。對比其中文摘要發現,主要原因在于漢語論文寫作中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從而導致英文摘要被動語態的低出現頻率,而非碩士研究生主動語態意識的提升。 

(三)摘要內容結構

     認為學術論文摘要是一種獨立的語篇,其范式、結構、體裁大都遵循英美學術界通行準則,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論文摘要的四個語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結構模式。后來,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陳述結果—呈現結論的五個語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五語步結構模式,這個摘要語步模式越來越受到論文作者以及期刊編輯部的認可。 

我們對于收集的200篇碩士研究生論文英文摘要進行結構分析,發現如表1所示的各學科領域的摘要語步數量以及百分比: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發現,醫藥衛生科技類的碩士論文英文摘要的各語步占比較高,人文社科類碩士論文的研究結果語步是五個學科領域中出現比例最小的;背景語步和方法語步的整體比例較大,結論語步的占比較小。大多數抽樣的碩士論文的背景語步過于冗長,人文社會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方法語步多為論文研究內容的概述,其展現形式多為首先……,其次……,最后……等,這一結論和人文科學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體現出了人文科學對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視。 

四、對于英文摘要寫作的教學啟示 

綜上所述,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英文摘要存在著時態、語態使用不規范,摘要內容結構不完整的現象。這一現象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研究生論文寫作教學,尤其是英文論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不重視英文論文寫作;一些學校開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但是教師并不強調有關英文論文的語法特點以及結構特點,鮮有教師在教學中基于SCI,EI期刊論文進行英文論文寫作教學,而且也不強調學生寫作中的摘要語步意識,現有的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往往忽略論文的體裁特點以及語篇特點。 

作為重要的銜接手段,科技語篇中時態的選擇,以及語態選擇都是語篇連貫的重要體現。同時,語步模式決定了論文的層次結構,以簡練的形式濃縮了論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時態、語態等語法特點以及語篇結構都應成為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教學課堂的重點部分,進而提高研究生的語言基本功以及英語謀篇能力。我們認為在研究生論文寫作課程的講授中應加強學生的英文摘要的語言規范性意識,教授給學生分析科技或專業性文章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術論文的英文行文特點。教師應結合國際通行的摘要寫作規范以及影響因子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論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對于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進行規范,進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摘要寫作能力。通過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提高研究生正確的語言輸出能力,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 

【參考文獻】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國際科技期刊材料類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第3篇

摘要: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網絡交易成為現代購物新模式。但是,網上交易的復雜性和虛擬性使網絡信用風險加劇,在分析網絡交易

>> 網絡交易信用風險的防范分析 我國網絡購物的信用風險研究 基于復雜網絡的信用風險傳染模型研究 基于神經網絡的信用風險預警研究 信用風險分析方法的發展 網上交易信用風險評價研究:基于網上拍賣的賣方視角 銀行間市場交易系統的信用風險模塊設計研究 網絡銀行個人客戶信用風險評價研究 網絡借貸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研究綜述 信用風險研究分析 基于BP神經網絡的農戶小額信貸信用風險評估研究 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研究 基于BP神經網絡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研究 網絡借貸平臺信用風險的測度和控制研究 基于P2P網絡借貸的信用風險管控研究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價方法研究 基于信用風險與ABC分類方法分析的應收賬款研究 基于 Fisher判別方法的信用風險評估實證研究 信用風險評估中的財務分析方法 信用風險的變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倪翠云.我國網絡購物的信用風險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6):61-62.

[3]于鳴燕.人工神經網絡在金融領域信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7-06.

[4]馮煒.消費者網絡購物信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0-06.

[5]洪瓊.C2C交易模式下誠信問題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9-06.

[6]周艷美,李偉華.改進模糊層次分析法及其對任務方案的評價[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5):212-214.

[7]劉巧玲,張金城.在線拍賣信用行為的博弈分析[J].商業研究,2007(8):211-214.

[8]張浩,洪瓊.一種網絡交易誠信風險的判別策略模型[J].中國集體經濟,2010(34):93-94.

[9]崔百勝.基于Pair copula-GARCH-t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實證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32.

第4篇

關鍵詞: CDA 語言 權力

《實習醫生格蕾》是一部以醫學為主題的獲得艾美獎、金球獎的美國電視連續劇。劇中通過描述實習生及住院醫師之間的工作、生活狀態,深刻地反映了7年外科實習的高強度訓練,以及人性之間的關懷與情感。

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指出語言源于社會,同時由社會調控。本文通過對臺詞的分析,旨在揭示劇中語言與權力之間的關系變化。

1.批評話語分析理論概述

辛彬(2006)指出,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簡稱CDA)通過分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和它們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考察語言結構背后的意識形態意義,進而揭示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復雜的關系。批評話語分析主要的理論依據及研究方法來自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即通過語言的使用體現出三種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王洪穎(2010)認為CDA是一種分析形式,通過分析語篇的形式,進而研究語篇、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關系,旨在探究在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下話語的產生,以及該話語反映的權力、控制權及不平等現象,并將之合理化。

“批評話語分析”(CDA)一詞由??略凇墩Z言與權力》一書中最早提出。Durst(1999)提出:“最初基于社會學理論的批評理論旨在揭示社會階層及各方不平等權力關系。同時人文和社會科學的部分學科如修辭與寫作均有所交叉?!焙苊黠@,批評話語分析是建立在這些社會科學的研究基礎上的。因此,通過話語分析,能夠反映深刻的社會意義及不同身份和不同權力階層人物之間的復雜社會關系。

George Yule(1996)陳述道:“話語分析涉及之面非常廣泛,如在教育或政治實踐層面,可始于對日常對話中諸如‘oh’和‘well’的研究,又或于文化中的主導意識形態的研究?!?/p>

CDA的研究基礎源于社會理論,因此權力自然而然成為社會研究中的一個中心話題。權力與語言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權力趨于與等級階層、身份相關。不難推斷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均有顯著的不同。再者,語言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語言交際,因而基于社會、職業關系的相關權力上建立起來的層次等級便產生了語言差異。徐品晶(1996)提及,話語分析更多的關于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語境中的對話:電話中朋友的通話內容、餐桌上朋友之間的對話,諸如此類。

至于權力,Caja Thimm,Ute Rademacher和Lenelis Kruse(1995)認為在權力情境下,對于話語差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常言語互動中權力的“強勢”與“弱勢”風格的不同。事實上,日常對話中的語言使用最能明顯反映出說話者的身份、權力和地位。正如??拢?992)提出,權力隱含于廣泛分布在社會生活中各個階層的日常實踐中。權力并不是否定那些受支配者,而是起到配合支配者的作用,為了迎合支配者的需要,幫助其進行語言權力導勢。權力是??轮髦械暮诵母拍睢.敗皺嗔Α币辉~被用于分析人類的社會行為時,有以下兩種理解:一是“行為的能力”,二是“支配他人的能力”。前者指的是人們為了追求某種利益或實現某種目標而訴諸行動的能力。后者則指因一方的地位高于他人,處于一個制衡地位,而他人必須表示服從。

2.《實習醫生格蕾》中對話的批評話語分析

韓禮德的概念功能是指語言用于表達說話者的內部經驗世界及其各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功能,通過及物性系統來實現。及物性系統包括六種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言語過程和存在過程。因而對話對象不同,過程也截然不同。

“Nurses will page you, you answer every page at a run ... Your first shift starts now and lasts forty-eight hours... you run labs, write orders,work every second night till you drop and don’t complain.” Dr.Bailey對實習生們的開場白,多為物質過程,主要用以表示命令、安排,如Nurses(Actor)will page (Process) you (Goal),詳述作為實習生的職責及任務所在,在眾人面前時刻保持作風嚴謹、精益求精的導師風范。

“You're interns, grunts, nobodies, bottom of the surgical food chain”,此處句子精短,為關系過程,認定值為“interns”,直截了當地揭示了實習生們的現實生活與地位?!癵runts,nobodies”讓這些實習生們認識到自己在這所醫院是沒有任何權力的,沒有地位而言,處于外科食物鏈的最底端的他們是不能有任何優越感的。

如上所述,Dr.Bailey在對實習生們宣布五條規則的時候,各小句多使用的是物質過程,這些都是表示命令的下發。同時,此類話語中多以“you”為動作的承受者,表明了實習生的被支配地位。如“you answer every page at a run... Rule number five. When I move, you move. Bailey:You are the first person they see in the morning. You say please. You say thank you.You apologize for waking them up.”。

人際功能的實現與情態是相互聯系的。通過對話中情態詞量詞的區分,能很好地分析出會話中兩人的權力關系。如“should/will”為中量詞情態詞,表示較強烈的意見。作為院長的Richard在回答關于器官移植的問題時,表達了強烈的專業意見,而作為權力階梯下段的Bailey只能是無條件地服從與認同。

Richard: Our responsibility is to the patient.If, medically, he's at the top of the list, then he should get the heart. Hypothetically.

Bailey: Thank you, sir.

Richard: But practically? Whoever removed the patient from the LVAD, I expect to be given names and there will be severe, severe consequences.

Bailey: Yes, sir.

3.結語

我們可以看出權力并不源于語言,但是語言能夠用來體現權力,甚至挑戰權力,權力可以用于限制語言的使用。權力與語言是密切相關的,支配者與受支配者均能選擇適合的詞句,在字里行間,讓觀眾們深刻感受到社會階層及權力地位的顯著性。正如彭麗(2004)指出的,權力關系能夠產生、存在并再生于語篇之中。

參考文獻:

[1]Caja Thimm, Ute Rademacher and Lenelis Kruse, Power-Related Talk: Control in Verb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14 No.4, December 1995 382-407 Sage Publications,Inc.

[2]Durst, R. K. Collision Course: Conflict, Negotiation,and Learning in College Composition.Urbana,IL:NCTE,1999.

[3]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5.

[4]Yule G, Pragma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彭麗.話語、權力及意識形態――媒體語篇的批評性研究[D].碩士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4,4.

[6]王洪穎.美劇――絕望的主婦中沖突話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D].碩士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0,5.

第5篇

>>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新媒體時代引領下的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新媒體時代深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探析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黨員意識形態教育路徑研究 微信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問題研究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和對策研究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危機治理 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探析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研究 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對策研究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及對策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邊緣化的風險與應對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中的影響研究 論中外合作辦學中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下的校園教育環境建設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差異性分析及教育對策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特征及教育對策 我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及探究 芻議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必要性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程文忠.手機文化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和對策[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3]朱源源,聶立清.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新媒體作用機制[J].河南高教,2015(9).

[4]張震環.“微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徑探索.當代繼續教育,2015(10).

[5]郭志欽.網絡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J].學術交流,2013(11).

[6]王玲.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7]王爽.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和創新[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8]張一,羅理章.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學術探索,2012(12).

[9]曾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

[10]姚望.新媒體環境下增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路徑選擇[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科學社會版),2015(2).

[11]張標.微博新媒體視閾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問題與策略[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4(6).

第6篇

【關鍵詞】資源環境代價核算理論

一、國外資源環境代價核算理論、方法研究進展

環境代價評估的發展是以人類社會發展及對環境價值認識的深入,而不斷發展的。經濟發達國家對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以及環境影響的代價意識較中國早。

新古典經濟學派代表馬歇爾首次在其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提出“外部性”的具體概念,庇古在其1920年的《福利經濟學》中提出了“外部不經濟”的概念與內容,并指出市場機制自身無法消除外部性,應該實行政府干預促使外部性內部化,進一步完善了外部性問題。庇古理論的實質是通過國家的力量促使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相互持平,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進。隨后帕累托、卡爾多、??怂?、西多夫斯基等人也相繼提出了系列性觀點,并與庇古形成了外部性理論體系,這一體系成為環境代價的評估的理論基礎。國外早在20世紀初就已開展了環境代價的定量化評估研究和實踐,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初美國政府委托相關的研究機構就建設項目帶來的環境經濟影響開展了定量化的評估和計量工作。并已將由馬歇爾、庇古等人形成的一系列外部性理論應用到了水、大氣污染代價定量評估中。

自產業革命開始后,由資源開發所帶來的不僅是環境污染,而且還有比之更為嚴重的生態系統損害,這逐漸成為人們的研究和關注熱點,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在福利經濟學思想的影響下,發達國家政府提出了要求環境破壞者補償由此帶來的環境代價。在這一背景環境下,對大氣、水、土壤的污染損失的評估計量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與之帶來的是有關的環境質量與公共物品經濟學理論得以滋長生根。而公共物品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又為評估環境的非使用價值或者說是不可直接計量的非使用價值(如存在、選擇價值等)提供了理論基礎,并學界逐漸完善了環境代價的評估體系。這一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學術界還開展了重要污染物劑量―反應關系的研究,形成了以市場價值法為代表的一系列環境代價評估方法。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綜合環境經濟核算研究在不同層面逐漸開展,挪威、法國等發達國家率先開展將環境資源核算納入國民核算體系(SNA)的研究工作,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組織力量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工作,制定核算辦法。提出進行環境經濟核算,建立環境衛星帳戶,對國民經濟帳戶進行調整,把環境數據和經濟數據統一起來,在各種案例性研究成果基礎上逐步形成有關綜合環境經濟核算的基本框架、原則、概念、方法,并提供了包括SEEA―1993、SEEA―2000、SEEA―2003在內的三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手冊。而作為環境成本核算的核心―――環境代價評估在計算對象的內容上,從微觀層次上升到全球系統層次,從環境資源核算擴展環境服務核算,從經濟效益核算擴展到人類福利核算。形成了以替代市場法和假想市場法為代表的新一代環境代價評估技術。

雖然不同的環境代價評估方法的得到了應用,但它們的研究對象多是發達國家針對水資源開發、森林資源開發、大氣污染造成的環境代價進行的估算,研究方面理論方法比較成熟、案例分析較多。而將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代價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比較少。這是因為國際上在注重環境代價核算時的這一、二十年來,世界礦產資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不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的開發一般都沒有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代價核算研究及其政府管制。因此,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代價核算理論方法研究在國際上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的深度也不夠。隨著世界各國環境意識的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代價核算正在成為研究熱點。

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控制環境代價的制度問題一般被假設由市場機制所包容,并放在環境與資源框架內分析,缺乏對資源環境空間負外部性的各種現象進行科學研究和系統分析,明顯不適用于市場機制不完善、監測和量化資源開發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因而也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二、國內資源開發環境代價核算理論、方法研究進展

開發和利用非再生資源,不僅會消耗資源,而且還會帶來生態破壞,產生環境損失,國內有學者已開始對資源自身價值和生態環境損失的補償進行定量研究。雷明圍繞資源―經濟―環境一體化核算這一主題,基于邊際機會成本理論,從投入―產出核算出發,提出一套綠色投入―產出核算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應用問題如綠色GDP核算、綠色稅費、資源―能源―經濟―環境綜合核算進行了深入分析。王廣成對此一體化核算體系還進行了實證。這些成果總的來講仍是理論太強,可操作性太低,而且對礦產資源與環境資產價格的確定、礦產資源和環境資源價值帳戶的設置以及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連接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徐篙齡認為中國環境價值損失評估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對環境經濟損失計量的目的和用途沒有進一步的認識;以及這種計量缺乏充分而完備的可計算性。同時,他還進一步分析了我國進行環境損失評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曹鳳中對我國這方面的研究進行了綜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為了對污染損失的價值進行貨幣化,一般采用了基于成本的方法如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本法、旅行成本法等評估生態破壞和環境損失的程度。他認為這樣基于成本的方法對支付意愿的估計偏低;二是計算環境污染損失必須確定環境污染程度與健康損害間的劑量―反映關系,但我國卻缺乏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源,因而使環境價值的評估缺乏真實性;三是存在重復計算問題。因而他主張加強中國環境法律估算的方法學和綜合研究。

此外,張金屯、黃廣宇、青衛平、張坤民、陳妙江等則從區域或者城市的角度對其環境污染損失進行了定量分析和評估。這些研究雖然考察了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區域內生態和環境損害,但沒有考察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價值折耗和補償問題,更沒有考察跨區域的環境損失以及補償問題,以致沒有形成對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環境代價的全面核算。

目前,環境經濟學家已開發出了不少對環境損害進行貨幣化評價的方法,新的文獻仍在不斷出現,并且其中的一些評估結果已被決策部門作為其制定可持續發展政策和進行綠色GDP核算的依據。雖然這些環境價值評估方法都根植于傳統經濟學,但它們又都包含了環境經濟學家的創新。在核算環境損害價值的過程中,傳統上主要有三種核算技術:即總量假設估算法、結構分析法和綜合總量分析法。這一思路雖然有用,但由于它省略了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利益相關者群體的中間規模層次,無法解決物質稀缺性與經濟稀缺性不一致的矛盾,再加之,它存在不能貫徹“窮盡性原則,和“獨立性原則”等問題,因而,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最近有學者還提出了新的環境價值估算思路,目的是對己有研究思路進行完善。新的研究思路主要有由于江濤(1998)從宏觀層次上提出的環境價值估算的索洛方程法和趙景柱等人(2004)從利益相關者群體等中觀層次提出的環境產品和服務經濟價值的評估體系。張云(2007)對非再生資源開發中的資源價值和環境損害價值補償進行了研究。余振國、馮春濤、趙冉(2007)對煤炭開發的環境代價進行了研究。可以說,我國明確尚沒有出現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代價核算理論方法和核算制度方面的系統、全面、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

三、現有資源環境代價核算理論、方法研究評述與展望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從國內外環境價值評估的實踐看,常用的進行環境損害評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基于市場價格來確定環境價值的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包括改進的人力資本法)、重置成本法、機會成本法;基于替代物的市場價格來衡量沒有市場價格的環境物品價值的旅行費用法以及基于假設的市場來衡量環境質量及其變動價值的意愿調查法(CVM)等。雖然這些基本方法對準確評估環境損害價值有重要意義,但由于這些基本方法在進行具體評估時需要大量的數據、經費及時間等,因此,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基于上述相關方法衡量的環境損害價值評估的研究成果估計類似環境影響的貨幣化價值的方法―成果參照法或稱轉移效益法((transferbenefit method)在環境價值評估中也被廣泛使用,這在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表現的最為明顯。

在對我國的資源環境代價進行經濟評價的過程中,國內外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計算結果均不全面。如世界銀行(1997)在研究我國環境損害經濟價值時,都是圍繞環境污染造成的環境損害進行評估,而沒有對生態退化的經濟損失進行評估;而且它計算的主要是大氣污染的經濟損失,而對其他污染基本沒有計算。美國東西方中心(1990)在計算中也一直強調由于數據和信息缺乏,其計算結果是高度保守的;二是從研究對象來看,國內外的環境代價核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造成損失,而對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價值損害沒有綜合的予以考慮;三是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生產力的破壞在研究中占重要地位。但從研究結果看,國內外研究的結果差距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對污染引起早死的經濟損失計量方法不同。國外主要采用WTP,而國內則主要采用人力資本法;四是對生態破壞的損失進行了初步測算并且由于統計數據的缺乏,評估的主要內容又是圍繞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害進行的,對生態服務價值或生態退化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評估的研究相對較少。如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0―2002年會同國家測繪局、國家統計局、各省人民政府、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院、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等開展的西部和中東部生態環境調查顯示,因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西部和中東部分別相當于其GDP的13%、5%~

12%。因此,從己有的研究結果看,中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相當于全部GDP的7%~20%。

近一兩年,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的學者對1949―2004年間的煤炭資源開采造成的環境代價進行了核算,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代價核算的理論與方法體系。雖然我國針對資源開發的環境代價有了一些嘗試和研究基礎,但到目前為止,對于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代價核算仍處于探索階段。

(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大調查項目(編號:12120113006800);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2 00811044)。)

【參考文獻】

[1]徐嵩齡:中國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計量[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

[2]葉兆木:環境損失與環境成本評估研究進展、問題及展望[J].四川環境,2007(1).

[3]李宏:環境經濟損失評估方法體系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1.

[4]郝紅彬:生態公路建設環境損失經濟評價的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

[5]李紅莉:十年經濟發展對環境空氣和地表水體質量的影響[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8.

[6]姜濤:山東省環境污染經濟損失的評估[D].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

[7]陳葵容:煤炭企業資本補償問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

[8]鄭文莉:我國農業環境災害的經濟損失評估[D].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

[9]田華:高速公路環境損益后評價指標體系及量化模型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

[10]劉文明:山東省沂蒙山區土壤侵蝕經濟損失評估及恢復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5.

[11]李瑞俊:山東沂沐泗流域土壤侵蝕經濟損失評估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12]俞林、徐立青:環境成本內在化對國際貿易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紡織行業[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第7篇

關鍵詞:計量分析 方言 定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H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74-01

方言關系計量分析結合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和統計學方法,可用于共時方言親疏關系、歷時方言親緣關系、方言分區和方言溝通度等研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歷史語言學分支――語言年代學,創始人是斯瓦迪士。而后,施萊赫爾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啟示,在語言學中最早使用譜系樹圖來表示語言的分化情況。

20世紀70年代起,方言學界就有學者運用計量分析法研究漢語方言分類問題,比如:鄭錦全(1973)利用陰調和陽調的不同調高計算漢語方言差異,陸致極(1986)對閩方言內部差異程度及分區進行了計算機聚類分析。此后,漢語方言關系計量研究先后出現了一些頗有影響的文章和專著:《漢語方言間親疏關系的計量描寫》(陸致極1987),《漢語方言親疏關系的計量研究》(鄭錦全1988),《比較方言學中的計量方法》(馬希文1989),《方言關系的計量研究》(王士元、沈鐘偉1992),《談漢語方言的定量研究》(沈榕秋1994),《聚類分析在漢語方言研究中的運用》(項夢冰2015)。鄭陸二人通過各方言詞匯的對比排列和古音在現代各方音里分化狀況的排列,使用“皮爾遜相關”(Pearson)和“非加權平均系聯法”(Non-weighted)來計算出詞匯、聲母、韻母、聲調等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并用樹形圖顯示出它們的親疏關系。鄭錦全(1988)采用了平均系聯法(Group-average clustering),馬希文(1989)介紹了最短系連法(Minimun spanning tree)和主分量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并用這些方法對鄭錦全的相關系數作了分析。王士元、沈鐘偉(1992)提出了分詞目計算的方法和計算方言間相關系數的Jaccard計算法公式??偟膩碚f,過去的研究成果首先確立了計量分析法在漢語方言關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明確了計量分析在漢語方言關系比較研究中所需要的材料、計量單位以及步驟和方法,同時也討論了相關系數的計算問題和嘗試了不同計量方法的實踐研究。

可以看出,用計量分析法研究漢語方言關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往“方言特征比較法”的主觀局限性,可以從數據上直觀地看出方言之間的相關系數。李如龍(2001):“共時的分類有時應該以一定的數量為界線的,量是區分不同質的依據;歷時的演變則往往是量變的積累引起質變的飛躍。這便是現代系統十分重視計量研究的原因。研究語言時重視計量研究這是現代的漢語研究工作的一大進步,但是這種方法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推廣?!?/p>

但是不是說定量分析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計量分析的結果可以和描寫比較的定性分析相結合,使得研究更具精密性和科學性。正如馬希文(1989)提到:“數理統計方法所做出的分析總是帶有隨機性的,不能把它和理論的、邏輯的分析同樣看待。在理論研究的預備階段,統計方法可以用來整理數據,以求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在理論研究暫時做不到定量化的階段,統計方法可以用來作為理論研究的補充。好的、合理的統計方法應該根據理論研究的成果來設計,在反復嘗試中逐步確立下來?!表棄舯?015)也指出:“聚類分析雖然可以給漢語方言研究中的分類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但倘若奉之為圭臬則未免失于偏頗。恰當的分類常常需要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后在定性和定量之間取得平衡。”

目前,用計量方法研究方言的關系已被廣泛應用,見于不少單篇論文和學位論文中,如:《閩方言分區的計量研究》(楊鼎夫1994),《苗瑤語方言親疏關系的計量分析》(黃行1999),《吳語五地詞匯相關度的計量研究》(楊蓓2003),《湖南方言語音相關度計算與親疏關系聚類分析》(肖雙榮2004),《廉江市粵客詞匯相似度的計量分析》(邵慧君,秦綠葉2008),《梧州粵語和周邊勾漏粵語詞匯相似度的計量分析(粟春兵,王文勝,2011),《興安縣城話與周邊漢語方言語音親疏關系計量分析》(鄧盼2015),《廣州地區粵語的聲韻計量分析》(秦綠葉,2015)。學位論文有:《粵西三地粵語客話方言詞匯分析計量研究》(秦綠葉,華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廉州話與周邊粵語客話語音分析計量研究》(梁小玲,廣西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8),《梧州廣府粵語方言島與周邊方言詞匯相似度的計量研究》(粟春兵,杭州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綜上所述,方言計量分析結合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和統計學方法,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將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但是目前利用計算機從事方言研究的成果還是特別少,一個方面是因為很多研究人員已經習慣了傳統的研究方法,不愿再做進一步突破,甚至懷疑新的方法;另一個方面是研究人員知識有限,因為利用計算機研究方言需要研究人員首先需要一定的語言學功底,其次是相關的數理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是我國傳統教育培養的人才很難兼具,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需要研究人員做更多的努力。

語言計量研究本身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多數研究只在方言之間在語音和詞匯上的相關性和差異性上做了不少努力,從而對方言區的劃分以及親疏關系的梳理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想法。但是比較方言關系選取什么語言特征,采用什么計算方法,是否考慮加權,如何確定語言之間的親緣或者接觸關系等等問題都是值得商榷的。總的來說,計量分析法在我國方言研究中剛剛起步,想取得更大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注釋

1秦綠葉.粵西三地粵語客話方言詞匯分析計量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

2李如龍.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劉玉屏.計算機在漢語方言研究中的應用[J]. 寧夏大學學報.2002(1).

參考文獻

[1]陸致極.漢語方言間親疏關系的計量描寫[J].中國社會科學.1987(1).

[2]鄭錦全.漢語方言親疏關系的計量研究[J].中國語文.1988(2).

[3]馬希文.比較方言學中的計量方法[J].中國語文.1989(5).

[4]王士元,沈鐘偉.方言關系的計量表述[J].中國語文.1992 (2).

[5]沈榕秋.談漢語方言的定量研究[J].語文研究.1994(2).

[6]邵慧君,秦綠葉.廉江市粵客詞匯相似度的計量分析[J].中國語文.2008(2).

第8篇

2.1 建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的理由

2004年9月,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報道了這樣一個案例,某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的三名股東林某、孫某與高某是昔日的同事,而且林某與孫某、高某之間還分別是師兄弟和同學的關系。在該公司中,林某出資25.1萬元,孫某和高某各出資17.1萬元,林某擔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孫某,高某負責公司的具體業務。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很快就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公司的大好前景,讓三個股東堅信彼此的合作會永遠繼續下去。然而,在公司成立一年多后,林某開始將本公司核心技術透漏給其投資的另一家電子工程公司,謀奪本公司的交易機會,高某和孫某對林某的不滿意逐漸增加。在后來陸續又發生了一系列的沖突之后,高某、孫某與林某之間的關系最終完全破裂。因林某持有公司股份的42%,高某和孫某合并持有公司股份的58%。所以,無論是林某,或是高某和孫某的提議都不能獲得決議所需要的2/3的表決權。公司出現了重大事項形不成決議的尷尬局面。[1]

根據我國現行公司法的規定,雖然將公司拖入僵局的責任全在股東林某,上文案例所示情況股東高某、孫某卻只能依據公司法第183條申請解散公司,或者向他人轉讓股權從而退出公司。[2]而無論是哪種選擇,二人都必然喪失繼續經營公司,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回報的機會。雖然我國公司法對股東濫用股東權利、侵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的行為規定了損害賠償機制,但單純的損害賠償并不足以實現有效的公司自治,尤其不能實現對存在不當行為的股東的有效制裁。這種制裁不僅要求股東及時、全面的彌補公司損失,更要防止類似行為再次發生,保障公司運營的健康穩定。同時,從上文案例也可看出,公司法需要一種具備公平正義、誠實信用的價值判斷功能,以有針對性的權利限制和剝奪替代無差別的公司解散制度的沖突解決機制,從而保護公司和善良、誠信股東的利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正是為滿足這種需要而產生的。

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無限責任企業和股份有限公司間的企業形態,一方面具備有限責任的本質,另一方面也存在股東人數較少、股權分布相對集中、公司股東直接參與公司運行管理、股東關系對公司決策的有效做出影響較大等人合性特征。同時,有限責任公司法制一方面承認這種人合性特征的存在,如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存在簡化形態,對公司信息披露、“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不做嚴格要求等;另一方面也以法律保障和推動這種人合性狀態,如設置股東人數上限、限制股東股權的對外轉讓等。以上法律制度設計和有限責任公司客觀特征的相互促進最終造就了這一公司與股東、股東與股東間關系緊密的企業形態。這種緊密關系的直觀表現,就是相比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更可能對公司利益乃至公司存亡產生重大影響。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正是基于這種股東對公司重大影響的可能,從合伙企業、無限公司等人合性更明顯企業的法制中借鑒而來的制度。其目的就是賦予公司足夠強大的自治權利,在出現股東嚴重損害公司利益的情況時及時、有效的制止損害,恢復公司的健康狀態。

從另一個角度說,公司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法人團體,享有受法律尊重的廣泛地自治權,將作為其成員的股東除名在理論上并不存在太多障礙。有關理論基礎諸多學者已經做過論述。[3]本文之所以僅僅主張建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而未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除名,并不是因為股份有限公司更鮮明的資合性使其股東具有了什么特權?;蜓灾?,無論是在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東身份本身都不是其不能被除名的理由。事實上,比利時公司法典“不僅在有限公司中,而且在股東公司中,都全面規定了股東除名制度……但準確的說,股份公司中的股東除名制度只適用于非上市的股份公司”。[4]不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規定股東除名制度,最重要的考慮是其并不具備有限責任公司中緊密地人合性環境。其股東通常不能直接干涉公司事務,對公司商業秘密、經營信息的掌握較為有限。同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總額較大,股權分布松散,個別股東的意志通常無法直接上升為公司意志。其結果是即使有企圖,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股東也難以憑借其股東身份或由此產生的便利對公司造成嚴重的損害,自然也不必要設立將其除名的制度。此外,次要的考慮是股東除名制度作為一種嚴厲的公司自治行為,其決議形成通常需要嚴格的程序和較高的贊成票比例,以此保證該制度不被濫用。甚至在某些國家,除名股東需要其他股東全體同意方可通過??梢韵胂?,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為除名某一股東而召開股東大會并通過決議是難以想象的。因此缺乏實踐操作的可行性也是不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立股東除名制度的原因。

2.2 建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的依據

對于將股東除名制度引入我國有限責任公司的必要性,學者都已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論證。[5]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對我國已有企業法律制度的分析,發現股東除名制度在我國法上不僅有類似的實踐,在公司法內部也存在適用的理論空間。

首先,我國《合伙企業法》第49條規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1、未履行出資義務;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伙企業造成損失;3、執行合伙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4、發生合伙協議約定的事由。對合伙人的除名決議應當書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決議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起訴?!苯Y合該法第51條關于退伙人財產結算的規定,合伙企業法已然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除名制度。只不過合伙與有限責任公司在企業人格、投資責任形態上有著本質區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除名不可能照搬合伙企業法的規定。但鑒于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同樣強烈的人合性特征,有針對性地改建合伙企業法的除名制度似乎確有必要和可能。除合法企業法外,《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第7條規定:“合營一方未按照合營合同的規定如期繳付或者繳清其出資的,即構成違約。守約方應當催告違約方在1個月內繳付或者繳清出資。逾期仍未繳付或者繳清的,視同違約方放棄在合營合同中的一切權利,自動退出合營企業。守約方應當在逾期后1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申請批準解散合營企業或者申請批準另找合營者承擔違約方在合營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守約方可以依法要求違約方賠償因未繳付或者繳清出資造成的經濟損失?!薄吧鲜鰲l款沒有采取‘股東除名’或者‘開除股東’等提法,但是,‘視同違約方放棄在合營合同中的一切權利,自動退出合營企業’的運行結果與股東除名的效果之間,已沒有了實質差異。”[6]而且合資企業就其形態來說類似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說相比于合伙企業法的規定,是對資合性企業股東除名的進一步突破。

其次,公司法內部也存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的適用空間。一方面,公司法第20條第一款規定股東不得濫用股東權利侵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第二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比绻粚Φ诙钸M行機械的排他理解,也就是認為濫用股東權利的責任形態只能是損害賠償,而結合第一款,認為法律禁止股東以濫用股東權利的方式實施侵權,只是特別強調了損害賠償責任,那么“對于股東持續性的濫用權利行為,其它股東和公司除了損害賠償請求權外,還應當有權行使停止侵害請求權”。[7]這對于公司股東來說,將表現為股東權利的限制,而這種限制的極致,將等同于股東除名。進一步說,若整個侵權法律責任方式都可適用于濫用股東權利侵權的話,“消除危險”的結果恐怕就是將股東除名。此外,“公司法第28條第二款規定:‘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公司法》第84條第二款特別規定: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由于《公司法》沒有特別解釋該‘違約責任’的具體含義,因此,應當與合同法上的違約責任作出同一解釋,包括解除出資協議、繼續履行出資合同以及賠償損失等。其中,解除出資協議與取消股東資格的價值基本相同?!盵8]當然,做出這種理解,需要明確第28條規定的是股東向其他足額繳納出資股東承擔違約責任,這與股東除名中的股東被公司除名的情況不完全相符。但本文認為公司法第28條僅規定欠繳出資股東向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本身就有問題,沒有考慮到公司才是股東的投資對象。尤其是在我國采用分期繳納出資制度的情況下,公司在股東足額繳納出資前通常就已獲得法律人格,股東完全有可能是向公司承諾出資。另一方面,公司法第72條是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包括股權的內部轉讓,外部轉讓和第四款的例外規定。第四款明確“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如果對第四款進行大膽的解釋,那么此處所指的“另有規定”,起碼應當包括公司內部的股權強制轉讓和對外的強制轉讓,即對第72條第一、二款的股權轉讓規定的強制轉讓版本。而全部股權的強制轉讓,效果上等同于股東除名。因此,可以認為此款為公司章程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提供了理論空間。

最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除名制度被大陸法系國家廣泛接受,包括葡萄牙商法典,西班牙有限公司法,比利時公司法中有明確的規定。而德國通過理論和司法判例將無限公司中的股東除名制度類推適用于有限公司;意大利則允許“在公司設立行為中可以規定股東因正當原因被除名的特定情形”,相當于賦予通過設立協議或章程除名股東的權利。[9]英美法系沒有大陸公司法股東除名制度的概念,但美國的全部購買(BUYOUT)制度同樣產生將特定股東驅逐出公司的法律效果。[10]因此在有限責任公司中強制驅逐股東并不是一種激進的嘗試,相反,其正在成為公司內部沖突解決的必要環節。對于各國股東除名制度的具體情況,本文將在論述相應制度設計時進行分別介紹。

第3章 除名股東的價值判斷標準

股東除名作為一種嚴厲的公司內部沖突解決方式,直接影響股東的身份和投資利益,只有在足夠正當的前提下方可適用。同時,有限責任公司具有鮮明的特點,其除名制度不能照搬合伙等無限責任企業的規定,必須充分考慮有限責任這一本質特征。但是,正如在成文法中普遍出現的兜底性條款一樣,很難想象現實中會有多少種需要將股東除名的具體情況,與其奢望以列舉的方式掛一漏萬的明確各種除名事由,不如深入的分析除名股東的價值判斷標準,以便對司法實踐和公司章程除名規定的正當性進行準確的判斷。

反觀現有股東除名制度的研究成果,對此問題的討論卻不夠深入。不僅多數學者只討論具體的“除名事由”,而且在涉及此問題的論述中,也多以“重大事由”對股東除名標準進行概括[11],缺乏實踐性。本文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除名的價值判斷應當同時滿足一下幾個條件,只有在全部滿足的情況下,除名股東才是正當的:

3.1 引發除名的事由是股東的行為

本文一直強調有限責任公司的有限責任本質對股東除名制度的影響,認為在這里,除名股東不是以維護股東間的合作關系和信任關系為主要目標,而是重在保護公司的利益。因為即便再強調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其也完全可能在股東彼此都不交往的情況下正常運作并滿足股東的投資期望。所以,要獲得除名股東,剝奪其身份資格的正當性,首要標準就是引發除名的事由必須是“股東的行為”。這里所指的“股東的行為”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除名事由必須是與股東的投資者身份相關的情況,排除股東僅以個人或公司職務身份所為的行為。因為除名針對的是股東的投資者身份,雖然股東以個人或公司職務身份所為的行為也可能對公司利益造成損害,如股東縱火燒毀公司倉庫、作為經理的股東貪污公司財產,而且這種行為也會導致股東間的關系緊張。但是一方面這些行為與股東身份無關,縱火的股東需要以個人財產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貪污行為是利用經理的職務之便,而且將這類股東除名并不直接解決問題,如非股東仍可縱火或擔任公司經理。另一方面不被其他股東信任和歡迎也不足以成為除名的理由,因為只要股東足額繳納出資,其完全可以不出席股東會,拒絕與其他股東交往。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排除的是“僅”以個人或公司職務身份所為的行為。如股東擔任經理貪污,正當的做法應是免去其經理職務。但若存在股東身份與其他身份相結合,導致非除名不能解決的情況,如公司大股東擔任重要管理崗位,導致免去行政職務的決議無法通過或者這次免去,再選時還是該股東時,自然可以適用股東除名以解決問題。這里涉及除名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判斷標準,即“無其他合理解決辦法”,將在后面進行論述。

“股東的行為”的另一層意思是,除名事由必須是一種行為而非股東的某種狀態或和其他股東的關系。這里的行為包括作為,如濫用股東權利,也包括不作為,如欠繳出資。有論述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除名事由包括“存在于股東人身的事由”,如股東年老、精神異常、被宣告破產或無力償債等。[12]本文認為這是對部分大陸法國家和地區(如德國和我國澳門地區)無限與兩合公司股東除名制度的機械移植。因為這類公司最大的特點是無限連帶責任,每個股東可能承擔的投資風險與其他股東的個人財產與人身狀態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當某一股東的人身狀態出現足夠令人不安的變化時,其他股東有理由為保護自身利益而將其除名。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繳付出資承擔有限責任,股東相互間并不存在動態、直接的投資風險分擔。也正因如此,我國合伙企業法要求自然人合伙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合伙企業法第14條)而公司法并沒有對股東的行為能力有要求。所以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除名中,不能包含股東年老、精神異常等人身性事由。當然,我們可以想象在股東尚未完全繳納出資前資產狀況嚴重惡化而被除名的情況,但那本質上是合同法“預期違約”理論的適用,仍是基于股東無法履行出資義務,而非資產狀況惡化本身而進行的除名。相反,若股東已足額繳納出資,則資產或身份狀況的變化對其股東身份沒有影響。

3.2 股東行為對公司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損害

要求作為除名事由的股東行為必須對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損害同樣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損害必須針對公司而非股東或其他主體,哪怕這種損害非常嚴重,如一股東殺害另一股東。(存在一種情況,當公司股東以其資本優勢濫用股東權利惡意排擠其他股東,形成英美法上所謂的“壓制”[13],此時理論上可能出現濫用權利股東僅侵害其他股東而未侵害公司利益的情況。本文綜合考慮,認為這種情況仍不應通過股東除名制度解決,具體論述見下文“法定除名事由”中“股東濫用股東權利”部分)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結構和有限責任制度決定股東只是公司的股東,除名股東是基于對公司利益的保護,那么自然損害必須是針對公司而言。雖然股東間的侵害會導致股東關系的緊張,進而可能影響公司決策的做出而影響公司利益。但考慮這種情況就必須承認一個前提,即股東將私人恩怨帶入到公司決策中,而這本身就是一種非正常狀態。嚴格的說,無論挑起事端的是誰——這往往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遠不限于投資法律關系,很可能不止于商事法律關系——因相互間矛盾而有意阻礙公司形成有效決策的股東雙方或多方都是有過錯的,很難說誰更應當被除名。[14]因此避免將復雜的股東間的愛恨糾葛引入嚴厲的股東除名制度中,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資合性的本質,有利于防止該項制度被濫用,也方便啟動司法保障程序時法官進行正當性判斷?;诖朔N認識,有必要明確股東除名不能成為打破公司僵局中解散公司通用的替代措施。如因股東個人關系的不合導致公司無法做出有效決議的情況,或言,純粹是基于人際關系的問題導致的公司僵局,就無法以股東除名加以解決。因為此時很難說哪個股東的行為是對公司利益造成了直接的損害,除名任何一個股東都缺乏正當性。

二是對公司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損害必須足夠嚴重。有觀點以廣泛應用于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解釋這一問題,可作為參考。[15]更簡單的說,除名制度是公司對股東的最嚴厲(處罰)行為,且法律出于對公司自治權的尊重和滿足復雜的現實需要,通常允許公司以章程的形式自行規定除名事由。所以無論從正當性還是防止權利濫用的角度出發,都須對股東不當行為的程度做嚴格要求。同時需要明確,這里所指利益損害不僅指侵權損害,也包括違約損害,不僅指實在發生的,也指現實危險可能造成的。至于如何判斷“可能的損害”,則主要是預期違約理論和侵權法要解決的問題。

3.3 無其他更緩和解決方式

有限責任公司為解決內部沖突,實現公司治理,有一整套自我協調和保護機制。其矛盾激烈程度從內部協商機制,董事會議與股東會議,違約責任請求權、侵權責任請求權到股東代表訴訟、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直至解散公司之訴逐漸增加。通說認為股東除名可作為解散公司之訴的替代機制,但適用順位排在任何其他沖突解決方式之后。即股東除名的適用以無其他更緩和的解決方式為前提。[16]本文同樣認為股東除名的嚴厲性決定其不應成為一種被輕易適用的制度,如果能有其他更緩和的解決股東侵害或威脅公司利益的手段,則應盡量避免對股東除名。

但是,必須承認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從實體層面證明股東除名確實是解決股東侵害或威脅公司利益的唯一方式。因為在被除名以前,股東可能百般抵賴或橫行跋扈,對公司積極地解決問題的種種嘗試不予理睬;而一旦為避免除名,或者在被除名后為證明還有其他解決方式存在,股東又可能變得無比積極和主動,并在自身積極配合的前提下——這通常是公司在前期嘗試解決問題時不敢想象的——設計出豐富的除名替代措施。如果真的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尤其是賦予法院依據“實質上存在其他更緩和解決方式”的理由撤銷公司的除名決議,則可以肯定地說,未來所有除名異議之訴的爭議都將圍繞是否還有更緩和解決方式這一問題無休止的爭論下去,股東除名制度的價值將大大貶損。

因此本文認為,“無其他更緩和解決方式”這一價值判斷標準,應謹慎的在以下兩個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對于公司而言,這一標準應以滿足特定形式要件為目的。具體針對不同的股東除名事由有不同的程序性要求。如對于欠繳出資或不履行其他股東承諾,也即以違約的方式侵害或威脅公司利益的,公司應先行催告,要求股東及時履行義務。例如股東欠繳出資時,公司董事會就有責任代表公司要求股東繳納出資。只有股東在催告后一定時間內仍未履行義務或滿足預期違約的條件,公司才能啟動除名程序。對于濫用股東權利、利用公司管理職務之便侵害公司利益等侵權型除名事由,則公司應當對股東的行為進行警告、制止并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例如將擔任管理職務的股東免職即是一種制止其侵害的做法,而依據公司法149條行使歸入權則是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表現。只有在警告、制止侵權行為無效或股東拒不承擔侵權責任彌補公司損害或雖然此次侵權行為得到暫時解決,但未來仍發生類似問題或存在類似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才能行使除名權。最后,對于滿足特定程序的證明責任,應當由作出相應行為的公司承擔。

注釋:

[1] 葛仲陽:《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3頁。

[2] 因為不屬于公司法第75條所列情形,作為受害人的高某、孫某甚至不能強制要求公司回購起股權。

[3] 參見 劉德學:《股東除名權法律問題研究——以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法為基礎》,“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7-27頁;劉炳榮:《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8輯,廈門大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432-434頁;齊爽:《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19-23頁 等。

[4] 劉德學:《股東除名權法律問題研究——以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法為基礎》,“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91頁。

[5] 參見 本文“前言”及劉炳榮:《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8輯,廈門大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421-426頁;張寶亮:《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1頁;葉林:《公司股東出資義務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7月第16卷第4期,121頁。

[6]  葉林:《公司股東出資義務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7月第16卷第4期,122頁。

[7] 劉建功:《第20條德適用空間》,法律適用,2008年第1、2期,20頁。

[8] 葉林:《公司股東出資義務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7月第16卷第4期,122頁。

[9] 參見 劉德學:《股東除名權法律問題研究——以大陸法系國家的公司法為基礎》,“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83-91頁。

[10] 參見 張寶亮:《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31-35頁。

[11] 參見 張寶亮:《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37頁;齊爽:《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30頁。

[12] 參見 張寶亮:《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43頁;齊爽:《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31頁。兩者在論述時都以德國法的規定為參照。

[13] 參見 張寶亮:《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權法律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34-35頁

[14] 葛仲陽在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除名制度研究》,“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3頁,將損毀其他股東名譽也列為除名事由。本文基于上文理由,表示反對。

第9篇

關鍵詞: 圖書館學位論文管理再利用

1.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1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質和學術價值決定了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必要性

學位論文通常指博士或碩士研究生為了獲取學位資格,向學?;蚱渌鼘W術機構提交的學術研究論文。它是學位申請者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科學研究的總結,是具有一定獨創性的一次文獻。論文的選題一般都是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所探討的問題相對專一,對問題的闡述詳細、系統且不乏新穎的學術思想和獨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本專業的前沿領域和重要問題。因此,學位論文與普通科研論文相比,具有文獻分析面廣、數據與圖表量大、理論分析充分且深刻、參考文獻大等特點。基于以上原因,學位論文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是進行學術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獻資源[1][2]。

根據檔案法和有關規定,教育部和國家檔案局制定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已經公布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高等學校應當對紙質檔案材料和電子檔案材料同步歸檔。其中教學類文件材料的歸檔按原國家教委、國家檔案局的《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的相關規定執行。在《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中,第十條為優秀的、典型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及評審意見。第十一條為研究生及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名冊、學位論文及有關審批文件。因此,電子檔案材料的歸檔是必須的。

1.2山西師范大學的快速發展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山西師范大學創建于1958年,前身是晉南師范??茖W校,1964年升格為山西師范學院本科院校,1984年更名為山西師范大學,1999年山西省職業師范??茖W校和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并入,至今已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

隨著該校博士點的申請成功,該校已經具備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學位授予資格,未來還會迎來更好、更快的發展。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科的發展必然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2.校圖書館學位論文的收藏、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校逸夫圖書樓310室是博碩論文庫,從中可以獲取紙質版和電子版的碩士論文資料。其中電子版的碩士論文是從1994年至今的,并且大部分為Word格式。而歷年的學士論文資料只能從各學院獲得。

第二,學位論文的Word格式存放不僅占用內存空間大,并且安全性差。

第三,該校要求碩士畢業生在離校前必須將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學位論文直接提交給校研究生處存檔。其中電子版的論文資料采用文件夾嵌套形式存放和管理,由于審核力度不夠,因此提交的電子版論文在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學生把封面、摘要、正文等分別存放在多個Word文檔中,給電子論文的管理和電子論文的入庫帶來了很多不便。而學士論文的存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四,校圖書館自建資源中提供了一個VF開發的博碩論文摘要查詢系統,但它只提供了簡單的論文摘要查詢功能,沒有實現論文全文在線閱讀、論文提交和論文下載等功能,這樣的系統不利于學位論文的再利用。

第五,校圖書館數字化文獻資源中提供CNKI系列數據庫(清華同方),但是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沒有山西師范大學的論文資料。

第六,碩博論文庫設在逸夫圖書樓,屬于新教學樓,很多學生不了解情況,此閱覽室參閱人員相對較少,因此,本校學位論文的再利用率非常低。

3.加強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和建議

3.1加強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統一學位論文組織形式。在對原規范進行合理的完善和補充后,出臺一份新的、細化的論文組織形式規范文件,并具體落實到各學院。畢業生在論文答辯完成后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確的學位論文電子版,并且要求相關人員審核電子版格式正確后學生方可畢業離校。

第二,pdf格式的文件占用內存小且安全性好,排版成功后不易被修改。因此,校方應該要求各學院相關人員進行Word格式轉pdf格式的技能學習。經過這樣的嚴格要求,相信一兩年之后的學位論文都將以pdf格式提交,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量。

第三,對論文答辯為優的學士論文進行歸檔。

第四,一些技能性要求比較強的專業,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以開發軟件系統作為論文的支撐,除提交電子版的學位論文外,還需同步將另外兩份文檔提交。一是將所開發軟件系統打包后提交;其次為一份日志文檔,將系統使用說明做簡要介紹。

第五,圖書館采用一些措施加強宣傳,積極提倡大家利用本校學位論文資源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等工作。

第六,開發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整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3.2基于山西師范大學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3.2.1開發檢索系統益處

首先,學校本科生在大三階段要選擇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和畢業論文題目進行學士論文的設計、開發和撰寫,很多學生在選擇導師和選擇論文題目時存在很多疑惑。開發一個學位論文檢索系統能夠讓他們很快查詢和了解相關導師的研究方向,盡快鎖定自己的論文方向。

其次,碩士研究生在入學后,需要和學院溝通選擇自己的導師并開展科研工作,但是很多人對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了解不足,所以檢索系統的開發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最后,檢索系統的開發讓導師的指導作品和學生的學位論文公開化,論文的公開化是一種內在的激勵機制,必然帶來本校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因此,為了實現該校畢業論文,特別是碩士畢業論文的再利用,設計和開發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備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3.2.2檢索系統功能

第一,功能完整。學位論文檢索系統是一個集注冊登錄、論文提交、論文檢索、論文統計、論文評價、后臺管理為一體的系統,其中論文檢索為核心模塊。

第二,論文提交模塊包括論文電子表單的提交和論文全文的上傳。

第三,系統應該設有審核機制,相關人員可以直接進入后臺對已經上交的論文信息進行審核。

第四,論文檢索模塊應具備初級檢索和高級檢索功能,并具備兩種匹配方式即模糊匹配和精確匹配。

第五,學生登陸系統后可在線查看論文全文并免費提供全文下載功能。

第六,系統需收錄山西師范大學1994年至今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2500余篇。

第七,論文表中的字段分為:基礎檢索字段、排序輔助字段、審核字段、上傳字段、圖書館收錄字段,其中論文編號是主鍵,學生學號是外鍵?;A檢索字段還需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導師姓名、導師單位、學位級別(碩士或博士)、學位類別(全日制或教育碩士)、論文類型(應用型或基礎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學科專業備注、學位授予年度、中文題名、英文題名、中文副題名、英文副題名、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

3.2.3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

深入研究高校學位論文管理中學位論文檢索算法。傳統的基于查詢項匹配的檢索算法存在返回信息過多,且查全率、查準率不高,用戶篩選不方便等問題[4]。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種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已應用于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采用非全文索引,即只對論文題名(caption)、關鍵詞(keywords)、摘要(abstract)建立索引,然后用Lucene中文分詞器對caption、keywords、abstract及用戶輸入的檢索詞進行分詞處理。在分詞處理的基礎上實現檢索和排序。

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3][4][5],主要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選擇學科門類。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個學科門類分別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學科門類下設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由于用戶一般會選擇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進行查詢,因此學科門類的選擇和限制能夠很好地解決“一詞多義”問題。

第二步,采用“檢索項+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查詢技術,并去除重復項,得到檢索結果集。論文的關鍵詞一般為四到六個,能有效地表征論文的主題。但是由于用戶提取關鍵詞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關鍵詞不能很好地代表全文。本文提出“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能夠更好地代表全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全率。

第三步,計算相關度,并按照相關度的大小,對檢索結果集重新排序。位置因子中caption優先級別為一,keywords優先級別為二,abstract優先級別為三。優先級別相同的論文則計算檢索詞的詞頻,詞頻越高排序越靠前。本原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準率。

新算法較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準率方面有較大改進,用于學位論文檢索的效果明顯,且實用性很強、易于工程實現,基本滿足了高校學位論文檢索的需求。隨著各高校自主研潮的推進,開發和使用校本系統必將是一種趨勢。

相信隨著學校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和學位論文檢索系統的使用,該校學位論文的利用率會很快提高,并且一定會帶來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金春華.我國數字化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的現狀與建議,省略.

[2]趙嘉朱.中國學位論文管理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4.

[3]袁銘蔚.基于本體的向量空間模型的壓縮算法.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12.

第10篇

1997年修訂刑法時,將本來修改好的《軍職罪暫行條例》整體并入刑法,列為分則第十章。這在客觀上將軍職罪湮沒于浩瀚的刑法典之中,使之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此方面的專著和論文寥若晨星。文章就近年來軍職罪的研究現狀作了一個簡要的綜述,并分析了幾點原因,希望能夠引起軍內外對于軍職罪研究的關注。

【關鍵詞】

軍職罪;研究現狀;原因分析

一、軍內外軍人違反職責罪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我國刑法學研究非?;钴S,每年問世的刑法學研究論著汗牛充棟,發表的論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很可觀。尤其在當下的中國,刑法新舊理論的交鋒日趨激烈,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相比之下,軍事刑法理論研究的專著和論文寥若晨星,少得可憐。尤其是軍職罪方面的論著、文章更是寥寥無幾。

自修訂后的刑法典增加了軍人違反職責罪的內容之后,軍內外專家在出版的教材、專著中才開始涉及到軍職罪的內容,如2003年黃林異、王小鳴主編的《軍人違反職責罪》;2011年盧樹明主編的《軍人違反職責罪精析》等。這兩本書主要研究軍人違反職責罪的罪名、認定和處罰。此外,關于這方面的博士論文有,李國振的《軍人違反職責罪體系化研究》(2009年,中國政法大學),本文圍繞“職責”這一軍人違反職責罪的核心概念,從靜態制度與動態規范兩個層面,以靜態層面的分析結論為理論前提,探究規范在適用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得出系統性的完善建議。碩士論文有:付海珍的《論我國軍職罪的立法完善》(四川大學,2006年);作者從軍職罪立法沿革與現狀入手,指出了現行軍職罪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種類不齊全,罪名稀缺犯罪主體的規定不周延,共同犯罪的規定缺失,部分罪名的罪狀規定存在問題,沒有獨立的軍職罪刑罰體系等。在此基礎上,從加大軍職罪的適用范圍、明文規定軍職罪的特殊共犯、完善部分罪名的罪狀、完善軍事刑罰的配置、改進立法技術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邰忠云的《軍人違反職責罪若干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0年);文章從軍人違反職責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構成入手,著重對軍人違反職責罪主體和刑罰兩個方面在立法上的不足及缺陷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刻的闡釋,然后,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完善、補正措施。杜彥博的《軍人違反職責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作者通過縱向的歷史學研究和橫向的比較法研究,力圖完整的展現我國軍人違反職責罪過去的歷史淵源、現在的立法成就,以及未來的完善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外國軍人違反職責罪立法的比較,并結合我國軍事司法實踐的需要,提出我國現行軍人違反職責罪存在主體立法不足、刑罰種類過于單一且執行方式不靈活、罪名稀缺、入罪標準偏低四大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逐一提出解決方案。其他代表性論文有:冉巨火的《論軍職罪立法的疏漏之處》(《法制與社會》2010年25期);藺春來的《軍人違反職責罪犯罪主體立法的不足》(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2月);高巍的《軍人違反職責罪立法缺陷淺探》(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等。

二、軍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原因分析

縱觀這些研究成果,筆者發現我國軍事刑法理論研究尤其是軍職罪研究的總體態勢是基礎理論研究基本真空,具體內容研究基本雷同。主要表現在:其一,都是具體研究某個問題,如絕大多數是研究主體和刑罰方面,不僅數量有限,而且內容雷同,無論是碩士論文還是其他論文,在主體上,都是①未成年人負相對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行為列舉不周;②欠缺軍事單位犯罪的規定;③共同犯罪理論沒有考慮到軍職罪的特殊情況;④沒有包括臺灣軍事人員;⑤沒有包括國外軍事人員等等。在刑罰上,基本沒有規定附加刑,其缺陷和不足都集中在①軍職罪不適用管制刑;②軍職罪不適用罰金刑;③設立了戰時緩刑制度;④死刑的大量適用等幾個方面。

究其緣由,其一,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1997年并入刑法典十余年來,在地方院校的刑法教學中對軍職罪的內容基本沒有涉及。其二,由于軍職罪并入刑法,立法的穩定性客觀上要求不宜“朝令夕改”,修訂的途徑繁雜,熟悉軍事司法實踐的軍隊有關部門對軍職罪修訂的積極性大減。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5月1日,我國新刑法已經公布了八個修正案,但是我們從中找不到關于軍職罪的一點影子,真可謂“只字不提”。其三,在每年召開的刑法學年會上,很少見到有關軍事刑法方面的文章。其四,相對比較熟悉軍職罪立法和司法情況的軍隊司法機關和法學工作者,以軍職罪為專題的學術研究活動多年沒有進行過,真可謂“一片空白”。

其五,也是最根本的,無論是專著還是論文,其研究問題的展開都是以我國傳統刑法理論特別是傳統的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為基礎進行的。而承襲于前蘇聯的我國傳統犯罪構成理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面臨嚴峻的挑戰”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所一直奉行的包含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和客觀方面的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在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中,這種平面的四要件犯罪構成體系存在著似是而非與規范說理的缺失,主觀與客觀認識不清,四個要件作用不明確,司法機關過分依賴主觀問題定罪導致定罪中的主觀化與入罪化等難以應對實踐需求的問題。尤其是,這種平面的犯罪構成體系在遵循主觀與客觀要件的統一之時,往往從文意中的主觀在前客觀在后,發展出從主觀到客觀的定罪思路,而且這種定罪模式在實踐中大行其道,其結果是導致犯罪認定的入罪化。例如,在犯罪成立與否的問題上,“如果從主觀到客觀認定犯罪,即先考慮行為人,再分析行為人的心理狀態,進而追查行為人實施了何種行為,侵犯了何種法益,難以避免‘先抓人,后填補事實’的現象?!边@就使得刑法在相關犯罪的認定上出現了違反邏輯和人民群眾難以接受的問題,影響了刑法社會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3E;協調發展;河北

項目資助: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4GL018);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503024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9月24日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回歸到新常態的階段。加強能源(Energy)、環境(Environment)、經濟(Economy)(簡稱3E)發展的綜合決策,實現能源消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共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課題。

一、河北省3E系統協調發展現狀

1、河北省的能源使用效率不斷提高,但是能源密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需要降低能源密度,提高能源產出。

2、河北省環境-經濟系統正處于過渡時期。河北省首要發展經濟的同時環境污染日驅加重,由于環境反饋作用的滯后性,環境問題目前尚未對經濟發展構成很強的制約作用。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環境污染的惡化就會引起經濟發展停滯,同時導致資源匱乏。因此,隨著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狀況堪憂。近年來,雖意識到了環境惡化的危害,并已經通過多種手段加強環境的保護,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仍需要加強力度,最終達到河北省環境―經濟系統良性循環的目的。

3、能源消費結構致使河北省環境質量不斷惡化。在河北省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70%以上,大量的燃煤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最近幾年出現的長期霧霾天氣就是最直接的污染現象。

二、河北省3E系統協調發展評價分析

通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對河北省的能源―經濟―環境協調度進行了測度,并根據測算結果對能源―經濟―環境協調度進行評價分析。

從整體評價結果看,河北省能源協調度為0.52,為中度不協調狀態,說明河北省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經濟協調度為0.41,為嚴重不協調狀態,經濟結構調整屬于較低水平,急需進一步改進;河北省環境協調度為0.48,為嚴重不協調狀態,說明河北省環境質量很差。

河北省能源―經濟―環境綜合協調度屬于嚴重不協調的狀態,治理環境污染的壓力很大;經濟協調度低則表明河北省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不太合理;而能源協調度相對好一些,證明河北省在能源保障上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河北省是能源生產大省,能源可以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動力。

三、新常態下河北省3E系統協調發展對策建議

目前,河北省正處于快速推進工業化的關鍵時期,對能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必須從河北自身情況出發,加快步伐,實現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3E系統的協調發展,就是要通過能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合理配置能源并有效保護環境,使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實現可持續發展,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落實“黨的十報告”、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河北的必然選擇。

1、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能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造成河北的能源利用效率較低、環境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因此,促進能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就必須先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由目前的“二三一”產業格局轉變為“三二一”的產業格局,努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調整重工業的比重,加大發展輕工業,向結構輕型化發展,并限制高耗能行業的發展,提高高耗能行業準入標準從而遏制高能耗產業的過快增長。其次,大力調整工業內部結構,加快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大力發展凸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和軟件等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及比重。同時,綜合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積極穩妥逐步地淘汰落后產能。

2、優化能源結構,建立高效節能管理體系,強化能源節約管理。河北作為工業大省,應該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速度,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強化能源節約管理,并且大力推廣新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量,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降低環境污染,應利用其良好的區位優勢,積極與京津兩市開展戰略合作,發展電子信息業,不斷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建立高效節能管理體系,強化能源節約管理。

3、發展循環經濟,開發再生能源,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循環經濟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在環境保護上表現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耗等融為一體。同時,循環經濟還能推動環保產業和其他新型產業的發展。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從根本上減輕經濟增長對環境和能源的壓力,解決河北省當前經濟、能源和環境發展的現狀。另外,河北省具有豐富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并且已經在這些方面進行了開發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更應該積極發展大力推廣,從而實現能源消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共贏。

主要參考文獻:

[1]丁欣,李獻士.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7.6.

第12篇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特色

坐落于新界西貢區清水灣的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于1991年建成使用,圖書館規模不算大,1萬多平方米,共五層,是亞洲排名第一的著名的高等學府。校園環境優美,依山傍水,浪漫的環境,賦予理工科學生更多的人文情懷,激發理工科學生更加豐富的想象力。

一、藏書建設

(一)港科大在藏書建設方面,比較重視??拼髨D書館主要收藏的學科領域:工程、商業管理、人文社會科學。它們包括不同的語言和多種格式的學習和研究資料,包括印刷品、電子資源、縮微膠卷、錄音,其它形式的地圖和物品。集合的大小細節statisticspresents,這是一種有意識的收集政策。大學社區的所有成員可能會提出購買建議。而教職員工可以要求期刊或數據庫訂閱。圖書館的電子書收集可通過校內外圖書館目錄。為了促進閱讀的樂趣和享受,圖書館已建立其休閑閱讀收集。數據庫和數據庫的集合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獻,包括書籍、期刊、統計、專利和標準,提供全文或書目訪問,用戶可以覆蓋和個人冠軍的描述在數據庫列表。它們中的大多數需要訂閱,butselect質量標題也包括開放存取。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網絡的。而一些,由于許可證或軟件的限制,只能通過在數據庫中的獨立電臺訪問??拼髨D書館數字化館藏舉措包括:中國古代地圖數字化、高校檔案、科大電子論文、科大的機構知識庫、科大新聞在線、圖書館展覽、科大本科論文、科大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副本被安置在1樓;它們也可通過電子論文、數據庫媒體,媒體資源位于科大圖書館LG1層樓。收集載體形式包括DVD、VHS、VCD、CD,磁帶和幻燈片。另外,選擇香港電視節目和視頻,以及大學的檔案都可以通過流媒體視頻。位于LG1樓層的縮微品,收集過期的專業期刊、報紙和一些特殊設置。如特殊設置:滿語文獻集=芒果bunkenshu英國外交部機密(BFO)政治對應美國國務院機密文件FBI(國家和地區)、金匠-克雷斯經濟文獻圖書館科學的地標、專著與第十九世紀股票上市公司年報期刊錄、中國圖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亞洲西部圖書。媒體項目的補充材料:少用的書復印、舊版本和完整的e-coverage期刊已發送到存儲,用戶可以通過選擇圖書館目錄中的請求按鈕來要求調用存儲項目,通常的周轉時間是一天。雜志和報紙可以用不同的格式打印,裝訂期刊保持4年。

(二)港科大館藏統計。截至2015年4月紙質圖書達721,684冊,通常沒有復本,電子書達281,273冊,紙質版和電子版期刊達46,525冊,數據庫290,縮微版本357,381,媒體39,918,流媒體104,516。

二、服務理念

港科大將館際互借關系拓展到了內地和海外,他們的觀念是“可以用到,而不必擁有;不僅是香港,而是全世界?!闭嬲龅綖槿苏視瑸闀胰恕A硗?,各大學為了提高科技競爭力,在文獻資源建設上分工、合作,堅持走區域特色的路子,從而提高了文獻保障體系, 而內地圖書館都是本位主義,大而全,圖書館越建越多,讀者人數逐年下降。

(一)港科大對社會公眾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進館閱覽書刊,只有借閱書刊,才需要辦理借閱證。真正做到“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而且港科大的“地圖中國”收藏,在全港首屈一指。另外,過期刊物的裝訂和擺放等細節也體現出人性化的一面“不只注重整齊美觀”而是不同刊物以不同顏色進行裝訂加以區別“讓讀者一目了然”非常便于查找。港科大對于讀者的服務可以說是體貼入微。從健康人到殘疾人,從白天到夜晚,從內到外的通信,從安全到隱私權保護等等。特別注意的是安全與提醒標識 。

(二)港科大圖書館非常重視文獻采訪過程的透明性管理。充分利用網絡條件與用戶溝通,讓用戶積極參與圖書采購,人人有建議權,每個人可以依據需求通過網絡向圖書館提出訂購需求。圖書館原則上2000港幣以下的圖書都可以進入直接購買狀態,2000港幣以上,需經過一個簡單的討論程序,決定是否購買。另外,充分利用網絡條件獲取用戶反饋信息,而且讀者的參與程度遠遠高于內地 ,這一點十分值得領導關注。

三、設備資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四会市| 龙陵县| 拜城县| 东山县| 商南县| 渭南市| 海城市| 天长市| 南昌市| 宣城市| 诸暨市| 汪清县| 崇礼县| 敖汉旗| 秦皇岛市| 肥西县| 永康市| 高雄市| 高州市| 靖江市| 清河县| 边坝县| 图片| 凉山| 商洛市| 湖南省| 海盐县| 聂荣县| 西平县| 盖州市| 平昌县| 平阴县| 怀仁县| 逊克县| 改则县| 新郑市| 新乐市| 宜宾县| 孙吴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