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國際市場論文

國際市場論文

時間:2022-12-25 18:54: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國際市場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國際市場論文

第1篇

關鍵詞:標準化;對外貿易;貿易效應;局部均衡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0)07-0013-06

隨著技術進步所導致的產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貿易自由化導致的傳統貿易政策工具作用的減弱,標準化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現出來。一方面,隨著各國的標準不斷與國際標準協調一致,標準和與之相關的技術法規等成為便利國際貿易的手段。另一方面,技術標準因為其隱蔽性強、變化快、影響面廣等特點,正逐漸成為繼配額、關稅之后的新貿易政策工具,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形成阻礙。由于中國出口貿易產品的技術標準普遍低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因此,短期內標準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標準化已經成為中國產品出口的一大障礙。但從長遠角度考慮,如果企業能夠積極改進,不斷創新,那么標準化對中國的出口貿易會產生積極的促進效應。

一、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效應

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效應是指進口國通過提高技術標準或設置新的技術標準,從而在短期內產生減少中國貿易流量的效果,極端的情況是使這種貿易流量減少到0。標準化之所以能夠對中國出口貿易產生限制效應主要是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導致中國出口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說,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以后,中國的產品為了達到進口國新的標準要求,不得不加大產品投入,從而直接提高了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或者進口國海關檢驗機構在進口檢驗的過程中,人為提高檢驗標準,故意延長檢驗時間,從而限制了中國產品的出口,即使能出口也間接地提高了中國出口產品的銷售成本。中國出口的減少以及出口成本的增加都會使得中國的供給曲線上升,導致貿易限制效應的產生,如果中國的供給曲線上升足夠多,就會使中國出口量降為0。二是由于進口國實施新的標準以后,對相應的進口產品的要求是必須實施標準認證,那么,對于沒有進行標準認證的產品,進口國消費者的需求相應會下降,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和環保的標準認證;另外,進口國還可能利用傳媒手段對消費者偏好進行消極引導,從而使進口國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偏好降低、需求曲線下降,導致貿易限制效應的產生,如果需求曲線下降足夠多,就會使中國對該國的出口降為0。

(一)中國出口成本增加產生的貿易限制效應

1. 小國模型。如果中國是某一產品的出口小國,即中國是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接受者,那么中國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此時分析比較簡單,只要考慮國際市場價格下中國國內市場的供求變化情況,即可知道中國出口情況的變化。

如圖1所示,S1為中國的供給曲線,De為中國的需求曲線。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之前,國際市場價格為P1,在此價格下,中國的國內需求量為Q2,生產量為Q1,出口量為(Q1-Q2);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之后,中國出口成本的增加或出口額的減少,導致中國的供給曲線會上升,從S1移動到S2的位置,由于中國是出口小國,國際市場價格仍為P1,此時中國的生產量為Q3,出口量為(Q3-Q2),小于新的標準實施以前的出口量,即(Q3-Q2)

2. 大國模型。如果中國是某一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唯一出口大國。那么,中國的生產和出口對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就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分析的時候我們把目光轉向進口國市場。

如圖2所示,XS為中國的出口供給曲線,MD為進口國的進口需求曲線,由于國際市場中只有一個出口大國(為了簡化起見,其他出口小國在分析時不予考慮,因為不影響分析結果),因此,中國的出口供給曲線和進口國的進口需求曲線共同決定了國際市場價格。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之前,中國的出口供給曲線XS和進口國的進口需求曲線MD共同決定了國際市場價格P*,此時,中國的出口量為Q*;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以后,中國的出口供給曲線由XS移動到XS1的位置,從而使國際市場價格從P*上升到P1,在P1的價格水平上,中國的出口量為Q1,顯然,Q1

(二)進口需求下降產生的貿易限制效應

如圖3所示,XS為中國某一產品的出口供給曲線,MD為進口國對該產品的進口需求曲線。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前,中國的出口供給曲線XS與進口國的進口需求曲線MD相交點決定了均衡價格P*,此時中國的出口量為Q*;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并采取標準認證制度以后,如果中國該出口產品或由于主觀認識不足、或由于認證費用過高等原因而未主動申請技術標準認證,或由于進口國利用傳媒手段對消費者偏好進行消極引導,都將導致進口國對中國該進口產品的需求下降,即圖中需求曲線從MD下降到MD1,MDl與XS相交點決定了新的均衡價格為P1,此時,中國出口量下降為Q1,從而產生了貿易限制效應。如果進口國的進口需求曲線下降足夠多,如下降到圖中MD2的位置,則中國的出口量下降為0。

二、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轉移效應

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轉移效應是指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后,短期內會導致貿易流向發生轉移,即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出口國的效果。發生貿易轉移的原因仍然是上面所說的兩個,一是由進口國技術標準的提高或新的標準的實施,導致中國供給成本的增加,供給曲線的上升,出口量下降,下降的部分轉移到其他出口國。二是由于進口國技術標準的提高或實施新的標準并對相應進口產品采取標準認證以后,進口國消費者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需求偏好降低,需求曲線下移,導致中國出口量下降,下降的部分轉移到其他出口國。下面對此進行局部均衡分析。

(一)中國出口成本增加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

如圖4所示,從左至右依次表示進口國對某一產品的國內市場供給需求曲線圖,進口國對中國該產品的需求曲線和中國該產品的出口供給曲線圖,進口國對第三國該產品的需求曲線和第三國該產品的出口供給曲線圖。假設進口國某產品在技術標準提高或新的標準實施以前都是從中國和第三國兩個出口國進口的,且第三國產品在標準變化前后都能滿足要求。

1. 小國模型。與上述小國模型類似,假設中國是某一產品的出口小國,其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前,在國際市場價格為P1時,進口國的進口量為(Q4-Q1),中國的出口量為q3,第三國的出口量為q′1,其中(Q4-Q1)=q3+q′1。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技術標準以后,中國若想繼續保持對進口國的出口將不得不加大產品投入,直接提高了生產成本,或者是進口國的檢驗機構在進口檢驗的過程中,提高檢驗標準,延長檢驗時間,間接地提高了中國出口產品的銷售成本,從而最終使中國的供給曲線從S1移動到S′2,此時雖然進口國對中國的需求不變,但在P1價格下中國滿足不了,中國的出口量下降為q1,與之前相比出口量減少了(q3-q1),由于中國是小國,其出口量的下降不會影響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由此第三國的出口量仍為q′1,中國出口量下降的部分將由其他出口國彌補,即該產品的貿易從中國轉向了其他出口國。

2. 大國模型。假設中國在國際市場中是某一產品的唯一出口大國。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后,中國的供給曲線從S1移動到S2,出口供給量下降為q2,由于中國是該產品的出口大國,中國出口供給的下降會使該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從P1增加到P2,此時,進口國的進口量減少為(Q3-Q2);由于價格的上升,第三國的出口供給增加為q′2,即該產品的貿易部分從中國轉向了第三國。

(二)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

如圖5所示,從左至右依次為進口國對某一產品的國內市場供給需求曲線圖,進口國對中國該產品的需求曲線和中國該產品的出口供給曲線圖,進口國對第三國該產品的需求曲線和第三國該產品的出口供給曲線圖。假設在標準變化以前進口國的進口全部由中國和第三國供給。

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之前,在價格為P1時,進口國進口量為(Q2-Q1),中國的出口量為Q3,第三國的出口量為Q′3,由于假設在標準變化以前進口國的進口全部由中國和第三國供給,因此,在P1價格水平上,Q3+Q′3=Q2-Q1。當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并對相應進口產品實施標準認證,導致進口國消費者對中國未獲得相應標準認證的產品需求下降,或由于進口國利用傳媒等手段對消費者的消極引導,使得進口國消費者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表現為圖5中進口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曲線D1下降為D2,相應地中國的出口量從Q3下降為Q4;而與此同時,第三國產品由于通過標準認證,進口國消費者對其需求上升,表現為圖5中進口國對第三國產品的需求曲線從D′1上升到D′2,相應地出口量從Q′3上升為Q′4。即貿易流量在中國和第三國間重新進行了分配,部分貿易額從中國轉向了第三國。

三、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條件效應

標準化對中國的貿易條件效應是指進口國的標準變化導致中國貿易條件產生惡化或改善的效果。在短期內,由于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會導致中國出口貿易流量在短期內迅速減少,產生貿易條件惡化的效果。下面我們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一)根據貿易條件的定義的分析

在國際經濟學中,貿易條件被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1單位商品可以交換多少單位外國商品的比例,或交換比價,通常用該時期內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之比來表示,①即:Tg=PX/PM,其中Tg代表貿易條件,P代表價格,X和M代表出口和進口。根據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當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后,會產生貿易限制效應,中國商品出口貿易流量在短期內迅速減少,被迫將原先供出口國際市場的產品更多地留在國內消費,導致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出口產品價格下跌,也就是PX會下降,結果也就導致Tg下降,即貿易條件惡化。

(二)根據提供曲線的分析

如圖6所示,OE代表進口國的提供曲線,OF1代表在進口國提高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前中國的提供曲線。OE、OF1相交于H點,此時貿易條件由OA來表示,進口國用M1的出口量來換取中國Q1的出口量。在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以后,對中國出口產品產生了貿易限制效應,提供曲線向不利于中國的方向移動,如圖6中OF1移到OF2的位置,此時,貿易條件從OA變化為OB,進口國只需用M2的出口量就可以換回中國Q1的出口量,因此,產生了貿易條件惡化的效果。

四、標準化對中國的長期的貿易促進效應

(一)在長期內,中國出口企業可以進行的改革

一是從成本角度,可以適當擴大生產規模,使生產成本降到標準提高或新的標準實施以前的程度,甚至比以前更低,從而消除成本增加產生的貿易限制,促進貿易的發展。下面以小國為例作一簡單說明。

如圖7所示,中國企業的原成本曲線為AC,產量為Q1,在國際市場價格P1下獲利w,但由于進口國提供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導致中國短期內成本曲線上升到AC1的位置,由于規模不變,中國企業只有在P2價格以上才能獲利,而在國際市場P1價格下,中國出口企業短期會虧損,但在長期內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實現規模經濟,將生產規模擴大到Q2以上,則可以實現成本的降低,重新在國際市場獲得較強的競爭力,消除成本增加產生的貿易限制,促進貿易增長。

二是從技術改進角度,企業可以加強研發,實現技術創新,達到進口國的標準要求,從而重新順利地進入進口國市場。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修改了的波斯納(Posner)的模仿差距模型分析這一問題。波斯納(Posner)的模仿差距模型認為,技術的變動有利于出口的增加,但這種增加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弱的,最后隨著他國的模仿而失去出口地位,甚至走向進口,在圖8中,從A到D顯示了這種趨勢。②李春頂(2006)對波斯納的模型進行了修改,用來分析技術創新對突破TBT的作用。李春頂認為,一般來說,TBT的實施是在該商品的標準化階段,新產品不易受到TBT的影響,也就是說,TBT一般發生在圖中的CD段,短期他會使CD向左下方偏移。③而筆者認為,CD段表明即使進口國不采取限制措施,中國對其出口也會減少,采取TBT只是加速了這種趨勢,這顯然不符合現實,中國產品出口受限一般都出現在中國產品出口高峰階段。因此,筆者對此模型再次進行修改并賦予了新的思想。

在圖8中,中國產品出口量開始的時候逐漸增加(圖中AB段),并在一段時間穩定在一個高峰出口量(圖中BC段),這對進口國相關產業影響可能很大,因此,為了限制中國該產品的出口,進口國提高技術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這在短期內會減少中國出口(圖中CD段),這時如果出口國不采取任何措施,則出口會沿著CD下降,但如果中國這時積極主動地加強研發,提高技術水平,實現技術創新,達到進口國的標準要求,則會在出口量下降到一定時間時如在E點以后出口量開始重新增加,如圖中EF所示。如此周而復始,進口國技術標準的提高反而加快了中國技術創新的速度,也增加了貿易量,也就是存在著貿易促進效應。當然,這一促進效應的發揮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出口國要及時加快技術創新,達到進口國新的標準要求;同時,新的標準也不能過于苛刻,使中國的出口量一下變成0,那么再想創新突破也就比較困難了。

三是從滿足進口國消費者需求角度,可以考慮對于達到國外標準的相關產品實施標準認證,重新樹立進口國消費者對中國出口產品的信心,從而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促進中國出口的增長。

(二)標準化對中國的長期貿易促進效應的分析

如果出口國企業不能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則國外標準化水平的提高對中國企業的負面影響會長期存在,甚至會導致企業破產,但如果中國出口企業能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考慮并努力實踐,進口國標準的提高或新的標準的實施必將在長期內產生貿易促進效應,從而促進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下面筆者對此進行分析。

1. 從出口供給和進口需求角度的分析。由于中國作為小國的分析比較簡單,在此以中國作為出口大國為例。

如圖9所示,在進口國標準提高或新的標準實施以前,中國的出口量為Q*,當進口國提高標準或實施新的標準,短期內中國出口供給曲線由XS上升到XS1,進口需求曲線由MQ下降到MQ1,導致中國出口減少到Q1(當然這兩條曲線不一定同時變化,但任何一個變化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這里為了分析的簡化需要),但長期內中國出口企業可以進行調整,使出口供給曲線回落,進口需求曲線上升,中國出口有可能恢復到標準提高以前,也有可能比以前更多,如圖9中MD2和XS2的交點決定的中國出口量Q2,此時由于出口國成本下降的幅度和進口國消費者需求上升的幅度比較大,均衡價格比標準實施以前還要高些。因此,貿易促進效應明顯。

2. 從貿易條件角度的分析。如圖10所示,該圖是在短期內貿易條件的分析圖6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分析,在長期內,由于中國技術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中國出口的產品達到進口國的要求,使中國出口上升,中國提供曲線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在圖10中表現為從OF2到OF3方向的移動;另一方面,進口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回升,并有可能超過以前的水平,這可能會導致進口價格的上升,從而使進口國的提供曲線向不利于進口國的方向發展,在圖中表現為從OE到OE1方向的移動,此時,貿易條件從OB向OC方向變化,進口國用M2的出口量只能換回中國Q2的出口量,因此,產生了貿易條件改善的效果。

注釋:

①朱鐘棣:《國際貿易教程新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頁。

②尹翔碩,《國際貿易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頁。

③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兩重性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兼論對于我國的歧視及應對措施》,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版,第15頁。

參考文獻:

[1]朱玉春,種勝兵.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5,(10).

[2]邊紅彪,等.國際標準化活動的經濟效果[J].中國標準化,2007,(1).

[3]德克努特-布林德.標準經濟學:理論、證據與政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4]孫敬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5]李春頂.技術性貿易壁壘兩重性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兼論對于我國的歧視及應對措施[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林丹.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所產生的經濟效應分析[J].市場論壇,2006,(1).

[7]姚志毅.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貿易的長期均衡效應[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2).

[8]Blind,K.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Theory, Evidence, Policy [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2004.

[9]Otsuki,Tsunehiro, John S. Wilson, and Mirvat Sewadeh.Saving two in a billion: quantifying the trade effect of European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African exports[J].Food Policy, 2001,(5):495-514.

Effect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rade on China's Exports Trade

Xu Jiexiang, Zhang Rui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41, China)

第2篇

【關鍵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國際化理念;最大收益者

近些年,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于企業電子商務創造價值的過程產生了高度的關注。探求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創造價值的過程開始成為學術界關注的中心問題。對這一機制的探究對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交易中結算貨幣的選擇

國際經濟往來需要貨幣作為媒介,這種媒介一方面為國際經濟提供流動性,另一方面要保持價值的穩定。從流動性來說,充當國際貨幣的數量必須與國際經濟的規模相一致,從而保障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正常開展;從價值穩定來說,則要求貨幣發行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這兩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難題”。從金本位制度開始,國際貨幣制度中充當流動性的貨幣往往是因為沒有解決這個難題而出現問題,比如,金本位制中,黃金作為流動性,因為供應不充足而崩潰;布雷頓森林體系,則因為美元貶值而崩潰。解決特里芬難題,一個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貨幣,跨境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從這個角度說,也是對國際貨幣體系穩定運行的貢獻。

二、人民幣結算的嘗試

從2009年7月份啟動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結算金額累計已經超過了70億元人民幣,其中今年以來的結算金額就達到了50億人民幣,人民幣結算試點的發展勢頭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交易額接近500億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國務院批準的內地試點區域包含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個城市,而海外試點區域則包含港、澳地區,以及東盟十國。目前就境內而言,只有成為試點企業的公司才能與上述境外區域的貿易伙伴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國已有365家企業具有試點企業資質。而對于境外區域的企業則沒有門檻限制,只要他們與境內的試點企業有業務往來,均可以采用人民幣做結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中國將繼續支持市場發展創新,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結構,促進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隊伍的形成,同時適當擴大境外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參與程度,全面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報告指出,將研究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研究推動將試點項目由貨物貿易擴大至服務貿易。探索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流動和交易機制,積極拓展海外人民幣投資渠道,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繼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

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不僅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且有助于促進國際貿易增長,更有甚者在于進一步地開拓相關的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路徑。一般來說,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要經歷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三個步驟。如今,通過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以減少周邊國家對美元結算的依賴性,從而為將來人民幣在區域內扮演投資和儲備貨幣職能打下基礎。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在貿易中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是人民幣從本幣走向區域化貨幣,進而走向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步驟,這樣可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使用范圍和地位。因此,跨境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開展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幣真正變成國際貨幣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貨幣的國際化都必須從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開始。只有當我們的貨幣成為企業普遍接受的結算貨幣,國外的企業或者政府機構才有可能拿人民幣作為一個投資貨幣,發展離岸市場、債券市場或其他市場。同時在這些都有相當基礎之后,別國才有能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而在匯率風險可控的基礎下,有利于貿易雙方控制成本及鎖定利潤,為跨境貿易實現雙贏,促進貿易的平穩發展。

宏觀經濟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受益良多,我們也不應忽視不利之處。宏觀經濟的影響因素隨著更加不確定,風險因素更不確定,如果處理不當,宏觀經濟將受到沖擊。

2.對出口企業的影響

跨境貿易結算不僅對宏觀經濟影響深遠,對微觀經濟個體的企業的影響更是巨大的。微觀經濟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會表現為什么樣子?首先應該是避免了外匯匯率波動,尤其是結算貨幣匯率下跌的風險,從而避免了因為匯率下跌而不盈利,進而放棄國際市場的情況出現;然后還表現為結算的便利,減少結匯售匯成本等等,然后在列舉哪些企業會受益。

人民幣結算不僅降低了匯率波動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也減少了企業的結售匯成本。在外匯不能流通的情況下,通過銀行結匯,企業要給銀行支付不少的手續費,而如果用人民幣直接進行結算,就可以節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匯費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以人民幣與美元的匯兌為例,銀行兌換貨幣多數并未收取手續費,卻施行“低買高賣”:即客戶要低價賣給銀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國銀行當日牌價,100美元可賣681.2元人民幣),卻要高價找銀行購買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00美元)。一買一賣,100美元就得被銀行賺走2.74元人民幣差價,即100萬美元的業務相差2.74萬元人民幣。以廈華在臺采購4.3億美元為例,若臺灣的采購對象主要以新臺幣進行日常運營的,就需要上千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成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此前對媒體表示,如果對臺出口用人民幣結算,外貿企業可以減少購匯、結匯以及開辦信用證的成本。因為用美元結算,銀行開信用證需要支付1.5個百分點,結匯又需要支出1個百分點。據估算,出口企業改用人民幣結算可以節約的成本為交易額的3%-5%。對于眾多處于微利狀態的出口企業來說,以前被銀行拿走的這幾個百分點的利潤相當可觀。據廈門市長劉賜貴在臺灣披露的數據。

此外我國的一些進出口企業對于匯率和利率的風險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幣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國際市場上美元或歐元的匯率走勢、利率走勢等,企業可以將精力完全放在經營上,因此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管理現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對政府政策的影響

在新形勢下,政府調控經濟的政策顯得越來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的條件下,政府必須審時度勢,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尤其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外匯管理和貨幣政策的制定。

外匯管理以前,對外經濟活動只能以境外可兌換貨幣計價結算,所以外匯管理只是管外匯。現在人民幣開始逐步履行國際結算功能,要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自然也要納入外匯管理和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范疇。人民幣對外計價結算與其在境內履行相同功能顯然要有不同的監管標準,如人民幣對內計價結算只會區分對公對私業務,而不會區分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交易性質。目前部分現行外匯管理原則不完全適用于人民幣跨境計價結算,但徹底獨立于現有外匯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管理制度和監測系統,可能因本外幣分割造成對跨境資金流動監管的空隙。有跡象顯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熱錢”似乎又有卷土重來之勢。在貿易順差及FDI(外國直接投資)繼續下降的情況下,外匯占款的增量卻創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匯管理的同時,貨幣政策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人民幣實現跨境結算后,一方面,突發大規模的貨幣需求和回流,將可能使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陷入被動。另一方面,人民幣輸出可能會削弱國內貨幣政策的效力,突發且大規模的貨幣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陷入被動,并影響匯率、物價和就業。與此同時,作為儲備貨幣的幣種將在提供流動性和保持幣值穩定兩方面處于兩難境地。該問題也正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所無法回避的難題。而當前中國正面臨著人民幣流動性過剩和升值壓力兩大問題。

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應對策略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國的貿易條件,但其中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們必須積極思考,努力應對,減小其帶來的危害。我們應從構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幣債權運作渠道,調整跨境資金監管方式,增強央行對本外幣市場監管力度,設計科學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統計監測體系四個方面來積極應對。把加強對人民幣的監管放到首要的高度,嚴防國際金融炒家的投機行為。

首先,海外人民幣債權運作渠道的安排關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幣市場及交易的問題。首先政府要確定對海外人民幣市場的態度。由于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必然出現的人民幣海外持有現象,如制度安排和監管設計上未對此有充分的考慮,極有可能出現一時被動和管理滯后的局面。因此建議在人民幣走向區域化貨幣初期,應該適當抑制海外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以便為我國央行逐步熟練地掌控海外人民幣市場和交易贏得時間。在起始階段應當規定,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幣債權債務的處理上遵循以下原則:海外人民幣資金可以按照規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資國內市場,可用于向中國進口的支付、對中國境內直接投資、就地兌換成其他貨幣以及委托存款銀行開展代客理財業務投資中國境內金融資本市場。

其次,在調整跨境資金監管方式方面,將長期以來以外匯和外匯收支作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轉變為以跨境資金流動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從制度安排及監管設計上將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以及境外資產負債納入監管監測體系并作為重要的監管內容。在銀行監管層面上,應強化對法人的一體化管理,包括對中資銀行境外分支機構經營狀況的管理和強化合并報表后的綜合風險管理。從對人民幣跨境流動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的管理角度來看,要求央行密切關注進出口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情況,加強與相關國家央行的配合和聯系。與此同時,要研究如何與此相適應,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資本市場,加強對進入國內市場的各類主體的監管,而非當前單純地對外匯資金的監管。

又次,央行對本外幣監管應根據海外人民幣的規模情況分析研究調控的渠道和效率,適時調整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同時要進一步縮短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決策時滯和行動時滯,對市場動態做出快速的反應。

最后,科學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統計監測體系至關重要。香港地區開放銀行人民幣存兌匯業務后,市場人民幣兌換活動十分活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要求,這部分資金規模應該進入我國的《國際投資頭寸表》中。同樣,人民幣在香港、東盟十國和韓國等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后形成的海外債權也應及時地通過適當方式反映出來。因此設計科學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從銀行國際結算業務的整個流程來看,沒有貨幣兌換環節的國際結算業務更趨簡單,但同幣種結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統計要素(目前許多統計要素是基于貨幣類別來設計的),尤其是當資金通過幾道轉匯環節以后。因此在試點階段,有必要通過規定銀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別的會計處理來輔助完成這些統計監測要求。

參考文獻:

[1]沈繼倫.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論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意義[C].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陳紅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與港澳人民幣業務發展[J].市場論壇,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經濟分析[N].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9-5-25(3).

[5]高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華東經濟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貿易人民不結算面面觀[J].特區經濟,2009,12.

[8]樊曉云.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外貿企業的影響[J].每月觀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潔.上海廣州等五城市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W].新華網,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挑戰中的機遇[N].中國證券報,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國―東盟區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區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國頻簽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關鍵一步[N].京華時報,2009-4-2

(第034版).

[13]葉檀.人民幣結算試點須相關配套[N].廣州日報,2009(3).

[14]葛兆強.以“三步走”戰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N].上海證券報,2009-7-17(17).

[15]黃燕君,包佳杰.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理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濟,2009(8):

10-12.

[16]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銀監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2009]第10號)[Z].2009-07-01.

[17]陳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分析[J].當代經濟,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謝:

在本文完成之際,謹向我的導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在寫畢業論文的時間里,他始終給予我嚴格的指導和不倦的教誨。導師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風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師對事業的執著和敬業精神更是深深地影響了我,這些都使我終身受益。從導師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期間,我還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熱情關心和大力指導,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武乡县| 武穴市| 杂多县| 和林格尔县| 札达县| 通辽市| 民县| 始兴县| 旬阳县| 通州区| 新巴尔虎左旗| 连平县| 剑川县| 湟中县| 和硕县| 北川| 屏边| 河东区| 微博| 石林| 平武县| 四平市| 玉山县| 习水县| 河北区| 平利县| 泸西县| 永登县| 保亭| 兴文县| 加查县| 宕昌县| 邢台市| 靖边县| 库尔勒市| 安吉县| 吴江市| 常州市| 卓资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