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糖尿病護理論文

糖尿病護理論文

時間:2022-12-21 16:25: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病護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糖尿病護理論文

第1篇

1.1典型癥狀

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飲水量增加,易饑餓,飯量增加,但是體重減輕。簡言之為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

1.2病理變化

血管病理變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目前威脅糖尿病病人生命最嚴重的病理為心血管病變,約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性病變的各種并發癥。

2血脂異常特征

糖尿病患者典型的血脂特征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甘油三脂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或升高,但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升高。以上這些異常都有致動脈粥硬化的作用,并共同構成一組相關的危險因素,其中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最危險。應為它更容易被氧化,更容易被巨噬細胞吞噬;另一方面,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被糖基化,糖化密度脂蛋白也易被氧化,并且加強內皮受損。

3血脂的降脂策略

首先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毫克∕分升,其水平降低30%~40%。其次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后是降低甘油三酯,措施包括控制血糖;當甘油三酯在150~199毫克∕分升時,其治療措施是:非藥物性治療。包括治療性飲食,減輕體重,減少飲酒,戒烈性酒等。

4降脂的治療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硬化斑塊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在臨床上多用他汀類的降脂藥物。因為該類藥物在使用起來安全、有效、價廉,屬于廣譜的調節血脂的藥物,對動脈硬化的防治具有重大意義。下面介紹兩種常見的降血脂藥物:他丁類和脂比妥。

4.1他丁類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他汀類藥物有6種。在相同劑量下其調脂強度依次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由土曲霉菌培養液提取,是世界上最先上市的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口服。

辛伐他汀:口服吸收良好,辛伐他汀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調脂藥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對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高危患者有較好的效果。

普伐他汀:為半合成品,是不經肝臟CYP450酶代謝的親水性他汀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普伐他汀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較明顯,但降TG作用較弱。

氟伐他汀:為人工合成的親水性他汀類藥物,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98%),幾乎全部經肝臟代謝,因此,其為輕、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選調脂藥。氟伐他汀親水性強,不良反應及肌病發生率遠較其他他汀類藥物小。

阿托伐他汀:為新型長效他汀,近年來廣泛用于臨床調脂,多數人用藥10mg/d即可得到較滿意的療效,最大用量可為80mg/d。阿托伐他汀是唯一被證明在減少心血管事件方面優于血管重建術的調脂藥物。

瑞舒伐他汀:為新型高效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調脂作用為目前上市藥品中最強。

其中,對于治療糖尿病的降脂處理的,唯有辛伐他丁效果甚佳。下面對其進行詳細的介紹。

4.1.1治療

對53例患者進行詳細的治療與觀察。男3O例,女23例,年齡(61.7±9.71)歲;對照組60例,男3O例,女30例,年齡(58.1±7.89)歲。口服辛伐他汀20mg/d。服藥前及服藥后八周對患者分別測定TG(甘油三酯),TC(膽固醇),HDL-ch(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治療前TG為1.95±1.09,治療后為1.57±0.90,P值為0.02;治療前TC為4.13±1.10,治療后為3.47±1.05,P值為0.0004;治療前HDL-ch為1.01±0.30,治療后為1.12±0.26,P值為0.03;治療前LDL-c為2.07±0.99,治療后為1.78±0.94,P值為0.04。結果證實了患者在口服了辛伐他汀8周后,可見,TG,TC,LDL-c水平降低,HDL-ch水平升高。患者經過一定時期的治療后,均療效甚佳。

4.1.2功能

辛伐他汀對患糖尿病高脂血癥,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及LDL-c升高有明顯降脂作用,對三酰甘油也有降低作用。口服吸收良好,1~2h血藥濃度到達峰值,肝內廣泛首過代謝,蛋白結合率高達95%,半衰期為3h。辛伐他汀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調脂藥物。常用量為10~20mg/d。辛伐他汀40mg/d降低TC、LDL-c、TG的幅度明顯優于20mg/d,達標率明顯提高,且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對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起始劑量可調整為40mg/d。

4.2脂比妥

4.2.1治療

對30例高脂血癥患者,進行12~24小時禁食后的采血檢測確診,其年齡均在68±3歲。口服脂比妥(中國科學院成都地奧制藥公司生產)1.05g,每日3次口服。治療期間均保持日常飲食。治療八周過后:治療前收縮壓為18.6±1.8,治療后收縮壓為17.9±2.2;治療前舒張壓為11.0±1.5,治療后舒張壓為10.8±1.3;治療前心率(次∕min)74±4,治療后心率(次∕min)76±8。治療前后的血脂變化:治療前總膽固醇為6.7±1.1,治療后總膽固醇為5.8±0.9,P值<0.01;治療前甘油三脂為3.4±0.9,治療后甘油三脂為2.1±1.1,P值>0.05;治療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8±0.11,治療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31±0.17。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顯效為19,有效11;無效0。總有效率為100%。

4.2.2功能

脂比妥是一種降脂新藥,含有甲基羥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它對HMG-COA還原酶有特異性的競爭抑制作用,能抑制肝臟HMG-COA還原酶催化的HMG-COA向甲基二羥戊酸合成TC的前體物質變化,從而使血清中的膽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降低,并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3],而HDL-ch已被證實對冠心病有預防作用,從而對糖尿病也具有預防作用。該藥在使用后血壓及心率明顯的下降。另一方面,脂比妥是中藥紅曲制劑,有健脾消食,除濕祛痰,活血化瘀。用于脾瘀阻滯,癥見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等;也可用于高血脂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其效果顯著。

4.3結果

糖尿病患者,經過辛伐他丁類和脂必妥藥物治療后,使患者的血脂均有下降,總膽固醇也明顯下降;舒張壓和收縮壓以及心率也明顯的下降。但是該藥在使用的時間上面,必須要堅持使用,療效才更加顯著。

第2篇

1.1一般資料

該組患者24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均符合199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診斷標準,其中1型糖尿病44例,2型糖尿病196例。年齡在17-79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男134例,女106例,農民44例,工人70例,干部、知識分子126例。該組患者中120例實施了臨床護理路徑記為觀察組,其余120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糖尿病藥物治療方法,觀察組按照健康教育的臨床護理路徑,從入院一直到出院進行有計劃、有規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自行設計糖尿病相關知識問卷,滿分100分,得分≥80分的病人視為健康教育達標,以及工作滿意度問卷,對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自我控制及監測血糖的能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1.3臨床護理路徑

1.3.1入院時

觀察組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或家屬介紹住院的環境與一些醫療設施的使用方法,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講解與讓其學習入院介紹手冊,醫院的病房部的作息制度,探視制度以及主治醫生和主要護理人員的聯系方式,以備突況發生時,及時聯系。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認識,特別是對糖尿病藥物、飲食治療的認知度,發放醫院的醫學DM健康教育手冊,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糖尿病是一個終身性疾病,但堅持規律用藥,合理飲食是可以控制病情的。

1.3.2入院第2d

在進行各項檢查前,要告知患者檢查的時間、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由床位護士對患者糖尿病知識及用藥知識進行評價,了解其對糖尿病及所用藥物、飲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遵醫行為,針對患者的掌握情況介紹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對其病因、癥狀、體征進行詳細的講解,重點強調長期規律用藥,特別是所用藥物的名稱、作用、不良反應及用藥時間、方法、劑量、注意事項,必要時可用大號字體簡單標明或給予藥物說明書[2]。如:磺脲類和格列奈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低血糖,吃藥后會出現心慌、出汗、有饑餓感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有時也會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肝腎功能的損害,為減少雙胍類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其應在飯前30min口服。在產生低血糖癥狀時,及時補充糖分,如喝一杯含糖飲料或口服葡糖片,5min內無法改善可再吃些糖。在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宣傳教育保持正常生活規律和合理睡眠的重要性。在此期間還要宣傳糖尿病的自我保健,該部分包括主要有皮膚、足部、眼睛以及口腔護理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5]。預防皮膚損傷和皮膚感染,保持足部清潔,每日進行足部按摩,鞋襪合腳,穿棉織襪,軟底布鞋,洗腳水不宜超過患者體表溫度,防止燙傷,劇烈運動,經常檢查足部有無危險因素等。早中晚三餐后注意刷牙,保持口腔衛生及時進行常規檢查。眼部可以進行日常按摩等。

1.3.3入院3-5d

飲食治療則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醫護人員要向患者介紹飲食控制的原則、重要性。應避免攝入高糖飲食(淀粉類)和高脂飲食,不飲含糖飲料,使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3]。要戒除飲酒,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應少吃,其能量的攝入要根據病人的標準體重和機體狀態性別、營養狀況、年齡、體力活動及有無并發癥來計算。避免過多攝入多糖(麥芽糖、蔗糖)和單糖(葡萄糖)等純糖制品。蛋白質的攝取則要以豆類及動物性蛋白為主,讓患者對植物替代法有個簡單的了解,營養值基本相等的食物,可以互相交換。如:綠豆、小麥、大米、高粱米25g,馬鈴薯100g,生面30g,饅頭35g,這幾種食品是可以互換的。注意控制體重,其可以控制血糖,改善甚至恢復正常的耐糖量。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判斷消瘦或超重常應用體重指數(BMI)即體重/身高的平方=(kg/m2)判斷。18-25之間都屬于健康的標準體重。一般說來,DM病人的體重下降7%后各種代謝紊亂的成分才能得到改善。且要定時、定量,如按早中晚的分配方案,分別應占1/3、1/3、1/3或1/5、2/5、2/5,冬季可按2/5、2/5、1/5的比例分配,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飲食中要注意對鹽的攝入量。食物以偏淡為好,每日食鹽量控制在6g以下,若是DM病人并發腎病、冠心病,更要控制鈉鹽的攝入,一般每日在2g左右。

1.3.4入院6-10d

⑴血糖檢測:長期有效控制血糖可明顯降低或延緩DM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在次期間主要是指導患者監測血糖、尿糖的意義,血糖的控制的正常值以及其合理的波動范圍。有條件的病人可自備血糖監測儀,可使糖尿病病人每個人隨時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態。血糖的檢測有利于對于疾病的評估以及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有重要的意義。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3.8-6.1mmol/L,把餐后2h血糖在7.8mmol/L以內[4]。若是病情穩定的患者,則每周測清晨測一次空腹血糖,若是病情不穩定者則需要每天測一次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建議每周測4次。⑵運動療法:運動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在某種程度上其比藥物治療更為有效,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防止發胖、血管硬化導致疾病的進一步惡化。運動采用強度較小有規律的有氧運動,運動時要注意放松性、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強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率=170-年齡),要使肌肉達到一定的刺激強度,運動中不要感到心慌、氣短,比如散步、太極拳、競走、慢跑等。

1.3.5出院3d前與出院后

出院3d前要確保患者應經學會自我檢測血糖、尿糖,以及如何對并發癥進行預防,發生低血糖時應該怎樣處理,交代家屬經常關心患者,促其按時用藥并監督飲食控制情況。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堅持藥物、飲食、運動治療和定期進行血糖監測,出院后,分別于1周、1個月和3個月后進行跟蹤隨訪或電話聯系,提醒和督促定期復查,生活有規律,保持樂觀的情緒。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11.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自我控制及監測血糖的能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4項指標比較。

自我控制及檢測血糖的能力采用血糖平均正常日來衡量,觀察組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血糖平均正常日及并發癥發生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

第3篇

1.1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綜合治療,包括控制血壓、擴血管、降顱壓、改善循環等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①血糖檢測: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由于其腦梗死的發生,引起機體應激反應,會使血糖急劇升高。

②飲食護理:控制飲食可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長期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指導和護理。

③藥物護理:定期給予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的發生發展。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

①病情觀察: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生命體征多不穩定,需及時了解患者病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②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對病情不了解而引發的恐懼、恐懼心理。

③加強基礎防護: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恢復是一個長久過程,需要安靜舒適的環境。加強患者基礎防護,做好每日對患者身體的清潔,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恢復情況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等。

1.3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治療標準:顯效:護理后臨床癥狀恢復正常;有效:護理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護理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自制有關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在護理結束后發放給患者進行回答,不能回答者由家屬進行。滿分100分,分為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問卷回收率100%。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治療效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發現,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97.06%、82.35%,觀察組明顯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滿意度

兩組患者護理后,回收問卷統計發現,觀察組滿意度為100%,遠高于對照組滿意度的8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4篇

關鍵詞: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進展

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4億,全世界每三到四個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來自中國,每年約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沒有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從醫囑而導致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發生。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續終身治療,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過非藥物治療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戰勝疾病的良好情緒信心提高就醫服藥的依從性,對平穩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這樣可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生命質量。本文對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況進行綜合論述,旨在為糖尿病的臨床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其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醫護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陪在患者身邊,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幫助來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時間都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對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協助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員間相互愛護,相互支持,彼此間情感溝通以及共同承擔對生活事件和壓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環境,是生命發展的重要平臺,而來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會支持中的一個構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互助的成員關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質量的必要前提與基礎,家庭作為社會環境的基本網絡,通過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饋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緩解精神壓力,從而實現改善生活質量的根本目的。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明確指出,治療糖尿病應該在管理血糖基礎上持續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認為糖尿病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飲食治療、自我監測、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這五個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圍來實現。有研究實驗證實家庭支持會對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等多項指標存在積極促進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屬及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面對疾病,并且自覺形成自我管理行為,從而獲得良好的遵醫治療的依從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體方式

調查發現如果家庭成員沒有意識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沒有掌握良好的協調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會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產生的消極影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壓力,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陪伴及引導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戰勝疾病的心態。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貫穿在整個糖病治療的過程中。首先是飲食控制方面,通過家庭家庭成員支持管理的參考能夠,逐漸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膳食習慣。家人可以對患者實際飲食情況進行監督,或者幫助其制定、實行科學的飲食計劃。最終達到理想的飲食管理效果,患者通過飲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會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藥物的使用。家庭成員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導患者嚴格遵照醫生要求定時定量服用藥物、使用胰島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關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自我行為習慣,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從現階段來看,很多家庭成員對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體現在飲食控制、藥物服用方面,說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經認識到了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監測、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監測方面甚至有錯誤的認為,只要身體不出現任何不適癥狀、飲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監測血糖。因此,血糖監測、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應該成為未來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強調的核心和重點。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綜合治療方案的基本構成之一,被公認是該疾病治療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屬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對象,其對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態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掌握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影響因素、治療原則、控制方案等的科學家庭健康教育體系,可以促進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項措施(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正確服藥、自我監測和定期復查等)保證落實到位。從而減少并發癥或者延緩并發癥,而提高生活質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長時間接受治療,患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悲觀、失望、抑郁等負面心態。這些消極情緒狀態會對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轉歸并發癥的控制有一定影響。雖然通過陪伴、引導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適當消除這些不良心理情緒。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報道顯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焦慮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聯系,說明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讓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態,積極構建科學的自我管理體系,即使出現一些不良情緒也能夠得到及時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獲得理想臨床控制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此外,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大量臨床研究已經證實,通過科學的教育管理手段來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種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開展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而在美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國家標準中,提出沒有統一標準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國也逐漸開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關文獻資料的數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顯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為國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體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內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學策略、知識掌握、技能訓練、實踐應用。其中心理學策略是知識掌握、技能訓練、實踐應用三個環節的基礎,患者只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適宜的心理調節手段,才能積極排除負面情緒的干擾,進而開展有效的學習。知識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發展過程、臨床癥狀、并發癥、合并癥等,充分了解整個疾病的循序漸進環節;健康飲食原則、飲食管理具體措施;高、低血糖的預防要求及規范處理手段;降血糖藥物的服用原則及胰島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護理技能訓練內容包括運動療法、血糖監測方法、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和注射方法、足部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在教育內容的設計中,不僅有知識培訓,而且對技能進行實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轉變。另外,還有研究顯示體重控制、合理膳食、監測血糖、運動療法、藥物選擇、足部護理、管理行為目標、行動計劃制訂、放松技巧、情緒調節、問題解決技巧等,都應該納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中。總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沒有統一的定論,在落實這些方面工作時,應該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確保疾病的各項影響因素能夠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為實現預期治療目標提供支持。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圍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療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緩并發癥發生的重要的科學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臨床需要積極宣傳推廣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項較為新型的研究領域,涉及范圍、內容都比較廣泛,患者所生存的環境、家庭成員、社會關系、心理水平、自身行為等都屬于研究范疇。因此,在未來工作過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討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圍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學模式。將最大限度地治療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所帶來的種種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宇蘭,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相關性調查[J].護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張燕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相關性[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01:70.

[3]張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調查與分析[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9屆全國糖尿病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9屆全國血液凈化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1:6.

[5]賀洪梅,張愛榮,李曉燕,關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與生活質量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06,10:787-788.

[6]劉小麗,王文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02:212-214.

[7]劉鳳梅.家庭支持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3.

[9]李菁,李崢,MarieNolan,趙維綱,董穎越.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會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靜,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張盼.456例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06:796-798.

[11]葉丹,魯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農墾醫學,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啟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進展[J].內科,2012,04:411-413.

[14]馬愛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8.

[15]楊金霞.健康教育干預結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隨訪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葉,王俊星,何偉明,李愛平,繩宇.同伴支持對社區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張紅菊,丁娜,呂曉苒.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3,03:189-191.

第5篇

糖尿病人究竟每天能攝入多少糖分?對于這個問題的不同見解,將人們劃分為兩大主要派別――低糖派以及反對低糖派。前者認為,低糖飲食使糖尿病人對藥物的依賴更少、血糖更容易控制;而后者認為,糖尿病人完全有權利、也完全可以享受與普通人一樣的飲食,不必刻意減少糖分的攝入。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兩種觀點很可能都是對的。

讓我們一起看看在當今的美國,糖尿病人是怎么吃東西的。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美國心臟病協會以及美國飲食營養協會等幾家權威機構的聯合倡議下,大多數糖尿病人采取了一種營養均衡的膳食,其中包含足夠的瘦肉、牛奶、全麥食品、健康的油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至于其中含糖的量,美國注冊營養師、營養學專家馬里恩?弗蘭茲博士表示:“一般來講,建議每天攝入糖分的量應該占到能量供應來源的40%~45%,這是一個比較適中的攝入量。”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糖尿病界的主流觀點是糖尿病人應攝入適量的糖分。同時,他們還強調糖分的來源應該是全谷物食品,不要吃加工過于精細的米、面,因為這會損失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反對低糖派認為,許多含糖分的食物,同時也是蘊含大量其他營養成分的寶庫,比如說水果、蔬菜、豆類和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熱量低而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豆類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奶制品則能夠為我們提供充足的鈣,有益骨骼健康。這些營養成分對我們的健康都大有裨益,因此,低糖膳食理論的反對者們認為,過于強調減少膳食中的糖分,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

不僅如此,反對低糖派還提醒我們,別忘了糖還能提供充足的能量,“這就像汽油對于汽車的意義一樣。因此在我看來,那些認為糖是敵人的人,都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尼爾?巴納德如此表示。在其2006年發表于《糖尿病護理》的論文中,他還向我們闡述了這樣一個事實:碳水化合物成分高達75%的素食者,膽固醇、血糖水平均較普通膳食的糖尿病患者更低。碳水化合物即指糖類與纖維素的總稱。

營養學專家馬里恩?弗蘭茲博士指出:“糖并不是糖尿病人的敵人,因為你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來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你可以很好地與糖共處,只要你的攝入量與身體需要量達到平衡。不過分控制糖分的攝入,對糖尿病人而言往往還意味著更高的生活自由度和滿意度。”

事實上也是如此,臨床統計數據表明,新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被告知只要適量,他們仍可以吃他們喜歡的食物,將會大大提高他們對降糖藥的依從性;而如果告訴一個糖尿病患者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常常會導致他形成自暴自棄的態度,對治療的依從性不佳。

而低糖派的觀點又是怎樣的呢?身患1型糖尿病40多年,現在本身又是糖尿病專家的理查德?貝恩斯坦博士是低糖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寫了本書,書名叫《貝恩斯坦博士的降糖法則》,指導人們如何使血糖達標。貝恩斯坦博士力挺低糖膳食理念,他現身說法地告訴人們,得益于低糖膳食,他最終治愈了伴隨多年的心臟病、腎病等糖尿病并發癥,血糖控制也相當理想。

貝恩斯坦博士及其他低糖派人士認為,控制血糖最首要的做法就是“釜底抽薪”,也就是從飲食上盡可能地減少糖分的攝入,因為它們在體內很快就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迅速升高。

低糖派認為,如果飲食中含很多糖,那么為了避免攝入過量,糖尿病人勢必要對其含量進行計算,而這個工作即便是針對帶有成分標簽的袋裝食品都不容易,更何況我們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食物的含糖量都一目了然,根據攝入糖分的量來調整用藥更是淪為一句空話。與其如此,倒不如干脆就不吃高糖食物,代之以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使得每天攝入的糖分控制在20~30克以內,只占能量來源的10%以下。低糖派還認為,低糖飲食能減少胰島素的使用量,從而降低低血糖癥出現的風險。

反對者又提出,低糖膳食不容易長期堅持,而且,其引以為傲的較低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代表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實際上是由于體重減輕導致的,與膳食是否低糖并無直接關系。低糖派隨即針鋒相對地進行反駁,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系副教授瑪麗?嘉倫表示:“數據表明,低糖飲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便體重不減輕,血糖也比普通膳食者控制得更好。”

早在2004年,瑪麗?嘉倫就在《糖尿病雜志》發表了她的研究:兩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一組采取低糖飲食(攝入糖分占能量來源的20%),另一組采取高糖飲食(攝入糖分占能量來源的55%),五星期之后發現,低糖飲食組的血糖水平更低。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威廉姆在2005年發表于《營養與代謝》雜志的論文顯示,每天攝入糖分控制在20克以內,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圍,從而減少降糖藥用量,乃至于停藥。另一項發表于《內科學年鑒》的研究表明,與普通膳食相比,每天攝入糖分控制在30克以內,堅持一年,就能改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并能增加“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在這三項研究之中,血糖的改善均不依賴于體重的降低。

兩派之間的分歧還遠不止于此,例如,反對低糖派認為,身體活動需要足夠的能量,而極力減少飲食中的糖分也就意味著攝入更多的脂肪,包括不健康的飽和脂肪(動物油脂)等,而這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低糖派則認為,目前人們對飽和脂肪仍然存在著誤解,其實我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能夠升高冠心病等疾病風險,甚至最近有研究表明,飽和脂肪對人體還有一些我們此前所不知道的益處。

目前在學術界,低糖派與反對低糖派之間的論戰仍在繼續,究其原因,在于低糖飲食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仍然沒有定論。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普通糖尿病人應該怎么辦呢?

第6篇

中國肝移植10年成就與展望沈中陽(419)

肝臟移植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朱志軍(421)

信息窗

世界首個血管抑制素抗癌新藥上市(418)

水果樹莓可抑制肝癌細胞生長為果蔬預防肝癌提供重要理論依據湯月欣衣曉峰(448)

肝臟最怕的五種情況忠享(450)

俄羅斯將積極推進癌癥防治項目忠享(464)

皮膚癌被證實遺傳馬寅(468)

“垂直傳染”殃及胎兒伊凡(482)

知識窗

膳食不要太油膩合和(433)

數字醫學方興未艾伊凡(43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一)合和(45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二)合和(460)

器官移植伊凡(466)

癌癥的診斷忠享(471)

論著

經顱多普勒對高血壓病檢測臨床分析潘瑞洪(434)

創傷后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血流動力學變化規律及意義楊萬杰任朝來張如梅(437)

糖利平膠囊對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氣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王海英王德惠(442)

學術論文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E選擇素及其相關因素分析劉艷韓影石節麗任郁龍雪徐福娟李瑞霞(446)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贍管炎58例治療體會杜云有王金江楊洪德(449)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98例臨床探討史博宏郭爽梁立娟(451)

醫院管理

基于期酬的醫院戰略控制方法研究華夏醫藥 劉蘭生(453)

RFID技術醫療安全信息系統應用病人醫療安全信息系統RFID解決方案魏健(457)

淺議網絡版醫院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安全問題史恩良(461)

護理研究

對急癥留觀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白潔(463)

CCU病房81例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后觀察和護理高寧程曄(465)

一例韋格納肉芽腫合并心肌損害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護理胡欣(467)

綜述

胰島素類似物的臨床研究進展王桂林(469)

針刺治療小兒腦癱研究進展張連城(472)

當歸芍藥散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金貞姬楊長青(476)

病例報告

多模式CT指導下4.5小時rt—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1例報告顧紅菲董宏李斌魏健(479)

腹腔鏡下盆腔取環術2例報告史博宏(483)

稿約

稿約(484)

醫藥園地

食療不愈,后乃藥爾——從古到今話食療徐麗(485)

《華夏醫藥》刊登廣告價目表(487)

2009國際華夏醫藥學學術大會紀實張永賢(488)

撰稿要求(494)

通向北歐友誼之旅——國際華夏醫藥學會北歐醫學考察團活動紀實(F0002)

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目標的健康號碼胡大一(313)

控制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王薇(317)

急性冠脈綜合徵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陳步星謝文麗(320)

缺血性腦卒中的二級預防與抗血小板治療英勇(324)

腦血管病的預防鮑遠程(327)

世界衛生組織頒布《WHO傳統醫學國際標準術語》張永賢(333)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WHO國際針灸標準穴位》張永賢(334)

關于韓國韓醫的供求狀況的研究李炫知[韓國]洪勝杓[韓國](335)

稿約

稿約(332)

美利用納米技術檢測癌細胞柳暉(342)

解決降脂西藥配伍難題齊齊(351)

《華夏醫藥》刊登廣告價目表(357)

可抑制食欲的激素維芬(371)

論著

腎上腺素在蛛網膜下腔麻醉中的價值徐朝輝王久榮(343)

布托啡諾與芬太尼用于剖宮產術後靜脈鎮痛(PCIA)臨床效果觀察王久榮徐朝輝林林陳志勇王子千(346)

學術論文

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體會——附25例分析楊魁程兵(349)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5例臨床分析趙學軍楊魁(352)

負壓吸引套扎術治療各期內痔239例療效觀察陳怒戈(354)

糖尿病足潰瘍的皮辦修復——附35例分析程兵尹軍(356)

華夏醫藥 淺談兒童單純性肥胖李曉紅張瑩暉楊夢莉(358)

知識窗

中醫養生與保健齊齊(353)

蔬菜不要帶皮吃馬因(383)

藥業論壇

NIR技術在丹酚酸B提取在才質量監控中的應用劉巖張延瑩張金巍(359)

醫院管理

2000例門診復診患者未攜帶病歷行為的調查徐霞(364)

護理研究

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插管、連接呼吸機的治療及監測護理張緒紅(367)

兩種方法對老年護理病房院內感染現狀的分析萬曉芳應文君狄春明衛志華(369)

200例乳腺癌病人的情感障礙及疏導邢玉英譚玉蓮伊秀英(372)

綜述

CRT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徐剛張春輝聶文寶(374)

生物可分解吻合環在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李智勇李仲宏(376)

《中醫內病外治學》的繼承與應用郝秋來(380)

信息窗

兩種芬太尼鼻噴劑可明顯緩解疼痛維芬(375)

會務通訊

2009國際華夏醫藥學學術大會邀請信(384)

在循證醫學原則的指導下構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綫胡大一(3)

補腎法延緩免疫衰老的研究沈自尹鄭振(6)

合并使用ECMO和Drotrecoginalfa于重癥病人的成功經驗蔡宗博吳怡良余榮敏黃漢斌曹世明陳國勛翁國昌(9)

經顱超聲溶栓治療缺血性卒中的研究進展華夏醫藥 郎鴻志黃壽吾(14)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合并同步化療對下咽癌保存聲帶的貢獻劉文山蘇茂昌郭祥吉李輝(18)

顱內良性腫瘤之放射手術治療黃全福涂獻堂羅秀冠王高倫劉文山(23)

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斷層造影于孤立肺結節的診斷效力——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經驗李永康孫辰明田雨生(25)HttP://

中醫藥在癌癥治療中的不可替代性及其正確應用策略王守東(26)

東亞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之間的交融和沖突洪勝杓李炫知劉長林(28)

會務通訊

《華夏醫藥》2006年各期重點內容預告(5)

稿約(64)

2006國際華夏醫藥學學術大會邀請信(70)

參觀考察活動簡介(71)

2005國際華夏醫藥新技術新管理高峰論壇會議紀要(72)

撰稿要求(76)

信息窗

女性心臟病常被忽略馬因(8)

卵巢癌前先腹痛喬文(17)

中青年患囊性白內障增多聞之(24)

基因檢測方法早期篩查大腸癌維維(51)

知識窗

述“藥谷”聞之(13)

錯覺幫助大腦--鏡子療法治療中風維維(22)

膽固醇過低可致腦溢血馬因(73)

國際交流

從中西醫學探討內經、難經、中藏經之三焦實質王人澍林昭庚張賢哲蘇奕彰陳光偉謝慶良陳明豐(33)

提高中醫藥治療病毒感染的療效必走現代化道路繆植堅(41)

華夏醫藥 一指刀手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王嘯平(42)

針灸預防偏頭痛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與美托洛爾比較的隨機試驗DieterMelchart(45)

論著

邁普新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細胞亞群的影響王鴻博(46)

不同生化標記物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后的對比分析王艷黃敏(48)

剖宮產423例手術指徵分析李怡(50)

學術論文

EBS在血管外科急癥手術的應用寧肇基(52)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穿通性外傷性前房出血118例張瓊(54)

區域性白介素-2輔助免疫治療對T3胸段食管癌的臨床意義王志敏(55)

大承氣湯在腹部手術中的應用羅建華蘇愛梅(56)

淺談胃脘痛的分型論治王章云(57)

高原地區急性腎衰12例救治體會渠敬峰楊雪林(58)

鋼絲環形捆扎治療髖骨骨折的臨床分析李管生龍堅剛李莉(59)

腹腔鏡輔助下結直腸腫瘤切除術邸旭李彩霞(60)

醫院管理

談抓好服務質量創建文明窗口的做法與成效溫芳妹陳海濤關春保廖麗瓊(62)

護理研究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王立波張東航張穎田甜馮新華(65)

醫藥園地

國內藥品檢驗行業信息化的現狀與展望王萌(66)

臨床經驗

陳師運用乳核散結片辨治乳癖的經驗劉曉聰黃從強(67)

病例報告

救治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報道張麗紅(69)

東菱克栓酶治療腦梗死36例體會華夏醫藥 李玉紅(16)

圖婷在預防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中的療效觀察與分析丁伶俐閻淑偉周曉秋(17)

YX-Ⅱ型牽引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0例王義學黃松王妮娜劉磊吉延文(18)

按壓牽板旋加火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趙輝德黃惠亮林宣趙宏達(19)

滴蟲性及念珠菌性炎局部治療550例觀察魯明珍陳光蓮(2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妊娠臨床觀察張清秀謝成香(21)

中醫睡眠療法治療紅皮型銀屑病58例報告易愛茹閆凱夏冬青孫長柱(22)

急性創傷性液氣胸仰臥位胸部平片X綫分析徐茂盛黃向明楊文德林堆賢曾艷(23)

開博通與黃芪丹參注射液聯合用藥對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觀察降文蘭(25)

高血壓病防治前后的調查段燕霞(27)

醫學教育

淺談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楊連庚(29)

護理研究

手術室開展整體化護理的體會遲淑君(30)

食管癌切除術病人的護理張巖(31)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配合遲淑君趙丹(33)

醫院管理

華夏醫藥 預防醫院交叉感染的關鍵措施一凡(33)

讓醫保推動醫院管理王建國張東航(34)

實施醫療產業無形資產戰略依靠無形資產在競爭中立足李金山(36)

第7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3)03-0441-04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除對其進行醫療護理外,還對病人及其家屬傳授相關疾病的醫療護理、預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識,通過宣傳教育和交流互動,提高對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識,能夠自覺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響健康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斷地擴展,為探討適合我國醫療現行體制與有利于健康教育發展的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筆者就“教育模式轉變護理健康教育的職能、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效果評價、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應用前景”等問題作一綜述。教育模式轉變護理健康教育的職能傳統教育的概念是指學校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泛指對社會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動,對受教育者傳授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驗的知識。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機體發育良好,功能活動正常,適應環境能力強,反應敏捷,身心協調的一種精神狀態。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這種精神狀態,傳授相關的健康知識,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劉明慧[1]研究認為,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從護理健康教育評價,其實健康教育是一種干預,它為人們提供改變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相關知識、技術及服務,使人們有能力作出決策,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健康教育”一詞面世之前,我國衛生部門專設有衛生教育所,其職責是衛生宣傳教育,也就是常說的“衛生宣教”,具體執行的部門掛靠衛生防疫站宣傳科。“衛生宣教”與“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衛生知識”,教育效果評價無從談起。而后者具有目的和具體操作規程,通過行為干預,達到提高健康認知能力的目的。對于教育模式的轉變,高德彰等[2]認為,從衛生宣教過渡到健康教育,是觀念和工作模式的轉變。不難理解,衛生宣教在于普及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則是建立健康行為,其操作體系是從知識灌輸轉變到計劃的實施。許多疾病與人們的不良習慣有密切關系,對這些疾病不能單靠藥物來治療,還要靠健康教育來改變病人的不健康行為。對疾病狀態下的人群進行與疾病有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教育,對普通人群進行疾病預防,增進健康知識的教育,兩者共同構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對健康教育十分關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義,指出心理治療、預防保健、康復咨詢、健康指導是醫院發展的趨勢[4]。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院的醫療觀念也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使醫療服務由單一的醫療服務向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轉化,以個體服務向群體服務轉化,以單純的技術服務向社會全方位服務轉化,醫院在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舉足輕重的角色,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現代護理學賦予護士

基金項目: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合同號:Z2011139)。

作者簡介:陸柳雪(1972-),女(壯族),廣西德保縣人,副主任護師,學士學位。

的根本任務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并幫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這明確了護士教育的義務,健康教育成為護士的職責。在醫院工作條例中,強調要向患者及其親屬提供面對面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務,“為病人創造一個整潔、肅靜、舒適、安全的醫療環境”[6]。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傳統觀念上,而在進一步地向“咨詢—預防—保健—護理—康復”一體化發展,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實施方法、效果評價”方向拓展,并進入多樣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7]。 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效果評價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較多,學者鐘勤[8]認為,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器械性治療、臨床檢驗、用藥指導、心理衛生等,都是醫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林清然[9]報道,美國醫院健康教育內容更具體、更全面,不但介紹護理機構、醫院設施、就醫指南,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具體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療、護理、預后、康復、功能鍛煉等。就手術而言,具體到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活動、用藥指導、并發癥的預防、康復鍛煉、居家護理、飲食調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認為,健康教育要有針對性,對各類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問題,內容要有所選擇,對慢性患者、病情穩定者,重點介紹治療效果、病情現狀、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常見慢性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癥狀、并發癥、生活起居、飲食等進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認為,教育形式要多樣化,除采用口頭講解、書面材料、示范訓練等方法,在具體做法上要與護理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護理操作時邊實施邊講解,這是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溝通與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時,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語,具體指出病人應知道的內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決于教育的時機,當入院病人處于心情不定、顧慮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診、疼痛不安的情況下很難接受教育。此時應讓病人住院,經檢查治療,病情穩定后選擇合適時機,結合病情進行宣教,病人才能專心傾聽,提高認知能力[13]。正如學者鄭維英[14]總結的那樣,做到“適時宣教、按需宣教、反復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劉建萍等[15]對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進行高血壓基本知識與服藥依從性的健康教育,通過對照研究,實驗組的健康信念綜合度和服藥依從性分別為61.67%和40.75%,高于對照組的33.00%和15.50%,表明護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療用藥的依從性。在評價指標方面,目前多數醫院單純采用“衛生知識知曉率”指標,我們認為該指標只是其中之一,評價指標應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識、轉變態度、改變行為或掌握某些相關技能、促進健康行為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劉斌報道[16],在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中,與病人建立一種指導與合作的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通過針對性健康教育指導,解決病人存在的實際問題,病人的滿意率由92.6%上升981%,滿意度得明顯提高。用這些指標的滿意率來評價健康教育效果也許最能夠說明問題。學者溫麗芳[17]在對醫院護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中,指出其近期效應能協調醫患關系,使患者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醫療質量;遠期效果是增強人們自我保健意識,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健康水平,顯示出醫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潛力,肯定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應用前景隨著醫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如何搞好醫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醫院領導及醫護人員關注的問題。國內諸多專家、學者都對醫院健康教育的對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鑒的經驗。陳啟超等[18]認為,要把醫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還應在管理上將健康教育納入醫院年度工作計劃的議事日程,經常討論。同時建立醫院健康教育考核評價體系,以期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予指導,工作各個環節的指標要做到量化、標準化、制度化。南京總醫院醫務部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在構建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中,著重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信息系統、考核系統等四個方面的建設,在患者及家屬、醫務人員、系統幫帶、社區人群等四個群體中,建立立體網狀式的全面醫療健康教育體系[10],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計劃性、自主性、護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計劃性健康教育為臨床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據科室護理的特點,制定不同病種標準健康內容,由責任護士實施。范麗鳳等[19]通過有計劃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教育培訓,結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識評分、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自我血糖監測、自我管理能力均明顯提高,血壓和糖代謝控制明顯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讓患者自行選擇,根據自己病情提出相關問題,由護患雙方共同制定,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使受教育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20]。在護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討中,有提到“優勢內容遞增教育法”,其核心內容是根據患者的需求,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以達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識,這其實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種補充,對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滿意度及主動咨詢方面可能優于計劃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則認為,計劃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計劃的教育內容照本宣科,會使聽眾失去學習興趣,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強調的只是患者主動參與的理念,沒有一個可操作性的系統模式。有人認為護理程序才是一種科學的、邏輯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理論及工作方法,不僅適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也同樣適用于健康教育,運用其對患者實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實效的一種有效方法[21]。在臨床整體護理中,護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擴展,有不少學者把企業的PDCA管理循環方法應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并作有益的嘗試。PDCA循環管理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護理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達是按策劃、實施、檢查、處理的順序循環管理,將每一次循環的起點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并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戴莉敏等[22]采用這種循環程序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并與常規隨訪模式管理對照研究。按既定的時間隨訪觀察,結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識掌握情況、糖尿病自我行為評分、生化指標等均較常規隨訪模式管理優。學者黃敏[23]也把該管理模式應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經與常規健康教育比較,觀察發現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預后,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為方式、肝功能指標恢復效果都較常規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滿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環程序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護行為及生活質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論運用于護理健康教育,更充分體現教育行為改變的實質。王井霞等[24]報道,近年來健康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更加廣泛,教育過程呈現一體化,教育對象也進一步擴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顯示出護理健康教育應用的前景更加寬廣。

綜上所述,護士的根本任務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幫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確健康教育是護士的重要職能;疾病的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器械性治療、臨床檢驗、用藥指導、心理衛生等,都是醫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形式有口頭講解、書面材料、示范訓練等方法,實施教育要與護理活動有機地結合,口頭講解是直接、簡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評價應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識、轉變態度、改變行為等指標上;護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漸進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模式,適用于臨床護理,也適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納入醫院工作計劃的議事日程,以期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給予指導。同時強化醫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訓,拓寬醫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將其擴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參考文獻

[1]劉明慧.基層醫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討[J].社區醫學雜志,2010,8(24):6768.

[2]張玥,高德彰,孫月剛,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華護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劉箴.腫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12):747749.

[4]鄭海智,曹秀風,白智剛.醫院健康教育的開展與實施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4):3486.

[5]張艷萍,韓雪.現代醫學模式下醫院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7(1):4446.

[6]劉麗,胡敏,韓韜.醫院健康教育評估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展望[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厲兆春,孫清海.淺談醫院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08,6(5):158159.

[8]鐘勤.社會發展對醫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國醫院系統化健康教育的啟示[J].廣東醫學,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楊國斌,汪春暉.強化健康教育 促醫療質量持續提高[J].醫院管理雜志,2010,17(1):9395.

[11].基層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3(9):141.

[12]劉化俠,李蓉瓊.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的時機選擇和語言運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鄭維英.患兒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26.

[15]劉建萍,何曉俐,任曉丹.健康教育對提高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9):5860.

[16]劉斌.我院實行整體護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實踐[J].廣西醫學,1999,21(6):5253.

[17]溫麗芳.基層醫院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7,16(12):11971198.

[18]陳啟超,陳清蓉,陸高剛.建立醫院健康教育考核考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6,17(1):8182.

[19]范麗鳳,陸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構建、組織與管理[J].現代護理,2005,11(8):575579.

[20]張錦玉.我國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與發展[J].護理雜志,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于PDCA循環的護理本科畢業論文過程管理[J].中華護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 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23]黃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2,10(2):475476.

第8篇

1992年大學畢業后,劉玉梅一直從事婦產科專業。在院領導和專家的關心指導下,她迅速掌握了婦產科疾病診治,1996年提前晉為主治醫師。1997年受院長囑托為做大做強婦嬰醫院婦產科,她去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婦產科進修。當時因孩子剛滿8個月,母親又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多少人勸她說等孩子大些再去,但想到醫院的發展、領導的信任,她流著淚給孩子斷了奶,毅然離開家人,開始了再次的求學歷程。進修期間,因為當時交通不便,多少次父母生病,并且孩子骨折,家人怕耽誤她學習都沒有告訴她。而她也把對孩子的思念及對父母的擔心,通通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一年時間她瘦了近10公斤。她的付出及驕人的成績感動了當時進修醫院產科尚濤主任,多少次挽留她考研究生,但考慮到院領導的囑托和企盼,她毅然決定學習期滿回原單位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她帶著新技術、新知識、新的管理理念回到單位,1998年破格任盤錦市婦嬰醫院產科主任,當時年僅29歲。

在任期間,按照醫大的管理模式,從頭開始,規范各種診治常規及搶救流程,不斷對全科人員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并大膽改革創新,首次在盤錦市開展“改良式剖宮產術”,因手術時間短、切口美觀、患者痛苦小等優點在盤錦市聞名。她的以“改良式剖宮產術”一文獲2003年盤錦市衛生系統三個十佳活動中十佳優秀論文獎。

從醫的人都知道,產科風險大,一手托兩條生命,產科醫生不僅要竭盡全力地保證新生兒的安全,又要保證產婦的健康。這不僅要求產科醫生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和思維敏捷的判斷力,稍有不慎,面臨的就是新生兒殘障甚至死亡,更嚴重者,孕產婦死亡,后果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作為年分娩量2000多的產科主任,劉玉梅的責任重大,她隨時隨地都會因為產婦或胎兒出現異常而被請到醫院。為大力保障孕產婦和新生兒安全,她沒有節假日,不論白天黑夜,24小時電話始終開通,有事隨叫隨到,以至于每到深夜,電話一響,她就緊張,心想不是孕產婦有危險就是新生兒需要急救。2003年夏天的某日凌晨1點多,劉玉梅家里的電話突然響起,是手術室護士打來的:“難產剖宮產術中懷疑膀胱損傷,臺上急需會診”。放下電話,她急忙穿上衣服,一路小跑到大街上。此時,人們都在熟睡,出租車也見不到一輛,好在家離醫院近,她飛快地向醫院跑去。當時,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快點、快點,多耽誤一分鐘,產婦就多一分危險,臺上的醫生就多一分焦急。當她跑到醫院時臉色蒼白,嗓眼發咸,幾乎說不出話,迅速洗手穿衣上臺……經過臺上及時準確的診斷處理,產婦轉危為安。大家都說:“別再那么傻了,路上那么黑,出點兒事咋辦。”但劉玉梅卻說:“為了患者生命安全,值得。”還有一次春節前后,高危產婦產后由于子宮出血不止,經積極治療仍無好轉,此時患者已處于休克狀態。為搶救患者生命決定切除子宮,但患者本人是二婚,堅決不同意切除子宮。經院長多方交涉,當患者昏迷時家屬才勉強簽字。此時患者因出血太多,凝血功能極差,切口甚至縫合的針孔都滲血,術后陰道殘端縫合處持續滲血,當時縫合止血已經不可能了,唯一的方法是在靜脈大量輸入大量凝血因子和新鮮血的同時,陰道殘斷壓迫止血。為防止用力過猛,導致縫合口裂開或壓力不夠止血失敗,劉玉梅親自操作,用止血鉗夾紗布壓迫止血,因患者麻醉尚未清醒,為保證正確有效壓迫,她只好彎著腰,扭著身,側跪在患者床旁,這種姿勢堅持了近3小時,血止住了,而劉玉梅當時卻站不起來了,床旁的家屬和護士都忍不住哭了。休息片刻,劉玉梅說:“就是腿和腰有點僵了,沒事的。”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大家都說她像個永動機,不知疲倦,無論是搶救患者一夜未眠,還是一臺臺手術沒吃上飯,在同事和患者面前她永遠是那張青春、充滿陽光般自信與笑容的臉。她經常對大家說新生兒出生后第一聲啼哭是世上最美的音樂,她就是這樣愛著她的職業、她的患者。

技術需要不斷開拓與創新,醫療行業更是如此。劉玉梅敬業愛崗,通過近幾年不斷地學習和鉆研,將國內國際先進技術應用于臨床。她先后多篇,其中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的有價值的文章有:《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中的“氧化亞氮吸入鎮痛200分析”及《中國實用鄉村醫學雜志》中的“妊娠合并尖銳濕疣”專題講座等。其中在國家級雜志《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中“胎兒臍帶繞頸產時連續胎心監護132體會”獲中華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分娩中胎兒窘迫465例臨床分析”獲盤錦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除了完成繁重的臨床工作外,經多年工作經驗,劉玉梅發現新生兒出生缺陷是我國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有60萬左右出生缺陷兒,我省每2小時就有一個缺陷兒出生,孕早期宮內TORCH感染,至今沒有一種簡單易行的篩查方法,這一直是從事圍產工作的醫務人員為之奮斗的目標之一。自2003年始與中國科學院及西安聯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劉玉梅親自主抓的《生物芯片抗體檢測在防止出生缺陷中的應用》項目獲2005年盤錦市科技成果一等獎。此項目填補了盤錦市多年來宮內感染篩查的空白,只需2毫升靜脈血,等待10分鐘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致畸危險,現已成為孕早期篩查不可缺少的項目,是提高中華民族人口質量的陽光工程。她率先在盤錦市開展妊娠期糖耐量試驗和糖篩查試驗,每年篩查人數約1500人,其中確診為糖尿病孕婦占2%。因早診斷及早治療,大大減少了以往因妊娠期糖尿病導致胎死宮內的發生。她首次在產科高檔病房開展人性化護理模式,如何打造出一套適合高檔產科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護理管理模式及流程;改變人們心目中傳統產后護理方式;讓廣大育齡婦女認可這種消費,這是當了多年主任的劉玉梅第一次觀念上的改變,“經營”的理念第一次出現在她的腦海。經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終于打造出了特色的、科學的產后、術后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模式,明顯促進了產后、術后的康復,使在這里分娩的產婦更年輕、更漂亮,這里出生的新生兒更聰明、更健康。此舉深受省內專家的好評,多次接待兄弟醫院參觀學習,成為該院一大亮點。因不斷開拓進取,成績突出,劉玉梅所管理的科室多次被評為院先進集體、市女職工創優集體、省巾幗文明崗。她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市首屆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市創新能手、市人民滿意健康衛士等光榮稱號。

第9篇

關鍵詞:老年人; 帶狀皰疹 ;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69-02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忙于工作和生活,大多數人對健康意識認知薄弱,從而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特別是老年人,抵抗能力下降,對健康的認識不夠,因此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在健康意識中已經是核心部分。

帶狀皰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毒,他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較少發生于兒童,12歲后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遞增,60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可達7‰。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所以當潛伏病毒被激活,就容易發病[1]。病毒初次感染人體后在體內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癥,散布全身,導致人體發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至成年后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潛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再活動的病毒可沿神經軸突至支配的皮膚細胞增殖,于是此神經節支配的皮區出現一串帶狀的皰疹,所以稱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病,中醫稱“蛇盤瘡”“蜘蛛瘡”,以皮膚出現集簇皰疹,呈帶片狀。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最容易感染。此病癥狀不典型,容易延誤病情,產生并發癥[2]。

1 護理措施

1.1 疼痛的觀察:老年人往往有多種疾病并存,在觀察疼痛時要認真仔細,注意疼痛的部位、時間、程度、性質及有無伴隨癥狀,特別要注意和老年人其它常見疾病的疼痛相鑒別,如心絞痛、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要熟悉有關疾病的疼痛特點,如心絞痛是心前區壓榨、悶脹痛,急性膽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續脹痛,急性胰腺炎是上腹部隱脹痛,觀察時要認真聆聽病人對疼痛程度、性質、時間的表述,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的全身反應,如面色、表情、態度、聲調、姿勢等以判斷疼痛程度,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還應了解輔助檢查的變化,以明確診斷,避免誤診、漏診。

1.2 疼痛的護理

(1)局部皮膚的處理:水皰未破潰者用生理鹽水清潔局部皮膚,予75%乙醇溶液消毒,用無菌注射器抽吸皰液;水皰已破潰者用生理鹽水清潔皰疹部位破損皮膚,周圍用75%乙醇溶液消毒。在皰疹皮損部位根據皰疹面積采取無菌方紗并用黃五酊溶液局部濕敷,可緩解疼痛,溶液以濕透方紗層且不滴水為好,保持濕潤和清潔,每4h換藥1次,連續7天為1個療程,保持局部周圍皮膚清潔干燥。用藥后注意觀察藥效及局部皰疹變化。

(2)藥物治療止痛:遵醫囑給予生理鹽水注射液100ml加入注射用阿昔洛韋025g靜滴,30gtt/min,Q8h,及時給予止痛劑如顱痛定和消炎痛及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B12,疼痛影響睡眠者用鎮靜催眠藥如安定片5mg口服,以保證患者睡眠,促進受損的神經組織的修復。在給予鎮痛藥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有無副作用,防止成癮和意外。

(3)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老年人帶狀皰疹病程較長,疼痛突出,常有猶如電擊樣疼痛,痛癢難忍,纏綿不休,往往難以入睡,患者非常痛苦,護理人員應主動安撫患者,告知患者本病產生疼痛是由于病毒侵犯神經所致,可出現在皰疹出現之前,也可與皰疹同時出現,并可持續到皰疹消退以后。但疼痛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及各人痛感耐受差異,加之病人對疾病不了解,護士應加強與病人溝通,把疾病知識、病情發展及治療結果等告訴病人,使病人對該病有一個認識,消除各種顧慮,提高對疼痛耐受力,疼痛會隨之緩解[3]。

(4) 我們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文化修養,尊敬和愛護老年患者,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多與患者溝通,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患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老年人帶狀皰疹的特點,引起疼痛的原因,重視患者的主訴,耐心向其講解帶狀皰疹的病因、發病過程、治療方法,從而消除其思想顧慮及恐懼感,同時教會患者運用放松療法緩解疼痛,幫助老年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

1.3 加強營養:機體抵抗力下降是老年人帶狀皰疹發病的主要誘因,食欲不振可引起營養不良而致皮膚壞死,愈合時易留下疤痕。因此要反復宣教加強營養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維生素,高蛋白,以無刺激軟質飲食為主,如粥、面、牛奶、雞蛋、魚肉、豆制品及新鮮蔬菜水果、湯類,避免辛辣刺激燥熱食物,如煎炒雞蛋、油炸排骨、辣椒等食物,忌發物類食物,如鵝肉、酒類等。對于牙齒脫落的患者,食物應切碎、煮爛,并勸患者細嚼慢咽,少量多餐,經常變換飲食種類。合并心絞痛、高血壓病者給予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飽餐,合并膽囊炎、胰腺炎疾病者給予低脂低蛋白飲食,合并糖尿病者,按糖尿病飲食進食。

1.4 加強基礎護理:老年患者入院后給予臥床休息,測T、P、R、BP并報告當班醫生,室溫不宜過高,光線稍暗,空氣新鮮。修剪指甲,勤洗手,避免皮膚瘙癢時抓傷造成皮膚感染加重病情,保持床單整潔,穿寬大棉質衣服,局部濕敷用藥后,藥液顏色可污染衣服,不易洗凈,多準備清潔舊衣服以準備隨時更換,污染的衣服及床單隨時更換。同時加床欄,注意安全,下床有人陪同。

1.5 出院指導:帶狀皰疹結痂脫落,疼痛緩解或消失,病人可出院,指導病人出院后注意飲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忌辛辣燥熱刺激及發物類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冒,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有不適時及時到醫院就診,出院一周內給予電話隨訪以了解疾病的恢復情況。

2 結果

本組38例患者有32例痊愈出院,皰疹及全身癥狀消失,無瘢痕及任何后遺癥; 6例好轉出院,皰疹全部消失,其中有2例留有少許瘢痕及部分余痛,住院14~28天。

3 護理體會

由于老年人帶狀皰疹病程較長,部分病程長達6個月到1年,伴神經痛,容易產生悲觀、憂郁情緒,應多與其談心交流,使他們在心理上消除顧慮,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痛苦;老年人缺乏帶狀皰疹疾病的知識,心理上易產生應激性反應,常出現焦慮,恐懼心理,應加以消除;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機體免疫力下降,反應遲鈍,易致臨床癥狀不典型而延誤病情,產生并發癥。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由于情志內傷,以致肝膽火盛,或因脾濕郁之,濕熱內蘊,外感邪毒而發。治療上給予黃五酊溶液局部濕敷,顱痛定、消炎痛、止痛劑治療,達到消腫止痛、止皰、結痂的作用。黃五酊溶液局部濕敷可起到直接殺滅病毒,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使上皮細胞組織再造和修復功能,同時增強了機體的抗病能力,使病變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黃連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主治熱盛火熾引起的癰腫瘡毒、疔毒、耳目腫痛等[4]。五倍子性味酸澀寒,有斂肺降火,澀腸斂汗止血等功效,外用可治瘡疔腫毒,濕瘡流水,潰瘍不斂等,兩者合用與75%乙醇溶液混合浸泡外用有利于收斂止痛、抗病毒、止皰、結痂。做好疼痛的觀察和護理,按醫囑使用止痛劑和神經營養藥及鎮靜催眠藥,有助于消除思想顧慮,分散注意力,減輕痛苦,保證患者睡眠。避免辛辣刺激燥熱及發物類等易誘發或加重疾病的食物,加強營養可預防老年人帶狀皰疹疾病的發生,出院后一周內給予電話隨訪了解恢復情況,增進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蔣華瑩.新一代計劃免疫管理信息系統設計[J].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03期

[2] 張東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保障能力 [J].醫學研究雜志,2007年01期

第10篇

1.奠定學科基礎

2011年國務院學位辦認定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學科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與成熟的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護理學科尚缺乏清晰的學科專業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發展二級學科、培養不同類型的護理專科人才是護理學科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級學科的確立需要與醫學發展相匹配,其專科理論知識、技術能力及未來的發展領域可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中醫護理學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獨特的護理技術,在老年醫療、社區保健、養老服務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培養中醫護理專科人才,鞏固、提升中醫護理的專科地位,創立護理二級學科,可為護理學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打造專業隊伍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醫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西醫護理學校畢業生成為中醫院護理的主力軍,在開展中醫護理時存在著巨大的理論盲區。中醫基礎理論薄弱、護理技術能力有限,導致臨床中醫護理技術使用率低下,與技術水平下降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臨床護理專科化發展程度是衡量護理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教育層面的缺失,專業人才隊伍匱乏,影響了中醫護理水平的發揮,限制了中醫護理向高層次的發展。而目前國內尚無完善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中醫護理隊伍現狀制定中醫專科護理培訓內容及標準,開展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規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獨具中醫護理特色的專業隊伍,有利于中醫護理學科理論發展、臨床實踐的深化、中醫護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專科領域

國內外研究表明,專科護士的出現有力地促進了專科護理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使專業護理知識不斷積累,護理方法和技術進一步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我國臨床專科護理人才發展相對落后,培養體系不健全,人才梯隊無層次。衛生部曾明確提出,分步驟在重點臨床專科護理領域開展專業護士培訓,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拓展專科領域,對專科人才培養準入資格、目標、形式、考核及管理等進一步細化。通過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完善的中醫專科人才培養體系,規范培訓模式,構建中醫專科護理人才梯隊,對拓展專科人才培養領域、積累專科人才培養經驗、促進專科護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培養中醫護理專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養基地院校聯合,形成優勢互補

優秀的專業師資和豐富的臨床資源是培養專科化護理人才的重要保證。目前國內專科護士的理論、實訓基地大多設在醫院,雖然有很強的實踐指導能力,但理論培訓的護理專業師資力量有待加強,。采用院校聯合培養模式,體現醫院與高校間的優勢互補,由高校負責理論培訓,設置中醫護理專科護理培養課程,打造專科護士培訓平臺,將專科化理論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與在職教育中,師資力量包括學院的資深教授、醫院的資深醫護人員,還可選配跨學科師資,講授不同學科的課程。實踐基地設在醫院,遴選符合評審標準的實踐基地,由符合資質的臨床帶教老師承擔實踐技能培訓,以滿足臨床實踐培養需求。

2.專科定位清晰,發展領域廣闊

雖然目前我國對專科護理人才的稱謂尚未統一,但普遍認為其共同點是滿足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的特殊要求,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經過特定的機構進行專門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并由權威機構考核并獲資格認定,在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培養專科護理人才是目前我國護理工作發展的重點方向。綜觀國內專科護理發展,在臨床認可度高、成長迅速的專科護理通常在醫療所不能顧及或無暇顧及的崗位或領域,專科護士發揮的作用是醫療無法替代的,有專門針對一種疾病的護理,如糖尿病、腎病;專門針對一類疾病的護理,如腫瘤、骨科、心血管科;專門針對一類人群的護理,如產婦、嬰兒;擁有專門一種護理技術,如血液凈化、靜脈輸液;擁有專門一類護理技術,如手術室、傷口造口,中醫護理就屬于專門的一類技術,在西醫護理無法涉及的領域,解決西醫護理所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或癥狀,其專科性在于中醫護理技術的專科性及護理理論的獨特性,這是中醫護理區別于其他專科的表象和內涵所在,而且相對于其他專科而言,中醫護理的理論基礎更為扎實、技術手段更為豐富、應用領域更為寬廣。

三、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思路

1.培養層次多元化

中醫護理隊伍基礎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所以中醫護理教育應該在堅持中醫護理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層次、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間開設中醫護理專科培養課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礎上,讓高年級護生接受專科理論、技能培養,本科階段著重培養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提升專科能力奠定基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應基于高起點、高要求的原則,面向臨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在職教育階段的培養可根據學歷、職稱不同分層次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可分為專科護士型培養及臨床護理專家型培養。專科型培養指學歷、年資較低的護士要求掌握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病人提供有中醫特色的飲食、情志、養生、康復等指導;專家型培養指高年資、高學歷的護士以知識更新、拓寬特色護理項目為主,培養能夠在中醫護理實踐中解決疑難問題、充分展現中醫護理工作價值的專家型護理人才。通過多元化的培養層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專業梯隊。

2.課程設置多樣化

目前的專科護理培養對象往往存在學歷教育與臨床經驗不能兼顧的情況。因此,中醫護理專科培訓采用課程模塊,因人制宜,已通過學歷教育者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完成規定的專科實踐操作,保證足夠的臨床訓練時間;在職教育者給予理論培訓,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多樣化的課程設置為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開辟多途徑培訓通道,提高培養效率,加速人才培養進程。

3.教學方式靈活化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借助集中授課、專題講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臨床實習、論文撰寫等形式,開展自主性學習、互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時也可強化專科實踐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綜合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效果。

4.核心課程特色化

對于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教育對象,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但核心課程著重于體現中醫特色,通過遞進式中醫護理理論學習、臨床實踐、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造就具有綜合才能的中醫護理人才。課程設置包括理論培訓、專業模擬訓練、臨床實踐,其中理論培訓分為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以中醫專科理論為重點,逐步提升護理科研、循證、教育等能力;專業模擬訓練包括中醫病案分析、中醫護理技術應用、營養食療運用、情志調養方法、養生康復知識指導等,著重訓練中醫護理臨證運用能力;臨床實踐通過中醫護理查房、實際案例分析提升辨證施護能力,強化中醫護理技能操作、營養食療、情志調養、養生康復等技能訓練,逐步提升創新運用、解決臨床疑難問題能力。

5.能力考核綜合化

專科護理人才注重培養其獨立獲取和分析信息、評判性思維、解決問題以及健康指導等方面的能力,能夠為專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因此采用綜合評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論考核、臨床技能考核、個案護理、綜述、論文答辯等考核形式,以評價其專科綜合應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養中醫護理專業人才

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為中醫護士的職業生涯規劃指明了方向,可明確中醫護士的角色定位,規范專科工作范圍與內容,提高中醫護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有利于培養一批能發揮中醫特色、符合臨床需求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專科型人才的基礎上,可以成長為一支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且精通中醫護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護理專家隊伍,引領中醫護理的發展。

2.開設中醫護理專科

中醫護理技術以“簡、廉、便、驗”受到群眾普遍認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但目前門診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很少,門診開設中醫護理專科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在醫療無暇顧及的領域大展身手,根據中醫護理理論,針對常見病、多發病應用護理技術、護理手段明確,適應病種范圍廣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療失眠、咳嗽、高血壓;臍部貼敷可治療便秘、腹瀉;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盆腔炎;特別對于病情較輕且無需住院治療的病人,中醫護理專科無疑是最佳選擇。發揮中醫護理專科人才的作用,開設中醫護理專科,主要承擔以下服務功能。

2.1咨詢、健康教育為病人提供咨詢服務,指導中藥服用、運用中醫理論開展體質識別、營養食療、情志疏導、四時養生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醫保健方法指導開展易筋經、八段錦、按摩、氣功、太極拳等養生保健技能輔導。

2.3中醫護理技術應用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運用中醫護理技能治療相關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貼敷、熱熨、熏洗、中藥換藥、中藥灌腸等。

3.開展社區中醫護理服務

中醫護理在社區有廣闊的需求空間,其“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后防復”的觀念與社區“預防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在社區的優勢得天獨厚。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醫專科護理服務將幫助社區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實行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發揮在養生保健上的優勢,推廣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操作,給社區居民提供經濟、有效和高質量的衛生服務,提高他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4.開展教學科研

中醫護理雖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作為一門專門學科也只有幾十年的時間,科研力量較弱,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都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具備一定的教學、科研素養,將成為中醫護理的發展核心力量,組織教學講座、傳播中醫護理知識技能、開展護理科研、搭建護理學術平臺,引領中醫護理在教學中繼承、研究中創新,不斷提高和發展。

第11篇

心理一致感;有益健康模型;壓力

1.引言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崛起和發展,研究者的焦點轉移到了有利于健康的方向。1979年Antonovsky提出了有益健康模型,其中心理一致感是該模型得以操作化的一個核心概念。

2.概念界定

心理一致感(senseofcoherence),這一概念最初是在1979年由以色列心理學家AaronAntonovsky提出,他認為心理一致感是一種總體上個體對生活的認知傾向性,它綜合體現了個體對內外環境的應激、自己應對壓力所具有的資源以及對生活意義的感知,表達了個體擁有一種深入、持久、又具有動力性的自信心。

個體的心理一致感由三個因素構成:可理解感,指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認為來自外界的應激源和生活的挑戰是結構化的、可觀測的、可解釋的,是心理一致感的認知成分。可控制感,指個體對應付挑戰所需資源的可獲得性的感知,是心理一致感的工具成分。意義感,指個體在多大程度上認為生活是有意義的,對來自外界的應激和挑戰是值得自己付出時間與精力的,是心理一致感的動機成分。心理一致感的三個因素是動態相關的,可理解性、可控制性和意義性水平都高的個體認為世界是高度一致的,而在心理一致感的這三個方面得分都低的個體認為世界是高度不一致的。其中,作為動機成分的意義性是心理一致感的三個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因為它使個體產生探究世界的動機,使個體去運用可利用的資源,并為解決一個新問題去尋求新的資源。

Antonovsky認為心理一致感的形成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普遍性抗拒不足,包括個體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可能導致情緒情感混亂的事件、壓力源或危機;二是普遍性的抗拒資源,指在面臨壓力情景時,能夠促使個體成功管理壓力的內外部應對資源。Antonovsky認為普遍性抗拒資源包括物質生活條件、受教育的程度、社會支持和社會關系、文化背景、價值觀等一切可以應付應激的資源。在有益健康模型中,個體的心理一致感主要受普遍性抗拒資源的影響。

負性生活事件將會降低個體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劉俊升等的研究表明應激水平與心理一致感之間存在負相關[1]。海倩的研究表明蟻族壓力構成與心理一致感存在顯著負相關[2]。父母的關愛和同伴的支持會增強個體的心理一致感。個體與父母和同伴之間的依戀同心理一致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如Lempers(1992)[3]研究結果表明和諧的家庭關系與同伴支持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種積極的持續穩定的資源,從而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心理一致感水平。

3.心理一致感的相關研究現狀

A.國外研究

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各類疾病與患者的研究,Susan K.Lutgendorf[4]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研究發現:心理一致感水平與老年人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關系密切,低心理一致感的老年人自然殺傷細胞活性較差,高心理一致感的則相反。

特殊人群的研究,Kjell Hansson[5]關于品行障礙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品行障礙患者的心理發展嚴重滯后于常人的發展水平。

對心理健康的研究,Sakari Suominen[6]通過縱向研究發現:個體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高,則其健康狀況也良好,男女的預測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對幸福感的研究,一項關于日本大學生的研究也顯示:心理一致感的高低直接制約了幸福感的程度,而且兩年后對幸福感預測能力依然顯著。

對人格的研究,Tura研究了心理一致感與人格的關系,高心理一致感的個體,神經質出現的幾率很小,而外傾性、宜人性、盡責性和開放性出現的幾率大大提高。

B.國內研究

我國林田[7]等人的相關研究發現:II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對自我護理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高心理一致感的病人自我護理行為能力相應會升高。許昭2008年的研究顯示:短跑運動員與同齡普通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短跑運動員擁有較高的心理一致感水平。而且隨著運動員的水平升高,其心理一致感水平也顯著提高[8]。劉俊升等以高中生為被試,分析了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特點及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結果顯示:高中生心理一致感的發展水平存在年級的顯著性差異;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個體也越趨于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來調節壓力[9]。

4.研究展望

在國內,有益健康模型理論發展的比較晚,對心理一致感的研究還處在量表的修訂階段,僅有的文獻也只是針對某一領域做一個簡單的相關研究,使用領域有待拓展。有研究證明可以通過教育、支持等來提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目前國內也沒有相關的實驗研究,可以通過這些研究把心理一致感與干預措施聯系起來,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發展豐富有益健康模型理論。

[1]劉俊升,周穎,魏超波.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發展及其應激水平[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07

[2]海倩.蟻族群體壓力構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Kristi M.Lemm,Marilyn Dabady,Mahzarin R.Banaji.Gender Picture Priming:It Works With Denotative and Connotative Primes.Social Cognition,2005,23(3):218-241

[4]Olle Soderhamn and Linda Holmgren,testing Antonovsky’s sense of coherence(SOC)scale among Swedish physically active older peopl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45,215-221.

[5]Kjell Hansson,A salutogenic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ductdisorder(CD),taylor&Francis health sciences,NORD J PSYCHIAtRY_VOL 58_NO1,2004,5-16.

[6]I.Skarsater,M.K.Rayens,A.Peden,L.Hall,M.Zhang,H.Agren,H.Proehazka.Sense of coherence and recovery from major depression:A four-year follow-up.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8,107(l):54.

[7]林田,林細吟,萬麗紅.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護理行為與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9.01(第23卷總第273期上旬版)

第12篇

見習醫院:XX第二人民醫院(以后簡稱二院)

所在地:XX市XX

醫院等級:二甲活動時間:活動日程紀要:

7.10-8.10

7.10入XX,安排宿舍(宿舍在醫院對面),了解醫院及周邊環境.

7.11am與院方的見面會,院方代表楊主任&王老師接待,介紹醫院概況&布局&科室及部署此次活動的總體安排.

我們由于是大三學生,專業課學習的不多,只能安排在邊緣科室.此次活動提高臨床技能意義不大,旨在熟悉醫院環境&了解醫院運作.

pm由XX主任帶領參觀影像中心,參觀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機、腹部彩超、心臟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精良進口設備,聆聽各科室老師對儀器&操作&檢測&判斷等的講解.其中對磁共振腫瘤與放療螺旋ct介入治療核醫學等科室印象深刻.

7.12-7.13周日,搬宿舍,熟悉環境.

7.12-7.19到科教科,了解醫院科研、教學等方面活動,主要參與醫院醫生繼續教育考核的相關工作,落實論文&成果報告的真實性,此外,還幫助整理實習生培訓及資料整理工作,學習了部分碩士生畢業論文.

7.20周日,到急救中心,跟著出車.

遇到外傷病人,前臂受傷流血不止/喝農藥的病人急救.周四至周日在查體辦公室,了解一卡通及查體流程,協助病人就診.

7.28-8.10分診,到各個門診部門.了解醫生診療過程,協助醫生進行身體檢查。

7.28-7.31內科

8.1-8.3婦產

8.4-8.5消化內

8.6-8.7心內/神內

8.8ct室

實踐感悟

暑假之始,懷著激動又憧憬的心情,我們駕車一大早就到了XX第二人民醫院,學校的老師站在醫院門口代表全院在迎接我們,從他們親切的問候和熱切的舉動中,我們摒棄了多日來的揣測及不安。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長時間,勞累了一天的我們也感覺又餓又疲憊,但因為XX二院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親切的,讓遠離母校的我們心里有了安慰。我們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好好的實習,與醫院融為一體,不辜負老師們對我們的期望。

接下來的幾天,是科教科的XX老師按照我們的需要和上崗要求安排統一培訓,由院各科室主親自指導,讓我們了解了一些醫院生存基本常識,包括:一、醫院概況簡介。二、學生管理的有關規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識。四、醫德醫風教育。五、有關儀器的使用知識的講解。六、院內感染的講座。其間由XX主任帶領參觀影像中心,參觀磁共振、螺旋ct、c形臂、1000毫安x光機、腹部彩超、心臟彩超、全身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精良進口設備,聆聽各科室老師對儀器&操作&檢測&判斷等的講解.其中對磁共振腫瘤與放療螺旋ct介入治療核醫學等科室印象深刻.

正式進入醫院工作的第一周是到科教科,以前是作為學生被動的接受醫院的管理,現在是積極主動地參與醫院管理工作,了解醫院科研、教學等方面活動,主要參與醫院醫生繼續教育考核的相關工作,落實論文及成果報告的真實性,此外,還幫助整理實習生培訓及資料整理工作,學習了部分碩士生畢業論文,同時,側面的熟悉了各部門的分布人員素質,

經過半月的醫院生活,我對醫院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學到了好多新的知識。首先,楊主任給我們講了醫院的發展歷史及規模,讓我了解到我們醫院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背景,以及發展潛力。同時,各科室代教老師在教學管理方面對我們也作了嚴格的管理規定,讓我們一開始就樹立嚴謹的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形成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為將來參加工作打好基礎,醫院的警務力量也讓我們在充實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對警務人員為我們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謝,因為他們是我們醫院實行正常而穩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證。醫德醫風教育讓我切實感覺到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神圣和務實性,我們必須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堅持原則,才能更好地維shixibaogao8.cn護白衣天使的神圣職權,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關于臨床上具體工作,如書寫醫療文書,護理知識和院內感染的講座,讓原本只具備理論知識的我們認識到了臨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最后,對正確的處理醫患關系的問題上我們有了感性的認識,培養了人文關懷精神,患者來到醫院本來就有一定的焦慮,醫生應當在診療救治患者疾病的同時注意溝通,避免因相互了解不充分而導致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發生接下來的兩周是分診,到各個門診科見習。內科擁有很多分支,更以呼吸、消化、內分泌系統為主,常見的病種有糖尿病、慢支、上消化道出血等。而二院以神內心內為特色科室,醫師水平較高。初入此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在代教老師地指導下,了解了每天工作日程:基本診斷方式等。在每個科室我都學習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識,很多事書本上沒有的經驗和技巧,代教老師都和藹可親,耐心、細心、專心的教給我各項操作的注意事項和應掌握的內容,在這半年中,使我從一個完全不懂醫務社工的學生,直到變成一個可以獨立面對病人與家屬以及了解如何連結其他資源的「半個實務工作者,心中確實有點成就感。

其間,我也去了急診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分泌科,婦產科。印象較深的是在婦產見習時,有人要藥流問怎么用藥,老師當時很忙就說你去問那個同學,然后就對我說“同學,給她解釋下。”我就以為根據說明書說就可以,然后就那么說了,就是第一天早晨米非司酮首次兩片,晚上一片,第二天bid,第三天,配伍米索前列醇tid。其實用法不是這樣的,按照我們課本上是:米非司酮bid*3d,第四天然后配伍米索前列醇tid.這樣就可保證90-95%的成功率了。后來是被老師糾正的,印象太深刻了。同時也得到一個教訓:不能想當然回答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松原市| 晋宁县| 阳新县| 甘洛县| 芜湖市| 营山县| 武隆县| 上饶市| 璧山县| 遵义市| 五指山市| 类乌齐县| 宁国市| 莱阳市| 石渠县| 安多县| 武冈市| 平舆县| 固镇县| 喀什市| 囊谦县| 阳春市| 广饶县| 宝坻区| 岗巴县| 射阳县| 石林| 罗源县| 榆社县| 石景山区| 巧家县| 乐平市| 阿勒泰市| 石棉县| 石城县| 夏河县| 高密市| 秀山| 滨州市|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