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03:09: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微信生日邀請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位父親要為女兒舉辦一場找尋“發小”的生日趴,這背后隱藏的不僅是深深的父愛,還有如今孩子們的孤單……
孩子的世界太孤單,辦一場找尋“發小”的生日趴
2016年5月6日,湖南長沙一個叫歐波的男人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尋找世界另一個你”的“生日邀請函”:
“對于‘80后’‘90后’來說,身邊總有那么幾個人,他們見證過你最丟臉的瞬間,幫你擦過眼淚,聊過八卦,干過許多傻事。他們被稱為‘發小’,我想,只要提到‘發小’這兩個字,你的腦海里便會出現很多美好的瞬間。可對于‘00后’,甚至‘10后’來說,他們有著很好的物質生活,但那一堵堵墻的隔阻,卻把孩子們困在一個不夠開闊的地方,無法去認識更多的朋友。當你看著他小心而寂寞的身影,你是否想過要幫助孩子告別孤單,幫他找到可以一起歡笑、一起打鬧、一起分享的純潔友情,給他一個更大更開闊的成長空間。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擁有這樣一份回憶,那么2016年5月21日這天我等著你。”
“邀請函”在朋友圈迅速被轉發,短短幾天的時間,點擊量和轉發量便超過了31萬次。不難看出,邀請函的背后,應該藏著一份深深的父愛……
今年31歲的歐波,家住湖南長沙市,和妻子楊葉均在電視臺上班,女兒也也今年3歲,一直是全家人的“開心果”。平日里,歐波和妻子工作很忙,照顧女兒的責任便托付給了老人。小區里孩子雖然很多,可大多待在家里,也也沒有一起玩的小伙伴,只能在家里畫畫、看電視。每天晚上爸爸媽媽回來,也也都纏著他們做游戲。面對孩子渴求的眼神,歐波既心酸又無奈,偌大的房子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即使是大人天天待在這樣的環境里,也會感到孤單,何況是一個剛剛認識世界的孩子。歐波叮囑老人,沒事的時候多帶孩子去公園轉轉,多接觸一些同齡的孩子。老人無奈地說:“現在家長防備心都很強,對于不認識的人,根本不讓孩子多說話。”
2015年4月的一天,歐波下班回來,也也悶悶不樂地走上前,摟著爸爸不撒手。歐波忙問:“也也,怎么了?”也也略帶哭腔地說:“爸爸,今天有小朋友來家里玩,她說她有幾個好朋友,可是我沒有,我也想要小伙伴。”女兒委屈的小臉讓歐波很心疼,他安慰孩子:“也也怎么可能沒有小伙伴呢?你好好想想,你的好朋友是誰?”也也想了想回答了兩個名字:“俏俏姐姐和小易妹妹。”提到這兩個名字時,孩子的臉上閃現出一絲興奮的色彩,可歐波聽來,卻十分難過,也也口中的“俏俏姐姐”“小易妹妹”都是親戚家的孩子,她們不住在長沙,只有逢年過節幾個孩子才能見上一面。但即使這樣,對也也來說,也是她記憶中最開心的事。
歐波摟著孩子,思緒萬千:從擁有小伙伴的這個角度來看,自己的童年比現在的孩子幸福許多。歐波還記得,小時候他和幾個發小,每天放學就一起四處撒歡兒,偷瞞著家長去河里游泳,在女同學書桌抽屜里放毛毛蟲,很多調皮搗蛋的事他們都一起干過。即使現在都各奔東西了,每次見面,彼此還是那么親切。可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發小”。
第二天,歐波跟同事說起這事,大家都深有感觸。一個女同事告訴他:“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因為沒人玩兒,把一個玩偶當成了最好的朋友。前段時間玩偶壞了,孩子哭鬧了好多天,整天抱著破碎的玩偶不撒手。”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來:如果有機會,能把很多孤單的孩子集合在一起,讓他們陪伴彼此一起長大,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聊天之后,歐波突然想到,2016年5月21日是女兒也也3歲的生日。他有了一個大膽的主意:他要在這一天,邀請一些同齡的孩子,一起聚會,舉辦一個尋找“發小”生日趴,讓孩子知道什么是伙伴,什么是“發小”,讓孩子在以后的生命中不再孤單。鑒于此,歐波在朋友圈發了那條“生日邀請函”。
最火的“生日邀請函”,帶著孩子去赴一場美好的邀約
歐波的尋找對象不僅局限于長沙本地,外地的孩子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來參加。從那一刻起,歐波的電話就沒有停過,在接電話的過程中,歐波發現,為孩子找尋“發小”的念頭不僅他有,很多家長都有,大家缺少的只是一個契機。
2016年5月8日,歐波接到了長沙某別墅社區負責人胡洪波的電話,他也是一位父親,從朋友圈上看到歐波發出的消息后,深受感動,他想為孩子們做些什么,不僅愿意無條件提供場地和資金,還調出十幾個工作人員,在當天提供現場服務。這個消息讓歐波高興壞了,他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發到了微信上。“微友”們看到,熱情更加高漲。
幾天后,歐波突然收到了一條“微信好友”申請。對方微信名叫“樂嘛”,是湘潭的一位母親。幾天前,她無意中看到這條“尋找世界另一個你”的微信后,便有了讓兒子參加的念頭,可她的孩子已經6歲了,比也也大3歲,而且也不是5月份出生的。歐波有些為難,因為當初他的設想是尋找和女兒年齡相當的孩子,一起長大,如果年齡差距太大,他怕玩不到一起。“樂嘛”告訴歐波,她之所以想帶著孩子去,是有原因的。
“樂嘛”的孩子名叫樂樂,上幼兒園中班。3歲之前,樂樂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老人身體不太好,上下樓不方便,平時只能把孩子放在家里,找些玩具給他玩。漸漸地,樂樂變得有些不合群,到了人多的地方,總是躲在爸爸媽媽身后。察覺到孩子的變化之后,“樂嘛”便和丈夫商量,早點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希望孩子不再膽怯。很快,他們找了一家有托班的幼兒園,把孩子送了進去。原本以為幼兒園孩子多,樂樂進去之后,情況應該會好轉。可一段時間之后,樂樂仍然不愛說話,而且對什么都很淡漠。“樂嘛”很著急,她知道,幼年時留在孩子記憶里的寂寞空間,對孩子影響實在太大,怎么抹都抹不去。
“樂嘛”曾跟樂樂提過,幫他找幾個小伙伴一起玩,可樂樂卻說他有電視就行了。這次,“樂嘛”求助歐波,希望允許她帶樂樂來參加活動:“前幾天,我跟孩子說了這事,孩子似乎有點興趣,我就想著多帶他出去轉轉,讓他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樂嘛”的無助和悲傷打動了歐波,他當即決定邀請“樂嘛”帶著孩子一起來玩。
當晚,歐波在微信上寫道: “現在的孩子,被電子產品包圍,父母為了省事,總是給孩子一個手機或游戲機,讓他自己去玩。我們的生活,孩子的生活,慢慢地被電子產品腐蝕、包圍。如果這樣下去,十年以后,幾十年后,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喪失他們的溝通能力、和人交流的能力,仔細想想多可怕。為了孩子的以后,請爸爸媽媽們把寶貝們帶出來,走到人群中來,一起去尋找歡樂。”
歐波的微信發出去后,不少父母都感同身受,對尋找“發小”的熱情更大了。每天歐波都能接到幾十個陌生家長打來的電話,他們有的在長沙,有的在衡陽、湘潭、岳陽、株洲,可為了孩子,他們都愿意遠道而來。
短短一個星期,答應前來參加“生日趴”的孩子已經達到30人。人數在增加的同時,歐波也在考慮,如何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夜晚。對于這一點,他特意跟也也聊了聊,也也掰著手指頭點道:“必須要有蛋糕,最好是一個大蛋糕;還要有很漂亮的小燈;最好要有超人,我最喜歡超人,因為超人很勇敢,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蛋糕和其他布置,都可以慢慢跟店家溝通,可超人從哪兒找?妻子笑著提議道:“實在不行,你親自上陣,我想孩子們如果看到你從天而降,肯定會特別興奮。”
在電視臺工作這么多年,歐波什么苦都吃過,可要想實現“從天而降”,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膽量,還有必需的設備。第二天,歐波便去現場考察了一番。他發現小區內人車都很多,路也窄,吊車如果進入,必須從花壇邊的草地上軋過,這樣草坪就會被軋壞,不僅后續修復工作太過繁瑣,小區業主也不好溝通。就在歐波無計可施時,那位熱心爸爸胡洪波再次承諾:“業主那里我們去溝通,草坪軋壞了我們修,只要能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夜晚,怎么做都值得。”
幾天后,吊車便開始進行實地“排練”,可30噸的吊車走到哪,路就壞到哪。而且如此龐大的吊車放到現場,不僅不安全,還占地方。這時,有人提議,能否在生日場地上搭一根鋼索,在鋼索之上吊威亞,超人橫空飄過,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為了在那天呈現最好的效果,歐波拼命練習超人的動作,手腳酸疼不已。不過一想到孩子們興奮的模樣,怎么辛苦都值得。
長沙最大的“天使生日趴”,
記住來自“發小”的溫暖
離5月21日越來越近,最終確定不僅有21個和也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出席,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60個家庭,他們就是想讓孩子體驗一下有伙伴的感覺。人員敲定之后,蛋糕的事也順利落實,孩子們將在現場親手制作一個9米長的蛋糕,不僅如此,還有廠家愿意無條件贊助現場“航拍”,只為留住孩子們最快樂的瞬間。
為了給也也一個驚喜,歐波和妻子瞞著女兒悄悄進行著準備。可也也還是從媽媽偶爾蹦出的話語中,似乎捕捉到了什么。每天晚上歐波回來之后,也也都會纏著爸爸問東問西。可歐波故意賣關子,不肯多說一句,只告訴也也:那天會有很多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聽到爸爸這么說,也也在沙發上蹦了起來,孤單了這么久,終于有了小伙伴。
5月21日這天,上午還綿綿細雨,下午天空竟然放晴了。3點,陸陸續續有家庭到達。歐波作為發起人,一直站在入口迎接客人,雖然他們彼此沒有見過面,可見面之后,都感到十分親切。
也也穿著花裙子,在人群中跑來跑去,沒多久便和其他孩子鬧成了一團。“樂嘛”夫妻倆帶著6歲的樂樂從湘潭開車過來。見到歐波,樂樂牽著媽媽的手,一直不說話。歐波知道,只有孩子才能打開孩子的世界,只有孩子才能逗孩子開心。他沖著遠處的女兒喊道:“也也,快來把小哥哥帶去玩,小哥哥比你大3歲,平時可聽話了,你要向哥哥學習。”也也崇拜地看著樂樂,拽著他的衣角說:“哥哥,你會玩老鷹抓小雞嗎?你這么厲害,愿意當雞媽媽保護我們嗎?”樂樂猶豫著點點頭,和也也跑到一旁玩起了游戲。
寬闊的場地,溫馨的照片,彩色的氣球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美食,散落在會場中間。有吃有喝有玩,孩子們個個都很興奮,到處都傳來歡快的笑聲。很快,夜色降臨,星星點點的燈光亮了起來,給人無限的溫馨。根據事先的安排,做蛋糕所用的材料,藏在不同的地方,需要小朋友們自己去找,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也也牽著小朋友們的手,一起去尋找做蛋糕的材料。在這些孩子中間,樂樂算是年齡大的孩子,一路上,他主動照顧起弟弟妹妹,甚至還幫弟弟妹妹們擦鼻涕;慢慢地,他開始跟著大家一起笑、一起跳。看到兒子那么開心,“樂嘛”覺得這次遠道而來太值得了。
12組小朋友很快便找齊了生日蛋糕的原材料。也也高興地牽著一個小朋友的手,跑到爸爸面前,跟爸爸介紹道:“爸爸,這是我的新朋友,我們說好了,她當我的好朋友,我也當她的好朋友。”女兒的世界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的伙伴,歐波欣慰不已,這便是他送給女兒最好的生日禮物。
晚上7點,生日party正式開始。歐波化身超人,吊著威亞,從相隔60多米兩幢高樓間飛躍而過,從空中為小朋友們拋撒著生日禮物。這一舉動,引來現場陣陣歡呼和尖叫,小朋友們快樂地搶著玩具,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這時,9米長的蛋糕也開始制作,有調皮的小朋友,惡作劇地把奶油涂在別的小朋友的臉上。受到“攻擊”之后,大家你追我,我追你,笑聲一片。很快,蛋糕制作完成。小朋友們親手制作的12星座小蛋糕宛若星星一般點綴其間,幾十位家長共同點起蠟燭,300多根生日蠟燭跳動著祝福的火苗,300人同唱生日歌,圍繞著蛋糕一起許愿。這一切,在夜空中變成最溫馨浪漫的場景。看著眼前的一切,看著孩子們臉上的歡笑,歐波濕潤的眼眶被夜色掩藏。
站在舞臺中央,歐波笑著說:“我們的孩子就像是大海中一粒渺小的沙,孤單地經受著海風和海浪的拍打。有一天,他們身邊出現了更多的沙,他們一起長大,一起歡呼,接受日曬雨淋,終有一天,會成為一片沙灘。今天這個生日趴只是開始,我希望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更多的人能帶著孩子參加進來,孩子的世界太孤單,也只有同伴們的小手,才能溫暖。我只想讓越來越多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小朋友,找到自己的發小,找到自己的‘開襠褲’朋友,一起歡笑、流淚、分享、前行,直至許多年以后。”
當晚,在燈的海洋里,孩子們和父母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臨走前,一個叫飛飛的小女孩,特意跑過來跟也也道別,她對也也說:“以后我們就是好朋友了,有空你來我家玩。”飛飛家也在長沙市內,從小到大,她一直是一個人,現在終于有了伙伴,她感到由衷的開心。媽媽在一邊開玩笑說:“飛飛,你看出來玩比在家看電視要好吧?媽媽沒騙你,是不是?”飛飛嘟著嘴,笑著說:“我最開心的就是爸爸媽媽能陪我,歐波叔叔說讓小孩子別玩手機,遠離電子產品,其實,爸爸媽媽玩手機更厲害。每天晚上你們到家就抱著手機,讓你們陪我玩,都說沒空。其實,只要你們陪我,我才不喜歡玩手機呢!”聽飛飛這么說,媽媽感到很愧疚:“好,媽媽以后不玩手機陪你玩。”看著飛飛開開心心地離開了,歐波很欣慰,他想,這樣的活動讓大人和孩子都“走”了出來,也讓為人父母者明白,什么才是陪伴。
活動結束后,歐波特別建了一個微信群,把大家伙都加了進來。只要沒事,大家就在一起聊天、瞎侃,互相學習育兒知識。
我家故事一
幫老媽完成心愿
常回家看看,說的是對長輩的精神贍養、用心陪伴,絕不是看一眼,或者幾眼,呆兩三個小時,打十幾分鐘的電話,然后就重新隱藏到自己的生活里。更溫馨的陪伴是為老人“量心定做”豐富的內容。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王林先生今年60歲,80歲的老媽郝玉婷住在東城,因為腿疾很少到小區散步,老媽平常由保姆照顧,由于聽力稍差,很少和鄰居交流,非常孤獨,晚上吃了飯,看一會兒電視就睡。王林退休后,擔心老媽長期孤獨不開心會影響健康,就把怎樣陪老媽列為重要計劃。老媽喜歡畫畫,于是,他每周五用輪椅推著老媽到社區老年書畫班學畫,這個舉動令人們非常感動,大家紛紛熱情地幫助老人家提高。悟性極高的老人學畫突飛猛進,一個月就成為優秀生。兩年下來,老人的臉上笑容多了,好像年輕了好幾歲,有一次看到電視上有個社區組織畫展,老人家竟然給兒子打電話說:“我數數也有快一百幅畫了,說不定哪天我也開個畫展呢。”
王林聽出了老媽的期待,就幫媽媽把所有的畫做了清點。選出精品專門找畫店裝裱,聯系社區申請畫展場地,并且發動學設計專業的兒子制作“郝奶奶畫展邀請函”,請來親友和其他社區老人參觀。老媽生日那天,畫展勝利舉行,八旬郝奶奶面對著自己的成就,和孝順的兒孫,面對祝賀的好友鄰居,樂得合不攏嘴。王林還找好友把這個畫展過程都拍攝下來,刻成光盤,留作永久的美好回憶,畫展結束后,王林把佳作移到老媽的客廳和臥室。就算他不在身邊的時候,看到這些畫,老媽也能想起畫展那天的笑聲,還能看錄像,就像他回家陪伴一樣。在那之后,王林還幫著老媽圓了另外一個心愿,找到了失散四十年的老友,兩位老人含淚擁抱的一瞬,晚輩們充滿幸福。
常回家看看,用心看出老人所需,為老人“量心定做”他們內心最想要的內容,父母幸福,自己也幸福。
我家故事二
陪爸媽回老家看看
2011年,張中齡先生為八旬父母在自家附近買了套小農家院,既方便照顧父母,能讓老人常看到兒孫,也能兼顧著自己的小家庭,兩全其美。父母越年邁越希望與子女住得近、靠得攏,張先生說,給老年人買房,除了要離得近外,還需環境合適、價位不高,適應老年人節儉的習慣。
以前因為住得遠,張先生和父母分別住在北京城南北兩頭兒,張先生常一兩周去看望一次父母。現在可以天天去看望父母了。聊天多了,就發現身體尚好的爸媽特別想回老家江西老宅看看,自從五十年前父母到北京工作生活,就一直沒回去過。
去年春天,他讓兒子開車,做護士的妻子相伴,帶著爸媽回老家,二老既興奮又感慨:“這趟回來,這輩子沒有遺憾了。”看望了故鄉的老宅和健在的親友,二老還帶著兒孫興致勃勃探訪了小時候的學校、以前工作過的工廠,當然也逛了好多認不出模樣的新地方。這次長途旅行之后,老人的身體更好了,他們把這一趟帶著兒孫衣錦還鄉當作生命歷程里最重要的旅行,常常回味談論。張先生發現,兒子跟爺爺奶奶的話更多了,常讓爺爺奶奶講以前的事情。今年兒子結婚了,婚禮上兒子說,以后我們也要好好孝順父母,就像我爸媽孝順爺爺奶奶一樣……
教會父母“時尚生活”讓他們快樂
我家故事三
帶著老媽享受時尚新生活
時尚生活使人年輕,這個觀點中年人都能接受了。怎樣讓從苦日子走過來的父母也活得更瀟灑一些呢?趙女士退休后,就定期把老媽接來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趙女士是受剛上班的女兒影響,發現時尚生活非常有趣,也不一定花多少錢,關鍵是觀念新、信息靈,她特別想拉著老媽一同時髦。
76歲的老媽年輕時為養育五個兒女操碎了心,前幾年父親去世,老媽久久才走出陰影,真該抓緊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過時尚生活,一向節儉的老人能同意嗎?果然,開始時老媽并不認同,京郊采摘是不是太貴了?去千里之外旅游是不是太腐敗?新三年舊三年的衣服就這么淘汰了?可是架不住趙女士連哄再強拉,帶著老媽感受了幾次,老媽從抵觸到美美地接受了:采摘真快樂,現在社會進步真快,高科技西紅柿太好玩了,紅色黑色藍色都有;旅游這么方便,一夜火車睡一覺就到南方了,你再看看還有合適線路沒有,我們冬天再去個好地方吧;4D電影太有趣了,我回去和鄰居推薦去;服裝大集的真絲料子這么便宜,下次還帶著我去淘實惠吧……
老人很需要滿足體驗新生活的愿望,只是因為觀念、節儉習慣等原因,那份需求被隱藏。帶著老人感受日新月異的新生活,新鮮的體驗會激活心靈,令他們年輕健康。
我家故事四
教父母接觸網絡新生活
在國外生活的林先生前幾年回北京看望父母,給父母和保姆培訓了電腦,學會了用QQ,這樣,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每天都可以視頻交流了。他們甚至將做飯、吃飯、看電視,都收錄在視頻里,大洋彼岸,和爸媽似乎近在咫尺,年邁的父母孤獨感消失,幸福感升級。去年回家,林先生又幫爸爸換了智能手機,還教七十多歲的二老學會了用微信,現在,他時不時可以看到父母轉發或原創的文章,他和兒女們積極評論,父母可開心了!父母還常常用手機傳來自拍像,美圖秀秀都會用了!
怎樣的看望和陪伴更溫暖?
著名演員胡軍:日常看望加紀念日操辦――繁忙的演出之余,我經常飛回北京陪伴爸媽,在節假日、父母的生日我一定要趕回來。2012年11月,我們全家為父母舉辦了金婚家宴,爸媽幸福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銷售經理劉女士:關機專注陪父母――我工作忙,電話特別多,但我每次到父母家就關掉手機,靜心陪爸媽,我自己也覺得很安心。其實陪爸媽應該像我們自己的職業計劃、旅行計劃一樣,是最為重要的親情計劃。
律師常浩:帶孩子給父母做個拿手菜――我學了幾樣好菜,每周攜家帶口去看望父母時給他們做,我也鼓勵女兒這樣做,她先是打下手,后來就獨自掌勺了。我們操辦的每周一餐讓爸媽開心極了。
記者王女士:帶母親旅游――平時工作忙,很少長時間陪母親。去年我寫稿獲獎出國度假,帶著母親同去,7日歐洲之旅,每天陪伴媽媽到處走走看看,同時讓她享受著女兒的成就感。趁著媽媽腿腳還好,我打算每年帶她出去玩兩趟。
雖然我的單身生活十分充實。但當同齡人談論家長會和周年紀念的時候,我還是自覺是時候重新約會了。
但從何處著手呢?酒吧邂逅已經重復了二十遍有余,而朋友安排的相親更是令我無聊得直想打呵欠。
我決定豁出去試試以前不曾踏足過的領域,我給自己設定兩個月的期限,期間,我將把約會視為工作全力以赴。我的最低奮斗綱領是和一位迷人的異性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最高奮斗綱領則為找到一位可共度余生的知音伴侶。
快速約會:
“快速約會”吸引我的是它的口號:“約會應該有趣,且保量。”35美元,我可以在一個晚上與25位男士會面(遠遠超過我過去兩年交談過的男性總數),每位交談3分鐘。
到達指定地點后,主辦人遞給我一張寫著“嗨,我的名字是”的卡片,一張表格和規則說明:“當三分鐘時間到了的時候,我們吹笛示意輪向下一位。在你的表格里圈選‘是’或‘不’表明你是否有興趣與剛才的人再見面。如果兩位都選是,之后你們就會收到你們相中的另一半的全名和電子信箱。”
第一個與我面對的是一位棕發的中年男士。他正忙著填寫姓名卡片。我坐到他對面的椅子上如法炮制。他抬起頭,說:“我真不敢相信我會做這樣的事。”他微瞇的綠色眼眸使人戒心頓消,我脫口而出:“你使用皮毛制品嗎?”
唧!一聲哨聲響起,約會正式開始了。一驚之下,我們倆同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然后我們相互介紹。克里斯是一家銷售公司的顧問。我告訴他我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我們剛剛談到最喜歡的電影,口哨聲就又響了。
在移向下一位前,我選了“是”,雖然我不確定他吸引我的是曾共有的緊張,還是得知他從七十年代初就不再使用任何皮毛制品了。
在與25位富有魅力、但大同小異的專業人士交流過工作、前感情生活、最喜愛的運動后,我已經是聲嘶力竭,頭暈腦脹,另外在四個名字后選了“是”。
當“快速約會”的電子郵件來到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心怦怦跳著想知道我選了“是”的男士是否與我有同感。令人寬慰的是含克里斯在內的四位男士都不負我的厚望。
在線約會:
通過Google搜索出的在線約會服務網站之多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最后選擇在年齡范圍最廣,登錄人數最多的“天仙配”網站注冊。
你需要做的只是回答一些一般化的問題,然后寫篇個性化的自我介紹來吸引異性的眼球,最后上傳你的照片。在網站上錄入的個人資料中的姓名和電子郵件地址全部作屏障處理。
三天后,150份電子郵件塞進了我的收件箱里。之后每個星期我陸續收到10-20封。當我驚覺我得挨個查看每位來信者的個人注冊資料時,就好像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但在最初的三十封郵件后,我漸漸摸到了門道。凡是起頭為“嗨,寶貝,我感覺你很棒的。”的,我右手的小指立刻敲擊“刪除”,遇到“希望來段風花雪月的事”的已婚男士也比照處理。
最后,表示欣賞我的“坦承”,“幽默”或是“言辭敏銳”的男士們得以勝出。
在自由來信之外,“天仙配”也會推薦一大批與你相匹配的異性。他們聽上去都如出一轍:心地善良,熱愛運動,喜歡孩子和狗,尋找某個特別的人。
最后,我以與14位男士外出約會告終。大致來說,他們都是風度翩翩的成功男士。其中12位表示希望與我再次見面。我與他們中的三位外出約會了第二次,第三次。其中最得我心的是保羅,42歲,富有幽默感,來自羅馬,為一家國際貿易公司工作。在我們約會六星期后,他被公司派回意大利。但他繼續每周兩次打電話給我。
媒人:
曼哈頓當地兩位大媒人,珍妮絲?斯賓德和薩曼塔?丹尼爾的赫赫聲名激起了我的好奇。兩位都有一堆成功的專業人士的花名冊,從25歲到60歲,渴望婚姻,但苦于沒有時間東尋西覓。于是,代人做嫁衣的媒人就正式登場了。
我第一個找到珍妮絲。她號稱在過去八年里撮合了300對夫妻和500對情侶。她告訴我女士的收費標準是六個約會I萬美元。這就夠讓我泄氣了。
另外一個選擇是交50美元,我能收到為期一年的在線通訊,了解由她舉辦的單身聚會。參加每個聚會得另加50―150美元。
最后,她說:“讓我們見個面,有時對適合我的客戶的女士我會放寬條件的。”
我們約在咖啡店與她碰面。出門前,我至少換了五套衣服,甚至比初次約會還要緊張。
“你是貝絲嗎?”一個紅發的女人間。她握握我的手,上下打量:“四十五公斤,對吧?不錯,我的客戶喜歡苗條型的。你的頭發很漂亮,眼睛很美。”聽到這話,我松了一口氣。
珍妮絲告訴我她的客戶大部分年薪超過六位數,家庭背景穩定,擁有自己的度假別墅。
“你呢?”她問。
“波士頓大學文學系學士,父母在我十二歲時離異了,我租房子住。”她看上去不是很高興的樣子。但當我報告完畢后,她說:“好的,你很聰明,誠實,外形不錯。我想我能為你效勞。”于是我得到了一份參加單身聚會的邀請函。
聚會當天,珍妮絲在房間里到處作介紹,當她看到我的時候,她問:“你看中什么人了嗎?”我指指一位英俊的藍眼睛的男士。
“忘了他吧,”她說,“醫生,45歲,想找個三十出頭,你需要集中在超過50歲或離婚帶孩子的。”
最后我決定這種約會聚會不適合我,偷溜出門,回家了。
珍妮絲第二天打來電話。“我有一個完美的男人給你。”她的堅韌不拔令我肅然起敬。“他好極了,45歲,離婚,一個孩子。阿根廷心臟病專家。”
“他的名字是艾瑞爾嗎?”我問。
“你怎么知道?”
“我在‘天仙配’見過他。不錯的男人,討人喜歡,在不發瘋的情況下。”
第二個媒人:
和薩曼塔打交道就好像申請銀行貸款。她如是說:“我估量兩個人,聽他們說他們要求,自問他們是否可能在三十到四十年后依然廝守在一起。”她的服務費用起價3000美元。
西天后,她正式向我介紹拉里。“英俊,灰發,48歲,高個,有趣,擅長旅游,企業家。”
客觀來說,薩曼塔的介紹恰如其分。見面時,他為我點了飲料,問我的工作,一副用心傾聽的模樣。我正在感動,就聽到他提到他也在在線約會。
“我不喜歡發太多的電子郵件。”他說,“我通常很快地邀請女士外出。但就有這樣一位女士。照片非常漂亮。兩年前喪偶。我們來往電子郵件至少20次,但她依然不同意與我外出。
“結賬,勞駕。”我真的很想這樣喊。但我還是說,“她可能還在悲痛中。你花了太多的時間在你永遠不會見面的人身上。繼續前進吧。”
我謝過他的飲料,告訴他我得走了。
第二天我對薩曼塔說:“他條件不錯。但我想你可能不知道他正迷戀著一位他不認識的女士。”
“那你感覺如何。”她問。
“就像是他的心理醫生!”
舞會:
經過上次失敗后,我決定選擇一種非刻意的、又可以接觸丈量單身異性的方式。換句話說,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太沮喪。
我的朋友瓦爾建議我們去參加曼哈頓搖擺46俱樂部的免費舞蹈培訓。我們選在據說是單身人士群集的星期五。我們算是撞大運了,當天男女比例是二比一。不一會兒,就有男士邀我共舞。在我離開前,我與三位男士交換了電話號碼,他們所有人都給我打了電話。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