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15:34: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修復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口腔修復學;全口義齒;實踐教學;高等教育;教學方法;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0
在當代口腔教學“培養新時代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明確的培養目標下,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應該建立合理的標準化實驗內容和實驗考核評價體系保證試驗訓練課的客觀性、完整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使我們在口腔修復學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口腔修復學實驗內容標準化考核綜合評價體系,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學習、實施、評價三者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既注重實踐操作教學的具體細節即過程標準化、又重視結果評價,做到全方位、科學地教學、考核、評價于一體的實驗技能,保證了口腔實驗訓練課的科學性、客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從而加強口腔醫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是學生更好的完成實訓學習,達到醫學院校培養醫師的標準要求,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的需要。
1.研究方法
⑴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研究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經驗,擬定課題研究框架,制定措施。
⑵實驗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始探究標準化實踐訓練課教學方法的實驗,收集有關資料,總結經驗,撰寫論文。
⑶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座談、觀察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掌握理論實踐知識的系統性、深刻性、全面性,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定性分析。
以實驗研究法為主。
2.研究對象
創設標準化實踐訓練課教學法實施環境,在研究課題的前提下,利用完成的現狀調查結結果,進行論證,制定出全口義齒實踐訓練課的內容和步驟,然后確定研究對象,從600名我校口腔系培養的2011級腔醫學專業生中隨機抽取學生320名,分成16組,其中隨機抽出4組為空白對照組,按照原來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訓練課,其余12組,為實驗組,按新制定的標準化實踐操作內容和步驟進行實踐教學,然后按實驗步驟進行實踐考核,考核時間設置在每次實驗步驟完成結束后。
3.實驗方法
⑴考核內容與評分標準
根據口腔修復科臨床工作任務、和教學研究資料的分析并參考《口腔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制訂考核16項目共分三部分:1.全口義齒的制作(一)確定、轉移頜位關系,2.全口義齒的制作(二)排牙、調整平衡牙合;3.全口義齒的制作(三)制作蠟型、裝盒、充填塑料及完成
⑵評分方法
每個步驟均由2~3位口腔修復臨床教學經驗豐富的主講教師擔任評委,每位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分,其中部分(一)在仿頭模上進行,(二)、(三)利用標準化病人進行考核,取平均分為學生的最后得分。每部分滿分100分,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⑶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
5討論
⑴統計處理結果顯示320名學生的臨床操作考核成績符合正態分布,說明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與理論學習能力一樣遵從正態分布原則。所以建議和理論考核一樣,對臨床操作考核設定及格線(最低標準線),這個標準線的確定應保證實習生在臨床實習時,在患者口內操作的安全性和醫療質量。
此外,該考核是對固定修復第一個訓練項目的隨堂考察,只能代表學生當時的操作技能水平。由于學生對新事物接受速度有所不同,隨堂考察結果,并不能代表整個訓練結束后該生的技能水平,所以這個考核結果只能作為每個訓練項目的課堂得分。在整個全口義齒修復訓練結束后應進行最終考核。各項隨堂考核成績和最終考核成績可以在按一定比例折合相加后,構成每個學生固定修復臨床技能訓練的
最終得分。
實驗結果還表明,采用我們建立的實踐標準化內容和步驟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方式,通過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學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假設,標準化實踐訓練課的教學方法的具有可行性。
2.不同教師的評分比較顯示,三位教師的評分結果比較接近,說明三位教師對評分標準的理解和掌握比較一致。而不同教師評分的相關性結果說明,不同教師對同一考核對象給出的成績相互接近。說明了該考核方式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德國登士柏公司的VITA瓷粉、鎳鉻合金;粘固劑為上海牙科用磷酸鋅水門汀。
1.2 方法
1.2.1 取模 取修復部位牙印模,為制作臨時冠備用。
1.2.2 牙體預備 行局部麻醉,按要求常規預備牙齒切端、唇面、鄰面及舌面,最后進行基牙整體形態調磨。
1.2.3 第二次取模 取功能模,對頜模及位記錄。同時用比色板比色,用硬石膏灌注模型,待凝固后送義齒制作中心。
1.2.4 制作臨時冠 第二次取模后,在第一次取模的印模內,灌注調和好的自凝塑膠,放入患者口內咬上,待凝固后取下修整、調牙合。臨時戴在預備好的基牙上,粘固固定。
1.2.5 戴烤瓷修復體 試戴、調牙合、比色、粘固。
2 結果
以瓷裂、瓷崩,固定橋松動或脫落,冠樁脫落,基牙病變為失敗條件,選出20例36個牙單位作為分析對象。
3 討論
3.1 瓷裂、瓷崩
3.1.1 病例選擇及牙體預備不當 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在病例的選擇上應特別注意。對于深覆、深覆蓋的病例應慎重,要特別注意正中牙合、非正中 時的調,消除 干擾,防止咬硬物。本文失敗病例中5件都是咬硬物而崩瓷。咬合較緊的切牙,預備時易形成切端銳角,從力學角度來看,曲率半徑小的部位,其應力比平面上的應力大得多,一旦應力集中銳角處易引起瓷裂。
3.1.2 瓷層厚度不均或較薄[1] 金屬底冠表面應留出約1.0 1.5 mm的瓷層。過厚的瓷層內部出氣孔較多,也會降低瓷體強度。臨床上為了保證牙體預備及瓷層厚度的準確度,通常用金屬卡尺測量已做好甲冠的唇頰、鄰面、頸部、舌側的厚度,以此可以衡量牙體預備的情況,如唇頰的厚度較薄,斷定做好的烤瓷修復體瓷層薄,此時,可進步磨削基牙的唇頰面,以此類推(這對沒有經驗的臨床醫生較重要)。這樣可以避免瓷層太薄或太厚的現象出現,根據我們臨床實踐體會,足行之有效的辦法。
3.1.3 金屬與瓷粉的結合一般認為有3種 ①機械結合:金屬表面凹凸不平,便于壓入瓷粉。②化學結合:是其主要的結合力,為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與瓷成分中的氧化物和非結晶玻璃之間的化學反應結合。③物理結合:是分子之間的引力結合。金屬表面非常粗糙和被油性物污染時,這種力明顯下降。因此,金屬與瓷的結合與金屬氧化膜有關,金屬的氧化程度大,氧化層變厚,其結合力降低而致崩瓷,特別是NiCr合金這種現象就更明顯。所以,要求在預氧化處理時生成一層均勻的氧化膜,理想的厚度約為1.5 μm,否則易造成崩瓷。
3.2 冠樁脫落
大多由于操作不當、冠呈錐形,或根管長度、粗度不夠或預備不足;樁冠松動脫落主要由于樁釘過短,沒有達到根長的2/3,殘根斷面至齦下,牙體組織缺乏足夠的抗力固位[2]。本文失敗病例中5例均因根樁較短、較細導致冠樁脫落。
3.3 基牙病變
本文失敗病例金屬烤瓷修復體中,8例發生基牙病變,包括3例發生牙齦炎,2例發生基牙折裂,3例發生牙髓病變。牙齦炎是修復失敗的原因之一,由于邊緣不密合,自潔作用差,堆積菌斑,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炎。基牙折裂主要原因是牙體預備不當,磨除過多,造成牙冠太細太長,死髓牙因經治療后失水變脆,即金屬烤瓷修復體的強度高,牙體組織缺少足夠的抵抗力固位,再咀嚼運動中傳遞給修復體的咬合力大,易造成牙齒的冠根折斷。牙髓病變大部分是由于活髓牙預備時牙體組織切割較多或備牙時干磨產熱刺激牙髓組織,而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其次是未作脫敏和采用臨時冠加以保護等措施。
3.4 修復體松動脫落[3]
在整個修復中,冠的邊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原則上要求必須達到密合、美觀,不損傷牙齦組織,否則會發生冠松動、繼發齲。本文失敗病例中松動脫落3例均由于邊緣不密合所致,其主要原因為牙體預備欠佳[4],在頸部有倒凹存在或鑄造后金屬收縮過大,金屬冠就位困難,需磨除冠的內層使其就位,如磨除量過大導致邊緣密合度下降,粘固一段時間后,會造成粘固劑溶解而出現冠松動脫落。金屬烤瓷修復體松動脫落是引起修復失敗的主要表現之一。或基牙固位形差,牙齦距離短,或基牙軸壁聚合角度過大。2例固定橋松動是由于橋體過長,咬合時合力過大,發生變形所致。因此提示我們,在設計及制作時要全面考慮。另外,金瓷修復體制作不當使固位體與基牙不密合,也是松動脫落的原因。
3.5 美觀因素
20例失敗修復體中,2例發生頸緣黑線,均發生在前牙,對美觀造成嚴重影響。在牙體預備時未制備肩臺,或制備不夠,易使修復體邊緣瓷層過薄,遮色不足,金屬內冠顏色透出,備牙時沒有采用排齦技術,車針損傷牙齦結合上皮,鎳基合金頸部金屬離子釋放使之著色。
參考文獻
[1] 徐君伍,袁井圻,王忠義.口腔修復學,2000.
[2] 蔣永林.460例烤瓷熔附金屬修復體療效觀察.期刊論文,1997(增刊6).
關鍵詞:校企合作;口腔醫學;職業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或診所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應對市場人才需求,調整口腔醫學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內涵及意義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通過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現代化的專業建設是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的必然趨勢,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學校內部、外部制約因素,制訂現代化專業教學計劃。邀請行業協會專家參與,對專業發展趨勢及就業形勢等進行分析,與學校一起對專業培養目標、崗位知識要求等進行論證,做出決策。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實現經濟騰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綜合辦學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的課程改革,使學校的課程設置更符合行業企業的需求;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有利于學校實驗室建設,特別是使實驗室設備和文化建設方面更貼近臨床的真實環境,培養的學生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提高適應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社交溝通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校企合作能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企業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學校的師資、場地等軟硬件資源,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提高校企雙方的社會知名度,融合雙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雙方的資源,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2校企合作的具體做法
2.1行業專家全程參與,形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院成立了口腔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了臨床一線專家擔任委員,在辦學思路的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訂等方面給予全面指導。在行業專家的全程參與下,我院相繼組織了對廣東地區口腔助理醫師專業人才需求、崗位(崗位群)需求和關鍵職業能力的調研活動,同時對國家口腔執 業助理醫師考核標準進行分析,初步構建了適合口腔醫療市場需求、與國家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認證標準接軌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關研究得到省級、市級立項,論文相繼在國內專業雜志發表。
2.2構建符合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在行業專家的參與下,我院對專業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進行了充分研究,課程建設堅持“三接軌”的原則:即課程設置與就業方向接軌、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接軌、課程標準與職業要求接軌。在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將原來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藥物學、口腔設備學等9門課程整合為口腔頜面外科學基礎與臨床、口腔內科學基礎與臨床、口腔修復學基礎與臨床等4門課程。課程設置將口腔專業教育貫穿整個3年的教學中,從新生入學開始即安排專業基礎課(牙體形態學),讓學生提早接觸專業,樹立專業思想,培養專業興趣。
2.3建設具備“雙師”素質的專兼結合師資隊伍我院一直重視“雙師”隊伍建設,在加強專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的同時,引進企業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學院建立了專任教師臨床實踐的鼓勵機制,吸引教師到醫院工作,教師在醫院享受學校待遇的同時,可同時領取醫院傭金;另一方面,開發“延伸式”管理模式的功能,進一步發揮口腔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建立企業師資庫,引進優秀的企業專業人士參與學校教學。在兼職教師管理上,建立了專兼職教師共存互補的教學機制,定期對兼職教師進行培訓及管理,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2.4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為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校內實訓中心建設緊密結合醫院、企業真實情況,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建立了模仿醫院的實訓室,模擬醫院的實際場景,開設臨床實訓項目,如根管治療技術、齲齒備洞技術、印模技術、模型技術、固定義齒修復牙體預備技術等,創造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提供有效途徑。建立了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有長期合作的教學實習醫院20家,形成了教師教學意識強、帶教質量好以及管理規范、布局合理的教學基地群,保障了學校實習教學質量。
2.5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完善專業課理論學習與臨床見習相結合的、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教學與實際工作保持一致性和銜接性,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上采取臨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增加小組討論、病案分析討論教學方式,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與創新思維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
2.6建立企業參與的學生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評價,由企業教師和專職教師共同組成評價團隊,形成項目達標考核、強化訓練過關考核、出科考核、畢業綜合技能考核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考核機制。考核質量標準采用行業質量標準,真實反映崗位工作要求。重視學生能力的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學習能力、職業能力、社會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考核標準與方式模擬臨床實際,使學習評價能反映職業素質和崗位能力要求,并發揮學習評價的導向作用。
2.7開展企業專家參與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吸納企業專家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共同進行課題立項,在調研中發揮企業專家的作用,在立題目的和意義、調研、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方面,都更符合企業發展,使研究更具有實際意義。
2.8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校本教材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了與教學相適應的校本教材。
2.9重視校友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校企資源我院的口腔醫學專業創辦于1988年,畢業生遍布廣東省,一些畢業生成為企業的骨干。口腔系建立了長期交流互動平臺,供校友進行學術交流,經常組織知名校友回校開展專題講座、與學生對話交流、臨床病例比賽等各項活動,使畢業生的整體職業素養得到提高。在長期的互動中,校友為學院發展獻計獻策,使校企合作呈現可持續發展態勢。
2.10建立企業志愿者服務機制,培養學生職業情感在新生入學開始,學院有組織地分配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醫院口腔科室的志愿者服務工作,將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貫穿在開放性和職業性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早接觸臨床的志愿者服務工作中,深刻認識了口腔醫學崗位的社會需求、職業素質要求、知識結構及職業能力要求,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情感。
3醫學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反思
3.1校企合作需要相關政策的保障我國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企業應承擔職業教育的責任,但由于目前缺乏政策保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由于臨床工作量較大,醫院參與學校育人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夠,校企合作還停留在學校主動的層面,企業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而學校也受到政策、經費等限制,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3.2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教師應具備“雙師”素質,在完成教學工作的情況下,多參加臨床實踐,但由于教學工作繁重,教師參加臨床工作的時間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另外,學校對鼓勵教師參加臨床工作的政策需進一步傾斜,還應加大對醫院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增強其教育教學能力。
3.3建立校企聯辦實訓中心建立學校與企業聯辦的實訓中心,重點抓好實訓室建設,配備與行業接軌的實訓設備。企業在學校實訓中心設立義齒加工工作室,使學生零距離地接觸企業員工和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