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09:44: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房地產致謝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張天一老家在湖南常德,媽媽是律師,之所以讓兒子選擇法學專業,是希望兒子畢業后到律師事務所或機關工作。而對張天一來說,從小到大,評判他個人價值的標準只有考試與得分,他思考的問題大多關注標準答案是什么,很少考慮上學為了什么。
即將進入社會,張天一發現自己的身份就要變了,過去事事有標準答案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如果留在北京,要通過奮斗買車買房,付出的機會成本要遠遠大于任何一個三線城市。張天一畏懼每天擠兩三個小時上下班的律師生活,也畏懼循規蹈矩的公務員生活,可又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如果問媽媽,除了當律師、坐機關,恐怕只有出國這第三個選擇了。
這一天,張天一到駕校學開車。僅小學畢業的教練笑呵呵地告訴張天一,工作很好找,他還覺得全國就業形勢好著呢,到處都是工作機會。教練對張天一說,他原來是開出租車的,錢掙得多,可為了圖舒服,就當了駕校教練。這次無意中的對話,像一陣清風打開了張天一的心窗。他突然間豁然開朗――“如果找工作的定位僅是謀生手段,那我的謀生手段比一萬條還多,而絕不僅限于這么兩三條。”
可到底做什么好呢?直到有一天,張天一看到一部日本紀錄片,講述的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89歲,研究如何做好壽司五十多年,他的壽司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張天一想,一份不起眼的壽司,甚至難登大雅之堂,充其量也只是為稻粱謀的小買賣,可是人家做了一輩子,在八十多歲時也沒放棄,他因此才被稱為神。張天一將這部紀錄片反復看了多遍。小野二郎的成功,深深刺激了他。在他的職業選擇框框里,這無疑是一個無比鮮活的樣本。
給張天一觸動更大的一件事,是他的導師吳志攀對他碩士畢業論文致謝詞提出的批評。
張天一這樣寫道:“無論未來如何,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過程而非結果,生活著而不是生存著。縱使將來去掃大街,若能獲心安,也自認了。”結果導師批評了他。吳志攀說:“環衛工人和其他職業一樣,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部分,崗位無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張天一恍然大悟,事情根本就沒有“是大學生做的”和“不是大學生做的”的區別。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好,都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
張天一在電話里和媽媽討論就業問題,以北京東三環國貿橋堵車為例:“國貿是個好地方,人人都想去,但是你看人人都想去的好地方,結果可能并不是大家都能到的地方,直接堵在路上了。我是急性子,堵車會讓我著急,體現在我的人生選擇上,我會選一些看上去不那么主流的路,可能別人會認為繞,但是我知道這條路不堵車。”
為了人生“不堵車”,張天一決定選擇自主創業。 經營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小到大,張天一都有些與眾不同。高考那年,張天一未按常理出牌,寫了篇文言文。可閱卷老師沒時間細細研讀,結果,作文得了零分,張天一的北大夢碎,只好就讀北京外國語大學。后來,他曲線求學,考入北大法學院,成為一名碩士研究生。
大一暑假,張天一和媽媽要6000元錢“下江南”,遭到媽媽的拒絕。他發現,經濟不獨立,思想也無法獨立。于是,大二那年,張天一辭掉學生會主席職務,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天一碗”餃子店,沒想到生意紅火,后來他一口氣開了三家連鎖店,撈金80萬元,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除此外,張天一還在國家機關做法律顧問,推銷保險,擺過地攤,甚至裝過乞丐。他寫的《我本科期間做過的十種職業》紅遍網絡,被許多年輕人頂禮膜拜。
2014年春節,張天一對媽媽說:“我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和生活方式。就像《壽司之神》里賣了一輩子壽司的小野二郎,因為尊重職業,所以獲得他人的尊重。”。
張天一很快行動起來。2014年2月,他回到老家常德,帶著表弟吃遍了常德市區所有米粉店。最終,他們敲定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軟磨硬泡,拜師學藝。經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張天一學會了所有工藝,還買到了祖傳配方。他向師傅承諾,絕不在常德本地開店。
張天一回到北京,成立了最初的“四人組合”:24歲的周全,早在深圳有穩定工作;25歲的柳嘯,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碩士;25歲的宋碩,放棄了美國高校MBA全額獎學金。幾個都有著“另類創業思維”的年輕人拿出15萬元,作為第一筆啟動資金。
4月4日,張天一的“伏牛堂”米粉店在北京東三環中路環球金融中心正式開業。
開業前,張天一的媽媽才接到邀請函。她冷靜地問兒子:“為什么要選擇餐飲?”張天一告訴媽媽,他想踏踏實實地做一件事。選擇餐飲,是因為他有這方面的經驗,社會再發達,也離不開餐飲。他還說,他考察了雕爺牛腩、黃太吉煎餅等,發覺用互聯網思維做傳統行業機會很多。既然兒子是經過思考后作出的決定,應該尊重他。
開業當日,張天一的媽媽第一時間趕了過來。出乎她意料的是,兒子不僅做出了正宗的牛肉粉,還采取了特別的經營方式,由于店里沒有服務員,顧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將垃圾分類放好,伏牛堂會回饋一份水果。媽媽樂了――這是法律里的利益均衡,互動的公平精神。媽媽感受到了兒子的嚴謹和踏實,欣慰地說:“媽媽服了。”
6月25日,距離張天一北大法學院畢業典禮還有三天的時候,北京朝外SOHO“伏牛堂”第二家連鎖經營店開張。張天一在開業儀式上說,到年底前,僅朝外SOHO店,就要賣掉10萬碗粉,用掉7頭牛。
這個宣言雷倒了北大師生,也有網友覺得他在炒作,然而事實卻是最好的證明。從開業起,伏牛堂米粉店的顧客是應接不暇。伏牛堂連廚房帶收銀臺和餐位,總共才37平方米,卻用84天的時間賣出了14362碗粉,有回頭客,也有帶著好奇心來的,口碑就這樣樹起來了。 總理為他點贊
然而,突如其來的盛名,讓張天一和創業伙伴一下被置于放大鏡下。有媒體解讀張天一,說他是北大碩士生意才如此好。也有人質疑,張天一學習了6年法律,卻從事和法律沒有關系的工作,是不是資源浪費?
事實上,張天一的創業結合了經驗、興趣,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實施。張天一喜歡美食,北京的美食他嘗了好多,對美食很了解,對常德津市米粉的歷史淵源、文化淵源也很清楚,還寫過美食文章。
張天一覺得法律學習帶給他的,是幫他掌握一些法律、法學的思維與做事方式。“就像互聯網思維,你去做互聯網,也可以去做金融、房地產、餐飲。假設世界上有一種法律人思維,那我拿它來做餐飲,也可以。”
張天一也通過互聯網吸引顧客。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建立了8個QQ群、3個微信群,他們的微博也有一萬多的鐵桿粉絲。張天一說:“互聯網固然重要,但米粉好吃才是最關鍵的。”張天一說,他們沒必要非得滿足北京城數千萬人的胃口,通過互聯網,能精準地找到那三四十萬在北京生活的湖南人,讓顧客感受到濃濃的鄉情就夠了。
有一天,伏牛堂米粉店來了一位60多歲的老阿姨。她說:“我是常德人,定居北京16年了,聽說你們米粉做得地道,想來嘗一碗。”一碗湯面很快見底,喝完最后一口,老阿姨意猶未盡地咂咂嘴:“有家鄉的味道。”更讓張天一感到意外的是,老阿姨說:“小伙子,如果你們不嫌棄,阿姨愿意在你們這里做義工。”
對張天一來說,開米粉店不僅是謀生創業的手段,更是一群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情感,對未來的夢想。張天一的“壯舉”贏得了原北大校長周其鳳的肯定。周其鳳說:“北大學者從來都不是一個聲音,北大也不同意只提倡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只有一朵花的世界是不美的,我們提倡百花齊放。”
2015年5月7日,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會客廳里,張天一見到了國務院總理。握著這位“90后”的手,問道:“你衣服上的‘霸蠻’是什么意思?”張天一回答:“這是湖南方言,意思是拼命三郎。有一句俗語是‘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作為伏牛堂的品牌口號,希望團隊有這種精神。”聽完,臉上浮現笑容,點點頭說:“我為你們點贊,加油!”
2016年初,張天一帶領團隊進行多次頭腦風暴,想把米粉店開到國外,比如伊拉克、老撾、朝鮮、日本。他們正研究這些國家的法律政策,爭取早日實現夢想。張天一還說,希望有一天,社會不再以“北大學生賣豬肉”、“清華學生當保安”這樣的新聞當炒作和噱頭,而是尊重每一個崗位,尊重每一種生活方式。編輯/纖手暖
30-32半
婁乃鳴是“全國十佳”導演,曾連續12年擔任央視“春晚”小品總導演,執導的《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閑人馬大姐》等影視作品,堪稱經典。丈夫孫文舉是婁乃鳴的下屬,比她小7歲,癌魔來襲,小丈夫不離不棄。在外人眼里,這對年齡、外表不般配的夫妻,卻將婚姻演繹成一曲溫馨和諧的雙人舞……
周末臨近,有單身同事在群里發起周末武漢看櫻花自駕游,閑來無事,報了名。 啟程時,意外看到橙。
沒以為她會去,原因很簡單,橙去年剛剛做了母親,如今,女兒不過一歲,正是最依賴她的時候。而在我的概念中,所有年輕媽媽,這個時段幾乎把工作之外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孩子,寸步不離。包括曾經的自己。
印象中,橙也是個典型的新媽媽,聊天時,話題總會不由自主轉到女兒身上,說起女兒,萬千柔情。所以,并未想到耗時兩天的旅行,她將女兒留給家人,說走便走了。
暗忖,橙或許一時興起,出來了,恐是不能安心吧。
卻并不。三四個小時車程,橙并未如我所想,頻頻打電話詢問女兒境況,亦無片刻心神不寧,一路上,悠然自在地聽著音樂看途中風景。抵達目的地,橙更是歡呼雀躍地觀賞繁盛花開,驚喜、拍照……專心致志獨自安享這美好時光,不被任何事物打擾。
夜晚,幾個人在繁華的街頭夜市吃小吃、喝啤酒,興之所至,同行的三個女子,都喝至微醺,包括橙。頻繁地推杯換盞中,橙跟我們聊眼前美食,聊當日美景,并無只言片語絮叨家中小女,亦未拿出手機炫女兒照片,仿佛,此刻的她只是一個單身女子,安享一場出游的盛宴。而直到深夜,回到酒店房間,才聽她在打電話詢問了先生兩句。
也就那么兩句。橙掛了電話后,我同她開玩笑:“不想女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