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文化海報論文

文化海報論文

時間:2022-02-13 16:20: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海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文化海報論文

第1篇

提及文明的區別,以水平方向為準,同在相同時空的人們,不只是在生理方面突出了差別,在言語文明、思考模式、起居體系甚至為人處世等多個層面都有很多的差異;以垂直方向為準,古人和現代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程度的區別,外在制造方法、社會體系、生命意義觀點、思考與表現形式的差異以及這種體系改變引發的文明改變,以至于言語文明的沿襲也產生了變化。文明的定義并不是固定的,文明的姿態復雜多樣,各個族系所擁有的文明也都極具個性,而且伴隨著各種要素的影響不停發生改變,雖然人類依然能夠以繁復多樣的文明現狀、文明姿態為出發點,掌握各個族系、各個時間段文明之間的共同點和連接性。文明極具共通的特色,是一個特殊組織人員共通的夢想、意義以及表現規則。但是文明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我們和文明共同發展,各個組織之間的文明也能產生交錯。人們經常提出當今社會正處在世界一致化的狀態,各個國家之間的文明隨著這個改變也在互相作用、互相滲入,此類文明的溝通最后實施與實際的各個層面。雖然歐洲的民族信念極具特殊性,我國大部分人民都不清楚基督總結的意義,但是未阻止我國人民共度圣誕節;雖然歐洲人基本都不了解陰歷和陽歷的差異,但是也不阻止我們共同歡度新年。

2海報設計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性與統一性

(1)海報中的文明特色統一性。

文明的沿襲是以標志為前提的,如言語符號就是標志中的關鍵一員,通過言語符號,文明能夠一代代沿襲至今,也可以發散到更加寬廣的區域中。標志依照感覺的差異能夠區分為三種——觸覺標志、視覺標志以及聽覺標志,言語是聽覺標志的一種,而符號是視覺標志的一種,圖標圖式在視覺標志中占據關鍵地位。海報以版面較大、傳播知識較廣、文化行為方式多樣以及視覺沖擊力較強等為特征,是優良的文明宣傳工具,也是平面規劃創作中的關鍵構成成分。它包含多樣的知識、專題突出準確、宣傳手段較多、展現方便、針對場景工具并沒有太多約束,因此大肆流行。人們熟悉的諸多世界級平面規劃者都在此區域擁有極具特色的創作。諸多世界性的平面規劃競賽也是評價這種展現方式來開展的。

(2)海報中包含的文化差異使其各具特色。

眺望海報規劃的歷史長河,世界著名平面規劃者們的海報創作都包含和自己國家文明有關的、特有而且極具特殊性的視覺標志,并且逐步將其改進變化為激烈的個體特色,讓觀察的人們在欣賞海報的同時就可以猜到規劃師的名字。日本之前有一個出名的規劃者——田中一光,他給日本流傳久遠的能劇所涉及的諸多海報都廣為傳承。能劇極具日本國家的特色,它產生于寺院神社的活躍氣氛項目中的“猿樂能”,在日本所有戲劇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能劇的表演者不多,以劇本的表現為核心,是一種極具象征手法的戲劇。出演能劇的人們都必須以面具掩面,這也是能劇和諸多戲劇的突出差異,能劇起始于選定面具。田中一光利用面具的特色來設定能劇海報,在表達方式方面,他采用較多的幾何狀顏色使本來多樣抽象的面具和食品展開總結,概述其突出特色,并利用填補顏色的方式,加強海報的視覺感官碰撞的力度。不僅采用幾何狀顏色構造能劇面具來創造海報,還利用文字符號乃至于筆畫特色來涉及能劇海報。

(3)中西方文化碰撞所產生的“化學效應”。

各個族系、各個國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文明差別;伴隨著世界一致化的進度,各種文明之間的溝通與滲入都變得極其普遍。各種文明都能夠變成視覺感官,在海報這個承載物上融合、撞擊,通常會得到令人驚喜的結果,進而達成目的。陳幼堅(有名的香港規劃者)創造的海報規劃創作,大多數都飽含了祖國文明的底蘊,而此類中國特色,又憑借簡單具體的當下規劃手段展現出來。他對自己創作的解釋是“:其實我的創作都是外在的。不過我能創造出優秀作品的原因是我了解祖國的文明采用哪種方式來表現,可以讓國民和外國人都感受得到中國特色。但是不能說明我深入掌握了祖國文明,你再問我一個問題,我不一定能夠給你一個好的回答。”運用此類各種文化融合的規劃概念來創作就是期望憑借世界性活動來表現我國文明與品質,憑借此類表現方式,使我國人民的自尊在世界平臺上爭取回來。

3結語

第2篇

關鍵詞:靳埭強作品;水墨元素;海報招貼

1 靳埭強

1942年,靳埭強出生在廣東番禹九如鄉三善村的一個中國傳統式的家庭里。

母親是靳埭強文學方面的啟蒙老師。年幼的靳埭強經常聽到母親輕聲的背誦詩書的聲音,使靳埭強耳濡目染,靳埭強的中國文化積淀從這時開始萌芽。那些線裝小說名著里的繡像插圖在那時直接引起了靳埭強對古籍的興趣。1957年,在母親的安排下靳埭強和弟弟去香港與父親團聚。靳埭強離別了生活了十五年的中國大陸,來到了香港。靳埭強的父親只是一名普通的裁縫師,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靳埭強放棄了學業,來到了父親的好友陳師傅的小裁縫工房做學徒,靳埭強就這樣從十五歲便開始了其十年的裁縫師生涯。1964年,靳埭強在每天工作下班后開始學習繪畫,同時學習不同的藝術知識。1966至1967年間,靳埭強報名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的夜間課程班,先后師從王無邪、呂壽琨、鐘培正等老師。1967年靳埭強經人介紹進入了玉屋百貨公司,成為了玉屋百貨公司的一名設計師,并在這工作的期間獲得了兩項櫥窗設計的獎項。1968年至1976年,靳埭強在恒美商業設計公司工作。在這工作期間靳埭強設計了《丁香食品公司商標》。1972年靳埭強創作了《香港生肖系列郵票》、《馬年生肖郵票》的設計使靳埭強獲得了他設計生涯中具有重大意義的第一項國際大獎。1976年,靳埭強成為了特高廣告有限公司的美術總監。同年,靳埭強與張樹新一同組建了“新思域”設計公司。1978年設計了第三屆亞洲藝術節海報,推動了民俗風格現代化的潮流。1980年,靳埭強設計了《中國銀行標志》,以及后來的中國銀行企業形象設計。1988年,靳埭強收購了新思域設計制作公司的股份,并邀請劉小康一起重組“靳埭強設計公司”。

2 水墨風格在靳埭強海報招貼中的應用

2.1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文化的結合

在靳埭強的海報招貼設計中,不僅向人們傳達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比如水墨元素,同時也不缺乏現代的設計元素。

2003年,靳埭強以“中國雙城”為理念,作為系列海報《大女人?四城記》(圖1)的創作主旨。他借活京(工作 working)、姬京(接吻 kissing)、沸京( fucking)和姬陵(哺育nurturing)這四座屬于現代女人的虛擬城市,向人們展現了現代女性的生活精粹。

2.2 營造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點畫寫法為例,分別是側、勒、努、、策、掠、啄、磔八劃,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內容。

靳埭強先生將這些筆畫拆開,讓每個筆畫在海報(圖2)中成為一個獨立的點。靳埭強先生將這些書法元素的點巧妙地安排在每個畫面中,并采用淡淡的水墨痕跡來增加點的層次, 水墨筆觸的痕跡營造了清新淡雅的意境,卻也不失時代感,同時在畫面中用細小的文字排列來與之相呼應,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表現了西方的現代感、理性、動態和力。

2.3 大面積的留白

1992年,靳埭強在為世界環境日畫展所做的海報《美的回響》中,試用了道家思想。用毛筆比喻蓮花,在右上方配上水墨蜻蜓,表達了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表達了大自然萬物互相融和的道家思想。畫面又采用了大面積留白,象征著大自然清新廣闊的空間,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在現代設計中的承傳。

從靳埭強的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好的設計作品并不是越復雜就越好,在中國古代就有“畫蛇添足”的故事。通過研究后發現,原來巧妙的留白可以營造出“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意境;合理的留白不僅能讓畫面顯得更加簡潔有力和耐人尋味,還能留給人們無限遐想的廣闊空間。

3 結論

回首靳氏輝煌的40年設計生涯,我們可以看到靳埭強設計方面的成功并不是由單一的手法或風格所造成的。那么造成靳埭強創作不息的生命源泉是什么呢?是哲學思想。一個沒有哲學思想和文化的人,就像一個沒有脊梁骨的人,就不能站起來面對眼前的這個世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日益頻繁。現代科技、文化、藝術都從不同的的方面給海報招貼帶來了新的理念。但是,不要忘了,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文化的根源。因此,我們在要求海報招貼設計的多樣性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每個民族的民族性。只有這樣“尋根”設計,才能在世界設計的藝苑中展示出應有的民族魅力。

參考文獻:

[1] 靳埭強、王無邪.《靳埭強成長的經歷》[M].香港:香港新思域社. 2003年8月.

[2] 靳埭強《靳埭強?視覺傳達實踐》[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

第3篇

[關鍵詞]文字 圖形化 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4-0380-01

一、文字圖形化相關概述

當下,大家生存在一個豐富多彩的被文化充斥著的信息化時代中,無論自己的意愿是不是這樣,在關于和社會信息的交接這一塊,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地要解決有關的情況,也可能找人代替其解決有關事情。追隨著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設計早已變成大家生活與工作的必需品。在當下,文字、圖形這些要素在設計加工以后,彰顯著明顯的時代精神。面臨著時代的進步,平面設計到現在的進步,日漸符號化、數字化的設計早就圍繞著圖形與文字。

文字圖形化這個定義的來自一下三個方面:文字的圖形化和圖畫、圖案大不相同,文字圖形化是把文字展開加工,讓文字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他變成適應信息分享功能的圖形再次融入到設計內去的一個方式。

(一)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說:“倉領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確定了文字存在完成字的意思和語義的能力,另而且字也存在美學的功能。但是文字的圖形化,重點描述的就是文字的美學功能,降符號性、記號性的文字轉換成圖形樣式來展現,而且也提升了文字原本的功能。一個平面設計人員,設計工作的主要方面就是把文字以圖形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不管如何,所有的工作重點都必須是怎樣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設計目的去努力。

(二)文字的圖形化能夠提高文字的視覺訴求力

在設計工作中把文字圖形化設計,把文字以圖形的樣式表現出來,讓文字的功能有了極大轉變,不只是存在信息分享、閱讀的效果,還有一種功能就是作為視覺承載點存在的圖形能力,達到視覺審美的效果,所以文字擁有別的設計因素所不具備的設計能力。在這個方面來講,設計文字即把定義性的語言變為感官上的圖形形式,而且創建一套和設計內容相符合的視覺表述,進一步做到文字字面意思到視覺圖形感官上的替換行為,讓文字變為更具備沖擊力以及生命力的視覺語音。

(三)文字圖形化與平面設計主干的關系

平面設計的基礎性組成是文字,就和圖形相同,與平面設計的每一個程序不能分離。假設把平面設計形容成一顆大樹,則文字與有關平面設計之間的關系是:文字、圖形與版面構成了平面設計的三要素,但是別的如,書、宣傳廣告、海報、包裝,還有電子版物、網頁設計等方面就是設計的次要元素,次要元素直接從主要元素里獲得能量,主要元素的發展程度直接對次要元素的生長造成了極大影響。文字將把作用在全部的平面設計的次要元素上。

二、文字圖形在平面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文字的標志設計

經過圖形化之后的文字應用在標志設計,不單單可以提升標志的有趣、增加受眾對標志的印象和解釋,還可以給受眾對于符號的親切感、認同感。標志是具備識別能力的圖形符號,它具有高度概括化、凝練化的功能,用簡約的手段給受眾分享一定的信息。文字作為信息傳遞的主要符號和視覺元素,與標志一樣都是由原始符號發展而來的,文字本身就具有被識別和被編排的價值,所以作為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非常有用表現手法也就不覺得奇怪了。拉J.字母小僅是當今世界上通用的語言符號,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圖形形象和個性,將其運用到標志設計中,小僅能體現出標志本身的內涵,而且還能表達除深遠的意義。

(二)文字的招貼設計

招貼也叫做海報,指的就是貼在人群多的地方的廣告。招貼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廣告手段,也是信息分享的一個重要形式。在現代社會中,招貼對引導消費、促進文化交流等起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一件成功的招貼在設計上小僅要求能準確地傳達信息,還要求能滿足受眾的審美心理需求,體現出一定的藝術性和娛樂性。海報運用文字的方向、順序、大小這些改變對文字展開圖形化設計,最大限度的地運用文字的內在效能,這種設計不僅是海報設計的新的形式,也是海報設計里最有特色、最明顯的優勢。如在《RUANJA》海報中,六個字母被處理成瘦小病態、困難行進的成人樣子,這六個人中有的人已經倒下,有的馬上就要倒下,簡易的圖形化處理不只有利于受眾更佳地孰知了文字的內在意義,還展現出了更加深遠的意思,給受眾帶來了身在其中的內在理解。像是主題海報《男或女》中,漢字“男”和展現感性形象思想的紐扣針線這些結合在一起有趣地展現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內在差別。

(三)文字的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是把當成內涵符號和載體的文字用別具一格的手法運用于一定產品中讓它物化的行為。

在包裝設計中使用文字不只可以立即分享商品信息,還可以讓包裝達到最好的視覺表達,形成最佳的市場效應。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將文字應用于具體產品中小僅能體現產品的文化內涵特征,強化企業形象,還能對產品起到一定的美化裝飾效果,東道公司在設計禮品包裝時常以中國書法作為包裝元素,既傳達出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又體現出穩重高雅的格調,提高了商品的識別度。當然,包裝設計中的文字既是產品精神內涵與外觀表現的統一,也是商品內容與包裝形式的高度統一。在眾多設計元素中只有找到最能表現商品內容的設計元素,才能使包裝設計實現形與意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文字圖形化是一門藝術,對文字圖形化的超越要注意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大師學習。向傳統學習要在吸收傳統文化營養的基礎上保留自己作品的個性,這樣的作品才能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生活學習過程中,把生活看做是藝術設計的來源,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可以具備特殊的見解,才可以完成自由設計;向大師學習要有目的地消化吸收,在借鑒的基礎上敢于挑戰,這樣才能將文字圖形化設計發揮至極致。

參考文獻:

[1]李先祥.淺析文字圖形化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5.

[2]秦方方.文字圖形化設計的視覺心理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15

[3]馬可欣.文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2014

[4]鄒靜.淺談文字圖形化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大學學報,2013.

[5]孫緒曙.圖文并茂―文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

[6]白雪.中西方文字圖形化在招貼設計中的混搭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4.

[7]唐淑娥.文字圖形化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

[8]鄒玉潔.文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情感應用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

第4篇

關鍵詞:高職;辦公自動化課程;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6-6480-02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ing-hong

Abstract: Project-based teaching is being explored and practiced positively by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new kind of educational method.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system of 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the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s researched combind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Project-based teaching

最近幾年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教學理念也有了很大轉變,一切教學工作都以學生獲得職業技能作為出發點和終結點。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學生獲得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為目標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在職業院校的相關課程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辦公自動化》作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一門技能課程,主要完成Office辦公軟件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勝任辦公自動化相關崗位的日常工作,可以獨立地進行公文撰寫、各類表格繪制、宣傳海報創作、項目策劃方案制作、產品銷售情況統計、企業信息管理、職位競聘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該課程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適合采用項目化教學。

1 項目化教學的理念

項目化教學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將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成訓練具體技能的項目,并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培養職業能力。課程項目化立足于職業崗位要求,把現實職業領域的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作為課程的主體內容,并與國家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相銜接,進而有機地構成與職業崗位實際業務密切對接的課程體系[1]。課程項目化教學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知識與技能,以任務實施為主線,將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任務實施的過程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未知的問題,提升對職業工作的感悟,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理念。

2 《辦公自動化》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根據辦公領域相關職業崗位所涉及的知識與技能,選取4個項目共計20個子項目來構建本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體系[2]。以某公司人力資源部、市場部、信息部等部門作為崗位背景,精心選取現代辦公典型案例來作為子項目的任務載體。

1)項目1是“管理計算機資源”,由“使用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資源”、“使用殺毒軟件”、“使用工具軟件”4個子項目構成。該項目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日常使用及資源管理技能,為勝任辦公自動化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2)項目2是“創作辦公文檔”,由“起草公司招聘啟事”、“編緝公司招聘啟事”、“制作個人簡歷表”、“制作公司管理流程圖”、“創作項目宣傳海報”、“制作項目營銷方案”、“制作公司員工工資條”7個子項目構成。該項目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Word中文檔編輯、表格處理、圖文混排、頁面設置及排版、郵件合并等技能,能夠現代辦公領域文字處理相關工作。

3)項目3是“分析處理電子表格數據”,由“制作公司員工基本信息表”、“編緝員工基本信息表”、“制作公司員工工資統計表”、“分析處理公司員工工資表數據”、“制作公司人員構成圖表”5個子項目構成。該項目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Excel中工作表的創建、數據表格的編緝、數據的分析處理、圖表的應用等技能,能夠勝任辦公領域數據處理相關工作。

4)項目4是“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由“創建公司形象宣傳演示文稿”、“編輯公司形象宣傳演示文稿”、“設置演示文稿的動畫效果”、“設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4個子項目構成。該項目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的創建、幻燈片的制作、動畫效果的添加、幻燈片的放映等技能,能夠制作各類演示文稿。

3 《辦公自動化》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

在項目化教學體系中,每個任務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其教學過程主要由“任務描述”、“任務分析”、“任務解決方案”、“任務實施”、“拓展提高”等環節構成。

1)“任務描述”是指向學生描述崗位職責,簡單地說就是“做什么”。比如將任務“創作項目宣傳海報創作項目宣傳海報”描述為:“某房產公司市場部員工為該公司的精品項目創作一份宣傳海報,用以在房展會期間宣傳該項目,要求該海報要圖文并茂,美觀漂亮,能給客戶留下深刻印象”。

2)“任務分析”是指要和學生一起分析“怎么做”。比如將任務“創作項目宣傳海報創作項目宣傳海報”分析如下:“要制作宣傳海報,首先收集與宣傳主題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之后將圖片文字進行編輯排版,并對整個頁面進行美化,如插入藝術字與圖片、插入文本框、設置分欄、邊框底紋等。”

3)“任務解決方案”是指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比如任務“創作項目宣傳海報創作項目宣傳海報”要掌握圖片、藝術字、頁面設置、文本框、分欄、邊框與底紋等格式設置與編緝的各種方法。

4)“任務實施”則要求學生按照實施步驟動手實踐,或獨立或在合作下完成。教師巡回輔導及時指正,在完成任務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實施任務過程中普遍的問題,并對本次任務進行階段性小結。

5)“拓展提高”并不是本次任務的拓展和延伸,所以要設計其它場景的任務讓學生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與技能能夠學生舉一反三,靈活應用。

4 結束語

項目化教學的成敗關鍵在于項目的構建。作為教學載體,項目任務的選取應立足于職業崗位,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要為學生提供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實訓任務的機會,使他們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前后任務載體之間應有梯度和關聯度,隨著項目的推進,學生的職業能力可以得到不斷提升。原則上學生在每個項目結束后都要完成幾篇比較完整的作品,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交流討論,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也拓展了他們的見解與思路。從教學效果來看,本課程的項目化教學確實從辦公自動化相關職業崗位的角度使學生得到專業化訓練,為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第5篇

設計是社會經濟的產物,它如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與社會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設計也隨著經濟日新月異,但是,我們的創意卻大多有“拿來主義”的嫌疑,新穎的少,模仿處多。縱觀全世界,當今的設計強國無不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德國人的理性、日本人的精致在其設計品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韓美林先生曾經說:“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民族的東西,就沒有趣了。”中國設計需要中國風格,而中國風格從何而來?

嗅覺靈敏的設計師好似找到了靈感的源泉,各種傳統的,久違的元素符號開始充斥于眾多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之中。當然,中國傳統元素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但時代是永遠向前發展的,作為設計者的我們更應該開拓視野,不僅要利用“五千年的文化遺產”更要注意發掘當代的中國元素,表現時代風尚,使設計更有時代精神,現實意義。

1.中國元素的“傳統”與“當代”

中國元素是一種視覺符號,是在中華民族融合、演化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中國人創造、傳承、反映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我們可以把“中國元素”分為三部分,第一是中國固有元素:比如中國的領土(包括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中國的人種,中國的氣候等等;第二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里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國的當代文化元素。因此,“中國元素”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征,還包括中國當代文化這個層面。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今天,設計中開始提倡和凸顯作品的個性化與品味。視覺傳達中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這些設計中普遍存在著傳統符號太多、現代符號較少的現象,不僅容易形成視覺審美疲勞,也容易使人產生時代的隔閡。我們生活在21世紀的當代,審美趣味與古人有著時間上的距離,中國元素的使用應該是為了表達當代中國人的時代精神。而最能表現當代人生活的就是利用當代元素。

2.當代中國元素的內涵

這個世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當試圖認真地尋覓原來在身邊的比較熟悉的東西時,你會發現它竟然會在無聲無息之中悄然離去。加上今天的世界,由于經濟一體化以及網絡通訊的直接影響,使得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趨向同質化。在這樣的時代找尋能代表中國特色的當代元素,似乎也變得困難重重。

當代中國元素是反映當代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它包括有形的物質符號和無形的精神內容,即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在物質層面上,今日中國的民俗事象、生活習慣、建筑、藝術、科技、法律、工業產品等都可以是靈感的來源,如鳥巢、水立方等。在精神層面上,可以從當代人的意識行為出發,包括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比如北京的奧運精神,中國的航天精神,中國的電影文化,中國著名企業的文化等等。

時代是永遠向前發展的,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感悟其精神內涵。在當代中國元素的挖掘上,應既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反映當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

3.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當代中國元素挖掘

3.1在“今日中國”尋找靈感

香港設計師李永銓說過,很多中國元素的創意,還停留在傳統中加入一點現代手法的“東西合璧”理念,他更愿意看到向著更大膽的“今日中國”尋找靈感的作品,這樣才能真正豐富中國元素的內涵,不僅僅流于表面。

當代中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產生了許多的現代工業產品。在第三屆“中國元素國際創意大賽”圖形類金獎作品海報《信物篇》中,作者使用了一次性飯盒為主題元素,用手繪、針扎等方式,標上“此盒不滅,我情不渝”等情話。將膾炙人口的廣告詞改為“飯盒恒久遠,一個永流傳” 作為海報的廣告語,耐人尋味。用巧妙的方式提醒人們白色污染的危害。這個作品為何能夠獲得金獎?就因為作者拋開了已經充斥與眾多作品中的傳統中國元素,在當代尋找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進行設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3.2“新”“舊”元素組合呈現當代中國風尚

我們的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傳統是一條流動不息的長河,今天的流行也會變為明天的傳統。歷史的積淀帶給我們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寶藏,發掘當代中國元素,并不意味著對傳統元素的否定,相反,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古今元素的混搭,可以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覺感受。正如原研哉先生所說:“在未來與歷史中從容穿行,才是真正的具有創造力”。

3.3重構現代元素演繹當代中國精神

概括說來,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出現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都可以稱之為當代中國精神。用當代的元素符號表現當代中國的精神文明,給中國元素注入了嶄新的時代特征。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傳統中國元素的運用已經隨處可見,當代中國元素的運用才開始受到關注。中國的設計要有中國的風格,中國的風格不僅僅局限在歷史帶給我們的燦爛遺產,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不斷發展著的,我們不能安于和甘于重蹈前人的蹊徑,在凝固的“傳統“中反復找尋設計的養分,我們需要勇敢邁出踏進未知領域探險的堅實腳步,在日新月異的當代探尋靈感源泉。

參考文獻

[1]汪瑞. 中國元素未必等于中國設計.《裝飾》,2010(1).

[3]戴大方. 時尚設計符號與中國人視覺思維關系之探討. 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第6篇

一、選擇趣味性強的材料

在開發閱讀文本材料資源時,精心選編一些體裁多樣、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和階梯讀物,以簡易的、饒有趣味的、原汁原味的閱讀材料為主,以滿足初三學生心智發展的需要。興趣是行動的最大內驅力。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習者才會積極投入其中,認真思考,以最簡潔的、最有效的方法獲得必要的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英語笑話、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傳記、膾炙人口的名人演講等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在課外閱讀。

二、選擇難度適中的材料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1978)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語言學家Krashen(1985)的“輸入假設”,應該選擇難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學生當前英語水平的課外讀物,這樣最能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習得,既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引起興趣,又便于啟發思維,增添知識。語言學家Rod Elis(1984)也認為“學習者需要專門適合他們的發展階段的外語資料”。因此,在開始階段,選擇的材料不要太難,以免學生喪失興趣。可先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從學校、家庭生活等題材,逐漸擴大到旅游、環保、植物、動物、社會、經濟、科普等內容的文章。體裁方面,一般應遵循從記敘文到應用文再到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順序。

三、選擇短小精悍的材料

如果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則容易獲得成就感。文章太長,看到后面的忘了前面,學生將很難繼續下去,也就喪失了閱讀的積極性,甚至會半途而廢。

四、選擇英文報刊和雜志

可以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語篇。英語報紙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章有長有短,文字有難有易,對學生來說,選擇的范圍比較大。目前適合學生閱讀的英文報紙有:《中國日報》(China Daily)、《21世紀報》(The 21st century)、《英語輔導報》(English Coaching Paper)、《考試報》等,這些報紙語言通俗易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英文雜志有:《英語世界》(English World)、《英語學習》(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英語沙龍》(English Salon)等,這些雜志時事性強,內容豐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強,學生比較容易感興趣。

五、選擇簡短英語小說和故事書

英文小說的縮寫本和故事書簡寫本語言難度比原著低,其長度比原著短得多,有些書還附有注釋,學生閱讀這些書后既可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作者的寫作風格,為今后閱讀原著打下基礎,又可以訓練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速度,還可以豐富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魯濱孫漂流記》、《霧都孤兒》、《簡?愛》、《湯姆索亞歷險記》、《麥琪的禮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的童話、傳奇故事淺顯易懂,句型短,多重復,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新單詞和新句型。通過學習不同的作品,分析故事中蘊含的主題思想和精巧的寫作技巧,學生能更深刻的體味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妙佳句,從而更多地了解英美國家的語言文化習俗,從中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這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

六、提高課外閱讀技巧

“不具備篇章知識的讀者是很難講究閱讀效率的”學生若了解文章的體裁特征和篇章模式,其閱讀就更具有針對性,對篇章信息的提取更迅速、更準確。一般說來,英語文章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不同體裁可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和解題方法。

記敘文以記人、敘事為主要內容,常見的有新聞報道、通訊、回憶錄、傳記、故事、游記等,其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起因和方式。記敘文的敘事順序為順序和倒敘,解題時要學會從事情的發展順序去理解,而不是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理解記敘文的關鍵是抓住六個要素、理清文章的脈絡。故事類文章情節性較強,閱讀時可根據時間、空間的線索,迅速提取細節,再通過重要細節的描寫去領會作者的意圖。新聞報道和通訊類的文章結構往往呈角錐型,最主要內容位于首段,依次是次重要和不太重要的信息。科研類的報道或報告的最主要任務一般也位于首段,然后圍繞實驗過程慢慢展開,要注意的是科研類的文章常把現在的研究與先前的研究作比較,此時要分清不同階段的研究結果,因為這也是高考命題角度之一。

議論文一般由論總、論據和論證過程組成。作者首先提出一種某些人認可的觀點,然后對論點進行分析,列舉事實或邏輯推理加以論證,最后說明自己的主張。牽涉到它的主要題型是作者觀點態度題、文章主旨題以及推理判斷題。閱讀議論文的關鍵是:抓論點、抓結論,再結合考慮作為論據的正例和反例以及它們和觀點(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7篇

論文摘要圖畫現代主義是廣告設計語言在裝飾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藝術綜合影響下的過渡狀態,它極大地鞏固繪畫要素在平面設計領域的地位,在現代廣告視覺語言現代性轉捩的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以特殊的形式主義語言表達了時代特有的精神內涵。

圖畫現代主義肇始于20世紀初,促使它產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國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商業宣傳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術——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業海報設計從而出現平面設計表現力的豐富;第三,現代主義藝術語言的嫻熟運用,使得這一時期的商業美術作品的形式語匯完全呈現出現代藝術語言的家族特征簡潔的圖形、平圖色彩以及富于表現力和圖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設計師游走于視覺抽象和圖畫傳達之間,將網畫現代主義演繹到極致。

一、現代主義藝術語匯對平面廣告現代視覺形態的建構

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時代的廣告設計同樣重視廣告畫面的插圖圖像,但有著強烈的主觀裝飾和唯美追求。而在現代藝術影響和洗禮之后的廣告設計插圖更進一步尊重廣告信息傳達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廣告視覺樣式創造者魯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堅人物。伯恩哈特的商業廣告設計奠定了現代廣告設計的基本樣式——簡單的罔形描述廣告主的產品或公司名稱,主題突出,目的鮮明,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設計意識(而非藝術表現的需要)造成視覺沖擊和明確的視覺印象,從而實現和發揮良好的視覺傳達功能。在廣告藝術設計史上伯恩哈特的貢獻在于他完成了現代商業廣告設計的現代化轉型,即從新藝術運動時期藝術化和唯美化的商業海報設計向服務于現代商業活動的視覺傳達設計的轉折。但是,這個轉折絕不是功能主義和藝術表現的簡單對立。廣告設計的現代轉折并不意味著對藝術表現的發揚或者舍棄,圖畫現代主義廣告設計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廣告設計走向現代的關鍵在于設計重心轉移到對廣告信息傳播的有效性的重視,強調廣告訴求基本點的視覺傳達;同時,這種傳達所運用的基本語匯并沒有脫離整個時代藝術風尚的影響。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設計的普萊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廣告和1912年設計的斯第爾皮鞋廣告就是兩例經典的說明。普萊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廣告的設計方案是在一步步簡化的過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設計方案畫面主圖像有圓桌、方格布、桌上有煙灰缸和點燃的雪茄,畫面背景還有裝飾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終一步步簡化,大膽刪節直到剩下兩根火柴和公司名稱的藝術字體。斯第爾(Stiller)皮鞋廣告的基本視覺結構同樣如此,只有產品形象和公司名稱的藝術字體。然而,二者均勻的背景色彩,產品大膽而簡潔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無不受到現代主義藝術語匯的熏染。著名設計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紀視覺傳達史》評價道“這位年輕的藝術家或許沒有意識到,他把自然主義簡化并且消減到視覺傳達的形體語言過程中,已使視覺招貼移進了一步。勞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開始這個過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繼續這個過程。伯恩哈特則創始了用平涂色的形體、產品名稱和產品形象的處理。”這個評價極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圖畫現代主義廣告設計在現代藝術史和現代廣告設計史中的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一方面,廣告平面設計的視覺組織結構發生了現代轉折最大限度的刪節和減少了商業視覺傳達以外冗余的圖像內容和畫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強烈的受到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影響,創造出具有視覺表現力的插圖和造型,顯示了與現代藝術千絲萬縷的承遞關系。圖畫現代主義廣告設計呈現出廣告設計藝術現代轉折的一種過渡狀態,他有革命性和繼承性的雙面特征。梅格斯的總結極為確切“它(圖畫現代主義)受到現代主義藝術的強烈影響……視覺傳達設計師受立體派和構成主義的影響。但認識到要有說服力的向一般大眾傳達,就要維持與圖畫的聯系。他們一方面創造表現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們關心畫面的視覺組織,他們在這兩方面走鋼絲。這種傳達的意象和設計造型之間的對話,產生了圖畫現代主義的刺激與活力。”在他的影響下,德國廣告設計界和平面設計界形成了一個遵循伯恩哈特方式發展的設計運動,稱為“海報風格”。這場運動涉及平面設計的很多側面,同時對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產生影響。其設計風格大量汲取了現代藝術的精髓,并結合“裝飾藝術”運動的細節處理,品味相當高,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戰特殊的語境中,海報設計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戰爭的宣傳,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結合的方式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

二、后立體主義圖畫現代主義對視覺語言現代性轉捩的影響

圖畫現代主義的延續與發展是后立體主義圖畫現代主義(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現和風行。在現代平面設計史中,人們一般把裝飾主義藝術運動在平面設計上的反映稱為后立體主義圖畫現代主義(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這一運動中涌現的兩位設計師愛德華-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別都在商業廣告設計領域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們的歷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廣告設計藝術形式的現代轉型,那么我們可以歸納為在于順應了現代化機械化工業大生產,并進而探索出中和與融通的機械理性和優雅華貴的廣告設計藝術語言。考夫的廣告設計風格和設計成就是現代廣告設計藝術語匯現代轉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廣告設計作品融會了裝飾主義藝術語言的優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構圖獨具匠心,不是簡單的產品照片或者效果圖。這種優雅和迷離的藝術效果是有工業革命后城市文化發展和變遷的文化背景作為底蘊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構成了這種效果的靈魂。在這樣一種文化和時代大背景中廣告設計家的慣用藝術語匯那面受其影響,千絲萬縷的微觀文化傳播與影響構筑了現代廣告設計藝術語匯的復雜和豐富內涵。設計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廣告藝術軌跡的時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國紐約舉辦的“軍械庫”展(theArmoryShow)的現代藝術語言影響。這是歐洲現代主義藝術成就在美國最集中、影響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覽將歐洲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諸藝術流派介紹進美國。雖然輿論大嘩、指責不斷,但是作為現代主義藝術語匯的跨洋傳播活動,以及對美國廣告設計藝術語匯的現代轉換所起到的作用卻是供認不諱的。所以考夫的廣告藝術設計語言明顯帶有歐洲現代藝術影響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為英國《每日論壇報》所作的廣告設計就是明證作品整體結構為直立長方形,明黃背景底色,畫面上段為黑白兩色立體構成的象征性飛鳥;下端為報紙名稱字體,簡潔鮮明。一方面,廣告視覺傳達信息準確,主體明確;另一方面,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藝術語言特征鮮明。卡桑德拉的法國鐵路公司廣告和大西洋輪渡平面廣告設計也顯示出立體主義風格圖形創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問他曾設計出驚人的作品,他運用最簡單的圖形結合恰當的文字傳遞出無限豐富的意義,他的海報設計成為象征性立體主義平面風格的典范。可以說沒有對以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為代表的現代藝術語言的學習和錘煉是不可能憑空發展出廣告設計語言從新術運動畫意插圖和裝飾畫面的圖形化轉化的。在這一視覺語言現代性轉捩的過程中,現代主義藝術的語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啟下和無可限量的作用,間接地催生出現代廣告的基本視覺形態

后立體主義圖畫現代主義以“裝飾藝術”運動運用到平面設計上為明顯標志。“裝飾藝術”注重平面上的裝飾構圖,大量采用曲折線、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構成,從而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裝飾效果。這種風格被許多法國平面設計師采納,創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為背景,凸顯出城市的魅惑,從而具有了更深層意義上的文化價值。讓·卡盧的作品是很有說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為《名利場》雜志設計的封面,利用線條的變化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燈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樓的燈光,營造出紙醉金迷的名利場鏡像,具有極強的現代感。除了上文談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國、奧地利也出現了“圖畫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運動,并取得了世界范圍的影響,它們共同勾勒出“圖畫現代主義”的發展。

三、圖畫現代主義的設計史意義

總的來看,“圖畫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運動綜合了當時各種現代藝術流派和設計流派的精髓,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平面設計風格。一批設計師潛心經營,用獨特的視角記錄歷史的脈動。他們捕捉到現代化和工業化機器和技術的內在肌理,以立體派的空間組織和觀念,在對形象的闡發上開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國設計師的作品幾乎成為都市文化學者無法繞開的視覺經驗。梅格斯曾這樣說,視覺傳達設計的直接性和短暫性,結合它與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的聯系,使它比許多其他人類表達形式更接近于表達一個時代的精神。而圖畫現代主義的意義即在于此。

上升到視覺現代性的高度,可以說圖畫現代主義平面設計流派是廣告設計藝術語言現代轉型的中介和過渡。視覺形態的現代性轉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一方面它的確是社會化大生產帶來的視覺傳達、商業社會定型帶來的以商品促銷為中心的廣告信息傳播需求的結果;但是,視覺形態現代轉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又體現出相當的復雜性。

各種現代主義藝術流派、設計流派與文化追求從宗教、文學、繪畫、建筑觀念的變革人手從而塑造出嶄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語言,其影響力之大可以說塑造了現代社會所有人為事物和生活環境的視覺形態基礎。視覺形態現代性轉折的結果,一是錘煉和積淀出深厚的理性主義視覺語言基礎(即便是后現代主義平面設汁和設計造型語言也無法回避這種視覺文化傳統的影響);二是通過圖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語匯設計,準確傳達現代社會運作的各種信息,包括現代生活和T作環境、科學研究、以及服務于企業運作和宣傳的各種信息傳達活動。

第8篇

大學辯論賽策劃書一我們學校政法系是在全國都能排上名次的,所以保持好我們學校政法系的先進性是我們學校重點考慮的事情。為了能夠將學生的法律知識在實踐上能夠進一步的深入,將理論運用在實踐中,我們學校政法系準備舉行辯論大賽。

為了更好的將這一次政法系辯論賽舉辦好,特別指定如下策劃書:

一、活動背景:

我系具有濃厚的思辯特色,在這份濃厚歷史底蘊上,我們系更是屢獲佳績,屢得殊榮的劍鋒。幾年來我們政法系在教師職業技能賽的辯論賽中戰果都是極其輝煌的。本次辯論賽力求攜上勝之余威以弘揚我系辯論文化藝術,豐富我系同學校園文化生活。

二、活動地點:博西五、六樓教室(具體地點安排將另行通知)

三、活動時間:20xx年x月xx日

四、主辦單位:政法系團委

承辦單位:政法系法律協會、學生會學習部

五、報名截止日期:4月0日上午9:30活動室

六、活動流程:(具體事項如有改動將另行通知)

(一)辯論資格賽:4月3日下午:30

在資格賽中獲勝的辯論隊于隔天抽取復賽辯題

(二)復賽:4月30日下午:30

在復賽中獲勝的辯論隊于隔天抽取半決賽賽辯題

(三)半決賽:5月3日晚上7:00

在半決賽中獲勝的辯論隊于隔天抽取決賽辯題

(四)決賽:5月8日下午3:00

七、活動宣傳:

1、及時做好本次辯論賽的工作總結,為今后舉辦類似的活動積累經驗。

2、由團宣傳部制作宣傳海報,展板。

3、把相關文件通知分發至各班。

4、由宣傳部、網絡部將每一輪的比賽結果及時公布。

5、由網絡部在系網站予以宣傳。

八、參賽對象:

xx、xx級各班各派一支隊伍(4人)參加本次辯論賽,法律協會與學習部各派一支隊伍(4人),共3支隊伍參加本次辯論賽。

九、獎項設置:

冠軍隊

亞軍隊

季軍隊

除此之外,本次辯論賽還將設置優秀獎若干隊。

十、比賽規則

十一、注意事項:

1、請xx、xx級各班班長務必把本班的報名表(附后)于月0日之前交到法律協會或學習部。

2、辯論賽每一輪的具體時間、地點安排如若有改將另行通知。

十二、經費預算:

1、評審的飲用水及打分筆

2、證書及獎品

現在全國大學幾乎都開設了法律專業,優秀學生的涌現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更好的將我們學校的專業培養好,讓他們在參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競爭中失敗,舉辦這樣的辯論大賽時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積極參加!

大學辯論賽策劃書二活動背景:新生是銳利的,他們就像是一把剛磨礪出來的劍——需要一試鋒利。剛剛掙脫考試束縛的他們思想發散,才思敏捷,有滿腔的熱情可以在唇槍舌劍之中爆發。

“SHOW出自己”新生杯辯論賽在上一學年已經舉辦過一次,比賽為“睿智杯”比賽中外經貿學院的隊伍選拔了優秀的人才。

活動目的:為大一新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口才、思辨能力、反應能力的平臺。活躍新生的課余生活,讓他們可以在比賽中挑戰對手,挑戰自己。在本次比賽中選拔優秀選手為下學期人文學院主辦的校“睿智杯”比賽選拔人才。

活動時間:九月末(具體可討論)

活動地點:教學樓(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活動負責人:***

工作安排:

指導組:

組長:***

組員:***等人(上屆“睿智杯”參賽選手或辯論賽資深人士)

要求:1.為新生介紹辯論賽形式,若新生有要求也可作為他們小組比賽時的指導;

2.在決賽隊伍比賽之前提供賽前指導,保證決賽隊伍的高水平發揮;

3.在決出名次之后,對優秀辯手集中進行培訓,培訓形式由指導組自行商定;

4.指導組同時作為比賽的評委組,每次小組賽至少有兩人參與。

活動組:

組長:***

組員:理論學習中心成員,外聯部,宣傳部

要求:1.組長賽前整合辯論賽的相關工作人員開會,確定工作;

2.理論學習中心,制作辯論賽報名表,負責收集報名表,聯系參賽隊伍抽簽(抽簽內容含有兩項,分別為對手和辯題),記錄抽簽情況;

3.外聯部,申請活動教室,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4.理論學習中心,確定辯題,要求題目要合情合理,讓參賽隊有話可說,希望擬題小組可以與指導組多商量溝通,辯題的好壞對辯論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宣傳組:

組長:***

組員;宣傳部

要求:1.活動期間提前制作海報橫幅,海報內容要簡潔明了,突出本次活動,橫幅爭取掛到顯眼的地方;

2.安排攝影人員

3.在比賽抽簽結束后做一個看板,明確辯論的雙方隊伍,與比賽次序;

4.提前制作些簡單的海報,根據當天比賽情況公布獲勝隊、當天的最佳辯手

活動安排:

1. 在活動工作分配會議結束后各小組馬上行動。擬題、出海報、申請活動教室等一系列相關活動要在報名工作結束前完成。

2.在班長會議上向各班班長介紹本次辯論賽,鼓勵多多參與,發放報名表。

3收集報名表(收集時間以工作分配會議所定的時間為準)。在收集當天組織各班負責人開會,由指導組詳細介紹辯論形式,如有需要可以細節影印出來交給各班負責人。指導結束后安排抽簽,抽簽紙上應注明:序號、辯題、正反方;

4.活動組應將比賽信息及時告訴各班負責人,通知內容有:比賽時間、地點、對手班級;

5. 在賽前安排一場表演賽。表演賽的隊員為“睿智杯”選手,邀請參賽選手到場;

6.比賽進行(每場比賽都應安排主持人與計時員)

7.決出決賽的參賽隊伍。對決賽隊伍進行賽前指導。邀請嘉賓(討論決定)作為決賽評委。

8.對獲獎隊伍與個人頒發榮譽證書

活動后期:

第9篇

【關鍵詞】文化;體驗;思考;分享;自主性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8-0011-03

【作者簡介】孫緒陽,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210001)教師。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發展,英語的重要性被世界廣泛地認同。英語學習者本應以閱讀為載體,以文化為視界來增進對世界的了解與認識。但傳統閱讀教學卻否定了文化的沉浸過程,使學習者喪失了閱讀的原動力,破壞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長久興趣,更引發了“文化貧瘠”現象。

1.片面地強調結果為導向的語言知識。

傳統語言教學片面地強調知識目標的達成,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一方面過于重視文本材料中新詞匯的積累,另一方面過度糾纏于對長難句表面語義與語法結構的剖析。在此過程中,教師忽略了語境與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得文本材料中原本豐富的歷史、政治、社會、生活等文化內涵止步于膚淺的語言形式,造成了閱讀在形式上支離破碎,在內容上空洞乏味。

2.片面地強調結果為導向的閱讀技巧。

在應試指揮棒效應的長期影響下,急功近利的訓練模式使得教師與學生充滿了對捷徑的“渴求”。在過于精細的訓練中針對閱讀技巧的灌輸屢見不鮮,而對于文本內在的文化感知卻少之又少。這一方面造就了英語學習功利化的趨勢,使得語言學習變得索然無味。更令人擔心的是,在淺表且機械的閱讀模式盛行的今天,學生不僅缺乏大量延展式的自主閱讀,“慢節奏式”的文化“體驗―思考―分享”(Experience-Think-Share:ETS)更是無從談起,造成了學生嚴重的文化“營養不良”現象。

二、以“文化沉浸”為中心的自主性閱讀教學模式

為了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王笑施,2001),學者Harmer提出的ESA(Engage-Study-Activate)教學模式,描述了英語教學三個重要的環節,即投入、學習與激活。本文提出的以“文化沉浸”為中心的體驗―思考―分享模式就是ESA教學方法的運用。其中體驗為投入的過程,思考為學習的過程,分享為激活所學的過程。

我們以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教材M6 U3 Project為例,具體闡述以“文化沉浸”為中心的自主性閱讀教學模式。

文本以旅游指南的形式展開,其中的四篇短文囊括了加拿大因紐特人、澳大利亞土著人、新西蘭毛利人與美國印第安人的歷史、社會、文化與生活素材,生動地展現了四種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一)教學目標

了解四種不同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提升自主思考提問的意識與能力,提升人文學科的思維品質;欣賞文化,熱愛文化。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體驗文化、思考文化與分享文化(ETS)。

第一環節:體驗文化(Experience)

課前教師指導三名學生分別準備三種文化(自選)的材料。另請三名學生制作相應文化的手工紀念品。

Step 1:Warm-up

請學生根據材料內容猜測文化名稱。猜對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的文化紀念品。之后學生就該文化展開初步討論,就每種文化至少說出兩條客觀事實或主觀感受(可重復材料中的內容)。學生準備的材料如下。

材料1:依次播放圖片式幻燈片,猜測國家/文化的名稱。(幻燈片依次展示德國科隆大教堂、德國香腸、德國總理默克爾、德國寶馬公司的圖片)

討論參考答案(德國文化):

1. German beers are said to be one of the best ki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2. Germans are very meticulous about everything they do,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ir jobs.

...

材料2:依次播放文字材料,猜測城市/文化的名稱。

Clue 1: It is close to the Aegean Sea, which is an elongated embay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located between the mainlands of Greece and Turkey.

Clue 2: It is best known through cultural relics like its temples and theatres.

...

討論參考答案(雅典文化):

1. Athens is one of the oldest cities in the world, which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originates from.

2. Athens is recently into financial troubles, with a lot of unrest going on in the city.

...

材料3:依次播放文字材料,猜測國家/文化的名稱。

Clue 1: There isn’t a lot of population compared to the size of its land. And most of it’s people live on the border.

Clue 2: Usually it is very cold during the winter time.

...

討論參考答案(加拿大文化):

1. Canada is a rich country where people’s lives are comfortable.

2. It is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people speak English whereas others go with French.

...

設計意圖:作為導入,文化的學習應體現在體驗與感受等形式中。一方面,在課前,筆者邀請感興趣的學生先行一步,他們通過自主閱讀大量的原版書籍、查閱網絡資料與采訪外教等活動,整理出相應文化的信息。對于參與者來說,這樣的活動本身就是以浸入式的方式體驗與感受文化的過程,也為其他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在課堂上,以猜測這一游戲形式的學習任務來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以英語游戲為載體,主動獲取信息,大膽分析信息,建構了知識,開啟了話題。同時在懸念的吸引下,學生在層層遞進的猜測信息中初步體驗了文化的樂趣。之后大家又根據自身的認知、經歷與感受,在討論與分享中將自己對文化潛在的熱情瞬間激活,從而圓滿地完成了導入的目標。

Step 2:Reading

將班級分為四組。每一組專注于文本中的一種文化。引導學生參考四個小標題、四幅相應的照片結合自身知識儲備和經驗來討論與猜測:What might the culture be like in terms of traditions / customs /costumes / food / music / art / festivals / religion(belief)...?

討論后,教師將四種文化的猜測答案分別簡寫在黑板上,供全班思考。

學生帶著以下任務,快速閱讀全文并討論(不分文化)。

探索任務:Check if the guesses are right.

體驗任務:Name three favorite / least expected cultural phenomena with reasons.

設計意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學活動的重心應從教師轉向學生。在認知上,學習者由于內在的愿望,基于已有的經驗與知識,進行探索與發現式的學習。在情感上,教師應該充分尊重與發掘學生的主觀感受,努力將他們的體驗有效地轉變為教學的資源與主體。同時,任務型教學法(TBLT)提出應為學生設計有交際意義的任務,使他們能嘗試與探索語言。

基于以上兩種理論,筆者設計了以探索與體驗為導向的任務型閱讀過程。它以任務為教學的載體,以探索與體驗為教學過程展開。

探索任務是通過閱讀來檢驗之前對客觀事實猜測的準確性。學生在目標的引導與懸念的吸引下,通過閱讀主動地對文化展開有效的自主探索。設計創新體現在“破”與“立”并存。“破”指的是摒棄了“以題導讀”的功利化傾向;“立”指的是通過設計使閱讀回歸到其最初始最純凈的本質,即通過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知識渴求的欲望,使他們自發地聚焦于閱讀本身。體驗任務是根據主觀感受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或最意想不到的文化現象。筆者通過這樣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排除了隨意評價學生的可能,肯定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感受與情感體驗,使他們在安全的心理狀態下通過文本自然地建立起與文化的情感聯結。

第二環節:思考文化(Think)

Step 3:Question-and-answer

1.提出問題。根據之前分配的四大組(分別代表四種文化),在大組的基礎上形成四人小組,通過研讀與討論來提問:Ask at least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culture.(Answers aren’t necessarily from the text.)

教師可給出范例。

請學生以發言與板書的方式展示所提問題,供所有學生思考。(見設計意圖1)

2.探究問題。將這些問題以文化為單位分配給其他組。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使用電子平板或智能手機等工具開展研究活動。

推薦的社交與學術電子平臺有:Wikipedia、Quora、Yahoo Answers、Pinterest、World Digital Library、EBSCO等論文數據庫(來自于國家數字圖書館)。(見設計意圖2)

3.回答問題。各組研討與回答其他組的提問,問題設計組對回答進行點評與補充。

設計意圖1:思維品質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培養目標。想象力、發散性思維、創造力、批判性思維,以及提問的能力都是現代公民理性認識世界所必需的科學素養,也是西方乃至全球創新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受到了一些英語教師的關注。但是真正將思維品質融入英語課堂的少之又少。很多的提問設計往往止步于文本,限制了學生想象、創造與批判的空間,更談不上發問的培養了。

這一環節的價值就在于打破限制:提出的問題可以源于文本,也可以是根據文本進行想象、發散或批判的結果。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而所提出的問題也具有很高的思考價值。同時教學設計中的提問、思考、回答與反饋等一系列過程都由學生自主合作完成,培養了他們自主閱讀的意識與能力,由教師為中心的講堂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社區。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文本答案型。問題的答案出自于文本。如澳大利亞土著文化:What roles does singing and dancing play?What roles does the Great Spirits play?

2.發散性思維與想象力型。回答者需要在圖片或文本信息的提示下,參與頭腦風暴式的討論,給出創意的答案。如澳大利亞土著文化: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ick-like thing can do in the photo? Why does his face turn out the way it does in the photo?

3.批判性思維型。回答者應充分研讀文本信息,廣泛查閱電子資料,根據證據做出理性的判斷。如美國印第安人文化: If you were a tribe leader, would you choose to stay independent from the main stream or allow your people to be assimilated into the dominant world? Why? How do you protect Indian cultur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4.感受體驗型。根據一定的閱讀體驗與思考討論,回答者將分享自己的感受。如美國印第安人文化: Do you want to be an Indian? Why?(food / tent / hunt / belief...)

文本自主閱讀應是一個讀者在與文章心靈交流中尋找信息、展開想象、提出質疑與分享感觸的,內在而主動的過程。請學生發問不僅促進了文本的深度挖掘,更是以高于文本的方式進一步激活了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培養了他們主動閱讀所必需的思考習慣。

設計意圖2:傳統的課文文本閱讀的質與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的需要。對于未來的工作者來說,閱讀不僅僅是詞匯認知與語法分析的過程,更應教會學生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分析、篩選與甄別出有價值的內容。利用電子設備與互聯網開展沉浸式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與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從多個層面與視角來認識世界,從而塑造他們的世界視野與全球胸懷。

第三環節:分享文化(Share)

Step 4:Show-and-tell

1.制作海報。四人一組,參考之前自主閱讀與思考的模式,結合所學知識做翻頁式海報。

2.分享成果。各小組以組內合作的方式展示翻頁式海報。全體學生在分享的基礎上投票選擇最向往的文化,并用至少兩句英語說明原因。

設計意圖:ESA教學模式提出,在完成投入與學習后,教師應該通過“激活”環節的設計,鼓勵學生結合一定的情境或任務,通過交流、討論、協作與評價等方式來完成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內化。作為一個真實的語言交流機會,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復習與鞏固中感受語言學習的意義,更是一個鍛煉他們交際能力的機遇。通過生生互動與生生評價環節的設計,課堂由教師為中心的講堂真正地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社區。

(三)作業

1.組織全班學生深入研究獲得最高選票的文化,并以此為主題來布置裝扮教室。

2.根據海報活動中的小組劃分,結合所學、所思將海報內容整理為文字版的旅游指南。修改后匯編成冊,在年級其他班級間傳閱。

三、結語

文本自主閱讀是知識建構的過程,閱讀者應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理念下,以文本為載體,參與文化的體驗并做出思考與分享。相比輕視“過程與認知”的傳統閱讀教學,文化的“體驗―思考―分享”(ETS)模式在本閱讀課中的成功給我們展示了將文化融入閱讀教學的可能。它以ESA教學模式為模板,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需要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鼓勵他們通過親自體驗與感受文化來挖掘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多引領學生,以基于文本而高于文本的方式對文化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甚至跨學科的深度思考,提高其人文學科的思維品質。再者,教師應為他們創造一個生生互助的學習社區,通過協作,交流與分享對文化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民族民間藝術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作為二維空間創作的創作形式,平面設計主要是將一些不同的基本圖形組合字一起,當然這些組合必須要按照設計者的意圖想法進行,并且還要符合相應的規則。它不僅對畫面的平衡感有著一定的要求,并且對于畫面的比例、節奏等元素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力求保持整個畫面的和諧感。常見的平面設計的主要類型有:POP廣告設計、海報設計、VI設計、廣告設計等等。但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種類多樣,形式各異,當然民間藝術的這些表現方式也與平面設計的需求也十分貼切,這極大的促使民間藝術的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應用。而且這也使得平面設計可以更好的取材于生活,完成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結合。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更好的完成平面設計與民間藝術的結合,才能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一、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

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從內容上看,中國的民間藝術更多是代表家庭圓滿、兒孫滿堂、吉祥如意;從材質上看,主要有木頭、陶瓷、布藝等等;從工藝上看,主要有大理石工藝、獸皮工藝和竹編工藝。當然民間藝術也存在著中國的一些民間習俗。例如對圖騰的信仰和對自然物的敬仰等等。

二、中華民族民間藝術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剪紙藝術的應用

中國的剪紙藝術起始于漢代,一直傳承至今。主要應用的材料有皮革和紙張等等。因為剪紙藝術相較而言是一種較為通俗的民間藝術,其表現形式和制作方法也較為豐富。剪紙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主要應用表現為:第一,剪紙藝術中十分的強調陰陽觀念的結合,而在平面設計的教學中也一直重視“虛形”與“實形”的結合。這樣通過剪紙觀念來引導平面設計,能夠給其帶來更多的設計理念,達到雙倍的效果。第二,是時空造型方法的影響,因為在平面設計中很注意思想的自由開放、隨心所欲。不論是在位置的設計上,還是造型的設計上都十分注意視覺效果的轉換,而在剪紙藝術中,能夠體現出人們的一些思想與意愿。將這種理念應用到平面設計中,能夠獲得更好的組合效果。第三,獨特的思維視覺的應用,在平面設計中十分的強調這一點,同時在剪紙藝術中也是十分的注意這一點,這樣促使兩者的結合。

(二)民間的美術色彩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的美術色彩主要是根據較為傳統的五色觀來進行調色的,同時也可以根據特定的需要來進行顏色的凸出,這樣更好的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與西方的色彩學不同之處就是,西方色彩學更多的注重從固有色到條件色的選擇,而中國的民間美術色彩學則不太一致,它更多的是強調自由理想的色彩,更加的貼近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感受。將這種色彩理念應用到平面設計中,不僅能夠豐富作品的創意,而且還能夠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符合大眾的精神追求。例如當時的奧運五環,就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五環與中國的五行交相呼應。

(三)民間藝術形象的應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并沒有對藝術的真實性做過多的要求,沒有人質疑過民間藝術是否符合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應為在中國的民間藝術形象將更看重的是作品的“神”而非“形”。齊白石的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表現,他作品中的“似”一直都是在“不似”的基礎之上累積出來的。這種民間藝術形象主要是傳遞一種思想,將這種思想應用到平面設計的教學之中,可以更好的體現出表現主義與文化藝術的主要特征。這種思想在海報的設計中表現最為明顯,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更好的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將文字的內涵表現的更加具體和貼切。

(四)民間吉祥物的應用

中國傳統的吉祥物是有著深刻的內涵的,還且在形式上也是十分多變的。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之中,可以考慮吉祥物的應用。一方面不僅需要提取吉祥物較為核心和精華的部分,另一方面,還應該考慮打散、錯位等現代化手法的使用,這樣不僅能夠保留住作品原有的神韻,還能給作品賦予更多的時代感與現代化特征。另外,通過對民間吉祥物內涵的理解,還可以將其應用到平面設計之中,擴展設計產品更深層次的含義。總而言之,在應用民間吉祥物時,必須首先了解其深入的內涵,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內容挖掘,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吉祥物的啟發意義,賦予平面設計更多的生命感和時代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影響平面設計的好壞的因素有許多,不僅包括概念、實用性能、還會包括關系組合、實用性能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這完全的符合平面設計的要求。正是這一點,就更好的推動了民間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剪紙藝術、 民間的美術色彩、民間藝術形象 民間吉祥物等四個方面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影響與應用,希望對現實的操作能夠有一定的借鑒價值。當然,目前在平面設計中民間藝術的應用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不僅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著些許的缺陷,但是我們相信其應用前景是十分廣泛的,所以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于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周越,于媛媛. 民間年畫藝術特色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探索[A]. 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2011:4.

[2]石劍峰. 白族民間工藝傳承與變異過程中的藝術人類學研究[A].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玉溪師范學院.2011年中國藝術人類學論壇暨國際學術會議――藝術活態傳承與文化共享論文集[C].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玉溪師范學院:,2011:9.

第11篇

關鍵詞:高中手繪;課程設計;可行性分析

近年頒布的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空間。新課改后的高中美術課程目標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從以往單一地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擴展到創造能力、鑒賞能力、跨學科美術學習能力、美術評論能力等全方位綜合提升。相應地,高中美術課程也做出了調整,從單一的美術鑒賞拓展為四大模板,包括:設計•應用、造型•表現、欣賞•評述、綜合•探索。普遍認知的手繪是指現代設計中借助繪畫工具手工完成設計作品,近年來隨著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專業的興起而為人熟知,常被歸為設計和應用板塊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手繪的概念有所不同,不僅僅指作為設計輔助技巧的手繪草圖、效果圖、表現圖等,更多地作為一種完整的藝術形式而存在,涵蓋以手工繪制為表現形式的石繪、墻繪、布繪等藝術形式,強調創意、造型與視覺表現。后現代美術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心靈是生長著的有機體”。4R學說提出,教育者在課程和教學領域應重視創造性,鼓勵學生思維多元化,注重課程的豐富性、元素的多元性、教育與文化的關聯性、美術思維的嚴密性。手繪作為美術基礎項目之一,對培養學生繪畫和表現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美術課程四大板塊的學習與創新奠定基礎。所謂“靈感在筆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正是高中手繪課程的意義所在。與專業設計學院普遍開設手繪設計課程的情況不同,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手繪課程開發仍處于探索階段。本論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列出了手繪課程的一種設計模式,旨在探索高中手繪課程開發的可行性,為以后的高中美術教育創新課程開發提供一點參考。

1手繪課程內容設置原則

開發新課程首先要進行課程資源篩選,在所有可能中選擇能夠豐富課程發展、符合教學目標的資源,摒除華而不實甚至對課程有干擾作用的資源;其次是目標受眾分析,選擇符合高中生興趣點、思維特點,以及與學生當前進行的其他學科有聯系的課程;最后是教學主體(即教師)分析,考量現有教師自身特長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發展、教師的人脈資源是否滿足課程開設需求等。手繪包括手繪設計圖、手繪海報、手繪服飾、手繪墻、手繪裝飾畫等,考慮高中生尚不具備專業設計能力,本課程設計以開發學生創意能力與表現能力的項目為主。考慮項目之間的連續性,選擇手繪海報、手繪服飾、墻繪三個項目,在20~21周學期期間內合理分配各個項目,以期達成高中手繪教學目的。

2課程導入:手繪海報

高中手繪課程可從最易入手的手繪海報開始。海報及產品包裝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教師可提前收集電影海報、食品包裝,并制作海報設計基礎理論多媒體課件,課堂上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海報或產品包裝進行討論,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師生交流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發掘自己喜愛的海報特點,適時補充海報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在講解過程中可通過系列實物展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如,觀察不同內容的海報采取的設計風格各異的字體、排版方式對整體感覺的影響、體會不同色彩傳達的情感等。理論講解基本完成后,教師可安排課程相關的作業,結合校園活動布置海報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在審美性和實用性的雙重前提下,通過色彩、圖形、文字設計一張足以準確表達自己情感的手繪海報。手繪海報課程時間可安排3~5周甚至更長時間,目的在于通過基礎的紙質平面手繪練習訓練學生的手繪表達技巧,包括線條的運用、色彩情感傳達、版面設計等,并通過實際操作了解不同紙張、不同繪圖工具的特點。手繪海報是一項為其他各項目的開展奠定技術基礎的項目,教學者應在課程開始之初明確這一目標以便引起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3課程延展:手繪服飾

手繪海報對學生創意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手繪介質(紙張)的單一性和日常性,對學生的吸引力相對較小較短暫。相對而言,手繪服飾有更強的實用性,更易于引發學生興趣。有了前期的鋪墊,學生對手繪中線條及色彩的運用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手繪服飾恰好可以滿足學生“完成自己作品”的需求。不同的顏料碰上不同材質的布料會產生風格迥異的效果,由于課程時間和課程經費限制,一般手繪課程所用的服飾常采用普通棉質T恤。但在前期手繪服飾理論教學中,教師可首先通過實物或圖片展示引導學生發現布料和顏料碰撞后產生的別致的藝術效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美術邏輯觀念及深化自身的審美能力。所有的課程教學都應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在手繪服飾環節教師可將手繪的實用性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從一開始就制訂目標,將學生分為3~5人的手繪小組,學生需在3周左右的學習和練習之后自行設計手繪服飾,并在廣場或其他公眾場合擺設攤位當場繪制手繪T恤,售賣自己的作品。手繪服飾課程時間可安排5周左右,利用3周時間進行小組練習,最后2周通過現場繪制及售賣檢驗學習成果。手繪T恤對大眾而言具有普遍性,對設計者自身而言具有私人性,學生如果想在最終課程檢驗環節贏得成績,需要在大眾審美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特色,發散思維,做出滿足大眾需求又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本項目旨在開發學生的美術創意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設計的實用性,在作品中合理處理個人情感與大眾需求的關系。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個人價值觀及素質養成是極其重要的。

4課程深化:墻繪

墻繪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現的繪畫形式之一即包括墻繪壁畫。墻繪是通過繪畫、雕塑等造型手段在墻壁面上繪制的圖畫,對環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與手繪海報、手繪服飾相比,墻繪對學生造型能力的要求更為復雜。由于墻繪相對耗時較長、作品較大型、作品保存時間較長,因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真對待,可作為從手繪習作到真正的作品之間的轉換形式納入手繪課程。墻繪項目綜合囊括了基礎美術造型教學的許多方面,學生需要掌握從打形、透視到明暗表現、色彩表現等各方面的造型能力。墻繪繪畫內容豐富,從簡易幾何圖案到卡通漫畫直至花卉、動物甚至寫實的風景人物等均可入畫。高中美術中的墻繪課程僅作基礎了解,可以不要求學生運用太復雜的繪畫技巧,在前兩個項目的基礎上稍作深化即可。教師應首先布置最終教學任務,將學生分成各個實踐小組,引導學生在了解墻繪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制訂墻繪計劃。墻繪的主體可以是學生自己的臥室或符合條件的咖啡店、書店等商業場所(視教師資源而定)。墻繪課程需要循序漸進,制訂繪圖計劃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小組進行現場勘測,確定墻繪主體的材質、墻繪面積、墻繪主題等;全部確定完成后進入草圖設計階段,草圖作為墻繪作品的框架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應在此階段及時糾正學生錯誤,以便后續工作順利進行;草圖設計完成到上墻期間,教師應對學生繪圖材料的選擇、上色先后步驟、造型表現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需要一提的是,墻繪等大型作品創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錯誤”,教師應教導學生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即,意外往往造就超乎意料的美,幫助學生以合理的方式修正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墻繪課程時間可安排7~8周,根據計劃逐一完成項目的各個步驟。墻繪項目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能力,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有極高的促進作用,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項目,對學生的美術能力、造型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均有較好的鍛煉作用。

5課程創新:其他手繪形式

手繪課程的最后1~2周,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除本課程主體項目之外的其他手繪形式,如布繪、石繪、磚繪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學生可自由選擇課程項目或課程項目之外的其他手繪形式完成一個小型作品。自由手繪的設置旨在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美術表達形式,了解不同藝術形式之美,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介質。

6課程檢驗:家長、學生、教師全方位評價

在以上高中手繪課程模型中,教學效果檢驗由平時項目作品成績和個人素質成績兩項構成。學期末教師可安排一場學生作品展覽,引導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和自我總結,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同時邀請學生家長、其他班級學生參觀展覽,全面了解自身的教學成果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出修正。以上手繪課程安排是筆者依照一般的課程設計原則做出的一種實驗性課程模型,具體到運用中需要根據各個學校資源、教學能力做個性化調整。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教學目標。短短一個學期的教學不可能透徹地講出手繪藝術的精妙,更無法培養出一個手繪大師,該課程設置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發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并逐步喜歡上手繪藝術,進而自發地進行創作和創造,最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列出的課程模式還存在著種種局限,更多手繪課程設計方式仍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劉明.淺述“墻繪”作為項目課程引入中職美術課程的可行性[J].科技視界,2011,10(28):53-54.

[2]王松.新疆普通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解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2,12,28(4):36-39.

第12篇

以色列世界科學大會由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生物學家羅杰?科恩伯格發起,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科技部、外交部聯合主辦,2014年由于巴以局勢推遲舉行,今年得以如期舉辦。會場設在美麗的希伯來大學校園。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工業化程度較高、總體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國土面積25740平方千米(實際管轄面積),人口8358100(2015年)。雖然地域面積僅相當于我國一個地級市,可是以色列對于科學和科技的發展貢獻相當大,總共有10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獲得諾貝爾獎。以色列自建國以來,一直致力于科學和工程學的技術研發。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以及其他技術產業上的貢獻都相當杰出。其研發產業中最知名的是軍事科技產業,其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也十分知名。

由科技部和外交部共同主辦這樣一屆以科學為主題,以青少年代表為主,主講者規格高、參與國家和地區多、覆蓋地域廣、參與人數眾多的國際會議,政府和承辦機構在籌備組織、資金投入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體現了以色列政府對科學技術發展和青年科技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視,展示了以色列對世界科技進步的積極貢獻,對提高其國際影響力具有積極作用。

世界科學大會模仿了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邀請了16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等國際重要獎項得主、知名科學家,參會的青少年年齡在17~21歲,由以色列駐各國/地區的外交機構推薦和遴選。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也選派了學生和領隊參會。大會的主要內容由16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和菲爾茲獎得主報告、專業講座、以色列創新科技成果展示、學生海報展示和文化交流等組成。

在以色列駐華使館的支持下,中國科協獲得了組織中國青少年參加首屆大會的機會。代表團由3名領隊老師和13名學生組成。參加此次會議的13名高中學生是中國科協2014、2015年中學生英才計劃的1000多名學員中的優秀學員,來自物理、數學、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他們已經初步表現出對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和選擇自然科學學科作為發展方向的傾向。經過學生本人申請,所在學科學術委員會的認可和遴選,他們得以參加這項高水平的國際科技交流活動。

吳昊

吳昊/上海七寶中學

于我而言,最快樂的便是前幾天聽諾貝爾獎得主的演講。也許有的科目我并不擅長,很多專業術語也聽不懂,但我仍然樂在其中――我喜歡聽這些熱愛科學的大師們講話,喜歡這里熱愛科學的氛圍,喜歡他們能耐心聽我用蹩腳的英文問出疑惑,喜歡大牛們在臺上展示另一面的幽默……正如某位大師所說:“Every problemhas a solution,and my job is to find it.”探索科學就是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條科研路上,充滿著艱辛苦澀,只有幸運的人才能成功站到最高點;但是,幸運卻是用努力換來的。朱棣文說過,做科研的天賦固然重要,然而自己的努力嘗試與創新思維卻是更重要的。

我想,這6天多的經歷,不僅僅是玩,更是一場學習之旅!當地的歷史文化,以及在一群熱愛科學的小伙伴身上學到的勇敢地交流、勇敢地想與做,當然還有在那些和藹可親的教授身上學到的對科學的忠誠與執著,這些都是人生中寶貴的一筆財富,是WSCI帶給我的無限快樂!

趙瑞婷

趙瑞婷/廣東省廣州第一中學

我們每一個人都分到了不同小組,每一組都需要制作出一張海報,而我們組的海報是研究微生物電池與普通鋰電池的區別。在與組內的伙伴交流時,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知識的匱乏和專業術語運用的差異。為了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小組的制作,我利用不同的時間去查閱資料,也懂得了很多關于生物電池的知識。我在組內負責研究微生物電池的優缺點,這需要查閱大量文獻,包括查找相關的英文學術文章。

這幾天聽了很多諾貝爾獎得主的講座,我很高興能看到美籍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并且和他交流了有關可燃冰的采集和使用的問題,還有關于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的實施可能。很榮幸,我能見到這次大會的發起人Rogger D.Kornberg,他講了有關真核轉錄的研究,第一次將基因的這一轉錄過程細致地描述下來,使了解基因的轉錄過程成為可能。Zhores Ivanovich教授跟我們講了有關半導體材料的研究。Sidney Altman教授用很風趣的語言講述了RNA的催化作用,以及他是如何發現的。Harod W. Kroto教授是C60的發現人,他在演講中敘說了他的研究心態和感想,以及研究發現C60的經過。他讓我們在輕松的狀態下理解了他所說的一切。平易近人的Ada Yonath教授是到會的唯一一位女科學家,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給我們講述了基因的轉錄翻譯,以及如何人工控制其開始和結束。

除了諾貝爾獎得主的課題演講,也有其他一些活動,如基礎知識課程、產品展示和理念講述。產品展示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創新性很強、功能很強大的產品,包括self-driving、bird、CO2能源的使用和開發、大腦活動位點、盲人眼鏡、自動觸覺、3D心臟等。

閆北辰

閆北辰/東北育才學校

本次大會共有十幾位曾獲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重要科學獎項的科學大師為我們作講座。科學家們為我們帶來了最前沿的科學成果,并且耐心解答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大會的發起者科恩伯格教授,他因從分子層面上研究了基因的轉錄過程而獲諾貝爾化學獎。他的研究成果就出現在上學期的生物課本中。能親眼見到教材涉及的人物,真的十分難得。此外,科恩伯格作為大會的發起人,十分重視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他親臨海報展示現場,觀看各組的海報,提出問題,耐心地和大家交流,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除了聆聽科學大師們的講座,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小組海報。大約在大會開幕之前1個月,同組的組員們就開始通過郵件進行自我介紹和討論海報的主題。我盡自己所能參與到了討論當中,每次發出一封去往世界各地的郵件,心里都會升起一種自豪感。組長充分肯定了我的意見,當大家都用在線聊天工具交流時,還為我專門保留了郵件交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罗定市| 湘阴县| 涞水县| 昌邑市| 尼玛县| 泾阳县| 刚察县| 巴里| 汉沽区| 云和县| 浙江省| 玉山县| 横峰县| 东丽区| 大新县| 文昌市| 侯马市| 岫岩| 临夏市| 平塘县| 区。| 龙井市| 乡宁县| 琼海市| 台南县| 香格里拉县| 罗平县| 柘城县| 阿尔山市| 涞水县| 潜江市| 启东市| 张家川| 雅安市| 深水埗区| 梅州市| 当阳市| 樟树市| 同心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