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6 07:01: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保護漁業資源倡議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龍游縣漁業發展現狀
龍游縣,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北靠建德,東臨金華市區、蘭溪,南接遂昌,西連衢江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8°44′~29°17′,東經119°02′~119°20′之間,是連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四省通衢匯龍游”之稱。龍游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盆地特征,光照、氣溫、降雨、溫度濕度等氣象因子都有明顯的變化,其特點是: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澇明顯。垂直差異明顯,春早秋短,夏冬長,春夏“雨勢同步”。冬秋“光溫互補”,氣候條件比較優越。多年平均降水量1731 mm,雨量充沛,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溪流縱橫交錯,水體相對獨立,交叉污染少,水質優良,具備了發展生態漁業的資源基礎。全縣共有水面96000多畝,已養殖水面65160多畝,其中水庫面積21100多畝,山塘16800多畝。
龍游縣近三年漁業發展概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來,龍游縣漁業產量維持在15000-15500噸,漁業產值和漁民收入穩步增加。但其養殖品種仍以大眾淡水魚為主、養殖模式仍以傳統的投餌、施肥養殖模式為主,名特優水產品在養殖中所占的比例較低,高效生態養殖模式應用仍較少。
表1 龍游縣近三年漁業發展概況
二、龍游縣潔水養殖發展概況
1.龍游縣潔水養殖發展目標
潔水養殖,是指在水庫、山塘進行養殖過程中,以保護水環境為目的,以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為主要養殖品種,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畜禽排泄物、化肥等肥料,利用水體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消耗水體中的富營養化物質,有效保障水體生態平衡的一種養殖方式。2014年底,龍游縣實現所有境域113座水庫、619座山塘全面禁止使用畜禽排泄物和化肥養魚,691座池塘及清潔塘認建認養全結對;飲用水源地和重要生態功能區塘庫進行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確保水體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以上質量標準。三年后(2016年底),力爭實現潔水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水面的90%以上,所有現代漁業園區和工廠化、集約型養殖基地養殖尾水100%達標排放。
2.龍游縣潔水養殖發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2.1 摸清底數,開展水庫山塘養殖基礎調查。
對全縣的水庫山塘的養殖經營情況進行基礎調查,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征求鄉鎮和經營主體的意見建議,收集了養殖戶信息,主要對山塘水庫承包人、承包年限、發包價格、養殖方式以及承包人對潔水養殖意愿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全縣大多水庫山塘普遍存在使用雞糞、豬糞等畜禽排泄物現象和使用飼料肥水養魚模式,而養殖戶對潔水養魚可能導致的收入減少較為擔憂。
2.2制定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
制定了《龍游縣推廣“潔水養殖”模式的實施方案》,并根據無公害養殖技術標準和龍游水庫水質現狀,制定了“龍游縣無投飼潔水養殖技術菜單”,規范了不同類型水庫的養殖密度、品種、放養比例。由縣政府頒布實施《關于在全縣水庫山塘實施“潔水(清水)養殖”的通告》,由漁業和環保部門對通告進行落實。龍游縣水產行業協會發起了“發展潔水漁業,共建生態家園”的倡議書,從自身做起,從源頭控制投入品使用,做到潔水養殖。漁技推廣部門赴各個鄉鎮開展潔水養殖技術的培訓活動,對全縣潔水養殖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工作。
2.3以點帶面,通過示范鄉鎮推動整體建設。
按照“先易后難,分類實施,典型示范,整體推進”的原則,率先在橫山鎮建立了我縣首個清、潔水養殖模式示范推廣試點鄉鎮,示范帶頭開展山塘水庫“潔水漁業”行動,率先實現橫山鎮范圍內所有水庫、山塘全面禁止施肥養魚。制定了山塘水庫承包養魚補充協議、山塘水庫承包養魚終止協議、山塘水庫潔水養殖承諾書,對于有能力進行潔水養魚的養殖戶簽訂補充協議和潔水養魚承諾書,對于養殖戶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開展潔水養殖的全部簽訂終止協議,收回山塘水庫管理權,同時下發無投飼潔水養殖技術菜單,規范養殖密度及魚種搭配。
2.4分類管理,有序推進潔水養魚工作。
今年以推進全縣水庫集中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水庫安全運行體制改革為契機,實現113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向縣級集中、鄉鎮區域化集中, 對收回的水庫我縣采用“統一規劃、統一發包、統一管理、統一養殖模式”的方式運行管理。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總商會)、縣水利局三家單位聯合開展村企共建“清水百塘”活動,充分發揮機關、商會、協會及其會員在水環境整治中的作用,動員、鼓勵企業、機關認領山塘或水塘,幫助解決村組山塘、池塘租金,參與水環境整治和生態潔水養殖,保護山塘或水塘水環境,推廣生態、清潔型健康養殖,努力打造“清水百塘”、“生態百塘”。
三、龍游潔水養殖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個世紀90年代,施肥、投餌養魚是提高產量和養殖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成為我縣水庫、山塘養殖的主要方式,造成淤積嚴重,水體富營養程度越來越嚴重,很多養殖水體明顯惡化,喪失自凈功能。
1.養殖戶擔心養殖產量降低,養殖效益減少
發展潔水養殖必須禁止使用畜禽排泄物化肥進行養魚,同時為起到凈水作用,必須多投放濾食性魚類,降低了養殖產量,同時改用生物制劑進行調控水質,提高了養殖成本,減少養殖效益和收入,造成養殖戶主觀上對潔水養殖有一定的抵觸情緒。
2.水體氨氮過高,影響養殖生產產量
有機肥的使用過程中,首先引起細菌的大量繁殖,細菌將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然后才被浮游生物吸收作用。大量使用,將消耗掉水體中的大量氧氣,造成氨氮和COD超標,影響正常生產。如遇雷雨天氣極容易造成浮頭現象甚至死亡。同時造成水體自凈能力減弱或喪失,池底淤泥過厚,對養殖產量影響嚴重。
3.漁業污染事故頻發,水體嚴重污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山塘水庫上游或者周邊建有畜禽養殖場,污水直排入水庫或下雨時隨雨水流入水庫,直接造成養殖水產品大規模死亡,經濟損失嚴重。且受污染水體不能從事水產養殖,外排也嚴重影響周邊的環境。
四、對策和建議
隨著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不斷認知,對于生態環境治理的緊迫性也會越強。為實現保護水環境和漁業產業的協調發展,發展潔水養殖是必經之路,以此為突破口堅定不移地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生態建設任重而道遠,仍需努力。
1.制定發展規劃,合理布局產業
在充分調查摸底等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水域功能特點及發展需求,以保護水生態環境和漁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抓緊制定出臺《龍游縣潔水漁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區劃布局,所有水庫、山塘一律納入潔水漁業功能區,引導高密度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向園區集聚,同步配套污水處理設施,保障養殖污水100%達標排放。促進水域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水產養殖的規范化管理。
2.明確政府主導,加強監督考核
切實落實各級政府保護水環境的責任,加大公共財政對該項工作的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為潔水養殖的推廣提供保障。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將潔水養殖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各鄉鎮(街道)務必要抓緊落實到村,排定分月計劃,逐庫逐塘落實推進措施。督察組每月定期督查,不打招呼,不聽解釋,不留情面,不做變通,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強勢推進全縣的潔水養殖工作。每次檢查登記結果作為年終考核依據。同時要求鎮村要有專職人員負責做好實施無投飼清潔養殖水域的規劃、日常監督管理和相關制度落實。
3.加強宣傳引導,建全補償機制
加強對廣大干部群眾和養殖戶的宣傳培訓,宣講潔水養殖的優勢,轉變傳統的肥水養殖觀念,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調動養殖業主的積極性。建立山塘水庫水質臺賬,由環保部門對全縣山塘水庫水體水質情況進行定期抽檢,對于水質得到提升的山塘水庫進行獎勵補貼,達到三類水質的予以補助,對于水質變差的塘庫要求查找原因、責令整改。
4.努力提質增效,發揮品牌效益
制定《龍游縣潔水養殖技術規范》地方標準,按照標準生產的水產品可使用全縣統一的“龍之游”、“龍之魚”水產品品牌,同時提升無公害、有機和綠色水產品認證數量和比例,帶動了龍游整個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升漁業產品品質,提高我縣潔水養殖生產的知名度,實現優質優價,提高養殖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