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勞動總結

高中勞動總結

時間:2022-08-04 22:41: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勞動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勞動總結

第1篇

高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思想教育.而數學內容豐富,能有機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聯系數學知識點多、難度較大、能力要求較高等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堅韌頑強、不怕困難、刻苦勤奮的良好作風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編撰、選用、講評各種練習和檢測中,教師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讓他們逐步學會全面正確地觀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嚴謹地思考,準確細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學、善總結,追求真理,勤奮自信,勇于創新,勝不驕、敗不餒,沉著冷靜、敏銳果斷的良好個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質.

二、引導學生學會求知,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

在同樣的學科教學中,目標不同,重點各異,實際效果就不一樣.應試教育重視的是考試,特別是升學考試,因而千方百計對考試題反復訓練,只要考出好成績就行,造成不少學生把知識作為“敲門磚”,也造成不少學生“高分低能”.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因此,教師不但要用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武裝學生,將學科知識生動科學地傳給學生,還應把重點放在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求知.

三、關心學生健康,提高學生身心素質

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任務最繁重的時期,學生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進行學科學習,特別是數學,每天都有很多作業.教師上課唯恐內容和題型有遺漏,不斷補充例題習題,學生成天窮于應付,根本沒有自我完善的時間,導致學生學習事倍功半.課內精講多練,課外作業中凡超綱的、重復的、過偏過難的,可出可留的都應大膽砍去,要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時間.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保證學生睡眠休息和鍛煉的時間.身體素質不僅指強壯的體魄,還包含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頭腦.高中數學教學在對學生心理和頭腦的訓練中也是大有可為的.

四、發掘美學因素,提高學生審美、創造美的素質

有人不相信數學能與美學聯系,那是他不了解數學.誰說數學只是枯燥的數字和符號?每一個遨游在數學海洋中的人都會驚嘆它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寶藏.它的定義的精確美,公式的簡潔美,邏輯的嚴謹美,內涵的豐富美,變化的靈活美,真是美不勝收.更有函數圖象、方程曲線,數形結合,妙不可言!但是,美是需要發現的,審美意識是需要培養的.當數學教師用充滿敬業情感的語言及漂亮的板書、標準的圖形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數學神奇的美時,他們能不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嗎?他們審美的意識、情趣和品位能不得到提高嗎?教師還要告訴學生,這些美都是前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需要學生珍惜、繼承和發揚,并具體落實到掌握好這些知識上,讓自己的作業美、畫圖美,要爭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創造更美的東西.

五、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和勞動能力

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高中生作為未來的勞動者,必須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提高他們的勞動能力.這不僅是勞技課和社會實踐課要研究的課題,數學教學中也應引起足夠重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數學學科章章都有重難點,要學好它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同時,教師要在課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勤動腦,勤動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外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還可引導他們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些教具,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實驗操作等,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有些學生怕學數學,除學習目的不明確和基礎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難題就抄襲或考試作弊,這也是勞動觀念不強的表現.教師必須教育學生,使他們懂得抄襲作弊、弄虛作假就是不勞而獲,是可恥的.教師還要深入了解他們,熱情幫助他們,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確定適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困生對教學目標也看得見,跳起來摸得到,進而激勵學生動腦動手,用自己的勞動獲得進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習慣,為學生掌握好現代勞動技能、增強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六、總結

第2篇

進入高中三年來,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踏踏實實的在學習的殿堂中努力拼搏,敢于奮斗,并能從所做的事情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身為班級干部的我,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責任感,為班級榮譽奉獻自己的力量。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媽媽的好幫手。在學校中,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老師和同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虛心的接受和采納。我性格活潑開朗,愛好體育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師同學的認可,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學習上一絲不茍,細致嚴謹,認真學好每一知識點,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仔細復習,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與同學,室友打成一片,平時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并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遵紀守法,熱愛勞動,熱愛班級,關心集體。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家長眼里的好女兒,高中的生活學習鍛煉了我,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高中生。

時光飛逝,不只不覺中,高中三年就要結束了,在這三年中,我認真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我與同學們相處融洽,在同學有困難時,我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們幫助,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在學習上,我耐心的為同學們講解疑難問題。在課外活動時,我積極參與,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爭光,得到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我一定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繼續加油,譜寫絢麗的人生篇章。

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熱愛學習,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尊重師長,愛護同學,為班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是一個學習努力,積極探索,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勇敢直前的優秀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熱愛班級體,有較強的集體責任感,堅決不做有損班級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我會堅定理想,確定目標,認定方向,邁者堅毅的步伐,不斷走下去。

進入高中三年來,我踏踏實實的努力學習,對待學習我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喜歡學習。總是經??匆恍┟?,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在生活中,我樂于助人,與同學關系十分融洽,我性格開朗大方,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愛好體育和勞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不怕苦不怕累,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好學生。

進入高中三年來,我熱愛學習,學習成績優異,遵紀守法,明禮誠信,熱愛勞動,積極努力的為班級做貢獻。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積極幫老師分擔任務。從進入高中三年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完高中三年,沒有讓老師家長操心,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學習做事一絲不茍,不怕苦,不怕累,我堅信、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我是一個安靜的男生,熱愛集體,團結同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學習上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在生活上我樂于助人,幫助同學,盡自己的一份力。因為我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積少成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在學習上,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勤奮就會有所成就。三年的高中學習,我得到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過現在已經改正。發現別人的長處能夠虛心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

第3篇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問題的設計

在高中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學活動就應該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儲備量為基礎,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問”,但是,在問題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興趣點。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問題設計原則

高中政治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要想實現高效率,在問題設計時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對于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問題的設計效果是教師能力表現的重要部分,如果問題設計得當合理,那么,教學目標就能夠輕松實現,而如果問題設計不好就會起到消極作用,所以,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具有靈活性,需要經過探究才能獲得答案,這樣的問題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服務教學過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逼渲?,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所進行的任何活動都是為學生而服務的。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基本方法

高中政治教學效果對于高中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單單關系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到學生的人品素質的形成。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幾項內容出發。

(一)問題要聯系生活實際

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很多知識都在生活中有直觀的表現方式,尤其是高中政治知識,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中的任何課程都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離開生活實際的高中政治問題必然會失去實際效果。因為,只有將政治知識融會到學生看得見的生活中才會給學生帶來親身體驗的感受,才會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接受能力,從而縮短了政治課程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比如教師在講授《經濟生活》中“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把生活中學生經歷過的事情轉變為課堂問題,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你們購買自己的衣服時,都做哪些考慮?面對市場上林林總總的品牌,他們的何種因素會影響到你的選擇?!边@樣的問題提出后,學生會在腦海中回放自己購買衣服時的場景,學生會給很多種不同的答案。這時我們就會發現,雖然學生也是消費者,但是他們并不會進行合理消費,很多消費活動還是隨著自己的主觀意愿而進行,缺少必要的自控性和計劃性,這些都是老師應給表達給學生的總結性陳述,在教師總結之后學生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產生很多的疑問,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從探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高中政治課堂之所以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就是要利用問題的啟發性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而如果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失去了啟發性,那么問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要靈活的根據課堂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讓問題成為學生的需要,課堂問題應該避免生硬的模式化設計,同時,也要避免不要連續追問學生,那樣會導致學生出現反感現象。比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有層次的提出問題,用身邊的小事來引導學生。比如,“你們今天都吃什么了?在吃飯時有沒有出現過剩飯的先現象?對于剩飯你們是怎么處理的呢?其他人對你的行為做出了怎樣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會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去思考和回答問題,在不斷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在自己的消費觀中有很多問題,進而會思考正確的消費觀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這樣學生對這樣的課堂就會非常感興趣,會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師將問題表明。

(三)問題要具有整體性

高中政治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需要為整堂課程服務的,因此要具有整體性的特征,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能夠通過多個角度貫穿整堂課,最好的問題設置點是正堂課程的重難點知識處,并把這些問題形成一個問題鏈,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要盡量與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符合,這樣就能夠實現問題的環環相扣、步步為營,讓學生從問題中找到答案,再從答案中尋找到新的探究問題,這一過程學生就掌握了問題的探究方式。就比如在學習“新時代的勞動者”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給提出如下問題“第一,當前我國勞動者就業狀況如何?第二,他們在就業之后應該有哪些權益?第三,新時期勞動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這樣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最后由教師總結學生們的結論,提出主要觀點。

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問題的設計進行探討,提出了問題設計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簡要的指出了三點問題設計基本方法,即問題要聯系生活實際;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問題要具有整體性,還希望本人所提出的幾點建議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問題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定國.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06) .

第4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1-0072-01

案例教學法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學家的實踐和思考,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傳入中國。在我國剛開始知識是在高校教學中運用,現也廣泛運用于初高中教學。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基于教學和教育目標的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典型案例來創設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角色,換位思考,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師生互動等相互協作的方式來共同探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強化教學效果,促進知識的遷移與輻射。

一、高中政治課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通過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等方式時,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到學習積極性?!倍咐虒W法能很好地體現這一要求。因為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中扮演角色,從而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特別是小組合作討論,學生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得互相尊重,學會聆聽對方的觀點,更要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于學生溝通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強小組和班級的集體凝聚力。可見,它是素質教育所呼吁的。

(三)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在案例的選擇過程中,它肯定得緊緊圍繞一定的教育和教學目標,落實在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的同時,能及時地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更能鍛煉高中政治考試中所必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芍^一舉數得。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實施?

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做好以下四點:

(一)根據“三貼近”原則精選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學方法的核心,所以案例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到課堂及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教學目標,即這節課所要實現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圍繞目標來收集整理相關素材,精選案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考慮案例在課堂中能否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所選的案例一定要符合“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案例成為本土化、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記得去年去外校開公開課,課題是《新時代的勞動者》。到一個陌生的學校,陌生的班級去上課,在案例的選擇上就得煞費苦心。當時電視劇《甄傳》正在熱播,在學生中也頗受歡迎。原來《甄傳》中皇帝與甄的定情信物――玫瑰簪子就是出于上塘珠寶城的一名勞動者黃飛達之手,所以我就以視頻《黃飛達的成功經歷》來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從他的成功經歷來分析:作為一名勞動者,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事后大家都對我選的這個案例贊不絕口,認為它能貼近該中學學生的實際,活躍課堂氣氛,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展現案例。案例的呈現方式是可以多樣化的,文字的,圖像的,聲音的,視頻的等等。但其實展現案例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因為多媒體教學能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表現方式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授政治學中的《我國的宗教政策》中的的本質這個知識點時,我沒有說很多,只是痛心疾首地向學生展示幾張“”和“全能教”一些教徒自焚、集體自殺的圖片,學生被震撼到了,紛紛義憤填膺地指出偽善的一面,得出的本質,害人害己。他們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宗教觀念,能做到堅決抵制。

但是在使用多媒體來展示案例的過程中,演示內容不能過多,播放節奏不能過快,不能片面追求感官刺激。

(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分析、討論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而這一環節的關鍵是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將案例的內容與相應的教材知識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要讓這些互動能很好地進行下去,就得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即使學生的思路偏離了主題,教師也不要急于去下定論,可以讓他們自己反思,自我更正,教師只是要做好啟發引導工作,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獨立思考問題,大膽發表意見。碰到冷場的局面,教師要放低自己的姿態,把所設置的案例具體化,情境化,一起融入到討論課堂中去。針對學生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全班范圍進行討論或者辯論,甚至可以對案例進行延伸,讓學生課后去查閱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從而產生新的知識。當然這一環節的具體操作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小組討論、集體辯論外,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個人準備等,充分發揮政治案例教學的功能,提高政治課的教學實踐效果。

(四)師生共同反思中總結案例,促進知識的遷移。教師的總結點評是案例教學法的落腳點。教師要對學生在討論環節中的表現作出評價,分析案例的疑難點,有針對性的對案例進行深入地剖析。但僅僅教師總結是不夠,還需要學生自我反思總結,學生要對案例與課本知識的連接點進行強化,特別是案例中所蘊含的知識點,甚至是其中所滲透的價值觀教育要增強認同感,讓學生對案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增強教學效果。在案例的總結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延伸,最好能把所學知識用來分析身邊的現象、時政熱點等,把理論知識延伸,不斷促進知識地遷移,甚至能內化為自己實際行動。這才是案例教學法最高歸宿。

參考文獻:

[1]林慶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與評價改革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5)

[2]劉鋒.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J].山東教育2010(7)

第5篇

【摘要】目的探討腦卒中后抑郁與自身素質及周圍環境的相關性。方法對住院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及復診時進行抑郁的診斷,并對其職業、文化程度、家庭關系、社會關系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腦卒中后的抑郁的發生進行對比,進行分析。結果腦卒中后抑郁癥發病率為56%。其中,腦力勞動者、文化程度較高者抑郁發病率較高;經濟狀況較差者抑郁發病率較高;家庭環境差者抑郁發病率高。結論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與自身素質和周圍環境有明顯的相關性。

【關鍵詞】腦卒中;抑郁;自身素質;周圍環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5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985-01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病率很高,并受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經濟狀況、職業及文化程度的影響,現將近三年的研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三年來在我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和再入院的腦卒中患者,及門診復查的腦卒中患者。每例患者都符合腦卒中臨床診斷,并且:①經臨床及頭顱CT或頭顱MRI確診;②無精神障礙病史。符合人選條件患者共206例,其中男106例,女100例。年齡25歲-90歲,其中25-30歲2例,31-45歲5例,40-60歲109例,60-90歲90例;其中,腦梗死160例,腦出血46例;從事腦力勞動者60例,從事體力勞動者146例。文化程度:文盲32例,小學-高中152例,高中及以上22例。

1.2方法全部病例均進行評估和診斷,均進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測試和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測試。同時對入選的患者進行詳細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年齡,職業、職務、文化程度,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經濟狀況,就醫經費來源,居住條件,家族史等,調查內容均經過病人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確認。調查的腦卒中發病時間為腦卒中后一周至三個月。2結果

腦卒中后抑郁發病率為55.83%,各種不同人群的抑郁發病率有顯著差異。其中,文化程度高者、從事腦力勞動者發病率較高;經濟狀況差者和家庭關系差者發病率較高,見表1。

表1腦卒中后抑郁與相關因素分析情況[例(%)]

類型1職業1文化程度1經濟狀況1家庭關系腦力1體力1文盲1小學-高中1高中以上1好1一般1差1好1一般1差總例數1651141161174171138184184182188136抑郁癥144(67.69)171(50.35)124(39.34)138(51.35)153(74.65)114(36.89)141(48.81)160(71.43)148(58.53)145(51.13)122(61.11)3討論

腦卒中后抑郁的總發病率為55.83%。此結果和國外文獻曾報道的相近,比國內報道的略高。因腦卒中后發生抑郁嚴重地影響病人腦卒中的康復和預后,上世紀末已經引起國內外神經科專家的重視,國內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漸增多,本研究對腦卒中病人進行雙軸診斷,并觀察探討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病率與家庭、周圍環境的相關性,結果發現文化程度較高、從事腦力勞動者發病率較高;經濟狀況及家庭關系差者其發病率較高(P

總之,腦卒中后抑郁與家庭、周圍環境有明顯的關系,改善周圍環境及家庭關系,充分的經濟來源以及良好的就醫環境都可以減少抑郁的發生,改善腦卒中預后,減輕患者的病痛及社會、家庭的負擔。

第6篇

1、隨著時光的流逝,三年美好的高中生活就要結束了,高中生活緊張而有節奏,在這三年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很多。對自己的祖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撒謊那個我更加的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在這三年中我從不放任自己,認真改正缺點,待人親切友善,熱心幫助同學,把與同學的關系處理的十分融洽。我熱愛勞動,有集體榮譽感,具備管理才能,多次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增長自己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祖國的棟梁。

2、隨著三年高中生活的結束,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學生,但是很熱愛學習,無論何時你看到的我總是一個學習努力,積極探索,不怕困難的人。我對待學習一絲不茍,端正的學習態度是我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我熱愛班集體,有很強的責任感,堅決不做有損于班集體榮譽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為班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尊重父母、老師,對待老師指出的錯誤能虛心接受。自強不息和努力奮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會堅定理想,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3、時光飛逝,不只不覺中,高中三年就要結束了,在這三年中,我認真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我與同學們相處融洽,在同學有困難時,我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們幫助,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在學習上,我耐心的為同學們講解疑難問題。在課外活動時,我積極參與,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爭光,得到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我一定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繼續加油,譜寫絢麗的人生篇章。

4、進入高中三年來,我踏踏實實的努力學習,對待學習我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喜歡學習??偸墙洺?匆恍┟源颂岣咦约旱奈幕摒B。在生活中,我樂于助人,與同學關系十分融洽,我性格開朗大方,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愛好體育和勞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不怕苦不怕累,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好學生。

5、時光易逝,不知不覺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快要結束了。進入高中學習三年來,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向知識的殿堂穩步邁進。在學習上我一絲不茍,認認真真,愛好看書,總能從所做的事情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在生活中,樂于助人,與同學、室友關系十分融洽。性格活潑開朗,簡潔大方,深得老師同學們的認可。愛好體育運動,積極參加運動會,并能為班級爭光。不怕苦不怕累,學習上敢拼搏,打掃衛生時,也總是能努力去做好。是老師的好幫手,能為老師排憂解難,善于處理同學之間的糾紛。在高中的三年時間里,在老師與同學們的幫助下,既教育了我,又鍛煉了我,培養了我,使我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會繼續發展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6、隨著時光流逝,高中生活就要結束,在過去的三年中我快樂的成長,慢慢的進步,不知不覺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我認真的學習,不放過學習上的缺點,從學習中獲得知識和樂趣,也在學習中思想得到升華,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老師認可,能有善良,寬容從心里包容別人。待人柔切友善,幫助同學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同學關系非常融洽,在運動會中也表現出色,為班級做出貢獻。遇到挫折不退縮。我以后會更加努力。

7、進入高中三年來,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踏踏實實的在學習的殿堂中努力拼搏,敢于奮斗,并能從所做的事情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身為班級干部的我,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責任感,為班級榮譽奉獻自己的力量。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媽媽的好幫手。在學校中,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老師和同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虛心的接受和采納。我性格活潑開朗,愛好體育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師同學的認可,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8、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學習上一絲不茍,細致嚴謹,認真學好每一知識點,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仔細復習,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與同學,室友打成一片,平時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并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遵紀守法,熱愛勞動,熱愛班級,關心集體。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家長眼里的好女兒,高中的生活學習鍛煉了我,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高中生。

9、在高中的三年來,我發生了許多改變,歲月的逝去將我帶入成年,我成熟了許多,也獲得了許多。在學習上,我頑強拼搏,刻苦學習珍惜點滴時間,課上積極發言,課后向老師提出質疑,使自己向知識的殿堂一步步邁進;在處理同學關系方面,我與同學關系融洽,不斷改進自己,幫助同學在學習上積極指導和鼓勵,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在體育飛、運動方面,我踴躍參加各種活動,奮起拼搏,取得了較好的名次。為班級爭奪了榮譽,在對待師長方面,我尊敬師長,樹立好學生的形象,努力做好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溝通,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樂趣,我還積極服從班主任和班委的安排。是一個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10、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熱愛學習,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尊重師長,愛護同學,為班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是一個學習努力,積極探索,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勇敢直前的優秀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自強不息,努力奮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熱愛班級體,有較強的集體責任感,堅決不做有損班級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我會堅定理想,確定目標,認定方向,邁者堅毅的步伐,不斷走下去。

第7篇

關于主題的選取,可以是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也可以是一個案例、一個熱點,又或是一段材料。如,以“舌尖上的中國”爆紅談“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以第三屆“核安全峰會”的召開談“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每一框題的情境雖然以一個主題為主線,但視情況也可以補充其他材料。

二、打造主題情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創建緊湊的課堂教學結構

在教學中,教師已普遍認同情境教學法,將情境大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但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是每點一境———每一個知識點都設置相應的情境,以致一課多境。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跟隨情境的變化而轉移,無法聚合對課程知識的關注以及清晰地把握知識結構體系。這種零亂的課堂結構同時也是很難深入與欠缺張力的。

2.有利于打造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

現代思維方式要求學生既具備發散思維,又具備聚合思維。所謂發散思維是指以問題為中心的擴散性的思維模式,具有多向性的特點,如政治教學中常見的“一題多解”、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的就是發散思維能力。而聚合思維則與發散思維相對,是把多向性的思路聚集成一個焦點的收斂性思維方式,從不同源頭、不同角度探求出一個正確答案。如高中政治標準化考試中的單選題,就是對聚合思維的應用。而主題情境教學在主題的選取上,先要經由發散思維對周遭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關注,再經由聚合思維進行篩選;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上,往往先由發散思維廣泛獵取可能涉及到的學科知識,在此基礎上運用聚合思維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充分展現了兩種思維方式的整合。

3.有利于培養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

縱觀近年的各類考試題型,無論是出題方向還是具體解題要求已不再過多地關注知識的記憶,而是關注關鍵信息的篩選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而現實生活中也處處充斥著“高分低能”甚至是“低分低能”的現象,在很多學生的意識中,在學校所學的學科知識是“形而上”的,與“形而下”的、真實的生活之間不構成聯系,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尤其面臨這樣一種尷尬:據筆者所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統計顯示,起初僅有5.56%的學生會經常使用所學的經濟、政治等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主題情境連通學科知識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形成自覺運用政治學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三、主題情境探究教學的實踐操作

1.聯系社會生活選取主題

“主題情境探究”的核心就在于“主題”,因此,如何選取一個能夠引領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題尤為重要。實踐發現,在與自己聯系密切的情境中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因而主題的選取應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基點。且高中生的一大心理特點是求知欲旺盛,對新鮮事物存在天然的興趣趨向,因而確定主題時材料的新穎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經濟生活”第九課第一框題“市場配置資源”的課堂教學以探討品牌眼鏡店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獲利的問題作為主題。這一主題集社會關注度高、與學生生活關聯度高等優點于一身,因而雀屏中選。

2.把握知識脈絡取舍信息

確定主題后,由于可收集到的與主題相關的材料較多,為避免造成信息的堆砌,必須對其進行取舍。我們認為信息呈現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知識目標,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須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把握,明確教學重難點,厘清知識的邏輯關系,清晰教材的整體思路和所有表達的意圖。如設計“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課題時,考慮到該課題主要考查的知識目標是勞動和就業的意義、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及其形成原因、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策略、正確的就業觀、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等,為使主線明晰,舍棄了東莞“民工荒”、馬克思論勞動等題材,改以財會專業大學畢業生齊齊的就業波折,使選取的信息緊緊圍繞該主人公經歷變化所涉及的知識點。

3.選取呈現情境的合理方式

篩選出一個好的主題只是第一步,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注意選擇呈現情境的合理方式。在情境引入部分,是文本引入還是多媒體引入,是敘事引入還是播報引入;在情境推進時,是文字推進還是音頻、視頻推進,是學生活動推進還是教師主導推進;在歸納總結部分,是表格總結還是知識網絡總結,是學生歸納還是教師總述,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自身特質和學生情況來提前思考、設置。如在“市場配置資源”一課中,考慮到執教的高一2個班學生的文字解析能力較強,而本課內容又與生活聯系密切較易理解,因而在情境引入的部分采用圖片和文本引入;在情境推進時采用視頻展示的形式,讓學生解構視頻中涉及的市場信息;而在課后布置探究任務時采用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結合這節課所學的相關知識為我市品牌連鎖眼鏡店的健康發展寫一份發展計劃書,實現了“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新課標要求。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主題情境探究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關于教學設計的空間

主題情境最大的好處是情境的整體化和系統化,避免零碎之感。但過分強調主題性,圍繞一個主題統編情境,還要注意課程知識體系與情境主題之間的邏輯銜接,往往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有掣肘之感。因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避免機械生硬,其他有益于課程的形式和素材也可適當選用。

2.關于學生活動的形式

主題情境教學在實施中易使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過分注重情境的編排,在其邏輯性和合理性上花費大量的工作,重預設而不利于激發“生成”。特別是在學生活動的設計上,往往流于“師問生答”的單一問題教學模式。雖說好的問題往往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但若一旦淪為“滿堂灌”,則極易造成學生的思維疲勞,使課堂氣氛活躍不再。鑒于此,教師應引入大量的學生活動方式,如演講、播報、現場調查、即興辯論等,既可以活躍課堂,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演繹、表達等能力,同時也是對“能力立意”的新課程理念的踐行。

五、結語

第8篇

一、情境教學法

教學活動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教師精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由境生情、情境交融,學習欲望達到旺盛狀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果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我與學生一起探討了地震的相關知識。我分析了地震的形成機制、地震的分布規律、地震中如何逃生的相關知識,等等,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鈴聲響了,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卻是那樣的興奮,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也許,這就是社會生活,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總結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都會針對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與地理教學有聯系的重大地理事件,事先做好準備,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的表現也總是特別興奮。

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時將剛發生的地理事件寫進來??勺鳛榈乩斫處?,我們完全可以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及時補充到課堂中來。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更有樂趣,我們的地理課堂將更具魅力。

二、實驗教學法

實驗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是進行直觀教學的一種方式,是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一種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條基本途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適時進行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

1. 演示實驗法

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以下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從而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器材:地球儀一個;紅墨水、藍墨水各一瓶。

實驗過程: ① 當地球儀靜止時,在北半球從高緯度地區、南半球從低緯度地區各滴一滴紅墨水,讓學生觀察紅墨水的軌跡; ② 轉動地球儀 (自西向東),在同樣地點滴一滴藍墨水,讓學生觀察藍墨水的軌跡。

實驗現象:紅墨水和藍墨水的軌跡不同,并且,北半球上的藍墨水軌跡在紅墨水軌跡的右側 (沿墨水流向看),南半球上的藍墨水軌跡在紅墨水軌跡的左側。

實驗結論:地球上作水平運動的物體會產生偏向 (赤道上除外),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想象實驗法

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欲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某一地理過程或現象,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只創設實驗情境 (語言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探究學習,從而獲得地理知識的一種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大氣的組成”中,許多學生對“空氣中的水汽和固體塵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難以理解。教學時,可創設以下實驗情境,讓學生通過想象、探究,從而理解該結論:

實驗情境:取一個容積為 1立方米的容器,將它裝滿30 ℃ 純凈的飽和空氣后密封起來,接著把它的溫度由 30 ℃ 降到 10 ℃ ,然后再給里面加入一些雜質。

問題:①以上實驗過程中,溫度由 30 ℃ 降到 10 ℃ ,將會發生什么現象?②再給里面加入一些雜質,結果又會怎樣呢?

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水汽和固體雜質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三、引導探究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如何讓知識走向學生,如何在給定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何種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其實知識掌握的過程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如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探究性不重視,甚至忽略了,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也就難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個性也就難以得到發展與解放。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師生間的雙向交流,要讓學生在探究的氛圍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教學時,地理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討的時間和空間,圍繞地理的主干知識提出一些有利于學生思維培養的,特別是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激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結論。例如,氣溫分布和等溫線是高中地理的重點,教學中就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從而得出一些重要結論。

第9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生活化;貼近農村;興趣激發

廣大農村高中生生活環境的差異對農村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即如何運用教材與課改要點來實現針對農村教學的生活化轉變,發揮教師的能動性,通過生動且容易接近的生活案例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知識,并在其中學到方法,做到學以致用。為此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農村高中生物生活化應重視對教學素材的積累

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實現生活化就不能離開對教學素材的積累與開發,不能僅僅依靠教材但同時也不能離開教材,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從教材中進入生活中,從生活的視角審視教材。如,在種間關系的講解中,利用農村的植物與動物進行例舉,將花生與根瘤菌的關系通過實驗進行分析;在實驗中對花生的成長進行記

錄,對于沒有根瘤菌的花生和接種根瘤菌的花生的成長結果進行對比,以此分析種間相互互利關系的形成與效果。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在學生的生活中發現和積累好的教學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提取,使得教學素材更加適應農村中學生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發生活化教學的資源

1.對現有資源進行再利用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利用基本教學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農村貼近自然的優勢,鼓勵學生將實驗引入周圍的生活中,在山野田間發現生活問題,并加以解決。如,對于外來物種入侵的分析,就可借助水葫蘆在我國造成的危害來分析,并鼓勵學生利用生物學的方式和思維尋求控制其生長的方式,降低其危害。

2.突出當地特征

農村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活生生的動物與植物都是課程生活化的資源。但是不同地域所接觸的環境不同,其生活中的生物資源也就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對當地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南方的學生接觸到的桑蠶在北方就十分少見,而北方氣候特征給生活帶來的差異則是南方學生所不能了解的。同時,在對食物鏈的講解中,可以針對不同地域對當地的食物鏈進行總

結,讓學生在身邊發現食物鏈,并總結其作用與影響因素等。

3.開發無形資源

其實,農村學生的生活中已經創造了接觸生物知識的空間,只是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操作無法讓學生體會到生物科學的魅力。因此,教學中應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勞作環節作為生物課生活化的重要資源,即從生活中升華知識,如,施肥、殺蟲、飼喂家畜等等,這些過程中都伴隨著生物知識的拓展。如,在講解到泡菜時就可以讓學生記錄泡菜研制的過程,從而分析不同階段所產生的化學和生物學反應,以此解讀泡菜如何研制才能保證質量。

4.利用家庭經驗拓展生活化范圍

如,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勞動,集中到一起幫助某一家進行勞作,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知識是無所不在的。還可以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讓學生去大棚進行勞動,并與家長討論大棚中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有利于生長的經驗等,然后教師從旁進行指導和講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田間地頭了解生物科學,這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手段。

農村生物課教學雖然依托于教材,但是其生活化的方式卻與城市不同,農村更多的自然與生物資源是城市教學中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生活化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素材的積累和生活實例的總結,這樣才能幫助農村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知識。

參考文獻:

[1]薛軍.立足生活實際,實現趣味教學:淺談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J].新課程:教研,2010(10).

第10篇

上半年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到目前為止,全鎮轉移培訓農村勞動力700人,完成年計劃88%,(其中陽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計劃90%),轉移就業700人,轉移就業率100%。舉辦培訓班4期,培訓專業主要有:毛紡、服飾(縫紉工)、制革等專業。在崗培訓1300人,完成年計劃65%。農技培訓701人。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全鎮培訓工作,全面落實培訓、轉移目標任務。

2、研究確定了2006年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實施計劃方案和適當提高了2006年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財政資金補助辦法。

3、加強與市陽光辦、培訓學校、企業在培訓過程的合作、協調溝通工作,并宣傳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政策等,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4、完善了相關檔案資料建設,上報好轉移培訓信息材料和數據。

5、接受并配合市財政調研組對我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調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鎮充實了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及其設辦公室,加強了全鎮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的領導與協調,并與與農業、勞動、科技、婦聯、團委、成教等部門密切合作,按照職責分工,廣泛動員組織各類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努力提高培訓率和就業率。

2、培訓骨干,推進規范動作。對從事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的管理人員開展業務和政策培訓,做到政策熟悉、業務知曉。

3、多渠道籌措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實行政府、用人單位和培訓機構共同分擔的經費籌措機制。鎮財政或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按實際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訓經費;與勞動等有關部門配合,督促用人單位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所錄用農民工的培訓經費。使參訓農民得到免費培訓。以推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

4、建立督導和表彰獎勵機制。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計劃實施情況組織督導檢查。及時表彰獎勵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先進個人。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對已通過轉移培訓并就業但因各種原因需轉至別的行業或別的企業人員未列入轉移培訓范圍,不利于重新就業或素質提高,建議列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范圍。

2、根據我市農村勞動力現狀分析,農村勞動力統計目前存在一定問題,實際富裕勞力接近“0”,大量的是50歲以上做小工的兼職農民,需要轉移培訓的僅是剛畢業的初、高中畢業生與外地來的農民工。建議不要把務工農民工統計成農民,使轉移培訓指標(目標)更符合我市實際情況。

五、下步打算

1、繼續做好各類培訓的掃尾工作。

2、加大培訓檔案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3、及時兌現培訓政策。

4、對明年的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早作打算。

第11篇

關鍵詞:職業高中;案例教學法;政治課堂

作為一門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密切相關的課程,政治教育在職高學習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使學生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成為極具職業涵養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每一個職高政治老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綜述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針對職業高中課程設置特點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方法,其特定性更強,教學時更重視對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及組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種將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職高課堂針對性不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差的問題,在職高政治教育過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效。

二、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有效運用的基礎

1.新課程教學目標標準

新課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的培養,因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用現實中的案例,通過指導學生對于社會現象及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案。通過溝通和交流,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通過有效引導,補充偏頗觀點,修正錯誤觀點,使學生能夠對社會現象有正確的認識。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上的運用符合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其精神的真實體現。

2.職高政治課程特點

政治教材中對于知識點的安排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的:對于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安排,要求學生認同國家基本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商品知識的安排,要求學生在工作學習中誠實守信,重視質量;對于生產經營知識的安排,培養學生善于經營,熱愛勞動;對于分配制度的安排,培養學生樹立競爭和勞動意識。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堂的運用是符合政治教材設計特點,符合政治培養目標的。

三、職高政治教學中案例法的有效運用

1.選擇案例

對于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案例要目標明確。案例的運用使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案例,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因而教學案例的選用一定要目標明確,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其次,案例要啟發性強。教學過程中的案例要通過對現實情況的描述表達出深刻的政治觀點,使學生在分析討論問題、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受到一定啟發,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思維。再次,案例要綜合性和實踐性強。政治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要從現實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關注國計民生問題,使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現實社會中運用政治思維和意識處理問題,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培養其實踐能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最后,自選案例要結合教材案例。政治教材設計特點是由案例引入教學重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選用教材案例,但是應該盡量從自身實際出發,將教材案例變成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

2.使用案例

案例在使用時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如教師可以進行口頭表述,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可以將材料打印分發,還可以通過模擬表演等形式使用。通過案例引導學生對于政治理論的學習、思考和討論,營造出良好的政治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感受實際生活的同時對政治知識能夠清晰透徹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研究和討論案例

對案例的研究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中心和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盡快將學生帶入案例情境,使學生能夠明確案例基本情況,積極參與分析討論,獲得創造性的實踐結果。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激情,對于學生的觀點,不論正確與否,不要急于評論,鼓勵學生多進行反思和互相學習。

4.總結評價

采用案例法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討論分析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指明學生的不足和缺陷,進行修正和補充,使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得以提高,對待政治問題的視野得以開闊,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能夠全面、系統進行。

案例教學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激發,對于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及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提高有重大貢獻,是職業高中培養適應崗位需求、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的有效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高中政治 培養學生 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對于促進學習效果、智力發展、能力培養都有重要作用。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的事物,排除干擾,提高效率。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睏钫駥幉┦吭诳偨Y科學家成功之道時也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笨梢姡d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正因為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去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并用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地思考、探索和創造。

政治課的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傳授馬列主義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在于指導學生的行動,還在于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形象的體態、恰當的比喻、嚴密的推理、高昂的激情來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和感染力,使學生覺得所學知識具體生動、活潑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自覺學習,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獲取知識。

政治課是理論性很強、學習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教師只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大膽啟發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創,民主平等的與學生交流感情交換思想,鼓勵學生反駁反問,補充或更正教師的意見,并隨著教材知識體系的不深化而不失時機地啟發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大量思維,對學生的偏見加以引導,對學生的錯誤加以糾正,對學生的優點加以表彰,使師生情感在互動中起作用。這樣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師生情感流暢,一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渡過,知識的重難點在師生的共同探討過程中由大家去揭示和完成,因而學生普遍感到懂得快,記得牢,印象深,學習興趣必然持久而深刻,從而學生心靈得以啟迪,以獲得知識,學會做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巧妙設計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產生學習興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只能停留在表層或流于形式?,F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因此優化問題隋境,激活學生思維也就顯得十分重要,優化問題隋境首先要為學生創設敢想敢問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鼓勵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诮虒W活動中應努力創設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特別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大膽發言、積極思維。尤其倡導對教師觀點的合理“反叛”,引發師生之間的爭鳴,培養學生“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求索精神。一石擊起千層浪,立即引起了同學的議論。這時老師首先表揚了他敢于思考,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然后又從更高更遠的角度與同學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令學生心悅誠服。這位同學的思維得到了鼓勵,從此他對政治課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也經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發展。

2、設疑引思

創設問題情境還需要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和方式,創設一系列問題,引導啟發學生去探究、發現,即設疑引思。設疑引思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發思維的起點,“疑”是激發思維的動力。教師應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學生沒能提出而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是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提出問題。這類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價值,能引起學生認識的升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發學生去探究、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師歸納、總結,投影顯示參考答案,當學生看到與自己的見解與答案內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見解時,由衷感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這就告訴我們,對所授的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認識結構上的矛盾,能使整個課堂充滿積極思維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和創新精神。

二、恰當的課題總結,激發學習熱情

課堂小結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收尾階段,是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升華的行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結”,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讓學生達到前后渾然一體的美妙的境界,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1、優化教師“結束語”

好的結束語可以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讓學生帶著美感下課堂,帶著繼續探索的心理走出課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記憶,概括教學內容得要領,形成新的學習動機。比如,在講完“價值規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小結: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揮棒”,調節著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著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和管理,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像一只“篩子”,促使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鞍糇印薄ⅰ氨拮印?、“篩子”這六個字生動地概括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精粹而便于記億,使學生終身難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称多县| 卢氏县| 邵东县| 宜良县| 眉山市| 澜沧| 上杭县| 武平县| 绩溪县| 罗江县| 桐梓县| 略阳县| 正宁县| 昌都县| 兰州市| 仲巴县| 临邑县| 莆田市| 海宁市| 扬中市| 南木林县| 裕民县| 永寿县| 广德县| 锡林浩特市| 延安市| 项城市| 湖州市| 彭水| 新巴尔虎左旗| 晋宁县| 东丰县| 广平县| 湄潭县| 翁牛特旗| 武鸣县| 焦作市| 东海县| 昭苏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