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數學教學案例

數學教學案例

時間:2022-02-21 22:42: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數學教學案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數學教學案例

第1篇

關鍵詞:教例;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6-0-01

可以說,教學案例就是關于某個具體教學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發生背景,又有故事發展情節。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一、教學案例的特點

(一)案例與論文的區別。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二)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達到什么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么水平。教學設計不宜于交流,教學案例適宜于交流。

(三)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并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二、數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數學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一)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二)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例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學困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或是觀察學生的獨立學習情況,等等?;蛘呤且粋€什么樣的數學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在課程標準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發展怎么樣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三)情節。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首先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外顯的和內隱的)活動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生發展過程的細節寫清楚,要把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感、態度寫清楚,或者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突出情況寫清楚,或者把個別學生獨立學習的典型行為寫清楚。不能把“任務”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任務”的完成過程,說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筆帶過了。

(四)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五)反思。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是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六方面選擇主題:

1.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

2.體現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教學的成功經驗;

4.體現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法;

5.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第2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案例設計;探索

我國重視教學改革問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高中的數學學科來說,想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結合典型的例題,提高學生對數學公式和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認真分析,明確當前教學案例設計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一、當前我國整體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案例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案例的內容落后,已經不適合再作為典型例題來講解,而且大部分的數學教師依賴所謂的“名家老師”,學習他們的方法,照搬照抄案例的內容與講解的方式,導致很多內容不符合本地區教學的實際情況;其次,當前數學學科的教學案例形式過于單一,很多老師不愿意在這個方面花費時間,而且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做好案例的設計工作;最后,高中校長沒有做好教學案例的評價工作,導致相應的工作停滯不前,而且數學教師運用多媒體的能力也不強,導致學科的教學效果不高[1]。

二、做好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案例的設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高中數學教師做好教學案例的設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為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在網絡上和書籍中查詢資料,鉆研如何進行實際的講解,這就會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在課堂上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認真設計教學案例的內容,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進行轉換,用更直觀的形式講解出來,使內容更便于高中生理解和應用,讓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效地應用,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關于高中數學學科提高設計教學案例水平的幾點思考

1.高中數學教師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整合學科的知識

首先,高中教師要做好學科的研究,明確學科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保證設計的案例內容既具有時代性,又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其次,數學教師整合學科的知識,將需要運用案例的知識總結出來,便于有針對性地設計案例;最后,高中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不能照搬照抄網絡上的資源,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思考選用哪一種案例,如何將案例引出[2]。

2.注意學生的能動性,合理設計案例的內容

一方面,做好上一c內容之后,高中教師就需要進行實際的設計工作,遵循尊重學生能動性的原則,避免“A或B”選擇教學方式,設計開放性的案例內容,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保證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分析教學案例的構成要素,為實際的教學應用做好準備,這些要素主要包括教學情境的選擇、案例教學的目標、講解的過程設想、實際講解的效果和總結不足,使設計的教學案例具有完備性,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案例設計的結構,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結構。如講解判斷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內容時,在設計案例的時候,需要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并且采用循環結構,復習之前學過的平行的概念,然后講解直線與平面之間的平行關系,設計學生自我學習的板塊,完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而且要做好教學的總結,在講解之后,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找到不足,便于日后改進。

3.高中數學教師提高應用網絡教學資源的能力,保證應用案例的效果

高中教師提高自身應用網絡教學資源的能力,及時在網絡上找到可以借鑒的內容,既保證案例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在瀏覽的過程中,擴大自身知識的掌握范圍。另外,數學教師在應用案例之前,還要在數學教研組中進行探討,綜合組內各位數學教師的意見,對設計的案例進行改進,保證應用案例的效果。

總之,高中數學教師提高設計和應用教學案例的能力,對提高教學的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都有正面的影響,高中校長和數學教師需要重點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內容,設立數學教育專業的學校還要提高教學的水平,培養學生對教學案例的理解和設計的能力,為我國高中數學學科做好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沈 澄.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課堂教學實踐――以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數學課件獲獎作品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50-54.

第3篇

一、了解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常態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

3.情節。有了主題,就可以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生發展過程的細節寫清楚。

4.結果。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

5.反思。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不一定是理論闡述,可以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二、寫好案例的關鍵

1.選擇復雜的情境。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作出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心理的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師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主觀認為教學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

三、案例的表現形式

第4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練習六中有這么一道題:

(見題圖)這個頒獎臺是由3個長方體合并而成的。它的前后兩面涂上黃色油漆,其他露出來的面涂紅色油漆。涂黃色油漆和紅色油漆的面積各是多少(題圖說明:這三個長方體頒獎臺緊靠著,且中間的1號頒獎臺最高,左邊的2號頒獎臺次之,右邊的3號頒獎臺最低。在1號頒獎臺的正面靠近這個長方形面的左邊豎直邊線的右側中下方標注“65cm”字樣,同時在這條邊線上面一小部分的左側標注“10cm”字樣,而在圖中還有五處標注“40cm”字樣,表明這三個長方體的下底面都是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以及3號頒獎臺的右面也是一個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

學生自主解答后,我發現大體有兩種不同的答案,其一是這樣的——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65-10﹚×40+65×40+40×40] ×2

其計算結果為128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65×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65×40+﹙65+10﹚×40+40×40] ×2

其計算結果為144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65+10﹚×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800平方厘米。

學生的解題思路大致相同,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對此,我組織、指導學生進行了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大家發現了兩種解法的差別在于1號頒獎臺的高的取值不同,即一種解法的取值為65厘米,另一種解法的取值為75厘米。由于題圖中明確標注了40厘米、65厘米及10厘米等數值,則可以從中對三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取值,而正常情況下這幾個量(已知條件)的取值在圖中可以很容易得出來,為什么會有學生產生誤解呢?到底哪種取值是正確的?通過討論、探究,最后大家一致認為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學生甲:如果2號頒獎臺的高是65厘米,那么原題的圖中就應該把“65厘米”字樣標在2號頒獎臺的左邊,所以根據“65cm”字樣標注在1號頒獎臺的正面上,我認為65厘米是給出的1號頒獎臺的高。

學生乙:我觀察到1號頒獎臺正面左邊的這條棱被分成兩條線段,上面較小的部分是10厘米,而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下面較大的部分則為65厘米長,而這兩個數字都是標注在這兩條線段附近的,所以1號頒獎臺的高就是10厘米與65厘米之和,即75厘米。

師:既然同學們對題圖中已知數值的讀取存在分歧,現在我就給大家一個科學的解釋——我們可以把題圖理解成是由實際的頒獎臺按一定的比例縮小而形成的,這就要有一個縮小的“尺子”,我們把它稱之為“比例尺”,而在同一個圖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定的,那么同學們就來求一下圖中有關線段在不同取值情況下的這個“比”如何?

聽了我的說法,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行動起來。

經過同學們的測量、計算、比較,最后證實了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對于一道數學題的解答,似乎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而課后想起來,我的這種做法并非“小題大做”,而卻是“大有益處”的。

1、 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 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3、 通過“借題發揮”而把知識向未知領域延伸,不但實現了“比例尺”這項知識的滲透,而且還使學生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4、達成了培養學生形成細致而有序的審題習慣這一教學設想。

回顧此例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盲目地、簡單地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正如上面的這個問題,如果我只是告訴學生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認識不清的學生只要照做就可以了,那么仍會有學生感到不解,甚至還可能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而一頭霧水。

第5篇

1 認知負荷理論概述

1988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心理學家J.Sweller在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認知資源分配的角度正式提出“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簡稱CLT). [2]隨后認知負荷理論開始在教學實踐領域被廣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諸多研究證明,認知負荷理論為研究教學過程中的認知處理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框架,對教學實踐具有極其現實的指導意義.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認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工作記憶”對信息的有限加工和“注意”的選擇性,即復雜的學習內容會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 任何教學都會引起三種認知負荷. 所謂認知負荷是指同時被要求施加在工作記憶上的智力活動的全部數量 [3]. 認知負荷理論提出了三種基本類型的認知負荷:內部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和相關認知負荷. 內部認知負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以下簡稱內在負荷)是指工作記憶對教學內容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元素(如概念、規則的基本成分)的數量及其交互性進行認知加工所承受的認知負荷. 它取決于所要學習材料的本質與學習者的專業知識之間的交互程度. 內在負荷從某種意義上反應了教學內容的復雜性或難度,教學內容難度越大,對工作記憶施加的內在負荷越大. 同一難度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內在負荷. 外部認知負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是超越內部認知負荷的額外負荷,它主要是由設計不當的教學引起. 相關負荷(Germane CognitiveLoad)是指與促進圖式構建和圖式自動化過程相關的認知負荷. 相關負荷主要源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實質性的認知操作. 外部認知負荷和相關認知負荷都直接受控于教學設計者.

三種類型的認知負荷是相互疊加的,且三項之和不超過工作記憶的總負荷. 所以,對某次教學內容而言,如果要獲得好的學習結果,那么對該教學內容的教學必須有效管理三種認知負荷,使學生所承受的三種負荷之和不超過其工作記憶的總負荷. 因此要產生好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外部認知負荷,增加相關認知負荷,并且使總的認知負荷不超出學習者能承受的認知負荷. 否則,就會產生較低的認知效率. [4]

2 直棱柱表面展開圖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 情境引入,引發思考

師:我們班要制作一個正方形的募捐箱,要求既規范,又美觀,因此,除了美術設計,還要了解它展開后的圖形的形狀,從而裁剪紙張,那么,一個正方形募捐箱的展開圖是怎樣的一個圖形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增加相關負載. 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初步猜想出正方體的展開圖是一個由6個正方形組成的平面圖形. 同時,通過這個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同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

活動二 師生互動,驗證猜想

師:正方體募捐箱的展開圖是否同學們說的形狀呢(圖1)?你是怎么驗證的?

(學生分組討論,在學生作探究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讓他們嘗試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在這項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發揮他們的潛能. 最后找小組代表發言,匯報結果. )

小組一:我們小組是將正方體募捐箱沿棱剪開,得到平面圖,再將這個平面圖形折疊,圍成正方體. 小組二:我們小組首先在方格上畫出可能存在的正方形募捐箱的展開圖,然后將畫好的展開圖形剪下,將剪下的展開圖形按照方格線折疊,看能不能圍成正方體.

師:各個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正方體展開圖的成果. (教師把學生已有的成果在PPT上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增加相關負載)(圖2圖5)

師:那么這些展開圖都是怎么得到的呢?看到這些展開圖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裁剪過程?

(設計意圖:在學生展示成果的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可視化技術,邊演示邊講解,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樣學生就能看到別人當時思維的活動過程,體會思維的多樣化,進而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 視覺通道+聽覺通道,減少負荷. )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請同學們現在總結關于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并將它們進行分類(如圖6與圖7).

(設計意圖:在PPT上總結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并將它們進行分類. 有效促進和增強圖式的生成,增加相關負載. )

活動三 問題解決,促進深度學習

螞蟻爬行最短距離問題(圖8)

師:老師一邊讀題目,一邊用電子粉筆在圖目中圈出“最短”兩個字.

(設計意圖:多元表征信息進行“信息組塊”,促進深度意義學習,降低內在、外在負載. )

用電子粉筆將關鍵字標出,以降低外在負載,增加有效負載.

生:……(沒有強烈反應)

師:如果從螞蟻從點A爬到點B的話,最短路線應該是怎么樣的?

生:連結AB,線段AB就是最短路線

師:那么同學們猜想一下,從A到C的最短路線會是怎么樣的呢?

生:(……思考片刻)把這個正方形展開,連接AC可能是一條直線

師:這是我們的猜想,我們來具體地操作看看……

(設計意圖: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改變學生的認知準備狀態,降低外在負荷. )

師:拖動點P(慢慢拖動)

生:觀察PA、PC、PA+PC的長度,觀察得到最短距離是2.2361(圖9)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想,再慢慢拖動動點. 可視化技術雖然能增強有效負荷,但要緩慢運動,否則增加外在負荷. )

師:我們把上表面展開一下,同學們發現什么了?

生:點P、C、B在一條直線上

師:我們怎么樣可以證明呢?

生:運用勾股定理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把推理過程進行可視化,利用計算機軟件可與人實時交互的功能實時干預、引導和約束學生推理思想過程,降低外在負荷. )

師:最后我們來思考書本上這個19世紀謎題創作者杜尼登的創作的“蜘蛛和蒼蠅”問題.

生:這個房間時長方體,只要把長方體進行展開,連接兩點的直線就是爬行的最短距離(圖10).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及時將知識進行及時遷移. 增加相關負載. )

活動四 課堂小結,主動反思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評價)

生1:學習了本節課內容之后,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正方體制作和展開方面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生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生3:我動的了當遇到難題時,不要膽怯,要積極地動腦、動手、洞口去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趙俊峰,申繼亮. 中學生學習過程中認知負荷的現狀[C].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

[2] John Swller,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Effects on Learning[J] ,Cognitive Science,1988(12) :257-285.

[3] Graham Cooper. Research into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t UNS[A]. School of Education Studies[C].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Sydney,Australia.1998∶11.

第6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案例式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案例式教學模式得到了相對較為廣泛的應用。其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需要對教學案例進行精心設計,保證它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緊扣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還要注意保障教學案例的發展性,在對教學案例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另外,相關教師還要注意對教學案例中的指導性進行重點關注,保障教學案例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可以體現出指導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一、案例式教學的含義

隨著教學模式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案例式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而衍變而成的,其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改變了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是中心。其中,所謂的案例,就是相關的教師在課程開展之前,結合相關的教學知識,對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題目進行綜合以及挑選,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編寫的課件教案。

其中,由于數學教學的特殊性,作為其教學的核心,問題可以看做是數學知識的生動反映。在案例式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中的教學目標,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基礎上對案例進行設計編寫,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時候,對這些教學案例進行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進行訓練以及培養,促使他們在對案例進行解答以及探知的過程中得到學習技能的提高。另外,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相關的教師需要保證案例能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實用性,促使它和教學要義僅僅相連,從而對教學活動開展進行有效的提高。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案例式教學的應用

1.案例教學的典型性

在初中數學就教學中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要注意結合教學素材,將學生作為實施的主體。其中,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某些教師在對初中數學教師在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其案例的四設置與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都不符合,教學案例中的典型性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教學活動在開展的時候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達不到相關的要求。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案例式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在對教學案例進行設計的時候,要結合實際情況,在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以及難點進行突出,為教學案例的典型性提供保障,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探析以及解答,對教學相關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

2.案例教學的發展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其主要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學習素養、學習技能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標的實施下,教學活動在開展的時候還要注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主要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還要注意對這一理念進行貫徹落實。這樣的教學理念就致使了教師在對案例式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案例式教學的運用進行統一,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素養以及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案例教學的指導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還要注意對其相關的指導性進行保障,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注意評價教學,促使相關的教師對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判、思考以及辨析。在利用案例式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開展的時候,相關的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注意與評價教學相結合,對學生之間的相關評價以及小組評價活動進行及時開展,促使學生對學習經驗以及解題經驗進行及時總結以及歸納,鼓勵他們對自身的看法以及見解進行積極表達。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相關的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在不斷學習以及反思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發展和改革,案例式教學得到了相對較為廣泛的運用,其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能力的提高。其中,在初中教學中對案例式教學進行運用的時候,相關的教師還要注意結合教學實際,抓住正確的教學理念,對具有典型性的教學案例進行選取使用。另外,利用案例式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重點關注,對案例式教學中指導性進行充分的發揮,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反省,從而使他們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東.案例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23(12):192-193.

第7篇

關鍵詞:經濟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法

1經濟類高等數學課程案例教學形式所具有的優勢

1.1能夠增加高等數學的經濟價值

因為現階段經濟類高等數學教學案例和社會的實際問題的關系是比較密切的,學生通過對于數學的學習可以更好的掌握社會中的經濟問題,比如借助微積分這樣的形式可以明確商品出售時機的問題,如此就能夠使得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其中進而閩南歌曲高等數學所存在的價值,進而增加學習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

1.2建立經濟問題的量化思維

對于經濟的量化的形式在進行培養經濟類專業的學習的時候以及在改革教學體系的時候所具有的地位越來越明顯,最簡單的就是福利彩票的發行公司以及保險公司在進行運行的時候都包括概率統計,這就屬于經濟學中的一個知識點。高等數學是一門比較基礎的課程,其中的案例教學法可以在研究經濟問題的時候能夠充分的使用數學工具,這樣方便這個專業的學生能夠使用量化思維來解決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便于這樣的一種形式能夠在經濟學課程里面得到廣泛的使用。

1.3增加學生高等數學應用能力

高等數學案教學中的案例,通常會包括對于案例的收集整理、對于案例的調查分析以及建立數學模型,還有一些案例會包括數學實驗,進而這樣的一種形式涉及到了參與式的教學形式,進而能夠增加對于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視程度以及對于數學應用能力考察的重視程度,這樣可以很好的增加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經濟類高等數學課程案例教學里面所存在的不足

2.1不能平衡理論教學以及案例教學

高等數學里面有著比較詳細的理論體系,這些可以使得授課的教師僅重視課程的教學,進而忽略掉了案例教學,再有就是,一些授課的老師很難對于案例教學進行定位,進而就會產生比較多的錯誤觀念,這樣就很難使得教學課時以及課程整體的形式進行聯系。

2.2沒有合理的高等數學教學案例

經濟類高等數學案例需要有著較強的實用性、思考性以及發展性,所謂的實用性指的就是案例可以反映社會的經濟現象,并且是一個值得高度注意的問題;所謂的思考性指的就是,案例以及教學內容能夠密切聯系,學習在進行解決案例問題的時候需要準確的使用數學理論;所謂的發展性指的就是案例涉及到了比較多的數學知識,當解決案例問題的時候對于數學工具的使用需要明確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數學案例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進而阻礙了高等數學案例教學的發展。

2.3不具備開展案例教學的能力

大多數的數學教師都比較使用之前的高等數學教學形式,進而就很難適應案例教學,大多數的教師沒有組織以及掌控課堂的能力,當進行調查研究的時候或者進行案例討論的時候,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中來,進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或者進行思路設計的時候,沒有教師的指導進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3促進經濟類高等數學案例教學形式的發展的措施

3.1設計高等數學專題式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案

通過設計高等數學案例式教學的方案可以有效的平衡理論教學以及案例教學。有關的案例教學的形式能夠使用經濟類案例教學課程,不過當教師進行授課的時候需要明確,當進行解釋教學形式的時候需要充分地使用高等數學的知識、理論以及結論。經濟類高等教學課程需要明確數學理論教學的重要性,要是遇到了典型的問題,就需要模擬有關的場景進而來開展教學。

3.2增加高等數學教學案例庫的建設

速度有關的數學案例庫可以給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案例式教學的時候提供可靠的保障,要是有關的案例不能夠準確的聯系社會現象,或者是不具備實效性,就很難進行正常的案例教學,所以需要增加對于數據庫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這樣一項工作可以促及高等數學案例式教學的發展。

3.3增加教師的案例式教學的能力

當使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研究式學習形式,這樣可以間接的促進評價制度的進步,不過在這個評價過程中,有關的教學形式具有比較強的過程性以及綜合性,進而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的了解高等數學的理論知識,并且也需要充分明確高等數學對于經濟學的價值,不僅如此,也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做出評價。

4結語

經濟類高等數學的案例教學在現階段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且這樣的一種教學形式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種形式能夠和研究式學習形式進行聯系,進而也就促進了教學的改革,所以這個模式具有較大的潛力,但是現階段這種形式在經濟類高等數學教學領域壁柜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就需要增加有關的研究力度,并且及時的進行創新和改革,進而促進這種教學形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德礦.高等數學教學如何與中學數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有效地銜接[J].中國大學教學,2013(05):47~49.

[2]孫俠,殷志祥,許峰,徐輝.高等數學和新課標下中學數學的脫節與銜接問題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214~215.

第8篇

關鍵詞:教學案例;教學過程;教學手段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當前,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通常情況下,只有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才會選擇讀中職學校。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也不愛學習,并且他們也不了解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等,這就導致中職數學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

一、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

1.從學生的角度來講

第一,大部分中職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雖然數學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作業,但是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會自己完成作業,數學成績很不理想。還有一部分中職學生存在著這樣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中職學校安排數學課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他們沒有從心里真正正視數學這門課的重要性。

第二,與普通高中相比較,中職學校學生的生源質量較差,大部分學生都是中考落榜的學生,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參加過中考。當這些學生踏入校門之后,他們認為自己畢業后就是在車間干體力活,沒有大出息,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導致中職學校學生的自卑心理較為強烈。

2.從教師的角度來講

其一,教師缺乏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很多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并不了解學生所學的專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將專業知識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本質上來講,中職學校開設數學課的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但是由于數學老師并不了解專業知識,這就導致數學教師并沒有將數學課的作用發揮出來,并且也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知識是毫無用處的。

其二,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從教學方法上來講,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并且也會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的心理。從教學設計上來講,教師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并且在課堂上也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多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新設計的作用

由于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再加上很多中職學生認為:他們選擇中職學校是為了能夠學習到一門技術,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在課堂上他們有的玩手機、有的走神、有的竊竊私語,這就降低了數學課堂的效率。針對此種狀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興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新設計,不斷創新教學案例和教學手段,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其中,在選取教學案例以及教學方式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兩個方面:(1)教學案例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2)教學手段與學生的學習特征密切相連。如此有助于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推動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三、創新設計的實踐探討

1.創新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一,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的案例。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數學教學內容選取不同的案例,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比如:講解“集合的概念”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導入:某一個超市進了一批貨,這批貨有面包、餅干、彩筆、果凍、薯片、尺子、橡皮。那么請同學們將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籃子里。此時學生會將面包、餅干、果凍、薯片放在標有食品字眼的籃子里;將彩筆、尺子、橡皮放在標有文具的籃子里。教師通過一個生活事例來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又比如:講解“集合的運算”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教學案例:某班第一學期的三好學生有蔣樂、王杰、劉勇、李麗;第二學期的三好學生有王杰、孫露、李麗、彭湃,那么該班哪位同學連續兩個學期都是三好學生呢?然后教師讓學生將這三個集合分別表示出來,然后再觀察這三個集合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案例,既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又讓學生認識到集合的交集運算。

第二,與學生專業知識密切相連的案例。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比如:講解“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時,如果學生所學的專業是烹飪,那么教師可以列舉這樣一個案例:在畢業之后,如果你們想要自己開飯店,那么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材料呢?如果學生所學的專業是電子,那么教師可以列舉這樣一個案例:在家里如何使用電器才能最省電呢?又比如:講解“等差數列的定義”時,數學教師可以向電子專業教師借一些電阻,如:1千歐、4千歐、7千歐、10千歐……然后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電阻之間的關系,最終引出等差數列的定義。

2.創新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且還要主動解決這些問題,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本質上來講,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創新力,但是有的學生不主動思考,這就導致他們自身的創新力越來越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比如:講解“等差數列的定義”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能不能將等差數列定義中的“差”改為“和”呢?還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能不能將等差數列定義中的“差”改為“比”呢?針對學生提出的這兩個問題,教師要進行講解,這樣做既讓學生對等差數列的定義有了全面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由于有一部分中職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較差,如果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較為抽象,那么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比如:講解“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時,教材中借助單位圓來進行推導,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解單位圓推導公式時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數學教師要適當轉變教學方式,以此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數的推導公式。近幾年來,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要巧妙運用“微課”資源,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講解“橢圓的標準方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總之,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案例,還要創新教學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教學內容過于難或者過于簡單都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清燕.淺析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趙林.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究[J].職教通訊,2014(3).

第9篇

通過教學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得失、教學評價等五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反思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 反思教學 教學案例 評價

一、以教學理論指導反思

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反思性教學,為教學實踐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它啟發教學者反思操作性教學的許多局限,不斷探究教學中的新問題,在探索中把自己鍛煉成學者型教師,改變經驗教學和簡單重復教學的普遍現狀。

二、以教學案例實踐反思

如在教“和是9的加法”時,筆者出示圖讓學生說圖意:幼兒園有3個小朋友在中踢皮球,又來了6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踢皮球呢?3+6=9或6+3=9。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這題還可列成其它算式,圖中有4個小朋友是女孩,有5個小朋友是男孩,圖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呢?算式是4+5=9或5+4=9?!笔苓@名學生的啟發,又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這題還能列出算式,圖中穿的紅色上衣的有2個小朋友,穿黃色上衣的有4個小朋友,穿黑色上衣的有3個小朋友,圖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呢? 2+4+3=9或3+4+2=9。筆者發現,原來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作為老師在“傳道授業”時,應經常“充電”不再局限于自己學生時代時的那些知識,應該跟上時展的教學步伐。

三、以教學得失審視反思

從“得”的方面,作為教師應該重點反思這堂課的特色,從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氛圍、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等方面,總結一下本堂課的特色。從“失”的方面,也應該進行反思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次教學,如教學環節的設置是否合理、多媒體教學是否科學、學生回答是否積極、教學中的案例是否實用等,同時,要分析思考怎么才能避免下次再出現類似問題。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每節數學課都應該進行一分為二的反思,進行總結,從中得出本節課的優勢和劣勢、成果和不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讓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得以提高。

四、以教學評價促進反思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通過課堂中的個性化評價、作業中的個性化評價和成長記錄袋中的評價等,促進學生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課堂中的個性評價,如將“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很好!”送給外向型的學生;用“你講得很好啊,聲音響亮介紹給大家”等;作業中的個性化評價,如對一些優秀學生采用“優秀”、“真能干”、“真聰明”、“思維敏捷”等簡短的激勵語,對各方面都一般的學生采用“良”“進步真大”“爭取再努力”等深情惋惜語,對一些能力較差,但非潛力因素好的學生,采用“中”、“再努力”“多動腦筋好嗎?”等等;成長記錄袋中的評價,即在成長記錄袋中,設計一個“評價”欄,在欄中有“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同學對我說”,并且還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反思,并定下發展目標。通過這種全方位互動化評價,使學生全面的認識自己,讓學生體會自己的每次進步,充分調動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其潛能與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10篇

【摘 要】WebQuest是一種新型的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也是一種以研究性學習為特征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

>> 利用Webquest進行物理教學的案例 WebQuest導言模塊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WebQuest設計與應用調查分析 WebQuest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的教學案例設計 WebQuest模式在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WebQuest應用理據與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基于WebQuest的通用技術教學平臺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的WebQuest教學設計 案例分析Vocabulary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案例的分析與導入 高中英語教學中WebQuest的教學設計 基于WebQuest的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 WebQuest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webquest的高職德育教學實踐 WebQuest在數據庫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WebQuest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試論會計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與設計 WebQuest團隊合作教學模式在營養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教學案例的設計與解讀 WebCL教學設計的探討與案例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陳祎.如何在WebQuest中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EB/OL].http://.cn/webquest/highlevelthinking.htm

[3]萬福,于建福.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132-139.

[4]伯尼·道奇,柳棟(譯).FOCUS——撰寫Webquest的五項原則[EB/OL].

http://.cn/webquest/focus.htm,2002-06-30.

[5]張增全.如何選擇一個WebQuest主題[EB/OL].http://.cn/webquest/wct.htm.

[6]Bernie Dodge.“過程”撰寫的核對清單[EB/OL].http://.cn/webquest/processchecker.htm.

[7]王景英.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 [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8-36.

[8]閆寒冰.信息化教學評價——量規實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9.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

第11篇

小學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往往要通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習得和運用等過程才能逐步外顯,最終被學生所領悟和接納。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把握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理解、反思及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例如,教學“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時,教師給出一道題:1千克蘋果14元,1千克草莓21元,小明買了5千克蘋果和3千克草莓,共花了多少錢?一位學生這樣解答:14×5=70(元),21×3=63(元),70+63=133(元)。隨后,教師追問:“14×5=70(元)表示的是什么?21×3=63(元)表示的是什么?70+63=133(元)表示的又是什么?”在這位學生解釋各個列式的含義后,另一位學生指出:“這三個算式其實可以合并成一個算式,即14×5+21×3=133(元)。”教師表揚了這位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這兩種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否一樣?”學生對比兩種計算方法,從而真正理解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的特點。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深入對比,巧妙地將類比思想滲透其中,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表象逐步向本質深入,為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循序漸進,注重思維的階段性,培養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斷豐富認知,強化理解。一般而言,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必定要經歷從混沌到清晰、從具體到抽象、從感知習得到內化運用的過程,教師切不可操之過急,而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注重學生思維的階段性,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首先向學生出示兩個面積相等的不規則圖形,請學生思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然后,引導學生嘗試通過分一分、移一移等方式,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從而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讓學生初步感知轉化思想的實用價值。隨后,教師又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轉化思想將其轉化為學過的長方形。學生給出了兩種轉化方法:一種是在平行四邊形中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進行拼接,另一種是在平行四邊形中剪下一個直角梯形,然后進行拼接。教師趁機引導學生對比這兩種方法:“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對轉化思想中“總量不變、等量代換”的特點的認知。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沒有直接講解轉化思想,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比較兩個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讓學生初步體驗和感知轉化思想,然后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的教學注重學生思維的階段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三、多維嘗試,鍛煉思維的創造性,培養數學思想

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多渠道、多視角、多層次地思考問題,鍛煉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例如,教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教師設計了“抽簽組數比大小”的游戲。教師事先在黑板上按順序寫好數位的名稱,并提供一個裝有數字的卡片袋,然后邀請學生上臺抽一組數字,并按要求將數字放在合適的數位上。第一次,教師要求學生將抽到的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數位排列;第二次,教師要求學生將抽到的數字按照從大到小的數位排列。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對這兩個組合數進行比較。教師還可以修改規則:學生每抽一次數字,自行決定放置在哪位數位上,排滿數位之后,再和前面的兩個組合數比較大小。

第12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調動,主要是以高中數學課程改革作為主線,注重對學生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高中學生應該具有的思維、能力以及智力得到全面的發揮,將高中數學學習的質量進行全面的提高,對于我國進行素質教育的需求更加適應,所以,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師,其首要任務仍然是進行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的實施,并且將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對高中數學教學進行優化,已經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師最大限度發揮課堂教學功能,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下面,筆者就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探討。

一、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所謂的教學就是指掌握和理解基本數學知識、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中最為關鍵的活動過程。俗話說,學然后知不足,那些在數學課堂之前進行自己預習、學習過的學生,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往往更能夠專心聽課,這些學生清楚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什么地方應該省略、什么地方可以精雕細刻、什么地方需要詳細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及時的復習,通過對教材進行反復閱讀,并且多方面的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可以將基本概念和知識體系記憶與理解進行強化,將所學到的新的數學知識和相關的舊知識進行聯系,并且對其進行比較和分析,將所學到的新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熟練掌握的舊知識。

二、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式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要先將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巧妙的轉化,轉化成為高中數學問題思維的情景。但是,在我們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能夠激發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v觀自身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師進行數學問題創設的方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將高中數學教材中先定理后應用實際問題轉換成為將應用題作為開始的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我們也可以對數學認知矛盾進行利用,來進行高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同樣可以用我們在數學知識展示過程中所形成的數學定理、概念等基本的知識來進行數學問題情景的創設,以便能夠將問題解決、建構數學、解決問題這一探究的過程進行全面的突出和展示。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營造出一種寬松的數學問題探究環境,使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呈現出巧妙和生趣,教師還應該找到創新思維的訓練和高中數學教材內容這二者之間的結合點。

三、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引導學生學習人文精神

讓學生更多的進行活動已經成為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最為重要的內涵,在筆者過去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曾經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現在,筆者更加深刻的領悟到了,學生之間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快樂,同時深刻的理解了公式和定理,并且對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進行了很好的培養。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必須要引導高中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學習。

四、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數學素養教育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回答,數學教師不能夠將自己看成課堂最為重要的主要角色,更加不能僅僅自己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必須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多多發言,這樣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很好的鍛煉。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時間還能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夠安靜的學習和思考,使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有些收獲必須是人們自己進行領悟而取得的,并不是教師為其進行灌輸的;還能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使學生能夠很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從而將自己的方法和思想表達清楚。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多多的提問,使學生能夠敢于表達、敢于發言,教師不能夠代替學生進行思考。

五、結語

本文中,筆者主要從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加強學習方法指導、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創設問題情境、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引導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學習以及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之數學素養教育這四個方面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參考文獻:

[1]陳勇.淺談高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為的偏差與對策探微——從幾則教學案例的分析與比較談起[J].數學教學通訊,2007(4).

[2]江蘇省教育出版社高中數學課標實驗教材編寫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學案例選編(1)[J].中學數學月刊,20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社旗县| 盘山县| 弥渡县| 鲁甸县| 灵石县| 崇文区| 长宁区| 莫力| 封丘县| 临武县| 嘉禾县| 岳西县| 绥化市| 桦川县| 正镶白旗| 枣阳市| 来安县| 论坛| 盐池县| 甘肃省| 屏山县| 南城县| 盖州市| 托克逊县| 蒙山县| 霍山县| 边坝县| 利川市| 常熟市| 泽普县| 监利县| 天津市| 新邵县| 陇川县| 乌海市| 武定县| 高安市| 大理市| 阿克|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