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6 10:18: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狂人日記賞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語言基礎知識
(1)字音:三年高考的字音考查都是選擇正確的一項,其中2013年、2014年標注了讀音。2012年考查了聲調(dānMdàn)、前后鼻音(línMlíng)、平翹舌(zīMzhī)。2013年標注讀音,判斷正誤。B餐霜飲雪(xiě),誤讀;C謙遜(sùn),誤讀;D青苔(tāi),多音誤讀。2014年標注讀音,判斷正誤。誤讀A 驀(mù)然,D采擷(jié)聲調C 脂(zhǐ)肪。
啟示:關注生活中的常用常錯字,做題時注意在前后鼻音、舌邊音與鼻音、平翹舌、聲調設置的陷阱。
(2)字形:三年高考的字形考查都是選擇沒有錯別字的一項,兩個兩字詞兩個成語共四個詞構成一個選項。2012年A“歌聲緲茫”C“簫索”都是形異音同誤寫,B“廖廓”則是形似音異誤寫。2013年A“凄婉惆倀”B“精捍”D“典藉滿架”都是形似音似誤寫。2014年全是形異音同誤寫。A“切蹉”C“時事造英雄” D“促不及防”。
啟示:關注形似音異字,做題時小心認真。
(3)詞語:三年高考的詞語考查都是“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選擇最恰當的一組”,三個兩字詞一個成語構成一個選項,其中一個虛詞三個實詞。
啟示:注重語境及近義詞的辨析,抓住不同語素分析近義詞的差別。
(4)病句:三年高考的病句考查都是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2012年A成分殘缺,“隨風生長”缺少主語,B成分殘缺,“閑情逸致”缺少謂語“有”,D語序顛倒,關聯詞“不僅……而且”后的內容顛倒。2013年A語序不當,“一幅大寫意的美麗中國”,B結構混亂,“沒有剝奪站在廢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堅強”,D成分殘缺,“總有一種耐人尋味留在心中”。2014年B搭配不當“人口……高于……水平”,CD選項關聯詞的位置不對,主語不一致時,在主語的前面“公民不僅……還會有一個平臺建成
啟示:高考要求掌握的六種常見病句類型是: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語序不當,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加黑的兩種類型近三年沒出現在考題中)
(5)文常:2012年A孔乙己,B哈莫雷特,C宋詞蘇軾,D意識流,《墻上的斑點》《追憶逝水年華》《半張紙》。2013年A《論語》,B《紅樓夢》,C《狂人日記》,D海明威,《橋邊的老人》《老人與海》。2014年A《孟子》話語理解,B《吶喊》中的《明天》,C《雷雨》,D卡夫卡《騎桶者》
二、現代文小閱讀
2012年選文《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馮友蘭),設題錯誤類型有6A張冠李戴,7C強加因果,8D無中生有,2013年選文《鄉土本色》()。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張冠李戴都有設題。2014年《藝術與中國社會》(宗白華)。設誤類型有強加因果、無中生有。
三、文言文閱讀
2012年《家有名士》正文選自《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內的文字是南朝劉孝標的注解。有刪改。2013年《廉希憲事略》選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輟耕錄》。2014年《基傳》(宋濂?明),選自《宋學士全集》。9題詞語解釋,10題多項組合選擇,11題有關文章內容分析與概括。12題譯文9分,為三個句子。文章為組合式,同一人事的不同記載或相似人事的不同疊加。13題為文言斷句,3分,斷句不超過6處。2012年選自《世說新語》劉孝標注。2013年選自《元朝名臣事略》。2014年選自《基傳》(宋濂?明)。
啟示:斷句文段雖不出自前面的文言文篇章,但與之有關聯。三年考在人物。
四、古代詩歌閱讀
2012年唐詩,《送鄒明府游靈武》(賈島)。設題兩個。第一題概括鄒明府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簡要分析。第二題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分析。2013年宋詞,《臨江仙》(歐陽修)。設題兩個。第一題概括詞中豐富的情感。第二題結合兩個句子賞析此詞“飄逸”。2014年唐詩,羅鄴《早發》。設題兩個。第一題“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藝術手法。第二題賞析“背”表達效果。煉字類。
啟示:考查的有人物形象、煉字、情感、風格。情與景、技巧手法及句子的賞析則較少涉及。
五、名篇名句默寫
2012年,《詩經 關雎》《李憑箜篌引》《虞美人》《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逍遙游》《陳情表》《桃花源記》《出師表》。2013年,《孟子 寡人之于國也》《過秦論》《歸園田居》《滕王閣序》《使至塞上》《夢游天姥吟留別》《赤壁賦》《聲聲慢》。2014年《短歌行》《桃花源記》《詠懷古跡(其三)》《琵琶行》《菩薩蠻(其二)》《醉翁亭記》《赤壁賦》《破陣子》。
啟示:關注沒考過的篇目。
六、現代文大閱讀
三年的設題形式穩中有變,自2012年19題設為探究題,2013年16題明確要求,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2012年,《耳邊杜鵑啼》(羅瑯)。17題,文章用較大篇幅敘述“姑嫂鳥”的故事的用意。18題,分析“姑嫂鳥”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19題,選取一個角度,結合文章對“杜鵑鳥就這樣被美化了幾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2013年,《羅曼?羅蘭》(徐志摩),17題,結合第②段內容分析,羅曼?羅蘭為什么醉心于“敵人”的音樂藝術。18題,結合全文概括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了什么。19題,結合全文并聯系現實探究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英雄”的影響。2014年《六指猴》(墨中白)17題,小說中那塊活潑有趣的玉蟠螭在情節安排與人物塑造上有何作用?18題,概括候六與東家的性格特點,并作簡要分析。19題,這篇微型小說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寫法?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啟示:2012年在結構上出題較多;2013年在概括上出題較多。句子的賞析,手法的運用較少設題;2014年考題雖常規,但容量增大。
七、語言運用
2012年,20題,全民讀書月活動,為《楚辭》或《史記》寫一則閱讀宣傳語。21題,用對偶句描述《紅樓夢》中寶黛初會的情景。22題,欣賞漫畫貓與衣衫上的魚,為其題詩或配文。2013年,20題,你如何看待莫言與郭敬明作品銷量現象。21題,《雷雨》臺詞的改變,你認為哪句更好。22題,豐子愷漫畫《巷口》,圍繞“盼”寫一個場景。
2014年,20題,用七字句描述“從”“北”的形體結構與字義。要求①形義描述合理;②押韻。21題,"讀論語,談交友"讀書交流會,寫一則贈語印制書簽,原創,不超過30字。22題,用詩或文的形式描繪心中的奔馬,原創,比喻、比擬兩種手法,不超過60字。
啟示:漫畫題經久不衰,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
八、作文
2012年,材料作文,科技發展與傳統事物的流失。2013年,材料作文,“方”“圓”。2014年,材料作文,山腳、山腰、山頂的風景。
經過一段時期的新課標的實施,我們感受到了這是全新的課程理念:新型的學習方式,嶄新的評價標準,現在我就談談實施新課標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轉變教師角色、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的轉變是推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要徹底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首先要轉換教師的角色。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應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善于合作的的探究者,良好探究氛圍的創造者,學生探究活動的觀察者和服務者,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打個比方,過去,學生手中都拿著待點燃的火把,等著老師給自己火種;當今的時代,應該是老師與學生都執有燃燒的火把,老師的任務是引導眾多的火把一起放出光和熱。學生對教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對此應積極鼓勵,多方引導,使課堂成為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唯有如此,才能創建和諧平等的氛圍。為此,我們研究教學方法,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提高,創設出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走進學生心靈。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思考的價值,老師也感受到師生和諧交流的樂趣,這種和諧的氛圍在我們的課堂上隨時可見,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感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 改變獨立競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現代教育理論所倡導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活動,協調的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不僅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有利于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發展。"自主"即主動學習,主動地在語文實踐中豐富人文素質,主動接受外界刺激,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構建新知識的意義。探究性的學習,就是要求學生把人生、自然與社會作為研究的對象,質疑問難,深入研究并解決問題。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途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式學習,課堂教學中,老師講授的時間和內容大大減少,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點撥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思路由學生探索,方法由學生尋找,意義由學生概括,難點由學生突破,習作由學生點評。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如賞析課文時,我們常常設計這么一個環節:本課中你喜歡哪一個段落,談一談為什么?無論學生從語言、修辭、寫作方法哪個方面談出自己的理解,我們都給予肯定。如在講《行道樹》一文時,出乎我的預料,學生大多喜歡第二、三、五自然段,有的喜歡語言的優美,有的欣賞行道樹的無私,有的喜歡段落中富于哲理的句子。學生回答完了,我的教學目標也實現了。在學習每一課前,我們讓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目標,自主搜集資料,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如在講《恐龍無處不在》一文時,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了豐富的材料,有的從因特網上下載了精美的圖片;有的從書籍中摘抄了有關的內容;有的同學將從網上下載的配有旁白介紹的各種恐龍資料,通過多媒體栩栩如生的介紹給同學們。這樣一來,課文中提到的恐龍在學生的眼中就不再陌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這種自主學習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新課程倡導師生互動的課堂形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是彼此增加了解、開拓思維的有效途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能起到促進作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實行“六人小組合作制”,小組成員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一起探討課內外難題,一起表演課本劇,成員之間互改文章等。小組和小組之間展開競賽、評比,這種做法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又能培養學生與別人的合作能力。當學生們把自己動手收集的資料展示給大家時,所洋溢出的興奮與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三、 拆掉語文學習的圍墻,建設大語文學習環境
“語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學科”,它涉及人生、自然與社會等方面,這就要求我們開放學習語文的空間。從前的語文課學習只在課堂中進行,離開了課堂,學生仿佛就不再進行語文的學習了,而新的課程標準把“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人教版的教材依據這一理念設置了一系列綜合性的語文活動,就為我們拓展了學語文的空間,放飛學生回到大自然、到社會、到網絡中去尋覓豐富的精神食糧,與自然對話,和自然交朋友,走進大社會,讓學生感受社會和生活的變化,引發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如舉行的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的活動。課前讓學生分組以“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為主題,讓學生們走上街頭、深入屏幕、踏進網絡,收集大量的方言、廣告、錯別字、精彩店名等,然后讓學生在活動課上展示。我們還成功的組織了“探索月球的奧秘”的語文活動課。長于朗讀的,課下準備了有關月亮的詩句;有一副好歌喉的,可以放歌一曲有關月亮的歌曲;善于繪畫的,可以繪出你心中最美的月亮;有豐富天文知識的,可以參加"月球知識擂臺賽"。這些活動,使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快樂中又掌握了很多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建設語文學習的環境,在班級里由同學輪流在黑板抄一首古詩,并要求背誦。學完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我讓同學們欣賞了《狂人日記》等。同學們在瀏覽課后,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讀書筆記。圍墻拆掉了,語文學習的空間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也更濃厚了。很多時候,老師還沒有提要求,學生已自發地在生活中去學習、感悟、搜尋了。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設計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更新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為大面積推廣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但我們也有許多困惑,如:新課程試驗提倡的新的理念與當前社會現實的矛盾,目前使用的測試手段十分單一,使用試卷考試,而新教材所強調的語文能力與這種測試方式不太一致,具體表現在新教材課后練習題理解性、感悟性的題目比比皆是,基礎訓練的題目少而又少。客觀地說,筆試的形式非常適合對語文知識的考查,可“積累、熏陶、感悟”等,單單用筆頭又如何能科學地評估出來?我們的教法能否與全省的統考接軌,這是我們使用實驗教材的教師最為擔憂的。另外,新教材大量增選了文學作品,為語文教學增加了生氣,但也增大了難度。如魯迅的《風箏》,對于"精神虐殺"如何理解?課文結尾的含義是什么?本文獨特的結構、深奧的語言,不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所能接受的,即使老師絞盡腦汁,費勁心思地去講,也難叫涉世不深的學生弄懂。對課文的一些理解,某種程度上都是強加給學生的。新編教材中古詩文太少,初中階段正是豐富語言,發展思維的大好時期,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古詩文的語言比現代詩歌更有音樂美色彩美,更適于初中學生誦讀。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為我們學校帶來了挑戰,帶來了生機,帶來了發展,我們愿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放飛學生靈動的翅膀,讓他們在大語文世界里盡情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