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兒科健康教育總結

兒科健康教育總結

時間:2022-04-09 00:15: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兒科健康教育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兒科健康教育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兒科;健康教育;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健康教育通常會有比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內容需要醫護人員采用靈活和變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功用。激發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學習積極性能夠顯著提高他們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強化教育效果[1]。做好兒科健康教育,應該把被動式服務轉變為主動式服務,為患兒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積極落實人性化服務觀念,將高超的醫療醫護技術與高科技的檢測手段相結合,強化人文關懷、康復指導以及心理安慰等。筆者針對兒科健康教育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F報告如下。

1 兒科健康教育的常見問題

1.1 醫護人員方面

1.1.1 認識方面的不足:部分醫護人員將健康教育看作衛生宣教,在疾病知識的傳授上,常規性的知識宣傳居多;在進行實際宣傳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患兒及其家長的知識水平、行為態度等,無法在根源上協助患兒及其家長培養健康行為;護理工作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的角色沒有完全轉變,僅僅是作為護理活動的執行者以及患兒的照顧者。

1.1.2 專業素質略有欠缺:兒科護理屬于綜合性護理,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具有比較完整和全面的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從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看來,目前部分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學歷水平較低,缺乏實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實施落實的操作技能。

1.1.3 未能有效選擇教育時機:①入院時的健康教育問題。患兒在入院時,護理人員便會對其或家長實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時的患兒及家長正在逐漸適應醫院的環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轉化,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階段的健康教育問題。出院指導比較常見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將患兒出院時,患兒及家屬只有較短的時間來接受醫護人員的相關健康知識,因此患兒出院時,很難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識的真正意義。

1.1.4 教育內容與方法缺乏針對性:內容浮淺,方法單一,重視灌輸式教育,缺少具體指導,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內容與方法缺乏針對性,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未能有效發揮。

1.2 受教人員方面

1.2.1 教育對象具有特定性:兒科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不僅面對患兒,還要面對陪護者。學齡前兒童由于認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陪護者;而學齡期兒童教育的對象則為患兒及陪護者。兒科病房的患兒,缺少成年人的學習特點,而且由于患兒多為獨生子女,陪護者較多且不斷交換,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續進行,容易中斷。加之在患兒住院期間,陪護者主要關心的問題是患兒疾病的治療及取得的療效,對于有關這些疾病的預防、病因及護理措施等知識缺乏求知欲,從而使健康教育難以取得滿意效果。

1.2.2 具有較強的不信任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陪護人對護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懷疑態度,凡事相信醫生的解釋,影響了對健康教育的理解與接受;加之醫生與護士之間對患者解釋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不信任感,影響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關對策

2.1 正確認識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醫護人員強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識或者是改變患者的某種行為,而是預防性保健。因此,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兒及其家長的意見,將健康教育融入護理工作的始終,同時,要求醫護人員端正態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淪為“走過場”的形式主義[2-3]。

2.2 通過有定期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多種途徑提高護士的素質。組織院內外的相關學術講座;組織到其他醫院學校參觀學習;請科主任和年資高的醫生講解有關的專科知識;探討相關的專業知識;鼓勵自學自考;②組織健康模擬訓練,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內舉行各種情景對話,“患者”提出各種問題,提高護士的應變能力和語言溝通技巧,然后集體評價、討論,護士長總結。通過情景對話,不斷規范健康教育用語,提高年輕護士的實踐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饋到護理部,由護理部專門組織護士禮儀及溝通技巧培訓。

2.3 落實階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健康教育應該保持著與之同步的發展態勢,讓患兒及家長不會因為病情的變化而擔憂。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隨著患兒的病情變化而進行合理地調整,使之更加具有針對性。例如在進行入院介紹時,除了向患者介紹責任醫生、護士、各項檢查的注意事項、治療計劃等方面之外,協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目標,目標不能夠過高或過低,如果過高,則很難實現,會削弱患者信心,如果過低,則拖延康復時間。因此,在制定康復目標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而言,根據醫護人員的建議,綜合考慮機體組織、病理規律、生理規律,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制定康復目標。在出院時,醫護人員應該依據相關知識,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對于患兒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識進行詳細地講解有關健康知識,建議患兒調整睡眠與飲食習慣、堅持鍛煉等。

2.4 重視定期復診與隨訪時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兒需要定期的復診以及隨訪,此時的健康教育應該注意:患兒及其家長按時復查時要詳細了解患兒的服藥情況(例如,是否按時按量),向其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意義。對于患兒及其家長反映的問題或者服藥期間存在的問題,應該詳細進行解釋,實施針對性的教育指導。

3 參考文獻

[1] 安麗萍,宋蒞萍,俞梅芬.影響護士履行健康教育職責的因素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77.

第2篇

[關鍵詞] 門診輸液室;健康教育;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7(a)-152-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門診輸液室是門診治療的一個窗口,主要承擔著全院門診的輸液、注射、抽血等工作,由于門診輸液室患者個體差異大,年齡懸殊大,文化素質,社會地位差異大,無形之中為健康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總結我科2007年7月~2008年7月對門診輸液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醫療糾紛,具體的做法和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7年7月~2008年7月門診輸液患者每天280~375例,平均320例,年齡30 d~90歲,隨機抽查2008年3月首次來我院門診輸液的患者7 356例,實施教育的對象男3 481例,女3 875例,高中以上文化1 471例,其他5 885例。

2實施方法

2.1遵循優先滿足患者需要的原則

患者進入輸液室最想知道的是護士怎樣安排打針,要等多長時間,輸液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事項,藥物會不會有不良反應,明天還要來嗎,來的時候要帶什么過來。此時,首先要患者自覺地按順序排好隊,把藥拿給護士核對,之后安排患者休息,等候,每人發一張本科制作的溫馨提示卡,里面的內容有輸液室的工作程序和輸液注意事項,電話咨詢熱線,下次注射時的要求,不明的可隨時向護士請教,使患者和家屬來到輸液室后就有一種親切感,消除其緊張感。

2.2 實行健康教育排班制

門診輸液不單純認為是一種技術操作,應視為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的統一體,在輸液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想法,感受,心理需求等,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積極參與并配合治療,因此科室根據具體情況,由資歷較深,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護士參與健康教育輪班,由專人導診,巡視,講解。每天安排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好,責任心強,知識全面,性格溫柔的護士擔任此工作,向患者宣傳門診輸液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藥物的不良反應、滲透處理和觀察等。

2.3 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培訓的內容包括:①觀念的培訓,講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護理人員對溝通能力的認識與培養。②專業知識培訓;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使溝通更貼近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做到有問必答,有問能答,變被動為主動,增強主動溝通意識,知識只有不斷更新才能更好地進行健康教育。③溝通技巧的培訓,組織理論學習,請專家授課,組織經驗交流??剖覍iT制作一本溝通細則的小冊子,內容參照《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學》。護士長督促護士每人都要系統地學習,并一再強調溝通的重要性,對于不合作患者或家屬大家互相交流,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法。

2.4制作健康宣教片

將醫院特色???專家介紹,就診指南,常見疾病的急救常識,安全用藥知識等內容反復修改,經院領導和專家審核后,確定為宣教片內容,制作成VCD光盤,通過閉路電視每天循環播放,使患者在空閑的時候觀看,既拓寬了健康教育的覆蓋率,又節省了人力和時間,在宣教片中盡量少用醫學術語,使之通俗易懂。

2.5 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健康教育

首診醫生應詳細告知患者或家屬當前的診斷,治療方法,簡單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飲食營養指導等,對患者的焦慮狀態給予安撫。醫生以疾病的防治知識及心理疏導為主,護士則以患者的行為干預和一般生活保健知識為重點。醫生、護士在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過醫、護、患間不斷的交流、反饋,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

3結果

門診輸液室實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健康教育實施前(2006年6月~2007年6月)患者滿意度為88.9%,實施健康教育后(2007年7月~2008年7月)為98.5%。

門診輸液室實施健康教育前后醫療糾紛發生情況:2006年6月~2007年6月與2007年7月~2008年7月輸液總數基本相當,2006年6月~2007年6月共發生醫療糾紛201次,2007年7月~2008年7月共發生醫療糾紛97次。

4 體會

4.1提高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的認識

健康教育是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教育的過程,護理人員不僅僅是負有搶救治療患者的責任,而且也是擔負著向患者宣傳和開展健康教育的任務,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識使患者掌握防病治病的有關知識,促進心身健康,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是整體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名護士,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健康教育轉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人人重視參與,在科內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氣氛,使健康教育意識由弱轉強,發生了質的改變。

4.2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

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促進了護士自身的學習,拓寬了知識面,提高護患溝通能力,增強健康教育能力。從開始健康教育時照本宣讀半脫稿講解目前每個護士都能倒背如流,熟練地為患者講解,這個過程的演變與措施的執行是分不開的。

4.3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和滿意度

實施健康教育措施后,令更多的患者有機會獲得健康教育知識,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了解輸液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了解醫院??铺亻L等,滿足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患者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及醫院的人文環境,拉近了護患雙方的距離,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4.4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療糾紛

現在很多醫療糾紛都是醫生護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不好造成的,做好健康教育,可以減少醫療糾紛,尤其是門診輸液室,每天工作量大,患者人流量大,護士掌握良好的時機和溝通技巧,顯得更為重要,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和有利于健康恢復的環境,穩定患者情緒,使患者對自己病情和治療護理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對護士的信任感,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服務水平,減少醫療糾紛。

4.5 密切醫護關系,增強健康教育效果

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護士健康教育人力資源的不足及護士知識的局限性,醫生的參與對健康教育時間、內容可以做到互補,無疑減輕了護士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明確了健康教育是醫生的職責之一,調動了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密切了醫護關系。同時利用患者對醫生的依賴和信任心理,使患者在自然交流的氛圍中接受保健知識的宣傳,既融洽了醫患關系,還提高了患者學習健康知識的興趣。醫護共同參與健康教育模式,使醫生由過去被動地接受患者的健康咨詢轉變為主動地為患者提供服務和分憂解愁,加深了彼此間的信任感,從而有效地增強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祖瓊,趙東娥,朱賢春,等.神經外科健康教育的做法和體會[J].護理學報,2006,13(3):57.

[2]李玉肖,付沫.深化急診科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成效[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6):53-55.

[3]谷詠梅.自制健康教育宣教片在兒科門診應用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06,13(3):73.

[4]梅詠華,肖曉玲.醫護人員共同參與臨床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07,22(17):59-60.

[5]任國英,方云,周玲.護患溝通管理流程在門診輸液中心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5):51-52.

第3篇

關鍵詞:PDCA;新生兒院感;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R2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260-01

近年來不斷增加的院內新生兒感染人數,已經讓我們逐漸意識到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孕婦在分娩時或在患兒出生后,因各種原因在醫院發生的感染現象即為新生兒院內感染,這已成為影響患兒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見的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新生兒因身體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完全,6個月前自身沒有抵抗力,一旦生病就不易恢復,因此醫院要加強新生兒院內感染管理,以此減少新生兒的致死率。我院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診治的80例新生兒院內感染病例,并在管理中使用PDCA循環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具體辦法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診治的80例新生兒院內感染患,其中36例為女性,44例為男性。有40.0%共計32例為呼吸道感染;31.3%共計25例患兒出現消化道感染;17.5%共計14例患兒出現皮膚組織感染;5%共計4例患兒出現肚臍感染;6.3%為其他如布疹等感染,共計5例。

2 方法

2.1調查分析階段

采取外院專家現場檢查、基層走訪、與相關醫護人員交流學習的方式來調查出現院內感染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點:(1)一些重點科室布局混亂,專用設備和工具不足,區分不清;(2)對院內感染工作認識不充分;(3)有關醫護工作者不能熟練的掌握并運用院內感染管理知識,如不嚴格按照消毒標準消毒、洗手方式不對、自我保護性不足等。針對這些院內感染管理不足的現象,我院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并給出具體方法。

2.2實施階段

2.2.1完善組織機構

每個季度要求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舉辦一次會議,針對出現院內感染管理有關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協商、解決。其中由感染管理科統籌全局,負責相關感染管理的知識培訓、監督、質量控制等;日常工作管理和監督則有感染管理質控小組負責,主要處理發現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法。

2.2.2增加硬件設備的投人

針對基線調查出現的問題,在符合評審規則的前提下決定對某些重點科室進行整改,優化功能布局和流程,合理劃分區域,并注明標識,此外還應增加硬件設備,共同保證院內感染的控制質量。

2.2.3強化培訓

(1)直屬感染管理工作者應定期參加廳級及以上醫院管理知識的培訓,了解每一時間段新的院內感染控制動態;(2)由感染管理科組織對醫院內部的全部工作者進行定期的培訓,主要針對容易忽視的手部衛生、耐藥菌防治、醫療廢棄物處理、院內感染報告等,提醒每個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的重要性,逐步增加院內防控質量;(3)根據專業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培訓;(4)到各科室現場進行實地培訓。

2.2.4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

參考國家定制的相關院內感染管理制度標準,定制我院自己的感染管理機制、流程、標準,并完善院內多重耐藥菌管理和控制制度,讓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逐漸走向流程化、標準化。

2.3檢查階段

2.3.1科室自查

感染管理科制定嚴格的審核標準,對每個科室都進行把控,每個月由科室感染管理質控小組進行定期的審查、評判,對影響院內感染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給出改進方案,最終以報告的形式進行總結。

2.3.2上級部門檢查

感染管理科根據醫院的評斷和審查標準來制定各科室的檢測計劃,主要針對現場管理、個案跟蹤、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換藥等相關操作進行知識問答,現場檢查主要針對手衛生、多重耐藥菌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的落實情況,做到獎罰分明,懲處沒有落實管理的醫護人員。此外,還可邀請院外的專家到本院進行審查和指導。本著持續改進的原則,把科室自查、感染管理科檢查以及外院專家督查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然后給出科學、合理的改善辦法,做到步步有改進,從而增加醫院感染預防的質量。

2.4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管理的總結反饋階段,也是PDCA循環管理中重要的一步,該階段主要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將分析結果反饋到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科主任、護士長以及監控員。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周而復始,不斷改進,在新的層面上進一步提高感染防控工作質量與水平。

3 結果

3.1治療效果

本院在新生兒院內感染中使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后,有25例為消化道感染,14例為皮膚組織感染,4例為臍部感染,5例為由尿布疹等引起的其他感染,所有患者都有明顯的好轉。

3.2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與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的效果比較

各種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合格率比未實施PDCA循環管理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見表1。

4 討論

將PDCA循環管理應用到新生兒院內感染管理中,明顯增加了醫護工作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自身上增加管理意識,也從之前的被動意識轉變為主動意識,獲得患者及家屬的肯定和信賴,讓醫患之間存在一個良好的關系。新生兒院內感染質量管理工作在使用了PDCA循環的管理模式后,有了扎實的科學根據,讓每項工作都變得有目標、計劃、方法、審查、評價、反饋、總結等,全面提升了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讓院內感染的幾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新生兒院內感染中使用PDCA循環模式能有效的增加院內感染質量管理。

參考文獻

[1] 趙鴻. PDCA管理循環對兒科健康教育的體會[J]. 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2004(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项城市| 宝坻区| 巴林右旗| 隆安县| 司法| 咸宁市| 扎兰屯市| 汕头市| 淮滨县| 扎鲁特旗| 尼木县| 且末县| 闻喜县| 肇东市| 鄂州市| 屏山县| 屯昌县| 涟水县| 三江| 伊金霍洛旗| 五大连池市| 平邑县| 来宾市| 青龙| 河西区| 固原市| 江山市| 郧西县| 桐庐县| 龙州县| 大厂| 台北市| 射洪县| 芦山县| 长丰县| 舟山市| 措勤县| 抚州市| 枞阳县| 华阴市|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