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教師個人匯報材料

教師個人匯報材料

時間:2022-07-16 13:37: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師個人匯報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教師個人匯報材料

第1篇

近幾年,隨著“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實驗項目的深入開展,我校開發了建筑裝飾技能實訓課程。學生在實訓場地,分成若干組親自動手完成內墻抹灰、瓷磚粘貼、壁紙鋪貼、木地板安裝等施工項目,取得了課程改革預期的效果,學生在各級實操比賽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但是作為一名始終承擔一線授課任務的教師,客觀看待這些年的實訓課程,發現有些問題日趨明顯,亟待解決。本文主要著眼于授課教師實操技能的提高和對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的控制兩方面,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建議,僅供類似實訓課程教師參考。

二、專業課程教師要切身體會并掌握實操技能

很多教師上了多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課堂實操演示實際都是由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完成。這種校企結合的授課模式固然值得推薦,但并不意味著組織課堂教學的校內教師就不用學習并提高實操技術。

例如在內墻抹灰單元,有些女性教師先入為主的認為女性無需動手進行操作。然而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即使企業師傅指導的再到位,初次進行抹灰施工的學生幾乎都會遇到水泥不斷從墻上脫落的情況,多數學生認為是由于拌制砂漿過程中對水灰比控制不當。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剛剛接觸抹灰工具,對手握鐵抹子將砂漿涂抹在墻上時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結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練習體會即可避免問題反復發生。此時,作為校內授課教師,如果沒有親自體會過抹灰工具的重量,沒有獨立進行過抹灰施工,沒有感受過砂漿上墻的力度,那么對于學生這種常規問題就缺乏指導性, 無法給學生提出正確的建議。諸如此類隱藏于理論知識和普遍技術之下的微觀細節,只有教師親自動手切身體驗,才能真正領悟其中技巧。

為改進此種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各級教育行政科研部門均要求中職學校教師,特別是實訓課程授課教師,應當具備“雙師型”資格。故教師本人,無論職稱高低,性別如何,都應主動到生產一線進修學習,親自動手操作。只有真實當一回施工人員,才能向學生傳授可靠可信的知識,名副其實的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其次,由于現實環境所限,很多教師沒有機會進行一線實踐,為了不耽誤教學,又能提高實操技能,校內教師應當積極向課堂中的企業教師請教和學習,不要把學生的動手環節單純拋給企業教師。

三、有效改進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真正發揮其作用

裝飾技能每個實訓單元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進行體現的,任務一般按照各自特點分為若干環節,每個任務雖然不同,但是都是以匯報總結環節作為結束的。由于裝飾技能課程本身特點,所以每個任務的核心工作都體現在施工過程和質量檢測中,當核心工作結束后,學生通常就感覺該單元已經完成,知識已經掌握,并不重視匯報總結環節。事實上,無論是傳統教學方式,還是改革后的新教學方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都應當進行匯報總結,為下一個學習單元做好準備。

這幾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中,我都保留了學生的匯報總結ppt文檔和演講照片,經過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學生普遍將匯報總結這樣的小組活動自行轉化成個人活動,由小組中的某個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進行上臺匯報演講。通過和學生交流,他們認為ppt文檔制作有一定難度,除了技術難度之外,學生還要將整個任務從最初明確任務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質檢有機結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有重點有特點的總結,同時配以圖片、文字解釋等材料,最終呈現在ppt文件中,由匯報者有條理的進行演講。整個過程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全組組員的,初衷是通過該環節幫助學生全面回憶、復習并整理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對于所有材料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并實現小組內的討論交流。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小組都將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問題和演講工作,統統歸到某個擅長電腦操作或善于表現的組員身上,或者完全成為組長一個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臺演講的組員一般都是善于表現的學生,他們只想通過這個機會單純的表現自己的口才或者膽量,并沒有提前對文檔內容進行深入了解,也沒有和組員就整個施工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過全面討論分析,無法達到演示目的,這也顯示了中職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思維方式上的短板。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加強了對每個單元匯報總結環節的關注力度,不能只重實操,避免匯報總結階段變成整個單元的“雞肋”。

首先,向學生講解ppt匯報的目的和軟件本身區別于其他軟件在演示方面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ppt文檔制作時的關鍵技術點,解決制作中的基礎性問題。其次,逐一幫助每個小組整理分析任務實施全過程的要點,每個組員都參與制作前期的討論,做好記錄,不但達到了復習知識的目的,同時又促進了組員之間的交流,激發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對每組制作的文檔草稿進行提問和評價,引導組員思考可改進之處,使文檔體現整組特點,表現出每個人在實施過程中的貢獻,并引發學生對于不足之處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講過程中,鼓勵組內學生進行輪換演講,當眾接受所有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檢驗任務完成效果,對學生進行客觀打分,同時也鼓勵組與組之間再次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隨著課程的深入和推進,教師發現,只要堅持每個單元進行這樣有效的匯報總結,學生慢慢將接受并適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建立了自信心。

四、總結

第2篇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印象,增強記憶由于各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學生除了要自己理解問題,還要負責向其他各組講解。所以各小組都對負責的問題做了充分的分析,并仔細推敲匯報材料,認真研究。這個過程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增強了記憶。

2、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提高了使用多媒體的能力由于各小組都要匯報所負責的問題,匯報過程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過程。負責匯報的學生都有以下感覺:即使自己準備很充分,可是看到那么多同學看著自己,還是非常緊張,說話時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這也說明學生需要表達能力的訓練,而這也正是一名護士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

3、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由于PBL教學是分小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間如何分工協作也是學生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小組只分工不協作,僅靠個人力量很難圓滿完成任務。而小組中學生的能力并不相同,這更需要協作,以增加團隊協作能力。

4、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在PBL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人,這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課堂氣氛。由于每個人都有表現欲望,并期待得到同學的肯定、認同,獲得成就感,所以每位學生都會將自身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二、存在的問題

1、案例選擇偏難或偏易均會影響學生思路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案例偏易,學生重視不夠,易流于形式;案例偏難,若學生時間不充足,基礎知識不扎實就難以實現透徹理解。所以,案例的選擇需注意難易適中。

2、小組中容易出現學生積極性不一致的現象在小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跟其他學生合作,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任務,但也會由于自覺性、學習興趣等差異出現個別學生不積極,甚至沒有將精力投入到小組學習中的現象,而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收獲將會大打折扣。

3、小組匯報者的講授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影響匯報效果在匯報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緒狀態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匯報效果,有些學生因為過度緊張而只將匯報材料念一遍,沒有講解,致使講授效果較差,導致其他學生不理解或聽不清楚。

4、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實現課程預設目標個別小組出現匯報流于形式,對其他同學的提問不能很好解答的現象,這無論對于小組本身,還是其他學生都達不到預期效果,不能實現PBL教學的目標。

5、耗時較多據統計,采用PBL教學法學生平均所花費的時間較多,甚至是傳統教學法的幾倍。完成一次PBL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遠遠大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學生壓力大。這也與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形式,學生習慣于被動式學習有關。

三、建議

1、案例要嚴謹案例是學生學習的導引,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設置的,要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確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來設定本次案例中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并且在問題設置上注意難易適中,可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逐一呈現,以免一開始就題目太難,讓學生無從下手。

2、科學分組,保證全員參與在分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表達能力、表現欲望、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差異性,混合分組,將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強和較差的學生分散開來,保證每個小組勢均力敵,沒有明顯偏差。小組成員相對固定,但小組分工要經常變換,特別是與其他課程中的角色要有區別,例如,匯報人不能同時承擔多門課程的匯報任務,以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擔任每種角色的機會,不產生依賴感,全面鍛煉,以達到PBL教學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3、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構建相應的PBL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小組成員自評、互評,教師對小組整體評價及個人評價,小組間評價,最終效果評價等等,以評價學生在多個方面的表現,最終形成此次教學過程的評價。并利用評價體系約束、鼓勵、客觀地評價每位學生,增強其學習動力,增加小組榮譽感。

4、增強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整體調控、整體把握的作用,在出現跑題等狀況時及時干預。由于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注意調控而不是講授,不要過多干預,以免使PBL教學最終演變為傳統講授法。

第3篇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29-0070-03

新課程實施后,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成為主要學習方式。小學科學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過于講究形式,不顧教學實際的情況。一度時期,在許多科學課堂上,課堂呈現出熱鬧的課堂景象,脫離教學實際過分地追求熱鬧的現象十分普遍。過分熱鬧的課堂,教師的引導看似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鼓勵學生都動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聽課的人也會覺得這樣的課堂很“活”,無疑這就是科學課的示范課。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氣氛活躍又熱鬧的課堂,但是課堂教學既要注重形式,更要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不能只顧課堂的形式。

一、小學科學課堂“熱鬧”浮華的表象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需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熱鬧”的場面,但更需要學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實實的探究。科學課堂教學要去掉虛假的熱鬧,應該建構有效的教學課堂。

(一)實驗型科學課的“熱鬧”假象

在實驗型的科學課上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個一種非常普遍的科學實驗課堂。學生一起討論,然后交流匯報一下,難道就是合作學習,就是自主探究了嗎。從表面上看,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室里人聲鼎沸,熱鬧的課堂景象產生。教師很害怕安靜的課堂,努力引導學生把課堂變成熱鬧的競賽場地。但是,認真地觀察這種熱鬧后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同學并沒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就是拿著棍子到處胡亂地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組成員中還有意見不統一的,學生們就互相爭執,學生沒有意義的爭吵,反映出學生沒有良好的個人素養,不會傾聽,沒有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樣的討論無疑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中,并沒有學到探究事物的方法。

二十分鐘過去后,教師開始組織學生匯報交流。這時還有許多學生繼續做著實驗,并沒有馬上停下來。匯報的小組,也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匯報,課堂顯得很無序。

(二)知識型科學課的簡單“熱鬧”

知識型科學課以學習知識為主,科學知識具有客觀性,可以用事實或證據反復予以驗證,適合集體傳授,而人文知識則關涉個人情感、道德及審美等領域,往往潛隱于教學內容之下。“知識型”的科學課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形成認識淺薄,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味追求科學課堂的簡單“熱鬧”。

由于很多教師往往將學習科學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發展。在知識型的科學課堂上,學生熱烈地討論,積極地參與,踴躍地回答問題。“熱熱鬧鬧”的課堂,有些教師常常這樣引導:今天這節課,比一比,誰的發言最積極?評一評,誰的表現最好?

聽到教師的贊揚,學生應該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兩個學生面無表情地坐了下去。教師淺顯地定義科學研究的過程,會讓學生產生對科學研究錯誤的認識。沒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沒有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是要經過復雜的過程,學生不會產生熱愛科學的感情。這樣的課堂,學生只明白了科學研究的簡單過程,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和深層次的情感認識。

二、小學科學有效課堂的建構

在科學課中,課前實驗材料的準備,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積極的評價,對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的培養,都是教師控制有序科學課堂的關鍵。課前通過哪些途徑做材料的準備?如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怎樣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小組?如何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都值得深入探討。

(一)課前實驗材料準備充足

以實驗型活動為主的科學課,課堂上要進行大量的活動。因此,實驗材料的準備環節至關重要。科學探究活動的展開離不開大量的材料作支撐,充足的材料是對教材的有益補充,是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準備上,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也可以師生共同準備,甚至讓家長幫助準備,調動一切力量,準備好實驗材料。精心準備合適的實驗材料,組織學生有目的進行實驗,課堂上的實驗活動一定會有序。

(二)教師認真研讀教材

教師若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設計隨意,課堂教學往往會混亂。教材是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載體,是學生感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科學價值的重要資源。課前教師認真研讀教材,仔細琢磨,認真推敲,才能駕馭課堂,才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更有序地經歷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還應積極營造安全和諧的課堂氛圍,激活學生科學探究的需要與動機,確保科學探究學習的有序進行,把探究過程中的不安靜因素控制好。

(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實驗時學生無目的的研究,造成時間的浪費,當教師安排學生匯報交流的時候,場面很混亂,實驗后的匯報交流,雖然教師已進行組織,但很多學生仍然還在實驗上,忙于實驗器材的擺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實驗結果說出來,而不關注其它同學的匯報,這就失去了匯報交流的意義。

在科學實驗課中,幾乎所有的學生實驗都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來完成。所以,實驗小組的管理,也就成了課堂有序的關鍵。課前教師可以將分好的小組進行編號,在課堂匯報交流時,學生可以按照編號有序地進行匯報,避免了學生交流時的混亂。培養學生實驗前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的要求、實驗所用的材料以及實驗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實驗習慣。在進行觀察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么。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課堂自然會安靜下來。

(四)教師積極的評價

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及時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表揚、肯定,對不足之處給予批評,能使課堂教學得到調整和改進,能使探究活動達到最終的目的和效果。在實驗課上,學生往往對實驗器材興趣很濃,沒開始實驗探究就已經在擺弄器材,此時,就可以借助表揚其他學生的辦法來激勵其及時改正。及時、有效的評價在調整課堂節奏,有序地展開探究活動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同時我們把每次評選出來的優秀小組加以表揚和鼓勵,把他們作為全班的榜樣,引導其他小組向他們學習,這樣就能造就和諧安靜的課堂氛圍了。合理的課堂秩序是實驗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課堂上不能盲目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忽視了課堂的總目標。課堂熱不熱鬧,不是判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讓學生做一個安靜的思考者。

當然,作為科學教師,我常常思考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么,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要促進學生的思考,建立科學的概念和規律,讓學生真正領悟科學的道理,理解其本質。而科學的概念和規律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對現象的認真觀察,并用實驗來反復驗證得來的。這些無不需要學生靜心的觀察和思考。讓“熱鬧”的科學課堂安靜下來,還學生一個靜心思考的氛圍。當然,要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科學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對學生耐心的培養。

第4篇

1、復述──陳述式

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陳述個人觀點。每個學生在發言前,需先變化語言表達方式,復述前者的表達,然后完成相關表格。下面是一組學生完成任務的實例:

Task:要求運用新學句型:“Ilove/like(Idon’tlove/like)bec…ause…”就某一話題表達個人觀點。

Group:DuckGroup

Topic:Theseasons

Model:

S1:Ilovespringbecausetheweatheriswarm.

S2:Youlikespringbecauseofthewermweather.Idon’tlikespringbecauseitoftenrains.Ilikesummerbecauseitisfuntogoswimmingintheriver.

S3:…

其他小組在聽的過程中或聽后完成下列表格:

_____GroupTopic_____

NameLikeDislikeReason

2、個人成果綜合式

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要求事先各自準備一些材料,并在課堂上進行組內交流,經歸納整理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與全班共同分享。

例如,學習JEFCBook3Lesson39中的標志語時,小組成員各自收集一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常見標志語,并將其制成圖片,配上英語說明,然后在組內交流介紹,最后各小組整理后匯報。在線

3、小組討論式

各小組根據教師給出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每個組員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記錄整理后,由報告員向全班匯報。根據課文的重難點組織小組討論。

例如:學習JEFCBook3Lesson50Standingroomonly時,圍繞課本重點“Theincreasingpopulationmaybethegreatestchallengeoftheworldtoday.”設計以下問題讓各小組討論:

Doyouthinkso?Andwhy?

Ifthereisstandingroomonlyontheearth,canyouguesswhatwillhappeninthe

world?

Ifthere’snoplaceontheearthforpeopietolivein,wherewillpeopielive?

Howcanpeopiesolvethisproblem?

4、角色表演式

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發揮想象,通過情景創設,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

例如,學習JEFCBook3Unit14有關購物的話題時,教師讓小組創設商店購物情景(事先準備好不同型號、顏色、款式的衣物),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操練以下有關購物的交際用語;

WhatcanIdoforyou?

I’dlike…formyson.

Doyoulikethisone?

CanItryiton?

It’s(not)cheapenough,I’mafrard.Ikan’tdecidewhichonetobuy.

Haveyougou…?

Pleasetakeyourtime.

That’sfineI’lltakeit.

再如,學習JEFCBook3Unit4有關打電話的交際用語后,教師結合前幾個單元的話題,提供給學生有關的電話內容,讓小組編對話,并在角色扮演中運用所學的電話交際用語。

5、探索式

教師先提供給各小組一些詞匯、短語或圖片,讓學生據此做出反應,在交流反饋后,再組織學習新的語言材料。

例如,學習JEFCBook3Lesson69Howtoplantatree?時,各小組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四幅簡筆畫和一些關鍵詞,對種樹的過程先進行探索式的語言描述,經小組交流,全班達成共識后,再以集體授課的方式學習該課的相關內容。

6、概念圖表式

小組通過填圖表的形式,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

例如,學習JEFCBook3Unit7Amanwhonerergareup時,教師要求各小組以事件發展的順序為線索,用圖表的形式對所學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例如,有的小組制成了下面表格:

TimeMainEvents

In1847born

In1931died

Durinyhisstudyintheschoolaskedsomestrangequestions;stayed

thereforonlythreemonths.

AthomeTaughtbyhismother;learntfast;

agoodpupil在線

AttheageoftenBuiltachemistrylabbyhimself

Attheageof12Startedwritinghisownnewspaper

In1862Saredaboyontherailwaytraeks

Whenhewas22MoredtoNewYorktobeaninrentor

第5篇

關鍵詞: 交際能力培養 英語匯報 高職模具英語 教學實踐

1.高職模具英語教學現狀研究

“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已成為改革高職課程的原則和基準,如何在教學中實踐這一理念是近年來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一直探索的問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和職業能力,諸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與模具設計與制造(簡稱模具)的專業課程內容相關的專業英語教學,讓學生進行專業詞匯積累、閱讀相關的專業英語等,以避免該專業的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脫離生活、脫離職業發展需要的英語知識(鐘潤萍,2008;陳志剛,2008;陳輝、王磊,2008)。縱觀這些研究,固然從教學內容上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原則,但在具體的實踐中,由于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尤其是口頭/筆頭的交際能力,現有的英語水平無法讓他們接受專業英語的挑戰(田高良,2003;Golnar,M.& Tahririan,M.,2008)。

本研究基于對相關的模具外貿型企業和高職模具畢業生調查的基礎,以提高學生的口頭/筆頭交際能力為主線,通過完成與模具企業相關的工作場所的項目為依托,探索從基礎英語教學走向模具英語教學的實踐。

2.交際能力為主線的高職模具英語教學實踐

通過對浙江省黃巖及蕭山十多家模具外貿型企業的問卷調查、走訪以及與近年來20多位高職模具畢業生的訪談和筆者對企業人士進行英語培訓的經歷發現,企業招聘人員與在職人員普遍關注的是與外商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同時,在校大學生能直接用英語與外教進行交流的比例不足35%(田高良,2003)。曾有一位已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的畢業生談到,在工作初期最尷尬的便是公司里與外商交流時無法理解對方的無奈以及公司每周的英語工作匯報。

在這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筆頭交際能力主線,在完成項目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英語匯報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實踐中鍛煉提高他們應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本課程開設在高職的第三學期,前面的兩學期的英語教學旨在通過學習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如家庭、學校、假期、節日,運動、信用卡等話題,讓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滿足一般的交際需求;本課程的話題與模具企業的相關工作場所結合(見2.1),以便于從多方面給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該課程的后續英語課程便是針對英語有所特長的學生開設的各種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2.1教學內容

讓學生盡早接觸職業知識,要讓職業技術院校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并且有效地學習(韓秋黎等,2007)。通過與企業相關人士商議以及與模具專業教師的商討,我們確定了與模具市場、模具公司、模具產品、安全指南、工作崗位及求職面試相關的六個話題,以確保學生感受英語學習與未來職業發展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完成項目如下表所示:

從詳細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完成的項目內容可以看出,該課程設計顧及到從校園實訓室、實習場所到工作場所的過渡,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與個人能力發展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關聯;同時,不同場景下的商業視頻材料的呈現,有利于學生盡早實現從校園人到職場人的轉變。

2.2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過多地強調對語言的讀與聽形式的輸入(input),而對學生以說和寫為形式的語言輸出沒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2008)提出了以寫、說語言輸出(output)的形式促進學習者英語技能提高的輸出驅動假設。本課程實踐中,對于閱讀材料的教學,培養學生找主題句,重在理解文章大意,學會寫出文章的摘要,并盡量用簡單簡短的語言進行口頭復述。視頻材料的教學,學生需在聽懂每句話的基礎上進行語音、語調模仿,并能仿編類似的對話,進行小組表演、全班表演。在完成每一話題相應的項目中,學生需善于從網絡、實訓室、公司查找各種資料,進行小組學習、自主學習,并盡可能地收集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料;同時,鼓勵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創作設計并制作相應話題的視頻材料,以利用課堂充分的時間進行分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的全程參與,在培養英語聽與讀的能力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利用簡單的單詞、句型和段落(即KISS原則,keep it short and simple)寫作,并在寫作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表達,以確保學生在交際的時候有一定的安全感。

關注學習者的學習,并給出恰當的指導是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實現的至關重要的環節。根據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重在“做”的特點,推行新的課程改革是當務之急(韓秋黎等,2007)。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學一點,用一點,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為確保課堂小組活動的英語匯報(presentation)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對匯報的材料在呈現之前給予學生至少兩次的指導,確保學生的書面材料與口頭匯報材料體現KISS原則,從而讓其他組的學習者能聽懂、參與呈現過程,并做出適當的評價。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全程參與以及自主創作設計的呈現內容可極大地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2.3評價方式

有效的評價方式也是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的保證,為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以及在各種課堂分享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客觀評價,本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與終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六個話題的項目展示構成形成性考核的60%,其中個人自評、小組評及教師評各占30%,30%和40%;期末考核占40%,其中筆頭作業與期末卷面考核各占50%。該評價方式避免了試卷決定學習效果的單一評價方式,課堂項目匯報、口頭/筆頭表達、小組合作都將成為評價的內容,考核不再由教師一人壟斷,而是與自評、他評相結合,以確保評價的公開、公平、公正。

2.4教學管理

高職院校里,一般的英語課都有50左右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確保課堂活動,尤其是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是確保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在實踐中,我們根據學生自愿的原則,組成4―5人的學習小組,確定每一組的管理者,負責在課內外協調小組成員的學習。通過對十來位小組管理者進行小組學習和自我評價以及對他人評價的指導,讓他們對小組成員起到表率和帶頭作用,并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對課程實踐的反思

本研究實踐以語言輸出為導向,在實踐以書面/口頭匯報的形式,完成與模具行業相關工作場所的英語項目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及教學管理上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學習中參與。該課程已在筆者所在學院06級與07級模具班級第三學期進行了教學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臺前的演講能力、合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多數學生認為英語聽力的提高受益不小。但課程的實踐中也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信息社會給個人的學習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習者的持續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者的重要項目。對英語課堂而言,單純的英語知識傳播者已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不斷改善和提高引領、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是每一次課教師需要思索的問題。教學中開發新的教法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意志力,使用同樣的教材,為考試采取相同的進度對于老師而言是最簡單的(Kazuyoshi,S.& Kleinsasser,R.,2004)。為確保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小組課堂匯報材料的效果,對英語教師提出了不少的挑戰。

同時,由于任何一門課程的設計離不開對學習者自身的需求分析;模具英語的設計與實踐也離不開與模具專業教師以及模具外貿性行業人士的溝通、交流;并得到他們在課堂實踐層面的一些幫助。這些都是本課題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探索的重點。

參考文獻:

[1]Golnar, M.& Tahririan,M.Developing a profile of the ESP needs of Iranian students:The case of students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8:277-289.

[2]Kazuyoshi,S.& Kleinsasser,R.Beliefs,practices and interactions of teachers in a Japanese high school English department.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20):797-816.

[3]陳輝,王磊.高職院校模具專業英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4]陳志剛.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模式構建初探[J].成人教育,2008:11.

[5]韓秋黎,石偉平.關注職校學生的“學”[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6]黃成夫.高職英語教學貫穿ESP教學理念的原則、教法與實施途徑[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8.5.

[7]聶雪琴.如何提高模具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雙語學習,2007:9.

[8]田高良.21世紀財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構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

[9]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

第6篇

一、“學困生”的群體性特征

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因為教師行為、家長行為、學生個性,以及其它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整體來看,這個群體呈現出以下一些特征:

1、學習動機沒有有效激發

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學困生”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他們一方面深陷于中學階段學習成績至上的大環境,同時又困惑于社會上普遍宣揚的英語“工具說”。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即不明確也得不到有效的激發。

2、學習方法單一

學習方法的多元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策略中體會學習的成果。而這個群體缺乏多元的學習方法。在英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的學習中,他們沒有多元的學習策略。

3、學習效果不明顯

缺乏明確的動機和多元的學習策略導致的結果是學習效果不高。在目前中學教學實踐中,即便是在《新課標》實施之后,考試成績的高低幾乎是一個唯一的衡量標準。而在這種標準下,這個群體基本都是考試困難戶。

4、學習自信心不高

英語學習兼有工具作用和自我認同建構作用。但這個群體因為長期處在班級的邊緣,嚴重缺乏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因此,在學習上對自己能否學好持有較大的懷疑,自信心不高。

5、合作意識薄弱

這個群體普遍游離與課堂活動之外,缺乏與老師及其他學生之間的合作。即使有合作,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也有限。

二、引導學困生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成績為評價依據、各小組學生在互動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在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就是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語言交流和實踐活動,共同完成課前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并做好記錄,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

合作學習策略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輕松和愉快的學習空間,緩和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合作學習在一個平等的學習氛圍內進行,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學生焦慮的學習情緒,如消極、悲觀、恐懼及自卑感等,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合作學習策略的具體操作模式

1、復述(Text-retelling)

復述的模式來自于一般課堂上的課文復述,即學生在理解、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打破原來的知識體系,用學過的語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過口頭或筆頭把課文內容重新表達出來。但在合作學習策略中,復述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陳述個人觀點。每個學生在發言前,需先變化語言表達方式,復述前者的表達,然后完成相關表格。如:

S1:I like action movie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exciting.另一個學生復述,S2:She likes action movies because she thinks they’re exciting.I like cartoon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funny.

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困生”中基礎差的學生找到一個可以模仿和參考的標準,同時這個標準可以是動態的,即不但在課堂內也可以延續到課堂外。

2、小組討論式(Group-discussion)

每個小組根據老師給出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先由每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recorder)記錄整理后,由匯報員(reporter)向全班匯報。

例如,Go For It教材九年級Unit 3里閱讀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可設計以下問題讓各小組討論: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Why?If you are good at painting and you want to be a famous artist,but your parents let you study hard.What will you do?

在這類討論中,老師應事先進行合理的分組,將“學困生”均勻地分配到各個小組中。同時各個小組用組內民主的方式選出記錄員和匯報員。這時“學困生”應當給予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擔當小組中某個重要的角色。

3、個人成果綜合展示(Achievement-demonstration)

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要求事先準備一些材料,并在課堂上進行組內交流,經歸納整理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與全班共同分享。例如Go For It教材七年級里

學到時間的表達,教師可布置任務讓學生去找一些與time有關的句子,然后在組內交流,再向全班匯報。

這個模式強調個體自身的努力。對于“學困生”而言,一開始可能會是一個沮喪而又倍受打擊的過程,但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展示他們自己的成果,他們應該會在同學的關注中慢慢建構起對自身價值的認同。畢竟,每個人都是渴望被人認可的。

4、角色表演(Role-play)

小組成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發揮想象,通過情境創設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Go For It教材七年級里對有關購物可以創設購物情境,教師事先準備不同顏色的衣物,讓學生操練有關購物的交際用語:

S1:Can I help you?

S2:Yes,please.I want a sweater.

S1:What color do you want?

S2:Blue.

S1:Here’s a blue one.

S2:How much is it?

S1:20 dollars.

S2:OK,I’ll take it.

同樣,這個模式對于“學困生”而言,是個非常好的手段,能使他們在極短時間內融入課堂活動中,改變了單純提問帶給這個群體心理上的壓力和焦慮。

5、圖畫式(Illustration)

教師先提供各小組一些詞匯、短語或圖片,讓學生據此做出反應,在交流反饋后,再組織學習新的語言材料。這種模式來源于目前中考的作文題。那些作文題通常會提供幾幅圖片和幾個關鍵詞,讓考生對其進行描述。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將此移植過來并在口語等環境中展現出來,這對學生綜合英語水平提高會是很有幫助的。這種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困生”中的大部分同學英語表達能力差的問題。

6、流程圖(Flow chart)

小組通過填圖表的形式,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這類模式來自于數學課堂的圖表。從心理認知的角度看,人們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認識與記憶圖表。在英語課堂上,這種模式的實施,可以使“學困生”能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成果,從而使他們心理上獲得較大的成就感。

四、合作學習策略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利用合作學習策略幫助英語課堂中的“學困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合理組建小組,營造氛圍

把差生和優秀生搭配起來,讓優秀學生來帶動不太主動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優秀的學生應該被告知不能歧視“學困生”,相反應該更尊重他們,從而為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營造和諧的氛圍。

2、明確任務要求,幫助引導

老師應該明確任務要求,任務有具體的可操作性,學生接到任務后有足夠的資源去挖掘,同時這些資源都是學生能力范圍可控的。老師在學生任務執行并形成匯報過程中,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其不至于偏離任務設計的初衷。

第7篇

一、為了得到“認可”,教育管理人員都在忙些什么?

校長及學校的所有管理人員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對學校而言,教育管理人員不僅像樂隊指揮那樣,對學校發展起著“定音”的作用,而且是引領全校教師專業成長的中堅力量。但現實情境是,校長及各部門負責人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行政領導,其主要工作就是傳達和貫徹上級精神,對教師工作進行檢查,或者是老生常談的教學常規的維護者與強化者。在很多時候,其管理工作職責已由“服務于教學”異化為“服務于檢查”。

不可否認,走上校長崗位的教師大多是教學與學生管理的能手。若讓他們做一輩子普通教師或班主任,或許他們能成為教育家。但走上校長崗位后,他們的工作重心發生了徹底改變,不得不參加的垃圾會議、泡沫會議占據了校長很多時間,校長們在教育教學上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少,致使校長離教育的本源越來越遠。校長們難以擺脫政績與利益的驅使,以致“社會上刮什么風,校園里就起什么浪”。校長作為一名有行政級別的官員,其關系網和人脈不僅決定了自身的仕途,也左右著學校的發展,因此他們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人際關系運作上――接待不完的不請自到的各級領導、無任何實際意義與價值的研討與論壇、套話連篇的報告、議而不決的會議、以進修或培訓為掩護的公費出國及旅游等迎來送往、非教育教學事務成了校長重要的工作內容。急于出政績的地方政府,有時也將教育創新與“眼球效應”掛鉤,用浮淺的指標量化學校教育,校長們只能身不由己地迎合,甚至造假。數字化的指標導致的淺薄、浮躁乃至作假,嚴重傷害了校長及教育的創造力。

再來看看學校的中層干部,由于學校被行政支配,中層干部們為了得到校長的認可,大部分時間沉浸在數字媒介里,偏向于視覺圖像而非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為完成校長下發給各部門的各項工作指標,整日面對繁瑣無比的表格、敷衍了事的材料,已成為部門領導的主要工作。各部門不是以服務教育教學、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作為部門工作目標,而是把本部門取得好的排名作為工作目標。中層干部們把本部門教職工當成可以分解為若干指標的“事務”,各項數字化舉措魚貫而出。無章法的評價導致教師的工作繁重且慌亂。為追求量與效率,他們把部門工作做成了“夾生飯”,也造成學校教育教學宏觀上的失序。中層干部為了得到校長的認可,整日沉浸在淺薄的效率追逐中,很少去討論教育問題、學術問題。在這種崇尚權力和地位的文化氛圍中,教育與學術嚴重萎縮。開會時,對領導的講話皆點頭稱是,很少有人搖頭;討論時,對領導的發言,皆俯首稱是,鮮有不同意見;表決時,眾人皆舉手,頗為壯觀。為了得到校長的認可,很少有人思考教育、尋求創新,附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桎梏。

二、浮躁的認可焦慮癥導致用GDP主義衡量教育

教育管理人員為追求政績,在浮躁的認可焦慮癥的驅使下,簡單地以量化的、可顯性的指標來衡量教育。經濟指標可以量化,而具有“滯后效應”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門慢的藝術。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地方,作為社會文明的高地,若用衡量經濟效益的GDP主義,以量化的指標為依據,一切教育活動都以追求具體數據為目的,必導致教育的整體浮躁,使教育本質和教育目的嚴重異化。

1.各部門為追求量,工作目標太多,抓不住重點

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不像工廠生產產品那樣,結果顯而易見,可以用數字來量化。但很多校長習慣于在“盤點”前完成工作,計劃下階段該做些什么時,把工作目標下放到各個部門。各部門為了在信息報送時內容多一些而絞盡腦汁,力求使本部門所做工作數量居于領先地位,缺乏宏觀科學的思考。例如,在一周內,教務處開一個講座,學工處開一個講座,科研處開一個講座。各部門辦講座只是為了追求工作數量,對講座的質量并無要求。教師們奔波在被功利控制的、無價值的工作流程中,疲憊萬分、怨聲載道。目標太多就等于沒有目標,因為太多了就抓不住重點。這種低效、淺薄的工作作風,不僅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嚴重扼殺了教師的個性。

2.垃圾會議、泡沫會議成為匯報工作的重要內容

正常的課堂教學無法在報送工作量時增添數量上的光彩,于是會議成為了報送工作量的重要內容。各部門頻繁召開教師會議、班主任會議、教研組長會議、教育科研會議、全體學生會議、學生干部會議……不論大會小會,為了使上報的工作量充實些,都要拍照、錄像;為了追求圖像上的美,即使是幾個人的會議也要花錢租鮮花、盆景等裝飾會場;無論什么形式的座談會,都要買水果、瓜子、飲料等,把會場布置得充滿人情味。許多垃圾會議、泡沫會議占用教師寶貴的時間,浪費學校寶貴的教育資源,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各部門報送工作量時,起到“量”的作用,而無任何實際意義。

3.為追求量,管理缺位、越位、錯位狀況嚴重

用GDP主義衡量教育的模式,使得許多工作都體現在數字、表格與材料上,甚至管理也停留在文件規定上。大家注重的是做匯報材料,導致管理中缺位、越位、錯位等現象嚴重。校長們除了聽匯報、看材料,就是思考大手筆、大計劃、大投入,很少考慮如何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如果學校工作中出現明顯問題,就來一次“刮風式整治”,來得急、去得快,給人一種“過山車”式的起落感。中層干部們為了追求“量”,今天一個計劃,明天一個指令,后天一個活動,各種教育計劃與活動像風一樣來得急、去得快。一陣風刮過,很少去思考、研究、總結。這種管理方式由于注重的是量及表面文章,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教育的實際問題。

4.濫用競爭,把教師成長綁在了排名上

GDP主義把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用數字來量化。教師之間通過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的分數來競爭。競爭可以產生效率,但把競爭隨意用在教育上,產生的效果不僅可能是短期的,而且可能偏離教育本質。教師發展不是不要競爭。競爭作為一種手段,關鍵在于如何使用。教師自身發展需要合作,需要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幫助中獲得發展,在這樣的高地上,不應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很多學校對教師的量化考核中都有“學生測評”這一項,有的教師為了使自己這一項分數高一些,不敢批評學生,對學生的錯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些教師為了博得學生的“好感”,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來一些“小段子”,以迎合部分不愛學習的學生。用量化考核的分數對教師進行排名和篩選,致使目光短淺的管理者看不到“晚熟”教師的潛在能量。隨意丟棄這些教師,不但斷送了他們的前程,也影響了學校的整體發展。

5.評優時只算經濟賬,不計算優秀資源含量

在市場經濟深入人心、無孔不入的今天,利益的刺激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必要且正當的手段。GDP主義導致學校評優時只算經濟賬,不計算優秀資源含量。對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無可非議,但一張獲獎證書和獎金發完后,對優異成績的肯定就結束了,這種做法是對優秀資源的極大浪費。評優的目的遠不是對優秀的肯定那么簡單,重要的是,應該讓優秀經驗得以推廣,讓大家學習與借鑒。如果一切教育活動都在具體數字的引導下功利化了,那么這種被功利化的教育便沒有長久生命力。

三、由GDP主義教育管理向生態管理回歸

教育不能也不必苛求,教育不能也不必熱烈,它就那么平淡無奇!在教育管理中,有的因素的指標可以量化,例如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人數、成績、課時、第二課堂活動等,而教學態度、講授能力、教書育人、創新及奉獻精神等指標是無法直接量化的。很多隱性教育目標,往往需要多年后才能真正看到實效。若用數字來評價教育,只能導致人們把目光盯在升學率、獎狀與獎金上,使教育功利化,使教育背離其正常發展的軌道,與“真教育”南轅北轍。摒棄數字化的GDP主義教育管理,探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生態”管理辦法,是教育和諧發展的迫切需要。

1.清晰厘定地方政府對學校管理的邊界

學校肩負著培養人才,促進地方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社會責任。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有些地方官員存在這樣一種治理思維:希望學校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讓學校循著政府希望的方向前行。把教育與政績掛鉤,導致教育秩序失范。面對日益復雜的教育生態和教育環境,要清晰厘定政府對教育干預的邊界,減少非教育因素對教育的影響,祛除學校運行過程中的人為性和隨意性,革除各種無序和失范,重構一種學校運轉范式。

2.清晰厘定“教改”與“折騰”的邊界

“教改”與“折騰”之間可能只有一步之遙。教育不改不行,亂改也不行,過快改革更不行,要把相應措施逐步建立起來。如果只是為了在向上級領導匯報或總結工作時在“量”上出彩或有突破,可能會使一些荒唐的舉措借改革之名大行其道。在制定某些舉措時,即使有著良好的初衷,但若缺乏科學的態度,也會物極必反、事與愿違,不但不利于教育的發展,而且可能會使教育步入歧途。在制定每項政策時,一定要把改革的策略、方式、途徑、可承受力和可能帶來的各種后遺癥考慮清楚,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可操作性的解決辦法,用一種平常的心態關注教改的文化品質,追求教育可持續發展,避免浮躁與急功近利。

3.教育管理部門勿用具體數字對不同學校進行統一量化

教育管理部門肩負著促進與協調一方教育和諧發展的重要使命。若教育管理部門能對教育有正確的認識,有科學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就能制定出科學的管理策略,讓一方教育振興起來。反之,就會制約甚至破壞教育的發展。每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各學校間由于地理位置、教師結構、辦學條件等的差距,其辦學理念、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教育管理部門要對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制定出能讓各學校更好發展的管理策略,切忌用GDP主義、用具體數字對不同學校進行統一量化。在管理中要管住不管死,要求不苛求,獎勵不唯利,形成價值觀開放多元的格局,讓地方教育呈現出多種聲音齊奏、變奏、充滿活力的新局面。

4.管理中勿用一個標準對全體教師進行統一量化

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不應只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形式與環節。要讓評價具有實際意義及作用,就必須讓評價科學、公正、以人為本,用適合教師成長規律的生態考評。忽視教師的經驗、能力,全體教師一個標準進行橫向評價是不科學的。橫向評價應該有,但應弱化其在評價中的作用,強化教師的個人縱向評價,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關注教師個人成長過程。只要教師是處于進步、發展的狀態,即使評價結果不比他人突出,也要對其進行鼓勵。教師們各有各的長處,教師異于他人的亮點,評價時應充分肯定并挖掘其長處,讓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在評價過程中,應充分捕捉教師的創新能力,對教師的創新給予保護,避免因為量化考核限制了教師的創新自由。

5.管理中勿用不科學的評價指標限制教育的發展

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瓶頸是評價制度,無論是社會對教育的評價,上級主管部門對校長的評價,還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評價指標都存在膚淺的功利化傾向。忽視教育發展規律,忽視校與校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從育人角度出發,不以學生健康成長為最終目標的教育評價,勢必導致學校工作的無序和失范。用一把尺子來丈量,結果只能是忽略甚至扼殺多元化人才的個性[1]。若學校和教師接受的各種考評太多、評價壓力太大,教師疲于應付,就會使得學校工作重心發生轉變。應完善各種評價體系,堅持發展性原則,對學校宏觀工作和教師具體工作進行生態評價。將平時評價與定期評價結合起來,突出評價的科學性和人性化,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促進教育創新。

6.金字塔式教育管理向扁平式管理過渡

金字塔式教育管理致使管理級別越高,離教育的本源越遠。管理高層對教育信息的掌握基本上靠聽匯報,對教育的管理靠檢查。而匯報與檢查很難聽到或看到原生態教育現象。層層匯報、級級檢查,每項程序的完成最終都落實在文字與數字上,這樣的匯報與檢查不僅沒有實際意義,而且還造成學校與教師工作的繁重與慌亂。扁平式管理能讓管理者走出辦公室,聽到原生態的聲音,直面教育現實,真實掌握各種教育信息。金字塔式管理讓管理高層在逐級檢查、逐級匯報后利用其獲得的不太真實的信息源,對現有制度進行修修補補。其管理工作主要沉浸在文字與數字之中,導致解決一個問題時往往又引起或加劇了另一個問題。而扁平式管理能讓管理者看到真實的教育現象,練就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在智慧的凝聚中解決問題,在問題的突破中實現超越。

追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培養一種平常心態,避免浮躁與急功近利,避免為了急于得到認可而偏離教育本源,避免在奉承與迎合中喪失教育真諦。整治被功利踐踏的教育,需要從教者用平常心做平常事,管理者用平常心辦平常教育,摒棄GDP主義管理理念,減少非教育因素對教育的影響,讓教育只服從真理的標準,拒絕服從任何功利與權威。在具體實施中雖然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但只要教育管理部門發揚硬骨頭精神,就一定能摒棄功利與浮躁催生的認可焦慮癥,摒棄GDP主義教育管理,用生態管理促進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8篇

良好的教研計劃是確保教育科研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采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規律,已經成為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校的道路是我們迎接課改挑戰,走向新世紀的最佳選擇。

      

一、基本原則及主要目標:

     

立足本校實際,追求實際效果和注重實際應用是我校開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則。“教育教學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營造的科研氛圍,通過校本教研來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標。

 

    二、確定課題: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把科研課題分為三級:即學校總課題;教研組分課題;教師個人子課題。

    

1、學校課題:我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一項課題,即《主體參與,分層教學,異步達標》,同時我校還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

      

2、教研組課題:教研組每學期要針對本學科存在的共性問題,確定研究課題,圍繞課題進行研究,重點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在教師集體中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

      

3、教師課題: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從中選出某個值得追究和設計的“關鍵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尋找和確定解決該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選題要取熟避生,寧小勿大,不能超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不能設立過于抽象的課題。

 

 

      三、本學期將要開展的教研活動;

      (一)、學校

      1、本學期盡可能的傳遞各種科研信息,為教育教學服務。

      2、觀看光碟《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關愛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內在人格魅力就會提升教育藝術。

      3、組織我校青年教師認真研究新教材,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匯報表演課,以此促進青年教師盡快走向成熟。

      4、組織 初一、初二學年教師“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出課的教師在第一輪“教研組輪聽課”中選出。

      5、近期末時學校將組織一次校級研討課, 將采用說課、講課、反思、互動交流、小組研討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提問、討論,組織教師對自己和他人的實際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討,將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6、組織全體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案例分析、優秀教案,把新課改的經驗以文字資料的形式積累起來。并且進行評比和交流。

      7、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在教研組內要求新老教師結對子,達到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師隊伍進一步強大起來,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學院和片的教研活動,通過開放的教研網絡,經常和校外的同事溝通和聯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組

      本學期每個教研組利用教研日開展以下教研活動:

      1、組織一次“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并把上是輪聽課上升到課題的高度,本學期確定的探索方向為:

      A、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B、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及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C、體現學習的探索性,探尋具體幫助學生不斷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及聯系生活實際活學活用書本知識的能力。

D、體現學習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嘗試進行研討式學習的課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級組織一次 “新課程課堂教學匯報課”每個教師出課一節,課后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然后教研組內的教師進行分析、研討、交流。

3、每個教研組隔周教研日都要總結、交流、反思本周教學情況和課題進展情況,教師之間互相溝通,共同研討,使教師的困惑能得到及時回應,共享經驗和共同發展。

 

      (三)教師個人      

教師每節都要進行教學反思,體現在教學記事中,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發揮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狀態下實踐,把教研的主戰場放在課堂上,切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課題立項審批制度,課題必須是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教師自主確定、自愿申報,并報教研領導小組備案,課題進展和落實情況要定期做出總結,教務處要及時掌握并提供積極支持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2、教研組內新老教師要結對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業務,促進老教師轉變觀念,協助老教師總結教學經驗。

    3、注重各種原始資料的積累整理,進一步統計分類,有專人保管,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材料,確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論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及時征集、評選論文、經驗總結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級推薦。

    5、深入教研組檢查指導教研活動,進入課堂跟蹤指導教師的課題進展情況。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學期:

      九月份:

      1、組織初一初二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

      2、觀看光碟《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月份:

      1、三學年課堂教學輪聽課

      2、青年教師匯報課

      3、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4、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2、教研組輪聽課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二月份:

      1、組織全員參加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

      2、論文交流、案例分析、優秀教案評比交流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4、積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學期:

    三月份:

      1、組織初一初二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

2、案例分析、優秀教案評比交流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四月份:

      1、課堂教學聽課

      2、青年教師匯報課

      3、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4、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2、教研組輪聽課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六月份:

      1、組織全員參加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

      2、論文交流

      3、教師每節課進行教學反思

4、積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第9篇

關鍵詞 語文;課堂;高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0-0106-02

一般人認為語文學科的學習見效慢,它需要日積月累基礎知識,逐步提高感悟能力。在這種認識的影響下,不少語文老師的教學內容仍停留在注音解詞、劃分段落、中心思想、藝術手法上,認為灌輸得越多越有效,致使語文課堂出現無效教學、低效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的教學理念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教學方式也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有些教師為追求新的教學模式,用滿堂問、滿堂論代替滿堂灌,只重形式不重效率。更有甚者,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做題就能提高能力,把語文課上成考試評講形式,致使學生叫苦連天,失去了語文課堂的人文魅力。我認為課堂要進行高效教學,老師就必須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并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最高原則。下面我就以《議論文怎樣對材料進行分析》一課來具體陳述我是如何進行課堂高效教學的,希望得到交流指正。

1 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激情能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它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老師可充分利用語言魅力,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啟人深思的問題、設置懸念的開頭、寬松自如的探論、巧妙精彩的銜接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情緒,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在教《議論文中怎樣對材料進行分析》一課中,我就設計了下面的導入語:“同學們,你認為高考中得分最高的是哪道題?(學生回答:作文)寫作文最常用的體裁是哪一種?(學生回答:議論文)而議論文中你知道我們最大的欠缺在哪里嗎?(學生爭論)不是立意,也不是選材,而是對材料的分析,大多數同學認為議論文只是搭一個架子,有論點論據就夠了,其實這好比是恐龍的骨架,空洞無物,我們缺乏的是對材料的分析、具體的論證、精心的搭配、嚴密的組織。那么怎樣對材料進行分析呢?本節課將教會你這種寫作能力。”

2 展示問題,精心鋪墊

課堂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陣地,為了搞好高效教學,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特別是備教法。格式塔心理學家柯勒的經典實驗表明,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人是理性動物,會思考是人的本質屬性,行動的勤奮不如思維的勤奮,所以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感悟是課堂的關鍵所在。

議論文分析的角度很多,諸如原因分析法、條件分析法、假設分析法、歸納分析法、比喻分析法、評價分析法、正反對比分析法等,如果老師一一介紹給學生并舉例論證,看似精彩的表演,其實學生僅僅是觀眾,并沒有參與到教學中來。我從引導學生感悟入手,設計了七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為講解重點做好充分的鋪墊。

2.1 孟母為什么要三遷?

2.2 滴水何以能穿石?

2.3 假如李時珍不親嘗百草,結果會怎樣?

2.4 周文王、孔子、屈原、孫臏、呂不韋有什么共同之處?

2.5 樹根給你哪些啟示?

2.6 雷鋒精神過時了嗎?

2.7 弱者與強者是如何看待困難的?

3 先思再議,先合后答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活動,自由地探索知識和交流體驗,創設課堂民主和諧的氛圍,但要注意,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引導不力,學生會陷入自由散漫狀態。具體怎樣引導呢?我的方法是先思再議,先合后答。首先給學生一段空白時間,保持課堂安靜,人人在思考,人人有所得。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講解、互相交流,交流中有的同學因自己的分析贏得大家認同而深感自豪,有的同學在頓悟中收獲頗豐。這時就進一步引導他們對所議內容進行整合,形成條理,作出較全面地概括,最后由各組推薦一名成員作匯報總結。

例如針對第一個問題,甲組作出的這樣匯報:這是因為一個人的發展與他所處的環境有直接聯系,一個人的性格行為不可避免地烙上周圍環境的印記,所謂近墨者黑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針對第二個問題,乙組作出這樣的匯報:滴水穿石,首先要有毅力,堅持不懈;其次要精力集中在一點。而這一切都是以自信為先決條件。

4 深入設問,重點透徹

一般來說,課堂內容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這樣才能對學生造成刺激性、增強挑戰性;所以教師要進一步設置更深入的問題,升華前半堂的教學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對課堂重點難點的把握,這是教學過程的核心環節。

通過小組匯報,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以上七個問題分別從哪些角度進行論證的。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得出結論,分別是從原因、條件、假設、歸納、比喻、評價、對比等角度來論證的。至此老師再上升到理論高度。提示同學要通過材料,分析其生活本質規律,從而論證中心。本節課課堂重點知識并不是老師直接告訴給學生的,而是靠他們一點點的摸索,靠自己的思考而獲得。

5 學而致用,穿插練習

學生學到一種知識,關鍵要學會應用。有的老師把練習當成課外作業,然后再收再評再改,個別老師甚至把作業壓了下來,一天二天還發不到學生手里,所以反饋不及時,影響了知識與能力的鞏固,效率不高。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可以把練習前移,進行當堂訓練。

我在講解了對材料分析的幾種常見方法之后,出示一個話題作文練習:“過去,人們常說‘家有梧桐樹,自來金鳳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話值得商榷。現在社會,個人求職要推銷自己的才能,企業發展要推銷自己的產品,一個地區招商要推銷自己的地域優勢,請以‘推銷自己’為話題尋找材料及分析角度。”

課堂進入:有的學生舉“毛遂自薦“的故事,從條件上分析推銷自己要有實力和勇氣;有的學生舉“海爾集團”廣告的例子從原因上分析推銷自己是時展、社會競爭的需要;有的學生從比喻角度說草木以花朵來推銷自己贏得蜜蜂的青睞;有的從假設角度分析假如你有了發明而不推銷自己,你的人生就失去了應用的價值;也有的從姜太公說到白居易再到,歸納分析推銷自己對于事業成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精彩的分析舉不勝舉。

6 自我總結,構建體系

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構建主義學習論,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每節課結束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便于消化吸收。

對本節課我讓學生采用自編順口溜的形式進行了自我總結,取一例摘錄如下:

寫議論文要注意 證明論點要論據

論據分析要合理 緊扣中心成一體

原因結果緊相連 事物轉換需條件

正反對比觀點顯 點面結合顯周全

假設分析寫妙章 比喻論證很形象

旁征博引要歸納 個別舉例要評價

第10篇

荊志強老師從學生那里獲得了教育的幸福,我相信他的成功背后付出過無數的心血,書中提到的生本課堂也離不開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其中小組合作形式的探討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我也嘗試過小組合作,主要運用以下幾個策略:

1.開展討論,各抒己見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我一般先給學生一個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經過激烈討論之后進行總結,再由各小組的代表進行闡述并說明原因。

2.形成競爭,互助合作

有競爭,才有活力。在課堂上,可以用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互助合作的精神。如:在教成語的時候,我讓各個小組學生自行想辦法來記住這幾個成語的意思及用法,看哪一小組想的辦法最好,掌握得最快。經過交流,總結出幾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供其他小組成員參考。這樣既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為自己的小組爭得榮譽,又能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迅速掌握。

3.小組交流,匯報成果

我事先讓每組內的各個成員準備一些資料,然后再課堂上進行小組內部的意見交流,經過歸納整理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讓全班同學一起共享。如:在教杜甫的古詩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前置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杜甫的其它古詩,最好是課本上沒出現過的。在課堂上,讓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介紹,最后各小組經過整理歸納,向全班同學進行個人成果綜合匯報。

4.安排角色,各負其責

合作學習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在小組內部都應承擔一個角色:組長是整個小組的核心人物,負責組內成員的討論,分配組內各個成員的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進程,掌握合作學習的時間;檢查員負責檢查小組內各個成員的學習情況;記錄員負責記錄全組成員積極討論的結果;代言人負責向全班匯報小組討論結果,組內成員應定期變換角色。一般來說,在一個學期內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基本固定不變,因為經常更換會影響小組成員的穩定性,但有時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重新組合,原則上采用平移的方法,盡量保證小組成員的穩定性。

那么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四點: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面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要經常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同組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幫助,讓他們在小組中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2.適當控制合作活動

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在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個別聰明的學生過早完成任務而影響他人的情況,這時教師一定要進行適當的控制,采用委婉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制止。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考慮到各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各有所得,使整個合作學習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3.合理評價每個學生

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期望與鼓勵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盡管學生之間有差異,但在最初學習的瞬間,都有一種“被老師肯定”的愿望。教師應全力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保護學生的一切創造欲和嘗試。以不同的標準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積極表現都給予肯定。學生從教師的舉手投足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意和鼓勵性評價,就會逐漸消除用課堂發言的膽怯心理,樹立參與學習活動的信心。

4.鼓勵學生進行評價

第11篇

各位領導:

時光匆匆,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流逝,本學期的學校語文條線工作即將畫上句號,現向各位行政匯報本學期所做工作:

一、 踏踏實實,做好學校各項工作

作為一名行政,我能以學校大局為重,服從領導工作安排,加班加點,盡量做好每一件事。學期初組織全體語文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布置本學期語文條線主要工作,確定好骨干教師的語文預約課,召開語文教研組長工作會議,落實學校具體工作;督促各位教師及時完成暑期教師網上全員培訓及考核工作。學期中段組織了精彩紛呈的“讀書節”活動,準備了丹陽市對三年級語文的專項調研,完成陶研會獻詞《陶子詩情》的創作與修改,訓練小講解員,參與校慶活動的材料準備工作,特別是發言稿的潤色;帶領語文云學習實驗班教師多次奔走于訪仙、司徒,進行云學習課堂磨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合第一黨支部,完善活動記錄本,撰寫黨建工作匯報稿,制作ppt,以及相關材料的整理歸納。學期結束階段,落實丹陽市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對我校語文教師的教學五認真工作進行了三輪檢查,重點檢查了手寫教案六環節的整改情況,確保了語文備課和作業在市級檢查中不出問題;短時間內完成了鎮江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上培訓報名工作,督促教師及時學習,并想方設法解決眾多教師學習中出現的無法登陸的問題。最近又在忙著2016年度我校教師培訓學時的認定和登記管理工作,利用元旦假期錄入了大量的數據。

二、推進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素養

本學期,語文條線重點推進了課外閱讀工作:制定了新區實小各年級學生必讀書目,要求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一月讀一本,做好特色作業——摘抄筆記;形成導讀提綱,人手一份,月階段練習中拿出5分進行閱讀考查。此舉在全校學生中掀起了讀書的熱潮,愛讀書、讀好書的現象蔚然成風。同時,第13屆讀書節活動如期開展,摘抄本展示、閱讀指導課,特別是校園課本劇的精彩演出,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點燃了學生的讀書熱情,有力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丹陽市三年級語文閱讀專項調研全市第4的成績,給予了我們繼續推進課外閱讀工作的信心。

三、個人教學及成績

在擔任六(7)語文教學工作中,我處處以身作則,帶頭上好每節課,完成備課、作業批改,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保證了學生成績的穩步提高。本學期,本人有兩篇在省級刊物上,指導學生在增華閣作文比賽中斬獲一、二、三等獎若干,在丹陽市教學管理人員賽課中獲二等獎。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將繼續端正態度,努力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為我校的教育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第12篇

關鍵詞 英語 設計 程序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志碼:A

Ideas about Task-based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es

HUANG Jinzhen

(Xianyou Guanshe Middle School, Putian, Fujian 351200)

Abstract"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advocated by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according to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level of students, teachers design workable, with a clear purpose, a very specific "task", and train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complete these tasks as a teaching mission. In the process completing the task, students gain confidence in English, use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o achieve "learning in doing". Task-based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inspir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glish classroom.

Key wordsEnglish; design; programme; evaluate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廣大英語教師積極投身于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并為之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任務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我國只有近幾年的研究歷史,還有不少問題,等待進一步解決。下面就結合近幾年來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和探索,談一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設計、實施與評價。

1 什么是“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體現語言價值的、先進的、有效的教學途徑。這種教學途徑實際上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學習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在做事情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的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簡單地說任務就是做事,就是運用英語做事。

2 任務設計

在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平臺,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在設計任務前,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可操作的、有明確目的的任務。任務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愛好,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樂于參與,從而使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堅持以下原則:

2.1 任務目標與教學目標一致性原則

依據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要求設計任務,使任務目標與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相一致,從而保證課程總目標的實現。

2.2 接近生活、激發興趣的原則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的、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活動和智力活動,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應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及社會交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2.3 人人參與,分工合作的原則

任務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外,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素質教育是要打破以教師、課本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也不是精英教學,而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任務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等。在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提出學習任務,例如要求學生以競爭的方式完成任務;以合作式的互動活動完成任務,以獨立的方式來完成任務等。由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處于平等地位,這就能有效地減輕了對學生的心理壓力。其形式多種多樣,如問答游戲,讀書活動,話題活動,“合作發現”活動及“完成任務項目”等。

2.4 自主學習,自由英語原則

任務設計要具有廣延性,不應僅局限于課堂,應盡可能地延伸到課堂外的學習和生活。這一原則大多數是以作業、周記或游戲來實現,真正體現了用中學,學了就用。即“學以致用”,應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敢于表現自己,敢于質疑,敢于爭論,敢于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動手動腦自主地學習和實踐,培養綜合語言能力。

3 任務實施程序

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根據英語課文學習分三個階段:讀前階段、閱讀階段和讀后階段。

3.1 讀前階段

讀前階段是課堂學習的準備階段,旨在激活圖式、激發興趣、導入課文。這個階段,學生以完成任務的方式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材料,熟悉課文內容,為順利完成第二階段的交際任務做好準備工作。

3.2 閱讀階段

閱讀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旨在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實現學生認知、情感和技能的和諧發展。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包括:從語篇層次上學習課文,了解文章內容,歸納中心思想;圍繞課文開展各種小組合作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明確個人責任,要讓學生均有機會通過自己的進步為小組做出貢獻。

3.3 讀后階段

讀后階段是課文學習的進一步延伸,旨在通過一系列合作活動拓展知識圖式,提高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包括:圍繞課文主題開展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然后分組討論、辯論之后由教師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再次修改。

以仁愛版(2006年6月)七年級上冊 Unit 2 Different Looks Topic 1 He has a big head. Section A為例說明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讀前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熟悉本課的詞匯和語法。在這一階段設計了2個任務。任務1:寫出個人的長相(可帶相片)包括nose,mouth,face,hair,eyes等,并準備向全班同學匯報,同時準備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任務2:小組討論本小組5個人的不同的長相,通過以上兩個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在這個階段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任務的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和咨詢者。

閱讀階段:首先,任務完成階段:①把全班同學分為A―H共8個小組(每組5人);②告訴學生:小組里的任何一個成員成功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就可以為本小組加1分。猜謎語:“Who is that boy?”③讓學生在5人小組中寫出本小組5個人的不同的長相;組中有寫出正確的還可以酌情加分。④上臺表演者可為本小組加1分。⑤以一時間段為限,得分優勝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就真正地引入競爭機制,學生為了保證小組的勝利,就會以優促差,以外向帶內向,最終帶動小組實力的進步。其次任務匯報階段:任務匯報主要是為了檢查反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同學如何完成任務并把自己的任務成果和同學進行比較,從而進行反思。任務匯報主要分為口頭匯報和書面匯報。口頭匯報有角色表演、小組代表單獨匯報、教師采訪等形式;書面匯報主要以課后作業,周記來體現,教師進行點評,對優秀作品進行張貼、表揚。

讀后階段:通過前兩個階段的活動和學習,學生對新知識點的語言意義已經有了深刻的感知,這時應把重點轉移到讀寫的培養上。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淡化語法教學,通過適當的語言形式的練習,更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語言能力。教師扮演角色是活動參與者、指導者、評價者。這個階段設計了2個任務。任務1口頭回答,從8個小組中,分為提問組、回答組各4小組,如A―B,C―D,E―F,G―H,前組提問,后組回答。任務2:在每一個小組中按男女性別一問一答,說出各自的長相。這樣在組與組之間有了競爭,小組內有了合作,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都取得進步。

4 任務評價

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等。它更關注的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因此,其評價方式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課堂觀察、學生檔案、周記、問卷調查、面談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困難、學習感受等,幫助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感受自己學習的進步,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評價做到三結合: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教師對學生評價與學生對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班評相結合。同時設計了對某個同學評價的評價表:

_______同學評價表

A.我做得很好B.我做得比較好

C.我做的還好,但還需進步D.我得加把勁

總之,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順應當前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課改要求,它不僅可以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還可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運用該模式,教師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大力發揮主導作用,真正把教學當作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創造性過程,通過教學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2]Geneseef,Upshur J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化隆| 福泉市| 饶平县| 义乌市| 太白县| 山西省| 凭祥市| 博乐市| 寿阳县| 长岛县| 渝北区| 景洪市| 嘉义县| 红桥区| 汾阳市| 绍兴市| 进贤县| 崇阳县| 东平县| 武汉市| 祁东县| 舒城县| 厦门市| 鹤峰县| 汕头市| 芜湖市| 吉林省| 津南区| 富民县| 饶平县| 讷河市| 阳高县| 六枝特区| 涪陵区| 建宁县| 西青区| 清远市| 宁安市| 杂多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