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防疫醫生事跡

防疫醫生事跡

時間:2022-12-07 13:39: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防疫醫生事跡,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防疫醫生事跡

第1篇

一、高度重視,反應迅速,有序組織抗震救災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局黨組成員緊急磋商,迅速成立了以局長為指揮長、副局長為副指揮長、各醫療衛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成都市*區衛生局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醫療救治和藥品保障組、衛生防疫和后勤保障組、信息聯絡和宣傳報道組,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一場抗震救災“戰役”在衛生系統打響。一是地震發生后,局黨組成員立即率工作人員火速趕往城區、鎮(街)各醫療衛生單位實地查看了解災情,并就如何做好災后醫療救治和加強災后安全防范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扎實做好應對工作。二是要求局機關全體人員及衛生系統所有醫務人員24小時堅守工作崗位,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并對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等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通訊中斷的情況下,派出機關工作人員通知各醫療單位有序組織轉移病人,震后僅1個小時,我區所有醫療單位安全地將1000余名住院病人轉移到空曠地帶,確保了醫院住院病人的生命安全。三是積極做好物資儲備。為解決災區群眾醫療救治,滿足災區群眾急診、急救的需要,先后緊急調撥了上百套病床被套、床單,棉絮、墊絮等物資備用;同時,想法設法從各種渠道籌集藥品,共籌集藥品、消毒劑、日用品等800余種,共15195臺件,有力地保障了傷病員的醫療救治和我區的衛生防疫工作。四是加強信息報送和宣傳報道。一方面及時報送抗震救災工作信息。5.12以來,累計上報抗震救災工作信息60期、工作專報65期,為我區的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另一方面及時宣傳報道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工作中的先進事跡、先進典型,積極與各級媒體通力協作,加強正面宣傳報道,中央媒體、成都日報、成都電視臺、今日*報、*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后對我區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和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先進典型進行了宣傳報道。

二、組織有力,措施得當,有效開展醫療救治衛生防疫

1、應急及時,災后醫療救治高效有序。地震發生后僅1小時,我區就迅速派出了第一支醫療救治應急小分隊趕赴都江堰現場救治和轉運傷員,當日晚再次抽調30多名醫務人員和10臺救護車前往都江堰、彭州等重災區增援,為地震傷員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贏得了寶貴時間。全區醫療機構共出動車輛386臺次,累計接收、搶救、診治傷病員6206人次,其中住院病人743人次,門診病人1513人次,災民安置點診療3950人次,為災民體檢10000余人次。

2、重點突出,災后衛生防疫成效明顯。一是切實抓好重點環境消殺滅。累計出動車輛221臺次、人員79*人次,先后對公園、市場、樹人學校和花木交易中心災民集中安置點、部分醫療機構和學校(幼兒園)等重點部門、單位環境實施消殺滅,累計投放消毒藥物8557公斤,消毒各類環境面積1015.86萬平方米,糞坑8450個,消除蚊蠅孳生地7697處。在壽安鎮4個交通要道設置的車輛消毒點,對進入我區的災區車輛進行消毒,累計消毒車輛1249859臺次。二是強化疫情監測和應急接種。在樹人學校、花木交易中心災民集中安置點和都江堰高三學生成都農職院復課點,派出衛生防疫人員駐點駐校,并實行傳染病手機報病。全面實施了衛生防疫入組入戶工作,每個村均確定了一名具體工作人員并明確了工作任務。確定區人民醫院、樹人學校災民集中安置點和壽安鎮為監測點,全面開展地震災后各類腸道傳染病疫情監測工作。全面完成地震災民適齡人員的應急接種工作,共接種甲肝疫苗723人次、乙腦疫苗208人,并對永寧小學的1448名學生應急接種麻腮兩聯疫苗。三是加強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監督檢查。向區內9家供水企業和3個災民集中安置點(含農職院)分別派駐了衛生監督員,截止6月,累計出動執法車輛270臺次、衛生監督員961人次,檢查餐飲單位1017戶次、食品經營單位345戶次、集中式供水單位286戶次、自備供水單位182戶次、學校食堂3*個次。抽檢各供水企業、自備(用)水單位182戶次,對個別存在安全隱患的督促進行了整改完善。四是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先后印發了《震后衛生防病知識》、《抗震救災衛生防病須知》、《抗震救災應急手冊》等各類宣傳資料50余萬份散發到戶,并通過*電視臺、新*報、科普宣傳LED屏和設置宣傳欄、點等形式,廣泛開展了震后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宣傳。

三、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有力支援重災區抗震救災

在了解到汶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受災嚴重的情況后,我局結合實際,積極向重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重災區開展抗震救災。

1、積極支援重災區醫療救治工作。地震發生當晚9時,我局組織了12支小分隊共計醫務人員50人,出動救護車4臺,冒著余震的威脅,前往都江堰、彭州兩地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同時調集全區醫療機構所屬救護車輛前往災區接收、轉運傷病員,為及時挽救地震中受傷群眾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積極支援重災區衛生監督工作。及時派出衛生執法人員前往都江堰,在當地衛生執法部門的指揮下,對災區居民安置點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醫療衛生機構等進行監督檢查,共出動車輛5臺次,派出衛生監督員15人次,檢查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500戶,檢查食品攤點30戶,檢查災民自行組織的伙食團12個,指導消毒人員開展消毒工作50余次,為確保災區食品衛生安全和有效防范各類疾病的發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3、積極支援重災區衛生防疫工作。先后派出衛生防疫人員280人次奔赴都江堰、彭州對災區房屋倒塌后的場地和周圍環境衛生進行消毒、殺蟲113次,消毒尸體584具,消毒災民聚集地56個,消毒綠化帶和街道約553.66萬平方米,消毒醫療點332個次,消毒垃圾桶及垃圾堆8128個,消毒廁所4591個。同時,積極向災區居民宣傳衛生防病知識,為災區災后重建奠定了良好的衛生基礎。

4、積極向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災區的災情深深震憾著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心,衛生系統全體干部職工積極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自發組織為災區捐款,盡一份社會責任,主動為災區奉獻愛心。截止目前,衛生系統共為災區捐款290482.7元、自愿交納特殊黨費92894元。

5、積極為辛勤戰斗在一線的醫療防疫人員提供后勤保障。災情發生后,都江堰市區集中了全市醫療防疫人員1000多人,我局主動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5月13日至18日,送去盒飯4000余盒。19日,組織我區流動廚師20余人,帶上餐飲、炊具等生活用品趕往都江堰為戰斗在災區一線醫療防疫人員打灶做飯,有力的支援了都江堰市醫療救治和防疫工作。

6、積極開展對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復重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我局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工作,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的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印發了《*區衛生局對口幫扶都江堰市衛生局恢復重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安排區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柳城街道社區和黃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對口支援都江堰1—2所衛生院,并明確了幫扶的內容、方式和工作措施等。在對都江堰市翠月湖、大觀、玉堂、公興、青城山鎮衛生院等6家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過程中,各支援單位根據受援單位情況和要求,結合實際開展幫扶活動:區人民醫院向兩家受援鎮衛生院捐贈了價值43萬余元的藥品、家具、醫用物資和設備。每周派出各類醫務人員參與門診診病270人次,查房200余人次,指導手術1臺次,放射攝片150余張,閱片200余張,檢驗血常規、尿34人次,舉辦專題講座5次,并免費接受2名受援鎮衛生院的專業人員到區醫院進修學習。區中醫院捐贈受援鎮衛生院一批價值4萬余元的藥品和60套床單、被套,還抽調了10余名技術骨干協助開展查房和治療工作。區婦幼保健院捐贈受援鎮衛生院近2萬元的藥品,每周派出1名醫生參與婦產科門診463人次,查房20人次,入村開展巡診26人次,開展三基培訓和健康教育培訓各7次和11次,該院還邀請受援鎮衛生院的人員到我區參觀交流。柳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捐贈受援鎮衛生院近20余萬元的藥品,派出醫務人員25人次參與受援鎮衛生院開展生化檢查57人次,理療康復病員2554人次,靜脈注射2195人次,藥品調劑327人次。黃金大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受援鎮衛生院捐贈了滅蚊噴霧劑5件、電解質分析儀1臺、試劑包2盒和一批藥品,并先后派出了1名醫生和3名護士參與醫療工作。通過積極的幫扶,都江堰市受援單位醫療衛生秩序得到較快恢復,能基本滿足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受到了受援單位和當地群眾的普遍贊譽。

四、精心組織,加大推進,積極抓好災后恢復建設工作

根據《四川省衛生廳關于開展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安全普查的補充通知》(川衛辦發〔2008〕285號),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編制“5.12”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緊急通知》(成府發【2008】40號),我局積極組織專業機構對我區衛生系統房屋進行安全普查。經過局機關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嚴格調查、取證、核實,迅速給省、市、區等相關單位報送區醫療衛生系統災后重建規劃報表。目前,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永盛衛生院、壽安鎮中心衛生院玉石分部和天府衛生院六個機構作為此次災后重建規劃對象,申報工作正在進行。

此外,我局積極申報各類援建資金。截至目前,我衛生系統已經獲得中國紅十字會390萬元的援建資金;同時,結合我區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要在2010年創建全省中醫工作先進縣(區)的目標,我局根據我區實際和明年工作重點,以及《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補報200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緊急通知》(成發改投資[2008]1006號)精神,將*區中醫院(占凈土地26.84畝,建筑總面積20000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公平街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凈土地5.04畝,建筑總面積1400平方米,總投資350萬元)、天府街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凈土地4.96畝,建筑總面積1400平方米,總投資350萬元)、壽安鎮中心衛生院玉石分院(占凈土地7.66畝,建筑總面積1400平方米,總投資350萬元)4個遷建工程,以及*區人民醫院(占凈土地5.3畝,建筑總面積11000平方米,總投資4400萬元)、*區婦幼保健院(占凈土地9.1畝,建筑總面積25000平方米,總投資8750萬元)兩個改擴建工程,共計6個建設項目(6個建設項目總投資為22200萬元,其中地方配套資金11100萬元,申請補報200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資金11100萬元)作為申報對象,目前申報材料正在審核中。

第2篇

科學時報訊:中瑞國際合作實驗室日前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成立,實驗室將以新橋醫院為基地,開展心肺復蘇、急救、器官移植、營養和康復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人才培訓。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懂得心肺復蘇的市民不到1%,而每年因心臟驟停死亡的人數卻十分龐大。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發一種先進的心肺復蘇機。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廖秋明介紹說,這種可以替代專業醫生做心肺復蘇的儀器,在患者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后,只要立即將其放到病人的胸部,它就會自動開始為患者做心肺復蘇,而且還會將病人的心電圖自動傳輸到電腦甚至醫院專家的手中,該儀器有望應用在因觸電、溺水或不明原因的心臟驟停搶救中。

2.衛生界模范先進獲全總表彰

健康報訊(記者張昊華):4月26日,2010年衛生系統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周憲梁、青海省西寧市中醫院副院長何建青等149位醫藥衛生工作者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據悉,本次獲得光榮稱號的衛生系統代表來自不同崗位,有護士,有醫生,有醫院管理者,也有藥物檢驗工作者,他們都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座談會由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主持。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會上向所有獲得殊榮的醫療衛生工作者表示熱烈祝賀,并向長期戰斗在衛生工作一線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他說,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是全國醫藥衛生隊伍的先進代表。醫藥衛生隊伍有這么多先進受表彰,充分顯示了醫藥衛生工作者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充分說明了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肩負重任、不辱使命,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代表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期衛生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為全國衛生系統贏得了榮譽。

陳竺說,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要認真學習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事跡,牢記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勤奮工作、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為深化醫改和衛生事業。

3.醫療機構類別級別審批管理加強

健康報訊(記者孫夢):衛生部辦公廳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在審批醫療機構時,要確定醫療機構的類別和醫院、婦幼保健院的級別。對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尚未確定類別和級別的醫療機構,應當在6月30日前予以明確。

衛生部醫政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部分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誤認為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級別需經評審確定。但實際上,評審是要確定醫療機構的等次,而醫療機構的級別是由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審批確定的。通知明確,衛生部相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各分為3個級別,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醫療機構基本標準》中對各級別醫療機構的床位、人員、設備的要求,和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功能任務、服務半徑等因素核定其級別,并在《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中予以明確。醫療機構的類別和各類別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也已在衛生部相關文件中有所規定。通知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在設置審批醫療機構時,應當同時明確其類別。其中屬于醫院類別的,還應明確綜合、專科、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或康復醫院。

4.北京民營醫療機構今年將納入行業管理范圍

商報訊: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衛生局獲悉,民營醫療機構管理今年將納入醫療機構全行業管理范圍。 在近日召開的2010年北京醫政暨物價工作會議上,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部署了2010年醫政工作重點。今年,市衛生系統要優化調整醫療資源布局和結構,開展康復醫院、護理院試點工作,探索推動分級有序的醫療服務模式。同時,以預約診療服務為重點,服務質量將成為衡量醫務人員的硬指標。 此外,市衛生局將強化公立醫院管理,健全醫療、護理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質控體系建設,并將民營醫療機構管理納入醫療機構全行業管理范圍,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5.社會力量辦非營利性醫院鼓勵政策將出臺

健康報訊(記者張燦燦):2010年中國醫院院長論壇日前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辦,1400余位醫院管理者和相關專家學者就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司長張宗久在會上透露,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的相關政策不久后將會出臺。中國醫院協會會長曹榮桂提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是每個醫院管理者和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要加強內部管理,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進醫療服務流程、實施臨床路徑等科學管理措施,利用醫院信息化等手段,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患者滿意度。

與會代表認為,政府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主導者,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整合監管職能,逐步建立統一、權威、有效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與會代表認為,補償機制能否到位是公立醫院改革成敗的關鍵,開展成本核算,摸清醫院盈虧“家底”,將為科學補償提供依據。

在完善補償機制的同時,仍應練好內功,理順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深挖管理潛力,提高醫療服務效能,控制運行成本,實現醫院的良性運營。要盤活人力資源,建立分類、分層、分級管理的理念,建立職業生涯培養體系及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面臨新的形勢,靠蓋房子、建大樓進行規模擴張的醫院發展模式已是昨日黃花,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軟實力才是根本出路。該論壇由中國醫院協會主辦,浙江省醫院協會協辦。

6.河北唐縣白求恩紀念醫院揭牌

健康報訊(記者張昊華肖建軍):4月29日,唐縣白求恩紀念醫院揭牌儀式暨建院60周年和醫院整體改造工程竣工慶典在河北省唐縣舉行。衛生部部長陳竺為醫院揭牌,并題詞“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

7.軍事醫學科學院裝備玉樹抗震救災中顯神通

中國新聞網訊(吳志軍沈基飛):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大批人員急進震區開展救災工作,但由于對高海拔地區急性高原反應和高原病發病認識不足與防護知識的缺乏,致使救災人員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病率較高。

作為全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針對這些問題積極發揮近60年積累的強大科研優勢,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降低救災部隊高原病健康危害。他們先后派遣5批包括高原病防治、衛生檢測防疫、醫療救護、人畜共患病防治等在內的27位專家奔赴災區一線指導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并攜帶200多種藥品和裝備等深入災區,快速建立了駐災區高原病救治醫療站,為防范急性高原反應和救治急性高原病發揮了重大作用。這其中,有衛勤裝備尤其引人關注。

8.醫院姓不姓“公”不能只看產權

廣州日報訊: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其中一項工作是,將研究探索將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公立醫療機構。(4月20日《人民日報》)。在討論公立醫院轉私營問題之前,我認為,一個基本的前提必須明確,即何謂公立醫院?何謂私立醫院?從當前的現狀來尋找答案,一種正在起作用的行業規則是:只要醫院產權公有,掛著公立醫院的名,即是公立醫院;反之,就是私立醫院。然而,評判醫院公私屬性是否只應該看產權?先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一家醫療機構,雖然產權是國有,掛著公立醫院之名,但是從經費看,大部分非來源于政府財政,而是來源于醫療市場化經營,賣藥賣醫療技術所得;從分配來看,醫院的運營收入也并非上繳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岑巩县| 沙坪坝区| 凯里市| 专栏| 宁津县| 林芝县| 屯留县| 酒泉市| 淳化县| 磐安县| 乌拉特中旗| 文山县| 运城市| 德州市| 博白县| 色达县| 奉节县| 宁阳县| 江川县| 德钦县| 瑞金市| 长泰县| 南华县| 上蔡县| 大化| 灯塔市| 堆龙德庆县| 台北市| 雅江县| 隆化县| 隆子县| 福建省| 锡林郭勒盟| 庄河市| 茌平县| 迁安市| 双柏县| 灵台县| 武宣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