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雞場實習學習總結

雞場實習學習總結

時間:2022-05-12 12:15: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雞場實習學習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雞場實習學習總結

第1篇

專業年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習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習日期:自200*年5月3日

至*年6月9日

仿土雞的高效飼養與疾病監控

學校:四川大學

學院:動科院

班級:畜牧獸醫業

專時間:20*.5.31

姓名:搞心情學號:

指導老師:

實習單位:市畜牧局太平防疫站

單位評語:該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勇于一線,發現問題,并積極調動腦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踏實求效,勤奮自律。

單位簽章

市畜牧局太平檢疫站

摘要(中文):

--------------------------------------------------------------------------------

關鍵詞(中文):飼養、防疫

我所在實習的單位為江畜牧局三合防疫站下屬的一個土雞養殖場,該養殖場位于勞坪,地理位置優越、水資源豐富、環境污染較小、交通便利,成立于一九九六年,屬于一個比較年經的養殖企業。該養殖場現有土雞場房八棟,分為雛雞室和育成室,實屬面積約為平方米,擁有后山果園80畝。主要從事于土雞的生產,銷售。養殖場采用的是散養和放養相結合,和全進全出的養殖方式,以完全利用后山果園的優勢。從根本上利用良好的資源,以達到果園除蟲,增加土雞的肉質的口感和羽毛顏色為目標。

進入養殖場后,正是該養殖場新一輪的雛雞育成計劃,共訂購雞苗6000只,均為7日齡,在進場后養殖人員應做好之前的準備工作:1、對雛雞室和育成室做好消毒工作,一般雛雞室采用薰蒸法,將雛雞的籠放入雛雞室,將門窗關閉,采用甲醛薰蒸法(福爾馬林30ml+15ml高錳酸甲,密閉30分鐘左右,溫度在24~27℃,濕度75~80%,效果最佳

。)育成室可以采用火燒法和消毒液反復沖洗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消毒。2、對料盤和飲水器作好消毒工作,用1%的新潔爾滅進行多次沖洗,洗好曬干,在雛雞進入雛雞室時放入飼料備用。3、雛雞室應控制好相應的溫度和溫度.以保證雛雞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雛雞到達雞場后應進行初步的消毒,可采用噴霧消毒法進行消毒。

消毒后分批放入育雛室,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以調解雛雞的應激,雛雞可以自由采食之前已準備的好的飼料。雛雞進場的第一個星期,場內飼養人員應輪流24小時值班,隨時觀察雛雞的身體情況,以及室內的燈光、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及時作好調節工作。飼養員完工后應做好工作記錄,以便輪班的同志和雞場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情況。需注意的是在雛雞生長到一定的程度時,體格會逐步長大,飼養管理員應及調整育雞欄的空間,以防止因空間過小,擠壓等造成的傷亡。

雛雞進場后到達一定的日齡后應開始做免疫措施,以防治疾病的危害。具體的名免疫預防程序如下:

n7~9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120二聯苗滴鼻;

n9~12日齡:雞法氏囊疫苗飲水;

n23日齡:雞痘疫苗翅內剌種;

n25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52疫苗飲水;

n28日齡:雞法氏囊疫苗飲水;

n80日齡:雞新城疫ⅳ系+傳支h52飲水。

在進行免疫措施的同時,應注意基本的飼養管理,斷喙就是雛雞養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斷喙的目的在于防止啄癖,尤其是在開放式雞舍高密度飼養的雛雞必須斷喙,否則會造成啄趾、啄羽、啄肛等惡癖,使生產受到損失,并可避免雞只扒損飼料而提高養雞效益。斷喙的最佳時間一般在7-10日齡左右較合適,但應注意的是:

斷喙前后兩天不喂磺胺類藥物(會延長流血),并在水中加維生素k(每公斤水中加入2毫克)。

且不宜在氣溫高和免疫接種時斷喙,以免加重應激。

斷喙后飼槽中多加飼料,以減輕啄食疼痛;飲水中添加多維,并避免出現其它應激。

斷喙時注意力集中,動作敏捷,切的長度適宜,灼燒后不流血。

當雛雞到過日齡時,將轉為育成室進行開放式散養,此時飼養員應逐步更換飼料,同時進行其它的免疫預防,在免疫的同時也應仔細的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問題提早處理。飼養員在每日的工作中應做到“四檢查”:

一查:早起開燈看雞群:

早上開燈后看雞群動態。健康雞群開燈后看到飼養員,會發出“嘎嘎”叫聲,表現出急需吃食的樣子。如開燈后除大部份健康雞出現些情況,室內仍有少數雞只出現精神沉郁、閉目頭彎曲到翅膀下,或站立發呆、翅膀下垂、羽毛蓬算,要飼養員驅感才活動,說明此時雞只已發病。

二查:低頭觀察雞糞

早上起來觀察雞糞便。健康雞排出的雞糞呈條狀,或團狀,并有少量白色尿酸鹽。發病雞會出現拉稀,口被污染,排出的糞便顏色呈綠色,白色,黃色,紅色,或黃白紅混合色或清樣稀便。此時可根據糞便顏色判斷雞是否患病,患病程度。

三查:觀察雞采食快慢

健康雞在采食的過程中活撥好動,食欲旺盛,整個雞舍一片“嘎嘎”聲,唱料聲。如雞發病則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吃料減少,食盤內所剩飼料較多。

四查:晚上聽雞舍動靜

晚上關燈后聽雞舍動靜。健康雞晚上關燈后半小時內休息,安靜無聲。如發現“咕咕”或“呼嚕呼嚕”聲。咳嗽喘息聲,尖叫聲,可能有傳染疾病發生。

飼養員每天做完檢察工作后,做好記錄工作,有問題及時上報管理人員,以及時做好應對措施,防止、減少雞的死率,提高生產效益。

到成年雞到60日齡時可移入山上放養。白天放雞活動,曬太陽,覓食。早、中餐可喂半飽,發揮雞覓食的積極性,晚餐喂飽。這樣即可以節省節飼料,又可以減少山上害蟲對果樹的危害,其次,放養對雞的生長發育較好,由其是對羽毛的生長。

在雞達到80--90日齡時就可以進行銷售了。

總結:本人進入養殖場實習后了解到,因為該養殖場是一個較年輕的養殖企業,在資金和經驗上還不完全成熟。不具備孵化雛雞的能力,所需雞苗乃由其它地區訂購。并且飼料也是由飼料廠提供,這樣大大的提高了成本價格。要降低成本可需從二個方面開始:

一、學習新的高效養殖技術

ø專家指導,學習雞飼料的營養需要和合理搭配,收購玉米、豆粕等飼料中的主料。可采用分批實驗的方式,自配飼料。

ø學習孵化技術,到大型養殖廠進行學習交流,購進父母代種雞,場內孵化雞苗。

二、轉變單一的養殖模式。

1、采用小規模、大群體的生產方式

ø在養雞專業村,實行雛雞共育,充分利用設備和技術力量,為雛雞提供適宜環境。

ø優質飼料、合理防疫,精心管理。

ø雛雞共育結束后,分散到農戶飼養。

ø農戶根據自己的人、財、物及場地確定規模,一般農戶飼養500只左右。

ø采取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戶飼養、集中連片開發,小群體、大規模飼養。

2、“公司+農戶”,產銷一體化

ø采取“公司+農戶”的管理體制,使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對接。

ø聯接養雞生產中的種苗、飼養技術、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集中對外銷售優勢。

已降成飼料、雞苗采購費在成本為目標,提高雞場的生產效益、產出高質量仿土雞為宗旨,改變老的養殖生產經營方式,與時代結軌,與農業科技為伍發展高效的養殖方式,這樣企業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宗上所述,是本人在養殖場的所學與學習后的總結

報告人:搞心情

2005-5-31

實習單位意見:

實習單位蓋章:實習指導人簽名:

年月日

--------------------------------------------------------------------------------

實習指導老師意見:

實習指導老師簽名:

年月日

--------------------------------------------------------------------------------

實習領導小組意見并評定成績:

組長簽名:

第2篇

新體系的數學課程標準蘊含了這樣的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境和機會,只有這樣,數學課堂才更富有魅力,更具有教育價值和感染功能,而成功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正是這種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

一、聯系現實情境

中學數學無不滲透著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考察相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采取一個特別的心理定勢,讓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思維理解活動產生期待情緒和尋求滿足的情緒。而且學生對實際問題本身已經了解或比較了解,對要說明的概念、方法等內容的認識也就相對要容易一些。

我在講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之前,布置學生參觀當地的機械廠,去了解工人師傅在測量工件的內槽寬或內徑時使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樣進行測量的?這種測量方法包含了哪些幾何原理?這種活動,可以使學生認識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

通過參觀,大部分學生自覺預習了新課,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有了初步的感知。當他們回到課堂,經過師生共同的討論、分析、總結,絕大部分同學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原理達到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高度,并且懂得了實際工作中常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原理,把不能直接度量的物體“移”到可以直接度量的位置上來,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際上,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正所謂“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學生是不會不去進一步領會的。

從課堂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出發,聯系生活的具體實際,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追求知識的欲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鞏固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活躍其思想,增長其才干,培養他們熱愛科學的高尚情操。

講二次函數的性質和圖像時,提問:這種純代數問題與現實生活有沒有聯系?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利用星期天帶領學生到建筑工地參加勞動。在勞動中引導大家向技術員虛心請教。學生們了解到,生產實踐中,物品的制造要遵循經濟的原則,即工序的簡約和材料的節省,在產品的形式和結構上盡可能優化、美化、簡化,這里面實際隱含了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知識內容。

接著,我布置了一道實例題:老張想致富,準備建雞場,三面圍籬笆,一面靠院墻,雞場要方正,籬笆百米長,如何巧設計,圍得最大方?

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根據題中條件寫出了函數的解析式,并熟練地進行配方,作圖,而且能結合圖象最高點說明函數最大值的意義,進一步了解到數形統一的思想對研究解決問題的作用。

二、巧構問題情境

為了能創設出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應當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問題情境的創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問題的構思要巧妙,要緊扣教材,既要讓學生動一番腦筋,但又不能使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一個成功的趣題能創設出理想的教學情境,對提高學習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講等腰三角形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污了,只剩下底邊BC和一個底∠B(如圖),你有辦法把這個等腰三角形重新畫出來嗎?

學生經過探究、交流,總結出如下兩種畫法:

(1)作BC的中垂線與BE的延長線交于點A,可得等腰三角形ABC。 (2)以BC為一邊作LBCF=∠B,延長BE與CF交于點A,得所求等腰三角形ABC。

如何證明得到的三角形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呢?

第一種畫法不難證明RTA ADB≌RTAADC,從而證得AB=AC。第二種畫法一般是作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高AD,通過AAS定理證AABD≌AACD,從而得出:在AABC中,若∠B=∠C,則AB=AC(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對等邊)。

在討論中也有一位學生提出不添輔助線的想法,他認為在AABC和

這種證法極其簡潔,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啟迪之下激發出的創造性。

三、拓展參與情境

我們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創設參與情境,利用角色效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發現,這就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因為,情境作用于感官,強化了感受,使學生身臨其境。如布置學生幫助村組丈量、分配田地,自制數學模型和儀器,參加數學實習活動,寫數學小論文等等,以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

不容忽視的是,在活動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引導他們養成一種沉著、冷靜、多思的健康心態。讓他們明白,原來,數學知識也是有情之物,只有透徹地掌握它,熟練地運用它,才能讓你享受成功的喜悅、創新的快樂。

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這個過程和結果反饋出來學生駕馭知識、形成能力的情況,有助于教師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師發現具有特長和開拓性個性的學生,有助于密切師生情感,并且為學校如何有效地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可靠的研究資料。

四、演示形象情境

隨著各種媒體進入現代數學課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努力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運用教具、多媒體課件演示各種形象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促進表象學習,開展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3篇

【關鍵詞】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產學結合;創新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和生源的不斷減少,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尤其是涉農專業招生數量也在減少。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數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跳農門”而有所出息。另一方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直接從事一線生產工作,相對比較苦,臟和累,與家長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離。而從就業來看,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畜牧業扶持力度的加大,畜牧業的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人才的需求上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就渭南市來講,政府始終堅持把畜牧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突破口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每年投入上千萬元扶持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培養大量的實用型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才仍然具有廣闊的前景。如何培養出同行業更高素質、更高技能的畜牧獸醫專業人才,使我院畜牧獸醫專業辦的曉有特色,使我院的畢業生更具優勢,能夠真正成為服務畜牧業的技術骨干佼佼者,從而也吸引生源,讓我院畜牧獸醫專業辦學進入良性循環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進一步完善產學結合機制并進行創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

產學結合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產學合作教學模式就是學校與生產第一線的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是以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主線,按照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采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崗位實踐工作相結合,通過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來培養滿足行業、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學模式[1]。

深入推進產學發展,進一步從制度上和考核機制上完善產學結合,探討新的方式方法,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新的課題。我校畜牧獸醫專業開展產學合作教學模式已經有了一些新的成績,同時具有以下優勢:(1)畜牧獸醫系擁有較為雄厚的師資力量,尤其有多名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有與社會廣泛接觸的雙師型專業人才,他們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和相關企業接觸、溝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2)該專業的實踐條件較為豐富,擁有校外養豬場、養雞場、孵化場、養羊場、獸醫院等多處實踐場所,便于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利于專業思想、專業技能的培養。(3)學院領導十分重視專業的發展,明確要把畜牧獸醫專業辦成學院的特色專業,在資金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但以往產學結合中在機制建設和實施過程中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也缺乏改革與創新。筆者以為真正落實好產學結合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現有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為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應該構建多元化的課程模塊,精心進行課程優化組合。尤其要構建以職業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逐步從“學科型”課程體系轉化為“模塊式”綜合課程體系,突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當前很多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課程結構和“模塊式”體系的改革。禹華芳提出把文化課、專業課與實踐課的課時比定為2:3:5,在此基礎上構建由養殖、疾病防治、孵化、飼料配制、飼料營銷等為基本模塊有機融合的教學課程體系[2]。每個模塊中職業能力又包括若干“具體”能力,每項具體能力又都包括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畢玉霞提出了,將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模塊、職業技術基礎必修模塊、職業方向限選模塊、任意選修四大教學模塊,分設專業方向,以適應專業人才市場的動態變化。理論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教育課程以“必需”和“夠用”為度,注重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職業技術基礎教育課程以實用為原則,突出職業技術基礎知識培養,職業方向限選課程突出專業能力培養,以適應職業崗位的需要[3]。肖尚修通過對本專業畢業生分析、調研,確定三個職業崗位,即畜禽生產、畜禽疫病防治、動物防疫與檢疫,依據職業崗位確定建設《動物生物化學》、《家畜繁殖》、《畜禽生產技術》、《動物傳染病》、《動物營養》5門優質核心課程[4]。張宏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計了與產學研實踐教學相關的l1個專業模塊(每個專業模塊又分一級單元、二級單元和三級單元若干個)。并且從中篩選出實踐性強、技術難度大、凸顯本專業特點的養牛與牛病防治,養豬與豬病防治,養禽與禽病防治3個教學模塊作為產學研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并將這3大模塊的教學場所搬到企業中去[5]。

由此可見不同的學校,不同地域所選定的模塊是不同的,如何彰顯自己的特色,制定適合自己辦學專業特色的課程模塊,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要因地制宜,在選定模塊時要考慮以將來學生服務的區域性為前提條件,還要對選定模塊的現實性做出正確評估,不能盲目選定。其次要考慮選定內容的序列結構與工作體系結構是否吻合,以及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知識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包”,這些內容應有邏輯性和系統性,有明確的開始和結尾,教師和學生都要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模塊學習,什么時候達到某一要求,什么時候完成一個特定的模塊。

在教學方法上,要善于思考總結,就像打仗一樣要講求更好的“兵法”才能取得成功。比如筆者在學習動物解剖中的“心臟”時運用了總結提煉法,針對學生總是分辨不清心瓣膜的類型,總結了口訣“左二,右三,肺主半”,意思是說, 左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二尖瓣,右房室口上的瓣膜是三尖瓣,肺動脈和主動脈口上的瓣膜是半月瓣。只要記住這句口訣,學生不但記憶長久,而且只要遇到此類知識,都不會弄錯、弄混;又如在解剖課的復習課中運用了競賽法,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或多個小組,令其中一個小組做出提問并指定另外一個小組回答問題,或者老師提出問題,各小組進行搶答,最后對優勝者給予口頭或其他獎勵。這種方法使學生對復習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在教學手段上曹賢慶還提出了數字教學,即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以及教學質量、效率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6]。其他學習方法如卡片強化記憶法、問題雙方辯論法、師生授課換位法和課后成績評估法等如果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材使用上要大膽進行改革,脫離傳統教材相對“過時”的舊知識點,依據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特點和生產中出現的新問題,根據專業建設要求和自己的特色,鼓勵教師在教育部大綱指導下自編部分教材,使教材做到靈活化、現代化、實用化,技能化。只有教材的創新才能帶來知識點的創新,才能培養出緊跟時代步伐的學生。另外還可以針對本區的一些養殖特點,適當拓寬一些專業知識面,比如開設養兔、養狐貍、養蝎子等特種或經濟動物類飼養的專業知識,以滿足現代養殖的需要,讓學生多些知識內容,多些技能,也就多些就業創業的渠道。

2.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開展企業技術合作,為教師自身技能發展提供更多的平臺。

促進產學工作的開展,關鍵是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教師是產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懂教學、善鉆研、會管理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此學校應該多渠道、多方式培養師資隊伍。一方面鼓勵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高生產技能,要求相關專業教師定點掛靠企業,進行現場鍛煉,培養其專業實踐能力,并及時跟蹤學習現場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教學更好地貼近生產現場。另一方面鼓勵堅持面向行業,依托企業,引進高級技術人才,以滿足技能培訓、實踐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在核算教師的勞動報酬時要對教師承擔的生產管理、實習指導和科研工作的工作量進行課時量化,同崗位津貼直接掛鉤,真正做到勞有所得,從而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也體現對知識的尊重。這樣才能保證產學結合的良性建設循環。

3.培養專業興趣,尋找學生學習畜牧獸醫專業的動力源。

興趣的培養是關系到學生專業學習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興趣的“機械式”“強迫式”的學習是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結果的。在培養學生興趣建設上可以多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比如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把一個真實、典型、具體的實例運用到教學中,將抽象的知識予以具體化、形象化,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取得良好的學習結果。再如開展一些實訓工作,如給動物打針、輸液和外科手術的操作等的技能訓練,在這些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術,熟悉各種動物的生理結構以及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規范操作規程。這樣對動物的組織解剖結構是一次重新學習的機會,對理論知識也是一個很好的驗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另外開展像專家講座,技能大賽等各種形式也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一些好的方法。總之,教師要經常給學生灌輸一些專業的最新動態,加大實驗和實訓教學的力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欲望,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專業中,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開展日常技能實訓,加強職業技能特長生的培養力度,培養一支品質特優良,技能特專業畢業學生隊伍。

目前,大多學校畜牧獸醫專業仍然采用以往的每學期設立專門實習周進行為期一到兩周的實習或實訓,殊不知畜牧獸醫一些理論要求淺而熟練程度要求高的實訓項目比如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非短時間就能熟練掌握的,必須依靠技能的強化才能完成,這就要求學校從學期的開始就要對這些基本的技能實訓進行開展,每個周末可以安排半天時間專門進行技能強化訓練,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學生將來進入企業才能獨當一面。所以針對現在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共同的“弊病”――只是技能的會而不熟練,必須要創新以往的實訓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職業特長生培養方案。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由教研室組織選拔理論基礎較好、吃苦敬業、對專業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由教研室指定教師進行專門培養,并送到校內或校外實訓基地,在職業崗位上進行單項技術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特長,如豬生產技術、奶牛生產技術、禽養殖技術、寵物疾病診治、寵物護理保健等。采用這種途徑進行學習、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深受用人單位好評,也能彰顯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

5.加強頂崗實習前崗前培訓,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

當前,很多學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往往對實習的本質、地位、作用認識不到位,存在著主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他們很難在實習中形成主動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機械的去應付甚至采取逃避的方式。所以這樣的頂崗實習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

王星提出了在頂崗實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企業因考慮自身的利益,提供給學生的崗位技能不高且工作重復性強;評價體系不完善等[7]。這些也都制約著頂崗實習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學校要組建專門頂崗實習管理機構,由專人負責頂崗實習的事宜,經常與企業進行溝通對話;強化頂崗實習過程的管理,做好頂崗實習評價工作。針對頂崗實習的學生越來越分散的實際情況,學校除保證每個實習學生有企業指導教師指導外,還要安排校內專門教師對學生頂崗實習進行管理,要求學院指導教師定期進行現場指導。此外,要積極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網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及時收集企業、學生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要經常總結經驗,形成持續改進的頂崗實習教學管理機制,保證頂崗實習教學走向良性循環。

6.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拓寬產學工作的渠道

高職院校應配備專業的校內外實訓場所以及精良的儀器設備,這是進行產學結合最基本的保障。以此為依托,在技術轉移、技術擴散等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好科研和生產的接口工作,把校企雙方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為“產學”結合創造更牢固的基礎和條件,把“產學”結合發展到更高級的程度。為此,學校應該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上進一步加大力度,以基地為平臺,和企業進行交流。

劉小明提出可通過專業教師與企業的聯系,建立“協作型”產學基地[8]。方法就是在教師與企業的聯系中,如果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意識,那么學校可以出面與企業進行進一步協商溝通,以此為基礎擬建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書,直至掛牌成立。另外學校也可以依托政府成立專業委員會,由委員會負責與企業進行聯系,這也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產學結合的良好途徑。

7.重視技術輻射服務,發揮產學工作的社會作用。

服務三農是產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學校要以產學基地為窗口開展豐富多彩的對外技術服務工作。比如進行良種豬的推廣,肉食羊品種的選育、奶牛胚胎移植的開展等工作,這樣在給當地的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宣傳了學校,有利于以后的招生辦學,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總之,畜牧獸醫專業推行產學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對于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教學科研隊伍,對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領域轉移,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推進產學一體化是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畜牧業發展的需要。當然在實踐過程中,由于近年來的擴招,師資短缺嚴重,基地建設的薄弱,教師工作量的考核認定及激勵機制的不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探索,需要學校和全體教師的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羅永華,等.產學合作教學模式使畜牧獸醫專業辦學步人良性循環[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3(11):341-345.

[2]禹華芳.高職畜牧獸醫專業“零距離”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39-40.

[3]畢玉霞,梁學勇.高職高專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模式[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6):96-97.

[4]肖尚修,等.畜牧獸醫專業示范性建設的思考[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8):95-95.

[5]張宏偉.畜牧獸醫專業產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09,9(6):115-117.

[6]曹賢慶.畜牧獸醫專業的數字教學[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4):132-133.

[7]王星.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完善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09(5):

117-119.

第4篇

【關鍵詞】 案例教學;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02

環境規劃與管理是高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作為環境專業的基礎課程,其內容涉及管理學、規劃學、經濟學、系統學與環境學等諸多學科領域,重點介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礎理論與技術方法,具有鮮明的邊緣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1]。以往傳統的“教師-教材-課堂”三位一體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適應課程的特點,已不能滿足該課程教學發展的需要。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些真實、典型案例的講解、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的教學方法和過程[1]。案例教學自1870年蘭格德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首次提出以來,已被廣泛地用于各種專業和職業教育,成為國內外教學研究運用的熱點[2]。環境規劃與管理領域中許多問題都有很強的現實背景,具有區域性、綜合性、整體性和實踐性的特點[3],“填鴨式”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缺乏真實感、親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筆者在多年從事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開展了案例教學研究。教學中,選擇典型案例進行生動和深入淺出的分析,揭示案例中運用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使抽象的理論與方法變成具體的“實物”,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他們真正掌握和領會課堂所講的內容,理解了理論是如何指導實踐的。在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需要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知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與調動,教學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因此,開展案例教學對提高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案例教學也是學生了解現實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解決現實環境問題的方法,為今后科研、教學和工作夯實基礎。

一、案例選取原則

(一)真實性、典型性和完整性

案例應來自現實生活,具有真實性,而不是憑借個人想象杜撰出來,且案例從開始到結束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情節。通常案例應由一個或幾個問題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代表著某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屬性,概括和輻射許多理論知識,包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有關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為他們將這些理論和方法運用于實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4]。

(二)啟發性與實踐性

案例選取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通過案例讓學生死記硬背某些概念與理論,且一聽了之。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能夠建立一套從宏觀角度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并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受用。

(三)時空性與隨機性

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結構和環境狀況,各案例中的事件特征也不相同,同時,環境問題也可能隨時突發。因此,在案例選擇上要注重其時空性與隨機性,盡量選擇和環境規劃與管理結合最緊密的觀點、熱點案例。

二、案例來源

在環境規劃與管理課中,環境規劃部分的內容突出技術性,而環境管理部分則強調政策性,二者均與實際結合緊密。因此,案例的選擇在案例教學中至關重要,案例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目前案例的來源主要有兩種[5]:一是利用現有案例,通過查閱期刊、報紙、調查報告、研究成果等獲取適宜的案例。國內外有關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案例很多,且都是在實際中發生的,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總結和篩選,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為教學內容。這種來源目前是教師獲取案例的主要途徑;另一種來源是任課教師自己編寫案例,目前環境規劃與管理科研成果較多,且大多數從事環境規劃與管理教學的教師都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因此,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編寫成案例,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這種案例的運用更有利于讓學生了解本領域最新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方向與發展趨勢。

三、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借助與課程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就案例內容,通過分析、討論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激發學生積極的連鎖思考和反應,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6]。具有突出的“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特點。在環境規劃與管理案例教學中,筆者運用啟發型、主動型、專業型和互動型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課件與視頻結合等教學手段來開展案例教學,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一)互動型教學

互動型教學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討論,提示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探索現象背后的規律。形成良好師生互動氛圍。教師在講完每個章節之后,可以安排學生之間開展學習互動。根據教學需要選定一個題目留給學生,學生分成對立兩組,在課后對問題進行資料查詢,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如在學習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關系的內容時,安排學生開展分組討論,一組同學認為應先發展經濟,這樣可以改善公眾的生活質量,待環境問題出現在治理,否則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另一組同學則認為應先保護環境,然后在發展經濟,這樣不至于使環境遭受破壞,花大量資金治理環境。通過這樣正反兩個方面的課堂辯論,學生即懂得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啟發型教學

啟發性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結合講課內容引進一些典型案例,說明某些問題為什么會產生、怎樣產生、產生效果如何,這些問題與課本內容有何關系等。如在循環經濟講授中引入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延慶縣的“沒有雞糞的養雞場”視頻案例,通過這個視頻案例學生可清楚地了解了養雞的全過程,養雞過程中產生何種污染,污染怎樣產生,這些污染的危害是什么,什么是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如何構建、循環經濟的作用等。視頻教學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7],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視頻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但目前在環境規劃與管理教學中的視頻還不多見,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經驗制作視頻,也可以利用網上有關視頻。

(三)主動型教學

主動型教學就是讓學生自己當老師。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量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題目,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和資料的查詢來完成報告,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述。如在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內容中留給學生的題目是“假如我是哈工大的校長應如何實現學校的環保目標”,學生就這個題目進行資料查詢,調查學校存在的環境問題,然后完成報告在課堂中進行講解,這樣即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其榮譽感,又對前面所學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的概念、目標管理過程、形式和特點以及工作程序等內容進行了加深與鞏固。

(四)專業型教學

由于環境管理教學內容政策性較強,且與實際聯系緊密,如果教師沒有研究過此類問題或實際案例,在開展案例教學中很難把握其理論、技術實質,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可在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保政策與制度方面的教學中,開辟“第二課堂”,聘請當地環保部門有理論與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專業人員天天接觸實際環境問題、經常運用環保法律、法規與政策,對其內容理解更為透徹。通過他們的生動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概念,掌握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制度的運用,同時,學生也可以提一些較為關心的環境問題請他們回答,達到課堂互動效果。如環境事件較多的建筑工地夜間施工存在噪聲影響的實際問題,專業人員從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等進行分析,怎樣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講解學生對這些制度的概念和運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結束語

上述案例教學方法在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教學實踐中已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學生通過案例教學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所加深和鞏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參加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熱情,培養了學生自信心、主動性和互。然而,目前有關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典型案例不是很多,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積累,只有把案例與教學相關內容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勇,趙雯,王東宇等.環境規劃與管理類課程加強案例教學的實踐和建議[J].高等理科教育.2011(4):129-131.

[2]施琰茹,唐虎兵.中美高校課堂案例教學的比較.教育與職業[J].2012(26):145-146.

[3]王慧雅.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中結合案例教學的重要性[J].廣東化工.2012(11):209-211.

[4]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48-62.

[5]甄翠敏,楊潔.基于能力培養的案例教學方案[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9-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陵水| 张掖市| 汽车| 六枝特区| 如东县| 平谷区| 云安县| 文成县| 禹州市| 贵溪市| 丰都县| 永顺县| 宜州市| 南江县| 水富县| 锦屏县| 湖北省| 临夏市| 出国| 襄垣县| 昭通市| 镇康县| 辉县市| 望都县| 霍城县| 清水县| 昌乐县| 普陀区| 宁河县| 堆龙德庆县| 饶阳县| 四川省| 抚顺市| 文安县| 丁青县| 涡阳县| 且末县| 平远县| 濮阳市| 芒康县|